书籍阅读推荐

2024-09-16

书籍阅读推荐(17篇)

1.书籍阅读推荐 篇一

2017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籍篇一:青少年阅读指导类

《小学国学启蒙四库全书》(双色版),庄之明、孙骏毅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8月出版

《玛法达的世界:娃娃看天下》,[阿根廷]季诺绘著,三毛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月出版

《我十五岁,还不想死》,[法]阿尔诺迪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年5月出版

《我的南极朋友》,王自磐、王玮/文,王自磐/摄,明天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年度佳作:》,李朝全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小学古诗词字源诗境讲析》,万献初著,中华书局4月出版

《中国儿童文学年选:2014》,王泉根主编,花城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写给孩子的生存百科》,[英]英国童子军协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4月出版

《我为什么快乐》,[英]罗伦斯·安荷特著,[英]凯瑟琳·安荷特绘,新星出版社 年1月出版

《探寻物质之谜——创造健康、富足和可持续的世界》(“科学的力量”科普译丛),[英]约翰·埃姆斯利著,杨利民、杨学文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系列》,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最美的幼儿文学(全四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编,金波、圣野等文,蔡皋、朱成梁等图,教育科学出版2015年12月出版

《渴望被发现的秘密》,〔韩〕黄善美著,金由大绘,薛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羽毛锁链》,[芬兰]汉内莱·霍维著,么么鹿绘,[芬兰]劳燕玲译,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摩根先生有匹马》,[美]玛格丽特·亨利著,[美]威斯利·丹尼斯绘,范晓星译,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2017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籍篇二:教师专业成长类

《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美]约翰·霍特(John Holt)著,张惠卿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情境教育精要》,李吉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情系教育:教师与青年篇》,钱理群著,三联书店2015年5月出版

《师道的自觉》,张周志、李明主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做最好的中学教师:高校课堂管理的十三堂课》,[美]卡萝尔·西蒙·温斯坦(Carol Simon Weinstein)、[美]英格丽德·诺沃德沃尔斯基(Ingrid Novodvorsky)著,田庆轩、顾翼梅、田墨浓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美]南希·弗雷、[美]道格拉斯·费舍、[美]桑迪·艾佛劳芙著,刘琳红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美]南希·塞西尔、珍妮·法菲尔著,刘夏青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美]戴维·珀金斯著,杨彦捷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教育研究的逻辑》,金生翃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变革性实践与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陈大伟著,开明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怎么想,就怎么教——从默会知识到思维教学》,丁际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思维学校建设之路》,[美]大卫·N. 海勒、拉里·阿尔法主编,张静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美]詹姆斯洛温(James W. Loewen)著, 马万利, 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孔子是个好老师》,钟国兴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爱默生教育思想研究》,杨靖、钱满素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推开教育之窗——朱永新教育观启示录》,雷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做有根的教育》,徐建华著,开明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消费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研究》,杨淑萍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0世纪台湾职业教育发展史》,曾繁相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窦桂梅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中小学生纪律教育——全方位解决纪律问题的策略》,[美]理查德·L.柯温等著,陆如萍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钟志农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张茂昌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名言解读》,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给学生无限可能:细说美国教育》,方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李海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变出品牌班级》,杨春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这样做班主任才高效》,钟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2017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籍篇三:人文类

《默克尔传:力量蕴藏在沉静之中》,赵原著,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为生命而读》,[美]约翰·伦纳德(John Leona)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自我》,[英]巴里·丹顿著,王岫庐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暮色四合》,老愚著,新星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国学治要全八册》,张文治著,南海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私人藏书:序言集》,[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著,盛力、崔鸿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1911》,[美]张灏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理解政治:全球视野与中国关怀》,张小劲、景跃进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徐贲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美丽的权利》,龙应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思在途中》,徐圻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甘阳著,三联书店2015年6月出版.

《感观包容: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周云龙编,三联书店2016年6月出版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熊春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烈焰与红莲:鄢烈山随笔精选》,鄢烈山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中国文史精品年度佳作:2014》,耿立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易经的人生智慧》,章岩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浩瀚星云》,林清玄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2.书籍阅读推荐 篇二

关键词:减法,阅读体验,书籍设计

一、我们所处的设计时代

现如今, 得益于网络的快速传播, 媒介的快速更迭, 使我们处于资讯爆发, 信息消费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设计消费市场对设计行业的发展已起到了巨大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而设计对社会又有着必然的介入和干预, 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有目共睹。谈及书籍设计, 就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时代来思考分析, 设计师所处于当时的环境, 是面对当下的社会生活的, 作品反映出的自然也是当下的时代特征。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的审美需求更加迫切, 并将随着物质文化生产的发展愈加强烈。在书籍设计领域, 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 更具人文化、艺术化, 强烈视觉意识的设计作品不断出现, 读者对书籍的整体美感和设计创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审美功能的进一步关注, 也是对日渐富足的社会生活的回复, 也必将成为影响设计效果和读者阅读品味的重要因素。

二、书籍设计中减法定义

设计师永远脱离不了社会, 其实设计并不难理解, 它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样, 设计的多元化, 更多的时候是由生活创造的。由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大众文化生活状态等因素的制约, 书籍形态似乎更加注重其外在的构造形成, 而忽视对书籍作为人与信息与文化交流的工具, 这一人文背景下的产物进行设计。正是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越来越多元形式的书籍设计作品出现在图书市场之后, 而大多数书籍设计良莠不齐, 对合理化、适宜化的设计界定不足, 过分注意外在形式的书籍也在大量出现。

时代的变革和读者阅读需求的改变也使我们对书籍形态有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提出了保留书籍中的空间, 以读者阅读为主导的新型书籍设计观念出现。也正是基于这种现象提出了书籍设计中“减法”理论, 即要求我们在设计时, 以读者需求出发, 以阅读出发, 以少为多, 适当的书籍外在形式下对读者阅读体验进行重点设计。对于书籍设计中的“减法”这一种全新的概念, 是对传统书籍设计概念的一个重新界定。书籍设计并不是私人行为, 它的受众是最广大的读者, 这也要求我们在设计时, 应该保持一种立场意识, 一种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意识, 一种对社会生活文化观察的意识。“减法”实际是包含了对读者阅读需求价值体现重构的态度, 既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反应, 又是对人文情怀的表达。

三、籍设计中的阅读体验

读者的阅读体验指的是设计师通过特殊的设计形式, 使读者参与到与书籍的交流互动行为之中的体验方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通过对阅读的体验行为而形成的超越简单表面流通的体验活动, 从而讲原本单一的阅读方式变得丰富有趣。书籍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是因为其作为服务于人文传播的特性所决定的, 书籍也是满足人文传承的重要知识载体。现代书籍设计的概念正是为了服务于人们新的审美能力和社会生活需要而提出, 阅读作为读者与书籍之间互动式的行为, 主要表现得还是一种“看”的行为模式。现如今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书籍形态也由其主要的记录和传达信息的功能, 逐步发展为满足人类愉悦阅读的审美需求和自由生活的阅读需求上。不管书籍设计行业如何发展,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 都要关注当代社会下, 人的心灵和心理状态, 关注所处的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状况, 让设计为读者服务, 为设计的终端--- 读者的阅读体验服务。

目前我国书籍设计对形态美的追求, 其实是书籍整体性设计理念在审美功能上对读者阅读需求的拓展, 读者通过这些多样化得书籍形态, 得到的是更加多元的审美感受。在这样的设计背景下, 多元的设计形态, 强调的是让每一个人体验到书籍所传达的真实性感受, 通过阅读来使读者获得心灵以及精神上的自由感, 寻求最为真实的自我感受。也是在这种人为化的、以阅读体验、读者需求为主的设计体验中, 读者能充分享受到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所极为缺乏的精神愉悦和自由感受, 在高压的社会生活外的精神栖息地。

随着这种“设计人性化”观念发展和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下, 作为书籍设计的根本, 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主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目前市场上的五感体验式书籍设计, 在阅读的过程中, 通过五感刺激着阅读者的阅读时, 增加读者与图书交流互动, 是体验式图书赋予大众的一种书籍阅读方式的全新体验。体验式书籍设计是对传统书籍的传承与创新, 也可以说是是现代书籍设计的重要变革。通过设计师的特殊设计, 丰富的书籍空间和整体美感给读者带来的是特有的阅读体验, 在设计师所构建的愉悦、放松的阅读空间中, 获得全新的感官享受, 是体验式书籍的目的所在。

但在把握这种特有书籍形态特点时, 要认识到读者阅读的最终需求, 即设计要让读者做到一目了然。设计师需要对视觉要素进行关键点涉及, 使读者能快速掌握书籍内容信息, 并做到便捷阅读, 再通过对信息的编辑和整合, 以及感官体验的刺激, 从而做到读者在高效快速的接受信息同时, 达到心灵和精神上的愉悦, 这就是现代书籍设计运用阅读体验研究理论后产生的书籍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吕敬人《书简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3]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4]靳埭强.设计心法100+1[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社会网络相关书籍推荐 篇三

综述

凯文·凯利的《失控》。 KK说:“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却对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不感兴趣。”如果你只是想赚钱,你可以不读此书;如果你想建立不朽的事业,一定要认真读《失控》。虽然此书因为涉猎太多领域,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点难懂,但想把握未来者必读。

《科学》杂志编辑菲利普·鲍尔著《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英文原名是Critical Mass,直译为临界质量,在复杂性科学中指临界数量。当个体数量达到临界点后,群体行为不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加总,而具有更高级的秩序和行为规律,被称为涌现。此书是对群体行为科学的系统而完整的介绍。

社会心理

托马斯·布拉斯著《电醒人心—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人生传奇》。米氏设计了权威服从实验,证明那些无法言传的社会规则和标准,对我们行为产生的影响远远超预期。那些对自我角色毫无异议的普通人,会成为可怕的破坏性行为的媒介。他也是六度理论、城市心理学和西哈诺现象的提出者。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的《社交商》。此书是对大量的认知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得出的系统性结论,揭示了人这种社会动物的“运行规律”。社交商的高低比情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部落文化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教授的《你需要多少朋友》。大名鼎鼎的邓巴数——能保证内部充分有效沟通的人类群体最大不超过150人——即是此人的研究成果。本书是对这方面研究的全面描述,包括:社交需求塑造了我们超大的脑,因此可以说,社交创造了人本身;女性是社会关系的主要维系者,天生对社会关系敏感……

史蒂文·约翰逊的《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看电视和玩游戏一直被诟病为浪费时间。而约翰逊告诉我们,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垃圾”文化其实正使人类变得更聪明。

理解用户

马丁·林斯特龙的《买》。以最新脑科学研究手段,研究用户消费行为背后无法表达的心理活动,推翻了大量我们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偏见,是对传统营销理念的颠覆。“我们的非理性思维、传统之中的文化偏见、教育经历,以及其他许多潜意识的因素,形成了一种强大却隐蔽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决定”。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盖瑞·马库斯的《乱乱脑》。大脑并不是一个被优雅地设计出来的完美器官,而是各种系统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叠加,以求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产品—Kluge。进化的目的不是使我们达到完美,而是在有限资源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理解我们的缺点,理解进化的法则,都是理解我们自己!

商业策略

杰弗里·摩尔著《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此书是高科技营销领域的圣经,科技创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作者提出了“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阐释了创新性产品的最大挑战—必须跨越向大众市场过渡时的鸿沟,揭示了创新者的两难处境:让用户以最小的行为改变接受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

4.好看励志的书籍阅读推荐 篇四

编辑推荐

1.当你累了,感觉坚持不下去了,请看一看。所谓的美好并不是看得见的,竭尽所能,也算不得正能量;前途未卜时的竭尽所能,才算是。生命中总有难熬的时光,坚持与放弃只在一念之间。

2.一个混迹编剧圈的姑娘咬牙坚持20xx年的顿悟,坚持可以成就美好。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坚持。 如果没有穿过漫漫黑暗,没有经历痛彻心扉的过往,就永远不会明白看到星光时的喜悦,也自然不会懂黎明的意义。

3.坚持就是珍贵的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害怕的时候还去坚持。我们都听过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来自长辈的交谈,有的来自银幕上的表演,有的来自我们每天打开手机看到的一行行文字。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

4.《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坚持》,治愈伤痛,给你力量与勇气。敬你一杯酒,愿你有诗,有酒,有坦途。

5.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感觉身体被掏空,累得像只狗。其实,我们比谁都明白,输赢的结果抵不过生活的日常。今日的美好,既不是运气,也不是逆袭,而是平日的专注、靠谱,还有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愿你、我,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守住自我,守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

内容提要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定有重重的障碍,哪怕再简单的一个梦想,能够实现的也寥寥无几。就拿读书这件事情来说,有人建立计划,一个月读两本书,计划时间是一年。可是,到了年尾便会发现,原来这一年连十本书也没有读到。所有的书,都翻开了,可是页码还是最初翻开的那几页。为什么没有读完?因为生活烦恼太多,因为时间太紧张,因为太累了……心里总有说不完的借口。或许,也有人真的读完了。在地铁上读,在咖啡馆里读,在公交车上读,在深夜那盏床头灯下读……无他,不过是懂得坚持可贵而已。做不到,还是做得到,其实,最后都是你自己说了算。没有人会抛弃生活去完成梦想,那些完成梦想的人,不过是懂得坚持。

章节试读

念念不忘,总会再见 她又回到了梦想的起点上,这一次,她要好好给那些等待的岁月一个交代。有时候,人会遇到一种情况,找一件熟悉的东西,怎么找都找不到。冯然遇到过无数次这样的情形,她说:“那就不找呗,只要不是丢掉了,总是会出现的。”她的手机曾经莫名其妙地三次不见了,第一次,第二次,她都是火急火燎地,到处去找,到处翻腾。“丢了吗?”她在心里问自己,可是,丢到哪儿去了呢?她把所有能弄丢手机的情况都想了一遍,把所有可能放着手机的地方都找了一遍,结果还是找不到。最后,她就索性不找了。隔了几天,再一找,准能找到。比如她的手机,一次是在花盆后面找到的,一次是在一堆衣服里找到的。这两个地方,冯然都曾经去找过,但都一无所获。她记得毕业的时候,曾经特别想进一家游戏公司做文案。那个时候,她的想法是,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辉煌的游戏人生涯。“还在测试阶段的时候,我就能玩一款新游戏,获得一个新账号,还不用花钱,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做梦我都能笑醒了。”这是二十岁的冯然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可是,最终都是如梦幻泡影。她灰头土脸地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整天写“湖边的庭院,生活就是在休闲”此类的宣传活页。销售经理还常常说:“我说冯然,你就不能开拓一下思路,找几个美词,再弄得高大上一点吗?啊,怎么就是在休闲啊,你给我解释解释?”冯然说:“当然要切合湖边、庭院这些主题啊。”销售经理说:“我看你要找找幸福的主题,不是什么休闲的东西。”反复被碾压三年,冯然已经有了一副看破红尘的架势。她妈正好打电话给她,说家里正在招考公务员,要她回去考一考。冯然纠结了三个晚上,还是收拾行囊决定离开。去公司辞职那会儿,她倒是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走过销售经理的办公室,她特地朝里面看了一眼,发现销售经理正拿着电话在吵架。冯然舒一口气,心里为自己可以摆脱地狱般的煎熬暗暗庆贺。如果想要离开这个城市,越早越好。这是她离开的时候,对自己的师弟师妹说的一句话。那个时候,她心里充满了疲倦和无奈,她只想赶紧逃离,找个地方舒服地过日子。

专业点评

5.小学五年级阅读推荐书籍 篇五

《五·三班的坏小子》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红樱。本书主要讲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男生之间的鲜活开心的校园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继《女生日记》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品以肥猫、米老鼠、兔巴哥、豆芽儿这样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男生,构成了一个个鲜活开心的校园故事。作家以最大力度,最自然地表现手法,将当代少年生气勃勃、聪慧调皮、天真善良的儿童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你可以回忆起美丽的童年,你会找到小伙伴的影子。这是一幅反映小学生现实生活的画卷,是一部令少年朋友开心的、高品位的畅销之作。

6.四年级暑假阅读书籍推荐 篇六

1、《风中的柳树绘本》(4册)根据英国作家格雷厄姆的同名童话改编而成,由法国著名画家米歇尔·皮埃西编绘。原著又译为《柳林风声》。

2、《绿山墙的安妮》加拿大女作家蒙格玛利于1904年创作的儿童小说,19出版后,很快就成为当年最为畅销的书,并逐渐风靡全球。

3、《夏洛的网》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

4、《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本书系日本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曾荣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国际安徒生奖日本国内奖。

5、《草房子》在这个略嫌喧闹的世界里,曹文轩是那种难得静心的研究者和创作者。他历年创作的多部少年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红瓦》、《细米》、《青铜葵花》,都保持着典雅的格调。

6、《蓝色的海豚岛》它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为“1776年以来最伟大的10部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并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儿童文学奖的两项最高荣誉纽伯瑞奖和安徒生奖。

7、《汤姆的午夜花园》1958年获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国际青少年图书委员会评奖团又授予这部作品以荣誉奖,推荐给世界各国。

7.书籍阅读推荐 篇七

这是一本能体现当时中国书籍设计较高水平的书。该书的设计和插图均由著名艺术家丁聪先生完成。书籍的整体关系十分讲究,字体、版心、插图等质量很高,材料、装帧結合,烘托出铅印刷的朴实深厚之美.封面在简洁的视觉元素组合中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创意,并且中西合壁几近完美。

该书封面的设计体现了对现代主义的追求,遗憾的是,纸张纤维方向的误用,使得这本书的装订成型和翻阅都留下了很多遗憾。

这是一本纯理论性的书,封面设计有中国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首次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技术,但是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它的版面设计质量却不高,显得松散,比例失调,字体的配合也显得有点不妥。

该书由不同的译者译并配以插图。书籍封面是典型的知识类图文畅销书的做法。内文版面是图文混排,两栏结构。但是,其中字体的选择和大小处理与图片的关系,有干扰阅读的危险。

这是该书近出的插图本,图文并茂,有“读图时代”的市场特征,但是元素多了,设计的质量问题也多了起来。例如,书内版面左边的视觉内容就显得分量过重,而且整本书多作同样重复的做法,实在值得商讨.

一:2008年10月初与吕品田先生谈话摘要

子仁:吕老师,我曾在某些场合下听您谈起过,您对前些年书籍设计流行病有许多不满。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的。其中有许多问题是作为读者切身感受到的,有许多问题明摆着是设计上的毛病,也有许多问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子仁:您认为书籍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吕品田:与任何一种设计工作一样,书籍设计带有系统工程的性质。它不单是设计师在案头摆弄一些形式因素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书籍设计首要的不是形式问题,形式需要为书籍的阅读功能服务,这才是书籍设计首先要考虑的。

子仁:我的理解,书籍设计的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书籍的物质实体方面的形式,关系到开本、厚度、 装订、纸张规格等等;二是属于书籍设计中运用的视觉形式,包括了版式、字体、字距、行距、留白、色彩、导视符号等等。那么我们就从形式入手,能看出什么问题来吗?

吕品田:书籍是供人阅读的。这一点,是书籍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如果忽视甚至无视这一点,书籍设计就会滑向形式游戏的泥淖。针对阅读的本质需要,设计师应该考虑读者阅读时的具体感受。比如,书籍开本、厚度、装订方式和材质是否有助于阅读,版式是否有利于阅读中凝神静思,以及所运用的各种形式元素是否能够增进阅读的流畅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导致阅读的感受和结果。就以理论性或学术性书籍的设计为例吧,这类书籍的读者主要关注文本含义,因此希望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是连贯的,不被非文本因素所打搅。但现在有些理论书籍在设计上做得花里胡哨,如导视符号过于复杂,元素色彩过于纷繁,或是开本过大、书本过厚、纸张过硬,这些都会干扰阅读,给读者造成阅读上的疲劳与不适,以至于影响阅读的兴趣和效果。设计出这类作品的设计师似乎不明白,学者阅读与幼儿阅读的需要是不同的。不同读者群有不同的阅读需要,这是书籍设计师需要特别注意的。

子仁:看来书籍的形式因素仍然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阅读。

吕品田:不少设计师忘记了他的设计需要充分地考虑读者与书籍的关系,常常把版式、字体、间距、留白等因素当作他表现自己的绘画构图和造型来处理或实验,比如前后页的版式差别很大,所用字体为求变化而不考虑文字符号的文化特性以及含义的表达需要,字距和行距也常常出现离谱的不协调,有些留白安排得莫名其妙。这样的版面倒是蛮别致、蛮有变化,却难免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阅读障碍。

子仁:您谈到了书籍设计的功能性目的——让读者能更好地“读书”。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它经过长期的摸索,顺应文化发展的要求,大约在宋代选择了比较稳定的“线装”样式。这种形式充分考虑了中国“典籍”的性质,以及中国“读书人”的最大需求,当然也照顾到公私出版都会考虑的成本问题,成为近古以来中国书籍出版行业里运用得最成熟、流通得最广泛、形式上最稳定的装帧形式,也成为中国书籍装帧的典范。时至今日,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书籍在形式上已万象更新,不同的读者群可以根据自己“看书”的兴趣来选择不同形式的书籍,这种现状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选择自由和选购愉悦,同时也伴生出您前面提到的不少问题,设计形式与书籍功能之间的对立性矛盾可能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后者反映了书籍文本的展现形式应与阅读的本质要求相协调这个基本问题。

吕品田:正是如此。

子仁:还有一个问题,过去我们说“书籍装帧”,今天设计界流行用“书籍设计”,您怎么看?

吕品田:“书籍装帧”是一个多么文气的概念啊。不过,从务实的角度来看,用什么概念都没有关系,我们需要清楚里面的实质含义,这是最重要的。

二:2008年10月末与赵健先生笔谈

子仁:近三十年来,中国设计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书籍设计方面也是如此。关于这一点,您可以先做一个介绍吗?

赵健(平面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AGI会员):与二十年前相比,今天中国的书籍设计和它的形式在整体上的表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二十多年前,我还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设计的时候,印象中当时社会上的书籍与现在比起来显得相对粗糙,出版社的要求大多数只针对封面,至多再加上个扉页。有些画册需要做一些版式上的设计,但表面上可以做的事情好像不多。那时书籍设计在形式上的术语通常指的是那些“平装本”、“假精装”、“精装本”一类常规的制式。现在的书籍从产品观念到生产技术、从设计理念到材料样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书籍设计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了。在过去,书籍对于人们来说大多意味着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生发展、进步的阶梯,追求“书卷气”一直是书籍设计中要表达的核心理念;而在今天,书籍在社会价值体系变化的影响下,它与商业有关的某些特性被逐渐扩大,例如,书籍的价值除了体现原来那些基本功能以外,也会体现为一种促销的手段、一种特殊的礼品、一种“概念”的盈利方式、一种满足个人或集体利益的“形象工程”,等等。所以在技术和材料的条件可以满足的前提下,由多种价值观念的带动,使得今天中国的书籍设计形式存在多元化局面,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些变化的本身无可厚非,如果对书籍设计的评价语境只围绕着材料、工艺、形式语言等这些表征,人们会陷入一个不明不白的怪圈。

子仁: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它们得以形成的原因何在?

赵健:从大的方面来说,关键还在于它的这种变化来源于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即显现那些种种表征的机制。另一方面,与受制于复杂的价值观念的快速变化相比,书籍设计语言内在的基本性和品质的提升却显得比较缓慢和滞后。前面我提到过二十多年前的书籍与现在比较显得相对粗糙,主要是指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而言的,但在那样的年代也并不缺乏高品质视觉质量的书籍设计,不缺乏高品质的设计文化的诉求。

子仁:书籍设计关联的形式因素有哪些?书籍设计师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

赵健:构成书籍设计形式的基本因素,也就是那些能反映、代表和呈现人们需要的文本信息和情感信息的符号。书籍设计的形式,通过这些符号长期地和人们所与之寄托的精神、情感相关联,它们之间相共存、相共生,所以,对这些符号成就的继承、运用、发展,应该是书籍设计的最本质的内容,它甚至是超越了纸质书籍基本形式之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对于书籍设计过程中一些过度技术和材料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对于上述因素的本质追求。要改变这个状况,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书籍设计师当然也责无旁贷。

子仁:对于今天的书籍设计,能归纳一下您的基本看法吗?

赵健:由于当代设计观念的发展和推广,书籍设计语言体系的进步体现在它更加注重对于多种信息内容的功能化的呈现和视觉化的再生产,同时也体现出当代整体视觉关系设计的审美变化。今天中国的书籍形式可以说包括了中国传统、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形式的共存,对此,我们应该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下,从“显现的机制”的角度,在普世的价值观念之下,使得当代中国书籍设计核心理念在更多的读者心目中形成共识。

三:2008年11月与吕敬人先生笔谈

子仁:有一段时间,市面上销售的书籍让人感到并不满意,特别是在书的形式上。

吕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您提出的问题,想来是指当今设计中存在的“过度设计”的弊端。所谓内容与形式、主角与配角那类本末倒置的问题,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不着边际的修饰,那种牵强附会的花哨设计,越俎代庖或外强内虚的外在浮夸的包装,我觉得时下确实存在,不宜提倡。但这并不代表今天书籍设计的主流,事实上,随着书籍市场体制的导入,出版社已不再为了获奖而去做大而全的花架子工程(尽管现在还有),而越来越多有品味的出版人更重在书籍本身的价值,而非靠漂亮的一张皮来取悦读者,或一副唬人的包装来虚张声势。

子仁:听得出来,您对今天中国书籍设计界的全局有自己的认识立场。能联系时代背景谈谈您的看法吗?

吕敬人:当今的中国书籍设计以一种不断反省、进取、求新的姿态面对读者,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的设计。自2003年以来中国每年都有新的设计作品获得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更有一本由设计师自编自演的《蚁呓》获得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书籍艺术大奖。今年3月,世界权威的设计类杂志《idea》首次以整期篇幅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相关中国设计展事也在世界各地展出或即将举行。中国书籍设计取得的成绩,是与中国书籍出版机制改革、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人观念的转变、中国印制业水平的提升以及读者审美需求提高和由大一统向多元化群体的形式转换分不开的。

子仁: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原因何在?

吕敬人:中国书籍设计界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可概述为如下几点:①设计观念滞后,书装概念严重影响书籍整体设计与时俱进的发展;②商业化浮躁心志造成急功近利的行业畸形状态,放弃提升中国书籍艺术文化高品格的追求;③对新时期传播载体缺乏理论研究,不鼓励创新;④空谈形而上,轻视形而下,不关切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⑤专业协会不起作用,人为地将体制内和社会化的设计师加以分离,不能全方位保护设计师的权益,设计价值不能得到准确认同;⑥全国权威性的书籍设计大展评奖被取消,严重阻碍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我认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心态。许多人以为,一本好书只要有文本加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可以吸引读者,出版人过度强调书的封面的功能,长期忽略在文本的阅读性设计和物化功能兑现方面的有力投入。另外,以下现象均需今日中国书籍设计界尤宜重视:文本信息架构观念老化,无创意的编辑思路,缺乏对具有欣赏价值的精美插图的编辑欲望,科技类书籍没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图像和数据的视觉化解读,人文类书籍从形式到排式均在大量抄袭和复制,不鼓励原创,不愿投入力量组织专家投入创作,甚至为了省力省成本从网络中下载低质量图像照用不误,儿童类读物不研究符合儿童心理的具有生动表情的表现形式,艺术类读物更缺乏富有个性和新阅读形态的尝试……

子仁:令人忧虑的问题好像不少。有办法吗?

吕敬人:其实,书籍市场需求并非大一统,应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内涵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出版定位和编辑思路。凡是在编辑观念和审美追求上有想法的出版社或工作室,他们出版的书大多数能得到读者的欢迎,并且在社会和经济上都会产生效益。设计师与其编辑人员的沟通和互动会萌发和激活富有新意的火花。

子仁:书籍设计还是书籍出版中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您有什么认识和具体经验供大家分享吗?

吕敬人:有人说,没有设计才是设计,这是偏颇之说。没有设计的书为何需要设计?我们说的好设计是不留下刻意设计的痕迹。一本好设计的书,让读者在流畅、有趣的阅读中感受到设计的美感和文本语境的充分表达,为读者创造回味联想的可能,无论是繁复的设计还是概括的设计均可做到这一点,只要符合文本主题即可。有的设计在表面上没有过多的“笔墨”,也没有滥竽充数的照片插图,但其精心的编排秩序、灵动的空白运用、合理的字体字号和行距段式的设定,仍可显现设计师的追求和功力。但是现在的社会条件还未完全具备。如我曾为一个出版社设计过一本学术类图书,根据文本属性,我以简洁大方的版面交给对方,却被认为偷工减料,组稿方觉得:不加上一些装饰成份岂不是亏待了这份稿酬的付出吗?真让人哭笑不得。这种心态也是导致当今出版物越来越花哨,最终干扰阅读的原因之一。当然,出版社主观上要做好书,但一味地跟风、媚俗使书籍市场缺乏品位的书籍已屡见不鲜。另一种情况是,设计师对内容无深层次的挖掘,原因在于创意的枯竭、视觉语言的干瘪,却反以简约至上为借口,这同样不能提供给读者满意的作品。任何设计均要有个“度”,并与表现对象的内涵相吻合,不管是具像思维还是抽象设计。

子仁:如何认识“书籍设计”的本质?它有哪些工作要求呢?

吕敬人:对于书籍设计者来说,长期以来的装帧观念,即为书做包装的概念,使自己认知的职权范围非常狭窄,阻碍了设计者就文本进行有建设性设计的努力。当你想为文本增添触类旁通的视觉信息或要求为阅读提供高质量的视觉图像;为提高阅读性而建议文本构架有阅读层次和节奏的体现去增加必要的空白和隔页;为让读者愉快健康的阅读及五感体验而建议采用某种材质……,这时你往往被认为导致了成本提高、有碍书价预设,遭到婉言拒绝,社会上更有为设计师戴上“自我表现”高帽的言论。我相信,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不会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凌驾于书籍主题之上,反而会为提升书的阅读价值去付出本可省心省力却不惜投入心力和精力的设计,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设计者”的称号。一个完整的书籍设计,要求设计师完成装帧、排版设计和编辑设计三个层次的工作,即“Book Design”的全部过程,这对设计者来说,在原装帧基础上增加了工作的强度和责任,更要求设计师提升学识和自身修养以及综合艺术学科的全方位水平。

子仁:在我眼里,您是一位有思想深度和丰富经验的书籍设计家,我很想了解您是怎么看待书籍设计与阅读之间的关系的。

吕敬人:书的本质不言而喻当然是阅读,但不仅仅指的是视读——一种过去认识的纯粹文字的阅读,其实还包括形态阅读、触感阅读、交互阅读、聆听阅读……,即使是视觉阅读,也有图品、字型、编排、空间、节奏、层次的欣赏,还有信息戏剧化的设计语言和语法领悟、联想启迪展现以及阅读美感享受。一本好书不仅是信息传声筒,更是影响内心和周边心象物境的生命体。

子仁:关于书籍设计,请您作一个简短的总结吧。

8.分析师经典书籍推荐 篇八

玛丽亚·巴带罗姆(MafiaBartiromo)凯瑟琳·弗里德曼(CatherineFredman)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英文名:UsetheNews:How to Separate theNoisefromthelnvestmentNuggets andMakeMoneyinAnyEconomy

出版商:HarperCollinsPublishers;第一版(Junel,2001)

ISBN:0066620864

推荐理由:对于一个普通

的投资者来说,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同于过去——原先获取内幕消息的艰难,已被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海洋中确认有价值信息的艰难所取代,所以真正的投资高手需要在各种公开资料和新闻消息中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选择。作为美国主要金融电视台CNBC财经节目《扬声器》的主持人,本书作者巴蒂罗姆每天的节目已成为全美8500万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参考。她通过采访基金经理、市场分析人士、经济学家和技术分析专家等华尔街精英,结合自己多年身处财经报道第一线的经验,揭示了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异常公告、发现潜藏的投资情报、从公司CEO和管理层挖掘内幕消息、从内容繁杂的互联网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了解政府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等等。这些来自市场前沿的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投资参考,最大程度地减少错误、规避风险,获得高额回报。

显而易见的是,巴蒂罗姆的美丽外表和她的丈夫(《个人投资者》杂志的出版人)对其事业的成功助力不小。本书的第二作者凯瑟琳·弗里德曼也不容忽视——作为诸多商业畅销书的作者,她曾分别和安迪·葛鲁夫(AndyGrove)、迈克尔·戴尔(MichaelDell)合著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及《戴尔直销法》。

《股市发言人:新闻媒体如何操纵华尔街股市的内幕》

霍华德·库尔茨(HowardKtmz)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英文名:TheFortuneTellers:Inside Wall Street,S Game Of Money, MediaandManipulation

出版商:FreePress;第一版(June 5,2001)

ISBN:0684868806

推荐理由:《华盛顿邮报》著名记者库尔茨曾被《美国新闻评论周刊》评为全美最优秀的新闻记者。在本书中,他对华尔街和新闻媒体之间关系的调查引人人胜,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时期的证券市场内幕故事,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财经媒体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中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对于拿着自己的积蓄在股市中赌博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搬市发言人》的警示无异于雪中送炭。由于库尔茨详尽描述了许多市场参与者的秘密,《商业周刊》 (BusinessWeek)对该书的评价是,“把新闻媒体背后的股市谣言、地下联盟和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刻画得入木三分”。

《信息就是信息:布隆伯格自述》

迈克·布隆伯格(MichaelR.Bloomberg)著,工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月出版

英文名:BloombetgbyBloomberg

出版商:Wiley;新版(Adgustl0,2001)

ISBN:0471208884

推荐理由:即便不论该书的文笔如何,作者布隆伯格自身的事业成功故事——出生于东欧移民家庭→获得哈佛商学院MBA学位→晋升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Brothers)合伙人→创办彭博资讯(Bloombergl.P.)→出任纽约市市长,对读者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布隆伯格在美国金融市场和财经媒体界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他是将大规模的金融原始数据、分析和财经新闻综合起来的第一人,并以简便的方式使其能在计算机终端上使用,用户包括股票交易员、外汇交易商和机构投资者等。对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商而言,彭博资讯终端不仅是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信息渠道,而且已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金融专业杂志《市场内部数据参考》(1MDReference)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彭博资讯在金融服务业的市场信息销售收入已超过英国路透集团(ReutersPIc),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服务商。在价值67亿美元的实时资讯市场,彭博的份额从39.7%增加到43,1%。由于布隆伯格职业发展中的多姿多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投资银行内部销售交易业务的发展史和员工的日常工作,获悉财经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参与者,还能洞察创业者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人际网络——可谓是一举多得。

该书中文版的校订者俞渝也值得一提:她于1987年赴美国工作、留学,获得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专业MBA后,在纽约从事企业融资和并购业务。目前,俞渝和其先生李国庆共同执掌的当当网(WWW.dangdang.com)已成为中国领先的网上图书、音像制品零售店。

《投资估价》

AswathDamodaran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英文名:InvestmentValuation: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theValueofAny Asset

出版商:Wiley;第二版(January 18,2002)

ISBN:0471414883

推荐理由:无论是对于投资银行主管、公司财务总监还是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来说,估值始终是个富有争议的热点话题。然而,作为金融学科的两大核心领域之一(另一个是风险管理),价值评估在资本市场和企业融资活动中的作用极为关键。然而,由于此项技能的“含金量”较高,擅长传授之人往往热衷于实务操作,导致业界能够借鉴的著作不多。其中,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印度裔金融学教授AswathDamodaran撰写的《投资估价》由于集工具书、参考书和教科书之三任于一体,成为企业估值领域的典范之作。Damodaran与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曾向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等提供专业培训。

《投资估价》以“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获得估价”为基本理念,在勾勒现金流估价法、相对估价法和期权仙价法的同时,阐述了基本模型及其各种变形和派生,并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围绕如何选择恰当估价模型的主题,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展开分析和判断。相对于1996年出版的第一版(中文版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武祥、邓海峰等翻译,1999年出版)而言,第二版在内容上有很大补充,中文版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分为上下两册出版。

《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 hc.)汤姆·科普兰(TomCopeland)、蒂姆·科勒(TimKoller)与杰克·默林(JackMm'fin)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英文名:Valuation:Measuringand ManagingtheValueOfCompanies, 3rdEdition

出版商:Wiley;第三版(July28.2000)

ISBN:0471361909

推荐理由: 由麦肯锡的3位公司财务领域的资深合伙人共同撰写的《价值评估》历来受到财经媒体和咨询业人士的好评。脱胎于该公司内部工作手册的《价值评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了管理者对于价值评估和股东价值的管理应持有的观点:第二部分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折现现金流量评估法 (DCF);第三部分探讨了在更为复杂的情况下的价值评估。本版新增了6章,增加了对网络公司、周期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价值评估等全新内容,内容安排也更加系统。作者之一的科普兰是美国财务学界的权威人士,他和佛瑞德·韦斯顿(FredWeston)合著的《财务理论和公司政策》(FinancialTheoryandCorporate Policy)早在20世纪加年代就被公认为商学院经典教材。

9.值得反复阅读的励志书籍推荐 篇九

文/阿炳先生的信封

1、《简爱》

这本书高一快期末的时候看的,看了一遍以后又看了两遍,连续看了三遍。这是我看书的习惯,如果某一本书非常打动我,我就会反反复复看,会对里面的故事脉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就能和别人聊聊这个故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英国文学,当时很感动,感觉自己就可以是里面的某一个人,这大概就是作品对于读者的唤醒吧。我后来看作者勃朗特的书信,我感觉她真的是一位心灵非常美且灵动的女性,故而她的作品非常耐读。

2、《傲慢与偏见》

作者奥斯汀。这本书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让我了解到英国社会那时的风俗礼仪文化以及女性地位,那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英国社会非常华丽和民主,各种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鲜明。也是高中的时候看的,虽只看过一遍,但我对那本书一直印象深刻,它是属于可以珍藏的,如同女孩的衣柜。

3、《追风筝的人》

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主人公哈桑。我相信所有认真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这本书中有童年、成长、伙伴、亲人、战争还有救赎,我只是感觉哈桑与阿米尔的童年经历就像我印象里有过的景象一样,它并未发生在我的生活中,但我总感觉它在我的生活里时时上演,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无比糟糕的人,我还会常想起我的童年。每看一遍都很怀念,想哭。

4、《霍乱时期的爱情》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看完了一个漫长的童话故事。故事有点老套,可是我相信也只有马尔克斯才能把这样的故事结合当时的背景文化构写成属于自己的文学地图。这本书非常值得读者去读。看完以后,我打算去买一本英文版的收藏,虽然英文不好。

5、贾平凹的《浮躁》

这本书百看不厌,在图书馆借过几次,后来索性自己买了一本。这本书好像是贾平凹30多岁时候的作品,应该是80年代左右出的,我记不清了。我个人比较偏爱这本书,毕业论文选题就是以这本书为本,内容不做介绍了。另外他的《匪事》、《土门》、《高老庄》、《秦腔》、《三十而立》都很值得看,《老生》我在看第二遍了,因为这本书,我想去读《山海经》了。

7、苏童的书

写到这里,我都忘记他的书名了,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了香椿街这个地名,我当时把图书馆他的书基本上都找来看了,我觉得他的笔就好比神仙的眼睛,能让万物复苏的感觉。

8、《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我只看过余华的这三部作品,《兄弟》我看了一部,后来就没看了。他的书生命浓度很厚,看完了有点喘不过气,但又非常想看下去。个人觉得那三本都值得反复看,我最喜欢的是《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

9、《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这里面的矛盾心理的书写非常动人,我之前看电视剧《锋刃》,子生作为共产党和作为国民党的兰英住在一起,他们都心知对方的身份,但又彼此相爱,怎么说呢,看到这里就很像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家兄弟的爱情,但又不只是爱情,因为有着革命使命,那种情感就像蒙了一层尘。

10、《呼兰河传》、《生死场》

10.5本小学一年级阅读推荐书籍 篇十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蒂皮·本杰明·奥康迪·德格雷。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蒂皮10岁回到巴黎后所写的她与非洲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

内容简介

12岁的法国女孩蒂皮所选择的惊险生活,都在你的“城市定式”想像之外。她与世界是这么相处的:骑在柔软温暖的鸵鸟背上飞跑,让小狮子穆法萨吸吮着手指午睡,赤身在河边以象鼻的喷水洗浴———这不是一篇美文的断章,这些真实的画面,来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中的摄影照片。

11.阅读与书籍 篇十一

我们读书时,即别人在代我们思考:我们只是重踏他的思路。这就好象学写字时,学生拿着钢笔照着老师铅笔笔划涂鸦。因此,我们阅读时免除了很大部分思维活动。但这样的话,我们的大脑在阅读过程中就如同他人思维的嬉游之地。事情正是这样:那整日价读书读得既多且速的人,在无所思索中得以消时自遣,却也逐渐失却了自己思维的能力——如同一个终年栖身马鞍者,最终竟不省步行之方。不幸许许多多求学者都未脱此厄:他们糊里糊涂读了一辈子书。因为持续不断的、随时任意地重新捡起的读书比之持续不断的手工劳动还要更易导致精神瘫痪:我们在从事后者时尚可追踪自己的思路。恰如一根弹簧由于外物持续的压力最终失却弹性一样,人们的头脑也由于外来思维的长期侵占而生气全无。又如同过多的营养伤脾败胃,进而危及全身一样,繁赘的精神食粮也填塞大脑,令其窒息。因而读得越多,所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淡:它就好比一块黑板,上面彼此重叠地写满了粉笔字。这样一来,所读之物就没有得到加工和消化。人们一个劲儿读下去,读后对书中内容毫不思考,于是所读就成了无本之木,大多归于凋零。其实,精神的营养犹如身体的营养,毫无二致:人所摄取的几乎只有二分之一被吸收,其余的则复被排泄。

综上所述:实际上,诉诸文字的思想与步行者的沙地脚印可等量齐观。步行者所取的路径旁人一目了然,但是要细究他途中所见,旁人就不能不使用自己的眼睛。

12.书籍阅读推荐 篇十二

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一书讲述日常生活中万物的故事,分别涉及城市的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人与自然三个方面,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对于这些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交流策略。下面笔者就以此书为例谈谈高年级科普类书籍阅读交流的一些策略。

策略一:借助图表

《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辑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有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有些是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还有是读了此书后想知道的另外一些知识。阅读时,可让学生借助下面这份表格,在书中做上不同的记号,也可以将相关要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便于和同学交流。

交流时,重点围绕读懂了哪些新的大自然的文字,用简洁的概括的话语与同学分享,如砧状云是雷雨的前兆;白嘴鸦飞来,表示春天已到;雪花原来有很多形状;北方气流和南方气流相遇会生成旋风;碱液可以消灭麦粒的天敌———象甲虫……把还想知道的知识进行归类,对不理解的知识鼓励课外再读其他的科普读物,适时进行相关读物推荐,激起学生阅读其他科普读物的愿望。

策略二:绘图讲解

通过阅读交流,学生已粗略地读懂了一些大自然的文字,教师可继续引导:那你能揭秘大自然的文字吗?像雪花有很多形状,可到底有哪些形状,你能画出来吗?像冰雹是怎样形成的,能借助示意图介绍给大家吗?能用流程图来画画水的奇异经历,并介绍给大家吗?麦子的敌人到底有哪些,长什么样,你会画吗?每个小组可以就最感兴趣的或认为最神奇的1种或2种大自然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抓住重点,绘制好概念图、示意图或流程图,并借助所绘的图做好交流准备,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下面就是学生所绘的“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阅读交流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在提取信息、绘制图画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并且在借助绘图讲解中使知识点更清晰,阅读的兴趣更浓。

策略三:知识竞赛

本书第二辑是《城市里的故事》,讲述了城市里的街道、地铁、电流、路灯、自来水、马戏团、生物园地、剧院舞台等的有关知识。阅读本辑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对特别感兴趣的、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让自己大开眼界的知识点做上记号,然后根据书中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出考题(要附上答案),来解密“城市的衣食住行”。每个学生至少出10题,题型要丰富,可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图画形式呈现。(下文呈示的是一位学生出的题)

▲选择题。

(1)(A)和(C)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表。

A.地球B.闹钟C.星空D.手表

(2)鹦鹉每天吃(A)食物就够了。

A.25克B.250克C.25千克D.250千克

▲是非题。

(1)最早的街灯是瓦斯灯。(×)

(2)大象每天要吃10公斤的糠麸、油饼、黑面包。(×)

(3)照明器具既能表现彩虹,也能表现耀眼的闪电,还能表现极光。(√)

▲简单的问答题。

(1)地铁里的空气又新鲜又清洁,是因为那里有什么?(通风机)

(2)无形的劳动者是谁?(电流)

(3)你知道除了书中讲到的最早的蒸汽发电,后来的水力发电外,现在还有什么发电?至少说出2个。(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看图认一认。

下面4幅图分别是什么,你认识吗?

在各自出题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知识竞赛题及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答题分必答和抢答,答对加10分,抢答错扣10分,最后决出此次竞赛的冠军组,同时根据编题及竞赛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

这样的阅读交流不单单关注了结果,更关注了阅读交流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内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

策略四:制作海报

本书第三辑是《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铅笔、钢笔、墨水、灯泡、眼镜、车轮等物品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可对于它们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或制作过程,学生却知之甚少。了解这些日常用品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或制作过程是阅读本辑内容的主要任务。阅读前可先让学生来猜猜每天都在用的最熟悉的铅笔的制作过程,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去看,兴趣顿时被激发。看完后,又如何来介绍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一两种物品设计制作海报,可以用图、表格、文字、名片等多种形式来提取信息并介绍。看,这就是学生制作的海报。一张张海报就是一个个知识,就是一份份阅读成果,借助物化的成果,交流就更加形象,效果就更好,并以团队的力量激发着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体验到增长知识的快乐。

以上是笔者在跟五年级学生共读科普读物《大自然的文字》时所运用的阅读交流的策略,通过知识提取、绘图讲解、知识竞赛、绘制海报等多元阅读交流,学生欣喜地发现原来科学不再是难懂的名词,一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也并非遥不可及,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当然,科普类读物的阅读交流策略还有很多,我们在关注阅读交流策略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年龄特点、实际阅读水平等,有选择地推荐科普类读物,真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科学探究兴趣。

摘要:要有效激发学生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必须根据文体特点、文本内容采用多样的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借助图表、绘图讲解、知识竞赛、制作海报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发现一些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阅读科普类读物的兴趣就会由此被大大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才有可能。

13.5本小学二年级阅读推荐书籍 篇十三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讲述了两个孩子“没头脑”与“不高兴”的故事。“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

故事简介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999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

14.书籍阅读推荐 篇十四

推荐学生看的书目:

《西游记》 吴承恩《三国演义》 罗贯中《红楼梦》 曹雪芹《水浒传》 施耐庵《史记》 司马迁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鲁滨孙漂流记》/笛福《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其他作品《匹克威克先生外传》、《雾都孤儿》《三个火枪手》大仲马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老人与海》海明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

《绿野仙踪》莱曼·弗兰克·鲍姆

《 少年文艺》《昆虫记》《童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

《根鸟》曹文轩《狼王梦》《第七条猎狗》沈石溪

《小战马》《红脖子》加拿大作家西顿

《荒野的呼唤》《海狼》美国作家杰克·伦敦

《孤岛野犬》《赤鸟》日本作家椋(liàng)鸠十

15.阅读推荐 篇十五

易丹,1960年出生于四川。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1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1984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英文系英美文学专业毕业,文学硕士。1984年底回国在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1996年,受国家教委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资助,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东亚语言文明系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东亚书院访问学人。1999年,加拿大国际加拿大研究协会(Special Award for Canadian Studies)奖金访问学者。2000年,受欧盟一中国高等教育合作项目(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ogramme)资助,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访问学者。

吕澎,1956年出生于四川重庆。1977—1982年在四川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读书;1982—1985年任《戏剧与电影》杂志社编辑;1986—1991年任四川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1990年—1993年任《艺术?市场》杂志执行主编;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

《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

易丹吕澎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ISBN 978-7-5153-0163-1

售价:¥110.00

当我们站在了另一个世纪的岸边,回过头来观望身后的风景,我们才发现,时间的忘川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每一个涉过这条河流的人都有忘却的危险,哪怕我们对曾经发生的一切有着亲切而生动的感性常识。把写作和出版于两个十年的艺术史合并起来,出自一种方便:是为了给今后的人们,尤其是学习艺术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建立自1979年以来中国新艺术发展逻辑的材料背景。这两部书写自不同的时间,而有不同时间里的判断,好在这二十年的发展关系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也就很容易构成一个新的历史整体。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德]安瑟姆·基弗著

梅宁/孙周兴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4-07

ISBN 978-7-1001-0608—5

售价:¥98.00

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和德国战后少数几位艺术大师之一的基弗在艺术材料和艺术观念两方面均 保持高度开放性和革命性。 基弗艺术中蕴含的成分复杂多样,它包含着宗教神秘主义、德国艺术思想传统、德语当代诗歌、德国现象学哲学,等等;本访谈录把基弗艺术创作中的若干个基本主题表达出来,深入探讨他的艺术哲学和神学基础,使读者能够揭开基弗艺术的神秘面纱,探索他的隐藏着诸多世界和迷宫的宇宙。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

沈从文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2

ISBN 978-7-5624-7778-5

售价:¥149.00

1949年之后沈从文转行文物研究,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此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 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审丑:万物美学》

[英]史蒂芬·贝利著

杨凌峰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ISBN 978-7-5155-1087-3

售价:¥138.00什么是“丑”?这个时代最卓越的文化评论家之一史蒂芬·贝利娴熟精妙地将数个世纪以来的艺术、设计遗产和文化史串联编织在一起,探讨了丑以及与丑截然对峙的美。他对美丑本质的论述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次发现之旅。贝利以引人入胜, 不时还诙谐逗趣、信手拈来的惯常风格,探寻和阐释了万物的审丑。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

吕澎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出版时间:2014-11

ISBN 978-7-2081-2509-4

售价:¥175.00

16.班级亲子阅读书籍的选择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班级;亲子阅读;书籍;选择策略

一、年龄适宜性策略

班级亲子阅读书籍的选择,首先应符合本班幼儿和家长的需要和兴趣,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要考虑书籍内容与亲子阅读经验的关系,阅读经验是阅读者和书籍碰撞的依据,它能让阅读者与书籍里的角色产生共鸣。共鸣后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彼此的阅读情绪,这是亲子间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书籍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语言和阅读发展中所具有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特点,并以此确定幼儿的阅读和书写发展区,而班级亲子阅读教学要略高于“最近发展区”。过高的阅读要求会使家长和幼儿在阅读时情绪上产生受挫感;过低的阅读要求则又无法更好地促进亲子阅读发展。亲子阅读既是在建构文本意义,也是在建构亲子间的精神世界。因此,在选择亲子阅读书籍时,教师要考虑通过帮助亲子整合和反思已有的阅读经验,实现亲子间精神世界的升华,选材要画面美观、形象、清晰,色彩鲜艳,装帧结实牢固。

二、书籍多样化策略

为家庭推荐多种优秀阅读书籍,能引起幼儿的自觉模仿、记忆和运用,有助于幼儿养成倾听和专注阅读的习惯。选择时要注意,图画要具有审美体验(色彩、布局、手绘),文字内容要展现图画没有表达的内涵和细节,音律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句型重复、简洁、优美。具体要求为:第一,故事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理解能力),能促进幼儿发展(知识视野、情绪、价值观、想象与创造),有新意、不落俗套。有教育而不教条。第二,装帧要精美耐用,如经典书籍精装版。考虑到幼儿识字量不多,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其提供的閱读书籍可从无文字的图画读物开始,逐步加入图文并茂的读物或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读物。第三,要注意书籍题材、文体、来源的多样性,帮助幼儿体验各种书籍的特点。书籍要求图画清晰、形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易学易记。教师还应该让幼儿欣赏和阅读古诗、诗歌、散文,感受不同的文学体裁,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各种功能、题材、材质、主题、风格的书籍的相互平衡。故事能够使幼儿熟悉他们需要知道的行为规范;童话以‘情动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寓言是一种短小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绘本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书籍有讲爱的体验的,讲科学智慧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我认同的,讲勇敢坚强的,讲自然环境的,讲幽默搞笑的,涵盖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选择书籍时,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最优秀的书籍。

三、内容本土化策略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国外书籍所要传递的经验和思想与国内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书籍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教育内容应关注本民族、本地区、本园的特点,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亲子阅读书籍。为满足每个家庭亲子阅读需要,作品必须贴近家庭生活。富有趣味性的作品在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同时,也给每个家庭创造出一个充满欢笑的阅读世界。

选择阅读的作品要具有时代气息,多一些家乡、社会变化发展的信息,体现时代性,使每个家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时代的主人,感受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在采用经典作品的同时,更呼唤一些能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特点的新作品。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都会为他们喜爱阅读、学会阅读打下基础。所以说,班级亲子阅读是一种同本地区文字、语言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具有本地区的特征。

班级亲子阅读是建立在温馨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的。在早期的亲子阅读中,幼儿读的是图,家长读的是字,家长和孩子读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通过集体研讨,将搜集的素材整理成册作为幼儿阅读教材。这些素材包括传统的故事图画类内容、科普读物、照片、展览图片等,还改编了一些有一定价值但又不完全适用的作品。实施后,根据教师的体会、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大家对活动观察的记录、对亲子阅读情况的评价等因素来评估此素材的价值和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意见重新整理编绘成更加适合班级亲子阅读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17.适合设计师阅读的书籍推荐 篇十七

英文:《The Laws of Simplicity (Simplicity: Design, Technology, Business, Life) 》

作者:John Maeda

介绍:简单不仅是一种能引发人热烈效忠某种产品设计的特质,也成为企业对抗本身复杂机制的重要战略工具。书中将「简单哲学」划分为「基本、中度和深度」三组渐进法则,深入分析了这三种法则所能应用到的领域。这本书的作者是前 MIT 媒体实验室知名教授、现罗德岛设计学院院长,书中他还分享了他的设计原则。 本书于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名为《简单法则》。

2.中文:《设计中的设计》

英文:《Designing Design-Kenya Hara》

作者:Kenya Hara

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是享有盛誉的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他在本书中兼谈设计的理论、哲学和文化,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独特的设计方法,反映了他独具特色的设计理论。本书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名为《设计中的设计》。

3.中文:《通用设计法则》

英文:《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作者:William Lidwell、Kritina Holden、Jill Butler

介绍:设计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没有一个人可以掌握设计所需的所有知识,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参考和资源应用到设计作品当中。本书收录了 125 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和发人深省的知识,从不同视角审视设计问题,可以说是第一个跨学科的设计参考,设计师的通关秘籍。

4.中文:《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

英文:《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作者:William McDonough、Michael Braungart

介绍:这是一部曾震撼了全球环保与商业界的经典作品,反思了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生产的核心错误,主张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本书的两位作者同获《时代杂志》环保英雄称号,在本书中携手帮助企业创造出具备生态只能的好设计。

5.中文:设计方法与策略

英文:《Delft Design Guide: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作者:[荷]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

介绍:《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50多年来对产品设计方法的经验总结。众所周知,传统的设计教材总是枯燥地解释方法,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则放弃了对设计方法的赘述,对所有方法只做简明扼要的阐释,直接展示了72种核心设计方法、策略和技巧。其中,有些方法是代尔夫特独创的,且已广泛流传。每一种方法、策略和技巧均用单独的一页文字来描述,并辅以插图说明。这是一本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阅读的设计工具书。

介绍的最后一本书,相信大家会喜欢!

6.苹果白皮书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把你的iPhone或者iPad等苹果产品翻到背面,你会发现一行小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这已经成为了苹果的一个标识,而且也已经被苹果注册成为了一项商标。

现在苹果公布了一本精装书籍,名字就是“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内容包含了从的iMac到Apple Pencil在内的苹果过去的产品设计。

书中包含了450张照片,覆盖苹果20年来的产品设计。书中的照片都是由摄影师Andrew Zuckerman所拍摄,全面展示了每个苹果产品的设计过程和最终模型。这本精装的照片册花了苹果8年的时间制作完成,由苹果公司自己出版,是献给苹果已故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回忆。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为这本照片册撰写了前言,称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示苹果的诸多设计,而是想告诉读者“苹果一直以来所做的工作究竟是什么,以及苹果公司的价值、追求和目标。”

1.适合女生阅读的书籍有哪些

2.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

3.适合旅游阅读的书籍

4.适合女人阅读的书籍

5.适合女人变强阅读的书籍

6.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7.适合女性阅读的书籍

8.适合表白的书籍推荐

9.适合大学女生看的书籍推荐

上一篇:五年级消防安全征文下一篇:消防员技能大赛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