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术语解析总结

2024-08-11

操作系统原理术语解析总结(精选5篇)

1.操作系统原理术语解析总结 篇一

支付能力原理: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一方的角度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代理人: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一个数学结论,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中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康多塞悖论: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中,每一单位额外投入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歧视: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博弈论:研究策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

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无差异曲线:一种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供给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玩平衡。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评论者来评价。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下放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力量:单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中值选民定理: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诚实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转移支付的税制。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规范表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价格下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委托人: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性资源的能力。

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筛选: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信息的行动。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是指状态。

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罢工: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理事长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表格。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的市场价值。

(企业)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代币量。

(市场)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来计算。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的政策。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数量的曲线。升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增加。

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贸易平衡:出口等于进口的状况。债券:一种债务证明书。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引起的税收收入短缺。资本外逃:一国资产需求大量且突然地减少。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的特征。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封闭经济:不与世界上其他经济相互交易的经济。集体谈判:工会和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复利:货币量的累积,比如说银行账户上货币量的累积,即赚得的利息仍留在账户上以赚取未来更多的利息。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挤出: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贬值:按所能购买到的外国通货量衡量的一国通货的价值减少。萧条:严重的衰退。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人。

多元化: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

法定货币:没有内存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金融学:研究人们如何在某一时期内做出关于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的学科。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企业特有风险:只影响一个公司的风险。

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和税收水平的确定。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基本面分析: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未来值:在现行利率既定时,现在货币量将带来的未来货币量。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劳务。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通货膨胀率: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件指数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信息有效: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的描述。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寻找工作:在工人的嗜好与技能既定时工人寻找适当工作的过程。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有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劳动力参公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可贷资金市场: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市场风险:影响股市上所有公司的风险。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着的东西。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货币:积极中人们经常用语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货币政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总收入。自然产量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档失业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

自然资源:有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开放经济:与世界上其他经济自由交易的经济。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现值:用现行利率产生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私人储蓄: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生剩下来的收入。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说如。

2.操作系统原理术语解析总结 篇二

一、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机构

进排气门的早开、晚关必然会出现1个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开启的时刻,配气相位上称为“气门重叠角”。气门重叠的角度往往对发动机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发动机转速越高,要达到更高的充气效率,就需要延长发动机的吸气和排气时间,要求的气门重叠角度越大。但在低转速工况下,过大的气门重叠角则会使得废气过多的泻入进气端,吸气量反而会下降,气缸内气流也会紊乱,此时ECU也难以对空燃比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导致怠速不稳,低速扭矩偏低。相反,如果配气机构只对低转速工况进行优化,那么发动机就无法在高转速工况下达到较高的峰值功率。要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都达到最优状态,就要求配气相位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工况的不同进行调节,高低转速下都能获得理想的进、排气效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通过改变进排气凸轮轴的旋转角度来实现改变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虽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各个厂商的称谓略有不同,但是实现的方式却大同小异。本文以大众系普遍使用的链张紧式进气相位可变技术和丰田公司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技术为实例讲述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工作过程。

1.链张紧式进气相位可变技术

链张紧式进气相位可变技术结构简图如图1(a)所示,该技术只能对进气凸轮轴进行调整,排气凸轮轴被曲轴正时齿带驱动,不能调整,而凸轮轴的调整是通过电控液压活塞将油压作用于链条张紧器来完成的,凸轮轴调整机构的工作油路与气缸盖上的润滑油道相通。

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为获得大转矩输出,凸轮轴调整器向下拉长,于是链条上部变短、下部变长,如图1(b)所示。因为排气凸轮轴被同步带固定,因此排气凸轮轴不能被传动,进气凸轮轴被超前1个角度实现了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提前关闭。

发动机高速转时,功率大,要求进气门延迟关闭,凸轮轴调整器向上拉长,于是链条上部变长、下部变短,如图1(c)所示,排气凸轮轴被同步带固定,因此排气凸轮轴不能被传动,进气凸轮轴被延迟1个角度实现了进气门延迟开启和延迟关闭,进气管内气流速度高,气缸充气量足。

2.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技术

1992年(宝马VANOS,三菱MIVEC出道的同年代),丰田推出了其第一代气门驱动技术———VVT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通过行车电脑对发动机工况的收集来对气门开合时间进行初级调节。所谓初级调节则是VVT系统只能控制1根进气凸轮轴,除此之外,ECU只能依靠凸轮轴以及相比后来相当有限的机构传感器获得发动机的运作数据,并且只能在固定的4400r/min利用油压驱动VVT控制器内的花键开始运作,因此1992年的VVT系统对进气阀门开合时间只能进行比较简单和有限的两段式控制,技术价值在当时非常有限。1995年峰回路转,作为VVT技术的传承者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VVT-i(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T)崭露头角,被装备在丰田1JZ-GE发动机上,VVT-i可获得更佳、更精准的控制。

丰田VVT-i发动机的ECM在各种行驶工况下自动搜寻1个对应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冷却液温度的最佳气门正时,并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并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来感知实际气门正时,然后再执行反馈控制,补偿系统误差,达到最佳气门正时的位置,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功率与性能,尽量减少耗油量和废气排放。

如图2所示为丰田VVT-i结构与工作原理简图,内转子与凸轮轴相连,内转子在外转子的推动下旋转,外转子由正时机构驱动。内转子在油压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一定范围的凸轮轴角度提前和延后。

二、可变气门升程控制机构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几乎已成为当今发动机的标准配置,为进一步挖掘传统内燃机的潜力,工程人员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出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当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时,则为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和转速下提供了更高的进、排气效率。提升动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水平。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凸轮轴上凸轮的轮廓及高度来实现进排气门的开启角度和高度,以达到增加进气量,提高充气效率的目的。典型实例是奥迪AVS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和本田iVTEC系统等。

1.奥迪AVS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AVS系统为每个进气门设计了2组不同角度的凸轮,同时在凸轮轴上安装有螺旋沟槽套筒,螺旋沟槽套筒由电磁驱动器加以控制,实现左右移动来切换2组不同的凸轮,从而改变进气门的升程,如图3(a)所示。

当发动机在低负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发动机的节油性能,此时AVS系统则将凸轮推至左侧,以较小的凸轮推动气门,此时气门升程可在2mm~5.7mm之间进行调整,由于采用不对称的进气升程设计,因此空气以螺旋方式进入燃烧室;再搭配特殊外廓的燃烧室和活塞头设计,可让气缸内的油气混合状态进一步优化,如图3(b)所示。发动机在高负载的情况下,AVS系统将螺旋沟槽套筒向右推动7mm,使角度较大的凸轮得以推动气门,在此情况下,气门升程可达到11mm,以提供燃烧室最佳的进气流量和进气流速,实现更加强劲的动力输出,如图3(c)所示。

奥迪AVS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可以在700r/min~4000r/min转速之间工作,AVS系统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降低7%的油耗。特别是以中转速域进行定速巡航时,AVS系统的节油效果最为明显。这套系统中还有1个设计细节需要注意,那就是2个进气门在普通凸轮和高角度凸轮下的相位和升程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2个进气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以及升程并不相同。这种不对称的进气设计是为了让空气在流经2个进气门后,同时配合特殊造型的燃烧室和活塞头,可以令混合气在气缸内实现翻转和紊流,进一步优化混合气的状态。

2.本田的i-VTEC系统

1989年本田就自行研发并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可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和升程的气门控制机构,全称为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ValveLife ElectronicControl System,缩写就是我们熟知的VTEC。本田的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3个摇臂、1个活塞、2个不同高度的凸轮,实现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对进排气的要求。

当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3根摇臂处于分离状态,普通凸轮低角度凸轮)推动主摇臂和副摇臂来控制2个进气门的开闭,气门升量较小。此时虽然中间凸轮也推动中间摇臂,但由于摇臂之间是分离的,所以2边的摇臂不受它控制,也不会影响气门的开闭状态。发动机达到某一设定的转速时,电脑即会指令电磁阀启动液压系统,推动摇臂内的小活塞,使3根摇臂锁成一体,一起由高角度凸轮驱动,这时气门升程高度和开启角度都增大,增加了进气量,发动机动力也更强。这种在一定转速后突然的动力爆发,极大的提升了驾驶乐趣。当发动机转速降到某一转速时,摇臂内的液压也随之降低,活塞在回位弹簧作用下退回原位,3根摇臂分开,再次由普通凸轮(低角度凸轮)控制气门。

初期VTEC技术广受争议,原因在于这种技术对于配气机构的切换不够平滑,而且也只能在2种模式间进行切换。随后,本田推出了号称更为节油,并且可在全部转速区域内起作用的i-VTEC技术。i-VTEC比以往的VTEC技术增加了1套名为VTC的可变正时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在发动机处于低转时关闭每个气缸中的1个进气门,使燃烧室内形成稀薄的混合气,其中汽油含量显著降低,可以保证怠速或低转工况下油耗得到明显降低。应对高转工况时,VTC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进气门开度,同时延长进气门开启时间,获取最大进气量。充足的进气量与更多喷油量的配合下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三、可变配气机构维护保养

1.机油的粘度和清洁度很重要,换油不能偷懒

目前最先进的电控液压执行器虽然加入了一些电子器件,但配气机构本质上还是1个机械装置,它的工作表面需要清洁、润滑和冷却,大多数可变配气正时机构还需要靠机油提供工作压力,如果机油粘度过大或是长期不换,这些精密的部件就难免要出毛病。

2.定期检查正时皮带或链条

过去的发动机压缩比低,即使正时皮带或链条断了也不会出现活塞顶气门的严重故障,但现在的发动机转速和压缩比都很高,可变配气正时机构更不容许气门和活塞的相对位置有大的偏差,不要说皮带断裂,就是正时链条被抻长了,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故障。因此,正时皮带必须定期检查并按要求定期更换,正时链条相对皮实一些,但如果使用时间较长也要检查。

四、结论

1.发动机可变配气系统可实现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工况时优化进、排气的需要。

2.发动机可变配气系统分为2种形式:一种是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机构;一种是可变气门升程控制机构。可变气门升程控制机构一般与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机构有效结合,可以提供更高的进、排气效率,提升动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油耗水平。

3.可变配气系统需要维护保养。

3.《国际会计准则》英文术语解析 篇三

《国际会计准则》英文术语解析

张 宁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的财务会计也从“国家化”向“国际化”加速迈进。文章以《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英文术语为切入点,对其特征与应用进行解析,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准确地理解、掌握该准则,同时也希望对会计人员学好会计英语有一定的帮助指导作用。

国际会计准则,英文术语,解析

一 精准阅读《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国际会计准则》(IAS),又称《国际会计标准》,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提高会计报表资料在国际上的可比性、协调各国会计实务中的分歧而颁布的会计规范,用来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接受[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加速了我国财务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对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股东、投资人、经理、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等人来说,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并提高经济决策正确性。《国际会计准则》用英文表述,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本文致力于从术语的视角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研究,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掌握会计专业词汇的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阅读和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相关文本,同时对那些需要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财会人员能够有所助益。

二 《国际会计准则》英文术语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的颁布,符合各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它旨在提供透明、可比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最佳的经济决策。词汇离不开它所处的语言环境,更受其所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所规范的领域决定了其所使用术语的特征。掌握英文术语的用词特征可以帮助学习者更精准地理解《国际会计准则》。

1.用词狭义、精准

《国际会计准则》中出现的许多术语具有词义单一性的特征,即一个词只代表一个特殊的含义,反之,一个意思只使用特定的词来表达。如assets这个词的意思是资产,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表1所示:

这些词被广泛应用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代表着具体而特殊的含义。很显然用词狭义、精准,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是《国际会计准则》英文术语的一个明显特征。

2.对义词成对出现

受复式会计系统的影响,大量具有相反的含义,即词义矛盾的会计专业术语成对出现。它们在逻辑上是彼此相对、相互排斥的。会计英语中的debit(借方)和credit(贷方)就是很好的例子——“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等,而“贷方”是指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资产减少等。《国际会计准则》中使用的英文术语有很多以这种词义相对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是单个的词也可以是短语。如表2所示:

表2 《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对义术语(部分)

一组词义矛盾对应的术语可以充分体现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缩略词凤毛麟角

缩略词(abbreviation)应该说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产物,在会计英语中这类词也很常见。如Bal.是balance的缩写,意思是“余额”; Dr.是debit的缩写,意思是“借方”; Cr.是credit的缩写,意思是“贷方”; CPA是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的缩写,意思是注册会计师。此类缩略词在会计英语中还有很多,如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GAAP(公认会计准则)、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等。

一般来讲,会计英语中出现的缩略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

1)首字母缩略语(acronym),来源于希腊文akros 和onyma,意思是将各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组成新词,它不再将各个字母单独读出,而是可以拼读。如REI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VAT(value added tax——增值税)和EBIT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税息前利润)等。

2)缩写(initialism),它的缩略方法大致与首字母缩略语相同,即用各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词,而与首字母缩略语不同的是它的发音,不能读成一个单词,而必须读出每一个字母的读音。如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公认会计准则)等。

3)截短词(clipping),又称“简化词”,即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中的部分字母来代替整个词或词组,而构成的新词。如Acct. (account——账户)、Bal. (balance——余额)、Cap. (capital——资本)、Exp. (expenses——费用)、Earn. (earnings——收益)、Dr. (debit——借方)、Cr. (credit——贷方)、Acc. No. (account number——账号)、Acct. Tit. (account title——账户名)等等。

与其他会计英语文本相比较,笔者发现《国际会计准则》较少使用缩略词,而且使用的缩略词中,截短词的使用频率最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而保持词汇的完整可以避免由于理解上的混淆而产生的歧义。而且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没有发现使用首字母缩略语的情况,只是有一些词采用了缩写的形式。如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AS(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等。

三 《国际会计准则》中英文术语的翻译

1.普通词义的引申

众所周知,普通词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普遍用到的一些词,他们有着普遍的、公认的词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普通词汇也在会计英语中大量使用,但其词义却发生了变化,有别于其在普通英语中的词义。如:

例1: party在普通英语中有“聚会,政党,一伙人”的意思,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party一般是指一个主体或与交易相关的某一方,如related party即指“关联方”。

例2: presentation在普通英语中有“陈述、介绍”的意思,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presentation意思是“列报”[2],如IAS1—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即指“《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

2.赋予普通词新义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很多普通词汇被赋予新的含义,代表了不同于普通英语中的新意思。如:

例3: interest 在普通英语中有“对… 感兴趣”的意思,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它的意思是“利息”。像这种被赋予新义的术语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还有很多,如下表3所示:

表3 《国际会计准则》中被赋予新义的术语(部分)

四 会计英语翻译中的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在会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借鉴运用。这些原则也是评价翻译质量好坏的基本标准。第一条原则是要忠实于原文。不同于文学翻译,专业技术领域的翻译应该平凡而忠诚地忠实于原著。任意的省略或添加很可能会毁了会计制度的逻辑性。第二条原则是准确性。如果缺乏专业知识,会导致原义的曲解,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如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使用了balance这个词,是因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这张表编制的基础。但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很可能会将其翻译成“平衡表”或其他,而不是“资产负债表”。 因此,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会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基础。第三条原则是一致性。尽管不断有新的会计文献推出,但它们都是会计思想和原则的应用与扩展。可接受的翻译已经固化为一定的标准,因此,译者在会计英语翻译中应该坚持已经固化的标准。改变固有的翻译标准会毁坏翻译工作的可靠性。如owner’s equity可以翻译为“所有者权益”或“债权人的权益”,但在翻译中必须按照多年来沉淀下来的标准,翻译成“所有者权益”。这三条翻译原则可以用于指导会计英语翻译实践工作。

五 结 语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与经济密切相关。会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旨在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最优决策。因此,对英文会计文本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如果对英文术语理解有失偏颇,就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笔者从《国际会计准则》的词汇入手,对其特点及翻译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与阐述,并提出应用于会计英语翻译的三条指导性原则,希望能对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英语爱好者有所助益。

[1] 姚立杰,程小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会计研究,2011(6):25-26.

[2]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2.

Analysis ofIASEnglish Terms

ZHANG 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an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trend, China’s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accelerating to internationalize. Based on the English terms ofIA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its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We hope to help the accountant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tandards more accuracy, and to give the learners some assistance.

IAS,English terms,analysis

2014-04-04

张宁(1979—),女,河北山海关人,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财经英语、国际贸易与经济等。通信方式: 58242662@qq.com。

F275; N04

A

4.《操作系统原理》算法总结 篇四

一、进程(作业)调度算法

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特点:利于长进程,而不利于短进程。

 短进程(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PF):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将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占有处理器并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然后退出处理器,再重新调度。

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排列。每次调度时把CPU分配给队首进程,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由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调度程序则暂停该进程的执行,使其退出处理器,并将它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等待下一轮调度执行。

 优先数调度算法 :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优先权最高的进程,让其获得处理器并执行。

 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它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响应比最高的进程,让其获得处理器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等待事件而退出处理器为止。特点:既照顾了短进程,又考虑了进程到达的先后次序,也不会使长进程长期得不到服务,因此是一个比较全面考虑的算法,但每次进行调度时,都需要对各个进程计算响应比。所以系统开销很大,比较复杂。

 多级队列调度算法 基本概念:

作业周转时间(Ti)=完成时间(Tei)-提交时间(Tsi)

作业平均周转时间(T)=周转时间/作业个数

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i)=周转时间/运行时间

响应比=(等待时间+运行时间)/运行时间

二、存储器连续分配方式中分区分配算法

 首次适应分配算法(FF):对空闲分区表记录的要求是按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每次分配时,总是从第1条记录开始顺序查找空闲分区表,找到第一个能满足作业长度要求的空闲区,分割这个空闲区,一部分分配给作业,另一部分仍为空闲区。

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每次分配均从上次分配的位置之后开始查找。

 最佳适应分配算法(BF):是按作业要求从所有的空闲分区中挑选一个能满足作业要求的最小空闲区,这样可保证不去分割一个更大的区域,使装入大作业时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为实现这种算法,把空闲区按长度递增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分配时,顺序查找。

三、页面置换算法

 最佳置换算法(OPT):选择以后永不使用或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内存页面予以淘汰。

 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选择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予以淘汰。

 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LRU):选择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最久没有使用过的页,把它淘汰。

 最少使用算法(LFU):选择到当前时间为止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转换。

四、磁盘调度

 先来先服务(FCFS):是按请求访问者的先后次序启动磁盘驱动器,而不考虑它们要访问的物理位置

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让离当前磁道最近的请求访问者启动磁盘驱动器,即是让查找时间最短的那个作业先执行,而不考虑请求访问者到来的先后次序,这样就克服了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中磁臂移动过大的问题

 扫描算法(SCAN)或电梯调度算法:总是从磁臂当前位置开始,沿磁臂的移动方向去选择离当前磁臂最近的那个柱面的访问者。如果沿磁臂的方向无请求访问时,就改变磁臂的移动方向。在这种调度方法下磁臂的移动类似于电梯的调度,所以它也称为电梯调度算法。

5.操作系统原理术语解析总结 篇五

1.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独立性是指(设备)独立性。

2.在数据库方式下的信息处理中,(数据)占据了中心位置。

3.DBMS是位于(用户)和(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5.DBS中,用户的数据和磁盘中的数据之间转换由(DBMS)实现。

6.在层次、网状模型中,用(指针)导航数据;而在关系模型中,用(关键码)导航数据。

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8.DBS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DB称为(数据字典)。

9.DBS的全局结构体现了其(模块功能)结构。

10.DBMS为应用程序运行时开辟的 DB系统缓冲区,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模式转换)。

11.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12.在数据的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3.定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工作由(DBA)完成。

14.数据独立性的好处是(数据存储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使用)。

15.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使用户能抽象地使用数据,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16.概念设计阶段用到实体、实体集、属性和实体标识符等4个术语;逻辑设计阶段用到字段、记录、文件和关键码等4个术语; 第二章节数据库设计和 ER模型

1.ER数据模型一般在数据(概念设计)阶段使用。

2.“为哪些表,在哪些字段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数据库设计中的(物理设计)阶段。

3.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的,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两类,ER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

4.数据实施阶段包括两项重要的工作,一项是数据(载入),另一项是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

5.ER图向关系模型转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成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键)。

6.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对一个给定的(基本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7.数据库设计中,将(各局部ER之间的联系)分ER图集成时,主要任务是增补。

8.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中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把 ER模型的(实体和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9.ER方法是(概念数据模型)设计的方法。

10.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过渡的中间层次是(概念模型)。

11.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企业组织信息需求)产生反映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

12.在DBD中,子类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继承性)。

13.DBD的逻辑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逻辑结构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14.关系模型用(关键码)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5.DBS的维护工作由(DBA)承担。

16.概念设计是设计能够反映用户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17.ER模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工具。18.ER模型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重含义。第三章节关系模式设计理论

1.关系模式的操作异常问题往往是由(数据冗余)引起的。

2.如果 X→Y和 Z Y成立,则 X→Z成立,这条推理则称为。(分解性)

3.在关系模式 R(U)中,X ∈U,Y∈U,X→Y,如果 X的某一真子集 X’都有 X’ →Y,则称为(Y部分函数依赖于 X)。

4.包含在所有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所有候选键之外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5.在关系模式 R(U)中,X,Y∈U,若 X→→Y,Z=U ‐X– Y,则(X→→Z)。6.若关系模式 R中没有非主属性,关系模式 R∈3NF范式。

7.若关系模式 R已属于第一范式,且其中的每一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键,则 R属于第二范式。

8.如果关系 R中只有一个键,且该键是单属性,那么 R至少属于(1NF)范式。

9.被 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称为(F的闭包),记为(F+)。10.关系规范化过程的实质是(对关系模式不断分解的过程)。

11.”不能从已知 FD集使用推理规则导出的 FD不在 F+中”,这是推理规则的(完备)性。

12.在关系模式 R中,能函数决定所有属性的属性组,称为模式 R的(超键)。13.消除了非主属性对候选键局部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2NF)模式。

14.两个函数依赖集 F和 G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G+)。

15.关系 R的每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候选键,又不传递依赖于候选键,R∈(第三)范式。

16.消除了每一属性对侯选键传递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BCNF)模式。

17.在关系模式 R(U)中,X ,Y∈U,若 X→→Y,且 XY=U(或 Y X)。则称 X→→Y为(平凡多值依赖)。

18.一个关系模式属于 4NF,它必定属于(BCNF)。19.数据冗余是指同一个数据存储了多次,由于数据冗余将会引起各种操作异常。20.函数依赖X → Y是数据之间最基本的一种联系。FD有一个完备的推理规则集。21.关系模式在分解时有数据等价和语义等价两种,分别用无损分解和保持依赖两个特征衡量。

22.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分解”的过程。第四章节关系运算

1.连接操作由关系代数的(笛卡尔积)操作和(选择)操作组合而成。

2.若在关系中置换属性的次序,可用的关系代数运算是(投影)。

3.在关系 R和 S自然连接时,把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在结果关系中,这种操作称为(外连接)。

4.查询优化是指系统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组合,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效率)。5.自然连接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属性名)。

6.域关系演算类似与元组演算,域变量的变化范围是(某个值域),元组变量的变化范围是(一个关系)。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最浪费时间的两个运算是(笛卡尔积)和(连接运算)。8.安全运算是指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

9.若 D1={a1,a2,a3} , D2={1,2,3},则 D1× D2集合共有元组(9)个。

10.设 W=,且W、R、和 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p、m和 n,那么三者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

。(P≤(m ×n))

11.关系中没有行序的原因是

(关系被定义为一个集合)。

12.关系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关系(或二维表)),其数据库存储时基本组织方式是(文件)。

13.实体完整性规则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

14.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是

(∪-× Π Q)。15.连接操作由(× Q)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6.自然连接操作由(× Π Q)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7.除法操作由(-Π Q)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8.等式 R S=R×S成立的条件是(R和 S没有公共属性)。

19.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的操作称为(投影),对关系进行水平分割的操作称为(选择)。

20.关系代数是以(关系)为运算对象的一组高级运算的集合。

21.关系运算理论是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的理论基础。22.关系查询语言是属于非过程性语言。第五章节 SQL语言

1.SQL语言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另一种是(嵌入式)。

2.视图是一种虚表,它是从(基本表)导出的表。

3.索引的用途是(快速查询)。

4.在 SQL语言中,创建索引时保留字 UNIQUE的作用是(使此索引的每一索引值只对应于唯一的记录值)。

5.SQL语言的数据查询是介乎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一种语言。

6.SQL中表结构的修改命令是(ALTER TABLE)。

7.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主语言单记录的处理方式之间用(游标)来协调。

8.如果在查询结果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应在 SELECT语句中增加保留字(DISTINCT)。

9.DELETE删除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完整的元组)。10.在 SQL中一个关系对应于一个(基本表)。

11.删除索引时,系统会同时从(数据字典)中删除有关该索引的描述。

12.在游标处于(活动状态)时,可以修改或删除游标指向的元组。

13.SELECT语句进行查询时,如果要列出所查表中的所有列的简便方法是列名表用(*)表示。

14.在 SELECT语句中,HAVING子句必须跟在(GROUP BY)子句后面。

15.SQL/PSM提供了(顺序)、(条件分支)和(循环)三种流程控制语句。

16.SQL中,用户有两种:(应用程序)和(终端用户)。

17.SQL中,创建了一个 SQL模式,就是定义了(一个存储空间)。

18.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

19.操作“元组 IN(集合)”的语义是(若元组在集合中,其值为 true否则为 false)。20.嵌入式 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预处理程序先对源程序进行扫描,识别出(SQL语句函数调用),并处理成主语言的形式。

21.为保证嵌入式 SQL的实现,通常 DBMS制造商提供一个(SQL函数定义库),供编译时使用。

22.SQL语句嵌入在 C语言程序时,(EXEC SQL分号)必须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

23.关键字 ASC和 DESC分别表示(升序)和(降序)的含义。

24.权限授予的命令是(GRANT)。

25.视图可以定义在(1个或 n个)基本表上。

26.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的(记录数据)。视图的定义存放在(数据字典)。

27.游标实际上是一个(指针)。当游标指向一组元组中的一个时,该元组被主语言处理。28.基本表结构的修改用关键字(ALTER),基本表内容的修改用关键字(UPDATE)。29.定义卷游标与游标相比多了关键字(SCROLL)。

30.在SELECT语句中可用谓词 UNIQUE来测试结果集合中是否有存在(重复元素)。31.SQL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32.SQL主要是由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嵌入式SQL、数据控制四个部分组成。33.SQL的数据定义部分包括了对SQL模式、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创建和撤销。34.SQL的数据操纵部分包括了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部分。35.SQL的数据查询是用select语句实现。

36.Select语句的三种格式: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存在量词方式。37.在视图中只有行列子集视图是可以更新的。

38.SQL标准的存储过程和SQL/PSM技术是使用SQL语句和流程控制语句编写持久存储模块的规定。

39.SQL集合中交(intersect)、并(union)、差(except).第六章节 数据库管理

1.事务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事务未运行到正常终止点就被撤消,这种情况称为(事务故障)。

2.事务的原子性由DBMS的子系统来实现(事务管理)的。

3.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带来三个问题是:丢失更新问题、读脏数据问题和(不可重复读问题)。

4.封锁技术中基本的两种封锁是(排他型封锁)和(共享型封锁)。

5.若事务T对数据 A加上(X)锁,则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允许对 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 T释放 A上的(X)锁。

6.在数据库技术中,把未提交的随后被撤消的数据称为(脏数据)。7.S锁解决了丢失更新问题,但同时又可能会引起(死锁)问题。

8.SQL2中,程序开始时默认的事务存取模式是(READ WRITE)。9.SQL中用语句定义新的域(CREATE DOMAIN)。

10.触发器的动作事件条件用(WHEN)子句定义,它可以是任意的条件表达式。

11.DBS运行的基本工作单元是事务。

12.事务具有ACID性质,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13.恢复工作是由拷贝备份、UNDO操纵、REDO操作和检查点操作等组成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14.DB的恢复机制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

15.DBMS是采用排他锁和共享锁相结合的技术来控制事务之间的相互作用。16.封锁避免了错误的发生,但是有可能产生活锁、死锁、饿锁等问题

17.SQL中采用域约束、基本表约束、断言和触发器机制来实现对DB的完整性。18.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为了防止对数据库的恶意访问。19.授权是DBS用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恶意访问的一种手段。第七章节 SQL Server 2000简介及应用

1.SQL Server 2000是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2.SQL Server 2000中,实际上用户连接的数目上限是(32767)个。

3.SQL Server 2000的版本主要有企业版、标准版、(个人版)和开发版 4个版本。

4.SQL Server Agent服务包括作业、(警告)和操作员三部分。5.服务管理器在启动(SQL Server)服务后才能进行数据库操作。

6.企业管理器提供遵从(Microsoft管理控制台)的用户界面。

7.一个存储过程可以声明零个或多个参数,参数名以(@)开头。8.在SQL Server 2000中,每个表最多有 3个触发器,分别用于

Insert、Update和(Delete)。

9.导入和导出数据可以完成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和转移)。

10.用户访问 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数据时,经过的第一个验证过程是(身份验证)。11.用户在混合验证模式下使用(SQL授权)用户登录 SQL Sever,必须提供登录名和密码。

12.在 SQL Server中,将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组织在一起称为(角色)。

13.T—SQL语言中局部变量的作用域是(当前的批处理)。14.T—SQL中用于循环结构的流程控制语句是(while语句)。15.创建局部临时表必须使用由(#)开头的表名。

第八章节 PowerBuilder 9.0简介及应用

1.PowerBuilder是一种企业级和(数据库前端应用)多层体系结构开发工具。

2.PB问世于 1991年,最初是由(Powersoft)公司开发。3.PB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事件驱动)的工作原理。

4.PB9.0的开发空间的三个层次是 Workspace、Target和(Library)。5.Target(目标)用于描述加入到工作空间中的(应用)。

6.PowerBuilder库文件的扩展名为(.pbl)。

7.(输出窗口)用于显示对开发人员做出的操作响应,8.PB9.0有两组工具栏: PowerBar和(PainterBar)。

9.数据窗口画板通过提供多个(工作区)来完成与数据窗口对象相关的工作。

10.(结构画板)用于定义程序中使用的全局结构。

11.数据窗口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特定操作的信息。

12.在事件的脚本中,置 dw‐l的过滤条件为空的语句是(dw‐l.setfilter(“”))。13.打开窗口 w‐main的语句是(open(w‐main))。14.PB9.0中,连接数据库时用(Connect)命令。

15.PB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的快速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

第九章节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对象联系图是对(ER图)的扩展。

2.面向对象技术中,数据类型系统由基本类型、复合类型和(引用类型)三部分组成。

3.相同类型元素的有序集合,并且允许有重复的元素,称为(列表类型)。

4.复合类型中的数组、列表、包、集合统称为(汇集类型或批量类型)。

5.引用类型可以避免数据结构的(无穷嵌套)。

6.传统的关系模型中,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具有(1NF)性质。

7.结构类型是(不同类型)元素的有序集合。8.子类具有(继承性)。

9.在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相当于ER模型中的(实体)。

10.目前面向对象开发的行业标准语言是(统一建模语言或UML)。

11.关联的端部,也就是与关联相连的类,称为(关联角色)。

12.ODBC技术使得(应用程序)与 DBMS之间在逻辑上可以分离。13.API的中文含义是(应用程序设计接口)。

14.ODBC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套(基于DLL的运行支持环境)CLI函数库。

15.ODBC规范定义的驱动程序有两种类型:即单层驱动程序和(多层驱动程序)。

16.数据源是驱动程序与(DBS)连接的桥梁。

17.CLI定义了一套可以从宿主语言调用的公共函数,每一个函数具有一个名称和一个(要求的算法)。18.使用 SQL/CLI时,函数调用 SQL语句将作为参数动态地创建和传递(字符串)。

19.驱动程序管理器用于连接各种DBS的(DBMS驱动程序)。

20.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可以在客户机上通过(ODBC)接口与诸如 Oracle、SQL Server等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相连。

21.面向对象技术中复合类型有:行、数组、列表、包和集合五种;

上一篇:放学早退检讨书1000字下一篇:武协社团活动月活动策划书--武术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