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时间

2024-08-08

拓展训练时间(精选8篇)

1.拓展训练时间 篇一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体育才能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后备)人材。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业余训练还能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业余训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不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也不可能在运动竞赛中有更好的成绩。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教育和体育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素质教育为课余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想通过以下几个课余训练方面的问题和同行进行探索

一、处理好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

初中阶段课余训练不仅是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材,而且,还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归根结蒂是育人。如果因为学生参加课余训练而影响学生学习,使学生成绩下降,那么,这样的业余训练是违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事实上也会遭家长和其它学科教师的反对,是不能长久的。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训练时应做好以下两条。

1.安排好训练时间。

初中学生相对来说比小学学习任务较重,既要训练又要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我们要科学安排好训练时间,确保文化学习,课余训练两不误。具体做法是取消早训练(假期除外)。因为早晨是学习的良好时机。如果早晨训练的话,学生体力消耗大,距上课时间近,来不及恢复,甚至在训练出汗后,衣服也来不及换。对学生来说,损失的不仅是早上的时间,而且对整个上午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尽量将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天下午下课后或体锻课,这样对学生训练、恢复和文化学习都不会影响。

2.安排好训练周期,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阶段学生的训练属业余训练,训练只有在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训练周期的每一阶段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根据比赛情况,如每年一次,可将一学年作为一个大周期,如每半年一次则可将一学期作为一个大周期进行安排。最好将比赛期安排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前,把期中、期末考试安排在过渡期。在训练中、小周期安排上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既考虑学生学习,又要考虑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周期,科学安排时间,以求达到最好效果。

在学习和训练发生矛盾时,训练应服从于学习。妥善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同时,对参加运动队的学生强调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上好每一堂课。学习和训练处理得当,那么训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通过体育锻练,还能增强体质,促进大脑功能提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练,还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培养意志的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独立性等品质,使人性格开朗、乐观、朝气蓬勃,情绪振奋充满生机,从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随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人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

现在初中阶段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当重,特别是进入高考时期以来。为了增加训练时间,确保训练质量,可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最好把运动员安排在不任教的班级且该班体育课上课时间与带训教师上课不突,这样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使训练更加系统化,提高训练效率。如果运动员的体育课时间与带训教师上课冲突,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好训练场地,布置好训练内容,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在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控制运动负荷,防止伤

害事故,并适当给予恢复时间。这样充分利用时间,增加训练量,以利于提高训练水平。

三、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运动负荷。

初中生一般都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初期,肌肉落后于骨骼发育,小肌肉群落后于大肌肉群的生长。由于性成熟,性腺、甲状腺的分泌增多,引起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不稳定,造成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调节能力的下降。在一定时期内女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和下降趋势;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步趋向完善,进入稳定协调的成熟阶段。所以在训练时要根据初中学生个体的发育情况和学生接受训练的系统性来安排好训练内容,各阶段训练有所侧重。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有的来自城镇小学,一般也接受过一定的训练,有的来自村小,基本上未进行过训练。在初一年级训练中应根据以上三种情况区别对待;针对后两种生源,首先做好基础性的体育素质提高,针对第一种生源和进入初二以后主要任务是要发展绝对力量并充分发展那些对专项成绩起决定作用的肌肉群的绝对力量,此时期可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大重量的负荷练习穿插在中等负荷的练习中进行。通过大重量的负荷练习促使肌肉横断面积加大和提高肌肉的内协调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力量打好基础。在速度训练上,可以用最大力量负荷和最高频率进行最高速度训练。为防止产生速度障碍,练习的各种组成手段及指标应经常变换。

在训练中还应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日趋成熟,要求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自尊心不断提高和增强;人生观初步形成,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强;他们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对别人的见解不轻信盲从,喜欢怀疑和争论,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设想和新的见解;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意志随着认识的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独立地作出某一决定,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坚决地执行自己的决定。由于生理机能的成熟和社会生活中男女情谊的影响,萌发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活动中愿意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根据以上心理特点,在训练中以表扬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自信心,上进心,严禁体罚学生。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可安排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战术训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意识。不仅要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训练,还要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求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勇往直前。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去。

首先,要求教师本身要热爱体育训练,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技能,才能在训练中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给学生予积极向上的影响,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使学生训练抱有兴趣而投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训练中。其次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寓情于教,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没有好处。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能够默契配合,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还应在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合报考体育专业,体育优惠加分进行系统训练。

现在许多学生怕参加运动队训练影响学习,初中毕业后考不取重点高中没有出

路,对训练持消极态度。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报考体育专业。特别是到初二年级以后,更应该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如果每年都有校队学生考取体育专业、重点高中学校或因体育优惠加分而考取理想学校,那么将对以后运动队训练产生强大动力,使学生、家长对运动队训练持积极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使教练员能更加集中精力抓好训练工作,也使训练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六、加强运动队思想教育,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的思想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材的需要。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材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原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技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寓德育教育于体育训练之中。强调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高尚品质。在思想品质培养方面,作为教练员的一言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教师言传身教,要求教师有一个奋发向上,不怕困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使教师的一举一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队风也是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催化剂,能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去争取较好成绩。

七、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正确处理训练与竞赛的关系。学为用,练为战,练战结合。通过比赛促进训练,检查训练效果,同时比赛也是一种锻炼,是锻炼学生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只练不赛或只赛不练都不符合训练规律,要根据训练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竞赛。对初中生来说,应多进行教学比赛,以促进技战术水平提高。

第二,注意安全,积极预防运动伤害。在体育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轻则不能按计划训练,运动成绩受影响,重则断送该生运动前程,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训练中,首先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还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加强医务监督等。总之,对待运动创伤问题要重视,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

第三,注意加强训练学生的营养和保证他们的体能恢复。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加上训练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必须要加强他们的营养供给。一方面学校适当给予照顾,给予一定补贴;另一方面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提高他们的营养水平。在训练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体力恢复,切忌盲目增加运动负荷并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初中阶段课余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训练的科学性,防止盲目性。在实践中,只有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不同训练项目采取相应办法,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索。才能使课余训练走上正轨,蓬勃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拓展训练时间 篇二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图像处理,训练时间

如今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模仿人脑学习方式构造模型,在图像、文本、语音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度学习模型包含多层感知器模型(MLP)[2],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限制性玻尔兹曼机模型等[4]。多层感知器[2]网络结构的神经节点一般分层排列,主要由输入层,输出层和一些隐层组成,同层之间的神经元节点无连接,相邻的两层神经元进行全连接,前一层的神经元的输出作为后一层神经元的输入,但本身此种算法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它的学习速度非常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层与层之间进行全连接,所以它所需要训练的参数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所以对其进行改进,产生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5,8,9]。从它的结构上来看,层与层之间的神经元节点采用局部连接模式,而并非MLP的全连接模型,这样就降低了需要训练的参数的规模。而在它卷积层中,它的每一个滤波器作为卷积核重复作用于整个输入图像中,对其进行卷积,而得出的结果作为输入图像的特征图[6],这样就提取出了图像的局部特征。而由于每一个卷积滤波器共享相同的参数,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训练参数的时间成本。而本文,以卷积神经网络为研究对象,在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结构中卷积核也就是滤波器的大小进行调整并结合卷积核个数调整和gpu加速等已有的训练提速方法,达到降低训练时间并且对识别结果并无太大影响的目的。

1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在MLP的基础上,已经对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局部连接以及权值共享等方式对要训练的参数的进行了大幅减低。

1.1 局部连接

BP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在本层中呈线性排列状态,层与层之间进行全连接,而在卷积神经网络中,为了减少每层之间的可训练参数数量,对连接方式进行了修改,相对于BP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卷积神经网络采取了局部连接的连接方式[7],也就是说按照某种关联因素,本层的神经元只会与上层的部分神经元进行连接。

2.2 权值共享

在CNN中,卷积层中的卷积核也就是滤波器,重复作用在输入图像上,对其进行卷积,最后的输出作为他的特征图,由于每个滤波器共享相同的参数,所以说他们的权重矩阵以及偏置项是相同的。

我们从上图看出,相同箭头连线的权值是共享的,这样在原有的局部连接的基础上我们又降低了每层需要训练的参数的数量。

2.3 卷积过程

特征图是通过滤波器按照特定的步长,对输入图像进行滤波,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个线性的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卷积然后附加一个偏置项,最后对神经元进行激活。如果我们设第k层的特征图记为hk,权重矩阵记为Wk,偏置项记为bk,那么卷积过程的公式如下所示(双曲函数tanh作为神经元的激活函数):

双曲正切函数(tanh):

2.4 最大池采样

通过了局部连接与权值共享等减少连接参数的方式卷积神经网络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最大池采样方法,它是一种非线性的采样方法。最大池采样法在对减少训练参数数量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它减小了来自m-1层的计算复杂度。

2)池化的单元具有平移不变性,所以即使图像在滤波后有小的位移,经过池化的特征依然会保持不变。

3 卷积神经网络整体构造以及减少训练时间的方法

3.1 使用GPU加速

本次论文实验中,使用了theano库在python环境下实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lenet手写数字识别模型上进行改进,由于theano库本身支持GPU加速,所以在训练速度上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

3.2 数据集的预处理

本次实验使用的两个数据集是mnist手写数字库以及ci⁃far_10库

Mnist手写数字库具有60000张训练集以及10000张测试集,图片的像素都为28*28,而cifar_10库是一个用于普适物体识别的数据集,它由60000张32*32像素的RGB彩色图片构成,50000张图片组成训练集,10000张组成测试集。而对于cifar_10数据集来说,由于图片都是RGB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先把其转换为灰度图在进行存储。由于实验是在python环境下运行,theano函数库进行算法支持,所以我们把数据集进行处理,此处我们对使用的数据集进行了格式化。格式化的文件包括三个list,分别是训练数据,验证数据和测试数据。而list中每个元素都是由图像本身和它的相对应的标签组成的。以mnist数据集为例,我们包含train_set,valid_set,test_set三个list,每个list中包含两个元素,以训练集为例,第一个元素为一个784*60000的二维矩阵,第二个元素为一个包含60000个元素的列向量,第一个元素的每一行代表一张图片的每个像素,一共60000行,第二个元素就存储了对相应的标签。而我们取训练样本的10%作为验证样本,进行相同的格式化,而测试样本为没有经过训练的10000张图片。在以cifar_10数据集为实验对象时,把其进行灰度化后,进行相同的格式化处理方式。

3.3 实验模型结构

本次实验是在python环境下基于theano函数库搭建好的lenet模型进行参数的调整,以达到在实验准确度可接受情况下减少训练时间的目的。

上图为实验中的基础模型举例说明实验过程,首先以mnist数据集为例,我们的输入图像为一个28*28像素的手写数字图像,在第一层中我们进行了卷积处理,四个滤波器在s1层中我们得到了四张特征图。在这里要特别的说明一下滤波器的大小问题,滤波器的大小可根据图像像素大小和卷积神经网络整体结构进行设置,举例说明,假如说我们的输入图像为28*28像素的图像,我们把第一层卷积层滤波器大小设置为5*5,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个大小为5*5的局部滑动窗,以步长为一对整张图像进行滑动滤波,则滑动窗会有24个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经过卷积处理后的C1层特征图的大小为24*24。此处的滤波器大小可进行调整,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滤波器大小的调整,已达到减少训练时间的目的,并寻找调整的理论依据。C1层的特征图个数与卷积过程中滤波器数量相同。S1层是C1经过降采样处理后得到的,也就是说四个点经过降采样后变为一个点,我们使用的是最大池方法,所以取这四个点的最大值,也就是说S1层图像大小为12*12像素,具有4张特征图。而同理S1层经过卷积处理得到C2层,此时我们滤波器的大小和个数也可以自行设置,得到的C2层有6张特征图,C2到S2层进行降采样处理,最后面的层由于节点个数较少,我们就用MLP方法进行全连接。

我们设在卷积过程中,滤波器大小为n*n,上层输入图像大小为m*m,步长为1,c*c为得到特征图的大小,则他们之间的关系为:

设经过最大池处理的降采样后得到的图像大小为s*s,则:

3.4 实验参数改进分析

由输入图像到C1层我们可知,有4个滤波器也就是有4张特征图,我们假设滤波器大小为5*5,也就是说在特征图的每个神经元都与输入中的5*5的邻域相连,假设C1的可训练参数个数为X,滤波器大小为n*n,个数为a且除了滤波器参数之外还有一个偏置项参数,那么:

如果输入图像大小为m*m,则与C1层特征图的连接数Y为:

由此可见,我们对滤波器的大小以及个数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到卷积训练参数的个数,从而达到减少训练时间的目的。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增大滤波器的大小,实际效果应该相似于缩小输入图像的像素大小,所以这样我们可以预测增大滤波器的大小会减少样本的训练时间,但是这样也可能会降低训练后的分类的准确率,而滤波器的大小是如何影响训练时间以及分类准确率的,我们通过对两种图片库的实验来进行分析。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以mnist手写数字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

我们知道卷积层可训练参数的数字与滤波器的大小和数字有关,所以我们通过对卷积层滤波器大小的变化来寻找较为普遍的可减少训练参数从而达到减少训练时间的目的。在实验记录中,我们表格纵列记录两层卷积层滤波器大小,横列分别为对已经过训练图像识别和对未经过训练的验证图像进行识别的错误率,最后记录每种滤波器大小搭配的使用时间。我们设定每次试验都进行100次重复训练,每次对权重矩阵进行优化。

此处我们记录两层滤波器大小之和作为横坐标,比较滤波器大小与实验之间的关系。两层滤波器大小相加后相同的元素我们把其对应时间做平均。

4.2 以cifar_10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

同样是以100次循环训练进行测试,通过改变两层中滤波器的大小来寻找减少训练时间的设定。

此处以同样的方法,记录两层滤波器大小之和作为横坐标,比较滤波器大小与实验之间的关系。

从两组试验中,在不同的数据集下,我们得到了滤波器的大小与训练时间成反比的关系,而在减少了训练时间的同时确实增大了训练的错误率。

5 总结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增大卷积层滤波器大小的方法,在此两种数据库的情况下,是有效减小训练时间的方式,而在不同的数据库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程度不同,mnist手写数字数据库中图像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所以滤波器的增大对准确率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而ifar_10数据集中图像之间的相似度较小,所以增大滤波器的大小对其分类结果的准确率的负面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Le Cun Y,Bengio Y,Hinton G.Deep learning[J].Nature,2015,521(7553):436-444.

[2]Ruck D W,Rogers S K,Kabrisky M.Feature selection usinga multilayer perceptron[J].]Journal of Neural Network Comput-ing,1990,2(2):40-48.

[3]Le Cun Y,Bengio Y.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images,speech,and time series[J].The handbook of brain theory andneural networks,1995,3361(10):1995.

[4]Larochelle H,Bengio Y.Classification using discriminative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C]//Proceedings of th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ACM,2008:536-543.

[5]Krizhevsky A,Sutskever I,Hinton G E.Imagenet classification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12:1097-1105.

[6]Zeiler M D,Fergus R.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C]//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4:818-833.

[7]Jarrett K,Kavukcuoglu K,Lecun Y.What is the best multi-stage architecture for object recognition?[C]//2009 IEEE 12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EEE,2009:2146-2153.

[8]Ji S,Xu W,Yang M,et al.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or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013,35(1):221-231.

3.拓展训练时间 篇三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准确的定位和实现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由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训练学生阅读技能两个方面组成。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并且获取语言信息,对语言的结构功能有所了解,才能培养自己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者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重要的语言信息。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体是语篇的整体性教学,铺垫是课文的导入和生词的处理,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时间要用来接触语篇。将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教词汇和语句上面,然后随便的对语篇进行处理是不正确的。这样,不能体现语篇教学的目标,更不能理解文本意义,更不能突出语篇的整体性。阅读课就成了词汇的句型的教学课。所以,阅读教学应合理的分配时间,把篇章的理解和学习作为重点。

三、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合理的教学的设计能够让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的情况在所难免,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意的能力。

四、巧妙设计和利用理解性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我们要巧妙的设计和利用理解性环节。这两种能力的提高方法是不同的。课文理解活动具有层次性。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教师的指导为辅,围绕课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事先提出一些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文章主要信息和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讨论的形式对事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结构、内容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吸收和运用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交际,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尝试仿写,进行角色扮演等,运用文章中重点词汇和句型模情景对话,实现知识的巧妙迁移。

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教材中的文章有限,所以让学生利用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很有必要。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扩宽学生知识面。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需要和教学活动的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例如:

1.学生在自主阅读前由教师进行指导

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在学生了解大致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跳读

在学生大致了解内容后,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文章,抓住文章大致内容,了解文章基本信息,不重要的部分和细枝末节可以直接跳过。

3.在对文章信息有大致了解的前提下进行扫读

在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后,可以让学生在几分钟之内找到相关信息,完成教师设置的阅读任务。如果说跳读是在学生事先对阅读内容一无所知的情况进行的,那么扫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寻找文章中的某些信息。

4.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后再细读文章

为了扫清语言障碍,在进行跳读和扫读后,学生大致理解了阅读材料的意思,但是部分词汇和语句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进行细致的指导。细读,对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正确使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对全文意思的进一步理解有很大作用。

5.扩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学生除了对教材上的词汇、短语、对话、短文能够认读理解之外,还要能理解贺卡等表达的简单信息。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提出的要求。要达到这种要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小的方法,比如:借助简单的图片故事和短文,英文动画片甚至电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故事或者短文进行正确的朗读。这就要求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要在20到25分钟之间,每学年的阅读时间不少于10小时。而事实上,学完牛津英语3A-6B八册书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和习惯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没有足够阅读经历和语言输入能力是万万不行的。

小学英语是英语的启蒙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有着重要性作用。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采取有效途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想象力进行激活,阅读能力进行提高。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仔细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有足够的理解,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备好功课。争取达到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统一的效果。同时,还要懂得利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将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突出,从而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下一步英语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4.拓展训练时间 篇四

运动训练队组长:何忠刚

运动训练队副组长:鲁茂山

组员:陈涛,李晓松,潘培贵,赵斌,排球队员:

男队:队长 杨尚海

杨尚海 李金能 李建国 查廷兵 尹跃兵 李强兵 徐太成 杨玲珑。

女队:队长 陈忠惠

陈忠惠 赵新芳 张老娇 杨蓉 杨巧 奚杰 吴文菊 赵文秋

训练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 早上12:00-13:25

下午16:00-17:00,18:10-19:30

5.拓展训练时间 篇五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范畴标志着20世纪西方学术界历史研究理论的新出路。其诞生的背景是:在经历了19世纪以兰克、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为代表的“历史哲学”发展高峰之后,时至20世纪,这种曾被视为无可超越的历史研究模式却被学界普遍当作“形而上的宏大叙事”而加以批判,这造成了“历史研究向何处去”的理论困境。在这种境遇中,布罗代尔及其所属的“年鉴学派”应运而生,它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派,一方面延续了西方历史研究的传统脉络,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对这种传统的理论创新。布罗代尔理论的核心是其“历史时间”范畴。本文欲对此进行剖析。

一、“历史时间”与“哲学时间”

布罗代尔在《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一文中写道:“重视主观方面并深入时间范畴内部的哲学家从不意识到历史时间的分量,而历史时间却是具体的、普遍存在的时间,是以同等身份周游列国和把相同桎梏强加各国的时间。”这种时间观揭示了 “历 史 时 间”与 “哲 学 时 间”的 质 底差异。

在一般意义上,19世纪的历史研究重心是“历史哲学”,因此,历史研究的“时间”概念也主要为“哲学时间”。近代最为知名的“哲学时间”观来自康德。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如是描述时间范畴:“a)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也不是附属于物的客观规定,因而不是抽掉物的直观的一切主观条件仍然还会留存下来的东西。……b)时间不过是内部感官的形式,即我们自己的直观活动和我们内部状态的形式。……c)时间是所有一般现象的先天形式条件。”由此可见,在康德的“时间”观中,时间是与人的主观性向度密切相联的,而这也正是康德自诩的“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之具体体现,即不是“直观必须依照对象的性状”,而是“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依照我们直观能力的性状”。根据这种思趣,“时间”是人认识事物的主观先天形式,而人通过这种形式把握世界才有了人的经验。然而,康德虽然强调时间的“主观先天形式”,却认为这种形式并不是任何个体主观设定的,而是相对于全体人类的“主观先天形式”;正因为全人类都以一致的先天性时间范畴建构人的经验,所以时间范畴“表明了时间的经验性的实在性,即对每次可能给予我们感官的一切对象而言的客观有效性”。由此可见,康德虽然从人的主观性设定“时间”性质,却又借助强调“全体人类的一致性”而偷运了不依赖任向个人而存在的“时间的客观性”义涵。

后起的“非理性”哲学家柏格森并不认同康德赋予“哲学时间”观的客观性质。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区分了“空间化的时间”和“真正的时间”。他指出,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可测量的时间”是对时间的“空间化解读”,例如,在著名的芝诺悖论中,所谓“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逻辑错误就在于:“当芝诺按照乌龟步法的规律来改造阿基里斯的行动时,他恰恰没有顾到这一点:他忘记了只有空间才是可照任何方式分开或重新合拢的,因而他把运动和空间混在一起。”由此可见,芝诺悖论的起因在于其将“空间”与“时间”相混淆,构建了一种“空间化的时间”,因而根据空间“可照任何方式分开或重新合拢”的思路,得出了“阿基里斯在时间上追不上乌龟”的结论。这说明:“当我们谈论(空间化)时间的时候,我们一般地想着一个纯一的介质;而在这个媒介里,我们的意识被并排置列,如同在空间一样,以便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照这样解释的时间对于我们许许多多心理状态的关系跟强度对于某些心理状态的关系,难道不是同样的吗?即难道时间不是一个记 号、一 种 象 征,又 绝 对 跟 真 正 绵 延 不 同吗?”这就是说,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被测量的时间是“空间化了的时间”,即我们按照空间的形式想象出来的时间,这并非时间的本质;而“真正的时间”是一种“绵延”,即“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活下去的时候,当自我不肯把现有状态跟以往状态隔开的时候,我们意识状态的陆续出现就具有纯绵延的形式”。据此,柏格森否定“日常可测量的时间”是真正的时间,而将“真正的时间”归结为人的现实存在之绵延。这实质上是淡化“哲学时间”的客观性而强化其主观性。

胡塞尔的“时间”观与柏格森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也从揭露“日常时间的非本真性”开始来阐述自己的理论。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首先区分了两种时间,一种是非个人经验的“外部时间”,即自然科学意义上可被测量的“客观时间”,也即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时间”。另一种则是现实个人所经历的主观的“内在时间”。按照现象学“悬搁”的研究方式,客观的“外部时间”并不在现象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因此是“非本真性的时间”。而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主观的“内在时间”,因为“内在时间”范畴标志着现象学的起源,因此,它也可称为“本真性的时间”。胡塞尔通过现象学的“前推式”剖析,将“内在时间”的建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现“现实时间中的经验对象”,这种个体时间对象的构造包括原印象、滞留和前摄三重视域,即“当我还把捉着已经流逝之时段的同时,我也正贯穿地经验着当下之时段(原印象),同样我也附加地借助于‘滞留’接受它,并且同时还朝向将来的东西(前摄)”。第二个阶段是寻找 “现实时间中的经验对象”之成因。胡塞尔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发现其“成因”是“内在时间的现象学显现”,只有通过这种“显现的构造”才能发现第一阶段上的个体时间对象,而这种“显现”表现为:“各个阶段上的构造着的显现的多样 性,是 在 前 经 验 时 间 中 形 成 的 内 在 统一。”于是,第三个阶段就是界定这种“前经验时间中形成的内在统一”的本质,即“绝对构造着的意识之流”。由此可见,胡塞尔尽管在“非本真性的外部时间”中认同康德所谓“时间对所有人类具有相同效果的客观性”,但其“时间”观的主要旨趣仍在于肯定“本真性的内部时间”之主观性本质。

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了胡塞尔从现象学出发的时间理论。在海德格尔那里,时间的出现是与“此在”的存在论境遇相关联的,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关联着“非本真时间”,而此在的“本真状态”关联着“本真时间”。“非本真时间”是相对于人的“此在”沉沦于“非本真状态”(常人无意义的日常庸俗生活状态)而言的,在这种沉沦之中,此在的常人操劳于世,从而产生了时间的三个维度,即“现在”、“将来”和“过去”。这三个维度本来是“此在”的主观的生存境遇,但由于“此在”的“被遮蔽状态”而被误认为:“此在”之外的、属于周边世界的、客观的东西,即成为我们日常的时间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此在”在“本真状态”下的“本真时间”,即“此在”在“本真状态”———了解了生存意义(向死而生 意 义)而 “通 过 畏 和 先 行 到 死”的 状态———的特立独行时间(非常人的千篇 一律的庸俗的日常生活时间)。那么,“此在”如何才能摆脱“非本真时间”而进入“本真时间”呢?海德格尔说:“现在,哪一条道路可以把在其本真的能在中得到阐明的此在引向时间呢?这里不再需要任何道路了。这项研究始终已经把时间收入课题之中。去蔽性的先行存在的存在论特征已经是在其本真意义上对时间现象的展示。此在本身每一次都是(这个)‘时间’。如果它与时间有一种真正的、奠基于这一现象的因缘关联,那么,前面对此在的存在特征的分析同时便也是对这样一种方式的突出———而‘这个时间’正是根据这个方式才存在的。”这就是说,“此在”进入“本真时间”并不需要额外的努力,只要此在获得了“其本真的存在”(了解了生活意义的存在),“本真时间”也自然向“此在”展示出来。而此在赢回其本真性的唯一道路便是“通过畏和先行到死”。这也就意味着,“此在”必须摆脱“非本真时间”中“当下”的出发点,置身于未来的无可超越的终点(死),并由此出发看待过去和当下。然而,海德格尔“时间”观的问题在于:作为一种已经沉沦于世的“此在”———生活于历史和现实中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类———“向死而生”是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拯救之路?如果此在必须凭借自身才能重获其本真性,这对于那些已然沉沦为常人者又是如何可能的呢?

由此看来,“哲学时间”理论从康德开始,经由柏格森、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经历了一个“去客观化”的过程。哲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批判客观时间(外在化时间)观念,而将时间理解为内在于人的基本存在境遇的普遍构造———内在的主观时间。应该指出,当代哲学发展出的存在论时间概念并非突发奇想、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真正的洞见。自从康德完成了其伟大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时间范畴作为外在于人的不变之物的信念已经遭到挑战,再通过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对日常时间的批判性分析,日常时间体系的非本真属性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然而,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却不认同这种“哲学时间”观,因为它不适合研究历史:历史强调的是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性为依据的客观内容,所以,“主观性的时间”恰与客观性的历史发生了质底离异。于是,布罗代尔提出“历史时间”范畴与“哲学时间”分庭抗礼。所谓“历史时间”,指称普遍地、具体地为一切人类个体所共通的架构形式,因此是外在于任何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存在境遇的客观时间。布罗代尔论述道:当代哲学所发展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概念,并不是人类历史中的时间概念;人类历史是在传统时间观念中展现出来的,因此,传统时间概念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石。据此,从存在论出发的“哲学时间”范畴虽然有其深刻之处,但在历史学研究中却不可能存在。这其中的底奥在于:作为存在论之基础的现象学“悬搁”已经排除了事物具体的、可变的历史性,将探究的目光单纯指向存在论境遇中“此在”的时间体验。例如,按海德格尔的说法,“非本真时间”是常人的存在形态,但历史学即是具体研究常人生活的学科。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客观性的“历史时间”才是历史研究唯一可遵循的时间范畴,因为人类历史性的行为都是发生在这种客观性的“外在时间”之中的———人类在外在时间中整合其行为方式,因此生活于外在时间就是人之历史性的表现。具体而言,“历史时间”也即柏格森所淡化的“空间化的时间”、胡塞尔批判的“客观外部时间”以及海德格尔称之为“非本真时间”的那种具体的、历史性的时间存在。这样一种“时间”形式因其不是从人的存在境遇的主观性出发,而是从客观历史性的人类经验出发,因而把时间理解为外在的客观形式。也就是说,“历史时间”是与“哲学时间”所追趋的“主观的”、“深入内部”的时间范畴相反对的,其实质是站在传统时间概念上反对当代哲学所发展出的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概念。

为了给“历史时间”争得学术地位,布罗代尔进而论证道:即使在哲学史中,“历史时间”也不是没有地位的,它至少为“历史哲学”提供了演述基础。从全部的西方哲学史来看,在西方历史思想发源地的基督教神学中,“时间”是上帝在创世之初赋予世界整体的范畴。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通过区分光和暗来设定了“一天”这个概念,从而有了人类生存于其中的时间。在此意义上,时间对基督教徒来说就是具体而普遍存在的外在之物,是上帝建构起来,并赐予人的不变形式。也正是基于这个表述,这种“时间整体”就变成了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然而,这里所说的“存在论”不是当代哲学中由“此在”或“我思”出发的个体存在论,而是基督教从上帝出发的“神学存在论”。在基督教的时间概念之下,既然时间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所以时间整体就定然赋有超越性的客观意义:上帝让人在时间中存在,并在时间终结的地方等候人类,以实行拯救或者审判。时间过程正是上帝对人加以试炼的形式,也是人获得最终拯救的唯一机会。人之获得拯救的根基,在于上帝赋予的这不可变更的、外在于人的、神圣的时间过程整体。这个时间过程的整体就是西方思想所设定的“历史”。由此可见,经基督教所道出的这种“历史”从一开始就不是人的随机活动的产物,而是外在于人,对人来说无可改变的神圣架构。从基督教发源的这种历史思想在近代经历了“去基督教化”过程就形成了西方近代的“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对基督教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总体性”的坚持之上,即将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向着某种未来更好的生活状态进展的历程。这种历史的“总体性”也带来了历史解释的可能性,即无论每一人类个体抱着怎样不同的目标,经历怎样不同的生活,他们都共同存在于这个“总体的”历史过程之中。从这个总体的过程出发,人的行为才能被解释,而这种解释就构成了历史研究的实质内容。所以,历史研究是以人类相互联系的“总体性”框架为基础的。“总体性”历史框架与传统时间概念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因为每一个人类个体纷繁的选择性正是在一个同一并确定无疑的时间序列中加以综合才构成为一个“总体”。正因为有着外在于人类个体的传统时间系统,许多个体才可能“同时”行动,因而共同影响历史的进程。换言之,只有个体的行动可以依据“历史时间”这个外在的参照系统加以整合,才能发现群体、社会等超出个体特性的历史行动过程。事实上,正是外在的时间系统跨越了此在和他者的鸿沟,或者说,至少以一种非本真的方式将这两者纳入一个“总体性”之中。在此意义上,“历史时间”与当代“哲学时间”具有完全不同的追求本真性的方式:“哲学时间”通过“此在”的生存论历险来寻找本真性,而“历史时间”则通过分析群体、社会层面的历史趋势来讨论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正是这一区别,造成了“总体性历史”与“此在的生存哲学”的根本性对立。

综上所述,布罗代尔提出“历史时间”的必然性在于:虽然当代哲学通过批判传统时间概念而开拓出了全新的存在论视域下的时间范畴,但历史研究所应用的时间概念还必须是传统的形式。因为现代历史学研究的趋势越来越远离个人性事件(特别是帝王将相的个人性事件)的陈述,代之以讨论个体之上的社会群体、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这一体系性的社会存在正是建立在外在于人类个体的时间系统之上的,而正因为每一个体在共同的外在时间中活动,依靠客观时间系统的相互协调才出现了群体、结构等社会存在。所以,历史学家无法抛弃传统的时间观念,因为放弃外在于个体的固定时间系统,就等于否认历史研究的基本合理性。然而,当代哲学的“哲学时间”概念对于历史研究也并非毫无裨益,借助“哲学时间”,我们看到了传统时间观的“非本真性”,即“本真的时间”说明了现实个人的生存时间不是自然生成或由神明赋予的,不是建基于“人之为人”的抽象理论之中的。易言之,当代哲学厘清了存在论意义上时间感和现实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时间体系:存在论意义上的时间感是人的存在的本质的一部分,而现实的日常时间感则是在此基础上经人类再创造的社会产物。所以,当历史研究坚持其外在时间系统的有效性的同时,也必须认清这种有效性的局限性,从而对“哲学时间”抱有“本真性的理解”。

二、“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概念与“哲学时间”概念划清了界线,从而使得历史研究能够独立于哲学领域。然而,历史研究的“总体性”又必然使其与同属于“集体性研究”的社会学发生交集,从而引发出“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关系问题。

布罗代尔指出:在一般的意义上,“历史时间”与 “社会时间”之间具有相似性,即它们在面对具体个人时,都承认时间具有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外在客观性;但在面对“集体性的社会”时,双方却圆凿方枘了。因为“社会学家的爱好和本能,也许还有素养,决定着他们总是忽视历史的解释:原因要从几乎对立的两方面去寻找。一方面是所谓‘事件主义’,或者说,依靠经验社会学的帮助,过分注重‘时事’,蔑视历史,使社会科学限于研究短时间的素材和调查现实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干脆超越时间范畴,也就是根据所谓‘传播学’的要求,用数学公式去表现几乎永恒的结构”。这就是说,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学研究过去的时代,而社会学研究当下社会的“时事”,因而从研究材料的“时间”上看,“社会时间”比“历史时间”更接近现实因而更为“真实”。布罗代尔不认同这种观点而指出:任何社会研究,无论其针对的事件如何直接,研究目的都是通过假设和阐释来“重建现实的过程”———觅得对现实有意义的经验与教训。然而,正是根据这种视角,社会学的“当下研究”并不一定比历史学的“过去研究”更接近社会的真实,有时正好相反;因为历史研究与当下的“权力关系”与“利益结构”拉开了距离,而这种“距离”使得历史学能够更“无忌”地揭示历史对当下的经验教训,因而显得更真实。

布罗代尔重点探讨了社会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第二个方面的分歧:社会学家用“社会数学公式”这种永恒不变的解释结构去理解社会现象,因而创立出永恒不变的“社会时间解释模式”,而这与历史研究大相径庭,“对历史学家说来,一切以时间为开始,一切以时间为结束,这是一种数学的和造物主的时间,是推动人、强迫人和外在于人的时间,或用经济学家的说法,是‘外原’的时间,它把个人特有的、色彩不同的时间夺走:一句话,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时间。社会学家当然不接受这种过分简单的范畴。他们更接近加斯东·巴歇拉尔在《时间的辩证法》中所介绍的时间。社会时间只是我观察的某个社会实在的特殊量度。它处在该实在的内部,又是该实在带有的许多记号之一和特性之一。这种宽容的时间不给社会学家带来困难,社会学家可以随意拦截它、放过它或促使它运动。历史时间不易接受贯时性和共时性的这种灵活的双重活动:它不能把生活设想为一种可以停止其运动和展示其静态的进程”。

由此可见,“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质底差异在于:面对人类社会这种“集体性研究”领域,“历史时间”仍然承认时间是客观的外在规定,它先在于一切具体的历史现象,只有在客观的时间体系中,历史的总体性(规律性)才能被说明;但“社会时间”却不认同“时间”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先在前提,它认为时间是由永恒的“社会数学公式”推导出的社会模式中的一个“内在”变量;据此,“社会时间”可被视为“集体性的研究”的“内在主观时间”。从这样一种“时间”观出发去看社会历史现象,则历史不再表现为不同社会模式的时间性演变,而变成了“不变的社会模式”自身的破坏和重建过程。也就是说,按照“社会时间”来看待人类社会,社会不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不同形态的沧桑变化,而是特定的社会具有特定的模式,而时间过程不过是特定模式自身诸因素间的“内生”变量(内在主观时间)。在此意义上,由于不同的社会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在主观时间”,因而“社会时间”被多元化为形态各异的“时间分泌物”。而这种时间观直接威胁历史学的合法性,因为“如果时间有这么多的色彩,历史学家就不能重组他所不可缺少的单色白光”。也就是说,“社会时间”破坏了“历史时间”将人类社会行为理解为总体系统的努力,由此也破坏了人类历史的总体性。

布罗代尔在自己的研究中深入细化了“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区别。他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一书中将“时间”划分为三个层次。他写道:“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每部分都自成整体,单独阐明一个问题。……第一部分论述一种几乎静止的历史———人同他周围环境的关系史。这是一种缓慢流逝、缓慢演变、经常出现反复和不断重新开始的周期性历史。……在这种静止的历史之上,显现出一种有别于它的、节奏缓慢的历史。人们或许会乐意称之为社会史,亦即群体和集团史。……最后是第三部分,即传统历史的部分,换言之,它不是人类规模的历史,而是个人规模的历史。”这种写作内容的区分对应着三种不同层次的时间:从地理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入手,讨论的是“超长时段的历史具体”;从经济运行模式、社会统治模式等在数百年中维持基本稳定的社会事实出发,讨论“长时段的历史具体”;通过具体个人的历史抉择、事件经过来描述历史,讨论“短时段的历史具体”。这种分类形式为布罗代尔在总体性的历史研究中为社会学的“社会时间”保留了一席之地。

布罗代尔指出,研究历史必须注意“历史时间”适用的有效时段,“我们应该把模式和时段进行对照,因为在我看来,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有效时段”。他通过分析列维·斯特劳斯关于语言、神话的“模式”研究,认识到:立基于“社会时间”的研究,有利于“突破观察的表层,进入无意识(或少意识)要素的领域,再把这种实在分割成等量的、敏感的和细微的要素,以便精确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正是在‘微型社会学’的这一梯级上,人们有望看到最一般的结构法则”。但这种社会研究“处在无限小和超长时段的交叉路口”。这就是说,“社会时间”适用于“超长时段的历史具体”,因为“超长时段的历史研究”面对变化极小的社会领域,因而用“社会数学公式”推导出的“社会时间”能够较好地说明“为何这种社会模式长久不变”的“永恒结构”。除此之外,无论是“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还是“短时段”的历史研究,“社会时间”均不适宜。例如,对“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而言,研究模式应该是可以不断地回到社会实在加以修订的。布罗代尔把这种不断修订的过程称为“往返”。而“社会时间”不适于这种“往返”,因为“时间(指‘社会时间’———引者注)的河道多不胜数,而这些模式(‘长时段’历史的研究方式———引者注)却只在一条河道中航行,避开了航行事故、外在机遇、与实在脱节等偶然因素。”这就是说,“长时段”的历史研究只能在唯一的“客观的历史时间”的河道中“往返”,如果面对众多的“主观的社会时间”河道,则不知向何处“往返”。在这个意义上,“社会时间”只适于研究神话、语言等超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因为面对这种“几乎不变”的超长时段的“时间河道”,它不需要“往返”;但它如果用在如“马基雅维利主义”等变化、矛盾的长时段历史现象,则无能为力。

综上可见,在植基于“历史时间”与“社会时间”的两种“集体性研究”模式中,布罗代尔既接纳了“社会时间”的有效成分,又维护了“历史时间”这一历史学根本基础的正当性。他的解决之道是:强调研究模式的“时限”性,“模式的时限有长有短:模式的有效时间是它记录的实在有效时间。在观察社会时,这一时间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同生活的内在结构相比,这些结构在各种压力下出现的 断裂 (突然的或缓慢 的)意 义 更 加 重要”。这就是说,布罗代尔的总态度是:在承认“历史时间”的总体性框架下容纳“社会时间”的研究方法,他没有全盘否定“社会时间”范畴,但他不能容忍将“社会时间”看作是超出总体性的“历史时间”的永恒结构;因为历史总体始终是一切社会历史研究所要追寻的真正内容。立足于这种立场,人类社会才不仅仅是“植基于社会时间的社会模式”的内在交互,而是“植基于历史时间的社会模式”之间的断裂和转换。

三、“历史时间”的意义:建构与其相配称的“历史空间”

布罗代尔立足于总体性的“历史时间”范畴建构了与之相配称的总体性的“历史空间”理论,从而实现了历史研究的当代创新。所谓“历史空间”,布罗代尔指出:“我们这里不应忘记最后一种语言,最后一组模式,即必须把任何社会实在归结为它所占领的空间。”这就是说,“历史空间”是历史总体性实在之研究模式的一种“言说方式”(语言)。由此可见,布罗代尔的“历史空间”观超越了当代空间理论主流的研究层次,它不仅将“空间”看作是与“时间”不可分割的研究领域,进而将之作为一种有助于解读历史总体性的言说模式,使之成为总体性历史研究的合理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空间”范畴与“历史时间”范畴共同构成了历史总体性的解释模式。

依据“历史时间”的视角,布罗代尔批判社会学界通行的“社会空间”观。他说:“社会学家或明或暗地把生态学当作地理学的同义词,借以避开由地域提出的种种问题。空间的模式是至少能部分地解释社会实在的地图,它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各种时间都有真正的规范价值。令人奇怪的是,社会科学家竟对此视而不见。”这就是说,在社会学家那里,由于“社会时间”乃是某种社会解释模式中的一个内在主观变量(内在主观时间),因此,“社会空间”的意蕴与之相配称,也被理解为社会解释模式的一个内在主观变量,即内在于社会解释模式而永恒不变的“内在主观空间”。于是,“社会空间”只含纳“生态学”的意涵,即只从自然环境这种千百年不变的空间因素出发解释社会现象,形成了纯主观解释的机械论的“地理决定论”。事实上,“空间”现象不仅是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也包括人类行为的空间模式,即人类活动在空间中的交互模式。在此意义上,“空间”是一个超越“生态学”,并且随历史演变而变化的“外在客观空间”(历史空间)。

布罗代尔的“历史空间”理论的经典表述在其专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的第一章中。布罗代尔通过描述地中海世界山脉、平原的地理结构说明了地中海世界人类交往的基本空间模式,即山区与平原的区别造成了两种环境下不同的人类生活形式,而山区居民与平原居民又都依循着各自的周期相互交往,从而构成一个总体的空间系统。布罗代尔认为,这种“空间”范畴属于“长时段的历史研究”论域,因此,它既与同时代的“历史时间”相适应,又构成总体性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布罗代尔进而依据自己的“历史时空模式”研究世界经济史,创建了独具匠心的“经济世界”范畴。所谓“经济世界”范畴,指称占有世界的局部,但又单独构成一个整体的经济体系。比如欧洲、中国等都是典型的经济世界。“经济世界”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世界占据一定的地域,并有一定的界限,界限的变化相当缓慢,但毕竟有变化;经济世界总有一个中心或极点,这在过去是城邦,在今天则是都市;任何经济世界都分层划区。腹心层是指中心周围的地区,随后是环绕腹心的中间层,最后是广大的外层,在经济世界特有的分工中,外层处于 从 属、依 附 的 地 位,而 不 扮 演 伙 伴 的 角色。”而在每一个经济世界中,其结构都遵循一个中心点向外围等级制扩散的地理结构。这样,从历史的总过程看,不同的“经济世界”在古代相互分离,而近代以来则出现了欧洲经济世界的“全球化”扩延的现象。依据这种视角,布罗代尔分析了资本主义主导的近代欧洲经济世界的基本体系:“年同时存在着多种社会形态,从荷兰的资本主义社会直到农奴制社会,以及最低级的奴隶制社会。这种同时性或共时性构成所有问题的关键。资本主义其实就靠这种阶梯为生:外层地区供养内层地区。特别是腹心地区。所谓中心,难道不就是整个建筑的拱顶,就是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吗?从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观察,中心依靠外围的供应,但外围又屈从中心的需求。正是欧洲在新大陆复活了和推行了古代的奴隶制,并根据自 身需要,‘诱使’东欧 推 行 ‘二 期 农 奴制’。”由此可见,布罗代尔创建了不同于马克思的另一种“资本主义发展”观。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一种“时间模式”,即世界历史的总体性表现为人类发展诸阶段的社会形态演进;人类历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时态”演进,在近现代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模式,因此,资本主义乃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而在布罗代尔的眼里,“资本主义”是任何“经济世界”的顶层结构,即资本主义不是近代以来特殊的整体社会形态,而是历史中存在的所有经济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经济社会顶层都存在着一种以资本为核心运动者的经济形态。这就是说,在总体性的“历史时空模式”中,总体的经济史结构是不同的经济世界的此消彼长,而资本主义是作为经济世界内部结构的一个部分加以认识的。依据这种逻辑,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一种“空间模式”,即任何社会都具有的“资本主义因素”(经济世界的“核心要素”),在近代的“共时态”中,它由“中心区域”向“边缘地区”扩延,由此形成“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6.高考时间具体时间 篇六

7月7日

语文:上午9:00-11:30

数学:下午3:00-5:00

7月8日

文综/理综:上午9:00-11:30

外语:下午3:00-5:00

新高考具体考试时间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即新高考省份)按照“一年两考”的原则安排考试时间,具体为:

1)第一次考试时间为1月8日,第二次考试时间为6月8日;

2)使用包含听力、笔试部分的完整试题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为9:00至11:00;

3)只使用外语听力试题组织考试,考试时间在9:00,在11:00前结束;

4)除了6月8日的考试之外,自主命题的省份可自行安排另一次考试时间。

22021高考方案“3+X”

应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

“3+3”方案

应用地区:上海、浙江、北京、山东、天津、海南等6省市。

“3+1+2”方案

应用地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

高三应该做些什么

有规划的制定学习计划

高三下学期,学习的时间不多,仅有100来天,这100来天里,高三的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学习计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做好长计划,短安排,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同时注意学习效率的提升,将零散的时间安排到学习计划中去,保证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利用上课时间

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加强听课效率,不管是不是老知识,都要做好课前预习,将效率提高到最大化。同时仍然要课后复习,做相应的复习题,巩固课堂知识。并且也要将学习的知识点整合,将知识全部分类,网络化,方便自己对知识更好的理解。

调整心态

部分同学越临近高考,越紧张,心浮气燥。想要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良好的心态很重要,首先需要静,不能心浮氯燥,越临近考试越不能慌张,以平常心面对考试,得失心不要太重。这样才能在高考时发挥好。

要构建适合自己的成体系的错题本系统。

在高二时间学习进度变快、知识点变难,渐渐跟高考题型一样,那么整理自己错题可以更好更快加深你对知识点的消化,从而增加你的做题质量。不仅是将错题抄到一个本子上,而是要将没学会知识点重新分类整理。在考试前看一遍错题本,比刷一套新题一定更加有效。全国高考将圆满结束,考生们对于高考成绩和高校录取不要过于担心。

要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

众所周知,高考是应试考试,那就说明是有技巧,这一年里面要你学会一些应试技巧。应试能力的发挥,一般取决于你的习惯。只有在平时做题中养成细心审题、卷面整洁、想清楚后落笔这些好的应试习惯,才有可能在考试中稳住阵脚,甚至超常发挥。

要积累一些学科的知识。

7.拓展训练时间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2例行声带显微手术的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过电子喉镜检查确诊。入选标准: (1) 年龄在18~60岁; (2) 知情同意, 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咽喉炎、声带囊肿、声带小结、声带麻痹等其他疾病患者; (3) 合并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4) 近1个月内有创伤、手术或者曾接受过嗓音、声乐训练的患者。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均分为两组, A组男49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 (40.79±12.36) 岁, 平均病程 (5.86±2.04) 个月;B组男46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 (41.21±11.97) 岁, 平均病程 (5.49±2.32)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声带息肉显微手术, A组患者于手术后1周给予嗓音训练, 30 min/次, 3次/d;B组患者于手术后2周给予相同的嗓音训练。

1.2.1 显微手术

患者全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满意后取头后仰平卧位, 常规铺无菌手术单;手术操作者利用支撑喉镜及其配套设施, 在电视监测系统引导下, 充分暴露喉腔及需手术区域;根据息肉位置及大小, 于声带内侧表面与声带边缘平行作一个大于息肉的切口, 用剥离子分离黏膜瓣, 将息肉与声韧带上分离, 用剪刀切除病变, 用剪刀及活检钳修整术区, 使声带边缘整齐、光滑;术后常规抗感染、雾化及禁声2 d[7,8]。

1.2.2 嗓音训练

(1) 嗓音卫生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宣教和有关知识讲解, 包括发声器官的解剖生理, 用声有节制、注意声休, 发声训练的必要性, 良好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正确饮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 (2) 放松训练:包括躯干、四肢、声带、肩部、颈部和项背部的放松, 放松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 进行腹式呼吸 (吸气时气流柱向深部下降到胸腔的底部, 而呼气时气流为自然呼出) , 同时口微微张开, 使软腭处于打哈欠的启动状态, 声带、双唇震动发“嘟~”音。 (3) 呼吸吐纳:患者双脚分开站立, 双臂自然下垂, 用鼻进行缓慢吸气, 自然呼气, 然后快速吸气, 自然呼气, 再进行缓慢吸气, 口唇微张, 缓慢均匀呼气, 注意维持膈腹肌的平衡, 勿过饱吸气、太尽呼气。 (4) 起音及放松喉肌的训练:首先练习声带不震动的“h”音, 熟练后练习其他的清音, 最后练习元音, 发生时口腔中的舌根肌、舌尖、软腭等自然放松, 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感受喉肌是否松弛, 若喉体不易移动, 进行纠正。 (5) 嗓音声学训练:发声时, 呼气适中, 口自然打开, 下颌向下移动, 逐渐练习在明显的鼻腔共鸣中说单字、双字词、四字词及句子, 有语意停顿的地方都可以换气, 同时尽量减漫说话的速度、减弱声音强度。

1.3 观察指标

采用嗓音声学分析, 对其术前、术后3、5、7 d, 各嗓音声学参数 (基频、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噪谐比) 进行比较。嗓音训练6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各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各项评分及GRBAS各项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行字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声带肉患者喉显微术后3、5、7 d与术前声学参数比较

术后3 d, 患者各声学参数均出现下降, 但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5 d开始, 各声学参数均显著降低,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与术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嗓音训练前后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比较

嗓音训练前, 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嗓音训练6个月后, 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 且B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表3和表4。

3 讨论

声音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 其质量下降会严重影响社会交流, 研究表明, 声音是由声带游离缘振动所导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当声带发生病理性改变时, 如声带息肉, 导致声带出现不规律性振动, 从而会影响嗓音质量, 此外, 声带息肉的癌变率较高,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声带息肉主要是由于炎症、变态反应、创伤、过度用声等导致的声带黏膜固有层增生、水肿、渗出, 文献[9-10]报道,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等规范的治疗, 声带功能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而术后嗓音的恢复时间成为了医生及患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嗓音声学分析软件对此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术后3 d, 患者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等均下降, 但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5 d开始, 各指标均显著降低,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声带息肉患者嗓音质量从显微外科手术后第5天开始恢复, 与洪拥军[11]报道基本一致。

研究[12]表明, 不良发声行为是声带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 显微外科手术后科学矫正患者发声行为、保护声带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并且避免复发, 但是临床上对于嗓音训练的开始时间一直存有争议, 其中洪拥军等[11]根据嗓音质量恢复时间建议显微外科手术后1周即可进行嗓音训练, 而李翠娥等[13]报道显微外科手术后2周应该严格声休。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嗓音训练6个月后, 声休2周的B组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声休1周的A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声带息肉患者术后2周内应该严格声休, 与李翠娥报道相一致。此外, 研究中发现, 对患者进行嗓音训练时, 患者不正确的起因方式会严重影响预后, 因此, 一定要注重从无声 (声带呼吸状态) 到有声的训练, 避免硬起音的发生。同时, 文献[14-15]报道, 声带息肉的部位及大小会对嗓音参数的影响,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 但是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程度患者的发声恢复时间及嗓音训练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声带息肉患者显微外科手术后5 d嗓音质量开始恢复, 但是术后2周内严格声休后方可进行嗓音训练。

摘要:目的:探讨声带显微手术后发声功能恢复和嗓音训练时间。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2例行声带显微手术的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嗓音声学分析, 对其术前、术后3、5、7 d, 各嗓音声学参数进行比较。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15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 A组患者于手术后1周给予嗓音训练, B组患者于手术后2周给予嗓音训练。嗓音训练6个月后, 比较两组患者各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各项评分及GRBAS各项评分。结果:术后3 d, 患者各声学参数均出现下降, 但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5 d开始, 各声学参数均显著降低,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嗓音训练前, 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嗓音训练6个月后, 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及GRBAS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 且B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声带息肉患者显微外科手术后5 d嗓音质量开始恢复, 但是术后2周内严格声休后方可进行嗓音训练。

8.拓展训练时间 篇八

时间管理的根本是人生的自我管理,它应该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的必备素质。

当你一边压力山大地眼瞅deadline分秒逼近,一边焦虑地刷着微博,却无法集中精力全力完成工作;当你觉得一整天忙得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到下班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做完;当明明是很简单的工作,却因为量大,而不停地重复再重复,使得你不得不加班到深夜……你有没有想过,出现这些状况,可能都是因为你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时间管理要靠长期的习惯养成,但是一些小方法和工具,能够帮你在养成习惯的道路上抄个近道。

找到规律,形成流程

自由撰稿人郑柯的一项工作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在3个不同的网站上更新自己博客,博客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要在3个不同的后台进行更新。因为是一些技术相关的内容,会涉及到一些代码和图片的位置和格式等。因此,郑柯每次都得花上半个小时的时候才能调整好图片位置和格式完成3次更新,还经常出现一些需要重新调整的状况。

郑柯觉得,都是差不多的后台,一定能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每次“手动”。为此,郑柯专门花时间对三个博客的后台设置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按照某个顺序来更新博客,则可以实现直接从A网站到B网站的粘贴,而不会损害其中格式造成乱码——这一规律,让郑柯更新博客的时间从1小时,变成了5~10分钟。

不仅如此,在日常的写作中,郑柯也总结了一个固定的方法。对于技术评论性的稿件,写作主要是搜集材料,然后以自己的想法来归纳总结,最后形成文章。其中最重要的归纳过程,郑柯使用“思维导图”来帮自己厘清思路——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主要是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形成对时间的节奏感

时间就如乐章,也是有节奏感的,再简单的工作如果做到极致,旁人看来也会觉得其动作流程如音乐舞蹈般流畅,比如说微博上曾经很火爆的同时用15口锅炒菜的“炒饭帝”——就是形成了自己工作时间的节奏感,什么时候开火,什么时候该翻炒哪一口锅,全都有他的规律和节奏,一点不会错乱。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时间的节奏控制,在于把时间分段,并把每段时间的工作内容基本固定下来。比如说,早上9:00~9:30处理邮件,然后每2~3小时再查看一次邮箱,集中处理。9:30~11:30处理“外联”事务,比如需要同事配合的工作,去沟通跟进;给下属分配任务或者查看进度;与客户的沟通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尽早把集中在自己身上的“工作结”疏通,不让一些工作流程进行到自己处时发生断裂。然后,下午的整块时间集中处理需要自己亲历完成的工作。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有两个成功的关键,一个是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理性的分析判断,做出相对科学而高效的时间分段。第二点则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的工作,或者是会议等安排,绝对不要随意打乱工作节奏。如何避免工作被随意打断?

关掉电脑和手机的不必要提醒,这不仅仅是指手机上的微博私信提示、微信提示等社交平台提醒。最好连邮件通知的跳出窗口也一并关闭,因为你的时间节奏中已经给邮件划分了专门的时间,而如果真的有万分着急的重要邮件,相信他们除了邮件,也一定会通过手机第一时间找到你。

尽量不要在一个整块工作的中间停下去倒茶上厕所,这里的整块工作是指相对完整的一件工作,比如做一个PPT,可能需要2个小时,那么在这2小时中,尽量不要去做无关的事情,因为你一旦停下,重新进入状态又要花费—段时间。

优化重复性工作

你是否发现每天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市场部门在组织一个活动时,写大量的邮件给每一位嘉宾发邀请函,其中主体的内容都是一致的,但是每封邮件都需要有一些修改,如果仅仅是更换title还比较好办,如果需要改上更多的几处细节问题就来了,工作量大不说,还非常容易出错,漏掉一两个细节,收到邮件的客户就会觉得你不够专业和敬业。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琐事,但另一件事可能就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比如通过邮件或者即时通讯工具发送您的电子名片,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得不断地去重新复制一粘贴呢?

类似的重复性工作,工作本身都很简单,却是消耗时间的大户,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作为一个现代时尚工作人,我们要善于做优化。

工具推荐:TextExpander

一个用于“敲”重复文本的工具,是一款输入增强神器,如果你经常输入一些相同的文字内容,那么你绝对需要TextExpander,它可以记住你经常重复输入的文字,使用简短文字来替代更多的文字、常用短句、邮箱地址、帐号、网络地址、HTML语法甚至是图片等,对于日常使用频率颇高的内容,该工具是不可得多的效率化工具,如果把它用好,你的工作效率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图书与软件推荐:

《图谋职场:思维导图实战手册》

上一篇:市场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年度会议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