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2024-07-18

我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9篇)

1.我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篇一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用劳动汗水浇灌中国梦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五一劳动节前夕,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既对劳动者们的问候,也引发了通过劳动实现中国梦的深刻思考。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人间万事出艰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民生凋敝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无数一贫如洗的家庭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现代化生活,说到底,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辛辛苦苦地干、扎扎实实地做,是用辛勤与汗水闯出了一个新天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这是千古不磨的真理。

今天,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劳动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今天的中国发展进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三个“劳动”,构成了我们以劳动筑梦、圆梦的力量支点。

所谓辛勤劳动,就是“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就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勤天下无难事,人人都为梦想贡献一份力量,中国梦就有了坚实根基。所谓诚实劳动,就是脚踏实地、遵纪守法、社会和谐的劳动,这样的劳动最有质量,是真正的财富之源。所谓创造性劳动,就是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勇于进取的劳动,从科技创新到制度设计再到工作中的每一个新点子,都有创造性的因子;从发展方式转型到破解改革难题,都需要用创造性劳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因而,创造性劳动是提升“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践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首先需要彰显崇尚劳动的主流价值,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好风气,让“劳动圆梦”成为每一个人的人生信念。

另一方面,也需要全社会都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尤其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劳动者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改变命运,这才能让亿万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用劳动的汗水共同浇灌中国梦,共同开

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2.我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篇二

几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 接力奋斗,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处在历史关键节点上, 这次大会的议程十分重要, 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会议期间, 代表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依法行使职权, 使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会议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必将进一步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10年间,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依法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 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以两会胜利闭幕为标志, 新的奋斗征程已经开启。在这次大会上, 实现中国梦, 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传承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以13亿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 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必须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坚持依法治国, 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任务。面向未来, 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只有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才能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我们相信, 十二届全国人大必将忠诚秉持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3.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篇三

关键字:中国梦;伟大复兴;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1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中国梦是一个古老民族的百年畅想,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梦想。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且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一、党的性质决定了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党,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勇敢地担当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先后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主主义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二、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回首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习抛头颅,洒热血。只有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站在人民一边,并以90多年的伟大实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汇聚起走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中国面目焕然一新。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反复高速我们,办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个曾经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国家,仅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搭建起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其他国家百余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的历史巨变,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党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在90多年的奋斗探索中,我们党形成了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把这种独特优势概括为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正是这些优势的形成和坚持,使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正是这些独特优势,决定了是我们党而不是任何别的政治组织,能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也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这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政治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建设一支过硬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2013年1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会议上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只有做好自身建设,才能更好的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民族复兴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高我们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挑战的能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保证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把党建设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夙愿。实现这一梦想,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需要全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孜孜不倦的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公茂虹.读懂中国梦.人民出版社 ,2013.

[2]章传家,颜晓峰.民族复兴之路的回顾与思考.人民出版社,2009.

[3]石国亮.解读中国梦.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梦 我们的梦》 .学习出版社,2013.

[5]许门友,李宏,梁丹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篇四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不断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其开辟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早年, 毛泽东就提出,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 不能再走苏联走过的弯路。在这一时期, 他相继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毛泽东对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起点。“在探索过程中,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 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在改革开放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封闭僵化, 也不改旗易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各方面制度、体制也随着探索的深入不断确立和完善, 在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党的十七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对此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

[1]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 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首先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 使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 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1]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社会主义制度与

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到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让世界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潮。西方社会普遍认为, 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历史,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名词, 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 自由资本主义是通往未来的唯一发展道路。然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让世界重新瞩目社会主义。特别是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一些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的发展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 也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主义前景的希望。”

“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让西方重新认识了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理论。”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些西方学者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吸引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注意。因为, “对全世界那些正苦苦寻找不仅自身发展, 而且还要在融入国际秩序同时又真正保持独立和保护自己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的国家来讲, 中国提供了新路”。虽然中国国情特殊, 但中国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上, 在独立自主参与经济全球化等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普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上的经验,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言, 虽然“由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但可借鉴中国模式背后务实主义的哲

[1]学思想和根据自身国情探寻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中国道路引领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 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我们应当坚定道路自信, 沿着这条道路,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符合中国实际, 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 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5.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篇五

1.“红船精神”昭示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优秀品质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进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无数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之奋斗,但一次次地失败了。虽然19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人民的悲惨历史命运。

直到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小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我们这个国家找到了前进方向。这是前所未有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面对着“三座大山”,国内革命时期如此,抗战时期也是如此,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反“围剿”,长征,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顽强抗争,北海银行的创造性金融尝试,南泥湾精神指引下的自给自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革命先辈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艰苦卓绝、成就斐然,同样离不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做出了巨大牺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屠刀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向共产党人挥舞,但在日本侵略者咄咄紧逼,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共产党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为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奔走。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过程中,在每一个民族存亡的关键节点上,都有共产党人,都有“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指导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精神支柱。

2.中国梦是共产党人为民初心的历史承载和未来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从群众中来的政党,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越是伟大的梦想,越是伟大的事业,越能激发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昭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到了近代,腐朽的统治者越来越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在懵懂中被动挨打,中国遭受殖民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就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自觉肩负起这两大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要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表征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更意味着中国人民最广泛的价值体认。

中国的现代化从发端就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更加突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民族性和人民性,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工业化的现代化道路,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结合,正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可供人类借鉴的发展方案和文明形态,带领人民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从历史来看,这一价值内容蕴含在近代以来中华儿女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中。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继承了革命先烈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这是共产党人的革命逻辑,也是执政逻辑,更是中国梦实现的逻辑。

“红船精神”彰显了中国革命的精神源头、源头精神。这种精神源于历史、跨越时空,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特质,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中必将体现巨大时代价值。

3.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需要精神的支撑,新时代,实现“强起来”的目标任务,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精神凝聚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精神是凝聚起实践能力和不懈干劲儿的根本动力,“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国走向富强的行动指南。

要继承和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不可能去过“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了,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嵌在全球化构建的人类共同体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我们必须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审视国家的发展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够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要继承和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用“红船精神”鼓舞和激励我们奋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像我们的前辈那样不畏艰险,拼搏进取,怀揣着当年红船上的那颗为国为民的初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仍然在路上。

要继承和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更需要我们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忠诚可靠。时代在变化,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没有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没有变。战争时期的英雄们吃着草根树皮,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刚刚解放,为了挺直腰杆,喝盐水战风沙的两弹元勋接过了先辈的担子,到如今黄大年同志是如此、钟扬同也是如此,廖俊波同志更是如此。中华民族就是靠着这样的精神绵延至今,屹立不倒。“红船精神”是我们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就是我们敢于前进,能够前进,必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我们要像当年红船刚刚起航时那样,怀揣梦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我们会像当年红船上刚刚起航时那样,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永葆赤诚。

【思想宣传范文】二

内容提要:当前,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别是重点建设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指明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定位使命、方向路径、总体格局和发展理念。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政治方向、服务工作大局、深入调查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决策研究咨询机构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发展壮大起来。他们植根中国大地,放眼四海全球,牢牢把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紧紧围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以科学精神、求实态度、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机构已经成长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服务中心工作,体现中国特色,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呼唤国家高端智库新发展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这要求我国智库特别是国家高端智库积极把握和回应新时代发展变革的主题主线,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宗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结果。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取得积极进展,需要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国家高端智库承担着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专门职责,应在构建科学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咨政献策。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增长,必须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这要求国家高端智库把握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全局性、战略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凝聚智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巨大成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然而,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战略焦虑也在加深,对中国的战略遏制逐渐升级。面对这样的情形,国家高端智库应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好作用,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上当好纽带桥梁,凝结中国智慧、凝聚国际共识,为我国发展创造更广阔、更有利的空间。

明确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使命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指明了我国智库建设的定位使命、方向路径、总体格局和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明确使命。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这一重要论述从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智库建设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新时代我国智库承担着提升国家创造力、思想影响力、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使命。对内,要助力启迪国民智慧、凝聚社会共识、提出政策建议,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尽心尽力;对外,要助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指明方向。习近平同志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方向路径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国家高端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提出了各类智库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端智库要以此为基本发展方向,聚焦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政策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确定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各类智库的特点不同、建立的背景不同,应分别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定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服务的国家高端智库,是智库建设的重点。国家高端智库要准确把握自身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在突出特色、创新制度、引领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创新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这揭示了以质量为要的智库发展理念,为我国智库迈向高水平、专业化、规范化指明了方向。国家高端智库应把提高研究质量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和繁荣之源,坚守科学专业精神,夯实政策理论基础,深入社会实践,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切实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质量和水平。

不断开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新局面

近年来,我国智库数量不断增加,然而与新时代要求相比,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有的智库研究重数量、轻质量,有的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总体而言,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能力还不足,政策研究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制约了智库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功能的进一步发挥。要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智库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国家高端智库在其中应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担负起更重大的职责使命。

坚定政治方向。国家高端智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智库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智库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客观公正地开展研究。国家高端智库的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确保智库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服务国家大局。国家高端智库应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对新时代我国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略以及大国关系和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持续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强化问题导向,在做好全局性、综合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注重提高政策建议对决策的实际应用价值,使政策建议更加专业化、更富建设性、更为切实管用。

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国家高端智库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到基层一线、边远困难地区和风险矛盾集中的领域寻找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决策需求导向,加强与决策部门的工作对接和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决策的目标方向、政策基础,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研究方法创新和专业工具支撑,运用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政策分析和对策研究的精准性。

创新体制机制。在目前的国家高端智库中,有不少是党政军系统的下属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机构性质、岗位编制等方面与时代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需要完善创新组织管理体制。深化研究体制改革,完善决策需求分析、研究选题、招标委托、科研立项、科研组织和考核、研究报告质量评审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机制,健全政策研究、评估、解读以及重点领域建设等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深化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评估、直接费用的支出管理、间接费用的规范使用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和问责监管力度。加强与决策部门的工作对接,完善智库在参与意见征询、方案论证、政策解读、舆论引导、效果评估等方面工作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形成与决策部门的良性互动。

激发人才活力。国家高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要以开放视野、战略眼光对智库人才队伍培养作出中长期规划,使国家高端智库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着力培养智库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为人才松绑,放宽人才引进、使用和退出的身份限制,推动政府部门、智库和企业之间人才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人才“旋转门”制度。加快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建立专业能力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培养国际化智库人才,同时加强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培养一支能够担当时代使命、政策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家高端智库人才队伍。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思想文化建设领域来看,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得到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明确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推进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政党的生死存亡,因而在政党政治中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推进该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它“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建构的先进文化,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通过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党员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为我国社会各界重视和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示范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引领。

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反映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需要相契合;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相一致;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人民乐于认识、乐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理论旨趣、价值取向和情感状况相吻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让我国社会各界更多地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实践特性和创新价值,这些事实不仅使得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变得更加鲜明,而且极大地强化了我国社会各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和价值认同,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知达到新高度,为我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不断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来表达,因此,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必须不断进行党的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得以体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具有契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需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内涵和特质,切实有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推动人们深刻认知它的内涵和要义,需要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现实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只有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才能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思想宣传范文】四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组织实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新局面。

夯实一个基础

党支部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由于党支部处于最基层,是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决定的前沿阵地,党的一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党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支部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当前,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在一些国有企业、高校、中小学、医院和科研院所,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至于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种学会、协会的党建工作,很多没有真正破题。对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梳理,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把党的建设落到实处。

抓好两个关键

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要按照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的要求,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长期任务,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的思想自觉,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

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要按照巩固传统领域党支部建设,拓展建设新兴领域党支部的要求,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确保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着力提高组织力和领导力。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一个都不能要。党支部要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中央各项重大部署和重大工作,确保正确方向,务求落到实处。要重点在提高发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党内政治生活和制度建设质量等方面下功夫,着力防止和解决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佳,甚至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没有什么效果等问题。

落实三项要求

从严落实基本制度。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落实得不够到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落实基本规范抓起,进一步推动基本制度落地生根。

“三会一课”要突出政治引领和党性锻炼,该开的会一定要开,规定的程序必须到位,防止主题跑偏、程序“空转”,防止和纠正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课,党课内容要贴近党员、贴近实际,不搞照本宣科,真正解开思想疙瘩、凝聚思想共识。组织生活会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及时打扫思想上的灰尘,烧旺党性锻炼的熔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注重政治性和庄重感,明确主题,突出“党味”,防止庸俗化、随意化、娱乐化。要大胆探索创新党小组活动内容和方式,每一到两月开展一次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党小组“唱大戏”。要推动人员力量、党建资源等下沉到支部,强化运转经费、活动场所、报酬待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保障,健全软弱涣散党支部动态排查和集中整顿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查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就是通过科学的整合、精简、统一、分解、组合、匹配等标准化手段,对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实施步骤进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抓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路径和方法,立起检验党支部工作成效的标尺,明晰党建考核的具体指标,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党支部建设领域众多、内容广泛、情况不一,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别、分领域确定各自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从支部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载体、运行机制、活动场所等方面,对具体指标、运行流程、评定考核、制度规范等进行梳理分解。在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过程、各方面,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切实强化主体责任。要按照“党委(党组)书记要亲力亲为,深入支部抓支部”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支部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管党治党责任清单和党建工作考核内容,每年至少研究两次党支部工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支部书记例会,经常派员参加党支部的重要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做到学习讨论在支部、讲党课在支部、组织生活在支部、示范作用发挥在支部、工作检查指导在支部,避免挂空挡。特别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让党放心的党员干部当党支部书记,建设一支强大的党务干部队伍,今后提拔使用干部优先从党支部书记中产生。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典型经验,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环境和氛围。

【思想宣传范文】五

内容提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新的时代条件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当继续坚持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一科学认识,以问题为理论创新的基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以创新为真理发展的动力,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40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全党对这个重要观点的认识,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历经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和发展对真理标准问题的科学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以问题为理论创新的基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源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这里讲的对“实践的理解”,包括对实践提出的问题的认识。问题包括矛盾,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亦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党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新的实践、解决新的问题、破除新的障碍,同样需要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以问题为理论创新的基点,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本经验,也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证。

用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结果检验着认识的真伪。考察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考察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规律就存在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把握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40年来,依靠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获得巨大成就,创造和积累了无数有益经验。我们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鉴别权和话语权,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围绕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来确立党的大政方针,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用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还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一旦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就应当勇于承认和改正,这是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重要尺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以创新为真理发展的动力

真理来源于实践,具有客观性,但它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活的思想。这不仅在于真理本身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也在于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坚持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就要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推动真理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理论创新对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正确引导社会实践发展;实践创新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有效应对和解决。真理的发展在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实现,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真理。40年前,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两个凡是”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科学态度树立起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所作的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党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开创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艰辛探索和理论概括,不断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篇章。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这在当代中国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因此,在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需要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有益经验。一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认识,构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二是树立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去探求创新的起点、获取创新的动力,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三是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四是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实践创新带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深化实践创新,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开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6.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篇六

沈小平

2013-5-14 5:23:38来源:2013年05月13日 14:11:17 新华网近日,50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登陆北京卫视和北京新闻频道。该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道路与抉择的主题主线,深刻揭示了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唯一正确的道路。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首先要看这条发展道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创造幸福生活。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青春活力,充满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我们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哪个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国家比中国发展得更好、更成功。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正如《正道沧桑》主题歌所唱的那样,“这条路越走越宽广,这条路越走越阳光,这条路凝聚我们的力量,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想”。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只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梦想成真。

7.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篇七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科学执政的基础, 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座谈中也强调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 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 党的全部执政活动, 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这就说明, 我们的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追求中, 始终践行群众路线, 也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从而带领全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同时, 坚持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明晰了历史坐标和提供了实现路径。因为中国梦是伟大的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证,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拥有执政能力的源泉。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的党和人民犹如鱼水情深, 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 力量在人民。正是因为我党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所以不论在抗日战争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都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这其中最宝贵的秘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和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党和人民群众依依不舍的情缘, 深刻地揭示了党的执政力量所在。特别是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的背景下, 责任和使命更加艰巨, 十八大首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畅想, 其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凝聚正能量, 开宗明义的把党和人民密切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精髓, 把群众意愿汇集到一个共同的追求和愿景, 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检验党成败得失的试金石, 使实现中国梦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心愿。只有全党上下凝聚在中国梦这样一面精神旗帜之下,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攻克难关, 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 才能充实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才能一步步实现中国梦。由此可见, 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要警惕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危险表现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的, 目的就是让全体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是党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力量源泉。目前, 少数干部作风不实, 工作轻浮, 行为失范, 态度冷漠, 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格格不入, 已经严重影响党的威信。例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原深圳市副市长许宗衡、原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等等, 他们脱离群众腐化堕落主要表现在:一是吃拿卡要、损公肥私、无所作为;二是狂妄自大、蛮横专断、自以为是;三是追求享乐、腐败堕落、无法无天。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奢靡之风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使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如果这些“蛀虫”不加以处理, 中国梦的伟大畅想就如同充满蚁穴的大堤。所以, 党员必须要常扫灰尘, 实现自我净化, 要把群众冷暖与安危做为镜子, 改变有的部门和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问题, 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 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要应修为政之德, 常思成长历程, 常念组织重托,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认识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应该和群众同甘苦, 共命运, 如果图享受、恋安逸、怕艰苦, 甚至走后门、搞特权, 那必会引起群众的公愤。只有把群众的利益做为工作的核心, 才能放释出极大的正能量, 达到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中国梦, 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1. 处理好“树形象”与“练本领”的关系

所谓形象, 是指外表和容貌, 它也是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我们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 才能端正态度去工作;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 才能更贴近人民群众。态度是前提, 能力是保障。树形象固然重要, 但练本领才是提升优秀的内在品质。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 让干部必须树立群众为天的观点, 要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更要清醒的看到, 作风不正、形象不好的少数干部淡忘了职责使命, 精神懈怠、慵懒散漫等, 严重损害了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感情。党员干部必须忠诚于党, 忠诚于人民群众。在践行群众路线中, 绝不能务虚, 必须务实, 要真抓实干, 绝不能虚晃一枪, 更不能“纸上谈兵”。二是要加强各级干部的培养锻炼, 要把干部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 要让干部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真正含义, 要真正的到一线, 到群众中去“接地气”, 了解群众的疾苦, 知晓群众的冷暖, 解决群众难事, 以干部的“辛苦指数”, 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发挥其聪明才智,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2. 处理好“重感情”与“讲原则”的关系

老百姓是最质朴、最讲感情的, 党员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 凝聚起的合力就有多大。要想做好群众工作, 就必须要重感情, 要真心问需与民, 带着对群众深情的厚意,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用真情换真心。特别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党员责任区”建设, 开展好“帮扶救助”和“共产党员工程”等活动, 以实际行动使党旗熠熠闪光。各级干部必须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火热之心。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关怀去服务。让其感受到党的温暖。还要处理好感情与工作的关系。要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坚持立场, 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反对损害群众利益违法乱纪行为。为实现中国梦铺平前进道路。

3. 处理好“真务实”与“花架子”关系

真务实就是对具体工作讲究实际, 不求浮华。就是让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的“身入”到群众中, 带着“寻根”的思想到基层, 主动了解群众的冷暖, 换位思考群众的难事, 真正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然而, 群众最喜欢“掏心窝”务实干的朴实干部, 最讨厌摆“花架子”讲空话废话的干部。要做一名合格的“领头雁”, 就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 有些领导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却不真心从群众的愿望和期盼出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总是别出心裁地设计“摆景”, 他们缺乏务实的真本领, 导致精神上缺“钙”, 得不到人民支持, 他们的腰杆也就硬气不起来。我们必须警惕这类现象, 必须要在真务实上下工夫, 做到抓铁有痕, 不摆“花架子”, 让党的群众路线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

4. 处理好“讲实效”与“一阵风”的关系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讲实效”, 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更不能走过场, 而应当保持长效机制。党中央提倡大兴节约之风、务实之风、亲民之风, 不断出台规定提醒警示全体党员, 就是防止群众路线活动“一阵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 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 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不能“雨过地皮干”要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实事, 不能群众来了敷衍了事, 群众走了, 若无其事。要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反对“一阵风”式的工作作风, 扎扎实实推进群众路线的开展, 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总之, 联系群众鱼得水, 脱离群众树断根。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根本路线。他凝聚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 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夙愿和追求, 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 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 严重的损害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巩固。因此,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8.用长征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篇八

大革命失败以后,一时间中国大地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其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兴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进行了三湾改编,率部到达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除了井冈山之外,各革命根据地纷纷展开了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发展了文化教育事业,革命形势呈现出新的生机,红一方面军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四次“围剿”。

然而,随着“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动,但临时中央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行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方针,使得党在国统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工作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遭到了空前严重的失败。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已经陷入困境,仅存一小块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党领导红军突破层层封锁,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跨过滔滔激流,越过皑皑雪山,穿过茫茫草地,同时克服了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终于在1936年10月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取了万里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的历史地位

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战略转移,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它是宣传队、播种机,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三大主力红军在中国的西北会师,实现了从南方到北方的军事战略上的转移,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说,长征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关键一环。在长征途中,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王稼祥曾经回忆道:“一路上,毛泽东同志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从而促使我能够与毛泽东同志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泽东同志的决心。”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还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天,我们回顾长征的伟大胜利,既是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也是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的伟大的长征而不懈奋斗。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庄严宣示,长征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行动方案的生动宣传,是中国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播种机。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血与火的磨炼中,在疾病与霜雪的砥砺中熔铸和历炼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彰显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自尊自立自信的民族品格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五千年文明积淀出的勤劳、智慧和勇敢的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生动展现。它构成中国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筋骨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正因如此,长征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光明的重大转折。长征的胜利,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曲,为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与精神支撑,正是在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滋润、哺育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正是在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指引与鼓舞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灿烂的未来。可见,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历久弥新、催人奋进、令人振奋和鼓舞的精神法宝,是激励中华民族实现由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大飞跃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革命传统 实现中国梦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才能走好走稳走远新的长征路。今天,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经过80年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为此,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准确把握我们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坚持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协调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要继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入研究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长征精神核心在于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中国梦正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只有全体人民脚踏实地、辛勤劳动、自强不息,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篇九

姓名:蔡波

学号:11309010401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成才、成功的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渴望的强国梦。当前,作为大学生的我,更要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贡献祖国积累能量。

作为一名90后的重庆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我知道,要想实现强国梦必须先一步一步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在大学里,我除了认真上课,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

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号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 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上一篇: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下一篇: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