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美术课(精选8篇)
1.幼儿园优秀教案美术课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感受动态国画的趣味。
2.多通道参与感受、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元素。
3.萌发对中国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态国画课件,国画作品。
2.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态国画,感受画面的趣味性,激发对国画的兴趣。
(1)分段欣赏部分动态课件:先欣赏静态的图,然后欣赏动态效果。
①教师出示老虎图:谁来了?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这只大老虎。
②教师出示鱼虾戏水图:它们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虾在水中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觉得它们的心情怎样?水中除了有虾,还会有什么?看看谁来了?
③教师出示老爷爷拉二胡图:这是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拉二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其他多幅动态国画,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
2.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本元素。
(l)观看教师作画,了解中国画基本元素。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画的这些画叫什么画吗?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国画是用毛笔蘸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的。
(2)介绍动态国画。
教师:刚才老师画的国画和你们看的国画哪里不一样?(会动的国画是用电脑在纸质国画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
3.集体欣赏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结束活动。
教师:国画不但可以做成动态国画,还可以做成有趣的动画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评析】
在收集国画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用Flash制作的可以局部做简单动作的国画。这种动态国画颠覆了以往国画只能“静态地看”、“体会”,不适合经验相对缺乏的小班年龄段幼儿欣赏的僵局。相对于静止的国画画面,动态国画将国画形式表现得更明显,更利于小班幼儿理解,其本身的形式也易于激发孩子们的欣赏兴趣。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
2.幼儿园优秀教案美术课 篇二
关键词: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技能
幼儿阶段是孩子习惯和能力的养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会接触到美术教学,通过学习美术幼儿可以在美术中认识世界,在美术中表达自己,在美术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幼师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
一、调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在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时幼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孩子们对绘画感兴趣,热爱美术学习。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先给孩子们一些有背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些背景中按照自己的想象画一些小花和小草,使学生在这些简单的绘画中对美术感兴趣。孩子们对美术感兴趣,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开心地绘画,有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美术技能。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提高能力
教师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让幼儿进行绘画练习。幼儿画一些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可以感受到的事物会使孩子们更容易地画出这些事物,为绘画积累经验。例如,幼师可以让孩子们画一些苹果、桌子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这些熟悉的事物的绘画中提高美术技能。而且幼儿还可以通过美术来了解生活,在美术中表达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见解和看法,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的信心
充满信心地前进会使幼儿更好地学习,所以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过程中幼师要经常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幼儿在幼儿园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幼师的肯定和表扬,这将成为他们骄傲的事情,会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前进。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幼儿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学习美术。例如,幼儿在画好一幅画时幼师可以对幼儿说“你真棒”“好样的”等这样的鼓励性的语言,幼儿受到鼓励会充满信心地学习美术,这样会使幼儿更快地提高美术技能。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培养的能力会一直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幼师要重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培养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幼师一定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幼儿园优秀教案美术课 篇三
民间工艺美术体现着我们民族原始的审美精神,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因此,我们尝试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同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结合起来,挖掘符合幼儿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使幼儿园的美术游戏活动在富有童趣的过程中充满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气息。
一、了解民俗风情,挖掘民间工艺美术素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民间工艺美术就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如剪纸、泥人、编织、风筝等。我们挖掘和整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让幼儿欣赏、了解、制作,在活动中渗透融合,加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简化工艺素材,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达到民间工艺美术所要求的难度和艺术水准,但我们可以通过简化民间工艺美术工艺技术和制作材料,把民间工艺美术的形式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现列举几个例子,介绍我们在美术活动中的一些尝试。
1.剪纸
我国很多民族在春节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上、窗户上少不了张贴喜庆的剪纸窗花,这是我国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幼儿园小朋友对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十分喜爱。剪纸的工具和材料取用十分方便,孩子们在稍微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之后,就可以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想象、造型能力,剪贴出符合个人审美情趣的图案来。这种剪纸活动带有很大的自觉性和游戏成分,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性很强,作品的个性特点十分明显。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的一张张小方纸,在孩子们简单的折、剪之后,打开仔细一看,展现出的是一幅幅饶有趣味、形态稚拙的画面。在剪贴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得到体验,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渲染
教师通过出示民间工艺——扎染的围巾、服饰,用变幻的色彩以及纹路来激发孩子对扎染的兴趣。但工序复杂、难度很大的扎染,凭幼儿园的条件完成这个活动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结合国画中的渲染技法,采用宣纸等一些常备的材料进行了变通,既满足幼儿的愿望,又能持久地开展这项活动。我们选用吸水性强的厚宣纸,采用放射折、对称折、皱折和不规则折等方法将纸折叠起来,再将纸扎起来用毛笔把染液引进所需要的染色部位,产生扎染的效果。我们将幼儿自己动手扎染的作品贴在窗上、门口、主题墙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孩子们是快乐的。虽然受到幼儿操作能力的制约,会出现色调不匀等现象,但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乐趣,交流了感情,初步了解了扎染的大致过程。这就是我们开展这项游戏活动的最大收获。
3.装饰画
我国的彩陶工艺十分发达,唐三彩早在1300多年前就诞生了。彩陶品种繁多,其造型和图案多样。在小、中、大班都可以开展装饰画活动游戏,以培养幼儿运用民间色彩的习惯和能力。如对于中班的孩子,我们可以组织撕纸贴画美术游戏活动,让幼儿将各种颜色广告纸撕成碎片,用胶水将碎纸片按照自己的审美想象粘贴组成动物、鱼虫、花鸟等图案,并用来装饰水瓶、饮料杯等。由于碎纸贴成的作品与碎瓷在形态上相近,幼儿觉得非常新颖,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无穷的乐趣。
4.编织
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编织背篓、篾筐、簸箕、鱼网等生产工具,也编织斗笠、草帽、凉席、草鞋、花篮等生活用品,以及逢年过节悬挂的中国结等千姿百态的编织产品。他们凭着艺人的丰富想象和无比的创造力编织成清丽而富于诗意的奇特花饰,使观者无不啧啧赞叹。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提供草、彩纸条、绒线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模仿、探索,创作出自己喜爱的编织作品,学习多途径表现美的方法。这样,幼儿的小手在游戏活动中变得越来越灵巧,手指的协调能力越来越强,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挖掘和利用民间工艺美术素材所取得的成效
首先,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民间艺术形式,产生学习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让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其次,丰富了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体验,培养了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再次,在民间工艺美术游戏活动过程中加强了家园沟通,促进了教师、幼儿、家长、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幼儿园中班美术课教案 篇四
1、学习用卷、穿的方法制作花朵,发展立体造型的能力。
2、运用剪的方法制作花瓣,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3、在制作活动中建立自信心,养成善于动脑的优良品质。
4、探索了解花朵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5、引导幼儿尝试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花朵。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美丽的花朵》、彩泥、竹签、泥工板、剪刀等。
重点难点:
均匀地剪出花瓣,用恰当的力度在竹签上卷成花朵。
教学方法:
视听讲结合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用橡皮泥塑造的花朵。
(通过欣赏,使幼儿看到花朵的美丽,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出示花朵范作,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
幼儿观看花朵,说出这朵花是用彩色橡皮泥做出来的。
二、教师和幼儿一同探索了解花朵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在共同探索、教师示范演示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花朵的制作步骤与方法)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后讲一讲花朵的制作方法。
师:这朵花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看出是怎么做的吗?
2、教师示范制作花朵。
(1)用团、搓、压等方法把彩泥做成长条形。
(2)用剪刀在长条形一侧剪出花瓣状。注意剪得稍微细些,但是不能剪断。
(3)用绿色橡皮泥制作圆形花托。
(4)组装花朵。重点教幼儿卷花瓣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花朵。
(在制作前再次提出制作要求与注意点,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制作习惯,在制作过程中,老师的个别指导与提示也是帮助幼儿提高技能技巧的有力因素。通过制作活动能巩固幼儿以前学过的泥工技能)
1、提出制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剪花瓣时,要注意剪的深度与粗细。
组装花朵时,要注意先后顺序。
2、指导幼儿制作。
观察了解幼儿的制作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提高幼儿自信心,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敢克服困难。
请做好花朵的幼儿给花枝上色(卷上绿色贴纸)。
四、游戏:开花店。
(在游戏中,提高幼儿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并继续激发幼儿对制作花朵这一活动的后续兴趣)
1、师:小朋友的花都做好了,那么我们一起来开个花店好不好?
2、花朵分类摆放,要求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3、卖花。
5.幼儿园小班美术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五
第1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春天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气候和树木、花草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外出感受春天的变化;歌曲磁带《春天来了》。
2、大背景纸一张;剪好的春天各种景色的小图片若干(太阳、云朵、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儿,柳树叶儿,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并讨论:歌曲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把春天搬到画面上:教师在背景纸上示范贴出太阳、云朵和小燕子;幼儿自选并说出所喜爱的景色图片,粘贴到背景纸上。
4、全体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5、和小朋友们一起将作品贴到走廊的墙面上装饰环境。
效果分析:
孩子们此时已不象以前那样畏手畏脚,在讨论时大胆发言,在自选图片时也是积极主动,有的一下子选出好几张小卡片,都争着下来帖到背景纸上。当欣赏自己的作品讨论春天的美丽时,有的孩子一口气说出好多春天的美景。大多数孩子都会说出“我喜欢春天的------”孩子的作品贴到了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在家长来接孩子离园时,有的孩子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家长:“快来看,这是我贴的春天的花儿!”------在亲子同乐的笑声中,我们完成了所选课题的任务。
附:
1、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请家长利用休假日领孩子到野外寻找春天或植树。
2、环境创设:
(1)将室内墙饰换成“春天”。
(2)利用孩子的作品装饰走廊。
活动目标:
第2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蘑菇教案
1.会用大小不同的椭圆形和半圆形画出蘑菇的基本形状。
2.学习使用多种颜色来装饰蘑菇。
活动准备:
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一边出示小兔头像,一边说:今天小白兔早早起床,拿了一只篮子要到树林里去它边走边唱,非常高兴,因为它要到树林里采它最喜欢吃的蘑菇。终于来到了树林,可这时太阳公公却躲起来了,还下起了毛毛雨,小白兔没带雨伞,怎么办呢?你猜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避雨吗?(幼儿自由议论)
2.原来小白兔一口气跑到了蘑菇地里避雨,这里的蘑菇可神奇了(出示蘑菇图片),大大小小的,不仅有小白兔喜欢吃的小蘑菇,大蘑菇还可以做小兔的蘑菇房,这不,小白兔跑到大蘑菇下避雨来了,所以小兔子最喜欢蘑菇,它想摘很多很多回去送给它的好朋友们,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吧,画些漂亮的蘑菇送给小兔子的朋友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蘑菇长什么样子的?怎么画呢?(幼儿观察后自由讨论)
2、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3、幼儿跟读儿歌。
4、教师边念儿歌示范画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画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蘑菇顶,在蘑菇顶中间底下画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或者斜纹作装饰,最后给蘑菇涂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示范时,强调涂色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
5、带领幼儿边说边画: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边读儿歌边画蘑菇。(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教室巡回指导
1.发放画纸和油画棒,鼓励幼儿大胆落笔,画出大小不同的蘑菇,并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顶和柄的衔接。
2、会用多种颜色给蘑菇画上漂亮的花纹。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画好蘑菇顶,并鼓励孩子自己模仿作画。
四、讲评作品
1、收拾作画工具(请幼儿自行将油画棒收拾好,摆放到指定位置)
2、老师对幼儿的作品做适当的点评:表扬画得又多又漂亮的小朋友,对能力稍差的幼儿的作品多作鼓励。
上
设计意图:
第3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花小草教案(附教学反思)
在主题活动《多才多艺的手》中,我们结合园本特色课程《太炎文化》,教育孩子了解章太炎,知道他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从小以我们仓前名人章太炎爷爷为榜样,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因此我设计了《小花小草》这节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自主、大胆地用色,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小花小草。
2.在点画活动中,体验手指点画以及蝴蝶找花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小花和小草。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用从下往上的顺序画出小草。
活动准备:
每组红黄绿颜料各一盘、抹布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共同表演歌曲《春天来了》,提问:春天来了,除了红花、黄花对你小,还有什么花卉开放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用相应的彩色花画在纸上。
二、讲解作画方法
1.让幼儿观察桌子上的颜料,问:桌子上有什么?
2.教师出示白纸,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没有笔,怎样给大地添画小花和小草?
3.重点了解手指点画的过程:先用手指蘸绿色颜料在空白的地方画许多小草,然后将手指在抹布上擦干后,在蘸红色颜料点画许多圆圆的小红花。最后用同样的方法画上小黄花。
三、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大胆的划出小花小草,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展示作品
请幼儿将画好的小花小草送到花园里,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并扮演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孩子们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氛围,以歌曲导入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接下来的环节我又以启发提问的方式来鼓励幼儿开动小脑筋,设置疑问 “没有笔,怎样给大地添画小花和小草?”让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大胆的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小花和小草,充分体验到了成功作画的乐趣。尤其是我们班翁羽然小朋友,以前对绘画方面似乎有种恐惧感。只要老师一提起画画,她就担心自己画不来,有时还会哭。但在今天活动中,她愿意尝试了,而且玩得很开心!因此,我觉得《指南》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活动,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体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设计意图
第4篇、小班美术手拉手教案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和其他活动一样,主要着眼在活动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因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幼儿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练习画长、短线条。
2、通过游戏活动,知道点与点相连可以形成长、短线。
活动准备:
1、个人: 幼儿操作单、蜡笔
2、小组:小组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长、短线条的形成;
1、出示卡片,通过提问引起幼儿注意;
师:卡片上有什么?他们像什么?
2、通过简短故事导入,引导幼儿进入作画的状态;
师:今天,小点点可高兴拉。他们要手拉手去郊游拉!可小点点们不会,请小朋友来帮助他们。
3、通过教师示范和个别幼儿尝试,探讨长、短线条的形成(小点点手要拉紧、近一点的点点可以手拉手,远一点的小点点也可以手拉手,每一个小点点都要手拉手)
二、幼儿尝试画长、短线条,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1、教师对幼儿完成的作品,进行个别的展示,并提出想象的要求;“你们觉得小点点们手拉手以后像什么呢?
2、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作品像什么;并在客人教师的帮助下,(将卡片多余部分撕下)感知自己的作品。
三、小组合作画线条,快乐感受点、线、面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按颜色粘贴在小组作业单上。
2、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与同组幼儿的作品尝试长、短线条的连接作画。
师:让他们手拉手以后跳一个集体舞吧!
3、幼儿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想象。
师:手拉手跳集体舞以后变成什么拉?
四、评价
1、对一组幼儿的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并通过想想说说像什么。
教学反思
《手拉手》这个活动是一节有关美术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目标是让幼儿绘画与好朋友手拉手的亲密情景;适当的在画中添加背景,表现好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场景;同时也回忆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尝试用绘画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要让幼儿主动探索,经历、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学习主体,所以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亲历实验过程,感知结果。
活动目标:
第5篇、小班美术手指点画苹果树教案反思
1、尝试用手指点画苹果。
2、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
1、准备“苹果”音乐磁带或事先教会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2、小熊毛绒玩具一个。
3、印有苹果轮廓图一张(比幼儿操作的大一些)、遮盖的布一块。
4、颜料盘、抹布。
学具:
1、印有苹果轮廓图一张人手一份。
2、颜料(红)每桌一盘、抹布、报纸。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歌表演:摘苹果。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树上结了好多红苹果,宝宝们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吧!走!”
随即打开“苹果”音乐引导宝宝站起来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教师:“我们摘完了苹果,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随即老师把轮廓图贴在黑板上 “看,苹果全给我们摘光了!”又出示小熊,说:“呜呜,谁在哭?噢,是小熊呀,小熊为什么要哭呢,原来它今天也想到果园里来摘苹果,可是它发现苹果都给我们宝宝摘光了,小熊好伤心啊,怎么办呢?让老师来想一个办法把苹果变出来吧!”
2、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老师要请两个朋友来帮忙变苹果,一个是它。”随即伸出食指,问幼儿:“它是谁呀?”(食指),“还有一个是红颜料。”出示颜料盘。“这个颜料盘里面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的?”(红颜料)。
*小结:“我请的食指跟红颜料来帮我变苹果。”边说边用实物示意。
*示范讲解:“现在我开始变苹果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苹果的。”“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亲亲,苹果树上变变、变变变……”“哎呀,我的手脏了,赶紧擦擦。”示范擦手。
*老师:“噢,原来老师变苹果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变出食指念二遍。
*教师:“老师刚才在这边变了苹果,哪个宝宝也上来到那边变苹果?”请一至两个幼儿示范作画。提醒边念儿歌边变,并请下面的宝宝帮他念好听的儿歌,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出。
*教师再次出示小熊,说:“小熊看见老师和宝宝给它变了苹果,真开心呀,它还说谢谢老师呢,老师还会对它说不用谢呢!”
*教师:“森林里还有去多小动物他们也想摘苹果,宝宝们你们愿不愿意给他们变苹果呀?”
3、提出作画要求。
*提醒幼儿用食指蘸颜料,轻轻蘸颜料,用力变变变。
*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就马上拿开。
*强调苹果变在苹果树上。
*鼓励幼儿这边变变,那边变变,多变些苹果。
*提醒幼儿及时用抹布擦干净手,不要手和弄脏衣服。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讲评。
*教师:“苹果变好了,苹果树回到果园里去吧,宝宝看一下你自己变的苹果,再看看其他宝宝变的苹果,谁变得好?”引导放到旁边的柜上(布置成树林),互相欣赏。
*教师:“宝宝回到小椅子上,我们来看!”分别出示几张好的作品,讲评,告诉幼儿好在哪里的原因。
6、结束。
教师:“宝宝们真能干,变了这么多的苹果,小动物们真开心,他们在说谢谢你们,小(1)班的宝宝。”引导幼儿说“不用谢!”
教学反思: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反馈到或多或少的信息。虽然这是孩子们从未接触的艺术形式,但整个过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会有一个劳动成果的出现,而每个劳动成果的出现最终都会促进教师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活动目标:
第6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折小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1.学习用正方形折小猫头,巩固对小猫外形特征的认识。
2.喜欢自己的折纸作品。
活动准备:
范例、勾线笔、折猫头的手工纸、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小猫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画上有谁呀?幼:小猫。
2.师:原来是小猫呀,我们来跟小猫打声招呼吧!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美工》第16页“小猫喵喵”上提供的材料。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是怎么做的吗?幼儿观察回答。
师:说的很对,这只小猫是用纸折出来的。
2.师:那我们今天就来折一只可爱的小猫。
3.师:那我们看着美工书上的图示,一起来折。
三、教师示范讲解小猫头的折法。
1.(出示正方形白纸)今天我们要用正方形的纸来折小猫,把正方形放好。第一步是对角折,把角对齐折一下,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对麽?接下来把三角形平着放好,让我们来折小猫的耳朵,拿起左边的一角向下折。现在让我们来折右边的角,先向下折,在往上折。接着在最下面折一个小三角形。最后把上面的纸往下折一点,就完成了。折完以后要反过来画五官。
2.师:看一看,像不像小猫的头?幼:像。
师:小朋友,小猫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幼:尖尖的。
耳朵有了,看一看小猫的脸上还差什么?幼:眼睛鼻子嘴巴胡须。那我们给小猫画上眼睛鼻子嘴巴胡须。
3.师:小猫的头有了,那我们来给小猫画上身体,让小猫在草地玩吧!
4.师:好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动手折一折?幼:想。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师:那我们一起来折一折,不会折的小朋友可以看着美工纸书上的示意图来折。折好以后,不会画五官的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小朋友,记得折完以后要反过来画五官哦。
2.请幼儿相互欣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常老师始终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了手,也活动了嘴,锻炼了他们用手撕,贴的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幼儿对于烧鱼这一生活经验的积累。只是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提问性的语言应该再精炼一些。
活动目标
第7篇、小班美术暖暖的太阳教案反思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活动背景:
第8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变色鸟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在活动中往往会显现出这样的特点就是想像大多以一物代替另一物,很难将看到的事物进行生活化的联系和想像,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中,也就是当他们看到一个大大的圆形时,他们就会想到圆圈或是皮球,当生活或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想到的就是请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帮助他们,没有联系更多的内容进行迁移和想像的兴趣,分析其原因是小班孩子他们的认识过程比较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因此他们在想像时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也就是想像比较的具体,大多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一定的想像空间。由于孩子的想像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变色鸟》,让孩子们在故事的情景中大胆想像小鸟的活动过程,并在玩色活动中想像、探索颜色的变化,并能以作品的形状来借形想像,从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3岁的孩子由于想像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像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因此《纲要》中根据孩子的心理及年龄特征提出了“积极尝试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培养目标。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有趣的方法,观察色彩混合变化,萌发探索的兴趣。
2、能借助图形和画面按自己的意图独立地进行想像活动。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塑封纸、画纸、抹布、《变色鸟》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想像小鸟的奇遇。
师:小朋友们真好看,可是我们的小白鸟它只能穿着白色的衣服一个人在灰蒙蒙的天空中飞来飞去,它飞啊飞,猜猜它看到了什么?
幼1:看到了它的好朋友。
幼2:它看到了美丽的树和花,还有大山。
幼3:它看到了它的妈妈。
师:原来它看到了许多的果子,它吃了几颗红果子,长出了红色的羽毛,那想想吃了这几颗黄果子会长出什么颜色的羽毛?它又吃了几颗蓝果子,它又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
幼1:长出蓝色的羽毛。
幼2:彩色的,各种各样颜色的。
幼3:长出了很多很多颜色的羽毛。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
幼:原来长出了五颜六色的羽毛。
(二)老师操作,引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探索兴趣。
师:我请小白纸来吃果子,这里有蓝色、红色、黄色的果子,先请它吃黄色的果子。我们一起对它说“请你吃颗黄果子,咕咚,吃了一颗黄果子”(老师边引导,边在纸上舀黄颜料),再请它吃红果子,对它说“请你吃颗红果子,咕咚,吃了一颗红果子”,最后再请它吃蓝果子,对它说“请你吃颗蓝果子,咕咚,吃了一颗蓝果子”,吃饱了,拿纸帮它擦擦嘴,猜猜会怎样?(老师边问,边擦颜料)
幼1:它会变出红红红红的,像太阳一样的颜色。
幼2:这些颜色会在一起做好朋友,变出红色、黄色和蓝色。
幼3:它的脸会变得很好看。
师:到底会怎样(老师边说边拿起作品)看,哇!真漂亮,原来这三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出很多很多的颜色,真好看。(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高兴的拍手),那你们觉得这像什么?
幼:像一个外国人,这是他的眼睛,他的头发在飞一样。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你们喂了果子后会擦出了哪些原来没有的颜色。再看看它像什么?
(三)作品展示,激发幼儿借形想像。
幼儿自主操作,进行“喂小白纸吃果子”的探索活动。
师:哇,真漂亮,你们都变出了什么好东西!说说它像什么?
幼1:像条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幼2:像海边的小贝壳在唱歌。
幼3:像一个人正拿着扫把在扫地。
幼4:像一只彩色的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师:哇,你们的本领真大,擦出了这么多像金鱼、小鸡、贝壳等可爱的好宝贝,真是太有趣了。
教学反思:
幼儿期是想像最为活跃的时期,但小班孩子的想像往往依赖于成人语言的描述和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以形式有趣的“玩色活动”为平台,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活动的一开始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让孩子们融入在故事的情境中自由联想,让他们想像自己是小白鸟,想想自己飞啊飞会看到什么,他们有的说“看到了高高的山和美丽的树林”,有的说“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在做游戏”有的说“遇到了很多的朋友” ……其间充满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生活经验的再现,当说到吃了各色的果子后会长出什么颜色的羽毛时,孩子们又根据自己的喜好说了“会长出彩色的”,“美丽的”,“五颜六色的羽毛”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像都是渗透在情景故事中的故事情节想像,他们以想像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像的目的,这里培养了幼儿的再造想像,接着我又将这一内容有机的联系到生活中,通过拟人化的“喂白纸宝宝吃果子”这一活动形式,通过红、黄、蓝三种色彩鲜艳的颜料诱导的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请你吃颗*颜色的果子”,“咕咚,吃了一颗*颜色的果子”等,充分调动幼儿想像的兴趣,让幼儿在感知活动中大胆猜测颜色的变化,想像美丽的画面像什么,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很强烈,迫不及待的和老师一起边喂边说,使他们自然的进入和老师一起喂白纸吃果子的角色,从而对颜色的变化进行大胆的幻想,最后让幼儿在自主操作的活动中,萌发他们对颜色变化探索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来借形想像,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想像是主动的,他们能有兴趣的对自己的画面进行创造想像,有的孩子说“像条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说“像海边的小贝壳在唱歌”,有的说“像一个人正拿着扫把在扫地”……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想像能力。现在孩子们在散步时,会看着天上的云说“这朵像小兔”“这朵像小猫”“那朵像大象”等,还会看着故事书一起想像后面的内容和情节,孩子们正在养成自主想像的思考方式。
教学目标:
第9篇、小班美术花衣服教案反思
1、尝试用手的不同变化(手掌、拳头、手指等)来给衣服印花。
2、初步学习两两合作、协商作画,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手的不同变化(手掌、拳头、手指等)来给衣服印花。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两两合作、协商作画,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
重难点的解决:采取让幼儿充分欣赏和讨论,了解颜色及手的变化,明确花和叶子的位置;再请幼儿演示,在演示中带着问题思考,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并让幼儿自己找朋友共同作画,来解决重难点。教学准备:花衣服(范例);衣服纸样四人一件;水粉颜料(红、橘黄、蓝、绿);抹布。
教学过程:
1、欣赏和讨论
黄老师做了一件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看衣服上有什么呀?我们给它起名叫花衣服。花衣服上的花是用什么办法印出来的呢?(用手蘸水粉颜料印出来的)花儿有些什么颜色?(红、橘黄)这朵红花是怎么用手印的?(整只。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手)印了几次?还有什么地方也是用整只手印的?(花的叶子)是同一只手印的吗?一只手可以印,那两只手可以吗?怎么印?(请一幼儿用动作示范)这朵橘黄色的花是怎么用手印的?(拳头印花蕊,手指点印花瓣)
2、演示与思考
教师示范拳头印花蕊,请二到三位幼儿演示、集体讨论:(1)是用什么方法印花的?(2)颜料不够时怎么办?(3)换另一种颜色怎么换?
3、创作要求
还有什么样的花?可用什么方法来印?四个人一件衣服,商量好怎么印?把你们的衣服打扮的更好看更漂亮。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求
(1)提醒幼儿两个人要商量好,你印什么我印什么不争吵。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印花。
(3)提醒幼儿换色时,要及时用抹布擦干净再换颜色。
(4)注意保持画面、衣服的干净。
5、引导评价
现在请小朋友穿上你们的花衣服,让我们的客人老师看一看,谁的花衣服漂亮。
课后反思:
学生对这一课题非常的感兴趣,他们每个人的衣服都很多,而且也都喜欢穿好看的花衣服。所以学起来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本节课上他们了解到,纸是一种造型媒材,可用基本形组合衣服的方法。并初步尝试设计、制作衣服,学会一两种制作方法。通过造型活动,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意识,知道变废为宝、珍惜自然资源的道理。并成功的制作出了一至二件有特点的衣服。但值得反思的是有的学生制作的程序性较差,在制作过程中有些手忙脚乱,卫生习惯也不是很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
活动设计
第10篇、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可爱的小脚丫》教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对颜色非常有兴趣,总是在寻找机会来涂一涂,画一画。而小班的幼儿更是对色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活动的时候弄的满手都是颜料也乐此不疲。由此,我设计了这节用手来印画的《可爱的小脚丫》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用不同的方法(握、点的技能)充分来印画,满足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其次,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印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握、点的方法来印画小脚,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料、小毛巾人手一条、衣服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幼互相问好。
教师说一说孩子穿的衣服上有些什么图案。
二、出示范画,了解脚的特点和用途。
教师出示印有小脚的衣服,提问:这是什么呀?
1、那小脚印上有什么呢?(5个脚趾和脚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脚的特点。
2、我们的小脚会干些什么事呀?(走路、跑步)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脚的用途。
你知道这件衣服上的小脚印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教师总结:用小手蘸上颜料印出来的画就叫手印画。
三、讲解作画步骤及要求。
学印小脚印:
①伸出一只手,握拳;
②用拳头底部蘸上颜料;
③印在衣服上,擦掉手上的颜料;
④用一个手指头蘸上颜料画上5个脚指头。
请一名幼儿上来尝试印画可爱的小脚印。
要求:
1、蘸颜料时要轻轻地蘸,不要甩,会弄脏衣服。
2、印画时,一只手按住纸,另一只手印画。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结束。
教师把打扮的漂亮衣服送个孩子们,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6.幼儿美术课教案 篇六
蜡笔画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班的幼儿还处在涂鸦阶段,在这一时期有计划地开展蜡笔画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其创造力和注意力,以及良好的情绪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小班开展蜡笔画活动,并重视蜡笔画活动的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魔术形式,认识绘画工具
小班幼儿的第一次蜡笔画活动特别重要。因为第一次的积极感受对于幼儿今后进行蜡笔画活动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的特点,为了让孩子对作画工具感兴趣,我拿出一盒新蜡笔,神秘地说:“这是一个魔术盒。盒子里住了好多蜡笔娃娃,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它们出来吧。”在孩子们的掌声中,我先拿出了红色蜡笔:“看,这支魔术蜡笔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谁能用好听的话来夸一夸它呢?”在我的引导下,幼儿们积极交流着:“红红的大衣。”“绿绿的毛衣。”“黄黄的背心。”接着我还鼓励幼儿们进行想象:“红蜡笔可以画什么呢?”每当幼儿说出红红的太阳、红红的苹果、红红的樱桃,我就用红蜡笔将它画出来,通过勾画,幼儿们知道红蜡笔可以画出很多红颜色的东西。按这样的方法,幼儿逐一认识了绿色、黄色等几种常见颜色的蜡笔。认识完蜡笔后,很多幼儿都兴奋地说:“这些蜡笔娃娃的本领好大呀!”“真是好神奇哦!”“要是我也有一盒那该多好啊!”由此促使孩子们对蜡笔产生喜爱之情。
二、以游戏方式,学习握笔姿势
正确的握笔姿势对于幼儿正确作画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发现小班幼儿在进行第一次蜡笔画活动时的握笔姿势各种各样:有的像握勺子;有的将蜡笔一把抓;还有的左手拿蜡笔。怎样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呢?我发现游戏化的指导方式最适合小班年龄的幼儿。于是,我就先引导幼儿观察蜡笔长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以小蜡笔的口吻边示范边介绍握蜡笔的方法:“我有一个尖脑袋,小小的嘴巴长身体,小朋友们想抱我,先将我藏在手心里,让我的脑袋露出来,让我的小嘴和纸亲一亲。”这一游戏化的示范和讲解法不仅激发了孩子绘画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学会了正确握蜡笔的姿势,为后面的涂色练习打好了基础。
三、以趣味练习,掌握涂色技能
趣味涂色训练使单调枯燥的涂色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的方法是:出示一张画有爸爸领带轮廓的纸,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爸爸的领带变得很漂亮,可以请谁来帮忙?”孩子们立刻想到请蜡笔帮忙。我故意为难地说:“可是,小蜡笔有一个要求,它要请能干的孩子来帮忙,谁愿意帮忙?”炫淇自告奋勇,第一个上来尝试,她涂色的时候非常用力,不小心将蜡笔涂到了房子的外面,小朋友们嚷了起来:“涂到外面了。”“是呀,涂色的时候可要细心哦,尽量不要涂到外面去,不然爸爸的领带就不漂亮了。”我在一旁提醒着。接着梁友前来示范时,涂色非常随意,一会儿上面,一会儿左边。我不露声色,也拿出蜡笔涂了起来,我一边涂一边自言自语:“从上往下慢慢涂,每个地方都要涂。”涂完后我问:“我和梁友谁涂得好,你喜欢哪一幅?”幼儿们都喜欢我涂的那一幅,因为我这样涂色均匀,画面整洁。接下来,我就鼓励幼儿学做“小小设计师”,尝试为爸爸的领带涂色,并比一比谁设计的领带颜色最均匀、最漂亮。为了便于更好地指导,我组织幼儿进行分组作画,然后再交换。由于每组幼儿少,指导起来就更有针对性,如幼儿握蜡笔的姿势、涂色的顺序等,都能做到一一提醒和指导,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以鼓励方法,学习作品评价
对幼儿蜡笔画作品的评价理念旨在捕捉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幼儿们学习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教师进行适时、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幼儿体验到创作活动的成功,感受到蜡笔画活动带来的乐趣。我的方法是:作画完成后,将孩子所画的画布置成领带发布画展等,并鼓励幼儿说一说:“我画的领带用了什么颜色、什么线条?”在幼儿自由表达后,我拿来玩偶爸爸,并以玩偶爸爸的口吻说:“听说今天我的宝宝给我设计了漂亮的领带,我来找找看,哪条领带最漂亮,一定是我宝宝画的。可是哪张画是最漂亮呢?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幼儿们都高举着小手积极地为玩偶爸爸找到最漂亮的领带。通过这样的评价指导,幼儿再一次明白了涂色的顺序,懂得了只有色彩均匀、画面清洁的作品才是玩偶爸爸最喜欢的。这种情境性评价不仅让幼儿明白了涂色的基本要求,更激发了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了创作活动的成功感。
7.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篇七
1. 选择合适的欣赏内容
人的审美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从欣赏抽象的作品——欣赏抽象和具象并存的作品——欣赏具象的作品。一般来说, 幼儿比较适合欣赏一些抽象的作品,这些由线条、色彩和形状构成的画面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很大,所以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比如奥托·奇科特的画, 他的作品都是由单色或多色的色彩线条狂乱地纠结而成,部分作品线条的舞动略有规律可循,其他的则是“手臂所能达到的地方就有活泼的线条”。他的画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用黑色的画笔把整张白纸涂得漆黑一片,在那“漆黑一片”的作品中,包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幼儿说:在一片大树林里,有很多小动物,有小白兔、小鸟、大象、松鼠、老虎,它们都是好朋友,在一起唱歌、做游戏,天黑了,它们唱累了,就在一起睡着了。你能想象到幼儿的“涂鸦”竟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吗?
2. 创设多彩的审美环境
审美环境的创设包括:第一,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第二,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皮亚杰认为:“幼儿听到的东西越多,就越想多看多听。”第三,教师可以在活动室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可引起幼儿很多美好的联想,我们知道,艺术是相通的,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欣赏,使幼儿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
3. 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美术欣赏涉及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受、意义的领会,作品背后还涉及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也是幼儿进行欣赏活动的基础。生活中处处有美,关键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去提升,所以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例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 我们事先让幼儿听美国百老汇的爵士乐,然后又带幼儿参观了马路,走了迷宫,这样,幼儿在欣赏画面时,从这些黑色的线条和彩色格子中看到了城市里的马路、汽车和迷宫。
4. 设计巧妙的引导语言
在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运用。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与幼儿进行对话。这类语言能开阔幼儿思路、启迪幼儿智慧。教师可以用“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开放性的语言来向幼儿提问, 引发幼儿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用“这幅画看起来真美,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幼儿。封闭性的问题往往使幼儿漫不经心地没有任何思考地回答“是”。其次,教师的引导语言要有艺术性。这类的语言形式要多样,可以是一些形容词,也可以是谜语、儿歌、诗歌、童话等形式,其作用在于通过对对象的特点、色彩和构图等的描述,帮助幼儿将画面上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地加工成完整的、鲜明的、深刻的视觉表象, 从而调动幼儿的审美情感。
5. 尊重丰富的审美感受
欣赏活动就其本然状态而言,更突出地表现出它的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幼儿在欣赏具体的对象时,可能还说不出为什么美,美在哪里,但却感受到美, 体验到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伟大的美术作品就像是一个人,它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绪中,看上去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欣赏她们,我们也不应该试图穷尽对它的研究。而幼儿有着独特的欣赏视角, 他们不满足于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师, 应充分肯定幼儿独特的想法,让幼儿大胆表达,而不应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束缚幼儿的想象。
6. 保护独特的创作过程
8.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策略探索 篇八
关键词:培养兴趣 激发创造 体验快乐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笑着神秘的说一会就知道了。教学活动开始了,幼儿们专心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二、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丰富幼儿的经验。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3.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三、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2.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應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优秀教案美术课】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美术课教案07-30
幼儿园创意美术课教案10-07
幼儿园美术雪花教案09-22
《我们的幼儿园》幼儿大班美术活动教案08-13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术欣赏《傩戏面具10-29
中班美术画汽车—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11-12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07-08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鸡07-15
幼儿园美术教案详案08-09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叶趣》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