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控健康知识(精选16篇)
1.流感防控健康知识 篇一
禽流感防控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H为血凝素蛋白,N为神经氨酸酶蛋白)共140余种亚型。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禽流感有H5N1、H5N2、H7N2、H7N3、H7N7、H7N9、H9N2、H10N7和H10N8亚型,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等。
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时洗手。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二)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畜禽及其产品。
(三)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食用。
(四)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六)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2.流感防控健康知识 篇二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甲流防控,体会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降低或消除健康的危险因素, 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
1 学校开展甲流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居住、学习和活动比较集中, 人员密集, 流动性大, 预防疾病知识缺乏, 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 加之学习任务重, 锻炼减少, 抵抗力降低, 使这部分人群成为甲流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现阶段, 我国甲流本土病例剧增, 聚集性疫情频发, 且聚集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 学校目前甲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任务十分艰巨。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甲流的传播与流行。甲流为一种新发传染病, 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 甲流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2]。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宣传甲流发病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主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是预防“甲流”在学校聚集性爆发的有效手段。
2 健康教育在学校甲流防控中的实施
2.1 组织
成立健康教育和甲流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由校长担任, 组员包括教务处、卫生所、学生处、心理教研室、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此项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 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2.2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1) 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校报、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折页、宣传画、校园网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甲流主题班会, 开设专题讲座, 进行甲流知识竞赛, 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甲流防控水平。 (2) 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发热门诊医生对患者的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 内容包括讲解甲流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 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 及甲流患者的追踪随访。 (3)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开设,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针对当前甲流流行情况, 将其防控知识及时纳入教学计划, 作为学生开学的第一堂健康教育课, 授课中将基本健康教育与甲流的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抽取在校的一年级非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学生对甲流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 收回有效问卷948份, 有效回收率为94.8%, 开展健康教育前学生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39.78%, 通过健康教育后学生防控甲流知识知晓率达到96.53%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 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体会
3.1 学校健康教育对甲流防控效果显著
自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后, 师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防控甲流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说明以健康教育课、讲座、知识竞赛、网络、校报、宣传板、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 且健康教育以必修课形式进入课堂是学生提高健康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系统的健康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3.2 注重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甲流防控中, 健康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甲流未发生时, 其防控更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传染病发病的特点、和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的防控重点, 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和宣传计划。选择行之有效的健康传播方式, 且形式宜多样化, 综合实行健康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3.3 健康教育应注重传播技巧
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巧妙的应用一些传播学的技巧, 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传播的内容宜简单扼要, 中心突出;形式宜简洁,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信息应不停重复;核心信息采取数字化、押韵的口诀、缩略语等形式使之容易记忆等。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健康传播不能囿于常规, 应从以前的单向灌输、强制接受的方式逐渐向双向互动、平等交流进行转变。可以适时采用新的传播策略, 如“明星效应策略”、“娱乐-教育策略”和“群众参与策略”等, 使之生动、鲜活易于接受[3]。
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师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甲流在校园内的爆发和流行。所以, 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甲流防控中有着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必须引起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胡玉明.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 (3) :15.
[2]卫生部办公厅2009年10月12日发布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3版, 2009.
3.甲型流感防控策略渐变 篇三
无法查清传染源的聚集性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理性、科学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才是人们防控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最好“疫苗”
7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南湖中园小学一下子有7名小学生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聚集性疫情。随后,7名被确诊学生及其总共154位密切接触者,包括同学、老师和家长全部被隔离观察。次日,隔离人群中又有10名学生确诊,3日再次增加5例,总计达到22人。
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次疫情的传染源已被查实是一位曾为外国人提供服务的家政人员,经检测她曾感染甲型H1N1病毒,但在未发病的情况下自愈。“这次能够查到传染源是很好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由于流感真正发病的只是冰山一角,大量隐性病例的存在会使得流行病学调查越来越困难,无法查清传染源的聚集性疫情将不可避免。”
防控策略应时而变
截至7月6日,中国已出现病例1097例,仅6月份就激增700多例,并在广东和北京都已出现社区爆发,但黄建始认为,现在的状况基本上还是有序、可控的。“出现社区爆发对流感来说是再正常不过,如果不出现就不叫流行性感冒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也表示,随着疫情的发展,社区爆发和聚集性病例将会继续增加,“这是疾病的自然过程”。
早在5月份,日本便已出现大规模的社区爆发,短短一周时间内(5月16〜5月22日),日本甲型H1N1流感患者从12人骤增至294人,增长了近30倍,一跃成为当时全世界感染人数第四的国家,4400所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因此关闭。而疫情也从学校开始向社会传播,银行、车站、商场中病例不断出现,日本承认“病毒已在国内蔓延”。7月3日,据中新网转载BBC报道,英国政府日前也宣布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在英国已无法控制。
由于“国门”防堵失败,日本随后将防控工作的重心由检疫等口岸对策,转向了医疗一线的人力物力部署等国内对策,逐步停止了对输入型流感实施的检疫措施。英国也将重点由预防病毒的蔓延转为对重症病人的治疗。
此前,中国卫生部已制定了《社区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表明中国的防控策略也将应势而变,从“国门”围堵逐步转向重点人群监控。随后,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世界卫生部长会议上再次提出,中国将修订国家流感大流行预案。“这次修订的具体情况尚不得而知,但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不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的隔离、追踪,因为这会消耗极大的卫生资源。”董小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是不是会像美国那样将其纳入季节性流感范畴,目前还不知道。中国现在是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
目前,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中国执行着不同的防控策略。广东省已发生多起聚集性疫情,进入流感的社区爆发期,因此以社区监控为主;而北京目前一方面仍然严守国门,堵住输入性病例,一方面坚持对个案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和接触者都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从目前来看这样的隔离观察还是有必要的,以南湖中园小学为例,隔离观察有效阻止了传染的进一步扩散。”黄建始说。
流感仍处爆发初期
虽然已有1千例病人,但中国截至目前没有出现一例因甲型H1N1流感死亡的病例。“这表明中国的防控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黄建始说。从全世界来看,因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病例多发生在脆弱人群,即得了流感容易产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人群,“中国的脆弱人群基数很大,儿童、孕妇、老人、慢性病病人,手术后化疗及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加起来至少有三四亿。中国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了疾病的传播面积,减少脆弱人群因流感而造成死亡的几率。”黄建始说,“但死亡病例早晚都会出现,再好的防控也不可能彻底杜绝——普通季节性流感每年病死人数也达几万到几十万。”
相对于普通季节性流感,这次甲型H1N1流感似乎非常温和,全世界死亡率平均在0.4%左右,但专家仍谨慎地认为,目前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流感的第一波还没有结束,疫情仍然在全世界不断蔓延,”黄建始表示,至少要到2年后才能做出比较适当的判断。
对此,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香港“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表示赞同:“现在还在流感的爆发初期,科学家对这个病毒的了解还十分有限。目前来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肺部的繁殖比季节性流感要强,所以它引起肺部疾病的比例比季节性流感还要高一点。”他指出,美国前不久的研究表明,美国人口11%对新的病毒具有抵抗力,而根据他的试验结果,中国人的抵抗力尚不足1%。“是不是人种间存在差异,是不是某个地区的基础免疫力低,现在都没有科学答案。”
“从传播能力来看,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流感是差不多的,病死率也并不比季节性流感更强。”董小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它们之间不可比的是,季节性流感的诊断标准是体温38摄氏度,而为了更敏感地发现病人,WHO推荐将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定是体温37.5度,所以很多在过去不被诊断的轻症病人现在也都诊断为流感,增大了病人的基数”——也就是说,如果诊断标准向季节性流感“看齐”,目前甲型H1N1流感发病病人的数量会少一些,全球范圍内的病死率则相应会高一些。
病毒耐药性不可避免
6月29日,丹麦报告发现一株对达菲具有耐药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告耐药性毒株。世卫组织声称这只是“个例”,目前还不会给公共卫生造成影响,也并不意味着病毒危害性增强了。然而短短几天之后,7月3日,香港也发现一株耐药性的毒株,该毒株来自一名从美国旧金山前往香港的16岁女孩。难道耐达菲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管轶否认了这一猜测:“这不是通过传播,而是在各地分别产生的。因此目前还是个例。”但他同时指出,“耐药性毒株是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出现的,随着达菲的使用时间延长和密度增大,耐药毒株会越来越多,未来流行起来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对此,董小平也表示:“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异,能不能形成大流行的优势毒株,还需要很多条件,从一两个人身上分离出一种变异的毒株并不能说明它已在世界传播。”
实际上,由于达菲的过度使用,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在很多国家已出现了高度的耐药性。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其他国家/地区流感活动状况——第16期》,美国2008年10月1日以来分离到的240株A(H1N1)亚型毒株中,236株(98.3%)对达菲耐药;同时期欧洲所检测的A(H1N1)亚型病毒中,97%对达菲耐药;而日本由于广泛将达菲应用于普通流感治疗,今年年初其47个都道府县中已有23个确认出现对抗病毒药物达菲有耐药性的流感病毒。
“大量使用必然会加速病毒耐药性的产生。”黄建始说,“面对这次甲型H1N1流感,从整个人群来说最好少用达菲,以保证它能在必要时刻发挥效力。中国严格控制达菲是对的。”
中国正在尝试纯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北京市政府已拨款1000万元支持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截至7月5日,北京已有30多位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受单纯的中医药治疗,超过10人已经痊愈出院。
对此黄建始表示,目前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没有结论;董小平则指出,流感患者一般能自愈,轻症病人通常过一段时间也就好了,药物主要是控制并发症,其针对病毒的效果是有限的。
疫苗投放尚需时日
7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世界卫生部长会议上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而且考虑到还要对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多次评估,疫苗投放仍需时日。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中国第一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将在“十一”前生产出来,有专家称国家今年计划储备1300万人份。但届时这个疫苗到底打不打、怎么打,还有很多科学与非科学因素需要考虑,“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可及性、可接受性等等”,黄建始说。
“接种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形成免疫屏障、防止疫情的扩散,而是让感染的人不得病,得病的人不死亡,降低病源数量,因此不可能让普通大众广泛接种。”董小平说。因此,虽然目前聚集性病例多发在中小学校,但中小学生不太可能被列入第一批接种人群。
董小平表示,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将是医生和护士等“职业高危人群”、有基础病的病人、以及警察等国家机器。而孕妇虽然也属于高危人群,但接种疫苗对孕妇又是一种高危行为,所以对孕妇的免疫可能将通过与她密切接触的人进行疫苗接种,以保护孕妇和胎儿健康。
4.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教案 篇四
————凡全桃
冬春季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九月份新学期开学以来,我省部分学校相继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为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现将有关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告知给各位同学。
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一种由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类似,包括发热(腋温≥37.5℃)、咳嗽、喉咙痛、四肢酸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的流感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基本类似,它只是一个新的病毒亚型,所有的人对它缺乏免疫力,所以,它较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这一病毒有变异。该病毒致病力较弱,所导致的病症与普通流感相似。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可有效降低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问世,为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如果不幸染上了甲型H1N1流感,也不用恐慌,因为我们有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省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病人,只需要在家隔离治疗,症状较重的病人需到医院隔离治疗。慢性疾病或基础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疾病的学生,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一旦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孩子在患病期间,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如果出去,应带口罩。
如果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
—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单独居住一个房间;
—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至垃圾桶;
—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 多休息、加强营养。
— 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出现转重迹象,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为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疾病,希望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3、充足睡眠,勤于锻炼,保证营养。
4、家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除上课外,减少聚集性活动,尽量避免到超市、电影院、网吧、KTV包厢等人群拥挤的场所。
6、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接触时一定要带口罩。
7、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向班主任和家长报告。并及时到医院就诊,轻症病人可以在家隔离治疗,症状重的应到医院隔离治疗(就医时应戴口罩)。
5.流感防控健康知识 篇五
案
2009年9月
小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方案
根据目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式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可能传入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保护广大师生的健康,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制定我校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深入开展广大师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二、培训目标
各班班主任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师资骨干力量,培训率达100%;
各任科教师的培训率达95%以上。
三、培训时间
(一)2009年9月完成对各班班主任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师资培训任务;
(二)2009年9月完成对各任科教师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师资培训任务;
(三)2009年9月完成对全体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任务;
(四)2009年9月完成对全体师生的晨午检培训方法。
四、培训内容
1、甲型H1N1流感的有关知识;
2、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
3、预防甲型H1NH流感的方法;
4、师生晨午检的方法;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到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广大师生的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工作的领导,明确培训任务,确定培训管理部门,切实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工作纳入2009年对广大师生的培训工作计划,并做好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保障经费
根据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需要,结合各自的实际确定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开展培训工作。做到有经费、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考试成绩、有总结。
(三)督促检查,保证质量
6.流感防控健康知识 篇六
一、尽量避免去活禽市场或摊档,不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要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
二、如在野外发现生病或死亡的野鸟,不要轻易接触,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管理部门。
三、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勤洗手: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口鼻。
(二)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三)注意生活、工作环境整洁、通风。
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注意饮食多样,均衡营养。
六、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7.流感防控健康知识 篇七
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
主持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致病性禽流感综合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多用禽病快速免疫监测盒”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EDS-76) 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课题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的“鸡新城疫免疫监测技术推广”课题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主持的“禽类重大疫病免疫监测技术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估”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加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省星火二等奖一项。
申请的“一种适于现场使用的禽病快速检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病毒血凝抑制试验工作液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已公示。
主持的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健康养殖综合示范”被列入《辽宁省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在省及国家级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共20余篇。参加了4本专著的编著, 任1本书的副主编, 编著逾22万字。
姜新主任多年来深入基层, 为广大养殖场 (户) 提供大量宝贵的禽病诊治建议, 现将其联系方式予以刊登, 以便为广大读者答疑解难。电子邮箱:jiangxin80@163.com
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 是由特定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 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纵观世界上所有禽流感的高发、易发和反复发生难以控制地区, 从防控水平、环境、养殖方式上基本具备如下特点: (1) 不免疫、免疫密度不够或未能有效免疫, 未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 (2) 家禽高密度散养, 集约化程度低; (3) 水网密布、水禽养殖密度高; (4) 处于候鸟迁徙路线上; (5) 家禽及其产品消费量大、流通范围广。因此, 对于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即要常备不懈, 又要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时机, 把握重点环节, 侧重重点地点和对象, 以达到高效防控的目的。
1 重点防控时期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地区禽流感的高发季节由于本地和周围的疫病状况、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东北地区3月、4月、10月、11月份禽流感发生的风险较高;1月、2月、5月、9月和12月份次之, 6~8月份风险相对较低[2]。夏季不但发病较少, 多呈零星发生, 发病禽群的症状也较轻。秋冬、冬春之交不但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存活, 也是候鸟迁徙季节, 家禽交易又较为活跃, 而且正值散养禽的免疫空白期, 因此最易发生。
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散养禽实行春、秋两季防疫制度。春、秋防开始前, 有相当一部分家禽血清免疫抗体水平降至有效保护临界值以下, 形成免疫空白期。因此, 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掌握适当时机进行免疫, 不提倡过早或过晚开始秋防工作。特别要防止个别地区为赶进度提前进行春、秋防, 造成秋季和第二年春季长时间的免疫空白期。首免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可极大地提高免疫抗体水平, 缩短或消除免疫空白期, 建立起有效的保护屏障。
周围省份和国家发生疫情时, 特别是同一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相邻国家和省份发生疫情时更是防控禽流感的重点时期。
2 重点防控地点
2.1 水网密集区
水网密集区一般水禽养殖量大, 家禽散养, 甚至是家禽、水禽和猪一起混养, 人禽混居。发病禽群活动的池水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病毒[3,4]。表明水是禽流感的重要传播媒介, 水禽可通过污染水源使疫病迅速传播并进而传播给其他家禽、野鸟甚至是哺乳动物。病毒交叉感染机会多, 疫情扩散风险高[5], 毒株重组和变异几率大, 一旦疫情发生则控制困难。
2.2 野禽栖息地
野禽栖息地拥有高密度的野禽, 易于受到外源病毒侵袭, 并且容易污染水源, 进而危害下游人、畜、禽的安全。
2.3 屠宰加工厂、禽蛋和禽类产品交易市场
由于屠宰加工厂、禽蛋交易市场集聚了多种来源的散养禽、下架禽甚至是病禽和隐性带毒禽, 其排泄物污染环境进而感染健康家禽, 交叉传播的机率较大。活禽及其产品的跨区域调运交易又将病毒带到不同地区, 从而引起疫病新的流行[6,7]。并且疫情一旦发生, 扩散风险高, 污染面大, 追踪溯源困难, 因此这些地点已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播通道。
2.4 饲养小区
个别饲养小区重建设、轻管理, 多主体饲养各自为政, 形成新的集中连片、高密度散养饲养模式。粪污及病死禽尸体不能及时无害化处理, 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3 重点防控对象
3.1 野鸟
野鸟特别是野生水禽是A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8], 也是家禽禽流感病原的重要来源[9,10]。目前发现的16个HA和9个NA亚型都可以在野生水禽中分离到[11]。不同毒株的禽流感病毒在候鸟、留鸟、家禽间的互相传播极易使毒株发生变异, 导致防控困难[8]。所以过去数年野鸟在我国和世界各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13]。由于易感性不同, 隐性带毒的一种鸟类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另一种更易感的野鸟或家禽, 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候鸟, 迁徙地域辽阔, 路线漫长, 能长距离大范围传播疫情[11]。况且野鸟的流动性大, 监控困难, 不利于及时防控。
3.2 水禽
有资料显示, 禽流感的传播与养鸭数量和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性, 鸭子密度与禽流感暴发的相关度比鸡密度与禽流感暴发的相关度要高[14]。因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贮存库[1], 家养水禽既可以携带多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又能长期储存陆禽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尤其是家鸭[11]。近年来, 由于毒株不断变异, 水禽发病大批死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越南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几乎都与鸭子有关。因此, 水禽的有效防控在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3 散养禽
规模场和养殖大户一般都会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防疫条件也相对较好, 发生疫病的几率较低, 但我国的饲养方式主要以小规模散养为主。散养禽的免疫以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主。大多数地区虽然也能按规定实施集中免疫, 但由于饲养规模小, 养殖密度过大, 甚至是完全散放, 给集中免疫和新补栏禽的补针造成了困难, 容易漏免, 一旦疫情发生则控制困难。
3.4 商品肉禽
商品肉禽和水禽一样, 发生禽流感以及携带病原的机率远高于其他家禽, 已成为疫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根源之一[3]。特别是商品肉鸡, 一般不用油乳剂灭活苗而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由于使用活疫苗是在二次免疫后14 d监测抗体转阳率, 在整个饲养周期有相当长的时间不能监测到有效抗体[15,16,17], 并且使用活疫苗免疫易受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的影响, 打乱原有的新城疫免疫程序。因此, 一些养殖户可能会抱侥幸心理, 逃避免疫。
4 防控策略
4.1 建立生物安全屏障
预防病毒的传入和控制传播是有效控制禽流感流行的中心问题[18]。应改善家禽的饲养管理和防疫条件, 做好消毒和粪污无害化处理, 严防病毒传播。并从检疫监管、疫情监测、规范饲养区域、控制饲养种类、密度等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措施, 建立起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19]。
4.2 采用及时准确的检测方法
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和血清学检测无疑是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因此, 既要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 又要正确把握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判定。
4.2.1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和荧光RT-PCR试验
RT-PCR和荧光RT-PCR是目前禽流感病原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 荧光RT-PCR比普通RT-PCR的敏感性要高, 是国标中规定的可以认定疑似禽流感病例的标准方法。文献中关于RT-PCR方法可敏感、特异、快速检测样品中禽流感病毒核酸方面的研究报导众多[20,21,22,23,24]。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普通和荧光RT-PCR并不是禽流感病原检测的金标准, 其检测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也就是说, 并非所有的检测结果阳性样品都含有禽流感病原, 而可能是禽流感活病毒、死亡病毒、病毒核酸片段、外源污染物或可与引物碱基配对的其他核酸;反之, 并非所有的检测结果阴性样品都不携带禽流感病原。除病毒含量不一定达到检测所需的考贝即试剂盒的敏感性问题外, 还存在由于毒株变异而引起的特异性问题。禽流感病毒可以在禽类宿主中不断发生变异和基因各节段的重组[21], 基因组中突变率最高的为血凝素 (HA) 基因[25], 而分亚型RT-PCR试剂盒正是针对HA基因设计引物。当流行毒株发生重大变异时, 就存在基因错配也就是漏检的可能。特别是荧光RT-PCR试剂盒, 除引物外, 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序列也要与模板配对, 错配的机率更高。因此, 禽流感病原的分亚型检测要将病原学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充分结合, 不能单纯依靠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并且在选择试剂盒生产厂家时还要兼顾该厂家是否有足够的研发能力, 能及时更新引物和探针序列。
4.2.2 血凝 (HA) 和血凝抑制 (HI) 试验
HA和HI试验是国际通用的检测禽流感抗体的金标准, 用于检测免疫抗体效价, 评估免疫效果或测定未免疫禽的感染抗体, 还用于分离病毒的定性分型。未免疫禽HI抗体的检测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指标之一, 阳性者可以认定为受到了该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关于未免疫禽感染抗体阳性的界定, GB/T 18936-2003规定为HI效价≥5log2[26], 而GB 19442-2004规定为HI效价达到4log2及以上[27]。两个都有效的国家标准在同一问题上的规定不一致, 造成判断标准的混乱。因为后者在时间上是后发布的, 属强制标准, 而前者是先发布的, 且为推荐标准, 因此在感染抗体阳性的界定上应执行GB 19442-2004, 将HI效价大于或等于4log2结果判定为阳性。但是, 由于HI试验影响因素众多, 各毒株间HI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28], 试验时一定按规程操作, 严格判定, 排除非特异性抑制因素的影响, 不可轻下结论。
4.3 选择适用的疫苗株
由于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病毒基因组复制时易于出错, 且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 当不同毒株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 其核酸片段就有可能发生同源交换, 从而导致抗原性的改变, 因此禽流感病毒极易变异。病毒的变异就可能导致所用的疫苗株对当地流行株减少或失去保护作用。因此, 应对所有检出的禽流感病原进行核酸序列分析, 绘制基因进化树, 随时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选择适用的疫苗株进行免疫。据报道, 基于流感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域的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防止毒株变异引起的免疫失败带来了新的希望[29]。
4.4 开展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影响疫病传入和传播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对疫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30],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在有条件的生产单元建立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 并根据标准操作程序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4.5 转变饲养方式
防控禽流感的根本措施是推进养殖业由目前庭院散养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方式转变。支持圈养禽, 特别是水禽, 从而有效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8.当前要高度重视禽流感的综合防控 篇八
一、病原和流行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根据囊膜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不同分为多种亚型。HA已发现有16种亚型,分别命名为H1~H16。NA已发现有10种亚型,分别命名为N1~N10。不同H抗原和N抗原之间没有交叉反应。H5和H7亚型毒株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其典型代表有H5N1、H7N7和H7N9等,对家禽等有很高的致病力和致死率,还可传染人,危害性极大。A型禽流感病毒抗低温和干燥的能力很强,但对热敏感,在60℃10分钟或70℃2分钟的条件下即可将其灭活。寒冷和潮湿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可存活很长时间。存在于家禽粪便和鼻腔分泌物等中的禽流感病毒,40℃时可存活30~40天。养殖生产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和酚类,对禽流感病毒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鸡和火鸡易感染禽流感病毒,猪、海豹、水貂等也较易感,珍珠鸡、野鸡和孔雀等次之,鹅、鸭等水禽常带毒,但多呈隐性感染。野鸟带毒普遍,但多不发病。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是禽流感感染的主要途径。病禽、带毒的家禽和野鸟及其分泌物、污染场所和物品等是本病的传染源。吸血昆虫、病禽和带毒禽所产的蛋等,也可传播本病。环境条件不良、饲养管理欠佳和健康状况不好等,会促进和加重本病的发生。
二、症状和诊断
1. 普通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
病禽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产蛋减少,消瘦;呼吸道症状为咳嗽、打喷嚏、啰音,重症者呼吸困难;头和颜面水肿,皮肤发绀,两眼流泪,羽毛松乱,身体蜷缩,发生下痢等。剖检可见:头部皮下有胶冻状液体,冠、肉垂发绀和充血;气管黏膜有轻度水肿,有浆液和干酪样渗出物;气囊黏膜有卡他性炎症,有干酪样积物;内脏黏膜出血,肠道和脂肪有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坏死;腺胃乳头出血,溃烂;肾肿胀,有尿酸盐沉积;卵巢萎缩,卵泡变形,输卵管发炎;公鸡睾丸出血、肿大。
2. 高致病性禽流感
潜伏期2~5天,病禽体温多快速升高为41℃以上;不食,眼睛充血、发红;冠和肉髯发绀;头颈肿大;腿部皮下出血,水肿,变色。病禽多数很快昏迷,有的突然倒地死亡,有的出现症状后几小时内死亡,病死率达90%~100%。2~6周龄雏鸭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很快出现死亡。
3. 诊断
普通养殖户较难准确诊断禽流感,发现疑似病、死禽应尽快送(向)畜医主管或科研部门确诊(报告),以免延误防控。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能较好确诊禽流感。禽流感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技术(IFT)等,能较好、较快地诊断禽流感。
三、综合防控
1. 普通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
预防:①坚持自繁自养,不到禽流感疫区引进种禽、种蛋。②对输出(入)当地的活禽、鸟及其产品每批(次)都应进行严格检疫,发现感染活禽及其产品要紧急进行免疫接种、消毒、隔离饲养和无害化处理等。③禁止外来人、车进入禽、鸟养殖区或其产品加工区,确须进入应进行严格消毒。④工作人员、自用车等进入养殖区都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还要换上消毒后的衣、帽、鞋等。⑤禽舍及其周围环境每1~2天清扫1次,无疫情时每隔5~6天全面喷洒1∶500威岛牌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优氯净)或1∶300~400抗毒威等消毒。⑥车辆、用具进入禽舍,要喷洒3%~5%来苏儿或15%~20%漂白粉溶液等进行消毒,车轮要经过2%氢氧化钠溶液或20%石灰水池。⑦发生疫情时,每天或隔天带禽消毒1次,可喷洒2%~4%过氧酸溶液或1∶250~300菌毒敌溶液消毒。⑧全进全出的禽舍,每批禽出售后对禽舍、用具等应进行全面清扫,再关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毫克、水21毫升、高锰酸钾21克,熏蒸24小时后通风12小时再进禽。⑨种蛋消毒。a.种蛋洗净后放入45℃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然后用消毒纱布擦干;b.种蛋洗净后浸入1%漂白粉溶液中浸泡消毒5分钟;c.种蛋洗净后用0.5%新洁尔灭溶液全面喷洒消毒。⑩禽流感高发季节,定期选用当地流行亚型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蛋鸡在20~30日龄首免,120~140日龄二免,240~260日龄三免;肉鸡1~10日龄免疫1次;其他禽类按说明书说明免疫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接种剂量为:雏鸡0.25毫升,成鸡0.5毫升,鹅2毫升,鸭1毫升,肌内注射。
中药治疗:①大青叶40克、连翘30克、黄芩30克、菊花20克、牛蒡子30克、百部20克、杏仁20克、桂枝20克、黄柏30克、鱼腥草40克、石膏60克、知母30克、款冬花30克、山豆根30克(此为300~500只鸡1天的剂量),用适量水煎,取汁候凉后让鸡自由饮用,每天1剂,连用2~3天。②石榴皮15克、鱼腥草15克、贯众10克、松针粉5克、连翘10克、蒲公英5克、金银花10克、荆芥穗10克、秦艽10克、大黄10克(此剂为50只鸡、鸭1天的治疗用药量或100只鸡、鸭1天的预防用药量),共研为末,过20目筛,拌料饲喂。
2.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
①疾病高发季节提前15天以上进行预防免疫接种,从根本上控制本病发生。接种免疫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②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要火速报告当地兽医卫生主管部门。③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以疫点为中心,在半径3000~5000米区域内实行隔离封锁;疫点3000米范围内的所有养殖家禽和鸟都要扑杀并进行深埋或烧毁等无害化处理;疫区周围5000米范围内的所有禽、鸟进行强制免疫,关闭疫区内的所有禽、鸟及其鲜肉产品交易场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没有新疫情发生,21天后可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解除封锁。④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禽、鸟不可进行治疗,一律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户应依法积极配合,以利控制疫情扩散。
作者简介:敖礼林 高级农艺师。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
9.禽流感防控预案 篇九
一、目的
为了有效防控禽流感在我园的传染,我园进一步完善管理,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保健工作计划,强化预防和控制措施,切实保障幼儿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唐俊(园长)、时云(副园长)
副组长:高春梅(保健)
组员: 杨红花(后勤)、王红艳、雷之瑶、钟玉林、(各年级组长)
(二)职责
1、园长为幼儿园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工作负总责,统筹安排幼儿园卫生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分管园长负责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2、保健教师负责普及卫生知识和预防传染病教育,落实防控措施,在幼儿园发现发热病例时,及时迅速做好上报并要求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就诊,并实施相应的消毒措施;定期开展卫生大检查,抓好环境卫生;做好晨检工作;重点抓好食堂、寝室、饮水卫生工作。
四、防控措施
1、我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学习、及时制定预防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管理机构职责、具体的应急措施及相关责任,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2.组织教工参加禽流感病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学习与演练,宣传和普及禽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3、明确并落实禽流感等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信息报告人(保健老师),建立班主任→保健教师→幼儿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教育局防控工作组联络员逐级上报网络。
4、加强晨检、午检和全日观察,保健老师严把进园的第一关,“看、摸、问、查”要仔细认真;保育员、班主任老师做好幼儿午睡起床后的检查和全日观察,尤其是发热和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幼儿,疑似者主动送保健室;切实落实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和发热排查制度,对每天缺勤的教工和幼儿做好登记,班级保教人员都了解去向,并注明缺勤原因,生病者详细注明病名,杜绝书写症状,每日登记结果,及时反馈给幼儿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服务中心。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区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5、依据市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加强预防性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卧室空气新鲜,开窗通风;按要求规范做好消毒工作。
6、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校园网、橱窗等形式,或通过周一升旗仪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特点进行防治禽流感知识的专题宣传,普及禽流感病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的洗手方法,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7、大力整治内部环境卫生,一周检查一次卫生,责任到人。保健老师同时加强各环节预防性消毒的指导与检查。
8、做好防范措施
带领幼儿多进行或户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为幼儿平衡膳食营养,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9、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五、处理程序
1、幼儿园发现有发热和体征异常可疑的幼儿,由班级保教人员报幼儿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送保健室隔离检查。
2、完善禽流感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幼儿园防控工作指挥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防控工作网络,确保通信网络畅通,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联系。
4、听从区疾控中心的指挥,对发热和体征异常幼儿进行医学检查,检查结果为普通发热,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诊,并停课至病愈。检查结果为有禽流感,全班师生在自己教室等候诊断结果,不参与任何集体活动,并上报。
5、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对有发热和体征异常幼儿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实施迅速、严密、彻底地终末消毒。发出警示,严禁校内外人员随意进出幼儿园。
6、一旦确诊为禽流感,防控隔离组配合区疾控中心对与禽流感病人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住地)医学观察及随访。
10.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篇十
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悉心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区指示精神。防控禽流感工作已初现成效,截止到3月5日街道总共存的98000余只禽类,其中鸡88200只、鸭2300只、鹅2200只、鸽5300只,仅剩15户规模养殖户46235只禽类,禽类全部免疫。在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中,我街道已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会议会后,街道于11月5日立即召开街道社区书记、主任会议,全面部署、贯彻落实
省市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街道调整充实了街道防控高致病禽流感指挥部,进一步细化了防控高致病禽流感办公室责任分工。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制,街道、社区、民户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各项防控责任分解到基层;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规模养殖户也与街道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真正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加强督导督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组对各社区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明查暗访,并将检查结果直接向指挥部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万无一失。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防控氛围。针对群众饲养条件落后,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特别是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街道加大宣传力度,自行印制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资料2万余份和领取宣传图画300余份,通过在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处集中张贴发放,还通过包社区干部到户发放等方式,把
宣传材料送到居民手中,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1月8日街道举办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培训班,对规模养殖户、街道包社区干部、各社区应急预备队员进行了防疫、消毒技术培训,并在11月10日进行防控禽流感应急演练,确保他们及时正确地掌握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方法。
三是完善应急体系,积极筹备物资。针对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街道办事处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专业技术队和200余人组成的应急预备队,落实病禽运输车辆4辆、挖掘机2台、病禽掩埋点4处。筹集资金40余万元购买防护设备、消毒药、消毒用具、掩埋用具等应急物资,建立物资储备库。并预存部分资金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做到资金、物资、队伍三到位。健全完善疫情监测监控网络,特别是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监测,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确保信息渠道
畅通。
四是突出重点,采取果断措施。街道防控指挥部结合防控形势,每天向各社区和机关干部下发防控指导意见书,确保防控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对散养户,街道首先强化免疫消毒,并于11月9日决定对街道860多小型散养户饲养的家禽进行扑杀,街道给予补贴。对规模养殖户,实行强化免疫消毒制度,调集万毫升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并扎实落实日消毒制度,每日上午9点、下午3点两次消毒,要求包社区干部、包户干部和社区两委成员在现场监督指导规模养殖户的消毒工作,并将消毒情况签字上报;完善封闭隔离设施,要求各规模养殖户于11月12日前必须安装隔离网、设立消毒带,割断与外界候鸟接触,封闭达不到要求者将采取必要措施,强制捕杀,11月11日街道专门组织召开规模养殖户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与16户规模养殖户逐一签定责任书,责令16户规模养殖户限期改正存在问题。
11.流感防控健康知识 篇十一
关键词:湖北省;H7N9流感;主动预警;监测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44-05
2013年3月,我国部分省份出现了多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染死亡的病例。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人们对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特征的认识有限,现在对H7N9从禽到人的传播渠道尚不能完全了解清楚,疫情防控工作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另外,目前发现的病例都集中在华东地区,且多数病情危重,但无法排除其他地方也有人感染H7N9的情况发生,也许还有未被发现的轻症病例或无症状的潜在病例。
目前从人体内分离到的H7N9亚型病毒仍属于禽源性病毒,且处于散发状态,并未发现人传人迹象。为有效防控H7N9流感,各地迅速启动疫情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严阵以待,预防H7N9疫情的发生及传播。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水网密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野生鸟类品种和数量众多,而野生鸟类在禽流感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湖北省特殊的地理区位、动物分布及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情况,本文探讨在当前H7N9疫情防控形势下,湖北省该如何应对H7N9亚型AIV,科学做好疫情防控。
1湖北省禽流感疫情现状
自2008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湖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等科研单位,分别从湖北省各种动物或人体中检测或分离到的AIV包括H4N1\[1\]、H6N2、H6N6\[2\]、H9\[3\]、H10N5\[4\]等各种亚型,六年来不同亚型的AIV分离来自包括人类在内的不同宿主,多发现于家禽家畜,但是野生鸟类也偶有发现见表1。
近几年,湖北省有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等病例的报道\[5-6\]。2010年6月,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湖北省确诊1例人感染H5N1 HPAIV病例,经调查,患者具有病死禽接触史;2012年,从孝感市的喜鹊Pica pica中鉴定出H3N2亚型禽流感病毒。
根据国家农业部消息,截止到2013年5月,H7N9流感给我国家禽养殖业带来的损失已超过400亿元。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4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今年第1个月,全国新报告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127例,死亡31例。同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和H3N2)38 214例,死亡14例。从现有疫情判断,病毒H7N9毒力较强,虽然发病数远远低于甲流和传统季节性流感H3N2,但致死率高。除了直接经济损失之外,HPAIV还能够跨越种间屏障,在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中引起高死亡率的重症疾病,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流感大爆发,影响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健康安全。
相关研究证明,野生鸟类,尤其是迁徙的水鸟,在AIV的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湖北省鸟类456种,占全国鸟类1 371种的333%。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如白头鹤Grus monacha、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7种,如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候鸟237种,约占湖北省鸟类的520%。其中冬候鸟139种,占候鸟种类的586%;夏候鸟93种,占414%。目前,湖北省洪湖、沉湖、龙感湖、梁子湖、网湖等重要湿地是白鹳、黑鹳、白头鹤、白琵鹭、小天鹅等珍稀濒危水鸟最重要的栖息地、越冬地\[7-9\]。
不同的野生鸟类可能会在相同的地点停留、觅食或迁徙,这就在时间或空间上为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当地基因池的丰富、以及AIV在省内或省间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水禽散养比较普遍,这些携带流感病毒的野鸟与水禽近距离接触,极有可能导致流感病毒的变异或重组,无疑会增加疫病防控的风险系数。
虽然H7N9疫情短期内大爆发的可能性得到了有限控制,但是,病毒一般不会轻易消失,长期存在鸟类体内,需要经过易发流感的秋冬季和来年春季,才能了解该疫情的发生情况。研究也发现,湖北省每年冬季都有一个流感流行高峰,夏季流行时间无规律性\[10\]。现即将进入春夏交替季节,气候多变,冷热交替,流感流行的可能性增大,需引起高度重视。虽然2013年至今尚未从湖北省分离到H7N9亚型AIV,也没有发现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H7N9流感,但周边毗邻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已发生H7N9疫情,作为暂时“零疫情”区域,湖北省数量繁多的野生鸟类、复杂的湿地湖泊生境、散养的水禽养殖方式、频繁的人员流动以及畜禽市场贸易,使禽流感疫情监测工作刻不容缓,仍需加强H7N9防范,防止疫情发生或蔓延。
2湖北省主动预警监测实践研究
根据湖北省AIV疫情现状,湖北省境内自然环境下存在着各种亚型的AIV,在频繁的基因交流下,这些病毒极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或者基因突变,从而产生高致病性的如H5N1、H5N2、H7N1、H9N2等亚型病毒;或者变异后毒力增强,如LPAIV突变为HPAIV;或者变异后毒株宿主范围扩大,如以前不感染哺乳动物的毒株突变为感染哺乳动物的毒株。
2013年7~8月份,湖北省降水偏少,由于气候干燥,大量病毒留存,有可能大量繁殖或者产生变异,诸多疫病如HPAIV就有可能在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之间发生。全国3条候鸟迁徙通道就有1条穿过湖北省,因此以禽流感为主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当前H7N9疫情监测防控严峻形势,湖北省林业厅高度重视,紧急行动,要求密切关注全省野生动物异常情况,一旦发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立即启动《湖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应急预案》。同时,面向全省市州林业局,各国家级、省级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组织专班,加大巡查力度,落实24小时专人值守,积极开展科学防控的宣传活动。同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
nlc202309031724
在主动预警监测防控方面,湖北省林业厅联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沉湖、洪湖、龙感湖等多地进行样品采集,共同开展野生鸟类和人工驯养繁殖鸟类禽流感溯源排查工作,4~5月间共采集粪便及拭子样品2 211份见表2,鉴定全为AIV阴性,未从样品中检测到AIV。
根据湖北省野生动物携带AIV情况及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情况,参考各方面关于H7N9的报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H7N9亚型AIV的疫情防控工作。
3.1调查本底,摸清疫病情况
根据农业部动物H7N9流感紧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全国各级兽医部门已基本完成监测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未从家禽养殖场分离到H7N9亚型AIV\[11\],目前初步考虑感染源来自候鸟携带的H7N9病毒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家禽携带的病毒重组、变异后毒力增强引起人类感染\[12\],但是野生动物疫病溯源工作尚未完成,不能详细说明此次H7N9亚型AIV的来源和传播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Lam等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家鸭首先从野鸟那里传染类似病毒,病毒在家鸭体内初步重组后再传染给家鸡,与鸡群中原有的H9N2病毒进行基因重组,最终在家鸡体内产生H7N9病毒\[13\]。湖北省已在野外及家禽中分离到H7及H9N2病毒,因此,在野生鸟类中开展持续性的AIV主动监测,对研究H7N9疫情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近年来,国内所发生的一些动物疫病,进一步暴露了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的缺陷。目前,国内来源于野生动物的疾病监测机制还不够完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从湖北省现有监测站点的数量与质量分析,市县级等基层监测站点缺乏,全省监测站点分布不均,站点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现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需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更多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扩大监测防控范围,明确专职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技术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对原有监测站点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监测技术管理体系和制度,保证监测工作质量。除了开展野鸟监测之外,还需加强H7N9疫情风险评估及鸟类环志工作,进一步加强野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由点及线,由线成面,切实有效地为H7N9疫情在湖北省及全国的传播发挥主动预警防控作用。
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及相关单位需及时发现野生动物,尤其是携带病毒率极高、广泛分布的雁鸭类、鸻鹬类等野鸟生病、死亡等异常情况。了解本土野生动物资源及疫病本底,加强疫情排查监测,不仅要主动监测H7N9,还要监测其他H7、 H9N2等亚型病毒。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积极主动进行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水禽样品的采集,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预警,严密调查AIV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3.2采取措施,防止外源流入
截止目前,湖北省尚无H7N9亚型AIV感染人的报道,这表明目前湖北省暂时属于H7N9“零疫情”区域,防控外源H7N9毒株进入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外源H7N9病毒的流入:首先,规范全省所有动物交易,包括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流入渠道,加强其病毒监测,严格监测检疫,密切监控省内和全国H7N9AIV疫情动态,做好疫情溯源工作。其次,对养殖场、动物交易市场、动物园等人与动物产生交集的场所,强化管理,定时消毒,做好卫生防护。最后,不从疫区引进种动物,加强本土动物常规免疫,控制常见疫病的发生,防止继发感染。
3.3采样检测,提升核心能力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关键在于及时、主动地发现野生动物发病、死亡等异常情况,了解野生动物病原携带情况,化被动防御为主动预警。日常巡护需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样品鉴定依赖于实验室检测,因此实验室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湖北省基层专职监测人员不足、实验室鉴定力量薄弱,需加大人才及资金投入,加强监测工作的核心能力建设。
3.4点面结合,构建监测网络
单点监测范围狭窄,不能统筹全局,掌握全省野生动物情况,应加强全省监测网络建设,争取每个野生动物分布区、每条野鸟迁徙路线、野生动物觅食地、栖息地等重点活动区域均存在重点监测路线和重点监测点。串点成线,以线成面,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疫源疫病监测,形成监测网络体系,并以全国网络直报系统为载体,资源信息及时共享。强化监测站预警作用及预警站建设,做到早发现,进行提前预警。
3.5明确重点,主动预警防控
湖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力量、资金情况尚不完善,所以监测工作需区分轻重缓急,重点工作重点对待,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人工驯养繁殖场所等野生动物密集、人与动物混居的重点地域以及易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开展重点监测,了解其所携带的疫源种类及携带状态,通过详细科学数据对可能发生的疫病进行分析,评估疫病的发生风险及几率。
3.6做好应急,控制疫情发生
组织专家会商,分析探讨湖北省H7N9亚型AIV的防控形势,制定疫情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一旦疫情发生,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处置,有效应对。
12.禽流感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篇十二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
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水禽及带毒禽鸟, 病毒可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该病病毒有3个抗原型, 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
1.2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禽只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和其它污染物而引起, 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及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
1.3 易感动物
该病易感动物为家禽和多种鸟类, 部分水禽和野鸟带毒而不发病。
1.4 流行特点
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 最长可达21d。流感病毒本身的毒力是禽类发病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往往高致病力的毒株传染性更强, 家禽更易感染。该病发病急、传播快, 各种日龄禽只均可发生,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 以冬春两季最易感。
2 诊断
2.1 临床诊断
彭光涛等[2]报道指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或不食;扎堆、羽毛逆立;头部、脸部水肿;咳嗽、打喷嚏、流泪;神经紊乱和腹泻;鸡冠、肉髯和无毛处皮肤发绀;产蛋量下降。有时疾病的暴发很迅速, 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病鸡剖检可见, 眼结膜出血和溃疡、消化道粘膜出血以及斑点或条纹状坏死等特征性病理变化。
1.2鉴别诊断
(1) 与新城疫的鉴别
两病病禽均有羽毛松乱, 翅下垂, 嗜睡, 鼻腔内分泌物增多, 常甩头, 呼吸困难等相同症状。禽流感病禽常见胰脏坏死, 出血, 脚鳞出血, 肿头, 而新城疫较少见到。发生新城疫时常可监测到其抗体的异常变化, 如抗体水平极不整齐。因此, 当禽群有新城疫症状, 而新城疫抗体正常的情况下应怀疑感染禽流感的可能。
(2) 与减蛋综合症的鉴别[3]
产蛋鸡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时会引起产蛋量急剧下降, 呼吸道炎症, 死亡率不高, 病鸡产下的蛋可见蛋壳颜色变浅或呈花斑状。而减蛋综合症病鸡没有呼吸道症状, 主要表现为产蛋量达不到高峰, 产出的蛋以畸形蛋、软壳蛋为主。
(3) 与慢性呼吸道病的鉴别[3]
低致病性或非典型禽流感病鸡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上呼吸道炎症明显, 排青色水样粪便, 死亡率超过30%。而慢性呼吸道病也有呼吸道症状, 但以严重的心包炎、腹腔炎和气囊炎为主, 心包膜增厚, 气囊上常见黄白色干酪样物, 该病对某些抗生素敏感。
(4) 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鉴别
两病病禽均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糜烂和坏死。禽流感在各种日龄的鸡群中均可发生, 兼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而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于成年鸡, 会咳出带血痰液, 很少见到消化道症状, 发病率低、病死率高。
1.3实验室诊断
对于禽流感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用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血清学的诊断方法还包括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琼脂扩散试验等。最近几年来,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完善, 这些技术已被大量应用于禽流感的快速诊断。现在已经有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RT-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等。检验是否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在进行HA亚型鉴定之后, 还需要做细胞培养、动物试验或做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等进行判断。
3 综合防控
3.1 疫苗接种和检疫
养禽场要建立严格的免疫制度, 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同时, 定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群进行血清学检验。
3.2 封锁、隔离和消毒, 消灭传染源[1]
对病鸡和疫点周围3km范围内的所有禽类要全部扑杀, 对于带有高致病性的禽类及同群禽要全部扑杀;加强疫点和疫区的消毒, 对可能被病禽污染的养殖场地, 必须以5%漂白粉溶液彻底喷洒动物圈舍、饲槽、笼架以及运输动物的相关工具进行消毒;在禽流感发生点5km内的健康家禽都应强制注射预防禽流感的专用疫苗, 以防止该病在禽间扩散。
3.3 防止病毒的传入和散播
养禽场应建在远离水禽和野生鸟类柄息的河道、湖泊等地方。养禽场应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程序, 加强生物安全, 做好日常的防疫消毒工作, 防止疫病发生与扩散。
3.4 其它防控措施
养禽场应制定针对外来车辆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严禁猪禽混养或水禽与鸡混养;养禽场应有防鸟设施, 避免野鸟进入禽舍;同时不能忽视普通、常见禽病的预防。
4 小结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各种禽流感的诊断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现如今禽流感的诊断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常规的血清学诊断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4], 定会实现诊断的快捷、准确、灵敏、经济、易操作, 为科学防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凤武.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5) :174-175.
[2]彭光涛, 夏春玲.禽流感诊断研究进展[J].内江科技, 2010, 5:43.
[3]张冠华.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与防控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6:162.
13.2023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篇十三
1、春季万物复苏,应当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
2、“春捂”防病: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运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增加户外运动锻炼,既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又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正气,强体防病。
4、调畅情志: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二)饮食预防
1、“春夏养阳”,勿食寒凉损伤阳气。
2、饮食要清淡: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应季时蔬的清温平淡。如:菠菜、蒜苗、香葱、小油菜等
3、饮食宜多甘少酸:春季宜吃甘味食物,以健脾胃之气,温补阳气;肝主升发,与春相应,酸入肝,少食酸性食物,既防阳气生发太过,又能养肝,提高抗病能力。
(三)习惯预防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4、不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
(四)方药预防
1、一般人群预防方
藿香9g 贯众10g 大青叶15g 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2、老年或体虚人群预防方
黄芪10g 防风10g 白术6g 贯众10g 大青叶15g 甘草3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用3天。
(五)非药预防
1、艾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位,每日灸1次。
14.禽流感防控工作自查报告 篇十四
时光飞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收获良多,也看到了不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自查报告了。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禽流感防控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根据市卫计委关于禽流感防控卫生计生工作安排,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医疗单位防控工作会议,认真部署我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现将我区禽流感防控自检自查的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完善《经开区人感染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成立H7N9流感领导小组,人感染H7N9流感临床救治小组以及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职责。同时加强应急准备,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二、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对辖区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落实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xx年第1版)》等要求,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上报,决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
三、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应急保障
20xx年3月7日下午,组织经开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二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三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使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H7N9流感,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提高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我区经开人民医院加强门诊的体温测量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台以及发热病人测体温点,护士为发热病人测量体温,配送口罩,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分流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在分诊台发放H7N9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正确引导群众防控、就医。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求医生坐诊,做好登记工作,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径。
五、强化物质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质供应充足
15.农业部:中国加强秋冬禽流感防控 篇十五
农业部表示,近日在北京召开的防控形势分析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并重点针对H7N9、H5N1亚型禽流感和A型口蹄疫防控,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疫病防控工作。
针对禽流感疫情,会议要求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新发H5N1禽流感疫情,按要求果断处置,防止扩散蔓延。对H7N9禽流感,一旦检出动物阳性样品,按规定及时进行严格处置和追踪调查。同时,加强疫苗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针对口蹄疫防控,农业部要求,做好种公牛、奶牛的A型口蹄疫免疫工作。根据当前防控实际,已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的有关省份,可适当扩大免疫范围和畜种,加强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及时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在疫情监测方面,西北、西南地区进一步做好A型口蹄疫病原学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病原污染底数,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同时,加强亚洲Ⅰ型口蹄疫的监测,为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退出提供依据。
16.禽流感知识问答 篇十六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他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二、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据法新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说,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说,几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鸡肉而患病。他援引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话说:“病毒被煮死了。”他强调说,在拔毛前就把鸡煮了也能消灭病毒。
三、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病毒吗?
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说,就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样。两种病毒的重组有一个生物学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发生了变异。但是禽流感对人类还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传播到何种程度会变异,现在谁也无法预知。
四、禽类得了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
五、人类患上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
六、吃鸡、鸭、鹅肉会被传染吗?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情况现在都还不清楚。
七、现在有没有禽流感疫苗?
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争分夺秒开发一种能够抵御H5N1的疫苗。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被批准使用,它的问世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更糟糕的是,如果病毒变异后能够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我们就要重新研制新的疫苗。
八、鸡蛋是否传播禽流感病毒?
据专家介绍,火鸡和鸡最易感染,不同品种的家禽感染禽流感的概率不同。目前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的性别有关,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鸡蛋传播。
九、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应用养禽过程中常用的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消毒剂,均可将环境中的病毒杀死。
十、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哪类人最易受禽流感侵害?
【流感防控健康知识】推荐阅读:
流感防控工作方案07-13
禽流感防控工作预案06-24
人民医院流感防控工作总结10-14
学校禽流感防控工作总结09-12
禽流感防控期间的饮食原则10-23
防控甲型H1N1流感11-08
h7n9禽流感防控常识12-22
防控感染甲型H1N1流感工作应急预案07-10
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简报07-24
卫生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