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2024-11-17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20篇)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一

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下

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已经进入了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转眼本学期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此课题的研究中做简单的小结。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本学期开学初,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自己定的课题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以见成果,已经初见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4次,每月保证学习一次。通过理论学习,使自己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研究方向。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研究教师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与课堂实践,全校各年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很大提高,口算习惯有也有明显的变化。看到这喜人的研究效果,也更加坚定了本课题成员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列竖式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独立验算的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1)提倡口算的多样性。例如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3.对比分析,反复练习,形成口算技能。

(1)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口算问题,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口算思维。

(2)对于学生易口算错误的口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毛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3)每天的教学保证一定的口算量,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口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5.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对一些学困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研究经验成果都要及时的收集与整理。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的每月的案例与反思、教学设计、论文,集体备课过程资料、听课记录、听课反思、各年级口算竞赛题及试卷、各年段口算练习题、各年段易错题都已及时收集与整理,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课题中教师既要对学生每天进行口算训练,还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有时感到时间很紧张。

2、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同行交流、切磋。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课题组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陈 桂 珍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二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小学低段学生,其思维大多是形象思维,只有比较具体直观的事物才方便他们认知。因此,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口算能力培养也需要遵守这一规律,借助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吸引学生对口算学习的兴趣,把口算知识融入游戏的过程中,把游戏和口算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口算训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增加学生对口算的兴趣,为以后的口算训练奠定基础。

比如,在进行“二十以内的加法”口算训练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游戏: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其中大于等于10的牌和大小王已经被挑出),把扑克牌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教师自己留着,一部分交给学生代表,数学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同学们,现在教师手上有一些牌,你们手上也有一些牌,教师抽一张,代表抽一张,你们把两张牌上的数字相加,看谁计算的又快又正确。”说完,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游戏,教师先抽出一个3,学生代表抽出一个6,“它们加一块是多少呢?”教师提问,很快就有学生回答:“9。”接下来,按照这样的方式再计算几次,等学生都明白游戏的玩法之后,教师可以把扑克牌都给学生,把学生分为两组或者四组,一组一部分扑克牌,让小组之间开始比赛,看哪一组计算得又快又好。通过这样的游戏,小学低段学生并不会感觉口算的无聊,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口算的技巧,提升了口算的能力。

二、结合日常生活,整合口算规律

小学低段学生的分析能力不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利用日常生活场景,使用比喻和类比的方式,把口算规则生活化、具体化、简洁化,降低知识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引导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家里刚刚聚餐结束,买的两箱雪碧,一箱剩下8瓶,一箱剩下7瓶,现在我们来计算总共剩下几瓶雪碧。”计算的过程:我们首先从剩下7瓶的箱子中拿出几瓶雪碧,把剩余8瓶的箱子装满,一个箱子装10瓶,需要拿出几瓶,学生口算需要2瓶,那现在7瓶的箱子剩下几瓶?“剩下5瓶。”“那现在总共剩下几瓶?”“一个箱子是10瓶,另一个箱子是5瓶,总共剩下15瓶。”学生很简单地得出了答案。这时候,数学教师顺势引导,对“凑十法”给予解释:“同学们,像这样在计算的过程中,把进位法转化为十加几的办法,就是‘凑十法’,这样一转化,同学们的计算就更加方便了。”这样,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陌生感,对口算规则的接受更加容易。

三、在合作中锻炼,提升口算能力

小学生都喜欢随众,特别是对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更希望在集体中展示自己,小组合作口算训练,就是在学生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反复进行口算技巧训练,提升口算能力。

比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锻炼时,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勇攀高峰”的合作训练:在训练的时候,两人一组,相互轮流出题,对10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进行锻炼,答对的人前进一步,答错的人则要后退一步,假如答错的人已经在第一格就原地不动。总体计算过程有10个格,最早走完这些格子的小组获得胜利,得到“勇攀高峰”的称号。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升学生口算效率,口算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在小学低段学生中进行口算训练还存在一定困难,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局面,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以最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小学口算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素养。

摘要:数学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是其以后数学学习素养提升的关键。通过对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口算能力进行研究,通过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兴趣,结合日常生活整合口算规律,在合作中提升口算能力展开了分析。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三

【关键词】数学教学;口算能力;训练方式

一、重价值,明要求

口算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也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口算更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对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系统性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只有明确了各年级的口算要求,才能在口算练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明确各年级口算的具体要求,哪些口算作为基本口算,哪些口算作为一般口算,都要切实把握;何时练什么内容,练到什么程度,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每学期要根据总的训练目标,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把口算练习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二、明算理,重过程

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算理。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通常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例如《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创设了买东西的情境:洗衣机500元,电冰箱1200元,电视机800元……问: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一共多少元?然后让学生列式,然后通过具体的人民币(都是百元面值)的呈现,引发学生思考,5加8等于13,500+800=1300,然后通过计数器的演示,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也就是1300,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由具体实物的操作过度到半形象半抽象的计数器演示,再通过在学生头脑的表象运演,使学生逐步理解口算算理(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是1300)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在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上的方式,从摆小棒、实物操作过度到计数器演示再到抽象计算方法。

2.在练习中疏导算理。很多情况下,教材中的口算练习都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目的是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口算练习结束后,教学任务并没有完成,还要帮助引导学生结合口算过程说说算理,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算理的疏导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自主选题交流算理,口算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几道题在小组或全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算的。(2)寻找易错题交流算理,口算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哪些题目容易算错,应该注意什么。(3)借助题组对比梳理,如,让学生口算后说一说13×30,13×300,130×30这几道题之间的关系,怎样又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

三、合理练,抓实效

1.扎实常规训练,培养各种思维品质。在进行口算训练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审清题意,看清数据。学生往往会出现看错符号、看错数据的现象,这些都是学生缺乏思维准确性的表现。为此,我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针对学生的马虎现象,编拟了一些易混淆的题目,如:80+6=___;80—6=;86—6=___;86+6=___;60—8=___;68—6=___;68+6=___;68—8=___;68+8=___;86+8=___;86—8=___;60+8=___等等这样的题目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准确性。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可逆性刚刚出现,只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而20以内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口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逆向思维。在口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可促进口算速度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口算方法时要特别重视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的计算思路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逆向思维的题目。如( )+5=9;10-( )=6;8=6-( );9+( )=12;( )-8=5;12=( )-3等题目,学生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口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逆向思维能力。

2.变换练习形式,提高练习实效。口算练习时,教师要从“形式”深入到“实质”,避免走人形式主义的误区,还要注意不能用个体显性反馈结果代替群体实际水平,要尽量少一些指名回答,多一些群体练习,不要被“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所蒙蔽,要努力提高群体学生口算练习的质量。

例如,采取口算比赛。让学生争做日计算小明星、周计算小明星。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在口算练习题的后面直接写得数,比赛后组织校对、评价,评选每日的计算小明星,下发“计算小明星卡”。每周可以针对学生错误率高以及重点内容出一些针对性口算,进行全班竞赛,进行榜上表扬,给予“计算小明星”小奖状,学期结束汇总表彰,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口算积极性,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口算兴趣,促进了学生口算成绩的提高。还可以每学期定期举办“口算大王”竞赛,进行口算测试。每一次的竞赛活动都能激发口算练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口算练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3.科学有效地进行口算技能的训练。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科学练习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正确、合理、迅速、灵活的目的,从而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加强口算练习,要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口算训练的材料,切忌随意性与大量机械重复练习,而要从错误率以及后续学习作用两方面考虑,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比如低年级重点练习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基本口算;中年级安排一些作为笔算基础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口算;高年级可以安排一些利用运算律进行口算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道,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是对于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题共60道,占总题量的60%,比如748×7,要用到28+5,49+3两道口算题,这60道口算题的训练就应增加题量。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口算教学的优良传统,既要重视加强口算算理的教学,让学生会算,更要舍得花一定量的时间,采取合理有效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奠定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丹毓.《计算教学更应该关注什么》.江苏教育,2007年6月

[2]顾祥斌.《计算的“彩色”教学》.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10月

4.马山怎样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篇四

怎样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以“怎样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为主题开展课后主题教研活动。首先听取了张老师的一节数学计算课,课后大家围绕主题展开了讨论。有老师认为口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首先应该在低年级打好基础。也有人认为,口算是中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催化剂。总之,口算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口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篇五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手脑并用起来。如: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在计算25+4时,安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得出29时,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知5+4=9,就是将5根小棒和4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等于9个一,再加20就是29。因而总结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同理,减法也是如此。而在后面的一节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中“56+30”,通过拨计数器明白,3应拨在十位,进而得出计算方法,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加个位上的数。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说算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知识迁移,掌握方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紧密。作为数学教师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口算”时,可以先复习数的组成以及整百之间、整十之间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的口算方法作铺垫。在教学430+60 时,可以先用数的组成知识,通过演示及学生的操作,使他们感受几十和几十的合并,并能看到430+60的计算过程:先算30+60=90,再算400+90=490。这样把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整十数,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为了学生能灵活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位数的意义及组成这一知识迁移到几百几十的加法口算中,以十为单位进行口算,既让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形式多样,扎实有效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其达到正确熟练,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实现。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不长,喜欢新鲜的事物等,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坚持每天的专项训练

课前坚持用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基本训练。这种课堂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坚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时,可选用以下的形式:

1、运用口算簿。教师指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簿上算题,让学生交换改、对得数。这种速算比赛的形式,效果比较显著。

2、运用口算卡视算。指名口算,可以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3、听算练习。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指名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在专项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

1、充满趣味的“挑战台”;

2、典型错例的“小诊所”

3、自我选题的“小超市”。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我有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如“风车转转转”、“皮卡丘训练营”、“手拉手心连心”、“龟兔赛跑”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口算的能力。

6.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六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

念好“基”字经

“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

应把8+5分成2和3 8 + 5

8与2组成10 2 3

10加3得13。 10

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念好“教”字经

7.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七

关键词:学习习惯,口算能力,激发兴趣

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口算训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一定的口算能力, 还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口算能力差, 势必会影响到估算。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口算能力的培养, 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 应当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要根据教材内容, 考虑学生的特征,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进行, 现就如何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增强口算意识

养成口算习惯, 培养口算能力, 重在平时, 贵在坚持。也就是要增强口算意识, 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 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引导学生用口算解决,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训练反应速度, 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 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口算要紧扣算理, 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首先, 让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充分理解算理。然后, 再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的每一次计算的结果都是怎样得到的, 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例如口算整十整百的计算教学中, 重点是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 如60÷3, 让学生说先算什么除什么得什么、再在末尾添几个零;又如66÷3, 让学生说出算理、先算什么除什么得什么、再算什么除什么得什么、最后算什么加什么得什么;在口算整百整千的加法、减法教学中, 如5000-2000的算式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重视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亲手操作, 获得数概念, 领会计算方法。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 反过来, 计算可以加深对数的认识, 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 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使学生能经历口算算法的探索过程, 如 (成捆的小木棒) 便于他们弄清算理掌握算法。并让学生展示不同的算法, 且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法。口算教学中,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的两种基本形式, 将视算和听算结合起来交替使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达到训练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口算教学中,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使学生乐于口算, 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 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 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口算能力, 而机械重复地训练, 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 容易疲劳和厌倦, 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 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寓教于乐, 结合教学内容, 每天让学生视算或听算30道左右题目, 并采取多种形式训练, 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计算,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口算是一种不用计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法, 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 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 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 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口算不仅能促发学生的思维, 还能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活动中可以通过题卡来读题、答题以及自拟题和自答题等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消除对学习的疲劳和厌倦。同时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兴趣盎然, 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口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久而久之, 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 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比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 就用掉了几麻袋的草稿纸。通过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六掌握规律和简便算法

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后, 应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 加深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做一做”时可以让学生有序观察, 比较算式的异同。让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规律探索简便算法, 如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 得到结果后, 再在后面添0, 被除数有几个0就添几个0, 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应给予鼓励。

七加强基础口算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表内乘法和除法, 应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 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每天坚持2~4分钟口算训练, 形式应灵活多样, 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所以必须要不懈地坚持练习, 使口算常规化。

八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 就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 寻找错误的根源, 及时改正过来。对重复犯的某种错误,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 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 通过集体“会诊”, 既达到“治病”的作用, 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因为学生的错误理解是思维方面的, 所以难免会一错再错。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 那么类似于20-20×1的口算题学生就会先算20-20得0, 再算0乘以1得0, 所以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

九理解算理

掌握巧算的方法。口算能力的提高, 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 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常用的方法, 所以, 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 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 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 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 大家分享。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对于内容广泛、全面综合的运算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如加强训练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规律, 学生要巧学巧记同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 学生就会养成口算习惯。

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 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 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 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 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 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 避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 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 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 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进行反复训练, 坚持不懈, 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8.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思维;口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除了一些计算公式、口诀、法则,还有一项数学能力就是口算。口算也称心算、视算、听算,是学生在不借助其他计算工具的基础上,根据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起直接算出得数,整个计算过程只是人脑的思维活动,没有固定的规则,却有着快速、简便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脑能力,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而新课标下的数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自身也认为数学考试成绩的高低才是目的,即使教师强调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学生也只当做是一个形式上的作业。因此,教师与学生对口算能力的态度是基础,只有给予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视,才能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口算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具有更好的口算练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前提

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是不会计算,而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影响数学成绩。因为数学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细心的计算,粗心大意是学习数学的致命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前提。教师通过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以及认真审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总之,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严谨认真的思维模式,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生活中无处不与数学相关,农村小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数学计算,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这样在轻松的情境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在学习到九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境:为了迎接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妈妈特意买了两盒巧克力糖,第一个盒子里有9块,第二个盒子里有8块,问学生妈妈一共准备了多少巧克力糖。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国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2).

[2]徐九妹.浅谈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2(1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

河二小)

9.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九

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我校又迎来了<<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这一县级子课题开题论证的徐徐清风,为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带来了如夏花般绚烂的美丽心情,因为在教师素质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科学提升的载体,一分系统发展的土壤。

因此,作为此次课题的一名受益者,一名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想首先应该感谢各位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倾心指导和学校领导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在今后成长道路上的栖居。

现在我仅代表个人谈谈对此课题的理解和感受。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第一学段时,主要是以口算为主。口算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另一方面,口算也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而学生计算失分率却非常高,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10——15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

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口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认真分析学生的错误,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就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口算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高,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共同的感受,迫使我们来探求,寻找提高口算能力的策略,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口算能力。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曾经收集资料自悟自学对本课题有了初步了解,今天通过这个隆重的开题会,使我们再一次对<<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的开展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课题的研究与开展是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大量阅读书籍, 多学习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资料, 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准备时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与丰富多采的教育

活动结合起来,与课题组成员做及时交流,研究,探讨,反思,总结,以最恰当的方案,搭建一个实效平台,来完成这一课题。

10.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4~18题,口算综合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过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本单元学习的加、减法的口算内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练习本单元学习的口算内容。卡片反复使用,学生不熟练的重点指导,最后集体口算一遍。

二、笔算加、减法和列式计算

1、做练习四第15题。

(1)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加、减法是怎样算的,小学数学教案《口算综合练习》。

(3) 老师强调指出格式和算法。

2、做练习四第17题。

(1)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2) 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第18题。

让学生每人看图,在课本上填充。

提问:红蝴蝶比花蝴蝶多3只和花蝴蝶比红蝴蝶少3只可以怎样算出来?

红蝴蝶比花蝴蝶多3只,就是花蝴蝶比红蝴蝶少几只?

三、课堂作业:

1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能力   培养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37

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步骤就是引导学生由直接感知实物逐步过渡到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多运用直观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木棒,课堂上教师发给学生几张图片或几根小木棒,学到哪个数字就让学生数出相应的图片和小木棒数量,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巩固学生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2-10”之间数字所对应的图片或小木棒进行分一分、拆一拆的直观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10以内的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并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认知,锻炼他们能够熟练地口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再如,训练学生进位加分的口算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直观的操作,如“9+2”的结果,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木棒,旁边摆出2根小木棒,之后提问学生:“怎样摆放这些小木棒我们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了?”学生很快想出办法:“从两根小木棒中拿出一根,放入9根小木棒那一部分中,这样就变成了整数10根,10根加1根,总共是11根。”无形中,学生便使用了“凑十法”,这正是口算的一个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出几道题:“8+4、9+3、7+5……”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又使他们建立了表象,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快速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算理,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算理。比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浩过生日,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做客,他为好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第一盒里有9根棒棒糖,第二盒里有7根棒棒糖,请问小浩一共准备了多少根棒棒糖?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喜欢的食物引入新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扳着手指头数,有的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计算……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从7根棒棒糖中抽出一根放到另外一个盒子中,这样很快就能知道棒棒糖的数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教师的讲解,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样他们再遇到类似的口算题时便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而且在之后学习“二十以上的进位加法”“双位数进位加法”时也能够灵活运用。

三、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表象力强,如果只是理解和掌握了算理,不通过合理的训练是很难形成技能的。但是单一的口算题枯燥无味,会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在口算练习时,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富有趣味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视算和听算训练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保证口算训练量,坚持天天练,课课练。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利用2—3分钟,让学生听算或视算15道口算题。将听算和视算的结果写在口算专用本上,采取同桌互改或集体订正的方法,这样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状态。

(二)抢答口算题

教师课前将口算题写在卡片上,快速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抢答次数多和正确率高的学生,奖励一个小礼物。抢答练习能提高学生口算速度,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三)小组口算比赛

教师可以奖竞赛机制引入到口算训练中,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将准备好的四组算式分发给每个小组,每组算式6道题,每个小组派6名学生参加比赛。教师发令的同时开始计时,一个成员完成一道口算题后,下个成员开始口算下一个练习题,以此类推,最后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准确,就给予小组成员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口算训练,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一举两得。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教师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疲劳的特点,设计“对口令”“拍手算”“摘苹果”“小猫钓鱼”“邮递员送信”“抢凳子”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年级,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抓好“知识—训练—技能”等各个环节,使口算训练形式多样化、练习题目层次化,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练习的机会,有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口算重点,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算理,还要使他们利用数字特征和运算关系,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凯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7).

[2]周贱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1).

[3]杨兰霞.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12.浅谈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口算,能力,培养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 很长时间也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还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由于基础差,口算不出答案,进而需要进行笔算。因此加强口算是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口算水平 (包括我校)特别低。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口算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为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二、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 本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的书;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 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三、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课,口算的内容要不一样。新授课的导入练习要充分发挥奠基和启发功能。如教学“9加几”之前,口算题的设计可以是 :9+1+5 9+7+1 9+6+1,9+8 9+5 9+7 9+6,这组题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 为用“凑十”法算“9加几”奠定好基础。

四、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计算技能形成。

13.小学六年级数学口算训练计划 篇十三

培养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星村小学 郭延朋

二0一二年九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计划

星村小学郭延朋

口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一道笔算题可以看成是若干道相关口算题的组合,口算是否正确决定着笔算是否正确。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作用也很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试以突破:

一、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7.58×59℅﹢7.58×41℅”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同样,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二、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加法、乘法运算定律,100以内小数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三、持之以恒地训练。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老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每天选择中午或下午,安排10分钟的口算练习,5分钟做题,5分钟讲解,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

四、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

五、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等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充分调动学生练习口算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练习口算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到熟练掌握口算计算方法和算理的重要目的和意义,不能让口算成为学生的负担,不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多创造一些交流展示的平台。

(二)充分发挥学生练习口算的主导地位。

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使学生逐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采取边口算边让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为什么这样算”,及时表扬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秀学生,鼓励后进学生动脑筋。经常性的开展口算小竞赛,采取小组你答我问的形式,在“快”字上下功夫,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口算源于生活的特点。

14.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训练题 篇十四

640÷80=

15×5=

23×3=

12×2×5=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32×3=

48÷16=

12×8=

27×3=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

37+26=

76-39=

605+59=

30×23=

12×8=

27+32=

48+27=

4500×20=

73+15=

120×600=

200×360=

6800×400=

280+270=

4×2500=

6000÷40=

5×1280=

310-70=

400×14=

470+180=

1000÷25=

160×600=

20×420=

290×300=

8100÷300=

7600÷200=

7600÷400=

680+270=

980÷14=

4200÷30=

6×1300=

1300×50=

200×48=

930-660=

530+280=

9200÷400=

840÷21=

180×500=

8000÷500=

1900÷20=

200×160=

8700÷300=

300×330=

3×1400=

7000÷14=

600÷12=

9600÷80=

140×300=

8800÷40=

9600÷800=

750-290=

5×490=

760×20=

7500÷500=

370×200=

650÷13=

8600-4200=

240×4=

15.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十五

一、激发口算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使学生愿算、乐算, 首先要调动学生口算的兴趣。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常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使“静”的课堂“动”起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 把孩子带进数学乐园。如课堂上组织学生来当营业员, 根据铅笔、圆珠笔、钢笔的支数、单价来口算总价;根据市场上一些素菜的数量、单价, 口算总价等。这样, 教师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口算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乐意算、抢着算。

2. 开展竞赛, 激活兴趣。

增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传统的“夺红旗”“开火车”等比赛活动, 往往是伴随学生成长的“保留节目”。这些活动有利于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课外还可借助每年一度的学校“数学文化节”这一平台, 每个学期定期举办班级和年级的“口算大王”竞赛, 让“口算大王”的预赛、复赛和决赛贯穿于整个学期当中。每一次的竞赛活动都能激活学生口算的内在动力, 提高口算的积极性, 达到以“赛”促“能”的目的。

二、注重口算指导

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靠几节课或搞几次口算活动所能解决的, 而是要经过长期指导和训练才能形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需要注重口算的指导。

1. 加强算理教学。

口算, 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掌握科学的口算方法。10以内, 20以内的加减法, 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表内乘除法都属于基本口算, 它直接影响到四则计算的一些口算, 所以在教学中务必讲清算理。如在教“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9+ () 和8+ () 时, 要引导学生直观操作学具, 掌握“凑十法”把较小数分成1和几, 2和几, 然后用9和1, 8和2, 凑成十,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 优化口算方法。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注重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时, 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在口算学习中, 虽然许多算法并没有优劣之分,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总有最基本、最一般的算法, 或是大家公认的算法。在学生出现多种算法后, 要选择适当时机, 使用适宜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公认的、一般的算法。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口算”时, 学生口算34-8=6, 有的先算10-8=2, 再算24+2=26;有的先算14-8=6, 再算20+6=26;还有的先算34-10=24, 再算24+2=26。尽管这几种算法的思路有所不同, 各有优势, 采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 但第二种更具一般性, 且与笔算很接近, 更有利于向退位笔算减法迁移。

3. 掌握口算技巧。

在口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算式的特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将算式合理变形, 从而达到简化口算过程, 提高口算效率的目的。还需要让学生记住某些特殊算式的结果 (如25×4=100;125×8=1000等) , 去推导其他相类似特点算式的结果。再有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时, 经常会与3.14打交道, 学生常常会算错。因此, 教学中, 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口算练习, 熟记一些常用公式、计算结果, 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还能通过一些算式的比较, 找寻规律, 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品质。

三、重视口算练习

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要使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口算训练, 做到练而不厌, 教师安排练习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口算的练习形式可因时间的长短, 课型而定。

常用的一些口算练习形式有: (1) 视算练习, 教师将口算题做成卡片、转盘、表格等形式, 让学生看题目直接说出得数。这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 (2) 写算练习, 教师将教材上或另外印好的口算题交给学生, 让全体学生边口算边把结果直接写出来, 这种形式的口算有利于扩大练习面。 (3) 抢算练习, 教师将口算题五题一组或十题一组, 分别交给几个学生展示, 让学生把一组题口算完, 连续报出各题结果, 便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4) 听算练习,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口头叙述算式, 其余学生听算式后口算得数, 便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记忆和口算的能力。

口算练习既要变换形式, 激发练习兴趣, 更要优化形式, 提高练习实效。通过有效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生运算能力得以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可进行以下几种有效的口算训练: (1) 题组训练, 让口算题组在训练中“增值”。数学知识延伸发展具有前后密切练习的特点, 口算也不例外, 复杂的口算都是建立在基本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在新旧口算认知的联系处进行口算题组训练, 有助于学生理解口算算理, 有效获得口算方法的迁移。

如:在小数除法口算时可出示这样的题组进行训练。

(2) 对比练习, 培养学生细致感知、看清数字、认准符号的习惯。在口算中, 由于受前摄、后摄抑制或记忆表现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经常会将一些数量、运算特征相似的口算混淆在一起, 分辨不清, 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因此, 平时注意收集一些相互干扰的题, 进行对比训练, 就能增强学生对易混口算的辨析能力。如:教学中, 可进行类似下面几组类型的对比训练。

(3) 纠错训练, 渗透细心口算习惯的培养。布鲁纳说过:“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怎样发挥学生口算中出现错误的最大价值, 取决于教师处理的机智。学生在口算时经常会出现看错数字、符号、搞错运算顺序等问题。因此, 教学中需要教师处处留心, 捕捉典型的错例, 整理成组, 要求学生纠错、改错, 通过信息的不断刺激,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16.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篇十六

一、数形结合,动手操作,掌握口算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学习的形式主要是从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运算。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用不同的感官接受新知识,再通过智力活力整理逻辑,以达到提高口算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感知口算的意义,理解口诀的来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教学加减法时,结合直观演示画图,讲清数的组成。教学20以内加法,让学生用小棒等摆弄。例如教8+5=13,引导学生用小棒摆,拿出8根和5根各放一堆,计算时先从5根那一堆取出2根放进8根里,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3根,得出13根.然后逐步摆脱实物的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回忆一下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头脑里遗留下事物的形象,从而达到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形,再结合数,从而达到了数形结合。学生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在大脑里面想摆小棒从而计算出结果。学生的这种想象过程,就是理解计算过程。这也就是学生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时的依据。

二、抓好视算和听算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的书;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使他们在愉快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常用以下方法:一是抢答口算题,二是每人备一本口算练习本,记录口算结果,三是经常组织口算竞赛。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数学接力口算比”,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口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9+2+1 8+6+2 5+7+3 5+4+5 7+4+6 2+5+8 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加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针对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老师要分散口算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最佳的时间练习,发挥练习的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教学内容,每天让学生视算或听算20道左右题目,并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如既可用口算比赛、对口令、游戏、竞赛、集体抢答等方式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等方式。口算作为新授课的铺垫,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计算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四、强化新知与旧知

学生接受新知识,也忘得快,针对这个特点,我采用新旧口算题交叉练习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口算能力。同时口算的内容要有争对性。不同的课,口算的内容要不一样。新授课的导入练习要充分发挥奠基和启发功能。

17.小学四年级数学口算题50道 篇十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口算(1×40=40分)120+90= 203-80= 14×60= 25×28= 420×20= 560÷40= 54+97= 28×99= 103×3= 4024÷8= 350+470= 100-43= 35×102= 640÷40= 24×25= 8×(125+50)= 12+18+14= 84+27+73= 25+67+75= 327+773= 543-306= 250×8=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2×8=16)

585+189+215

248+146+154

585+189+215

248+146+154

123÷123= 9100÷70= 145+55= 323-197= 436+208= 315-198= 15×12×5= 168÷4= 32+268= 420-150= 810÷27= 46+49+51=

62+160+38=

574-162-38=

120×5=

175-56=

4500÷300=

768-274-126

621-199

585-175-25

99+232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12×2.5+3×2+4×2=44分)

56×101

36×34+36×66

75×23+25×23

56+56×99 300÷12

630÷45

125×79

42×98

25×39

125×888

325×113-325×13

28×18-8×28

75×101-75

99×99+99 166+83×98

18.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十八

对于“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主要 做法如下:

一、坚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兴趣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他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完全是靠这兴趣来学习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自制力。如果这时老师教学有方,引导得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的快感,那学生的兴趣就会随这这种快感而不断的强化,达到教学的目的。

首先,计算的形式要更加多样化。有一句歌词可以在这里借用一下: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学习也是这样,单一形式的重复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影响学习效果。于是,在计算练习中,我采取了许多办法,我自制了许多口算卡片用于学生的视算,同时还进行听算训练和学生自己编口算题练习,并让同桌学生交换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

其次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让学生乐此不疲。

二、坚持每天进行计算训练

由于课程安排,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不可能只用来训练计算。但是计算训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于是在上每节新课之前,我都坚持做5分钟各种形式的计算训练。同时,每天让学生回家做20道计算题,这样就能够保证这个工作的延续性。

三、坚持分散集中经常练。

计算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它是要长期进行训练的。

四、坚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的算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本子上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说,只有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计算算理,简化思维方法,形成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计算技巧。

五、坚持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有的算式,特别是学生学过的一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有的有简便运算时,可根据运算定律等进行改写,从而加快运算的速度,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掌握计算的技巧。如:24+37+6=?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先算24+6=30,再算30+37=67要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简便一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六、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计算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在计算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三心”,即细心、用心、专心。十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做计算练习中,决不做其他的事情;争取一次正确,尽量避免计算大量出错;要熟悉算理;对乘法口诀必须背得滚瓜烂熟等等。

19.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初试 篇十九

在进行口算教学时, 我发现学生的口算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1)口算速度比较慢。例如:应用凑十法计算2以内进位加法,学生不能马上熟练运用。由于这个原因,学生的口算速度很难快起来。(2)过于依赖扳手指。计算5+3,学生会把5根手指和3根手指合起来数一数共有8根手指, 所以5+3=8。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好理解 ,但会限制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 (3)口算容易出错。一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在口算时思想不集中,容易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忘记进位和退位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口算正确率不高。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 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探究新方法,夯实基础

一年级基本口算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有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年级口算不管什么内容,教学方法都差不多,主要有三种。

方法一:摆小棒。这种方法很直观,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计算原理,是学习其他口算方法的基础。

方法二:计数器。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采用计数器。学生一边说一边拨珠子计算,这是对摆小棒方法的一个改进,也是为教学凑十法的一个铺垫。

方法三:凑十法。这个方法是对前两种方法的一个抽象和概括,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许多其他的口算方法都是从它演变而来的。

通过这三种教学方法,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口算方法的探索,从而很好地掌握它。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竖式计算中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为什么会有进位和退位”。随着方法的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活动多样,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会了口算方法以后 ,还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内化和掌握。练习口算是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

1.小组合作 ,共同提高 。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可是他们很喜欢自己动手,于是我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 给同桌出题。我给出一定的出题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出题。如简单点的要求:写出四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题;提高型的要求:写出四道得数是整十数的一百以内的减法题(43-( )=40,98-( )=90……)等。

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这时学生就要学会考虑怎样加减才合适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同桌一个出题、一人答题的互助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从而使低年级儿童逐步掌握口算技巧。

2.激烈竞赛 ,一起比拼 。

一个人一旦对某样事情产生兴趣, 就等于这件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呈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后,我常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争红旗夺第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我会在课前花五分钟的时间,统一下发口算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样的题目,然后评出我班的“口算大王”,奖励一张表扬信,积累满五张就可以换一块橡皮。这样,在比赛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

3.趣味游戏 ,一起进步 。

游戏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作用,口算练习的重复性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如果课堂空余时间较多我就会做一些游戏练习口算,收到良好的效果。常用的游戏有:小青蛙找妈妈、蚂蚁搬家、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

其中“小猴摘桃”是我经常使用的游戏。先准备好四棵大果树,在上面贴上写有算式的桃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一组学生开火车回答,一人回答一道题,答对算式就可以摘一个桃子,最后数一数哪一组摘的桃子最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不仅每一个学生的口算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为了取胜,组里的好学生会主动帮助口算有困难的学生。

三、重在平时,加强训练

口算方法学会了,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接下来就是日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能用口算的地方就尽量口算解决。在授课之前,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新课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口算题目,进行1分钟的快速口算,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预习新知,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课后我会选择一些学生的易错题,再结合新授课的内容,出一些口算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有时,我也会换一种形式,通过让家长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看清题目、用对方法、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20.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二十

关键词:小学;口算;清楚;快速;正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91-01

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是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以翻看数学书或者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的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慢些,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次的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的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算术题,我有点不想做。这时妈妈和爸爸就和我一起玩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我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我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1分。不仅好玩,还有礼物相送,那就是周末全家一起去书店淘宝。这种方式太喜欢了,明天还要……

上一篇:会计信息不对称下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