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精选11篇)
1.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一
论文摘要:网络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对网络教育质量的监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手段。本文从网络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网络教育的实践情况,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进行探讨,并提出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对策,希望能对有效监控网络教育、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有所帮助。
一、引言
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至今,试点院校逐渐增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形式。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效益提高,也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伴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受到普遍关注,有迹象表明,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并需加以监控。
二、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内涵和意义
网络教育也称为网络远程教育或远程教育,它是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网络教育形式不同于传统教育形式,在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下,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信息网络成为传输的主要媒介,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授课方式;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但并不直接和及时;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质量的网络教育需要丰富和完善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管理、应用到位的技术、全面的服务和充分满足和体现用户需要这五个方面。要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对网络教育进行质量管理,明确教育质量的目标,实施质量监控。网络教育质量监控主要是指通过控制各种相关因素和行为使网络教育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预期目标。
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办学机构,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控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各个学校都不注意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督管理,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不利于网络教育的持续和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质量监控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根本。
三、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策略
我国网络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还比较缺乏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教育部网络教育年检内容显示,各试点学校缺乏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制约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务人员的服务管理等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效及时的反馈信息。因此,在现阶段质量监控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加强网络教育质量监控,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并建立相关机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质量监控。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是网络教育的宏观指导,其内容质量是网络教育取得有效成果的前提保证。由于网络教育的培养对象比较大众化,其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网络教育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在分析每个专业的现状基础上建立起符合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才能形成让制定的培养方案真正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其次,网络教育要保证高质量,就需要有适合其特点的教材和网络课件。因此,对网络教育教材和网络课件质量的监控就比不可少。由于网络教育的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育的学生,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以网络教育所选用的教材需要有别于传统面授课程选用的教材,而且这样的教材应该浅显易懂、细致深入。另外,对网络课件质量的监控则主要体现在:课件内容是否科学、完整并具新颖性,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否方便学生学习、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制作的多媒体图片、声音等是否清晰明了;文字是否容易读懂、方便理解,是否能充分发挥出各种媒介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容易获取课件并方便使用等等。对这些内容的监控是保证网络教学内容质量的有利措施。
第三,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的监控。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主要是通过媒体来获得教学内容和信息。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需要具备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并且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服务系统的帮助下实现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是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对这它们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措施确保教学资料的丰富和服务系统的流畅与稳定。
另外,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校外学习中心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具有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检查和监督学生到校外学习中心上机学习的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对学校在学习中心的答疑和课程考试等进行安排管理。网络教育环境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就要充分调动校外学习中心的积极性,规范管理,实施相应的奖惩,以促进校外学习中心的工作,保障网络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网络教育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进程,而社会对网络教育质量的关注也给网络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因此,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不断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许晓东,冯向东.重点大学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
[2]苏文胜.对网络教育质量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1).
2.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二
网络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以其灵活性、方便性风靡全球。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 其教学成效很多都差强人意, 因此很多网络学院停止了招生, 各网络教育机构也不得不积极主动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主体是客观存在的, 最直接的矛盾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 即教师与学生谁是问题的处理主体, 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教师主体论模式、学生主体论模式、双主体论模式及交互主体论教学模式等[1]。在当前各大网站的网络教学环境中, 究竟何种教学模式有何适用特点?同时, 网络远程教育中的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何影响?另外, 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式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本文仅在分析当前网站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行为与教学模式、学生行为与学习模式、教学情景及教学评价等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统计结果分析, 深度挖掘出改善和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方式及手段。从而为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合理配置网络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活动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开拓新的网络教学和应用实践方法、全面推动利用网络远程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二、统计结果
我们从互联网中选取了152个网络教学网站, 分别就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呈现方式及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数据采集。
以下是抽样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有50%以上网站的课程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 大约30%的网站的课程采用了2种以上的教学模式。
我们发现约1/3的网站的课程是使用了一种内容呈现方式, 只有1/6的网站的课程使用了3种或3种以上的内容呈现方式。
说明:反馈部分的即时反馈、非即时反馈、无这三项是可以多选的, 如有的网站的课程既有即时反馈也包含非即时反馈。不到1/3的网站的课程可以实现即时反馈, 接近1/3的网站的课程没有教学反馈这项功能。
三、讨论与分析
1.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对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时, 把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了如下几种:个别化教学、讲授式教学、协作学习、指导型、探究型。但是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 太多的网络课程使用了单一的模式 (讲授式) 。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这样的网络学习中可能渐渐失去兴趣、动力。
在网络教学体系环境下, 由于教学模式的变化, 从而导致了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对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和网络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力度、鼓励创新的程度、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都将对网络教学服务质量产生影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干预时机和干预方式的技巧性切入、艺术性沟通、缜密的理性思维和准确性判断, 是使得网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而这些都要求网络教学模式具备多元化的特点[2]。在传统的课堂实践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如课堂实践中,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替换教师的角色, 对学生选取演示内容时, 鼓励其选材的广度和深度应超越教材, 并力求创新,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活跃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中, 可以采用虚拟实践环境或者沙盘演练的方式,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角色扮演、影像放映等方式, 引入实训体验, 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能力, 并通过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主动由“要我学”演变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
2. 教学内容呈现形式
目前, 大多数网络教学的表现形式都是:把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以流媒体形式或文字、图片的形式将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有的教学网站上出现的不是教学情境, 而是将网页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讲教师坐在摄像机前念讲稿的录像, 另一部分是讲稿的内容或Power Point。超过1/3的教学网站是使用了一种类型的内容呈现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 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网络教学不是仅提供资料, 而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3]。而目前大部分网络教学仍强调“教”, 强调知识的传授, 一进去就开始知识教学, 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 这种类型的课程是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我们调研的很多网络中, 发现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教师讲稿的简单呈现, 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 网上只有一些教师的讲稿和视频, 一些操作技能的讲解也往往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展示的。没有给学习者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 缺少一些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无法让学习者及时进行讨论问题、小组协作、角色扮演。学习者在学习时, 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或者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归结到一点, 就是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 重教学内容呈现, 轻学习环境设计。
3. 评价反馈
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即时反馈:教师、专家、同伴或系统能及时给予应答, 如在线测试系统。非即时反馈:不能及时给予应答, 如论坛。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 (作业和考试) , 同学之间进行的评价反馈或是留言。在100多个教学网站的数据中可以发现2/3的网站有这两种反馈方式, 但是也发现有1/3的网站是没有反馈评价这个环节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用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网络的交互性不强, 网络教学缺少自动答疑系统, 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网络教育的弱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通常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这种情形一种满意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在远程学生和远程教师之间通过双向通信, 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整合, 并使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进而加强网络教学的互动性[4]。网络教学不单单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咨询和求助, 也要提供给学生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帮助。教师与学生的反馈,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反馈, 对学习者的学习和精神方面的帮助都将是巨大的, 从而进一步促成学习者的进步。
四、对于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的思考
1. 拥有优质的网络模块课程
在开发设计网络模块课程时, 必须要以教育基本理论为依据, 认真研究和把握教学原则和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基本规律。课程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不仅应重视知识的传授, 而且更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要具有直观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又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同时又能够依据学生的智力、智能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难度予以安排。
2. 组建高效的课程开发团队
网络模块课程的开发要有一个好的团队, 这个团队既是课程的设计师, 又是把关人。他们既要了解网络教育, 又要懂教学、懂媒体、懂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和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及制作。教师的意图、思路、观点, 只有通过技术媒体形式才能得以体现。教学材料不单单是以文字、图片、视频这些形式呈现出来, 较多的采用可以互动的多媒体。选取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创设出一定的学习“情境”,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教学网站应提供像论坛、博客性质的交流平台, 不单单可以使学习者进行交流探讨, 也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方面进行沟通。同时, 网站管理者应想方设法, 广开渠道来加强教师与学生间联系, 提高教学质量, 为师生间的联系提供最佳的沟通纽带。
参考文献
[1]辛娜敏,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
[2]李华, 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5
[3]钱晓群.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因子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4
3.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三
关键词:高等学校;网络教育;成本;质量;均衡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1-0077-06
根据萨缪尔逊的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服务从本质上讲不是纯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其教育成本由政府与消费者(受教育者)共同承担。[1]但是,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由于其自主定价(学费)、资源配置由供需关系决定,因而其运行基本遵循着市场经济的规律,本文的研究将其纳入到私人产品的范畴进行考察,即:网络教育机构为社会提供网络教育服务,其顾客是网络教育学员。
一、网络教育学院的成本研究
经济学中对于成本的研究,尤其是成本曲线和成本函数的研究,是市场均衡研究的最基础工作。网络教育服务市场中的成本研究,包括成本构成、性态分析、函数表示与曲线描述。目前对于网络教育学院成本构成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主要有:Greville Rumble(2001),他从系统的角度将一所发展得比较完善的网络教育学院的成本分为了开发电子学习材料、在线授课和评价、Web站点的登录、学习者的在线管理、基本设施和支持服务、对网络教育的宏观计划和管理等组成部分。[2]Brian Morgan(2000)在院校层次的成本分析和归类研究中将网络教育学院的成本分为以下几类:技术特性成本、人力支持成本、能力发展成本、行政管理成本、隐藏成本、课程开发成本以及课程教授成本。[3]吴庚生、李海霞(2005)等学者按照网络教育的活动过程及其特征将成本分为开发成本、传送成本、教学与支持成本以及日常管理和基础设施成本等四个子系统。[4]在网络教育成本的性态研究中,李光先(2001)指出远程教育的成本结构是高固定成本和高可变成本。[5]对于网络教育的成本函数及曲线的研究是为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均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的,但目前的研究还几乎没有涉及到。而对于成本投入、市场均衡及服务质量等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更是未有涉及,本文的研究正是从这些角度切入的。
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对于成本曲线的研究都是从成本性态的研究开始的。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基于这一成本分类方法,本文将网络教育学院的成本作如下分解:
固定成本:为扩大招生而投入的广告费(x1),管理人员的薪金(x2),学院房屋的租赁(x3),直线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x4),师资费用(x5)、课件制作费用等(x6)。
变动成本:教材(x7),各学习中心的招生分成(x8),学生服务人员薪金等(x9)。
混合成本:学院员工的电话费(x10),服务器或办公设备的维护(x11)、支持和保养费用等(x12)。
基于上述对网络教育成本性态的分解及西方微观经济学对成本函数推导的过程,我们认为成本函数是指由教学机构在为社会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水平y上投入要素价格w决定的,C=C(w,y),i=1,2,…,n。其中y=f(x)是网络教育的产出函数,x=(x1,…xn) ,xi是要素的投入量;w=(w1 ,…,wn),wi 是投入要素价格,i=1,2,…,n。那么成本最小化问题:
Minx≥0WX(1)
s-t-f(x) y
的最优解称为网络教育的成本函数,表示为C=C(w,y)。
在此,我们将上述x1,…,x12 的要素投入划归为两类:其一为劳动要素投入(包括x2,x5,x8 的一部分,x9),记为L,其价格为wL ;另一部分为资本要素投入(包括x1,x3,x4,x7和x8 的其余部分及x10,x11和x12),记为K,其价格为wK。
基于王林(2001)将Cobb-Douglas产出函数运用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果,本文假设网络教育投入产出也符合Cobb-Douglas技术,则产出函数为:
y =LαKβ
其中,y为网络教育机构的产出,表现为为达到考试分数和综合素质要求而提供的服务总量;
L为网络教育机构投入的讲课老师薪金,管理和服务人员薪金;K为网络教育机构投入的资本要素。
则(1)关于成本最小化问题转变为:
在长期中,网络教育机构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故没有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分。因此,长期成本函数只有三个概念,即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我们考虑按短期成本函数的形式表示长期成本函数为:
如前所述,假设网络教育长期的产出函数为y= xαvxβf,其中α,β>0,则网络教育的长期成本函数:
此外,依据前文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对成本的分析及网络教育服务成本的性态的一般性分解可知,网络教育机构层面的生均成本(即平均成本)可以从生均变动成本(AVC)和生均固定成本(AFC)的角度进行考察。前文(4)式中的:wv[yxf](1-α)α为生均变动成本,而生均可变成本为:wf[xfy]。如下所示,我们分别描绘出AVC(y),AFC(y)和AV(y),其曲线如图1所示:
短期内,当机构的服务量随着产出数增加时,AFC减少,AVC 最终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上升,这两种效应结合起来形成了U形的AC曲线。
二、网络教育市场的成本与质量均衡模型分析
为了简化模型,并进行分析、推导和比较,本文做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A、B两个院校,两个院校的网络教育学院都在学习中心C招生,A校的网络教育学院有专职员工100人(xfA=100),B校网络教育学院有专职员工20人(xfB=20)。
[假设2]全部成本支出由人工费成本(xvwf)与学院给第三方的分成(ywv,其中y为招生人数,wv为每招生一名学员的分成)构成,则A、B两院校的总的人工支出分别为100wf和20wf。如果wv=0,即不考虑给C的分成,A学院的总成本就是B学院的成本的5倍之多。
[假设3]在短期内,员工工资是作为固定成本存在的,且A、B两院校的人均工资相等,均为wf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我们实际上是把人工支出看作了固定成本(xfwf),把学院给C学习中心的分成看作了变动成本(ywv)。
[假设4]A、B两所网络教育学院的产出满足Cobb-Douglas函数,则其
短期总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如前文(3)和(4)的表达式,即:
[假设5]学生对教学质量不敏感。
[假设6]网络教育质量与成本成正比。成本大意味着投入的多,我们假定投入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投入会带来高质量。
[假设7]网络教育招生渠道是稀缺资源,基本上网络教育学院都是通过设在各地的学习中心招生,学习中心C是以自身收益为导向的。
[假设8]A、B两所院校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相同,这样两所院校的教学服务更具有可比性。学员可以在两所院校修相同的课程,只是课程的质量或学费有差异。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考虑如下三种情形的市场均衡与相应的质量问题:
1-不存在第三方C分成的情形。按照前面的假设,总成本就只有人工费成本,即wv=0的情形,则有:
也就是说,A学院的固定要素要多于B学院,其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和服务更优质,但收益却少很多。如果A要达到B的利润水平,就不得不减少投入降低质量。如果B为了与A竞争,将价格降低到P1,此时如果A不降价,在学生对质量不敏感的情况下,就会流失学员,如果降价就会出现亏损。
依照如前所述的情形,A、B两所网络教育学院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述如图2所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第三方分成的情况下,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是:投入少、质量低的B学院占据优势,平均收益多于投入多、质量高的A学院。投入多的院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结果是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整体趋于下降。
2-存在第三方C分成的情形。存在第三方分成,即WV≠0,按照前文之假设,网络教育的短期总成本就是人工费成本加上给第三方的分成,即:
以上过程其图形描述如图3所示。图3中,SAC1A——A学校平均成本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分析一直假设wvA=wvB,即:考察A、B两所网络教育学院给学习中心的分成是相等的。下面考虑wvA≠wvB的情况。由前文分析及图3知,SAC2A>SAC2B,所以我们考察WVB>wvA时,通过图4,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WVB>wvA时,市场中两个网络教育学院的均衡状态。
这就是说与A学院相比,B学院的成本线原本就要低一些。在给C 较大分成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自己的成本线在A的成本线以下。如果B给C的分成多于A给C 的分成,则A在招生上就处于劣势。这是由于A给C的分成小于B给C的分成,而招生渠道C 是稀缺的,在利益的驱动下,C会与B合作,会使得B校招生数量增加到y1,平均成本进一步降低到CB,平均收益增加。在学生整体规模不变的情况下,A校学生规模减少到y2,平均成本上升到CA,出现亏损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这时市场调节的结果是让C趋向于质量低的B。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考虑第三方分成的情况下,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是:由于投入少质量低的院校给学习中心的分成多于投入多质量高的院校给他的分成,学习中心会多为前者招生,学员就会流向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低的院校,网络教育的整体质量也会趋于下降。
3-A、B两种办学模式的情形。假设A模式是指以网上教学为主,在网上共享优质资源,网络教育学院需要较大的投入来维持教学平台的运行与管理。学习中心的任务只是招生与组织考试,教学任务是由网络教育学院来完成,他们聘请教师录制课件,进行教学管理。在此模式中学习中心C拿较小的分成,网络教育学院需要较多的继续投入来保证他的教学质量。B模式中远程教学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学习中心完成,学习中心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学习中心建设教学楼,聘请专职教师进行面授。在此模式中网上配给是辅助的教学活动,由于学习中心投入的大,所以学习中心从B校处获得较大的分成也是合理的。认为A院校采用的是A模式,B院校采用的是 B模式。优质的网络教育需要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发送;网络教育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网络教育的双向通信交互;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教育的研究与管理的多项投入。在B模式中上述的多项投入是没有的,他只是把教学任务交给了学习中心,而A模式的院校却在各个方面都要投入来保证优质的服务。A、 B两所院校成本比较,见表1。
1-课件的开发与发送1-教材的编写与发送
2-学生学习支持服务2-网上的辅助资料发放
3-双向通信交互3-基础设施建设
4-课程考核与学生学业评价4-教育管理
5-网络教育管理
6-远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
7-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8-网络教育研究
9-给C的分成5-给C的分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存在两种模式的情况下,市场调节的结果是:投入较少、质量低的模式与投入多质量高的模式之间有逆向选择的关系,这样落后的模式阻碍了先进模式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网络教育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体现在学员对于网络教育的质量不敏感,即网络教育服务的对象还不成熟。此外,网络教育学院的发展尚没有完全进入到网络教育学院自身的服务品牌创建阶段,还主要依靠传统教育的学术影响力作为无形的资源进行挖掘,甚至存在着对大学学术品牌价值进行“破坏式的开采”。
2-低成本投入将导致网络教育整体质量下滑。在质量标准和行业评估等制度缺失状态下,任何低成本的资源建设投入都将导致整个网络教育质量的下滑。因为不存在第三方分成的情况下,学员对服务质量不敏感,投入少、成本低的网院在竞争趋于劣势;而在存在第三方分成的情况下,投入少、质量低的院校给学习中心的分成多于那些投入多、质量高的院校给他的分成,学习中心会更多帮前者招生,学员就会流向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低的院校,网络教育的整体质量也会趋于下降。这样的竞争格局将导致网络教育的整体质量滑坡。
3-市场调节对于质量改进的无效性。在完全自动的市场调节中,由于监管、评估等制度的缺失,以及学员对于网络教育服务的质量不敏感等原因,导致市场调节对于保证和提升网络教育学院的质量产生无效性。这不仅导致了为提高质量而投入多的网络教育学院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出局,而且必将拖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进而阻碍我国网络教育业的发展。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建议采取如下政策:
1-引入网络教育质量标准。在网络教育体系中,引入质量标准,并且制定行业质量标准,保护那些在网络教育中为提高质量而不断加大投入的教育服务提供者,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和健康发展。
2-实行行业评估制度。这主要是指推行综合性的、诊断性兼有合格性的、形成性、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对学习支持服务的和评估主体职业化的网络教育行业评估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6)-
[2] Greville Rumble-The Costs and Costing of Networked Learning[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Vol5 Issue2-September,2001-
[3] Brian Morgan-Is Distance Learning Worth It ? Helping to Determine:the Cost of Online Course,2000[DB/OL]--http://www-marshall-edu/distance/distancelearning-pdf-美国马歇尔大学-
[4] 吴庚生、李海霞-网络教育的成本分析与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3-26-
[5] 李光先-远程开放教育的成本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23-26-
[6] 王林-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4-6-
The Cost,Market Equilibrium and Quality of High education e-learning
=
Yang Q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cost,especially the curve and function of cost,is the fundament of market equilibrium in economics-Taking e-learning into the private product category and applying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discuss the cost function and curve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research work in e-learning-On the basis of some hypothesis,this paper developed a competition model for the e-learning market,which considered three kinds of equilibrium and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the agency being involved or not and the bi-model one-In the last part,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Chinese e-learning market is being on the emerging period and the free market is ineffective in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Therefore,the e-learning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are both quite essential and needed for the sake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e-learning; cost; quality; equilibrium
(责任编辑:杨全山)
4.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四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大学生 创新思考
基金项目: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编号:sdsz-2016-070)。
作者简介:王艳彪,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吕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3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其地位更加突出,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思政工作者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渠道。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大学生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联日益紧密。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世纪之交,是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长的一代,崇尚平等、互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乐于接受传统的被动式教育,而网络就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需要,提供了平等、交互性的学习的平台,网络新载体也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因此,网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传承校园文化提供了新纽带
较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而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的互联网信息量大,校园文化的传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学生中的影响得以实现,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已成为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之一。
(三)思政工作者需认识好、利用好、搭建好网络平台
大学生涉世未深,加之社会网络资源碎片化、无序化,需要详细的甄别和整理,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能会使少数学生误入歧途,学校可以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方法,结合自身学科,整合网络资源,建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系统性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支持,积极做好校园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二、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思考与设计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从精神层面上了解和服务学生,依托网络平台加强学院各层面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升学生思政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一)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吸引力
1.充分调研、了解需求,找准网络思政工作方向感。作者在省属高校开展的《学生互联网使用、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占用了75%的时间,学生利用网络主要用于搜集信息、网络社交、网络娱乐等几大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的情况;学生期待学院的网站中有更多、更新考研辅导、出国留学、职业规划等与学生发展就业相关的信息。调研结果为学院的网络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为学院的网站建设提供了有力参考。
2.全面覆盖、彰显文化,营造网络思想工作归属感。高校大多有着良好的网络基础,一般由网络中心负责制作高校二级学院网站,建设的全面、完善,包括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工作、招生就业、校友联络以及国际交流等方方面面。详实科学的内容给学生们的大学校园生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学院网站上视频点播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新颖的展现形式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教育执行力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全员参与网络资源维护。网络思想教育的主体是以辅导员为主力的学生工作队伍。以学院的“学生工作网”等平台为主要载体,全体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团学活动、招生就业、专业大赛、生活区建设、特殊群体帮扶、创新活动等方面,按各自分管工作,分别负责相应的网页版块建设,及时丰富网页内容,确保网站建设无死角。高校还应该聘请电教办公室专业教师做技术支持,确保网络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2.完善管理、加强培训,全面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果。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来建设网站、管理网站、使用网站,引导学生干部加入到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中。高校应组建大学生记者团和网编协会等社团组织,配备指导教师做好网站的信息更新及整体维护工作。学生干部的参与,将学生的观点全面深入的注入了网络思政教育,提升了网站的亲和力,学生干部也在参与中也锻炼了自我,提升了综合素质。
3.辅导员深入学生内心,建立大朋友博客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日益成为广大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顺应这一当前趋势,也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及时、广泛、直接和深入。各学院以“博客”为突破口,组织全体辅导员成立博客团队,辅导员充分利用博客将日常工作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及时的表达出来,既便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博客也让学生了解到辅导员工作以外的另一面,拉近了与师生间的距离。博客团队的成立,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效果远超于传统的说教填鸭式。
(三)精心设计载体,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感染力
1.开设“学生新闻投稿”平台,增强学生价值感。搭建新闻稿件学生投稿平台,缩短稿件发布周期,完善投稿系统。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学习雷锋、网络征文、就业指导、考研心得等多元化活动,并在相关的网络专栏中定期刊登学生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价值感。
2.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平台。在崇尚言论自由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活动的主体,享受着言论自由权和话语权。虽然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价值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往往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左右,不能明辨真假。在高校的学生工作网站,要建立院级官方舆论发布专栏,对于社会重大事件、学校相关决策在第一时间登载事件原委,阐明事态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避免以讹传讹,形成不良后果。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正面的舆情引导,做到统一思想,引导有序,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四)做好制度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教育保障力
1.制度是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利用网络做好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高校应制定《学生工作网站管理规定》、《辅导员博客实施方案》等网络建设规章制度,提高网络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设计网络思政教育的隐形制度。网络思政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来设计开展,隐形制度建设能够有效的将虚拟网络的管理工作发挥适当的作用,通过构建网络话语体系来提升隐形制度的执行性。
(五)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教育辐射力
“学生工作无小事”。看似很小的思想问题,很可能会产生一个十分严重的后果。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sos网站的建设就是重点解决学生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为迷茫中的学生指明方向。具体来说,sos网站实现了几个功能:一是方便性,设在外国语学院网站主页面,学生容易登陆,也会经常关注;二是安全性,我们以前也开设过类似bbs的网站,由于经常受到恶意攻击,经常出现很多广告,甚至替考等非法广告。sos网站的设计,必须经过注册,然后才能使用;三是互动性,无论学生哪方面问题,都可以提问,提出来后,由辅导员回答,增加了互动;四是隐私性,考虑到很多学生会问到一些私密问题,我们没有设置必须实名注册,学生可以匿名注册。同时,可以设置“公开”、或“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学生隐私,为同学们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交流平台。
三、网络思政的成效及创新思考
(一)发挥首因效应,保证网络平台全员使用、全面覆盖
(二)嵌入中心工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的网络平台上不仅仅用于在情感上了解学生,在思想上引领学生,同时也涵盖了助力专业成长的版块。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在线与外教交流口语,可以收看外英文原声电影、bbc新闻,对课堂外的专业技能提升给予了有效补充。开放平台以来,教师们普遍反映同学们的口语听力能力有了很大极高。
(三)延伸工作触角,将网络思政教育与家校育人相结合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家长参与不足的缺失,为家长提供一个监督、参与学生培养过程的平台势在必行。接下来,学院将通过开发“家校互动网络育人平台”、在学院网站增设“家长专栏”、“网络家访”等方式构建新的家校育人模式。以网络沟通方式促进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四)完善交流机制,提升网络平台魅力
5.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五
——xx学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不足
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院高度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做好对接需求、掌握规律、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各环节工作。逐步构建了网上网下、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我院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引领、文明创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在工作中,学院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学院党委书记每天通过微博了解学院整体情况,为师生答疑解惑,做好思想疏导和引领工作,并通过微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高了学院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水平,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他的微博获得2012年新疆十大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榜第七名。各部门、各系院负责人也在学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下纷纷开通了微博、微信,加强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师生所盼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做好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网络思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单位为主体的网站和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在网络上形成网状交互式的微博矩阵,力求做到全面覆盖。学院现有新闻主页、白杨青年思政网、心理健康网、就业信息网、招生信息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网和部门系(院)等网站26个。同时,开设了学院官方微博、学院团委官方微博、系(院)官方微博等16个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也全部开通了微博。学院新闻网、官方微博等网络媒介及时发布学院的重点工作和各类新闻信息,开通了“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专题网站,开辟不同专栏,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学习利用,同时严格落实专人编辑、专人审核、专人发送的制度。学院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力求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畅通政令、增强师生参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三)完善制度,把控风险,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学院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学院网络传播媒介管理章程》等相关制度。学院和系(院)网站、QQ群等由专人负责,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形成 和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建立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
(四)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院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学院组建了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积极整合学院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扩大正面教育力度。
学院官方微博也力争做到每日更新,即时发布重要新闻和信息。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复,并围绕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和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让官方微博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官方微博相继举办了“直播开学”,“军训日记”和“我的梦想”等话题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发数量和微博有效粉丝都大量增长。在重要宣传节点,及时播送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如在“中国梦、学院梦、我的梦”、“光盘行动”活动期间,以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宣传效果。官方微博 发送的“我院最美大学生”,报道了我院哈萨克族大学生阿娜古丽主动为一名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双胞胎孕妇献血的事迹,转发量和评论量达到260多条,并被新疆教育厅、昌吉发布和一些网络名人大V转发,让正能量教育入脑入心,成为学生喜欢和受益的宣传方式,微博提供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院新媒体的使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学院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新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院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学院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范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渗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国内外“三股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尤其是手机网络的渗透严重,特别是一些宗教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QQ、微信等网络信息中,学院对此方面的防范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内容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院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如我院“白杨青年思政网”的内容比较单一,更新也比较滞后。大多网络思政内容在编排和组织上均缺乏个性化,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走在时尚、潮流最前端的大学生来说,现行的网络思政内容,大多是转发或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内容教条僵化,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制度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学院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但是网络宣传平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部门官方微博更新不及时,内容缺少新意。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让每一个网络宣传平台都发挥效果,让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和影响社会的新工具。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和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思政综合门户网和微博等新媒体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娱乐等各类栏目“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信息服务之中”,“润物细无声”,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使思政综合门户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包括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一是要包括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 部和党委宣传部、党办、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各校园网站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更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队伍,全面覆盖课程教育途径和非课程教育途径。二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要把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平等的双向交流,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三是“专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学院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网络育人的理念,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思政平台
6.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六
(教研[200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目的,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现就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研究
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深刻改革、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要成为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要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分别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实施方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三)深入研究,建立新型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要在研究生培养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教案、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指导方式、学位论文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产生一批示范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新型培养模式。
(四)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培养条件
加强培养研究生的信息资料网络环境建设和实验装备研究条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指导力量,改革管理机制,为研究生创新研究提供更优良的环境条件。
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自主开展科学实验和实践创新思想提供专门场所,为跨学科研究生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研究生创新中心要与有关优势学科的平台和基地有效衔接,充分地发挥校、院、系(所、中心)已有的研究条件和各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
(五)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加强优质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发挥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的优势,在一些基础性、通用性课程编写出系统性强、内容新、水平高的教学用书或精品教案,或有组织地引进一批国外先进的教材或教案。
建立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体系,如高水平系列学术讲座、精品课程等多媒体课件、精品教案库、信息与学术交流网站以及其它网络资源利用平台。
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间的学术活动。
(六)加强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资助优秀博士生科研创新。从政策上、经费上支持博士生从事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重大工程或技术创新研究,激励博士生做出重大创新成果。
建立博士生访学制度。为优秀博士生访学提供支持,配备导师并为其进行实验、合作研究等学术访问活动提供条件,以发挥特色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实现学科间、高校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设立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学术论坛以博士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为主,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激励和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继续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及其相关的奖励、科研资助工作。各省级学位主管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开展相应的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工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查。
三、组织实施
(七)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一般采取立项的方式进行。具体项目应有创新的内容,明确的目的,较大的意义,较好的实施条件,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必要的经费支持。项目实施应有专门管理组织和学术指导组织,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项目批准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项目结束时要组织必要的检查和评价,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效益。
(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把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切实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九)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在改革培养模式、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对优秀研究生导师给予更多的支持。
(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列为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要与“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大学建设计划紧密结合,充分利用重点学科建设奠定的良好条件,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同时要发挥重大科研项目的牵引作用,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委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积极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
(十二)教育部对全国性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进行立项并给予资助,如继续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举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设研究生暑期学校等;同时,对已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委及学校立项资助的,并具有示范性、创新探索性的重点项目给予立项支持。
(十三)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单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项目经费主要由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列入预算,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投入与资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委的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应分别筹措资金,用于支持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
7.网络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七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集体教育”重视教员的主导作用, 采用的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强调的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这种不看对象的“一锅煮”、不分层次的“齐步走”、不作区分的“一刀切”的追求大于统一的教育结果, 使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被忽视了,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意识, 失去了个性和独特性, 个人的希望、意愿、兴趣、情感和态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培养出来的人才, 共性有余, 个性不足。这种教育思想不仅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而且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个性特长的创造性人才为其服务。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长, 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水平。卓越的创造才能, 还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可以说, 鲜明的个性乃是创造性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没有个性, 就没有创造性。古今中外无数杰出的创造性人才, 无不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网络教学中, 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 自主选择所需的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具有更多的支配权;能够方便地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测试, 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由于网络本身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以及丰富、鲜明而形象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在这种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中, 教育技术包括信息网络不再是强化灌输知识、强化记忆知识的简单工具, 而自然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 成为研究的工具。更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使学生可以面对过去不曾想到的新的学习方式, 从中学到过去无法学到的知识。网络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使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 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这种多样化的教学,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也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在高水平基础上的统一。
二、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 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在网络教学中, 课堂教学将有多媒体参与, 学生学习以PC为主, 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 家庭作业以电子文件为主。这种学习方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枯燥的学习方式。
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 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 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 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的图像, 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 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 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能产生学习的兴趣, 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2. 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 人体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 网络教学就是以静止和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 加上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 图、像、文、声并茂,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注重交互性。
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网络的交互式功能非常广泛, 包括点播图像资源、视频游戏、选举投票、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可视电话、交互式教学等, 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也成为远距离教学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允许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这种教学形式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 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 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教师的素质提高, 我们可以想见, 解除这种种羁绊, 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前景将更为灿烂。
三、网络教学满足创新教育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要求
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船”和“桥”的作用。没有好的教学方法, 再好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让学生接受, 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创新。可以说, 没有教学方法的创新, 就没有教育的创新。网络教学的发展, 为教学方法的更新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网络技术的应用, 迫切需要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按照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要求, 真正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坚决摒弃“灌输式”、“填鸭式”、“保姆式”等导致窒息学生思维、钝化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广泛开展讲座式、参与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强化学生能动性的创新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建立了双向交叉型的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网络教学本身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试验, 探索智慧教学、情感育人。在网络教学中减少了讲得过细、过多、过全的习惯教法, 强调或重视讲宏观, 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 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和创造空间。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既有赖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有赖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实现两个积极性的统一, 两种方法的统一, 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有意义。网络教学为这两个“统一”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使得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可能。
四、网络教学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了条件
要有创新能力, 首先须有创新精神。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模式、方法去思考问题, 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参与意识, 缺少进取精神, 久而久之, 束缚了思想, 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湮灭了创新潜能。在网络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为指导, 网络是认知的工具。各方面的知识的联系必须由学生靠自己的逻辑分析和知识经验来建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学系统,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参与网上讨论, 进行自我测评, 模拟实验, 强化实践。这样, 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 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创新的自信心, 培养了创新精神。
毋庸置疑, 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 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出物, 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 它们溶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 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 基础教育是学习的源头, 提倡终生教育也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 基础教育不搞好, 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 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 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没有创造性思维, 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 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摘要:在创新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施创新教育, 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育, 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继续加强实验研究, 不断努力创新, 总结经验, 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而奋斗。本文探讨了网络教学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 .
[2]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 (7) .
[3]戟锋.现代教育技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动力[J].电化教育研究.2000 (4) .
8.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八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途径;创新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当前搞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思想教育优势,创新网络思想教育途径,预测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特点、新创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现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范围和效果的全新变化。纵观近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历程,从启动—普及—推广,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与发展。许多高校在实践中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型主题网站超过了700个,形成了“阵地牢固、人员稳定”的良好态势,基本上完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构建工作。但其工作成效离党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宣传、引导的力度不够
2007年,我们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上网只是为了聊天、收发E-mail和在线游戏,分别占上网学生的75%,12%,72%,而聊天的内容为感情交流的占47%,人生价值讨论的占14%,疑难问题咨询的占l2%,无主题闲聊的占36%。从中可以看出,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比例很低。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功能利用不够,使用网络存在盲目性,少数学生在网上缺乏自律性。而高校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教育中,缺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手段单一,引导力度明显不足。
2、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网络建设丞待加强
目前,各高校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而校园网络建设参差不齐,学生访问率低,存在着内容贫乏、更新缓慢、形式呆板、语言枯燥,互动性不强,制作上不精等不足。根据最新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个性服务太少”;885%的学生认为“网页不生动”;829%的学生认为“内容更新太慢”;748%的学生一看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名字就不愿意上;722%的学生认为与课堂教育脱节。这些数据说明,要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必须深人挖掘网络内涵,紧密结合网络特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网络功能的整合,加大对校园网的投人和建设。
3、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主要由党务干部、团干部、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等组成。而我校正在构建一支以学工部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关工委老同志共同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方面,这支队伍,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培训,对网络技术掌握还非常有限,对网络的特点也难以准确把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教育,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网上思想教育活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另一方面,其组织设置偏重于行政管理部门,缺少教学一线教师的参与。如果缺少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一定网络技术的教师参与,势必就缺少了网络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各高校学生参与的程度还很有限,有待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育人意识
其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增强认同感。
其二、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定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在网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诚恳地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学生才易于敞开心扉,教育者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三、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同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的行为。
2、强化队伍建设,造就三支高素质、技术过硬的网络思政队伍
首先建立一支专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强化这支队伍理论建设,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强化网络技术培训,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既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其次建立一支以“两课”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任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他们的信赖,使他们的教育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激发大学生政治信息的需求。因此,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网络技术水平较高的一线教师组成网络思政队伍,深人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吸引力。
再次建立一支由大学生骨干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流动队伍。在大学生中选择一批思想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网络技术熟练的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创建、维护、改版、升级等工作。通过他们的活动,在网上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教育的氛围,以便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总之,建立好这三支队伍,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加大力度,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1)、整合网络资源,形成规模优势。
高校的网站建设要紧紧抓住网络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目前高校主题教育网站各自为政,缺少沟通,内容单一的实际,整合网络资源,加强合作,扩大规模,形成面向全校师生的信息含量高,网络功能全的综合性网站,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开发和运用其他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2)、创新形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吸引力。
从目前校园网建设看,形式过于呆板,网络思想教育还没有与学生上网的规律结合起来。因而,必须在充实内容和创新形式上进行全面改善。其一、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实际,网络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其需求实际开设。除提供大量信息资料外,要积极开展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二、形式上结合网络互动性特点,加强BBS、书记、校长信箱的管理和维护,加快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这样,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澄清和解决思想问题,满足思想需求。
(3)、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督。
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健全网络规章制度,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一方面,追本溯源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从消息源头上对网络进行整顿。堵塞互联网不道德的源流,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出台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网上秩序。此外,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阻止有害数据的侵入,决不允许有害信息在网上流传、泛滥;对于问题严重、危害较大的网站,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关闭。
4、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领域,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融合统一
第一、与计算机及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及网络公共课程要及早安排,使学生在触网前就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水平和信息素质,为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技术伦理、信息文明和网络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在网络领域开辟教书育人的新途径。
第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质量和育人效益的同时,丰富网络内容,扩展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功能和渗透、辐射效应。
第三、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进网络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矛盾。网上与网下互动配合,网上了解动态,敏感、热点和难点问题,网下耐心细致的深入工作, 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促进,产生共振和谐的规律和机制,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
第四、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是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网上与网下互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
综上所述,在新的网络时代,我校新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汲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传统,与之不断融合统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41
[2]杨克平试论互联网的挑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3(5):122-123
[3]刘洪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0(4):55-56
[4]胡聚华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J]社会科学论坛,2005(8):74 76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B/OL]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6/01/17/3508htm
9.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九
论文摘要: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就,它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诸如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工作方式、休闲娱乐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在我国,网民人数与日俱增,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站上万家,上网人数达到1。37亿,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达到17。2%,约有2300万之众,高中学生的普及率超过50%。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传统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分析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家庭教育如何进行变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未成年人成长的新需求。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方式网络时代变革与创新教育需要青少年网民互联网技术中国互联网科技成就
一、网络对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冲击
网络时代未成年学生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了新特点,80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网络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具有年轻人求新求异的特点,对网络技术,他们没有成年人那样怀疑、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年轻人永远是网络技术的拥护者、推动者、受益者。由于年轻人和父母在对网络技术的接纳上存在态度和行为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传统家庭教育出现了发展中的断裂,表现为家庭教育陷于茫然、被动、无力、苍白的状态。具体的讲,网络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网络的空前挑战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中,家长作为家庭的长者,他的知识、经验本身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教科书,家长是孩子的百科全书,在纸质媒体时代,孩子有什么知识方面的问题,基本可以从父母或长辈那里得到答案。但在网络媒体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孩子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寻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学习,选择学习。“问父母不如上网”,这已成为子女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学生们把电脑称为“放在家里的图书馆”。一般来说,家长教育子女的权威性由三部分构成:即人格权威性;源于血缘亲情的权威性;拥有知识的权威性。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子女的知识传承性被互联网无情地切断了。家长知识权威性的丧失削弱了父母人格的魅力,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二)家长向子女传递信息的过滤性与网络复杂性的矛盾。
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或知识是经过过滤的,尤其是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副作用或危害的信息,家长是不会给子女传播的,父母在家庭起着一道“防火墙”或“隔离墙”的作用。尤其是我们国家近十多年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介绍教育子女的新观念、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家长的教育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很注意不良信息对子女的影响,在家庭倡导健康文化氛围。但在网络时代,家长的“防火墙”、“隔离墙”已形同虚设,孩子上网,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络技术尚不能完全做到对黄色网站或色情信息的屏蔽,另外,网上一些对未成年学生有诱导误导的不良信息,也容易扭曲未成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网上信息的杂博,鱼龙混杂和家长给子女传递知识的过滤性、单纯性产生了矛盾,直接侵蚀和抵消家长的教育效果。
(三)家长和子女的亲和力受到了网络的冲击
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有效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家庭建立和睦的教育关系。在网络时代,未成年子女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上网上,他们和父母交谈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使得家长明显有了被淡漠被边缘的感觉,上网―看电视―睡觉是网络少年家庭的生活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网未成年学生中,他们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如“菜鸟”、“大虾”之类使得听不懂网络语言的父母一头雾水,破译不了网络语言的语义信息,谈何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网络对家长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学生上网对家长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具体的讲,家长面临下列挑战:①对网络的接纳程度;②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及水平;③家长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社会的法治意识;④对未成年子女上网科学指导和管理能力。比如说,家长不掌握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犹如不会开车的人教导别人如何驾驶车辆一样可笑。
二、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家庭教育是具体的过程性的概念,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有不同时代的社会内涵。家庭教育要不断地吸收社会先进的文化科技成果,才能彰显它的生命力。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需要做出那些变革与创新呢?
(一)改变对互联网的偏见
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变革包括观念变革的巨大推进力量,从科学技术发展史来看,尤其是直接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科学技术在其推广的初始时期,人们都有一个适应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当前,家长对网络的偏见主要为:“上网对孩子有害”,“上网弊大于利”。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来源于对网吧的扩散联想。媒体过多报道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或黑网吧产生的一系列恶果,使得家长“谈网变色”。其实,上网聊天、玩游戏只是网上娱乐活动,并不是上网的全部内容。在陕西省家庭教育网络总校举行的“网络与家庭文化建设征文”活动中,很多中小学生写来的稿件很有说服力,他们在网络世界汲取精神营养,寻找资料,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高的精神享受。相信家长看了这些征文,会对孩子上网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不消除对网络的偏见,就可能被网络这种新科技成果拒之门外,落后于科技的发展。 (二)要消除两代人在网络时代的“代沟”。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家长和子女在对网络的认识上存在明显代沟,绝大多数孩子认为上网“利大于弊”,而家长认为“弊大于利”的人数较孩子为多。究其原因,除了前面说过的原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和孩子在网络知识掌握上总体存在差距,孩子的网络知识多于家长,他们上网从中获益多多,用一位中学生的话来说,网络是家里的“微型图书馆”,他们认为上网好处多,是有切身的体验,是经验之谈。而家长这个群体不像在校孩子系统地经过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他们有不少是“网盲”,或者说是现代高科技文盲,还固守着“上网有害”的成见,这种成见,大多是道听途说,或从其他渠道得到的二手资料。而那些经常上网的家长,一般对网络抱有亲近感觉,接纳的意识较强。消除两代人对网络态度的代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消除的有效办法是家长要敢于上网,善于上网,并能遵守网络道德,这样,他们就会和子女在网络问题上有共同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就顺畅得多。
(三)家长要改变学习观念
学习是现代人提升自我能力的基本手段,学习不仅是从传统纸质媒体获取知识,也要从网络传媒获取知识,尤其是现在社会,网络世界信息浩繁,几乎包容了人类的一切知识性成果,上网浏览权威性、专业性网站,对家长来说,是一条见效快、投资少,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现代人在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除了研究性的深层次阅读外,一般性的浅阅读是很多上网者的选择。具有上网条件的家长要改变学习观念,充分利用并享受网络这种传媒工具,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家长学习要走在子女的前面,家庭教育指导才有效果。
(四)家长学校的办学方式需要创新
信息网络时代,家长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传统的家长学校是家长汇聚在一起,由教师集中授课,这种方式沿袭已久,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一种固定了的教学方式。但在网络时代,家长学校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表现为由过去的集中学习变为分散学习,只要有上网条件,家长不来学校,在家里,在办公室,在网吧,都可以随时上网,这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不用往返校园的奔波,不用耽误宝贵的时间,可以灵活性的学习,甚至走在马路上通过手机也可接收教育信息。另一种变化是由强迫性学习变为选择性学习,过去的集中授课式家长学校,家长坐在一起,听一位教师的课程,缺乏因人制宜的灵活性,各取所需的选择性。现在,自己进入教育网站,根据自己需要浏览知识,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动性、选择性、自主性。陕西省家庭教育网络学校的建立,就是网络时代家长学校办学形式的一种创新,从网校开办一年来的实践看,家长对网络家长学校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欢迎和接纳态度。《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开办网上家长学校,是符合现代家长学校办学新趋势的。
10.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十
为了解决长期以来高负担、低效益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最大效益,我校从本学期起,有幸参加了国家级十五教育科研课题“基础教育非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及其指导团队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从一年级语文七个班,三年级英语六个班开展实验,按照拟定的试验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课题理论认知水平
要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就必须尽快地掌握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操作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等。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认识,只有理念上的跨越,才会有行动上的跨越,只有让跨越式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使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培训,通过对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理论基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英语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理论基础---语觉论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双主教学的理念,领悟语文教学一定要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英语教学一定要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内涵,消除了顾虑,解开了疑惑,对开展课题实验充满了信心。经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课题组领导和课题实验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跨越
任何一项实验,要想取得成绩,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回顾我们一学期的试验历程,我们经历了迷茫期的被动与无所适从,体验了困惑期的模仿与盲从,感受了觉醒期的主动与创新。
在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团队优势,密切配合,加强研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我们坚持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或观看光盘课例;或集中学习网络课程;或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或进行课堂教学反馈与交流);坚持开展课前集体备课研课活动,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精心做好课前预设;坚持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依据跨越式理念及课堂教学模式,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坚持参加每月专家组讲座和听评课活动,做到活动前有准备,活动后有总结。每次活动,都认真听取指导团队老师的意见,分析自己的不足,对不懂得的问题及时向专家请教,及时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类教学实验交流活动,实验教师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教师们感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对课题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清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更得心应手了,每次活动都有收获与提升。
三、初见成效,不断探索,努力推进
语文科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把握好“一个中心——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二个基本点——优质的资源和创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支持;五个环节——扩、写、说、篇、思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鲜艳生动的图像、动
静结合的画面、可选择性的富有情趣的拓展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资源成为引领孩子们遨游知识宫的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爱学、乐学、善学。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儿歌、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健康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自主性的个性化学习,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言实践中,不时擦出闪光的智慧,创新思维的火花。同学们大胆地创作识字儿歌、编顺口溜、编字谜、写话等。
英语科紧扣“以言语交际”这个中心,充分利用图文并茂、声形毕现、鲜活生动的动画课件,让学生在“听、说、背、唱、演”等教学环节中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说的能力。通过强化“三说两听”、“两两对话”的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养成开口说英语,敢于用英语对话的习惯。同时,发挥能力强的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拓展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知识面。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英语能力的增强,交际能力的提高,为下阶段英语跨越式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课改实验是在不增加课时量,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以完成新课标的任务为底线来进行跨越的。通过实验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专业知识和驾驽课堂的能力,特别在探究常规教学模式与跨越式教学模式的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优质教学资源的搜集与利用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总之,教师们在实验研究中,更进一步确立了科研兴
师、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教育思想,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
11.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课程;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成人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虽然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却单独发文明确成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显示出成人教育在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成人教育第一个正式文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国家对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工作,国家把成人教育做为全民教育的重要推手,赋予了成人教育发展重大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得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为数以亿计的广大企事业人员提升学历、职业培训提供了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他们进入大学提高自己的梦想,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成人教育对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为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教育毛入学率贡献了30%左右的力量,也为国家倡导的终身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成人教育将有一个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成人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成人教育学员只挂名,不上课,混文凭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最后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但没有相应的知识水平,仍然得不到社会企事业的认可,导致成人教育文凭含金量在逐年贬值。如何让成人教育学员学到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成为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重新塑造成人教育高质量的良好口碑,进而推动成人教育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这将是我们接下来探讨的问题。
一、成人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时过境迁
我国成人教育从学习形式上主要分为脱产在校学习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包含函授、夜大)两种形式,2008年教育部明确了普通高校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所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就成为成人教育学员主要学习形式了。
成人教育函授和夜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面授+自学”。面授是利用寒暑假或平时晚上或周末时间集中授课学习。目前这种以加强学员考勤管理,严格作业管理,严格考试纪律管理等手段来提升出勤率的模式已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了。根据某校2014级成人教育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200名学员进行4次集中授课的调查,统计其出勤情况如表1。
由4次抽查上课出勤情况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缺勤占比42.8%,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如果长期旷课,会导致接近一半学员无法正常毕业;另一方面,早退和迟到人数也很多,占比高达48.3%,学员无法学到系统的知识。自学是由学员自己支配时间看书学习,但枯燥乏味的教材和没有教师辅导导致了多数学员基本放弃了自学。
可见,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成人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二、当今社会成人教育学员进校学习特征
(一)成人教育学员是社会成年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成人教育学员走进学校进一步学习之前,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心智比较成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对事物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力,他们进学校再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不仅仅想拿文凭,更重要是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作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成人教育学员有突显的“工学矛盾”
成人教育学员多数已经成家立业,除绝大多数时间努力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照顾家庭。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学员已经没有可支配的时间进校学习来完成学业了,更谈不上提高自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这就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问题。
(三)成人教育学员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成人教育学员有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主动意识的积极进取精神,有自信和足够的能力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进行自我选择、自我掌控、自我制定计划、自我指导、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成人教育学员对自我学习效果也有明确的准确判断和评价,也有自我纠正错误能力和强化弱项的能力。
(四)成人教育学员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成人教育学员基本在20~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仍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意义记忆、形象记忆、连带记忆较强,获取到的知识记忆更加牢固。学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增强,逻辑思维非常活跃,逻辑推理,逻辑构思能力强,学到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能恰到好处地应用于实践,这是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所不具备的。
(五)成人教育学员具有短期见效的学习心态
成人教育學员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外在压力:一方面是社会上就业的压力,岗位变动的压力,职务晋升的压力等;另一方面又承担社会与家庭的角色,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学员在进校学习时,希望越早完成学业越好,尽快拿到毕业证书和学到真本领的意愿非常强烈。
(六)成人教育学员学习知识需求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成千上万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些行业的学员进校坐在一个教室内学习相同内容已经是不可能了。学员需要学习与自己实际岗位结合紧密的知识,制定个性化服务。
正是因为成人教育学员有如上6个学习特征,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合适宜了,必需采用网络课程教学才能满足当今社会成人教育学员的学习特征需求。只有通过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把由教师授课为主体转为以学员学习为主体的模式上来,让成人教育学员自己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从而推动成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网络课程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在符合人类认识逻辑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整合在一起,通过其较强的开放性、共享性、可选择性、交互性的网络载体,展现出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的动态课程。
三、利用网络课程教学是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一)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保障各类学员学习需求
网络课程教学取代传统课堂枯燥乏味,信息量少,所学非所需的被动学习的现象。学员可根据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自身知识水平在网络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强大的网络视觉冲击和可互动的参与性学习,极大地吸引了更多学员以这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促进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了校际之间封闭的大门,各层次各种类型学校的网络课程都可以进入同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员学习,网络课程也会慢慢变成学校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上的一张有价值的名片。
(二)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缓解成人教育学员 “工学矛盾”,保障学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成人教育学员选择资源共享平台上的网络课程,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听课任务,通过学校组织的线上考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当学员通过这种方式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了毕业条件,可获得学历证书。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学员通过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完成,大大缓解了“工学矛盾”问题。
(三)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员个性化发展,保障学员后期创新与发展潜力
在科学技术决定社会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学习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局限性也越来越突显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应时代的召唤而迅速发展状大。形式多样化和知识结构层次不同的网络课程共享平台恰逢其时地提供了需求,学员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边学习、边评价、边反馈,学员通过网络课程又可以与相关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沟通、互相讨论问题,获得多方面的视角观,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探索新生事物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为学员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网络课程教学,促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保障学员学到社会发展前沿及岗位紧密相关的知识
网络课程的出现和迅速的发展,不但为学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而且也成为学校的名片,促使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同台竞技。虽然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为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网络课程建设与指导学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努力对网络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去查询最新资料,积极思考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有哪些新的研究领域;哪些知识学生感兴趣;哪些知识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哪些知识能够再继续延伸、拓展;哪些知识能引导并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些不但丰富了网络课程内容,更重要是使网络课程有了质的飞跃,确立了知识前沿的地位。
(五)利用网络课程教学,促进师生务实的交流与良性互动,使学员进一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鼓励激发学员功克学习难关的动力支撑。
学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课程相关功能与老师进行教学互动,随时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老师也会随时解答疑问。这种师生不见面的交流互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师生角色,学员是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运用信息工具获取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成为幕后指导者、咨询者、帮助者、促进者。学员没有直接面对老师的那种压力感,就像朋友之间在轻松聊天一样,学员会把自己最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老师了解到真实的学习状况,进行必要的正确指导,提高学员的能力。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互动,深受学员的欢迎,不但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师生的良好关系,同时也解决了学生有问题找不到相關教师的现象。
(六)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公平公正,保障学员持续努力学习的能力
利用网络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自动合理的评价,来区分学员优劣,避免人为操纵学员成绩,保证成绩公平公正。
成人教育学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也都有思想惰性,利用这种公平公正的评价与反馈体系,能够提醒按时学习和催促学员保持持续的学习激情,保障学员顺利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
(七)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促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专业、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情况下,相应地带来的是对学生个性化增强服务意识,彻底颠覆了以管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服务好网络课程学员。所以,必须在管理人员的配备、培训和个性化服务意识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改革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增加服务功能。
总之,利用网络课程教学不但是成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必将有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海萍.高等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11).
[2]雷静.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3]刘建军.基地网络课程建设是高职课程改革的生要环节[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网络远程教育质量观的创新】推荐阅读:
远程网络学习的平台09-19
远程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10-25
网络远程理论教学09-17
远程网络培训心得体会09-27
远程网络班主任培训总结01-10
2023年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学习总结09-28
电大远程网络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题库07-20
且末县打造立体远程教育网络服务基层群众08-31
对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思考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