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10篇)
1.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一
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冀建村〔2006〕425号)
各市规划局、建设局,扩权县(市)规划局、建设局:
为指导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厅制定了《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二○○六年九月十一日
附件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总体部署,指导村庄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第二条 河北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应遵循本导则。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 村庄规划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目标,立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环境“脏、乱、差”;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防止自然灾害、注重村庄安全;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
第四条 编制村庄规划,应符合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建制镇(乡)总体规划为依据,采用符合规划要求的勘察资料和地形图。
村庄规划远期到2020年,近期一般为3-5年,并与建制镇(乡)总体规划期限相协调。
第二章 村庄规划组织与审批
第五条 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
空间上已经连为一体的多个行政村应统一规划。
第六条 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调查,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应采取座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征求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建议。村庄规划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向村民公示,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县级建设(规划)部门应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村庄规划方案进行技术审查。
第七条 规划成果完成后,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应在村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第八条 村民有义务对村庄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县级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村庄规划实施的信息反馈制度,并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
第三章 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
第九条 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三部分。第十条 村域规划
村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规划两个方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综合分析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提出村庄经济组织合作方式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增收的措施;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素质教育、农民体育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组织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2.依据建制镇(乡)总体规划,预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趋势,确定村庄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
3.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二)基础设施规划
依据建制镇(乡)总体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确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垃圾处理、能源供应、农田灌溉、雨水集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及规模。
第十一条 村庄建设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村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建筑安排、景观风貌规划、农宅规划设计五个方面。
(一)用地布局规划
确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绿化等的空间布局,提出各类建筑的形式、体量、风格、高度、色彩及其他环境要求,满足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
生产建筑用地宜相对集中布置,合理确定养殖区域,积极倡导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农副产品加工和高科技产业,延长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集聚,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与居住生活用地保持必要的防护距离。
(二)公共建筑安排
1、确定村庄各类公共建筑(基层组织活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集贸设施等用房)的内容、规模、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
2、除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宜将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民活动中心。
(三)基础设施规划
落实村域基础设施规划,确定村庄内道路、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线路、供热燃气管道、有线广播电视、垃圾收集转运、公共厕所、锅炉房、燃气站、集中沼气池等设施的规模、位置和走向。
(四)景观风貌规划
1、村庄规划应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设控制要求,与周边山地、农田、水系等自然要素有机融合。
2、划定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围,提出保护利用措施。
3、新建建筑、小品、照明、指示牌、广告牌等实体设施的选型设计应与历史文脉、地方民俗、乡村特色相结合,统一规划、突出特色。街道两侧建筑体量应与街道宽度相适应。
(五)农宅规划设计
1、农宅规划应提出闲置宅基地整理方案,引导农民向居住小区集中,提倡建设单元式多层住宅。结合地方特色和村规民约,设计住宅组群空间布局,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2、住宅建筑布置应满足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住宅建筑间距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技术规定,不宜低于当地最低日照要求。提出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减少邻里纠纷。
第十二条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一)制定村庄近期建设和整治计划,确定项目内容,预测工程量及投资,提出时序安排和村庄整治行动计划表。
(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安排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的建筑形式和体量色彩,成为地方特色明显,高低错落有致,标志性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群体。
(三)确定村庄道路交通疏导改造方案,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街道,硬化主要路面和巷道,设置照明设施;结合道路改造,布置联村集中给水系统、雨污排水管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因势利导排入自然坑塘;制定环卫措施,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点和清运场所;利用不宜建设的小地块、道路、庭院、河岸、坑塘、山坡等进行绿化美化。
(四)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农用沼气;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设生态庭院;提供节能、节地的新型健康住宅设计方案。
第十三条 建制镇(乡)总体规划中确定需要迁并的村庄,应单独编制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应制定村庄近期改善容貌环境的具体方案,提出控制村庄发展、引导村庄迁并的对策措施。具体内容可以参照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需要适当简化。
第四章 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第十四条 村庄规划成果一般包括“5图1书1表”,即5张规划图纸、1个规划说明书和1个近期整治行动计划表。
第十五条 村庄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一)村域规划图(含区位图),比例尺宜采用1:2000-1:5000;
(二)村庄建设现状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1:2000;
(三)村庄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同村庄建设现状图;
(四)村庄工程规划图(含道路竖向及各类工程设施规划),比例尺同村庄建设现状图;
(五)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含建筑单体方案图),比例尺同村庄建设现状图。第十六条 村庄规划说明书
主要内容包括:(1)概述;(2)村域规划;(3)村庄建设规划;(4)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5)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规划说明书还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第十七条 村庄整治行动计划表
主要内容包括:近期村庄建设与整治的项目内容、建设时序、工程量、投资估算与来源。第十八条 单独编制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般包括“2图1书1表”,即2张规划图纸、1个规划说明书和1个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表。
(一)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图纸主要包括:
1、村庄建设现状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1:2000;
2、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图,比例尺同村庄建设现状图。
(二)村庄环境整治规划说明书
主要内容:(1)概述;(2)村庄环境整治目标和原则;(3)村庄环境整治具体方案;(4)村庄迁并引导措施;(5)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规划说明书还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三)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表
主要内容包括:村庄近期环境整治的项目内容、建设时序、工程量、投资估算与来源。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历史文化名村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村庄,规划成果可适当增加图纸。第二十条 本导则由河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二
1新农村给水排水工程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农村受地理和经济影响, 普遍市政基础设施较少, 大多数地区无统一规划和管理, 缺乏完善的给水排水系统, 环境污染严重, 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1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
大部分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主要靠用地表水、井水或雨水等作为用水来源, 水质参差不齐, 局部地区水质经常超标, 严重影响农民的健康。而且,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水环境遭到盲目破坏和污染, 造成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
1.2大量污水基本未作处理
我国农村面广、居住分散, 污水具有收集困难、水量变化大、排放不均匀等特点, 排水设施缺乏, 只有少数乡镇铺设有排水管道, 且多为雨污合流制度, 大部分村庄均采用明渠, 随意排入附近水体, 造成河涌、鱼塘等水体发黑发臭, 严重污染地下水、地表和空气, 影响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极大地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1.3农村急剧开发破坏雨水系统
由于农村开发建设的乱填乱挖, 山体的开挖, 混凝土路面的增加等原因, 导致新农村的防洪、排涝等防灾系统破坏, 农村的雨水排水不畅, 造成暴雨期间的水浸现象, 给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农村现有的给排水系统, 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需要, 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 新农村的给水排水的规划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2规划原则
2.1综合治理性原则
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循环的, 水源、供水、污水处理、环保、防洪、排涝、生态等方面都紧密联系, 密不可分。给排水规划编制中, 设计人员要整体统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对区域或流域中水资源的平衡和循环进行合理的规划, 并尽量符合生态景观整治理念, 其中给水要与周边管网联通, 保证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排水与防洪排涝通盘考虑, 一并规划。
2.2科学和可行性原则
由于农村的地域广, 地形复杂, 现状条件多种多样, 人员居住聚合程度不一, 给排水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生活水平、土地利用规划、农村规模、管理者对农村发展的期望等因素, 结合实际情况编制,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规划的可实施性。
2.3经济合理性原则
农村不同于城市, 农村给水排水工程在管道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大, 应当选择适宜农村的给排水体制和系统, 选择具备低耗高效、易维修管理、损耗率低等特点的给排水处理工艺。
3工程规划
3.1给水工程
考虑到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大都采取自行、分散的给水方式, 给水规划中新农村宜因地制宜地采取集给水集中管理模式, 合理选择若干给水能力较大的地下或地表水源, 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 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给水管网, 实施区域管理。
关于选择水资源方面, 一定要切合实际, 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 水量、水压、水质应全面考虑, 在详细调查和收集区域水资源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的水源。
关于选择给水管网方面, 无联片供水条件、又相对独立的村庄, 可选择适宜的水源建造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无适宜的水源时, 可建水塘、水池、水窖等, 收集雨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 再行使用。
惠州大亚湾有大亚湾水厂, 妈庙水厂, 鱿鱼湾水厂, 其中后两者是村内的建设给水厂, 供应水质不稳定, 规模偏小, 分别每天约2万吨产量, 本次给水规划时远期拟取消, 只做为整个区域管网的应急备用水厂考虑。
3.2污水工程
农村排水工程规划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规划设计, 污水规划中应根据农村布局、污染来源、经济状况等实际差异, 本着“花好钱、重实效”的原则, 采取多元化处理模式, 不搞一刀切、过分强调“一镇一厂”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对于工业乡镇可采取纳入城镇管网, 建立“村收、镇处理”的处理方式, 由镇建设投入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 进行统一处理;在偏远山区, 根据自然村布局分散、人口规模少、污水不多等实际, 采取分散处理为主, 可充分利用周围的洼地, 优先考虑生态塘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沼气池等因地制宜的生态处理工艺, 减少土地占用, 节省污水处理费用。
同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 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既要结合各农村特点, 兼顾农村之间较大的差异性, 又要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 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 合理选址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是农村排水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 即使不具备建设雨污分离体制的条件, 也应先建设污水管网, 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由余地。同时合理对河涌截污改造, 是排水规划的一个重要方法。
惠州大亚湾面积约265平方公里, 共192个村 (居) 小组, 村庄较分散, 污水规划中合理布置三个污水处理厂, 设置塘尾等四座污水提升泵站, 并对接入市政管网有困难的村庄设置了塘布等八个人工湿地或氧化塘, 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中污水体制和处理模式问题。
3.3雨水工程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尽可能考虑将一切可以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起来,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修建塘坝、水库对雨水进行调蓄和综合利用。
雨水规划编制, 要尽量利用现有管网、天然冲沟等排放设施, 利用地形地势, 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 减少提升, 做到雨水高水高排, 低水低排, 尽快将雨水排入附近水体。通常, 雨水将排水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片区, 各排水片区内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 减少相互影响。
同时, 雨水规划中, 应处理好农村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计划, 规划好农村的村庄雨水、山体防洪设施。
惠州大亚湾雨水规划编制, 结合区域内的淡澳河、坪山河等八条主要河流, 板障岭、塘尾山等多个山体系, 统筹道路工程、公园景观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山体地质灾害防治等, 统一进行雨水规划, 设置人工湖泊、山体截洪沟等措施, 布置了中兴五路等五个排涝站, 就近排往各水体, 综合了城建、水利、国土等多部门之间的共同诉求。
4结束语
3.新规划编制情况说明 篇三
新计划编制说明 ?
为增进我区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调和发展,依照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区妇女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区妇儿办从 2017 年 3 月份开始组织实行新 1 轮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现已构成《XXX 妇女发展计划(2016⑵020 年)》、《XXX 儿童发展计划(2016⑵020 年)》(简称“两个计划”)(审议稿),下面就“两个计划”编制的有关情况作以说明。
1、编制背景 ?
《XXX 妇女发展计划(2016—2020 年)》和《XXX 儿童发展计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新计划”),是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为推动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领》和我省及 XXX 市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目标,保护妇女儿童特殊权益而制定的指点我区未来 5 年妇女儿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自 1995 年以来,为推动落实北京第 4 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男女同等基本国策和《北京宣言》战略目标,国务院制定并实行了 3轮妇女儿童发展纲领(1995—2000 年、2001—2010 年、2011—2020年),同时要求县以上各级政府根据纲领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妇女儿童发展计划。在每轮妇女儿童发展计划实行进程中,?
区政府充分实行主体责任,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区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5 年,XXX 政府妇儿工委“两个计划”终期评估组对我区“两个计划”实行工作进行了为期 1 天的专项督导。XXX“两个计划”实行工作成效明显,整体达标水平良好。
2016 年 10 月和 2017 年 3 月,省市妇儿工委新 1 轮的妇女儿童
发展计划的颁布实行,为下 1 步推动妇女儿童事业迈上新台阶明确了基本方针和整体要求。因此,编制、实行好下 1 个 5 年妇女儿童发展纲领,对在新的历史出发点上推动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计划”的编制是由区妇儿工委办公室主持起草,在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及相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数易其稿后构成的审议稿。
2、编制进程 ?
2017 年 3 月,区妇儿办依照省市妇儿办的要求,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编制我区“新 1 轮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根据上 1 轮“两个计划”实行中反应出的问题,和当前和今后1 段时间妇女儿童工作的重点、难点,我们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研究肯定“新的两个计划”的整体架构、主要内容和目标设置,在经过了起草、修改、构成初稿的基础上征求了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和相干部门的意见,针对成员单位和相干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构成征求意见稿,再次下发征求意见,?
采用、吸收征求的意见,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后,经妇儿办核对无误后,构成审议稿。
3、编制根据 ?,我们根据省市计划编制了我区“新计划”(2016—2020 年),即与省市“新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相 1 致,又与我区妇女儿童发展的实际需求相 1 致,充分统筹了各方面的情况。
“新计划”编制坚持以 108 届 5 中和 6 中全会、____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1035”计划精神为统领,努力与我区“1035”时期各领域、各部门的重大部署和政策相统 1,与国家纲领、省市计划体系相 1 致,与我区上 1 轮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目标相衔接。
?
在编制中,我们主要以《XXX 妇女儿童发展计划(2016-2020)》和《XXX 妇女儿童发展计划(2016-2020)》为根据。
4、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
妇女儿童两个计划的体例是 1 致的,均由 5 大部份组成,1 是指点思想和基本原则;2 是总目标;3 是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4 是组织实行;5 是监测与评估。
“新计划”认真总结了 2011—2015 年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获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 ?
我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结合省市新 1 轮妇女儿童计划的整体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最新精神,明确了下 1 个 5 年我区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指点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 66 项主要目标,158 项支持性指标,128 项“新计划”实行保障措施。其中《XX 区妇女发展计划(2016⑵020 年)》,包括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与社会保障、妇女与福利、妇女与环境、妇女与法律保护等 7 个领域,设置了 39 项主要目标,90 项支持性指标,71 项策略措施。《XXX 儿童发展计划(2016⑵020 年)》,包括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福利、儿童与社会环境、儿童与法律保护等 5 个领域,设置 27 项主要目标,68 项支持性指标,提出 57 项策略措施。
5、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1、重视与我区上 1 轮计划的有效衔接。“新计划”以上 1 轮计划目标体系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完善提高,确保了两轮计划发展目标的有效衔接。上 1 轮计划保存下来的绝大部份指标都提高了标准。设定“新计划”的目标时充分斟酌到达标的可行性,要有益于考核评估,因此,对个别长时间以来达标困难或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指标,做了下行调剂。如“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女性比例、党政工
作部门领导班子、正职中女干部比例”等目标,“新计划”没有量化,而是表述为“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妇女发展计划”第 4 个领域 ?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第 1⑸项主要目标中有具体要求。)
2、重视与我区“1035”计划的有效衔接。“新计划”编制进程中牢牢掌控我区“1035”计划纲领精神,努力把 108 大以来特别是 5中、6 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提出的 1 系列新政策、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融入“新计划”中。比如:根据“全面实行2 孩政策”,“新计划”在保护妇女同等就业权利、加快合并实行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进度方面均有具体要求;(“妇女发展计划”第 3 个领域“妇女与经济”第 2 项策略措施“保护妇女同等就业权利”和第5个领域“妇女与社会保障”第2项策略措施“建立统1的城区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有具体要求。)根据“脱贫攻坚”目标,在“新计划”中多个目标和策略措施上细化了医疗扶贫和救助、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内容;(“妇女发展计划”第 3 个领域“妇女与经济”第 3、5、7 项策略措施和第 5 个领域“妇女与社会保障”第 3、6、7、8 项策略措施中有具体要求。)根据“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新计划”增加了“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建立健全窘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构建窘境儿童社会服务工作体系”等目标和策略措施。(“儿童发展计划”第 3 个领域“儿童与福利”第 5、6 项策略措施和第 5 个领域“儿童与法律保护 ?
”第 3 项主要目标中有具体要求。)
?
3、重视与国家“两纲”和省市计划的有效衔接。“新计划”编制,保存了国家纲领中仍有指点意义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措施,在此基
础上进行推陈出新,修正完善。我区“新计划”与省市计划保持相对1 致。在指标设置上,充分预留了未来 5 年努力空间,新计划有 6 项量化指标的目标值设定高于省计划标准,与市计划标准 1 致。
4.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四
规划编制提纲
一、综合说明
综合说明是对规划成果进行高度概括,全面反映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结论,相当于整个规划文本的摘要,以便于规划使用者(或阅读者)不必通读规划文本即可对规划有一个总体概念。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简述项目的主要建设依据、建设目的和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规划成果(项目拟建地点、建设任务、目标、供水范围、受益人口、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构筑物形式、项目主要工程量和材料、工程总投资等)、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1)自然概况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与水文地质等。
(2)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规划地区农村人口和分布、行政村数、农业生产、基础 1
设施建设(包括乡镇供水)、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3)水资源、水质与水污染概况
结合本区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各类用水结构总量)、当地农村饮水水源地情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和水质)以及水污染现状。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到2010年底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及普及程度、集中式供水人口及其普及率。
1.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说明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水处理情况及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水价及其水费收取方式、水质检验、经营管理方式,各类工程分布、数量和受益人口。说明历史原因,原先工程投资和标准没有达到现在饮水安全标准的人数和水质和水量已达标的人数。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说明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供水方式及可靠性,各类工程的数量、分布和受益人口,以及无供水设施仍直接取用河、湖、坑、塘、山溪、山泉水的人口及分布。说明饮水安全人口数和不安全人口数。
(3)农村学校、农场、林场和移民村供水现状。2.2005-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
(1)2005-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情况,已建各类工
程的数量及受益人口,工程验收、运行管理和水质监测情况,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2)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情况及效果。
(三)基本经验
从组织领导、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管理、建后管理等方面说明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经验。
(四)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说明农村分散式饮水安全人口和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及原因和分布情况。
1.农村饮水不安全情况 ⑴饮用水水质超标
1因自然条件引起的水质不达标 ○2其它原因造成的水质不达标 ○⑵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
1水源保证率低 ○2生活用水量不足 ○3用水方便程度低 ○⑶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情况(4)农场居民饮水不安全情况(5)林场居民饮水不安全情况 2.农村分散式饮水不安全人口情况 3.城乡统筹及工程规划布局存在问题
4.工程建设管理和建后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是当前建立“三 3
项制度”面临的难题)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基本完成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各类饮水不安全问题及其人数、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工程投资等,并提出相应管理和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如期发挥效益和良性运行。
(四)规划实施范围与水平年
规划实施范围包括2011-2015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三、工程规划
(一)工程规划 1.工程建设标准
(1)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2)供水量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具体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确定。
(3)用水方便程度,平原区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山丘区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供水到户,暂不具备供水到户条件的,可分步实施。
(4)水源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 4
于95%。
2.工程建设条件
重点说明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及水源条件,以及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
3.工程建设内容
重点包括水源、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水处理措施、入户工程和供水方式等。
(二)工程布局
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饮水安全问题类型及分布、经济条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地形条件等合理布局工程,平原区突破行政村区划,按照“一乡一厂”或“两乡一厂”、山丘区按照“集中联片、区域供水”的原则细化工程布局,说明规划解决人数,工程建设条件、工程类型及各类供水工程的数量、解决人口数等。
(三)建设规模
说明规划拟建的各类供水工程数量、解决人口数量、新增供水能力。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方法
参照现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标准,可采用典型工程人均综合投资估算法进行投资估算。先对规划的供水工程进行分类(平原区可按供水规模划分,山丘区可按工程类型结合供水规模划分),再对每类工程做典型投资估算,计算出该类工程人均 5
投资和总投资)。
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投资估算的规定、指标和定额(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人均投资指标(3)主要原材料价格及人工单价 3.典型工程投资估算
(1)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原则和要求
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供水规模和用水量的确定、供水水质和水压、水源及配置、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水厂厂址选择、取水构筑物设计、泵站和调节构筑物设计、输配水设计、净水厂设计等。集中式典型供水工程设计应遵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要求,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合理确定供水工程的制水规模和供水规模、合理确定用水量组成与选择用水定额标准。供水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需水量、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鉴于目前相当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供水规模设计偏大的状况,供水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②应详细调查和搜集规划区域水资源资料,并据此进行水源论证,选择适宜的供水水源。若规划区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质、水量、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卫生防护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确定。
干旱年枯水期设计取水量的保证率,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 6
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
③供水范围和供水方式应根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条件、居民点分布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按照优水优用、便于管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合理的原则确定。
④水厂厂址的选择,与水源类型、取水点位置、洪涝灾害、供水范围、供水规模、净水工艺、输配水管线布置、周边环境、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交通、电源、村镇建设规划等条件有关,影响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⑤输配水管道的投资占供水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较大,线路的选择对其有较大影响。管道系统的布置与地形和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水厂和调节构筑物的布置以及用水户的分布等有关。输配水管道的选线应使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供水安全可靠、节能、降低工程投资、便于施工和维护。此外,应科学、合理选择管材。
⑥根据水源水质选择适宜的净水工艺与消毒措施是水厂设计的关键。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选择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适宜工艺和技术。水质净化方案应优先考虑采用净水构筑物方案。
⑦典型工程设计应提供以下附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水厂平面布置图、配水管网水力计算图、水源工程布置图、构筑物高程布置图等。
(2)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典型工程
采用典型工程人均综合投资估算法,根据规划分区及其建设 7
内容,按照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水源类型、水处理措施分别选择典型工程,根据典型工程的工程量,分别计算其取水、输水、净水、配水的投资估算值,汇总成典型工程的总投资(包括工程费、其他费、预备费)。按典型工程的总投资除以该工程解决的人口数,计算出此类工程的人均综合投资指标。比照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人均投资指标、物价指数,分析确定规划采用的人均综合投资指标。典型工程要有代表性。
(3)解决农村学校师生典型工程
农村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单独统计,但与乡村人口不重复计算。解决此部分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可分两种类型测算,一是通过延伸供水管网解决,按增加的延伸管网等投资测算;二是必须通过新建水源、水厂和管网解决,按新建工程投资测算。
4.总投资估算
(1)解决农村居民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规划人数和人均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将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计算出该规划的总投资。
(2)解决农村学校师生总投资估算
根据分类工程的规划人数和人均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将各类工程投资汇总,计算出该规划的总投资。
(3)规划总投资估算
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投资估算汇总。
(二)资金筹集
按照中央、地方、群众共同负担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国家现行投资标准为人均500元,投资构成:享受西部开发县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400元/人、省50元/人、市20元/人、群众筹资投劳30元/人。非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300元/人、省100元/人、市40元/人、群众筹资投劳60元/人。在校师生执行人均300元的投资标准,投资构成:享受西部开发县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240元/人、省30元/人、市30元/人。非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县的投资构成为:中央180元/人、省60元/人、市60元/人。
(三)农民自筹能力及对水费负担能力分析
五、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一)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1)农村饮水工程对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2)项目实施提高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饮水质量,身体健康有了保障,使当地群众因饮水而生病得到有效控制,为当地群众节约大量医药费,对促进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的作用。
(3)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庭院经济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效益分析
(二)国民经济评价
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简要分析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时不计群众投劳。
1、年运行费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运行费的计算包括水资源费、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维修费、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等。
(1)水资源
水资源费根据有关标准确定。(2)电费
电费=耗电量×电费单价 耗电量计算公式: 耗电量= 1.05QH365
1023.6Kd式中
Q — 最高日供水量,m3/d;
H — 工作全扬程,m;
η — 水泵和电动机的效率,%;
Kd — 日变化系数。
当Q为平均日供水量时,不考虑日变化系数。电费单价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实际规定计算。
(3)药剂费
水处理过程中必须投加的处理药剂,如各种凝聚剂、液氯、漂白粉等。药剂费是各种药剂投加量与该药剂单价的乘积和,按年计算。
(4)工资福利费
工资福利费=水厂定员×每年人平均工资福利费
每集中式供水工程参照《乡镇供水管理单位定岗标准》配备 10
管理人员。年人平均工资福利费根据当地实际水平确定。
(5)折旧费
对于农村供水项目,为计算简便,可采用对全部建设投资按综合提取折旧的方式计算折旧费,综合提取折旧率通常取4.5%—6.5%(土建构筑物费用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工程,可适当降低)。
(6)维修费
维修费是水厂总的维修费用。计算方法如下: 维修费=折旧费×百分比(一般30%—50%)(7)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8)管理费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农村供水项目的管理费用可按下式估算。
管理费用=(电费+药剂费+工资福利费)×百分比(一般取3%—9%)
2、年效益计算
主要从减少医药费支出、节省劳动力、发展庭院经济及其它副业带来的转移效益等方面分析计算。
3、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 11
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等,计算公式如下:
(1)经济内部收效益率(EIRR):
n(BC)(1EIRR)tt1t0
式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B——年效益,万元;
C——年费用,万元;
n——计算期,年;
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2)经济净现值(ENPV):
ENPV(BC)t(1is)t
t1n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
is——社会折现率,is=7%;
其余符号同上式。(3)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
EBCRtB(1i)tsnt1nt1C(1its)t
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
Bt——第t年的效益,万元;
Ct——第t年的费用,万元;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则可认为本 12
规划在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
(三)环境影响评价
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不利影响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方面论述。
1、有利影响:一是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实施保护,减少水源污染,对供水工程及周围进行绿化,以及工程的实施促进农村改灶、改厕和沼气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养花种草、美化净化环境等方面;二是饮水工程的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尤其促进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不利影响:农村饮水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开挖、噪音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运行期的影响(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大,若不注意排水设施建设,将有可能造成污染;水厂净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凝沉淀物和药渣处理等)
3、措施:针对上述不利影响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包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的措施,如对土方开挖而遭到破坏地表植被的绿化和恢复、减轻机械设备噪音影响等。工程运行期间采取的措施,如对絮凝沉淀物和药渣、生产污泥、污水进行处理;加强对生产药剂的管理。此外,对规模较大的村镇,加强排水系统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
六、工程建后管理
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社会化服务、水质监测、监督等方 13
面说明如何抓好工程建后管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七、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水源保护、资金筹措、前期工作、技术培训、宣传、监督、明确责任等方面说明如何保障规划的实施。
规划附表及附图
附表1:
市
县(市、区)2005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表
附表2:
市
县(市、区)2005年以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分类人数(原规划内)
附表3:
市
县(市、区)截止2010年底农村供水基本情况表
附表4:
市
县(市、区)截止2010年底集中式供水工程汇总表
附表5: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问题汇总表 附表6:
市
县(市、区)原规划外(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汇总表
附表7: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分类工程(型式)表
附表8: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分类工程(水处理类型)表
附表9: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工程布局表
附表10:
市
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十二五”规划资金筹措表
附表11:
市
县(市、区)农村学校“十二五”规划情况统计表
附图:
市
县(市、区)饮水工程规划工程布局及解决人数分布示意图
附件:
市
5.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五
0 2020 年某 农村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 稿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 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
“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
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 2 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 3 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 化 1 布局区域化,2 生产标准化,3 经营规模化,4 发展产业化,5 方式绿色化,6 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 58 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 7 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 1项,蚕菌业 1 项,人居环境 8 项,水产品 2 项,农业病虫害防治 2 项,菜蓝子工程 2 项,中药材 1 项,现代农业 7 项,发展集体经济 2 项,高标准农田 2 项,农产品冷链物流 1 项等,总投资 78.69 亿元。
四、存在问题:
(一)由于规划编制涉及到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内容多,时间紧迫,征求群众意见还不充分;(二)部门之间缺乏勾通,信息交换不及时全面,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三)五年规划编制是个大课题,还需县发改委统筹、指导、培训;(四)还缺乏省农业农村厅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咨询及宏观指导等。
0 2020 年 “十四五”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告 0 2680 字范文稿
“十三五”以来,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州直机关工委的指导下,州民政局深入学习领会贯彻 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工作,引导州直民政系统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 xx 同志为核心的党 XX 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了、同检查、同考核,深度融合,推动民政事业新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一、“十三五”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做法
1.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党建责任压实到位。州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组会每年专题听取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党支部换届选举候选人进行严格把关,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党建活动的开展,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党建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总结分析研判上一阶段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扎实认真开好 xxx,将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作为 xxx 对照检查内容,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建章立制抓好整改。
2.落实了好党内各项制度。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固定每月集中学习日,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制度,让党员学习教育在日常,在实际行动中做表率当先锋。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大讨论,每季度撰写学习心得一篇。确定每月的 20 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给当月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
3.建立健全民政系统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党组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等,探索实行“党建+妇建”“党建+工会”“党建+团建”“党建+关工委”等“大党建”模式,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4.打造好党建示范品牌。在局党委的指导和各支部的努力下,近年来局机关党委及所属多个支部多次被命名为州直机关五好基层党
组织、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四有四化”党建品牌。党建品牌的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命名和“三创三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申报,促进了所属支部对照标准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党建质量和组织力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民政工作上台阶。
(二)取得的成效 1.党的基层组织健全,党建队伍选优配强。2019 年,局 党组书记选举为局机关党委书记,各基层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均选为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均由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熟悉党务的党员干部担任,其中 80 后,90后党员占比达到 7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到 80%以上,后备力量充足,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阶梯化趋势。近年来,共发展党员 10 多名青年党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效显著。近年来,州社会救助、“三社联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多项工作获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各直属单位和科室获得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表彰。州社会福利院获得“全国民政先进单位”称号,获得第九届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贵州选拔赛团体三等奖;州社会救助局、州慈善总会办公室获得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张丽华、韦锦丽、朱旭、石喜军、杨超等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个人。
3.党建促脱贫成效明显。自实施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州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了 xxxx“坚持六个精准”、“实现五个一批”系列重要论述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在履行民
政部门牵头实施的兜底保障工作职责中,始终把从江县作为主战场,聚焦“两不愁”目标,紧扣“精准”二字,制定出台了支持从江县打赢兜底脱贫战的实施方案和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帮扶措施,坚持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目标,以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输血”与“造血”结合为抓手,强化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了,较好地推动了从江县兜底保 障工作向纵深推进,驻村帮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9年,我局帮扶的合法村党支部荣获全省、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派驻脱贫攻坚一线的杨武善同志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石喜军同志获得全州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近三年来,州民政局帮扶的加牙、合法、加能三个村共有 131 户 426 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 41.81%下降到 15.63%,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是全面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不够,存在思得不深,悟得不透,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了上有差距;二是由于各支部的委员均由业务骨干来担任,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全力以赴的完成业务目标和任务,静下心来思考党建工作的时间不多;三是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够,党员教育管理仍然有短板,“三会一课”制度抓得不严,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
三、十四五”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及预期成效
(一)措施
坚持以 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把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合理安排,层层落实了,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推进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同全面从严治党“森林管护区”创建工作相结合,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加强正向教育,持续提升正气。同脱贫攻坚相结合,认真开展“三百行动”,深入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落实了帮扶方案,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研究帮扶办法,有效促进结对帮扶群众脱贫摘帽。同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支部建设为依托,极大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大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广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民政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预期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入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过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显,不断推进州民政局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意见建议
6.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六
会议指出,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 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 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 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指出, 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 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 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 深化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 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 明确发展的思路, 提出相应的措施。
会议强调, 规划编制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 突出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中央与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关系, 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7.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篇七
为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佛发„2010‟6号)文件精神,现就我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与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规划先行、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稳步推进,政府引导、民主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体系,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美化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采取“突出重点,先行试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鑫源村示范村的规划建设与环境整治任务。
(一)规划目标任务。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村镇规划,构建示范村规划体系。
(二)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目标任务
1、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即村庄主要道路硬化、绿化工程:村庄组级主要道路平整、硬化,道路两旁净化、绿化;建筑物整饰工程:村庄建筑物达到风格基本统一、色调基本协调、窗檐基本规整的标准;房前屋后平整绿化工程;农户庭院整洁,并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饮水清洁工程:保护水源地、保障人畜饮水质量,实施集中供水;农村节能推广工程: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绿色清洁能源;圈、厕、厨改建工程:开展猪圈鸡舍、厕所、厨房的改建,根治全乡污染源头,有效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垃圾及农肥集中堆放处理工程:垃圾和农肥集中堆放,进行简易的无害化处理;村庄污水有组织、成系统排放工程:污水集中汇集,避免污水横流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蚊虫滋生。
2、电力电讯。加强供电设施与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供电实行“一户一表”,对供电线路进行整治,减少交叉、跨越,并与电信线路实行隔离。“十二五”期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100%,100%农户用上安全电。
3、公共设施。积极配套和完善文化、娱乐、医疗等公共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可与打谷场统一设置,综合利用;村委会设立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阅报栏、旗杆等;中心
村设立卫生室;建连锁化“农家店”或便民商店。
4、住宅改建。按照“使用功能方便合理、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要求,对农民住宅采取抹灰粉刷、加檐、平改坡、外装饰、改建外立面等多种方式进行整治与改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住宅内设水冲式卫生间,逐步取消分散的户外厕所。大力推广建房新图集,新建住宅使用耕地的农户不超过120平方米,层数以2-3层为宜,体现单体建筑个性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形成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村庄风貌。
5、村容整治。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率达到90%以上;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公厕,标准不低于30-50m2/千人,建筑面积不低于30m2;家庭散养家畜做到人畜分离,合理集中布置牛栏畜养用地;逐步取消分散的户外生活垃圾池,实行集中处理。拆除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压占道路红线与地下管线、河道控制线、高压走廊、公共绿地、文物古迹等违章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对废弃池塘、沟槽进行平整,优化村庄出入口环境面貌。
6、生态绿化。按照人均不低于1.5m2的标准布置中心绿地及公共活动场所绿化场地,充分利用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及宅间空地种植经济作物和乡土树种;推行农作物秸杆还田或用作禽畜饲料;对公用池塘进行定期清淤,保持水面洁净。
7、防灾减灾。地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及时修建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护坡、挡土墙等防灾减灾设施。杜绝在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山洪冲沟等地质危险和隐患地段新建建筑,对此地段上的建筑要逐步迁移到安全地带。公共活动场所要设置灭火器等防火、灭火设备。2层以上住房应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8、文化保护。列入县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按已批准的规划实施保护;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关专业部门要进行充分论证,确定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整治;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挂牌予以保护,不得砍伐、移植、出售,不得在古树名木树冠直投影外5米范围内进行影响其正常生长的各类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支部书记组长,陈邦友、杨能娥担任副组长,张建军、罗明友、慧心骑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定期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通报。
(二)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根据各户的经济水平、自然条件、产业特色等,按照“不求其大,但求其美”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巧借山水景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庄。
要以产业为支撑,突出发展旅游型的新型村镇,促进经济发展
(三)完善政策,构建平台。一是盘活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实行总量控制、占补平衡,边建设,边复垦;二是加快人口聚集。鼓励农民进集镇生活、居住,对条件恶劣地区的分散村民实施集中搬迁;三是完善机制,鼓励多方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参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营。
8.2012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全乡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切入点。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
二、主要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成北扩500米街道的土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770米南扩街道的亮化、绿化、硬化工程。硬化土桥1.5公里通村公路。二是高标准完成双堰、同乐、万家3个村的三万米沟渠防渗、三座抗旱机埠的更新改造。修建机耕道100公里。三是整修扩建当家堰塘30口,完成沟渠清淤68公里。
(二)、产业发展。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在压“粮”扩“棉”,压“单”改“双”上加大工作力度。杜绝直播、杜绝抛荒。二是扩大獭兔养殖产业。养殖户由现在的5户发展到10户,达到年栏20万只的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养猪500头以上的由去年的8户增加到20户。四是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由去年的80亩扩大到200亩左右,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金银花。五是组织好劳务输出。在有序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维权和返乡创业上狠下功夫。
(三)、环境整治。
一是植树添绿完成湘北公路补植。新棠公路新栽、通村公路补栽共计3750株。二是完成项目造林700亩。三是庭院绿化充分利用空闲地、庭院、村道两侧、渠道边、公共场所等,本着见缝插绿的原则,乔、灌、花、果、藤相结合,能栽树种草的地方全部植绿。三是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全覆盖、上机制、求长效”。准备新建中转站1处,已采购转运车1辆,收集箱11个,拖车15辆。实行村村有保洁员。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市处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垃圾处理。并在人口集中地修建垃圾池。四是继续开展八方坪、黄金堰水库、当家堰塘水资源保护工程。
(四)、阵地建设。
一是完成双坪村部建设。使村综合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集文体活动和党群议事于一体,更好的便民,为人民服务。二是搞好土桥村部办公配套及绿化工程,优化办公环境。
(五)、乡风文明。
一是继续开展“十佳卫生文明户”、“十佳致富能手”评选活动。促进农村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让农村的生活、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为主要内容的民德民风建设活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卜茂平为组长,乡长高见、纪委书记马大平、副乡长鲁秉勰为副组长,对全乡新农村建设谋划、推进进行调度、督查、协调。
(二)多方投入,倾力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投入资金量大,要在充分发挥村组农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引导、民办公助、面向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宽投资渠道,要紧抓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支农项目和资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列入目标责任考评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坚持月通报、季督查、年考评。并把点村建设、面上建设的工作成效作为乡村干部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李家铺乡人民政府
9.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 篇九
一是新民居抗灾性能必须提高等级, 要建设安全民居。新民居规划前必须通过安全论证并在一定技术监督下建设施工, 应建立相应的水文地质勘测和环境许可制度和预审机制。
二是环境适应性应该成为建设的核心要素。新农村开发和新民居建设, 要保护地下水, 避免集中建设的农村住房, 因生产生活污水渗透和排放影响地下水资源安全。要最大程度地限制亲水住宅的规划和建设, 要合理保护地表径流等陆地水资源, 还要在规划中考虑到中水 (再生水) 的处置、开发和循环利用。
三是保障清洁能源实现综合高效利用。要建立集中供暖机制, 解决困绕北方农村几千年以来的原始采暖方式, 供暖落后局面。要充分利用农村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 要实施相关的政策对接机制。
为了建设宜居、安全, 适合农村未来发展的新民居, 应该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进行科学调研和论证, 其规划指导体系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法律约束效力, 为此建议:
1、新农村规划和新民居建设应采取立法机制
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和新民居建设时, 可以考虑以地方人大立法的方式, 确立新农村地方法规的建设。在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利用上依法实施, 科学建设, 公平覆盖。规划上要形成科学的预留机制, 也就是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在开发中还要保留一部分未来发展空间。建设前要考虑规划编制审定工作和预可研报告机制;建设中要强化质检、监督、纪检三到位, 确保过程进行科学管控;建设后要实施科学验收和管护、维护机制, 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手段, 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在保障上, 要建立新民居规划地方立法检查听证制度。新民居不能一建了之, 要考虑后续建设。在建设前要有“新民居建设规划听证机制”, 积极发扬村民民主监督的作用。对于村级教育、医疗、购物、文化等固定场所, 要依法强制推行其建设和达标标准。
2、科学配置农村公共配套服务建设
必须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要建立集成化高的农村沼气池和无害化转化利用工厂, 促进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农村文化和科技服务设施规划要与当地文化相协调一致, 要保持农村原有的传统文明, 特别要注意保护田野文物和非物质文化。加大对村级体育和文化娱乐场所建设, 要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场所, 村村有娱乐事业项目。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和新民居建成后的农村物流业发展, 要协调处理相关规划和发展制度。建立适用农村的物业发展体系, 建设和使用新民居要提倡“农村住房大项维修基金”制度, 并建立“农村业主管理委员会”, 方便农村物业和农民业主等各方面建设, 让农民享受到该项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利益。建立农村住房保障制度, 一要方便农村整体规划建设, 提供资金支持;二要对农民购置统一的建设用房进行小额或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同时, 国家应编制相应规划, 按实际情况, 有比例地建设“农村安居住房”和农村“廉租住房”;三要在建设农村商用住房时, 考虑商住科学规划, 避免出现新的建设和使用问题。
3、合村并镇方式
合村并镇可采取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 以“退宅还耕、退宅还林”的方式, 允许进行土地流转和林权转移。扩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利用率, 有效整合邻近村落进行统一编制建设规划, 可以合村置镇、合镇建城, 搞现代城镇化发展建设。农村现有条件下很难实现公共资源共享, 原因是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居住特点形成的。因此可以打破村组建制, 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实施合村建设、合镇建设, 有效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建设利用率和公共资源保障力。
在合并建设的过程中, 原有农户的宅基地面积不可小视, 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帮助农户复耕、复种,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一是要建立“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对于建设新民居的农户, 国家可以采取有偿收购原宅基地的办法进行整体回收, 这样也减轻了农户建设购置新民居的经济负担。应把此项用地建设成耕地指标或林地指标, 纳入当地农业用地整体规划。二是要实施“退宅还林、退宅还耕”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机制, 鼓励建设新民居的农户利用原有旧宅基地进行整体绿化或其他农业、林业、养殖业发展和建设。三是可以把农户退出来的宅基地核算成“农户自留地”, 解决农村一部分因人口增减造成的农户耕地分配不平衡的现实问题。要按一般农业用地进行统一编制和规划, 可以放宽原有农户对该自留地的使用权限。四是鼓励农户退出的宅基地, 实施“土地流转”, 对于可耕可种的宅基地, 应纳入流转体系, 分级处理。五是对于退宅还林的农户, 应该登记核算其所属林权, 允许进行林权转移。
4、建设信息化新民居, 打造“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10.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对于我们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今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
一个宏伟蓝图。为此,根据《门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广泛调研和征求群众的意见,特制定__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自然概状
____村位于门源县以东24公里,东邻仙米乡,南与阴天乡接壤,西邻泉口镇,是____镇政府所在地,境内省道民门公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是门源东部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和交通要道。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730米,年均气温1℃,年降水量为510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昼夜温差大,冬长寒冷,夏短凉爽,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灾害较频繁。
全村共有七个生产合作社,四个自然村,326户农户,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1523人,劳力613人,共有耕地4604亩,其中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64亩,人均耕地2.58亩,共有各类牲畜2390头(只),其中牛366头,羊190只,马、驴、骡131匹,拥有中小型农机具198台(套)。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现状
____村主要以经营农业和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农业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比重较小,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其中农业占28.8,畜牧业占29.04,劳务收入占32.4,其他收入9.76。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____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发展格局,在经济发展中农民增收主要靠农牧业两大传统产业,一直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灾害频繁,农产量低而不稳,农业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不高,因而在增收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群众增收依然十分艰难。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小城镇建设,第三产业逐步兴起,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2005年实施了14.7公里的硬化路工程,4个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全部完成,2006年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170户农户修建了沼气池和育肥大棚,占全村总户数的52,农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小灵通、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村,190户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占全村总户数的58。
(三)村庄建设现状
由于农村建房缺乏科学规划和建房的随意性,村庄布局分散、凌乱、____村的布局形成了____、王家庄、碱沟口沿民门公路、平原式发展的格局,座落分散、排水不畅,且由于群众现阶段生产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差,在道路上随意晒粪、晒草现象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严重。
(四)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现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251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212人,学前教育尚出空白,党员活动室2间,村卫生室1所。
(五)城镇建设现状
由于受地理位置制约和低层次建设,____村民门公路两旁虽然建起了贸易市场和两层商贸楼,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城镇面貌仍然未摆脱乱设摊点、排水不畅、卫生差、不美观等现象,无垃圾场、无公共厕、无路灯、无路牌、无街道绿化、无停车场、无牲畜定点交易市场,镇容镇貌依然难以有新的起色。
三、发展定位及发展思路
(一)发展定位
____村依附城镇,交通便利,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海拔、气候有明显的优势,农业要提升青稞、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品种品质,畜牧业以加快育肥暖棚建设,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生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和制造条件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面貌,使____村成为门源县东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村。
(二)发展思路
以结构调整为基础,发展产业化经营,引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人畜饮水、住宅建设、村容整治等问题,改进基础设施;发展以沼气和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科技示范入户工程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
四、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2006-2010年,____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
到2010年全村总产值达到538.4万元,比2005年的384.7万元年均递增10,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468.2万元,比2005年的337万元年均递增11;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4.2万元、比2005年的3万元年均递增10;
第三产业总产值达53.52万元,比2005年的38.2万元年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50元,比2005年的1850元年均递增10.8。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
农户住宅统一规划,改造土坯屋及土庄廓,实施庭院绿化、美化、净化,砖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占总户数的90以上;配套建设污水排放渠道,主巷道两旁装路灯;建卫生厕所326所,占100;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28座,太阳灶326个,牛羊育肥暖棚覆盖面达到100;镇区街道两旁及村间道路两旁的绿化率达100。
(三)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修建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村综合活动中心;街道及主巷道两旁设置路灯,设置标准路牌;修建1处停车场,修建牲畜定点交易及屠宰市场,改善排水设施。培育一定数量的“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100。修建1所幼儿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一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坚强有力的村级各组织;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文化活动室、幼儿园、医务所等公益设施完善率达100;达到“文明村”、“平安村”标准,“十星级”文明农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十星级”安全户占总户数的95以上;“文明信用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
五、建设内容
(一)做大做强农牧业主导产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顺应天市,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三红胡罗卜、黑饲草麦草等特色种植,到2010年在结构调整上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全力推进种子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良农畜产品、良种化程度达到98以上,三是全面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到2010年,全村畜牧业生产值达到50以上。五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实现户户有暖棚,家家有沼气的目标。
(二)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发展农畜产品交易和加工产业
积极扶持、引进发展以牛羊肉、毛皮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带动全村及全镇壮大牛羊育肥贩运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按照“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扶持组建牛羊育肥贩运协会,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信息传达、育肥技术总结推广、市场销售等综合服务水平和优势农畜产品生产的生产组织化、销售市场化程度。
(三)调整劳动力结构,加强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一是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纽带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小城镇建设,为就近转移富裕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创造条件,二是要把提高劳动力技能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劳务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科技水平,提高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发展,三是提高劳动者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广泛了解搜集省内外劳务信息,及时向群众提供劳务市场信息和相关必备知识,引导农民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外出知识,减少盲目性到2010年全村劳务收入占人均收入的40以上。
(四)发挥城镇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依托小城镇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组建客运公司,使小汽车客运业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运营的轨道;积极发展餐饮、商贸、焊接等第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个体经济实体或私营企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农家风味的“农家乐”、茶园等生态旅游服务业。
(五)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针对脏、乱、差现象,从2007年开始对硬化路及两侧晒粪、晒草,堆物、堆垃圾,乱占、乱圈、乱建等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全面治理。建立1个中心垃圾填埋场,建立4个垃圾集中堆放点,重点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合理规划房屋建设,打破人畜合院的现状,建设使用沼气池,以沼气池的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工程,逐步改变群众生活观念,改变往日的生活习性,实现节省能源;鼓励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农户通过自筹资金、合伙、转让等形式实施“平改楼”工程;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以农户为单元,以“一池三改”为基础,在全村每户庭院内建设户用沼气,带动改圈、改厕、改院,提供清洁能源,消灭露天粪坑,解决人畜粪便污染问题;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推进农民生活用能的清洁化和节约化。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争取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好“五保户”、优抚对象、特困人口救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使100的群众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突出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智力扶持、技术扶持、生产扶持,力争使33名特困户尽快实现脱贫。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重点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60,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创建特色文化村、培育文化中心户7户
(八)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创建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依据四个居住点,组建四个治安协会,分别设立“十户联防”小组,实行联片控管、十户联防,做到组组有联系、片片有照应,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上报,做到一方有事、全村支援。加强民族团结,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九)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实行勤俭办事,坚决取缔“学生毕业披红贺喜”、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贯彻执行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施村级会计财务管理建设标准化;全面落实民主理财制度,逐步建立以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村干部报酬、村集体债权债务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为重点的财务民主公开制度。其次,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对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等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第三,建立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群众急需、共同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上限控制”原则,实行“一事一议”,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的政策规定,明确具体筹资筹劳的对象、程序、资金使用及财务公开的形式。
(十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扰)责任,全面开展“三培双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建设进度安排
本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求二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
(一)2006年
完成新村规划编制和各类项目的申报、立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绿化工作,初步改善村容村貌。
(二)2007年到2008年
全村农户都建成暧棚,全部建成“一池三改”,完成太阳灶配套和卫生厕所;引进优良畜种,改善畜种结构;建成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村综合活动室和幼儿园;对农民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建成中心垃圾填埋点和排水设施。
(三)2009年到2010年
完成太阳能和太阳灶配套,完成农户的住宅改造。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入专家论证等多种科学决策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思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通过建设成效的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三)拓宽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多渠道争取投入资金,包括农户自筹、政府扶持、社会资本投入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根据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广泛吸收各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
【新农村规划编制概述】推荐阅读:
2020年发展改革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和农村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总结合编08-04
新农村发展规划方案11-05
某村新农村规划计划10-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06-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08-06
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08-08
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06-23
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