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

2025-01-1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精选12篇)

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 篇一

二年级艺术下册七色光教案

七色光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欣赏、舞蹈、游戏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珍惜生活,表达爱的情感。学习吹画的方法,感受吹画自然呵成的效果,欣赏儿童画作品,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听赏歌曲《七色光之歌》,学跳二拍子节奏的儿童舞步,在一定的位置队形中,能和着音乐的节拍,用集体舞愉快地表达。

教学准备:歌曲、吸管、颜料。

教学过程:

一:诗歌切入,朗读练习,说一说为什么心里开花,教师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小小的我,画下花朵朵,老师走过来,问我,画的是什么?

我认真回答,那是开在心里的花朵。

二:欣赏儿童画作品,从画的内容、色彩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引发他们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让学生共同参与(分组)吹“花”的游戏,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说说颜色名称,然后用吸管吹画,感觉随机、自然的效果,想象还象什么?)制作一幅如花的世界。

四:、听赏歌曲《七色光之歌》,学生可以列队站好,随老师跟着音乐边跳简单的二拍子舞步边走队形。

2、体验舞蹈音乐的情调,感受节拍、节奏的特点。指导学生逐步做到动作协调,互相配合默契。

3、丰富集体舞的表现。在舞蹈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变化舞蹈的队形。

五:、感知宣纸吸水的特性,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紫、绿三间色。

2、观察色彩相互的渗透变化,从中体验色彩的奇妙与乐趣。

过程建议:、请学生分组欣赏研究滴染法制作的“七色花”花瓣,观察一下花瓣上的颜色是怎样染上去的,象什么?

2、欣赏:由彩色墨水在宣纸上晕染的特性所产生的美丽的图案。

3、学生尝试制作“七色花”,教师指导。滴染过程中教师提示:滴在宣纸上的彩色墨水要适量,不要太多,颜色与颜色滴染是之间要有距离,避免多种颜色重复渲染而产生黑色。

4、作品展示时,组织学生将滴染制作的“七色花”拼组成大花园,相互欣赏展开自评与互评,使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增强艺术创作的信心。

六:研究、了解光、根据题内容,探究人类对光明的向往的历史故事,体会光明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关于光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光与色的联系。

2、欣赏画家克利的作品,请同学们合作完成“色彩家族”的游戏。

2.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 篇二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篇三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4.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 篇四

知识目标: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学习用典型事迹表达自己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到真实具体,表达清楚。

情感目标:学习修改写作,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修改自己的写作。

学生搜集,阅读些徒明星的的事和文章。

一、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阅读了一组明星事迹的文章,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人们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参加的体育赛事获的经历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要求学生通过对运动员和观众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将场面写细致,做到有祥有略,把比赛情节再现。

2.要求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习作。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三、提示习作方法:

1、用侧面描写你经历的赛事。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四、指导修改习作:

1、朗读习作: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读,看那些地方写得清楚,生动,感受写作深刻感人。那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1、学生自评:朗读自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对这片作文哪些地方最满意,认为最有新意、最深刻,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看文章内容介绍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了感受,在评价中分享他人习作看到来的快乐。

3、师生互改:老师给学生面改,学生相互交换修改。

4、誊抄成文 板书:

记一次体育比赛习作要求: 1.结合自己参赛的经历来 写。2.力求做到有点右面,详略得当。

3.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七色光一》教案

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主动识字,会辨别多音字。能力:继续训练学生识字和辨别字的能力。情感:积累与有关体育健身的名言警句。重、难点:多音字辨析 与抄写。教法: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具:课件。流程:

一、练:

1.本单元你自己认识了哪些多音字?请选几个写在横线上。(1)让学生回报自己主动认识的多音字字,写在本子上。(2)展示(事物投影)2.“比一比,在组词”

(1)先让学生自己比较组词。

(2)教师在提供一些相关练习,拓展训练。3.“抄写下面一段话,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重现学生的书写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抄写。

二、日积月累:

1.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说说他们的意思。2.请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整下来。

三、知识窗:

1.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简单谈谈感想。

2.自由找一找相关的短文读一读,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

四、大家一起来:

1.课外搜集:查找有关的手抄报制作的知识及有关明星事迹的图片及故事。2.交流回报:开一个以“体育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向大家讲述明星的故事。五:作业: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能说会写二”之:《写我爱大自然》作文指导课教案

教学内容:作文我爱大自然 目标: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美景,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它的特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自然景色,受到美的熏陶。重难点: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教具:例文

教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不同的自然美景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自然景色?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三、同学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景色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观察的景物的奇特,介绍其特点。2.分小组展示,评议。3.提示写法。

(1)注意介绍景色的奇特。要抒发你对大自然的赞美。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自己亲近的自然往事。(3)可以写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倡议与措施。(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4.学生动手写作。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b.同桌互相修改。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板书:

把你喜欢的自然美景奇特写具体

我爱大自然 把自己和所写的自然景色联系起来,表达你对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自己的描写的景色,自命题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语文七色光二》 教案

时间: 目标:

知识:抄写难写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

能力:根据词褒义与贬义的色彩,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情感:进一步扩大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重点:通过读句子,提高自己词语积累,学习相应的词语。难点:了解对比描写的好处。

教具:有关大自然景色的描写片断。

教法:练习巩固。学法:自主探究。流程:

一、组织教学

1.抄写下面的字,每个字都要写得正确清楚。炼 醒 毅 晓 瞬 微 鼓 茫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查。(2)师指导,归类识字。(3)拓展练习。

2.根据词的色彩分类: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2)汇报、订正。(3)体会词语的妙处。

3.可以让学生先读文中拟人描写的片段。

讨论:文章中怎样运用拟人的写法把景物写生动的?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词语,并理解意思。2.尝试背诵。

3.汇报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己读文章,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简历。

四、大家一起来:

1.搜集有关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诗文,小组交流。2.选优秀者在班级汇报、交流。

五、作业:预习第五课《最后的时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基础能力过关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sâ

lián xì

xiān yàn

hâ sâ()()()()cù yōng

chân tuō

cōng yù

zī tài()()()()

二、多音字注音应组词:

曾 脉 劲 假 都 鲜

三、辨字组词:

张()消()佛()杂()你()代(涨()俏()拂()朵()弥()伐(四、按要求写句子:

5.最新语文七色光四-语文教案 篇五

文 章

..m 语文七色光四

教材简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第1项“练”共3道题,一是用偏旁组字、组词,二是用量词填空,三是一组词句练习题。第2项“日积月累”是积累格言警句。第3项是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第4项是“大家一起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献出你的爱》。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注意语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的快乐,使学生能主动地把内外学习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教学目标:

1、完成3项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

2、积累名言警句。

3、了解关于戏曲脸谱的简单知识,热爱民族文化。

4、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关爱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所学,运用所学。教学准备:京剧脸谱的图片资料。教学时间:两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言,揭示题。

同学们,这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熟悉的快乐园地——《语文七色光》。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共同练习。

1、第一关。狐狸哥哥又来到我们的堂上和我们共同闯第一关,用偏旁组字,再组成词语,大家有信心吗?(让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鼓励学生自己组出新字、新词,在本上把自己知道的都写出来,看谁写得多。)

2、第二关。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数量的2 词。不作统一要求,正确即可。如“一(只)鸟、一(群)鸟、一(对)鸟”等。完成书上指定内容后,请学生自由写一写,看能写出多少个“一()()”。限定时间,看谁写得多,写完后指名读学生自己写的。

3、第三关。把括号中的词语放在合适的地方,并比较句子变化后在意思上与原来有什么不同,仔细体会一下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找出句子变化前后的不同后,再来读一读,注意从读中进一步感受句意的变化。

三、创设情境,走进“日积月累”。

狐狸哥哥和同学们连闯三关,非常佩服同学们刻苦学习的精神。他要回去好好练一练,到学习《语文七色光五》的时候再和大家比一比、练一练。让我们和狐狸哥哥再见吧。

狐狸哥哥走了,“日积月累”的节目主持人松鼠姐姐来了。她搜集了两条名人名言,想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请同学们看书中的“日积月累”。

1、让学生诵读。

2、老师以松鼠姐姐的口吻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名言。通过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名人的故事(只讲一个)理解第二句名言。

3、教师以评价的方式作小结。4、背诵比赛。

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在指定时间内没背下来的,可下完成。)

四、创设情境,走进知识窗。

同学们,小白兔阿姨欢迎大家走进知识窗。上期知识窗中,小白兔阿姨向我们介绍了黑海、红海、黄海是因颜色而命名的。今天她又要给我们讲述什么知识呢?请同学们看书,走进知识窗。1、自读短文,了解京剧脸谱。2、了解脸谱表示的意义。

3、出示脸谱,让学生形象感知脸谱。或是看书上给的几幅脸谱图,从脸谱的颜色看看有什么性格特点。如果能讲一讲有关他们的故事,更好。

4、教师小结。

第二时

一、导入新:

同学们,前些时间老师提出了倡议,请同学们自愿组合,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把你是怎样做的讲给大家听,和大家交流交流。

二、板书明确:你帮助了谁,为什么要帮助他(她),用什么方式帮助的。

三、自由练说。要把帮助的过程讲清楚。

四、组内说。同时评一评,在你的小组里,谁做的事最让人感动,一会儿在班上交流。

五、班上说。请每小组里推选的代表讲述自己帮助别人的事。同学们要评一评,看谁的事最感人,谁讲得最好。

六、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七、在班级出一期以“献出你的爱”为主题的墙报。请同学们把自己帮助别人、献出爱心的事写出来,择优贴在墙报栏上。

文 章

6.三年级下册数学书教案 篇六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7.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七

第二单元主备人主讲人:何励

第三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安源第四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孙小芳

第五单元主备人主讲人:胡佳昕

第六单元主备人主讲人:姜锦荣

第七单元主备人主讲人:集体

第八单元主备人主讲人:集体

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交流诗意.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自由吟读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交流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第二课时

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8.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9.三年级下册数学寄书教案 篇九

知识教学点

1.掌握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和退位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能力教学点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竖式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1)引导学生估算。

师: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要付多少邮费呢?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3)交流算法。

A、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所以是14元4角.

B、1.6元=16角,12.8元=128角,16+128=144角,

C、用竖式:

1.6

+12.8

14.4

设计意图先自己思考,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活跃学生思维。

(4)讨论。

提问:用1.6+12.8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和整数加法一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总结小数进位加法的竖式算法,让学生能掌握算法。

2、尝试练习

(1)2包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小红付给阿姨15元,应找回多少元?

①学生思考后在作业本上试做。

②汇报交流算法。

(3)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和整数减法一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竖式算法,让学生掌握竖式算法。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和上一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揭示课题,板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其计算,选几题说说计算的方法。

2、森林医生。

说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将其订正在旁边。

3、书本第3、4、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并计算。

(3)全班交流,并说说解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新知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寄书——小数的加减法(进位或退位)

10.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 篇十

单元主题分析

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地认识“疏、檐、吴、赖、”等27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锄、蓬、赖、媚、檐”等5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篇章。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古今中外儿童生活的各种乐趣,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描写童年趣事方法加以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快乐。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古诗词二首》2课时

《天窗》2课时

《快乐的足球赛》1课时

《芦叶船》2课时

《女孩儿乌塔》2课时

《综合学习一》4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

单元主题分析:

动物就是动物,它是自然界中的存在。但是,自从“人”和“动物”有了分别,那么怎样去看待动物,也就成了一面镜子,这镜子可以照出人的心地,可以照出灵魂。不信,就请你来照一照吧,只要人与动物打交道,只要人会思考,那镜子就会存在。学习本单元,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一切,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2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55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富有童趣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我们家的猫》教学2课时、《小狮子爱尔莎》教学2课时 《树上的鞋》1课时

《老人和鸟》2课时

《自然之道》教学2课时

《综合学习二》4课时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智慧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生活中的智慧”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孩子有孩子的心思,《锁不住的心》就是孩子对妈妈说的心里话。诗中的孩子也许就是更多的孩子的缩影,他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小溪流的歌》写的是小溪流,但是,小溪流的歌却更像是人自己的歌。认识了乌塔,《成长》中又介绍了一个叫“约翰”的意大利男孩儿。有的时候,智慧是通过比较才获得的。《差别》中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拿同样的薪水,最后的发展却不同。-《给予的故事》中那种面临的抉择在生活中也许不多见,但是,生活中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却是非常多的。故事中的旅行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他相信别人,同时也是因为,他考虑得不仅仅是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新词。

2、积累优美语句。背诵指定的篇章和段落。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

3、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感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与家人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继续培养阅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团结协作,以读为主通过感情朗读、表演读、想象读、配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除此外,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与家人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更深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设置:

11、《锁不住的心》

2课时

12、《小溪流的歌》

3课时

13、《成长》

1课时

14、《差别》

2课时

15、《给予的故事》

2课时 阅读链接《道理可以这样讲》

2课时

《综合学习三》

5课时

第四单元 人在画中游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人在画中游”为主题,共五篇课文,其中《颐和园》《东北大森林》《水乡行》《威尼斯的小艇》是精读课文,《海市蜃楼》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链接《行走四方》和综合学习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会写字46个,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了解会认字41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重点词义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及游记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学生在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

(3)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

1、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文章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要通过阅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及游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祖国山河的美,同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课时设置:

16《颐和园》 2课时 阅读连接《行走四方》 2课时 17《东北大森林》 2课时 综合学习四 5课时 18《海市蜃楼》 1课时 19《水乡行》 2课时 20《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第五单元 倾听探索者的脚步声

单元主题分析:

本组教材以“倾听探索者的脚步声”为主题。人们常说:“脚踏实地”,但是,现在,人类的脚步已经到了太空。只不过,到过太空的人还只是少数。所以,有更多的人要通过阅读文章去了解那神奇的太空生活。也许,今天的学习中就会有一颗科学的幼芽萌发,也许,今天的点滴思考就是一颗科学的巨星蹒跚起程。很多的发明、发现都源于假如。只要没有找到答案,探索着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只要还有疑问,学习者的脚步也不会停下来。探索者有探索者的精神和风采,探索者有探索者的故事和经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9个生字,会写45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表演,复述故事,根据课文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查阅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4、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机智灵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体会人类的进步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的道理。

4、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热爱弱小的生命。教学思路:

教学时,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课文内容,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借助图片、录象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此外,为了丰富学生对科学适应的了解,还要调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积极性,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课时设置: 《向卫星求救》 2课时

22《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2课时

2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课时

《蝴蝶的家》2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 综合学习五 5课时 阅读链接《不会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2课时

第六单元 永远的冰心奶奶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永远的冰心奶奶”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讲读课文《别踩了这朵花》《再寄小读者》《肥皂泡》《大舞台》《送别冰心》,一篇阅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以及和冰心相关的链接和《综合学习六》。这些篇目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充满爱心的伟大作家,以及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奶奶被称为“百岁老人”“世纪老人”,但她还是离开了,那就让她的精神长存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三十个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四十九个生字。

2、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运用。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指定的篇目和段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并留意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2、根据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情感和价值观:

了解冰心其文、其事,从而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思路:

本组教材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动员他们广泛地搜集冰心的相关资料,读一读她的作品。课上通过形式多样的读,真正地感悟文本,从而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中,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时设置: 《别踩了这朵花》 2课时 27《在寄小读者》 2课时

11.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十一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花繁叶茂、流连、穿梭、流畅、磕磕绊绊、弧线、曲线、清香袅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由此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想想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2、了解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读有困难的句子,将作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进一步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并谈谈对安静的初步印象;初步了解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的,用什么触摸。

引导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方式可多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四、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使第二课时能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磕”(上下结构)、“瞬”“翔”(左右的比例)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

课文中讲的是谁触摸春天?(安静)她是一个――(盲童)

当美丽的春天到来,我们在用明亮的双眼欣赏桃红柳绿的时候,双目失明的安静又用什么来感受春光呢?

(鼻、手、心……)

过渡: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让我们随着课文的作者一起来走近安静,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感受春光的。

二、研读课文:

1、出示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再读第2自然段。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到小区的绿地上是什么情形吗?

(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很会具体描述,那就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这可真称得上花繁叶茂啊!”学生也可能很简单地说“花繁叶茂”,就接口:“是呀,你看小区里各种花都开了,散发着浓郁的花香。”)

(2)引读“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安静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是呀,她就是这样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小结:是呀,双目失明的安静是那么开朗、乐观、活泼、快乐,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2、一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看到了什么情形呢?学生自由读第3―5自然段。

交流:

(1)我首先看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并指名读。

可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啊,她怎么能走得这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呢?引导学生联系第2自然段说说,并读“这个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接着我又看到什么了呢?

A、出示3、4自然段。指名读“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B、安静是怎么抓住这只蝴蝶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划有关句子,如关键句“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和“手指悄然合拢,拢住了蝴蝶。”)

C、引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D、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呀?(学生说理由并读有关句子。)

小结:是的,这就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我们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安静,她凭着聪明,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凭着对这块绿地的熟悉,让自己的心里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睁着眼睛的蝴蝶就这样被盲女孩安静那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可真是一个奇迹啊!

感情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E、引读“蝴蝶……扑腾,安静……惊讶。”安静怎么会这么惊讶呀?(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此时的安静会怎么想呢?

此时的安静除了惊讶,心里一定还怎么样?

(如果学生有说到害怕,我就“我想,此时的安静一定惊讶与开心多过害怕吧,因为――)引出”安静的心……地方。”)

在安静的心里,除了浓郁的花香,还体验到了什么?(扑腾的蝴蝶。)是啊,在安静的心里春天充满了生机,就连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安静的我,都仿佛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F、来,把“课文”拿起来,让我们再把4、5自然段读一读(配乐)。

3、引读第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许久,我又看到了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出示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作者看到的。

指名读“许久,……张望。”安静怎么把蝴蝶给放了呢/

盲童安静能张望到吗?

是的,安静的眼睛看不见,可她什么地方能看见?(心里)因为她的心里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她心中那双明亮的眼睛张望到了些什么呢?她可能又在想什么?

引读第三句。

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配乐)。

4、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怎么做了?引出第7自然段。

当时我可能怎么想的?引出并读第二句。

(1)这里的“谁”指?包括课文中的――?

(2)总结:文中的安静是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她的眼睛虽然看不到桃花的粉红,小草的碧绿,可她用心触摸着春天,感受着春天那浓郁的花香,扑腾的蝴蝶,飞翔的快乐,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板书:创造缤纷世界)

(3)再读‘谁……谁……”

三、作业:

1、好好地再读读课文,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12.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 篇十二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采用记叙与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和赞扬。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有所了解的同时,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什么样的,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难点: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多媒体课件、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图案及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奥运,导入新课

1.出示奥运会五环图。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2.简介奥运会,议一议奥运会旗帜上五环图案的象征意义。

3.展示以往的奥运会会徽。(结合语文百花园四中“我的采集本”的内容。)

4.今天,我们来学习《舞动的北京》,你一定能从课文中了解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及其象征意义,并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

5.板书课题。有激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默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自由识记。

2.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读一读,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不太理解的词做个记号。

4.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①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②把难读难记的字找出来,交流识记办法,比比谁的办法妙。

5.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学生学好“攒、徽、讯、韵”等字。

五、再读课文

认真朗读课文,在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作记号,准备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

①你从这两个自然中知道了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人们心情的“激动而急切”?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会徽揭晓仪式的隆重?(结合插图一。)

2.默读第3自然段。

①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

②看图说说会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取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③讨论:你认为这枚会徽设计得怎样?你是怎样体会到的?(结合插图二。)

④自由读,指名读,边读边想象会徽的样子。

3.默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

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面世后,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②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③完成课后第3题。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1.自由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课后抄到采集本上。

2.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交流:课文是采用什么顺序介绍会徽的图案的?(总--分--总)

3.默读第4自然段,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述方式。

四、拓展延伸

1.谈谈你学了这一课后的收获。

2.与同学交流你对奥运会及奥运会会徽的了解。

3.用“总--分--总”的表述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你熟悉的一个事物。

上一篇:中秋节习俗英语作文推荐下一篇: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