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2024-06-12

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精选11篇)

1.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一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专题

【考试说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这一文体,掌握相关文体知识,其中包括以下常见考点,分别是:①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②理清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结构;③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⑤准确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⑥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文体知识】

一、概念常识

1.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介绍或阐述事物的性质、状态、结构、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记叙文以情感人,生动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进行划分)。

二、说明对象

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有时也为事理(阅读中,一般不需要答人或事物的具体特点)。

2.知识点拨: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三、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⑤引资料:通过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而准确、更有说服力。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E.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⑥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4.知识点拨: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五、说明语言

1.说明文语言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准确性;②科学性;③严密性(周密性)2.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3.具体考查形式及应对策略: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某某一词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①不可以;②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⑤“××”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一般情况下,找限制性词语进行分析即可。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六、说明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学以致用】

(一)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_______________;蝴蝶的触角像两个_______________;白蚁的触角像一串_______________;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_______________;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_______________。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中“鼻子”加上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加点词“有的”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启迪”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

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

况,是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昆虫的“鼻子”——触角 特殊含义 2.增添说明文的趣味性 3.C B E A D 4.举例子 列数字 昆虫嗅觉器多,嗅觉灵敏

5.“有的”表明昆虫的触角并非同时具有这些功能,所以不能去掉 6.昆虫触角的其他作用

7.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 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8.略

(二)1.yǎn。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

2.自我调节能力差。

3.人类水资源现状。逻辑顺序。

4.列数据、作比较(或:举例子)。

5.①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②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③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

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2.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二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 如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的两个模块:

第一模块“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 。这一模块是一个感性层面, 突出“家”的情感内涵:人想家, 旅人思念故乡。文本抒发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有哀伤, 有痛苦, 有悲凉, 也有欢乐。

第二模块“乡关何处” (《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 。这一模块是一个理性层面, 突出“家”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人为什么要思念故乡。文本表达的是:故乡、家园是人成长的精神滋养, 是人的生活证据, 是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如果家都没有了, 人也会是虚无的。

这个专题的选材指向是“人与社会 (故乡) ”, 两个模块的编排显然是按照由感性到理性这一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也是由叙事抒情到叙事议论。如果弃专题内涵进行单篇文本教学, 对专题的编排意图把握和对教材应有的理解深度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再如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三个模块:

第一模块“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这个模块的内容是最浅的感性层面, 写作意图是:自然是美的。自然美有江南的柔美, 有塞北的壮美。无论是江南的冬景, 还是塞北的落日, 美是一种意境, 美是一种心情, 美是一种情调, 美是一种感叹, 美是一种永恒。

第二模块“感悟自然”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这个模块相对于前一个模块已经上升到感悟层面:苏轼在赤壁把贬谪之苦消遣在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之中;柳宗元在永州西山把贬谪之恨消化于观景探险之中。这一模块的写作感悟是:美是一种心理宽慰, 是一种感情寄托, 美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洒脱、超脱。

第三模块“湖山沉思” (《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 。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 第三个模块再进一步, 到了理性思考的层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 自然赋予人类的是美, 是喜悦, 是闲适, “自然的庄严、纯洁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人离不开自然;另一方面, 人类给予自然的却是无度的索取和不顾后果的伤害, 人类最终将会失去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 从而警醒人们:要与自然共融共生, 不要破坏自然。

由感性到感悟再到深思, 把“人与自然”这个选材向度用三个模块以立体呈现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编排成一个逻辑清晰的专题, 教学时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 单篇文本教学就没有了主题指向归属。

所以, 主题组元教材单篇文本教学要有专题意识, 不要割裂文本的专题情境。有效方法有两种:

一是以模块内涵引领单篇文本教学。一个有效的做法是把模块内涵作为单篇文本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以模块内涵作为学生的探究话题, 来引发学生对专题统领下的教材进行纵向探究思考。这种方法便于使单篇文本的教学指向集中, 不分散, 不割裂。

如必修二“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这一模块, 其模块内涵是“俊眼”, 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主题中关键词“俊眼”来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切入:文本中的“俊眼”是谁?“俊眼”传出来的是什么?

如必修二“一花一世界” (《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 这一模块, 其模块内涵是“花”、“世界”, 可以这样引领切入:“花”指谁?“一花”如何能表现出“一个世界”?

如必修三“颂歌的变奏” (《发现》《北方》《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 这一模块, 模块内涵是“变奏”。“变奏”形式表现明显:军阀混战、腥风血雨的祖国, 悲哀忧郁的祖国, 贫穷布满伤痕的祖国, 把自己赶出去的祖国, 反而让人爱得更加深沉!这一模块就可以这样切入:诗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这种“变奏”如何能更深入地体现出“颂歌”?

二是以专题内涵引领单篇文本教学。一个有效的的做法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作为教学凭借, 完成单篇文本到专题内涵的有效链接。即围绕文本主题设计一个 (或几个) 问题让学生进行专题内涵链接, 而这个问题来源于单篇文本, 但最终落脚点却是指向专题内涵, 目的在于由此及彼, 实现对接。这是保证主题组元教材单篇教学不跑偏的基本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 教师们在单篇文本教学时, 常常表现为专题内涵指向不准, 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文本理解常常不自觉地脱离专题内涵, 教师对专题内涵的纲领性认识不强, 致使教师的单篇文本教学与教材编写的专题意图出现分裂。

有这样一个反例:2008年江苏优质课评选, 一教师教《辛德勒名单》, 教师这样组织教学内容:名片简介———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 简介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辛德勒名单》;文脉梳理, 内容整体把握———具体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惨景触动辛德勒的心灵, 决定救犹太人;逐步展开营救活动;拟名单;被救人回到故乡;出现意外, 最后成功) 。问题分析:⑴哪些语句表现了辛德勒内心怎样的挣扎?⑵围绕这份名单, 辛德勒在拟定和操作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文本拓展:⑴高斯人物形象分析;⑵播放片尾被救人祭奠辛德勒的电影画面, 如果你也在祭奠辛德勒的行列中,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置看似行云流水, 其实偏离了文本主题和专题内涵。此文是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一专题“人性在复苏”这一模块。模块内涵很明确:人性在复苏!节选部分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人物在战争中的人性对比, 凸显的是战争与人性。文中有四个戏剧冲突:一是辛德勒与高斯的冲突, 这是重要冲突, 二者强烈对比, 一个正义战胜邪恶, 完成自我救赎;一个邪恶战胜正义, 人性无法完成其丑陋灵魂的洗礼。二是辛德勒与将军的冲突, 辛德勒用昂贵的钻石击败对方, 暴露的是将军的贪婪, 只有钱财, 没有人性。三是辛德勒与伊特兹哈克的冲突, 伊特兹哈克以默默帮助犹太人的行为唤醒了辛德勒人性的复苏, 让辛德勒找回了善良、坚忍和真情。四是辛德勒与自己的冲突, 这是最为本质的冲突, 从声色犬马的富商生活中苏醒, “辛德勒名单”的打造过程不仅仅淋漓展示了辛德勒人性复苏后的善举, 还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他内心深处财富、邪恶和正义之间的博弈。辛德勒在正义与邪恶博弈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性中的普世价值, 用内省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拷问, 用挽救生命去挽救自己、挽救世界。这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扣住文本主题和专题内涵, 教学仅停留在人物形象的写作刻画上, 没有深入挖掘戏剧冲突, 没有上升到“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一专题内涵。此文教学主要的不是罗列辛德勒遇到的困难, 也不是对高斯这种人大加攻伐, 从而揭露战争的罪恶, 也不是一味地对辛德勒进行歌颂和褒奖, 而是反思战争, 反思战争中的人性复苏。为此, 我们在教《辛德勒名单》一文时, 可以在文本主题和专题内涵之间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导引:战争中两个刽子手, 为什么一个能从兽性中解脱出来, 另一个不能呢?

有了这些认识, 我们再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进行链接:“一滴水”指什么?“一滴眼泪”又是什么?一滴水为什么能换来一滴眼泪?教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一诗, 可以这样设计思考问题来链接“祖国土——颂歌的变奏”这一专题内涵:舒婷笔下的祖国贫穷、落后, 为什么反让舒婷更加爱得深沉?教《寡人之于国也》一文,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探究思考题来链接“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这一专题内涵:孟子经世济民的方略是什么?他的经世济民的方略最终会不会被采用?为什么?

我们再看一个正例:2008江苏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一教师教《品质》一文,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这样设计:整体感知 (教师设置阅读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简介概括) ———质疑探微 (教师通过学生的阅读发现和质疑, 整合几个思考问题: (1) 靴子的本质是什么? (2) 小说多处说到了橱窗中的靴子, 有何用意? (3) 为什么格斯拉兄弟做的是最好的靴子, 但生意却很清淡? (4) 小说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他做了最好的靴子”, 到底是何用意?) ——心灵对话 (思考问题:他为什么执着一念, 不转变观念, 一直到穷困潦倒到死, 这样做值得吗?引导学生争执讨论“值”与“不值”, 在于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肯定真善美等美好的品质) ———聆听大师 (以几位文学大师的精彩哲言启发学生进一步感悟真善美) ----延伸拓展 (思考问题: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请体悟小说主旨, 发挥想象, 以格斯拉的身份给现代人写一段忠告。目的是要学生理解如何在追求华丽的环境、社会保持一颗坚守的心) 。

从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看, 教师组织教学始终指向文本主题“底层的光芒”和专题内涵“号角, 为你长鸣”, 教学目标集中, 教学效果突出。

邳州。本文编校:左晓光

3.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三

中国教育新闻网消息 日前,由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学研发、北师大出版集团出版的小学生新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材《用心养成我成材》正式首发面世。由该校校长丁六芳亲自设计发明创造的“学生操行评定卡片”获国家专利,增强了该教材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据了解,该类教材的研发和出版,在全国教育界属独创。近年来,新余市明志小学在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德育教育方法——“‘十心十品养成教育育人工程”,在广大学生中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校围绕学校办学愿景“用心养成我成材”,根据学校每个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开发了该套共计六本十二册的教材。此前,该校将办学愿景“用心养成我成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进行解读,并将其谱曲创作成《十心歌》童谣,在校园里传唱。

该校在校本教材《用心养成我成材》的每个课题末尾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家长、教师四个维度的评价机制,同时配以班级、年级、职能部门及学校四级评价奖励机制——十心养成荣誉心卡、荣誉心章、荣誉记录、荣誉证书、荣誉奖状——学生每获得班级导师发给的“荣誉心卡”,2枚同类心卡可以到年级组加盖相应的荣誉心章进行认证——每学期获得6颗心章以上可到德育处领取1张相应的荣誉证书——集满6张以上荣誉证书可获得与导师、校长合照和校长签名的荣誉奖状并在开学典礼颁奖。

北京东城启动教育系统干部教师交流轮岗

中国新闻网消息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系统干部、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正式启动,交流轮岗方式分为八种。

一是机关与学校之间干部双向交流轮岗方式,实行学校优秀干部与教委机关干部双向挂职(实职)培养的机制。二是教育研修机构与学校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探索建立学校优秀教师兼任研修员与研修员下校兼课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机制。三是深度联盟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联盟校教师跨校兼课。四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衔接年级教师跨学段交流轮岗。五是优质教育资源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组成优质教育资源带的相关学校,实施学生一体化管理,干部教师统筹安排,实现不同校区干部教师的交流轮岗。六是学区培养基地教师交流轮岗。在每个学区选择1~2所优质校,建立“教师培养交流基地”。学区内统筹一定比例为教师招聘指标给基地校,由基地校统一招聘、统一培养、统一储备、统一使用,形成学区内教师准入、培养、使用、交流的长效机制。七是城乡一体化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八是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作室、“621”骨干教师引领工程、名师导学团、学区联合备课、共同课题研究、远程教研、网络开放课程等多种方式,实现优秀教育经验、成果的资源共享。

2015年,参加交流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0%,参加交流的骨干教师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20%;2017年,参加交流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参加交流的骨干教师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50%;2020年,参加交流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80%,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力争实现全覆盖。

今年首批参与教师交流轮岗的教师数量为1 618人,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6%左右。其中611名骨干或高级职称教师,占轮岗教师总数的30%以上。2020年前,100%的教师将参与交流轮岗。

湖北省发布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楚天都市报》消息 能关心和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教会幼儿安全常识。

4.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四

综合情况报告

根据中共xx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xx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好XX党员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xx组【XX】xx号文)要求,我校党支部于XX年1月14日下午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全校党员参加了民主生活会,还邀请了xx等6名非党员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支部书记王顺宾主持,他组织学习相关文件(xx组【XX】xx号)和《中共xx县第十一小学支部XX民主评议党组织和党员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与会同志当场对学校党支部和全体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并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第二部分分两组进行,由两位党小组长主持,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会议主题鲜明,分析透彻,总结了经验,明确了努力方向,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理清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达到了预期效果。整个过程突出了“细致、准确、透彻、清晰”四个特点:

一是会前工作“细致”。为顺利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我校党支部认真做好会前准备工作。通过抓学习、抓谈心、抓收集,学习好相关书籍、文件内容精神,撰写好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同时,开展好主要领导与处室成员之间、与党员教师之间交心谈心活动,征询收集党员干部及教职员工对学校班子的意见与建议,有的放矢地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二是会中查摆问题“准确”。为了在“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准确查摆存在的问题,我校党支部要求每位党员,特别是学校班子成员做好个人思想总结、工作回顾,以严肃、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梳理查找在此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三是会中剖析原因“透彻”。我校党支部在“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寻准问题、深入分析、真诚批评。通过围绕自身存在的修身做人、用权律已、干事创业等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以及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与汇报。实事求是地检查了学校班子及班子成员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透彻地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直言不讳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5.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五

特色: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方先义 编著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定价: 38.80元

书号: ISBN: 978-7-5613-4931-

1出版时间:2014年2月

开本:889mmX1194mm1/16

总页数:202页

字数:390千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儿童戏剧从创编到舞台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涉及儿童戏剧改编创作、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等领域,对道具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灯光照明艺术以及儿童戏剧教育等话题也做了阐释。本书遵从儿童戏剧创作的特殊规律,遵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艺术家的表演理论,尊重儿童本位,借助大量的舞台创作实践案例探讨了当代校园儿童戏剧创作及舞台演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第七章精选了12个有时代感的剧本,适合小学和幼儿园排练演出。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目录)

第一章 童心的狂欢:儿童戏剧

第一节 儿童戏剧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儿童戏剧的分类

第三节 儿童戏剧教育的意义

第四节 欧美及港台地区儿童戏剧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五节 中国大陆儿童戏剧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第二章 剧场的回音:儿童戏剧佳作赏析

第一节《葡萄仙子》:一串“爱”与“美”的甜葡萄

第二节《小主人》:一部抗战时期儿童剧团的上乘之作

第三节《马兰花》:一朵光耀半个世纪的幸福之花

第四节《报童》:一只石缝中顽强歌唱的蛐蛐

第五节《人参娃娃》:一个冰与火的童话世界

第六节《宝贝儿》:一群用爱消融代沟的宝贝儿

第七节《红领巾》:一股清新浪漫的红色旋风

第八节《西游记》:一场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盛宴

第三章 跳舞的文字:儿童戏剧的创编

第一节 心灵的艺术:儿童戏剧的创作

第二节 带枷的舞蹈:剧本的基本写作格式

第三节 一本与千叶:剧本的主旨呈现

第四节 戏剧的灵魂:剧本的人物

第五节 生命的律动:戏剧冲突

第六节 原始的欲求:剧本中的游戏元素

第四章 驰魂的艺术:儿童戏剧的表演

第一节儿童戏剧演员的创作素质

第二节台词表达的技巧训练

第三节话剧表演中语言的运用

第四节演员创作中的自我定位

第五节角色的心灵与情感

第五章 舞台的调度:儿童戏剧的导演

第一节 导演阐述:前期的案头工作

第二节 画面组合:打造视觉的盛宴

第三节 舞台节奏:导演的张弛艺术

第四节 绘意做工:舞台的静止与流变

第五节 合作排演:通向舞台成功的要津

第六章 梦幻的舞台:舞台美术的设计

第一节 魔幻的异域:舞台美术设计

第二节 缪斯的圣物:道具设计制作

第三节 脸谱的魅惑:演员化妆造型

第四节 情绪的印象:服装服饰设计

第五节 光与影的对白:灯光照明艺术

第七章 剧场的演习:儿童戏剧剧本精选

《美丽的大公鸡》

《骆驼和羊》

《大家来演扫帚戏》

《小胖墩告状》

《三个问题的答案》

《狼和小羊》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板凳上的钉子》

《丑小鸭与靴猫侠》

《我不要被吃掉》

《蛇和蜥蜴开店》

《上屋抽梯》

6.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六

—— 交流、评价探究成果课

活动背景: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端午节”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及传统习俗的参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对端午文化的需求,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感受端午习俗的魅力,掌握包粽子、做香囊、编五彩绳等基本技能,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活动实施年级:

五年级 课时安排:课时 活动计划:

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出示本节课的交流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各小组围绕“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各小组围绕“端午习俗我参与”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活动实施过程:

一、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 导入新课 前一段时间,同学们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了《端午节》、并自由组合成了六个活

动小组,分头对照活动标准对节日的来历、习俗、故事等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探究活动。这节课,我们分别从“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 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希望大家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掌握更多的考察探究类活动的学习方法。

二、明确第一环节活动任务 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 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三、明确第二环节活动任务 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习俗

我参与 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四、总结提出后续活动要求

通过今天的成果交流、评价,老师看到了你们各个小组沉甸甸的收获。不论是成果交流,还是参与体验汇报,你们都从中获得了考察探究的方法,学会了分工,懂得了合作,能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呈现出累累硕果,同时,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下节课,我们将整体反思本次活动,并进一步改进完善活动方法,争取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学情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近几年随着洋节的深入,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但他们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是只有让学生理解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明白过节的意义,体验风俗,感受快乐,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才能把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小学生活泼好动,阳光、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让他们自主探究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很兴奋很感兴趣。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家国情怀。开展观察、实验、考察、调查、设计与制作等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交流分享小组对端午节传统节日的探究结果,增强了对祖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学生在掌握包粽子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

首先,在探究中增长才干,丰富了综合知识。社会是个大课堂,融合着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本次活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为了探究问题,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确定好课题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成立了“端午探源组、端午习俗组、端午诗词组、端午美食组、国外端午组、粽子飘香组”六个活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合作完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无形中主动学习了许多知识,还掌握了不少课堂以外的学习方法。

其次,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参访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流利的表达、如何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合作、如何总结、如何思考„„当学生尝试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与此同时,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与家长交流多了、沟通多了,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是 考 察探究类活动的关键要素之一。本节课,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从“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评测练习

1、通过本次的考察探究活动,你觉得你掌握了哪些考察探究方法?

2、在本次的“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环节,你在本小组当中担当了什么角色?自己认为表现得怎样样?以后打算怎样改进?

3、在参与端午习俗体验的活动中,你都收获了哪些技能服务于生活和学习?

4、能将在本次《端午节》考察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所有体验与收获,呈现出来吗?你打算怎样做?

5、在参与实践、调查采访、获取资料的时候,你是怎样与人交流的?觉得自己有进步吗?打算以后怎样做?

课后 反思

本节课,分为两大环节,一个是关于端午文化的成果交流,一个是关于端午习俗的参与体验。关于端午文化的考察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端午探源组、端午习俗组、端午诗词组、端午美食组、国外端午组、粽子飘香组 6 个活动小组,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关于端午习俗的参与体验,多个小组能选择两样习俗参与实践。汇报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够人手包出一个粽子,并且有的学会了编五彩绳,有的学会了做香囊,有的还学会了做彩绳粽子„„收获劳动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恒心和毅力。

应该说,本节课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端午文化的魅力,在小组合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学会了沟通与包容,收获到了快乐、成就感、耐心、细致,可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课标分析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7.挖掘生物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七

一、诠释实验之艰辛,弘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古人云,学无止境。学习的过程不是轻松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刻苦探索的勇气,马克思说:“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开篇文章中就讲述了“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的故事 ,展示了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话。中国在1965年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他就是实验的参与者,他曾记得,当时条件差,设备简陋, 科研工作者克服了很多困难,靠的就是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 此外,教材中还有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的相关材料,尽管他多次失败,也不被世人理解, 仍然持之以恒,30年后, 他的成果,才重新被人们认识,此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像一把不灭的火炬,激励着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向往。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 每一条真理, 都要建立在严密实验的基础之上,本课中列举出来的科学家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过程中,都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挖掘、渲染,会带给学生深刻的教育。

二 畅谈生物新进展,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怀

21世纪 ,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学科在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科技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 如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原来根本不能想象的事情奇迹般地实现了。杂交水稻研制,大大地提了产量;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了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还高效地生产了各种高质低本的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启动,使生物领域内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可是, 生物学领域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被人类解决,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如环境的保护、新能源的开发等,这些问题就寄托在当前学生的身上,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愿景,鼓励学生渴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这些生物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怀。

三 巧借俗语和名言、感受生物与文学交融之美

生物和文学都基于生活, 有共同的交点,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诠释课本中的文学语言或引入文学佳句,能使学生感受生物与文学的交融美, 感受生物、文学与自然的和谐之音。

宋朝苏东坡写道:“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3页)。这种“气”就是乙烯,是成熟的果实释放的一种植物激素, 能促进果实成熟。另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文学佳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明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开花、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态系统有恢复力稳定性; 又如成语“同心协力”能说明种内互助 ; 用“弱肉强食”说明生物的捕食关系;用“移花接木”说明植物的营养繁殖(嫁接)。还可以用一些俗语提高教堂的趣味性,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儿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遗传特征,“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征。

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学素材,使学生品味到生物与文学之间的交融,进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敲环境污染之钟,唤醒新一代的良知与责任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们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态环境,我们再也不能只知索取,不知保护, 正确地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有句名言:“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 , 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117页)。当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水资源短缺、酸雨现象、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都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可是,一些有不法分子,背着良知,不顾长远利益,一心向钱看,破坏生态环境,使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如,对森林滥砍滥伐。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非法办厂,污染河流、空气及土壤。非法加工,造成食品污杂,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教材,联系当前的生活案例, 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敲环境污染之钟,唤醒新一代的良知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8.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 篇八

我们所面对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现状是:知识面窄、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加之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在人初中前的小学学习中,自然课、社会实践课都被数学和语文“主课”取代;甚至到了初中的一、二年级生物、地理、实践等科目都被当作副科少开、不开,被挤占的情况更是普通寻常。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备,能力不健全,学习方法陈旧僵化,现在面对新教材要求。一下子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科学探索、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无疑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要求。

为了解决师生两方面的问题,尽快度过新教材——老师——学生三者的磨合期,经研究决定,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专门对课本中“活动与探究”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初步积累了点滴经验,在此与同仁们分享,并基础期望获得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研究过程

1.我们成立了四人课题小组。明确分工,分别负责相关实验设计、网上相应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制作课件、学生信息反馈整理等。

2.调查研究学生寻求最佳途径,我们分头走进学生,对每个“活动与探究”栏目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或推荐指导学生阅读,或进行知识和能力片段的补课,或观摩FLASH中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我们学生的能力梯度,设计好实验程序和补充实验,引导学生慢慢进入到探究实验中去,逐渐进人角色。

3.呵护学生复苏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索精神。因为我们的探究是开放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选择性地做一些验证实验,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不一样,他们在实验和探索过程中,有人对第一步都小心谨慎,观察认真,提出问题;更多的是对书本上的实验结论之外的一些过程中的现象:副反应现象提出了太多的质疑,对此我们早有预备,对所有问题都积极应对——或是让他们翻阅课本,或是启示他们相关联的实验;即使错了也善加引导——从表面上看,场面有的乱,也不是传统的实验课上那样的严谨,但是每个学生都真正投入到探究中来了,而且是全身心的,独立的、充满情趣地进来了;即使是原来在课上无动于衷的“差生”也表现得异常活跃,脸上露出久违的认真专注的神情。

二、培养情感,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活动与探究的加深,学生对化学的情感也日益增厚,他们关心化学领域,对化学与生活、环保生态、神奇的化工产品充满了兴趣。我们因势利导,不仅督促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还指导他们上网去浏览相关信息,到图书室去借阅相关图书,使学生实现从原初的兴趣到稳定的学习热情、科学热情的转变,逐渐奠定其科学目标和责任感。

2.我们都清楚,无论是活动与探究还是基础知识理论的形成,最终目的是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一定量实验的基础上,我们更注重学生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变——这就是形成思维能力。能力是否形成,这还是要回到活动与探究中来。我们在初三下半学期通过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进行验证和纠偏。可爱的孩子们在实践,思索、再实践、再思索的多次反复中终于形成他们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开始了“思考——提问——验证——再反思——再提问——再完善”这样循环往复的科学探究之旅。

3.直到这时,当初第一次第二次就迸发出来的好奇、兴趣、热情,已逐步转化为严肃认真的态度,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情感,不惧挫折、坚持不懈的毅力,团结协作的作风——这些就是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形成的科学精神。这将对这个人终生的事业和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三、教师自身与学生共成长

通过一学年课题合作探究,我们全组四名老师都感到收获颇丰。

我们不仅熟悉和适应了新教材,积累了教学科研资料,同时更转变了观念,初步感受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的意义所在;通过交流活动我们还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飞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成长,更收获了学生们的拥戴和爱心。许多老师都深切的说,这是多年来师生感情最融洽,学生最听话,也是最辛苦、最有收获的一年。

9.城市综合体专题 篇九

城市综合体具有带动投资、刺激消费、地标形象等属性,被认为是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金钥匙”,受到国内各大城市政府和投资者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城市综合体集中了优质土地资源和大量资金,一旦过剩引发泡沫破裂,将成为城市“空壳”和“黑洞”,其后果将比住宅市场更严重,会带来更多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社会资金浪费。因此,专家建议,一方面,应合理控制城市综合体数量,警惕烂尾风险;另一方面,从抓运营管理着手提高质量,预防城市“黑洞”的形成。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

据世联地产统计,全国正在施工中的综合体是已建成综合体的四倍,而规划中的综合体规模,大概又是正在建设的综合体的四倍,也就是说,可见的一段时期,各个城市的综合体规模,将达目前已建成综合体的16倍。仅未来三年,城市综合体的新增数量就将以50%到100%的增速上升。其中,重庆的增长率为129%,成都为135%。

由于城市综合体包括商业、办公、居住、展览、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带动周边半径消费,因此,一二线城市或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将城市综合体看做是发展商业的重要着力点。

日前,云南省提出,未来五年内,云南将规划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据相关机构统计,现阶段,仅昆明在建或正在报规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就多达41个。

南京目前规划建设的城市综合体超过50家,总体量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就有七家,各个板块均有综合体项目在建或酝酿建设,以板块来划分,河西板块以17个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江宁的11座和江北的九座。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刘学指出,城市综合体一方面可以促进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增强城市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在较集中的区域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在一二线迅速扩张的同时,悄然向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中心镇蔓延。

《温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0-2020)》规划指出,温州将建杨府山港区城市综合体等20个城市综合体。这意味着,如果20个综合体全部建成,个别区域不到两公里就将有两个城市综合体。

事实上,城市综合体建设热潮不仅在温州一地。记者在绍兴、金华、嘉兴等地采访时发现,当地市区都有城市综合体在施工建设,而其下属的县市也纷纷在城区规划建设综合体,当地人将其看成是城市发展、生活便利的象征,其周边的住宅价格也水涨船高。特别是这些城市都有一些经济强镇,在新一轮城镇化的利好下,这些中心镇也大力发展综合体,带动当地商业繁荣。

城市综合体成地方“卖地捞金”重地

城市综合体不仅拉动地方消费,成为城市品位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综合体往往成为房地产的先导,也成了撬动区域楼市的“卖点”,成为地方政府“卖地捞金”的新方向。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2%,其中,商品住宅同比增长11.4%,办公楼开发同比增长31.6%,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4%,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杭州市为例,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浙江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60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等三类物业投资分别增长18.5%、12.4%和33.9%,这已经是商业地产投资增速连续三个季度高于整个房地产投资开发增速。

此外,从2011年开始,杭州主城区土地市场上,商业、综合性用地的出让也有明显倾斜。2011年1-12月杭州主城区成交63宗土地,其中商业用地占了33宗,高于住宅及其他用地成交之和。2012年1-4月新成交各类土地24宗,其中12宗是商业、综合用地。这些土地中不乏市场关注度高、地段好的所谓“黄金宝地”。

广州宗美房地产顾问公司副总经理张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收益方面的一举多得成为政府助推城市综合体的主要原因。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可以带动项目地块的价值提升,以及同区域的土地价值、建筑价值、产业价值的提升,并拉动就业、提高税收、提升城市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城市综合体会带来很多附加值,政府甚至会做出一部分让利。无锡市建设局副局长周瑞良说,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是城市功能完善、环境美化的客观需要。为此,无锡市专门为城市综合体发展制定政策,对于建筑规模、功能形态上达到综合标准要求的,政府给予规费减免等优惠。

在住房市场严厉调控的背景下,地方支持、附加值高、优惠多,使在地方对城市综合体重视的同时,更多的开发商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1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显示,排名前20名的开发商均已进入了商业地产,整个板块处于“大发展和大跃进”的时代。金地、保利、招商、万科等大型房地产企业也相继分立出专门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公司,抢滩商业地产,2011年保利新增的20个土地项目中,有多达10个是商业地产项目。

克尔瑞信息集团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城市综合体面积增加了5355万平方米,较前一个五

年,城市综合体的增量翻了6.4倍。预计到2015年,即将入市的综合体体量将达到16437万平方米。增量非常大的城市以中西部为主,其中成都的增量将达到2757万平方米,而昆明、西安、沈阳、合肥、重庆几个中西部重点城市,增量均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

“未来二至三年内,中国城市综合体供应将进入井喷状态。”克尔瑞信息集团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林波指出,在住宅调控下,商业地产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以万达、绿地为代表的开发企业迅速进行战略布局,着眼二三线城市,向全国扩张。另外,除了国内的专注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以外,保利、龙湖、万科等一线地产商先后公布了商业地产开发计划和目标,而且,娃哈哈、海底捞等主业非房地产的企业也开始涉足商业地产。

警惕形成“城市黑洞”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多地政府强力推动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空置引发的过剩风险“城市综合体一拥而上,盲目追求大体量,高估辐射能力,造成了‘库存高需求低、招商难空置高、经营难回报低’等诸多风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有些城市综合体,主导功能建筑主体都已完工,运营商却还没招到位,这可能建好就成“空城”。

东莞华南Mall就是城市综合体运作失败的典型例子。资料显示,华南Mall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5亿元,开发商宣称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Mall,但是实际上建成后却遭遇了人事动荡、人气难聚、商家撤铺、资金链紧张等问题,甚至由于经营情况一直不甚理想,华南Mall的开发商于2007年上半年将20亿元股权转让给了北京北大资源集团。

对此,中原地产广东项目经理黄韬介绍,在东莞,城市综合体的项目有20个之多,华南Mall只是其中之一,2003年开盘,但十年过去,现在的空置率仍接近一半,长期顶着“最大鬼城”的头衔,该企业表示,现在空置的商业面积接近17万平方米。而广州目前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之一,天河城的总营业面积才11万平方米。

对此,中国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何琦表示,城市综合体的意义在于,其地处区域中心,服务半径较大。但是,现阶段我国地方城市综合体密集,甚至一个区域中会有多个城市综合体,而消费人口却是固定的“一个消费者只会选择去一个地方,这就意味着,同质性的综合体或会引起恶性竞争,甚至最终两败俱伤。”

据咨询公司纽约高纬环球数据显示,青岛、杭州、成都等地或将在2014年陷入购物中心空置率最高的地步。另外,对于明年在某些相对不太富裕的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将从今年第一季度6.8激增至30%以上。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也认为,当前一些地区在城市综合体项目招商和上马等环节把关不严,没有科学分析新城和综合体辐射的人群数量和结构,导致同一功能的项目辐射区域重叠。

这也进一步造成海量的城市综合体库存难以被市场消化。“以贵阳为例,2012年写字楼成交量不足45万平方米,而2013年贵阳将有30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供应。今年新上马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类似物业也将增加150万平方米,供需环节脱节风险较大。”

10.企业文化综合练习一专题 篇十

一、单项选择

1.当前,发达国家的公司出现了一些发展趋势,以下描述不对的是(C)。

A.公司经营的国际化趋势B.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化趋势

C.强者越强,弱者越弱D.世界各国文化一体化趋势

2.以下不属于具体表述企业精神的主要方式有(C)。

A.目标表达式B.经验荟萃式C.内涵提炼命名式D.名人名言式

3.(A)不仅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而且是业务、技术培训的前提。

A.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B.信仰C.价值观D.有力的领导者

4.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集中地表现在(D)的价值上。

A.员工行为B.品牌C.创新D.文化资本积累

二、是非判断题

1.企业文化在整个管理系统中不仅占的比重大,而且处于“根基”地位,它决定着无形管理的效率。(×)(它决定着制度管理的特色和效率)

2.在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二者相互推动、相互渗透。(√)

3.最早将文化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切斯特·巴纳德)

4.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5.企业整体价值观念是调整企业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伦理道德)

6.成熟的企业文化具有某种惯性和惰性,往往会阻碍企业文化的进步。(√)

7.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心理建设,主要诉诸舆论与良心。(×)(心理建设、文化建设)

三、多项选择

1.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具有(AB)。

A.客观属性B.亚文化属性C.科学属性D.本质属性E.“两分”属性

2.以下属于文化模式内容的有(BCE)。

A.目标B.生活方式C.劳动习惯D.信仰E.政治和经济结构

3.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ABCD)。

A.个人B.国家C.社会D.企业E.其他

4.企业形象不是“灵丹妙药”,如果没有(ABC)的基础,没有塑造企业形象的科学途径,企业形象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质量B.服务C.信誉D.员工E.技术

四、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2.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地整合。

3.儒商:是指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有儒家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的、有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指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

五、简答题

1.2.3.优秀的企业文化怎样实现其经济价值?P48 简述东方文化的特色。P178 简述企业文化变革时机的选择。P114

六、论述题

11.专题十四 综合实验 篇十一

例1 下列实验方法:①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②用盐析法分离出皂化反应产生的高级脂肪酸钠;③用升华法分离I2和沙子的混合物;④用重结晶法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⑤用分液法分离H2O和C2H5Br的混合物;⑥用蒸馏法分离C2H5OH与H2O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方法( )

A. 只有①不正确 B. ②⑤⑥不正确

C. 只有②③⑥正确 D. 全部正确

解析 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而葡萄糖溶液不是,可用渗析法进行分离,①正确;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盐,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来,达到分离的目的,②正确;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可用分液法进行分离,⑤正确;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⑥正确。

答案 D

点拨 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有:溶解过滤、蒸发(降温)结晶、加热升华、分液、蒸馏、渗析。

例2 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和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 根据除杂原理,应把除固体杂质的操作放在杂质变成沉淀后,过滤之后加HCl除去多余的Na2CO3。由此可推断出操作顺序为B。

答案 B

点拨 除杂原则:①除杂试剂须过量;②后加试剂能除去前面的过量试剂;③除杂途径须最佳。

考点2 物质的检验

例3 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阳离子:K+、Ba2+、Mg2+、NH4+、Na+;阴离子:SO42-、SO32-、CO32-、AlO2-。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

②向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同时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提示:Ba(AlO2)2是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

(1)根据实验①可以排除的离子是 ,排除的依据是 ;

(2)根据实验①②还可以排除的离子是 ;

(3)根据实验①②判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 ;

(4)尚待检验的阴离子是 ,检验方法是 。

解析 由①知无NH4+;由②知有CO32-和AlO2-,则无SO32-、Ba2+。

答案 (1)NH4+ 由于溶液呈碱性且未嗅到刺激性气味; Mg2+,碱性溶液中无沉淀

(2)Ba2+、SO32- (3)AlO2-、CO32-

(4)SO42- 取原溶液少量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生成白色沉淀,则有SO42-,反之则无。

点拨 离子推断要在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如Cl-、Br-、I-、SO42-、NH4+、Fe3+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计算。既要从题目条件推出结论,还要从隐含条件(如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及定量地计算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为零)来综合考虑。

考点3 物质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4 以下是一种将CO2转化为O2的实验设想:

[电解][氯化氢][稀盐酸][点燃] [MgO][Mg][CO2][H2O][Cl2][HCl+O2][MgCl2·6H2O][MgCl2][Mg+Cl2] [C]

其中,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下:

[加热][加热][循环物质

甲][循环物质甲] [a][b][c][e]

(1)上图中,装置a由 、 、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2)循环物质的名称是 ;

(3)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

(4)装置b是填充的物质可能是 ;

A. 硅胶 B. 碱石灰

C. 无水氯化钙 D. 浓硫酸

(5)设计d中装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请在方框中画出d装置的简略图,并要求与装置c的出口处相连(铁架台不必画出)。

解析 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时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在b处干燥时用中性或酸性固体干燥剂,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d处为防止倒吸,用一倒扣的漏斗。

答案 (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2)浓盐酸 (3)防止水解 (4)AC (5)

点拨 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往往是由“发生→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等”多个基本实验装置相互连接而成的,要熟悉各基本装置的功能,并注意各基本装置连接顺序的合理性。H2的收集和Cl2氧化性的验证是本题的难点。

考点4 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例5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是棕红色的,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试回答:

[浓H2SO4][浓H2SO4][NaOH溶液][(Ⅰ)][(Ⅱ)][A][B][C][D][E][F][F][E][D]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 ;

(3)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解析 由题设“制备三氯化铁”可知,D管中是铁丝或铁粉,并推知A、B、C应该是氯气的发生装置,A中加入浓盐酸,B中应该让浓盐酸跟氧化剂作用(常用的是MnO2或KMnO4)。要使D管中空气排出,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刚生成的氯气去驱除它,此时D管中不要加热,等到空气驱净、氯气充满D管时才在D管下加热,以保证铁和纯氯气反应。由于氯化铁易升华,因此D管中的FeCl3容易升华而出,却又特别容易重新冷凝,在装置(Ⅰ)中D管出口可能被堵塞,多余的氯气并不能被浓H2SO4吸收,排放尾气时将导致污染。而装置(Ⅱ)的D管出口是广口瓶,可免受堵塞,尾气排放前有碱液吸收,但FeCl3容易被潮解,碱液不足以抵挡湿气,所以应在E、F之间加入干燥装置。

答案 (1)4HCl+MnO2[△]MnCl2+2H2O+Cl2↑或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nlc202309030734

(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的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3)2Fe+3Cl2[△]2FeCl3

(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污染环境

(5)产品易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干燥装置

点拨 优化实验方案时常考虑:装置图的连接顺序、气体的干燥顺序、加热的先后顺序、实验安全措施等。

考点5 定量实验

例6 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请根据下面流程,回答问题: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填仪器名称),操作Ⅱ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编号);

A. 50 mL烧杯 B. 50 mL量筒

C. 100 mL量筒 D. 25 mL滴定管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加入氨水要过量的原因是 ;

(3)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

(4)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 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 g,若b1-b2=0.3 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5)若蒸发皿的质量是W1 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的总质量是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析 容量瓶要指明其使用规格,加热时判断失水完全的标志是连续两次失水后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答案 (1)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D

(2)2Fe2++Br2=2Fe3++2Br- 使Fe3+充分沉淀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

(4)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0.1 g

(5)[1120(W2-W1)160a×100%] 固体加热时未充分反应,有一部分未变为Fe2O3

点拨 洗涤沉淀的方法和检验沉淀是否洗净是基本的操作要求,物质加热失重的实验中除了要熟练掌握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外,还要注意:一是加热的仪器有些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坩埚、蒸发皿);二是失重完全的判断标准。

[【专题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BaCl2和硝酸溶液可鉴别亚硫酸钠和硫酸钠

B. 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 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D.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2. 用石灰水、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碘盐中碘的检验

B. 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 食盐和纯碱的鉴别

D. 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3. 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A. 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

B. 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 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4.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5. 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分别是( )

[沉淀][溶液][溶液][沉淀][溶液][沉淀][沉淀][溶液][Fe3+、Al3+、Ba2+、Ag+、K+] [①][②][③][④]

A. ①NaCl②NaOH ③NH3·H2O ④H2SO4

B. 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 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 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6.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操 作&现 象&结 论&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7.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 )

A.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得到b克固体

B.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气体用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重b克

D.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克固体

8. 分离KNO3与NaCl固体混合物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混合物用蒸馏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 ②将滤液冷却,结晶,分离出晶体 ③趁热过滤,滤出析出的晶体 ④加热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

完成下列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填空) ;

(2)趁热滤出的晶体是 ,趁热过滤的理由是 ;

(3)滤液为何需冷却结晶: ;

(4)欲得到更纯的KNO3晶体,还需进行的是 。

9. 实验室配制480 mL 0.1 mol·L-1的 Na2CO3溶液,完成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碳酸钠粉末 g;

(2)若在称量样品时,药品放在天平右盘上,砝码放在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则实际称量的碳酸钠粉末是 g(1 g以下用游码);

(3)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 、 、 、 、 ;

(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无水碳酸钠粉末已部分吸水变成晶体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10.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溶液是 (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 (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11.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水和沸石][浓H2SO4][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焦炭][a][b][c][d][e][f][g][h][i][j][k][l][m]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

上一篇:实验小学最先进党组织推荐材料下一篇:2022-2023第二学期音乐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