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论文(精选10篇)
1.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论文 篇一
企业伦理与文化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
1.管理大师熊彼特赋予在企业家身上以区别于一般的投资者或生产管理者的核心精神是()A.团队意识 B.企业文化 C.伦理道德 D.创新精神 2.良好的企业道德体现在尊重人与()上
A.信任人 B.宽恕人 C.谅解人 D.帮助人 3.()是公司治理的最基本层次 A.企业决策治理 B.企业道德治理 C.企业激励治理 D.企业监督治理 4.()是市场和企业的基石
A.资本 B.管理 C.人才 D.诚信 5.企业经营活动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诚信原则 B.利益原则 C.竞争原则 D.持续原则
6、最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在内的人是()A.谢尔顿 B.迈克.伽尔 C.卡罗尔 D.霍德盖茨
7、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
A.公平B.效率 C.道德 D.道德和利益的关系
8、最先提出社会回应指的是企业对社会压力作出的反应的能力的是()A.罗伯特·阿克曼 B.赛思
C.威廉·弗雷德里克 D.艾文·爱泼斯坦
9、对于无足轻重型利益相关者而言,企业应采取()策略。A.合作型策略 B.参与型策略 C.监控型策略 D.防范型策略
10、与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小,但对企业构成威胁的可能性大的群体()A.竞争对手 B.消费者 C.客户 D.供应商 11.现代企业信用文化的基石是()。
A 正直守信,率先垂范 B 公平C 信心 D义利统一
1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这一伦理原则。
A平均主义 B 公平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只重效率
13.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心理——意识机制,自觉选择正当功利主义行为的机制是()。
A 内在机制 B 外在机制 C 公平机制 D法律机制 1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A 对立 B辩证地统一 C 机械的统一 D完全对等
15.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政策导向,社会赏罚和社会舆论,鼓励和宣传正当功利主义行为的机制是()。
A 内在机制 B 外在机制 C 公平机制 D法律机制
16.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提出 A.迈克.伽尔 B.欧利文•谢尔顿 C.塞思 D.阿奇·卡罗尔 17.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内容是()。
A.经济责任 B.法律责任 C.道德责任 D.慈善责任
18.()认为,在自由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股东负责,而股东想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因此,企业的唯一使命就是要力求达到这一目的。A.古典观 B.社会经济观 C.现代观 D.政治经济观 19.()是行动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
A.企业社会回应 B.企业社会表现 C.企业公民 D.公司公民 20.企业社会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
A.毫无关系 B.存在某种关系 C.难以确定 D.存在反向关系 21.市场经济重要的道德基础是()A 会计道德 B 契约道德 C 审计道德 D 商业道德
22.亚当·斯密提出的()观点为企业经营模式奠定了文化伦理基础 A.社会本位论 B.需求理论 C.“经济人”的人性本体论 D.企业本位论 23.在“经济人”的假设下,企业将下列()目标作为天经地义合乎伦理的终极目标。
A.利润在最大化 B.产量最大化 C.股东权益最大化 D.企业价值最大化
24.在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制定了严格的条例和制度,如目前最典型与最完善的把人的行为规定在一个起码应该做到的尺码上的强制性管理方法是()A.SOX法案 B.职业道德规范 C.行为道德准则 D.ISO9000 25.有了企业伦理观念,企业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就会更多地从()出发,取利但又不造成外部不经济
A.消费者本位 B.社会本位 C.企业本位 D.员工本位 26.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提出 A.迈克.伽尔 B.欧利文•谢尔顿 C.塞思 D.阿奇·卡罗尔 27.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内容是()。
A.经济责任 B.法律责任 C.道德责任 D.慈善责任
28.()认为,在自由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股东负责,而股东想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因此,企业的唯一使命就是要力求达到这一目的。A.古典观 B.社会经济观 29.()是行动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
A.企业社会回应 B.企业社会表现 C.企业公民
30.企业社会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
A.毫无关系 B.存在某种关系 C.难以确定
31.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描述的是()。
A.企业使命; B.企业价值观; C.核心价值观; D.企业哲学 3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A.爱国主义 B.以人为本 C.自强不息 D.以道制欲 33.()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培育者。
A.企业员工 B.企业先进工作者 C.企业家 D.企业各级领导 34.实施企业忠诚管理,下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A 创新理念 B 诚信的价值观 C 股东文化 D 激励原则 35.()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A.企业英雄 B.企业员工 C.企业家 D.企业领导班子
36、()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A、信用 B、法律 C、道德 D、政治
37、信用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中发生的()行为 A、商品 B、资本 C、借贷 D、采购
38、改善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在于()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有效的制度安排 39.信用整体制度的环境不包括()
A.道德环境 B.社会环境 C.法制环境 D.政治环境 40.企业急需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包括:()
A.前期信用管理 B.中期信用管理 C后期信用管理 D.预期信用管理 41.2001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A.“明礼诚实、爱国守集、勤俭自强、团结友好、敬业奉献” B.“爱国守法、团结友爱、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勤奋自强”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团结友善、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勤俭自强”
42.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的性质 A.社会经济结构 B.社会政治结构 C.社会文化结构 D社会伦理结构
43.()是被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A.道德关系 B.政治关系 C.血缘关系 D.文化关系
44.()指的是评价和指导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善恶的准则 A.企业道德意识现象 B.企业道德活动现象 C.企业道德规范现象 D.企业道德观念现象
45.企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是()A.认识 B.教育 C.导向 D.调节 46.现代企业信用文化的基石是()。
A 正直守信,率先垂范 B 公平C 信心 D义利统一
47.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这一伦理原则。
A平均主义 B 公平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只重效率
48.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心理——意识机制,自觉选择正当功利主义行为的机制是()。
A 内在机制 B 外在机制 C 公平机制 D法律机制 49.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A 对立 B辩证地统一 C 机械的统一 D完全对等
50.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政策导向,社会赏罚和社会舆论,鼓励和宣传正当功利主义行为的机制是()。
A 内在机制 B 外在机制 C 公平机制 D法律机制 51.企业生态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是()
A 紧密相连 B 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C 毫无关系 D.二者等同 52.作为股东应享有的受法律和道德保护的最基本的权利,是企业对股东承担的最基本义务是()
A.对职员的任免权 B.对企业清算时的剩余财产所有权 C.对企业资产的拥有权 D.以上都不对 53.法人治理的核心是()
A.契约制 B.法人制 C.委托制 D.代理制
5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此话表明企业道德教育的()特征。
A整体性 B 针对性 C 实践性 D 渐进性 55.作为企业道德修养方法的根本是()A慎独 B 自我批评 C 加强教育 D 社会约束 56.()是行为的灵魂,它引领着行为的方向 A目的 B意识 C思想 D品质
57.企业急需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包括:()
A.前期信用管理 B.中期信用管理 C后期信用管理 D.预期信用管理 58.社会舆论监督在职业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A.他律制约 B.自律作用 C.监督作用 D.规范作用
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A.爱国主义 B.以人为本 C.自强不息 D.以道制欲 60.实施企业忠诚管理,下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A 创新理念 B 诚信的价值观 C 股东文化 D 激励原则
61.企业道德原则,首先应充分体现()这一共产主义基本原则的精神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社会主义 D 拜金主义
62.现代企业为了谋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必须寻求(),实现道德与利益 的最佳结合。
A义利统一 B 见利忘义 C 大公无私 D舍利取义 6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原则
A利己主义 B 集体主义 C 个人主义 D拜金主义 64.企业经营的灵魂是()
A诚实守信 B 见利忘义 C 注重生产 D获取利益 65.“信”中最高层次的境界是()A 信誉 B 信用 C 信心 D信念
66.在道德初期的产生形成发展进程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的是()A.劳动
B.人类天性
C.智力发展
D.自然环境 67.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的是()A.法律的性质 B.国民的素质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
68. 企业伦理所要探讨的企业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度、伦理责任与环 境等构成企业管理的()。
A.文化基础 B.思想基础 C.道德基础 D.制度基础 6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企业道德的适用范围()A.企业经理职业道德 B.企业员工职业道德 C.企业的社会道德
D.企业的生产经营道德
70.认为“伦理学是研究是善与善的终极目的即至善的科学”的学者是()A.阿伯拉德 B.亚里士多德
C.爱尔维修
D.费尔巴哈 71.道德标准的最低限度是()
A.良心 B.企业章程 C.职业道德 D.法律 72.企业经理层在经商理财过程中,必须把()放在首位 A.企业的利益 B.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C.经理层的利益 D.董事会的利益
73.企业员工在社会生活和企业实践工作中,按照企业道德规范去行动所形成的道德觉悟水平,以及处于这种道德觉悟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情操,就是()
A企业道德境界 B 企业道德修养 C 企业道德实践 D 企业道德检查
74.在1999年1月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了计划
A防止核扩散 B 维护和平C 全球契约 D 环保计划 75.信用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中发生的()行为 A、商品 B、资本 C、借贷 D、采购 76.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是()A.是否遵守法律 B.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 C.是否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D.是否全力为企业管理层服务 77.企业家,是法国经济学家()于1800年左右提出的概念 A.科斯 B.萨伊 C.德鲁克 D.熊彼特 78.欧洲文化的来源是()。
A.基督教文化 B.古罗马文化 C.古希腊文化 D.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 79.企业忠诚管理中,()更重要,甚至可以是基础。A 投资者忠诚 B 客户忠诚 C 企业忠诚 D 员工忠诚
80.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创建()。C 和谐市场 D 和谐企业
A 科学发展观 B 先进管理理念
二.多选题
1、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还是有区别在于()
A.企业伦理强调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只注重责任; B.企业伦理是双向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单向的;
C.企业伦理旨在明确怎样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重在回答企业在社会中应尽什么样的责任;
D.企业伦理还包含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则不涉及个人的责任。
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哪几项()
A.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B.在招聘员工时,优先录用男性。
C.在报酬、培训、升迁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
D.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实现自我管理企业创造机会。
3、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包括()
A.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B.企业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C.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利用消费者的思想和 建议等来对产品、服务和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 者的需求。
D.企业应当通过广告、宣传材料和说明书等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
4、罗伯特·阿克曼和雷蒙德·鲍尔对社会事项的生命周期分为哪三个阶段()A.政策阶段 B.学习阶段 C.发展阶段 D.组织承诺阶段
5、Mitchell等人从()角度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A.影响力 B.必要性 C.合理性 D.紧急性 6.企业股东享有的权利有()
A.企业资产拥有权 B.剩余控制权
C.剩余索取权 D.企业清算时参与分配权 7.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契约制,其内容包括()A.经济契约 B.道德契约 C.社会契约 D.环境契约
8.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善管守信义务包括()A.必须维护企业资产
B.在董事会上有审慎行使决议权的道德义务 C.对董事和独立董事竞业禁止的道德义务
D.对董事和独立董事私人交易限制的道德义务
9.企业经理层道德人格的主要表现在企业经理层具备良好的()A.思想 B.精神 C.工作作风 D.工作能力
10.为塑造企业经理层道德人格,企业经理层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求有()A.依法为民经营 B.廉洁清正
C.秉公执法 D.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11.优秀的企业团队来说,其影响力是深远的,表现在()A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B调整个体的期望值,C产生集群效应D 较强的凝聚力
12.组建优秀的企业团队必须符合如下几个要件()A 共同的目标 B良好的沟通 C激励机制 D创新能力 1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A辩证性 B独立性 C对等性 D统一性
14.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
A明礼诚信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15.市场经济转型期正确运用功利主义的对策()A 宽容 B批判 C建设 D 惩罚
16.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认识逐渐形成了两种相对的观点,即()。A.古典观 B.法制观 C.道德观 D.社会经济观 17.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实质内涵是由()四个方面责任构成的。A.经济 B.法律 C.伦理 D.慈善 18.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A.股东 B.社区 C.员工 D.环境 E.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 19.投资项目的后评价是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投资项目,除了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外,还应就其()进行后评价。
A.项目可实施性 B.国民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20.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在于()。A.有利于提高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 B.有利于促进树立崇尚以社会责任为重的风气 C.有利于提高项目或企业的宏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D.有利于提高投资和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
21.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认识逐渐形成了两种相对的观点,即()。A.古典观 B.法制观 C.道德观 D.社会经济观 22.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实质内涵是由()四个方面责任构成的。A.经济 B.法律 C.伦理 D.慈善 23.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A.股东 B.社区 C.员工 D.环境 E.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 24.投资项目的后评价是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投资项目,除了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外,还应就其()进行后评价。
A.项目可实施性 B.国民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25.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提高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 B.有利于促进树立崇尚以社会责任为重的风气 C.有利于提高项目或企业的宏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D.有利于提高投资和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26.现在经常被称作“两个上帝”的是指()A.顾客 B.政府 C.企业的管理层 D.投资者
27.由于企业经理层目标和股东目标的不一致性,以及二者之间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股东主要面临如下风险()A.法律风险 B.隐型行为的道德风险 C.隐型信息的道德风险 D.“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28.董事会与独立董事保持独立性的含义有()A.权利上的独立 B.精神上的独立 C.义务上的独立 D.形式上的独立 29.为了实施严格监督,监事人员应该做到()
A.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和经济法规,严于律己,大公无私,不谋私利 B.积极主动宣传解释财经法规和制度,使有关人员了解、掌握并自觉遵守 C.在工作中严格把守关口,从实际出发,善于区别各种情况,宽严结合。进行严格监督,最后必须落实到实处 D.积极支持促进生产,搞活流通,开源节流
30.根据廉洁奉公规范要求,企业经理层怎样才能做到秉公执法?()A.熟悉法律,精通政策 B.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C.以身作则,克己奉公 D.不顾公众,追求利润 31.企业管理哲学包括企业的()。A.时间哲学 B.系统哲学
C.权威哲学 D.价值哲学 E.人性哲学 32.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A.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 B.强调理性主义和创新、竞争精神
C.物质主义 D.爱国主义精神 33.建设企业文化的一般程序是()。
A.提案阶段 B.设计阶段 C.实践巩固 D.学习借鉴 E.完善提高 34.企业竞争力中,以下()属于企业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A 企业理念 B 企业创新能力 C 企业价值观 D 人才 E 企业伦理
35.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创建企业文化应从()方面开展。
A 精神文化 B 制度文化 C 物质文化 D 治理文化 36.信用制度的构成有()。
A.正式约束 B.非正式约束 C.实施机制 D.道德 37.支持企业以信用方式进行交易的制度的特点有()。
A.完善齐全的信用管理立法制度 B.信用文化发达,讲究信用蔚然成风 C.开放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D.优质周到的信用服务商 E.严格有效的信用管理惩罚机制
38.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三种制度模式是()
A.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德法模式 B.商业征信企业为主体的美国模式 C.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日本模式 D.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美国模式
39.按行为主体从事征信数据库的经营方式,可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分为().A.政府经营 B.企业自由经营 C.特许经营 D.个人经营
40.要根本上祛除信用失范现象,必须及时推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杜绝信用失范产生的体制漏洞。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A.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B.加速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C.重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健全 D.加强企业信用监督,整顿规范企业信用秩序 41.优秀的企业团队来说,其影响力是深远的,表现在()
A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B调整个体的期望值,C产生集群效应D 较强的凝聚力
42.组建优秀的企业团队必须符合如下几个要件()A 共同的目标 B良好的沟通 C激励机制 D创新能力 4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A辩证性 B独立性 C对等性 D统一性
44.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
A明礼诚信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45.市场经济转型期正确运用功利主义的对策()A 宽容 B批判 C建设 D 惩罚 46.循环经济以自然资源的()为宗旨。A 节约 B保护 C完全利用 D.破坏 47.制定社区活动计划包括()步骤
A了解社区 B了解企业资源 C 选择项目 D 监管项目 48.购销客户享有以下权利()A 安全权 B知情权 C 选择权 D放弃权 49.企业与其竞争者在以下方面展开竞争()A市场竞争B 人才竞争C客户竞争 D信息竞争 50.价格竞争中存在以下问题()
A压价排挤竞争对手 B和竞争对手商议定价
C限制价格的落后行为 D.坚持公平、公正、诚信的基本原则
51.罗伯特·阿克曼和雷蒙德·鲍尔对社会事项的生命周期分为哪三个阶段()A.政策阶段 B.学习阶段 C.发展阶段 D.组织承诺阶段 52.循环经济遵循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A.减量化 B.多产出 C再使用 D.再循环 53.购销客户的主要权利包括()。
A.安全权 B.知情权 C.选择权 D.环境保护的要求 E.表达意见权
54.根据廉洁奉公规范要求,企业经理层怎样才能做到秉公执法?()A.熟悉法律,精通政策 B.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C.以身作则,克己奉公 D.不顾公众,追求利润 55.企业股东享有的权利有()A.企业资产拥有权 B.剩余控制权
C.剩余索取权 D.企业清算时参与分配权
56.集体影响一般表现为集体成员的()相互促进等过程 A相互学习、B相互感染、C相互激励、D相互监督
57.由于企业道德品质是企业道德认识、()等基本因素有机统一的集合体。
A企业道德情感 B企业道德意志 C企业道德信念 D企业道德习惯
58.按行为主体从事征信数据库的经营方式,可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分为().11 A.政府经营 B.企业自由经营 C.特许经营 D.个人经营 59.企业道德自律及其表现形式有()
A.表现为企业良心 B.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 C.表现为一种职业道德情感 D.表现为一种自我评价 60.企业精神的基本特点是()。
A.独特性 B.指导性 C.卓越性 D.导向性 E.时代性 61.企业道德规范系统的组成部分:()
A企业道德原则、B企业道德规范 C企业道德范畴 D 企业伦理 62.为了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应该做到哪几项工作()
A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B控制与自由协调统一 C权力与权威协调统一 D 效率与效果协调统一
63.企业管理中的公平的含义()
A地位平等 B权利平等 C机会平等 D 分配平等 64.功利主义的两种导向约束机制()A内在机制 B外在机制 C道德机制 D 法律机制 65.市场经济中的规则是()A公平B公正 C公开 D公信
66.企业生态责任包括企业对()三个方面的生态责任。A.自然 B.市场 C.公众 D.社会 67.循环经济遵循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A.减量化 B.多产出 C再使用 D.再循环 68.购销客户的主要权利包括()。
A.安全权 B.知情权 C.选择权 D.环境保护的要求 E.表达意见权
69.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企业公民包括()。
A.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 B.对人的责任 C.对环境的责任 D.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
70.商品定价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包括()。
A.价格垄断 B.价格欺诈 C.价格扭曲 D.暴利行为 71.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善管守信义务包括()A.必须维护企业资产
B.在董事会上有审慎行使决议权的道德义务 C.对董事和独立董事竞业禁止的道德义务 D.对董事和独立董事私人交易限制的道德义务
72.企业经理层道德人格的主要表现在企业经理层具备良好的()12 A.思想 B.精神 C.工作作风 D.工作能力
73.为塑造企业经理层道德人格,企业经理层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求有()A.依法为民经营 B.廉洁清正
C.秉公执法 D.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74.企业道德行为的特性表现为()A 自觉性 B自愿性 C 坚定性 D 强制性
75.根据企业员工对待本职工作的不同态度,参照不同级次的快乐指数,企业道德境界大致可分为()层次
A 雇佣型境界 B献身型境界 C 尽职型境界 D 利益主导型境界 76.企业道德教育的特征()
A 整体性 B复杂性 C 渐进性 D 实践性 E 针对性 77.企业的快乐指数与什么相关()A 诚信 B利润 C 环境 D 市场
78.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三种制度模式是()
A.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德法模式 B.商业征信企业为主体的美国模式 C.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日本模式 D.中央信贷登记为主体的美国模式 79.企业道德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企业道德评价是企业道德规范的捍卫者 B.企业道德评价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
C.企业道德评价是企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企业道德行为和品质的“杠杆” D.企业道德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 80.企业家精神主要是指()。
A.一往无前的精神 B.开拓创新精神 C.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D.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E.求实精神
三.判断题
1信纳税既是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要求,也是其最好的信用证明,是对公司法律义务与道德要求的有机统一。
2.以盈利为目的,尽量不参与社区活动以降低企业成本。3.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4.中讲究伦理道德,最终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目标和发展目标得以实现;而如果不顾竞争道德,即使在短时期内飞黄腾达,也必不长远。
5.企业股东的主要责任就是及时如数供应所应提供的财务资源。6.股东道德对企业伦理没有什么影响。
7.企业伦理的目的就是要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公正、合理地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8.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进取精神促使西方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改进、技术创新等方面有一种无限的扩展欲和侵略性。()9.日本企业文化很注重从制度保障、后续培训和激励沟通中培养人才,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10.美国文化体系有三个突出特征,即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11.功利主义等于利己主义。()12.企业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13.从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图中应该得出这样的理解:企业按由低到高的次序履行其责任。
14.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是有区别的,企业伦理强调权利与义务两个方面,而企业社会责任只注重责任。
15.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企业对员工、消费者、社区、政府、股东、环境、供应商、竞争者的责任。
16.企业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投资项目,只需进行成本收益方面的分析。
17.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18.对国家而言,企业信用交易总量比例低使得社会资金供给总量萎缩,制约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规模和资金的效益。()19.将从事企业工作看作谋生的手段,不主动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只求得到理想的工作和报酬,道德上也就满足了,这种境界是尽职型境界()20.内部企业控制机制是遏止企业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他律手段。
21.为了规范我国经济生活,当务之急是启动全社会的企业与个人信用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信用档案,为有序竞争创造条件。22.个体的道德选择与守法观念不会被社会舆论所左右。23.科学技术是一把善恶两向的双刃剑。
2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25.现代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坚持利润第一。()
26.保持正直客观立场是企业员工具备优秀企业诚信品质的首要要求。()27.自律性与他律性是对立统一的。()28.所有的企业厂长、经理都是企业家。()
29.讲和谐、持中道、重视整体利益的维护是欧洲国家文化的特点。()30.美国文化体系有三个突出特征,即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31.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产生作用的情况下,道德仍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2.企业道德的可靠性在于:企业道德能够通过“命令——评价”方式推动人 的企业行为从“现有行为”向着“应有行为”的转化。33.企业伦理学限于企业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34.职业道德共同的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
35.古人云“道者,路也”,古人以“道”表示人们做事的方式、手段及态度。36.利益相关者仅指股东和债权人。
37.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契约来确认、来实现的,市场经济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契约经济。
38.企业股东的主要责任就是及时如数供应所应提供的财务资源。()39.企业经理层道德人格的主要表现在企业经理层具备良好的思想、精神和工作作风。()40.企业信用取决于企业对契约中承诺的履行,即取决于企业履约的能力,同时取决于履约的意愿。()
一.单选题
1.D 2.A 3.B 4.D 5A 6.A 7.D 8.C 9.A 10.C 11.A 12C 13A 14B 15 B 16.B 17.C 18.A 19.A 20.B 21.B 22.C 23.A 24.D 25.B 26.B 27.C 28.A 29.A 30.B 31.D 32.C 33.C 34.B 35.B
36、A
37、C
38、D
39、D 40、D 41.C 42.A 43.A 44.C 45.D 46.A 47C 48A 49B 50 B 51.A 52.C 53.A 54.D 55.A 56.A 57.D 58.A 59.C 60.B 61.A 62.A 63.B 64A 65D 66.A 67.D 68.C 69.D 70.B 71.D 72.B 73.A 74.C 75.C 76.B 77.B 78.D 79.C 80.D
二.多选题
1.ABCD 2ACD 3.ABCD 4.ACD 5.ABD 6.ABCD 7.ABD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D 14.ABCD 15.ABC 16.AD 17.ABCD 18.ABCDE 19.BC 20.BCD 21.AD 22.ABCD 23.ABCDE 24.BC 25.BCD 26.AD 27.BCD 28.BD 29.ABCD 30.ACD 31.ABCE 32.AB 33.ABCE 34.ABCDE 35.ABC 36.ABC 37.ABCDE 38.ABC 39.ABC 40、ABCD 41.ABCD 42.ABCD 43.AD 44.ABCD 45.ABC 46.ABC 47.ABCD
48.ABC 49.ABD 50.AC
51.ACD
52.ACD
53.ABCDE
54.ACD
55.ABCD 56.ABCD 57.ABCD 58.ABC 59.ABD 60.ACDE 61.ABC 62.ABC 63.ABC
64.AB
65.ABCD 66.ABC
67.ACD 68.ABCDE
69.ABCD 70.ABD 71.ABCD
72.ABC
73.ABCD 74.ABC 75.ABC 76.ABCDE 77.AD 78.ABC 79.AC 80.BCDE
三.判断题 1.√
2.× 通常,当一家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时,它就能够在社区获得很高的声望并且能被社会更好地接受。
3.× 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之源。4.√
5.√
6.× 股东道德对企业伦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7.√ 8.对。9.对。10.对。
11.× 功利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
12.× 企业除了追求利润外,还应当对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13.× 企业应该是同时履行其所有的社会责任。14.√ 15.√
16.× 企业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投资项目,除了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外,还应就其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后评价。17.√
18.对。
19.错。是雇佣型境界。20.对。21.√
22.× 的道德选择与守法观念会被社会舆论所左右。23.√
24.√ 25.× 应该是义利统一 26.√ 27.√ 28.× 29.× 30.√ 31.√
32.× 通过“评价——命令”方式
33.× 企业伦理学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领域的职业道德规范。34.√
35.× 古人云“道者,路也”,古人以“道”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规律,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
36.× 利益相关者”包括即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雇员、顾客、供货商、竞争对手、社会组织、政府团体等 37.√ 38.√ 39.√ 40.√
2.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论文 篇二
1 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
通常情况下, 人们把企业管理视为一项经济活动, 把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视为非经济活动, 因此, 关于它们两者间关系的一些错误认识得以产生:其一, 某些人认为若想使企业管理活动的经济效力得到最大发挥就要尽可能避免任何非经济因素对其进行干扰, 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一旦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第二, 有些人认为企业伦理文化不属于经济行为, 因而不能为企业制造经济利益, 在当前这样一个利益至上的企业经营环境中, 企业伦理文化就显得没有实际用处[2]。另外, 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该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退居二线”。上述几种观点, 认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没有关系, 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非经济活动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没有辩证地看待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因而是错误的。
通过实践可以表明, 企业的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之间具有统一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一, 他们两方面分别代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 它们两者之间既存在不同之处又能够相互促进。第二, 企业伦理文化、企业管理都是为企业发展所服务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活动为企业带去强大的生产力, 为企业制造直接经济效益;而企业的伦理文化是另一种生产力, 它的存在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 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知名度, 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使得一种无形的收益为企业所获得[3]。第三,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政治、经济等手段进行运用来对企业同国家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所以, 缺少企业伦理文化的企业管理是不完整的。再者, 企业管理活动是将管理者置于主体地位所进行的, 对于企业员工来讲, 这是一个外力作用于个体的过程。相对而言, 企业的伦理文化建设是将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 使企业员工更加热爱企业以及具有更高的工作热情, 使企业员工的主观性能得以最大发挥, 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所以, 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方面, 那种认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间毫无联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 如何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的相互融合
2.1 创建企业伦理文化, 使其更为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伦理文化的加强对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企业伦理文化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具有更为明确的管理方向, 使企业的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得以结合起来, 使员工具有更强的主管能动性, 另一方面, 也会为企业职工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工作氛围, 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无论从外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在心理上都能更好地遵守。企业员工能够自发主动地对其自身能力进行提升, 对其所具有的创造能力进行最大发挥, 使得企业员工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同企业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下是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的具体方法。
2.1.1 创建出易于员工接受的企业伦理文化
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企业伦理文化有很大不同, 可是任何一种企业伦理文化都应该将促进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并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伦理文化[4]。所以, 企业在创建其自身的企业伦理文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参与, 使一种责任感在企业员工内心产生, 这样企业员工会对企业的伦理文化更为认真地执行遵守。创建出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可的企业伦理文化是增加企业凝聚力以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1.2 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建立以促使企业员工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企业要从其所具有的企业文化、自身特点、发展目标出发, 建立起一套热爱自身岗位热爱企业的价值理念。并为企业员工建立起一套相适应的价值体系, 使企业、员工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
2.1.3 健全完善企业伦理文化相关机制
针对企业伦理文化建设问题, 企业应该定期对企业职工的意见看法进行了解, 并进行相应的更新以及改进, 使其更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另外, 加大外来人才以及新兴思想观念的引进工作, 也是对企业伦理文化进行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
2.2 企业管理活动应该大力适应日益成型的企业伦理文化
2.2.1 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企业伦理文化所进行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对现有文化建设成果加以规范、深化离不开一些制度的建立。针对企业伦理文化, 企业员工会经历知道-了解-认同-接受-形成习惯这样一个过程[5]。在此过程之中, 硬性的制度以及柔性的文化共同作用会对人身上所存在的惰性加以克服, 使企业员工在内心深处对于企业的伦理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产生认同, 这样在实施企业管理行为时, 企业才能对企业的伦理文化进行更好地贯彻。例如, 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对多种激励制度进行运用, 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对升迁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让企业员工切实感受到工作为他带去的实际利益, 这样企业员工在工作时会对自身潜力进行最大发挥, 为企业带去更大效益。
2.2.2 对较为长期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使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得以安稳实施
对于企业伦理文化体系的科学创建是保障企业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完善的企业伦理文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进而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 对企业伦理文化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使一种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制度得以形成, 除此之外, 企业要大力号召企业员工为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献策建议, 对于提出优秀建议的职工, 可以适当地给与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第二, 企业应该对相关教育体系进行健全完善, 构建一个较为公平的考评制度, 以此来定期考核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在价值观、经营观念等得以初步形成之后, 企业就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内化于心”, 使企业员工与企业产生相同的价值需求, 并能够积极地投之于行动, 这样企业员工就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企业人[6]。除此之外, 通过这种举措, 企业的人才流失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对企业人才成本进行了缩减, 实现双赢。
2.2.3 实施企业管理时, 使企业员工加强对企业伦理文化的了解
在实施管理活动时, 企业可以通过对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认识程度。例如, 企业可以就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相关宣传标语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征集活动, 这样企业就能够知晓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有着怎样的认知,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运用手段来解决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所产生的认知错误;对多种企业伦理文化宣传演讲活动进行开展, 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企业自身的伦理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发扬, 并能够以此对自身行动进行规范;另外, 企业也应该定期进行员工间互评工作, 在此期间, 应该对于企业员工的自我测评以及同事相互测评进行有效融合, 企业员工应该互相学习, 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善;对于非正式组织也应该进行合理运用, 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员对于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存在重大意义, 对于存于企业之中的非正式组织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为企业带去积极影响, 使更多群体投入到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中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间的有机融合能够使企业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 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并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义敏, 杨洁.现代企业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7) .
[2]王维兵.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 2012, 32 (6) .
[3]殷一平.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商业现代化, 2012, 20 (9) .
[4]朱金喆.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 2012, 20 (8) .
[5]丁军.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J].企业管理, 2013 (5) .
3.浅谈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 篇三
关键词:管理伦理;企业文化;关系
收稿日期:2010-10-13
作者简介:郑肖军(1986-),男,福建宁德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与应用。
一、管理伦理
(一)管理伦理的内涵
管理伦理也称商业伦理或企业伦理,一般是指蕴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伦理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人、合作者、员工、竞争者、消费者、媒体等的关系。伦理意识包括企业的道德传统、道德风气、道德信念、道德心理等。伦理准则包括生产准则、分配准则、营销准则、信息准则等。管理伦理是企业的规范化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通过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以及传统习惯等非强制性手段作用于个人和企业管理伦理以其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作用于员工和企业,从而达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目标。
(二)管理伦理研究的问题
首先,微观层面——主要探讨企业中的单个人之间即作为管理者或被管理者、投资者、供应商和消费者等这些单个人的伦理关系问题。由于这些单个人对企业而言,各自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为了让他们认识和承担自己的道德责任而应当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和实际上做些什么;由于这些单个人各自都处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项管理行为或经营行为会产生什么看法,如何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他们,从而规范这些人的行为以符合组织的宗旨、价值观和道德;作为一个企业,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老板与员工是否有超出公司规定的伦理责任?是否应当满足消费者的任何要求?是否有责任,有义务,使消费者正当地使用自己的产品?还有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待遇等问题,都属于微观管理伦理层面研究的内容。
其次,中观层面——主要研究各种经济性组织,即公司、厂家、贸易联盟、消费者组织、行业学会、工会等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尽管这些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但是他们有各自的目标、利益和行为方式,并能发展一定的自治性,这种自治性具有超越个人行为的特征。由于社会分工不同,这些组织各自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在自身的行为中应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如何以自身的独特作用为组织的管理伦理作贡献,如何积极吸纳其他组织与管理伦理的建设?如何处理同贸易伙伴、竞争对手的关系等问题,是管理伦理中观层面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
最后,宏观层面——主要研究制度或社会层次上(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条件的形态如经济政策、经济秩序、社会政策、国际商务活动等方面)的伦理责任和伦理问题。如社会保障究竟是哪方的责任,个人、企业、政府三者之间应如何分担?以前非商业化的活动,如医疗卫生、学校,现在也商业化,对不对?企业如何参与建立一种生态兼容的经济,使所有的人都能体面地生活在地球上?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克服贫困、失业和各种歧视?如何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危机问题?这都是宏观层面应该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个层面中,单个的人和经济组织都被认为是道德行为者,都被假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决策自由度,这种自由中自然也就包含着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尤其强调在企业的管理伦理中,组织行为的伦理指向和伦理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某一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一种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文化环境、经营战略和产品品牌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层次性、时代性,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流动的血液,为管理制度与管理实施供应足够能量的一个精神支系统。
企业文化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狭义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理念、制度、习俗及其感情领域;二是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把企业文化从狭义和广义综合,可以表述为:一个企业团队在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物质上的、制度上的、行为上的、精神上的文化的综合。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属性是一种规范,它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体系,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机制,促进和制约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且保证企业发展的连贯性,从而成为百年企业的立足根本;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全体员工,企业洋溢着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全体员工如沐春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的客体是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行为,它强调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把追求的各种具体指数上升为崇高的目标;企业文化的产生方法是长期培育,它依靠群策群力,成长于长时间持之不懈的努力。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来讲,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在企业管理中注入文化因素、运用文化手段,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品位和效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能,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内在底蕴。因为成功的企业品牌,无不凝结着企业的文化(肯德基的企业文化:追究卓越;以人为本;群策群力)。换句话说,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市场表现,企业文化是品牌的内在底蕴。因为有竞争力的品牌,它能够适应和提升消费者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因为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因此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贯彻、企业精神的提炼和弘扬、企业作风的锻造和发挥等等,都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提升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为管理伦理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企业文化以管理伦理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着企业的伦理状况,管理伦理的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在企业文化中反映出来。刚开始是隐含的反映在员工的行为、企业的交易、领导的管理方式中,同一伦理行为被多人重复就会形成扩散性,当认可这一伦理行为的人数超过一个临界点以后,就会转变成一项内在制度,则能进一步强化企业伦理,促进管理伦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文化保证了管理伦理思想与意识的实施,从制度层强化企业的伦理观念
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以书面形式形成制度固定下来,有着强制执行性,这就保证了隐含在这些制度中的管理伦理思想与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执行。
(三)企业文化对作为个人伦理行为源泉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使之认同于企业的价值观
组织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一个由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宗旨等构成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所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持续发挥作用,既依靠企业领导者坚持不懈的培育与倡导,也有赖于企业新成员修正或改变个人的价值观而接受组织的核心价值,而后一方面,恰恰依赖于企业的文化。一般说来,任何一个组织的文化都会通过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使员工将组织的价值观内在化,由于这种内在化,员工已经把组织的文化价值标准作为内在的东西而接受。换句话说,他们的行为与组织的期望相一致,是因为这符合他们关于什么是正确的信念。
(四)管理者的行为是否合乎企业的管理伦理,是管理者道德发展的阶段性与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的调节之间复杂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内容也会影响企业的道德行为及管理伦理。强势的企业文化会支持企业的高的道德标准,会对企业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强烈和积极的影响。在弱势的企业文化中,管理者会用亚文化的准则和规范指导工作,这样反过来,企业员工和非正式组织将影响弱文化态势下的管理伦理、道德行为。
总之,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共同形成企业的管理氛围,对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企业绩效、企业长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能够很好地建设发展独特的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而且使两者协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风,肖巍.应用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志恒.论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05,(5).
[3]苏勇.管理伦理学[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
[4]阳礼泉,滕方迁.企业文化的力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赵黎明.现代企业管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企业伦理与文化讨论课题目 篇四
第一次讨论
主题:我畅想中的美丽中国-----企业伦理的视角
目的:学生对企业伦理问题的认知、思辨
作业要求:1.主题突出。对现实社会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问题等)进行评判,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有自己的观点,严禁抄袭。
3.写作形式不限。可以以作文或论文的形式。字数没有特别限制。视观点的客观性、文采的丰富性、观点的独特性而定。
4.格式要求。用A4纸打印或手写。鼓励手写。作品要有封面,封面上注明《企业伦理与文化课》第一次作业,题目,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内容如打印要求用小四字体,二十磅行距,标注参考文献,格式参考论文规范格式。
完成形式:个人完成,小组讨论推优汇报
讨论形式:1.小组讨论推选1个优秀的作品进行汇报,也可根据一个主题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汇报内容综合小组的作品成果。
2.汇报时间10分钟左右。建议用ppt展示。要求作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主题明显,不是漫无边际;观点独特,有自己的思辨;提出问题并探讨问题解决之道。
评分标准:1.作业的个人完成质量和水平。个人成绩可高于或低于小组分。
2.小组汇报的综合成绩。小组组长评定此次汇报的组员贡献度。贡献度高者酌情加分。
3.课堂老师组织讨论时学生的参与状况,根据发言的积极性等酌情加分。
分数所占总成绩比例:10%
第二次讨论课
主题:案例分析---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企业文化分析
目的:学会案例分析的基本框架,了解不同国家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和企业的个性特征。
作业要求:
1.案例选择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不能过大(老生常谈的、研究透的)或过小(没法深入研究的),最好是身边能够获取一手资料的案例。
建议:汇报小组选择美国、韩国、日本、欧洲和宁波本土代表性企业各
一家展开深入分析。外国企业案例选择最好在周围有子公司能够获取资料或自己能够驾驭的。
2.有自己的观点,严禁抄袭。每一个论点必须有论据支撑,不能只谈理论。条理清晰。
3.写作形式以标准论文格式。包括几部分:案例背景,案例分析,案例结论与启示,字数3000字以上。企业文化案例分析要紧紧抓住企业的地域文化特征、企业的行业特征和时代特征、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特征才能从面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视观点的客观性、分析的深入性、观点的独特性而判定成绩。
4.格式要求。用A4纸打印或手写。作品要有封面,封面上注明《企业伦理与文化课》第二次作业,题目,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内容如打印要求用小四字体,二十磅行距,标注参考文献,格式参考论文规范格式。
完成形式:个人完成,小组讨论推优汇报
讨论形式:1.小组讨论推选1个优秀的作品进行汇报,也可根据一个主题小
组进行分工合作,汇报内容综合小组的作品成果。建议推选3个
案例左右,大课时老师会酌情推荐案例,旨在把案例分析深入一
些、全面一些。
2.汇报时间10-15分钟左右。建议用ppt展示。要求作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案例资料丰富,有一手资料;案例分析条理性强,论点论据充足;结论客观、有借鉴意义。
评分标准:1.作业的个人完成质量和水平。个人成绩可高于或低于小组分。
2.小组汇报的综合成绩。小组组长评定此次汇报的组员贡献度。贡献度高者酌情加分。
3.课堂老师组织讨论时学生的参与状况,根据发言的积极性等酌情加分。
分数所占总成绩比例:15%
第三次讨论课
主题:企业文化手册设计
目的:掌握企业文化CI的基本构成,掌握企业文化手册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要求。
作业要求:
1.每个小组认真讨论设计一份企业文化手册。对拟创立公司的名称、LOGO、经营理念、制度设计、宣传设计。
2.鼓励原创,严禁抄袭。成果美观、大方、有创意、可行性强。
3.格式要求。建议用A4纸打印或手绘(可根据手册设计安排排版和大小)。作品要有封面,封面上注明《企业伦理与文化课》第三次作业,题目,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内容如打印要求自行设计。
完成形式:小组完成,展示汇报,企业文化手册设计比赛
讨论形式:1.每个小组汇报展示作品。对作品进行讲解,答疑。
2.汇报时间10-15分钟左右。建议用ppt展示。要求作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原创性;可行性、美观性。
评分标准:1.作品的完成质量和水平。根据上述三方面着重评分。
2.小组汇报的综合成绩。小组组长评定此次汇报的组员贡献度。贡献度高者酌情加分。
3.课堂老师组织讨论时学生的参与状况,根据发言的积极性等酌情加分。
分数所占总成绩比例:20%
第四次讨论课
主题:企业伦理问题调查报告
目的:对企业伦理问题的深层认知,多角度分析现实中的企业伦理问题。作业要求:
1.调研主题选择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主题。对宁波或家乡能够获取一
手资料的主题展开调查进行深入分析。
建议:大主题可选择某个区域的企业排污问题、资源利用问题从消费者
视角展开问卷调查,如若企业走访则选择正面主题。
小主题如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可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若干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2.调研方式小组分工合作,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
3.写作形式以标准论文格式。包括几部分:调查背景,调查方法与数据获取,调查问题分析,结论及展望。字数10000字以上。主题调查要有一手资料、从多视角分析问题。调查报告视资料的丰富性、内容的条理性、观点的客观性、分析的深入性、观点的独特性而判定成绩。严禁抄袭。
4.格式要求。用A4纸打印或手写。作品要有封面,封面上注明《企业伦理与文化课》期末大作业,题目,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内容如打印要求用小四字体,二十磅行距,标注参考文献,格式参考论文规范格式。
完成形式:小组完成,小组讨论汇报
讨论形式:1.汇报内容综合小组的作品成果。可以多方式的展示调查分析的成果。对疑问展开讨论。
2.汇报时间10-15分钟左右。建议用ppt展示。要求作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案例资料丰富,有一手资料;案例分析条理性强,论点论据充足;结论客观、有借鉴意义。
评分标准:1.调查报告主题的价值;资料的丰富性、内容的条理性、观点的客观性、分析的深入性、观点的独特性而判定成绩。严禁抄袭。
2.小组汇报的综合成绩。小组组长评定此次汇报的组员贡献度。贡献度高者酌情加分。
3.课堂老师组织讨论时学生的参与状况,根据发言的积极性等酌情加分。
5.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论文 篇五
作者:徐延辉 来源: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资本”及其实物形态的变化过程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到新古典经济学引入企业家管理才能变成四要素,经济学关注的资本始终是可以量化分析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对于难以量化分析但对经济运行又确有重大影响的非经济因素,经济学家却采用“假设其他情况不变”的方式将其排除在模型之外。而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个人品行以及企业家的社会声望等非物质资本是企业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对企业以及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拟从经济社会学入手,对企业家的伦理行为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探讨。本文所使用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基于个人品行即信任而产生的动员社会稀缺资源的能力。
企业家伦理行为在经济学分析中的缺失: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
企业家的伦理行为或企业家精神属于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一般不属于主流经济学探讨的范畴。但是,也有学者比如查尔斯·维尔伯等经济伦理学家认为,经济学家应该吸收伦理学思想,因为伦理价值观有助于经济学家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解决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即现实经济怎样运行以及应该怎样运行的问题(维尔伯曾详细地讨论了关于伦理学介入经济学的三种不同方式,见Wilber ,1998)。但是,自从20 世纪30 年代那场著名的经济学方法论之争后,主流经济学逐渐抛弃价值观,伦理学与经济学逐步分离,使企业家精神这一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变量从主流经济学分析中逐渐消失。
经济学为了变成一门真正的科学而逐渐摆脱伦理学,这对经济学作为一门了解人类经济行为的社会科学的发展壮大是极其不利的。伦理学者道格拉斯·维克斯认为,由于排除了道德关怀,经济学正变得日趋贫瘠(Vickers ,1998 :1509104)。
企业家伦理与企业家精神:社会学与伦理学的融合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学所关注的企业家(及一切经济主体)是其行为的理性特征方面。“理性”是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当代经济社会学家斯维德伯格认为,在经济学以外的学科当中,理性一般被当作一种变量来探讨,只有在经济学当中,理性才被当作一种前提假设、一种固定的行为特征而贯穿于一切经济模型之中(Swedberg , 1998 :135)。社会学对企业家行为的探讨超越了经济学的狭隘界限:它一方面肯定了企业家行为当中的理性因素,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企业家行为当中的伦理道德因素。将企业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进行理论研究的典范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企业家(及一切经济主体)的行为做了宗教上和伦理上的分析,认为贪欲或赚钱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因为贪欲是一切社会一切主体的共有特征,资本主义精神与前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赚钱欲望的发展程度,而在于经济主体尤其是企业家群体所奉行的伦理准则。韦伯在书中,曾大段摘录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格言,认为富兰克林所宣扬的不单是发财致富之道,而且是“一种奇特的伦理”。比如,富兰克林认为,信用就是金钱,善于准时偿付借款的人是别人钱袋的主人,影响信用的事哪怕十分琐屑也要尽力避免。除了勤奋和节俭之外,与他人交往守时公正并奉行诚信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韦伯,1987 :3358)。企业的社会网络是指企业在产品的产购销过程中与其他贸易伙伴所发生的一些长期性和重复性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对企业生产函数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种效应:一是网络规模越大,能为企业提供的信息、资金等稀缺资源就越多;二是网络密度越高即网络成员之间的互动越频繁,为企业提供的社会资本的质量就越高。对于第一种即网络规模效应,学界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对于第二种即网络密度效应,目前还存有争议。(注5)我们认为,网络密度与社会资本正相关假设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论证。
其一,从社会互动角度来看,网络密度较高意味着网络成员之间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联系密切的网络中,成员之间一般都保持较高的互惠性期望和较为明确的惩罚性规则,因而网络能为成员提供真实的收益(或成本)。其二,从经济学实证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提供许多经济交往的经验数据对此加以经验支持。比如,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上,贸易格局曾发生如下规律性变化:二战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发生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二者之间的贸易数额占世界贸易总量的50 %左右;而在20 世纪6034 %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数额跃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5 %256)。
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三大要素,依其对企业生产函数的贡献率可以将其排序为:企业家个人品行、员工个人品行以及企业产品的社会形象。
企业家(包括企业的决策群体)的个人品行位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三要素之首,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又是依靠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推动、建立和扩张的,因而企业家个人品行实际上变成企业社会资本之中最重要的变量。那么,企业家的个人品行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呢?
笔者认为,企业家的个人品行主要是指企业家的伦理道德行为,包括前文所述的各种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社会互动角度,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个人道德水平的培养过程:一是从先赋资本角度来看,遗传及家庭(或家族)声望对个人品行具有重大影响,前者决定个人的可教育程度及可塑性大小,后者则是个人社会资本的先天占有量,它可以是正数(当家庭声望较高时),也可以是负数(当家庭声望较低时)。二是从社会交往角度来看,受教育程度及工作经历都可以塑造个人气质,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增加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所谓“儒商”即被引申为品格高尚的、胆识才能俱备的、言行一致的儒雅之士(马涛,2000)。工作经历是个人实现社会交往或与他人发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库利曾把人的生命归因于两个因素即遗传和社会,认为“人的社会生命起源于与他人的交流”, “人类本性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教育性”(库利,1989 :
8、21),正是社会交往不断地改变和塑造着个人的品行特征。
员工个人品行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敬业精神方面。员工的工作成效只要符合企业工作标准就应视其为合格职工,但经验研究表明,在许多成功的大企业当中,职工的努力水平常常超过企业要求其达到的努力水平,效率工资理论对此给出了较好的解释。但是,阿克罗夫(George A.Akerlof)认为,职工并非根据正规的、制度化的工作标准来工作,而是根据非正规的努力准则来工作的,这些努力准则并不是个人拥有而是集体所共有的、源于职工之间的情感比如友谊、或者出于职工对企业的情感比如忠诚而产生的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职工按照这些标准工作,其劳动成果超出企业标准的余额相当于职工送给企业的礼物。作为对员工超常努力及其高昂士气的一种奖励,企业回赠给员工以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即效率工资,这样,在企业及其员工之间就实现了“礼物交换”(袁志刚,1997 :142)。从阿克罗夫的礼物交换模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规范(social norm)对员工及对企业双方的内在影响,具有互惠性质的社会规范内化于员工及企业家的伦理道德之中,对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积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第三个变量是企业产品的社会形象也即通常所说的“品牌效应”。产品作为人类劳动的物化凝结,本身没有思辨能力或行为能力,从表面上看与本文所采用的以“信任”为核心思想的社会资本概念似乎相去甚远。但是,笔者认为,产品作为人类劳动的物化形态反映了其生产者的价值理念,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并流向市场,企业家及其员工的伦理思想就会通过这一媒介形式传递给消费者。如果说企业家及其员工的个人品行是“静止的”社会资本,那么其产品则是“流动的”社会资本,它会无声地传递企业的价值理念,为企业带来巨额物质资本。关于产品信誉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信息经济学奠基人乔治·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曾有简短而精彩的描述,他说“商誉”这个概念,可以定义为“顾客无须不断搜寻(即只须偶尔核实一下)就会不断光顾”(施蒂格勒,1996 :82)。信誉可以保证消费者对于某种品牌产品的信心,节约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有助于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经济福利。
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的意义
有关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影响的话题国内学术界讨论颇多,见张其仔(1997;2001)和李惠斌、杨雪冬(2000)等。在本文中,我们将企业家的伦理行为即企业家的个人品行引入企业的社会资本变量之中,又将社会资本引入企业的生产函数之中。那么,企业家的个人品行对经济增长及社会发展具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将其归纳为两种效应。
第一是内生增长效应。
本文认为,在企业的生产函数当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产出增长的“硬件”,社会资本则是经济增长的“软件”, “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是:社会资本借助于人力资本并通过人力资本作用于物质资本而提高企业全部资本的生产效率。虽然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内化于经济主体的伦理道德是无形的,但是其载体却是有形的,在本文中这些载体就是企业家及其员工。本文的分析表明,具有勤俭敬业、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企业家及其员工的伦理行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一定时点上企业家及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其行为方式又受过去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一定时点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资本存量的大小要受过去人们行为方式的直接影响,并对现在及未来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个人品行对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效应。
第二是向外溢出效应,它有两层涵义。
首先,由于企业家及企业产品良好的社会形象会引起其他经济主体的模仿行为,从而使良好的个人品行具有扩散效应。经济学家阿克罗夫和曼斯基(Charles F.Manski)等人曾经分别对社会互动中的个体行为做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身份”(identity)具有激励作用,人们会有意识地选择理想的身份并按理想的标准去行动。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也对人的“社会自我”意识做过心理分析,认为荣誉感是一个人最基本、最真实的自我, “生命对荣誉的追求在人类行为中绝不是一种浪漫的需要,而是真正达到人性水平的标志,是人类特有的东西”(库利,1989 :153-154)。进入更高级的群体、受到更多的人尊重,这种动机遍及一切人类,它会促使人们遏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按照理想中的企业家的行为模式去行动。
其次,社会资本的本质内涵在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程度越高、信任范围越广,社会资本的质量就越高。良好的个人品行首先是互动之中他人信任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主体对他人的信任,也即主体对彼此诚实的作风、互惠合作意向具有确定性的预期。只有诚信扩展为社会交往的普遍原则,信任超越了亲情和人情的狭隘界限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一个国家才是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之国。(注6)
通过本文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只有当社会信任遍及人类一切交换行为,只有当法律法规等“硬性制度”仅仅作为他律用以约束少数人的行为、当社会信任成为“看不见的手”作为自律自发地约束多数人的行为,只有那时我们才能认为社会交换已经接近“帕累托最优”即最有效率的交换状态,我们孜孜以求的市场经济才不仅具有形似而且具有神似:因为只有社会信任才是市场经济的真正灵魂。
注释:
注1:布罗代尔在其《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中指出,中国的商品交换是一方无峰无丘、削平了的地盘,这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布罗代尔,1997 :22)。
注2: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效率工资理论”,由著名的经济学家索洛、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正式提出。虽然该理论的分析工具比较前沿即使用信息经济学关于雇主和雇员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来论证高工资与高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从结论上看,社会学家韦伯早在20 世纪之初(写出本文的时间为190461)。
注5:边燕杰等人在讨论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时,提出社会网络密度与社会网络资本总量呈负相关的假设(边燕杰、李煜,2000 :7)。
注6:杜恂诚在研究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时发现,近代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采取家族式的组织方式,中国企业家第一相信亲属,第二相信同乡。在上海等通商大埠中,做生意的人都以同乡关系结帮:广东人在一起结成“广东帮”,宁波人在一起结成“宁波帮”„„诸如此类的还有“苏州帮”、“无锡帮”等等。不仅企业家结帮,而且企业中的工人也以同乡关系结帮,工人传授技术也只在帮内进行(杜恂诚,1993 :1331905 年)即已提出了效率工资思想,这不能不令当代经济学家汗颜。
注3:熊彼特认为社会资本概念可以从真实资本概念中引申出来,但仅仅作为私人资本加总才有意义。除此之外,资本作为支付手段只有在私人手里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因而讨论社会资本是没有意义的(熊彼特,1997 :137)。
注4:张其仔曾将社会资本的定义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指社会网络,第二种是指社会规则,第三种是指规则、网络与信任,第四种是指蕴于社会结构之中的个人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张其仔,2001 :59134)。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当代版本,例如在北京的“浙江村”等等(见项飚,2000;刘林平,2001)。
参考文献:
彼得·布劳,1988 ,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利》,华夏出版社。
边燕杰、丘海雄,2000 ,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中国社会科学》第2 期。
边燕杰、李煜,2000 , 《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 《清华社会学评论》(2),鹭江出版社。
布罗代尔,1997 , 《资本主义的动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查尔斯·霍顿·库利,1989 ,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华夏出版社。
杜恂诚,1993 ,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凡勃伦,1997 , 《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
哈耶克,1989 ,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加里·S.贝克尔,1995 ,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李惠斌、杨雪冬,2000 ,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刘林平,2001 , 《外来人群体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 《中国社会科学》第5 期。
马克斯·韦伯,1987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马涛,2000 , 《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马歇尔,1997 , 《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马林诺斯基,1999 , 《科学的文化理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迈克尔·迪屈奇,1999 , 《交易成本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施蒂格勒,1996 ,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
万俊人,2000 , 《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项飚,2000 , 《从“浙江村”到中关村》, 《新华文摘》第7 期。阎云翔,2000 , 《礼物的流动》,上海人民出版社。姚曾荫,1987 , 《国际贸易概论》,人民出版社。袁志刚,1997 , 《失业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约翰·密尔,1982 , 《论自由》,商务印书馆。
约瑟夫·熊彼特,1997 , 《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
张其仔,1997 , 《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新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国宏,1999 , 《经济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Akerlof , George A.& Rechel E.Kranton 2000 ,“Economics and Identit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Vol.CXV , August.Manski , Charles F.2000 ,“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Interaction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Vol.14 , Number 3.Swedberg , Richard 1998 ,“Economic Sociology.”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Methodology ,(ed.)by John B.Davis , Edwar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Tisdell , Clem 1996 ,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Economic Evolution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Vallentyne , Peter 1998 ,“Economics and Ethics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Institutions and Polic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Vol.36 ,September.Vickers , Douglas 1998 , “Economics and Ethic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Vol.36 , September.Wilber , Charles K.1998 , Economics , Ethics and Policy ,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 Inc.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经济学博士
6.企业文化和企业质量管理 篇六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质量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侠义质量”的概念,当时的质量主要是指产品质量;后来提出了“广义质量”,即“产品质量+工作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同的新概念是“全面质量”,即围绕顾客满意需求的质量。这三种质量的概念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两者都是从企业的角度加以定义的。而“全面质量”则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定义,强调的是在质量上使制造出来的产品符合标准规格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
“全面质量”新概念更集中地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观。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满意体现了顾客的价值观;企业是否能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则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两者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便形成了“质量价值链”。“质量价值链”将受益的相关各方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形成“全面质量管理”新概念的实质与核心。这种受益相关各方的利益包含了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等多方面的涵义,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逐步统一为一种质量文化。
我国引进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多年来,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有客观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无形的服务与有形的产品结合更容易配合个别顾客的需求,而是片面地强调学习方法工具,从而忽视了质量管理文化的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以质量文化为最初的建设目标。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既不断改善有关质量的“事”和“物”,又不断重视改善与全面质量管理密切
相关的“人”。这是因为对质量的追求最终是由每一个人来完成的,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来有效地培植强烈的企业质量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才有可能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
7.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论文 篇七
企业伦理观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而备受重视的问题, 但实际上伦理问题早在古代社会就已经被提出。企业伦理是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最先提出的, 20世纪80年代, 企业伦理学从美国逐步扩展到北美、欧洲、澳洲、东亚等世界各地。[1]在我国, 企业伦理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并逐渐被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的问题。随着企业伦理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能在各自的企业伦理规范指导下进行经营活动。[2]目前学术界对企业伦理的定义有很多, 学者们主要基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三个层面下定义, 肯定了企业伦理是行为规范和准则, 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无论从哪个角度, 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 是关于企业活动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 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 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内部规范来起作用的。[3]企业伦理观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纵观东西方企业伦理的研究, 几乎都是基于成本收益、利益相关、伦理决策的视角, 进行研究。
区域文化是伴随着区域的产生而产生的, 是在一定区域内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内在整体性和本土性的文化形态。[4]区域文化常常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也会对区域内人们的习俗、风情、意识、思想、观念、规范、心理等产生影响。苏南本土民营企业限定为创始人生长于苏南, 且企业创始于苏南, 企业主要运营基地在苏南。本文基于区域文化的角度, 探析吴文化对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观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旨在丰富企业伦理观研究视角和成果, 发掘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空白, 指导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观的建立与传承。
二、吴文化发展的区域背景
吴地是个区域性概念, 源于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 当时吴国的疆域覆盖到大致今天的太湖流域、浙北地区和皖东地区。自明朝以来, 由于省域的划分并非按照文化圈界定, 江苏、浙江两地吴文化圈的人们对于吴地的认同也不一致, 目前的吴地一般理解就是苏南地区。吴文化是氏族文化, 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 也称江南文化, 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是中原先进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吴文化源远流长, 在多次变迁中整合、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特点, 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先进的区域文化。
1、拥有优越自然地理环境与区位条件
吴文化区域滨海临江, 拥有“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的优越区位条件和“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整个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气候温和, 降雨丰沛, 草木繁茂。以太湖为中心, 周围河湖密如蛛网, 属于典型的“水乡泽国”, 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因此区域生态背景条件优越。
2、具备农工商经济并重的经济背景
吴文化区发达的农业是工商经济繁荣的重要物质保障。早在7000多年前, 吴地就产生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文化, 加之独具水产养殖和捕捞等渔业必要的自然环境条件, 因此形成了耕种渔桑的农业结构。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吴地工商业也一直在不断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 吴地就有了以造船和冶炼技术为代表的较为专业的手工业门类。到了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就已经相当发达和完备, 达到鼎盛时期。吴文化区手工业制造门类齐全, 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造船业、以青铜为代表的金属冶炼技术、玉器制造业、制瓷业、丝绸等纺织业, 另外还有煮盐业、制茶业、竹木业、漆器业等等。
3、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吴地自唐以来经济与城市繁荣, 是一个开放性与时代性兼备的文化区。明清时期, 吴文化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加之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风气, 吴人好读书, 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名人和社会精英, 如:韦应物、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文征明、冯梦龙等。
三、吴文化与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观
1、吴文化对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观产生影响
吴文化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是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 有着扎实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吴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一是崇文重教, 历史上吴人在政治上的追求难以实现, 转而通过对文化事业的追求来达到自己对理想精神世界的追求, 因此形成了崇文重教的风气和传统。二是坚贞顽强,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 吴人均体现出爱国忧民的光辉思想, 他们并非都是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文人, 他们经世致用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三是胸襟开阔, 吴人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将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西方文化相融合, 这也造就了吴文化包融、开放、善于革新的特点。吴文化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人们具有重商意识, 赚钱欲望与竞争心理较强。“重商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吴文化的内涵特色, 并对本地企业伦理观的形成, 乃至对本地社会现实和人文状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观具有明显的吴文化特点
吴文化是水的文化, 水的柔性在精神上造就了吴人性格的柔和, 在经商过程中表现出善于沟通, 待人处事能力强。但“弱之胜强, 柔之克刚”, 吴人表面上儒雅并不代表怯弱, 他们具有水滴石穿的坚韧品格, 在儒雅的外表下, 隐含更深沉的“刚”的性格。可以说刚柔相济是吴文化最大的特点。苏南本土民营企业的伦理观表现在具有重义轻利的经营观、精打细算的实业观、外柔内刚的处事观、富国利民的责任观, 这样的伦理观无不体现了吴文化刚柔并济的特点。
四、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观的约束与调控
近年来, 在我国, 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热门话题, 但企业伦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重视, 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 往往容易忽视伦理道德的建立与调控。
1、完善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 其行为必然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苏南本土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一样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制约。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具有极高的权威, 以此来监督企业的行为, 对各种非道德行为必定会起到震慑作用。首先, 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 规范和倡导企业伦理建设。其次, 各行业可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定期发布企业诚信信息, 及时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一旦企业的行为超越了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界限就要接受惩罚, 这会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伦理观。
2、提升苏南本土民营企业建设企业伦理的自主意识
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南地区形成了重农重商、崇文重教的文化, 同时传统苏南商人逐渐形成了具有苏南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伦理观。为加强苏南本土企业自身的伦理影响, 近代苏南一带的企业家首先从伦理灌输开始直接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且吴地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 因此苏南企业具有的创业精神可谓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苏南本土企业一直坚持和国家、民族同命运, 具有正德厚生、富国利民的责任观。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家应树立诚信意识, 率先塑造好自身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 重视企业伦理道德氛围的企业文化营造。
3、塑造苏南本土民营企业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近代苏南本土企业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发扬了一种特殊的伦理精神, 即积极、进取、爱国、敬业、谨慎、包容、群体等, 可归纳为实业报国、富国利民的经营价值观, 这是苏南本土企业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指导思想, 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文化。新的历史时期, 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价值观和企业伦理道德观念, 以人为本, 将诚信作为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原则, 促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4、健全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评估机制
历史上对企业伦理道德的评估基本上由商会和商帮承担,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今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和潜在的市场, 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但是, 目前企业伦理建设评估在企业家和学术界都处在初探阶段, 尚未形成合理的评估体系, 也缺乏专门独立的机构。因此, 苏南本土企业可以和苏南本地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这一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信贷的依据。
5、加强苏南本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苏南本土企业在屡次历史变革中有着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建立善庄、倡导责任等社会保障行为。但是他们同时又有不求功名、自甘淡泊的伦理观, 随着社会的改变和发展的加速, 传统伦理观已经不再能够维持原有的社会秩序。因此, 苏南本土企业必须做出很大的改变去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承担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责任。
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不仅具有经济性, 而且具有社会性与伦理性的特点。在我国, 企业伦理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并逐渐被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的问题。企业伦理观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区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吴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区域性明显、刚柔并济的文化, 根植于此的苏南本土企业受吴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重义轻利、精打细算、外柔内刚、富国利民的伦理思想。新的发展时期, 需要不断完善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道德体系建设, 提升苏南本土民营企业建设企业伦理的自主意识, 塑造苏南本土民营企业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健全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评估机制, 才能不断加强苏南本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推动苏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吴文化,企业伦理观,苏南,本土企业
参考文献
[1]刘可风等.企业伦理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2]迟爱敏, 李慧珍.中国企业伦理的研究与发展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6) :16-20.
[3]周祖成等.企业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8.民间伦理和乡土文化的深层叙事 篇八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千百年来形成的礼维系并统治着偏远乡村的生存秩序,这种礼杂糅着儒家文化、繁琐的民风民俗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生存秩序与礼所代表的强大的生存逻辑紧密联系在一起,影响着每个人的内在精神秩序。 莫华杰的小说《碑伤》中出现的牛头山这个山间小村庄偏远而闭塞,十分封闭,整个村庄基本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这样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生存环境无疑为牛头山村民的内在精神生活秩序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
作为80后小说的新生力量,莫华杰近年来展现出十分良好的创作势头和爆发力。相比于80后聚焦于青春迷茫与疼痛的文学书写,莫华杰的着力点,明显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莫华杰的小说紧接地气,带着深厚的泥土气息,显得沉稳扎实许多。他以聚焦千年传统文化和传统叙述的方式深入历史,挖掘出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弊端所在。但其小说传统叙事之中却往往带有文本实验性,这一点大大增加了其小说的生动和活力。
《碑伤》延续了莫华杰小说的特质,但相对显得平稳一些。小说用细腻而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厚重而轻盈、闭塞而悲伤的乡土世界。连绵潮湿的山雨以及逼仄狭小的山神庙,都渲染出一股压抑窒息之感,这恰好与小说的主题吻合着。传统村落看似自给自足风平浪静的生活,其实暗流涌动。它表面看似平淡自由的生存方式,其实隐隐衬托出民间自然伦理约束下专制高压的一面。《碑伤》呈现的正是这种在民间自然伦理高强度的制约下的人生百态和生命悲剧。小说以刻碑为切入点,通过小孩子阿狗三番两次恳求“我”把他母亲的名字刻在墓碑上的举动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而“我”作为一个外村人,夹杂在寺庙和两者之间,处于十分两难的境地。“牛头山需要建庙聚仙,一可庇护众生,二可繁荣后人。捐了款的人都可以上功德碑,当然有些家庭出了伤风败俗的人,名声恶臭,即便有心捐款,庙里也不会要,也不会上功德碑。”小说的聚焦点就在此。阿狗的父亲早些年看上隔壁村一个寡妇的牛,和寡妇睡觉,半夜顺手偷牛。结果被人们抓了个现行,寡妇一气之下,说阿狗的父亲不仅偷了她的牛,还强奸了她。刚好赶上严打,当场被枪毙了。牛头山从来没有出过强奸犯和枪毙的人,强奸犯的老婆自然不能上功德碑。小说紧接着就围绕阿狗为了能让母亲上功德碑所做出的努力铺展开来,最后阿狗不幸为此丢掉性命。纵观全篇,阿狗的出现给全文涂抹上了一股温暖又悲情的基调,阿狗的一言一行更是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结尾处被逼疯的徐桃花惨死在山上的寺庙里,人们见到徐桃花在山神庙的神案底下,一副死不暝目的表情,不但没人同情她,反而纷纷指责,甚至破口大骂,责怪她怎么能死在这里。牛头山的人一致认为徐桃花是瘟神,败坏了牛头山的风水,咒她死后不能超生。而山神庙,因了阿狗和他母亲徐桃花的死也只能废弃。人性的愚昧和麻木在这里被刻画得淋淋尽致,轻易间就让人想起鲁迅小说《药》笔下带血的馒头。
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阐述小说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视点——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视角是传递主题意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叙事的无穷魅力某种程度上在于叙述视角的精确把握。《碑伤》中作为刻碑人的我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的视角,但文本中时而跳出来的评判话语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的感染力。在小说的叙事上,叙述者的隐匿与掌控显得尤其重要,在小说中,叙述者是作者在小说中的全权代表。讲故事的这个人不是作者(文本的创造者),而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设置的讲故事的人。在叙述语调上的精准把握与否,自然会成为衡量一篇小说质量的标准之一。卡夫卡的小说无论是第一人称的视角还是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性视角,其小说叙述的语调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客观、冰冷而又平铺直叙的叙述语调,仿佛一个冷眼直视的旁观者,令人心生震撼。叙述者像以元叙述零介入的姿态紧贴着故事行走,冷靜客观,不发表任何评价。在小说《碑伤》中,叙述者的语调和情感倘若再隐藏一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说结尾处,“我将刺碑用的铁锤和钢凿,一并埋入了阿狗的坟中。我从此之后不打算再刺碑了,觉得所谓的功德碑,只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手段罢了。然而,真正有功德的人,是无须立碑的。”这句话显得有点画蛇添足,模糊了叙述者与作者的界限。当然,这些瑕疵的存在依然不影响其成为一篇佳作。
题目作为小说的文眼,显示着一个小说家的水准。碑伤,碑之伤,暗喻人性的悲伤与幽暗面。现代社会人最悲哀的是一问一答,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试图去寻找出一个相对应的完美的答案。小说文本意义的无限开放性给作品本身的无限内涵提供了多种可能和不确定性,而作家则应该放下姿态,力图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文学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的一面,这样才能激发文学作品的活力与深度。在小说文本中,山神庙和碑这两个道具都弥漫着浓重的象征隐喻味道,这给整部小说涂抹上了多种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山神庙,这个在乡间祭奠叩拜先祖的地方,带有鲜明的个体家族生命图腾的印记。但这种对个体家族生命图腾的崇拜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虚无性。纵观20世纪乡土文学,与家族生命繁衍传承相关的庙宇都呈现其消极保守封建的一面。仔细思索,能从山神庙这寸小之地窥见其精神价值以及村里百姓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困境所在。
“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吕若涵在《文学中的“祠堂文化”》中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可谓一语中的。而小说《碑伤》中,村里人不约而同地对阿狗和他母亲徐桃花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与不屑,则呈现出宗教法制吃人于无形之中的一面。
小说中阿狗以及他母亲的悲剧,除了揭露出人性愚昧麻木的一面,也反衬出民间自然伦理和乡土文化在村里所占据的位置,它几乎根深蒂固,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封闭性和隐忍性作为传统乡土文化的几个突出特点,使得乡土文化形成了一种专制文化,而在封建余孽思想的侵袭腐蚀之下,乡土文化更是具有了一种食人般的野蛮性。个体家庭作为形成乡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在乡土文化占据主导统治地位,并拥有着几乎至高无上的话语权的情景下,处于十分压抑和悲哀的境地。小说中牛头山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还没有受到现代都市社会的入侵,村落基本上处于几千年来传统农耕社会的自治状态,山神庙象征着千百年来牛头山在时间的暗流之中所缓慢形成的乡土文化,这种村落在具有传统中国乡土文化共性的同时,也呈现着其独特的一面。阿狗和徐桃花这对母子的出现和行为,顶撞了山神庙所代表的牛头山乡土文化,而这种乡土文化无疑是愚昧麻木、扭曲人性的。然而在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乡土文化氏族文化面前,家族命运和个体命运显得不堪一击。
9.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力和基础 篇九
每每想到金庸先生对这个人物的描述,我就会联想到我们的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种种缺少“内力”的表现。虽然他们的每一个“招式”都能够得到人们的喝彩,可以由于内力不足,无法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金庸先生不断是一位武侠小说作家,他同时也是《明报》的创始人,他是一个企业家,因此,他是知道一个能发展成长的企业更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乔峰在聚贤庄,以一套平淡无奇的太祖长拳打遍天下英雄。这说明什么?是技巧重要(营销),还是内力重要(基础)?在真正的高手(规模企业)面前,看来基础是要重要得多。
据说,丰田公司的员工一入职,有权购买本厂的汽车,在工资中分期付款。据说微软的员工在公司可以穿着睡衣走来走去,星巴克开在微软总部,饮食全部免费。据说在百度里,员工可以在家里办公。去公司只是想去就去。于是有一段时期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一味的去模仿,以人为本,似乎能体现到现代企业的文化,结果发现都是形式,潮流跟得紧,效益却不见长。所谓学得个形,而没有神。殊不知,基础工作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什么是基础?谭小芳老师认为,基础就是内力,基础就是企业文化。基础就是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现状,适者才能生存,企业文化和产品都在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很多失败的企业都是忽略了这一点,一味的强调外援的重要性,没想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不是“消化不良”就是“水土不服”或是“头重脚轻”。任何管理和理论,模式和文化都是建立在企业的自身基础上的,没有这个平台,一切的外来力量都是站不住脚的,
纵观国内的成功企业,无一不是“自力更生”,如娃哈哈的销联体,格力的淡季打款,海尔的流程再造,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相比,如过江之鲫的学习者,大多淹没在市场的大潮中。
个人没有文化就是文盲,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社会竞争力。但为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力呢?企业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呢?谭小芳老师从以下角度解读企业文化的内力属性:
1、柔软性
相对于企业的设备和产品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言,企业文化具有柔软性的特点。所谓刚性,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等不因外力作用而改变其形态的属性,人们称它们为“硬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对每个成员都能形成自我约束。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内心感到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某网站认为,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初创阶段,企业文化更具有强制性与自觉性的两重性――柔性与刚性的两重性。
2、渐进性
如同武林中人的内力一样,企业文化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过程,是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渐形成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是美国的大公司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IBM公司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说,我今天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自己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是历史的培育与堆积。
3、延续性
延续性也称继承性。好的企业文化一旦产生,就像高手之间的内力相传――便会世代相传。特别是企业创业之初的价值观、创业精神,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并在历程与实践中绵延发展,不断丰富其内容。
10.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 篇十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同时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最终仍然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所以,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有资源优势的,如果能够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传统文化,必将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限量也。海南航空董事长陈峰师承国学大师南怀瑾,深感“国之兴衰在民之觉悟”,把儒、释、道学的很多行为法则引入了企业。外界还传说,海南航空中层以上干部会见客人时以佛家手势代替握手礼。湘财证券则在公司里建设了易学博物馆,八卦、天象成为令大家心灵相通的语言。
企业文化的精神气质可以融合全球,但是其表现形式一定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释道三家。
儒学思想和企业文化
儒学“六术”——仁(爱)义(杀);礼(外)乐(内);圣(行)智(明)后来变成了“五行”。其实管理哲学说到头不外乎这“六术”。仁,福利、自我实现;义,忠诚纪律;礼,组织、形象;乐,和谐、交流、舒服;圣,知行合一;智,正确决策,用人得当,开发培训。
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彼得“伯格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展现出了经济的动力。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东南亚,便是个例证。”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大大得益于儒家文化。
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首先将《论语》运用到企业管理,他开设了“《论语》讲习所”,倡导“论语主义”、“道德经济合一说”、“义利两全说”、“论语加算盘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讲道德、信用可以带来物质利益,而在牟利时要讲究道德、信用。他说:“我的经营中虽饱含着辛苦和惨淡,但是由于常遵孔子之教,据《论语》之旨,故使经营获得了成功。”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都喜欢《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天地人知仁勇”用作自己的座右铭。日立公司创始人小平浪平把儒家的“和”、“诚”列为社训。住友生命的会长新井正明以“其身正,不令而行”为座右铭,松下幸之助则认为,企业家要仁爱惠众,生产出象自来水一样多而便宜的产品以回报社会。目前在日本,不少企业家把《论语》作为日本工商企业的“圣经”,把其中的思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方针。松下电器公司迄今还在其商业干部学校中,把儒家经典作为商业道德课的教材。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祭祀孔子的国家。每年春秋两季,韩国都要在成均馆的大成殿举行孔子的祭祀典礼,政府派高级官员参加。韩国成均馆大学安炳周教授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指出:“儒家思想对防止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私欲、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和社会思想的堕落,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因为在价值观方面,儒家文化倡导为别人作牺牲和忘我精神是受到普遍尊重和赞扬的良风美德,这些传统思想正是西方所没有的。”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作为企业文化之根基,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一、天人合一
德国波尔教授指出:“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谓“天人合一”有三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是重视人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思想,它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取诸社会,还之人群”的企业经营哲学。它要求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正当需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从企业构想,到商品服务的设计、定价、促销、分销的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不仅要努力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欲望,并由此获得利润,同时还要求整个经营全过程都要与消费者和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相符合、相一致。正确处理企业自身利益与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和全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到诚信经营,统筹兼顾,求得三者或者多方利益的平衡、统一。
中国的传统儒商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儒商精神首先是引道入商的大气魄。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经商的同时还要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气魄,具有大商贾的长远战略目标,就如同《商道》指出的“财上平
如水,人中直似衡”,而北京同仁堂历代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传统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更是这方面的典范。
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清晰的表达了人类期望“天下一家”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企业固然要赚钱,但是更应该是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为人类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其实这在西方诸多大公司已经得到很充分的体现。
一个企业未必要树立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但是追求一定要高远。《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这个意思。这就要求企业,当自身利益和消费者、社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企业首先考虑和保证的是社会整体利益,其次考虑和保证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最后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这话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具体的利益纷扰中能够主动去做也不容易。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这条原则被认为是道德的底线和黄金律,也就是做人的起码标准。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在运作企业中也应该有这种观念,现在企业提倡双赢其实就是这个思想的引申。
四、感恩
西方有感恩节,中国自古也不缺乏感恩意识,中国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等,都与感恩有相通之处。但是中国的感恩意识在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太具体太功利。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企业实际上是在做人。人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无所畏惧一个不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这样的人组成的公司也是不值得尊敬的。
“君子施恩不图报,知恩不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他日当涌泉相报。”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时刻都想着为恩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会做出任何有损于恩人的事情;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仅不思感恩、报恩,当个人利益与恩人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会不惜损害恩人的利
益而保全一己之私,这样的人最不可信、最不可靠!因此,报恩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品德。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次家中失盗,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写道:“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份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面对失盗,罗斯福没有怨天尤人,反倒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和智慧?
蒙牛集团更是把感恩报恩当成做人的原则,他们把每年的感恩节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对待。“经营人心是蒙牛的终级目标,而感恩心是蒙牛文化的灵魂。蒙牛举办感恩节的目的是:关注员工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营造心灵之间的感动,实现蒙牛人的伟大使命。”牛根生如是说,什么是中国人最深层的文化呢?那就是一颗真诚的感恩心。“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源自对员工的感恩;“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源自对消费者的感恩;“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源自对客户的感恩;“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源自对股东的感恩;“关注环保,回报社会”源于对社会的感恩;“98%的品牌是文化,98%的矛盾是误会”源自对蒙牛事业整个价值链条之间的相互感恩。
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
佛教精神不是简单的佛教教义,而是佛教信仰者身上所具有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这种处世态度对于在具有深厚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有着许多积极意义。以下即是就佛教精神对于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所作的阐述:
1、经世济众
为自己和别人解脱痛苦,是佛教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佛教虽则分为大乘和小乘,但是即便是小乘在追求层面上也讲究“穷则独善,达则兼济”,所以他们的自力拯救不能理解为只是追求自我个人的解脱,而是把自我拯救建立在通过个人努力并引导众生共同努力基础上。自度度他、自济济人,或说通过超度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超度、通过救济别人求得自己的救济,这是佛教中经世济众的基本精神。
企业应该吸纳经世济众的精神,把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通过产品来为别人提供服务,当然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所经营的产品,都要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香港李嘉诚先生就曾经力排众议,否决开设赌场的董事会提案。企业经营的产品只有是利他的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长期的利润。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也会对文化整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2、众生平等
佛教教义不要求人绝对服从于某种意志或力量,在佛教中,没有创世者与被创造者,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佛教中佛与佛弟子的关系,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是先觉与后觉、师与徒的关系。释迦佛创立了僧团组织后,没有以领袖自居,而是把自己当成僧团中的一员,与普通僧众一道,持钵乞食,赤足云游。众生平等是佛教的一大特质和基本精神。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倡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侍。要本着“皆为赤子”的情怀,把企业的各级领导者看作是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同时,企业应尊重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权利。
3、重智尚真
佛教作为宗教希望寻求的是人的终极归宿,但是佛教却不是一种盲目信仰的宗教。佛教强调发挥人本身具有的智慧,通过现象来看本质,洞彻声色,证悟真如。佛教之所以重智尚真,在于佛教自认为其所认知或了悟的是客观的真理。佛祖不是真理的创造者,只不过是真理的发现者。佛教更强调“以法为师”。
重智尚真对于企业文化的价值,在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为事物表象所迷惑,崇尚真理、质问权威的精神。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企业永葆青春的法宝。在企业文化中应该鼓励员工去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并及时去修补经营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对于企业已有的文化要不断地在企业经营中去加以检验,以便适当扬弃。敢于对企业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挑战,就是企业文化中重智尚真的重要体现。
纵览古今,很多佛教信仰者以特有的佛教精神为人处事,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同样有很多人借助佛教精神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了独特魅力,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了深厚的企业文化基础。双星集团在企业文化里引入佛教精神,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为佛教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树立了典范。
道家理念与企业文化
小鹿吐出了满嘴的达梨薄草,孔雀不再舞蹈。
蔓藤甩掉褪了色的叶子,仿佛把自己的肢体甩掉。
那野鸭不理藏在荷花丛里的叫唤的母鸭。
它只注视着你,藕从它嘴里掉在地下。
——《沙恭达罗》描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道家讲究自然,崇尚朴素无为。而这种无为实质上是一种逆向选择,也就相对应的是有为。所谓无谓,并不是指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指不乱为,不妄为,要遵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去作为。
《老子》一书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成都恩威集团就是根据“善利万物”、“柔韧”、“不争”、“处下”等道家理念确立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博大宗旨。
记得曾仕强在一次讲课中讲到,中国人下象棋都取黑子,以让代争,这其实就是道家文化影响所致,道家是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的。同时,道家注重生命的反省;让人回归纯朴和安详。道家的特色是柔、是自然、是无为。道家针对一切社会弊端进行最深刻的讽刺嘲笑,道家不主张无谓的争斗,更倾向于虚静。所有具有道家精神的人,更容易以“出世精神做人,入世精神做事”。
【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论文】推荐阅读:
16春天大《企业文化与伦理》在线作业一10-05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什么08-31
关于企业文化管理论文06-13
有关企业文化的论文06-28
企业文化论文及其翻译07-12
企业文化考核方法和指标08-10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10-16
论文打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和谐的发展10-16
国际企业管理文化论文08-01
东西方企业文化论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