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的初中生作文

2024-06-09

印象的初中生作文(精选17篇)

1.印象的初中生作文 篇一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愿与月共饮,笑做江湖人。平生行万里,太白是前身。

-----------题记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你开始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印象里。小时候的《静夜思》,课本里的《行路难》都是你边走看天下,边有感而发。

春风沐雨,杨柳细风,季节总是趁人不备之时悄然徙转。那个遥远的大唐,已被光阴封存在岁月里,我行走在盛世,想做个大唐的过客,也是不能。

你就是那个让我圆梦的人,你在我的印象里,甚至在所有人的印象里,都是最纯净的回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我的回忆里,这是你写给我的第一首诗。是我人生印象里的第一首诗。小时候读起来朗朗上口,长大后读出了意境,老了再读,两泪纵横,这就是你的伟大。

我了解你,是的,我真的了解你。我能从你华丽的诗背后看到你一颗由炽热变为淡然的心。在我心中,没有诗仙,没有青莲居士,只有一位拿着酒与剑的孤者。你可能一生都在漂泊,一生孤寂无依,到头来,只有老酒和孤剑与你相惜。但是你的壮志情怀,从古至今被人称赞,从未有过掩埋。这就是你给我的印象,纯净自然,天然去雕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用高才求功名,未必是一种明智之举,用雅量容纳自然,又何尝不是一种旷达的人生。在我的印象里,你没有过失落,只有对人生别样的理解,对人生别样的希望。

让我们印象中的历史沉在水底,让未曾翻启的故事飘在水面。从结局中找寻新的起点。清风知道,我心系的那个唐朝伤情的旧梦,多情的故人。

请将你最洁净的记忆留在心里,将你最自然的印象印于脑中。清风明月,傲雪凌霜,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来着已来,去者已去,忘记开始,淡漠结局,做一个善良的人,干净的人。为了你,为了我,为了芸芸众生。

2.印象的初中生作文 篇二

哪些因素可以建立阅卷人美好的第一印象呢?建立阅卷人良好印象的因素很多, 概括起来, 即形式和内容连个层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个整洁美观的卷面

卷面整洁美观, 是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生动的体现, 它是考试献给阅卷老师的见面礼, 可以使阅卷老师对该考生有一个美好的印象。良好的卷面包含哪些内容呢?卷面平整无污迹, 卷面没有用胶带或擦皮留下的明显印记, 更不得留下破洞。考生在作文过程中, 要考虑成熟再往试卷上写, 尽量不使用擦皮胶带的现象, 更不得使用更正液和订正纸, 因为这两种东西涂去或覆盖原字后, 将留下明显的记号, 在考试中容易被误作作弊论处, 所以, 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的麻烦, 考生应避免使用更正液和订正纸。

另外, 建议考生在作文考试时要使用草稿纸, 有什么吃不准拿不定的在草稿纸上写, 作文提纲或构思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 这样既有利于构思行文, 又能有效的避免因考虑不成熟造成差错, 因差错需要修改, 留下明显的痕迹影响卷面的整洁。遇到不会写的字和词时, 考生应选择自己熟悉的字词替换, 不要硬上蛮干, 人为地写出错误的字词造成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失分现象, 留下可能的难以弥补的遗憾。

二、一笔工整清秀的书写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写好汉字, 是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大事, 是我们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 一手好字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高度体现, 更是让阅卷老师建立美好的印象的重要因素。据说, 书法大家颜正卿当年参加科考, 文章并不出奇, 他的字让考卷钦佩不已, 考官不忍心掉下他这个人才, 破格选用了他。可见, 清秀、飘逸的字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的考生认为, 要把考试作文的字写好太难了。紧张的心情, 有限的时间, 繁重的任务, 还怎么把字写好?但是, 考试追求的是什么?尽可能高的分数!把字写好了, 在批阅你的文章时, 阅卷老师就不会遇到麻烦, 而且字写得清清爽爽, 工工整整, 很容易给老师一种好感。一有好感, 就会出现“感情加分”。也就是说, 这个阅卷老师因为字喜欢你了, 你想, 这样一来, 你一定会比那些没有得到老师好感的分数高一些, 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关于, 考试作文时怎样把字写好一些, 这里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 尽量把字写得稍大一点。

考试作文都印有现成的方格, 考生要尽量撑着格子写, 大小一个字的四分之三为宜, 这样美观大方。有些女同学, 习惯把字写得很小, 像芝麻似的, 一个格子可以装得下四个那样的字, 老师批阅作文时, 要像福尔摩斯似的, 拿个放大镜才行。因此, 格子有多大, 字就写多大, 字大了, 就有了摆布笔画的空间, 字才能些好看。

2. 要用中等粗细的笔写。

有的考生选择的太尖的圆珠笔写字, 写出来的字, 笔划很细, 真是细若蚊足, 看起来若有若无, 这样阅卷时就很费劲, 让老师看得特别累, 这样一累, 自然没有好印象, “感情”就不好了。没有好印象和“感情”, 哪来的好成绩?

3. 我们要适当练一练自己的字, 掌握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 这样对写好字也大有帮助。

4. 平时多留心一些经常出现的字, 摸索摆布偏旁部首的

规律, 用心揣摩, 用心记忆, 了然于胸, 达到熟练掌握, 把字写得更加漂亮一些。

三、须做好的一些细节

除此以外, 一个吸引人的好标题, 一幅曼妙动人的“身材”, 一个美好的作文开头, 一个耐人寻味式结尾, 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些精彩的抒情议论, 一定要注意到点题等, 都是给阅卷老师美好印象的因素, 考生切不可忽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好的标题生动形象, 提挈文章的内容, 揭示文章的实质,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要讲究布局, 布局要合理, 布局在文章的外部反映形式体现在分段分节上, 体现在题记、后记等缀饰上, 体现在行文章的小标题上。分节要做到匀称, 600字左右的文章, 分成4-6节比较适宜, 小标题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如能做到内容上的层递, 格式上的整齐对称, 则更有吸引阅卷者的关注。开头结尾至关重要,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结尾能给人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印象。一个好的故事,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保证, 抒情议论则在叙写的基础上, 抒发情感, 表明态度, 点明和升华主题。以上这些方面, 在考试作文中至关重要, 需要考生做得越精致越好。

3.不是印象的印象,关于迟子建 篇三

昏睡一阵醒来。眼前的电子屏幕闪烁着蓝光。上面是航迹图,漫长的飞行到了尾声。刚刚飞过的西半球正坠入黑暗,东边的半球正被阳光照亮。航迹的后方是蓝色的太平洋,前边是亚欧大陆,陆地的色彩多半是棕褐色,表示荒漠、流沙和过度开垦的农业区域和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群落。但刚刚进入的这一片,却是少有的大片绿色。于是,脑子里便出现一本书的名字:《在乌苏里莽林中》。一个俄国地理学家的探险记。对俄国人来说,机翼下是他们刚从大清帝国掠夺来的陌生的新边疆,森林中便充满了历险与奇遇。是的,这里曾是中国的土地,但是,熟悉这片森林与河流的人们没有书写过这片辽阔大地。一片土地,如果未经书写这种发现与记录方式,并不构成真切的记忆。

连绵的思绪中,飞行在继续,到了今天的国境线上,仍是亚欧大陆上以浓重的绿色覆盖的地区之一。熟悉的中国城市的名字开始显现。最醒目的那一个是哈尔滨。于是又想起一些关于这片疆域书写的一些作品:《白银那》《清水洗尘》《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及《群山之巅》。那是永驻在了中文里的无边的森林,连绵的群山,纵横的江河。而这些只是背景,重要的是,在这样宏阔的背景中,人开始出现——生产的人,生活的人。这些人,总是为了生活可以更美好一些而努力,但地理在赐予的同时也有更大的制约,文化与制度,在许诺光明前景的同时,也制造许多的悲情与黑暗。这些人,总是少许的成功,更多的挫败,依然仰赖于自然的庇佑,怀揣着光明美好的希冀而顽强生存,于是,莽林构成的荒野变成了现实的人间。这些文字,都是由一个出生在中国当代版图最北边的一个村落——北极村的女子来书写的。

文字是具有伟大力量的。

有了俄国地理学家对乌苏里的考察记录,那些土地就成为俄罗斯真正的边疆。而有了如迟子建这一系列文字的书写,黑龙江岸上这片广大的黑土地,也才成为中国人意识中真实可触的、血肉丰满的真实存在。这时,我似乎听见了她写过的那些在秋天的彩色森林中采摘都柿(蓝莓)的人们的脚步声和他们彼此间的声声呼喊。采摘是接受土地之神的馈赠,是收获。那些呼唤,却是人战胜孤独的、彼此照应关切的声音。我想,能捕捉到这些声音之美的人是怀揣着多么美丽情感的人啊!

飞机降落北京,开手机,十几个小时飞行中积累的信息叮叮当当显现在屏幕上。其中有一条,是迟子建发来的。商量的语气,说最近要在《北京文学》发表一篇新小说,杂志社希望附一个同行写的印象记,看我愿不愿意写这样一篇文字。人还在飞机上冥想的情境中吧,不假思索就回短信表示同意。然后,脑子立即陷入空白状态。印象记?我跟迟子建交往不算多,迄今为止,见面也就十多次吧,最长的同行时间十天,也不是每时每刻单独相处,而是几个、十几个作家共同去访问一个地方。在那些日子里,她给我的印象总是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听见她在某一处和人交谈,但你总是会先于其他人的声音而听到她的。更多的时候,人还没有出现,就听见她爽朗的笑声,预告她的出现。我不是说她嗓门大,而是音质中的爽利造成了这样的效果。其实,嗓门大也正常,森林地带来的人,重重林木掩蔽,总是习惯用声音宣示自己的存在。在蜿蜒的山径上,悄无声息地猝然出现,难免使人心惊肉跳。

还是回到机场。

因为转机,在北京机场,和她有过几次单独的相处。两次,从俄罗斯,从意大利出访归国,同行的人大多住在北京,迅即散去,剩两个不在京城居住的人,还得继续转机,一个去东北,一个去西南。两三个小时里,一边候机,一边闲谈,话题最多的,终归还是文学,终归还是各自地域上,我们栖身其中的人群的生活,也就是人生与历史吧。马克思说,社会就是人跟人关系的总和。我们所书写的社会,范围会有所拓展,置身强大的自然中,当然不会漠视其存在,所以这种关系的书写中自然会呈现自然宏阔的身影。自然是环境,也不止于是环境,因为环境同样对生存其中的人有规定,有塑造,有启示。这样的呈现,迟子建的作品中,在在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都在共同书写边疆,黑龙江,是文化的边疆,也是国家版图的边疆;我身处西南内陆,按拉铁摩尔的说法,也是某种边疆,文化意义上的“内亚边疆”。这种文化的事功,应该说,中国当下的文学书写是少有留意的。在这样的情形中,作为一个书写者,我看迟子建,倒不在一点浅表的印象,而在于其书写价值的体认。

那几次转机时,总是在某个地方,买一壶茶,也就是买了两个座,一边缓解长途飞行的困倦,一边交换些对于彼此作品,甚而对于中国文学的看法。

记得有一回,是从南美回来,先从阿根廷飞至巴黎,在机场等待下一个航班,用了9个小时,说了多少回话,喝了多少回咖啡和茶,又逛了多少遍候机楼里的免税店。每逛一遍,这个有点购物狂的迟子建,都要买一两样什么,好像她对守着冷清店面的店员都深怀同情。她写作的文字深怀同情我是欣赏的,但如此不节制的购物,却不以为然。所以,她最后竟要出手买一样先前几遍都没有看上的东西时,我威胁过她,说若真买了,就不再请她喝茶与交谈了。后来,这件事被她稍加夸张,说是我要因此与之绝交,这倒有点言过其实了。两个写作者的交往,全赖于对于彼此文学所达的人性深度与美学建构的看重,不一起喝茶聊天了,还会读到彼此的文字。有情人绝交,从此不拉手,不亲热;生意人绝交,从此不再合伙生财。而写文章的人,即便绝交了,情形也并不严重,反正还会读彼此的作品。哦,印象记是不该发这许多议论的,还是说回那次漫长的飞行吧。那一回,从巴黎飞回北京,情形照旧,大多数同行的人到京即是回家,又剩我们两个,在那里转机,而且,等待的时间在5小时左右。照例,又是要一壶乌龙,坐下来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

不做生意,也不在官场,两个写作人,要谈的还是文学,竟然能谈几个小时,在如今的文坛也大不易了。懒谈文学是文坛的风气了。如果要谈,主要是谈其边际效应,怎么让投资人喜欢改成电影电视,怎么让领导喜欢,谋个一官半职,再或者怎么让外国人喜欢。但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谈人,谈土地,谈这样的人群和这样的土地上应该生长出什么样的文学。

然后,拖着各自的行李箱去不同的登机口,一个飞往东北,一个飞往西南。有时,还会来北京开会。同在一个会上,也没有刻意见面。远远点个头有的,没见上面也是有的;甚至听见她声音在某处响起,但没见到身影也是有的。算算,不见面其实又差不多两年了。只是见她不断出来新作。比如,《群山之巅》出来,就见到她到处领奖的消息。有两回,她在北京领奖时我也到了北京,也没有见面。倒是慢慢读她的新书,又欣喜于她的深入与进步。后来,我出任一个奖项的评委,是愿意投票给她这本新书的。但更多的意见还是要表彰诗歌的努力,那努力自然也不容忽视,也算一个遗憾。后来,看到她又有新书出版。这回,又有新作发表,让我写些话附在后面,我也是非常愿意的。所以,写了这么些话在这里。也是凑巧吧,刚从美国回来,又要同几位四川的写作同行去韩国进行文学交流,便用候机的时间写这些文字,仿佛又是与她在机场那些交谈的继续。

我得说,那是一些难忘的美好的交谈。

不写了,字数已经超标,音容笑貌都没有出来,所谈还是文字,好在,写一个作家,最好应该还是关于她文字的印象吧。

责任编辑 王 童

4.印象的初中生作文 篇四

初中的生活开始了,让我为它打打分吧!30分的充实;30分的竞争;30分的激情;10分的快乐。所以,我的初中生活=充实+竞争+激情+快乐。

第一次走进新学校时,我感觉一切都那么陌生而又那么亲切。这里和小学有什么两样呢?

初中的生活是绚丽的泡泡,多姿多彩。

初中的学习科目变多了!老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量也变大了,不单单讲书本知识,还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老师那优美的语言与奇妙的思想深深地吸引着我,每节课我都听得出神入化,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下课的十分钟,仔细地回味一下课堂所学的内容,我不仅加深了记忆,还有一番温故而知新的乐趣。初中的生活很丰富。在学校完成作业,回到家我还可以读喜爱的书。读书能充实自已,还可以尽情享受书中的乐趣。

初中的生活是一支美妙的乐曲,有规律的音符在跳跃着。

每天早上,我踏着有节奏的三部曲:起床、洗漱、吃饭。到学校,要用精神的面貌面对老师、认真学习、细心做题、仔细听课。放学了,要加快步伐、紧跟节奏,跳着三步曲:回家、复习功课、吃晚饭。一觉醒来,又会重复昨天的三步曲。实际上,每天的生活看似一样,但它们却不同。只要你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就发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了。初中的生活是有规律的,每天都安排得紧紧的.,没有荒废的时间。我每天都在忙碌着,很充实也很快乐。

初中的生活是到了‘马拉松’的中途,人与人的差距将渐渐拉开,大家都鼓足了劲头向前冲。

现在的班级人数增多了,优秀的学生也不少。我似乎感觉到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在小学时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时间再去玩耍,明显感觉到时间好象不够用。想轻松,又不能放松;想无休止地学吗?那样,谁也办不到。

5.初中留在心里的印象作文600字 篇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面孔,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段加深了解。我的数学老师--冉老师,给我流下的印象很深。

那是在我刚刚升入四年级的第一天,一张陌生的面孔引入了我的眼帘:一双大眼睛,一头浓密的黑发,五十来岁的年龄,给我的第一感,她是多么亲切,和蔼。当她对我们说“同学们好,我姓冉,大家叫我冉老师吧”的时候,我就知道,她一定是个好老师。因为,她那洞察学生心灵的目光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

冉老师特别温柔。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声音洪亮,处处到位,讲得多么好啊!那时,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都不敢问,可冉老师却对大家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冉老师最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了。同学们一听这话,都涌向办公室。记得那时,办公室挤满了人,那时,我也喜欢上了冉老师,天天都往办公室跑,一直到现在。

一晃两年半过去了,我当了数学课代表,每天收作业,抱作业,管理,帮冉老师批改作业……挺忙的,但是我乐意,因为……

我刚上五年级时,学习有些下降了,冉老师常常找我谈心,问我原因,我却不知道为什么。我都不敢看她的眼睛,十分羞愧,可是,冉老师给我的都是鼓励,没有一句批评。我哭了,很伤心,觉得对不起她。因为冉老师对我特别好,又很关心我。下半期,我又回到了最好。因为我把冉老师的鼓励化为动力,努力加油!冉老师两鬓的头发白了几根,因为她为我们费心了。我的心里酸酸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爱冉老师,爱她那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精神!冉老师,我对您的印象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她刻在了心里!

留在心里的印象400字作文,留在心里的印象2009-3-14在我的印象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帮助过我,深爱着我,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然而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的妈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面孔,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段加深了解。我的数学老师--冉老师,给我流下的印象很深。 那是在我刚刚升入四年级的第一天,一张陌生的面孔引...

6.初中印象作文 篇六

她长得非常可爱,小巧玲珑的嘴巴讲的课生动有趣。最让我敬佩的是老师眼镜下的大眼睛,她的眼睛能看十万八千里,上课时,每个人的小动作,张老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张老师穿的虽然不华丽,但是看上去很干净、整洁。

张老师从来都一丝不苟,她讲的课从来都不会丢掉一个小细节。记得我们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段写骆驼咀嚼是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张老师怕我们理解不透作者天真可爱、活泼调皮的样子,老师就抽出两节语文课,来看这部电影,看到作者牙齿动起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天真、可爱。

张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关心我们,在课间也与我们一起玩耍、聊天。有时候老师会和我们一起抓子、聊聊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张老师在一起,我们如同沐浴在三月的春风里,感觉是那样温暖。

7.印象的初中生作文 篇七

1992年12月30日, 带着全国第54家晚报的胎记, 《三江晚报》呱呱坠地。那一天的佳木斯上空, 《三江晚报》以一种别样的姿态惊艳亮相:一架直升飞机将雪片一样的《三江晚报》创刊号撒向三江大地, 这一前所未有的创意, 永远地定格在市民的脑海中, 成为《三江晚报》在读者中的第一印象。

从此, 佳木斯有了一张不板着脸说话的报纸, 从身边小事到国计民生, 这张报纸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走进市民的生活。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20年来, 《三江晚报》用每一个版面、每一条新闻, 诠释着“三贴近”的办报理念。密切关注社会生活, 关注国计民生。特别是社会矛盾和百姓疾苦, 晚报总是以博大的人文情怀, 给予舆论的引导和干预。小到小动物的救治和放生, 街头巷尾的趣事, 大到棚户区大面积动迁中的利益冲突以及洪水和疫情面前的生死抉择。多年未落的户口落下了、几十年未见的亲人相聚了、伤害市民的凶手被抓了、上访多年的事件有着落了、该享受的政策终于享受到了……从24小时开通的几个新闻热线中, 牵出一串串百姓关注的突发事、感人事、烦心事, 年复一年, 在成千上万篇朴实无华却又牵动人心的报道中, 这张报纸用她的道义和良知,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亲民”印象。佳木斯的读者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 没水没电了找晚报, 卫生有问题找晚报, 孩子上学有问题找晚报, 家里的动迁怎么享受政策找晚报……晚报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老朋友。百姓们也已记不清晚报的记者们为自己帮了哪些大大小小的忙儿。

为了更近距离地走近百姓生活, 他们曾经身背印有“三江晚报”字样的挎包, 走街串巷宣传报纸, 逐个小区逐个住宅楼地登门拜访。“轻敲百姓门, 帮办百姓事”, 老百姓第一次在家里接待不请自来、服务上门、报道上门的新闻记者。晚报牵头成立的亲民服务队邀请物业、供热、供水、供电、城管、卫生、医疗等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加盟, 走进社区, 现场办公, 为民服务。“阳光助学行动”, 大型鹊桥会、邻里节, “家有童星”大赛, 佳木斯市十大经济人物、十大新闻人物、十大经济事件评选活动, 佳木斯市“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暨“华联杯”健身长跑活动, 佳木斯市“信合杯”武术比赛, “非常6+1”海选活动, 等等, 晚报组织和举办了数十个以百姓需求为宗旨的各种亲民活动。“市长热线”、“民生局长话民生”、“百姓热线”、“有事您说话”、“有问必答”、实用资讯, 这些上接政策下接地气的栏目和版面, 不仅新闻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成为报纸的亮点和“卖点”, 更重要的是, 晚报自始至终自内向外“生长”着的“亲民情怀”, 润物细无声地占据了百姓心中媒体公信度与亲和力的制高点, 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平民报纸”。

这张“平民报纸”用一片真诚打造出来的亲民印象, 深深地镌刻在读者心中。而她用20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出来的改革印象, 则历史性地书写在佳木斯的新闻史上。

三江晚报是1992年12月30日佳木斯日报创办的第一张子报, 她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是新闻战线思想解放成果的一个缩影。随着改革的渐进与深入, 2010年, 三江晚报成为一张独立办报、独立发行、独立经营的报纸。

这张报纸不断推行改革, 逐步扩版增张。1994年1月1日, 改为隔日出版, 4开8版;1995年1月1日起改出日刊, 每期4开4版;1998年1月1日起改为隔日8版……2000年, 从周一至周五全部扩为8版;2002年11月1日, 扩为12版, 新闻周刊扩为16版;2006年1月1日扩为16版、2007年周三推出《非常星期三》24版, 2010年改为周五刊, 周末版扩为24版。20年来, 三江晚报以市场为导向, 踏实而精彩地完成着一次次华美转身, 在新闻改革的探索中锐意前行。

2009年12月, 三江晚报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强化资源整合, 与三江晚报实施战略合作, 以推动地市报业转型升级。12月17日, 双方正式签约, 三江晚报加盟生活报传媒集团, 搭乘生活报传媒集团这列高速列车, 驶上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三江晚报自创刊以来借鉴外地晚报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身特点, 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加大对人事制度和用人方式的改革力度, 积极稳妥地实行全员聘任制、待岗制、末位淘汰制, 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取消在册正式职工、聘用人员、临时人员的门户之见, 实行在版面、稿件面前人人平等;推行全员合同制;改革分配机制, 编采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 工作量化, 按劳取酬。从根本上杜绝了内部分配的“大锅饭”;改革奖惩机制, 设立总编辑奖、超额完成任务奖、好点子奖、对稿件差错实行处罚制度等。

晚报的机制培养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精锐队伍, 在各种大型报道战役中表现出色, 读者肯定, 政府满意。近几年,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下, 各种后顾之忧解除之后的编采人员更是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发挥出极大的创造力。

经营机制的改革和报纸版面的改革推动着这张报纸的前进。三江晚报在佳木斯新闻史上铸造的改革印象与在读者心目中树立的平民印象同样深刻而又鲜明。

二十年, 三江晚报用二十年的脚印, 丈量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留存着二十年的城市档案。二十年, 晚报用二十年的目光, 观察着社会发展的动态。二十年, 晚报用二十年的文字, 累积着百姓生活的点滴, 记载着百姓二十年的喜怒哀愁。二十年, 晚报用二十年的心智, 盛装着父老乡亲的感情, 与热爱着这张报纸的读者相儒以沫。

8.内蒙的最初印象 篇八

后来,我在地图上用尺子一量,赤峰和我的老家黑龙江巴彦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我怎么能和赤峰有关呢,而且,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离开老家支援大西北来了,就算口音变,顶多变到我们兰州周边的“阿干镇”、“吐鲁沟”这些小地方的程度。“赤峰和我有啥关系?”我开始思考这个重大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说,刚到异地,就被当地人视为同乡,心里还是觉得热乎乎的。

我在内蒙呆了半个月,几乎听了半个月的蒙古民歌,车上听,电视里听,酒桌上也听。我发现,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像《诺恩吉亚》《嘎达梅林》《送亲歌》《小黄马》,还有刚刚唱红的《蒙古人》等。歌词大都是叙事的,他们唱歌,实际上是在向你讲述一个遥远地方的牧人故事,还感人。他们是真诚地歌唱家乡、歌唱草原、歌唱母亲,真挚,动情,不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颂。而且,我没想到的是蒙古男人唱歌那么动情,那么粗壮的汉子唱起本民族的歌曲,就像用口唇小心地吹火。在一次联欢会上,我专注地听一位学员用蒙语唱他家乡的歌,感到他的内心很柔软,我心里也不知如何是好。用母语唱与用汉语唱就是不一样。

那次,我从内蒙背回来的鼓鼓囊囊的包里装的都是民歌磁带。

有一天,我们去的是一个离呼和浩特市最近的草原。到了草原边缘,当地的蒙古小伙子拉起手风琴,漂亮的蒙古姑娘唱着歌,迎接我们这支长长的队伍。她们端起银碗,里面盛满了酒,唱的是那曲著名的鄂尔多斯《祝酒歌》,我虽然知道这仅仅是一种礼节。并不完全表明蒙古文化原生的那部分,但姑娘们唱个没完,我哪里受得了这个,两碗酒一滴不剩。一饮而尽,好像不喝干就对不起人似的。喝得太猛了,接着,就烂醉如泥,连草原是啥样都没见到。奇怪的是,后来我到国家档案局培训中心出差,培训中心的墙上就挂着那次在内蒙草原上放大了的合影,照片上居然有我!我还在兴奋地挥手,背景就是绿色的草原。我纳闷儿,就问培训中心主任王德俊老师:“我没照啊!”王老师笑眯眯地说:“一个都不能少!那天你酩酊大醉,我们把你拉过来照了合影就又把你送回车子里去了。哎。”他的那个“哎”字,是短促的、往上挑的舌尖发音,通常是南方人的专利。一个“哎”字,就把我稀里糊涂地“定格”在了草原上。

内蒙档案局的朝克、可伟、徐春阳和我接触最多。内蒙男人和我经常接触的男的不太一样。不善言辞。憨厚,亲切,但绝不是通常“热情”的那种,有点像电视里采访的腾格尔,话不多,但很实在。后来,在几次和朝克、徐春阳的不期而遇中,他们还是这个样子,虽然一下子不太容易融进他们的氛围里。但这种“氛围”迫使你、拉动你跟他们一样来交谈。来思维,包括说话的速度和表情。他们说话算数,信承诺,在呼和浩特。我随便说了句给我寄一本《蒙古秘史》,我回兰州没几天,可伟就把书寄来了。我跟可伟14年没见面了,我记得他嗓音浑厚,歌唱的好,还自信。他说,他唱得最好的是《敖包相会》。

9.初中印象作文 篇九

初中校园里有这么一个地方,那是留校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奔去的地方,那是同学们补充体力的地方,那是充满饭香的地方,那儿就是食堂。

“下课!”老师的话音刚落,早已蠢蠢欲动的同学们像触电似的弹出座位,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直奔食堂。我也不甘落后,拼尽全力跑过去,手里紧紧攥着那张打饭的卡。“跑快点!跑快点!”我不断地催促着自己,一跨进食堂的大门,就感觉到一股热腾腾的大米香味扑面而来,让我饥肠辘辘的肚子又咕咕的叫了几下。每个打饭的窗口前都排成了长龙似的队伍,当我还在犹豫该在哪儿排队时,这些长龙又变长了。食堂里同学们讲话的声音、咀嚼食物的声音都汇成“嗡嗡”声直往我耳朵里钻。食堂里的人很多,同学们在长龙中穿来穿去,可以说是摩肩接踵,我着急地将手中的饭卡转来转去,时间一分一秒地从我的手边溜走,终于到我了,我胡乱点了几道菜,就赶忙坐下埋头大吃起来。平时吃饭“龟速”的我,今天破天荒地只用了10分钟就把饭吃好了,一看手表,时间还早,我立刻松了一口气咽下最后一口汤,大步流星地返回教室午休,养好精神,准备迎接下午的课程。

10.初中印象作文 篇十

我的老师叫刘瑞摇,她长着一双又大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我想她的双眼一定是用来看上课捣乱的学生吧!她从来不留长头发,而是留了一个小孩子都喜欢的蘑菇头。她喜欢穿绿色的衣服。刘老师是个很坚强的人,不管遇到甚么事她都想办法自己解决。

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时,由于报名晚我进一(4)班时课已开始上了。本来心情就忐忑不安的,再加上一个熟悉的面孔都没有。出人意料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不知道作业的格式,又不敢问人,头一次作业交上去就被刘老师撕到了,我懵懵懂懂的,就按自己的理解又做一次交上去,还是被撕掉了……上学两天刚买的作业本就撕完了。回到家,我哭着闹着不去上学。妈妈陪着我找到刘老师说了我的情况,老师明白了我的紧张心情,拉着我的手真诚的道歉:“老师让你受委屈了吗,以后有什么事大胆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的。”从那以后,刘老师经常找我谈心,了解我的想法。慢慢的我和老师成了谈的来的朋友。

虽然新的班级里没有您很失望,但我还是要感谢您,让我从一个不喜欢上学到喜欢上学的孩子,通过这件事我更坚定将来一定要做一名老师。

11.要命的好友印象 篇十一

一回到宿舍,邹义便习惯性地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接着,设置了自动登录的QQ头像便在屏幕的右下角亮了起来。这时,一条提示信息跳出来提醒他,又有了新的好友印象。

邹义随手便点开了自己的好友印象窗口。

“来自远方”给你评价了新的好友印象:长舌夫。

“长舌夫?”宿友王俊里不知什么时候瞄见了上面的评价,乐不可支地说道,“哈哈,邹义,真没想到居然有人给你这个评价,太有味儿了。”

邹义本来不想理会这无聊的评价,也不想理会王俊里,但是下一秒,他却张嘴便来了一句:“谢文华,你知不知道,王俊里上次得到A的论文是在网上请枪手写的?”

“啥?”刚刚一直在听歌的谢文华拿下耳机,有些茫然地望着目瞪口呆的邹义和脸色一沉的王俊里。

宿舍里一下子便安静下来。

邹义张了张嘴,想向王俊里解释一下,刚刚那句话不是他说的。虽然王俊里抄论文的事情只有他知道,那句话也出自他的嘴里,但是,就在那一瞬间,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他只知道自己的舌头一下子如同不属于自己了一般,让那句话如同泥鳅一样,从嘴里滑了出去。

王俊里没说话,只是一脸不快地拿着脸盆去了洗手间。

“你刚刚说什么?”脾气最好但好友印象里却被人写着“小肚鸡肠”、“伪娘倾向”、“作弊专业户”、“二货青年”并备受打击的谢文华好奇心大起地追问着。

“没什么。”邹义咳嗽了一声,掩饰着内心的不安,然后关上了电脑,躺在了床上。但躺了很久,他依旧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给他这个好友印象。

而且,“来自远方”又是谁呢?

到了半夜,邹义突然觉得呼吸困难,像有什么东西卡在了喉咙里。他试着咳了几下,还是没缓解这种状况,只好挺身从床上坐了起来,冲向了洗手间。

“咳咳!”费力咳了好一阵,邹义张开嘴,一个滑溜又柔软的物体终于从喉咙里被咳了出来。只是,那个东西并没有被吐出来,而是粘着舌头,挂在了下巴那里。

邹义抬起头,看见镜中的自己,大吃一惊。

他看见自己的舌尖上,不知什么时候又长出了两条细长的舌头。

那两条细长的舌头和原先的舌头一样宽,但却长了许多,像两条发白的触角,在他的下巴那里轻轻蠕动着。

刚刚卡在喉咙里差点儿让他断气的便是这无缘无故长出来的两条舌头-。

“长舌夫。”

那个好友印象跳入邹义的脑海。

他没留意到,站在洗手间门口的若有所思的王俊里。

那长长的新长出的两条舌头打了个卷,悄悄地又回到了邹义的嘴里。

不受控制的舌头

谢文华觉得最近宿舍的气氛有点儿不对劲。

首先是原先不爱说话、连谈个恋爱也总搞地下恋情不想被他人知道的王俊里最近突然话多了起来,天天在班里报道着学校的新闻——

“西院有人为情跳楼。”

“外语教授因有小三而离婚了。”

“之前因拒绝了理科男表白的女生被报复后在医院不治身亡。”

“中文系的校花又换了新男友。”

王俊里突然成了班上的小喇叭、百事通。

而以前在宿舍里最活跃的邹义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很少说话。

“喂,邹义,你说校花的新男友怎么样啊?”王俊里笑嘻嘻地凑近在电脑前查资料的邹义。

邹义抬头看了他一眼,一脸无奈:“那个男生现在还有个未婚妻在老家呢。”说完,他便好像说错话般用手挡住了嘴巴。

谢文华吹了一下口哨,打趣着说道:“哇,邹义,原来你最近不是不爱说话,而是准备用一鸣惊人的方式树立新形象啊。”

“没有。”邹义简单吐出两个字,便咬紧了嘴唇。

王俊里拍拍他的肩,有意无意地问他:“那个好友印象是谁给你评价的啊?”

“好友印象?”谢文华也来了兴致,“什么好友印象?我也总收到好友印象,都快被那些无聊的人气疯了。那些哪里是好友印象,明明就是恶意中伤嘛。”

“我不知道是谁。”邹义耸耸肩。他无权访问对方的QQ空间,所以根本没办法查到对方的任何资料。但是,他的“长舌夫”的绰号却在同学问流传开来。

那个莫名其妙的好友印象一下子打乱了邹义原来的生活,他知道的不为人知的秘密不管有没有人问起,他都会无意识地告诉其他人。

邹义为此苦恼不已。他已经尽量控制发言。但是,他的舌头却无法受控。它们像是有生命的两条触角,只要一有机会,便蠢蠢欲动,然后将那些他不想说出来的、只有他才知道的别人的秘密,从他的嘴里吐出来。

那两条舌头不仅让邹义越来越招人讨厌,更要命的是,还时不时会招来拳打脚踢。

校花的新男友,不,应该说是前男友,刚刚便在学校外拦截了邹义,说他长舌夫一个,居然坏了他的好事,把邹义打了一顿。如果不是王俊里刚好经过,邹义肯定不会只是挨了两下拳头这么简单。

谢文华没在宿舍,肯定又是去网吧查什么资料去了。

“你最近到底怎么了?”王俊里边翻着柜子里的活络油边问。

“我是长舌夫。”邹义想了想,张开嘴。那两条舌头便吐了出来,在他的下巴那里如同蛇一样扭动着。

王俊里手里的瓶子一下子掉在了地上。

那两条舌头如同受到了惊吓似的,腾地一下便缩回邹义的嘴里。

短命鬼

王俊里被邹义吓坏了。

那晚,他在洗手间的门口并没有发现邹义的不妥,只是想不通,一向沉稳、最能保守秘密的邹义怎么突然把他抄论文的事情如倒豆子一样倒给了谢文华。

直到见到了那舌头,他才意识到,邹义最近的行为变化都是因此而起。

“他给你这个评价,你就真成了长舌夫。那你不如也给他一个评价,看会不会成真。”王俊里一下子成了邹义的密友,“这叫以彼之道,还彼之身。”

“评价什么?”邹义苦思冥想着怎么打击对方,王俊里已经直接给“来自远方”发送了好友印象:短命鬼。

“这不是诅咒别人吗?不太好吧。”邹义不认可。

“你怕什么?我是用我的QQ号给对方的好友评价,和你扯不上关系。”因为邹义的号码给对方评不了好友印象,所以王俊里便用他自己的QQ号码给了对方评价。

“评价失败?”接着,王俊里傻了眼,“我也评不了,兄弟,帮你报不了仇。”

“没事。”邹义听他这样说,反而莫名松了口气,“医生说这舌头可能只是身体正常的变异,和返祖的症状差不多。除了尽量保证不要让舌头卡住喉咙之外,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说完,他对王俊里苦笑了一下。

王俊里也松了一口气。他其实也不希望评价成功,只是,邹义嘴里的那两条舌头总在他的眼前挥之不去。它们像是秘密探测仪,让好友印象里的“长舌夫”实至名归。

“你知道吗?西院跳楼的女生是被别人推下楼摔死的。”邹义坐在床头,又缓缓开口说道,“那个小三听说是外语教授以前的学生呢……那个重伤不治的女生之前一直暗恋我们班上的男生。”

“你怎么知道?”王俊里看着嘴唇一张一合的邹义,有些惊诧。

“我哪里知道?”邹义说到这里,惨淡地笑了一下。他微张的嘴里,那两条长长的舌头像手一样,掰开了他的嘴唇,然后爬了出来。它们在邹义的脸上张牙舞爪地舞动着,“是它们知道的。”

“快帮我剪了它们。”突然,邹义伸出双手,抓住在他手里挣扎扭动的舌头。

王俊里不知所措,但他的手摸到了剪刀。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拿起剪刀,剪了下去。

想象中的鲜血四溢并没有出现,那两条舌头在地上跳动着,如同两条缺水的鱼。接着,它们跳到了王俊里的脚上,然后,越长越长,直到牢牢地勒住了他的脖子。

“短命鬼,短命鬼。”王俊里的嘴里发出尖利短促的叫声。

那些声音并不是他发出的,而是那些舌头发出来的。它们不知什么时候,长在了王俊里的嘴里。

“邹义,救我!”王俊里伸出手,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邹义发出请求,但邹义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你看清楚我是谁。”邹义说完,一把撕掉了脸上的脸皮。

王俊里瞪大了双眼。

邹义的脸上血肉模糊,但,那不是血,而是一大片密密麻麻布满了头颅的舌头。它们有着自白的舌苔,透着诡异的淡红色,在拼命舞动。

“短命鬼,短命鬼。”那些舌头欢快地在邹义的脸上跳动着,像在唱歌……

“这个教授的小三听说是他以前的学生。”

此刻,王俊里发现他只是刚刚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噩梦,旁边的邹义像木头人一样直直地望着正在讲课的外语教授,说出了这句话。

王俊里从邹义那一张一合的嘴唇里,看见那淡红色的舌头一闪而过。他盯着邹义,暗想着,在这面无表情的脸皮之下,是不是真的和梦里一样,长满了那些收集秘密的长舌头。

接着,他不寒而栗。

来自远方

其实,邹义也有想剪了那两条舌头的想法。

只是,和王俊里的噩梦不一样,邹义打算遵医嘱做手术切除。

但邹义手术前很害怕会不会就此挂掉,真成了短命鬼。

医生知道了他的担忧,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不知道变异生长是必须要切除的吗?不切除的话,将来癌变了不就更危险了?”

“但现在手术台上的死亡率实在太高了。”邹义低声嘀咕着。此刻,他正在医院里,准备做手术。

“你管好自己的舌头,别等会儿做手术时,突然爆出医生收红包的事情就行了。”王俊里陪着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醒着。

邹义苦笑了一下,拿出手机登陆了QQ。

接着,他又翻开了自己的好友印象。

突然,他一拍大腿,对王俊里说道:“怪了,之前的评价没了。”

“什么评价?”王俊里问邹义。

“长舌夫的那个。”邹义说,“我记得我当时想删,却怎么也删不了。现在它怎么自己不见了?”

“那个‘来自远方’给你的评价?”王俊里问他。邹义点点头。

“哪个‘来自远方’?”正准备给邹义打麻醉针的小护士端着药盘进来,听见他们的对话,好奇地接着说道,“前几天,我们有个病人的QQ昵称就叫‘来自远方’。”

邹义和王俊里相视一眼:“那个病人现在在哪儿?”

“就在前面,不过……”小护士的话还没说完,邹义和王俊里已经顺着护士指的方向跑了过去。小护士在后面跟着叫道:“哎,你要做手术呢,你要去哪儿?”

邹义没理会小护士,因为直觉告诉他,医院里的这个“来自远方”和给他评价的“来自远方”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邹义和王俊里跑出去,正好和一群伤心的人打了个照面,最前面的人怀里抱着一张黑白遗照。照片中,一个女生灿烂的笑脸一下子刺痛了邹义的双眼。

“她不是一直暗恋你的那个女生吗?”王俊里也看见了那个女生的照片,他低声问邹义。

“真是可怜啊,听说向她表白的男生是因为QQ里的好友印象而留意她,的。”人群里,有人发出感慨,“那个刺伤她的男生就因为看见好友印象里有人说这个女生是‘超级萌的小学妹’,就留意起她,然后对她一见钟情,接着就向她表白。这个女生直接拒绝后,就遇害了。唉,可怜啊。”

邹义的心一下子便沉到了谷底。

他想起来了,之前他听说过有个女生暗恋他,他便通过校友录在对方的QQ好友印象里写下了那句话。

之后,他便将这个小插曲彻底忘记了。

他也未曾料到,自己无心的“好友印象”,却间接导致了那个和他还不曾说过一句话的女生的死亡。

“唉,我告诉你们,这个女生没抢救过来,但她的手机却总是莫名其妙地会回到她的手里。”跟着邹义和王俊里跑来的小护士低声说道,“而且,还在以‘来自远方’的昵称登陆QQ。当时好几个护士都吓得不敢上夜班了。”

“她那时就是给我留好友印象去了。”邹义难过地说着。他习惯性地伸手捂住了嘴,却发现自己那不受控制的舌头已经消失。伴随着好友印象的消失,它们也和这个女生一样,静静地离开了。

小护士听了他的话,脸变成了青色。

又有一个短命鬼

关于邹义是“长舌夫”的事情很快便平息下来。

邹义养成了一个习惯,不再随便给QQ上的好友评价好友印象。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看见自己的好友印象里,不知什么时候又悄无声息地新添了一个新印象——

来自于“来自远方”的好友印象:短命鬼。

那三个鲜艳的红色字眼,出现在了邹义的电脑屏幕上。

“难道她还是对你间接导致她死亡而耿耿于怀,所以,要置你于死地?”王俊里帮邹义的酒杯加满酒,“唉,如果是个人,我还能帮你打一架,但对方是个鬼,我爱莫能助啊。”

邹义一口喝完了杯里的酒,摇摇晃晃地往学校走。

过了那条马路,不远处便是学校。王俊里跟在他的身后,被他甩开了一些距离。

“邹义,小心,有车。”王俊里在后面叮嘱着。

邹义突然打了个冷颤,接着,一道白色的影子向他迎面扑过来。等邹义看清时,那张苍白的脸距他只有一步之遥,反应过来的邹义吓得后退了两步。

这时,一辆车从邹义的面前飞驰而过,带起一阵阴冷的夜风,让他的酒醒了一大半。

“我的妈啊,太危险了。兄弟,你怎么了?真想成为好友印象里的短命鬼啊?”王俊里正好走过来,拖着邹义往角落走。

“我刚看到她了。”邹义停下脚步,眨眨眼,见白影已经不见了,便又说道,“可能是我喝高看错了。”

“你是说那个‘来自远方’?”王俊里也停下脚步,两人站在拐角的阴影里。夜深了,周围除了他们,一个人都没有,但是,两人却都缩了缩肩,像被一道阴森的目光缠上了似的。

“那你能不能问一下她,为什么给我的好友印象是‘短命鬼’?”王俊里的声音也沉了下来。

“你也收到了那个好友印象?”邹义大吃一惊。

“是啊,所以我一直在想,我怎么可能成为短命鬼呢?”王俊里喃喃自语着,“就连那个女生要拉着我一起殉情,我都想法先推她下去了。除非,有人知道这个秘密,并且将这个秘密说出去。”他说到这里,在黑暗中无声地靠近了邹义。

“你是说,西院跳楼的那个女生,是被你推下去的?”等邹义察觉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刚刚王俊里已经把他拖到了一个死角,此时,王俊里的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把刀,向邹义步步逼近。

“是啊,我见你总是可以说出别人的秘密,都不知多担心你会突然抖出我的秘密。但现在,只要我杀了你,就可以一了百了了吧。”王俊里说完,慢慢举起了手里的刀,“嘿嘿,这样,你的好友印象里的‘短命鬼’可就名副其实了啊。”

还有谁在评价谁

只是,王俊里的刀还没落下去,“砰”地一声闷响过后,他的身体便摇晃着倒了下去。

邹义看见谢文华的手里拿着一块砖头,正在紧张地深呼吸。

“你后面那个‘短命鬼’的评价,是王俊里搞的鬼。”谢文华对邹义说道,“如果不是他故意改了昵称评价你,我都不会发现,之前一直在我的好友印象里专门评价那些打击我的话的人就是他。”

邹义听了他的话,松了一口气:“那快报警,是王俊里杀了西院的那个女生。”

“你是说,王俊里之前谈的地下恋情就是和那个女生?”谢文华一听他的话,一脸兴奋,“你怎么知道这个秘密的?你那个‘长舌夫’的好友印象太名副其实了。”

邹义又听到了这个评价,他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那个好友印象……”

只是,他剩下的话因被谢文华捂住了嘴而没说完。

“你不会也正好知道,我在网上当枪手专门接论文写作的事情吧?”谢文华扬起了手里的砖头,接着说道,“我可不能让你这个长舌夫去告诉其他人……我会把这里弄成一个相互斗殴的案发现场……”

12.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初中作文 篇十二

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树木、房子、全都换上了新装,好像披上了雪白色的大皮袄。掉光了树叶的大树上,都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枝头上好似挂上了一个个美丽的小铃铛。 一阵风吹过,小铃铛叮咚作响,又好像在演奏一首欢乐的乐曲。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立即兴致大发,连忙叫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雪地里玩。一来到雪地,我们就像一群脱了缰的小野马,激动不已。我们有的在搜集材料,有的在构思,还有的已经开始了我们雪地里 的小创作。

我焦急地想着:我该做什么呢?忽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白雪公主的宫殿。对,我就做个水晶房子。说做就做,我带上小手套,把雪往中间集中,像窝窝头,像小土堆,像小山……雪越聚越多 ,晶莹剔透。我使劲地在大雪堆的一边拍着,好不容易地砌好了一堵墙。虽然是隆冬,可我的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这时我不自觉地看了看身旁的贝贝,呀,人家已经做好了一个半米高的小雪人。 她用黑色的卡纸给小雪人做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又用手指给小雪人画了一个灿烂的微笑。煞是好看!

13.初中写景作文:印象美院 篇十三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来了,春游也临近了。

“同学们,这周五要春游,地点是中国美院。”老师笑眯眯地说,随之是一声声快乐的欢呼。快乐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有的“小吃货”报出自己爱吃的食物,有的同学赶忙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就连平日一脸无表情的同学也洋溢着笑容。

印象之一:江南水乡

进入美院,没有想象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各种抽象的建筑。第一个进入眼中的是一条条小溪,一个个湖泊,有沿岸的潺潺流水,有孤立山间的绢绢细流,湖边是一棵棵垂柳。虽说已是春天,但毕竟是早春,垂柳并没有表现的多么有姿态,而是像一位位卫士,守着湖泊,没有一丝婀娜的味道。最引人注目的是水中还建着两座房子,而且房子的墙是用竹子围成的,房顶是柔美的曲线,让人想进去休息可是里边有哥哥姐姐在上课。我是多么羡慕里面上课的哥哥姐姐,可以看见这样青的水,这样美的湖,还可以闻见丝丝湖水的清香。

印象之二:处处有艺术

美院啊,美院,总应该有些艺术吧!这里没有梵高的《星空》,也没有毕加索的抽象画。“啊,这有一个!”是一个用竹子做成的东西,只要你有相象力,你想象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它是一个奇特的轮子,是一个小型山洞……。

“快来,这还有一个呢!”“哇”在我面前是一辆巨大的蒸汽火车,后面跟一节节车厢,火车好像迎接我们进行心灵的洗礼,带我们进行艺术的旅途。

14.水星的思维印象(五) 篇十四

水星落在射手座

意见领袖一般的存在,对于自身拥有的信念无比坚定,如果能找到受众,很容易收获一堆追随者,并且对于社会流行脉络十分敏感,心胸开阔,乐于分享,善于策划,表达坦率直接。只是自身所注重的信念有可能偏离大众而自成一派,看重事件的表象而不是真相,容易被蒙蔽,执行力不足。切勿夸夸而谈,结合自身优势,会让你大受欢迎。

水星落在摩羯座

思维严谨又务实,组织能力出众,对成就和认同感有很强的野心,是心口如一和靠谱的典范,能够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思维和表达能力也相当有规律,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的目标,说到做到,设想周到。死板和钻牛角尖是水星摩羯的另一面,讲实际而忽略受众情绪也让人有抗拒心理,保守主义引来发展缓慢。放下身段并软性表达是让人接受的重要一环。

12星座11月开运保养关键词:

鲜活饱满,全天焕发动人光彩

寒冷的冬季总伴随着干燥、细纹等肌肤问题,仿佛肌肤也开始进入了“冬眠期”。想要保持鲜活饱满的肌肤状态,想要让肌肤从内到外都透露年轻神采?其实并不难。自然堂凝时鲜颜肌活霜,甄选具有“休眠功效”的雪域珍罕植物,独创凝时“休眠”科技,让肌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减缓细胞分裂速度,延长细胞生命周期,从而减缓老化的发生。干纹、细纹不见,肌肤仿佛24小时都在睡美容觉,缔造鲜活饱满的最佳状态,令肌肤饱满、细嫩,有光泽,全天焕发动人光彩。

CHANDO自然堂

凝时鲜颜肌活修护精华液 35ml/240元

凝时鲜颜肌活霜(休眠霜) 50g/220元

15.春节印象初中优秀作文 篇十五

回忆往年的春节,那是多么的快乐和惬意呀!我度日如年的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呀!

每到过年,我总是随着爸爸妈妈去买年货,挤进人山人海的超市,走在摩肩接踵的街头,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每当过年,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挂上灯笼,穿上新衣,大街上也是一片红彤彤的“灯笼海”。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每到过年,家家团圆,围坐桌旁吃着团圆饭,忘却一年的疲惫,享尽新年的快乐!

我多么想要快点过春节呀!到了春节,在这漫长的假期里,我就可以无忧无虑做一切我想做的事情,我可以抛开闹钟的“噪音”,每天睡到自然醒,再也不用担心上学迟到而早起了,我可以懒洋洋地在温暖的被窝里,继续构想着我的“奇幻世界”。

我多么想要快点过春节呀!到了春节,就可以天天吃好吃的,每天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这是我爱春节的原因之一了。尤其到了我们昆山人的传统习俗——春节走亲访友,今天亲戚们去你家吃顿饭,明天我做顿好的款待你。这一来一去,累了大人,乐了孩子,因为他们收到大红包了;到了春节,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抛开一切的烦恼与压力,一起疯狂!

16.初中印象作文 篇十六

我们的导游姓白,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白导”。在新加坡之行的四天中,我从没见他与谁红过脸,发过脾气。白导和蔼可亲,十分幽默,大家都很喜欢他。在同学们眼中,他就是一位“大朋友”。我们在菩提学校(新加坡的友好学校)交流访问的那几天白导天天都接我们送我们,晚上还带着我们去看旅游景点。我们在花芭山游玩时,看到一面墙上挂满了许许多多的木制浮雕,那里见证了新加坡的历史。白导一块一块地给我们耐心讲解,讲的那么细致、认真,简直就是一位历史课教师!假如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发问,白导都会一一耐心解答,由此可见他对我们的关怀和爱。

我们终于要离开新加坡了。7月11日凌晨,我们五点半就起床赶往樟尼飞机场。上了大巴,白导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我眼前,这是我很感动:现在还不到六点,可白导却依然陪伴着我们,一直把我们送到飞机场。

到了安检口,白导不能进去。隔着一层玻璃窗,大家远远地望见白导冲我们招手。我偷偷地把眼泪使劲地往心里咽——“再见了,白导,但愿我们还能见面!”

新加坡,风景美,环境美,人情更美。

……

17.东欧民众的印象中国 篇十七

“你是日本人吗”

我在东欧国家各地转悠的时候,由于一人独行,几乎每天都得在街头巷尾向当地人问事、问路或者请人帮忙照相等,有时一天甚至不知重复多少遍这样的话。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都能友好、热心地回应我,尽其所能帮助我。有的时候,一些“好客”的东道主还顺便问问我从什么地方来,是哪国人。时间长了,我发现,不论在哪个国家,当地人问我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你是日本人吗?”如果我摇头或者说不是,他们接下来会再问:“那你是韩国人吗?”在我的记忆中,几乎从未有人问我“你是中国人吗”。久而久之,我甚感郁闷。不过,冷静下来,将这种现象往深里琢磨一下,再联想自己在这些国家的所见所闻,我终于明白了——这全是因为中国在东欧的影响比较小,远远不如日本和韩国。

近些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此处不包括港澳台同胞)前往东欧国家,但他们多半以打工、学习为主,真正观光旅游的并不多。相反,日本和韩国的游客却很多,而打工和学习的却比较少。几乎在每个国家,甚至一些国家的小城市,我都遇到过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的日本和韩国游客,而且男女老少都有。因此,日韩两国在东欧人心目中占的分量比较重。这两国经济实力都不低,更为重要的是,两国公民到这些国家旅游不用签证,游客的大众化特点非常明显。中国到这些国家旅游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受到签证方面的严格限制。正是因为签证困难,我遍游东欧国家的行程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去了多次,前后共申请了18个签证,原本薄薄的护照长“胖”了许多,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万元以上的签证费和保险费。另一方面,就像普通中国人很难单从长相上分清西方人一样,东欧人也不大容易分清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

影响远不如日本和韩国

还有许多例子可以说明中国在东欧地区的影响没有日本和韩国的大。比如,在东欧国家大街上跑的汽车,虽然多半是德国和法国制造的,但是,也随时能看到日本和韩国品牌的汽车,它们所占的比例也不少,时不时地还可能看到这些汽车的专卖店和工厂。再比如,摄影、摄像器材几乎都是日本品牌的,如索尼、尼康、奥林巴斯、理光等。宾馆、饭店里的电视更是日本和韩国的天下,如松下、东芝、索尼、三星、LG等。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我几乎很少看见中国的名牌产品,只在保加利亚见过一辆中华牌小汽车,在罗马尼亚见过一辆被撞残的奇瑞QQ,倒是在阿尔巴尼亚见过不少辆时风牌农用车。与此相对应,街头广告宣传的亚洲产品也大多是日韩的,在记忆中,我从没见过宣传中国产品的广告。

当然,不能说中国在东欧国家没有任何痕迹、没有一点影响。一路走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中餐馆。在国外游走时间长了,吃饭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大体上属于吃饭是为了活着的人,享受不了美食的乐趣,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忍受持续吃中低档西餐的煎熬。于是,每到一个地方,我首先要找的就是中餐馆。幸运的是,我去过的东欧大小城市中,几乎都有两三家甚至多家中餐馆。这些中国餐馆规模不大,但名字叫得都很响,如亚洲餐厅、中国大酒楼、北京饭店、上海饭店、中华酒家等。除了个别规模比较大的之外,多数其实就相当于闹市区中的快餐店。我问老板:“店不大,可为什么名字却叫得这么响、这么大?”老板说:“理由很简单,这些餐厅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当地人,除了中国这个名字之外,当地人对中国的了解最多也只限于北京和上海,可能知道中国第三座城市的人都不多。”另外,除了餐馆之外,偶尔在一些稍大的城市里也可以看到专卖中国小商品的街边小店。记得在克罗地亚的斯普里特,我进过一家“中国商店”。在得知店主、售货员、主要顾客都是中国人之后,我问售货的当地姑娘,为什么叫“中国商店”,她回答“中国货便宜”。中国商品等于便宜,这不仅在中东欧国家,就是在全世界可能也是一个共识。就东欧国家而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还有中国小商品的集散地,主要是由集装箱组成的摊位,很简陋,就像农村的自由市场。低档、便宜,再加上粗俗的经营方式,中国的小商品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呢!贴上了低档、便宜标签的中国,能给东欧民众留下的印象又能有多深刻?!

“中国经济何时能统治世界?”

由于是学术访问,所以我应邀访问过东欧国家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与当地学者进行交流,给当地学生做讲座。此间,我感到最费力的事情就是纠正他们对中国的偏见。为此,我后来索性将讲座题目改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绝大多数东欧人没有来过中国,有关中国方面的知识主要从本国特别是西方媒体上获得。那些到过中国访问或旅游的人,去的地方也主要限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正因如此,东欧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要么将发达地区等同于中国的全部,要么将一些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当做整体现实。有一次,我到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做讲座,主办者在讲台上放了一摞题目为《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统治世界》的复印文章,其本意大概是给听众参考的。可是,这篇文章是西方人写的,内容的片面性非常明显。所以,我在讲座的一开始就声明,我不同意这篇文章中单纯拿中国GDP总量和发展速度说事的观点。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名列世界前茅,可人均GDP却排在世界的后面。中国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各地区很不平衡。因此,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都不代表中国的全部。我告诉听讲座的人:“各位都看到停在楼前的那几辆中国制造的农用车吧,它们能与奔驰、宝马相提并论吗?靠它们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控制世界?”接着,我向他们表明这样的观点:毫无疑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至少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经济没有也不可能统治世界。

平平淡淡才是真

尽管对中国的了解不多、不深,但总的来说,东欧各国的民众对中国人还是非常友好的,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不发达国家,我都感受到了同样的真诚与热情。同时,我也清清楚楚地看到,社会主义时期那种连结东欧与中国关系的特殊情感纽带早已荡然无存,所有真诚和热情其实都是泛化的,东欧各国民众对哪里来的人大概都是如此。如果留恋于“同志加兄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社会主义阵营等昔日的友好情结,那肯定会有沉重的失落感。今天的东欧都“返回欧洲”了,虽然在程度上有差别,但都抛弃了过去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切。中国改革开放也已经30多年。因此,无论是东欧国家的民众还是中国人,昔日情结只能体现在极少数甚至个别人身上。比如,曾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他的夫人、著名汉学家萨安娜,讲到与中国有关的往事时,眼里常常含着热泪。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东欧已经回归了欧洲,而中国打交道的主要对象是西欧,因为东欧与中国之间在许多方面都缺少必需的互补性。趋向平淡——这就是东欧与中国关系的现实。

新的关系,新的起点,东欧民众对中国也要有新的认识。一方面,要给他们深入、全面了解中国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多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在发展好自己的同时,积极扩大在东欧国家的影响,改变中国在他们心目中只是“便宜”、“低档”的印象。往昔的旧情虽然不复存在,但东欧与中国现在的利益共求却又凸显,这无疑会推动东欧国家民众进一步认识中国。毕竟,东欧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离不开正在崛起的中国,而中国在与欧洲交往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欧盟成员的东欧国家。

上一篇: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有感下一篇:药剂科工作总结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