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2024-09-11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一

香坝中学关爱留守少年工作总结

大批家长常年外出务工,致使许多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读书,成为“留守少年”。“留守少年”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留守少年”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少年”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少年”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少年”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少年”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少年”档案。我校共有少年1356名,其中留守少年533名,占39﹪。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少年”氛围。

我校以师德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少年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少年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少年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少年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食宿费等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少年:班队会上给留守少年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少年位于最前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让留守少年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少年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少年”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

留守少年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少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少年。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少年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少年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少年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少年,关注留守少年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少年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少年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决心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少年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严慈相济,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少年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少年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他们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2.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二

1. 案例一:“是什么原因没完成作业?”面对老师的提问, 四年级三班的陈磊同学低头不语, 两手不住地拉扯着裤腿, 年迈的奶奶也在一旁教育到:“你这孩子真是淘气, 老师和同学这么帮你, 你还不努力。上次市里的领导和学校还送你书包、学习用具, 你还不完成作业, 你爹妈又不在家 (两年前外出务工) , 辅导学习、很多事都没法做, 真是让人操心。”边说边用布满皱纹、粗糙的手抹脸上的泪。

2. 案例二:“我想你们啊, 虽然我能够料理自己, 但有时还是会想到你们不在我身边, 就不开心, 你们应该在我身边, 至少要一个……”“你认为我们不想你呀?其实我们很想念你, 但是为了生活, 我们又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为了每月能领到一点加班工资我们总是拼命干活, 到深夜才从工厂回来……”这是五年级二班的学生段苏玄同学用学校的亲情热线给他们的父母打电话。他是个品学兼优、非常乖巧的孩子, 从读书起她就是留守学生, 由于父母外出时她年纪尚小, 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 对父母比较陌生, 渐渐对父母产生了排斥心理。

二、案例分析

像陈磊、段苏玄这样的同学我们学校有80余名, 这些孩子叫“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 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

1.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大多数较差, 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学生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 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 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 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 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2. 留守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比较差。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管教和约束, 学习不用心,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严重的还有厌学和辍学倾向。

3. 留守学生的监护人, 尤其是祖辈监护人, 家庭学校沟通不够。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 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 造成达多数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娇生惯养使其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4. 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 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 留守学生“亲情”缺失问题严重。他们与其父母的联系很少, 书信联系极少, 电话联系频率很低。父母与孩子相隔千里之外, 既不能经常见面, 又缺少通讯联系。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频率低从而导致留守学生缺乏亲情的抚慰。

6. 父母远离, 孩子都还小, 他们的安全让人时时牵挂, 对留守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三、解决思路

课程专家提到“我们每一个老师, 在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时候要去考虑的是他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了。”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 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 如何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 弥补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让“留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关心照顾, 使他们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四、构建策略

1. 学校以工会牵头, 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学生, 建立制度和职责, 长期有效开展工作。

2. 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 不断优化留守学生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如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活动室等。

3. 安装专门为留守学生服务的电话———“亲情”电话, 专供留守学生与亲人联系使用。

4. 农村“留守学生”写作水平不够, 多数还没有写书信的习惯, 很少用这种方式与亲人联系。提倡“亲情”书信, 让留守学生通过“亲情”书信, 加强与亲人的联系。

5. 开展“教师、同学、家长”三帮活动, 使留守学生既有老师关心, 又有同伴关心, 还有委托监护人的关心。 (1) 推行“代理家长制”。对比较特殊的留守学生, 由学校挑选一些老师担任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 对他们关心照顾。 (2) 实行“小先生制”。在每个班确定几位同学为留守学生的学习指导“小老师”和生活“小伙伴”, 承担留守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帮扶工作。 (3) 定期召开委托监护人培训会, 帮助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了解留守学生的动态, 并知道该做些什么工作, 怎样做。经常与之沟通联系, 要求他们做好儿童在家学习生活的帮助工作。

6. 开展“一对一”、“一加二”、“手拉手”等结对帮扶活动, 各班组织品学兼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儿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

7. 巧安排, 使留守学生“天天有活动”。如:交流日、读书日、文体活动日、与心理老师的交谈日、亲情电话日等。

8. 利用本地特别的资源优势, 开展多种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

9. 开展安全教育, 收集了各类安全教育资料, 组织留守学生加强教育。

1 0. 根据学校留守学生工作方案, 坚持设计系列活动, 如:常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

五、彰显成效

学校针对“留守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长效机制。

1.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一套制度和职责。

2. 基本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

3.“亲情”电话, 让远离的亲人近了。使儿童孤独、自卑的心在与亲人交流中得以释放, 一些儿童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成熟, 人也变得开朗了, 固执、逆反的心理在沟通中化解。也让外出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 心里踏实放心了。如:五年级四班留守学生宋佳丽说:“自从有了这部电话, 我跟父母的联系多了, 感觉相互之间的距离近了, 心理也感觉更温暖了。”

4.“亲情”书信, 架设了亲情的桥梁, 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六年级四班儿童张坤, 由于与同学发生矛盾, 自己感到很无助, 于是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了远在他乡的父母, 父母知道事情后, 马上与老师联系, 在老师的帮助下, 矛盾得到了顺利解决。

5.“三帮”活动, 弥补了情感缺失。走出了孤独, 融进了集体。“代理家长”在一定程度上, 使留守学生暂时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得到回归, 心灵得到满足。“小先生制”不仅解决了留守学生的困难问题, 而且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如:六年级留守学生刘玉在这样的帮助下, 由原来孤独、不合群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性格开朗, 大家喜欢的儿童。

6.“结对子”活动, 让留守学生不再孤独。学习小伙伴帮助他们慢慢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上来了, 他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了, 做其他事情的劲头也更足了。如:四年级二班儿童王佳琪是一个很聪明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学习习惯很差, 经常不完成作业, 还常常说谎。老师根据这些情况让班上习惯好、成绩好, 平常又与他合得来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通过一年的努力, 现在的王佳琪已经成为班上各方面都优秀的好儿童。

7. 天天有活动, 使空落落的心丰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儿童们孤独寂寞的人少了, 小伙伴之间关系融洽得多了;放学后没依没靠东游西荡的人少了, 参加集体活动的人多了;不看书不完成作业的人少了, 按时交作业看书的人多了。

8. 在科技实践中增长才干, 增强信心。学校组织留守学生及其他儿童广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成立了美食组 (调查了解, 西坝生姜、西坝豆腐、西坝米酒、西坝甜枣等) 、旅游组 (调查了解桫椤峡谷、将军台等) 、家乡变化组 (调查了解多晶硅基地建设、高速公路等) 。通过分组活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提高儿童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扩大儿童视野, 增长才干。

9. 开展安全教育, 健康成长有保障, 掌握了必要的安全常识, 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保护了他们的安全, 使儿童能健康成长有保障。通过安全教育, 近年来全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1 0. 常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 你帮我助, 团结上进的风气更浓了。

摘要:目前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受社会、学校的关注和关爱, 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缺少亲人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 他们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工作机制, 弥补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让“留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关心照顾, 使他们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3.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 篇三

关键词:关爱;信任;真诚;尊重

多年来一直担任德育工作,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做过德育工作的教师无法体会到的。管理学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新,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 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在亲近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班主任“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班主任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又把班主任当作好朋友。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及时的搀扶,都会打动学生的心,都可能在学生一生的心路历程中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所以教师要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准这样”“不要那样”“你不行”“你干不好”等批评或蔑视的口吻对待学生。因为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和教师对着干,更不利于教育和管理。

我曾经带过的班里有名学生叫俞佳刚,在初一刚进来时很令我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我打听到小学教师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其他教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过去的你已经过去了,老师和其他同学希望看到一积极向上的你,以后看到一个不同的你。”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 “好了,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又有一天上课,我叫他回答问题,他回答后其他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我发现他上课没认真听,回答的是前一道题,当然牛头不对马嘴。我也笑了,不过是微笑,我对这名学生以父母般的语气关切地说:“你辛苦了,快吃饭!”学生都笑了,他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听讲很认真。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开始变了。现在,他是个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教师不能仅仅依赖学生的表面言行,不能总是采取训斥、请家长等生硬的方法来纠正他们的缺点。教师要运用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行为艺术去影响他们,取得信任。关心、帮助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我们的笑脸创造和谐、友善的环境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思维,因人施教,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二、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架子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记得2006年下半学期,我主动接纳了一个残疾学生——李可可,他患有红皮肤型银屑病,四肢畸形,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外形很不好看,并散发出难闻气味,仅靠吃药和涂药水减少痛苦。我立即告知学生此病不是传染病,动员学生伸出爱心的双手,起先怕影响其他同学食欲,专门给他一间房吃饭,派人帮他盛饭盛菜,为他洗碗,平时派专人与他聊天玩耍,放学后派人送他回家,消除其孤独感和自卑感。在我的努力下,其他学生和教师纷纷加入爱心行列。我所带的班级学生间和睦相处,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再如,我班的杨慧芳同学,自己到学校的路都不认得,每天需要派同学将她领回家,再加上身体的原因,她不仅无心学习,还常不交作业,并且制造一些麻烦事儿让大家注意她。对于这位让不少教师和同学都头疼的学生,我并没有放弃她。平时上课常提问她,哪怕她能大声说上一两句,我都大做文章对她进行表扬。记得那一次,我布置了作业,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我陪着她写完作业,对她不懂的及时教她,及时纠正。第二天在评讲作业时,我拿出她的本子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表扬她的作业整洁、认真,并且让大家向她学习。这样一来,她就有了荣誉感,果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一段时间作业不仅字迹清楚,而且正确率比以前高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常表扬她,这次期中考试她的科学成绩竟然大大提高。放学后常看见她默默地帮助值日生做值日,大家都走了,教室窗户没关,她看见了就关好。看到她的成长与进步,同学们也都为她高兴。

由此,我感悟到:教育学生有时是需要“无声胜有声”的,单靠说教有时无济于事。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班主任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对待,共同要求,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总能耐心解答。

“颜教师,我要转校,这个学校我一天也住下去了。”一天中午,我刚吃完饭回到办公室,任恩奇就在门口了,进入办公室的第一句话,细问之下原来他已准备逃课了,但又想告诉我一声。我说:“为什么不想读了?”他说:“就是不想读了。”过了一会儿,说:“没心情读书,读不下去了。”“那为什么没有心情呢?是不是与同学有矛盾了?”他不响,原来被我猜中了,同学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了,关键是怎么处理好。“不行了,颜教师我跟班里的每个同学关系大多不是很好,小南同学不讲卫生,我说了他一句,许多同学就对我说我成绩差作业也经常不交,经常惹教师生气,考试成绩经常拖后腿,影响班级平均分。”他哭着说着,“如果不转校的话我读书读不下去了。”说着说着他大声嚎哭起来。哭了一段时间,等他心情平静下来,我问他:“你想不想读书?”他点点头,我又问他:“如果你转校了,又与同学出现矛盾是不是又要转校了?”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我说转不转校并不重要,其实你只想逃避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其实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是你对此没有信心而已,是不是?他点点头表示默认。“至于你的成绩差目前是事实,但不是班里最差的,为什么成绩最差的同学们并没有被讨厌,为什么?你想想看。”他低下头想了一会儿,说:“其实都怪我脾气不好,不管小事大事,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有时我并不想那样和别人吵,可能是我的态度不好吧。对于我的学习成绩,请老师相信我,我一定会努力的。”我说:“老师相信你,其实同学们并不是都讨厌你,你的生活应该阳光点,微笑面对同学,遇事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不争一时的便宜,同学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还有平时要把你所有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必定会对你另眼相看,只是你有没有信心呢?”“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你!”见他满脸喜悦地转身走出了办公室。一段时间后,他变了,变得活泼了,成绩也有明显进步了。看着他的变化,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希望他一直坚持下去,越来越好。

四、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们应该像抗震救灾那样: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作为教师,我知道,学生需要鼓励,需要信心。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我们都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粗暴。所以我常有意无意地去发现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的优点尽量闪光,让他们的不足黯然失色。我也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他们需要关爱,需要激励,需要赞美,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声,慷慨地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哪怕他是班里学习最差的,这样就会引导他有所进步。

曾经我班里有个叫陈焕的男生。他看到任课教师低着头,看见我,他更厉害,处处避着我。跟同学很少交往,几乎跟女生没说一句话。

我观察他好长一段时间,跟他交往几乎空白。几次跟他接触,他都不愿说一句话,始终低着头,几乎没看过我一眼。我也很急,不知该如何。我向他父母了解情况,在家里,他根本不与妈妈说一句话,跟爸爸难也得说上一句。于是我决定抽空在双休日时间里找他好好地沟通几次。每次换个环境,尽量让他信任我,对我能熟悉点,不感陌生。通过几次交流后,我认识到了他的困惑和苦恼来源于童年时期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

我翻了许多心理学的关于这方面的书,知道了陈焕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属于对他人的目光恐怖,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对于陈焕这种恐惧症,森田疗法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另外行为疗法中系统脱敏训练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把我所知道的一方面告诉他的家长,希望家长能认识到出于这种症状的原因,积极地听取心理医生的方法,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我主动找该学生谈心,从他的成因入手,引导他从积极的乐观角度分析,鼓励他主动跟同学接触,尤其是异性同学,还在班会课上演讲(很多次失败,但第二学期的一个月,总算在全班面前说话了);也不时教育班级其他学生要帮助和主动关爱他,让他感觉到温馨氛围,同时也把这情况与相关任课教师沟通,虽然时间不长,马上要毕业,但有点成效。

初中毕业后,有次跟他相遇,大概国庆假期里,谈起他跟妈妈的关系时,他说比以前要多说几句话。我想他会康复的。离别时,他还说了声谢谢。

回顾自己的德育工作,这里面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这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继续虚心向同行学习,认真踏实地工作,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当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德育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在工作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4.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总结 篇四

我镇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西部计划人才强国战略,特别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2008年来,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此行动已快速步入正轨,工作得到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精神,落实方针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关爱留守学生”专项行动则是西部计划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爱留守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精神,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文明、和谐、温馨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

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既让我们志愿者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合格人才。

二、精心统筹、全面部署

首先,拟订**镇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随后,对各村社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掌握其基本情况,经统计数据显示,其中属于隔代监护的占74%,寄养监护占25%,无人监护占1%,并从数据中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将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调查还显示,部分留守学生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于是,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将是我们目前的首要工作。2007年7月10日,还积极创办了“留守学生之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同时,还创建了结对帮扶制度,使关爱行动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并不断扩展帮扶面,尽可能使更多的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向**县团委争取到为留守学生免费购买平安保险的20个名额,并根据各村社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做到落实到人,全心全意为留守学生办实事、谋福利。

三、以点代面、点面结合

为了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特别以我镇**村为示范点建立了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齐备,有单独的房间作为活动场所,室内粉刷及简单装修,有桌椅、书架及青少年读物若干,配套有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电话机,通电话;软件资料方面已初具规模,有专人管理“留守学生之家”,有留守学生花名册,活动开展记录(图文并茂),同时还设立了特别贫困留守学生的调查专访记录等,做到了全面统筹,并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龙头,带动其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开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各方资源,争取在当地财政、妇联、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农村中小学校,抓好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运作体系,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全面进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情况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导师制度,用师爱弥补父母之爱,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建立健全监护人联系制度,以召开监护人会议、家访、通讯联系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状况;建立健全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教师人头,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成长变化,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和顽强、开朗的个性特征;建立健全托管制度,通过实行专人托管,可以有效地避免留守学生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帮扶制度,对成绩、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等相关制度,因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有章可循,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目前,留守学生问题是社会转型和发展中的衍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发展,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减少该特殊群体或降低发生问题的机率,不构成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学生问题就将不成为问题了,根据我镇的基本情况,解决或缓解留守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第一、政策层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各项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另外涉及到对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单纯靠政府拿出很多钱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太现实,可以呼吁富裕的地方和企业行动起来,发展惠及农民工的事业,只要外出农民工的问题得到解决,则他们的留守子女的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

第二、教育层面;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担负起留守学生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乡镇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状况,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学生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从摸底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学生的犯罪机率相比其他学生要偏高,这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引导并鼓励他们在家寻求致富门路,可以不为生计困扰。

第三、社会层面;我们要整合社会力量,推动机制建设,采取一系列辅助形式,通过和父母通信等活动,加强孩子和父母的联系,减少孩子们的孤独感,同时,外出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也要调用资源,为留守学生创造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有利条件。

一年来,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工作得到了我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当前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肯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相应措施不够有力,许多具体问题还未得到切实的解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这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深入扎实开展,确保关爱行动取得明显实效,把关爱行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落实,并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发扬光大。

5.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篇五

伊滨区诸葛双语实小

2013年7月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我校针对今年来制定的《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旨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结合目前我校开展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从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一、工作成效

1、启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但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更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各班教师通过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通过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意识、了解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学生保持身心都健康。

4、组织班级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举行庆元旦文艺汇演,并优先让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度了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他们更加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家长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生存情况的浪潮。

二、经验总结

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把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服务范畴,让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状况,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伊滨区诸葛双语实小

6.关爱特殊学生手抄报总结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市局《关于切实加强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工作意见》,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残疾少年儿童、关爱特困家庭子女、关爱离异单亲子女”的工作,让特殊家庭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关爱特殊学生”手抄报评比活动

活动的主题 是 “关爱留守儿童”,五至八年级学生参加,每班上交3份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展评。按比赛细则:

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有创造性,选材巧妙;报头新颖、贴切、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合理、插图美观,书写工整、字迹清析、美观、规范,内容充实、可读性强,整体效果好,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

7.关爱每一个学生 篇七

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爱享受公平教育, 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一、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关爱学生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要具体做到:

1、要熟悉每一个学生, 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等, 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从而顺利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2、要善于观察学生,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言行必须会表现出他们真正的行为和思想。

3、要与学生交心, 教师要与学生广泛谈心,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并要善于选择方式,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4、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 最关键的是要关爱后进生。对于后进生, 要及时分析病因, 寻找原因, 对症下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后进生要多方寻找他们学习上和各方面的“亮光点”进行表扬, 和学生建立感情。并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转变到学习上来, 特别是教学中和作业评价中, 发现后进生的学习“亮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特别对于后进生, 要多给予他们发言、思考的机会, 在提高学习兴趣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教师的关怀,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5、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间, 营造一种和学生平等的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一切, 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学内容, 运用恰当而生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只有想学生之所想, 站到学生角度去考虑如何学习, 才能把教师、学生和教材溶为一体, 这样才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才能真正让学生佩服你然后接受你这个老师的关爱。

二、关爱学生还应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入手

要让每一个教师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校还应从管理、考评制度上入手。学校要制定出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制度和规矩, 让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做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1、学校要把教师是否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不因成绩好坏而爱、不因权势而爱、不因门第而爱、不因金钱而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 不能有半点虚情假意和娇揉造作。

2、学校在考核教师教学业绩时不但要看教师教学积分的高低, 还要看教师在培养转化后进生和中等生提高多大, 看后进生进步多大, 也就是要全面考核教师业绩, 因为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只有绝大部分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才是合格的。在考核教师工作业绩时, 不但要看学生在学知识方面的进步, 更要看学生在德育和体育方面是否有进步。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 这样的关爱也是不合格的。

3、关爱学生应强调全面参与, 全程管理, 对学生的关爱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从早上到晚上, 从教室到寝室到食堂, 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 几乎占有了所有时间和空间, 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关爱应强调学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参与, 从领导到教师到后勤职工都应投入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全程教育、全程关爱, 学校应建立教学日志填报制、学生劳动评分制、课外活动记录制、老师值日检查制、宿长每日全报制、学生双休日管理制、教师关爱学生量化考评制, 使学校形成全方位管理学生的良好态势。

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师爱、品尝到师爱, 才能最终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愿意与教师做朋友, 才会愿意与老师敞开心扉, 才能接受老师的帮助与教育。教师要塑造学生的心灵, 不仅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还要懂得用尊重去开启学生的心灵, 用宽容滋润学生的心田, 用赏识拨动学生的心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唤醒与激励, 只要我们融入师爱, 体现师德, 必将获得成功。

8.关爱学生 激励进步 篇八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已无所谓“差生”、“后进生”之类,学习优异不再是衡量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了。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品格坚韧顽强,知难而进,能说他不优秀吗?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身体素质好,能适应恶劣环境,能说他不优秀吗?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劳动观念正确,动手能力强,能说他不优秀吗?……我们班有一刘姓学生,除物理课外,其他各科成绩均在班级倒数。然而,他在市里四驱车、航模比赛中连获佳绩。像他这样的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多一点理解、尊重,多一点信任、支持,多一点温暖、体贴,多一点鼓励、关怀。对于成绩不够优秀,时常犯些小错的学生,教师要心胸坦荡,建立一种谅解宽容的气氛,这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的潜力,要重视教育的暗示作用。我班有位史姓学生,由于贪玩落下了不少功课,到后来终于醒悟,打算好好学了,却发现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了,所以每每刚想起头又丧失了信心。我采取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告诉他:“你很聪明,现在你开始学是完全可以的,老师相信你!”在我不断的心理暗示下,他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取得了长足进展,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初二期末考试时取得班级第二的好成绩。

在教师的关爱激励下,我以为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心理,并以此作为参与学习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和交往中也就不断交融。但人们的爱,往往并不一定起于别人爱自己之后的回报,却可能由于自己最先的奉献与牺牲,牺牲越大,爱得就越深。教师对学生的爱正是如此,这也正是这种爱的伟大之处。

上一篇: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下一篇:安全生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