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2024-07-12

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精选13篇)

1.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一

现在我国的很多大学都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系,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专业。毕业后,可在多种行业从事各种工作,只要需要盈利,就会需要营销,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中,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是非常紧缺的,下面就来说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方向吧!

01大学中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有很多,学习的也比较广,如经济学、统计学、广告学、市场策划、市场调研、会计学、人力资源学等等。将来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优势,兴趣等从事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销售,策划,会计,人事,金融等等

02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学校有多余时间的时候多考几个专业证书,为自己以后得工作取得入门资格证。首先最符合专业的有市场营销师证书,但是这个需要工作经验,可以工作之后再考。可以考一些自己学习的课程对应的证书或者以后要用到的能力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理财师证,电脑办公等方面的证书。当然我们在学校中也要学好专业知识,以后才能更好的工作

03销售方面

如果你的性格比较外向,擅长与人交际,或者有意要锻炼自己,又或者想要拿高额的工资,那么从事销售行业绝对是对锻炼人的了,只要你有能力,你可以从销售到销售经理,到区域经理,再到销售总监,就业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当然你的工资肯定也会越来越高的

04营销策划

这个行业主要是针对营销的一种策划,通过你的策划宣传推出本公司的产品,来达到盈利的目的。从事这个行业可以锻炼你的观察力,创造力,对市场的感知度,营销理论和个人文笔功底。发展方向是从策划到市场部经理助理,再到市场部经理,然后是销售总监

05会计

市场营销专业中,有专门的会计课程,同学们也能学到会计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所以如果是对会计有兴趣,或者想要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一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首先一般是从会计助理做起,然后慢慢到会计师。这个行业刚开始工资一般,

06人力资源方面

同样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的课程,学习过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你还考取了人力资源师证了的话,那么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也是很不错的,工作轻松,环境较好,一般都是在公司上班,比较稳定。刚开始可以从助理做起,然后慢慢发展成为自身HR,工资也是很不错的

07理财师方面

理财师主要是就公司理财产品,帮助客户理财,需要有理财师的证书,理财师与销售异曲同工,同样是看能力,看口才,看交际,除了基本工资以外,从客户购买的理财投资中抽取佣金,能力强的话,工资是特别高的

08留校当市场营销专业导师

如果你有这方面打算的话,你就一定要与学校老师打好关系,并且专业知识要比较强,赢得比较多的学校荣誉,这样才有机会留校。留校当导师是非常不错的,不过也比较困难,如果能留校,有双休,有寒暑假,而且工作高大上哦!

2.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领域,拓宽,邮轮旅游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过度,各类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崛起,如邮轮旅游、滑雪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大规模开发以及以携程、艺龙等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随着新型旅游多元化发展,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也在逐渐扩展,然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不完善的现象依旧突出。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方向依旧停留在旅行社、酒店等常规旅游行业,受可选择性较小、职业预期差异大等原因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的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高等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仅仅占30%甚至更少,造成了旅游行业极大的专业对口人才的流失。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类已成为和工商管理类平级的一级学科,因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就业时除酒店、旅行社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难被其他企业雇佣。即使在酒店、旅行社,各部门岗位也会优先选择其对口专业的学生,如财会、人力、市场营销等,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餐饮服务、导游外,在其他岗位均不具备专业性和竞争性。就业领域的狭窄,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得不放弃本专业的工作,选择其他行业。

(一)旅游教育革新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

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酒店与旅行社的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在传统旅游教学上主要重视酒店与旅行社的相关知识。由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大多数院校依旧将酒店与旅行社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就业领域,导致学生一入学的就业方向就定位为酒店或者旅行社。就业方向的传统定位,导致就业选择上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就业的局限和就业方向的狭窄。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旅游教育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竞争优势。如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过高的培养目标,使得对人才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专业”的现象,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专业特色竞争力。

作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专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在理论课程方面,学校开设的大量理论课程多而杂,且没有根据行业进行区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系统掌握,也使学生在就业时没有区分度。另一方面在实践课程方面,因本科院校注重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方向单一,大多为酒店服务员或旅行社导游、计调等,仅从事一些基层工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酒店或旅行社的运行,单调的服务工作使学生丧失从事旅游行业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供需矛盾突出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这个缺口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存在着总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导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本科院校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中层管理人才,忽略了旅游行业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与市场所需的应用型、操作性人才不符;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忽视了新兴旅游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管理服务人才,休闲度假项目策划服务人才等。

二、新旅游业态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新方向———以邮轮旅游为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占据各个行业,特别是旅游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携程、艺龙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新兴旅游迅速崛起,如邮轮旅游、探险旅游等在我国起步较晚的旅游方式迅速进入大众的生活,并快速发展起来。新兴旅游行业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以邮轮旅游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拓展。

(一)邮轮旅游发展现状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一直稳健增长,潜力很大。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近年来,在欧美国际邮轮传统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境下,世界邮轮市场呈现东移趋势。

根据WTO预计,亚太地区和东盟将是未来全球邮轮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其中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为我国邮轮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传统的旅游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邮轮旅游以其新颖的形式、豪华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和无尽的海洋风光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目前,我国针对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趋势,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委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于2014年2月28日启动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同时交通部制定的促进邮轮运输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也有望于近期出台。政府的支持以及市场的需求大大促进我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邮轮海乘人员概述

邮轮海乘是指在国际豪华邮轮进行服务的专业人员,工作性质与空中乘务相近。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素有“海上流动度假村”的邮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涉及到航海、住宿、餐饮、海关、法律、医疗、通讯等众多部门,这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和运作,因此服务的范围和岗位远多于空乘。这就要求邮轮的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然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极少。

随着我国邮轮业迅猛发展,对优秀海乘人员资源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由于我国邮轮旅游起步晚,海乘人员培养落后于邮轮旅游的发展,虽然陆续有高校开设新兴的旅游专业课程,但高校很少涉及邮轮旅游课程,导致我国邮轮行业的专业人才稀缺,邮轮海乘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从下表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邮轮旅游从业人员有很大的互补性,旅游专业学生从事邮轮旅游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弥补一部分邮轮人才匮乏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部分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扩展策略

(一)学校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储备旅游人才

一是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根据旅游行业细分,培养专项人才。高校有针对性的根据行业特点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如设立邮轮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等旅游细分专业,定向培养高级旅游业人才。旅游院校要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二是高校可以与旅游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联合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通过定期实践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可与企业订立协议为其定向培养所需人才,解决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缓解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三是与国外旅游院校合作、交流沟通,借鉴其培养旅游业人才的方式方法、先进经验,加快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生层面———摆正学习心态,提高职业素养

当旅游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这一行业时,就应该明白它极强的实践经验性,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从基层做起,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进而实现职位的提升。

一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分重点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如选择海乘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则应选择与其相关的课程,并根据海乘的职业任职要求来要求自己。二是培养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除日常的专业课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重点关注自己的职业认同度,可通过专业实习以及参加相关业界成功人士的讲座来激励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就业方向随之扩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更多的职业选项,应凭借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以及实习经验,抓住机遇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四、结论

3.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三

70年代市场营销观念有什么重大发展? 企业经营观念(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如何看待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即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之间比重的关键。无论是西方国家企业或我国企业经营观念思想演变都经历了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的过程。企业经营观念的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及市场趋势的发展,也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对市场营销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结果。这从美国企业经营观念思想的演变可窥见一斑。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可归纳为五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概念的形成是营销思想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一)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 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我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二)产品观念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

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场合,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一项新产品时。此时,企业最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即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要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例如,美国×××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络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手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些经济、方便牏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钟表公司竟没有注意

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重大挫折。

(三)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或称销售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是为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表现为“我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它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听其自然的话,消费者一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推销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即购买者一般不会想到要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许多企业在产品过剩时,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阶段。在1920-1945年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产品产量迅速增加,逐渐出现了市场产品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尤其在1929-1933年的特大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因而迫使企业重视采用广告术与推销术去推销产品。许多企业家感到: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未必能卖得出去;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推销。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在此经营观念导向下,当时提出“本公司旨在推销面粉”。推销观念仍存在于当今的企业营销活动中,如对于顾客不愿购买的产品,往往采用强行的推销手段。这种观念虽然比前两种观念前进了一步,开始重视广告术及推销术,但其实质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的。

(四)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是作为对上述诸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这种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 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尽管这种思想由来已久,但其核心原则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趋势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对产品进行选择,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市场营销学发生了一次革命。市场营销观念同推销观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别。西奥多·莱维特曾对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作过深刻的比较,指出:推销观念注重卖方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推销观念以卖主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市场营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市场中心,顾客导向,协调的市场营销和利润。推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许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奉行市场营销观念的。如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要在美国推出一种雅阁牌新车。在设计新车前,他们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专程到洛杉矶地区考察高速公路的情况,实地丈量路长、路宽,采集高速公路的柏油,拍摄进出口道路的设计。回到日本后,他们专门修了一条9英里长的高速公路,就连路标和告示牌都与美国公路上的一模一样。在设计行李箱时,设计人员意见有分歧,他们就到停车场看了一个下午,看人们如何放取行李。这样一来,意见马上统一起来。结果本田公司的雅阁牌汽车一到美国就倍受欢迎,被称为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好车。再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欢乐如同空气一般无所不在。它使得每一位来自世界

各地的儿童美梦得以实现,使各种肤色的成年人产生忘年之爱。因为迪斯尼乐园成立之时便明确了它的目标:它的产品不是米老鼠、唐老鸭,而是快乐。

人们来到这里是享受欢乐的。公园提供的全是欢乐。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欢乐的灵魂。游人无论向谁提出问题,谁都必须用“迪斯尼礼节”回答,决不能说“不知道”。因此游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里,享受欢乐,并愿付出代价。反观我国的一些娱乐城、民俗村、世界风光城等,那单调的节目,毫无表情的解说,爱理不理的面孔,使人只感到寒意,哪有欢乐可言?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之迫切性。

(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出现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失业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保护运动盛行的新形势下。因为市场营销观念回避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隐含着冲突的现实。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上述五种企业经营观,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系、相适应的。当前,外国企业正在从生产型向经营型或经营服务型转变,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具有现代意识的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企业不是都树立了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事实上,还有许多企业仍然以产品观念及推销观念为导向。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及市场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及广大居民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经营观念仍处于以推销观念为主、多种观念并存的阶段。

吴洪刚老师为你分析市场营销竞争力,企业超常规发展

4.房地产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篇四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最近几年比较火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的形式和方向是很多同学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行业、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要求学生直接与现场接触,并且必须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特殊性专业,不仅需要建筑知识、城市规划知识,还需要经济学、管理学、房地产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要掌握相应的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结构、房地产金融、物业管理、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等必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

出出国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顶级美国留学咨询服务,革命性地采用了递进式专家团队服务新概念,将深度个性化和标准化服务科学的结合起来,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管理,开创了留学教育咨询服务的新时代。两年间获得了前30位的学校占比27%,前50位学校占比60%,学生的录取结果普遍比预期提升20-50位排名。

房地产经营管理师(REMA):

REMA是房地产经营管理师(Real Estate Management Administrator)的简称。随着中国房地产业日趋成熟,对于地产商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地产商如何运筹帷幄、如何把握市场商机,并于强势竞争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经营技能和市场判断力,都是目前地产商急于需求的。在此一背景下,房地产经营管理师应运而生,致力于为房地产高管系统全面解析房地产开发、销售、管理方方面面,全面提升经理人专业能力。2010年至今出出国荣任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特约教育顾问、教育中介机构委员会特约培训师机构,被评选为“保护消费者权益315信用品牌”。两年间出出国接受了中国教育台《学海风云录》专题报道、CCTV《学无止境》专访、新浪教育频道专访、北京青年报报道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房地产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的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较2006年增长30.2%,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42%。从事房地产业的人员数量巨大,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房地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数395.72万人,占全国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1.86%,在全部19个产业中排名第11位。房地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就业人数381.64万人,占全国产业活动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1.78%,在全部19个产业中排名第12位。房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异常强烈。

2、世界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院校均设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在香港、新加波、英、美等均保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剑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里丁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均设有房地产专业,只是具体的设置情况有所差别。就整体而言,英国高校偏重房地产经济、金融和法律,我国香港高校偏重建筑、工程,重点培养测量师。同在英国,各高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剑桥大学的房地产专业设于费茨威廉姆学院土地经济系下,里丁大学设于商学院房地产规划系,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设于建筑环境学院房地产及建设系,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设于技术及环境学院建设环境系。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毕业去向:

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物业管理、销售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行业管理部门等,从事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以及房地产行政管理等工作。

5.物流管理就业方向 篇五

经过4847份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4790元。

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物流管理专业以上工资1000,应届毕业生工资4140,0-2年工资4380,3-5年工资5460,6-7年工资8060,8-10年工资13130。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排行统计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样样?根据71413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物流管理专业所有专业1099个,财经类共45个专科专业,在“财经”中就业排行第8;

物流管理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上海”,占26%;

物流管理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物流”,占22%。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区域和方向统计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较大?根据71413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需求物流管理专业最多的地区是上海,占26%;

6.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六

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省政府连续九年将全省就业指标列为“十件实事”首要内容。每年省政府与各市州及省直部门、市州政府与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以上地方政府均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了党委总揽、政府主抓、人社主管、部门支持、各界联动的就业工作格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 湖北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举, 贯彻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为重点, 扎实开展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 统筹做好城乡劳动者就业工作, 全力促进充分就业, 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 低于4.5%的目标, 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

一、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成效

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 已经并正在继续深刻地改变着湖北省的就业格局, 主要成效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功解决了数百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20世纪90年代开始, 面对国企改革出现的大量下岗失业人员,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 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确保了168万进中心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并帮助绝大多数实现再就业, 实现了下岗向失业并轨, 有效化解了湖北省经济转型出现的失业高峰。

2、成功化解了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压力。

近几年, 80年代中期出生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 高校毕业生和其他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压力空前, 湖北省正处于新一轮就业高峰期。正是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拉动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持,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高峰的压力。“十二五”以来,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现了从每年40万人到70万人的跨越, 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2.3万人, 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近14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实现了从900万到1100万人的跨越;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有力支持了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

3、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巨大冲击。

2008年突然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导致湖北省农民工大量返乡、部分企业订单骤降。面对如此局面, 湖北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两手抓, 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之举。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全面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同时湖北省又制定了筹集1.8亿元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建立5亿元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开发2万个公益性岗位等六项特别措施。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实, 迅速稳定了就业局势, 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主要方向

1、坚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方略。

就业政策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总纲。自2002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来, 就业工作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分统配, 逐步发展为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工作格局, 把发挥市场作用和强化政府责任有机结合起来, 并通过立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

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 结合湖北省情, 在实施第一轮就业政策基础上, 制定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湖北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06]1号) 、《关于做好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08]60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09]20号) 等政策文件。2010年, 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 这是湖北省第一部促进就业的法规, 为推进就业工作的法制化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长效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形成了具有湖北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主要政策包括:通过促进经济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 建立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这些政策措施立足湖北实际, 与时俱进, 普惠性和操作性明显增强。

为确保政策的落实, “十一五”时期以来, 湖北全省共筹集就业专项资金188亿元, 累计支出就业专项资金171亿元。政策含金量之高、惠及面之广、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深受广大劳动者拥护。

2、坚持将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主攻方向。

就业工作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两大阶段后, 进入了统筹城乡劳动力创业就业的新阶段。推进创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 是促进就业的发动机。湖北省在2007年提出了“全民创业”发展战略, 把创业作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 以解决市场主体不足、社会活力不够的问题。2008年, 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帮助3万人实现创业并带动10万人就业”的郑重承诺, 在全省全面推进创业带就业工作。2012年, 湖北省将城乡就业创业培训40万人列为“十件实事”之首, 进一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近几年来, 湖北省开拓创新, 高位推进, 创业带就业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一是通过建立省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助制度和代偿制度, 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 全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5亿多元, 位居全国前列;二是通过开展农家乐创业扶持项目, 三年共安排1.7亿元资金扶持17000万户“农家乐”经营户, 带动了20多万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三是通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 把创业工作引向深入, 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 湖北省创业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创业人群由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向全民创业转变, 创业形式由个体户向个体私营企业转变, 创业目的由解决自身就业向带动更多人就业转变。一个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的全民创业潮在荆楚大地涌动。截至目前, 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600万人, 每10名湖北人中至少有一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3、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湖北省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近40万人, 湖北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切实加强就业服务,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努力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优势。

一是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体系。2011年, 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11]84号) , 明确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制定了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二十一条政策措施, 强化了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提出“‘十二五’期间, 力争每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 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广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月”、“‘两圈一带’大型招聘会”、“高校毕业生服务周”等公共服务专项活动, 积极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均设立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窗口, 并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代理服务等服务。三是面向基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开展就业见习、“三支一扶”项目、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 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2011年, 全年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5300余个, 先后有27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全省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4585名, 累计选派21855名。四是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实行跟踪服务。依托其所在的乡镇、街道和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 建立“实名制”台账, 采取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强化就业推介、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 全方位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4、坚持将统筹城乡就业发展作为解决湖北省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抓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提高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 是实现城乡统筹与公平就业的必由之路。为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湖北及时把工作重点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从国有企业向所有经济体拓展, 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湖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经历了“限制转移、控制转移、放开转移、促进转移”四个阶段, 逐步建立完善了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 开展了统筹城乡就业试点, 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工作。先后取消了各种不利于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就业的限制性措施, 全面实行了面向农村劳动者的免费就业服务制度, 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活动。以帮助进城就业并有固定住所的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安居乐业为目标, 开展“迎接新市民工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 实施技能就业计划, 培植发挥劳务品牌效应, 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推行培训、服务和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努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5、坚持将援助困难群体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

就业困难人员是最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帮助的弱势群体,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北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 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 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2006年以来, 累计帮助80多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2006年, 帮助4.1万户“零就业家庭”就业, 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动态销零机制。2007年, 各地以独立工矿区和库坝区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 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工作。2010年, 以“开发10万个公益性岗位, 帮助10万困难人员就业”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特别行动”, 对困难人员实行“兜底安置”, 特别是面向高校毕业生组织的基层管理类岗位招录工作, 既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又加强了基层公共服务力量, 达到了双赢效果。2006年以来, 湖北省先后为200多万人次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为40多万人次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帮扶力度之大, 受益人数之多, 前所未有, 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6、坚持将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

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 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以来, 湖北省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明确了就业培训补贴政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 适应城乡全体劳动者就业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要求,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 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 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并根据需要延长培训期限, 提高补贴标准, 缓解就业压力, 以此提高技能水平, 做好技能人才储备。结合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 努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 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承担各类建设任务的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7、坚持将建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基础。

7.美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解析 篇七

优秀的工程管理者要具有经济头脑。一个工程耗时多少、成本多少、如何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达到环保、利民等效果。如果不具备会计学、财务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的知识是寸步难行的。如香港青马大桥,长度为2.2公里,主跨长度1377米,离海面高62米。其混凝土桥塔高206米,组成吊缆的钢线总长度达16万公里,单是桥身结构钢重量就达5万吨,超过香港中国银行和香港汇丰银行两座大厦所用的钢材总量。缺少一项专业知识的支撑,那是不可能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工程的。

8.信用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篇八

信用管理专业毕业后可以进入金融监管部门( 比如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当然了,还可以进入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工作。

何为信用管理?

9.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九

在专业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之时, 我们也清醒的看到, 市场化改革以来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 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出以下几点趋势:

毕业是毕业生发展的主流。选择继续深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比例少;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总体来看,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偏低, 更令人担忧的是, 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毕业生专业能力认可度偏低。在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就业满意度中, 专业能力评价过低。

针对以上问题,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何处去?如果我们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 那么培养的目的何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一、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各高校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大致有适宜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适合报考相关方向的公务员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国务院学位办于2009年下发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明确的指出作为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要培养方向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 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据笔者考察, 本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不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 甚至不从事与相近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二、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异化

第一,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现行的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运用汉语进行外交、商贸、新闻、文化交流、中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易把握, 呈现学生“什么都学, 什么都不精”的现象。不少用人单位认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汉语基础不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扎实, 外语水平不及外语系学生, 教育技能不能与教育学专业学生拼比。同时, “什么都学”的观念使得学生感觉基础课程任务繁重, 毕业去向不明朗。

第二, 汉语教育与推广市场对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比例降低。目前国际认证的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ICLTA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与PAT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对报考者的专业背景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国内汉语教育就业市场对本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并不强烈。

第三, 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下降。受汉语国际推广蓬勃发展的影响以及政府对于汉语热的宣传, 很多学生和家长并没有清晰的了解汉语国际教育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没有真正理解汉语国际教育以及文化转播的真正理念, 更没有对这一专业的就业问题做过深入理性的调查和思考。因此,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入学之初对这一专业的就业形势盲目乐观, 最后导致就业难的状况。另一方面, 与普通专业相比,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汉语国际教育具有高期待值的片面理解, 认为新兴热门专业在就业时有所保障, 一旦自身的就业质量不甚理想, 心理落差较之其他专业更大, 就业满意度也随之下滑。

三、强化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

为避免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异化程度,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第一, 明确细化培养目标。明确细化的培养目标是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方向标, 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各高校在指定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 减少“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之类含糊不清的表述, 减少“文字类工作都可以做”、“中文英文都能学”、“万金油”之类的观念输入, 尽量让学生明确在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 能掌握什么本领,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 加强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李晓琪《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 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即:汉语言知识能力, 汉语教学理论,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教学技能, 综合素质[1]在培养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过程中, 除了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同时, 要在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概况、跨文化交际以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上增设课程, 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课堂运作原则和汉语教学技能与方法, 以及熟练使用电脑, 具备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

第三, 鼓励学生继续深造。目前, 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普及, 毕业生如果志愿于进行汉语及中华文化的推广教育工作则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深造与实践。高校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考研或参加专业证书的考试, 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也能提高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行业的热情。

保证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 对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专业教育的定位首先要与市场进行结合, 同时, 也要看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着培养更多更好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0.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十

1 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1.1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美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美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在高层次的临床实践、管理和学术领域中担任高级实践护士、护士指导者、护理专家以及护理学教师。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护理硕士, 以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为重点;另一种是护理科学硕士, 以培养护理科研人才为重点。护理硕士的学位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 70年代是其高速发展期, 培养类型以护理硕士为主, 培养的人才主要为面向临床和社区从事护理服务的有一定处方权的高级实践护士, 包括开业护士、高级助产护士、高级麻醉护士、临床护理专家、高级个案管理护士5类专门性人才。

1.2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由1992年正式开始护理研究生教育, 第二军医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为国内第一批护理硕士招生学校到2014年全国已有79所大学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广泛, 专业设置方向共333个, 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 (15.13%) 、护理教育 (13.44%) 、护理管理 (17.65%) 和社区护理 (14.29%) 。研究方向侧重于管理、临床和社区人文, 基础研究很少, 有点偏离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学科发展, 对课题申报及科研研究也有一定的阻碍, 同时对护理专科的发展和护理学科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方面联系不是很紧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后, 很多院校及附属医院增加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 但医院里并没有相应的职位给予, 与此相反的是临床护理硕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如回到临床科室工作, 可能工作性质和护理中专毕业的学生相同。一些护理管理者可能也存在一些误区, 认为护理岗位不太需要高级护理人才, 从短期成本——效益分析, 他们更偏爱护理专科等应用型人才。还有很多学校招收社区护理的研究生, 但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就业的很少。这些都造成护理硕士招生方向和就业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2 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2.1 美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美国硕士课程设置极具护理专业特色, 在美国大学护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国家护理联盟评估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 已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板块: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还是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为例, 护理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见表1, 因为开业护士的课程比其他的护理硕士方向多10多个学分, 针对成人、老年、家庭三个专业有不同的科目, 比较难, 在我国因国情不同, 近期不可能引进, 所以表1没有列出它的课程设置。

由表1可以看出, 各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的课程设置除共同必修课程一样以外, 其他课程不完全一样, 课程设置与招生方向相匹配。护理行政管理需要学习管理类课程, 护理教育就要学习教育类课程, 临床护理专家就需要学习针对专科的高端专业知识, 同时结合有不同的实习方向。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针对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学习课程, 不同的实习课程。同时也可以看出, 课程设置的时候, 就已经考虑了以后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护理硕士课程设置与毕业后就业结合紧密, 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工作。

2.2 我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

目前,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还没有得以构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经建议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等;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专业课包括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建议中详细设置了专业基础课, 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容, 更无必修课的设置内容, 这对于护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来说仍然还是一个盲点。

各高校因院校师资及教学资源情况差别较大, 所以基本上属于自行设置教育课程。然而, 课程设置的专业性普遍不强, 关键点还在于缺乏护理专业应有的核心课程, 目前暂时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个人发展的双重需要。另外, 有相当多的护理院校的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课程设置方案几乎雷同, 很难区别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要求及其特点。与就业的联系也就无从谈起。

3 思考与建议

(1) 护理研究生招生方向应该与就业方向挂钩探索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 我国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从事高级实践活动的护士, 如糖尿病临床高级护士、伤口/造口临床高级护士、重症监护、手术室高级护士等, 那么在国家层面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 并且对从事高级实践活动护士的受教育水平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具有高级实践水平护士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做到这两点, 这无疑于阻碍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2) 理论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不能是大锅饭。课程是学生获得系统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生, 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科研型的护理硕士应重视科研能力, 临床型护理硕士应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公共课是所有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主要是熟练应用语言工具, 帮助掌握常用的科研方法。专业课的设置一定要根据护士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 职业基础模块是护理科研与实践的基础, 通过学习可提高学生的护理科研能力, 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3) 适当降低护理硕士研究生报考门槛。大多数护理学院研究生的招收条件是全日制护理本科、具有学士学位的学生。但调查中发现, 医院本科护士中多数本科护士的学历是继续教育获得的, 最初学历为本科的仅占38.9%。因此, 一方面, 多数护士有报考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愿望, 但是不能满足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条件;另一方面, 在入学考试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对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稳定护理队伍, 提高我国护理人员整体学历层次都是不利的。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和出国学习观摩, 对中美两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与就业联系的不同、课程设置与就业联系的不同分别进行比较, 找出差距, 思考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期为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护理硕士,招生方向,课程设置,就业

参考文献

[1]李焕, 张曼.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3.

[2]陈婧, 杨美芳.国外护理硕土教育与临床实践效果的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 2013.

[3]武佩佩, 李秋洁.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1.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十一

行政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衡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进程和活动。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行政管理的生命线就是权力,行政权力是一切行政现象的基础。归根到底,行政研究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寻求保证公共行政权力有效运用的途径和方法。政府是公共行政管理行为和过程的主体,政府从合法合理的权力地位出发通过履行特定的职能,实现国家对广泛的社会生活的有效管理。“合法性与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为此,现代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 ,越来越重视和强调主动进取、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等现代行政精神。政府必须能够不断地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和公共行政管理水准,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

中国自战国时代起就有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它强调要肩负国家管理大任需从个性修养开始,并从治理好一个家庭入手。后来由于科举考试在中国很是盛行,中国便更重视“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教育,甚至各种教育都以此为核心。我国的公共管理学最早主要是从行政管理学科中发展而来的。

就业方向

根据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众多高校将专业进一步细分,仅在管理学下就细分出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对于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必然导致各高校争相设立相关专业来满足需求。行政管理虽带管理二字但有政治背景,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就业本身就有先天不足,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对于一个国家是必须有人研究的,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前途的问题。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每个学生头上,专业针对性不强,用人单位可供替代的专业选择面就窄,行政管理专业能做的很多别的专业都能适合甚至更合适,而适合别的专业的很多工作却未必适合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因为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生适用的岗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综合计划部门、人事与教育培训部门、行政监察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的党、政、青组织、计划调配、咨询服务等综合管理机构等。学生要在学校期间就按照志向分成“考研”、“报考公务员”、“直接进入就业市场”三类,然后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行政管理专业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要特别注重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不断更新课程、推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迅速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实践教育是专业学习的“重头戏”,为此该专业学生应将社会实践贯穿于整个四年学习过程。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践检验,对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有了切身的体会,教师们不失时机地征求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的意见,然后进行调整、改革。

就业方向主要有:第一,去高校工作现在看来是行政管理专业最佳的去处,高校工作舒适,待遇稳定,不过高校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了,现在一流大学基本上只要博士,二流大学只要硕士以上,三流以下大学力争研究生。而且现在985院校是不留本校学生任教的。这一就业方向也有饱和的趋势。第二,选调和公务员工作是行政管理专业第二大就业方向,选调是个比较有前途的方向,但是选调要求报名资格高,名额少,同时选调一般都有专业规定,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表明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至于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认为是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的正宗领域。行政管理专业的确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研究公务员,研究如何做好

一个公务员,但是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方面,行政管理专业并没有额外的照顾,考试的科目也没有什么太强的行政管理专业色彩。复试很多单位的招聘职务都有很强的专业要求,因为公务员考试招聘的都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对你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一般都需要中文系、计算机系、法律系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定位如何管理好社会事物,如何领导好行政机关的,这样的专业的学生显然是不适应非领导职务的具体要求的。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复试中要显示出你有特别的资质。例如你是党员学生干部,或者你的文笔非凡或计算机能力突出等胜出的机会才会更大一些。由于公务员招考是“因岗择人”,即按照职位来招考,所以每个岗位的招考条件并不相同,但有一些通用的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基础理论扎实,学习(工作)成绩优良。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5、除个别经批准的特殊岗位外,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

6、身体健康。

行业薪资

根据《清理整顿机关津贴、补贴、奖金,规范公务员收入的通知》,行政级别和工龄资历等成了核定工资标准的最重要依据。所谓3581工程,即通过改革,使科级、处级、厅级和部级人员的月收入分别达到3000 元、5000 元、8000 元和1万元。全国平均15487元,地域差距2.8倍,职务差距6.6倍。

到企业单位,一般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文秘、行政后勤等职位,工资属于较为稳定但不会有很高升幅。工资从1000 多到3000 元左右,做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平均10万元。由于行政管理学得广泛,几乎文科、经济、法律、财会都有涉猎,就业选择面广,但是由于学得都不深入,因此发展的空间需要自己付出较大努力去开拓,例如继续进修不同领域的专业。

考研建议

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樊钉提出“针对行政管理学的考研,最好找相近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方向,现在管理学的就业更趋向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很多高校的管理学院都存在着两种招生,一种是参考国家统考的正规研究生,有学历和学位证书;一种是在职的不需要考试的函授或进修研究生,有学位或只有结业或修业证书。研究生院综合等级行政管理专业等级:(数据来源:行政管理硕士全国招生学校目录)

1.北京大学(北京)A++ A++

2.复旦大学(上海)A++ A++

3.中山大学(广东)A+ A++

4.中国人民大学(北京)A A++

5.清华大学(北京)A++ A+

6.浙江大学(浙江)A++ A+

7.南京大学(江苏)A++ A+

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A+ A+

9.华中科技大学(湖北)A++ A

10.武汉大学(湖北)A+ A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A+ A

1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A A

13.天津大学(天津)A A

14.厦门大学(福建)A A

相关资格认证:

作为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在我国仅仅是从1997年研究生培养专业调整后才正式设立的,所以它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如今它下辖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和土地资源管理等5大二级学科。为了培养适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经于1999年5月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当然,目前全国仅有少数院校成立专门的公共管理学院或公共管理系。

MPA 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MPA 学位教育培养的是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盈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政策、公共事务或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MPA属职业背景教育,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教学目的在于公共管理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与实际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相结合,有目的、按系统合作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是MPA 教育的根本特点。MPA 教育起点不是从高校的教科书开始,也不是从教授们创立学说、体系的动机开始,而是从公共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始,着力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12.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十二

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特点:

首先,金融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注重培养人。所设课程16门,分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

所以金融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还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公众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应金融环境变化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识别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收集有关材料用于计划、决策、监督和控制;帮助学生开发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工作安排、决策、有主见、应付压力、独立工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自主的判断力以及自我激励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将来开拓事业,面对竞争所必备的。

其次,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课程设计的入门起点低,循序渐进。教材采用英国适当教材加以翻译或重新编写。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适合开放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并将组织相应的面授辅导。

常行博士是西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美国管理学博士

华为公司10年企业大学、企业管理部、工程部、研发部及营销部的管理生涯,曾多次获华为集团优秀管理者和金牌JOBER称号,具备跨国(德国、荷兰、奥地利、非洲等大项目操作和跨国团队管理经验。

原华为大学高级管理讲师,获优秀管理讲师称号

原任北京某文化科技集团总裁兼CEO(核心创始人)

曾任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曾任深圳某教育训练集团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

曾任深圳某教育训练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

曾任盛世科特勒营销学院总经理和营销在线CEO

曾任某教育训练集团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负责中国30多家分公司3000多团队的市场营销工作

再次,模块化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择课程学习。

金融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13.市场营销管理的就业方向 篇十三

1.1 就业教育的优势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对于应试教育是一大进步。长期以来, 就业中学历和专业的限制, 使考试选拔几乎变成唯一的手段和标准, 应试教育伴随着计划经济, 一直主导着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试教育逐步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使教育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2) 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社会各种组织对人才需求信息的反馈, 使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都随着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 学生接受的教育及学习获得的能力更接近实际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的适应性。

3) 学生适应力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由于市场导向,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上, 学校普遍增加了一些教学, 特别是实习期的延长, 使学生一旦进入用人单位能迅速适应工作要求,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 对整个社会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人才短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中国长期文化教育落后的实际以及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度的过程中,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受到重视。由于长期套用前苏联的教育模式, 基础文化教育备受重视, 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学历构成都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职业技术教育则长期被冷落, 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结构性矛盾。

1.2 就业教育的劣势

1) 学生的后劲不足。由于学制没变, 专业技术技能教育时间延长, 基础课程的学时就被压缩。在这种此长彼消的过程中, 基础理论教育削弱, 虽然短时间内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要求的提高, 学生的后劲明显不足,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 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社会劳动力的素质。

2) 适应能力受到限制。一般来讲, 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基础理论水平与未来发展的潜力、适应专业工作的负面都是呈正相关的。学生刚上班的时候, 在对待简单工作上, 不同学历学生的工作能力差异并不大。随着工作强度的提高和工作难度的加大, 工作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 不同学历乃至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

4) 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偏差和对课程设置的负面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直接决定着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授课方式与水平、实际学制的长短以及学生的质量。由于目前追求就业率的需要, 一些学校将实际学制缩短, 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 实际上是通过减少授课时间而增加学生找工作的时间。由此, 课程设置就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幌子下, 出现了空洞, 一些课程由讲授变成了自学, 考试由闭卷变成了开卷, 甚至考前综合性辅导也变成以考题为重点的辅导。一切围绕就业的教学势必会走进另一个死胡同。

5) 就业教育对整个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难以纠正的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 社会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学校的教育始终面临着两难选择。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 基础理论的教学时间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时间此消彼长, 基础理论教学的时间越长, 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时间越短, 初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就越低;反之, 为了提高就业率, 增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 由此减少基础理论的教学, 虽然就业会暂时顺利, 但这是以降低整个社会劳动力构成水平为代价的。

2 就业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2.1 价值观向功利性倾斜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 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应对竞争压力能力亟待提高, 追逐经济效益的强烈动机、人口高峰期巨大的就业压力都在左右着人们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取向。这是就业教育存在的社会思想基础, 也是危及未来社会劳动力构成水平的一个潜在因素。教育考评体系和政绩考评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 纠正教育发展的偏差。由于考评体系就受到功利观念的深刻影响, 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偏差, 使就业教育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才生产工厂化作坊, 令人担忧。

2.2 学校和学生的生存竞争压力

当社会、学校和学生以牺牲基础理论学习为代价, 迎合社会需求尽快实现就业, 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将是根本性的。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社会化的水平, 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社会对人才适应性的反馈效应, 反过来威胁到学校的生源甚至于生存。

2.3 企业的短期行为

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的矛盾始终存在。社会、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是现实的, 而学校的教育则是按照理想安排的。前者对人才的需求是即时的, 后者对人才的培养是超前的。但在大多情况下, 前者在招聘人才时对能力的要求是对等的, 只要能胜任工作就可进入职场, 而后者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决定了学生能力的不对等性, 这种不对等有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本身有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作为人力资源的潜能是超过现实需求的;二是社会发展预测的不确定性, 使得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总要超出现行教育体系的囊括范围, 这个矛盾的解决将是社会与教育机构长期博弈的主题。

市场竞争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 企业竞争的压力需要在不断更新机器设备的同时, 吸纳学历构成水平更高的劳动力资源, 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作为学生, 当学业即将完成时, 如何就业、到哪里就业、就业的良好预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 很现实地排到学生思考问题的首位。在这种情况下, 远大的理想就不得不让位于现实的就业以及为了就业而承担的社会和生活压力。

3 发展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课程设置是素养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方向。但长期以来, 素质教育一直没有一个充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框架, 因为目标和内容的不确定性, 素质教育就在激烈的社会和市场竞争中沦为就业教育, 产生一切为了就业、而实际并不利于社会未来发展的偏差。虽然社会对劳动资源专业需求非常明显, 但社会需要的是整体素养好的人力资源, 毕竟社会的发展除了需要各项专业人才外, 更需要整体素质高的人。

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素养关键在课程设置, 可以将素养划分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技术素养、学习进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素养的类型和内涵一经确定, 就可以用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毕竟, 教学最关键、最基本、最需要的就是确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目的。

3.2 对基础文化课程给予应有的重视

学校的基础教育要为人才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乃至学时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再加上“基础学科无用论”的影响, 就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整体水平。

3.3 倡导素养培养基础上的专业技能培训

毋庸置疑, 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素养培养基础上。学校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素养的教育、素质的教育, 然后才是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育。虽然个人的基础水平在社会上不能迅速体现出来, 但基础教育的根基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学校教育必须给素养教育以更高强度的重视。

3.4 实行召回制或者回炉制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 在学校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经过一个年代就失去了对社会的有用性。因此, 能形成“学校—社会—学校”这样的良性循环, 对个人知识的更新、专业技术技能的增强、个人素养的提升乃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都是有好处的。针对目前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何提高个人素养、学习的针对性、技能的有用性等, 都是现行教育体制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总之, 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与社会需求良好对接, 就必须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入手, 以提升教材的水平为手段, 以提升教学方式方法为目标, 让我国的教育事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摘要:从教学和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 就业教育在克服应试教育的过程中, 已经呈现出负面效应, 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应该体现德育和素养的教育。围绕就业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分析了就业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提出发展素养教育的建议。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新理念运用下一篇:关于八一慰问部队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