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2024-11-21

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13篇)

1.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一

新华社武汉1月31日电(记者黄艳)网瘾究竟对大脑有没有损伤?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历时两年的研究发现,有网瘾的青少年大脑某些部位与正常人不一样,而与毒品等依赖者类似,网瘾可能致损青少年大脑。

为找到青少年网瘾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治疗、康复方案,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雷皓研究小组与上海交大仁济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展开了网瘾相关的大脑白质病变研究。网瘾患者的高分辨率大脑图像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脑损伤定位及其产生机理的线索。“沉迷网络可能将神经纤维上的髓磷脂消耗殆尽,从而损伤发育中的大脑。”雷皓说。在通过对青少年网瘾患者的脑扩散张量图像进行分析后,雷皓等人发现患者大脑一些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出现损伤,另外左侧胼胝体膝部损伤程度与其焦虑程度显著相关。研究小组及其合作者还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分析了青少年网瘾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变化,发现其左侧舌回、后扣带皮质、前丘脑、左侧岛叶和前扣带皮质等区域存在显著萎缩。

雷皓说,这一发现证明了网瘾患者的大脑在这些位置与正常人不同,脑白质组织的受损情形与酗酒、海洛因依赖或可卡因成瘾等其他形式的上瘾相似。相关症状包括影响决策的认知控制能力减弱等。

据雷皓介绍,人们称之为“天庭饱满”的部位是主管大脑控制和执行功能,这个部位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发育成熟。沉迷网瘾的青少年这一部位比之同类正常人有损伤,不过大脑损伤和网瘾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目前只能说网瘾可能会损伤青少年大脑发育。”

雷皓表示,这些只是该研究项目的阶段性发现,下一步他们将对网瘾治愈者的大脑进行分析研究。“如果发现这些治愈者的大脑原来损伤的部位又正常了,那么就找到网瘾损伤大脑的铁证。”他说。

对于成年人的网瘾,雷皓表示,这些发现或许并不适用,因为他们的大脑结构已经发育成熟。不过,尽管实际影响还不确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成人没有脑损害。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而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内地城市有14%的青少年患有网瘾。

2.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二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解决路径

伴随科技的发展进步, 网络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 网民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现今已然可以称为“网络时代”, 多姿多彩的网络信息无疑给人们带来其他媒体无可替代的便利和快捷, 但是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青少年对新鲜和流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喜爱感, 加之处于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很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作用的影响, 迷恋网络游戏, 形成网瘾。

一、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表现及消极影响

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 各个学科都从自己的学科视角进行了分析, 有的学者按照网瘾的整体表现分为三个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从青少年对网瘾的程度划分, 在心理学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接近成瘾期”, 有下列明显特征:每天必上网打游戏;一放学就进入网吧或回家上网打0.5~1小时游戏;回家吃完饭, 先要上网打一会儿游戏再做作业;每天不上网会有点心神不宁。第二期是“轻度成瘾期”, 有下列明显特征:非常喜欢上网打游戏或聊天;每天上网打游戏或聊天约2个小时;不上网会出现焦虑状态, 即紧张、敏感、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第三期是“重度成瘾期”, 具有下列明显特征:将上网列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和最幸福的事;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上网不知疲倦, 可以不吃不睡;不上网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状态, 有的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的病态反应, 如颈背肌肉痛、口渴、咽干、喉部梗塞感、手足麻木、头发胀、肌肉抽动等。青少年一旦形成网瘾, 无论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还是对周围人的负面影响都十分明显。首先, 青少年网瘾阻碍个人全面发展。网瘾将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严重的会无心学习, 从而毁掉自己一生的前途, 甚至生命。青少年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 在这一时期为未来努力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 这个时期还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对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自我认识的形成尤为重要, 网瘾不仅使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素质与功能受损, 而且容易被诱使产生异化, 走上畸形发展的歧路, 损害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 青少年网瘾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形成。一方面, 网瘾一旦形成, 将会为了上网不惜欺骗父母, 有的甚至偷取亲人的钱财, 这无疑会导致青少年和家人的关系变差, 失去家人的信任。另一方面, 会破坏同学情谊和师生情谊, 网瘾使得大部分青少年逃课、亵渎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可能诱导其他同学上网, 对网络产生迷恋, 影响学习。再次, 青少年网瘾威胁社会的安定,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网瘾极易诱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为了获得金钱上网, 可能产生偷盗、抢劫和诈骗等犯罪行为, 将严重破坏社会的安定, 现实中有很多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就是网瘾。在青少年犯罪中, 有近一半是“网瘾”造成的, 青少年网瘾已经成为一种犯罪诱因而潜在地威胁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二、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原因分析

哲学上讲:事物的形成受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青少年形成网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 主观原因。

青少年正处心理和生理都未成熟但已趋向成熟、渴望成熟的时期,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 而思想和心理又不成熟, 不能完全准确判断是非, 正是这种不成熟状态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却又无法把握自己的行为, 故此, 常常被一些不良现象影响, 走入歧途。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和安全需要, 接下来是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当青少年的某些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就转会向虚拟世界, 寄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情感、尊严以及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可以在网络游戏的统一竞争规则中大展拳脚, 也可以在网聊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等。

2. 客观原因。

青少年网瘾的形成除了自身内在原因外, 客观的外在原因同样不容忽视。首先, 家庭环境因素。和青少年联系最密切的就是家庭, 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 因此,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然而, 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赚钱, 往往疏于对子女的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相对普通家庭成长的青少年更不稳定, 更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 家庭暴力、家长感情不合经常吵架以及祖父母辈的溺爱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心理成长, 从而产生一些行为偏差。其次, 学校环境因素。一些学校单单从升学率考虑,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主要砝码, 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教育, 给学生带来对课程的反感, 去寻求一种解脱, 而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恰恰能使他们从这些烦恼中“摆脱”出来。而且长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最后, 社会环境因素。一些不良商家, 为了谋取利益, 完全不在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进入网络场所没有年龄限制, 纵容了青少年的行为, 甚至会诱惑青少年上网, 鼓励了这种行为, 使得青少年对网络的迷恋程度越来越深, 也越来越难以自拔, 形成网瘾, 浪费了宝贵时光, 自毁前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路径探析

青少年网瘾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积极探寻解决路径, 除了青少年自己要加强自律外, 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各种力量中, 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解决这一问题。

1. 青少年自身应当提升网络自律意识。

自律, 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 通过自己要求自己, 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遵循法度, 拿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青少年来说, 这一点非常重要, 青少年应该正确地认识网络这一科技成果, 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会识别不良信息, 并坚决抵制, 让网络成为提升自我的手段, 而非使自己走入歧途的助推器。

2. 家庭应发挥监控作用。

家长应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要给子女过多的压力, 使他们产生逃避的心理, 多花一些时间对子女的上网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 让子女能够认清有利信息和不良信息。同时, 家长们还应注意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引导青少年的学习生活, 并且要经常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爱好, 要正当安排他们的学习娱乐时间, 一旦发现发现他们的一些错误倾向, 要正确对待, 及时沟通, 了解他们迷恋网络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解决。

3. 学校应发挥引导作用。

对于学校来说, 升学率和知名度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的心理教育也不容忽视, 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心理课程, 积极解决学生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安排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了解, 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 学校也应该增加一些关于网络知识的课程, 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4. 社会应发挥净化作用。

严格网络执法力度, 是健全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加强网络立法, 还有加强执法和守法,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高度重视一些非法网站、网吧的存在, 要深入调查, 防止被表面现象蒙蔽, 比如, 很多网吧里都贴有“禁止未成人上网”的告示, 但实际上, 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一些非法盈利网站进行全面清理, 对建立非法盈利网站的个人或组织进行严厉处罚;对恶意传播色情、暴力、淫移等不良信息的则提出起诉, 严重者还可以判处行政处罚。”

参考文献

[1]万军.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教育对策[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3) :474.

[2]彭晓宽, 武慧娟.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理论观察, 2008, (01) :108-109.

[3]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人民网, 2007-07-18.

3.论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特征影响成因对策

中国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42-02

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而这把“双刃剑”被自制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利用时,很难把握好。若把握不好,染上网瘾,那么,网络就罪大恶极了。

一、网瘾在青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青少年一旦染上网瘾,离开网络就会精神不振,对网络以外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性格也会悄悄地发生变化。如:变得少言寡语、脾气暴躁、冷若冰霜、拒绝交往等系列症状。

二、网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大量宝贵的时间被网瘾消耗掉。其次,由于注意力的分散,学习成绩肯定一落千丈。再次,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时间上网,熬夜是不利于身体健康成长的。最后,会衍生出其它不良行为,如没钱上网就会去偷去抢等。

三、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一)缺少父母的关爱

有些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或者父母整天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的只有空虚和无聊,那么,网络很有可能趁虚而入,来弥补这个空虚和无聊。

(二)与父母之间不能平等交流

中国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视自己为绝对权威,小孩只有听从的份,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就没有平等的交流平台,这就造成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借助虚拟的网络来倾诉。

(三)厌学因素

厌学因素有三:第一、家长互相攀比,自己孩子成绩没考好,就会搬出邻居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无非是夸人家的孩子成绩如何优秀,打击自己孩子如何差劲,这对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从而让孩子萌生厌学情绪。第二、大部分老师把成绩的好坏视为孩子表现优劣的唯一标准。老师过于注重成绩,总喜欢打分排名次,以分数多少论英雄,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过于宠爱,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过分轻视,从而增加了那部分成绩差的学生的厌学情绪。第三、成绩差的学生未曾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未曾想过通过努力来迎头赶上,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反正学习成绩比不过人家,反正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那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吧。

(四)风气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张三周边的同学、朋友有上网成瘾的,那么,张三很有可能招架不住呼朋引伴的盛情相邀和神秘诱惑,跟着光顾网吧。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N次后,张三就会鬼使神差般主动往网吧里钻。久而久之,张三便上网成瘾,难以自拔了。然后,张三也会邀请自己玩得好且没有上网习惯的同学走进网吧,就这样,如此发展下去,青少年上网成瘾就不是极个别的现象了,从而形成一种上网成瘾的不良风气,这股不良风气影响着被其吹过的每个角落。

(五)现实受挫因素

第一、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被家长、老师重视与看好,成绩受挫。第二、缺少父母或亲情的关心与爱护,亲情受挫。第三、不善于交际,被同学朋友遗忘,友情受挫。第四、情窦初开的少年被少女拒绝,爱情受挫。这四点有其一或者四点都有,都足以让青少年迷上虚拟的网络。

(六)综合因素

网吧把关不严等。网吧上网本应经过身份证验证,而有些网吧为了利益,身份证验证形同虚设。由于把关不严,未成年人上网得不到有效控制。

四、治疗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一)父母多关爱

青少年最依赖的是父母,离开了父母,就离开了关爱。离开了关爱,就没有了温暖可言。一棵无人关注的小草也许会茂盛成长,而一个无人关注的青少年在缺少父母关爱与监护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误入歧途,走上歪门邪道。做家长的再忙,也要给孩子多点关爱,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与孩子心灵上的交流,这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甚至整个家庭。

(二)父母变观念

传统观念几千年,是该变的时候了。第一、不要把自己与孩子放在上下两个平面上来沟通。第二、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的好坏,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不过是孩子表现的一个方面。

(三)加强素质教育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要落到实处,落到具体的教育上去,而社会、家长、老师中每一个与孩子相干的人,都有义务来支持素质教育的发展。成绩的好坏是相对的,只是一个方面。更应注重孩子的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四)远离不良朋友

不良朋友如同非典,如同H1N1流感,即便传染再厉害,总还是有办法预防、控制和治疗的。青少年如果什么样的朋友都交,不管三教九流,不分青红皂白,那么是很容易变坏的,是很有可能迷上网络的。常言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青少年应自我克制,拒绝随波逐流。

(五)受挫可以跟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人不摔跟头的。有些人摔了跟头,毫不犹豫就爬起来。有些人摔了跟头,首先想的不是爬起来,而是看谁能扶自己一把。后者当没有人扶时,很容易被不良思想侵蚀。青少年如果在人生道路上摔了跟头,受了挫折,要么自己挺过去,要么跟父母、老师、同学交流,相信每一个有责任有良知的人都会帮扶你一把的。

(六)其它良策

加强绿色网吧的建设。多建些适合青少年上网的网吧,一个拒绝香烟,拒绝色情,拒绝沉迷的绿色刚吧。

4.关于青少年网瘾的调查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关注。由于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的内容

1、了解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2、针对网瘾的成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研究的意义

1、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2、让青少年全面、正确了解网络,正确利用网络

3、让家长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

Ⅰ调查步骤

1、走访附近街道,对群众进行询问

2、设计问卷并发放回收

3、对询问结果进行记录

4、分析结果

Ⅱ调查方法与对象

方法:访问、调查问卷

对象:学生、家长

Ⅲ分析

进过我的调查及网上的资料表明,网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Ⅰ自身因素:缺乏自信、喜欢幻想、自制力弱

Ⅱ环境因素:

1、家庭不和谐

2、亲子关系的障碍

3、学习上遇到挫折

4、人际交往障碍

Ⅲ社会因素:

1、父亲功能的缺失

2、游戏缺失

3、同伴缺失

Ⅳ其他因素

网瘾的危害:

1、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

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2、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下降。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

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

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3、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庭

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

德自律,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

4、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

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

5、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网瘾的治疗:

1、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引导,必要时可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让医生进行

开导。

2、培养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将对网络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兴趣爱好上。

3、自己严格上网计划,由家长监督实行,少玩游戏,把网络作为学习生

活娱乐的工具,建立对网络全面、正确的认识。

4软件公司也可以制作出限定上网时间的软件,累计上网时间,时间一到

就断网。

5、社会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杜绝有未成年人进出网吧的现象发生,一

经发现,严厉处罚网吧老板。

总结

5.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篇五

如何戒除网瘾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青少年网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又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换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也随之而现。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或与上网有关的活动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上网,就会出现类似戒断症状的表现,如焦虑、烦躁不安等。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因此,探究“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发生是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在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

6.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六

尊敬的先生/女士: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请您回答下列提问,并在您确定的答案选项后□内打“ √ ”。

1、您的性别:男 □女□

2、您的年龄:12岁以下□13-17岁□18-23岁□24-29岁□30-35岁□36岁以上□

3、您当前的职业: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

职高学生□本专科学生□研究生□

企业上班族□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其它□

4、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玩网络游戏□聊天或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获取信息□

学习或工作□通讯或联络□其它□

5、您是否总是想着去上网?是□否□

6、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您是否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是□否□

7、您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是□否□

8、您实际的上网时间是否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是□否□

9、上网是否给您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是□否□

10、您是否向亲人隐瞒了自己的上网时间?是□否□

上网行为调查表

优点:简洁

缺点:

1、职业和文化程度混淆

2、只能了解现状,无法分析原因/影响因素

3、对主要指标没有明确的事先定义

„„„

上网行为调查表(事后定义的指标)

1、核心指标

网瘾用户:第九题=1 and(第五题=1 or 第六题=1 or 第七题=1)

其中1=是,0=否(请数据预处理人员事先处理好值标的转换)

2、参考指标

(1)网瘾程度:第五题 + 第六题 + 第七题

每题各1分,总分为分为1、2、3分

可作为定类变量(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也可以作为定距变量,与其他指标做相关分析

(2)网瘾倾向:第八题=1 and 第十题=1(其中1=是,0=否)

表示有成为网瘾的倾向,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网瘾用户

3、其他相关指标

(1)上网目的特征:

感性/娱乐性特征:第四题=1、2、3(3项加总,各1分)

理性/实用性特征:第四题=4、5、6(3项加总,各1分)

(2)网上活动丰富性:

第四题各项加总(包括其他项),每项1分

网瘾调查报的结构

1、调查背景及样本结构

(1)调查背景与目的(2)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及样本结构:样本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上网活动的分布

2、网瘾用户比例及分布状况

(1)网瘾用户总体比例及规模

a、推断全国网瘾用户总体比例

b、推断全国各类网瘾用户(轻度、中度、重度三类)总体比例及规模

(2)网瘾用户的分布状况——与非网瘾用户比较

内容: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地区分布

3、网瘾用户上网活动特征分析

(1)网瘾程度与上网目的分析——与非网瘾用户比较

比较两类不同上网目的(娱乐性与实用性)的用户网瘾程度的差异假设出于某种目的的人群(比如玩网络游戏)更容易网络成瘾

(2)网瘾程度与网上活动丰富性分析——与非网瘾用户比较

比较不同网上活动丰富性的人其网瘾程度的差异

了解是否沉迷于某一种单一的网络活动的人更可能成瘾

3、网瘾倾向用户特征分析

(1)网瘾倾向用户比例及分布状况

(2)网瘾倾向用户上网特征分析

四、问卷设计示例

1、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网瘾调查问卷

2、北京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调查问卷

3、调查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自我评判)

7.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七

1. 是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结果。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 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在好奇心的促使下, 他们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去接触网络, 而一旦上了网, 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 往往被网上千奇百变的游戏、色情影片和垃圾信息吸引。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又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 他们追求个性, 急于摆脱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管制, 而网络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里“人人平等、畅所欲言”, 只要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地点击, 就可以“宏图大展, 梦想成真”, 这正符合青少年急于求成的心态特征。

2. 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当的产物。

中学生生活的不良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 家庭教育跟不上。在城市人群中, 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往往被当成了家庭的唯一。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在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 自我约束能力也随之下降, 这就很容易使孩子在诱惑面前失去自控能力;还有一些留守儿童, 兜里有充足的零花钱, 因为失去了家长的监管, 行为上我行我素, 遇到新鲜刺激的游戏和信息会毫不收敛地去玩、去看;有的家庭还采用简单的体罚方式, 动辄以打骂的手段解决问题, 缺少情感的交流,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的不当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焦虑、抑郁、孤独、敌对、偏激、对抗、越轨的心理, 而网络就成了他们释放情感的最佳场所。

(2) 学校教育评价方式单一、课外活动匮乏。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 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害怕出安全事故, 好多学校整天让学生坐在教室,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另外, 多数学校过分重视考试分数, 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建设, 缺乏必要的文体活动及文化生活, 巨大的竞争压力、枯燥的教育内容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又无法从家人、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宣泄和调节。为逃避现实, 宣泄平时的压力情绪, 满足对更多课外知识的探索, 青少年往往选择上网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获得宣泄和满足, 缓解压抑的情绪。

(3) 社会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不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中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 甚至是学校周边都有了网吧, 虽然门口写着未成年人勿进, 但营业者在利益的驱使下, 只是把它当成了应付检查的幌子。在好多网吧, 青少年中的中小学生成了他们的主顾, 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室和色情影片对中学生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这些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二、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应对措施

对付网络成瘾的学生, 作为中学教师和班主任的我,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 觉得以下应对措施较为行之有效。

1. 加强引导, 了解网络。

带领学生, 让他们领略网络使生活更便捷, 更美好, 它是我们获取重要信息的一个工具, 让他们明白“电脑是工具, 而不是玩具”, 使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朝好的方向发展, 引导学生自觉吸取积极影响, 抵制消极影响。

2. 降低学习目标, 增强学习信心。

在网瘾学生中, 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想逃离学校的, 对这部分学生, 应该降低对他们的学习目标要求, 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 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建立自信, 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兴趣。

3. 明确人生目标, 增强责任心。

鼓励学生确定人生目标, 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短期计划, 有步骤、有方向地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及时反馈学生计划完成情况, 让学生们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并要求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自评机制, 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中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 加强自我管理,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自评机制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只有战胜自我恋网的心理, 才能去面对繁杂的社会,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摆脱网瘾的阴影, 实现自我成长的一个飞跃。

4. 用心关爱, 加强沟通。

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 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同学, 让学生愿意主动和教师沟通。教师也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有益活动, 让学生明白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的道理, 在班里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 用集体的爱去温暖每一颗心、团结每一个人, 让学生热爱集体, 热爱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使他们体会现实世界总比网络世界温暖, 用爱和网络“争占”学生的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教师应积极加强和家长的联络, 指导鼓励家长搞好家庭教育, 使家长能够对孩子爱寓于严、严爱相济、善于教育, 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同时, 老师通过协调, 使学生理解家长、尊重家长, 正确对待家长的教育意见, 使学生和家长消除隔阂、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相互理解。

5. 参加社会实践, 促进身心健康。

学生渴望被社会承认、被他人认可, 所以, 老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走入社会, 了解生活。使学生明白社会中还有许多事等着他们去做, 也使一些学困生明白他们并不是一无所长, 使学生能正视困难, 正确地面对问题, 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 在教育“网瘾”学生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可能不够配合, 有些学生也可能出尔反尔, 但作为教师, 一定要认识问题的复杂性, 要以足够的耐心去面对问题, 在反复的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摆正和网络的关系, 最终使他们彻底戒除网瘾, 走上健康的人生。

摘要:在当今中国青少年群体中, 有网瘾的比例达13.2%, 另有近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网瘾群体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 尤其是中学生网民中的网瘾是最高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加强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 对于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网瘾,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S·金伯利.应对校园网络上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8.揭开青少年网瘾的神秘面纱 篇八

本刊特邀请《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主持人柯惠新,郝向宏和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陶宏开,共同为您揭开青少年网瘾的神秘面纱。

走近网瘾青少年

陶宏开

人数:2404.2万

柯惠新: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人数已达到2404.2万,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此外,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超过七成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陶宏开:网瘾青少年从2005年的1000余万逐年增长到2400多万!这足以说明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若再不给予认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由于网络的不断普及,问题还会进一步恶化。

尤其是那占三成的“重度”网瘾青少年,基本上就是“准”青少年罪犯了!近些年来,公检法和少管所的统计表明,青少年罪犯已经占全国刑事犯总数中的70%,未成年犯又占青少年罪犯的70%。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未成年人罪犯已成为犯罪的最大群体!资料还指出,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平均年龄从此前的十五六岁急剧下降到十二三岁,其中有70%左右误入歧途的起点就是网瘾!由此表明,网瘾已经是导致青少年沦为阶下囚的首要诱因。

时间:135.5分钟

柯惠新: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为80.2分钟,其中近六成青少年网民平时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但重度网瘾青少年平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35.5分钟,是无网瘾倾向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72.7分钟)的近两倍。

陶宏开:网瘾的主要标志是上网后的非理性表现程度。这就是说。上网以后出现了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偏离了健康的生活轨道。长时间的上网是判断是否为网瘾的一个参考指标。

目的:玩网络游戏

柯惠新:网瘾青少年最主要的上网目的是“玩网络游戏”。非网瘾青少年主要上网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获取信息”“学习或工作”“通讯或联络”,这些方面的比例要高于网瘾青少年。从青少年花费时间最长的网上活动来看,网瘾青少年选择“玩网络游戏”的比例(36.4%)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16.1%)。可见,网瘾青少年的上网目的和网上活动更加单一,尤其集中在“玩网络游戏”。而非网瘾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更为多样化,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满足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的需要。

陶宏开:喜欢玩是青少年的天性,我们从来不会一概地反对青少年玩游戏。问题是在玩什么样的游戏。研究表明,游戏分为三种:A健康游戏。即寓教于乐的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娱乐,还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B休闲游戏,虽然没有多少教育意义,但能够帮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得到放松;C有害游戏,会诱使青少年渐渐迷恋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最后走上沉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网络游戏导致中国犯罪严重低龄化。大量青少年逃学旷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处理退学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现在网络上的大部分游戏是有害的C类娱乐。这也是为什么广大家长们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原因。这些不良游戏已经成为网络鸦片或精神毒品。

地点:网吧

柯惠新:非网瘾青少年经常在“自己家里”上网的比例(50.4%)远高于网瘾青少年(35.6%),而网瘾青少年最经常在“网吧”上网的比例(37.4%)要明显高于非网瘾青少年(21.3%)。可见。上网地点也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我们认为,在家里上网父母可以进行适度监管。在网吧上网则一方面缺乏监管容易导致沉迷,另一方面在网吧里也会受到其他上网者的影响,容易结交志趣相同的不良朋友,而这个特殊的朋友圈可能会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提供重要的人际和情感支持。

陶宏开:许多未成年的孩子不顾国家的明令禁止也要去网吧打游戏,其原因之一,是可以逃避父母的监管,另外也更是因为网吧里那种群体打游戏的激烈氛围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关键在于家长是否能够运用亲情和智慧。让家里的吸引力大于网吧的吸引力。另外,家长们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科学上网,然后指导孩子从小把电脑和网络主要当做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而不是仅仅当成玩具而玩物丧志。只要“疏堵结合,引导为主”,我们是可以尽量避免孩子陷入网瘾,帮助他们合理使用电脑和网络。

人际关系:很难与周围人相处好

柯惠新:网瘾青少年中“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瘾青少年。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29.1%的青少年“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而在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38.0%。调查中还发现,网瘾程度越深的青少年,与同学交往越困难,与老师关系越不好。这说明网瘾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很难与周围人相处好。

陶宏开:由于应试教育的高压与枯燥,孩子感到生活压抑而单调。他们的父母们忙于工作,学校里又是重教书、轻育人。缺乏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孩子们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相比而言,在新鲜刺激的网络游戏世界里,只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与金钱,孩子们可以在那里为所欲为,尽情自我。其结果是这些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越投入,就与现实生活越脱节。他们渐渐地从不喜欢到不习惯。从不习惯到日益反感与真实的人交往,甚至对父母也从冷漠、厌烦到仇视。当这种情况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青少年就在网瘾泥潭中越陷越深。

9.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九

介入之功能浅析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治

疗中的功能

青少年网瘾治疗课程期末论文

班级:姓名:学号:09709211

老师: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瘾问题介入之功能浅析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瘾的预防与治疗中的功能

09709211沈燕

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成长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且日趋明显,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而且成为了社会问题。然而造成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若只是简单地从生理学、心理学或教育学入手,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不能真正的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况且现行“网瘾治疗机构”乱象丛生,其所用方法的不当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及网瘾的特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系统地给予青少年网瘾预防与治疗的服务,弥补了之前所用方法的不足。本文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瘾现状的严重性以及分析影响网瘾产生的因素,并通过剖析其他方法的弊端,简述社会工作在治疗与预防青少年网瘾的方法上,以显示社会工作在解决网瘾问题上的功能,进而倡导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网瘾问题上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当代青少年危机干预模式的科学方式。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社会工作功能

一. 青少年网瘾现状分析

①青少年网瘾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上网时间超过一般限度以获得心理满足。一般来说,青少年网瘾就是无法有效地把自己的上网行为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主要表现在时间控制上),进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成长。青少年网瘾基本上都是这种控制能力不足或已经丧失这方面的能力。据中国青少年

②网络协会2010年公布的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可知:目前我国有8000

万网迷和网瘾者,其中网瘾者有250万,14-24岁占85%以上,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8.98小时,假期高达21.34小时。据此可知,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研究这一现象的实质并加以解决,很可能带来类似于毒瘾所致的社会危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为:1.其更倾向于娱乐性上网;2.其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3.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势„„虽然这些特征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其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身体发育和健康受损,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和情绪问题且现实人际关系恶化,与周围人交往困难、不合群等。

二. 导致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一)人际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向成熟的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时的他们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技巧缺乏等原因,使他们在现实中交往失败、得不到满足(当然也包括与父母的交往,得不到父母的心灵关爱与理解),而网络上的交往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所有条件,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藏性使交往双方逃避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要面对面的压力,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的身份、年龄甚至性别,虚构想象的身份来与对方进行交往,就使青少年觉得这种交往方式更随意、没有压力,既避免了现实中交往的紧张、不适的心理,又满足了交往需要,于是逐渐地依赖网络。

(二)自我肯定的需要

学业重、就业压力大、家庭不和谐是影响青少年产生网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一旦稍有差错,便会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使其在成长时期的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缺乏自我认同感。而网络游戏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泄及表现渠道。这些游戏的高技术性、晋级性都使青少年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优越感、成就感,使他们身心得到极大愉悦,认为在游戏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使他们得寸进尺,不由自主地开始新的尝试。随着尝试的深入,新的目标也就逐渐坚定地树立起来了,如此循环往复,青少年便会沉溺其中失去控制。

三. 现阶段“戒网瘾机构”乱象丛生及其方法的弊端

由于目前青少年网瘾的程度越来越深,而有网瘾的人群也越来越朝着低龄化的趋势发展,再加上父母、老师对子女摆脱网瘾的急迫心理,使“戒网瘾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但“网瘾少年邓森山在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中死亡事件”和“山东的电击疗法”也让人们看到

乱象丛生的戒网瘾机构,意味着暴力加暴利,这些利用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而牟取暴利的机构不断涌现。他们为了谋求暴利,获得及时性的效果而限制这些青少年的人身自由,采用体罚手段,让网瘾青少年就范,如:电击疗法;或将网瘾纳为精神病,以药物治疗等。这些在没有征求青少年意愿和家长的同意下而采取暴力的方法,使网瘾青少年不得不“屈打成招”。不科学、不合法的手段使得青少年在成长最为重要的时期,身心遭到严重创伤。

而有些机构即使使用科学的方法,但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如仅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出发,从青少年网瘾原因的一方面着手,只能短暂地解决表面问题,而不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育学上来说,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有可能使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厌恶感、叛逆感,进而使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在预防时因把握不好教育的“度”而使青少年产生好奇心,结果会适得其反——走向网瘾之路;从生理学上入手,只关注了青少年在生理上所处的特殊时期,运用药物治疗虽能调节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让网瘾青少年在生理上不再依赖网络,但“心瘾”却是无法从生理学上解决的;从心理学上而言,其实与教育学的教学方式类似,但高于教育学。虽然能在心理老师的辅导和家长的关爱下,靠成瘾者自身的毅力逐渐克服,但一旦网瘾者厌烦或是受刺激,对网瘾的依赖往往会加陪。

综上而言,若我们只从单方面的角度入手去帮助网瘾者,效果并不佳,治标不治本。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我们需采用“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采用综合性的专业方法去帮助青少年解决网瘾问题。

四. 社会工作介入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等疗法与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为网瘾青少年提供专业性服务,起到了治本的功能。

(一)个案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瘾的功能

③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让其更好发挥社会功能。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本身能力与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以“同感、倾听”等专业原则,通过个案工作以了解影响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因素,譬如: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以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等方面,以制定出符合治疗青少年网瘾的干预计划与方法,譬如:家庭治疗法等。个案社会工作注重青少年的精神及心理需求,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去剖析青少年网瘾的根源并进行评估,寻找通过改变家庭人际背景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如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以及子系统等,帮助家庭修正僵化的互动模式,重新定义关系与界限,以为解决网瘾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青少年戒除网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瘾的功能

④小组工作是指经过训练的指导者应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识与原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小组成员交流,帮助小组成员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完成小组的既定目标。而在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中,父母和家庭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由于大部分父母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养方式及缺乏对网络的正确认识,而把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定性为个人问题,而忽略了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很可能受父母和家庭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要让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需要父母和家庭规范的改变来配合。基于上述的理念,社会工作通过小组工作介入到家长和子女的系统中运用结构式家庭疗法、系统家庭疗法等疗法以改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子女间彼此了解双方对自己的要求,化解误会,从而进一步加强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及促进能力建设方面,恰当的小组活动及游戏的辅助能帮助青少年彻底解决网瘾问题,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此外,成长性小组工作能提高网瘾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应对各种问题和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的黄金时期,小组工作可以将一群网瘾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游戏为辅,总结为主”的形式,通过行为主义疗法、情景模拟等专业方法让网瘾青少年认清自己目前的情况所带来的后果及对家人、自己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网瘾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引下,青少年会更容易地摆脱网瘾。此外,利用前期评估了解的情况,运用心理分析法、社会学习理论等,通过同伴作用来改善网瘾青少年所处的环境、自身行为,使其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可度,以远离虚拟世界,彻底的戒除网瘾。

(三)强化正行为,消除负行为,提升青少年自信心

社会工作善于运用强化、惩罚等社工方法,将其与青少年网瘾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以真正尊重青少年为前提,以鼓励、激励、倾听等方法为手段,从而达到加强网瘾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与自信心的目的。譬如:社工通过代币法,以一种对网瘾青少年有价值或有兴趣的货币来强化青少年的正常行为,而使网瘾行为逐渐消退。而这种给青少年的货币实际上是一种奖品,它能起到奖励的作用。通过这种强化方式让青少年逐渐消除网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给予自己肯定,以提高自身的自信心;运用惩罚方法来减少不良行为的产生频率;写一张激励自己的便签贴于能看得见的地方,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戒除网瘾。此外,也可运用自我管理中的其他方法,譬如:社会支持,借助他人的支持和自我坚持的力量,一起克服网瘾等。

五.结语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瘾的介入秉着将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以关注网瘾青少年心理需求为点,以点带面,层层剖析,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方法,以个案、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以青少年能接受的游戏为辅,专业方法为主的方式,以平等的地位与其交流、倾听网瘾青少年心理需求的方法,来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这不仅弥补了其他学科方法的单一性所造成的不足,而且促进了青少年危机干预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件:

①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J].发明与创新, 2006(6): 46。

②林绚辉.《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③《社工概论》(修订版).南京出版社,2002.9.1

10.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十

下午单位组织的观看的《网瘾少年与贫困学生互换》,观看之前我还多少有些不以为然,然而,在会议室集体观看的时候,140多人积聚在一起,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故事一共四集,真的太感人了,回家后我自己下载又看了一遍,体会真的蛮多的!

今天我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下来,同时我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希望能引起我们教师、家长的注意,平时我们在交谈的时候,总是“某某学生素质太差,一点也不听话”,“某某孩子太笨了,一点也不学习”等等,等你看完这个片子后,我希望能引起我们的一点反思。其实前几天我一位同事推荐我观看印度电影《三傻大脑宝莱坞》的时候,我就有写一些自己想法的冲动,但最后鉴于自己的懒惰,还是没有完成。

《网瘾少年与贫困学生互换》和《三傻大脑宝莱坞》有一些共性,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如何意识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抽空都看看,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或许能给你一心灵的启迪!

《网瘾少年与贫困学生互换》和《三傻大脑宝莱坞》记录的都是两个不同世界的孩子经历着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生活又一次聚焦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首先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1、变形记--蜕变前

15岁的长沙的富家子魏程,整天沉迷网络辍学在家,专职打了两年多的游戏。对他而言,网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网吧就是他的家,学习、前途、期望…都已经是那么遥远的东西,他性格偏激,不爱沟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宁愿自己在网吧呆着什么也不干也不回家!与家人的关系淡漠,每一个人对他的劝解、开导就只能得到他的无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70多岁的外婆为了找他病倒了,当家人告诉他回家看看外婆的时候,他的一句话深深地激怒了我,就是“外婆病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另一位是14岁的青海村娃高占喜,父亲是盲人,没坐过汽车,没吃过巧克力,他与外面的世界基本隔绝,没见过高楼大厦,只喜欢两个明星,刘德华和赵本山,但自己却分不清他们谁是谁!。占喜很懂事,成绩优良,帮家里干农活,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打工,但依然梦想着依靠读书来完成“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这样天壤之别的两个孩子,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按照电视台的安排,他们互换了自己的人生。

2、变形记--当城市孩子变成农村孩子

在青海新家的第一顿饭,魏程呕了一地;

第一天交换后第一天魏程走进学堂,随后的英语课他意料之中地睡着了。

第二天电脑课上魏程当起了老师,一本正经地教同学们使用电脑与同学们讲起了网游的害处,博得了同学们无比的尊重与崇敬,之后上课他竟然没有睡觉。

第三天魏程上数学课得到老师鼓励。

第四天魏程拔了一天麦子,听别人说黄河离这儿不远,于是产生去黄河看看的想法。

第五天中午魏程出门挑水遭遇大雨,他不会挑担子,只好扛回家。农村爸爸将家里所有的积蓄--20元钱,用好几层纸包着,而且是藏在棉鞋里(只有老伴和自己知道)拿出来,让他去黄河玩,魏程眼角红了。他当晚写下了日记说是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赚20块钱来还给盲爸爸。

第六天魏程到建筑工地打工,筋疲力尽后领到20元工资。当晚他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表示要悔过自新。

第七天魏程来到黄河,因想家而痛哭,终于说出辍学的原因--因为一次郊游自己喝啤酒被老师打了一耳光…我无语!

由于山区缺水,那里的人一年才能洗一次澡,盲爸爸为了能让魏程干净的回家,给他挑水洗澡摔倒受伤,魏程将盲爸爸背回家后,一个人跑到屋外痛哭。

最后一天,高爸爸坚持要送魏程下山,临别的时候,魏程用自己打工赚来的两块钱,买了一个水瓢送给妈妈,只因为农村家中那个已经漏水。他收新妈妈连夜为他们家纳的鞋底后,随即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跪地黄土口中叫着妈妈,泪流满面…

回来后的第一个晚上,魏程看到了父亲为他录制的DVD,他重新回到了学校。

3、变形记--当农村孩子变成城市孩子

第一次坐在豪华小轿车里,高占喜突然流泪了,剪头发、打手机,占喜接连落泪。面对丰盛的晚餐,他紧张得五次掉筷子,回家后收下200元零花钱。

第一天占喜被电视剧所吸引,全然忘记了看书。

第二天占喜爱上了卡丁车游戏,晚上请表弟表妹吃饭。

第三天占喜买了一大堆零食,他似乎开始学会花钱了。

第四天占喜逛公园和动物园,买了四本书。

第五天占喜到妈妈的印刷厂帮忙,觉得很无趣。

第六天占喜去卖报,遇见了一个八九岁为母亲治病赚钱的小工友,回来后他说城里生活也很不容易,没有钱不行。

第七天占喜收到了新父母送给他的自行车,兴奋不已。晚上占喜意外得知亲生父亲摔伤脚的消息,立刻要求赶回家。

回来后的第一个清晨,占喜拉着爸妈请他们吃面,他向记者接了电话打给城里的妈妈道歉,因为害羞他曾拒绝了妈妈的拥抱。

故事情节就是这样,详细内容要大家自己下载观看。说实话,两个孩子以后的命运我们没法定义,但是七天改变一个人的事实,却让我深深地感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

曾经在城市人眼中那么没有出息,没有希望的一个孩子,如何因为七天的农村生活,而重新懂得感动、学会了关心亲人的?为什么放在农村才发现,他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感动流泪?

其实,并不是他不好,而是因为生活中我们缺乏关注和沟通,没有发现他的好,没有让他表现出他的好。他是一个寂寞的孩子,只有网络才能让他感觉自己是受关注的,所以他特别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让很多人片面的觉得他迷失了自己。然而,他到了青海之后,特殊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关注,大家都围绕着他转,受到重视的他忘记了没有网络的烦恼,开始尝试着去接触和了解他身边的人,去习惯青海的乡村生活,慢慢的也显露出纯真的本性。纯朴的农村父母几次让他心灵深受震撼,他慢慢变得懂事,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他,甚至于喜欢他。

农村孩子占喜阅尽城市繁华,享受生活之初,他似乎被这个迷失了,从勤俭有佳到花钱如流水。但他毕竟是一张白纸,在卖报经历过后他总结出城里人生活也不容易,没有钱不行,这样的刺激使他在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后,像以前一样勤劳好学,因为他懂得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走出大山。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没有被雕琢的莆璞玉,他将变成什么样子,就要看老师和家长怎么样来雕琢。并不是每一个城里的孩子都可能来到农村回归纯朴,也并不是每个农村孩子都有机会领略城市的繁华生活。但是有一种不需要生活角色的互换,家长们依然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的方法,那就是尝试着多关注孩子们的感受,多和他们的沟通,并不断地、积极地激励他们,或许很多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呢。

我相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即使是网瘾的孩子、家长眼中的某些“坏孩子”,都有最纯真和美好的东西,他们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鼓励和被尊重!人可能真的需要经历一些些东西,才会有所感悟。

真诚祝福这些孩子,未来路,且行且珍惜…

11.厌恶网络的“网瘾”少年 篇十一

周女士和儿子杰准时到了我们心理咨询室。杰个子清瘦,精神显得疲惫(昨夜通宵上网),头发有些凌乱,穿着宽大的休闲服。我请他们母子入座后,周女士急匆匆地发话了:“你看,老师,又是一个晚上没睡觉,他真的是游戏成瘾了。”“谁有瘾了?你不要来管我好吗?你们管好自己就行了!”杰的眼神冷漠犀利。看来这对母子暂时不具备友好交流的条件。我决定先和杰单独谈谈。

“我很高兴你能来我们咨询室,我想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或处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对一般的来访者常用的开头语。

“我没问题,不是我要来的,是她强行要我来的。”杰还是很抵触。

我问他,你多大了?(其实昨天从他母亲的介绍中,我估计他16岁左右。但我愿意请他亲口说出自己的年龄,这样有利于提醒他对自己要负有责任。)

我16岁。杰说话的同时,脸孔是望着窗外的,他并没接受我。

我点点头,说,对一个16岁的人来说,是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找心理老师的。如果你非常不愿意,我觉得你可以离开,我会和你妈妈解释的。我会告诉她,我会尊重一个16岁的青年人对他自己的判断,如果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心理老师的帮助,自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那很好。现在,如果你想离开,可以请便。

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工作,如果来访者拒绝帮助,那么你就是再大的热情,也是枉然。对于16的少年,他强烈的抵抗心理老师的辅导,我也不会强迫他们。

奇怪的是,杰没有起身离开,由先前高傲的抬头侧望窗外转为了低头沉默。

这种沉默不同于抵触,他在梳理自己的心情。

待他再次抬头时,我看到孩子眼里有泪光闪动,但他使劲睁大了眼,为了不让我看到他湿润的眼眶。

我恨他们。杰硬邦邦地吐出这几个字。

他们,是谁?

我父母。他们根本没资格为人父母。

我有些纳闷,恨父母和他上网成瘾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我说,你母亲似乎没发觉你的这种情感变化,她担心的是你的上网成瘾问题。

没错,他们以为我就是网游成瘾,我跟你说吧,其实我讨厌玩电游。

哦,讨厌玩电游,却又通宵达旦地玩电游,这让我有些难以理解。我要让他自己来解释。

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

我恨他们,恨我爸的虚伪自私,恨我妈的软弱无能。我爸在外面有一个女人,这是我偶然经过父母的房间时听他们俩对话得知的。令我气愤的是,爸爸好像和那个人早就好上了,而我妈竟然也一直知道,可她居然容忍了。她和我爸达成了协议,说是等我考上大学后就离婚,现在互不干涉,要维持这个家,就是为了不影响我考大学。哼,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他们想让我考大学,我偏不考,我要让他们后悔,我要用我的堕落来刺激他们。他们过去最害怕我学别的孩子玩网络游戏,说是上网成瘾后就前程全毁。那我就做他们最害怕的事情。他们太虚伪了!每次通宵玩游戏后,看着他们无奈地对我摇头,每次被学校抓了后,看着他们站在老师办公室赔礼道歉的神态,我就有种报复后的满足感。其实我讨厌玩游戏,经常在网吧里玩着玩着就睡着了,视力也下降了,我没有上瘾,只是我必须这样做。

杰的一番话让我震惊。他用近乎自我毁灭的方式来报复父母,而父母竟然一无所知。

我理解孩子得知真相后的气愤与绝望,渴望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需要。你有没有和父母就这些事情有过交流,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呢?

没有,他们从来都把我当成小孩子,他们从小教育我要听话,可是他们呢?说话中,杰又有些激动了,握紧了拳头。

我拍了拍杰的肩,待他稍微平静下来,我们继续下去。

你不希望看到父母的现状,你用极端的方式来报复他们,看上去有些残忍, 但这却充分说明了你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挽救这个家,来挽留父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你现在的办法,我们还能不能想出别的办法来呢?你设想一下照现在下去,你和父母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呢?我期待你的回答。这是第一次会谈结束时我给杰留下的作业。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丰富,经历简单,遇到事情很容易冲动,作为教育者,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在随后的会谈中,我们一起积极地想办法,杰说首先和父母沟通,倾听父母真实的想法。同时也让父母了解即将成年的儿子的想法。他认识到只有他还能挽救这个家,但决不是沉迷网络可以达到目的的。我和杰的父母也进行了一次交流,他们惊诧孩子沉迷网络的真正始作俑者是他们自己!是啊,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差点酿成大错!

这场风波很快平静了下来,杰“还原”成原来的他了。

他沉迷网络,但他厌恶网络,矛盾的背后,更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深思,有的时候不要问孩子究竟怎么了,而是要问我们成年人究竟怎么了……

12.青少年网瘾成因探析 篇十二

网瘾又称病理性上网, 病理性上网的科学性定义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 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次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 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存在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和分类。网瘾的核心症状由以下3个因素构成: (1) 耐受性。随着反复使用网络, 感觉阈值增高, 对原有的上网行为不敏感, 为了达到同样的快乐体验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或投入程度。 (2) 反复性。指网络成瘾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后, 依然可能因为某种应激事件和情绪问题诱发而反复发作。 (3) 戒断反应。一旦停止或减少上网行为, 就会出现强烈的上网冲动和渴望, 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波动、失眠、焦虑、双手颤抖、烦躁等症状。

同时, 病理性上网会对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是对身体的影响。病理性上网导致视力下降、鼠标手 (腕管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 引发多种疾病, 甚至死亡。其次是对心理的影响。导致认知改变, 精神恍惚, 思维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偶尔出现短暂的幻觉、妄想等。再次, 是对家庭的影响。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导致亲子冲突, 家庭破裂。最后, 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热衷于网络交流, 忽视现实交流, 导致自我封闭。

网瘾不仅给人带来以上影响, 还易诱发犯罪, 具体原因是: (1) 因人际关系障碍而诱发犯罪。网络游戏使未成年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特征无法完全对应和重合, 使他们产生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 诸如攻击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抑郁症和多重人格等, 部分未成年人因人格障碍而产生行为偏差, 导致行为失范。对于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 学校和家庭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教育和挽救。 (2) 因网游暴力而诱发犯罪。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 妨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 在现实社会中遵循游戏法则, 使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二是暴力游戏过于残酷、血腥, 未成年人长期接触暴力游戏, 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容易变得情感冷酷、心灵麻木, 蔑视人的生命价值。山东省对未成年犯进行抽样调查, 其数据显示, 未成年犯实施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犯罪行为的比例为10%, 其中, 犯罪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有关的比例为33.3%。 (3) 因交友不良而诱发团伙犯罪。未成年人具有渴望被同龄人关注的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以网络为纽带, 易与同辈群体结成小团体。如果团体中有不良行为的成员, 就会形成亚文化, 这种小团体化的不良现象往往是团体化犯罪的前身。

广大青少年如果不理性地控制上网的时间, 易导致网瘾。网瘾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 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通常是指沉溺于不同的网络游戏, 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 获取成就感及自我价值感;通过游戏, 成瘾者发现人的生命不是唯一的, 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生命观改变。网络游戏成瘾发生比例最高且最难以治愈。 (2) 网络信息成瘾。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对自身学习、生活并无实际意义的各类信息, 由于搜索策略不当或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 注意分散, 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 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3) 网络交易成瘾。指以一种难以抵抗的冲动, 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交易或者拍卖、购物、参与网上讨论等而不能自拔。

2 应对方法

面对家有网瘾的孩子, 家长该如何应对。 (1) 计算机设备宜摆放在家中公共场所, 使家人有共同参与或互动之机会。 (2) 父母本身若对计算机网络有所了解, 可以协助子女, 让他们使用网络的经验变得愉快、安全且具教育性。 (3) 学习与青少年的有效沟通方法, 以免父母在约束子女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员。 (4)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 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 (5) 帮助孩子认识到危害性。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 不要说教, 双方互相尊重, 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 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如荒废学业, 损伤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 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另外还可采取需求替代方案。心理需求1: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差, 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提出最低要求, 让他能够达到, 然后给予鼓励, 在达到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对于这样的孩子, 如果能够让他们在学习方面找到成功的感觉, 就可以解决问题。心理需求2:有的孩子迷恋游戏是因为缺少其他玩耍方式。替代方案:家长鼓励孩子多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 或者父母多和孩子呆在一起, 减少孩子因为孤独、寂寞而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只要亲子关系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 网络成瘾就比较容易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3.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成因浅析 篇十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成因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在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案例分析,得出青少年犯罪率不断高高不下的原因,希望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抛砖引玉,能有更多志同道合之士生发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ur present case studi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juvenile delinquency rate reached no less than the reasons for continued high hope that by analyzing these reasons, the initiate to have more like-minded people in health issue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正文:

建国初期,由于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青少年犯罪甚至是犯罪率都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内,青少年犯罪尚未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然而,随着70年代因为政治原因导致的司法系统崩溃,加上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的社会其他领域的制度尚未确立以及西方不健康思潮的迅速侵袭,青少年犯罪比例逐年上升。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特点

统计资料表明,整个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基本呈增加趋势:1980年为61.2%,1981年为64%,1982年为65.9%,1983年为67%,1984年为63.3%,1985年为71.3%,1986年为72.5%,1987年为74.4%,1988年为75.7%,1989年为74.1%。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生效,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虽有下降之势,但仍然十分严重:1990年为57.31%,1991年为52.88%,1992年为50.78%,1993年为50.74%,1994年为49.12%,1995年为45.54%,1996年为40.53%,1997年为37.85%,1998年为39.39%。可见,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贪财性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重最高,且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全国查获的青少年犯罪中,盗窃占67.4%,抢劫占7.1%,诈骗占6.88%。抢劫案件中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1985年为9.39%,1986年为11.28%,1987年为14.8%,1994年超过20%。

2青少年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作案的倾向高于中、老年人犯罪,暴力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对1996年、1999年两年入狱罪犯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青少年罪犯中,使

用暴力手段作案的分别占30.6%(1996年)、51.6%(1999年)。相对应的中老年罪犯,使用暴力的比例分别为27.2%(1996)、38.6%(1999年)。

3青少年性犯罪近年来增长与淫秽色情宣传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淫秽宣传品扭曲了人的性观念,它强调性满足的极端性,把性享乐视为性行为的最高目的,宣扬性问题方面的无责任性,将性欲望的满足超越社会规范的约束。

二、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1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消费层次多元化,经受不住高消费的诱惑。

王某,年仅24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任会计,一年内贪污公款100多万元,期间,王分别带着其三个女朋友去高级饭店就餐,住酒店,购物,案发时已挥霍完全部赃款。

当前,绝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的动机源自企图非法侵占他人或公有的财产。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因为经受不住高消费的诱惑。但由于青少年本身收入有限,很难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从而导致了违法犯罪的产生。

分析这些青少年贪污或者受贿案件可以看出,青少年在这一类犯罪中与中老年犯罪存在一个显著差异——挥霍。中老年在犯了此类案件后,往往选择将赃款藏匿起来,如若案发,便潜藏或者逃逸出国。而青少年一旦出现此类犯罪,往往选择将钱全部挥霍一空。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对消费的需求,贪图享乐、追求奢侈,而中老年犯罪往往是贪图钱财。

2对特定消费场所的管理不完善。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如今,网络普及率大大上升。从呱呱坠地的孩子到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无一不受到网络的影响。

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健全、又显偏激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很多时候弊大于利。不论是游戏中的暴力、网页里的色情,都让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最终导致模糊现实与网络的界限,在现实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其中,网吧、游戏厅等消费场所的管理不完善起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个体商贩大肆非法兴办网吧、游戏机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徕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入内,有的游戏室甚至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游戏内容不乏色情、暴力。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还是地处偏远的乡村,网吧、游戏厅都泛滥成灾,不少城市到处可见“网吧一条街”,网吧甚至对学校形成包围之势。

为了上网、游戏,很多青少年甚至可以无视亲情、友情,眼里只有电脑、网络、游戏。不论是血亲还是挚友,只要是阻碍其上网的,甚至可以举刀相向。这类无视后果的冲动犯罪往往导致罪犯落网后的后悔、无助,却永远也无法弥补自己的过错。

3媒体不健康宣传的影响。

段某今年18岁,家住株洲攸县县城,中专毕业后在家待业。今年1月3号晚7时多,段某来到家附近的网吧上网。经朋友介绍,她与当地一个叫廖某的男青年进行视频聊天,谈得十分投机。廖某的稳重和帅气的外表让段某心生好感。只有18岁的她,很快就向这个初识男子敞开了心扉。见段某个性直爽,廖某开始抛出诱饵,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段晓薇。

不知不觉,两人聊到了第二天凌晨5时,经过一夜的畅谈,沉浸在甜言蜜语中的段某突然有了与廖某见面的冲动。于是她拨通了廖的电话,约好与他在文化路上某酒店的403房间见面。

清晨6时左右,天真的段某单身赴会。见到身材魁梧、温柔体贴的廖某后,段某以为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可当她进入403房后,眼前的一幕让她吓了一跳:房里乌烟瘴气,一片狼籍,4个年轻男子正在聊天。见情形不对,段某转身要走。廖某挡住了她的去路,随手将门反锁上。

无奈之下,段某只得跟着廖仔乃坐到床边。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露出狰狞面目的廖某竟当着其他4人的面,提出要与她发生性关系。段某断然拒绝,起身准备离开。凶相毕露的廖某与另外4人对她大打出手。随后,廖某当着其他人的面,将无力反抗的段某奸污。在这之后,他又两次强行与段某发生性关系。整个上午,段晓薇都处于生与死的极度恐惧之中。

案件侦破后,廖某交代,他因为受到不良媒体宣传后,一时无法自制,做出了这样丧心病狂的举动。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新思想、新事物,但暴力、色情文化也相伴而生,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处在青春期过程中的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发育时期,进入青春发育期的男女青少年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出现,性发育成熟。生理上的变化,致使青少年萌发了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而青少年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各种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的性冲动具有明显的激发作用,由于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自控力较差,在黄色传媒的刺激下,抑制不住生理躁动,便可能冲破法律约束,实施性犯罪。

4.家庭的不良影响。

由于父母工作忙,李某从小与住在上海的祖父母共同生活,祖父母对李某百依百顺,非常宠爱。上中学后,李的父母将其从上海接回北京,并经常因学习成绩差等问题批评李,李某对其父母产生了不满,认为父母不如祖父疼爱他。中学毕业后,李未考上大学,待业家中,后与女友发生性关系致女友怀孕,为了人工堕胎,李某向母亲要手术费。其母指责其不务正业,还给家里惹麻烦,李某对其父母的怨恨被激发,遂拿起家中的斧子,将其母砍死,其父闻声赶至,李又将其父砍死。随后,翻出家中的存折,取出11万余元存款,若无其事的外出旅游,直至案发被捕。

被告人王某年仅17岁,在初中尚未毕业时,即离开家乡山西,独自来到北京打工,一

次与人因琐事发生争执,在互殴中持刀将对方砍死。依照法律规定,由于王某在审判时系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必须到庭参加诉讼,但王某之父在一审审理时未到庭,在高级法院进行二审审理时,在多次与其父联系后,其父仍借故拒不到庭。

家庭被称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的影响对人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兄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不良家庭往往埋下了青少年犯罪的种子。根据心理学研究,模仿在人的早期发展阶段上有很大的意义,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家长的不良行为也是诱发子女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津市对103名未成年人犯的家庭情况的调查表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曾被劳改、劳教过的为26人,占总数的25%。上海市某工读学校的879名学员中,家庭成员有违法行为的为187人,占总数的21.3%。

有些青少年,尽管父母本身没有不良行为,但由于未受到正常、适当的家庭教育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有几种情况:

一是家庭破裂。

二是未与父母同居住。由于父母工作条件、性质决定未在父母身边长大,而与祖父母等同居住的青少年,往往受到祖父母的溺爱,逐渐形成好逸恶劳、任性的性格特点,在回到父母身边后,突然受到严厉的管教,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在发生冲突时,这种心理被激发,成为导致犯罪的诱因。

三是父母疏于管教。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内地农村地区及城镇中父母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主要是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不太好,仅注重经济收入,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

三、总结

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心理特征,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能力有限,又热衷于表现自己的独立与强悍,容易冲动,故易于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但并不具备犯罪人格,如对其加以正确、适当的引导,较易去除其人身危险性,使其重新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

就比如前不久发生在四川大学的两起恶性杀人案件。如果学校能对当事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心理辅导、师生交流等方式),或许案件就不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如此恶性的事件。

所以,对于青少年,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上进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要考虑到会对青少年起到什么样的影子。通过上课、课后交流、普法教育等方式,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让青少年学过通过其他而不是暴力手段处理问题,从而到达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总之,遏制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或是青少年本身,都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通过本身的努力,遏制犯罪,让所有青少年都走上一条健康阳光的生长之路。

参考文献: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方文琼、王珏、周丹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admin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守芬、孙晓芳

上一篇:2019高考文化生活下一篇:七夕活动策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