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篇一
学完这篇文言文,我深深感到:教学文言文,朗读是第一位首先,教师要对古文熟读成背,为学生做好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顾问的兴趣;其次,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1、放慢朗读速度;
2、注意按意思断句;
3、熟读的基础上达到流利背诵
另外在上《叶公好龙》的第二课时时,孩子们从“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中领会到叶公对龙艺术的喜爱,又从“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领会到叶公对真龙的恐惧,我要求学生把两部分进行比较理解,要孩子们谈谈自己对叶公的看法。
结果就有了四种观点:
1、不要做爱慕虚荣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4、叶公的行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前三种看法都是对的,但后一种学生的见解也是有道理呀,但这却违背了本文的教育意义。于是我这样引导孩子们的: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语气来写的?
生:嘲笑。
生:讽刺。
2、好,能感受到讽刺之意。哪个句子体现出这种意味?
生: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讽刺的意味来写,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4、那他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呢?或是想让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有意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做人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的精神。接着,孩子们热情高涨,谈到了生活中这种“叶公好龙”似的现象。对什么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认识。
2.叶公好龙教学反思 篇二
史书记载, 当时楚国遭到白公之乱, 惠王被劫, 在国难当头之时, 叶公率师与国人攻打白公, 平定了叛乱, 楚国国势得以稳定。在他的辅佐下, 楚国奠定了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基础。但叶公有功而不自居, 竟荐贤让贤, 自己甘愿回到北疆边陲叶县, 只做了个封疆之吏, 地方长官。叶公继承其父的“扶民”主张, 提倡农桑, 兴修水利。
可是历史为什么会给这位叶公沈诸梁头上扣上屎盆子呢?这与大圣人孔子有关。
当年,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赴叶邑游说叶公沈诸梁求官, 他与叶公治国理念上存在根本分歧:叶公是尚法的, 是提倡大义灭亲的;孔子注重亲情伦理, 是反对大义灭亲的。上述根本分歧, 注定孔子来叶“求官”的失败结局, 他的行情不被看好, 甚至叶邑农夫都讥讽他“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3.《叶公好龙》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译文学习古文,知道古文与今文在意思上有所不同。
2、理解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诵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
教学准备
准备好多媒体,提前朗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激趣
1、欣赏书法作品: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书写的都是什么字?
2、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骄傲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3、交流成语:你能不能说出龙的成语呢?
二、初读,正音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叶公好龙》。齐读课题。
2、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能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吗?
3、指名读。正音。
4、小结: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读准,已经为学好古文开了个好头。
三、再读,自学
1、你们能自己把课文读懂吗?
2、轻声读,有哪些字词不理解或不懂的画出来,再想办法把它们弄懂,做上批注。
3、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字词,是怎么弄懂的?
4、引导归纳:哪些字的意思和现在不一样呢?(出示课件。对比“走”“写”等字的意思的不同)
5、小结:有些汉字的古意和今意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理解时可以借助工具书、译文、结合上下文等方法进行理解。四、三读,整体感悟
1、你理解了古文的意思了吗?请你再次轻声读课文,再把古文的意思说一说。
2、指名交流。
3、你们真的理解了课文了吗?老师做个检查。
4、检查理解情况。
(1)哪些语句写叶公好龙?[板书:好龙写](2)哪些语句写叶公见到龙的表现?[板书:见龙走](3)哪些语句写对叶公好龙的评价。
5、先用古文回答,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范读课文,指导读好,尝试背诵
1、理解了整篇古文的意思了,现在再请一个同学把古文读一遍,我们来听听他读得好吗?
2、老师范读后,提问:老师读和那个同学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把握好语气)
3、自己练读——指名读——男生女生读——齐读。
六、明理
1、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要做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人。)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
3、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自己学会了古文,还掌握了学古文的方法,真聪明,相信以你们的聪明,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都能做一个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人。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古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听听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3、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4、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和带有龙的成语,出一张“龙”的小报。
八、板书设计
叶公好龙(表、言)好龙:写(里、行)见龙:走
4.叶公好龙教案 篇四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学过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
2、谁能说一说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指名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今文对照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叶公好龙》选自西汉刘向所编撰的《新序》。
(板书课题)“叶公”是谁?“好”怎么读?什么意思?叶公和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读了课文就能有一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师:好知道了课文题目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古文(2)古今对照,理解古文含义(3)阅读金钥匙,了解古今字义的不同
(4)叶公好龙有哪些表现?分别在两段文章中画下来(5)叶公见到龙有哪些表现?分别在两段文章中画下来 1.集体检查(小黑板出示):
辩字义: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文下面的金钥匙(读金钥匙),从金钥匙中我们知道了这里的“写”在古代是画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
牖:you 窗户。
窥:kui 偷看。
凿:zao 凿子,(挖槽或穿孔用的)一种工具。
写:古时候是“画”的意思。走:古时候是“跑”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来读课文,指名读文,集体评价 1,结合译文,理解古文。
2,从哪些句中看出叶公非常喜欢龙?
板书: 非常喜欢:钩以写龙 凿以写龙 屋室雕纹以写龙(指名回答)
现在我们就去叶公家里面参观参观,叶公家里面怎么样?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参观了叶公家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叶公的家里到处是龙,他真的非常喜欢龙)
大家想一想,叶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天上的龙听说了叶公的事,真的就来了。叶公见到龙有哪些表现?
板书:见真龙:弃而还走 失其魂魄 六色无主(指名回答)请大家看看,这几句里面哪一些是写叶公的神态的?哪一些是写叶公的动作的?画出来
动作:弃而还走 谁能来模仿一下他的动作? 神态:失其魂魄,六色无主 谁能来描述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看了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感觉?(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大家再想想看,这条龙见了叶公的样子会怎么想怎么说? 3挖掘寓言的寓意
我们中国人可有一句话,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下面我们不妨把叶公好龙的表现和叶公见龙的表现联起来读一读。(相机潜移默化的进行背诵训练)
叶公好龙:钩以写龙 凿以写龙 屋室雕纹以写龙 叶公见龙:弃而还走 失其魂魄 六色无主 这回对比一读,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叶公的? 相机追问:
叶公到底是好龙还是不好龙呢?请大家给叶公下个结论吧。相机板书
结论: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是什么?谁来说说?
如果请你用一个数学符号连接上面两段叶公的表现,你会选择哪个?
这个不等号是什么意思? 大家想想看,叶公的故事是真的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在生活中有没有叶公的人呢?
四,总结
叶公好龙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像叶公这样的人,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喜爱。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的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5.《叶公好龙》续写 篇五
叶公虽然被天上的龙吓了一跳,但他仍就十分喜欢龙。
一天,他去海边游泳,捡到了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他想:世上还有这样的东西,我要带回去好好观察。接着,他就将那个宝物带了回去,放在一个木匣子里,天天都要好好的看一看。
可是,有一天当他再一次打开木匣子时,看见的却是一条全身天蓝,外貌可爱的小蓝龙。这时,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捡回来的是一个龙蛋,而现在这个龙蛋已经孵化出了一条小龙。他欣喜若狂,立刻让人上了十条鱼,小龙一下子就吃了一条鱼,眨眼间,十条鱼已经成为了小龙的腹中之物。
就这样,小龙就在叶公家“住”了下来,随着时光的流逝,小龙也一天天的长大了,直到那一天……
6.叶公好龙扩写 篇六
有天晚上,叶公做了个梦,龙王驾着云彩来到了他家,邀请他去龙宫喝酒。叶公大喜过望,连忙坐到龙王的背上,一眨眼就飞到了龙宫。他和龙王称兄道弟,喝喝美酒,吃吃小菜,谈天说地,不亦乐乎。好客的龙王不停地给他敬酒......“喔喔喔”,一阵清脆响亮的鸡啼声吵醒了叶公,他非常生气,大声地说:“你这不知趣的公鸡,把我的美梦都吵醒了!”然后连脸也不洗就来到了邻居家,说:“我见到了龙王......”邻居感到无比的惊奇和羡慕。
叶公好龙的事一传十、十传百,被真的`龙王知道了。龙王激动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他想,世间还有这么崇拜我的人,我一定要去拜访拜访他。那天,刚刚还晴空万里的天气,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叶公把头伸出窗外,看到乌云都聚集在他家的屋顶上,“闪电”和“雷鸣”恭送着龙王腾云驾雾而来。叶公刚把头缩到屋里,龙王就从刚才的窗口伸进头来,叶公一下子吓呆了,面无人色,拔腿就跑,连滚带爬地钻到雕了龙的床下,身子打抖,上下牙齿打颤,连连求饶:“龙王爷呀,千万别吃我,我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呀!”龙王笑着说:“我哪会吃你呀,我是请你去龙宫做客的呀!”叶公挥挥手说:“你快走吧,我不喜欢真龙,我是喜欢上面刻了龙的东西呀!”龙王恍然大悟,扫兴地飞走了。
7.《叶公好龙》阅读答案 篇七
30年来,周朴园有如叶公,把他和侍萍这一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画”在他的记忆中。这体现在他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比如他保留了侍萍“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家具等),保留了她“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他甚至念念不忘“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旧衬衣以及那件旧雨衣……作者让周补园如此念“旧”恋“旧”,是颇具苦心的。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可不,连鲁侍萍不也几乎被软化了么?
但即使痴情至此,细心的读者仍不难看出,周朴园画的“龙”,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空虚、感情寂寞时咀嚼。一旦“生龙”降临,他决不会用这张旧船票重登当年的客船。
把握了这一点,认识“相认”的戏就不困难了,从周鲁相遇到相认,周朴园发问四次:
“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你、你、你是——”精明的周朴园问得怯,聪明的鲁侍萍答得巧,情节一波四折,事态则越来越明朗,周朴园的语气也越来越迫切。真相大白后,周朴园的态度、话言陡变,但变而不离其宗。他首先要弄清“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两大问题。答案是令他放心的:这纯属邂逅。于是他用30年“画龙”的良苦用心暂时稳住了侍萍的情绪。周朴园毕竟不是叶公,他老谋深算,伺机出击,力图将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带“好”字的七段台词:“那更好了。”“那双方面都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好得很。”“好,好,好,”“很好,”鲁侍萍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也不要他以金钱抵偿,更“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补园最后的威胁全部解除,对他确实再“好”不过。
在这一过程中,周补园到底给了鲁侍萍什么呢?一,让她“看一看“儿子周萍,这一点做到了:二,给了她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被侍萍当面撕了),5000块钱值多少?有一个参照数据,当年周补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这么一比,鲁付萍30年受的苦只值这笔“收入”的1/720!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和“爱”!
(摘编自吕厚泽《叶公好龙似的情和爱一周朴园》,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朴园像康大叔般凶残又如葛朗台般贪婪,还像鲁四老爷似的道貌岸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
B. 周朴园处心积虑,30年如一日,把他与鲁待萍的那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画”在他的记忆里,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
C. 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到相认,周朴园连续发问了四次,真相大白后,周朴园从态度到语言都似乎陡变,但答案却让他放心。
D. 周鲁相认过程中,周朴园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又给了鲁侍萍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作为赔偿,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在提出“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 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与叶公好龙作类比。
C. 文章第一段总述,本论部分结合《雷雨》内容进行论证,全文层次分明,思路十分清晰。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言,有力支撑了论点,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补园用他30年来种种“念”旧“恋“旧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得了他们的原谅。
B. 把握住周朴园决不会因鲁侍萍的再次出现而接受她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认识“周鲁相认”。
C. 周朴园保留了鲁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了她的一些习惯等,这些都只是他空虚寂寞时的一种自我安慰。
D. 鲁侍萍当面撕了周朴园给她的支票,并非嫌钱太少,而是对周朴园对她的“情”和“爱”的一种否定。
答案
8.叶公好龙寓言故事 篇八
叶公好龙是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下面是叶公好龙寓言故事,快来围观吧。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汉字】叶公好龙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基本释义】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近义词】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反义词】名符其实、表里如一
寓意:叶公好龙,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释义]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9.《叶公好龙》读后感 篇九
《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书中的成语故事都非常有意思。其中有一篇“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古时候,有个自称“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家里的各种各样的装饰都画有龙。有一天,真龙听说叶公如此的喜欢它,就决定到人间向叶公表示感谢。真龙把头伸入窗口尾巴放在厅堂中,叶公看见真龙,立刻被吓得面如土色,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的跑了。其实,叶公喜欢的不是真正的龙,而只是喜欢画有龙的装饰品。
这个故事中叶公的行为让人读非常好笑。“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表面上喜欢一样东西,实际上并不真正的喜爱这种东西。我们不要做像“叶公”一样的人。
10.扩写叶公好龙 篇十
由于叶公子家里很富有,所以他每天都到商场上去买带有龙的东西,因为他非常喜欢龙,所以有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龙人”。只要叶公子一去商店,店主们都会知道他要买跟龙有关的东西。
因为叶公子喜欢龙在当地反向很大,竟然让龙王知道了,决定考验考验他。
一天,龙王化妆成一名普通百姓来到叶公子家,问他:“你如果家里着火了你会第一个想到什么?”
叶公子随口回答:“那当然是有关龙的东西了!”
龙王听后很高兴,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叶公子看了,吓得当时魂不附体,六神无主,转身就跑,龙王很纳闷,便问:“你干什么去呀?”
叶公子吱吱唔唔地说:“我――我去给你弄点好吃的去!”
叶公子走后再也没有回来,龙王叹了口气,便失望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