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精选13篇)
1.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 篇一
对于转型的认识
关于客户审计管理不转入审计稽查部这个转变,首先,我是认同的,并且也是期盼已久的,对于未知的挑战我总是充满激情的,同时对于未来工作中的困难我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做好新的工作。其次,我认为想要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能在更优秀的团队里生存,转变是必须的。这次的转变我们从服务经销商转变为了稽查,随着部门的转变工作方向也随着发生转变,我相信不管从工作的态度,工作能力还是工作的内容上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14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还是希望能在公司里向前辈多多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积累“财富”,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团队是很优秀的,我也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努力的成长为与团队一样优秀的审计人。
2.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 篇二
一、股票
(一) 含义与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由此可见:一是股票只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而非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二是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 包含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红利等;三是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 投资者认购股票后, 不能再要求退还购买股票的资金, 但投资者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 以收取现金。
(二) 分类
1、普通股和优先股。
依据股东的权利义务的不同, 股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股东享有决策参与权、利润分配权、优先认股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股是享有优先权的股份, 公司对优先股的股利须按约定的股利率支付, 不受公司盈利大小的影响。
2、国有股、发起人股、社会公众股。
按投资主体的性质不同, 股份有以上分类。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家法人股, 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份。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工业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作价折股。社会公众股是个人和机构以合法财产购买并可依法流通的股份。
3、内资股和外资股。
按投资者是以人民币认购和买卖还是以外币认购和买卖股票划分以上分类。内资股一般是由境内人士或机构以人民币认购和买卖的股票;外资股主要有境内上市外资股和境外上市外资股。境内上市外资股一般标为B股;境外上市外资股一般以境外上市地的英文名称中的第一个字母命名, 其中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在纽约上市的N股, 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
(三) 股票的发行条件
1、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 应符合以下条件:
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行的普通股限于一种, 同股同权;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35%;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 发起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2、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发行股票的, 除应符合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所应符合的条件外, 还应符合以下条件:发行股票的前一年末的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 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20%;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
3、增资发行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可以增资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上市公司发行新股, 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 也可以向原股东配售。但必须符合条件: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 并间隔1年以上;公司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 并可以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在最近3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
4、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条件:
符合国家利用外资和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 所筹资金用途符号国家产业政策;公司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 所得资金的用途与募股时确定的用途相符, 资金使用效益良好;公司净资产总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等。
二、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
(一) 含义与特征
债券是企业 (包括公司) 或政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而向出资者出具的债务凭证。持有者凭借这种凭证有权在约定期限内要求发行者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因此, 公司债券具有以下特征: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只限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债券注有还本付息的日期;债券须依照法定程序发行。
(二) 发行债券的条件
发行债券应具有以下条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企业具有偿还能力;企业经济效益良好, 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3年盈利。
综上所述, 我们主要从发行条件上阐述了公司股票与公司债券。重点阐述这一内容的目的既是让大家明白有关债券的性质, 更主要的是让大家理解这些规定的意图, 从而树立走现代企业之路, 发展强劲经济的信念。
3.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 篇三
为此,首要的是解决认识问题,即对传统的观察和认识视角做出调整,以期建立起符合当代金融实际的认识理念,来引领实现转型目标。我认为,应做出调整并加以明确的认识视角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关于金融体系的划分
传统视角是纵向条线式,按照金融服务和产品功能,将金融体系划分成银、证、保等不同条线。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在于:专业分工与市场定位明确,便于管理;但缺点是:每个条线的服务与产品及管理均流于单一形式,整合不够,效率偏低。同时,当代社会财富增长迅速,需要综合便利的金融服务;产品日益复杂多样,也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来实施有效配置和管理。这些都使得上述纵向条线划分的局限性突出。
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视角,从整体看,以横向分层的视角来通盘观察,以便形成更为合理的认识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简要地说,可以把金融体系分成三层:
第一层是服务层,指面向社会与经济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所有金融机构,最好是混业经营,从而实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
第二层是支持层,指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者和其他中介机构,包括金融产品的登记、交易、结算、评级、信用增进、信息及会计及法律事务支持等,保证金融市场运行安全、有效及公允性和透明度。
第三层是保障层,指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等,以国家力量为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权益提供保障。
上述横向分层的理念并非全新视角,现代金融机构内部业务运行即以前、中、后台横向分设,实践证明是合理有效的。
采取横向分层的视角,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有利于同类功能整合,资源利用合理,效能发挥充分。其次是有利于降低金融运行的摩擦系数和减少低端不良竞争。再次是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健康运行,破除金融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参与者和产品间的分割屏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市场安全性、效率与开放程度。这样,金融运行的环境与条件可得到大幅改善,对金融服务与产品的管理能力可明显提高。
关于流动资产的范围
在传统观念和做法上,标准化金融产品可以流动,而诸多种类的非标准化产品是不流动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符合当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具体从微观上看,金融资产管理的努力方向是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在较高水平上的均衡。而流动性是关键,没有流动性就无法动态配置资源,风险难以分散。高水平的交易能力是博取收益的重要手段,比单纯持有要主动和可靠。
因此,需要明确所有金融资源都要有流动性的理念,并从配套基础工作扎实做起,稳步实施。
关于定价机制的探讨
金融产品流动的核心问题是定价,这是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完善条件与环境的角度,应该考虑建立合理有效的定价机制。
机制的影响作用是更加全面、深刻和久远的。金融危机后,大家反思认识到美国次贷等有毒资产价格被长期高估,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一个直接原因是定价机制存在缺陷。这里面有着深刻的根源。当代金融日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委托人(金融机构的股东与客户)和代理人(金融机构经理层)之间,并构成重大的道德风险隐患。这集中体现在资产的定价与估值上。资产估值专业性很强,致使委托人难以对合理性做出明确判断。会计所或评级机构给出的公开意见一般是阶段性的,也难以做到足够精准。代理人天然掌管这一权力,且收益与当期业绩联系紧密,客观上有隐瞒风险或损失和放大业绩的动机与条件。在不发生无法承受的压力时,一般可在持续经营中得到化解,若相反,比如出现流动性中断,风险一旦暴露,委托人就将遭受重大损失。
为克服或者说最大限度降低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就需要引入第三方估值机制。在这个机制中,第三方估值机构不受利益左右,只对估值质量负责,并随时处于各相关方从不同的利益诉求角度的监督之下。对于委托人来说,得到了与代理人对话或质询的依据,心中有了底,同时便利了外部监管。对于代理人来说,其受托管理资产的公允性和透明度有了很大改善,更易得到委托人的信任,以获得更多资本金和客户,而且可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理性化。对于会计、审计及评级制度是一个深化和细化,信息可以互补互用、相互印证,从而在保护投资人及稳定金融市场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结语
转变观察和认识视角是从传统金融向当代金融转型的起点,这里提出的三个角度并不全面,也不够深入,但希望能有所启发和引起关注。债市发展一路过来遇到种种难题和障碍,也在不断就事论事地加以克服,但效果通常是事倍功半,现在应是以治本为目标开始做些深层分析的时候了。只有认清根源病因,才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加以纠正,避免在一块石头上被反复绊倒。建立适应当代金融实际需要的体制机制框架应是金融改革的方向,这将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其中配套的环境与条件建设应作为重中之重1。
注:1.本文根据作者在“2015中国债券发展论坛”上的讲演整理。
责任编辑:宗军
4.对广告策划公司的正确认识 篇四
广告策划公司是指从事市场营销服务,运用专业营销经验,帮助企业通过“智慧和创意”,以更经济更快速的方式打开市场的专业服务公司,属于商业性服务公司。
实战型广告策划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一、专家的深度市场走访调研及资料收集
专家的深度市场调研是直与复咨询的特色之一。详实的资料收集、制定策略和战术。这里所说的战略保证了企业发展的整体方向以及和谐节奏,战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将企业战略分解在企业操作的具体步骤和细节之中,实现战略的真正“落地”。直与复把市场的战略性规划,分解成阶段性规划,同时将阶段性规划落实到具体的战术组合当中。做到“实际、实效、实操”。
二、反馈、研讨、论证与修正
在进行咨询服务过程中,把此步骤一直镶嵌在市场策略和战术的制定过程中,包含了营销各块面的具体方案。每一个方案的制定都将与客户进行及时密切的沟通。
同样,在方案的执行阶段,也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同样此步骤也将镶嵌在其中。
三、行动并提供培训指导与帮控
贴身服务的过程也是保证方案执行到位的过程,直与复将在项目执行阶段,根据客户需求派驻专家指导客户对方案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将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针对性地对方案进行微调和进一步的完善,保障客户目标的达成。
在策略和战术的执行阶段,对主要市场操作进行全程的帮控,保证将方案落实到执行的细节。
四、社会资源的整体保障体系
5.对公司法律事务工作的几点认识 篇五
一、法律事务工作的指导思想
公司法律事务作为公司后台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以服务于公司的业务发展为目的,尽一切努力为公司的业务活动提供法律支持、清除法律障碍。法务人员不但应知道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不合法,而且应尽可能将不合规、不合法的活动予以合规、合法,同时及时汇报相关业务的法律风险点以供领导决策。其指导思想应立足于“疏”,避免“堵”。
二、法律事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法律事务工作应当充分服务于公司业务、服务于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首先,应当注意与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有效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意图,想办法从法律上将这些想法、意图完善。其次,应当多从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的角度出发,将相关的法律问题解释清楚。只有当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真正感受到法律部确实是在为他们考虑,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时,才能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真正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第三,法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效率的重要性,在保证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法律事务工作的作风
法律事务工作渗透到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并不易让人察觉,有时还不易理解,且效果不会立即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法务工作人员应坚持虚心、细心、耐心、恒心的工作作风,即虚心请教业务人员,熟
悉业务背景与流程,不以偏盖全,草率作出法律判断;细心思考业务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寻求最合适的处理方式,不因业务存在法律风险而回避责任;耐心解释法律风险,告知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人员相关法律风险,不武断、草率;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小事。
四、法律事务人员应持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法律事务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法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是关系法律事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位合格的法务人员,不但应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基础,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而且应深入了解、熟悉公司的经营程序与环节,注重实现法律知识与公司业务知识的融会贯通,持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法律事务总部
田 博
2012年10月10
6.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 篇六
组长:赵勇
组员:陈智矗 范阳炜 余凯 许浙楠 吴天成
我们选取宁波机场航空货运代理公司中的典型代表企业宁波市海曙东南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空运)进行调研。该公司创立于2001年8月27日。目前已成为拥有完善的国内服务网络,集国际国内航空货运、仓储配送、物流方案策划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航空物流服务商。公司销售业绩节节攀升,2007年被海航评为“优秀合作伙伴”,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深航评为“优秀代理奖”,2009年被海航评为“最佳货运代理”,2009、2010、2011年荣获宁波机场“国内出港货量排名第一名”,2011年被海航评为“2011年度全国卓越代理”,被河北航评为“华东地区最佳代理”,现已成为各大航空公司的核心代理,成为宁波、杭州机场货站公司战略合作伙伴。
由于资料的有限性,以及航空货运代理是新兴起的行业,所以我们的方向着重偏向于“货运代理”。
国际货运代理(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gent)是指国际货运代理组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劳务报酬的经济活动。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航空货运单的制作流程: ①委托运输、②询价、③确定价格、④发空白托运书、⑤寄回托运书、⑥制作分运单、⑦订舱 制作主单托运书、⑧制作代理出仓单、⑨制作主运单-方法见分运单的填写。
货运单是航空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和运输条件以及承运人接受货物的初步证据。航空货运单上关于货物的重量、尺寸、包装和包装件数的说明具有初步证据的效力。除经过承运人和托运人当面查对并在航空货运单上注明经过查对或者书写关于货物的外表情况的说明外,航空货运单上关于货物的数量、体积和情况的说明不能构成不利于承运人的证据航空运单的内容航空运单与海运提单类似也有正面、背面条款之分,不同的航空公司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航空运单格式。所不同的是,航运公司的海运提单可能干差万别,但各航空公司所使用的航空运单则大多借鉴IATA所推荐的标准格式,差别并不大。
航空货运的特点有运送速度快,破损率低、安全性好,空间跨度大,可节省生产企业的相关费用,运价比较高,载量有限,易受天气影响。按其运输对象分为:航空旅客运输和航空货物运输;按运输合同的区别分为: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按飞行方式分为:定期、加班和包机运输。货运航空运输模式:散货集中、定期航班包板或包舱、定期航班包机、全货机飞行。
航空出口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全程操作:1.揽货航空货运代理公司开发货源,提供服务,与出口单位(发货人)就出口货物运输事宜达成意向。2.委托运输 发货人发货时需要填写委托书,并加盖公章,作为货主委托代理承办航空货运出口货物的依据。航空货运代理根据委托书要求办理出口手续,并据以结算用度。因此,“国际货物托运书”是航空货运代理和发货人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在接受托运人的委托后,单证操纵前,需要对托运书的价格、航班日期进行合同评审。审核职员需在托运上海至汕头物流书上签名和日期表示确认 一般航空货运单上的价格显示的是TACT上公布的适用运价和费率,但托运书上显示的价格,是根据航空公司和空运代理签的优惠价格和服务费,或是航空货运代理与发货量大的公司签署的长期代理协议上的协议价格。3.审核单证 所需要审核的单证根据贸易方式、信用证要求等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发票、装箱单(2)托运书(3)报关单(4)外汇核销单(5)许可证(6)商检证(7)进料/来料加工核销本(8)索赔/返修协议(9)到付保函(10)关封。4.预配舱 代理汇总接受的委托和客户的预告,输进电脑,并计算各航线的件数、重量、体积,按照客户要求和货物的重、泡情况,根据不同航空公司不同箱板的重量和高度要求,制定预配舱方案,并对每票货配上运单号。5.预定舱 代理根据所指定的预配舱方案,按航班、日期打印出总的运单号、件数、重量、体积等,想航空公司预定舱。由于此时货物还未进进仓库,预告和实际的件数、重量、体积都会有差别,留待配舱时再做调整。6.接受单证 接受托运人送交的已经审核确认的托运书及报关单证、收货凭证,并将电脑中的收货记录与收货凭证核对。制作操纵交接单。填上所收到的各种报关单证份数,给每份交接单配一份主运单或分运单。将制作好的交接单,配好的主运单或分运单、报关单证移交下一环节制单。此时假如货未到或未全到,则先按照托运书上数据填进交接单,并注明。等货全到齐后再进行修改。7.填制航空货运单 填制航空货运单包括主运单(AWB)和分运单(HWB)。航空货运单是发货人收结汇的主要有价证券。8.接受货物 指航空货运代理把即将发运的货物从发货人手中运到自己的仓库。一般接受货物和接受单证同时进行。对于通过空运或铁路从内地运往出境的出口货物,货代按照发货人提上海到呼和浩特专线供的运单号、航班号及接货地点接货日期,代其提取货物。假如货物已经在始发地办理了出口海关手续,发货人应该同时提供始发地海关的关封。
9、标记与标签(1)标记:托运人、收货人联系方式;合同号;操纵留意事项;单件超过150kg的货物(2)标签:识别标签;特种货物标签;操纵标签或者按种别分为航空公司标签和分标签 10.配舱 配舱时,要求所有运出的货物都已经进库。此时核对货物的实际件数、重量、体积和托运书上预告数目的差别。对预定舱位、箱板的有效领用,公道搭配,按照各航班的机型、箱板型号、高度、数目再进行配载。对于货物晚到、未到或者未能顺利通关放行的货物做调整。实际上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交接给航空公司才完毕。11.订舱 将所接受空运货物向航空公司申请并预定舱位 收到发货人的预告后,向航空公司吨控部分申请订舱,提供相应信息:货物的名称、体积(必要时提供单件体积)、重量、件数、目的地、要求出运的时间、其他运输要求(温度、装卸要求、货物到目的地时限等一般航空公司舱位保障的原则是(1)应有固定舱位配额(2)先保障邮件快件(3)优先保障运价较高的货物舱位(4)未订舱的货物,按交运时间和前几条原则上海至桂林物流按顺序安排舱位。订舱后,航空公司签发舱位确认书,同时给予装货集装器领取凭证,以表示舱位订妥。预订的舱位有时会因货物原因、单证原因、海关原因使得终极舱位不够或者空舱,此类情况需通过有经验在一定程度的预见并调整补救,综合考虑。12.出口报关 出口报关是指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发运前,向出境地的海关办理货物出口手续的过程。出口报关的基本程序如下:(1)首先将发货人提供的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各项内容输进电脑。(2)在通过电脑填制的报关单上,加盖报关单位的报关专用章。(3)然后将报关单与有关的发票、装箱单和航空货运单综合在一起,并根据需要随附有关的证实文件。(4)以上报关单证齐全后,由持有报关证的报关员正式向海关申报。(5)海关审核无误后,海关官员即在用于发运的运单正本上加盖放行章,同时在出口收汇核销单和出口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在发货人用于产品退税的单证上加盖验讫章,粘上防伪标志。(6)完成出口报关手续。出运修理件、更换件时,需留取海关报关单,以备以后进口报关用。出口货物根据动、卫检部分的规定和货物种类,填制响应的动、卫签章。非动植物及制品类,要求填制《卫检申报单》,加盖卫检放行章。动植物类货物需填制《卫检申报单》外,还需填制《动植物检报验单》,并加盖放行章。化工类产品须到指定地点检验证实是否适合空运,对不同的出口货物亦有各种规定和限制。13.出仓单 配舱方案制定后,就可着手编制出仓单,内容包括:出仓单的日期、承运航班的日期、装箱板形式及数目、货物进仓顺序编号、主运单号、件数、重量、体积、目的地三字代码和备注。出仓单用于出口仓库环节,作为出库计划、出口时点数并向装箱板环节交接。出仓单用于装箱板环节,作为向出口仓库提货的依据。出仓单用于货物交接环节,作为从装箱板环节收货凭证和制作《国际货物交接清单》的依据,该清单用于向航空公司交接货物。出仓单还可用于外拼箱。出仓单用于报关环节,当报关有题目时,可有针对性地反馈采取措施。14.提板箱 根据订舱计划向航空公司申请领板、箱并办理相应的手续。提板、箱时,应领取相应的塑料薄膜和网。对所使用的板、箱要登记、消号。15.装板箱 大宗货物、集中托运货物可以在货代自己的仓库、场地、货棚装板、装箱,亦可在航空公司指定的场地装板、装箱。装板、装箱时需留意:(1)不要用错不同航空公司的集装箱、集装板,不要用错板型、箱型。否则装不上飞机。(2)不要超装箱、板尺寸,各种集装板都有具体的尺寸规定,超装箱、板尺寸,就无法装上飞机。(3)要垫衬、封盖好塑料纸,防潮、防雨淋。(4)集装箱、板内货物尽可能配装整洁,结构稳定,并接紧网索,防止运输途中倒塌。(5)对于大宗货物、集中托运货物,尽可能将整票货物装在一个或几个板、箱内运输。假如装箱后还有剩余货物,尽可能拼在同一箱、板上,防止散乱、遗失。16.签单货运单在盖好海关放行章后,还需到航空公司签单。主要是审核运价使用是否正确、货物性质是否适合空运,危险品等是否办妥了相应的证实和手续。航空公司的地面代理规定,只有签单确认后才答应将单、货交给航空公司。17.交接发运交接是指向航空公司交单、交货,由航空公司安排运输 交单是指将随机单据和承运人保存的单据交给航空公司。随机单据包括第二联航空运单正本、发票、装箱单、产地证实、品质鉴定书等。交货即把与单据相符的货物交给航空公司。交货之前必须粘贴或栓挂货物标签,盘点和核对货物,填制货物交接清单。大宗货、集中托运货,以整箱板称重交接。零散小货按票称重,计件交接。航空公司审单验货后,在交接签单上验收,将货物存进出口仓库,单据交给吨控部分,以备航空公司配舱。
7.浅析如何认识及降低公司隐性成本 篇七
我们通常把材料消耗、能耗、工效、工资、管理费用等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 称为企业的显性成本。对于显性成本, 一般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都是比较重视的, 也是考核各级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们既可以量化, 也可以通过严格管理、优化工艺等手段很好地进行控制,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譬如, 在公司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 可能因为制度、管理水平、用人机制、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原因, 给公司造成了一些无形的、非物质的, 甚至有一定负面效应的影响, 从而造成公司诚信度、知名度、凝聚力、竞争力等无形资本的存在个别流失。我们把这种无形资本的流失称为隐性成本。隐性是相对于显性而言的, 顾名思义它具有隐蔽性和不容易引起重视, 经常被人忽视等特点。根据管理学中的短板原理, 这种个别流失是值得强调和深层次思考的。
1 公司的隐性成本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1.1 存在于员工认同感中
随着公司改革的深入、管理力度的加大, 制定出台的各项改革、管理措施、办法等是否符合大多数员工的意愿, 是否代表了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 是否得到了大多数员工的拥护和认同, 直接影响着员工对公司改革、管理工作的认同度。越背离员工群众的改革、管理举措, 民心就失去得越多, 群众的支持率就越低, 实施的阻力就越大, 那么公司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去想方设法获得员工的支持, 而其中所花费的时间、人力等就是改革、管理中的隐性成本。譬如, 在小区建设中, 无论从巡查保卫、周边卫生清洁和小区文化宣传等工作, 还是从小区健身器材的安装上, 都得到了员工家属的一致好评, 但在生活垃圾的倾倒问题上, 却差强人意, 如果说楼房在设计中仅考虑到方便住户, 未有前瞻性地预见到社会快速发展使垃圾箱成为小区整洁的一个问题, 不妨也将各住户的上下水也一并关停, 以此可以防止水管堵塞、溢流等现象, 同时可以大量地减少其中维护、维修的成本耗支。
1.2 存在于服务对象中
公司的形象和信誉是无形资本, 而公司的产品承载着公司的品牌价值。投入显性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 既有有形资本又有无形资本。当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不合格品时, 既损失了显性成本 (包括还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处理质量问题) , 又同时产生了隐性成本 (失去客户信任, 丢失市场占有率等) 。员工可能对开展的质量月、安全月等关呼公司产品命脉的活动都已形成了年度活动计划墨守成规的定理, 走在口号上, 行动到在记录上, 停留在会议上, 表征在活动园地上, 热闹一阵子的例假模式, 员工责任感却丝毫在活动中没有任何递进。产品里面的木屑、石粒, 甚至于首饰等异物在质检时偶有耳闻。
1.3 存在于公司精神文化中
有时一个隐性成本的出现是个别现象, 但如果未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通常会成为一种情绪隐藏在员工的心中, 逐步演变成公司中的一种普遍精神文化现象, 影响整个员工队伍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公司的凝聚力。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所产生的力矩和价值不可估量, 但个别推荐的书本却得不到员工的认同;职工趣味运动会等精神文化活动, 本来非常受职工家属的欢迎和认同, 但现在却发展为一种工作行为和指令动作, 甚至个别基层公司采取员工放弃主业 (正常生产活动) 去搞这项活动, 在员工中产生了较坏的社会反响, 安全生产在负面精神文化的导入下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主管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员工在非意志的驱使下精神疲于应付, 表现出无奈的敷衍, 应付的不良心态, 最后这种非正常精神文化现象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逐步蔓延。
2 公司隐性成本产生的原因
2.1 决策
科学合理的决策, 会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对公司决策实施的积极性, 提高公司实施决策的整体执行力。公司如果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或者个别领导决策的随意性过大, 就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员工的认同度。认同度越低, 抵触情绪就越大, 决策的执行成本就越高, 当然隐性成本也就大大增加了。在公司各项管理逐渐步入企业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 应加强管理过程的主观缺陷, 及时叫停违背员工意愿的个人行为, 通过头脑风暴法集纳员工智慧, 干群融合, 步调一致, 让正确决策落到员工家属的心坎上, 以此通过美好愿景的步步实现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利润, 有效降低成本耗费, 形成群策群管的良好局面。
2.2 分配
个别公司的员工中目前有这样一种不好的现象, 就是在利益分配上自觉不自觉地会将自己的收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就是把自己与本公司中相似能力、相似岗位的员工的收入做比较;纵向比较就是把现实自己所得利益与过去付出同样劳动所得的利益做比较, 或与其他公司中相同工种的员工收入相比较。收入比别人高或者是比以前提高了, 认为合理, 反之认为不合理。虽然影响员工工资收入高低的因素很多, 但一些公司在分配中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理或因为考核的随意性导致员工情绪波动等, 而产生的隐性成本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最终增加公司整体的显性成本。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说过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的分配定理, 若将利益集群到部分人或个别人手中, 势必造成减支降耗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成为一句空话, 甚至还会出现人为、主观故意行为的浪费, 从而形成上级交待工作基本领授、所交工作基本不干、各项管理基本与己无关、批评基本接受的消极怠工“四项基本原则”, 在内心中构筑“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错误工作意识, 这种分配造成的隐性成本增加就会在材料消耗、能耗、工效等方面表现的更加清晰。
2.3 用人
一个企业、公司的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用人原则,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是否真正形成, 对工作岗位上那些具有上进心、默默努力工作、对企业有较大贡献的员工来说, 个人价值认同、成长平台给予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这也是公司发展中能否有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证的基础。用人上的不当, 会使一部分员工心态不平衡, 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下降, 生产效率低下。“霍桑”试验早已佐证过, 人的心态决定产品质量、成本多寡、工作效率高低, 若在用人问题处理不好, 势必造成隐性成本激升, 显性成本上升, 成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前进的一个羁绊。
2.4 关系
一个企业内部, 如果员工与员工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因为性格不同、见解差异或工作意见上的分歧, 而相互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 甚至相互拆台, 势必造成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产生较大的内耗。在公司内部个别人拉团体、树山头、搞党系的现象存在, 在用人问题上就无法从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 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激励员工岗位成材的角度出发, 全部通盘考虑用人问题, 而个别权柄在手的领导却从庸俗的关系中进行权衡:对个人再发展有利否?对帐户数字的变化提高否?对其他在任领导情绪波及否?这种“学问”渗透到班组一层时, 就会产生巨大的内耗现象, 从而形成的隐性成本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员工表面上服从多了, 但工作活力和激情少了, 根子就在于“关系”这股暗流。
2.5 安全
安全事故, 不仅给员工身体、心理带来伤害, 而且会给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隐性成本。特别是较严重的安全事故, 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隐性成本, 如公司的荣誉损失、人心的稳定工作花费的大量时间、停产造成的间接损失等。另外, 公司内部管理中出现的文山会海、对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作的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 也是公司隐性成本产生的重要原因。
3 控制和降低隐性成本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
在公司管理中, 隐性成本未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认识不足, 没有将隐性成本纳入公司的总成本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隐性成本发生后, 如有的人认为花点时间做做员工的思想工作, 教育转化一下就行了;如对质量的投诉, 认为是客户过分挑剔、有意刁难, 却很少对自身行为进行检讨和反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各公司都应树立大成本理念, 把对隐性成本的控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制定切实有效的隐性成本控制措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 不仅要考虑当期成本, 还要考虑将来成本, 尽量消除可能产生隐性成本的因素, 因为今天的隐性成本很可能就是将来的显性成本。
3.2 科学决策, 提高质量
公司制定和出台改革、管理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措施时, 应广泛进行调查研究, 征求不同层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做到科学、合理、合情、合法, 尽量减少决策中的个人意志和随意性。不充分考虑广大员工的接受能力、承受能力和认同度, 甚至违背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决策, 必然会造成员工思想的波动、工作情绪的低落、对立情绪的增加, 从而带来干群关系紧张、思想疏导难度增大、公司凝聚力减弱等不良效应。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 人们对利益追求欲望强烈、对利益分配敏感的社会转型时期, 公司分配制度越科学合理, 越会成为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催化剂。反之, 就会成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阻车器”。例如, 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解决了多年来工资分配中“吃大锅饭”的现象,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同一工种、相同工作中因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不同而出现的一些员工出工不出力、不愿学习岗位技术的现象, 使“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遇到了挑战。有的公司实行的按员工劳动量的多少, 并结合员工技能水平进行工资分配, 使同一工种、不同技能水平的员工之间收入拉开了差距的做法, 就更加合理地体现了同工同酬的分配制度, 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3.4 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公司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用人机制是公司重要的机制之一, 人用好了则公司兴;人用偏了则公司必要付出有形或无形的代价。公司用人应做到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 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民主原则和公平原则, 要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中的考察、推荐、监督职能, 把好德才关;要让员工对用人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要让人才在同一规范下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
3.5 构建优秀的公司文化
优秀的公司文化实际就是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的荣辱标准、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适应时代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整体工作效果的集中体现。构建优秀的公司文化, 一是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三德”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让大多数员工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营造良好的公司精神文化;二是要倡导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团结互助、清政廉洁、勤俭节约、管理科学、开拓创新光荣的理念,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开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和人文文化建设。优秀的公司文化是公司运作的润滑剂, 可以有效减少公司的内耗, 有利于公司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共同的价值取向、目标和行为准则的引导下, 文化能够逐步培养出一个人际关系协调融洽、工作配合默契、工作效率优质高效的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余向平.企业管理原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精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3]何小群.六西格玛及其导入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5]占正军, 费跃锋.凯马特何以走向穷途未路[J].经营管理者, 2003 (9) .
[6]张蓉.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8.对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认识 篇八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矿井内涵
0引言
煤矿行业是我国最危险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煤矿企业发生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是触且惊心,所以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迫在眉睫。神华宁煤集团提出用3-5年的时间创建“五型企业”(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其中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五型”之首,本质安全从根本上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机制,创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理念,是抑制各类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煤矿安全生产不单纯只是人员、装备、环境、管理、技术等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各种因素相互牵连的组合体。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建立健全一套动态的人、机、环境、制度、管理和谐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和制度规范、管理科学,以减少和消除伤亡事故。
1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内涵
本质安全这一概念最初用于区别煤矿电气、仪器设备的隔爆构造设计。若将其内涵扩大,将人、装备、作业环境上升到本质安全范畴内,就形成了全新的本质安全理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核心。二是物装备、设旌、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三是系统工作环境的本质安全,煤矿有提升、运输、通风、压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及分枝的单元系统,这些系统本身应该没有隐患或缺陷,且有良好的配合。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
狭义上的本质安全是指实现了人的本质安全、物(设备系统)的本质安全等。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本质安全型矿井是通过追求人、机和环境的安全和谐统一,最终实现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人员无“三违”、安全无事故的恒久性安全目标。
广义上的本质安全,则是将上述人、物、环境、管理等诸多要素的本质安全有机地融合起来组成的集合体,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生产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集合。
2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途径
2.1推行质量标准化作业,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炭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形象工程,也是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其实质在于规范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完善安全保护,有效遏止重特大事故,使安全生产建立在可靠的工程质量、设备运行质量和工作质量基础之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打造一个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质量标准化,是企业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之举。我们应结合矿井实际,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
首先,从人的行为标准化入手,制定各工种、各岗位操作标准,在班组中开展了作业规程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装备现代化、安全设施标准化、作业环境人性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明星班组”创建活动,在全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质量标准化成为职工潜意识的自觉行为。
其次,对装备、设施进行标准化管理。建立严格的矿井设备检测制度,加大对设备安全运行实时监测,消灭电气设备和器材失爆,确保安全运转。
最后,对生产环境进行标准化整治,使职工的工作环境保持安全状况。即在各工作面推行文明化、标准化、洁净化和有序化生产,实行人性化管理,陶冶职工的情操,凝聚职工的力量。
2.2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推进员工行为本质安全化当前矿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职工的本质安全化应从以下2方面入手:①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针对现今煤炭企业的一线生产职工,大多是农民工、合同工、临时工,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的现状,应该采用集中培训、班前会学习、现场提问和到其他单位参观学习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岗位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更新员工知识,培养员工学习能力,提高员工素质。注重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每位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技能,具有专业岗位知识,能遵守制度,能正确操作设备,明确辨识危险源、预防化解危险源、科学处置危险源,创造安全环境。②严把领导干部选拔关:领导担负着安全管理的组织、指挥、执行、监督责任,干部违章指挥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领导干部因素决定着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真正建成本质安全型矿井。对此,我矿在科、队、班干部任用上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对煤矿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接受培訓等准八条件的规定,从德、能、勤、安、绩、廉6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使全矿各级干部都重视安全,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2.3先进的装备是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前提一个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矿井安全系数的高低。设备、设施、安全系统应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当其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消除故障部件而同时启用备用部件或实现安全制动并发出警示,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保障煤矿现场的安全生产。所以实现矿井生产系统完善与最优是本质安全的根本保证,新设备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本质安全的最佳手段。
2.4建立合理、高效运作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保障发展规划和新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上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级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进行完善,做到“~职一责”、“一岗一责”、责权明确具体。
3结束语
9.安全生产的自我认识 篇九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始终应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近期在电视新闻上也看到安全生产月中全国发生的各种重大安全事故,这本应该给我们深刻的认识,却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却没有落实到实处。责任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101汽机间护壁问题,我曾几次去现场查看,发现了问题的存在,看到现场有同事盯着,以为没事,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安全生产自己平时说的很好,想的很好,却最重要的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却没有落实下去。
对于101汽机间护壁问题只是一个例子,在项目的整个施工中认识到自己的一个通病,知道问题的存在却没有提出来。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一般用相机记录下来了,却没有落实到生活生产中要求工人去整改,防范于未然。
关于101汽机间护壁问题专题会议后,我们学习了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的相关内容精神。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应端正政绩观、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我们应该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严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按要求严格端正自己的态度,保证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安全生产,从我做起,以后工作中做到事事讲安全,遵守安全规定,严禁各种违章违规操作,不明知故犯。
安全生产进行认识的教育中,我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对于搞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我要以此为思考起点,使自己的安全生产工作更进一步,在工作中有责任意识,严防死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0.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篇十
姓名:饶文勇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确立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安全、生产、方针、认识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确立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安全第一,即确定了安全具有最高价值,处于最为优先的地位,其他价值处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在生产活动中,首先要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要优先考虑人的生命和健康免受危害和威胁,安全第一方针的精髓在于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并把它置于最高地位,不管伤亡人数是多少,每起伤亡事故都是悲剧,都是应该努力加以避免的,因为人的生命损失是不能靠生产创造的财富挽回的,而财富可以再创造。
从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来说,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各级政府,煤矿管理人员及职工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当生产建设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面,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的关系上,只有以预防为主,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预防为主”意味着依靠科技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一切不良条件和行为。“预防为主”要求对矿井自然灾害因素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要事先辩识、分析和评价。从管理高度研究如何有效预防、控制事故,指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予以实施,达到防止灾变、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要把煤矿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到实处,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安全五要素到位和“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安全生产“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这五要素涵盖了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全面而科学,只要在这五要素落实到位,事故就会得到有效揭制,安全状况就会好转。“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安全管理,安全装备和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
保证,缺一不可。
二是坚持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标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和生产的全过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任何决定、办法、措施都必须有利用于安全生产、把坚持“安全第一”方针作为选拔、任用、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把安全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承包内容,把安全技措工程,安全培训列入和月份生产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人财物优先保证安全生产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指令和文件,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业务保安要搞好,安全教育要广泛深入等。
三是要坚持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以下措施:
1、强化安全法制观念,必须树立依法行事,依法治理安全的观念。出了事故,不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党纪责任,而且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煤矿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严格执行矿长下井跟班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制,将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岗位,分解到每一个人;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5、加大煤矿安全监察力度,做到从严执法,公正执法;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使全体职工学好安全
生产方针、安全法律、法规,了解本矿安全现状,本矿安全措施、熟知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自觉遵守法律规章,以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7、关口前移,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把预防工作放在主要位置,预防事故在先,处处谨慎,坚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以达到防止突变,控制事故之目的;
8、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后,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
9、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处罚力度;
10、要切实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权利。
11.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 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认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32-02
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生命线。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满足患者医疗卫生需求最基本的要求。护理安全一般是指在患者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近年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笔者所在医院越来越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为了找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水平,笔者根据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实际,对市人民医院外科护理人员中进行“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认识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即墨市人民医院外科全体护理人员。共调查112名护士,其中,创伤外科30人、骨关节外科28人、心胸外科27人、胃肠外科27人。年龄构成:30岁以上54名,30岁及30岁以下58名,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34.2±8.5)岁;学历构成:中专70名,大专及以上42名;职称构成:护士47名,护师50名,主管护师13名,副主任护师2名。
1.2 调查方法
参照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参考有关文献,结合目前护理队伍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征求上级护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认识的调查问卷”,均为选择题,要求被调查者要在3 min内单独完成答卷。发出问卷112份,收回112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答卷为100%。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学历回答正确率比较
大专与中专组回答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5.49%和74.45%,两组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学历的高低与护士对安全管理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而年龄的大小或者说是工作年限的多少与回答平均正确率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30岁以上平均正确率为79.72%,30岁及30岁以下平均正确率为69.83%,这说明护士工作年限与对安全管理认识的正确性有一定的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学历回答正确率比较
组别平均正确率(%)tP
年龄 ≥30岁
<30岁79.72±5.21
69.83±4.052.085<0.05
学历 大专
中专75.49±4.13
74.45±2.270.597>0.05
2.2 护理人员对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病历书写规范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7.32%;对事故等级判断正确率最低,如Ⅲ度褥疮属何等事故,判定正确率仅为35.71%,而且30岁以下的护士回答正确率只要14.81%;96.43%的护理人员知道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病历的保管要求大多数护士都能熟知。另外,护理人员对一级护理较为重视,96.43%的护士掌握一级护理的要求,而对二级护理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3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回答正确率仅为32.76%。
3 讨论
3.1 各类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依法执业、依法管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安全更应受到关注和重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和界定范围。根据条例规定,“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属于4级医疗事故”,也就意味着过去属于护理差错的范畴,如:工作失误引起的烫伤、打错针引起过敏反应都将升格为医疗事故[2]。
医疗事故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严谨、更细致的要求,也对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出了严峻考验。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护理年限越长,对护理安全的认识越到位。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依法执业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强化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使护士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护理常规、护理规范是护理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3]。本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各级护理常规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不熟悉二级护理应该每1~2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的减少,就不能随时观察病情的變化,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就可能出现护理纠纷和差错。
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各类医嘱处理规范未能全面掌握。3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对临时医嘱处理规范回答正确率为38.89%。临时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所需随时发出的治疗指令,这种患者往往症状比较严重、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根据患者随时调整治疗和护理,同时对治疗护理要求的时效性强、准确性高,如果护理人员对临时医嘱处理规范认识不到位,执行就难免不严格,就容易导致某些护理过失事件的发生。
3.2 对策
3.2.1 建立护理安全教育制度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只有不断的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并将法律知识融于实际工作中,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护理安全,将护理安全作为对科室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使各级护理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护理安全工作。
其次要建立岗前法律培训机制和常规法律教育机制,使学法、知法、守法成为护理人员上岗前的必须科目和常规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考试,使护理人员头脑中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
三是要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理各环节、各程序的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增强护士的安全感,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护士全身心投入工作中[4]。
3.2.2 完善各项护理安全制度 制度具有规范性和长期性。由于医疗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制度建设对护理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是要完善各类基本制度。如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奖惩条例、考核细则等,细化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诊疗程序和行为,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二要严格执行制度[5]。有了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完善考核督查机制。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定期深入门诊和各病区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各种途径征求患者意见或建议,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杜绝隐患。
3.2.3 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各医疗卫生单位愈来愈重视医院文化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使护士把医院对护理安全的要求上升为一种工作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要加强环境安全建设。医院环境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以让患者感觉安全舒适为原则,如住院病房环境卫生、消毒隔离要达到规定要求,卫生间要注意防滑,仪器设备要完好无损等。其次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在病房、走廊、办公桌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提示语,如“工作无小事,安全在心中”“细节决定安全”,时刻提醒护理人员牢记安全职责;在开水间、卫生间等张贴安全提示语,这些提示体现着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让患者感觉温馨的同时提高警惕,有效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三是要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引导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如向护理人员征集“护理安全警示语”、开展护理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既能让护士感觉到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护理安全,又能提高护士自身的安全意识[6]。
3.2.4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行业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满足患者的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所在。
護理道德的实质是为人们提供人道主义的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和护理职业的责任感[7]。要让护理人员明白安全护理不仅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尽职尽责,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 王华芬,沈晓知.护生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75.
[3] 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6-197.
[4]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5] 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86-87.
[6] 张理花.护士服务质量调查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59-160.
[7]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
12.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 篇十二
一、对声像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 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为声像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声像技术也早已进入了“数字时代”。高像素的专业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在成像质量上已经可以媲美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和磁带摄录机, 同时, 数字声像设备在使用便捷、海量存储、形成的声像资料利用方便等方面的优势又是传统声像设备所无法比拟的:数字声像文件可快速、准确、高质量地形成, “即拍即见”式的数码拍摄方式能即时给人们以最直观的感知, 数字声像文件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和计算机网络可超越时空的限制, 根据需要随时、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编辑和传播。所以说, 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 为声像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 现代声像技术的发展向声像档案管理发出了挑战。
数字声像技术的发展, 使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传统模拟音像技术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声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使使用旧设备产生及存储的、记录着丰富的声像档案信息的声像资料面临消失的危险。因此, 必须利用现代数字技术, 将这些模拟声像资料进行数字化, 采用一种日后可以再检索和利用的方式进行转换和存储, 这也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 中石化广州分公司信息管理中心自从1986年成立电视台以来形成了近千盒录像带, 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企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面貌, 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如果无法将其保存下来, 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并正在开展对这些声像档案的抢救工作, 以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3. 企业对声像档案的利用向声像档案管理提出了新需求。
在数字时代, 数码相机、手机拍摄、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的普及, 使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数字声像环境之中, 随时可以看到、听到或形成各种声像文件, 这就加深了人们对声像文件利用的意识。同时, 声像文件所具备的声像特点, 使它可以以一种更为彻底、生动的方式为人们呈现大量信息, 并且这些信息的内容及给利用者带来的感官上的冲击都是文字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因此, 人们更乐于观看和利用声像档案, 并且对利用方式、利用效率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声像档案信息化也正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利用需求,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科学管理、宣传教育、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推进企业声像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1. 争取企业支持, 解决“愿意做”的问题。
虽然声像档案对企业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但实际情况是, 档案本身在企业中的受重视程度尚且不够, 更何况是处于档案大家庭边缘的声像档案, 声像档案信息化在技术要求、软硬件方面的投入都比纸质档案要大, 而取得的成效又非短时间可以显现出来, 企业领导出于效益的考虑, 难于增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 这也是声像档案信息化落后于档案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原因之一。另外, 许多员工的声像档案归档意识薄弱, 工作中形成的照片等声像资料随意保存在个人手中, 更有人对职务创作的归属权认识不足, 认为自己拍摄的东西应属于自己, 不愿意归档, 从而使许多记录企业生产建设发展的珍贵资料流失。针对这些问题, 档案部门必须抓住有利时机, 积极主动宣传声像档案工作, 增强企业员工声像档案意识, 使企业领导能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 抱着对企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看待声像档案管理的问题, 从而给予更多的支持。
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的声像档案以往一直散落在宣传部等形成部门保管, 未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自2003年开始, 声像档案管理人员一直在努力做工作, 争取将声像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但因部门职责不明确、意识不强等原因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2006年以后,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接连下发了三次文件, 并召开全公司范围内的声像档案工作视频会议, 要求所属企业重视和加强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档案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将近几年声像档案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向企业主管领导进行了多次汇报, 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在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 制定了企业声像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了归档职责。目前, 声像档案的归档工作已经在正常有序地开展。公司的经验证明, 只有靠企业领导的支持, 各部门的配合, 才能使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定规范标准,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由于声像档案载体上的特殊性、技术上的复杂性, 使关于声像档案管理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纸质档案, 也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实践的指导, 有关声像档案或声像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标准也一直未能出台, 为企业开展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困难。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声像档案的数量、种类、文件格式不断增多, 新型载体不断出现, 网络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 声像文件的分类、整理、编号、检索、利用等问题逐渐复杂, 连同对以往的模拟声像文件进行数字化应遵循什么样的规范标准等, 都是我们正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工作不能等, 在现阶段, 我们只能依据现有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 参考、借鉴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标准,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借助企业声像工作专业部门如宣传部、报社等的力量和技术, 参考他们的意见, 将声像技术规范与档案管理规范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声像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标准。它未必十分科学、完善, 但在目前却是最具实操性的。公司档案部门在声像档案的接收指导工作中, 通过了解声像资料形成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 经沟通达成了一致意见, 根据《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 制定了声像档案归档办法, 明确了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文件格式要求等基本内容, 首先确保了声像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 再逐步解决如何保证声像档案的真实性、可读性、安全性等问题。
3. 建立管理平台, 解决“用什么做”的问题。
档案信息系统是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具, 也就是解决“用什么做”的问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声像档案必须由单一的管理服务模式向多功能的综合智能服务发展。作为管理声像档案这种特殊形式档案的信息平台, 它除了应具备一般档案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外,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音频视频文件采集、编辑处理、播放、检索利用性能, 实现对声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利用, 满足企业对声像档案快速、简便的利用需求。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标准性和开放性, 采用通用的数据标准, 可通过与企业其他声像信息系统的接口, 采集声像档案数据;应带有图像及音频视频文件编辑器, 对数字声像档案信息进行多种格式转换及编辑处理;应具备方便的检索利用功能, 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快速检索声像档案;应具备档案编研功能, 将反映企业历史发展、人物风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声像资料按专题展现在网上, 为职工打造一个了解、认识企业的窗口, 实现充分开发利用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目标。
三、企业实施声像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中, 为使数字声像档案信息实现永久保存和有效利用, 必须正确认识声像档案的原始性等特点, 处理好档案保存与利用的关系。一要尊重档案的原貌。声像档案信息包括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及数字声像设备形成的声像档案信息, 其质量取决于形成它的形成年代、设备性能、操作人员技术等因素, 不能因为原始档案信息质量不高就在信息转换过程中加入人为的处理手段, 如压缩、去噪、色彩修复等, 这就使其失去了档案原始凭证的作用, 也降低了其文物价值、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二要保管和利用应相互分开。数字声像档案是动态的、可变的, 对存储格式和载体的选择应依据不同的需要进行, 达到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对于原始声像档案的存储, 必须遵循开放性、标准性、可扩展性的原则, 选取TIFF、JPEG、MPEG等国际统一的标准格式, 从而减少因不同格式的不兼容所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同时, 将原始声像文件刻录在光盘上并多套保存, 确保声像档案的长期安全。用于利用的声像档案则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修复和处理, 提高浏览质量, 同时根据网络播放的需要, 将声像档案转换成WMV、RMVB等目前较通用的流媒体文件格式, 存放在服务器中, 实现声像文件在网络上实时、流畅播放, 满足企业利用声像档案的需求。
企业声像档案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档案工作的要求, 是企业声像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声像档案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声像技术, 不断改革传统的声像档案管理模式, 实现提高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水平的目标。开展企业声像档案信息化, 不但能使企业声像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安全保管和充分利用, 而且能够提升整个企业的声像档案工作水平。作为企业档案工作者, 应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不断推进企业声像档案信息化工作进程。
参考文献
[1].齐晓璐.邵华胜.论网络时代的声像档案工作[J].现代声像档案, 2007.11.齐晓璐.邵华胜.论网络时代的声像档案工作[J].现代声像档案, 2007.1
[2].文剑萍.企业流媒体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探索[J].云南档案, 2009.72.文剑萍.企业流媒体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探索[J].云南档案, 2009.7
13.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篇十三
在1月下旬召开的全国安全会议工作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对安全生产工作前所未有的高格定位,闻之欣喜和振奋;这也是嘱托与要求,既要语重心长又斩钉截铁,赋予我们更沉和更大的责任。
所以极端,就是达到顶点的,不可再高的、怎么说怎么做也不过分的一种方位和层次,这样的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反映了安全生产周固有的特殊属性及使命,展示了与时俱进的品格,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搞好安全生产,是全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无不体现着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生产。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一切社会、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无法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安全生产的支撑。重特大事故不断,不仅极大地损耗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剥夺了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宁,而且往往导致生产中断、政府官员疲于奔命,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这样的发展,就是片面、粗放、残忍、短视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
搞好安全生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漠视安全、违章违纪,就是在践踏法律的权威;一些地方存在非法业主发财、劳动者遭殃现象,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社会争议的蔑视;见利忘义、草菅人命,诚心友爱变无从谈起;如果人的生命健康无法保障,隐患四伏,人人自危,就会严威;一些地方存在非法业主发财、劳动者遭殃现象,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社会争议的蔑视;见利忘义、草菅人命,诚心友爱变无从谈起;如果人的生命健康无法保障,隐患四伏,人人自危,就会严重挫伤人的生活热情,损害人的积极性;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家庭不幸,单位受损、社会震荡,就无安定有序可言;大量事实表明,事故经常会破坏自然、污染环境,这时候人与自然就形成对立、抗拒的关系。因此,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同样包含着安全生产的内容。搞好安全生产,淘汰落后生产力,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方面。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管,清除隐患,增加事故成本,有助于虎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关乎生命、健康、财产,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对人民负责。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不搞好安全生产,就没有全面履行职责。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促进安全生产新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创新安全监管机制
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布日期: 2007-8-27 19:22:30 稿件来源:合肥在线 作者: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合肥市坚持“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形象”,创新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6年与2002年相比,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0%,安全生产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86%、27。4%、60。1%,亿元GDP死亡率由1。2下降到0。34。
落实两个主体责任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为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合肥市以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为突破口,通过严格的监管、有效的指导,依法健全和完善了安全管理机构,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通过严格落实安全培训制度,促进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目前,全市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培训执证上岗率分别为88%和94%,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执证上岗率近100%。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事故赔偿标准三项经济政策,提高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仅2006年,引导企业投入隐患整改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消除了13处重大事故隐患。在金寨路高架桥工程,增加投入5000多万元,采用旋挖技术,1700余根桩基施工。
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关键。为推动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合肥市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纳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市政府坚持把是否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作为“一票否决”,强化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投入,加快监管、监控、救援体系建设。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合肥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合肥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细则》,采取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零死亡”控制。组织市安监、监察、劳动、工会等部门严格实施考核,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构建事故预防网络
安全生产最怕思想麻痹,心存侥幸,对隐患整改不力,以致养患成灾。为积极预防事故发生,市安委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实施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对接近或达到控制指标的县区进行预警,责令采取整改措施,对超出控制指标的,直接调查主要负责人履责情况,并责成其向市政府作书面检讨。对连续发生事故的行业和领域,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2006年,市安委会先后就建筑施工、拆除施工、特种设备和液化气充装点的安全管理问题发出督办函,责令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实施重点监控,有效地遏制事故多发的态势。
坚持以案说法,以案促管。对发生的典型事故,市安办及时召集行业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全市同类型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新闻媒体,现场分析事故原因,查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扩大影响,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市安委会将每年3月份作为全市事故隐患排查月,市监察、安监部门出台了《合肥市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对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发生安全事故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2006年,全市共排查各类隐患1300多处,今年又排查出1450余处隐患。通过评估分级,确定重大事故隐患项目由市安委会挂牌督办,促进了隐患整改责任的落实。
建立了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制定了《合肥市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巡查办法》,实现了基层安全监管方法、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管协理员的作用,对辖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普查登记,实施不间断安全巡查,街道(乡镇)均建立了安全生产巡查、安全隐患整改档案。
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在企业。
合肥市在成立安监局以后,市政府狠抓“双基”工作,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合肥市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合肥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和制度建设。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园区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监站,配备了180余名专、兼职安全监管员。通过公开招考,聘用了154名安全生产监管协理员,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将安全监管网络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开发园区,将安全生产触角延伸到基层、企业,初步形成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长丰县杨庙镇2002年因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政府年终考核被“一票否决”后,镇政府痛定思痛,专门设立了安全生产办公室,并在全镇各村(居)委会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全镇所有企业、学校、交通运输工具等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了普查、登记、建册,适时监控,4年多来没有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通过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为更好地使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市政府认真总结和分析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形势,将2006年确定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年”,下发了《合肥市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实施意见》。通过深入开展“基础年”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监管体系,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也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领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为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合肥市以“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完善设施、严格执法、狠抓源头、落实责任,2006年实现了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6。2%、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9%的目标。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办法,开展非煤矿山安全大检查和整顿工作,非煤矿山事故逐年减少。通过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领证工作“回头看”、危险化学品罐装车专项整治、加油站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拆违拆迁安全检查和施工企业安全许可证专项检查为切入点,推动了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落实。持续开展地毯式排查,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运输、存储和经营行为,2006年,依法取缔非法生产15户,查处非法经营销售213户,捣毁非法仓储点20处,收缴各种非法生产及伪劣产品价值300多万元。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对城中村、出租房、小企业、小作坊和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存在的消防隐患进行专项整治,2006年共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400余处。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安全生产队伍包括政府监管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以及安全生产专家。合肥市安监局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在继续强化法律法规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对全市安监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安监干部统揽全局的能力、服务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综合协调的能力。监督经营单位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座谈会,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素质和水平。从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集合人才,组建了12支合肥市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涵盖多个领域,为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政策、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依托,组建了合肥市液氯、液氨、成品油、城镇燃气、吊装和危化运输等6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锻炼队伍、检验装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几年来,液氯救援分队在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成功排险,受到省政府安委会的通报嘉奖和兄弟城市的好评。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保障
近年来,尽管政府财力并不宽裕,但我们在安全生产舍得花钱,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努力保障公共安全。
一是全力保障消防安全投入。制定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切出500万元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保障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监管网络建设等。2006年以来,我们又累计投入约1亿元用于消防力量建设,其中2500多万元用于市消防大队营房基础设施建设;2100万元用于购买消防进口先进装备;投入2800多万元用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消防站建设;1400万元用于“两区”、乡镇、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和环园区消防通道建设;投入240万元购买配置乡镇街道消防车。对5个经济相对薄弱的乡镇,市财政给予每支义务消防队3 万元的补助。
二是切实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在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安排上,我们提出了“民生项目优先、安全项目保证、基础项目适度、办公项目严控”的原则,切实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我们将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作为政府承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计划当年安排资金2.05亿元,完成城区及通往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丰惠、崧厦、章镇、小越的公交一体化改造;完成18.9公里曹娥江标准江堤建设任务;完成4个列入“千库保安”工程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增设道路安全钢质护拦6万米、安全标志1280块、安全标线6万平方米;完成危桥、涵洞改造71座(个);增设城区红绿灯、电子警察11处,改造电子警察11处,目前这些工程正在按计划扎实推进。对村道整治、红绿灯路口综合改造、危险路段治理等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
【公司安全生产的认识】推荐阅读:
安全是公司永恒的主题10-14
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清单08-01
关于优化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要点09-05
关于调整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的通知08-29
公司安全承诺09-09
公司安全生产所有制度07-27
公司举行安全生产例会08-01
公司员工安全手册07-09
公司信息安全协议07-22
公交公司安全报告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