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精选11篇)
1.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一
校长在家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学校行政及全校师生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所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拥有好的社会评价,既是全校师生的心愿,也是全体家长的心愿。故此,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也就有了学校及家庭间的良好合作。家长座谈会的召开,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搭建一个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平台。
利用这个机会,我想从四个方面给家长们汇报。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XX年,其前身为兑泽中学,系民国总理熊希龄先生创办。学校曾培养了林伯渠、陈明仁等在中国现代史上卓有影响的人物,也曾培养了黄祖洽、彭司勋、向杰等科学院和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学校从创办之初至90年代末期,有着很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曾为三湘学子向往的求学殿堂。每年可培养4至6名清华北大的学生,其高考升学率也紧随四大名校之后。由于学校搬迁及政策变化的原因,致使学校生源及办学质量方面遇到了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困难是可以战胜的。因为六中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支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渴望发展的干部队伍,更拥有全体师生团结奋斗,重塑辉煌的坚定信念。我相信,在学校及家庭的紧密配合下,在全校教职员工和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六中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二、本学期学校工作情况
本学期以来,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即从实际情况出发,狠抓三支队伍的建设:抓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队伍建设。首先,我们狠抓干部队伍建设,从干部的工作作风、行政能力和服务意识抓起,树立起干部的良好形象,倡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收到了好的效果。其次,我们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深入课堂、深入备课组、年级组和教研组,查集体备课,查教师上课,查作业批改,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师中有了很大的反响。接下来,我们准备狠抓学生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育人的工作,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彬彬有礼、受人称道的人,做一个体魄强健的人,做一个有强烈集体观念、懂得合作的人,做一个发展全面、有现代意识的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要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为此,我们准备推行“文明礼仪活动月”的系列活动,印制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细则”、“学生一日活动规范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并对照标准规范自己行为。在这个系列活动中,我们将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团体竞赛”、“社区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对于活动过程,我们将采取录像跟踪、媒体报道,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并评出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予以表彰。
“文明礼仪活动月”之后,我们还将推出“学习竞赛活动月”,通过“学习竞赛活动月”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届时,我们将评出“认真听课标兵”、“勤学好问标兵”、“互帮互助标兵”、“作业优秀标兵”、“成绩优秀标兵”。掀起一股刻苦学习、牢固基础、争创优异成绩的热潮。
三、提几点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建议
1、找准孩子影响学习的真正原因,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树立其成才的信心。
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校的生源质量都会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学习会很自觉,很用功,因为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基础较差的同学,却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有自卑感。
在我看来,多数学生智商没有问题,而影响他们学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无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
其一:有不良的爱好,分散了学习的精力,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如过于贪玩、迷恋上网、迷恋电视,甚至迷恋打牌赌博,还有的过早介入男女同学的恋爱。有了这些爱好,也就无法保障精力的集中,时间也就被迫流逝,还怎能搞好学习咧!
其二: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效率不高。如上课开小差、讲小话,跟老师不配合,老师要求记的东西不去记,要求做的习题不去做,不会做甚至不懂的东西不去问,在家学习的时候静不下来,有的边听音乐边做作业,这些都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三:缺少必要的爱护与鼓励。
有些家长很少顾及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学习成绩不好,要么唠叨,要么非打即骂,从不寻找孩子的优点,不去鼓励和帮助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交友,酒友、牌友不少,甚至经常在家设饭局、牌局,家里是热热闹闹,但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享受的是大人们娱乐的快乐,而缺失的却是学习兴趣。
综上几点,家长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克制自己也克制孩子,让孩子逐步去掉坏习惯、坏毛病。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护孩子成才的信心。这一点既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长的责任。有兴趣,就会有信心,就会有改观,有进步,没有信心肯定会失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2、必须重视课堂效率。
学习最关键的时刻是课堂,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的阵地。课堂45分钟损失了,课后90分钟也补不回。要想成绩好,上课必须认真,不能开小差,要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按老师的要求做,跟着老师转,这样才有很高的课堂效率,才能将知识学到手。
3、注重课后落实。
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过程,是通过学生看书、阅读、记忆、做题来体现,作业做得好,做得认真的同学,其学习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全体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各科作业,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将书本及教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4、不懂就问。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有很多学习好的同学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做错几道题,有的知识没有理解、没有掌握,这种现象会在每一位同学身上出现。有问题,不要埋在心里,更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去问一问同学,问题会马上解决,如果去问一问老师,还可能解决你的一连串的问题。有疑必问,问题就会越来越少,不去问,就越积越多。另外,问问题,肯定要有准备,老师在解答的时候,会推动学生开动脑筋,保持大脑的高速运转。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
四、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准确定位。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能成才几乎是家庭的全部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理所当然,有一句古话“前人行不如后人行”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事业与工作,都要面对怎样处理工作和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如何定位呢?绝大多数家长能准确定位,把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成长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把孩子的成长看得更重。但也有个别家长只顾工
作,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我们反对那种只顾赚钱养家而不管孩子学习的行为。这样做会因小失大,孩子没教好,不争气,你有再多的财产,也会被他挥霍殆尽。相反,就是家庭目前困难一点,如果教育好了孩子,将他们培养成才,他们创造的财富可能比你创造的财富要多得多。请记住:钱再多,买不到孩子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素养;钱再多,买不到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更买不到孩子美好的未来。
所以,希望家长再忙也要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习。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家庭是孩子成长更为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从孩子呀呀学语到孩子长大成人,父母的思想境界、言语行动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孩子。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曾有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呵斥责怪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打骂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拥有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便学会了对人友善;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便会觉得生活的美好,而热爱这个世界。
家长朋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不要将牌局设在家中,夫妻间,父母子女间更不要吵闹打骂,营造一份温馨,营造一份友善,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美好环境。
3、多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形成教育好孩子的合力。
现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比较欠缺,老师们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几乎是从早忙到晚,这样,传统的家访活动基本没有了。我们希望家长主动和学校及老师沟通联系,有效利用各种教育孩子的条件,充当学校、老师、孩子的“中间人”,学校、家庭、老师、孩子紧密相连,形成合力,一起来助推孩子的成长。
各位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家庭的寄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倾注爱心,想尽办法,加强沟通,相互理解信任,就一定能够把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之才。
最后,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我们的每位学生不断进步,奔向成功!
谢谢大家!
XX、11、19
2.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二
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 来自全国各地的设备管理工作者和专家聚集一堂,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明确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设备管理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进一步发挥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 进一步激发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30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金祥会长对协会主要工作做了10个方面的总结, 这10个方面确实是整个装备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铁男副主任对协会主要工作的10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与大家交流。
第一, 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对装备制造以及工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提出,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 也要达到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个目标。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这就对工业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世纪以来, 我国工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仅在这10年之内工业增长率达到年均15.4%, 而且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国。去年整个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84万亿, 占全球制造业的五分之一强。工业快速发展为确立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我国工业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 发展方式粗放, 结构不合理,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作为工业行业, 必须认真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牢牢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大力地推进、深化改革开放, 大力地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大力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 努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 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一个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过程, 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着力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 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是要强化和加强技术改造。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的作用, 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 优化工业的结构, 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要提高工业信息化的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鲜明特征, 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 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带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是要促进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要围绕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 积极地推广低碳技术,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产业体系。
五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要着力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 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
六是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促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
七是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生产的布局, 促进产业集体发展, 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八是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提高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 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 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型的升级;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鼓励企业向境外转移生产能力, 开展境外能源、资源的开发合作, 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整合价值间的能力。
第二、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性产业,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 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由大变强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环节。“十二五”时期,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端引领、质量优先的整体要求, 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 积极地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的装备制造业, 为工业转型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重点突破五个方面的战略:一是高端引领战略。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支线和通用飞机、轨道交通装备为突破口, 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开发一批高端装备产品并实现产业化。二是基础支撑战略。加快发展3G领域, 提高技术配套能力, 逐步形成技术配套产业带动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格局。三是融合创新战略。加强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重点支持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制造、按需制造, 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3D打印、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高我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四是服务增值战略。将服务型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以产品为核心向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延展, 延长产业的价值链。五是走出去战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支持和鼓励企业产品走出去, 增强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 培育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第三,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协会的作用, 不断提高我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全社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上升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占全社会总能耗70%以上的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繁重。今年前三季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了7.91%, 比去年有较大的提高, 但是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开发生产先进的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 加强设备的管理,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降低设备的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设备管理工作要站在统揽我国工业整体发展的全局和高度, 实现对企业降本增效、强化管理, 对整个设备的全寿命过程, 对工业设备管理任务的保障、支撑作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30年的成长历程, 也是我国设备管理事业发展的历程, 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设备管理事业的发展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 全国设备管理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是围绕国家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和工业的转型升级, 不断提高为设备管理的服务能力, 准确地找好工作定位, 切实提高服务的水平, 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要针对当前我国工业转型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 努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 引导企业贯彻国家政策, 反映企业诉求, 建立健全行业的自律机制, 逐步规范设备市场的秩序, 为设备管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引导企业方面, 建议做到四点: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企业设备管理和设备运行的重要抓手, 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 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必须积极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建设, 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 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必须坚持节约、绿色、低碳发展, 运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低碳化技术改造。四是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 积极地跟踪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节能服务市场化的发展。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宏伟的战略目标,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各地区、各行业设备管理协会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 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创新、扎实工作、求真务实, 为我国设备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三
七十年来,它像一柄燃烧的火炬,指引着中国革命文艺前行的航程;它像一部亲切的教科书,培育着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同时,它也像一块真理的燧石,越经受敲打越闪烁出灿烂耀眼的火花。七十年过去了,《讲话》中的许多话语如今重读起来,依然感到那么精准、适用和深刻。
是什么原因使《讲话》具有如此的魅力?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确确实实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观用活了、发展了。《讲话》的意义,已超出文艺的范围,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讲话》虽说是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文献,但它对一系列问题的阐释已成为我们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座丰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①。此时此刻,我们学习《讲话》,纪念《讲话》,应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应当如何理解《讲话》的现实价值
这里,之所以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有些人认为《讲话》的精神和思想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已经“过时”了。所谓“过时”的说法,就是指它现在“没有用”或“用处不大”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国文化和文艺领域诚然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剧烈,但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说得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①。七十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讲话》在思想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说到《讲话》的现实价值,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其一,《讲话》提出的“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②这一思想,依然是我国文艺和文化方针的坚实基础。《讲话》主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发展道路依然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讲话》指出,“为什么人”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②。这一见解,对我国现实的文艺状况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讲话》彻底颠覆了旧有的文学法则和书写经验,以其鲜明的姿态和指向,形成了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文学观念和美学原则,其中强烈的底层关怀和底层叙事意识,至今仍是一个号角和昭示。
其二,《讲话》体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点,是我们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榜样。《讲话》主张:“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②我们党始终号召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话》可谓这方面杰出的楷模。《讲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道路,这对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其三,《讲话》所形成的文艺理论系统,有许多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创造性阐释,它使得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文艺观念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贯彻,使得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得到极为有力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毛泽东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③。《讲话》可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它在文艺观念和思想方法上实现的变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讲话》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学者梅·所罗门曾这样讲道:“毛泽东在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大众化和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和这一过程相关联的,就是要求运用艺术中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因素,通过群众的朴实的表达方式和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形象,来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④这位论者谈到文艺的“大众化”、“民族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以及“打开联系群众的渠道”等观念,无疑触及到了《讲话》理论的核心。德国著名女作家安娜·西格斯曾深有感触地说:“谁要是慢慢地、彻底地读一遍这个《讲话》,一定会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希望知道的许多问题。谁要是把它读了两三遍,就会得到所有问题的正确的解答。”⑤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莱恩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一书中,认为“毛泽东也描述了艺术作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模式,用普通的词语论及了它的原料和创作手段”⑥。他还说:“延安《讲话》也被证明具有一种生产力,一种不是提供现成的思想,而是激发读者思想的能力。”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译本,译者为该书撰写了长达43页的“导言”,并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第一个把读者对象问题提到文学创作重要地位的人”,其许多论述都高于他的西方批评者,也高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⑤上述这些国外学者的意见,对我们理解《讲话》的现实意义还是深有启发的。
二、应该怎样看待《讲话》的历史地位
这个问题,同如何看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相一致的。我认为,认识《讲话》的历史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谱系当中去考察。《讲话》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进行文学理论活动的,其创造性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结合中生发出来的。
不妨用一个比喻性说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发展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这条河床中水面最为宽广、流量最为宏大的一段。⑦只要研究过近一百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对比一下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方面的贡献,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从宏观上讲,毛泽东一生对文艺问题关注的持久和深入,涉及面的广泛与博大,著述和言论的数量之多,内容更具新时代人民文艺运动经验总结的特点,并善于把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本身又是杰出的诗人,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是极为罕见的。荷兰著名学者、美学家佛克马就曾经针对《讲话》等文献说过:毛泽东在战争年代那样紧张复杂的工作条件下来抓文艺理论,说明他十分重视文艺。并且说道:“在西方,还很难找到一位政治家对文艺有如此高的期望。”⑤
nlc20230902002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付出了惊人的代价。而这个过程,无论历时之长久,问题之复杂,斗争之激烈,还是为此花费精力之巨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仅见的,其理论成果也是最为丰瞻的。尤其是像《讲话》这样的著作,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都属于翘楚。
如今,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化,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讲话》的评价可能会出现意见“多元”的局面,可能会有人更多地注意它在理论上的薄弱环节、观念上的局限所在以及执行中的过失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反思性的研究应当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原则,应当遵循唯物辩证法的态度,而不能自觉不自觉地中上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毒。譬如,有的论者把《讲话》看成“‘权力政治’文艺理论”,认为它“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认为它只有“政治实用功能”,甚或认为《讲话》编织成了“一条有序萎缩文艺家审美机能的流水线”,这就歪曲了《讲话》的精神实质,走到不实事求是的路上去了。《讲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新民主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指导思想的稳实基础,是真正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成果。联系一下现实就很清楚,当前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精神匮乏、内容空虚、脱离生活、价值倾斜、缺少理想、境界低下等现象,一些作品散发着苍白的、绵软的、浓重的商业化气息,这些表面上看是由市场经济机制造成的后果,但深究起来还是能够看到,这正是在《讲话》反复强调的“为什么人”和“如何为”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毛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疏远、遗忘、丢弃、背离了《讲话》精神造成的结果。我们知道,《讲话》为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人”问题的重要性,曾引述鲁迅的话:“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我们战线不能统一,就证明我们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为了小团体,或者还其实只为了个人。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⑧《讲话》说:“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②联系当下现实,可以看得出《讲话》仍是一剂解决我国文艺出现的各种弊端的“良药”。
三、如何认识《讲话》做出的独特理论贡献
诚如有识之士指出的,《讲话》的内容有“经”也有“权”。也就是说,《讲话》有些内容具有永久的理论价值,有些只是一时的方针政策性的需要。这其中,《讲话》关于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关系等问题的论述,则是永恒的、颠扑不破的。具体而言,我认为《讲话》独特的理论功绩,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在解决“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前提下,集中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问题,开创了作家艺术家美学观的新立场;二是在高度重视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主观世界和思想感情对文艺创作的作用和影响问题,提出了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的新理念;三是在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情况下,通过论述熟悉对象、熟悉语言、熟悉艺术规律等问题,创造性地揭示了作家艺术家审美情感实现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这些论述,可谓是人类文艺思想史上又一次壮丽的日出。这个概括可能不够全面,但它同把《讲话》说成是“文化政治学”的观点是泾渭分明的。
“文艺为群众的问题”,在《讲话》之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经解决了,《讲话》的贡献是把它提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②的高度。《讲话》集中系统解决的是“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并使这一问题达到了新的理论层次。这是《讲话》的关节点。正是围绕这个问题,《讲话》的许多论述具有推进性和原创性。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个“扇轴”,《讲话》的其他论述都是围绕着这个“扇轴”而展开的“扇面”。从主张文艺与群众的结合,发展到作家艺术家与群众的结合,集中力量解决作家艺术家与描写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思想感情距离问题,这是《讲话》深邃而独到的地方,也是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精髓的一把钥匙。
《讲话》对作家世界观与创作关系的论述,破解了中外古今文艺史上的一道难题,并具有文艺战略的高度。《讲话》把立场、理论、思想、感情、趣味等都纳入世界观的范畴,指出它们同艺术创作的内在关联。尤其是《讲话》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作家艺术家“必须有的知识”②,更是见解精辟。毛泽东说:“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⑨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作家艺术家世界观对艺术创作所具有的制约性。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艺”作演讲时还说:“艺术上的政治独立性仍是必要的,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我们这个艺术学院便是要政治立场的。我们在艺术论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⑩ 建国后,毛泽东依然多次谈到这个问题,明确表示不赞成有人把具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文艺创作之间看成“二律背反”的关系。认为“说学了马克思主义,小说不好写,大概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跟他们的旧思想有抵触,所以写不出东西来。”{11} 这些论述,都是为了树立和培养作家艺术家新的审美世界观。我们知道,从30年代左翼文论到延安《讲话》,如何处理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一直是进步文艺理论探讨的一个主题。而到了《讲话》,这个问题算是彻底地解决了。
《讲话》中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关于文艺批评标准是否分第一位、第二位的论述,多年来一直是争议很大的地方。其实,《讲话》在这方面的见解,不但当时没有错,就是现在也还是正确的。《讲话》说得很明确:它所说的“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少数政治家的政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完全一致。”②它指出:“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②这样的观点,难道还存在须得去抨击指责的地方吗?对《讲话》中的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有学者分析得好:“政治和艺术这对矛盾,一般地说,政治是主要的矛盾方面,艺术是次要的矛盾方面,政治是占主导地位的,但艺术是基础;在艺术创作上,政治和艺术,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只有从对立的统一中把握它的对立面,才是合理的。政治和艺术,有着相互作用,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12}这样的分析是符合《讲话》内涵的。
nlc202309020027
《讲话》是从多方面阐释了审美和审美转化问题的,它甚至承认“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②,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责备它“不讲审美性”呢?我认为,这至少是因为对何谓“审美性”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审美性”的内涵是丰富的,绝非单一、片面、绝对的。说《讲话》不讲“审美”,恰是暴露了对“审美”的曲解,是把“审美性”的内涵狭隘化和绝对化了,迷信于形式主义的理论。众所周知,《讲话》所揭示的文艺“审美性”,除了艺术的形式因素外,还包括时代、历史、阶级、政治等社会价值和功利因素在内。《讲话》抓住了审美问题的要害,并且找到了文学家艺术家实现新的审美感受的途径,这一点从《讲话》对语言问题、主体情感体验问题、读者问题、典型化问题、源流问题、接受问题、形式问题、现实主义问题等的论述中,都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
四、对《讲话》应该开展重新学习和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并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作活动之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①。这一号召和要求,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是重新学习和研究《讲话》的动员令。
记得,江泽民同志在《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文艺界的同志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论著,特别要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两篇讲话,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将长期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挥指导作用。”{13}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四个必须”,其中头一条,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4}。明确指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指导,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14}。这无疑指明了学习包括《讲话》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的必要性。
毋庸讳言,对于《讲话》的价值和贡献的分析,由于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理念,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不同的立场和取向,不同的分析视角和把握程度,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的理解是不奇怪的。但是,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必须承认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举例而言,以《讲话》对文艺来说到底是“内部规律”还是“外部规律”,就有不同看法。有种意见认为,《讲话》说的都是文艺的“外部规律”,文学研究“要回到文学自身”,就得依靠文学的“内部规律”解决。这便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因为只要了解并赞同唯物史观所阐明的普遍真理对文艺活动来说同样是深刻、普遍的内部规律的话,那么,这个争论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剩下来的所谓“内部规律”即技巧、手法、语言、形式等问题,也就可以讲清楚了。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文艺家们如果真的开始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创作的对象和服务的目标,那么,“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像潮水一般地涌进了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中”,“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15}。倘如此,那怎么能说这完全是“外部规律”呢?
再如,《讲话》中多次谈到知识分子出身的作家艺术家“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个改造”②。有的论者对此很是反感,认为这是“糟蹋”文艺工作者,“异化”作家。其实,这种认识是将正确的合理的意见同贯彻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的某些错误做法相混淆了。《讲话》希望作家艺术家要“经过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是为了避免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是为了使文艺“作品为群众所欢迎”②,是为了解决精神境界同创作的脱节,能尽快“进入创作过程”②,这里绝没有“整人”的意思。周扬40年代在延安时对此曾作过解释,他说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思想与劳动长期分离的问题,为达成人的两手与头脑的结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指出了道路。{16}马克思、恩格斯当年也讲过:“如果其他阶级出身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17}所以,只要把问题和观念放到理论的高度,我们是可以发现《讲话》思想的精辟性和前瞻性的。
坦率地说,目前学界对《讲话》理论意义的探讨是不够充分的,对其思想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也是有欠缺的。我们应该乘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教育的东风,把对《讲话》的学习和研究开展起来,进一步弄清《讲话》中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应该澄清的附加在它上面的错误观点,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永葆理论生机和活力。
实践一再表明,学习《讲话》可以使我国的文艺和文化建设更好地回到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上去,回到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康庄大路上去,回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魂魄中去;学习《讲话》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各种各样文艺和文化问题。《讲话》是真的、活的、香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对此要有高度的自觉和自信。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第857-858页、第858页、第864-865页、第857页、第852页、第866-867页、第869-870页、第869页、第851页、第851页、第86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④ [美]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文化艺
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39页。
⑤余飘、涂武生等:《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当代》,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第79页、第77页。
⑥[英]戴维·莱恩:《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第97页。
⑦董学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⑧《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243页。
⑨《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⑩《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122页。
{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87页。
{12}《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92页。
{13}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7日。
{14}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2年第1期。
{15}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新华书店1949年版。
{16} 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解放日报》1944年4月11日。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 欧娟
4.校长在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四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第二十四个教师节,总结上学年学校工作,表彰了一大批在各方面成就突出的老师。在这里,我代表校委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节日问候!向受到表彰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把上学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新学年的工作安排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老师们,刚刚过去的2007—2008学年,是我校各项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一年来,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我校新时期主题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硬件设施等方面,扎实推进品牌化建设,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实现了新的突破,我校的办学效益更加突出,学校的层次和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德育工作,营造成优良育人环境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务实和谐向上的思想基础。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期有效的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读报、政治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一年来,我校立足实际,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宽敞、整洁的校园,多品种的绿化、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有着明确的德育导向性。此外,学校还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设备,别出心裁的在食堂、教室张贴对联式名言、警句,并及时更新学校、班级板报。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营造多方教育,塑造新人的氛围。我校德育工作注意多方教育,广泛开展有益活动,塑造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使得助人为乐的好事层出不穷;祭扫烈士陵墓,爱国爱家之情油然而生;文艺汇演、征文比赛、小制作等竞赛活动,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使得校园时时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我们始终信奉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制度,签订责任状,改造校园环境,加大保护力度,整改安全隐患,这一系列措施,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使我校被评为肥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5、一年来,我们团队工作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基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爱心救助”活动,组织开展“争当文明学生”活动以及“感恩教育活动”。切实抓好团队的基础建设 强化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举办专题讲座,培养法制观念,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我们积极组织教师,搜集材料,利用早操会、周会举办讲座,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举办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增强竞争意识。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就没有创新。为了培养队员的竞争意识,我组织了“安全守纪知识竞赛”“冬季越野长跑比赛”“拔河比赛”“春季运动会”“书法绘画比赛”“交通安全征文”等各项活动。通过宣传、实施、总结,让队员感受竞争的魅力,体验胜利的喜悦,树立自信,增强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拓宽了团队队员的活动领域,充分调动了团队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扎实做好“督导制”,全面落实《小满镇中心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教育常规和各项管理细则,体现教育常规的全程管理,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和适应新的教学、学习方式需要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努力使常规管理与课程改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加强备课、上课、训练、测试、作业、辅导等常规性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与检查,促进我校常规管理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质量分析办法,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着重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铸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拉动教学研究
课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六项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思路与程序,拉动我校的教学研究,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强抓培训工作,组织有关教师按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定期开展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做到学、研、改同步进行。强课改的调控与管理,把课改列入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指导教师构建适合新课程和实验教材的教学方式,抓好骨干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保障课改的高效运转。
3、加强教研力度,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是教育改革实验的根本目标,切实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突出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地位。
我们要以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为依据,改变以往教育工作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新学期一开学,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使一批年富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并建立了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追究机制,各项工作通报机制,校务公开机制,建立了党组织、教代会监督保障机制,把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分解到每个工作阶段,抓好过程性动态管理,极大的调动了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都能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对教师重点抓师德建设,抓理论学习,抓名师工程,抓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处处为人师表,塑造文明形象”为宗旨,深入持久的开展“修师德、铸师魂、正师风”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写读书笔记不少于两万字,写心得体会不少于三篇,并纳入考核等。安站中学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3、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以学历达标为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积极开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加强提高课堂能力为内容的校本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与周边兄弟学校的联系,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型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教师工作月考核、班主任考核、绩效工资考核,业务考核、处室考核、年级组、教研组考核等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轨道,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狠抓制度建设,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制度是条件,落实是关键,为此学校在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建立起“学校—处室—级部”的线型管理工作机制。在学校领导下,处室各有分工,任务明确,共同管理级部工作。三名副校长负责相关处室工作,并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他们恪尽职守,把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切实形成了“项项工作有制度,行进过程有检查,终结考评有奖惩”的良好运作机制。规范抓管理,全程上质量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老师们,新的学年我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此,本学期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档次和水平
学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要实现学校管理质的飞跃,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加大对各校常规管理的督查力度,通过检查评估、召开现场会等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进学校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年我们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采用电化教学手段,逐步达到教学时间少,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的目的,鼓励广大教师利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进行上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研课题,大兴教学研究之风,在全校形成“教研兴师、教研兴教”的良好风气。在全校范围内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和各种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学习指导,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练,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学要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继续抓好新课标的培训、教研、教学工作。认真抓好新课程的培训、教学、教研、交流、总结、推广六项工作,为实施新课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真正起到新课程、新理念的示范带动作用。
4、严格财务管理,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学校经费面临着“减、短、少”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严格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月审月报制度,实施校务公开、政务公开,做好收支预算,量入为出,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同时继续抓好“两免一补”工作,澄清底子,确保我镇“两免一补”工作顺利进行。
5、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继续实行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确保学校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老师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功在千秋,教师职责光荣神圣。我们要深刻领会自己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学生,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最后,祝各位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5.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五
尊敬廖书记、廖主席、勾镇长、陈镇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迎接“十八”胜利召开之际,第二十八个教师节踏歌而来。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在此隆重聚会,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我代表学校党支部、学校行政向出席这次庆祝活动前锋镇、人大、政府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耕耘在前锋这片教育热土上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老师们,节日快乐!
老师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前锋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 “科教兴镇”战略,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党政主要领导把“深入学校调研,关心学生成长,解决学校实际困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如投资4万余元安装学校至场镇路灯亮化工程;投资近2万元,解决了学校通向校外的排水、排污系统不畅统难题;投资六千五百元,为学校修建垃圾池;今年 “六一”儿童节,筹集资金奖励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诚信学生,为贫困学生赠送爱心大礼包。党政主要领导还亲临学校看望师生并同师生一起参加了庆祝儿童节活动;今年教师节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在开校初,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就对今年教师节的庆祝活动进行了研究和安排布臵,并筹集资金6000余元,表彰学校先进个人,慰问全体教职工;党委政府还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违规搭乘学生车辆等等方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前锋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前锋镇党委、政府关注教育、重教教育、尊师爱生举动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让我们对教育充满信心,我提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为前锋教育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和奉献的前锋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前锋教育人一定会加倍努力,更加勤奋工作,为前锋教育、前锋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各位领导,老师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在三台县教育局、前锋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校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在着力打造一所学生管理严格,人文素养高,学习氛围浓,创新精神强的学校,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新路,充分挖掘学
校各方面办学要素的潜能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广大教职工继续以饱满的的工作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中,继续展现前锋人奉献拼搏风采,继续呈现“前锋现象”,诠释“前锋精神”,继续创造前锋教育佳绩。2012级中考: 73人参考,C优以上优生65人。优生人数达到90%。其中台中录取19人,省重上线34人;就读三台中学19人,芦溪中学10人,三台一中14人,西平中学11人。就读人数与获得县教育局质量考核一等奖,次次考核名列学区第一名的2009级基本持平。这一成绩对有两年(未住校)走读的学生们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从教室、功能用房严重紧缺、教学设备设施匮乏、活动场所狭窄、无住校条件的老校区搬到了地势平坦,景色优美、分区明确,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新学校;我们成功顺利举办了前锋、新鲁、立新三所香港星岛慈善基金会通过苗圃行动援建学校落成庆典活动;我们与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前锋学校工作室开展了“星岛-乐学途”校园安全系列活动;我们接待了来自香港、北京等地的五名苗圃行动志愿者,开展“2012苗圃-前锋心手相牵”英语课堂大型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校外树形象,内抓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过去的一学年里,我们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现在绿化效果逐渐显现——小草青青、小树成荫,鲜花开放。学校管理也进一步规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前锋学校广大师生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要感谢老师们,感谢你们的奉献,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
老师们,看现在,我们播种,我们收获,我们要无愧时代,无愧社会。
展望未来,我们应当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前锋教育一定会蒸蒸日上,再上层楼,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再次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健康幸福!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事业蓬勃!
谢谢大家!
6.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六
关于印发《县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潘峰 在中小学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中学、中心小学,局属有关单位、文津学校:
为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6年7月6日—7日,县教育工委、县教育局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县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潘峰全程参加会议。在座谈会上,潘峰同志对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校长强调了两点意见:一是要领悟好六个“关键词”;二是要懂得“四舍五入”。现将潘峰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班子认真学习,并做好讲话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
二〇〇六年七月八日
沙县教育局 2006年7月8日印发
县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潘峰 在中小学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6年7月7日)
当好校长需领悟好六个“关键词”
新中国的教育经过了半个世纪,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要当好校长,应该具备或做到六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学习”。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好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当校长,一手抓学校的工作,一手抓自身的学习,两手都要硬。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我国的校长要管的事情更多,要学的知识也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学习更需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即有的放矢;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即学以致用。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的效益和工作的水平。二是要围绕办大事、思考大问题去学习,不能漫天撒网,平均用力。
校长的学习,最要紧的内容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关键词是“建设”。当校长,就是在学校搞建设。最 重要的学校建设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规章制度建设,三是硬件设施建设。
在人才问题上,校长一定要牢固树立三个观念:其一,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校长管理学校,首先要盘活教育资源,在所有教育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人才竞争是根本的竞争,人才队伍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其二,树立全面的人才观。现代教育事业,不仅需要教学人才,而且需要行政人才,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做好。其三,树立开放的人才观。校长的心胸和视野必须越来越宽广,要在各行各业招才纳贤。只有这样才能占领人才的制高点。
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一靠思想教育,二靠规章制度。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要办现代化的学校,要建章立制,一切按规矩办事。规章制度的建设也是学校的基本建设。校长和规章制度建设的最佳关系,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都外化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之中了。哈佛大学名誉校长陆登庭说得好:“哈佛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夫一样可以正常运转。”制度建设搞得好,校长就不仅当得好,而且当得不累,“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
现代教育对教学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现代化要有现代化教育设施支撑,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育硬件设施。校长在学校搞建设,一项最重要任务就是硬件设施建设。办好学校,必须有钱。作为现代校长,我们不能羞于谈钱,应该以能筹到钱搞建设为荣。
校长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是教育家,一个是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是传统角色,社会活动家是新角色。我们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但我们同时又不能不重视,教育成为一种特殊产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那就有经营的问题;经营就得开源筹钱。现在校长头痛的就是钱不够用,钱不够用怎么办?一是向上多争取,争取上级增加教育经费。二是对外多联系,联系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出力助学。
今天的校长,必须既懂教学,会管理,练好“内功”,做教育家,又世事洞察,人情练达,练好“外功”,做社会活动家。如此“内外兼修”,即当教育家又当社会活动家,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
第三个关键词是“发展”。校长主政一校,第一要务就在“发展”二字上。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否比前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给后人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一个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建树的校长是没有资格进校史陈列室的;做一个好校长,必须抓好机遇,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四个关键词是“创新”。首先,在校长的创新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我们的学校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出浓郁的创新氛围这种创新环境、创新氛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兼涵万有,赅总一切,是最有生命力的。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浓郁的创新氛围,就能激发出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果拿一棵树作比喻,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是根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枝干,创新成果是花叶。校长首先要做的工作,当然是培根固本。因此,学校有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是衡量校长创新工作的核心指标;哪个学校创新的环境最好,氛围最浓,说明哪个学校的校长最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其次,校长在创新时必须特别注意及正确处理创新的共性与 个性的关系。创新总会伴随着风险和失败,因此,人们在提倡创新同时,总是提倡不怕失败,宽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等。这种说法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正确的。但教育创新则要慎提类似“不怕失败,宽容失败”的口号。一项科学实验可以失败666次,但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的一次失败就可能贻误一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失败成本太高,损失太大,谁也没有资格冒这样的风险。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提倡校长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提醒校长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谋定而动,并且争取一动而成,一定要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
第五个关键词是“务实”。当校长,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扎实,要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校长抓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均应放在两头。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目标,另一头就是事中认真抓落实。前一头,不用提倡,因为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是许多校长都热衷的事;后一头则必须反复强调,因为古往今来,有头无尾、虎头蛇尾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校长的务实,并不是体现在事必躬亲上,并不是事事一杆子插到底,具体的事情要放手让各部门的人去做,校长的任务就是检查结果抓落实。抓落实,是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当好校长的重要条件。
第六个关键词是“人格”。校长当得好不好,除了思想水平高低,工作能力大小以外,校长本人有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名校长,只要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团结和带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事业上无往而不胜。
真理的力量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你讲的道理是先进的,你的发展思路是科学的,你的工作决策是正确的,你的具体措施是到位的。人格的力量概括起来也是四句话: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三是带着爱心工作。当校长,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要爱群、乐群、利群。四是带着激情工作。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四舍五入”当校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体会,我认为要使一个校长成为学校的“魂”,最关键、最主要的是校长应该具有人格魅力,应该是一个具有现代人格意识的和人格素质的领导者。
当好校长,除了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还须心中有一本账,我的一本账就是“四舍五入”当校长。
“四舍”就是当个人的欲望、利益、追求,与校长的角色不相符时,要勇于舍弃。
1.舍名
校长切不可好大喜功,被“名”束缚住手脚。一是要不求虚名。工作要扎扎实实,成绩要实实在在,名与实相符;不利于学校持续发展的虚名要义无反顾地舍弃。二是不与教职工争名。校长出名要凭业绩,即培养一批名师,创建一所名校,校长自然有名。
2.舍利
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可取,即校长要舍利取义。应该做到:⑴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拿集体利益做交易。⑵“嘴 莫馋、手莫伸、腿莫懒”勤俭持家,与教师实行一种标准。
3.舍身
校长在任是一个过程,在职时就要有“当一任校长,献一腔热血、兴一方教育、建一方文明、利一方师生”的思想,舍得身心投入,这就是勤政。⑴要舍得起身子骨,始终保持一种老黄牛精神,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怕苦怕累当不成校长。⑵要舍得花心思。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和指挥,形成现代办学理念,开辟学校管理的新天地。思维懒惰,看摊守业,当不好校长。
4.舍“歪”
舍“歪”即求“正”。做人之道在于正,治校之道也在于正。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办学。
舍“歪”还在于有自己的脊梁骨,不过分圆滑。摒弃圆滑,就要有独立性、批判性、深刻性的思维品质,不惟书,不惟上,坚持原则,坚持正义。同时,抑制不正之风,倡导良好的校风。
“舍”是针对私欲、消极、落后而言的,属于有所不为的范畴。但对于一校之长的责任和使命来讲,怎能一个“舍”字了得?校长对事业必须有所为,对办学目标、管理效益、工作艺术必须潜心追求,有效投入。我信奉的是“五入”:
1.入位
“位”就是校长的职位,亦即校长要按岗位职责要求进入角色,坐正校长的位,办校长的事,负校长的责,结校长的账,“入位”就要守职尽责。我认为,新时期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出主意,用干部,谋财源,创环境。
2.入法
办学行为有序、有效,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法则。办学治校的法则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上讲,要遵循 “国法”,即国家的法律法规。从中观上讲,要建立健全“校规”,不断完善、优化常规管理。从微观上讲,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
3.入理
所谓“入理”,一是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研究型教师。二是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以此作为学校管理之“神”。三是要以“理”促“管”。“管理”由“管”和“理”合成,我认为成功的管理是三分“管”七分“理”。
4.入格
学校的“格”是管理格调、办学规格、治校风格的综合表现。⑴追求崇高的管理格调。即从长远出发,把目标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办出学校的品位。⑵追求办学的高规格。校长要勇于开拓,从严确定办学规则,把学校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构筑的平台上,不断提高办学水准,革新学校品牌。⑶追求高效能的治校风格。
5.入微
7.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七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圣人偶像”, 力图将圣人之道还原到人间, 以此达到启混沌开民智的目的, 正如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就说“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周作人提倡“平民文学”。而毛泽东也从五四运动中捕捉到了平民文学的气息, 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纳入到他的的革命思想中。这看似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延续和发展。
但二者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五四新文化的主题是民主与科学, 由知识分子在欧风美雨催生下的运动, 作为领导者的陈独秀等人是站在启蒙者的地位上单向的推动, 这就决定了五四的那些关于平民化色彩文学行动理论前提是个性自由、人的解放, 而作为宣传阵地的《新青年》以由学生、职员、店员为主体的城市读者为接受者, 也就无法被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理解和响应。
二、构建本土文化话语体系
《讲话》体现出延安文化正向着以农民社会为核心的民间价值体系回归, 那么我们必然要考察在《讲话》发表之前, 延安的文化生态的现实:首先是文艺与民众生活的疏离, 文艺工作者们还不善于描写大众。其次, 文艺工作者与民众的疏离, 他们不愿意接触大众的文艺生活, 尤其是从上海来延安的知识分子依然积习难改。
在当时, 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 文化教育极端落后, 唯一能够对农民形成精神影响的只有几千年来渗透到他们的起居、饮食、伦常和娱乐之中的形形色色的“惯例”, 要使“文章下乡, 文章人伍”充分发挥动员功效, 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们按照这种“惯例”进行创作, 构建出适应本土的文化话语体系。
《讲话》后的延安文人遵循着毛泽东指示, 走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努力向着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靠拢, 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比如赵树理就自觉地将党的政策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做法, 用“土气”的赵氏作风, 写出了一系列诸如《小二黑结婚》、《登记》、《锻炼锻炼》等作品, 走符合当时延安政权构建的“民族国家”叙事的方向。
三、党性标准及一元化延安模式
“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 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也就是强调了写作话语权的归属只能是无产阶级, 否定了百家争鸣的现实可能性。并且, 由于政治功利方面的考虑, 毛泽东使得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既取消了艺术的独立性, 强烈的排他性, 批判了诸如“人性论”“为艺术而艺术”等创作主张, 这种做法其实正是毛泽东利用军政一体的集权体系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开展文化运动的方式。
于是, 文艺在《讲话》的规范下不得不由高雅变为粗俗、由神秘变为直白、由复杂变为简单, 在这一过程中, 文艺家们不得不收敛甚至抛弃原来的艺术趣味, 带上政治的辔头。而当延安文人被规范为“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时, 他们在创作中突出文学的政治性, 事实上就已经与当时中共的意识形态达成了一种同构或共谋的关系。于是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副风景这边独好的假象, 背离了艺术本身的规律, 成了体制内的自我言说。
四、影响思考
当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 整个社会推崇集体理性、排斥个人本位的思潮蔓延开来, 各种有形与无形力量迫使文艺指向由个性本位到集体本位。而一旦将文学创作纳入到方针政策中来, 作家们纠结于政策和本性的两难之中, 文学的真实性和独立性必然会受到挑战, 而文学的认识生活和批判现实的特殊功能自然就难以发挥。
长期以来这种艺术观念遮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以至于在四十年代文界几乎没有人否认文学史表现时代精神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工具论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律令, 那种粗砺的声调呼喊‘我们不要……’或‘我们拥护……’俯仰皆是。从延安开始的这三十多年内, 毛泽东的权利政治美学登峰造极, 它用阶级分析理论否定知识分子趣味, 是革命意识形态在有意识地推行对知识分子文化的解构, 实质上仍没摆脱“集权与专制”的内核。
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得文艺服从于政治, 为模式化的延安文学的形成树立了规范, 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组织和发展能力在文学方面的改造和控制的成功表现。而《讲话》本身却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精神传统有内在关联, 并显示出毛泽东在构建本土传统话语方面的努力。深层反思《讲话》背后所暗含的权力政治美学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知识分子创作思维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本土话语体系,党性原则,深层反思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朱其:《毛泽东时代的视觉文化和现代性》, 《延安文学》, 2006年。
8.在农产品市场流通座谈会上的致辞 篇八
2011年12月18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刊承办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领导、专家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代表与会,分别就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保障市场供给和缓解市场价格暴涨暴跌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我们刊出部分领导、专家与企业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并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寄予更广泛关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企业界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备受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的关注,有关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暴涨暴跌的消息几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是2011年入秋以来,部分地方的生姜、土豆、白菜等多个农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跌,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为此,农业部联合有关部委采取有效措施,平抑农产品价格,努力保障生产和市场稳定。与此同时,一些知名企业、大型超市也积极开展托市收购活动,努力缓解农民压力。今天,中国农村杂志社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加工和流通企业代表,召开农产品市场流通座谈会,探讨建立新型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价格稳定是维持社会安定、人民正常生活的前提,对实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菜篮子产品市场供给充足,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管理通胀预期、稳定市场价格、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因素日趋复杂。一是受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的影响在加大,二是与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联动性在增强,三是要面对冰冻、干旱、洪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品种性、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日益明显。
近年来,农业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委、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统筹产销发展,完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开创性工作,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连锁超市、电子商务为先导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的要求,农业部积极规划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主要是在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地,选择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大,具有竞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品,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提升拓展市场功能,推动市场建设成为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形成与专业化大生产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布局,提升相关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及影响力。农业部已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率先在洛川共同启动了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建设。
二是坚持推进市场主体培育。通过大力扶持,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8.43万家,实有入社农户387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5%,成为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力量。农业部和商务部共同启动了“农超对接”,同时,指导各地探索开展了“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积极与商务、财政等部门沟通,扩大“农超对接”财政扶持范围,对合作社储藏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建设给予补助。目前,全国已有1.56万家合作社与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一批合作社在城市社区陆续开设了直销店、连锁店。同时,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训。
三是坚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推动产销衔接。2011年8月,农业部策划实施了“金秋农产品展销行”活动,在新疆、吉林、贵州、甘肃、黑龙江、福建、陕西、山西、山东、四川、湖北、江西、海南等十三个省区陆续展开,通过统一行动、统一形象、统一宣传,充分发挥各地各级政府、协会、市场主体和新闻媒体的整体合力,有效推进全国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实现大提升。经过三个月的密集会展活动,本次金秋农产品展销行成效显著,十三场大的展会活动,1.43万家企业参展,实现贸易成交额1400多亿元,参与活动的观众近450.8万人次。第九届农交会在成都举办,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好,粮食实现八连增,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为农交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届展会规模大,国内外企业参展踊跃,展示亮点突出。2011年农业部选择了380家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60家有代表性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参展,反响很大。农交会贸易洽谈活跃,贸易成交额达到602亿元,比上年增加40多亿元。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举办农业展会和各类促销活动1600多场,一系列产品推介、品牌展示等活动,对推动产销区逐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意义重要。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营销。农业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产销衔接、稳定市场价格。特别是针对近期山东和河北等地出现的蔬菜卖难问题和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农业部认真分析农产品市场形势,部署了大白菜等滞销卖难应对工作,并计划采取加强生产指导、信息监测、市场预警、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等十项长效措施,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今后农业部将着力加大产销衔接工作力度,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着力提升生产经营者营销促销能力,包括田头窖储能力、直销配送能力、品牌建设能力等综合营销能力,培育一批长期从事流通、经营行为规范、采购营销量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营销大户及相关主体,带动农产品产地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搞好农产品市场流通是一篇大文章,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效,更要面对“十二五”新的形势,看到差距,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我们希望各位专家积极献计献策,多提宝贵意见。希望新闻媒体在发布信息、传播经验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各类加工、流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紧紧围绕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这一重大任务,按照农业部的总体部署和规划,本着“自主经营、让利于农”的原则,积极、稳妥、务实地参与农产品产销对接,努力推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农民、消费者和经销企业的“多赢”,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9.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九
管理出效益,强化管理一直是我校坚持不懈的原则,新学期“向管理要质量”又写入学期初工作计划,以便让每位教师心中有数,每名学生遵照执行,在管理的过程中力求精细,不出纰漏。比如:
一、从领导值班来说:我校要全天24小时有领导值班,只要学生在校的时间,肯定能够找到校长、主任。白天,从早晨5:30学生起床直至晚上10:15熄灯,每天有两位校长、主任挂牌值班,负责早操、餐厅、午休、课外活动、就寝前等一切时间段的检查,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不在学校的时间段的检查;晚上,每天一位领导值班,负责夜间学校的一切事物。
二、从教师值班来说:保卫科全天24小时有教师值班,负责昼夜的校园巡查,排除隐患,减免问题的发生,周六周日夜间加大检查力度,增派双岗;政教处干事全天值班,尤其是学生的课余时间,负责检查学生是否有违纪行为的发生;宿舍楼每天有值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住在一起,检查学生就寝后的状况。
三、从制度建设来说: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与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有自己奋斗的参照《文明班量化实施细则》、《班主任量化考核实施细则》;涉及到学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明文的规定、要求,如《学生管理十五项规定》、《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就寝管理规定》、《餐厅文明公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细则》、《学生量化实施细则》等。
而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将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发挥班干部队伍职能:通过竞选产生新一届学生会,加强对班团干部的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管理能力;将宿舍长做为班干部成员,加强指导,切实发挥他们在住宿生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通过“竞选标兵”、“文明监督岗” 等形式为他们施展管理才能、展示自我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二、设立“两岗两册两台”制:即在校门口上学放学期间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岗、课间文明流动文明监督岗;每班设立贡献荣誉册、过失记录册;主楼西侧橱窗设立好人好事展示台、违纪行为暴光台,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和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交往中自强。
10.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十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北京大学具有优良的传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是对每个北大人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教师也对自己要求很严,但是我们不能说在这个方面就没有问题,即使是今天没有也不敢保证将来永远没有。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促进学术创新,北京大学秉承学术民主、教授治校和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营造自由健康的学术氛围、提升广大师生的学术道德水准、净化学术空气、鼓励学术创新为目标,大力推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积极营造自由健康的学术氛围。我校在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方面坚持如下几点原则:
一、建设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氛围
学术自由的基本精神在于学术研究的自由意志、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而学术规范的宗旨即在于对学术自由的维护与尊重。在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上,我们强调既要积极推崇并维护学者的学术自由,也要倡导学者在自由表达学术观点的同时遵循共同的学术规范。
二、建设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控制机制
一方面,倡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术失范的监控和惩处;另一方面,积极提倡学者自觉地尊重、维护和实践科研活动的职业道德,将学术规范自觉地内化为自身科学活动的行为准则及价值取向。
三、建设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理互为补充的教育手段
对于学术失范事件,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不同形式的惩处。同时,着重致力于学术失范的预防机制建设,避免潜在的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
四、建设表现形式与实质内容并重的成果评价体系
一方面倡导学者要从细节做起,注重基础性的形式规范,对于研究过程中包括引文注释、观点引证等技术、形式层面的具体规则精益求精;同时更要从追求原创性和实质性进展、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运用科学的学术批评等内容层面形成研究成果的规范性评价。
据此,我校在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
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学术规范建设工作,将学术
规范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形成全校师生全面动员、共同参与,各单位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机构,事有专管
2007年,我校在学术委员会下专门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委员,由各学科领域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学者任委员,负责制定、解释和评估学校学术道德方面的政策、规定和存在的问题,接受对学术道德问题的举报,对有关学术道德问题进行独立调查和审议。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学术道德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学术道德规范的宣传引导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修订规章,完善制度
近年来,我校先后制定、发布了《北京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方案》、《北京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工作办法》,修订了《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学术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修订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建立学位论文失范追究导师责任制度。通过一系列建章立制工作,为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宣传教育,防微杜渐
在上述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组织全体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广泛参与了草案的修订,这个过程,一方面广泛听取相关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得相关制度更加完善、科学,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宣传与教育的过程。
在新教职员工入职培训中、在对学生进行的讲座、座谈中,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大量学术规范教育课程,防范于未然,力求将学术道德规范意识、学术道德规范常识通过每一次机会渗透到每位师生员工的潜意识中。
另外,学校还计划分学科加大力度建设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类课程,同时编发不同学科的学术规范细则和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以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营造学者自律的良好学术道德氛围。
11.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篇十一
一、关于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
近年来, 在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下, 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绩, 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连续7年超过2个百分点, 2013年预计超过59%, 接近“十二五”规划的期末目标。农机化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有力技术装备支撑, 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四化同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好形势令人鼓舞, 成绩来之不易,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结果, 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 是农机化系统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 是广大农机从业人员辛勤劳动、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农业部, 向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向农机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机从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包括自身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归纳起来, 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尚不平衡。从农作物耕种收环节上看, 2012年全国机耕水平已达74.1%, 但机播水平仅为47.3%、机收水平仅为44.4%。从农业生产领域上看, 种植业机械化发展较快, 总体水平较高, 而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机械化较高、经济作物较低;三大粮食作物中, 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012年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2%, 水稻、玉米机械化水平偏低, 特别是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仅为31.6%、玉米机收水平仅为42.4%。从区域上看, 北方旱作区的农机化水平较高, 南方水田区农机化水平相对较低;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较高, 丘陵山区的水平较低, 湖南、广西、海南、福建、重庆、贵州等6个省市区2012年还在40%以下, 最低的省不到20%。二是发展的整体质量还不高。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农机使用能耗大、效益低问题较为突出。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许多高能耗高排放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 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农业机械还在大量应用。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 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 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的“三多三少”问题依然突出。有些农业生产环节机具正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 局部存在保有量过剩, 出现利用率下降的趋势。据南京农机化所研究, 拖拉机年均作业面积由2001年的74亩/台下降到2012年的56亩/台, 稻麦联合收割机年均作业量由2003年的800亩/台下降到目前的不到500亩/台。当然, 也不是单台作业面积越大越好。从国外来看, 情况也不尽一致, 如2003年美国拖拉机年均作业面积546亩/台, 英国169亩/台, 韩国116亩/台, 日本32亩/台。单台机具作业面积到底多大为好, 值得深入研究。要摸清家底, 总体把握农机装备总量、结构的现状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建立和更新资源清单, 并与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农机化作业水平等各种因素关联起来, 综合分析, 统筹研究, 为科学制订规划、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三是服务水平仍不高。农机作业标准不完善, 农机手素质参差不齐, 作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 单家单户农机使用得多, 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围绕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配套不足, 如零配件供应、用油供给、机具维修、信息服务等不到位。同时, 在农机农艺融合上, 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破题, 还存在农业农机部门沟通不够, 单打独斗等现象, 未能从产业发展角度, 统筹研究如何变个体优势为整体优势, 形成合力, 整体推进。
总之, 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协同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如何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面对内外部环境对农机化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围绕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目标, 以改革创新精神, 认真研究完善思路, 积极探索创新措施, 千方百计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由片面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 努力提升农机应用水平, 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 已成为新时期农机化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关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今年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第11个年头。10年多来,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把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各项工作, 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认真履职尽责, 精心组织实施, 不断完善监管措施, 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拉动内需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 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可和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在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我国农机总动力连续跃上7亿、8亿、9亿和10亿千瓦四大台阶,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超过了政策实施前35年的增幅, 实现了重大历史性跨越,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事实证明, 在目前几项农业补贴政策中, 农机购置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及政策效力、效应是最好的之一, 这也说明, 全国农机化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 大多数干部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为民服务、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否则农机化发展不可能有这么多亮点, 中央1号文件也不可能连续多年强调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扩大实施范围。
但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选择性政策, 与其他普惠性农业补贴相比, 实施难度更大, 对干部的廉洁性要求更高。从管理的角度看, 目前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 有的企业违规操作、有的地方农机管理人员权力寻租, 少数干部还陷入犯罪, 给农机补贴政策实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对此, 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正确客观地对待。一方面, 要深刻汲取教训, 引以为戒, 不断创新工作, 完善机制, 加强管理, 将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严防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另一方面, 也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个别人出事, 就全盘否定政策, 否定农机化工作, 农机部门的干部职工更不能因此背上思想包袱, 缩手缩脚, 因噎废食, 不愿作为, 不敢作为。
农机购置补贴作为最大的一项行业促进政策, 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 政策实施的受益面众、工作量大、关注度高。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农财两部的意见要求,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管理措施, 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好, 确保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要坚持争取投入与抓落实并重, 在争取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更加突出重点, 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 集中资金, 聚焦薄弱环节和后进领域, 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同时, 也要注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不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唯一措施手段, 不是万能的, 需要其它方面的配套措施跟进、协同, 巩固和放大政策效应, 不能期望所有农机化发展问题都通过补贴政策解决。在完善运行机制和创新操作方式上, 要注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着力解决农民反映的手续多、办理难、程序繁杂等问题, 积极探索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管理, 提高效率, 力求便民利民、简便高效;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切实保障农民选择购买农机的自主权;注重阳光操作, 加强实施监管和廉政风险防范, 强化绩效考核, 进一步推进补贴政策执行过程公平公开。
今后, 要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要科学规划。这是基础性工作。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在全面总结10年实践经验和深入调查资源情况的基础上, 研究编制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规划, 作为测算资金和指导实施的依据。通过规划, 摸清需求、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完善管理, 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二要改革创新。这是农机化战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和体现。要遵循“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力度, 优化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 最大限度简政放权, 切实发挥好市场和社会作用。同时, 要按照转变职能的要求, 认真履行好职能, 加强改革试点。当然, 改革要有条件, 做好风险规避。要稳扎稳打, 设置好前置条件, 把潜在的风险点考虑清楚, 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既要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 又要积极稳妥, 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 考虑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情况, 科学论证, 把握底线, 稳步推进。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 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确保取得实效。三要全程全面公开。利用各种手段、平台,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推进补贴政策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全程全面公开。在实施前要公布政策内容, 让农民有知情权;实施中要公布资金使用进度, 让农民有参与权;实施后要公布补贴实施情况, 让农民有监督权。要加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织密监督之网, 遏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发生了也使其无处遁形。四要严惩违规。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职责, 切实履职尽责。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劲道, 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 时刻保持对违规操作行为和不法分子的高压态势, 坚持从严从紧、抓大不放小, 发现一起、严查一起, 处理一起、通报一起, 绝不搞例外, 绝不姑息迁就。对违规农机企业该取消资格的要坚决取消资格, 该上黑名单的要上黑名单。对农机管理人员进一步要加强廉政警示教育, 对违反纪律的, 该问责的要问责, 该通报的要通报;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 是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后支持农机化发展的两项重大政策突破, 来之不易。各试点省份要高度重视,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务必要开好头、起好步, 做好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衔接, 科学制定方案, 认真规范实施, 确保试点取得预期效果。要及时总结经验, 加强宣传, 为今后加大实施力度打下坚实基础。
三、关于加快突破薄弱环节、提高农机应用水平
这里把“加快突破薄弱环节”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讲, 是感到这些年来, 我国农机化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领域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提升速度不快, 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已经或将影响到产业的稳定、生存和发展,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从全国来看, 当前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的薄弱区主要在南方丘陵山区;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在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收;主要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在棉花机收、甘蔗机收、油菜机播和机收、马铃薯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这些薄弱环节发展明显滞后, 已经影响了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成了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导致农民种植意愿下降、种植面积下滑、产量下降, 甚至产业萎缩。如果不加以解决, 将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也将影响“四化同步”发展大局。正因为此, 今年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 要“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 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
解决薄弱环节的机械化问题面临的困难多、难度大, 不能单靠一个部门、一个行业, 需要多部门联合, 互相配合, 共同参与, 合力推进。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主动入位, 发挥好牵头作用, 抓好组织协调, 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综合性措施, 分门别类地加快突破。重点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融合的合作机制。建立不同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整合现有院所科研力量, 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等联合攻关。建立各级农机与农艺融合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发挥国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 重点扶持现阶段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大课题, 激励和支持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合作研究, 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一体化进程。
二要进一步加快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研发。目前, 我国现代农业装备需求非常迫切, 但许多高、精、尖、新的农机产品, 还主要依赖度进口, 机具价格也很昂贵。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机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尽快改变农机农艺脱节的状况, 努力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加强农机关键技术研发, 抓紧开发实用、经济、安全、智能的农业装备设施。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 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和引领, 促进生物、工程、信息、环境技术集成化, 针对重点薄弱环节, 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三要进一步加强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要抓住机遇, 积极协调争取将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融入到中央和地方的重大规划、重点工程和主要项目中去, 统筹谋划, 积极推进。要加强与科教、种植业等部门的合作, 充分利用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载体, 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要推动实施已发布的水稻、玉米、油菜、甘蔗、棉花、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技术措施推广应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当前, 广大农机手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机手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协调, 将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实用人才作为农民培训的重点。要明确措施要求, 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要针对农机化薄弱环节, 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开展农机农艺培训活动。结合重点农时, 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 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加强政企联动, 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 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培训质量, 提高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保养水平, 把农机从业人员培养成为一代新型职业农民。同时, 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发挥好他们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
四、关于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当前, 我国农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生产的分工分业越来越细,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逐步加快, 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速涌现、蓬勃发展, 迫切需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 迫切需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解决“有机户闲、无机户难”的矛盾,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0%左右,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这个任务, 主体是农民群众, 政府不可能包办。但像一些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大型机械, 依靠一家一户来购买, 既不现实, 也不经济, 更没有必要, 必须依靠农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来推进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村地块分散、小农户经营,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机社会化服务仍将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 我国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总数已超过500万个, 其中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2013年达到4.1万个, 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效益持续提高。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 领域还不够宽, 服务半径还不够优化, 支撑保障条件也还没跟上, 一些地区的农机“看病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制约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要培育壮大服务主体。我国现有4000多万个农机户, 这是从事农机化生产的基础, 其中的500多万个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 则是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各地要加强指导, 争取补贴资金和示范项目支持, 引导农机户和农户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推动各类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 成立农机合作社联社、股份制农机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 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在各类农业 (农民) 合作组织发展中发挥引擎带动作用。要树立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 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二要总结完善发展模式。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尊重入社成员的意愿和权利。探索创新服务模式, 按照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服务品牌化的要求, 在农机服务组织内建立起高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的分配机制、民主的管理机制。要将每个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成为“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充分调动农机服务组织的生产潜力和经营活力。三要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要结合实际, 制定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行为规范和技术标准, 做好农机服务的市场供需等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体系, 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要以农机户为基础, 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 农机中介服务为纽带, 政府支持服务为引导, 建立起“覆盖全程、服务全面, 机制灵活、运转高效, 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广大农户提供的全程农机作业服务, 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应、中介、租赁等农机经营服务。鼓励一部分具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既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五、关于加强农机化干部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着力破解农机化发展中难点难题, 必须切实加强农机化干部队伍建设。在充分肯定农机化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农机化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倾向。如在农机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 一些同志暴露出准备不够、能力不强、应对不力的问题;在落实中央扶持政策和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 一些干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还有一些同志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 对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查处不力, 甚至不作为;还有一些地区农机化主管部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为民服务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强;少数干部以权谋私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进一步加强农机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必须围绕上述突出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加以解决, 并强化督导检查和必要的说服教育。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 农机化面临实现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 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但更多的是随着农机化快速发展而新出现的问题。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 要想认识好、解决好, 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 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专业干部。
二要进一步增强工作执行力。总的来说, 地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上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部署要求等方面, 态度是坚决的, 执行是有力的, 效果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农机化主管部门组织纪律涣散, 在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要求方面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 搞地方保护主义。这些虽然只是少数情况, 但影响很坏。全国农机化系统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放在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中来考量, 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 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要加强监督检查, 对执行不力的要狠下心来, 严肃处理, 视情况分别给予约谈、通报批评、通报同级党委政府等督促检查措施。
三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 切实减少对市场的过多干预。要认真履职尽责,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特别要在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本部门职责权限内开展工作, 防止权力乱用, 对那些依法应由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处理的工作, 应及时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处理。要深入推进农机化政务公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 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调查研究, 超前谋划和创设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 并加强沟通协调, 积极争取投入, 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按照事权划分, 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 保障补贴工作正常开展。要提高农机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队伍素质, 全面履行安全监理、农机推广、农机维修、农机化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 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四要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要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在全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切实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 用身边的人和事, 开展典型警示教育, 杜绝侥幸心理, 时刻拒腐防变。要深入贯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切实强化纪律意识, 坚持把遵守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严守工作、生活、财经纪律;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全系统积极营造和努力保持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献身“三农”、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推荐阅读:
校长在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12-25
家长座谈会德育校长讲话10-11
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06-20
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10-24
领导在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稿08-03
校长在晨会上的讲话10-08
领导在退休座谈会上的讲话10-18
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10-26
在各界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12-18
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