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

2024-07-13

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共16篇)(共16篇)

1.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 篇一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企业文化》课程论文设计大纲

《企业文化》课程是面对经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现象、本质及其对管理的意义,全面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了解企业文化的演变与发挥作用的机理,借此具有应用企业文化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经典理论,跟踪与思考企业文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采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的理论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论文。

企业文化分析报告共分三大部分:企业文化介绍、企业文化优劣分析及企业文化改进建议。其中企业文化介绍要详细说明分析报告关注的企业以及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内容;企业文化优劣分析要对企业文化的好坏优劣进行详细说明;企业文化改进建议是针对前面的企业文化优劣分析提出的自主思考,即如何根据所学所思对现状进行必要的改进。

企业文化分析报告的具体格式可参照学年论文,用中文书写,字数在3000字以上。交论文时间:第十六周。

2.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 篇二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金融行业的企业文化既包含一般企业文化的共性, 又具有金融行业的文化特征。金融行业的风险性、高压性与服务性决定了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突出风险文化的特点。

金融机构是经营金融资产的特殊行业, 其面对的风险因素复杂, 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的压力较大。对于金融企业来说,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此, 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突出风险文化的特点。

2. 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

金融企业必须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

3. 突出优质服务的特点。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 服务已成为金融企业用以争取客户的手段之一。因而, 近年来金融企业纷纷在服务的提升上投入大量资源, 在企业内部也大力开展服务文化建设。

二、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1、金融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观念转变的历史阶段, 社会变革更加深入,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新的思潮甚至价值追求不断涌现, 互联网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 都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甚至思维方式。

二是从经营环境看, 金融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约束条件、客户需求等急剧变化, 都为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银行业为例, 国内银行普遍面临通胀高企、货币政策及流动性持续收紧、金融脱媒加速、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多重压力, 迫使银行的盈利增速明显下降、风险防控难度持续加大。国内银行间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对银行服务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 监管机构、股东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三是从内部环境看, 金融企业传统粗放型模式难以为继, 在组织架构、处理流程、产品创新、财务管理能力、资金运用能力等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员工队伍日益年轻化, 员工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 银行的人才管理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2、新形势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金融企业应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与时俱进地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改进。

一是进一步夯实核心价值观。金融企业面临的问题时刻都在变化, 企业的工作重点、应对策略也在随时发生着改变。但需要强调的是,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企业前进方向, 一旦发生偏差, 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越是在外部形势不断波动、工作重点不断调整的情况下, 企业就越应该夯实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以招商银行为例, 尽管该行根据环境变化先后两次实施战略转型, 全行上下却始终坚持“服务、创新、稳健”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确保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及员工队伍年轻化、思想多元化, 金融企业应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广泛结合, 统一员工认识, 坚定员工信念, 激发员工热情, 使员工更具责任感与使命感, 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

3.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真务实 篇三

一、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企业经济土壤中的精神之树

企业文化是高度重视人的作用,特别是人的精神作用的一种管理思想。它高度重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核心作用,以此引导、激励、凝聚和规范团队行为, 并反作用于企业运行和经济活动,进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我认为,企业文化又是一种功利性和目的性很强的管理思想。首先,它的主要目标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盈利,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企业是经济组织,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之中,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经济价值、市场价值,而非精神价值;再次,它要实现企业利益、社会贡献和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支撑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认为,这么看是符合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下面谈对企业文化特征的看法。

第一,企业文化必须植根于企业经济土壤之中,不能完全靠外部导入、移植。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经把CIS导入当作企业文化;股市上的那些匆匆过客,也都标榜自己的企业很有文化;许多大企业一窝蜂地请研究所、咨询公司帮助去建立企业文化。这类企业文化不是生长在本企业经济的土壤中,虽然讲的很好,但是不能长久,有的甚至变成一种恶意的包装。实践说明,那种靠少数人杜撰的,靠教授们拔高的,靠媒体炒作的等等外界导入的形式,都不能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我们并不反对请咨询公司进行企业形象设计,但是脱离了企业经济和制度土壤的企业形象设计和文化口号犹如艺术插花,虽绚丽多彩,终因不能适应企业的土壤而凋败。因此,企业文化主要靠我们自己培育、自己实践,我们要的是从企业经济土壤中成长和升华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之树、文化之花。

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的物质基础,与企业的制度,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适应,成为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与大系统互相适应很重要。同时,企业文化又是用文化,或者说用道德和精神的力量去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制度运行、战略实现,这个子系统对于其它子系统和大系统的健康运行又有重要的反作用。我想强调的是,我不赞成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到不适当的高度,不赞成把企业文化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国有企业,严格地说,真正够得上叫企业文化的、合格的不多;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形成核心价值观的企业也比较少。因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变、企业制度在变、领导体制在变,领导人三年、五年就要变换,真正形成企业文化的内外环境还有待成熟。有的西方管理学学者认为:“一个伟大组织能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其它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我们相信精神力量的强大,但不赞成精神万能,不赞成企业文化万能。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年,他们大都有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但由于重大决策失误和制度安排出问题导致其走向衰退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离开企业制度安排、离开重大决策正确与否,把企业文化强调到至尊至上的地位,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第三,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要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制度、统一的规范、统一的行动,这些统一都有赖于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就像一场战斗,要有统一指挥,要有统一的号令。因此,对企业文化以人为本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另一方面也要教育人、管理人、塑造人,甚至要改造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是全体员工的文化,但从承担责任的意义上说,它更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身体力行来书写的文化。我认为形成企业文化最主要的是领导要真正去信、真正去做、真正去实践,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光说不做,更不能说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一回事。同时,使领导人的文化真正变成全体员工的文化需要一个过程,因为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在思想上、行为上、价值观上都有差异,要真正统一,需要较长时间,这就是造就和培育企业文化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信仰的价值观体系

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从本质上讲是建立广大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而这一价值观体系又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理想,也就是西方管理学中的“共同愿景”。我们企业的理想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北京国资公司建成国内资本营运和投资控股的一流品牌公司。这里包含了公司全体员工要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做出重要贡献的信念和志向,同时也包含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价值观。在个人做出贡献的同时,每个员工的职业理想得以实现,专业知识、物质生活和精神价值得到提升。这一理想信念要成为每一名员工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敬业爱岗的思想基础,不断地激发大家为企业、为社会、为自己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层次是职业道德。我们常讲要简化、纯化、净化人际关系,使大家在清新的人际环境中干事业,这很重要。营造好的人际环境,关键是要用共同遵循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我们的行动。一是强调真诚。国资公司承担的是政府主导的、对社会、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端正工作态度,尊重规律,恪守诚信,实事求是,对公司事业高度忠诚、高度负责。另一方面要求我们为人要坦荡,遵纪守法;待人真诚,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不追求一己之私,不隐瞒事实真相。二是要讲民主、平等。公司重大决策以制度、程序来保证民主化,用民主化来保证决策科学,要听取部门经理、员工和专家、中介机构的意见、建议。讲平等,是指公司领导、部门经理与员工是平等的;公司领导之间、部门经理之间、员工之间是平等的。公司各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保障部门也是平等的。任何一级领导、任何部门都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三是讲团结。团结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我们是国有大型企业,从事的都是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大项目、大工程,没有一项工作靠单枪匹马可以干成,必须靠团队、靠配合、靠协同作战,而优秀团队是靠集体主义的职业道德来凝聚的。因此,必须讲大局、讲奉献、克已奉公、忠诚待人,这些都是和谐人际关系、凝聚团队的美德,加快公司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要宽厚。宽厚,是指胸襟要宽阔,为了维护公司或部门团结,每个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都要克制自己,不过激,不伤害人,不对人苛刻要求,更不能施以报复行为。工作中多些宽厚,人际关系就多些和谐。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精神、企业作风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化,是员工行为的外化、团队行为的外化、组织行为的外化。应该说,通过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公司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就是:高标准,高效率,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讲奉献,讲大局,亲睦合作的团队精神;办实事,重实效,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德修身,严以律己,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我们要求公司领导和部门领导要身体力行这五种精神,并且用这五种精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此外,还要倡导和实践四种作风:一要有“闯劲”。大力倡导敢闯敢试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情绪。二要有“实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从老经验出发或从书本知识出发,脱离实际、盲目自满的思想情绪。三要有“拼劲”。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和最高效率办事,克服松散、拖拉、懒散的办事作风。四要有“韧劲”。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漂浮等情绪。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系统设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方针。“系统设计”包括企业的理想、价值观、经营理念、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企业精神和作风、企业形象等;“突出重点”是从公司资本营运和管理的重点问题出发,从公司近期所要实现的经营目标出发,从员工队伍基本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出发,确定每年、每个季度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循序渐进”就是由浅到深,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务求实效”就是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求明确,措施具体,力求收到实效。

1、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带头实践企业文化。

首先,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突出重点。我们坚持从三个实际出发,即从经济大背景的实际出发,从公司资本营运的实际问题出发,从员工队伍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切入进去,解决问题。公司成立以来,每年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采取措施,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比如,2002年抓转变作风,倡导诚实守信的作风、热情服务的作风、精诚团结的作风、精益求精的作风、百折不挠的作风;2003年倡导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等精神;2004年重点加强企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等。

其次,领导要有强烈的倡导企业文化、呵护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的意识,随时注视员工队伍中与企业文化相符的、好的倾向和与企业文化不符的、不好的倾向,抓住苗头,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和解决。

再次,领导自己要真信企业文化的作用,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以影响、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掌握员工心理波动和思想脉搏,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把企业理想教育寓于形势任务教育之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用每年两次的工作会、部门经理通气会、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不断地进行公司形势任务教育,强化员工对公司地位、作用及所承担任务的艰巨性的认识,增强员工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比如,2003年讲公司面临一系列重大任务:奥运场馆建设、四大领域的投资、融资任务、管理的任务、调整的任务等,让大家知道公司承担的使命,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二是把职业道德教育寓于观念转变之中。掌握职工思想脉搏,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来推动员工队伍观念转变。比如,2002年我们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劳动合同制、竞聘上岗制、薪酬市场化等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有的岗位薪酬提高幅度大一些,有的提高幅度小一些;对有些员工的岗位和分工作了调整;个别员工由于自身的状况在双向选择时遇到困难;一些人因此产生思想波动,不理解、有抵触。针对这些问题,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求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市场的观念。强调市场是无情的,不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公司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不可能实现新的发展,就有面临被市场淘汰、被其他企业取代的危险,务必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竞争的观念。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客观的,没有竞争就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不可能实现人才的“能位匹配”,不能保证“人尽其才”。三是薪酬的观念。按照员工对公司的不同贡献获得不同的收入,是通过市场手段配置人力资源的法则,是不能违背的。人与人之间,在智力、精力、创造力、组织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客观存在,这些能力将最终体现在对公司的贡献上,贡献不同,所得也应不同,必须克服平均主义、福利主义,坚持效率原则。

3、注重抓特点、抓问题,倡导企业精神。

我们公司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融合体。近年来,公司招聘了一批新人充实到主营业务部门、关键岗位,这些员工有的来自跨国公司,有的来自合资企业,有的来自上市公司,有的来自中央国企;有的还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因此,每个员工都带着各自的文化加盟到国资公司,难免会产生多元文化的磨擦、碰撞。部门经理在配合上、沟通上、安排上,以及自我修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工作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强调要有大局意识和大局观念,既要发挥个人优势,又要注意文化融合;从实际出发,做好信息沟通,找准位置、提高组织实施能力;部门经理要带好团队、营造好的部门文化、反对和事佬,重视修身。

4、建设学习型组织,倡导创新之风。

4.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 篇四

本课程不进行闭卷考试,要求提交一篇期末课程论文,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

一、期末课程题目

1、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探究;

2、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思考;

3、浅谈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

4、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5、×××的保护与开发(如:故宫的保护与开发);

6、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课程论文要求

1、论文要求按正规的论文格式撰写,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引经据典需要注明出处;

2、要求论文论述条理清晰,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

3、论文可以打印也可手写,并请在第一页的左上角注明姓名、专业和学号如打印请用A4纸,同时将电子版一份email至xieping@scau.edu.cn。

4、请于在2011年6月14日前提交课程论文。

2、课程论文上交方式

期末论文可十七周第一节课上课时间直接上交或在规定时间前放到人文学院院楼谢萍信箱中(即:人文学院历史系,位于原来第二教学楼旁边,人文学院院楼)。

3、其他

论文评价的最重要标准是是否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性思想,请切勿抄袭或大篇幅照搬。逾期不提交论文,将做无成绩处理。

5.课程设计排版要求 篇五

一、封皮去掉任务书

二、文字行距为22磅或1.5倍行距。

三、施工图单独用A3纸打印,和计算书装订在一侧(对折后再装订,但装订后仍可打开);标题栏统一用下面的,具体尺寸看画法几何教材(同济出版社,李娃丽、李丽、张丽萍主编)

四、每段首行缩进俩字符

五、计算书中字体大小要统一、合理;图片、标注不允许出现模糊现象。

六、表头写5.1+1到2个空格+表名称,表中字体大小要统一。

七、图名标注同第五点。

八、标点符号字体要统一,例如“”与”;公式如果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符大小要统一,不允许部分用word直接输入,部分用编辑器编辑;数字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九、注意

一、1、(一)、(1)等的区别。

十、公式所在的位置要统一。例如居中,居左,居右。带等号的位置尽量要统一。

十一、参考文献不允许写英文文献。

十二、每小节写1.+节名,不要写1.+节名,其他类推

十三、其余的排版要求不变。

十四、重要的是排版,排版中图片、表格要求较高,请认真对待。否则其他成绩不及格。这学期先交一份纸质版的课程设计,假期返校后再交一份没有问题的纸质版存档,不合格者不能存档,其他课程的成绩均为不及格。

6.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篇六

课程设计题一:某服装厂ERP系统应用

设计目的: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基本掌握ERP系统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学习如何把企业设计、销售、采购、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基础资料按ERP系统的内在逻辑要求录入到电脑中,掌握在ERP系统中建立物料主文件、产品结构清单、工作中心、资源清单、工艺路线的方法,掌握在ERP系统中录入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进而生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的方法,掌握按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实施采购业务和车间生产业务的处理流程,掌握与销售采购相关的财务处理业务。设计内容:

第一阶段:根据各自的企业规划数据(18周周一前)

第二阶段:系统实施(18周)

第三阶段:课程设计报告(18周周五上交,包括校外实习的同学)

系统实施具体步骤:

(1)新建帐套,进行帐套的初始设置。

(2)建立主营产品的物料主文件和产品结构清单。

(3)建立加工该产品所用到的资源清单和工作中心。

(4)录入和维护加工该产品各零件的工艺路线。

(5)录入初始库存资料。

(6)录入和维护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数据、编制主生产计划、进行粗能力计算。

(7)根据主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进行细能力计算。

(8)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成采购计划和车间生产任务。

(9)根据采购计划实施采购业务各项流程、直至外购零件入库。

(10)根据车间生产任务实施车间管理各项流程,直至产品完工入库。

(11)根据采购和销售数据完成应收、应付的财务处理业务

设计要求:

1.实施过程全部在金蝶K3 ERP软件上完成。设计结束后,每位同学独立提交一份ERP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规划的数据、设计过程、软件处理内容及处理结果、运行参数设置、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2.界面截图里要有各自的数据。

3.禁止抄袭,雷同报告成绩均为0。

课程设计题二:某客车厂ERP系统应用

课程设计题三:某机械厂ERP系统应用

课程设计题四:某电器公司ERP系统应用

7.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 篇七

关键词 区域经济;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25-03

应用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有别于高职专科单一技能型及普通本科宽泛理论型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能够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课程建构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艺术设计学科作为艺术类的一级学科独立存在仅有两年时间,其课程设置如何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如何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市场需求,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产品造型研发、品牌推广策略、信息快捷传递、大众审美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艺术设计学科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一)以学生职业生涯全面发展为目标

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依托的主要力量,其课程建构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目标、技术能力目标、职业人格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以学生心智成长、人格完善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

高职与经济更为直接的亲和力,决定了它在输送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还必须承载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服务等社会功能,以教育、科研、生产、服务等完整的功能体系和有效机制,置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介入经济发展的循环圈,拓展自我发展优势空间,增强办学竞争实力[1]。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制造业、商业、文化业等各个领域亟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旅游文化衍生品设计、个性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关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设计人才的缺失反应出教育的偏离、课程定位的模糊,发展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明确以学生职业技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目标。

二、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是课程建构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学有序实施的保障。

(一)完善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规范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专业是新兴专业,至今没有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与企业技术配套的专业标准,导致各院校授课随意性较大,授课效果良莠不齐。专业教师对企业及设计公司岗位技能要求不明确,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胜任部门及岗位设计需求,亟待确立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更新快、时代感强,职业能力分析如不及时、准确,极易出现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在派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同时,更要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优秀设计师及企业管理者为课程建构献计献策,共同制定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规范课程标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新课程体系,设立能力本位课程群

艺术设计本科教育贯以知识本位课程体系,即按知识脉络广博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依据,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课程建构,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块,建构课程群,规范单科课程,形成知识网络。建设能力本位课程群,需要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建构模式,以学期为时间纵轴,以专业能力模块为课程体系横轴,建构立体课程群落。在专业能力模块下,导入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理论课程,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引导专业创新。

三、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产教结合组织课程实施

(一)强化专业能力,坚持多元开放的实施原则

打破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授课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给予积极的培育,打破学生学无所用的困境,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指导。课程实施多元化,如在设计大赛训练中师生相互探讨,层层推进创意思想,相互激发创意灵感;在模拟企业社会项目实战中,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知识、能力的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职业热情。

(二)完善校企合作,协同推进订单培养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师生承接设计项目,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生产一线锤炼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创新性研究成果,提高企业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其特殊性,全国大型设计策划公司屈指可数,并多集中在南部省市,北方多为小型自营企业。要建立互赢互利机制,避免企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置学生素质培养、设计思维培养、设计能力培养于不顾,以效益为先,忽视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从学校踏入企业,其技术、思想、能力等多方面尚存不足,教师要跟随指导,企业也要给予必要的学习空间。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可以提早发现创新能力强、实践技术过硬的优秀学生,与其鉴订就业协议,有助于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四、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灵活开展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机制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根据一定的测评标准,采用一定的测评手段对课程建构和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的整体测量与评价,旨在检验课程设计和实施是否实现了已定的目标,达到了应有的效果[2]。灵活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将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保障课程设置的整体实施效果。

(一)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多元课程评价标准

设置多元的课程评价标准,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专业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等列入评价范围。多元的评价标准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二)强化职业素养,扩展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课程结果,而是为了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反作用于课程设置,引发更深层次课程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在注重专业知识评价的同时,还需注重岗位技能评价、职业素质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确立多元评价目标,设置多样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8.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篇八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总的来说,它应当在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集中反映党的意志、实现党的要求,充分体现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必须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先进的生产力中发挥作用,一要发扬集体主义,要求全体职工具有最团结的特点,尤其在全体出去防检疫的时候,一定要密切配合,互相帮助,虽然分工细密、环环相扣,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必将影响整个团队的荣誉。二要反映纪律性特点,全体职工必须要具备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工作中要令行禁止、统一号令、服从大局、密切协作。三要反映时代性特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现代化的作业程序要求职工认真遵守规范、严格执行标准,反映在企业文化上就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今年进行的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中,对血液的抽取量及皮厚卡尺的测量和以往一样一定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违规操作、出现差错的一经查处,必会受到处罚。四要反映目的性特点。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特点、各单位有各单位要求,兽医站在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建设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最优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完成部门、岗位的中心工作为方向,提高针对性、增强效果性。确保我场畜牧业稳步发展。

二、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

企业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载体,也是各种社会关

系尤其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服务对象。把好方向,找准定位,企业文化必须仅仅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紧贴工作主题,努力打造和谐企业,集合全体员工的优势,用统一的意志、先进的理念、良好的习惯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团结起来,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各阶段奋斗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三、必须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离开了企业的职工,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兽医站全体职工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应用到工作中,干好每一项工作。

兽医站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9.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 篇九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是将计算机课程与实际问题相联接的关键步骤。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课程设计要求

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有关资料

2)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3)每人完成一个项目。

4)应用程序应具有一定的可用性:

5)凡等候用户输入时,给出足够的提示信息,如“Please Select(1—3):”提示用户选择。

6)格式明显易懂,配上适当的颜色、声音等辅助效果,能方便地改正输入时的错误,使用户感到方便、好用。

7)有联机求助功能。用户能直接从系统得到必要的提示,不查手册也能解决一些疑难。8)程序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 9)对输入值的类型、大小范围、字符串的长度等,进行正确性检查,对不合法的输入值给出出错信息,指出错误类型,等待重新输入。

10)当可能的回答有多种时,应允许输入任何一种回答。11)对删除数据应给出警告。

二、课程设计任务、内容及时间安排

1.课程设计任务、内容

课程设计的题目可由教师指定,如可在下列选题中选择,或由教师另外选择,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但选题内容、难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能达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效果。

选题1.停车场管理问题。

问题描述:设有一个可以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停车场,它只有一个大门可以供车辆进出。车辆按到达停车场时间的早晚依次从停车场最里面向大门口处停放(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放在停车场的最里面)。如果停车场已放满n辆车,则后来的车辆只能在停车场大门外的便道上等待,一旦停车场内有车开走,则排以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就进入停车场。停车场内如有某辆车要开走,在它之后进入停车场的车都必须先退出停车场为它让路,待其开出停车场后,这些辆再依原来的次序进场。每辆车在离开停车场时,都应根据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长短交费。如果停留在便道上的车未进停车场时,允许其离去,不收停车费,并且仍然保持在便道上等待的车辆的次序。编制一程序模拟该停车场的管理。

基本要求:要求程序输出每辆车到达后的停车位置(停车场或便道上),以及某辆车离开停车场时应交纳的费用和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

实现提示:汽车的模拟输入信息格式可以是:(到达/离去,汽车牌照号码,到达/离去的时刻)。例如,(„A‟,1,5)表示1号牌照车在5这个时刻到达,而(„D‟,5,20)表示5号牌照车在20这个时刻离去。整个程序可以在输入信息为(„E‟,0,0)时结束。本题可用栈和队列来实现。

选题2.一元多项式简单计算

问题描述:设计一个一元多项式简单的计算器。基本要求:一元多项式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为:(1)输入并建立多项式;(2)输出多项式:

(3)两个多项式相加减、相乘,建立并输出多项式。

实现提示:可选择带头结点的单向循环链表或单链表存储多项式,头结点可存放多项式的参数(如项数等)。

选题3.迷宫问题。

问题描述:迷宫实验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的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门放入,在盒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拦。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道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多次试验终于得到它学习走通迷宫的路线。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基本要求:要求程序输出:

(1)一条通路的二元组(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2)用一种标志(如数字8)在二维数组中标出该条通路,并在屏幕上输出二维数组。

实现提示:可以利用一个二维数组maze[i][j]表示迷宫,其中1≦i≦m,1≦j≦n。数组元素值为1表示该位置是墙壁,不能通行;元素值为0表示该位置是通路。假定从maze[1][1]出发,出口位于maze[m][n],移动方向可以是8个方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和东北)。

选题4.算术表达式求值演示。选题5.哈夫曼编/译码器。选题6.简单行编辑程序。选题7.各种图的算法的演示。选题8.汉诺塔的演示。2.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安排在本课程的最后部分,时间一周。周1上午:设计动员,分组,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周1下午:查阅资料。

周2全天:进行程序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周3~4全天:详细设计, 系统调试。

周5上午:系统调试,整理,撰写设计(或调研)报告。周5下午:验收,答辩,提交设计(或调研)报告,评定成绩。

四、报告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应不少于1000字。报告中应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手册、测试结果、附录等,具体地:

(1)设计报告中应首先包括设计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日期。

(2)概要设计中应包括设计思想、实现方法、系统中主要模块及各模块间的关系的描述。

(3)用户手册应详细、具体,使具有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的人在阅读用户手册后能使用和退出应用程序。

10.“东盟国家文化”课程设计研究 篇十

摘要:在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东盟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越来越多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的形势下,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并将其纳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在了解东盟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开阔其视野并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东盟国家文化”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从教材选定或编写、课后学习资源的建设、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积极性的激发、上课方式的酝酿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付出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和汗水。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东盟国家文化;课程;教材;辅助资源;交流与合作;区域特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3-0119-03

一、前言

近年来,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都围绕着语言点进行,从发音、词汇、短语、造句到段落和篇章的写作、翻译等。纯粹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大学生逐渐失去了积极性,学生的冷淡和无奈同时也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随着社会、文化、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努力开展课程改革,很多高校甚至缩减了大学英语的课时,以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而在改革的呼声中,很多教育学家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坚持以实际生活、经济发展为导向,努力让大学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加深,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广西与东盟十国的接触更为频繁。鉴于广西的地域优势,在培养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所需人才方面,广西高校拥有较为便利的条件。我国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转变观念,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改变教育理念,以培养具备东盟国家文化意识的各类人才。这些新时代的人才需要了解东盟国家的社会与文化,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服务于中国—东盟的交流与合作。

二、“东盟国家文化”的课程设计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结合中国—东盟在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广西高校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有利于培养多功能人才的文化意识,以更好地促进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对于文化教育,周晓玲(2010)认为:“英语已成为多民族交际的语言,仅仅进行英美文化的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需求。”这话道出了其他英语国家文化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东盟很多国家说英语,或者用英语为媒介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梁燕华(2012)在其论文《全球化视角下的东盟英语探究》中写道:“英语成为东盟经济共同体主导语言;英语成为东南亚联盟唯一官方工作语言及英语成为影响东盟社会生活主要决策语言”。从梁燕华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在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把“东盟国家文化”课程纳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东盟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更广阔的视野和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东盟国家文化”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教学者在教材、课后学习资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方式、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付出大量心血和劳动。

(一)教材

对于教材的选定,作为后续课程的“东盟国家文化”应该脱离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的严肃教材,而以趣味性、休闲性、生活性、技能性和典型性为主导,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授。对于文化传授,周晓玲(2010)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因素”。为此,“东盟国家文化”的教材应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流传着多个版本的“东盟国家文化”教材。这些教材各具特点,其中很多在编写的时候采用的是较为正式的文体,与传统的“英语国家概况”教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为了体现区域特色,同时也为了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十多名教师集体编写了符合本校特色的教材。这部教材以学术性和兴趣性相结合,每章节以少于十分之一的正式文体的篇幅来介绍东盟国家的特定常识以及文化特点,并附上相关的英语博文阅读。这些博文都来自网络,是网络达人在游览东盟国家的某个风景点,或是体验某个文化习俗之后写出来的个人感受。对于这些网络上的个人感想和回忆文章,该校教师认真筛选并仔细校对、改写,以避免语法和句法方面的错误,同时也尽可能使用适合学生程度的词汇、句式来呈现。对于相关的文化习俗、风景名胜、特色物件,该书配以插图,以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不同区域特色的文化习俗。

练习的设计是教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西师大自编的“东盟国家文化”教材的练习分为四大板块。一是根据阅读进行简答。这要求学生学会跳读和筛选信息,从而组织语言以形成自己的答案。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语言习得,也就是常说的“输入”。而本项练习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练习的引导下,积极扩展阅读。二是根据所提供的图片阐述某个文化现象。教材详细介绍了诸多文化习俗,同时也配以图片说明。练习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通过视觉记住某个文化习俗或是某个自然风景点。此题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阐述,即刺激学生的记忆和要求学生组织语言以对事物进行描述,从而达到获得英语习得的目的。三是听说训练,四是口语练习。在第三部分,学生要求在听完一段对东盟国家的文化、历史、旅游等方面内容的叙述或描写后,进行复述或者发表感想,从而检测学生是否听懂、是否了解该项内容。在第四部分的练习中,学生要求根据题目提示,用英语与同班、同组成员分享感受。听说能力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学生认为自己亟需提高的项目。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东盟国家文化”在追求改革和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按照学习者的意向训练和促进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辅助资源

辅助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课后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很多学校都在努力建设大学英语自主语言学习材料。对于自主学习材料,李静(2005)在其论文《浅谈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建设与发展》中提到,“自主语言学习材料不但促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独立、积极地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并随时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逐步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李静的话语强调了课后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重要性,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广西师大“东盟国家文化”课程开发小组积极准备各种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东盟国家文化”从一开始就被广西师大外语部定位为素质拓展课。因课时有限,书中编写的各类文章也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学生全部梳理,为此,该校“东盟国家文化”课程开发小组认真做了很多工作,让本书、本课程可以成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材料。

对教材英语材料的翻译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材料之一。教材中的博文来自网络,大多网络写手都写得很随意。编者对这些文章进行词汇、语法、句式、文章结构、标点的校对和改编后,并对全文进行了翻译,力求让译文真实、生动地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翻译原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原文随意畅想,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品读和理解文章,然后核对译文,从而检测自己的阅读理解是否得当。

可以辅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资源还有编者针对教材所制作的学习课件。该套课件以教学的形式呈现,对文章的词汇、难句,学习者可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获取。该套课件目前镶嵌于可供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资源。

(三)宣传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广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举措。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是一个尝试,而尝试的成功与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开课之前,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从编写教材、制作学习课件等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然而,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必不可少。为此,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2—2013年在全校范围内,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对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热情度。在分析了调查结果后,该校还通过多种渠道扩大东盟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除了让任课教师加强宣传,从2013年10月25日起,广西师大外国语学院还委派多名专家教师在该校影响力最重大的独秀大讲坛作了一系列关于东盟国家文化内容的讲座。讲座让更多学生了解了东盟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刺激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期待。

(四)授课方式

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东盟国家文化”的课时不会太多。在师资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广西师大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首先考虑实现大班授课的方式。目前,该课程尚处于准备和酝酿阶段,开课时机尚未完全成熟。为此,在相关教师的讨论下,大部分老师认为,首先实现大班授课,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新课程,同时教师也可以接受到更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机制。

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课时任务量和科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轮流授课的方式。如果每位老师讲授一至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内容,那首先可以保证的是授课质量。在编写教材、翻译材料、制作学习课件的过程中,编者老师对各自承担的内容都已经很熟悉,再加上认真备课,要上好这些部分不算难事。本课程看似属于文化范畴的学习,然而,语言习得和文化的关系却又极度密切,让语言学习者无法脱离文化而获得语言习得。殷莉、韩晓玲等(2007)在其编著的《英语习语与民俗文化》一书中提到,“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人类的语言和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可见,语言与文化是相偎相依、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东盟文化,还应重视对他们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另外,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生较多关注其与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不同之处。为此,授课方式不能采用简单的讲座形式,而需要任课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调动起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单一形式的讲座,教师充当了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分神,或者让学生无法施展个人特点,所以“东盟国家文化”课程的教学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模拟导游等形式,教师努力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互助的环境下,多思考、多说、多听,以获得更好的英语语言习得。

(五)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必不可少。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习得反馈,让教师明确学生在学习了一定阶段之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在东盟环境下,如何进行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吴定敏(2012)认为,高校要“转变传统培养人才理念,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实用能力”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为此,“东盟国家文化”的课程评价也应以测定学生的“实用能力”的强弱、高低为导向。

对“东盟国家文化”课程的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考勤、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呈现的方式、质量和创新性作好记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言,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和建议。

对于终结性评价,教师可以采取多种主观题型检测学生,比如听说能力检测、简答和写作考察等。例如,让学生比较某两个国家在某一方面的文化异同,或者让学生就已学知识发表看法,如最喜欢哪个国家,为什么?开放性题目利于学生发挥自我意识,从而形成各自特色的答案。“东盟国家文化”不是直接为四六级考试而开设的课程。课程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这门课的评价方式不应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创性和开拓性。如果设置选择题或者填空题,那么学生很容易被牵拉到传统的英语课程学习,这样既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无法真正做到“改革”。

三、结语

“东盟国家文化”课程是在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广西师范大学努力建设一门重要的后续课程。在东盟各国与中国交往日益密切、日渐深层的环境下,广西师大根据地域特色,抓住社会发展的契机,努力酝酿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这一举措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东盟国家文化”课程的开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东盟国家文化,从新的角度去学习和提高英语能力,而本课程的开设从准备阶段到具体实施可谓艰难重重。“东盟国家文化”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其他牵扯的细节太多,所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仍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建设与发展[J].外语界,2005,(3):75-79.

[2]梁燕华.全球化视角下的东盟英语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3-75.

[3]吴定敏.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东南亚纵横,2012,(8):76-78.

[4]殷莉,韩晓玲,等.英语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5]周晓玲.东盟环境下的文化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0,(17):119-120.

责任编辑、校对:焦世玲

Abstract: With the cours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and the deepening of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AN) in the areas of economy, culture, technology and so on, establishing the course of "Culture of ASAN" as one of follow-up courses of college English to help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ASAN, broaden their horizon and increa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uilding the course of "Culture of ASAN" as one of follow-up courses of college English requires teachers to spend countless time, energy and effort on the selection or edition of textbooks, construction of after-class learning resources, stimulation of students' enthusiasm towards the course, design of delivering lectures and organizing class activities, and the founding of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and so forth.

11.数电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篇十一

2.4总体工作过程………………………………………………………

第三章 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3.1各单元电路的选择………………………………………………

3.2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

第四章 电路的组构与调试…………………………………..…...…...4.1 遇到的主要问题…………………………………………………..4.2 现象记录及原因分析…………………………………………….4.3 解决措施及效果…………………………………………………

4.4 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设备、记录的数据……………………

第五章 结束语………………………………………………………...5.1对设计题目的结论性意见及进一步改进的意向说明…………..5.2 总结设计的收获与体会………………………………………….附图(电路图、电路总图)……………………………………………… 参考文献……………………………………………………………

页数:15页以上(重点第三章、第四章)

(有封面、目录、详细分析、体会、电路图、电路总图、参考文献)

报告用专用封面(教材科购买)

注意点:

1、如果图纸复杂,建议总图采用模块图。

2、图纸上走线不可以在器件上穿过。

3、打印图纸前先整理,尽量紧凑、清晰。图文件可以直接选中复制,到WORD中粘贴,但节点消失;或用屏幕拷贝到画图中转接一下。

4、细节:图纸标明名称,大小合适。

12.《设计考察》课程作业题目及要求 篇十二

(修改后)

1、以传统考察的专题文案为文字作业(写调查报告)作业题目:

制作西安或某一地区民间传统造型主题的视频

举例:西安兵马俑的传统造型特点。

作业要求:学习和掌握野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与调查研究,研究问题深入细致。

撰稿的文字字数不限,在3000到5000为好。(作为制作视频的解说词)

要求思路清晰,语言通顺,小标题有条理,调查数据准确。返校后制作视频.(可以小组合作)。

2、速写表达和拍照收集资料

作业要求:写生和拍照至少30件,整理详图与造型写生记录至少

10张以上。

3、返校展示调研设计形式

整理写生稿,图文并茂,分类和分专题制作完整视频(或者PPT

个人),每组一个专题影片,可以整体筹划,分工合作。

视频要求:内容编排有序,排板美观,内容丰富,按质和量评分。

4.资料收集:

兵马俑,传统雕塑、民俗街道、房屋、建筑、风俗物品、器物(文物)、传统纹样。分类建立图库刻盘。

看传统造型资料和信息,看风俗、风景。读懂传统造型的范围和内容。

5、开发新产品创意。

13.设计构建目标融通性的文化课程 篇十三

一、中职文化课程改革基本趋势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职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的几个基本趋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融通”在中职文化课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1.从目标设定上提出融通

国内外课程改革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超越了智力本位的课程观,强调通过课程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性目标。实现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2.从知识的理论学习、记忆及使用的框架上提出各科的融通

国内外课程改革强调加强基础,要求围绕提高公民基本素质和基本学习能力,对学科的知识加以精选,使其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要求扩大理论知识的比重,克服传统学科课程学科间联系的问题,体现综合性。

3.强调手脑并用,提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融通

国内外课程改革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并尽量让学生观察动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

4.强调“校墙内外”知识的融通

国内外课程改革不同程度的加强了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使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职业教育研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三个面向,推动其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发展道路。“七五”单独立项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研究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职教体系的若干原则,如职教结构必须与社会人才结构相适应,职教应与普教、职业培训沟通,文化基础与专业技术、技能协调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等。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组织动员企业、行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职业教育;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融通”在中职各门课程改革中均占有着重要地位,文化课程更是如此。

二、科学“融通”促进教学工作

我们所提倡的“融通”并不是单纯地将相关的学科通过合理配置合并成一门课程,而是从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教育目标彼此呼应、互相渗透,其目的是使学生学得更容易、更有兴趣,专业性更强,接触社会经验更丰富,在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上探索一定的融通点。

1.从教学实践入手,研究文化课与文化课、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融点

深入接触专业教育内涵,形成坚强的服务和支撑意识,作为文化课设计基本方向,摆脱各科孤军困斗的现状;思考文化课在学生专业基础学习和技能发展方面的辅助功能,设计服务专业的文化课,帮助学生更快更好低接受专业教育。

2.从关注生活入手,探讨文化课与人才培养、文化课与时代精神等方面的融点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职业文化需求,讨论学生、社会、企业、文化学科之间的联系。深入了解社会、企业对中职学生文化水平要求,论证、设计适应专业特色、社会角色需求的文化课程,促进学生融入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

3.从日常兴趣入手,研究乐学与必修的融点

通过阶段调研问卷,深入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实际需求,设计人性化、个性化的文化课程,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指导下与学生共同设计文化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变硬性传道、被动受教为主动受教、自我教育,进行受教与自教的融通。

中职学生毕业即告别全日制的学习生涯,所以对生活、发展、适应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融通性的文化课教育要向课堂教学要实效,用文化艺术美陶冶、改变学生的内在气质,用异国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用科技名人激发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热情。不同的文化课可以借助传授不同的知识完成教育目标——打造身体素质、道德水准、知识积淀等都符合和谐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的时新蓝领,让祖国得以更快、更好、更强地发展下去。

1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篇十四

(机械类专业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已有数学、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掌握一般机械传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1.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3.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理解机构的速度分析;移动副和转动副中的摩擦;自锁、效率的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

四、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

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五、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

六、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

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会进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七、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和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同步带传动。掌握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八、链传动

了解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会设计滚子链传动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

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材料与结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和维护。

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

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十一、齿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应用。其它新型齿轮传动装置;减速器。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判断从动轮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十二、轴与轴毂联接

了解轴的类型、作用、材料及其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及其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十三、轴承

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代号;滑动轴承的材料、润滑剂、润滑方法及结构。

理解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

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十四、其他常用零部件

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弹簧的功用。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十五、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了解机械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回转件的动平衡。会计算刚性回转件的平衡问题。

十六、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减速器设计

力求包括本课程所学的大部分零、部件。采用单级或双级齿轮减速器。工作量为装配图一张(0号),零件图两张(2号),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评定成绩。时间为两周。

课程实施说明

一、建议机械类专业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为80~100学时,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学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

二、通用零、部件的讲授和平面机构的讲授,建议采用实践课,安排在陈列室中进行,使学生增强感性知识。

三、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采用模型、教具、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5.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篇十五

课程设计目的“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任务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如Protel、Proteus)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画出系统电气原理图。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16.企业文化课程设计要求 篇十六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桥梁,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U986.2-4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城市桥梁不仅扮演的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角色,而且已经成为妆扮城市、美化生活的艺术品,甚至还可成为一座新的城市地标和游览景点。桥梁常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而反映出不同的风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城市发展有着广阔而美好的空间。桥型设计在讲究城市桥梁之美和力学结构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本国、本地区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民族特点,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既传承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创造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桥梁新形式。

一、地域文化对桥梁形态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从地理上可分成不同的区域,即地域。而这些不同的区域,由于其地质、地理、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差异、行为规范等社会因素和物资条件的不同,在主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影响桥梁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地区的桥梁建筑风格本身就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风格和时代特性,并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感受, 同时,桥梁建筑景观设计是桥梁美学的具体实施,它包括桥梁自身与周围环境在内的总体美学设计,它是桥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桥梁美学的研究及桥梁形态的创新充分体现出人们需要更完美,更完善的桥梁建筑形态和结构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因此,研究桥梁景观、桥梁形态及建筑构筑物,只有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

桥梁是反映地域景观和地域文化最好的载体,桥型设计中体现地域风格,创造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也就缺乏持久的生命力。风格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有机的统一,也是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之所在。

二、从地域视角探寻景观桥梁设计的方法研究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研究、方法探索和实践检验。理论研究主要就景观桥梁的基本认知和研究以及地域文化的相关理论探讨。方法探索则以理论为基础,总结出地域性景观桥梁形态设计中再现、复兴和发展的原则,归纳出地域性景观桥梁形态设计中模仿与再现、隐喻与象征、抽象与变形、对比与融合的方法,延伸出地域性景观桥梁形态设计中造型和特征突出地域特色、材料和肌理突显地域细部、色彩和表达营造地域氛围、意境和符号彰显地域情怀以及与植物结合共造地域景观的视觉形象建构思路。实践检验部分通过笔者参与的西南地区实际项目,即昆明市盘龙江景观桥梁概念设计和四川南充城市主干道人行天桥景观设计,将地域性景观桥梁设计理论運用于实践当中。

三、课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千城一面”的城市空间中,为了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个性与独特魅力,从地域视角来探寻景观桥梁的形态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体现个性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的历史文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桥梁设计如何应用以及用何种手法表达,是值得当今设计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希望能够取得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景观桥梁设计未来探索的依据,并提供有效的指导,也有助于准确把握城市地域文化的特性和功能结构,可使得产生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完整性。探索适用于未来的景观桥梁建设的发展道路,以其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可永.地域文化对福建寿宁木拱廊桥建筑的影响.设计艺术,2009,04.

[2] 胡迎新.城市桥梁建筑美学与桥型设计研究.建筑艺术,2007,11.

上一篇:四查四提高下一篇:小学毕业班主任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