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2024-07-10

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共10篇)

1.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篇一

浅谈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沙湖村镇银行发展纪实

【摘要】2009年7月23日银监会出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发[2009]72号),标志着银监会自2006年开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验,正式成为我国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的战略规划。经银监会核准,于2008年12月26日挂牌成立的平罗沙湖村镇银行,不仅是石嘴山经济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又一丰硕成果。沙湖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等优势,出台金融服务举措,服务“三农”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这些影响,结合沙湖村镇银行的发展纪实和参与筹建及信贷工作的经历,就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问题,提出以下粗浅见解。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科学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引言】

面对改革中的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即将进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业务经营的稳健过渡期、行业发展的加速扩容期、攻坚克难的严峻考验期。平罗沙湖村镇银行作为新时期农村金融的生力军,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定位、深化机制改革、加快自我发展基础上,忠实履行好社会和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推动“三农”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正文】

沙湖村镇银行自成立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区、市、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平罗县委、政府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以其决策高效、定价机制灵活、控制机制新颖、市场定位明确的鲜明的支农特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延伸服务内涵,强有力地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城乡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信贷扶持城乡居民再创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

一、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一)政策基础

村镇银行,即为“三农”设立的银行。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随后又于2007年1月29日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以下简称“新政”)。新政的出台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又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这对于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信贷资金外流、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困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新政也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对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发展现状

沙湖村镇银行位于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美誉的西部百强县——平罗。平罗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邻,总人口29.85万人,农业人口22.65万人,城区人口7.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55万人。现有耕地82.18万亩,未利用土地113.49万亩。

沙湖村镇银行现有员工3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57%。服务县辖7镇12乡、145个行政村,总人口29.85万人。境内土地肥沃,排灌自如,气候宜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油料、水果、瓜菜等。

沙湖村镇银行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由宁夏泾源县农村信用社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301万元,其中泾源农信社作为发起人出资21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09%;其余的三个股东为自然人发起人,分别出资30万元、共9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9.91%。开业以来该行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紧紧围绕“定目标、明责任、强宣传、树品牌、抓服务、提效率”的工作思路,突出“服务三农”主题,加大投放力度,有效推进了各项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沙湖村镇银行开业以来受到了平罗县广大农户的欢迎。截止2009年10月末,我行资产总额5441.39万元,较年初增加5441.39万元;负债总额5352.38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817.28万元,较年初增加4817.2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577.05万元,较年初增加3577.05万元,存贷比例63.88%;其中:涉农贷款2829万元,占比79.09%;其他贷款748.05万元,占比20.91%。按风险资产四级分类,正常贷款3577.05万元,占比100%;按风险资产五级分类,正常贷款3413.05万元,占比96%;关注类贷款164.00万元,占比4%,无不良贷款。累计发放贷款425笔,金额3881.78万元,累计收回贷款25笔,累计收回金额304.73万元。累计收回利息154.71万元。发行黄河银联借记卡284张。目前,我行无一笔逾期、欠息贷款,利息收回率为100%。由于沙湖村镇银行平均贷款利率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基本持平,期限结构也基本相当,也得到了当地农户的肯定。

二、村镇银行工作重点

(一)立足平罗经济发展,明确经营思路。

为确保2009年各项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落实服务“三农”的各项措施,我行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确定经营思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紧扣服务“三农”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切实肩负起服务“三农”的历史重任,在全面推进平罗新农村建设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信贷机制。

年初,我行紧紧围绕平罗县委、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部署,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始终树立“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防风险、靠支农增效益”的观念,扎实有效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一、在资金投向上实行了“三优”政策:农民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村贷款优先。

二、资金分配实行“四倾斜”政策:资金向农民一家一户倾斜,支持农民走共同富裕的路子;资金向农村多元化经济倾斜,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支持构建“公司+农户”型的农业产业链;资金向民营经济倾斜,支持民、企共发展。

三、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

(三)突出服务三农主题,构筑支农通道。

服务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我行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宗旨,把“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作为支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农民提供最实际、最贴切的服务。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抓好春耕生产是保证夏熟作物和全年农业丰收的关键。为确保支农工作顺利开展,我行及时召开信贷支农工作会议,做到早调查、早安排、早发放。一是及时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查摸底,及时了解掌握农户对资金需求的愿望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临柜人员利用农民办理各项结算业务之机,收集农民的信贷需求信息,为我行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贷款、结算等问题提供依据;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信贷政策和办理存贷款的操作程序及结算方面知识,以减少农民在办理业务时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大力组织存款,为支农贷款的发放作好充分资金准备;五是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实际的合理需要,及时足额地发放贷款,确保不误农时。

在信贷支农服务上,根据农户资金需求“面广、量小、时效强”的特点,做到调查快速,发放及时。加快小额农贷发放进度,提高涉农贷款支持力度和广度,保证了“三农”资金需求。截止10月末,我行在枸杞种植、清真牛羊肉、蔬菜、种子、生态水产等产业项目共发放贷款317户,2829万元。主要用于农户购买籽种、肥料、农药、农膜、耕牛、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及时解决了农民春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为实现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稳健经营。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一、通过实行风险“垂直管理”,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的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全面的管理体系;

二、加大贷后检查力度,进一步防范信贷资产风险。贷后检查是是识别、预防、控制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控制冒名、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的重要举措。行领导高度重视,本着“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的原则,下发《关于对我行信贷资产全面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采用“领导带队、交叉检查”的方式,分别由董事长及各副行长带队,统筹安排,合理划分为四个小组,检查对象共267户,完成检查并填写贷款贷后检查表217户,完成率达81%。

三、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效率,创新贷后检查模式。通过实行“四位一体”制度,把贷后检查、催收利息、清收不良、客户交流有效统一结合,通过贷后检查,及时了解了贷户各方面的现状,而且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增进了我行和贷户之间的友谊,促进了银企双赢。在行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截止10月末结息,未出现一笔逾期,实现利息收入154.71万元。

(五)政银共建金融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将进一步增强银行的凝聚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银行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一是银团共商合作,喜迎市场开局。2月16号,随着我行第一笔贷款的成功发放,信贷工作也逐渐拉开帷幕。2月份,我行携手团县委,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开始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与团委合作,对于此时的我行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由团委推荐优秀青年,我行依据信贷流程严格审查后确定是否发放贷款,这样对我行控制信贷风险提供了更高的保证。经双方合作,截止十月末,累计发放团委青年创业贷款45笔,金额409万元。其中:种植类贷款11笔,发放131万元,占比32%;养殖类贷款17笔,发放110万元,占比26.89%;农机化肥类7笔,发放59万元,占比14.42%;其他类10笔,发放109万元,占比26.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6月15日莅临我行考察时,在听取了我行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沙湖村镇银行作为宁夏新型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的首批试点之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中小银行机构灵活等优势,出台金融服务举措,切实支持“三农”,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

二是依托科技平台,推进市场拓展。3月份,我行联合科技局,发放科技特派员担保贷款,无疑为我行的信贷市场拓展又增添了一剂催化剂。发放科技特派员贷款,扶持农业发展,正符合我行的发展理念,支持三农、扶助三农,依托科技平台,十月末,累计发放农村科技特派员担保贷款22笔,金额242万元,为我县三农的发展添砖加瓦,“塞上春”无公害万亩蔬菜示范基地等一批科技特派员项目在我行担保贷款的扶持下得以迅速发展,为我行“三农”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三是发挥工会优势,搭建创业平台。6月份,我行积极发挥工会优势,携手平罗县总工会,为平罗县困难职工、返乡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创业提供“工字号”创业担保贷款。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以社会资金为补充,建立平罗县“工字号”创业担保基金,面向困难职工、返乡农民工、困难职工子女创办的小企业、小商铺发放担保贷款,鼓励全民创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截止十月末,存入担保基金39万元,我行累计发放“工字号”创业担保贷款16笔,金额40万元。得到了创业者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是加大投放力度,加速市场拓展。随着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科技特派员担保贷款、“工字号”创业担保贷款的及时发放,我部全员乘热打铁,加速市场拓展,截止十月末,贷款发放覆盖平罗县大部分乡镇,每拓展一个市场,带去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把我行优质的服务和服务理念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个客户的心理。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推介工作是我行立足平罗,长足发展的首要工作。我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主动地与平罗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建立友好联系,跟他们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建立友谊,利用春节期间的视频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注重实时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创造震撼效应。既借助宁夏金融网网络平台,发挥了消息类稿件发布及时,能反映动态的长处,又借助石嘴山日报等报纸载体,充分利用了通讯类稿件能进行深度报道的优势,加大报道力度,创造巨大效应。通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我行全面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将我行推向中国农村金融网,使之成为明星机构。上半年,共播放专题视频5盘、发表通讯19篇、人民网发表通讯1篇,中国农村金融网发表通讯13篇。

六是落实科学发展,政银共建和谐。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我行党支部携手城关镇镇党委,举办了“推动科学发展,政银共建和谐”庆“七·一”广场晚会系列活动,用舞蹈与歌声赞颂党的丰功伟绩,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次系列活动是我行以“政银共建庆五·一,金融服务进社区”启动仪式为契机,携手城关镇党委在城关镇人东社区等9个社区、关渠村等16个村进行巡回演出,为广大城乡居民不仅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同时送去了金融知识,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一活动以“普及金融知识,服务百姓生活,共建和谐平罗”为主题,以金融知识普及、金融服务延伸为重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密切与县辖居民群众的联络交流,增强居民的金融安全意识、科学理财能力,达到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和提高行业社会公信的“双赢”效果。

(七)强化金融服务意识,提高支农服务质量。

为保证支农信贷资产高质量运行,我行制定了《沙湖村镇银行内控制度》、《沙湖村镇银行贷款操作规程》、《沙湖村镇银行信贷管理办法》、《平罗县农村信用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实施细则》等,通过制度约束使员工自觉树立合规经营和合规操作的经营理念。同时,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使全员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生力军作用。

三、村镇银行发展制约因素

虽然沙湖村镇银行目前发展平稳,但是经营效益欠佳,依然困难重重,面临着如下制约因素。

(一)注册资本金小、金融供给有限

平罗县属农业大县,农户占比达到80%,农民的储蓄观念非常传统,缺乏理财意识。以非银行(尤其是非国有商业银行)民资企业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吸纳存款时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经过市场调研,平罗县域居民“银行国有”的意识观念较深,沙湖村镇银行因民营资本的注入被理解为“私人银行”,认可度较低,普遍存在不可信赖,不安全的认识,加上其规模远不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而影响了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的开展。除此之外,一些大中型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沙湖村镇银行目前的经营规模太小,金融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项目的融资需求。而作为小企业和农户,他们又有着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共性,从而与村镇银行形成了存款难、放贷同样难的困境。

(二)社会认知度低、资金组织较难

虽然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并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同时,沙湖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少,目前只在县城设立一个营业网点,而大部分农民又分布在各乡镇,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因此,村镇银行即便是享有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根据其资产资本金和负债规模的限制也只是杯水车薪,截止10月末,存款只有4817.28万元,得到当地人民银行500万元额度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很难解决其资金困难的现状。

(三)政策扶持不足、经营成果受限

国家对村镇银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方面仍然有许多不够明确的地方。一是税收到底能减多少并不明朗,比照农村信用社的税收优惠并未完全落实。目前,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为5%,而农信社仅为3.3%,税收较高,加重了其经营成本;二是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而平罗农信社存款准备金率为11.5%,同类相比仍然较高;三是资金支持上,虽其可享受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扶持政策,但由于其自身规模及承受能力有限,扶持力度也相应受限;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无扶持政策,加入金融业务系统、加入银联系统成本费用较高,成为村镇银行无法承担的财务负担;最后,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呆账的核销等国家均未明确其优惠政策措施。因此,村镇银行实质在政策扶持上收益极小,成为影响其经营成果的重要方面。

(四)市场环境不熟,风险控制欠佳

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村镇银行93%的职员均非本地人,没有充足的人脉网络,也没有有力的社会资源,加之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差强人意,一些借款户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逃、废、赖债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挑战。最后由于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具有明显的发起行的印迹,在内控制度建设、业务发展等管理上缺乏自我创新意识。

(五)金融产品单

一、中间业务不足

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受软硬件环境条件的约束,一般只能办理传统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一些金融业务。由于沙湖村镇银行最没有直接参与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受结算瓶颈的制约以及受财力、人力、技术条件的制约,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中间业务尚未开办,代客理财产品等投资类金融产品也处于空白。

四、村镇银行稳健发展对策

(一)突出支农重点、把握市场定位、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立足农村、扎根村镇、服务“三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将自身定位于农村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改变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对县域工业经济尽量不投放或少投放,对涉农贷款的投放总量理应控制在70%以上,切实保证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

开展“银政共建和谐·金融服务进乡镇、进社区”活动,设计系列宣传方案,携手政府积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宣传,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社会公众及农户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农户及中小企业深入了解村镇银行的经营宗旨和业务范围,提高社会认知度。

(三)加大政策扶持,确保稳健经营

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对村镇银行应开放更多的融资途径,以使其获得批发性资金支持,如中央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资金、捆绑发行金融债券、吸收大额的协议存款、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通资金等等。对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应区别对待,在税收政策上给予营业税和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政策,也可效仿农村信用社采取“先征后返”方式,返还部分用于增提拨备;特别是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政府应建立补贴制度,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鼓励其加大“三农”的信贷投入。央行在存款准备金制度方面,应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可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A类社最低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同时大力给予支农再贷款的支持,放宽对村镇银行融资的限制;最后在资金清算上,村镇银行应加快清算网络建设、加入银联,监管上提高村镇银行的存贷比等。

(四)摸清市场环境,加强风险防范

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引导、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审活动,建立农户信用电子档案,提高信用农户比例,同时村镇银行要积极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可借鉴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系统的包括会计、结算、风险控制、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和业务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内控管理。

(五)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中间业务

村镇银行应因地制宜,大力开发有利于自身发展、适应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大力拓展农村承包土地、林地使用权、农户宅基地及房产的抵押担保贷款,逐步扩大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联保小组”保证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力促业务快速稳健发展;二要规范贷款操作流程,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信贷效率,要求从客户申请贷款,到贷款发放,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从单一存款结构向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多元结构转变,逐步实现贷款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合理搭配,实现收益来源多元化。

沙湖村镇银行将继续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以支农、富农、兴农为已任,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尽最大努力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为平罗农民致富,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全力推动我校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

省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检查组来校检查工作

2011年11月2日,陕西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葛彩丽等一行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汉中市教育局副处级调研员、职成科科长梁忠,南郑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小彬等领导参与了检查工作。检查组在南郑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南郑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何保民、我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绍甲等领导的陪同下,检查了学生助学金发放和贫困学生学费减免情况,视察了学校校容校貌、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基地。

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资料、走访学生等形式,对我校学生资助和减免情况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召开了情况反馈会。反馈会由市资助中心主任田选情主持。在反馈会上,葛彩丽老师高度赞扬了我校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检查组认为:南郑县职教中心学生资助工作管理规范,能按政策要求按时给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减免贫困学生学费;资助工作档案资料健全,发放程序合理,是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同时,检查组鼓励我校继续努力,充分发挥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示范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我校成功承办南郑县2011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由南郑县教育主办、南郑县职教中心承办的南郑县2011年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于10月28日隆重开幕,10月30日圆满结束。大会期间,我校按照“当好东道主、办好全县运动会”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承办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参赛师生的一致好评。

南郑县2011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是全县的体育盛事,承办本届运动会,是对我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为做好承办工作,我校领导带领全校师生进行了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一是成立了全县2011年中小学运动会承办委员会,保证了承办工作协调运转;二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绍甲同志在全校师生中作了主题为《热情当好东道主,全力办好全县运动会》的宣传动员,统一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承办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承办工作方案,对安全保卫、宣传接待、后勤服务、成果展示等工作制定了措施,落实了人员,收到了实效;四是学校组织开展了场地服务、秩序维护、接待引导、技术服务、应急服务等相关服务事宜的培训演练,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处理急发事件的能力;五是运动会期间,学校全教职工自觉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服从大会组委会的统一指挥,积极协调服务,确保了本届运动会隆重开幕、顺利进行、圆满结束,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主编:王绍甲

责编:谢海生

抄送:省教育厅职成处

市教育局职成教科

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教育局、人劳局、计划局、农业局、财政局、城建局、教育局领导及各科室

二○一一年十一月四日印发

3.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三

胡锦涛总书记3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他重点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谐社会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广西全局工作是极大的支持,对广西全区干部群众是极大的鼓

舞,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极大鞭策和动力。

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近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又受体制机制、交通瓶颈等方面的影响,**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当前,**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起步,但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但产业特而不大、优而不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入正轨,但一些难点亟需突破;区位优势正在发挥作用,但开放合作程度还不够高、聚集能力不够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有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和强有力的举措。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干劲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对广西的高度关注。广西全区掀起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必定推动广西新一轮的大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一极。**是广西及西部地区距离粤、港、澳城市群最近的城市,是水陆空与珠三角连接最近的城市,是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东盟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枢纽,是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在广西多区域合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广西全区的新一轮发展热潮、全国乃至世界关注和投入北部湾发展,这对**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是一个大好机遇。**市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机遇、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丰富和深化了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部署。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在广西全区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对学习宣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抓住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扎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区域合作,要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要打造好交流合作的平台。这对**而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必须主动融入区域合作的大格局。刘奇葆书记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把广西带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等国际、国内的多区域合作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了**的定位。**与广东毗邻,两地在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产业结构来看,**是广西的轻工业发源地,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从经济能力来看,目前,我市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宝石加工等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均超亿美元。当前,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些产业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要紧抓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努力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在区域合作中赢得先机,加快发展。一是要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大通道,形成中心枢纽,切实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吸引外资,二是要根据**工业产业的实际,有重点的在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宝石加工等十大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力度,改造提升**的优势产业体系,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精

产品,从而在与珠三角的要素配置过程中拉长产业链,形成有特色的竞争;三是改变招商引资方式,通过政府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政府与政府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珠三角产业进入**;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努力引进珠三角的高新产业、企业到**落户,在工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和规模效益,带动和辐射全市工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吸引珠三角产

业转移和提升自身产业水平,使**成为与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区域性研发制造中心。

三、扎实推进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为**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对广西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广西今后发展寄予了厚望,句句话语见真情,让全区人民备受鼓舞,深受感动。不辜负胡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再提速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谋事在人,成事在人。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凝聚了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把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推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去年,**开展以“整顿机关作风、整治投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两整”活动,将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广大干部提高了认识,优化了发展环境。但不可否认,一些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时间拖得长、行政效率低,甚至“吃拿卡要”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蔓延之势,如不及时制止,势必打压了外来投资空间,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到**的发展大局。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在全区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的必然之举。目前,**的发展思路已经达成共识,但如何具体落实还没有新的突破。通过近段时间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严重,一些干部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查找问题还不彻底,活动与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有所好转,但与自治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雨季即将到来,地质灾害整治进展仍相对缓慢;城乡清洁工程还有反弹的现象。为此,必须在总结和借鉴“两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实施以行政效能建设为核心的软环境建设“攻坚战”,切实增强干部参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打造一支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要以三项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用制度管事、管人,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供保障。要经常派出巡视组进行暗访,主要媒体要配合巡视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充分发动群众,将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问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主动接受群众的批评,把“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建立高效、开放、诚信、服务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使机关工作人员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按国际商业规则去思维去为经济主体服务。

四、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而关注民生的关键是坚持利为民所谋,在协调发展中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薄、基础差,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处于艰难爬坡、打好基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阶段,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不强,创造的物资基础还不雄厚,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6.23”特大洪水、“6.8”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一些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还没有彻底消除。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干部要时刻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牢记于心,从**的实际出发,加快地质灾害整治进度,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及应对、处置防灾救灾能力。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把新农村试点建设成为农村的示范基地,学习的榜样,以带动促进广大农村、农民走新农村建设之路。要结合**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特点,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用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联动的方式为困难群众、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帮助,切实解决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实现家家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要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医疗合作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好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落实领导挂钩联系责任制,健全和完善以爱心超市为载体的群众帮扶机制,让人民群众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得到更多的实惠。(作者系中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4.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篇四

调 研 报 告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后勤直属支部

周林海)

根据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和部署,自3月底以来,本人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节能研讨会、深入工作一线察看、征求教师意见等多种形式,就我院后勤管理和服务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后勤工作的师生评价调研

近年来后勤公司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宗旨;以“管理规范、服务到位、运行有序、保障有力、师生满意”为目标;秉承“以满意为目标、以质量树形象、以管理求效益、以贡献求支持”的工作理念;贯彻“热情主动、快速细致、奉献节俭、求精谋新”的工作作风;以“敬业协作、务实精细、勤艺文明、尽职为公、高标高效”为工作规范;后勤管理和服务发生了深刻而明显的变化。通过本次调研,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体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较大转变。通过思想教育和工作推进,广大后勤人员“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本”的后勤服务观念得到了确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在各项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

2、校园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绿化和美化,实现了绿地全覆盖,绿化苗木品种得到了增加,绿化层次进一步提升,修建了相关绿地园路;制作安装了10组园林桌凳,更新和增加了校园果皮箱、封闭了所有 1 垃圾道,解决了生活垃圾二次落地问题;引入专业保洁公司实施校园保洁,整个校园环境幽雅美观,有效提高了环境育人能力。

3、饮食质量有了新提高。引入外来经营者,解决了过去餐厅经营的饭菜质量低下问题,饭菜种类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学生满意度较高,并且没有对抗性意见。对餐厅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提高了后勤服务能力。

4、维修服务意见有了明显减少。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的维修管理制度,调动了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师生沟通评议机制,解决了过去维修服务的老大难问题。

5、通过增加和改造服务设施,扩大服务种类,后勤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学院和自身发展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

6、通过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强化工作推进、全员目标管理等措施,后勤团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师生和领导的好评,多次获得学院各种荣誉称号,后勤职工的自豪感和地位得到了一定提高。

二、新时期学院师生对后勤服务需求特点的调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学院快速扩张性发展的新时期,学院教师和学生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后勤服务面临的新背景:服务压力增大

学院快速发展、后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维权意识增强、教师对学院关注度提高。因为整个学院大环境的变化,并且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各部门的工作水平都在提高,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后勤工作面临着人员减少、服务对象大幅度增加,服务内容需求多样的新挑战。

2、新时期学院师生对后勤服务需求的特点:服务要求层次提高

1、利益型需求迫切。饮食购物方面要求多样化、多变化、方便化、廉价化。

2、享受型需求增长。由于师生注重自身精神性的享受满足,要求校园环境优美整洁,休闲设施完善和舒适,要求涉及自身需要的各类生活和学习服务设施齐全,并且部分时间和地点,希望他们的服务后勤能够随时满足。

3、精神型需求彰显。要求在后勤的各项服务过程要尊重和友好本人、要求知情、要求合理,参与意识增强:对相关他人和学校的事也十分关心,对无关自己的不适事项敢于表示不满等等。

总体来看,师生的需求随着学院的全面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为后勤的管理和服务与师生的切身利益最为密切,他们的这些需求变化对后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当前后勤工作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梳理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后勤服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后勤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后勤队伍数量面临萎缩、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后劲不足

目前,整个后勤只有26名正式职工,并且还有1人常年在外驻村,另有2名职工暑假过后就要退休。4年前全院学生规模4000人,正式职工达31人,现在学生规模以达12000余人,后勤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人员还在不断减少。在结构方面,技术人员明显不足,整个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后勤工作需要,最关键的是基层管理人员缺乏,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在一些技术性的岗位上,还多使用的是临时人员,例如:目前4个锅炉工全为临时工,水工3人中有2人是临时工,电工还有1名临时工。由于新劳动合同发 的实施,临时用工成本增加,也存在临时工队伍不稳定的情况。近几年来,我们也多方寻找挖掘校内人员,但基本上没有人愿意从事后勤工作,若不尽快改变人才后劲不足这种状况,整个后勤工作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后勤职工的不良工作状态还不同程度存在

在看到近几年来后勤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真深刻地分析了存在的内部问题。当前在后勤的职工中间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问题,例如:主动服务的意识有所降低还不够强,指挥意识膨胀,“牛”气的工作态度,走马观花的工作作风仍时有出现;部分职工心态浮躁,工作责任意识淡薄;少数职工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职业责任淡薄,片面追逐个人利益,私而忘公;工作依赖性强,承担责任的意识薄弱,不注重节俭,经费控制观念薄弱等不利于工作发展的思想还有存在。具体表现为:只求工作平稳,不求工作提高;看不到工作中的问题,不思考工作改进;把握不准关键,关键时刻冲不上;光想动口,不去实干;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放下,不努力,不汇报,坐等领导解决;甚至不把工作当工作,个人事务第一等等。

3、饮食工作压力较大

学院东部餐厅拆除后,整个东校区就餐压力较大,加上新宿舍区今年增加2栋新宿舍楼,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包括就餐与开水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西院餐厅设施陈旧,位置偏僻,经营难度较大,质量难于提高。

4、节能降耗工作还没有实质性突破

后勤节能降耗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只有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才能减少后勤的运行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科学发展。虽然,我们采用了延时冲水阀、安装了部分声光控开关,但还存 在着长明灯、`空调使用无控制、卫生间用水浪费等情况,在供暖方面还没有找到更科学的节约能源办法,在煤气锅炉的使用中也还存在一定的潜力可挖,在洗浴开水用水等方面还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全院师生的节能意识还不够强,很多人认为节约是后勤部门管理的事,对节约水电使用方面做的不够。

5、服务设施仍然不能较好满足师生需要

当前,学生规模扩大较快,而学院因为建设实训中心,拆除了一个大餐厅和大部分浴池,新宿舍区居住着大量的学生,而没有相应的后勤服务设施,一方面不能很好地方便学生,一方面不能增加后勤的经营收入,大量的学生消费流向了校外,不利于后勤的发展。

6、环境育人的功能还不够强

虽然近几年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大力的改造,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取得了新的进展,但缺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没有美观的绿地提示牌,所有卫生间没有节约使用水电的提醒,还有一些园路因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造成部分草坪被踩;整个校园道路还没有系统的道路指示牌,校园内部还有一些残缺的路面和建筑垃圾死角,还有少量的裸露空地。西院旧浴池门窗残旧需要更换,校园的花草树木由于人员不足修建和维护常出现不及时的情况;另外还有校园内的灯箱由于学院相关部门分工不尽合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等等。总之,在校园环境育人方面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四、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实现后勤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措施探索

1、尽快研究解决制约后勤发展的队伍建设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理顺后勤用人机制,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激活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要认真解决后勤人员的不足问题,一方面可实行校内 调整和轮换,一方面可引进高学历层次的管理人员,以改善整个后勤队伍的结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临时工的使用问题,建立稳定有效的用人制度。当然,对于职工队伍老龄化、文化素质不太高、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还需要学院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关注,对于进一步提高后勤员工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引进人才、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转变服务观念,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创一流服务水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怎样服好务,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强调一个“新”字,突出一个“忧”字。“新”就是要认清形势、适应新环境、运用新思维、提出新举措、达到新要求。“忧”就是要对我们在体制上、机制上、工作态度上、思维观念上、知识技能上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危险有深刻认识,勇敢面对,对改革创新,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为此,要对职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并切实饯行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做一个有责任的后勤职工;转变思想,角色互换,做一个能替师生着想的后勤职工;端正态度,克难奉献,做一个能打硬仗的后勤职工;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做一个有思想的后勤职工;尽心尽责,自维尊严,做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后勤职工。

3、全院师生员工应对学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给予必要理解和支持

一方面,后勤工作纷繁复杂,涉及面广,许多服务工作的时效性要求紧。另一方面,后勤工作“服务性”,决定了后勤服务可能“众口难调”。往往一人批 评就有可能让其他人对后勤工作产生先入为主的不好感觉,而后勤工作许多是修修补补,做不好,服务对象不满意,做好了是应该的。加上,后勤服务工作质量还受到硬件投入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学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还需要全院师生员工给予必要的理解,有些工作还需要广大师生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比如环境卫生的清洁保持、草坪树木的保护、公共财物的爱护,等等。当然,后勤部门会主动对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严格要求,以广大师生的满意为标准,扎扎实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促进学院发展。

4、学院应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尽快改善后勤服务设施

要尽快建设新的洗浴中心和新开水房,解决新生入校后的生活问题,同时要做好西院餐厅的全面改造工作,积极考察引进高水平餐饮经营户,提高饭菜质量,吸引新宿舍区学生到西院就餐,缓解现有餐厅的就餐压力。如果条件允许,应在新宿舍区域建设或设置一些其他的后勤服务网点,方便学生生活。

5、积极探索和推进全院节能降耗工作

首先,应制定一个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制度,加大节能降耗宣传,明确个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任务,并逐步推行计量控制。同时,要加强后勤的水电气暖设施维护和管线维护,加强日常检查,加强亮化灯管理,尽量减少无谓的浪费;与此同时,还要向科技要效益,积极推广使用科学可行的节能灯具、智能控水系统,例如实行开水、洗浴刷卡收费,采用红外线水控装置,采用分时分段供暖,甚至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空调智能控制装置等等,运用先进的节能设施实施技术节能,更好地实现整个后勤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6、继续优化校园环境

要按照省级园林单位要求,继续查漏补缺,全面提高校园绿化层次,尽快 完善校园绿地指示牌,积极做好校园服务育人的文化宣传,尽快修补残缺的道路和地面,加强校园绿化管护,根据人员的变化适时进行绿化管护体制调整,先将西院绿化进行服务外包尝试;对相关的残破设施进行全面维修;积极建议学院安装校园道路和楼宇指示牌,方便外来社会人员了解学院,提高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7、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落实,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围绕人性化服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寻找新办法,创造新方式,实现新提高。尽快建立规范、精细、和谐、高效的后勤服务自我运行和监控体系,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日常工作推进力度,研究大事,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提高整个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领导干部要深入工作一线,研究解决问题,狠抓制度落实的督促与检查,不断提高后勤各项工作的执行能力。总之,由于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还不够深刻,对存在问题的调研还不够全面,对当前后勤工作尺寸在的问题和破解办法十分肤浅,但我相信,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思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得以运用,并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和工作能力。

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五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6.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 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理解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能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有关坚持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坚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信念。【重难点问题】

1、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幸福江阴建设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做为江阴人的幸福。

(一)师:江阴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江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解读一下幸福江阴建设的种种措施。

探究一:播放视频,学生快速搜索信息并思考讨论这是江阴从哪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师小结:创新对一个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国家要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探究二:播放视频,学生快速搜索信息并思考讨论这是江阴从哪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师小结: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介绍当前全球变暖形势严峻,介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相关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江阴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探究三:播放视频,学生快速搜索信息并思考讨论这是江阴从哪个方面采取的措施。教师小结:江阴城乡发展概括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享受幸福江阴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其它没有我们这么幸福的地方。

(二)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

1、资料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资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程度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

思考: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

探究一:下表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哪两种方式?金融危机警示我国应该如何转变?

投资41.6%

出口37%

消费27%

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等 探究二:

材料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阴形成主要依靠工业的产业结构

材料二:2006年起,江阴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形成农业紧接第二产业,密连第三产业“接二(第二产业)连三(第三产业)”的亮点。

上述材料说明江阴在三大产业方面是如何转变的? 探究三

材料一:江阴某企业由于单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缺乏技术创新最终倒闭。

材料二:近年来,法尔胜先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拥有专利31项。建立了每年100万元的科技奖励基金。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举办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培训。以上两个公司的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发展经济要实现怎样的转变?

教师小结: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我们的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要想拉动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另外两架马车——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国内的消费需求。而在我们国家,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旺,产业结构也不合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的地位和措施,请大家在书本上把它标注出来。(提醒“三个转变”是哪三个)。

(过渡)江阴正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措施,才促进了江阴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这些措施也处处体现出江阴的发展是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

师:回顾前面的视频,幸福江阴的目标是“人人都有好工作,人人都有好收入,人人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观是围绕谁的利益为核心的?必须以什么作为支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是怎样的发展?达到这样目标的方法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板书】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统筹城乡发展(4)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离学生生活有距离。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幸福江阴”为主线,一例贯穿始终。课上过之后,仔细反思这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上课时间没有把握好,前部分花的时间过多,导致后内容时间上有点紧张。

2、设计思路上由于担心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前面两个问题的设计上事先先把角度给学生,这样可能有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先放视频在让学生总结出这属于什么角度应该更合理。

3、有些过渡语上面还可以在深入思考和设计。

4、有的内容对学生引导的不够。

用心

爱心

7.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篇七

张红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促进“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在关键问题和主要任务上花力气、求突破。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实现了1958年以来的首次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实现连续7年增长6%以上。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形势,为实现全局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四取消、四补贴”、最低收购价、大县奖励等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8.89亿亩、49%和51.5%,农业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三是支撑力量更加强大。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接近7万亿元,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农业的外部带动力量将会更加强大。四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方面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十分浓厚。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城镇规模扩张将促使农产品需求刚性持续增长。面对不断加大的供给压力,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等突出问题,需要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结构不优、波动脆弱的特征十分明显,消费能力有限。“十二五”时期,需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过程中加快农民增收步伐,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势头,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近几年农村面貌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落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些发达国家把加强农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突破口,将农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对未来国际农业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十二五”时期,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农业竞争,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做强做大国内优势农业产业,切实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重大问题。

尽管支持保护农业的氛围日渐浓厚,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任务仍然艰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还不完善,带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利益取向尚未根本调整。从投资结构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慢于城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很小且增长缓慢。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占比仅为3.1%。从财政支持看,“三农”投入历史欠账太多。而且,资源要素流出农村的趋势还在继续,“三农”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2009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约1.42万亿元,但耕地补偿机制尚不健全。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收的能力偏弱,农业很容易被边缘化。

尽管粮食实现连续增产,但维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依然很大。继续保持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2009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75%的13个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9%,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农民种粮行为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粮食生产成本刚性上升,2007年—2009年水稻、小麦、玉米价格年均上涨7.1%,而总生产成本年均提高11.7%。2009年,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比例下降到29.1%,粮食生产兼业化、保口粮、粗放经营的现象比较明显。“十二五”时期,粮食问题的核心仍是保供给,需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在统筹协调中实现综合平衡。

尽管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未改变。2004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出农民收入增幅2个

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21∶1扩大到3.33∶1。在农村内部,农户之间、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上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甘肃省农民的4.2倍。因此,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尽管农村劳动力还有富余,但职业农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将成为常态。2003年—2009年,4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由57.7%提高到67.8%。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分别仅占20%、3.4%、0.13%,而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在7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还会加剧。特别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严重短缺,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尽管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从贸易结构看,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亿美元,2008年猛增到181.6亿美元。特别是园艺、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频频受阻,而大豆、棉花、食糖等资源性大宗农产品进口急剧增加,农业比较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国外资本通过并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控制种业研发、布局粮食收购市场等多种方式进入我国农业产业领域。

尽管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关键领域改革仍然滞后。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整,征地制度改革滞后,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妥善保护。部分地区探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等,也对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扶持政策还难以调动商业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育相对缓慢。由于法律

地位不明确,我国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促进“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应始终围绕促进城乡统筹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在保供给、强基础、转方式、拓功能、遏差距、促开放六个方面有所突破。保供给,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要求,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供需平衡。强基础,就是着眼于中长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大力气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培养造就职业农民,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转方式,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拓功能,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和能源替代等方面的新兴功能。遏差距,就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开放,就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改善要素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完成“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必须重视两大政策取向: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协调城乡、工农关系,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应进一步完善税收、补贴、价格与民生政策,着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二是注重面上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十二五”时期应在继续完善面上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注重健全完善区域性

8.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篇八

近年来,市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在确保药品生产使用安全的同时,大力服务新医药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新医药产业发展列为每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协助市政府制定《医药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科学谋划全市医药产业发展进程。

二是优化医药经济发展环境。主动增强服务意识,推行“一站式”服务,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医药项目,由分管副局长靠上帮扶,跟踪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省局加快项目审批认证进度,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快速落地投产。

三是大力开展医药项目招商引资。利用政策、信息、技术等优势,精挑细选,做好前置服务,加强与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合作,相继引进了一批产品质量优、技术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医药产业项目。

四是助推医药企业快速发展。树立“监管与服务并重,安全与发展同行”的理念,在保证药品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宽严相济的监管模式,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宽松的环境。

五是创新医药产业发展平台。2011年9月份,市编办批复成立了以市药品检验所为平台,建设一个集人才培育、新药创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食品药品检验功能于一体的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积极与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医药项目,帮助医药生产企业研发近40个新产品投产上市。

9.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成功密码” 篇九

近年来,集团公司党组始终把加快邮政业务发展,作为关系中国邮政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确定了邮政业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确立了它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性定位,加大了业务发展和能力建设的力度。各级邮政企业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的部署,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团结奋斗,攻坚克难,邮政业务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局面,有力地保障和支持了邮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也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邮政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邮政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制定推进邮政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尽快做大规模。同时,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更加注重培养专业领军人物,更加注重加强基础管理,更加注重邮政服务质量,促进邮政业务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二)业务发展目标:2011年到2015年,全国邮政业务年均增长7.7%,力争年均增长10%。到2015年,实现收入935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邮务类业务年均增长7.3%,收入360亿元以上;力争年均增长9%以上,收入400亿元以上。代理金融、代理速递物流、分销配送业务收入合计年均增长8%,收入570亿元以上;力争年均增长10%,力争达到630亿元。

二、加快函件业务发展

(三)函件业务是中国邮政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业务,也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业务,必须加快做大规模,加强成本控制,不遗余力地加快发展。

(四)通过发展直邮产业链做大做强数据库商函。要以促进直邮产业链建设为主线,按照商函是广告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媒体经营理念,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参与数据库商函市场开发、数据库建设、营销策划、广告设计、印刷制作,尽快形成直邮产业链,促进数据库商函业务在中国的规模发展。

(五)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数据库建设逐步向邮政建库和客户建自有数据库相结合转变。二是数据库商函营销逐步由依靠邮政自身力量向与社会广告公司合作转变。

(六)要强化邮政数据库的建设、维护工作。通过与国际知名数据库公司合作,快速提升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能力。按照“分层建设、拓宽渠道、明确职责、建立机制、确保质量”的原则,由集团公司重点抓好基础地址库、组织机构库的建设和邮政业务数据库的整合,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邮政公司主要抓好本地精品库的建设。综合利用11185客服中心和投递信息化系统等,抓好基础地址库和组织机构库的日常动态维护。

(七)要强化数据库商函营销团队(BIU)建设。要尽快完善具有市场潜力的重点城市的营销团队(BIU)体系。选调优秀人员进入团队工作,保持人员的稳定,并抓好团队技能培训,通过项目营销锻炼实战运作能力,提升市场规划、数据分析、营销策划、运营管控、效果评估等能力。

(八)加快发展账单业务。加强对全国性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通信行业等总部和行业主管部门账单市场的开发。各金融机构总部的账单业务,要由集团公司统一协调。地市以上城市要大力发展银企对账单、水电煤公用事业单位账单等业务,逐个行业突破,实现重点突破。要突出宣传账单具有搭载广告和附寄发票等功能,提高账单的使用价值。

(九)加强账单处理流程管理。推行账单邮件预处理模式,实行分拣前置。加强商函制作中心的运作管理,依据客户对账单制作质量和数据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组织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十)做大做强贺卡业务。深度开发定制市场,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进一步做大定制性贺卡规模。积极培育个人市场,拓展网络渠道,推进邮政贺卡与新媒体的结合,突出个性化服务,增强对年轻人和网民的吸引力。加强产品创新,加强与知名文化品牌和优势资源的合作,提高邮政贺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不断推出满足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需求的产品。加强对贺卡纸张、内件和印厂的招标和印制管理,降本增效。

三、做大做强报刊发行业务

(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报刊发行业务的重要性。报刊发行是中国邮政的基础业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不能放弃。要把握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发展。要牢固树立价值发行、品牌发行、重点发行的理念,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以更强的紧迫感抓好报刊发行业务的改革发展工作。

(十二)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加快订阅业务发展。加强对外联合,突出做大重点产品。加强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及全国各大报刊出版集团的战略合作。与100家重点畅销报刊社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做大百强产品。主动联合地方重点报刊社,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把握发行的主动权。

(十三)优化报刊业务结构,加快高端品牌、高费率报刊的发展。努力做大期刊及教辅、图书的市场规模。彻底改变只注重流转额,不重视产品结构和收入的粗放经营方式。

(十四)强化专业营销,拓展报刊市场。强化各级报刊专业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配备必要的较高素质的营销策划人员。大力开发校园、第三方订阅、城市高端人群和社区等潜在市场,尽快实现新的突破,形成规模效益。尽快建立由专业营销员及投递员等组成的报刊营销团队,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投递员推销的简单化手段。

(十五)创新发展模式。要加快推广“印、广、发”一条龙经营模式,改变目前只做报刊发行的末端分销配送做法,积极向报刊发行产业链上游进军,参与报刊广告、印刷经营。积极利用数据库来做好报刊的营销,努力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传统的年度收订方式,以跨年度订阅和节假日订阅等项目为抓手,形成年度收订保存量、常年收订创增量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媒体发行新模式,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十六)按照报刊专业特点,加大产品组织和市场掌控能力。强化集团和省公司两级报刊发行局的产品统谈组织能力,全国性的报刊接办、费率政策,由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统一确定,区域性的报刊由各省确定,努力为地面局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支撑和货源保障。

(十七)用改革的思路,强化零售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零售竞争力。报刊零售是报刊发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和扩大读者市场、提高报刊发行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掌握报刊产品发行中的主动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邮政报刊零售管理松散、各自为战、效益不高的混乱局面,抓好高效益的畅销报刊,提高邮政在报刊发行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十八)加大改革报刊零售运营管理体制的力度。已经形成报刊零售经营全省一体化的7个省,要尽快完善。准备推进一体化经营的5个省要加快步伐,下半年到位。其他的省公司,可以根据市场规模、经营现状,分别实行在省报刊发行局内设立零售公司或实行“订零合一”的经营模式。各省要尽快确定体制,尽快改革到位。

(十九)实行报刊零售准入制度,进入零售渠道经营的报刊,必须经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和省公司报刊零售部门核准。在报刊零售产品组织体系上,实行省公司“统一接办、统一要数、统一结算”的“三统一”。取消地市、县局要数结算,改变现阶段分散经营管理的格局。(二十)在零售渠道及终端的管控上,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五统一”。切实加强对零售渠道及终端的管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规范经营秩序,对违规经营将给予严肃处理。加快推进100个重点城市报刊零售连销经营。要努力拓展报刊零售亭的功能,扩大经营范围,加大广告经营力度,开展代收费等邮政业务。加强零售终端建设。报刊亭是发展报刊业务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报刊亭建设。将报刊亭纳入邮政营业服务终端统一规划建设,对于改革到位、管理有序的省(市),集团公司将在终端建设、配送车辆、信息化联网等方面给与一定的资金投入支持。

(二十一)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和建设。进一步完善报刊信息化系统功能,加强对客户市场的分析,主动为重点报刊社和大客户提供客户资源数据。加快报刊零售信息系统建设,加快重点城市报刊亭联网运营,为报刊零售实现连锁经营和拓展业务范围做好支撑。大力推广网上订阅系统的应用。

(二十二)努力提高报刊专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逐级建立规范的考评机制,加强对各级报刊专业的监督和约束。要重视报刊传递时限和服务质量管理。选拔配备好各级报刊专业领导和带头人,尽快充实专业领导力量。要强化培训,尽快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二十三)认真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是中央赋予中国邮政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宣传部密切配合,突出做好《人民日报》、《求是》和省级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确保传递时限和投递服务质量,确保重点党报党刊发行量稳中有升。

四、加快邮政电子商务发展

(二十四)确立电子商务在中国邮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邮政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充分整合邮政“三流合一”的优势,带动三大板块联动发展,有效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服务产品的创新,有效提升中国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电子商务是中国邮政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由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迈进的必由之路。(二十五)加快建设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网站。邮政电子商务网站是新时期传统邮政业务受理渠道的延伸。通过网上邮局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邮政服务,并不断开发新型邮政业务。(二十六)积极开拓网络购物市场。集团总部集中统一建设和运营购物网站,以BtoC模式为主,销售国内外名牌商品。各省通过参与网站招商、组织网上产品线下销售等工作,参与购物网站的运营,并分享经营收益。

(二十七)大力拓展跨国电子商务市场。我国的跨国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正处于起步阶段,要高度重视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正确认识到邮政在开拓跨国电子商务方面,比普通企业更具有优势,要主动加强与各国邮政的合作,力争尽快取得突破。

(二十八)强势开拓航空机票市场。通过营销团队发展大客户,利用营业网点发展散户,强化11185的后台支撑。加强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合作,因地制宜发展二级代理渠道,努力提高市场份额。

(二十九)加大邮政便民服务站推广力度。突出邮政便民服务站积极的社会意义,以代收代缴业务为切入点,深入社区、街道、农村、学校等地,争取政府支持,开展多方合作,拓展服务种类,在全国新建更多的便民服务站,并逐步在报刊亭、村邮站和农资分销点叠加便民服务站的业务。

(三十)努力推广“自邮一族”项目。要加大车辆代办、商旅服务等方面经验的推广力度,拓宽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口,加强公关,开发形式新颖、种类多样、性价比突出的服务项目。会员数要尽快达到80万户,下一步要尽快超过100万户。(三十一)稳步推进邮政短信业务发展。加强规范经营,提高用户质量,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抓好客户维护和潜在市场的挖掘,逐步消除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积极拓展新型业务,增育新的增长点。

五、认真抓好代理金融、代理速递和分销配送业务发展(三十二)坚定不移地加快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快代理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邮银和谐共谋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强化储蓄业务的基础地位,始终坚定不移保持邮储余额稳步增长。特别要抓住当前付息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迅速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做大储蓄存款规模。继续高度重视存款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储户结构,不断提高收益水平。

(三十三)积极推动结算业务、理财业务发展。要不断丰富中间业务产品,打造沟通城乡、方便快捷、产品丰富、满足需求的个人支付结算品牌。以绿卡为载体,积极发展以代收付、资金归集类业务为重点的支付结算业务。加快推进网上支付等新业务的拓展,做好“绿卡通”产品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大“商易通”布放力度,逐步改善现有客户结构。根据城乡差异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在有条件的网点设立理财专区或理财专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利的服务;优先为邮储余额在1亿元以上或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营业网点配备专职理财经理,为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规划等金融服务。

(三十四)认真做好新农保金融服务工作。邮银双方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汇报,力争在新农保试点扩大工作中实现新突破。要深入落实广东新农保会议精神,不断提高邮政服务新农保工作的水平。

(三十五)加强代理金融基础管理,确保邮政代理金融资金安全。严格按照“三个规定”落实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加强代理金融从业人员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检查考评,建立案件防控长效机制,确保代理金融资金安全。

(三十六)加快代理速递发展。各级邮政企业要从有利于中国邮政整体发展的角度,继续发挥网点和窗口等渠道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抓好代理速递业务发展。要做好未纳入专业经营范围地区速递物流业务的市场开发和服务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十七)扎实推进分销配送业务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重点围绕提升服务“三农”水平、推进连锁体系建设、强化业务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提升规模和效益等方面,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地推进邮政分销配送业务健康持续发展。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网络布局合理、双向流通高效、商品种类丰富、综合服务便利”的长期、稳固、可持续发展的连锁经营体系,将分销配送业务培育成为农村邮政稳定发展的支柱业务之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六、健康稳步发展集邮业务

(三十八)继续以“健康发展”为核心,坚持“总量调控、适度从紧”的发行政策,坚持“集中统一”的邮品开发管理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内容精湛、设计精美的集邮产品。要把控好邮票资源,把优势票源用在大项目上,同时,要把好政治关和法律关,不能出现有损邮政形象的问题。

(三十九)充分利用好邮票资源,融入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塑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文化品味。紧跟国家重大活动和工作重点开拓市场,积极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市场营销。每年都要抓住几个社会大事件,做好活动策划、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十)加强成本管理,持续抓好降本增效工作,降低邮资票品印制和邮品开发成本,科学管理好库存。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成本支出,建立库存管理的科学模式,严控新增库存,逐步消化老库存。

七、关于国际业务、包裹业务和机要业务的发展

(四十一)国际业务要坚持为三大业务板块服务的理念,加强与重点国家邮政的合作,推动建立正常的合作沟通机制,积极主动拓展各项国际业务。继续推动国际电子商务领域及卡哈拉等重点项目合作,与重点国家(地区)邮政合作开发数据库商函业务。抓紧推动Ebay项目合作,保证业务运行质量。

(四十二)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模式,以加强非邮合作作为发展国际业务有益的补充。加强与海关等部门的联系,支撑国际业务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和加强国际网络运行管理,保障邮件运输通畅。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外事工作。

(四十三)包裹业务要依托网络资源优势,认真做好广大用户的物品寄递服务,满足社会用邮需求。深入挖掘校园、军营包裹市场,积极开发农副产品家乡包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包裹。继续运作好爱心包裹项目,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要适应电子商务网购的发展需求,拓展电子商务包裹寄递市场。(四十四)机要通信业务的核心任务就是确保国家秘密载体传递的保密安全。各省邮政公司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有关纪律要求,进一步加强机要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逐级开展“机要通信管理达标活动”,全力确保机要通信安全畅通和万无一失。对机要通信工作主要考核其质量与服务,不得给各级机要通信单位下达业务收入考核指标。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四十五)投递网是中国邮政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升特大城市、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的投递网络能力,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使投递网既能够满足普遍服务要求,又能保障商业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四十六)增强重点城市银企对账单的投递能力。重点解决函件和账单业务量大的重点城市银企对账单的投递能力,确保回邮率达到95%以上,妥收率达到100%。

(四十七)进一步优化投递网络。根据城市规模和业务发展情况,逐步加大投递站点集中管理和集中投递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投递比例。在函件、报刊业务量大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实行信报分网或分层投递。进一步发展社区邮政服务,延伸投递深度,提高邮件一次妥投率。

(四十八)强化投递服务管理。根据普遍服务和商业服务的不同需求,制定投递服务分类标准。强化投递质量监控,积极利用RFID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平常函件投递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邮件投递质量。加强对投递质量的检查,督促投递服务质量的提高。强化对收发室、物业、村邮站邮件转投质量的指导和检查,切实提高邮件投递质量。组织开展邮政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投递人员爱岗敬业精神。强化投递岗位和技能培训,提高投递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十九)营业网点是中国邮政面向市场、发展业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要继续推广学习北京东四邮电局优质服务的经验,深入开展“创新服务理念、创建示范窗口”活动,促进营业窗口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五十)邮政营业厅要统一布局、整洁规范、窗明几净,向客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的邮政服务,展示中国邮政良好的精神面貌。各省要加强对营业厅服务种类和销售产品的统一集中管理,未经省级邮政公司批准,各地邮政营业厅不得自行出租和销售非邮政产品。

(五十一)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加强培训,迅速提升营销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营销技能。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营销业绩评价制度,对业绩突出的营销人员,在晋升、培训、奖励等方面予以激励,对不适应营销工作的,要实行岗位调整。要在大项目的营销实践中,迅速提升营销团队的能力和营销业绩。

(五十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加强名址库建设工作,打造中国邮政统一的名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新一代邮政营业系统,全面提升邮政营业信息化水平;优化投递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投递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出版物连锁经营系统,优化报刊订阅信息系统,为加强报刊发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提高邮发服务水平提供支撑;开发邮件全程时限监控系统,为进一步加强时限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五十三)做好空白乡镇局所补建工作。按照“政府投资、行业监管、企业参与”原则,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的工作任务,邮政企业负责投入相关机具设备并组织营运。各省邮政公司要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好各项配合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部门落实各项支持政策,为今后邮政企业更好地服务“三农”,履行普遍服务、争取相关政策创造条件。

九、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

(五十四)推进财务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营业网点损益核算工作,重点推进百团地市函件专业损益核算,对大宗函件业务实行逐单逐笔事先核算;准确测算印制成本,合理计入后端处理成本,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政策;主动介入新业务、新项目的开发;更多地以有效收入、存货周转率、用户欠费率、销售类业务毛利率等效益类、运行质量类指标指导基层企业评价业务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十五)强化成本管理,加大对重点业务和基础能力的成本配置。通过集中支付、集中采购等方式,对与业务相关的直接成本加强管控,提高产品收益水平;从严控制、切实降低管理成本;组织对外投资企业的专项检查,杜绝三产和对外投资企业侵蚀主业利润;继续加强省内成本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引导成本费用进一步向重点业务和营投基础能力等方向优先配置。尽快开展邮政企业成本分析的课题研究,连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好存量成本配置,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保证。

(五十六)积极协调三大板块经济关系,促进全网合作共赢。运用好各项财务政策,做好相关环节的结算工作,调整好集团内部的经济关系,保护好邮政窗口代理业务的积极性,促进全网资源共享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新的业务种类和运作模式,研究完善结算价格体系。(五十七)加强资金资产管理,为业务发展和全网能力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进一步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资金营运效益;进一步加大全网资金的集中调度和营运力度;各省邮政公司要逐步设立资产产出标准,减少固定资产占用,推行房屋出租集中管理,提高出租房屋的收益水平;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抓紧推广用户欠费管理系统,促进欠费责任的落实,防范经营风险。

(五十八)努力争取税收减免政策,为业务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五十九)全面实施“双定”标准和工时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企业增员。满足企业增员需求,应主要依靠内部挖潜、深化盘活、合理使用自然减员指标等途径来实现;通过实施“双定”标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营业、内部处理等岗位超标准设置的人员充实到重点城市银企对账单投递、代理金融、专业营销策划和重点地区的营销销售等岗位上来;完善工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升企业的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抓好集团公司两个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严格控制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不断提升组织运行效率。

(六十)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突出业务发展的效益导向。按照邮政业务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确立以效益和质量为导向的人工成本管控模式;完善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机制,进一步健全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关注一线员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合理调控企业内部分配差距。规范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分配,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确定企业领导的薪酬增幅,加强薪酬发放制度的监督;逐步推进省公司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完善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体系,努力构建邮政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在揽投、投递等岗位积极探索与投递服务质量和工作量紧密挂钩的分配办法,确保投递员完成规范的岗位劳动后,及时获得岗位工资;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发展邮政业务。

(六十一)高度重视专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高度重视邮政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高级营销和市场开发人才,特别是函件、报刊、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要把优秀人才充实到经营和市场开发岗位,对不能胜任专业领导岗位要求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注重对基层骨干、劳动模范的培养;重视和加强一线员工的职业素质培训,加快企业中、高级业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做好网络培训工作。

(六十二)继续加强依法规范用工管理,规避用工风险。依法规范委代办、业务外包、农资分销、邮政报刊亭和社区邮政服务点的经济合同或业务合作协议,严格审批程序,按照经济合同关系规范操作,加强专项检查,防止出现新的事实劳动关系;继续做好将优秀劳务工招用为合同用工的工作,优先做好优秀支局长和基层骨干的招用工作。

十一、强化网运管理和支撑

(六十三)加强邮政网路规划调整,建设科学高效的邮政基础网路平台。进一步优化一二级中心局布局,大力精减三级中心局数量,优化调整运输网路结构,建立符合邮政企业化运营要求的大范围集散、大规模处理、大通道运输、平台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邮政基础网路平台。

(六十四)实施流程优化工程,进一步提高网运效率。继续深化信函邮件的进、出口分拣前置工作,简化处理流程,加快传递速度;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包裹邮件处理效率;逐步实施中心局与投递局之间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扩大干线汽车邮路集装化运邮试点范围,进一步研究邮政集装箱技术标准,确定省内干线集装化运邮方案;加快流程优化相关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

(六十五)加大网运建设力度,提高网路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对部分中心局信函和包裹分拣设备的更新改造速度,提高机械化处理能力;加大干线邮运汽车的更新力度,开展大吨位汽车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加强网运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改善网运生产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探索与业务量挂钩的网运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网运信息系统建设,扩大系统应用领域。(六十六)加强网运生产管理,进一步提高网路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邮件内部处理和干线运输环节的时限监控力度;完善面向管理的网运效益与效率评价体系;加强邮运动态指挥调度。规范与航空公司合作协议,制定合同招投标方案,力争及早在局部开始试运行。进一步推进与航空公司的信息交换,提高质量监控水平,加强国际网络运行管理,提升卡哈拉国际邮政产品及其他国际邮件的时限水平和服务水平。

十二、强化科技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支撑

(六十七)继续坚持科技兴邮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提升邮件处理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邮件处理全过程的智能化;密切跟踪国内外邮政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体制及时研究论证,提升已有技术装备的利用水平,保证企业已有技术装备的充分利用,保证企业新的技术装备投入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支撑业务发展;及早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实验研究和利用邮政顶级域名发展电子邮政业务的前瞻性研究;继续推进标准化工作。根据生产流程的变化,相关技术体制的变革,及时对邮件容器、运输车辆、内部处理设施与场地等,做好标准的制定、修订和推行工作。

十三、努力改善邮政服务

(六十八)强化邮件时限管理,加快邮件传递速度。集团公司将按照“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制各类邮件的全程时限标准。各级邮政企业要切实把加强邮件全程时限管理当作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由分管邮政业务的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邮件时限的集中统一管理,市场、网运、视察、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省内邮件作业计划的审批管理和对邮件全程时限的检查和考核,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邮件时限达标。

(六十九)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通信质量。要加快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强化管理岗位和监控岗位履行检察职责情况的检查考核,充分发挥“两岗”对邮政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督把关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减少媒体曝光等严重影响邮政信誉的问题发生,树立邮政企业的良好服务形象。(七十)加强安全管理,保障邮政安全。各级邮政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加大对执行制度的考核力度,对违规操作行为必须及时纠正。要高度重视日常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整改。

10.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十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思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4月,作为全国惟一的县级代表参加了全国实施阳光工程两周年座谈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

把劳务经济建设成郧西第一大资源型产业。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在提高就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不断完善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努力提高输出劳务的含金量,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以国家实施的“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大对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劳动就业局、农业推广学校等五大培训基地的整合力度,使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走合作化之路。二是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师资力量。大力培养“双师型”、“兼职型”教师,壮大职业培训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师资培训素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不断完善和推广“学校+企业、学校+中介组织+企业”等订单定向培训模式,实现供需对接,培训、就业对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在提高输出数量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经济规模效益。二是依托劳务基地定向输出。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主动与发达地区大型务工企业签订劳务订单,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推动我县劳务人员成建制输出,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稳定性、长期性。三是利用中介有组织地输出。积极引进发达地区有实力的劳务中介,引导郧西外出成功人士创办服务组织,发展劳务能人队伍,切实形成“三级联动、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劳务输出网络。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输出。积极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工种的劳务输出、洽谈(招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输出。

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在提高服务劳务经济力度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推广和完善建立流动党组织、工会组织、计生组织等,加强我县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组织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担负起做好服务,维护权益的职责。不断探索建立困难农民工救助机制和外出务工农户帮扶机制,继续推广“帮工队”、“保育居”、“红白理事会”等成功做法,着实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外出务工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加大依法维权力度,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实现新突破。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为重点,依法实施有组织的劳动维权。不断加强工会组织等维权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郧西县农民工维权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一支稳定的维权队伍。切实畅通维权信息和渠道。组织司法、劳动、公安等部门积极推进在劳务输出基地,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大型企业组建劳动维权组织,建立共同维权协作关系,强化与当地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依靠当地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开展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培育品牌。面向市场,着眼就业,严格培训标准,严把培训质量关,把我县缝纫、电子电工、数控、建筑、汽驾等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优势的培训项目,优先培育成技能娴熟、诚实守信、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郧西劳务品牌。二是加强管理,提升品牌。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县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加大技能鉴定力度,加强鉴定管理,严格鉴定标准,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打造郧西技能培训的信用和技能品牌。三是广泛宣传,叫响品牌。充分利用县内外新闻媒体、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具有优势的劳务品牌,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向劳务输出基地,大型企业广泛宣传,着力提高郧西劳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大“回归经济”发展力度,在提高外出成功人士回乡率上实现新突破。把“回归经济”纳入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回归经济”的培植力度。建立健全县乡领导联系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制度,完善优秀创业人才档案,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座谈,定期外出走访慰问,召开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介绍家乡的变化,推介发展项目,大力宣传郧西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将资金、技术、信息和观念带回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上一篇:第一次演讲550字作文下一篇:教师专业发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