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花圃第1课时

2024-08-20

参观花圃第1课时(精选5篇)

1.参观花圃第1课时 篇一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姜莹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先播放一组西山花海的画面,激起学生兴趣。

师:相信孩子们都领略过西山花海壮观的风采,美吗?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在游玩的时候你觉得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我们要保护花朵,不可以随意采摘。生2:不能乱扔垃圾,注意环境卫生。文明观赏。

(设计意图:在导入本课的同时,感受花海的魅力,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倡导环保精神。

出示主题图:看明明、笑笑和淘气也游览了花海。师:他们还从中发现了数学信息,你能找到吗? 生:花盆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生2:可以把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生3: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师: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生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

师:好,那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盘牡丹花?)生列式:154÷22=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解决。

生2:表示154里有几个22,所以用除法。

师:那你能计算出它的商吗?今天我们来继续讨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出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师:今天学习的和昨天你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呢? 生:除数不是整十的。师:那你有办法解决吗?

师:请你在作业纸的反面求出它的商。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方法求商,老师下去巡视孩子们不同的做法,并找出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述求商的过程。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生1:用估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估的呢?和大家来说一说。

强调:今天我们就学习被除数不变,把除数“四舍五入”到整十来估商。生2:用口算的方法; 生3:用笔算(竖式)的方法。

这里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完以后问学生:“你听懂了吗?”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让他直接向学生提问。注意保证:

1、如何确定商的位置;

2、确定商的位数;

3、如何确定商(“四舍五入”试商,除数如何转化成整十的数。)

4、被除数下面的积是谁乘以谁;

5、有余数时,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师:谢谢三位小老师的精彩发言,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用竖式计算求商,下面我们一起来再用竖式计算一次。

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老师问学生答。边回答,边板书,注意一定是和平常的书写顺序一样。问题解决完后,注意书写的完整性,包括单位和答。(设计意图:梳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步骤与方法,便于后面总结。)师:这个商我们求对了吗?我们可以怎么证明呢? 生:验算。

师:好请开始你的验算。

师:好,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现在开始列式计算。

生独立完成,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完成后请小老师来说说列竖式求商的过程。

(设计意图:目的1:帮助学生巩固求商的算法,目的2:有余数的除法。)注意验算的方法。

师;同学们,当除数不是整十数的时候,我们列式计算需要哪几个步骤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集体汇报,第一步:确定商的位数。

第二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

第三步:列竖式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第四步:验算。(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

师:谢谢孩子们的精彩总结,那我们就带着我们的收获一起来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里。

三、理解运用,强化体验

练习

一、基础巩固。书本第70页第1题。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生独立完成后,说自己用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师:今天你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有什么新的了解呢? 生1:我们怎么去试商.生2:“四舍五入”法试商。

师:谢谢你的回顾,请带上你的小心,细心和耐心翻开作业本,完成练习。

2.参观花圃第1课时 篇二

知识与技能:

能用大量事例说明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能解释实际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想象描绘出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将会出现的情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认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体会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 木块一个, 木板一块, 毛巾一条, 砝码两个, 圆珠笔芯3~4支。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玻璃杯、筷子、米、果酱瓶、毛巾等。

教学过程:

【引入】

一上课就板书“摩擦”两字, 并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家知道摩擦吗?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摩擦的现象吗?” (学生回答)

总之, 摩擦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摩擦的知识。

【新授】

一、感知摩擦, 提出问题

活动: (请大家一起来体验摩擦) (1) 脚压着地面向前滑动; (2) 用手压着桌面向前推或向后拉; (3) 用一只手紧握住另一只手, 试着把被握住的手拨出来或插入。

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得出:

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在发生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提出问题:关于摩擦, 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讨论、交流:摩擦分哪几类?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本节课研究课题。

二、介绍摩擦力的存在、产生原因、分类

1.摩擦力的存在: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表面凹凸不平, 发生相对运动时, 互相啮合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碰撞而阻碍相对运动 (引导学生用拳面体验) 。

3.摩擦力的分类: (结合拉不动讲台、用力拉动讲台、垫上圆木棍或装上轮子移动讲台三种情况)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经验回忆:用手推着自行车走, 感知滚动摩擦力的大小。用手捏住自行车的两个闸, 并推着自行车在同样的路面上前进, 有什么感觉? (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比, 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验证你的说法吗?)

活动: (学生实验检验) 先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再用弹簧秤拉着垫有圆珠笔芯的同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移动, 比较两次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后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得出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三、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进行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经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可能与物体间压力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表面大小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 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很复杂, 对摩擦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 其中一些问题至今还在探索之中。今天, 我们在课堂上只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发言。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 若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摩擦力的影响, 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于压力的变化引起的, 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呢? (运用控制变量法)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前,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秤。学生实验过程中, 教师巡视, 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 几个小组公布实验数据, 共同分析得出: (1)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小结巩固】

1.应用内化知识:鞋底、自行车许多地方有花纹, 就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打开矿泉水瓶要用力捏紧就是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那么, 泥鳅很滑怎样才能捉住它?参加拔河比赛时, 怎样组织我们班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2.创新发挥想象:摩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 假如没有了摩擦, 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共享 (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将不能用绳子打结;开动的汽车将停不下来;微风一吹, 火车便动起来……)

3.归纳整理提高:通过本节课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现在你能利用筷子将这杯米提起来吗?

【作业布置】

3.第1课时:记叙文阅读 篇三

想一想:我本节课应抓住哪些要点?

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在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课外记叙文阅读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2012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均设计了课外记叙文阅读题。万变不离其宗,对照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结合江苏省2012年各大市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下列知识及能力点需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 在通读作品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作品中的表达效果。

典题诊断

(2012·江苏省镇江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光的涨幅

张晓风 ① 绿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洌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② 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③ 但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

④ 我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

⑤ “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赶快了。”

⑥ 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仿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钩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

⑦ 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

⑧ 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了。

⑨ 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

⑩ 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的。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

绿竹笋想来会在贵到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1. 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2. 第⑥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

3. 赏析下面的句子。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4. 第⑨段中艾文温·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艾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 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同学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练习,你们是不是觉得对记叙文阅读的要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老师还有以下提醒:

一是要看清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

有的同学,只是大致浏览了题目的要求,而没有注意到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从而导致答 题出现偏差。例如第1小题,一些同学的答案是“甘洌多汁”“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等,但这道题是要求写出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参考答案: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它的价格会随着“秋光的涨幅”不断上涨。

二是不仅要得分,还要力争拿“满分”。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同学因为给出的答案不全面,被扣掉了一些分数,非常可惜。

同学们首先可以注意每道题后面的分值。一般来说,阅读题1分就是一个答题点,要学会看分答题。例如第2小题(注:分值是2分),有的同学只答了“好吃的绿竹笋在这个季节快没了”,不够全面,因此丢了1分。参考答案:最具有特色的好吃的绿竹笋在这个季节快没了(1分);每天都有美好的东西消逝,这引发了“我”内心的伤感(1分)。

其次,要注意多角度答题。有的同学,每一题的答案写得挺多,但是得分却不高,原因就在于他只是从一个角度去解答,写得再多,也只能算作一个得分点,如果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例如第4题第2问,一些同学只是从内容上说,这引发了“我”对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最终会成为轻烟一缕而消逝的感慨,而缺少从结构上进行的思考,应该加上“结构上引出‘春天的脚步’这段话”。再如第5题(注:分值是4分),要从4个方面来回答。答题要点:① 写出绿竹笋涨价与秋光流逝的关系(1分);② 写出采用了象征(或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1分);③ 写出用“秋光的涨幅”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类的情感(1分);④ 写出用“秋光的涨幅”表达把握、珍惜美好时光的人生感悟之类的主旨(1分)。

三是要戴着镣铐跳舞,注意答题规范。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同学缺乏规范答题的意识,从而导致丢分。考试是戴着镣铐的跳舞,同学们要掌握一些典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例如第3题,有的同学的答案是“写出了时光的易逝”,应该说这基本读懂了句子的意思,可是他们忽略了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没有从这些方面再深入阐述,所以被扣了分。同学们可以积累一些典型题的答题方法,如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等角度去分析、阐释,同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参考答案: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比作“盛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易逝,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消逝的惋惜、无奈之情。

四是要重视元阅读习惯的培养。

有的同学习惯先看阅读题,然后“按图索骥”地阅读全文;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第一遍往往是快速浏览全文。这样急功近利、断章取义的阅读习惯是要不得的,因为这容易导致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同学们在做记叙文阅读时,要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第一遍一定要细品文本,静心、细心阅读。重视作品的元阅读是很重要的。

1 (2012·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向泥土敬礼

耿 立 ① 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做“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 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 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 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 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条从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他停下手,拿眼睛乜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支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象蚯蚓的痛吗?

⑥ 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 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 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 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 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 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 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2. (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泪的重量

林 希 ① 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② 我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是我家一只老猫的泪。这只猫已经在我家许多许多年了。我们全家人每天生活的一项内容,就是和它在一起戏耍。也许是我们和它亲近得太多,它已经一天也离不开我们的抚爱,无论是谁,只要这一天没有抚摸它一下,就是到了晚上,它也要找到那个人,然后无声地卧在他的身边,等着他的亲昵,直到那人终于抚摸了它,哪怕只是一下,它才会心满意足地慢慢走开。

③ 多少年过去,这只老猫已经太老了,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行动已经变得十分迟缓。母亲说,这只老猫的寿限就要到了。也许是人类的无情,我们一家人最担心的却是怕它死在家中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角落,怕它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于是每天每天地观察它。我们看到,这只老猫确实是一天比一天更加无精打采了。它就在屋檐下、窗沿上静静地卧着,似在睡,又似在等着那即将到来的最后的时刻。也是无意间的发现,我到院里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因为看见这只老猫在窗沿上卧得太久了,就走过去想看看它是睡着了,还是和平时一样在晒太阳。当我靠近它的时候,突然发现,就在它的眼角处,凝着一滴泪珠。看来,这滴泪珠已经在它的眼角驻留得太久了,已经被太阳晒得活像一颗琥珀,一动不动,就凝在眼角,还在阳光下闪出点点光斑。

④ “猫哭了。”不由自主地,我向房里的母亲喊了一声,母亲立刻走了出来,似乎想给这只老猫最后的安慰。谁料老猫一看到母亲向它走了过来,立即挣扎着站了起来,用最后的一点力气,一步一步地向房顶爬去。母亲尽力想把它引下来,但它头也不回,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向远处走去,走得那样缓慢,走得那样沉重。

⑤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是我们对它太冷酷了。它在我们家活了一生,我们还是怕它就在我们家中终结生命,总是盼着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自己走开……

⑥ 很久很久,我总是不能忘记那滴眼泪。那是一种最真诚的眼泪,那是一种留恋生命、又感知到大限将至的泪水。动物不像人类,人类总是对自己心存侥幸,总是希望那种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会在自己身上出现奇迹。倒是动物,它们只给人们留下自己的情爱,然后就含着一滴永远的泪珠向人们告别,而把最后的痛苦由自己远远地带走。

(选自《视野》2005年第2期,有删改)

(1)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第①节中画线句的理解。

(2) 请赏析第③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参观花圃第1课时 篇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们舒适的感觉。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有许多的植物。(播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和题目 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 = 2.估一估

(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2)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③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自己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师: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70÷31

272÷28

先说一说可以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一算并汇报交流算法。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8×()<243 59×()<481 42×()<213 67×()<215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

3.森林医生

先判断对错,再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

四、总结:

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参观苗圃

154÷22=7(盆)

÷18=6(个)……12(盆)

5.参观花圃第1课时 篇五

【关键词】课文;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美在哪里?一是形态各异,这是外形之美;二是甘于奉献,这是它的内在美。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摈弃烦琐分析、抽象说教。作者的思想情感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到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文中大树和叶子的美,是学生用眼睛发现的,用心感悟到的。文本价值取向的揭示也摈弃了烦琐的讲解分析,而是重视让学生自读——直面文本,反复诵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与文本、老师对话,探究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叶子的外在美及内在美,学习默默奉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通过学习,理解“生活的大树”与叶子和树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感悟叶子的内在美。难点:通过学习,理解“生活的大树”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1.做一片美的叶子。重点渗透“美”的写法指导:上下结构,横画较多,注意等距,“大”字的横最长。2.请同学来读读课题,你觉得要突出课题的哪个词语?(美)3.质疑。

(二)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绿叶、嫩绿、肥美、变黄、飘零、奉献、输送、大树、茁壮、葱翠。3.词语归类,发现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4.画出文中描写“美”的语句,完成填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美在―――;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美在―― 。5.分组合作朗读课文。(男生读1、2自然段,女生读3—8自然段,男女同学齐读9—11自然段)

六、品读课文

(一)感受叶子之美

1.叶子究竟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心默读4-6自然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看看谁最会读书,最善于发现。

2.品读关键语句。(1)出示:每一片叶子都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①指名读句子。查无字词典“形态各异”,课件截取几幅叶子的画面,瞧,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姿态,这就叫作——形态各异。②读书读句子,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你们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发现?③抓住“形态各异”中的“异”和“相同”比较,感受叶子的个性(形态各异)和共性(无私奉献)之美,体会“和而不同”的团队精神。④树叶利用体内的叶绿素在阳光的照射下把水和空气中吸进的二氧化碳加工成乳汁一样的养料。有了这养料,大树才会茁壮、葱翠。(2)出示句子: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①大树美在哪儿?抓住“绿色的云”和“升”想象画面,体会大树生机之美。②看了大树,你有什么想法?千言万语就用朗读来表达!(3)这些叶子团结协作、默默奉献了多长时间,一天吗?两天吗?……引出第6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①你喜欢哪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②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试着在头脑中将这些文字转化为画面。③是啊,即使离开了大树也要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树。(板书:为大树而生)这儿,你觉得叶子怎么样?那就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来赞美树叶吧。(配乐齐读)

(二)感悟人生之美

1.教师配乐范读9-11自然段,思考:每个人和叶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师引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板书:像叶子),做什么呢?指名接着读。3.“生活的大树”指的是什么呢?出示填空:在家中,如果每个人都像一片树叶,那么()就是我们的大树。4.教师激情引导:( )就是“生活的大树”上一片美的叶子。5.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就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齐读9-11自然段。

(三)阅读延伸

1.学到这,老师想给你们读一段文字。想听吗?出示:远远望去,那个班级很美。我向教室走去。走近教室的时候,我发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美。每一个孩子各不相同——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孩子。无数个不同的孩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班级。

2.你们想读吗?想读的话一起读。接着出示:远远望去,那个国家很美。我向中国走去。走进中国的时候,我发现,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美。每一个人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无数个不同的人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国家。

3.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树一定很美。 要想让我们的大树更美丽,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引导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3.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形态各异,外在美;无私奉献,内在美。

上一篇:人生中的十字架励志文章下一篇:浅谈劳动争议的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