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名家散文(11篇)
1.描写冬天的名家散文 篇一
关于冬天的散文有很多,你们看过的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搜集了其中几篇范文,供大家参考。
厚冬探春,茶诗语丝
薛洪文
冬衣长,粘霜凄凄,冬衣厚,冰雪凌凛。长衣睡,叹寒雪冰意;薄心语,憾人生凉雨。冬的冷、冬的凄萎、冬的失怀,如一苍老的人生落魄,看到的是失落后的炎凉世态,感发的是人生受挫的天意安排。然,非如此也。冬如一冰丝坐蚕,禅悟吐丝,破莹化蝶,虽厚了冬的冷,长了冬的沉寂,冷了冬的皮肤,可冬不能不说是裹着春的一次人生蝶化。
在人生起伏的低谷里,往往是人生峰谷到来前的一次坐化。此时,需要的不是坐冬说冷意,而是厚冬探春意,沉寂悟心语。一次人生挫败,就是一次人生路途上,缺陷的凸凹表白,没有冰骨的晶化,没有痛心的疗伤,是很难在下一个行程中,走得稳、走得直。
冬的冰与雪,不妨看成是水的魂魄升化。水没有经过寒意,是永远往地处滚爬,只有经过北风的肆意,苦寒的结晶,才能如花絮飞扬、如白玉折光。
冬的季节,我们脚下的大地,把下一个季节的春意醇酿,如一杯万花的花束,如一碗千味的芳香,在默默地,以温暖火热的心胸,坐在冰天雪地看春语。这不能不说,冬是一个坐禅的人生禅化过程,决非是颓废、消沉,或是枯木长睡不起。
冬的厚意,是一本坐茶品叶心的静语。冰雪虽有一色,但却看到了阳光皮肤上的五颜六色,这七彩的世界,不正是那春后花开的万花世界。冬的雪以缤纷的飞扬,写了一首春花浪漫的诗句,悟出了花的世界都很精彩,但也很短暂,如雪溶泥,如落花凋谢。只要有长青的心境季节,何在乎那花开在哪季,花落在哪个泥!
冬的语句是一本人生折枝上的新绿。何不借冬的冷,冬的凄凄,把冬去厚读、把冬去厚味、把冬去新生。一个职业成功人士、一枝新叶的花绿,哪一个不是经过厚冬、寒枝后,开得如此姹紫嫣红。
冬的诗句是首星语月吟的结晶、升华。在冬的沉寂中,就是把人生的晶体碎片,去打磨、去组装,如一首诗句上的字体结出无限的思考飞翔的翅膀。在冬的丝语中,要敢于薄去束缚自己的皮肤与四肢,敢于痛刀解剖,剔除庸俗的人生观,要有勇气直立、行走。
冬看云,风送马,白了往日旧迹;冬看雪,天作衣,春了脚下花季。心厚冬,无寒意,心望春,万枝绿;何叹,脚粘冰,风吹衣,任它寒骨三丈,碎了破衣花絮,我依雪影坐雪枝,脚踩冰池作诗句,换得一生笑谈冬。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2.高考主观性阅读与现当代名家散文 篇二
高考主观性阅读中名家散文的出现,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冲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注重课本知识,大到段篇,小到字词,讲了练,练了考,逐字逐句,条分缕析,争取不漏掉每一个知识点,争取不错过每一个命题角度。一旦学生接触课外的东西,便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打死。即便在讲课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名家作品,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生怕误了时间。结果很多与教材有关的优秀作品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甚是遗憾。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毫无疑问,我们的教学应有利于提高这种能力。如此就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包括经典古诗词、名著、散文。因此,仅仅凭课内的几篇文章,凭老师对某些作家的某一篇文章的精讲精练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今天的高考名家散文的出现,给高考阅读教学提了个醒,指明了方向:多读名家的散文,尤其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现当代名家散文。他们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抒情还是议论,都是阅读欣赏中的典范。能力的提高就在这日积月累的众多现当代名家散文的广泛阅读中。
关注名家散文,尤其是那些能引导学生在凝重的思考中学会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命运,驻足历史展望未来的文章。它文字凝练流畅,主旨清楚又言犹未尽,读后能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历史赋予的责任感,这些正是当今社会对人文精神关注的一种体现,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文教育目标的呼唤。我们知道,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道德伦理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许许多多现当代名家散文,就很具有这种人文教育的理念倾向。纵观古今,大凡有品味的散文作品,其辉煌之处,正是作家伟大人格的体现。因此,读名家散文,能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人文教育既具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特色。名家散文中许多是对人生意义和崇高追求的思索,对民族精神和深沉历史的思索,读这些作品,于无声中就陶冶了人的性情,洗涤了人的灵魂。在培养深厚的文化意蕴、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作品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自然也必定会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名家散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诠释着这个社会,诠释着这个时代的人们。我们要时时去温习它,去继承它,去发扬它。高考中现当代名家散文的引入正是对这种财富的挖掘和积累。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加强这些名家散文的阅读,不难看出这些散文中负载着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很好地表达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正是这许许多多充满了泥土气息、民族气息、浓厚的人文氛围和人格力量的散文,一直以来,陶冶着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灵魂。读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冰心的《往事》、《樱花赞》,叶圣陶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瞿秋白的《那个城》,陶行知的《中国的人命》,闻一多的《五四断想》、《兽·人·鬼》,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执政府大屠杀》、《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周作人的《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菱角》、《夏之梦》,冯雪峰的《残酷与麻木》,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李广田的《老渡船》、《柳叶桃》、《生活》,丰子恺的《山中避雨》,杨朔的《雪浪花》、《香山红叶》、《海市》,秦牧的《古战场春晓》、《土地》,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日出》,吴伯箫的《延安》、《菜园小记》、《窑洞风景》,孙犁的《童年漫忆》、《伙伴的回忆》,碧野的《情满青山》、《月亮湖》,巴金的《怀念萧珊》、《忆范兄》,贾平凹的《丑石》、《一棵小桃树》……我们能从中真切地领略到作家们对下层人们的同情,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对故乡亲朋的眷恋,对命运抗争的赞扬,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时代风貌的歌唱,对深沉历史的思索,对困难挫折的藐视……如此丰富的精神营养,我们的教学中理应加以适当诱导,适当补充些现当代名家散文,让学生在这些作品的阅读中提高能力。
由此观之,高考中主观性阅读的现当代名家散文的渗透,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不引起注意。
3.描写夏天的名家散文 篇三
进入樱桃沟,便可听得溪水瀑瀑,水清见底,两旁怪石林立,溪上拦水成池,可养鱼、游泳、浇灌林田。抚奇石,观游鱼,已足使人其乐无穷;而沿溪西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使人流连眷恋。
沿小径前行,至谷前,就可听到淙淙争争的悦耳泉声;寻声入谷,便见一股清泉泻流石罅之间,乱石参差,泉水被怪石所阻,分作若干缕,或伏石而出,或跌石而下,其状似丝、似带,纷呈多姿,声细疾徐,顿挫有韵。清泉甘冽微寒,饮它一口也是莫大的享受。
山林间有一处山沟,名曰“退谷”。据说这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孙承泽隐居的地方。他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流传于世。孙承泽利用天然山势,种植松竹。余树森先生对退谷的松与竹,颇有见解,他写道:“退谷的松与竹,虽无庐山那种‘无径不竹,无荫不松’的气派,却也自有妙趣。传说里的金章宗看花台前‘横拖岭半’的古松,虽已无处可觅;但是,‘水源头’侧畔的‘石上松’,却也引人入胜。在‘清泉茶座’吃茶,可以看到两株白皮古松,为你撑开两把翠绿巨伞。再看四周山岩,也间有古松屹立。松占山岩而将谷中一片平地礼让于绿竹,由于独得清泉的滋灌,所以长得葱翠茂密、生意盎然。看着这苍松翠竹交映的景象,我更觉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付应须斩万竿’这两句的偏颇。松,挺拔苍劲,逾百岁而不衰,固然可钦;而竹,又何‘恶’之有?它循乎自然规律,送旧更新,老了。就让位于新竹,而自己却又转到另外的岗位上去,或建舍,或做器物,造福于人类。”而孙承泽种松植竹,建造亭台,却并非如此;他只想使这北国的山林变成南国山庄,据为私有,成为个人的世外桃园。虽经三百年的沧桑变化,至今山中还有个亭子被称作“退翁亭”呢。亭系孙承泽所建,他自号“退谷”。
沿着小路西行北折,又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穿过松林边沿的青翠竹林,还有一座小巧的石亭,亭柱上刻着王维的两行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描写故乡的名家经典散文 篇四
“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上杆。”(指阴历)这是我们当地流传的俗语。大枣和酸枣成熟的季节、时间大致相同,换句话说,这句俗语也可以用在酸枣上。
今年八月初,因有事,回到了我的老家。我的故乡是太行山里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的背后,有好几道山沟。这些年牛羊少了,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一天上午,到阔别多年的山沟里转了转。你看吧,沟沟洼洼,坡坡梁梁漫山遍野都成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宝珠展厅。酸枣有大的,小的;长的,圆的;红的,紫的,黄的,白的;还有红白相间的,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我顺手摘下一枚我儿时最爱吃的酸枣,慢慢咀嚼着,那酸里带甜的滋味,一下子就陶醉了,儿时和小伙伴们抢着摘酸枣、吃酸枣的情境历历在目。
中秋时节,酸枣熟了,红得透亮,红得耀眼,红的垂涎欲滴。中秋节晚上,酸枣是重要的贡品之一,谁家供桌上的酸枣又大又好吃,就预示着谁家明年的收成越强,日子过得越红火。每到中秋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帮孩子们作伴去摘心目中的酸枣王子,准备给玉蟾上贡。
到了山坡上,放眼望去,好像是刚下过一场珍珠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瑰丽、绚烂、晶莹的红宝石世界。俊俏的勾魂,奇美的馋延。它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更像大山的灵魂。
酸枣里面最好吃的就数“羊奶头”,和“愣头青”了。“羊奶头”这种酸枣的外形极像母羊的奶头,一头大,一头小,清脆可口,微酸中带着甜味。“愣头青”收得晚,别的酸枣都红了,唯独这种酸枣还一半红一半灰白,亮亮的,泛着红白相间的光泽,摘一个放到嘴里脆脆的,酸酸的,百吃不厌,让你流连忘返。
有的人说酸枣是孩子们解馋的佳品,这话可不完全正确,据说招待外宾的宴会上还有酸枣呢,竟然把外宾喜欢得不得了,还偷偷地往兜里装呢。
我们古代的大诗人也对酸枣喜爱有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就写到了酸枣: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这句诗表现的就是隐士范十家中这么一幅秋天硕果丰收的场景。还有唐代诗人韩翃的《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中也有写酸枣的诗句:玉镫初回酸枣馆,金钿正舞石榴裙。
我喜欢酸枣,并不是因为它好看,好吃,最主要的是敬佩它的顽强的生命力,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它选择的只是一片贫瘠的泥土,生根、发芽、长叶,结果。寒来暑往,雨淋它,风摧它,霜欺它,雪压它……。然而,它并没有被征服。却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长成一簇簇,一树树令人刮目的风景。
“爷爷,好稀罕啊!多年没回来了吧!”一个本家的孙儿,手捧着一捧“羊奶头”和“愣头青”走到我的面前。他的话打断了我的美好回忆。我急忙迎上去,接过酸枣,眼睛有些湿润了。
那天晚上,这小不点的酸枣精灵让我遐想,让我沉思,让我凝结,让我回味,让我失眠。于是提笔吟出如下文字:
荒山秃岭自安家,何惧日晒风雨打?
不与桃李争春艳,休与大枣论荣华。
绘就幅幅绚丽图,炫出沟壑五彩画。
5.描写冬天雪景的散文 篇五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冬季的散文。
关于冬季的散文
冬季的散文:冬天里的温暖
原野上落叶飘零,丛林中繁花落尽,而城市的树木依然苍葱,路两边绿草如茵,点缀在冬青丛中一簇簇月季花毅然在冷风中摇曳着、绽放着,火红的、淡黄的、粉红的、纯白的,色彩缤纷,艳丽无比,给人以暖暖的.感觉。
白杨树挺拔向上,葱绿的叶子中开始有泛黄的树叶点缀着,似乎仅仅是初秋的感觉。
路边的法国梧桐黄叶多起来了,风起处,飘落了几片,也只是秋风扫落叶的意味。
街心公园里的龙爪槐,头上还顶着那奇形怪状的绿色帽子,显得还是那么精神抖擞;一棵石榴树,已满树的金黄,稀疏的叶子中还点缀着几个涨红了脸,开着口笑的石榴,好像在为人们的思想境界的提高而高兴。
马路右面的洋槐叶已落尽,干枯的枝丫显得苍凉,而左侧的国槐还一如既往地郁郁葱葱,显得精神抖擞,似乎在展示着中国人的气魄,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前,一些退休的老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等着购买白菜和大葱。
尽管现在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人还是保留着那些悠久的传统习惯,过着朴素的日子,他们不辞辛苦,冒着早晨已显寒意的冷风,站在那儿排着队,为漫长的冬季储存白菜和大葱而等待着。
骑车穿行在马路上,不时有穿着前卫的时髦女郎擦肩而过,惹来行人的注目,她们大多身穿长裙,脚蹬长靴,披着洒脱的风衣,凸现出婀娜的身姿,漂亮的秀腿,给初冬的城市街头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个老太太推着三轮车有点蹒跚的走着,车上是腿脚更加不便的老伴,他们边走边说着什么,面带着微笑,没有一点对生活的哀怨,这才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真实画面,我想这也许这就是我们年轻人所要追求的幸福吧。
以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着社会的美好。
6.描写冬天的优美散文 篇六
————题记
今早起床,满山遍野盛开了雪花,雪花,寻寻觅觅,飘飘洒洒,飘在田野,舞在街道;飘在苍茫的大地,舞在时光的尽头。它飘落到梦里,梦里是我不可触及的幸福流年;飘落到心里,心变得空灵明净,纤尘不染。
我爱雪,爱它的晶莹剔透,潇洒自如,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会引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青涩的岁月,仿佛我站在夜晚大雪纷飞的操场上,看露天电视里殷秀梅的歌唱。默默站在角落不起眼、眉宇间透着幼稚的我,有着怎样迷离的幻像和期盼,那是怎样青涩的岁月啊!承载了我多少蒙胧的梦想,谁知?
我爱雪,爱它的银装素裹,光亮妖娆。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阐述了雪中多少美丽的故事,仿佛我牵着一个人的手,奔跑在山野田间,掀落满树银色的花朵,任它洒落,任它纷飞,尽情演绎一场落叶缤纷的浪漫故事,那是怎样飞扬的青春啊!那飘洒一地的花魂里有我多少零碎的心事,谁懂?
我爱雪,爱它的灵动静默,寻寻觅觅。在某个熟悉的城市,某个有灵感的夜晚,雪,总是不期而至,悄然降落,给我惊喜,让我感动,赋予我重生的力量。在那个春天飘雪的街道,我与雪共舞,在那场春雪里,我穿越千年寻觅的苦痛化茧成蝶。那是怎样一个曲折的经历啊!有多少心痛蜕变成幸福,谁信?
我爱雪,爱它的深沉豁达,爱它的温润柔情。还记得我留在“麦积”的那一串串脚印?雪,只要有它降临的地方,就有我怡心的舒畅,就有山水姣美的风韵;它总是无私地接纳我在它宽厚温情的怀抱,让我淋漓尽致地倾诉,醉在白茫茫一片天地间。雪,映照着我的快乐,竹林掩映中闪过我雪花般轻盈的倩影,那又是一个与雪怎样幸福的奇遇啊!谁有?
我爱雪,雪与我有缘……
飘雪的日子里,喜欢站在雪中看那有如蝶翼般薄弱的雪花掠过我的眼眸,吟一阕关于雪花的辞赋,心中那些缥缈的希翼被演绎得无边无际;在这春雪飘落的时光,走在无人的小路,踏着脚下沙沙作响的春雪,那尘封已久的往事一点点融化在脚下,有谁为我吟唱一曲“飘雪”?我漫无目的地走着,任风儿撕开我的长发,任雪花亲吻我的脸颊,为我飘落、融化,滋润我的眉,滋润我的眼,滋润我春雪飘落的心田……
是谁说过,每一个六角型的花瓣,都是春天的邮戳?
7.描写冬天抒情散文 篇七
今天已经是冬天了,虽然还没有下雪,小河也没有结冰,但是现在已经是刺骨的冷了!风刮在我的脸上,如同脸上划了上百道口子那样疼。风呼呼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现在就是王,你们得听我的,就是有多么冷,也不能有怨言!”
我就这样忍着到了教室,我的脸、脖子,还有耳朵通红,分明就是吃了几斤辣椒的样子!我用手摸一下,哇!真的好凉,但又感觉热呼呼的。一直到了上操的时候,我们真想把手插在口袋里,但老师说这样太危险,我们把手拿出来,哇!北风又呼呼地吹了起来。
我们越把手伸出来,风吹得越大,我们就要和你奋战到底,北风也拿我们没办法!到了放学回家的时候,风也是久久不愿离去,刮得我全身瑟瑟发抖!
8.名家描写人物的段落 篇八
他的`全身差不多就是一个滑稽像。
一个巨大的头颅上长满红色头发; 两个肩膀之间隆起一个驼背,当他摇摆时,从前面都能看得出来;两股和两腿看 起来奇怪极了,好象它们只能用膝盖动作,从前面看去,好象是两把镰刀,刀柄 和刀柄相联起来,两脚肥大,两手粗壮;而且,在种种畸形之中,有一种不容怀 疑的坚强、严肃、勇敢态度;对于那希望“强力”也能象“美”一样是从和谐产生出 的永恒的定律,要算是一个奇特的例外。这就是民众将要选出的“愚人之王”。他 看来仿佛一个被打碎了没有好好拼拢来的巨人像。
当这个怪物出现在小礼拜堂的 门限上,无表情,又胖又矮,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象一个伟大人物所说, “下部是方方的”。从他一半红色一半紫色,散缀着银色的钟型花纹的衣服上,特 别是从他十足的丑陋上,观众立刻认出是谁,同声喊道:“这是加西莫多,那个敲 钟人!”
9.雪的名家散文 篇九
中国古代,一位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那全是远年的坟堆.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
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
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
.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
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
.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
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
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
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
10.冬至的名家散文 篇十
那是西面,他的家在那边很远很远。他告诉过我,冬至是个大节日,几乎与春节一样重要。在他的家乡,每逢冬至日,阖家大搞卫生,连房前屋后的杂草都要拔除干净。中午,带上家里头天包好的粽子和荤素菜肴去祠堂祭祖。全村几百人挤在祠堂前的土坡上,好不穆肃、好不热闹。
这里也祭祖,但不是全姓人的家族集中活动,而是一小家一小家单独活动。附近也有祠堂,只见人们零零落落地去,零零落落地归。可见城市大了,活动空间反而小了,虽然是神圣严肃的仪式,也只好因陋就简、与时俱进了。
北方没有这个习俗了。我在长江流域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说过冬至还是节日。古代是,而且是这个节日的发祥地,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和寒食节、乞巧节等一样,最终化为一朵转眼即逝的浪花。看来,几次民族大迁徙,南中国作为逃难者的避居地,保留了太多的古代文化。
据江西的同事说,他们那个客家人聚集地,冬至日和清明节一样要到山上上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南方的很多习俗,其根源远在遥远的中原。长江流域不是中原,可紧靠中原,同样饱受战乱之苦。中原安定了,风俗习惯为之一变,长江流域也跟着变了。只有岭南附近区域,山高皇帝远,依然可以枕着前朝文明的碎片酣然入眠。
想来也是,我们的先人敬鬼神而远之,但总是给鬼神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即使是唯物者,也不反对在家祭奠故去的父母。众多的庙宇佛堂正是古人思想的反映,并不完全是迷信。科学有时候离宗教很近,宗教有时候离事实很近。爱因斯坦晚年说过,佛教最接近科学。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日子,鬼神们才能悠闲地享受祭奠。南方人,为九州生灵作出了牺牲。我是唯物者,但从不反对这一习俗,也不反对进庙抽签烧香。
说来也巧,今年这个冬至日与传说末日撞在一起了。人世间有些活着的人,偏爱给鬼神打工。对玛雅文化牵强附会的理解,得出了今天是世界末日的结论。玛雅文化确实有奇特之处,特别是天文学。但奇特并不代表先进,否则,它就不会灭亡了。中美洲热带的雨林,走不出人类未来的道路。普京今天也说了,地球肯定要毁灭的,但要在几十亿年之后。这些宣扬末日的人,就让他们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犯不着把他们抓起来。
11.描写冬天的优美散文 篇十一
冬天,是最美的季节,朴素得象素描画,晶莹得像雨滴。冬天是白色的,白色的霜、白色的雾、白色的雪,白色的大地。雪后的新绿,明白了雪的意义。雪花纷纷扬扬,白了大地,白了行人,白了心灵。
冬天的阳光格外的珍惜,在阳光下感受干净阳光的温暖,遥望大地,穿过树林落下的阳光,斑斑点点,很是美丽。冬天,让人安静,让人忘记浮躁。冬天,闻到了树根和泥土的味道,那么熟悉,那么馨香。
冬天,天空很蓝。冬天是蕴蓄生命的季节,冬天,是思考生命的季节,冬天,是让人冷静的季节。冬天,给人以深沉。冬天,是藏秋实而育春华的季节。冬天,是严峻冷酷的季节,冬天,坚韧而顽强。
冬日的晨曦,天雾蒙蒙,一轮红日,明艳夺目,冉冉升起。大地在霞光中悄悄苏醒,冬天,万象更新,冬天,青草和露水混合的空气,湖面上一群水鸟嬉戏,荡起一道道水纹,冬天,点缀成符号,霞光照耀,一片美丽,自然的美,大气的美!
树林,河流,山峦都浸润在霞光之中。一只小麻雀,把霞光弄得惹人喜爱。霞光,让天地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情趣,云霞中的宁静,洒满清晨,洒满心田,云彩似朵朵浪花,跳跃欢呼。
风在吹,云在走,水在流,瞬间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