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2024-08-12

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15篇)

1.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篇一

一、管理:摸着石头过河

时下较多的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管理总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之感,仅不知其实过河的方法很多,摸着石头过河可能是所有过河方法中最愚蠢的办法,过河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借桥过河,寻找相类似而又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并过去;你也可以借船过河,找一些知名的咨询公司设计企业的管理制度;你还可以跟着别人后面过河,借鉴别人的管理经验;……,林林总总的过河办法,我看属摸着石头过河最愚蠢,

二、竞争:人才

企业都在大谈企业竞争的核心,许多人总结出“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样荒谬的结论,并大为宣传,于是企业争先恐后地到各名牌高校高薪招聘人才,看门非大专不要,接待的非硕士不用这样的企业也非鲜见。企业竞争核心真是人才竞争吗?。“人才”,指的是人的“才能”,则人的“才干”和“能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谁没有“才干”和“能力”,企业到底需要有什么样“才干”和“能力”的人才都未弄清楚,就大势高薪海选“人才”,到头来自然是一场空。如果我们说企业竞争是人的竞争或许说对一半,企业竞争的核心应当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用人:优胜劣汰

谈及企业用人原则,人们往往回答“优胜劣汰”,企业招聘员工也往往一看年龄、二看文凭、三看性别,又考试,又面试,最终录用的“人才”在企业待不上半年,大多“孔雀东南飞”留下的了了,还不是当初认为最优秀的那几个。我们淘汰的就是劣的吗?为何这里淘汰到别处还成为优秀呢?其实“优胜劣汰”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何为优,何为劣,本身就难有严格的定义,且优不一定胜,劣不一定汰,就象最先进的产品往往难成最赚钱的商品一样,世上本没有优胜劣汰,只有适者生存,企业用人应当是找与企业相适合的人,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企业适用的并一定是最优秀的,在某个方面最优秀的也不一定是企业最适合的,

四、投资:交学费

企业投资成功了自然不说,一旦失败了,决策者往往会说:“交学费”一笑置之,很少有人去追索一下,交了这么多学费,我们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企业投资的失败,往往是企业投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对项目进行细仔的分析,对市场、资源、管理、资金等可行性分析不到位所至,如果不去认真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把学费交下去,企业如何不倒。学费交了是要学东西的,不是丢到河里玩的,失败只能引以为界,难以成为成功之母。

五、资金:一支笔

在企业管理中一谈及资金管理,大多数管理者会自豪地提到“老板一支笔”、“总经理一支笔”、“总会师一支笔”、“最高管理者一支笔”,好象这是当今最好的资金管理办法一样,其实不然,所谓的“一支笔”往往是对下属信不过的一个表现,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不信任状态,是企业为了避免混乱而采用下下之策,企业管理应当有适当的授权,应当从业务性质上、额度上划分各管理层的资金审批权与审批责任,不应当将一切资金权都收于最高管理者,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避免高层管理者天天限于日常琐事的困扰。

六、品牌:打广告

企业销路不畅,往往就花一大笔钱到某某媒体上打广告、树品牌,其实企业品牌是企业产品质量、价格、用户反应、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形象、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广告能为企业品牌树立起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只有企业在各方面获得成功了,企业品牌自然就会树起来。

七、业绩:看结果不看过程

企业绩效管理中往往都提倡这样一句话“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结果故然重要,但没有过程的结果,终究会没有什么好结果,或者说不可能有长期的好结果,如果企业某个部门业绩很好,是通过损害企业其他大多数部门的利益得来的,对整个企业来说这样的结果可能不是好结果,一个企业效益很好,但他是通过污染环境,破坏社会资源得来的,这样的企业终究会被社会淘汰,一个人很有钱但全是偷来的,这样结果有意义吗?企业管理中看结果,更要看过程。

八、质量:加强检查

很多的企业一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是购买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唯独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检验只是产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检验评定手段,企业产品的质量不会因为检验评定而变好,也不会因检验评定而变坏,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要从设计、材料购买、生产制造几个环节提高,而不是通过检验来提高。

九、控制:责任心

在企业管理中一谈到控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责任心,好象只要员工人人有责任心,一切控制事务就迎刃而解一样,是的我们不能否定责任心对企业控制非常重要,人人都有责任心很多浪费就不会出现,但企业管理刚靠责任心远不能解决一切,企业管理还得靠制度、靠流程、靠控制,企业可以加大教育力度尽量提高员工责任心,但根本的东西还是要制定好制度,设计好流程,加强检验与控制。

十、成本:越低越好

控制越低越好企业销路不畅,往往就花一大笔钱到某某媒体上打广告、树品牌,其实企业品牌是企业产品质量、价格、用户反应、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形象、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广告能为企业品牌树立起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只有企业在各方面获得成功了,企业品牌自然就会树起来。

2.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篇二

1、首先, 马克思对一些具体的用词进行批判。在这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 马克思批判的有“劳动所得”, 分配的“公平”, “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等。通过这对这些词语所作的批判, 读者可以更清楚的理解哥达纲领中所表达的意思。

2、其次, 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内在思想进行批判。《哥达纲领》是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相互妥协的产物。纲领中, 我们既可以看到爱森纳赫派无原则的退让, 也可以看到拉萨尔派的观点。这样的一份纲领必然招致马克思这样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批评。在给威·白拉克的信中, 马克思详细说明了两点理由, 一是澄清自己和《哥达纲领》的制定没有任何的关系;二是“我的义务也不容许我即使只用外交式的沉默方式来承认一个我认为极其糟糕的, 会使党堕落的纲领。”所以, 马克思对《哥达纲领》里面充斥的机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在对《哥达纲领》批判的过程中, 马克思破旧立新, 给出了自己关于分配问题的观点。虽然他认为, “把所谓分配看作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 那也是根本错误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 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 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但是, 即使这样, 马克思仍对分配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所以, 在充分的阅读和理解《哥达纲领批判》的基础上, 著名的左翼理论家, 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卡尔加里大学哲学教授、原哲学系系主任凯·尼尔森 (kai nielsen, 1925-) 认为, 马克思有一种正义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被理论渗透的经验论述和道德评价。马克思的正义观要求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现象的正义性。同时, 他积极地运用相关的观点去批驳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指出罗尔斯错误假设了社会阶级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特征, 揭示了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形式合理性之要害。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的先见之明及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二、马克思关于分配的主要观点

1、资产阶级还有拉萨尔派所谓的“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实际上是不平等和不公平的。这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资产阶级占据全部的生产资料的时候, 任何的“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只能是纸上的谎言。而拉萨尔派没有看到分配的实质, 以为凭借和平的手段就可以实现无产阶级“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只能是一种幻想。

2、马克思认为把精力放在分配的问题上是根本错误的。这是在根本上是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因此, 分配问题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希望不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就实现“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引出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3、马克思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分配措施, 这是在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这个词中实现的。通过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使它变成“有折有扣的劳动所得”。而这折扣便是分配。具体来说有, “第一, 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 自然灾害等的後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里扣除这些部份, 在经济上是必要的, 至於扣除多少, 部份地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 但是这些扣除根据公平原则无论如何是不能计算的。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它部份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把这部份进行个人分配之前, 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 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和现代社会比起来, 这一部份将会立即极为显著地缩减, 并将随著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第二,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份, 如学校, 保健设施等。和现代社会比起来, 这一部份将会立即显著地增加, 并将随著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第三,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 总之, 就是现在属於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份。”这便是马克死关于分配的观点。而按劳分配, 各取所需是马克斯坚持的分配原则和方法, 它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 具体是指,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 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 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後;在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後;在随著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份涌流之後, -只有在那个时候, 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

三、马克思关于分配问题观点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流动, 加上所有权、知识、管理等等的生产要素都参与分配, 世界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的扩大。这不仅包括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就是一国之内, 不同的阶层直接的差距也在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进行公平的分配, 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知道, 初次分配重效率, 在次分配重公平, 那么如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既能留有充分的发展资本, 又不损害相关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马克思关于分配的观点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对于我们处于今日中国的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消除城乡对立, 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3.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篇三

1,会计的6大基本要素是什么?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会计的3大报表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

3,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差异是什么?

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指企业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这种支出一般是作为资产做帐,然后每个月提折旧.收益性支出:也叫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区别: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如把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当期费用,多计了资产价值,虚增利润;反之,则多计了当期费用,少计了资产价值,虚减利润

3,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

其中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4,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值?

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负值,现在的准则不允许负资产的存在,包括负商誉。

理论上固定资产超龄服役继续计提折旧,或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都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出现负值,但这样做会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减少,而实际上其他资产价值并没有减少,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所以所有资产出现负值时,最多在备查簿上予以记录。

5,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6,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税率改革前,企业所得税率是33%,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率的降低对国内企业来说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得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和有利。7,企业应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一、加大力度,催收货款。

二、减人增效,降低成本,保本经营。

三、稳定市场,站稳脚跟。

四、降低库存,盘活资产。

8,面对金融风暴,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集体减薪和裁员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问题主管因素比较多。最好成绩的回答:选择集体减薪,原因是企业是一个集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企业发展的好,自然多得,既然企业现在处于危机之中,大家更应该团结在一起,待企业度过难关后,一起分享集体加薪的欣悦也不愧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9,职业前景,加薪和升职,你更重视哪一个?

最好选择职业前景,我始终坚信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后,加薪和升职的机会只会多不会少。

10,账务核算系统有哪几种?(一般就是财务软件中的几大模块)1往来核算处理系统

2出纳账务处理系统

3进销存处理系统

4固定资产处理系统

5成本核算处理系统

6工资核算处理系统

4.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篇四

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对批判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在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进一步精确界定批判性思维的性质,明确批判性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关系,建构起系统思维训练体系,并注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迁移.

作 者:罗清旭 作者单位:五邑大学,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7(3)分类号:B80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思维结构 培养模式

5.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篇五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锐减

酸雨蔓延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中国十大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

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水土流失难以竭制

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濒危物种生境缩小

荒漠化不断扩展

水资源呈现短缺

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天目铁木5株

百山祖冷杉5株 1衰 1生长不良

蝴蝶产地 云南 台湾 湖南 四川 16000种

150亿年前宇宙诞生

50亿年前太阳诞生

40亿年生命诞生

500万年前人类出现

400年前人类发现日心说

公元2000年人类进入高度发达

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是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智慧生物.生命用了近36亿年才站在地球的甲板上,因而后生命只用了4亿年就能离开地球,在真正的宇宙中飞行38万公里到达月球,当人类触摸到月亮的土地时的确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物质世界仍在正常延续

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智慧物质,从人类用笨掘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 1

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因为更辉煌的未来在召唤。

贝类的寿命

泥螺1年 马蹄螺4—5年,珍珠螺约12年,珍珠贝约80年,锥尖螺 2—3年,田螺约9年玉螺约32年石车螺约100年砗磲约100年

假如地球上没有森林

1、陆上生物99%将灭绝,大约450万个生物将不覆存在;

2、全球90%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面临严重水灾;

3、地球上CO2大量增加,生物释放的氧气将减少69%,全球将升温;

4、许多地方风速将增加60%—80%,亿万人将无法抵御风灾而丧失生命;

6.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篇六

我国官方将“流浪儿童”界定为:年龄在18岁以下, 脱离家庭或其监护人, 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流浪儿童常被人们所忽视或漠视, 处于社会的边缘, 甚至被主流社会排除在外。他们白天乞讨、卖艺、卖花、捡垃圾, 晚上则躲在阴暗角落, 露宿街头。有的甚至被教唆偷窃、抢夺, 成为犯罪集团的工具, 被人们称为“犯罪后备军”。这种边缘的生存状态, 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也给城市形象、社会治安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协调。因此, 进一步发展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给予流浪儿童必要的救助和保护刻不容缓。

2 流浪儿童问题的三大理论分析

2.1 批判视角分析

批判视角即是从分析对象所处的阶层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流浪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 流浪儿童作为弱势群体, 由于“失语”导致“失政”, 政治参与程度低, 政治权利得不到尊重。相较于同样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而言, 流浪儿童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更为低下, 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正式组织, 其利益诉求在与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中难以得到重视, 对自己的生存状况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其次, 流浪儿童在外流浪能够获得的谋生手段非常有限。他们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一直徘徊在就业的边缘, 生存艰难。同时, 没有固定住所的流浪儿童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容易受到直接的人身伤害和被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引诱或者胁迫而犯罪。

再次, 流浪儿童失去了家庭的保护。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位, 更是儿童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除了为儿童提供必需的衣物、食物、住宿、安全等基本生活保障, 还是孩子获得心灵慰藉的港湾和参与社会生活、得到社会认可的平台。但是, 在一些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父母存在心理疾患的家庭等问题家庭里, 儿童就可能失去了家庭这一最基本的保护伞。

最后, 流浪儿童大多缺乏基础教育。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公民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谋求生存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大部分流浪儿童都没有受过初中教育。而中小学教育是儿童通过系统的学习积累人力资本的最初阶段, 它对青少年独立个性的养成、社交能力的培养、生活经验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流浪儿童, 他们在流浪生活中习得的生存经验对于他们进入主流社会并没有多大帮助, 甚至是有害的。因此, 他们很难进入主流社会, 甚至会走向反社会的道路。

2.2 标签理论分析

标签理论认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大众对流浪儿童的标定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强化了流浪儿童问题。

流浪儿童被社会大众贴上了“弱势群体”的标签, 他们必须面对城市业已形成的关于他们又脏又乱、没有教养、常做一些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的事情的坏印象。多数市民对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要么视而不见, 要么即使心存怜悯却没有任何行动, 甚至还给他们加上各种污名并将其妖魔化。而慈善组织与大众媒体为了多筹集善款, 也经常宣传流浪儿童的“弱”之所在。久而久之, 流浪儿童自己也会产生弱者心理, 倾向于安于现状, 无形中削弱了改变现状的自信和能力, 甚至在别人都以有色眼光看待他们, 认为他们就是社会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所在、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低素质人群之后, 逐步向标签指定的方向靠拢, 最终真的成为大家所认为的那样的人。

2.3 社会建构视角分析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 它所指的是这样一种思想, 即人类不是静态地认识、发现外在的客体世界, 而是经由认识、发现过程本身, 不断的构造新的现实世界。构建主义认为, 某一个问题最终被定义为社会问题不是由于该问题本身的一些客观事实和状态, 而是与该问题被宣称成为社会问题的活动和过程 (也就是被大家所定义和认识的过程) 紧密相关。

首先, 我国自古都有流浪人员存在, 可是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 虽然当权者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和保持国家安全、稳定的目的会在非常时期如灾荒、疫病流行、战争等特定时候对流浪儿童进行一定的救助, 但那时流浪儿童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几乎没有固定的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流浪儿童事宜,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流浪儿童问题还没有上升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且当时由于平均寿命较低, 人们对儿童的定义也与现在有所区别, 古人认为女子15岁及笄、男子20岁行冠礼标志着他已经不再是儿童而是成年人, 与现在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为成年人不同。“流浪儿童”的说法是近代才出现的。

其次, 社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更为注重人的基本生存权的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这导致流浪儿童问题越来越得到了政府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认识, 而新闻媒体的宣传也直接或间接的促使流浪儿童问题上升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流浪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积极参与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 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3 通过以上分析对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一些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我国的流浪儿童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 有着深刻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 并且与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形成原因复杂, 因此流浪儿童问题不可能仅通过某一种方式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流浪儿童要得到妥善的救助需要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救助措施。笔者根据上述理论分析, 对如何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1) 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 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措施也日渐完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事业, 给予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贫困而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群必要的资金和物质帮助,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尤其要保障儿童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使他们不会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而辍学在外流浪。

(2)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保障救助经费。由于经费紧张, 许多流浪儿童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救助, 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公益事业, 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及其他一些NGO组织的功能, 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另外也可以利用税收机制来鼓励企业、基金会、群团、国内外慈善机构关心社会福利事业, 企业、私营业主等向救助保护中心捐善款, 不仅应该给予社会荣誉, 还应给与一定的减免税优惠。

(3) 加强各救助组织的沟通联系和互相配合, 积极寻求国际援助。当前, 妇儿工委、民政、妇联等有关部门都承担了部分救助流浪儿童的工作, 但他们并不是专门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 力量薄弱, 在救助流浪儿童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应当在流浪儿童保护救助中心的统一管理下, 加强这些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促使这些部门各司其职, 充分发挥其优势来支持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为救助保护中心扩大部门间、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救助保护中心要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 多渠道、多形式地吸收国际援助资金和先进科学技术, 提高救助水平和救助能力。

(4) 切实解决流浪儿童的家庭问题, 让家庭真正的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 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目前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方式主要还是找到他们的父母, 将他们送回家。这对于意外走失等不是由于家庭原因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情况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对那些因为家庭原因以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离家出走的儿童, 如果原来导致他们在外流浪的原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就可能造成他们再一次离家出走。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儿童及其需求实施不同的救助方式:第一, 对于那些父母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的家庭, 应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和认识, 促使他们改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 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相理解, 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和学习。第二, 对于那些无家可归和父母不具备抚养条件的流浪儿童, 就应当联系、协助一些有条件的无子女或者愿意多抚养孩子的社区家庭来收养这些儿童, 给他们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 并通过回访等方式随时对这些家庭予以监督, 给这些流浪儿童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5) 完善我国有关流浪儿童救助方面的立法。目前我国只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例》等法规对流浪儿童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 但还缺乏一部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来规范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的是所有的儿童,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例》针对的是所有的流浪人员, 而流浪儿童区别于其他儿童和成年流浪者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针对流浪儿童的立法工作, 用法律措施来保障流浪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6) 社会工作者和慈善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应该将自己的善行视为一种社会责任, 而不是一种恩赐。在不歧视流浪儿童的前提条件下, 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借助新闻媒体等传媒手段, 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关注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 为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强大的舆论和经济支持, 通过舆论监督促使各项救助措施落到实处, 让流浪儿童真正得到有效的救助。

(7) 目前救助机构在对浏览儿童进行救助时, 主要是提供吃饭、穿衣、住宿和安全等方面的帮助。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开展多种多样的救助措施, 让流浪儿童还可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普及、文化知识补习、实用技能培训等帮助, 纠正他们已经偏离的生活轨道, 使他们长大以后能有一技之长, 可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加速转型, 流浪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对流浪儿童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及社会排斥视角等方面。本文试图从社会问题研究的三个视角出发 (批判视角、标签理论视角、社会构建视角) , 希望能在对流浪儿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构建流浪儿童救助与保护的福利服务体系做出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流浪儿童,批判视角,标签理论视角

参考文献

[1]Early Rubington and Martin Weinberg.1995.The study of social problems—seven perspectiv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fifth edition.

[2]Adam Jamrozik and Luisa Nocella.The sociology of social problems.

[3]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 2005.10.

[4]王思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5.6.

[5]熊坚.社会流浪儿童原因剖析与路径选择.消费导刊, 2008.3.

7.买房需注意十大问题 篇七

购买新建商品房风险提示

为有效保障广大市民在购买新建商品房过程中合法权益,避免遭受财产损失,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特别提醒您,请务必在购房、缴款时提高警惕,并注意以下事项:

1.请仔细核对查看证件是否齐备:开发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房时,必须具备合法要件,并在销售现场公示,主要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兰州市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商品房共用部位明细表、商品房预售方案、商品房预售合同、各幢房屋销控表、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公示牌、商品房销售相关信息公示牌以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

2.请明确楼盘信息慎重缴纳定金:明确购房目的,考虑自身支付和承受能力,对拟购房屋的规划用途、配套设施、主体结构、户型朝向、销售价格等进行全面了解和判断,不要轻信开发企业宣传资料及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同时,购房人应明确“定金”是履行购房合同的担保,一经交付便产生法律效力,请慎重缴纳。

3.请确定购房合同是否网签备案:商品房合同签订实行网签备案制度,即购房人与开发企业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应登录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网站,共同在线签约并打印合同,双方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合同。需要注意:对于合同中非格式化内容(有下划线)须由双方协商一致后填写,尤其是补充协议内容,请购房人一定认真阅读,明确双方各自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4.请认真查验预售许可原件:在购买新建商品房时,应当查验项目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原件,若项目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请购房人不要购买,避免上当受骗;若项目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可放心购买预售许可证记载的准予销售的房屋。

5.请自觉主动配合资金监管:自2016年4月1日起,兰州市实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目的是为了防止开发商将预收款项挪作他用或圈钱跑路等情况发生,有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期限自核发预售许可开始,至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为止。《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已标注资金监管银行及开设账户,请购房人核对后主动将需缴纳的房款全部存入资金监管账户。

买卖二手房风险提示

为有效净化房地产交易大厅秩序,保障广大市民在买卖房屋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即日起,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将对房地产交易大厅长期存在的“非法中介”进行全面清理,并于12月1日起仅为自行成交的买卖双方提供合同网签备案及免费协助服务业务,对所有中介代理的房屋交易,市房管局交易中心将一概不予备案网签。特别提示广大市民,请在买卖房屋过程中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1.请选择合法经纪机构委托代理:在买卖房屋过程中,请选择证照齐全的合法中介经纪机构为您提供居间代理服务,不要委托证照不全的非法中介经纪机构,凡非法中介经纪机构代理的房屋交易,市房管局交易中心一概不予受理,请购房群众主动拒绝并远离非法中介机构。同时,为便于房管部门对中介经纪机构进行监督,如您已经选择了合法中介经纪机构为您提供居间代理服务,请向工作人员如实说明,避免发生经济纠纷或上当受骗。

2.请选择交易资金监管保障权益: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能够起到房屋交易“支付宝”作用,有效保障交易双方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资金监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部分中介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在居间代理过程中会误导购房人逃避交易资金监管,甚至要求买卖双方将交易资金打入中介指定账户,此举会导致购房人交易资金被挪用、占用等风险产生,提醒购房人切勿上当,以免造成钱房两空的后果。

3.请不要购买无产权证明的房屋:凡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商品房、经适房、保障性住房、集资房、合同房、小产权房等按照法律规定一律无法上市交易,私下交易属违法行为,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请谨防中介经纪机构及经纪人打着低价销售的幌子、可以更名或办证的承诺等手段蛊惑您购买,提醒您切勿上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请仔细查阅相关文书慎重签字:房屋交易对于家庭或个人而言价值不菲,请您在交易前详查房屋情况,签字前仔细查阅各类证件、文书、协议等;通过中介经纪机构居间代理成交的,请您仔细阅读协议或合同条款,不要听信经纪人口头承诺,要明确约定各方责任和义务,慎重签订各类协议或合同,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5.请确定交易合同是否网签备案:二手房交易实行网签备案,合法中介经纪机构均已在房管局指定门店开通在线网签端口,买卖双方可在已开通端口的中介经纪机构在线签订《存量房交易合同》;对于自行成交的房屋,买卖双方可前往兰州房地产交易大厅便民网签窗口在线签订《存量房交易合同》。

房产中介及经纪人再也不能糊弄老百姓了

11月28日记者从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方网站了解到,为了进一步规范房产中介代理行为,保障房屋买卖双方合法权益,该局作出了相关事项通知,记者从中提炼出了以下要点:

为工作人员制作工作牌实施挂牌上岗制度

凡经中介经纪机构居间代理的房屋交易,其产籍测绘、信息核查、网签、核税等工作均属代理范畴,即日起,由中介经纪机构指派专人代理办理。市房产局将对中介经纪机构指派的工作人员制作工作牌(二维码认证),持有工作牌的经纪人可为买卖双方代办产籍核查和资金监管等业务。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请各中介经纪机构筛选2名优秀经纪人,于11月30日前将名单报送至房地产交易中心市场部,内容包括:中介经纪机构名称、工作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一寸彩色照片、经纪人从业资格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自行成交房屋的买卖双方去便民网签窗口 已开通在线网签端口的中介机构,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协助买卖双方在本机构签订《存量房交易合同》;12月1日起,兰州房地产交易大厅便民网签窗口仅对自行成交房屋的买卖双方提供网签服务。对任何中介代理的房屋交易,市房管局交易中心窗口将一概不予办理网签业务。

凡中介代理的房屋交易必须交易资金监管

凡经中介经纪机构居间代理的房屋交易,必须全部进行交易资金监管,严禁中介经纪机构误导购房人逃避交易资金监管,甚至私设交易资金监管账户并收取任何交易资金,一经查实,吊销其中介机构备案资格。

违规房产中介机构严禁代理

凡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商品房、经适房、保障性住房、集资房、合同房、小产权房等一律不得代理,不得发布广告,一经发现,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或拒不改正的将取销中介机构备案资格。

违法违规中介及经纪人予以曝光

8.高校自主招生常见十大问题 篇八

关键问题1: 哪些考生可以参加自主招生及更容易通过自主招生院校初审?

理论上讲,按照平时高

二、高三大考成绩估算高考成绩能达到重点线或一本线以上考生均可以参加自主招生。

接近80所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要求归纳起来也不外有以下17项内容,这些内容其实主要包含两大含义: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学校的需求:

1、品学兼优,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曾公开发表过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论文(限第一作者);

3、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和特等奖;

4、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性英语竞赛获得决赛三等奖(含)以上;

5、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和特等奖;

6、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及国际重大比赛获奖;

7、全国创新英语大赛(《高校招生》杂志社主办)中获“优胜者”奖项;

8、全国性英语竞赛决赛三等奖(含)以上获得者;

9、省级英语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获得二等奖(含)以上;

10、有航空模型的特长,在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名次;

11、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

12、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拥有专利者;

13、获得“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以上;

14、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可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15、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且成绩优秀者;

16、在民乐、舞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其中民乐单项须获得七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舞蹈须获得五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者;

17、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秀,有特殊才能或超常培养潜能,有相关材料可以证明的学生。

只要学生能满足以上招生章程要求中一条或一条以上条件,且报考的目标院校定位合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选初审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思维敏捷,知识面 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自主招生考试中常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平时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却没通过高校的笔试或面试。这是因为自主招生的 试题与高考题的出题思路不一样,自主招生考试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程度。

思维敏捷,涉猎广泛,善于钻研的学生在笔试和面试中容易胜出。自主招生考试有别于高考,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笔试成绩好的同学,不见得平时学习排名很靠前。

在省级重点中学就读,且成绩优异的孩子容易通过初审。

材料准备充分,自荐信出色,手写字迹出众,通过初审的概率较大。

关键问题2:自主招生录取有何特点?

1、未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会担心报考同一所院校,会不会被很多有自主招生加分的考生挤掉?答案是否定的,自主招生考试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

2、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即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一般在投档线下20分以内),仍有可能被录取。

3、招生高校制订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并纳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关键问题3:报考参加自主招生是否会花费考生太多精力,以致影响高考?

影响肯定是有的。对考生而言笔试、面试必须亲自参与,无可替代。考上考不上带来的心态变化都可能影响孩子学习。

其他工作:自主招生的报名、招生简章研读、自荐材料准备、招生网上申报、自荐信写作等一系列工作确实费时耗力,但很多家长可以帮助考生完成,包括自荐信的写作。为保证孩子在学校少受影响,家长应该多帮孩子做一些事情。高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另外目标院校不可过多,选择一两所所心仪的学校尽力去考即可。

关键问题4:笔试日期同一天的联盟,可否同时报名申请?

“北约联盟”和“华约联盟”虽然笔试安排在同一天,考生申请时还是可以同时选择,这样会增加通过初审的几率。待通过初审再定夺参加哪个联盟的笔试。

关键问题5:各高校及联盟自主招生的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关是申请材料审核。高校都会对自主招生材料进行审核,在众多的申请者中选取部分考生进行测试。对于考生来说,要按照高校要求,将申请材料准备齐全。除了 申请表之外,申请材料还可以包括获奖证书复印件、个人陈述、其他申请资料等。获奖证书可以是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另外,考生还可以准备1推 荐信。

第二关是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各高校一般会单独或联合组织自主招生测试。自主招生测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不同于高考,试题灵活,涉及面广,主要看考生平时的积累。

第三关是统一高考。考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后,高校会同考生签订协议,考生要参加统一高考,一志愿报考该校,高考分数在该校提档线下20分即可被录取。特别优秀的考生经批准后,还可享受更优惠的政策。

关键问题6:可通过何种方式参加自主招生?校荐考生和自荐考生有哪些区别?自荐的考生会不会很难通过初审?

通常有两种方式:以学校推荐为主和以个人自荐为辅。对于自主招生的高校,只有部分高校会向部分省市级重点高中(包括生源基地)分配名额。自荐的学生材料一般不需要校长推荐信,只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盖章、签署意见即可一便确认自荐学生材料的真实性。然后在信封外标示“自主招生材料”后由自己邮寄到考生所要申请的学校。

校荐和自荐的区别只存在于初审环节。在初审时,对于校荐考生进行通过性审核,对于自荐考生则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评比和选拔。在通过初审后的后续环节中,对于校荐考生和自荐考生都是同等对待。初审环节自荐考生的通过比例较低。自荐的考生如果自身条件优秀就比较容易通过初审,各高校及联盟都会为自荐考 生预留一定的初审名额,确保自荐考生有一定的通过率。

关键问题7:该如何准备初审时材料?推荐材料是不是越多越好?

申请材料一般包括申请表、个人自述和附属材料几个部分,其中申请表、个人自述是必须提供的。

①申请表。请按照网上报名系统的要求逐项如实填写。重点应填写高中阶段的表现。

②个人自述。这一部分由考生本人完成,篇幅以1页为宜,一般不超过2页。建议由考生本人手写完成;如采用打印的,需要考生本人签字。

③附属材料。附属材料是对上述材料的支撑和补充,如获得奖励证书的复印件、自己完成的研究成果,等等。

④请考生将申请表、个人自述、证明自己具有保送生资格的证书复印件这些最重要的材料顺次排好装订,推荐意见和附属材料附后。材料以A4纸制作为宜。

考生的推荐材料要适度,未在网上报名获奖记录中填写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无效,不必提供。初中或小学阶段的奖项无效,不必提供。同时,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方案中明 确要求的必备材料要准备齐全,一般要求统一装订成A4纸大小,将报名系统打印的“申请表”作为材料封面,无需单独制作其他封面。推荐材料在准备好后一次性 邮寄有效。

关键问题8:各联盟学校将怎样使用考试成绩?

各联盟的考试,会更强调各高校的自主性。不同的联盟考试科目设置差异比较大,须看各校自主招生简章。例如“北约联盟”中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尽管提供了多个考试科目,但选考哪些科目以及每科成绩如何使用,则由各高校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自行决定。有些高校甚至可以根据考生的单科成绩进行选拔。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对数学、自然科学两个科目成绩分别乘1.5后计入AAA测试总分,分省划定复试线。在考试内容上,由参与高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共性需求,联合命题,着重对考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核。

关键问题9:同一联盟中可以同时报考几所高校,是顺序关系,还是平行关系?

北约联盟中考生可以同时报考3所,是平行关系;华约联盟中考生可以报考2所,是平行关系;卓越联盟中考生可以报考2所,是顺序关系;京都联盟中考生只可以报1所。关键问题10:政策加分与自主招生加分可以相加吗?

9.服装行业普遍面临这十大问题 篇九

这家欧洲管理咨询公司在过去4年~5年时间里研究了几十家在中国市场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服装品牌, 近日发布了《服装行业的十大命题》。罗兰贝格在这份报告中指出, 按照以下十个问题审视自身发展, 服装企业才更有可能从库存压力、电商冲击、品牌定位和设计矛盾等困境中突围。

命题一:开店不赚钱, 怎么做渠道?

服装品牌厂商普遍认为其渠道应该下沉, 因为低层级渠道 (如三四线城市) 是拓展市场的主要潜力所在。然而, 现在摆在很多服装企业面前的难题是, 线下开店已不再是营收的主要增长来源。

只有像优衣库这样的快时尚品牌才是例外。优衣库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4年。在过去两个财年中, 优衣库每年在中国内地市场新增门店都超过80家。去年10月, 其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全球高级执行副总裁、优衣库大中华区CEO潘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中国内地市场目前的316家店铺中, 超过100家店铺集中在北上广深这4个城市, 未来肯定要渗透到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这家日本品牌同样看重线上渠道的发展, 早在2009年就登陆阿里巴巴天猫平台, 它的京东旗舰店于今年4月17日正式上线, 而同步投入营运的还有京东为它开辟的上海专属货仓。

命题二:需要多品牌齐头并进吗?

支持者认为品牌延伸可以抢占资源, 并降低新品牌的市场导入费用, 反对者则担心品牌延伸存在风险。

近日重登A股IPO之路的国内女装企业拉夏贝尔集团堪称多品牌模式的代表, 旗下有La Chapelle、La Chapelle Sport等在内的8个品牌, 涵盖男装、女装和童装, 由此赢得了广泛的客户群体。业界人士质疑这样的扩张策略, 但据拉夏贝尔财报显示, 该集团2014年营收78.14亿元, 净利润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5.5%, 毛利率连续3年保持在68%以上。

专注于单品牌发展的公司更不乏成功案例。罗兰贝格认为各种模式都可能成功, 但如果仅因为主品牌增长乏力, 试图通过开发新品牌来寻求利润增长点, 由此诞生的新品牌难免诸多后患。

命题三:该不该借广告造势?

服装行业的门店本身承担着销售和宣传的双重功用, 商家们在真正意义的广告宣传上该投入多少?

劲霸男装、海澜之家、七匹狼等国内中高端男装品牌时常出现在央视。与女性消费者相比, 男性对品牌的忠诚度更高, 但对服装本身的挑剔程度较低。在部分地区, 男装的炫耀性消费更为明显。因此罗兰贝格认为, 男装广告的效果更好。

命题四:款多量少or款少量多?

服装品牌的产品模式根据款式与数量可分为四类:款少量少、款多量少、款多量多、款少量多。

“例外”是款少量少的代表, 力求在高档环境中以少量的货品制造精致和稀缺感, 再配以高素质的员工, 以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形式提供售前售后的全方位服务。

Zara走的则是款多量少路线, 单季新品款式繁杂, 种类多到超出大部分单个门店的陈列容量;而其相应同款库存也被压缩, 畅销款式的热卖型号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断货的现象。设计团队、规模效应和物流成熟度等优势也制约着试图效仿Zara的同行。

对于“款多量多”与“款少量多”的品牌, 前者一旦业务需求没有达到国际化大企业的标准, 很容易造成库存风险;后者很大比例为基本款, 前期的产品规划, 市场研究等是其关键所在。

企业在品牌发展的上升和下降期间, 尤其重视新款式和新类别的开发。罗兰贝格认为, 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机制, 调节二者动态平衡。

命题五:重设计还是重企划?

很多服装企业最初由设计师背景的创业者开创, 设计开发自然成了主导;国内的商品企划行业并不成熟, 在企业发展方面, 企划部门在话语权上往往处于弱势。罗兰贝格认为, 设计开发和商品企划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根据服装品牌的设计性和商品特征进行权衡。

命题六:选择配货还是订货?

国内服装企业的销售模式大致为:总部配货、子公司和加盟商参加订货会、或者店长直接订货。配货制门槛低、易管理, 但对市场的反应周期过长, 容易产生积货或者缺货的情况;订货制的模式更加灵活, 但缺乏资金和经验的经销商会承担更多风险。还有区域订货、总部指导, 但总部和区域或店长之间有时也有分歧。

Zara采用的就是单店订货模式, 由店长根据市场变化直接向总部订货。店铺经理从每天的销售报告中掌握好卖和滞销的产品, 每周两次及时补货或订货, 确保商品流动性, 并将库存压力减到最低, 加快品牌反应速度。不过, 它对整体供应链和店长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命题七:能否兼顾成本、速度与质量?

大多数情况下, 服装厂商很难兼顾成本、速度与质量。

Zara无疑是速度的代表, 在部分产品上甚至可以实现两三周完成从设计到上架的工作, 远远领先于行业半年左右的平均时间。Zara总部的产品经理会在收到订单的两个小时内, 将新品及补货订单统一整理, 发送到物流中心, 而物流中心将在此后的8小时内完成产品从打包到出厂的全部流程。如果是送往欧洲各国的门店, 物流中心将用货车或卡车承运, 确保在36小时内送达, 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则全部用飞机运送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成本损失) , 确保48小时内送到门店。不过Zara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也曾因多次抽检不合格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点名。

命题八:重资产还是轻资产?

服装业的资产模式有了更多选择空间。例如, 选择重资产模式并不一定要自建工厂, 对供应商进行投资也是一种方式。如果选择轻资产模式, 要考虑对供应商的集中程度如何把控。罗兰贝格分析认为, 集中供应商可以做到低成本, 且质量稳定, 而分散供应商更能带来速度上的优势, 防范风险。

命题九:如何玩转线上与线下?

要不要做电商O2O已不是重点, 重点是线上线下的平衡如何实现。

户外服装品牌Northface 2013年起布局数字销售。当年9月, 独立官网“去野吧”和天猫旗舰店问世, 12月移动APP上线。有别于一般官网单向推销产品的做法, “去野吧”将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或电商等方式结合在一起, 加大了用户与品牌间的互动, 同时, Northface和一些户外聚乐部经常联手推出各类户外活动。短短1年内, The North Face的电商销量 (在没有大折扣和大量投放的前提下) 同期增长10倍, 全年增长13倍。

命题十:真的需要大数据吗?

服装业的“流行”特质, 使得理性的大数据很难精准地解释未来趋势和感性需求。

10.培养“问题儿童”的十大秘诀 篇十

下面十大秘诀可以让一个正常的孩子迅速成为“问题儿童”,请各位家长对号入座。

一、永远不要赞美他。无论他有什么优点,无论这个优点多么优秀。

二、永远否定人而不是批评事情。孩子一犯错误就“究根”,这不是一件事情错了,而是这个孩子完了,孩子曾犯过的错误全部背诵一遍,并坚定地下结论:将来,男必为盗,女必为娼!

三、永远相信拳头。棍棒出孝子,而且自己的孩子,打错了也不要紧。

四、永远不改自己的错误。不但不改,永远不认帐,当场抓住都不认,急了瞪眼。

五、永远不要跟孩子沟通。孩子懂什么?沟通也没用,我都知道!

六、永远惯着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要就是原则,没有别的原则。

七、永远别让孩子劳动。自己苦了,要让孩子在蜜罐子里长大。将来这个社会的所有人都要把这个孩子当少爷!

八、永远当着孩子们两口子吵架。有什么骂什么,骂不解恨挽袖子上!当然要当着孩子的面,还要让孩子表态支持谁。

九、永远记得给孩子压力。永远让孩子知道他/她欠父母的,别让孩子松气。

11.2013考研初试后十大热点问题 篇十一

一、2013年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根据往年考研查询时间预计2013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2月末、3月初网上公布。

二、考研成绩单是寄还是自己再网上打印呢?

一般来说,各大研究生招生院校均不再另行寄发书面成绩单,以打印的成绩单为准。

三、2013年考研成绩查询方式及网址?(成绩如何查询)?

考研成绩查询方式一般有两种:

1、登录各大院校研究生招生网进行网上成绩查询(免费);

2、通过拨打声讯电话,进行付费式查询。

四、网上查分基本步骤?

网上查分基本操作:

第一步、用户登陆:以考生身份登陆(用户名:准考证号,报名号或姓名,身份证号:证件号码,考生类型选择“硕士”);

第二步、登陆后,请点击招生信息中的“初试信息”按钮,在信息显示页中点击按钮“初试成绩查询”。

五、2013年考研成绩查询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各大考研院校均不再另行寄发书面成绩单,以打印的成绩单为准。

(2)成绩为-1表示缺考,-2表示违纪。

(3)对初试成绩有疑义的考生,可申请复查,具体时间、要求请随时关注网上通知。

(4)如要打印成绩单,请用A4纸横向打印。(打印时,请在“文件”->“页面设置”中设置页边距的上下左右值均为15毫米。若使用非IE浏览器,请自行调节成绩单上下页边距使其为一页。

六、2013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

2013年2月底3月初,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后,34所自划线研究生招生单位也将在3月陆续公布复试分数线,考生应核实自己是否通过考研复试分数线,准备复试或调剂。3月中下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公布全国统一分数线。国家按照13大学科门类,对A、B两类地区以及单独考试和特殊专业考试进行复试分数线划分。根据往年情况,3月底,全国各研招单位复试工作陆续进行。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一般在5月上旬结束。

七、考研专家对2013年考研复试情况的预测分析?

招生数量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当年的录取比例。专家预测,与上年相比,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总量上不会有太大调整,但是在招生结构上会有所改变。今年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招生总规模比2012年更加扩大。考研复试资格线有望于3月初公布。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按照120%左右掌握,生源充足的招生单位,可以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

八、2013年考研调剂信息公布时间?

根据往年考研调剂信息公布时间预计2013年考研调剂公布时间为:2013年考研调剂时间应为4、5月。

九、考研调剂基本条件?

通常情况下,考研调剂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一是要达到调剂目标院校所在区域的国家线要求;二是学校一般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目前全国一共分为两个区域:A区、B区。除了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外,针对不同的区域,国家线划分上有所区别,B区要低于A区。例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属于A区,各学科总分数线要比B区高出5分到10分,单科高出3~6分。

十、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走势情况分析

12.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 篇十二

关键词:管理制度,PEL模型,科学性批判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 一个企业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而制度创新则是任何创新的动力和保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学者诺斯强调, 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人们常说的技术而是制度性因素, 因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以制度创新也就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之道。当代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也说明了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一种新的制度是否有活力, 它的实施是否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组织发展目标, 这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 即是说, 正是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决定了其是否能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因此, 对制度科学性进行批判性思考就成为制度设计和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科学证明模型PEL 角度, 分析对制度科学性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路径和一般方法。

1 批判性思考与PEL模型

作为一个学科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系统研究的是非形式逻辑。目前在西方非常时兴的非形式逻辑是研究日常生活中论证的分析、解释、评价、批评和建构的非形式标准、尺度和程序。非形式即不依赖形式演绎逻辑的主要评价功能——有效性, 但并不意味放弃标准和尺度, 其中心概念是可接受性和充足性。

非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批判性思维问题。概括地讲, 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我们的判断和论证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批判性思考强调论证的逻辑分析, 但又不是单从逻辑的角度而是从多方面进行反思。所谓多角度, 指除了逻辑的角度外, 还包括认识论、辩证法, 伦理学, 语言学和其他具体科学的角度。从布朗和基利的《走出思维的误区》一书目录中可见, 他们将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内容描述为下列问题:怎样找到问题和结论?怎样找到理由?怎样找到含糊的词语?怎样发现价值冲突?怎样发现描述性假设?怎样评价抽样衡量标准?怎样发现竞争性假设?怎样评价统计推理?怎样找出错误类比?怎样找到推理中的错误?怎样找到遗漏掉的信息?是否能找到其他结论?怎样确定价值偏好? [1] 目录

批判性的逻辑思考是以对实际论证的一般进程和形式的识别、构建和评价为基本内容的。关于什么是批判性逻辑思考, 这里仅举沃尔顿《法律论证与证据》一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有这样一个诉诸专家意见的论证:[2]331大前提:E是学科领域S (包括命题A) 的专家。

小前提:E断定命题A是真 (或假) 的。

结论:A是真 (或假) 的。

对这样一个论证, 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批判性问题:

1) E是专家是可信的吗?

2) E是命题A所属领域里的专家吗?

3) E断定了什么从而隐含了A?

4) 就E的个人品质而言, 他的话适合于作为证据吗?

5) A与其他专家的断定一致吗?

6) E的断定有证据基础吗?

就这样, 从提出批判性问题而进行批判性思考。具体说来, 从逻辑角度对论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应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进行呢?美国康耐尔大学研究员高奇 在《科学方法实践》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模型, 即 PEL (即预设:presupposition 、证据:evidence 、逻辑:logic) 模型, 它是提供所需要的预设、证据和逻辑去支持一个给定的科学结论的科学证明模型。这一模型的作用是对科学结论的真理性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作为推理的前提真实性的评价, 二是对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形式和过程进行评价, 而第一个方面又包括作为前提的的预设和证据两个方面的考察。

对于PEL模型, 在证据和逻辑方面, 与普通逻辑的理解并无二致, 这里仅就高奇对预设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做一点说明。他对预设分别作了形式化的和非形式化的定义。非形式化的定义是:“预设 (1) 是一个起始点, (2) 不能检验也不能证明。……, 时常是隐含的但是能产生影响。所以, 预设是一个未经宣布的假设或者是一个任意的起始点。”[3]103 而预设的作用, 高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预设就是一条信念, 为了使假说赋有意义和真实性所必需的信念, 。”[3]101 预设的另一个作用是, 把假说集合内的假说的数量限制在一个可行的范围内。[3]102 或者说, 假说的提出, 要以预设为依据, 假说不能超出预设的范围更不能与预设相矛盾。结论是从证据推出来的, 但有些看似有理的推理, 如果只有证据而没有预设, 逻辑上是推论不出来的。比如从“我看见一个硬币在杯中”推不出“杯中有一枚硬币”, 而是要加上“看见蕴涵存在”这一预设, 论证才是完整的。这个论证的完整的推理形式应包括下面几个基本部分:

预设:看见蕴涵存在;

证据:我看见一个硬币在杯中;

逻辑:肯定前件式;

结论:杯中有一枚硬币。

2 如何对管理制度进行批判性思考

管理制度的批判性的逻辑方面的考察, 主要是考察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即在一定的制度下管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预设的真实性和制度的合理性以及从预设和制度出发到结论 (目标) 的推理过程的逻辑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批判就是要对一个制度的基本预设、制度本身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真实性、合理性、逻辑性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就制度 (用大写S表示) 的文字形式来看, 它一般没有论证过程, 只表现为具体规定, 这种具体规定有如“如果G, 则Z”的形式, 进一步的逻辑形式是“→Z”其中, G表示组织目标, Z表示达到G后员工得到的收益。“G→Z”的制定要以预设P为前提, 于是这里隐含着一种逻辑思考, 这种隐含着的推理形式是:

P:S (G→Z) →G

S (G→Z)

所以, G

其中, S→G是指从制度到目标的逻辑关系, (S→G) 与S一起, 共同蕴涵G (组织目标) 的实现。

2.1 制度中预设的批判性思考

制度预设中影响深远的是关于人性的预设。任何管理说到底最终都是对人的管理, 而对人的管理又要基于对人性的预设, 无论中国管理思想史还是西方管理思想史, 可以说都是一部人性研究的历史, 管理中关于人性的假设成为制定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从古典管理理论时代开始, 西方人性假设经历了泰勒等人的“经济人”、埃尔顿、梅奥、麦格雷戈的“社会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沙因等人的“复杂人”的假设以及道德人假设、文化人假设、“超Y理论”中关于人的需求变化的假设等。

人性假设对西方管理理论和制度的嬗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 西方管理经历了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等许多阶段。雷文森认为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哲学思想是“控制”理论, 即“胡萝卜+大棒”的管理方式。泰勒把被管理者看作机器的附属品, 将人与机器、工具等因素加以机械地分解, 对工作程序和环节进行研究, 制定了提高效率的办法;实行计件工资制, 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这些做法是基于人性的两个方面的假设:即工人总是懒惰的、工人是“单纯的经济动物”。霍桑实验表明, 经济人的假设是片面的, 组织中的人们之间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除了经济方面外还有社会交往的需要, 这种人性假设为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关系理论奠定了基础。麦格雷戈总结出了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与“Y理论”, 认为X理论着重外部控制, 而Y理论则着重自我控制, 它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莫尔斯和洛希则进一步提出“超Y理论”, 超Y 理论是一种权变理论, 它依据“复杂人”的假设, 认为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方式的选择要都要根据环境和内部关系的变化进行。

人性预设是西方管理中最有影响的、最基本的预设, 但它只是预设的一个方面。实际上, 在一个管理制度中还包括许多其他假设, 比如对环境的假设, 对一些理论前提的假设, 对逻辑推理有效性的假设等等。管理制度中预设是复杂的, 需要有全面的分析。

摩尔和帕克《批判的思考》一书中认为:“如果你能指出使一个论证成为有效或有力的论证必须假定的东西, 你就能更好地评价这个论证”。[4]P264 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基于预设的, 预设的分析在管理制度科学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管理预设分析的任务, 主要是对预设的真实性和真实性的程度进行考察。预设虽然被当作制定制度的依据, 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 但无论从管理科学史上还是整个科学史上看, 科学预设的真实性都是大可怀疑的, 科学的每一次巨大进步, 几乎都是以对科学预设或所谓的科学常识的否定为前提的, 社会科学也不例外。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一国两制” 的国家理论就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和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社会制度等常识性预设的批判性思考为前提的。就市场经济的实行而言, 它也包含了对人性的科学预设, 比如农村改革中的承包责任制, 企业改革中的改变统购包销的计划经济模式, 扩大经营自主权, 都预设了自然人和法人的“经济人” 性质, 是对过去的“政治人”假设的片面性的纠正。对预设的真实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制度科学性评价中, 应该以真正的科学精神, 对管理制度上的预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和评价。

2.2 管理制度本身的批判性思考

在管理制度的逻辑思考中, 可以将人性假设和其他假设或从基本假设推论出来的具体假设作为大前提, 而具体制度是小前提即相当于PEL模型中的证据。在上述关于制度思考的逻辑形式中, S即 (G→Z) 表示制度, 它表现为“假设——后果”的形式, 即达到一定目标后, 会伴随什么样的结果, 或者员工通过行为 (作为或不作为) 达到某种规定的目标后, 从组织得到的利益。

制度有科学性或真理性的问题, 正是由于制度的科学性, 导致结论的现实性。制度的科学性的批判性性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第一, 是看它是否反映了科学的制度预设的要求, 即从制度预设能否合乎逻辑地推出该制度S (G→Z) 。这里包括对人性假设的考察, 要考察管理制度是否满足员工对工作的预期即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员工个人期望的满足关系, G实现后员工得到Z的结果, Z是员工最希望得到的吗?Z对员工有吸引力吗?第二, 要考虑在一定的制度下员工的努力 (用M表示) 与管理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关系, 即 (M→G) 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里包括环境条件、技术手段、物质基础、组织方式、员工素质等诸多影响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的考虑。第三, 要考虑制度本身的真实性, 即如果实现G, 是否一定会伴随Z的结果, G实现后到Z之间是否还有另外的附加条件?也即 (G→Z)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管理目标是管理制度执行的结果, 而管理制度是通过激励 (和惩罚) 的方式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者进行预测的同时, 被管理者也在进行预测。西方管理理论中的激励理论对员工激励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代表的弗洛姆的激励理论认为, 当人们看到目标的可行性和目标的意义, 就会受到激励从而采取行动, 于是他提出了关于制度激励能力的公式:M=f (E·V) , 即激励能力等于激励概率乘以价值指数。美国心理学教授劳勒 (Edward E.Lawller) 和管理学、心理学教授波特 (Lyman W.Porter) 对激励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劳勒提出了与弗洛姆相似的期望理论模型:激励=Prob (E→P) ×Prob (P→O) ×价值。认为, 激励等于工作的努力可能导致绩效的概率乘以结果的价值。劳勒和波特还在1968年出版的《管理态度与工作绩效》中进一步指出, 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依赖于努力程度, 受到个人能力、个人“角色认识”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制约。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和德斯勒更进一步研究了领导方式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期待的影响。这里实际上就存在着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一种博弈关系, 这种搏弈关系是制度制定的一个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了管理评价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些激励理论来看, 他们都是不仅仅将员工作为经济人看待, 而且同时又当作理性人看待, 理性人不仅看到利益关系, 而且能看到自己行动到利益实现之间的现实可能性。

2.3 管理制度运用中的逻辑推理的批判性思考

如前所述, 关于管理制度的逻辑思考, 其隐含的逻辑推理形式是:

P:S (G→Z) →G

S (G→Z)

所以, G

这里所谓从逻辑上分析评价, 就是要考察从 (S→G) 和S到G之间究竟是什么逻辑关系, 在前提为真的情况下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制度预设和制度真实的情况下, 是否就一定能实现管理目标?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管理目标?这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

毫无疑问, 管理科学是一种典型的人文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规律性上的区别在于, 社会规律性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的, 基于一定人性的人类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人类行为受人的认识和信念所支配。社会的规律性与以自然齐一律为基础的自然规律不同。比如人性假设就不是表现全称命题的一般规律, 而是具有概然性的缺省规律, 它基于正常情况下的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从哲学方法论上说, 人性假设是一种抽象, 是将人的一部分属性进行抽象的结果, 充其量也只是对典型特征或正常情况的抽象和反映, 现实性上的人性是复杂的,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 所以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而且人性是有差异的, 人性也不是一个万古不变的概念。人性不是影响人类行为的唯一因素, 人所处的客观条件也是有差异性的, 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有选择的自由, 这是社会行为与自然行为的根本区别, 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在管理制度到目标的实现之间, 除了人性假设外, 还有许多因素的影响, 除了可预见的因素外, 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所以, 管理中依据的更多的推理是概率的而不是演绎的。从推理形式来看, 实际上是一种缺省的或非单调性的推理, 缺省的或非单调的推理所依赖的推理前提反映了一种类型情况, 它是一个缺省前提或“概称句”而不是全称句。在《假定性推理的论证型式》一书中, 沃尔顿将条件句分为严格条件句和缺省条件句。[5]P21前者为:对于所有X来说, 如果X具有F特征, 则X具有G特征;后者为:对于一个典型的X来说或在正常情况下, 如果X具有F特征, (在非典型和非正常事例中会出现例外情况) , 则X具有G特征。

在西方管理史上, 与科学理性主义相比, 现代决策理论从绝对理性主义走向现实主义。一个重要的表现是, 管理追求的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追求相对确定性而不是绝对确定性。尽管6σ质量管理中管理误差小到在一百万个机会里, 只找得出3.4个瑕疪, 但任何管理中都不可能作出承诺7σ的规格, 即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当代风险管理即不确定性管理, 研究如何基于不同资料和经验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度量、建模分析和引诱化分析, 比如Bays方法、稳健方法、灰箱原理的参数方法、多因素降维方法等, 这些方法是从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方法。戴尔否认普遍的管理原则的存在, 他认为, 至今还没有掌握企业管理上的所谓“通用准则”, 至多只存在各种不同组织的“基本类似点”, 这种观点与现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所见略同。管理学中的这种情况, 与科学哲学史上的情况是一致的。20世纪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后, 西方科学哲学中关于绝对确定性的追求逐渐让位于对有条件的确定性的追求, 对必然性的追求让位于对概率和或然性的追求, 概率主义由此而生。

管理评价对逻辑方面的考虑是, 在一定的制度预设和特定的制度下, 这种制度对管理目标实现的支持程度。这种支持程度, 也即制度思考中逻辑推理的强度。

3 对批判的反思

基于PEL模型的科学性批判模式只是一种抽象模式和总体框架, 在现实性上, 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评价是非常复杂的, 单就管理目标来说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因变量, 一般而言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 管理的目标除了有组织自己特殊的使命外, 还有对职工和对社会的责任等一般使命。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西肖尔在1965年出版的《组织效能评价标准》中也提出多重和相互冲突目标体系的观点。要求对目的与手段、长期与短期、硬指标与软指标、指标层次体系以及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要求评价各种衡量标准的相互依赖性和相关性, 也要求对不同的标准加以区别。PEL模型主要是从科学性的逻辑方面去评价制度对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而如前所述, 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 就管理制度而言, 除了逻辑性的一面外, 还有伦理的、法律的、政策的等多种评价方法。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 我们要注意批判性评价的一般模式与具体分析方法的关系。科学性评价模型, 只是一个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模式或框架, 它不能代替其他方法的运用, 它的实现要依赖于其他更为具体的方法。比如人性假设和其他各种假设中的中的试验方法、调查分析方法, 在制度制定过程中, 各种数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具体科学方法以及各种更为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因此如果只知道一般模型而不知道评价的具体手段, 那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批判。

参考文献

[1]布朗和基利.走出思维的误区[M].张晓辉, 王全杰,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2]DOUGLAS N Walton.Legal Argumentation and Evidence[M].The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HUGHG, GAUCHJr.科学方法实践[M].王义豹,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布鲁克, 摩尔.理查德.帕克.批判的思考[M].余飞, 谢友倩, 译.上海:东方出版社, 2007.

13.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十大关键问题 篇十三

2、股权激励,是为了促进企业业绩提升,快速发展,因此所有的股权激励,要和业绩有关联。同时,员工出资购买股份,也可以增加企业资金实力,有助企业更好发展。

3、尽量让员工掏钱购买股权,因为付出代价不同,珍惜度也不同。最后激励效果也不同。

4、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能超过20%。占比太大,企业后续引进资本时,股权太分散,致使企业缺少控制人,不利于企业发展。

5、员工持股方案,要充分考虑岗位价值,员工工作年限,以及个人能力与业绩表现来分配股份数量,同时,避免全员持股。认购股份,需要资格,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购买,就没有稀缺价值。

6、持股员工数量过多时,建议采取代持股份的方式,因为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公司的股东,最多不能超过50人。要规避这个限制,可以考虑股权代持,代持需要签订协议,制定相关操作规则,以避免纷争。

7、企业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财务必须透明,否则对员工的吸引力下降。

8、在考虑员工持股的同时,企业要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并制定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经营班子的管理规章。员工在拥有公司股权,获得收益的.同时,要有机会,不同程度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其积极性,这样员工才有成就感和归宿感。

9、员工持有股份,要真正有吸引力,还是要让股份能在企业内部能流通起来,一个,股份价格根据公司盈利情况而增加,会提高员工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关注,第二,股份可以在公司自由买卖或者大股东回购股份,这样员工出资购买时,对购买的股份难以退出的顾虑会降低,有助于提高员工认购股份的积极性。

10、要做好员工股权激励,还得有组织准备,一个要聘请专家顾问协助,提高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公司要成立相关小组负责方案设计,后续还需要有部门来管理,这要才能使员工股权激励方案真正落地,实现推动企业发展之目的。

14.复合常见十大问题 篇十四

遂道。

2.气泡。

白点。

胶点。(晶点)

活折。

死折。

卷口。

沾边。(复不到边或膜不够宽)

不好开口。

用错料。

11,剥离强度不好。

怎样减少避免十大问题

一. 隧道怎样产生的:

1.胶水初粘较低。

2..收卷不齐,左右偏差较大。

3.一层张力过大或二层张力过大,造成张力不平衡,下薄膜错位引起隧道。上3,底材表面本身就有晶点。

4,底材表面凹凸不平。

五,产生活折的主要原因:

收卷卷底松,上面紧,造成卷底受压,引起活折。(避免方法:收卷时卷底张力在不拉伸的情况下尽量收紧一点,上面张力小一点。一般机器在正常运转时尽量少加张力或不加张力)。

六,死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上胶压辊压力一边松一边紧。

2,烘箱风力太大。

3,复合辊压力一边大一边小。

4,原材料边松边紧。

七,怎样避免卷口:

先看看是往里卷还是往外卷。如果往里卷口,说明底膜张力太大,如果往外卷口,说明表膜张力太大。

八,沾边(复不到边或膜不够宽)。

九,不好开口

1,复合热鼓温度太高。

2,收卷张力太大,收卷太紧。

3,温室熟化温度太高熟化时间太长。

十,用错料。

4,。烘箱张力过大或二放张力过大。5.烘箱温度没开。

二,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复合胶辊凹凸不平或碰伤。

2.上胶压辊凹凸不平或碰伤。

3.上胶量太小。

4.复合辊压力不够。

5.上胶辊压力不够。

6.网纹辊碰伤或堵网。

7.烘箱长时间没开温度。

三,白点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复合镀铝时较常见)1,印刷白墨太稀。(遮盖力不好)

2,胶水工作浓度低。(影响上较量)

3,网纹辊太细太浅。(上较量不够)

4,网纹辊堵网。(影响上较量,局部没上胶)

5,上胶压辊或复合辊不平。

6,忘了开温度。(一般放入温室内几分钟后就会起泡和白点)。

四,胶点,晶点产生主要原因:

1,胶水操作浓度过高。(应避免高浓度操作)

15.管理实践十大误解 篇十五

误解一: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 经营做好了, 管理差点无所谓;管理做得好, 经营做的不好, 也是白搭。

这是典型的对管理和经营的混淆, 并且严重的误解了管理的功能。经营主要的含义是运营、运转、筹划。这些恰是管理的功能所在, 而且管理还有正确的决策和提高效率之职能, 因此, 可以看出管理的内涵是包含经营功用的, 简单点说, 经营行为也需要管理。

误解二:管理就是领导,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等等。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 都对管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并重点强调了管理的某一职能。

精彩归精彩, 但是, 却淡化了管理的真正的职能所在。管理作为人类生活中必然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愈来愈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而且在未来还会做更大的贡献。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其首要职能就是领导, 依次是决策、组织、计划、实施、评估、反馈, 然后, 进入下一个循环。片面的强调其中的一个职能, 就会导致管理的失衡。

误解三:管理是科学的。

这也是最大的误解, 而且似乎形成了流派。判断管理是否可以取得科学的资格, 是要看其研究方法合不合乎客观、逻辑、有系统三个条件。也就是说, 要想确定某种学问是否为科学, 其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其内容, 而是其研究方法。应该说, 管理是一种艺术, 它更如中医一样。它可以包含科学的内容, 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 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实践, 是一种艺术。

误解四:管理是正确的做事, 领导是做正确的事。

一种投机取巧的, 貌似有道理的说法, 把管理和领导截然分开。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效能是做正确的事, 效率是正确的做事。

误解五:掌握了先进管理方法, 就掌握了管理。

所有的管理方法都是为管理目的而服务的, 舍弃了, 或模糊了管理目的, 方法也就一无用处, 甚至有害处。随着国家对管理的精细研究和对某些方法的神话般吹捧, 我们对流行的管理方法越来越迷信和执著了。甚至在管理实践中, 大量的出现了为方法而方法的现象, 使用某一方法的原因竟是因其先进, 这已经叛离了管理的目的。现在是回归管理本质的时候了, 管理的本质就是使人和人所从事的活动做得正确和更好。由此而言, 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方法为我们所用。

误解六:能赚到钱, 就说明管理的好。

最诱人的误解。对于经营性质的企业来说, 赚到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但绝不是唯一的指标, 还应包括市场地位、无形资产、组织效用等多个前瞻性指标, 唯有此, 才能使企业赚钱得以持续。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的综合表现, 平衡计分卡所提出的四个维度指标的平衡就是这个道理。

误解七:管理不用学, 也能做得好。

乍一看, 不会有这种误解埃现实中, 一方面管理者能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却不在学习管理上下功夫, 其理由就是“不学也能干得好“。这种短视性, 不仅阻碍了管理者的进步, 更给组织带来了伤害。在现在多变的环境中更应该加强对管理的学习, 这一点毋庸置疑, 否则, 你就会失去竞争力, 就会失去价值。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误解八:管理是领导的事情, 和我无关。

我们已经进入了组织的社会, 任何个人都会与组织息息相关。管理不仅仅对组织而言是重要的, 对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有莫大的关系。对于组织而言, 你的工作管理能力决定你的贡献度是多少, 从而决定你与组织的关系;对于个人而言, 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决定着你生活是否快乐和幸福。简而言之, 一切皆须管理。

误解九:管理很难, 我根本学不会。

管理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变化性使人有些难以捉摸, 理论上的管理在实践中不是很实用, 所以, 看起来很难学, 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的。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学的丛林现象和对大企业管理成功的极度推崇而导致的, 其实管理就存在于我们工作和生活之中, 只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了管理的本质、原则、职能和一些基本方法, 明确管理的对象和目的, 就可以在实践中大展手脚了。一句话, 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好的管理。

误解十:创新是管理的职能。

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已经成为组织基业长青的重要保证条件。有专家把创新作为管理的第五大职能, 这又混淆了管理的职能和创新的性质。创新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已经完全融合在管理的职能循环之中, 是管理的内在需求, 是管理和实现功用之动力所在, 因此, 创新作为管理的原则更为合理, 实践证明, 创新也是需要管理的。

上一篇:《西游记》人物分析下一篇:在“五四”青年法官座谈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