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前置作业设计(精选8篇)
1.一单元前置作业设计 篇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设计
作者信息
姓 名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生物 所教学段 高三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本模块将用来记录您在模块1至模块3中的学习反思。在前三个模块结束时,您都需要使用这个模板,根据所学内容在其中添加新的想法或设计。
第1步:选择单元(模块1第2节后完成)
请选定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项目学习要素(如探究活动、高级思维、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单元。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包括您当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
原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一部分,本单元选取的内容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从孟德尔研究开始,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本章内容将引导学生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本单元共分2个专题:《孟德尔杂交试验一》和《孟德尔杂交试验二》。第一专题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和基因分离规律;第二专题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第一专题是第二专题的知识基础。
主要学习方式:
1.回忆。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2.使用课件展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设置开放性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预期学习效果:
1.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能够阐明两种遗传规律的实质。
3.能够使用遗传规律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
(注: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所有的评价内容)
1.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评价工具:课堂评价量规表和单元测试
3.使用时间: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终结性评价用于单月学习结束时。第2步:21世纪技能(模块1第2节后完成)
在模块一中您学习了在教学中考虑21世纪技能的必要性。那么,在您选定的这个单元中,您将在什么地方来培养21世纪技能呢?请在下表中至少列出您将整合在单元中的三个21世纪技能,也考虑一下利用什么技术工具来支持这些技能的学习。
21世纪技能
技术工具
信息素养
交流与合作
网络、PPT等 QQ群、微信、博客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思维导图
灵活性和适应性 分工与合作,团队精神
修订后的单元概述:
考虑在本单元培养某种21世纪技能后,您的单元设计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下面空格处重新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本单元是必修二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教学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应用遗传规律解释一定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过程
1.把握基础,注意概念性内容的深入理解,深入浅出;具体的概念如下: “相对性状”,显隐性状,“纯合子”,“杂合子”,“表现型”,“基因型”,“性状分离”。
2.本章的教学重点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难点为遗传定律的应用;另外育种学理论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集中在: a 亲子代表现型,基因型相互推导; b 遗传病系谱的分析和计算;
c 遗传育种中材料的选择,育种程序的设计等。
3. 教学中我们突出重点、难点,简化非重点内容,对于重点内容,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实验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加大讲授的难度,而是适量加一些学生的练习;
4.本章涉及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科学史的教学,一个是科学方法的领悟,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研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中渗透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学习活动
1. 课前 分组分工协作;搜集信息、资料。例如孟德尔的资料,豌豆的特点等 2. 根据初中的知识基础,课上分析、讨论、交流、举例;
3. 课上操作探究实验,课下形成实验报告,课上交流、分享。提出建议;
4.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画一画有关的遗传图解,让学生写一写图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们也依此做为教学的切入点。
2.一单元前置作业设计 篇二
那么, 怎样的前置性作业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呢? 笔者结合近三年的教学实践, 做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前置性作业的功能
前置性作业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它的作用是多元的, 既具有认知功能, 又具有发展功能, 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实现教学目标意义重大。
在认知功能方面: (1) 唤起注意。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遇到问题, 使其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发尝试。由问题引起认知失调, 提高学生对即将学习课题的关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诱导功能。通过自主学习, 发现哪些内容是有困难的, 哪些内容是有疑惑的, 这些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应如何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在发展功能方面: (1)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是生本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作业, 就是促使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不断转向自主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天生好学的本能。 (2) 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能力,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如科学课中有许多小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或完成, 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及收集信息、分析概括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在课堂实践中, 我们还要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 把握以下设计原则, 这是前置性作业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 自主性原则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 [2]所以,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 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智力和思维特点, 使设计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自主进入知识空间, 主动地建构知识, 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实践性原则
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 要关注问题的实践性, 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实践, 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其主动完成任务, 又能使其有真切的体会, 在课堂中将自己的体验大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获取的知识是非常牢固的, 而且实践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 开放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必须体现开放性, 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在设计任务时, 要认真钻研教材, 围绕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开放性作业加以布置, 深入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 让学生“各有说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一方面是知识面的开放,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我的开放, 这是任务设计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也是考验教师设计能力的最大障碍。
(四) 趣味性原则
根据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前置性作业在设计中要体现出趣味性, 让学生从步入科学知识的殿堂起, 就对科学这门功课既有向往, 又感陌生。我们在任务设计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知识伟大的同时, 自主地迈出求索步伐。只有感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兴趣, 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可能自主学习。
(五) 灵活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在设计中要体现时间和内容上的灵活性。并非所有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都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天, 可结合教材内容和需要完成的时间, 有些可安排在周末, 如土电话的制作、潜望镜的制作。有些甚至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安排, 如《月相》的观察。还有些可在寒暑假完成, 如七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整章在寒假完成前置作业, 让学生提出青春期及生物生命的相关问题。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类型
通过对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尝试, 笔者对此有了初步的经验, 总结出如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 观察体验型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 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智慧, 应从观察天上 和地下的 实在的东西而来。同时, 观察越多, 获得的知识越牢固。”观察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活动方式。在课前让学生观察体验,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加工、整理、判断。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正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如七上《常见的植物》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到校园中观察各种植物, 并将观察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八上《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寻找校园中不同类型的茎, 并仔细查看各类茎的特点。教学《质量》前让学生到超市观察并记录一些物品的质量。
类似的如《月相》、《生物与非生物》、《常见的动物》《土壤中有什么》、《植物与土壤》等内容, 可让学生先观察再学习,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 实验探究型
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又是调整学生在认知需求上的一种途径, 更是在教学上突破难点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课型的特点设计探究型的前置任务。
科学探究一般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思维敏捷的同学, 因而在交流中, 思维被其他学生所取代, 这种思维上的落差, 对这些薄弱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为了赶进度, 一路小跑, 会不断有学生落下阵来, 探究型的任务前置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如七 (下) 《平面镜成像》可设计如下前置性作业:对着一面大平面镜, 请完成下列活动: (1) 当你举起右手, 镜子中像举起的是哪只手? (2) 当你离开镜子时, 镜子中的像是离开还是靠近镜子? 镜子中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3) 拿一块板放在镜子的后面, 板能否挡住像?这说明什么? (4) 有没有办法使你看到自己的像更清晰 (更亮) 一些? 说出你的做法。 (5) 要想看到身体的范围大一些, 将镜子远离自己还是靠近自己?
又如八上《电路图》的教学前, 让学生利用实验盒里的器材, 动手做做使一只灯泡发光、两只灯泡发光, 画出“设计图“, 说出在连接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各器件的作用。
在七年级的体积、质量、温度的测量和八年级的电学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的使用、电动机等教学过程中, 都可设置此类前置任务,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正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
(三) 温故知新型
几乎没有什么新知识是毫无道理横空出世的, 新知识的学习常常是一个以旧孕新的过程。在新的概念和规则教学中, 要善于把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中, 恢复从旧知到新知的生长点, 恢复它由于源自丰富背景而具有的趣味和吸引力。 [3]如九上《探索碱的性质》:
以比较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当然, 这种联系可能是对立的, 也可能是统一的, 通过学生大胆猜测推论, 尽可能地暴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者的对照, 获得对知识的内化。如《几种重要的盐》、《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质量分数》等的教学都可采用。
(四) 答案开放型
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 多元型的前置任务就针对此特点而设置, 它不是形式上的多元, 而是思维上的多元。通常出来的答案不局限于教材中, 甚至是老师始料不及的, 也就是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 每一种结论都符合要求, 这样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同时它也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七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举出生活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至少五个, 并说出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课堂中学生带着不同的例子展开争论, 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如《力的存在》、《水的压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的教学都可采用此方法。
(五) 知识梳理型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不相同, 教师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无法代替学生的复习。因此, 在设计复习课的前置性作业时, 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出知识, 画出简要的知识结构;整理错题, 在错题的旁边注明问题的原因;让学生收集认为容易错的题目和推荐认为最好的题目。这样让学生在画知识结构的过程中, 比较系统地整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复述。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 学生将原先所做的试题重新复习一次, 最重要的是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推荐好题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查找相关资料, 在一定量的试题中,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题目。
以上这些设计的类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基本方式, 虽显粗陋, 但的确发挥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因为通过前置性作业学习, 学生提早进入了学习状态。在这种有备而来的课堂中, 学生的参与度更广, 学习的热情更高, 思维的深度更深, 对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开展, 学生自信心的提升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然, 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并不是要生搬硬套某种模式, 在于能否让学生觉得这是他需要认识和了解的知识, 是他有兴趣探索的问题。
总之, 新课程教学应突出“以生为本”这一核心,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探索教学规律, 树立大课堂意识,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用开阔的视野、灵活和艺术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8, 第9次印刷.
[2][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 王琳译.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11.
3.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篇三
关键词:前置性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指出,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反映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只有符合并遵循这个规律,学习的效率和价值才能最大化。
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1】在整个教学准备和教学程序中,这一重要环节集中体现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上。设计前置作业给学生把课文学习在先,其实是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学生能自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生以学为根本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凸显。
前置性作业也叫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围绕课文重点给学生制定的学习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进行作答的一种学习载体。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必须探明这一点,并且从这一点开始教学。"这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起点,布置学生做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前很好地预习,然后经过教师的批改和总结进而以学定教。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知识迁移,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以学定教”的“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内涵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状况决定的。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批改前置性作业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作出“教”法的选择,这时的教就显得更精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理念
前置性作业中几个大方面(基础、对文本的理解、拓展、练笔)的知识点应体现出来,然后以学定教,教师在课堂上的急中生智,即教学中的课堂生成。学生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教师适当地进行点评和引导。前置性作业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下面从几个方面谈前置性作业的设置。
一、稳抓基础。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对文章出现的生词理解了,才能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大多数课文的学习是让先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并且尽量把握词语的写法。前置性作业基础部分的设计是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写、理解其意思(不懂的要求自己弄懂)。有时候还可以加上用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遵守“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做法。
直接接触大量感性的语言材料,不作或少作理性的分析讲解,在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整体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具体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多作策略性的指导性设计,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放在课前进行,当他们有了充分探究、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更加到位和有效,比如“看了课题想提什么问题?”“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你喜欢什么内容,请说说理由”“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与大家探讨?”或者“在文章可以续写的地方续想续说续写”等,在整体感受中理解,不必在细节上纠缠不已。这种整体阅读中同时还可以积累佳词丽句,培养语感,从而形成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现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学生的大脑存储了这些材料,将成为他们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将会产生综合效应,很有利于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注重“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以读引编”。
整體进入文本,更要整体拓展开去。通过学生自己去感受、进入、走出课文,以课文为话题,进行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以读引说,以一篇带多篇,以自主的大阅读量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强大措施。这方面体现在前置性作业中就是课外拓展,让学生搜集和整理与文本知识点有关的资料。比如《月光曲》前置性作业就可以设计关于贝多芬的相关资料,可以是贝多芬的简介、故事、名言等。
四、以读引写,以写激创,注重专题性探究。
在理解文本内容及拓展地了解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中必然带来学生思想的丰富多彩和书面表达的愿望,趁着学生思想产生热潮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进行练笔写作,前置性作业就可以设计给学生练写一段话,例如设计《紫藤萝瀑布》时给出一个小练笔:大自然万紫千红,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吧,用一段话把它描写下来,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是植物的外形、特点、对环境或者人类的作用、你喜欢的理由、你和它之间的有关故事、你看到这种植物的联想等等),有一些课文可以设计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他们感受更深刻,写出来的文字更真挚,由此刺激学生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设计案例
《月光曲》前置性作业
1、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3、查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简介、小故事、名言等)
4、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人受到美的熏陶。我们可以从①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②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之美、③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请你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来说说你的理解。
5、拓展:和同学分享你喜欢的一首名曲,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并说说你听这首名曲时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什么?请写下来。
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由于做前置性作业有了充分的准备,每个学生也就有话可说,学生交流的参与面更广,与人交往能力得到加强。在同学间的交流、启发下,在老师的及时总结、梳理下,同学们能通过课堂分享、领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4.一单元前置作业设计 篇四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运算的实际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单纯以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三步混合运算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会计算两步的连加、连减、连乘、连除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混合运算,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奠定了基础。
1.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等多种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可以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是符合实际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非人为的强制性规定。
3.精心选择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熊购物
课时
买文具
课时 过河
课时
练习一
课时
小熊购物。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师:星期天,小熊胖胖和好朋友壮壮一起去逛食品超市买好吃的,你们想一起看看吗?说说你们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图中几种食品的价钱: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我知道了胖胖想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
•我看见图中的壮壮拿着20元钱。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多!你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呢?
生:胖胖应付多少元?
师:胖胖应付多少元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以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故事开头,让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要解决“胖胖应付多少元”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面包是3元,那么我们就可以先计算出胖胖买4个面包用的钱数3×4=12;然后加上买一个蛋糕用的6元钱,这样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就是12+6=18。
师:淘气和笑笑是这样列式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是先计算买4个面包的钱,然后加上买1个蛋糕的6元钱,这样就算出了胖胖一共要付的钱数。
•笑笑是用买蛋糕的钱数加上买面包的钱数,算出胖胖应付的总钱数。
师:你发现他们的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1:他们列的算式里都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计算的时候都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他们列的算式一个是用买蛋糕的钱加买面包的钱,一个是用买面包的钱加买蛋糕的钱。
师:你觉得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呢?
生:我们只有先算出了买4个面包的总钱数,才能加上买蛋糕的钱,才是胖胖应付的总钱数。
师:壮壮有20元,如果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你能帮壮壮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我们已经知道每包饼干4元,那么买3包饼干用的钱数,就是计算4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4=12;壮壮有20元,买饼干剩下的钱就是应找回的钱数,用减法计算20-12=8。
师:你能写出综合算式吗?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综合算式是20-3×4,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结合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结合小熊购物的情境,跟小组的同学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说:
•20-2×7表示壮壮如果买2包花生应找回多少元。
•5×3+4表示如果买5个面包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5×3+4还可以表示如果买3袋糖果和1包饼干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4×6-20表示如果壮壮买4个蛋糕还差多少元。
•4×6-20还可以表示如果壮壮买6包饼干还差多少元。
【设计意图: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两种不同的乘加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并且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后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答。】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学生提出“胖胖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在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A类
.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下图,求一共有多少人。
B类
3.妈妈买来25个橘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结果正好放了4盘,一共吃了多少个橘子?
4.请你帮小兔算一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4+7=19
2.3×5+4=19
B类:
3.25-5×4=5
4.4×-7=9
教材第3~4页“练一练”
.4×5+3=23
3×6+1=19
2.说一说略。49 72 74 94 50 54
3.50-4×8=18
8×2+4表示买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共用多少元。
50-4×5表示拿50元钱买5张儿童票后还剩多少元。
8×7-50表示拿50元钱买7张成人票还差多少元。
4.10 12 66 38 8 74
5.2×8+34=50
6.24-4×5=4 4×8-24=8
买文具。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陪笑笑和淘气一起去学习用品超市看看好吗?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英文本每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生2:淘气拿着20元钱,要买3本作文本,售货员阿姨说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生3:我还知道笑笑要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取的数学信息很全面。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
师: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跟小组同学说说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从情境图中我们已经知道,3本作文本一共需要18元,那么一本作文本的价格就是18÷3=6;笑笑买了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已知英文本的价格是每本4元,所以笑笑应付的钱数是6+4=10。
师:你能列成综合算式吗?应该先算什么?
生:列成综合算式18÷3+4,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说得很好。那么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该怎样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每本算术本的原价是3元,关键就是算出每本算术本的现价。我们已知现在5本算术本需要10元,所以每本算术本的价格是10÷5=2,这样2元就比3元便宜了3-2=1。
师:说得很棒!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算式里先算什么呢?
生:列成综合算式是3-10÷5,在有除法和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师:结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看看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小结: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师:下面的做法对吗?
生: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这样等号前后的部分才是相等的。
强调:脱式计算的时候,不参加计算的部分一定要抄下来,必须保证等号前后的部分要相等。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根据淘气所说的上次2支钢笔花了16元,我们可以算出上次1支钢笔的价钱是16÷2=8,而图中信息告诉我们现在1支钢笔的价钱是7元,这样淘气所买的钢笔就贵了8-7=1。列成综合算式就是
16÷2-7
=8-7
=1
师:结合上面的情境图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生1:算式3×7+12表示的是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3×7+12
=21+12
=33
生2:算式5-12÷4表示的是1支自动铅笔的原价比现价贵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5-12÷4
=5-3
=2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使学生在质疑中理清解题思路。
2.教学中并没有单纯地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A类
.一个比一个贵多少元?
24元买了4辆,买一辆和一架共需要多少元?
B类
2.一共需要多少辆高空缆车?
还差几条船?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7÷3-8=1 24÷4+4=10
B类:
2.30÷6+2=7 45÷5-8=1
教材第6~7页“练一练”
.14÷2+5=12 5-12÷3=1
2.说一说略。7 6 3 25 38 18
3.9-56÷8=2
9+18÷6=12,表示单买1盒酸奶和1瓶绿茶需要多少钱。
3×9+15=42,表示单买3盒酸奶和1桶饮料需要多少钱。
4.24+40÷8 15-6×2 35÷5-4
=24+5
=15-12
=7-4
=29
=3
=3
5.23 33 50 0 56 9
6.20÷4-2=3 20+3×4=32
一套风景图片比一套鲜花图片贵多少元?20-2×4=12
过河。
.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师:淘气和笑笑在河边说什么呢?你想知道吗?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
•我知道一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一条小船比一条大船少坐3人。
师:观察得很细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
生2:如果同学们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
师:是啊,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设计意图: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师: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可以计算出坐船的总人数是29+25=54,且已知每条大船可以坐9人,54是9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大船,所以需要54÷9=6。
师:综合算式写成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行,如果写成这样就要先算除法,不能先算加法了。
师:是啊,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可是要正确地解答这道题,需要我们先算出总人数,才能算出需要大船多少条,也就是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必须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果能讨论出结果,教师就加以强调: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就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呢?在小组里讨论并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生:我们先要计算出每条小船能坐几人,已知每条小船比每条大船少坐3人,说明每条小船能坐9-3=6;然后计算54是6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小船,列式是54÷6=9。列成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想先算减法,就必须要用到小括号,即 54÷
=54÷6
=9
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应该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几辆小车,所以列成综合算式是 ÷8
=24÷8
=3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一看,说一说用÷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一本书有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有70元钱,买书包用去了46元,剩下的用来买每本8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
……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小括号。认识到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时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了它,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小括号的作用,促进学生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
河
÷9
=54÷9
=6
答:需要大船6条。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加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新天地。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巩固强化新知。
3.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A类
.甲商店售出24包果冻,乙商店售出32包果冻,每8包果冻装一箱,售出的这些果冻可以装几箱?
B类
2.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9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8=7
B类:
2.÷9=10
教材第9~10页“练一练”
.三班有男生和女生各18人参加队列和团体操表演;队列表演时,同学们站成4行;团体操表演时,3个男生和3个女生组成一个图案。
÷4=9 36÷=6
2.说一说略。35 9 9
3.÷6=3
4.5组图案中黑点和白点一共有多少个?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需要多少钱?
5.÷6=6 19-4×4=3
用买一袋大米的钱买了一桶方便面,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袋面条?
÷6=10
6.20-2=18 可能买的是第一种糖,18÷2=9;
可能买的是第三种糖,18÷6=3;
可能买的是第四种糖,18÷9=2。
7.÷3=3
2×=16
15÷=5
练习一。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含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我知道了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我能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师:这些知识,你们是真的掌握了吗?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整理的能力。】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第一幅图中有气球,每排有6个,共有3排,其中小狗已经打爆了4个。
生2:我知道了第二幅图中有16只小猴子和20只小狗,它们要坐小火车,小火车的每节车厢可以坐6只小动物。
生3:我知道了第三幅图中有48只小动物要坐船,每条大船可以乘坐8只小动物,每条小船比每条大船少2个座位。
师: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要想知道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就必须先计算出小狗和小猴一共有多少只,即16+20=36;已知每节车厢有6个座位,所以36是6的几倍就能坐满几节车厢,算式是36÷6=6。综合算式是÷6,计算的时候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师:结合情境图在小组里说一说,算式3×6-4和48÷分别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计算算式3×6-4的时候,要先算乘法3×6,表示每排有6个气球,3排共有18个气球;然后算减法,18-4表示的是小狗打爆了4个还剩下14个气球,所以3×6-4这个算式表示的是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计算算式48÷的时候,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8-2=6表示大船有8个座位,小船比大船少2个座位,这样每条小船有6个座位;然后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48÷6=8表示的是如果48只小动物都坐小船需要8条小船,所以48÷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如果48只小动物都坐小船,需要小船多少条。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并尝试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头脑中再现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通过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2.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条理性。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学生做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就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错误的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
A类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00平方分米,用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B类
2.操场上有9排同学,每排人数同样多,张红站在第五排,从排头开始数她是第4个,从排尾开始数她是第8个,操场上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3.有两袋糖,一袋是84粒,一袋是20粒,每次从多的一袋里取出8粒放入少的一袋里面,经过多少次才能使两袋糖的粒数相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9×9×100=8100 8100平方分米<8500平方分米 不够。
B类:
2.×9=99
3.÷2÷8=4
教材第11~12页“练习一”
.5×4+6=26 ÷6=5
20-3×5=5
0-24÷3=2
2.说一说略。25 38 8 9 7 0 9 8
3.4.3×4+1×3=15
5.12÷6=2 2元<3元
小男孩儿买的饮料便宜,每瓶便宜3-2=1。
6.45÷=5
7.有3排气球,每排有6个,小狗打爆了4个;有16只小猴和20只小狗,每节车厢可坐6只小动物;大船有8个座位,小船比大船少2个座位,共有48只小动物。
÷6=6
3×6-4表示还剩多少个气球。2 14
48÷表示如果48只小动物都坐小船,需要几条小船。8
5.五年级下语文一单元预习作业 篇五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白杨》读写联动 以文带文
预学:
1.我能按要求填空
A、“晰”按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查()部,与“清晰”相反的意思是()。
B、“疆”字第三笔是(),共()画,书写时不要丢掉“弓”字里的()。
C、“陷”字读(),不读xuàn,它的第八笔是()。
2、我会组词
析()绍()扶()僵()焰()杨()晰()招()抚()疆()陷()扬()
本课的生字我觉得比较难记的是
。我采用的识字方法是
比较难写的是
,我采用的方法是
3、课文主要讲了: 共学:
1、从课文1-3自然段,我知道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是、、,知道了戈壁滩有、、的特点。
2、文中的几个人物是怎样一轮白杨树的?用横线画出来,你认为谁的话道出了白杨的品格?请抄写在下面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我还知道爸爸表面是在赞美白杨,其实在在赞美
,这种写法叫作:
4、读写联动
生活中除了白杨有那样的品格,我还知道 的品
格,延学: 阅读《白杨礼赞》,用波浪线画出白杨品格的句子,并批注。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二、拓展阅读
戈壁滩、戈壁滩、戈壁滩……
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渺无际涯的戈壁滩。一大片一大片灰黄单调的色彩,在车窗里向后倒退,向天边延伸,遥远的天边,起伏着寸草不生的秃山,那暗红的色泽和奇特的形状,竟使人联想到了月球和火星……
荒凉、贫瘠、寂寥──这些令人发怵的字眼,似乎就是专门为戈壁滩创造的。
灰黄中,突然闪出几星浅绿!尽管绿得可怜,却使我的眼睛发亮了。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荒滩上,原来也有生命。星星点点的,绿色在不断地闪烁,它们改变了戈壁滩的可怕的形象。
这些奇怪的绿色是什么呢?
“是刺棵子。”一位饱经风霜的旅伴告诉我。刺棵子。刺棵子。刺棵子……
我踏上茫茫的戈壁滩,我要认识这些奇怪的绿色。我终于看清了它们。
在冒着青烟的沙砾中,在龟裂的土壤里,在那些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大石块下,它们蓬蓬勃勃地生长着,纤长的枝条,无拘无束地向四面八方伸展,枝条上绿色的利刺和小圆叶,骄傲地在烈日和热风中摇曳……
哪里有戈壁滩,它们就在哪里出现,不管风沙多么狂暴,不管炎阳多么严酷,它们顽强地在荒芜中绽吐着给人以希望的色彩,透露出生命的信息。
我惊讶了──在这生命绝迹的旱漠荒野上,它们怎么能生存下来呢?该不会有什么特异功能?
我想从沙砾中拔出一棵来,费尽力气,未能得逞,利刺却戳破了我的手……
哦,这倔强的小生命,把根扎得那么深!
我看见它们在骄傲地微笑,我听见它们在骄傲地唱歌。面对广阔而又无情的大戈壁,它们能不骄傲么!
它们在用那星星点点的绿色向世界宣告:生命,是无法战胜的!来,沿着它们的足迹向荒漠进军吧,前方,一定能找到绿洲……
1、我通过()方法理解了诸如“渺无际涯、寂寥、饱经风霜”等词语
2、我知道了戈壁滩的环境
是,刺棵子特点
是。
3、我能体会到文中的“我”看见刺棵子时的心情:。
4、“我看见它们在骄傲地微笑,我听见它们在骄傲地唱歌”是真的吗?
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5、短文在表达上与本课有什么相同之处?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一、认真地读本单元的课文:
《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每篇文章用心读三遍,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要求家长签字:
二、单元目标我知晓
熟读90页单元导读内容,用“~~~”画出单元主题;用“ ”画出单元学习目标,并用序号(①②③„„)标出来。
三、课文内容我知晓
1.《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相指的是,和的意思是,课文主要讲的是 2.《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4.武松吃那一惊。吃那一惊:
5.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半歇: 3.《景阳冈》的主要内容:
四、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注音。
獐鹿为友()、猕猿为亲()()、顽耍()、石窍()..... 4.《猴王出世》的主要内容:
基础训练: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山冈(gǎng gāng)、晌(xiǎng shǎng)午、蹿(cuān cuàn)下来 诡(wēi guǐ)计、吓唬(hǔ hu)、折(zhã shã)做两截
二、辨字组词
唬()跪()抢()跨()
琥()诡()跄()胯()霹()励()拼()踉()劈()雳()迸()粮()
三、看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方法提示:可以先把文章读熟练,然后把不懂的词语放到文章中,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1.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如何: 吃: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但凡:
3.却把大虫吓唬我。把: 镌.刻()、抓耳挠腮..()()、遂.有()、家当.()
五、我会填 日()月()、拖()挈()、()()自 胜、()造()设、伸()缩()、抓()挠()、力()神()、()()排班
《将相和》助学单(以文带文)
预学:
一、识记词语
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二、认真阅读课文《将相和》,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概括主要内容
三、查找相关《史记》资料。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共学: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语句,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是不懂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以文带文:阅读《主题读写》中的《将相和》,并和课文作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资料链接: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
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
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八分钟写练:读句子,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正(zhâng zhēng)在为(wâi wãi)难(nàn nán)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2.这话传(chuán zhuàn)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ǎ
jià)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dã de)跟廉颇见面。
拓展阅读
和 氏 璧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他常在荆山采石。有一天,他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虽然外表很普通,但是他坚信石头里一定有好玉。
他把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和上一个说的一样,还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于是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之宝,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因为是卞和所献,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欺君之罪: 稀世之宝:
2、这块宝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璧”?它有什么特点?
3、《和氏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本篇文章中,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试着给这个人写一写评价。
《草船借箭》助学单(读写联
动)班级: 姓名:
预学:
一、识记词语
妒忌、推却、都督、延迟、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二、认真阅读课文《草船借箭》,课文先写了 ;接着写了
;然后写八分钟写练:
一、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妒忌 都督 迟延 水寨 幔子 自私 支援 丞相
了
;最后写了。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 ” 为线索,按 顺序描述。
三、查找相关《三国演义》资料。
共学: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诸葛亮和周瑜的语句,批注感受。读写联动:认真阅读《林冲邦达洪教头》一文,尝试以林冲的“让”为线索,缩写本文。
背景知识: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了。
神机妙算 大雾漫天 自有妙用 饮酒取乐 擂鼓呐喊
二、区别字组词
纳()漫()援()妒()呐
()幔()缓()护()
三、体会下面词语中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的关系,然后照样子写几个。动静 虚实
拓展阅读
空 城 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做疑兵,一面派张
美好课堂:习惯好、方法实、体验深、效能高
万佳小学语文组教案
助学单设计者:周华
使用人: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
A、见了如此模样。
B、众官无不惊奇。
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
C、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
D、岂不被司马懿捉住。
2、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3、诸葛亮“空城计”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4、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你能理解此诗的意思吗?相信你能,写一写。
意思是:
6.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预习作业 篇六
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反映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10分)
[答案]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无公害蔬菜要求严格,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大,价格自然要高于普通蔬菜。(5分)(2)商品的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也会导致其价格较高。(5分)
27.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购房难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捂盘惜售、待价而沽,投机性购房者兴风作浪、大肆炒作,致使房价一路走高,普通百姓对此苦不堪言。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措施,截至初,调控已经初见成效。
请运用《经济生活》中价格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理由。(12分)
[答案] (1)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房价上涨过快,导致住房严重偏离自身价值,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4分)(2)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但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住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过高的房价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会严重影响中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4分)(3)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过高的房价会引发房地产投资过热,不利于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4分)
28.随着油价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轿车。微型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低廉,预计售价3~5万元,使用成本仅为每百千米3元左右。微型电动轿车虽然不能彰显身份,也受时速、续航里程的限制,但对于广大富裕起来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别是城市中短途出行的人群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而且电动轿车是一种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结合材料,说明电动轿车为什么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8分)
[答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日益富裕是购买电动轿车的主要原因。(2分)
(2)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电动轿车价格低廉也使得电动轿车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2分)
(3)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求实心理也使得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经济实惠的电动轿车。(2分)
7.一单元前置作业设计 篇七
关键词:英语教学,前置性作业,有效设计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学生率先有目的自主学习的保障。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布置的、有针对性的任务。它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呢?
一、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
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课堂教学保证多数学生都能获得大致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而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多数教师都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开辟了一条更有效的途径,是下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的导航,是为新课作预备、作铺垫、作指引的。英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较好地体现由单词到句子、由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开放式前置性作业是指学生不局限于在课本、工具书中去寻访、解疑,而是充分利用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搜集和学习相关的资源和材料,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它除了可以安排学生充分自学能掌握的内容,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提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的拓展环节一般是安排在学习之后,要么是教师的谚语介绍,要么是让学生去合作调查,而前置性作业则把这一环节搬到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去体验除基础知识以外更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开阔视野,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在PEP四年级英语第二单元C部分的教学中出现了“April Full”,我设计了收集关于“April Full”的各种资料,让学生收集这个节日的一些小知识,课堂上我们进行的交流和讨论。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询问等方式,这些资料并不仅仅是个人探索的成果,还应该成为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共享资源或可阅读材料。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源于教材,而又超越了教材,更大限度地开发了教材“内”“外”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三、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它强调: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因此,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引入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访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记读书笔记、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心理学研究指出,课堂学习中有三种学习需要在发生作用:成就的需要、被赏识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英语前置性作业也是如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励、委婉地评价学生,使学生的成就需要和被赏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产生认知需要。当学生在做前置性作业有突出表现时,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等形成性评价;当在做作业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后,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或指正。学生正是在“探究完成—得到评价—修正思维—再次探究活动”这样的练习中不断地让学生体验前置性作业,并从中积累知识和技能。为了更出色地完成英语的前置性作业,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活动效果做出正确和有效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应当学习什么。学生就会更深层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英语前置性作业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作用下形成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愉悦。通过合理评价,教师不但检测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自我诊断、激励学习的手段。
总之,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它就一定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8.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之我见 篇八
一、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历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一下认识人民币的前置性作业:
①你去过超市吗?双休日跟妈妈一起去购物吧!
②你们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③妈妈是用哪种人民币付款?找回的钱有哪几种?请和妈妈一起说说。
④看谁认识的人民币种类最多。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利于新知的学习。再如学完“千克、克”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5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并记下他们的重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认识。
二、比——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不断进步
小朋友好胜,不愿服输,就凭这一点,可以大做文章。如计算这块内容,新教材重视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设计与家长互动的练习。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与妈妈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如,在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看看谁是今天的无错者。经过“比”之后,小朋友的速度快了,方法多了,正确率也高了。
三、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中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
操作:在学具袋中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怎样的三角形,要几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现在的图形的底(长)和高(宽)有什么关系?
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解——让学生在尝试解答中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前置性作业:
①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
③完成上面的题目并预习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吗?请写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尝试解决,形成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老师解决了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与如何优化这个问题。
五、理——让学生在自主梳理中提升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前置性作业:
第一步,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了解了没有。
第二步,理:整理罗列单元知识点(举例计算)。
第三步,查:查找“课堂作业本、先学单、练习纸”等错题,看看现在会了没有。
第四步,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们老师应该善于“配菜”,让学生“烧”得顺手,“吃”得有味,让作业丰富起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责编 罗 艳)endprint
老师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学生也每天都在做。而如今现成的各式各样的练习册和试卷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仿效,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历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一下认识人民币的前置性作业:
①你去过超市吗?双休日跟妈妈一起去购物吧!
②你们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③妈妈是用哪种人民币付款?找回的钱有哪几种?请和妈妈一起说说。
④看谁认识的人民币种类最多。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利于新知的学习。再如学完“千克、克”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5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并记下他们的重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认识。
二、比——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不断进步
小朋友好胜,不愿服输,就凭这一点,可以大做文章。如计算这块内容,新教材重视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设计与家长互动的练习。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与妈妈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如,在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看看谁是今天的无错者。经过“比”之后,小朋友的速度快了,方法多了,正确率也高了。
三、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中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
操作:在学具袋中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怎样的三角形,要几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现在的图形的底(长)和高(宽)有什么关系?
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解——让学生在尝试解答中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前置性作业:
①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
③完成上面的题目并预习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吗?请写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尝试解决,形成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老师解决了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与如何优化这个问题。
五、理——让学生在自主梳理中提升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前置性作业:
第一步,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了解了没有。
第二步,理:整理罗列单元知识点(举例计算)。
第三步,查:查找“课堂作业本、先学单、练习纸”等错题,看看现在会了没有。
第四步,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们老师应该善于“配菜”,让学生“烧”得顺手,“吃”得有味,让作业丰富起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责编 罗 艳)endprint
老师每天都在布置作业,学生也每天都在做。而如今现成的各式各样的练习册和试卷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仿效,钻牛角尖的偏题怪题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经历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用”的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如:一下认识人民币的前置性作业:
①你去过超市吗?双休日跟妈妈一起去购物吧!
②你们买东西花了多少钱?
③妈妈是用哪种人民币付款?找回的钱有哪几种?请和妈妈一起说说。
④看谁认识的人民币种类最多。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知识有所体验,利于新知的学习。再如学完“千克、克”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5件物品,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并记下他们的重量。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相对比较贫乏,学生对量的观念的正确建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光凭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因此,我们需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加强认识。
二、比——让学生在趣味比赛中不断进步
小朋友好胜,不愿服输,就凭这一点,可以大做文章。如计算这块内容,新教材重视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在前置性作业中,可以设计与家长互动的练习。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与妈妈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又如,在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看看谁是今天的无错者。经过“比”之后,小朋友的速度快了,方法多了,正确率也高了。
三、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中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前置性作业:
操作:在学具袋中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找怎样的三角形,要几个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图形?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现在的图形的底(长)和高(宽)有什么关系?
③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又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清楚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作业,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解——让学生在尝试解答中学习策略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前置性作业:
①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是怎样算的?
③完成上面的题目并预习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或者疑惑吗?请写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尝试解决,形成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帮助老师解决了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多样化与如何优化这个问题。
五、理——让学生在自主梳理中提升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例如,《小数乘法的复习》前置性作业:
第一步,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你都了解了没有。
第二步,理:整理罗列单元知识点(举例计算)。
第三步,查:查找“课堂作业本、先学单、练习纸”等错题,看看现在会了没有。
第四步,质疑问难。(把不懂的问题,不会的题目写下来。)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设计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我们老师应该善于“配菜”,让学生“烧”得顺手,“吃”得有味,让作业丰富起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一单元前置作业设计】推荐阅读:
前置性学习作业设计10-30
关于试点建立涉税争议前置处理机制的意见06-26
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08-16
五下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08-30
第十一单元英语课程教学教学设计06-12
四年级下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9-24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0-06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