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10篇)
1.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一
一、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二、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2.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二
The Snowman
二、课型
故事课
三、教学背景分析
( 一 )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擅于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高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题目是“Winter in Canada”, 讲授了冬天的“季节”话题。单元围绕着Jenny, Li Ming, Danny这三个小主人公冬天的衣着, 堆雪人、滑冰等活动, 最喜欢的季节等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情景展开。
本节故事课“The Snowman”是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提高了阅读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读懂故事、感受冬天乐趣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理解故事。
2. 学生能朗读故事, 做到语音准确, 语气达意。
3.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 表演故事。
4. 学生能尝试改写故事结尾。
(二) 学习策略目标
1.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策略, 培养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策略。
2.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 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策略。
3. 在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 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在讨论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冬天季节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故事内容, 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二) 教学难点
学生能借助实物教具、板书等帮助表演故事。
六、教学准备
(一) 教师课前准备
1. PPT课件。
2. “Frosty the Snowman”故事的动画片。
3. “I’m a little snowman.”歌曲flash。
4. 为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双纸质滑冰鞋 (打印出来) 。
(二)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每两位学生根据右图提示自制一个活动帽子的纸质雪人。
2. 能向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制作的雪人。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Warm-up (6 minutes)
1. 师生问候, 开始上课。
2. 唱一首关于雪人的歌曲“little snowman”。教师播放歌曲flash动画, 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
歌词如下:
I’m a little snowman round and fat.
Here are my mittens. Here is my hat.
And a little scarf and a carrot nose.
You stand so tall and when the cold windblows.
歌曲fl ash链接http://www.520wawa.com/class/201005/ info_18631.htm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歌曲欣赏和演唱中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歌曲内容还为故事的讲授搭建了桥梁。
3. 课前预习作业展示, 复习词汇及句型winterclothes, I have a carrot for its nose . I think it’swonderful. 等。
学生两人一组拿着课前做好的纸质雪人在讲台前介绍。其他同学评价。
例:S1&S2: This is our snowman. We have acarrot for its nose. We have buttons for its eyesand mouth. We have sticks for its arms. I thinkit’s wonderful. I think it’s beautiful and cold.
老师问学生:What can your snowman do? Canit talk (jump, skate) ? 学生生成答案,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展示,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建立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建构他们个性化的故事背景图式。读后活动中学生要用自制雪人手偶表演故事, 因此这个活动还为故事表演做好了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 Pre-reading (2 minutes)
教师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幅图picture 1 ( 如图所示 ) ,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答案可能为S1: What’s the boy’s name?What’s for the snowman’s nose (eyes/arm) ? Whatcan the snowman do? 如果学生的问题不全, 教师补充。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回答。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图片展开想象, 提出问题, 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预测的阅读策略, 为阅读故事做好铺垫。
2. While-reading (21 minutes)
(1) 学习故事中图1和图2内容 (7 minutes)
①观看故事视频, 检验预测。
教师播放图1和图2部分flash视频。学生带着对图片提出的问题观看故事视频, 观看后回答问题, 检验预测并修正预测。
S1: The boy’s name is John.
S2: The snowman’s nose is a carrot. It’s armsare sticks.
S3:The snowman can talk.
②深入阅读, 发展阅读策略。
教师进一步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ic1&pic2内容, 找出John做了什么使snowman开口说话, 发展学生的寻读策略。
学生默读pic1&pic2内容, 回答问题。
S1: John put his hat on the snowman. Thenthe snowman could talk.
③利用snowman手偶, 角色表演图1和图2部分。
a. 教师用多媒体中的小仙女为学生制作的雪人帽子赋予魔力 (如图加音效) 。
b. 学生使用手中的雪人手偶和神奇的帽子两人一组练习表演pic1&pic2中的故事内容。然后在讲台前进行小组展示, 其它学生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神奇的雪人帽子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小仙女的魔法力量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享受阅读和表演的乐趣, 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这种兴趣的力量降低了角色表演的难度, 成为学生挑战自我的内驱力。
(2) 学习故事中图3和图4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预测, 为继续阅读铺垫。
小组表演完后, 表演内容的最后一句话是雪人说“What a cold, snowy day! Wonderful! What doyou want to do?”教师接着这句话追问, 过渡到图3图4故事的学习。T: What did the snowman wantto do? Could the snowman do it? 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②快速阅读, 发展略读策略。
学生阅读pic3&pic4故事内容, 迅速找出 (1) 中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S1: The snowman wants to skate. S2: Yes, he could.
③观看故事视频, 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图3和图4部分flash视频。学生跟读故事视频。观看后回答问题。
T: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S1: John put his skates under the snowman.
④直观教具, 助推表演。
教师发给学生纸质溜冰鞋。学生两人一组利用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练习表演, 图3和图4部分。小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略读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应设计学生体验, 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活动, 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语言。因此snowman手偶和溜冰鞋卡片等直观教具, 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 有助于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
(3) 学习故事中图5和图6内容 (7 minutes)
①自然过渡, 寻读, 表演
图4中雪人说“Can we skate always?”教师追问过渡到图5图6故事的学习。问学生“Can theyskate always? Why?”学生推 测答案。教 师问T:Then what did John do for the snowman? 学生推测答案。
②学生阅读图5、图6
学生快速阅读, 找到 (1) 中问题答案。
S1: Spring is coming. It’s too warm. There israin, there is wind, but there is no snow and ice, andno snowmen.
S2: John put the snowman into the refrigerator.
③观看视频, 跟读
④两人一组, 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寻读技能的培养, 形成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练习、巩固所学故事内容
学生完整地观看故事视频。学生有感情地跟读故事。然后分6人一组, 进行角色朗读故事。
(2) 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通过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活动展示形式。角色朗读奖励两颗星 (2分) 。复述故事奖励四颗星 (4分) 。
【设计意图】
孩子们乐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帽子的实物在扮演中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表演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故事生动的情境中自然地生成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分为角色朗读和复述两个展示形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 改写故事结尾
①观看“The snowman (1982) ”故事视频片段, 视频网址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5NTc1Nz Y=.htm截取雪人变活和融化消失片段。
②学生根据所看视频片段或自己的想象改写故事结尾。
【设计意图】
在读完故事后, 发挥学生想象力, 以视频“Thesnowman (1982) ”故事的结尾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对故事的学习有所拓展和延伸。学生尝试写故事结尾也把读、写技能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三) Class closing (1 minute)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或复述故事。
2. 完成改写故事结尾的任务。
3.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三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4.六年级上册第4课《嫦娥》 篇四
第4课《嫦娥》教学设计
【诵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诵读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方法】
变换多种形式诵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幅图画。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的故事你能讲讲吗?(多媒体出示嫦娥图)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师:故事中的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温柔 善良 美丽)
3.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二、知人论诗
1.学生简单了解16页【作者简介】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商隐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伤感忧郁的性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牛、李两派排挤倾轧最激烈的时
候,他原依靠牛派的令狐綯考取进士,后与李派的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伤。政治上的冲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诗呈现忧愁悲伤的情调。
三、初读知意
1.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诵读古诗,读出韵律。
2.对照16页【注释】自己译文(学困生可以对照17页【译文在线】整体理解诗意)。
3.合作探究:交流诗意(最好优生差生合理搭配)
四、复读悟情
1.变换多种形式诵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男女对读、寻找读诗高手赛读、师生合作读(师读4个字,生读3个字)。
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仅供参考: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
3.尝试有感情诵读全诗,熟读成诵。(诵读建议: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
五、知识延伸
1.借助17页【趣味古诗】,认识一种新的文体—数字诗。
2.请同学们阅读18页【故事林】中的故事《李商隐轶事集锦》,同桌简单交流读后感。
3.飞花令游戏---说说带“月”的诗句。(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可把全班分为两组进行)(见【资料库】)
六、课外作业
1.诵读页脚名言警句,会背诵。
2.课外搜集并记忆李商隐《无题》。(见【资料库】)
附【资料库】
一、带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1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5.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五
保护环境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小编收集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500字,欢迎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500字【一】
县长叔叔:
我是长庆一小的一名小学生,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就拿我们小区来说吧,几年前,在我们小区的清晨走到哪儿都可以听见鸟儿婉转的啼叫,花丛里的小树下面,每天都可以看见新鲜的鸟便,但是,几年过去,这样的景观却一天天的在消失,每天早上当你漫步在花丛旁边时,只能听见零星的几只鸟儿在啼叫了,树下的鸟便就更不用说了。
几年前,在小区的凤园里,清澈的小湖一望见底,潺潺的流水声悄悄的溜进了你的耳畔。遥望湖水之中,一朵朵荷花在水上婷婷玉立,不时的会从下面蹦上几条小鱼,但是现在再也看不到婷婷玉立的荷花和小鱼了,湖面上到是多了很多烟头和纸屑......真是不堪入目。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淡化。人们为了图一时之利乱砍乱伐树木,使鸟儿无家可归,在公园的草坪中,湖水中乱扔垃圾使凤园环境恶化,这一桩桩,一件件由于环保意识所引发的自然灾害,难道还不能使人们反省吗?
所以,我建议县长叔叔,多做一些关于环保的宣传,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要在公园内多贴一些标语,提醒那些环保意识差的人,最好可以在公园内多安放一些垃圾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人类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500字【二】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的校园多美啊!春天百花齐放,夏天树木葱郁,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花纷飞。我在校园里学习已经六年了,清晨,小鸟听我们读书,下午夕阳陪我回家,我与校园挥手告别。我与校园朝夕相处,使我与她有着浓厚的感情。
可是吧,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却存在一些人为的问题:高年级同学刚清扫干净不久,地上就有很多果皮纸屑;厕所里,水龙头在伤心的流泪;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还有,地上有很多只用了几页纸的本子已经被丢弃,水沟里还塞满了垃圾。像这样不节约资源,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使得校园变得很脏,如果你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你愿意吗?所以,我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一:不随意践踏树木,不乱摘花,不能进花圃里玩,在班里宣传爱护花草树木。
二:珍惜资源:上个学期没用完的本子可以用来做草稿本,先用铅笔写,再用水性笔写。用完水时及时拧紧水龙头。
三:不乱扔果皮纸屑,要扔进垃圾桶,看到垃圾时要及时清理,看到别的同学扔垃圾时,要好言相劝。
四:在自己班里出黑板报时,多出内容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采取我的建议,让我们这个校园变得更加美好!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500字【三】
保护环境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6.五年级语文第4课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7.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七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研究性备课活动为例,分析不同教师PCK的具体表现,试图探讨其积累、形成、转变与发展的途径,为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视角。三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情况见表1:
一、关于学科内容知识
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统领性观念”以及课程和教材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应充分理解高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形成教学决策中的“观念地图”;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对高中历史学科和特定教学主题的课程设计知识,准确定位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选择和开发,为学习过程提供结构化组织和合理呈现的课程资源。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探讨一般应包括: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该主题包含哪些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其中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是什么?本节课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补充或替换素材?等等。
讨论1: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C:我拟定的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与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其中重点解决“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和“君主专制强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余知识点相对淡化处理。
教师B:有道理。本课以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演变为编写主线,我认为需整体把握教材,突出“一个主题” (君主专制的加强)、讲好两大问题 (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教师A:从课标要求来看,“内阁”和“军机处”两个知识点属于识记层次,“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属于理解层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C:我觉得教材叙述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从胡惟庸案可以得出废除丞相制度的缘由,以明太祖决断政务“力不从心”来体会设置内阁的必要性,再由内阁的职能和地位来辨别其与丞相的差异性,依据这样的线索可以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材关于“军机处的设置”就更为清晰了,特别是P18第三自然段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其影响。
教师B:关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本课教材着墨不多,主要是避免和初中教材的简单重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师A:我的疑问有两点———如C所说,理清了教材知识,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吗?如B所说,联系了初中知识,学生就疏通了史实与史论间的逻辑关系吗?本单元除第1课介绍的是早期政治制度,其余三课都是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铺陈,这也是本单元的重心所在。第2、3两节课都是从“强化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展开阐述,第4课却对“加强中央集权”避而不谈,并不妥当。我认为需要将“认识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补充进教学内容,这不仅更完整地体现了单元要旨,同时也是对现实的观照。具体来说,首先要用好教材P16“历史纵横”,理清“废除行省,三司分权”的重要性;其次是引入人民版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如“密折奏事”可以说明清代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清朝的边疆政策”则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C关注到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注意到课标对于不同知识的能级要求;教师B能跳出本课,从单元角度来整体把握,并考虑与初中知识进行衔接。但是他们都过分依赖教材,视高中历史课程为静态的事实知识的集合,并未把基座的教学知识转换成基顶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效果定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教师A的学科“统领性观念”明显胜出一筹,能够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考虑课程学习者接受的知识,关注学生“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从而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及历史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握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为后续的教学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石。这说明教师对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中的核心观念以及蕴含其中的显性与隐性价值等方面的理解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加深。
二、关于教学策略知识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指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主要包括譬喻、类推、举例说明、活动、作业、范例等。教学策略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它帮助教师选择恰当的呈现形式,通过必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内容。研究性备课中“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学生关于本课题已有的知识与概念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呈现何种特征?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性认知环节是什么?学生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等等。
讨论2:如何指导学生认识“明朝内阁的设置”?
教师C:我的思路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再以PPT呈现该历史概念的知识要素,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具体见表2:
教师A:明朝内阁设置不仅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我们教者提炼教材知识让学生去识记,学生将不求甚解,主要依靠记忆去掌握知识,这是好心办坏事。
教师B:难点知识的掌握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同意A的观点。我认为一要讲清内阁权力的运行机制,如“票拟”、“批红”是怎么回事;二要讲清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点,使学生明白内阁权力对专制皇权的依附。
教师A:B所说的两点确实很有必要,但不能由教者“讲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而不是教者将知识经验直接提供给学生的过程。教者的职责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必要的概念框架。基于此,我的设计思路如下,供你们参考: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明朝内阁制度的有关知识。
问题:阅读课本P17页正文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的原因及其职责,梳理内阁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
活动二:组内合作探究,探讨内阁权力运行机制。
节选赵彦昌、徐燕燕所著《票拟批红制度考》有关论述。 (略)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评内阁权力的运行机制。
活动三:组内合作探究,评价明朝内阁制度。
节选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有关论述。 (略)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内阁的特点并评价该制度。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策略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自主学习、交流共享的形式还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尝试成功、经受挫折的历练还给学生的学习机会;以独特感悟、自由表达的平台还原学生的个性差异。C教师局限于基本史实的浅层掌握和被动识记,既无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B教师则偏重于教者的讲授,课堂教学环境封闭、保守,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受应有的尊重。A教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材料情境贴切适度,问题设计科学严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助于促进个性与群性的共同发展。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
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气质特点、学生的先行知识和能力状态、学生易犯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等方面的了解以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变错误概念的方法等。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生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基础是什么(包括知识、经验、认识等,即已经拥有的“前概念”)?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习惯如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指困难、障碍)?等等。
讨论3:如何诊断和矫治高一新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C:高一新生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教师讲授法,“听、记、划、读、练”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衔接与转化对他们来说非一日之功。所以我认为当前还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梳理教材知识、形成历史认识,让学生先进行知识积累,再逐步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B:存在的并非就是合理的,正因为初中阶段简单粗放、陈旧落后的教学行为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才要求我们高中教师必须尽快地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尽管这并非一日之功,但早一日实施就会早一日见成效。
教师C:我对高一新生的了解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谈,与学生交流,与家长对话;看,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言谈举止;问,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认知等;测,通过适切多元的测试手段来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后应循序渐进地采取“滴灌”的形式进行个性化矫治。
“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突出了这个事实:在发展的整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如果在研究性备课中缺失了对学情的分析,将无法确定最佳教学起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切性都将无从谈起,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必定是镜花水月。教师C基于其相对滞后的教学理念,对学情的分析不准确不科学。教师B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严重弊端,认识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分析学情泛泛而谈、大而无当。教师A力求以数据分析加模糊分析的方式从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意愿、学习步调等多个维度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状态和潜在状态,易于将原来过于统一、固化的单一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转变为因人而异、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目标和要求,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
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是指教师基于形成教与学过程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的知识。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创设和呈现学习情境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教还是立足于学?学习情境一般从何而来?设置学习情境的关键之处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设置学习情境与完成课时内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情境如何具备生活性、情感性?等等。
讨论4:如何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C:我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常常是前学后忘。为了温故知新,我设置表格整合秦朝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供学生回顾总结 (见表3),然后提问:为什么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教师B:我准备以《凤阳花鼓》唱词片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作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朱皇帝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A:我的导入设计是这样的:先引用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对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描述:“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可见不但三公,连小官见皇帝都是坐着的。唐初的裴寂甚至和唐高祖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有坐处。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奏事了。到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了三个时期的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士大夫地位的下降。”同时出示《两汉以来大臣上朝礼仪变化示意图》(如下):
再通过提问学生,解决如下问题来切入本课题:
1. 结合图片思考:图中所示三个时期大臣上朝礼仪有何变化? (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
2.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大臣地位逐渐下降,皇权逐渐增强)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教师C的设计回溯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如果处理得当应该有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但是教师最后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取代对学习情境的阅读,问题针对于课本显性知识,致力于答案的得到,却没有依托完整的学习情境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B的设计从表象来看引用素材新颖、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悬疑性,但是最大的缺陷是创设的学习情境与本课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即“文不对题”。教师A则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共同构成完整具体的学习情境,所提问题与之高度依存,学生需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方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
“PCKg的四种成分是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一个融合体,这四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个体观念变化、整合最终形成学科教学认知的过程。”有研究数据表明,视“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为发展自身PCK的“很重要”和“重要”方式的教师占到了83.3%。教学共同体成员以研究性备课为平台,通过对话交流、备课磨课、观摩点评、合作教研等形成合作、分享、共赢的教师文化,利于他们广泛接触各种教育观念,并对其进行理解、分析、判断与整合,必然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科教学认知。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应秉持“内生”理念,逐渐实现由“被培训者”向“反思者、”“研究者”、“自我更新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58~63.
[2]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5):37~42.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19.
8.第4课 角度自选与正反思考 篇八
“符合题意”,就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限制在“材料的含意和范围”好像写作只能是被动就范,实际上作文题目里往往给的有一句话,就是“角度自选”。这就告诉考生,作文可以在一定的幅度内自由选择。诚然,高考作文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考生应当会利用这个自由,找到角度,选好角度。
【样题分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請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材料的主体部分分两段,上段类似于一篇小说的开头,设置了悬念:切割成功增值,切割失败损失就大。很多切割师又不愿动手。第二段是老切割师设计周密的方案并指导徒弟下手,让人欣慰佩服的是切割钻石的成功。老切割师说的话更让人深信不疑,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至此,考生的审题被一种成功的心态与成功的经验引导,势必会正面解读老切割师语重心长的至理名言,强调勇气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正面解读材料。正面解读材料一般就是顺着材料的思路跑,凡事都有一个正确的道理,只要把这个道理挖掘并概括出来就行。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则材料的话题限制在切割钻石这件事上,范围限制在“经验、技术和勇气”上面。如果反面解读材料,把“经验”“技术”放在第一位,都比“勇气”重要,有了经验技术,勇气才有用武之地,没有经验技术,勇气等于蛮干。这就是反面解读材料。
【高分捷径】
1. 要意识到“角度”的存在,学会站在不同的角色上思考。
角度就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并以此预测事情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不同,这就形成了每个人看待事物时不一样的角度。鲁迅《〈绛洞花主〉小引》中评价《红楼梦》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高考作文的审题中,也需要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高考作文题目,常常告诉考生的一句话就是“角度自选”,这就从侧面证明了材料里面“角度”的存在。所以,要做好审题这一步,看到材料中的多个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例:(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本题材料由两位作家的小故事组合而成,铁凝对别人挑错是“真诚感谢”,莫言对挑错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两位作家的故事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构成了一个单一话题。可是单一话题并不只是单一的角度,前边是从两位作家的角度看问题:名人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名人也应该有虚心的态度等。
同样是挑错,我们作为普通人会怎么想,与被挑错的作家们肯定是不一样的:名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在有些方面我们不一定要迷信权威等。
2. 正解材料与反解材料。
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人的思维也具有多向性,有时候我们看待事物注重其统一的一面,有时候注重其对立的一面,说明人们认识事物,同一个角度还存在立场的变化,有人认为正确,有人认为错误;有人会赞成、有人会反对,这是角度进一步的分化。
(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本题的话题词语就是“老规矩”。材料中列举了北京很多老规矩,这些“老规矩”代代相传,积淀成我们古老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美德。进入所谓的现代文明以后,有些代表传统的 “老规矩”正在被破坏,但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使人们呼唤老规矩的回归。传承老规矩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所以正面解读“老规矩”应该是这则材料的主要取向。相信大部分考生也会这么理解。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材料中列举的内容,就会有另一种看法。同是“老规矩”,材料中列举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今天还有着积极意义的是一类:“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当然要传承。至于“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在今天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抓住“老规矩”当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再联系到今天的北京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我们就要从反面解读“老规矩”。进入新时代,凡事向前看,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城市精神,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道这些先进的思想代替不了封建时代积累下来的那些“老规矩”?
因此,审题的时候,能发现角度的存在,再加以立场的区别,能轻松巧妙地进入作文的下一个环节——立意。
【写作误区】
1. 总认为一则材料就说明一个道理,无视角度的存在。
题目上只要说“角度自选”,那里面一定存在很多角度,否则,“角度自选”就是一句废话。一般的情况下,考生看见一则材料,總想一下子概括出来一个道理,况且认为它只有一个道理,实际并非如此。如: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的话题关键词是“中国崛起”,下面“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都是一些具体的思考角度,考生可以确定自己熟悉的领域,也就是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度。当然有些内容过于笼统,如“经济成就”“国际影响”等,角度太大,那就需要再把这些角度具体化,如“民生改善”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角度越小道理越见明白。
再往下分析材料,还有角度的存在,就是“所见”“所闻”“所感”。如果考生没有“所见”,那就可以写“所闻”,再加上自己的“所感”,写记叙文、议论文,各随其便。如果看不到这些角度,一味局限于“中国崛起”这个抽象话题,思考内容势必很空洞。
2. 不敢反解材料。
有关社会热点新闻,有考生认为只有从正面认识材料,否则就是思想不健康。其实反面思考不等于思想错误,一味盲从只会使文章缺少反思精神。
上例中,有关“中国崛起”的话题都是外国媒体的新闻。考生可以从反面思考:我们盼望中国的崛起,我们欢呼中国的崛起,但中国真正崛起了吗?不要被外媒的赞誉冲昏了头脑,是否崛起,我们自己心知肚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下岗工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存在都是当下中国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位卑不敢忘忧国,冷静的思考比一味的阿谀奉承更有资格说爱国。
【模拟练习】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年前,国内某大学从牛顿儿时故居伍尔斯索普庄园引进了“牛顿苹果树”的枝条,经过长期栽培,目前,这株“牛顿苹果树”已经是该大学校园内的标志性风物之一,校方希望牛顿追求真理的精神能激励一代代该校学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了什么认识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拟标题,文体明确。
9.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九
2.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春季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生病真难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疾病,培养学生的防护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
2.学生课前调查一下春季以来周围人生病的情况。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课前春季疾病调查的情况。
2.小结要点:春天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或者别人生病时候的感受。
4.小结要点:生病真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
5.测量体温。
(1)生病时候重要的症状就是发烧,我们要学会测量体温。
(2)指导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学生人的正常体温。
6、小结:人体超过正常体温就是发烧,发烧时人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浑身无力,头疼等,这时最好量体温,以判断是否真的发烧了。发烧以后要多喝水,还要上医院。
活动拓展:
统计一下开学以来班上有多少同学感冒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防病有几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疾病。
教学难点:了解防病的基本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身体。
活动准备:
1.给学生讲防病知识。
2.学生课前向成人了解民间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活动过程:
1.导入:生病很难受,那能不能少生病呢?
2.知识介绍:请保健医生跟同学们讲讲防病知识吧!
3.小结要点:按照医生的话去做,一定能更好的预防疾病。
4.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防病的方法?
5.小结要点:在生活中试试这些方法。
6.看图说话:
(1)讨论书上16页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打预防针的情况。
(3)小结要点:打预防针有利于防止生病,不要拒绝打防疫针。
7.集体讨论:生病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10.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篇十
教学内容: 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学习任务: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We say “thank you ”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功能:谈论和描述感恩节等西方节日。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了解的西方节日的名称,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例如:Christmas ,Halloween 等等。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节日的情况,例如:它们分别在什么时间?按照传统,人们在这两个节日里会做些什么?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1、向学生出示与圣诞节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When is the Christmas Day? Do you like it ? What do people do on Christmas ?
2、用同样的方式谈论万圣节。
3、出示美国国旗,问学生是否了解美国有一个关于国旗的节日和一个感恩节。引导学生开始今天的课文学习。
三、课文学习:
1、把本课的教学挂图贴在黑板上,播放录音呈现SB活动1的内容。让学生看图认真听,要求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弄懂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句子。
2、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出示卡片教读单词。
Festival 节日
special 特别的 meal 一顿饭
sound 听起来
football橄榄球
Flag Day 国旗节
Thanksgiving 感恩节
fly(使)(旗帜)飘扬
3、放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What are the two American festivals in the story ? What do people do on Flag Day ? 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4、讲解课文。
5、让学生跟读课文中的句子,熟读课文。
四、练习巩固:
1、让学生看SB活动2的图片,试着谈一谈图片的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1、抄写单词。2、熟读课文。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Unit 1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学习任务:Can you tell me more aboat American festivals? Well,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 Day? 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We say “thank you ”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功
能:会谈论节日是怎样过的,并能用英语写出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日常问候。
2、出示卡片复习单词。
3、让学生读课文。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学习:
1、学习四会句型: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at American festivals? Well,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 Day? 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We say “thank you ”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2、领读,分组读,个别读。
3、用Flag Day/ Christmas 来替换Thanksgiving Day 操练。
4、让学生看图、听录音并跟读,要求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5、活动4。请学生看图,理解活动要求:根据图片提示,写一篇介绍圣诞节的短文。
6、让学生回顾四年级上册Module10 Unit1介绍圣诞节的课文。
7、请学生说一说,并展示一些节日活动的行为动词。
8、请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独立完成短文。
9、请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内朗读自己写的短文。然后请一名代表向全班朗读自己写的短文。
三、练习巩固:
1、正确抄写四会句型Can you tell me more aboat American festivals? Well, 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What do you do on Thanksgiving Day? We always have a special meal.We say “thank you ”for our food, family and friends.2、背诵四会句型。四、课后作业
1、熟读四会句型。
2、正确抄写四会句型。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Unit 2
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学习任务: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Lantern Festival.功
能:介绍中国主要节日。
比较中西方节日的差异。
交流自己对节日的喜好。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带领大家复习上一模块学习的韵诗。让学生跟着录音边说边做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针对节日的主题向学生提问:What do people do on Thanksgiving Day ?
What do people do on Flag Day ? 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做出相应的回答。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1、出示SB第二单元活动1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所表现的是什么。(元宵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2、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西方节日的传统,如Christma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如果有外国朋友想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怎样介绍呢?
3、让学生用英语简单介绍关于春节的情况。如:Spring Festival is Chinese New Year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at Spring Festival.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4、让学生看活动1的图片,并跟读。
三、课文教学:
1、将本课的挂图贴在黑板上,播放录音呈现SB第二单元活动2。让学生对照着书听录音,熟悉故事内容和情节。
Girl1: I love this festival.we all go to see the Dragon Boat race ,We eat zongzi.It’s very delicious.Boy 1: My mother loves this festival.She makes mooncakes.Her cakes are delicious , my father likes this festival , too.He sings moon songs.His songs are very good.Girl 2: This is my family.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 , we have a special family dinner.and we eat jiaozi.Boy 2: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after spring festival.It’s at night.there are lots of lanterns and there’s a dragon dance.2、听过第一遍录音后,让学生看书上的图,说出每幅图表现的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把Lantern Festival , Spring Festival , Mid-Autumn Festival , Dragon Boat festival 写在黑板上,进行单词教学。
3、放录音,让学生说出该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节日,向学生讲解语言点。并让学生跟随录音模仿重复。
4、让学生熟读课文。
四、练习巩固:
1、让学生以SB第二单元活动2为示例自己分组展开问答练习。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Unit 2 活动3至活动7。
学习任务:复习巩固介绍中国的主要节日。功
能 :谈论自己喜欢的节日。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单词卡复习“race,lantern,the Lantern Festival,hang”。
2、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活动2。
二、任务呈现:
1、活动3。引导学生理解活动要求:仿照示例编对话,表演图中的内容。
2、请学生依次说出各图展现的节日,并朗读例句。
3、请学生4人一组,任选一幅图,仿照示例编几句简单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4、请部分小组展示,注意评价学生的对话是否符合语境和逻辑,人称代词、物主代词、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使用是否正确。
5、全班一起学习SB第二单元活动4的韵诗。这是一首练习人称代词的韵诗。
6、放录音,让学生看书听韵诗,从整体上把握诗句意思,讲解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再放录音,每句后停顿,学生模仿。
7、全班一起学习SB第二单元活动5。请学生观察图片,猜测韵句大意。
8、播放韵句的录音,请学生整体感知。
9、然后播放朗读韵句的录音,请学生逐句跟读。
10、再跟读,小组练习。
11、全班一起学习SB第二单元活动6。引导学生理解活动要求:学生A在心中想好一个节日,学生B用一般疑问句询问节日的相关信息,从而猜出这个节日。学生B猜对后。学生A要简单介绍这一节日。
12、两人一组,仿照示例开展活动。
三、课后作业。
完成活动7。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四、课后反思
Module 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Unit 1 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 学习任务:句型Can you speak English? 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 I can speak French.单词pen friend,address, Pleased to meet you.功能:表达自己的能力、请求、意愿和喜好。
通过介绍自己的情况结识笔友或网友。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互致问候。.2、带领学生打着拍子一起说上一模块所学的韵句。
3、播放活动1的录音,请学生听录音,理解语境。
4、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依次进行全班跟读、小组跟读、个人跟读。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1、把话题引到语言上来。把几个问题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回答: Can you speak Chinese ?
Can you speak English ? Can you write Chinese ?
Can you write English ?
2、导入课文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
三、课文学习:
1、使用教学挂图和录音整体呈现SB活动1。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故事大意。如:Who’s Laura?
Where is Laura from?
How many English friends has Daming got ? Can Laura write Chinese ? Can Daming write English? Can they be pen friends ?
2、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整地再听一遍录音,并帮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印象和初步理解。对每幅图片及对应的对话进行学习。
3、讲解课文语言点。请学生圈出对话中的“can,”尝试归纳“can,”的用法
4、出示卡片学习词语pen friend,address, Pleased to meet you.5、放录音,让学生逐句跟读,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
6、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请部分小组上台展示。
7、鼓励学生看图复述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
四、课后作业:
向家人展示自己跟读模仿课文录音的情况。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活动3,4 学习任务:巩固复习活动2的重点句型 Can you speak English? Yes,I can speak some English.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 Yes,of course.This is my address in China.学习策略: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复习单词。
2、让学生跟读活动2的录音,然后回答问题:(1)Where is Laura from?
(2)Can Daming speak English?(3)Where are Amy and Sam from?
二、任务呈现:
1、SB Unit1 活动3。请学生看图,听录音并跟读,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
2、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3、请学生四人一组,背诵句型。
4、SB Unit1 活动4.请学生看图,朗读例句,了解活动要求:这是一个接龙活动,考查记忆力和对“can”的运用。
5、先与三名学生示范,然后请学生四人一组,仿照示例开展活动。
6、最后请部分小组展示,评出最好的三组表扬。
7、请学生用“can”造句,不少于5句。
8、请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造的句子,然后请部分学生说。
9、讨论一下希望结识什么样的笔友。
10、示范::“I want a pen friend from London.I can write to her in English.I can tell her about China.She can tell me about the UK.I can also tell her about Chinese Dancing I love Chinese dancing.”
11、请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内分享自已的想法。请学生注意相互评价“can”的运用是否正确。
课后作业:
正确抄写四会句子。
Can you speak English? Yes,I can speak some English.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 Yes,of course.This is my address in China.教学反思:
第三课
教学内容:Unit 2
I can speak French.学习任务:I can ….I like….做自我介绍。
功
能:讲述能力。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交笔友或网友。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汇报关于自己的朋友、笔友或网友的情况。将name ,age ,hobby ,language ,can 这几个项目分别写在黑板上,学生汇报,把学生所说的内容的填入表格。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网友或笔友,但是有一些同学可能没有找到。今天,我们将认识几个新朋友,他们也在寻找笔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要给自己的笔友或网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
三、课文教学:
1、讲解生词: Sydney , Australia , Hong Kong , painting , pet , French ,candy.2、播放录音呈现SB第二单元活动1。让学生看书听录音,弄清课文大体意思。
3、让学生跟读录音,然后分角色朗读。
4、提问:“为什么Tom 不需要‘pen friend’,而需要‘phone friend’呢?讨论。
5、播放录音呈现SB第二单元活动2。让学生看书听录音,理解课文大意。
6、录音原文:
Mike :hi ,I’m Mike.I’m eleven and I’m from Sydney.I like football and swimming.Yao Tingting : My name is Yao Tingting.I’m form Hong Kong.i can write emails and stories in English.I like drawing 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Jim: hello, I’m Jim from London.I’m twelve.I can speak French and English , of course!I like music and collecting stamps.Linda: Hi ,I’m from san Francisco and my name’s Linda.I can speak English and Chinese.I like dancing.painting and I love my pet dog, Alex.7、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两遍。问学生:Who can be your pen friend ? Why ? 让学生读一读书上的文字,说一说这几个人的基本情况。
8、再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然后请他们试着脱离课本把这几个人物的基本情况讲述出来。
9、两人一组互相问答,运用以下语言: A:Who can be your pen friend ? B: Linda can.A: Why ?
B: Linda loves her pet dog, and I love my dog , too.Linda is American and I want to learn English from her.四、练习巩固:
1、分组根据课文的人物复述。注意“can”和“like”的用法。
2、让部分学生口述自我介绍。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3至7。
学习任务:巩固复习活动2的内容。功
能:运用语言做自我介绍。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互致问候。
2、出示卡片复习单词。
3、听活动1录音并跟读。
二、任务呈现
1、SB第二单元活动3。理解活动要求:这是一个简单的征友活动。
2、请学生在方框中画出自画像,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信息。
3、完成后,请学生两人一组,仿照活动2进行自我介绍。最后请部分学生展示。
4、SB第二单元活动4。播放第一遍录音,请学生听句子,整体感知单词的重音和句子的重读。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逐句跟读,体会句子中黑体部分与非黑体部分、黑体部分中画线部分与未画线部分的语音差异。最后请部分学生读句子,和学生一起根据书中的重音标注,评价展示者的朗读是否正确。
5、让学生仔细看SB第二单元活动5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有些什么。放录音,让学生完整的欣赏,然后让学生边听边小声模仿。最后让学生大声跟唱。
6、SB第二单元活动6。引导学生理解活动要求:这是一个挑战活动,学生A展示自已的能力,学生B、C、D也试着展示相同的能力,对学生A进行挑战。请学生听录音,理解活动如何进行,然后四人一组,仿照示例开展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扮演学生A的角色。鼓励学生替换活动中的能力,比如换一个动作、换一个口令或换一首英文歌。最后请部分小组展示,对拓展不同能力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课后作业:
给你的笔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
四、教学反思:
Module 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Unit 1 You’ve got a letter.From New York.学习任务: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Have you got a book about the US? I can send you one.功
能:谈论自己和他人拥有的物品。
复习have got 的用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带领学生演唱 第五模块中的歌曲I can speak English.2、通过提问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1)Do you remember Laura ?(2)Can Laura speak Chinese ?
(3)Can Daming speak English ?
(4)Are Daming and Laura pen friends now ?(5)Does laura want to write to Sam and Amy? 引导学生作出正确回答。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1、问:Have you got any stanps from China? S: Yes,I have./No,I haven’t.2、引出活动1.Have you got a book about China/the US? Yes,I have./No,I haven’t.听录音,跟读。然后小组读,个人读。
3、学习“world”.教读,个人读。
三、课文学习;
1、用挂图和录音呈现SB活动2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 Where is the letter from ? Is the letter from Daming ? What has Daming got ? What has Laura got ? 放录音,帮助学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针对“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中的have /has got 进行讲解。如:A、I have got a kite.Have you got a kite ?
B、Yes ,I have./ No ,I haven’t.A、She has got a skirt.Has she got a skirt ?
B、Yes , she has./No ,she hasn’t.C、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大明有一只中国风筝,我们在公园里放风筝。
3、让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
4、让学生圈出文中出现的“have got”
5、请学生观察课文中出现的连词“and”和“but”,两个词连接的句子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顺承和转折)。让学生造句。
6、出示卡片教学“often,difficult”,并对其进行运用训练。
四、练习巩固:
1、用often,difficult,and和but在练习本上造句。
2、自由读课文。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3,4.学习任务:重点学习句子Daming has got a Chinese kite and we fly it in the park.Have you got a book about the US? I can send you one.功
能:巩固“and”和“but”,两个词连接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复习单词。
2、请跟读活动2的录音。
二、任务呈现
1、Unit1活动3.请学生看图、听录音并跟读,注意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2、让学生自由读,然后背诵。
3、Unit1活动4.请学生看图、理解活动要求: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
4、让学生完成活动4的练习,然后核对答案。
5、以Sam 和Amy的名义给Laura写一封回信。例如:“Do you want Laura to be your pen friend? Can you use chopsticks well? Have you got a book about the US?Ifnot,do you want one? Do you miss Daming?”请各小组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回信内容。
6、请各小组选一人执笔,共同完成一封回信。注意信件的格式、称谓和落款等细节。
7、请部分小组朗读回信,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
1、抄写单词和句子。
2、请各小组进一步完善回信,并展示。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Unit 2 I’ve got a stamp from China.学习任务:I’ve got a knife and fork and chopsticks.I’ve got some stamps from China but I haven’t got any stamps from Canada.功能:谈论个人所拥有的物品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针对上一篇课文内容提问:
Where is the letter from ?
What has Laura got ?
Can Laura use them ? What has Daming got ?
Does Laura want to visit China ?
What does Laura want to send Sam and Amy ?
二、任务呈现与课文导入:
1、让学生说出I’ve got a ….提问:What has he got ? He has got…
2、播放活动1的录音,让学生看图听,了解意思。
3、齐读,分组读。
三、课文教学:
1、用挂图和录音呈现SB第二单元活动2的内容。提出问题:
Has Lingling got a knife and fork or chopsticks ?
Has Sam got a Chinese kite or a Japanese kite ?
Has Lingling got a book about America or a book about China ?
Has Sam got stamps from China or stamps from Canada ?
How do you know ?
2、再放录音,让学生看图听,进一步理解语句。
3、出示卡片学习“knife,fork chopsticks Janpanese”.4、跟录音朗读。练习几遍后,两人一组展开对话。
5、巩固“have got”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用法和“and”及 “but”的连接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对SB第二单元活动6的游戏进行扩展练习。这是一个接龙游戏,第一名学生说出自己拥有的一件物品,从第二名学生起,先说明自己是否拥有前面一名同学所说的物品,然后再说出自己拥有的一件物品。先示范,然后四人一组开展活
五、课后作业
1、抄写单词。
2、朗读课文。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3,4,5,7.学习任务:巩固活动2的句型:Have you got…and…? I have got…,but I Haven’t got….功
能:谈论自己与他人拥有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读。
2、跟读活动2的录音。
二、任务呈现:
1、活动3。引导学生理解活动要求:阅读澳大利亚女孩Sally征集笔友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补全句子。
2、请学生独立阅读短文,然后逐段回答一些针对短文的问提,如:“What’s the girl’s name? Where is she from?最后请学生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请部分学生朗读句子,全班核对答案。
3、活动4.请学生先试着读一读这四个句子,注意将调符号。播放第一遍录音,请学生先听句子,体会句子的语调。再次播放,请学生跟读,然后请部分学生展示。总结陈述句语调的规律:陈述句通常为将调。
4、学习SB第二单元活动5的韵诗。
先放录音,让学生听韵诗,从整体上把握韵诗的大意和节奏。然后请学生一句一句的跟读,向学生讲解韵诗的意思。
5、注意这首诗的韵律。
6、活动7。请学生朗读示例,引导学生增加“I’ve got a book about Beijing and Anne has got a book about New York.I’ve got a dragon kite,but Anne hasn’t got a kite.”等运用“have got,and,but”的语句。
7、先向学生展示范文,如:“I have got a friend from the UK.Her name is Mary.I use chopsticks,but Mary uses a knife and fork.She likes dancing and I like dancing too.Her school starts at nine o’clock, but my school starts at eight.I’ve got a Chinese dragon kite , but she hasn’t got a kite.I will send one to her.”
8、请学生仿照活动的示例和范文独立完成写作,鼓励学生尽量选择一位跟自已差异较大的朋友进行描述,并充分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9、请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内介绍自已与朋友的异同,并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和补充。
10、请部分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已与朋友的异同,进行点评和指导,注意评价“have got , and , but ”运用的正确性。
三、课后作业:
1、向家人展示自已跟读模仿课文录音的情况。
2、听活动4的录音,跟读并模仿陈述句的语音语调。
3、打着拍子向家人或同伴展示本模块新学的韵句。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3、4单元11-1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07-16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早晨文本感悟教学设计06-19
三年级语文 第3-4单元教案09-19
五年级语文上册 鲸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10-22
六年级语文16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08-08
三年级语文第10课教案09-24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