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2024-08-03

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6篇)

1.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篇一

不同居住方式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空巢老人

1、空巢老人心理状况

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独居老人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 总体表现为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越高, 则独居老人心理越健康。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也反映了其心理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空巢形成的原因

空巢形成的原因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空巢是指老人独立性比较强,感觉自己居住比较自由,主动选择不和子女同住。被动空巢的原因很多,如和子女不睦、居住条件不允许、子女外地工作、失独、丧偶等。被动空巢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3、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在我国,空巢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60%,其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孤独(有话无人说、感情无处诉),无助(生活中具体的困难没有人帮忙解决),无望(子女外地工作,无儿女孙辈相伴,感觉生活希望不大),自卑、自责等。在上述心理作用下,很多人会沉湎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经常失眠,最终诱发抑郁、焦虑的精神问题。

与子女居住的老人

1、子女同住老人心理状况

一般而言,子女作为婚姻关系的产物,被假设为功能障碍父母获得照顾支持的“第二道防线”。与子女同住对老人晚年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当老人晚年丧偶,家庭子女的协助与支持是老人重获家庭温暖的重要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落差与孤独感。然而与家人同住者大多需要帮助子女做家务和照顾小孩, 生活和精神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那些子女在外打工的老年人,承受的压力更大。相对于独居老人而言,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加恶化,更容易出现忧郁症状。

2、子女同住老人心理问题成因

可能的原因在于:与子女同住将会加剧老人的紧张感和代际冲突。老人晚年身体健康大不如前,与子女、孙子女在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冲突,这往往导致老人“不中用感”加深,因而老人忧郁倾向相对严重。

3、子女同住老人心理问题解药

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是,我国政府部门及社会舆论不断宣扬以家庭和孝道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模式,希望通过儒家伦理的强调将照顾支持家庭化及道德化。但我们却不能忽略儒家伦理对家庭的理想化,以及理想家庭能否于现实社会中具体实践的.可行性。具体而言,老人与照顾者同住并不代表老人的照顾支持就能得到满足。配偶的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的融洽与否以及老人与子女的代际冲突,都是家庭照顾模式选择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

1、养老机构老人心理状况

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心理最健康。养老机构居住者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与家人同住者和独居者。机构养老老人具有总体健康状况差,死亡风险相对大,但生活满意度高的特点, 假如机构养老老人的个人社会经济因素和家庭或社会支持完全一样,机构老人的自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要比居家老人好,且没有孤独感。

2、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原因

2.1、有同龄人陪伴

通常养老机构居住者个人社会经济状况较好, 且在养老机构有同龄人陪伴, 能够互相安慰和帮助, 减缓了老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2、对机构养老的态度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也发生较大变化, 由原来的抗拒和责骂子女不孝, 转变为接受和对子女的理解。

2.3、养老机构硬软件完善

养老机构为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在管理、设施、护理、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疏导等方面投入更多和不断完善, 使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和慰藉。

2.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篇二

书房是住宅空间中的学习空间, 这种学习空间与公共学习空间相比有相同的功能要求, 但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私密性、随意性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家庭办公现象也越来越多, 书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又兼有办公空间的特点。书房的功能是为了让人们能集中精力, 在宁静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阅读、思考以及通过网络进行工作或对外联系。若没有清晰的意图, 就盲目地进行家庭装修, 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 往往还会酿成花了不少钱, 却买了个俗不可耐的结局, 令人感到得不偿失和啼笑皆非。产生这类恶果, 固然原因很多, 其中有一个原因是通常被遗忘的, 那就是用户考虑家装时“实”处考虑的多, 而“虚”处考虑的少, 甚至于缺乏考虑。例如:地面铺设石材用木材、墙壁贴壁纸还是涂料、天花是吊顶棚还是做灯泡、家具选择大的还是小的、顶部灯具是吊花灯还是装格棚灯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实而又实的问题。诚然, 上述这些具体的问题不是不应该考虑, 但它们都是漂浮在家庭装修中表面上的东西, 问题在于把这些建筑装修材料堆积在一起, 欲取得什么样的装修效果, 常常有欠研究, 也不是没有在感觉得到而又看不到的内涵“虚”字上做文章, 例如追求典雅大方、朴实无华、返朴归真、民族风韵、现代气息等, 皆是家庭装修中至关重要的创意上的问题。有了良好的创意, 就有可能使家庭装修居于较高的水平, 同时还可以有力地排斥那些华而不实、珠光宝气、比例混杂、尺度失调、章法紊乱、庸俗不堪的所谓“家装”。大量的实践证明, 如果处理好了这个问题, 甚至还有可能节约用户的不少投资。

在家庭装修中追求优美的构思意境, 还有一层意思, 就是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 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后代的作用。例如在洁白的墙壁上, 挂幅书法“慎独”的横批, 再配以阴生植物绿色盆景, 在适宜的光照下, 会取得异常典雅大方的气氛, 人们在这样环境氛围中生活, 既能使人的性格文静, 又能提醒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 如果光线过暗会很快造成视觉疲劳进而产生心理疲劳, 而光线过亮也会引起人的心里烦躁, 光线直接影响人们的阅读情绪。从用眼卫生的角度考虑, 书房最好选择自然光线比较好的房间。其次, 房间要有良好的隔音设施, 良好的隔音可以保证专心致志地阅读和思考。另外, 家具陈设也应该体现文化氛围, 让人们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卧室的设计要求就不同于书房了, 由于卧室是所有住宅室内空间中私密性最强的空间, 是一个完全属于个体的空间, 因此卧室应根据使用者的年龄、个性和爱好而展开设计, 舒适宜人是卧室设计的基本原则。卧室空间界面的设计和材料的使用要有充分的亲和力;界面装饰材料的肌理和色彩都不能过于强调变化;顶面装饰宜采用简洁的造型和淡雅的色彩, 这样顶部就不会有压抑感。灯光的设计应该考虑其照明从亮到暗的层次变化, 而且随着光线的变化其室内的氛围也随之发生变化,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处理界面时保持“含蓄”的特点。出于对人健康的考虑, 通常情况下卧室在建筑设计时都会在建筑的南侧。这主要是考虑到对阳光的充分利用以及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对原有建筑通风不良的情况在设计中应适当进行改进;对安装空调的卧室, 空调器的送风口出风方向不应该直对着人就寝的床等。

在有些地方, 常听到这样的论调, 对简洁清新的室内设计, 贬之为“没有设计”, 其意思是非把居室各个界面和角落塞满了装修材料, 才能称得上为“设计”。持这种观点看家装, 必然会导致以实代虚、杂乱无章的后果, 并给那些走街串巷的装修游击队创造了招摇撞骗的机会, 同时也会给某些水平低下的装修公司开辟了乱施工、乱收费的途径, 并给一些不学无术混在装修界的所谓设计师和一些缺乏室内设计训练的青年, 拓宽了单纯追求经济收益和粗制滥造的市场, 在客观上降低了我国室内设计的水平。这种现象的存在, 更加严重的是使为数不少的受害者, 使优美的居住环境遭到不周程度的精神污染和损伤, 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摘要: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本质是为人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随着室内设计学科的不断完善,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并且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理论。了解人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室内环境设计中各要素关系, 创造符合需要的室内环境。

3.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篇三

关键字:居住环境;舒适度;空间特征;人群特征;北京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伴随而来的诸如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等问题,从学界到普通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关注。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总结为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等方面。之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居住环境评价各个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国内的研究中,张文忠等建立了包含生活方便性、安全性、舒適性、出行便捷性、居住环境健康性等五大方面三十二个评价项的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体系。基于此体系,对于城市内部空间居住环境安全性、便捷性等差异性研究成为居住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对居住舒适度的讨论从被调查居民主观感受评价出发,利用2009年近万份调查问卷作为基础数据,分析研究了北京市居民自身对居住舒适性做出的评价,研究了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的特征以及北京市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的空间特征。

二居民居住舒适度人群评价特征

为了全面揭示居民属性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来分别研究其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评价的特征,本文将多种社会属性综合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属性标准用以表达居民的多重属性,并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将不同属性特征的居民分类进而研究其评价特征。根据主成份提取和聚类结果,将居民分成以下4组:

第1组(外来工作人群):无北京户口者占到绝大多数;交通出行利用最多的是公交车和步行:家庭月收入大多在1万元以下,其中0.5-1万元者较多。

第Ⅱ组(青年平民人群):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30岁以下者占大多数,少有40岁以上者;大学大专学历者占到绝大多数;家庭月收入以0.5-1万元为主,其次是0.3-0.5万元。

第Ⅲ组(高知高收入人群):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交通出行利用私家车者较多,其次是公交车;大学大专学历者较多,其次是研究生学历者,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很少;家庭月收入以1-1.5万元者为主,很少有少于0.5万元者。

第Ⅳ组(高龄相对贫困人群):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交通出行利用自行车和公交车者较多;年龄以40岁以上者为主;高中、初中级以下学历者众多,极少有研究生学历者;家庭人口多为3-6人;家庭月收入以0.5-1万元者居多,其次是0.3万元以下者。

为了分别研究以上聚类得到的各个居民族群各自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评价特征并进行比较,计算了各族群居民各项评分的均值。通过评分均值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人文环境舒适度的评价,I类人群的评价都明显低于其他各人群。在收入水平相差不大的前提下,I类人群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北京户口,可见有无北京户口对居民的居住地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无北京户口者居住环境舒适程度从满意度调查来看明显较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居住方面的弱势地位。其次,Ⅲ类人群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大部分指标的评价都高于其他三类人群,可见更高的收入往往对应着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另外,Ⅱ、Ⅳ的评分处于另外两类之间,而在各项评价指标当中Ⅱ类都高于Ⅳ类,一方面是因为Ⅱ类人群的总体收入水平高于Ⅳ类,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Ⅳ类人群相对较大的年龄使得他们对评价项目更加苛刻的缘故。

三居民居住环境舒适性评价空间特征

北京市居住环境舒适性评价空间总体格局较为分散,评价很好或很差的区域很少在较大的范围内成片,不过总体评价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局部区域仍然存在。从东二环到东四环之间形成一片较高评价街道相对集中的区域,包含了东城区、朝阳区的一部分,是北京市传统上相对发达、繁华的区域。此外西城的展览路和月坛街道以及城北花园路、北太平桥、亚运村地区都是北京市自然人文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调查评分也较高。西五环外的温泉镇、西北旺镇、五里坨以及丰台区的王佐镇等相对偏远的地区也拥有较高的舒适度评分,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尚未经历大规模城市化开发,自然环境相对优越,而居民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城内,生活节奏较为闲适,人文气息较为浓厚。城西的古城街道、卢沟桥乡附近,城南的大红门、东铁匠营街道附近以及城东的王四营乡附近成为较为明显的评价低值区域。此类地区多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当中,各种小工厂、原料市场以及违章杂乱建筑较多,居民以外来人口、中低收入群体为主,造成环境舒适度评价较差。为研究居住环境舒适性满意度评价在北京市各环线之间的差异,将街道根据所在环线间位置进行了分类。从评价较优和较差街道的比例来看,自然环境舒适性四环内明显好于四环之外。这一方面是由于四环内建成时间早,各种基础设施、舒适性设施较为完备,另一方面也由于内外城居民群体的差异造成四环内居民需要更加优越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舒适性评价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类似,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环间评价较差的街道比例较高,其中德胜街道和北下关街道评分明显低于周边。

结论:通过对北京市居住环境舒适度评价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属性人群评价特征及其综合研究可以看出北京市居民对自身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评价总体一般偏好,人群的差异和空间的差异共同决定了北京居民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评价。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影响居住舒适性的各种城市设施的客观数据,与主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更为深入地研究居民居住环境舒适度评价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提高北京居住环境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4.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篇四

(一) 热环境

将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称为热环境。人体的冷热感觉是室内的温湿度, 风力大小、热辐射情况、衣着和个人心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筑热环境的设计目标是舒适、健康、高效, 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优质节能的建筑热环境的创造要依靠城市规划、建筑、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乃至园林等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是一个长期摸索与探究的过程。

(二) 热舒适

所谓人体热舒适, 指人体对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主客观评价。热平衡是人感到舒适的必备条件。人的热平衡即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自身蒸发、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失热量的代数和相平衡。对人体而言, 与周围环境的导热、对流及辐射换热是得热或失热的过程, 而汗液蒸发则完全是失热的过程。

人在不同的活动状况下, 所要求的舒适温度是不同的。新陈代谢的产热量取决于活动的程度, 在周围没有辐射或导热不平衡的状况下, 新陈代谢产热量有不同的平衡温度, 例如睡觉时产热量为70W~80W, 空气平衡温度是28℃;人坐着时产热量为100W~150W, 空气平衡温度是20℃~25℃;马拉松运动员产热量会达到1000W, 此时, 无论环境温度如何, 他的热感觉都为极不舒适。

(三)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

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人的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和个人心理因素, 前4个因素为室内物理因素, 后3个因素为个人因素。当某一要素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时,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其他要素来弥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研究显示, 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是20℃~24℃。在人工空调环境下, 冬季温度控制在16℃~22℃, 夏季控制在26℃~28℃时, 能耗比较经济, 同时又较为舒适。室内温度低于16℃时, 人手指的温度会低于25℃, 将无法正常使用。根据调查研究表明:空气温度在25℃左右时, 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最高;低于18℃或高于28℃时, 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空气温度35℃时的工作效率是25℃时的50%;空气温度10℃时的工作效率只有25℃时的30%。

舒适区内 (干球温度16℃~25℃) , 相对湿度在30%~70%范围内变化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不大, 一般认为最舒适的相对湿度应为50%~60%。室内湿度过高, 会加速细菌、霉菌及微生物的繁殖, 导致室内卫生水平大为降低并使人患呼吸道、消化道及各种过敏性疾病。室内湿度过低, 会使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室内空气的流动为室内环境的通风换气提供了简捷有效的途径, 合理的空气流动速度范围为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了保障。一般情况下, 令人体舒适的气流速度应小于0.3m/s。夏季广州、上海等地室内风速在0.3 m/s~1m/s时多数人感到愉快。

平均辐射温度Tmrt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与人在室内所处的位置、着装及姿态有关, 是室内热辐射指标, 它取决于空间周围表面温度。苏联学者研究表明, 为保持工作者热舒适状态, 空气温度与周围墙体温度的差值不得超过7℃。

平均辐射温度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T1、T2、…、Tn—室内各表面温度, ℃;A1、A2、…、An—室内各表面面积, m2;

另外热辐射具有方向性, 因此在单向辐射下, 只有朝向辐射的一侧才能感到冷或者热, 这样人体是无法感到热舒适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来提高热舒适水平。

(四) 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性并节省建筑能耗的措施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人为的自适应可以在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性的同时, 达到经济合理的消耗建筑能耗的目的。

1.合理设计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包括合理进行保温设计、隔热设计、防寒设计、防热设计、防潮设计和通风设计等。研究建筑材料和构造的热工特性, 特别是选用蓄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合理的建筑材料。如合理的选用建筑物的墙体、门窗、屋顶、楼地面、阳光间和中庭空间的材料及合理的设置它们的位置及结构。在寒冷地区比较适宜选用保温外墙体, 尽量减少背阴处门窗的面积并合理的应用向阳处的太阳能。

2.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 避免出现风的“隧道”效应, 并积极合理利用太阳辐射能。建筑物的朝向应尽可能的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并朝向夏季主导风向。寒冷地区应以冬季防风为主, 炎热地区应以夏季通风为主。

3.积极创造有利的气候微环境, 建筑物周边的绿化环境和江河湖泊喷泉等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对热的敏感性, 同时还可以使人产生心怡感, 提高生活满意度。绿化墙体能够改善建筑外表的微气候, 可以为建筑外墙遮阳, 以减少外部的热反射和眩光, 并可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降温和调节湿度,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4.设计空调系统时要慎重选择室内设计温度, 进行合理的负荷计算和设备选型, 并进行合理的气流组织。空调设计者应重视室内气流组织, 积极利用自然通风, 积极采纳各种新技术, 积极利用各种新型绿色能源。如:置换式空调、太阳能空调、地热能空调、蓄能空调、地面辐射采暖等等。

5.积极采用热回收和废热利用技术。采用热回收和废热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还可以把热商品化, 创造经济利益。

6.个体可通过改变衣着, 开关窗户, 启停室内风扇或空调采暖设备等个人行为改变环境舒适度及个人热舒适感;个体还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适应某一热环境, 生理适应[6]指长期暴露在热环境中人体热应力的逐渐减小的一种生理反应;心理适应指根据过去的经历和期望适时改变现在的热环境期望值, 对理论上未达到舒适标准的某一热环境, 个体换一种心态去评价和感受也许会觉得舒适。

7.适时调查各种类型建筑用户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性情况, 为今后空调及通风工程设计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真实有效依据。

(五)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关于建筑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和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很多, 涉及的方向和内容也很广, 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提及以下几点:

1.目前一般是研究单一因素或两三个因素对人体的热舒适所产生的影响, 没有得出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结果。热环境的各影响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的, 有待研究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建筑内外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已成为辅助建筑及建筑设备设计的重要手段。

2.目前的建筑热环境和舒适性研究没有充分考虑个体的心理、生理影响, 应该开展积极的群众性调查, 分析各种人群在各种时间段、各种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下的舒适度要求。如医院的门诊、和手术室会有不同的舒适度要求, 医院的各种病房的舒适度要求也会不同。

3.空调能耗占用了建筑能耗的一大部分, 应该在满足各种不同建筑物中人体热舒适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各典型气候地区的舒适性标准不同, 应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

4.目前国内的部分交通工具 (火车、飞机和轮船) 内的热环境恶劣, 不仅通风差、卫生情况不乐观, 还出现了夏冷冬热的情况, 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探讨。

5.空调系统, 特别是人员密集建筑的空调系统, 为满足室内人员的卫生及舒适性要求提供的新风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能量, 目前为了减少新风系统的能耗一般采用减少新风量和热回收的方式 (系统排风和新风进行热交换) , 如何更有效的节约这部分能量还值得探讨。

6.注意热能的回收利用, 积极采用热回收技术。目前国内市场的热回收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偏少, 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廉价的初投资) , 并没有进行积极的热回收尝试。

7.目前我国住宅内热环境比较差, 其主要原因是空调器太消耗电力, 老百姓不愿意为了舒适一些而承担过多的电费。夏热冬冷地区很多在家里工作、学习和休息的人们整个夏季几乎汗液不断, 冬季手脚冰冷, 生活质量差, 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的效率。相当一部分人情愿吹吹风扇、到周围的商场或超市中借凉或到室外阴凉处乘凉。建筑领域中的工作者们应积极研究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筑 (通常称为绿色建筑) ;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工作者们也应积极行动起来, 在提高住宅内热环境的舒适性、降低能源消耗的费用和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做些有效的研究和尝试, 在为民造福的同时还会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8.没有能源的综合利用意识。如:用空调器制冷或供热, 同时用电或燃气热水器提供生活用热水, 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没有把两套系统结合起来, 在提供冷量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热量, 一机多用。

9.目前, 人们一般在乎的是对室内环境的空气调节, 使某些建筑的室内热环境维持在舒适范围之内, 而不会考虑建筑周围的微气候和环境对建筑内部热环境和建筑能耗的影响。

1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中的各项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其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的改变, 加之各种新型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也不一定是最节能的标准, 有待修订改进。

(六) 结束语

以最低的物质代价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相关专业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大各专业间的合作力度, 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人为的自适应可以在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性的同时, 达到经济合理的消耗建筑能耗的目的。应该综合考虑室内外热环境和建筑节能等方面因素, 主客观全面兼顾, 通过试验研究测试, 现场问卷调查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 总结出一套可供借鉴和参考的建筑、空调、采暖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念雄, 秦佑国.建筑热环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中国科普网.http://www.cpus.gov.cn/magazine/dzyx/2003-09_46.htm.

[3]田元媛, 许为全.热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 2003, 33 (4) :27-30.

[4]李国忠, 戴自祝.室内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预测评价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 2003, 32 (3) :295-298.

5.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华亭县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该院) 诊治的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 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 (49.6±10.8) 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 甲状腺腺瘤23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5例。观察组25例:年龄29-68岁, 平均年龄 (51.4±9.9) 岁, 甲状腺肿14例, 甲状腺腺瘤11例。对照组25例: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 (47.4±10.9) 岁, 甲状腺肿13例, 甲状腺腺瘤12例。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年龄大于18;采用颈丛麻醉方法, 麻醉术前评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2]: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等药物;有精神或意识障碍者;心肝肾严重受损者;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服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给患者安排舒适的病房, 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练习,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使患者得到充足的睡眠。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 并查看患者的病例, 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 用温和的态度和轻柔的语言, 向患者接受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麻醉特点、手术过程及围术期注意事项,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助护理, 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同时给予患者鼓励,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保持手术室环境舒适、温和, 有之前的责任护理跟进手术室,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对患者进行鼓励,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 进行麻醉。手术中, 动作轻柔, 同患者进行交流, 随时关心患者的感受,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并及时处理, 多于与患者进行交谈,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 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术后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 让患者在术后得到最好的照顾, 减轻疼痛, 并就手术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使患者拥用良好的心态, 进行术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

根据自评抑郁量表 (SDS) 和自评焦虑量表 (SAS) ,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SDS和SAS。患者记录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包括啊: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者SDS和SAS评分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颈丛麻醉效果完善, 甲状腺手术顺利, 手术后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两者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0%,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2.0%, 两组比较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3 讨论

应激是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 (如手术、创伤、失血、感染等) 时, 通过下丘脑刺激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 使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应激反应是由于应激因子 (stressor) 对机体的有害作用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紧张状态[3]。应激反应会造成患者明显的社会功能缺损, 影响患者正常工作或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4]。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有效的, 以患者为中心, 以舒适为目的的护理干预措施[5]。舒适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不愉快, 使患者心情放松愉快, 有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6]。舒适护理措施运用在甲状腺手术的整个围术期, 采用能使患者舒适的护理手段, 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达到最大的舒适度, 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 减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 从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7]。患者在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面对陌生的治疗环境, 病人往往会难以适应, 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和康复。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从而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8]。

4 结束语

甲状腺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和手术会使患者正常机能产生血压、心理变化等生理应激反应和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本论述研究表明采用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 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P<0.05)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0%,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2.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影响

参考文献

[1]金菲菲, 杨进.舒适护理对老年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35) :102-105.

[2]陆少青, 韦洪娟, 刘章莲.抚触和心理护理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01) :153-155.

[3]张燕芬.手部抚触结合心理护理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34) :122-125.

[4]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4-122.

[5]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80-186.

[6]单丽芬.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美学论析[J].生物磁学, 2005 (01) :39-40.

[7]贺文英.术前访视对癌症患者心理效应的良性作用[J].沪州医学院学报, 2005 (05) :469.

6.深圳市高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 篇六

关键词:预测平均值,热感觉,心理期望,适应性,住宅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空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家庭的常用电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空调的热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节能的前提下达到人们理想的热舒适环境呢?利用自然通风或遮阳等简单措施是否可以满足人们对热舒适的要求?怎样运行空调才能即可以满足要求, 又可以减小家庭的电费支出, 有利环保?有学者从上世纪初已开始研究人体热舒适与热环境的关系。而自丹麦工业大学Fanger教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提出热舒适方程和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 M V。这一成果被广泛接受, 而P M V也成为评价和描述室内热环境的标准指标。但Fanger教授的研究是立足于西方国家, 而研究对象也全是西方人, 因此这一评价指标是否适用我国, 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我国的学者在Fanger教授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国情, 做了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适合我国的人体热舒适的预测模型和评价指标, 从而为营造更舒适和有利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提供指导和依据。

1. 深圳市热舒适测试

深圳地区地处东南沿海, 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 日照强, 冬季日照率为4 5%, 而且夏热期长, 夏季天气过程较为单一, 一般就是晴天、阵雨天气和台风天气三类, 几乎没有持续阴雨天气和连晴高温天气。深圳市建筑科学院于2003年对高层居住住宅进行了实测[1]。测试内容是让处于非空调室内状况下的受试人员对自身热感觉进行投票。热感觉投票值采用7级热感觉指标表示 (-3冷, -2凉, -1凉爽, 0不冷不热的中性状态, +1有点热, +2热, +3很热) 。接受测试的全部是青年人, 夏季着装, 服装热阻为0.5clo (1clo=0.155℃·m2/w) ;人员是坐着活动的状态, 代谢率为69.8W/m2;人体对外做功为0。

调查人员对房间物理参数进行了测量, 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 将测量得到的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1。

对照ASHRAE55—74的舒适区, 温度值应在23.0~27.0℃之间, 相对湿度小于70%, 不难看出, 被调查的非空调室内热环境基本上都在A S H R A E舒适区之外。

2. 测试结果

2.1 舒适性指标的计算

采用Gagge的二节点模型[2], 用C语言编程, 将实测得到的室内环境的物理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陈代谢率和服装热阻输入程序, 计算te和Vp m指标。二节点模型将人体简化为2个同心的圆柱体, 分别代表人体的核心层和皮肤层, 它们的热平衡方程分别为:

式中:Mc r, Ms k——为单位体表面积的核心层质量和皮肤层质量;

Tcr, Tsk——为核心层及皮肤层温度;Ccr, Cck——为核心层及皮肤层平均比热容;

M——单位体表面积新陈代谢率;Ms h——单位体表面积寒战调节产热量;

W——单位体表面积对外所做的机械功;Qr e——为单位体表面积呼吸热损失;

K——为核心层与皮肤间的导热系数;mbl——为核心层与皮肤层间的血流量;

cp, bl——为血液比热容。

2.2 实测热感觉Vmts与预测值Vpm

将实测得到的舒适性参数代入程序计算得到Vp m值, 根据表2的比较可以看出, 实测热感觉值 (Vmts) 约为预测值 (Vpm) 的0.48倍, 平均差为0.71℃, 说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较大, 接受调查人群对热的实际忍受能力较高。将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回归分析, 从图1上回归得到的平均热感觉随室内温度变化的曲线为:

Vmts=0时, t=26.69℃, Vpm=0, t=24.64℃。V=0, 其物理意义是热中性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实测中性温度与预测中性温度的差值为:2.05℃。

2.3 热环境的可接受率

关于热环境的可接受率, 通常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 即在热舒适问卷中让受试者明确判断对此环境是否可以接受。另一种则是间接法, 即按照惯例, 当受试者的投票值在-1到+1之间时, 认为他们对此时的热环境能够接受。ASHRAE标准就是要寻求至少80%的居民可接受的热环境。本文采用间接法得到热环境可接受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 此次受调查人群对热环境的可接受空气温度的上限为29.5℃左右。

3. 讨论

3.1 实测热感觉Vmts与预测值Vpm的比较

本次测试的非空调状况下的热环境都在A S H R A E舒适区之外。从图1可知:实测的热感觉值Vmts普遍低于预测值Vpm, 这说明所调查的人群对热的承受能力要高些。这和夏一哉在《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3]、纪秀玲在《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4]等研究中的结论一致。热感觉实测值Vm t s的斜率小于预测值Vp m的斜率。此斜率表示人们的热感觉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说明了受试人群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小于预测值。

3.2 与其他调研结果比较

有关热舒适的调研已经很多, 这也为我们的比较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热感觉实测值Vmts的斜率为0.317, 北京地区的为0.319、天津地区的为0.281、江浙地区的为0.239, 与北京地区的极为接近, 说明这两个区域的居民对空气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几乎相同。

本文得出的深圳夏季的中性温度为2 6.6 9℃, 大于我国的北京、天津以及江浙地区, 小于泰国和曼谷。

3.3 适应性问题

许多关于热舒适的现场研究都已说明P M V指标在评价热舒适时与实际状况有出入, 尤其在处于自然通风为的条件下。1998年de Dear等研究者提出了适应性模型 (adaptive model) [6], 这一模型已被ASHRAE55标准的最新修订版本采用, 称之为Adaptive Comfort Standard[7]。其核心思想是:人不仅是环境热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同时还是积极的适应者, 人的适应性对热感觉的影响超过了自身热平衡, 对环境的适应会使人逐渐对该环境满意[8]适应性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本文的受试者为青年人, 对热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在生理上对热环境的反应与其他群体不同, 且又生活在深圳这样一个全年气温高, 夏季时间长的城市, 心理上对热环境的期望也比较低。同时, 在热不适时可以采取一些适应性手段来改善热感觉。从心理学角度上看, 当人们能够对引起不快的因素加以控制时, 不愉快的程度将会减弱。

4. 结论

1.本次调查中, 实测平均热感觉值普遍小于预测值, 平均差值为0.71。说明直接利用PMV指标计算的热感觉与人们的实际热感觉不符, 用P M V指标评价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热感觉相比是被放大了, 平均放大倍数约为2.4 5。

2.同Fanger教授的研究对象相比, 本次接受调查的人们对热的忍受能力较高,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偏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 热感觉随空气温度变化的曲线斜率为0.317, 与北京地区的极为接近, 处于我国南方的深圳居民和处于我国北方的北京居民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没有差异。

3.被次调查中, 测量得到的可接受环境温度上限用空气温度表示为2 9.5℃左右, 远高于A S H R A 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 7℃。而在夏季, 非空调状况下室内平均温度为29.01℃, 平均湿度为78.68%, 平均风速为0.25m/s, 室内热环境虽然在标准规定的舒适区外, 但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居民的热中性温度用空气温度表示为26.69℃, 与A S H R A 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 7℃接近, 高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 6℃的要求, 因此适当提高室内空调温度的方式既能满足热舒适要求, 又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小峰.深圳市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与节能效果研究[D]. 广州大学, 2007, 81-83.

[2] 夏一哉, 赵荣义, 江亿. 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 ].暖通空调, 1999, (2) :1- 5.

[3] 纪秀玲, 王保国, 刘淑艳. 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J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4  (12)  :1101-1103.

[4] Gagge A P. A standard p redict ive index of human response to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J ]. A SHRAE Trans, 1986, 92  (2) :709-731.

[5] 夏一哉, 赵荣义, 江亿. 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 暖通空调, 1999, (2) :1- 5.

[6] de Dear R J , Schiller B G, Cooper D.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G] ASHRAE Trans , 1998 , 104  (1)  :145 -167.

[7] de Dear R J , Brager G S.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revisions to ASHRAE Standard 55[J ] . En-ergy and Buildings , 2002 , 34  (6) :549 -561.

上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下一篇:以距离为题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