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3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案一
一、导入
1、《我真的很不错》手语操
2、同学们很自信,真的很不错。有一只青蛙它也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很不错。看看大屏幕,就是这只小青蛙,起初觉得自己生活在井里很(快活),可是后来它的想法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渺小)看到这两个词,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
3、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看看吧。
二、读书感悟
(一)青蛙的快乐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青蛙的快乐生活都来自那些地方呢?
生:井外——浅
井壁——小
井水——
井泥——
快乐生活离不开又浅又小的井呀。
2、小青蛙快乐吗?如何快乐?
尽情、安然、没有谁、独占、极点
3、难怪小青蛙这么快乐,它简直就是井中的大王。
4、谁学着青蛙的样子,尽情的夸耀一番?指名读。指导朗读
5、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试试,好,大家一起来读,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二)体会大海的辽阔
1、这只青蛙真快乐呀,可为什么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鳖——东海的)
2、让我们默读第2自然段。
谁来读读东海之鳖对青蛙说了些什么?
3、听了东海之鳖的介绍,再看看大屏幕,你对大海有什么印象?(大、辽阔)
4、这里有一段古文,怎样才能把古文读好呢?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学习古文就要经常抑扬顿挫的诵读。先来试着读一读。
5、老师先来读,请大家用斜线画出停顿。
6、再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
7、同桌练读
8、对照分析:这段古文与文中那段话意思相同,谁能读一读。
千里之远——大(小);千仞之高——
深(浅)没法量,这样的大海与浅井没法比。
9、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东海之鳖的大快乐吧。
10、与鳖生活的大海相比,青蛙生活的浅井是多么渺小呀,青蛙当初的表现真是太(可笑)(无知)了。
(三)看课文,当青蛙听完鳖说的话之后,是什么表情。(瞠目结舌)谁来学学瞠目结舌的样子。找个近义词——目瞪口呆。这时,青蛙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给渺小找个反义词——(庞大)(巨大)。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读完这个小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鳖——视野开阔
蛙——目光短浅
3、你们知道的,哪些人也象青蛙一样盲目自大。目光短浅呢?
所以我们要做视野开阔的人,不要学青蛙目光短浅、盲目自大。
4、“井底之蛙”不仅是成语故事,也是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刚才你们说的故事也都是成语,屏幕上的这些成语希望同学们找来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写写。希望这些故事能象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在你们的心里,让你们的见识更广,让你们的目光更远。让你们找到属于你们的大快乐。
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为什么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短浅。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1.选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1.听写生词
2.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板书设计:
生活在浅井
千里之遥——辽阔
见识短浅
井底之蛙
鳖介绍大海
{
大快乐
千仞之高——深度
盲目自大
青蛙醒悟——渺小
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反思三
《井底之娃》是一篇非常有趣而且寓言深刻的故事。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中讲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大与小的问题,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前浅井中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度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了自己的渺小,讽刺了那些见识短小而又盲目自大的人。教学中,学生正确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是一个重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并采用联想的方式去感受大海的辽阔,大海的深,以及大海的美,通过对比读让学生理解青蛙的骄傲自大,青蛙的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以此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
课标还指出:在口语交际中,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在这一课中,适时地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开口语交际练习,同时不着痕迹地感悟寓意。在这一点上,由于我的引导力度不够以及班上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在此环节中,训练没有落到实处。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我想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在联想这一部分中,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并放手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清楚表达,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日渐提高的。
2.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意识
“如何把这堂课上好?”恐怕是任何一位教师上课之前都需要耗费很大精力思考的问题。简单地说, 这种想把课上好的意识就是教学意识。“教学意识, 即‘怎么教’的意识, 它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技巧”[1]。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 教师的教学效果才存在越来越好的空间和可能。但是, 拥有了教学意识, 就一定能把课上好吗?未必。因为, 姑且不论上好一堂课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单就教学意识本身, 教师们也存在认识上和操作上的差别。不同的人, 思考的方向不一样, 思考的层次不一样, 对教学意识的把握就不一样,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教学的操作也就不一样。比如, 有的教师喜欢多讲, 有的则坚持少讲;有的教师喜欢面面俱到, 有的则喜欢层次分明;有的教师喜欢引导学生, 带着学生思考, 有的则坚持给学生留足自己质疑、探究的时间。不同维度的认识, 不同方面的操作, 到底孰对孰错, 有没有一个平衡点?答案肯定是有的。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教师上课喜欢多讲, 喜欢面面俱到, 喜欢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用教师自己的话说, 就是“自己讲不透、讲不细, 孩子们就学不懂, 吃不透”。多么让人感动的理由!但是, 旁观者就要问了:实际效果怎么样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仔细地从头到尾再一次回顾我的教案和课堂, 结果却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蹙眉。
师:思路清晰了, 文章的主干有了, 那么, 外形和内容如何来丰富呢?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呈现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呢?下面我们走进课文的内容。
师:第一部分, 我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PPT显示) :
1. 如果将这一部分进行分节的话, 可以分为几节?
2. 每一节写了桥的什么?
3. 如果把这三个小节调换顺序的话, 可以吗?为什么?
生1读。
师:读得怎么样?咱们大家来试着评价一下吧?
生2、生3、生4进行评价。
师:对了。老师还想提醒一下大家, 读这篇课文的时候, 应该带着一种柔和、娓娓道来的感情来读。你可以想象, 你不是在读这些文字, 你是在诉说, 是在抒发你的感情, 好吗?
生表示认同。
师:好, 读完了, 也评价完了。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吧!如果分节的话, 分为几个小节呢?
生:三个小节。
师:每一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生5:写了桥的类型。师板书。
生6:写了桥是什么。师板书。
生7:写了桥的功能。师板书。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确。好, 那老师要问了, 如果把这三部分调换一下顺序, 可以吗?为什么?
生8:不可以。因为, 假如先写桥的功能, 再写桥是什么的话, 就写得不清楚了, 比较乱。
师:是有点乱, 也显得很突兀, 是吗?
生表示认同。
师:可见呀, 我们平时在写观察景物的文章的时候, 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否则, 就盲目了。
这是我第二次试讲时的一个环节。说实话, 就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 我都一直是自信满满的, 觉得我想得太周到了, 问的问题不仅全面, 而且有层次, 另外还能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 启发学生进行深思。上课的时候这一环节上得也非常流畅。但是, 下来之后, 听课教师就评价了, 说你想得很全面、很深刻, 但是, 你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思考, 相反是以教师的思考片面地抹杀了学生的思考, 甚至有可能造成了学生的假思考。我当时还有一些不解。但是, 当我把这几轮课上完, 进行比较的时候, 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强势姿态, 也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单从教师对课文理解的深刻性、教学的流畅性、课堂的知识性渗透等方面来评价, 这个环节可以说是井然有序。所有可能的问题, 教师都替学生想到了。原则上讲, 学生跟着教师走, 应该就没问题了。但事实上呢, 学生愿不愿意跟着教师走呢?未必。这里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机会成本的考量。也就是说, 有可能存在教师滥用学生发展机会的嫌疑。从教学意识的角度来讲, 这个环节教学色彩彰显得太浓了, 教师的贴切周到, 不但可能没有启发学生的真思考, 反而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因为, 教师强势的姿态束缚住了学生的大脑, 结果就走入了“引而未导”的尴尬境地。
确实, 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学意识过于彰显, 教师总是走在学生的前面, 牵着学生走, 结果, 学生跟得累, 教师教得也辛苦。明智的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是脚手架, 教师是助推器。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引”, 还在于“导”。《学记》有说, “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师生之间, 教师如果只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给学生, 而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想象、乃至质疑的时间, 就很容易因为教师的过分周到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毫无疑问, 一堂好课需要足够的教学意识。但这里要讲求一个“适度”。否则, 少了, 就沦落为一种教学表演, 成为一种走马灯似的大杂烩。多了, 就给人一种“生拉硬拽”的印象, 教师上得费劲, 学生学得也不轻松。
二、学生意识
学生意识是上完这几轮课之后让我最觉得难为情的一个问题了。回顾自己上过的四轮课, 可以说, 我自己觉得已经很努力地贴近学生、贴近教学了。但是, 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作为一位新教师, 我过于关注教师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越来越觉得, 我太不懂学生了, 我太需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了。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四年级学生, 但是, 四年级学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他们的知识基础怎么样?他们的普遍心理基础是什么?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样的?上完课之后, 这一个一个问题催促着我进行反思。
什么叫学生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 才叫做具备了学生意识?下面, 我结合自己上课的一些反思, 来梳理一下学生意识的应然之义。
1. 学会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教学
回顾自己的课堂, 可以说, 我比较关注对学生的提问质量。但是, 尽管有这个意识, 我还是没有避免一些失误。比如, 第二次试讲的第一个环节, 讲到课文的写作思路的时候, 同学们共同回忆和梳理出了课文的思路是“桥之态——桥之美——心之桥”。可是, 这三部分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我心里是明白的, 我也想引导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这种结构。问完之后, 看着孩子们苦思冥想的表情, “递进思路”这个词就从我嘴里溜出来了。结果, 这个环节就进行得很费劲。因为, 孩子们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递进思路”, 以前也没有过相关的知识储备。况且, “递进思路”这个词离他们太远了, 不属于他们的语言范畴。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 比如“结构”“逻辑”等这些词汇在四年级的课堂当中都应该避免出现。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 只有学会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教学, 才能更好地促成师生之间高质量的对话。
2. 及时理答和反馈孩子的发言
课堂上, 几乎每一次孩子的回答或者质疑, 我都给予了自己能力范围所及的反馈和理答, 而且, 在反馈和理答的内容上也基本上兼顾到了生动性和前瞻后顾。但是, 从整体上反思, 我的理答和反馈在视野上缺乏一个宏观的把握, 这也致使课堂中贻误了一些创新的契机。比如, 在导入部分, 教师问:如果写桥, 同学们想写什么?当一个学生回答出“友谊”的时候, 教师就应该深入地问下去, 抓住“友谊”是无形之桥这一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拓展。但课堂上, 我却只是给出了“哦, 你写的是友谊之桥”这样简单的反馈和评价, 把一个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机会给放跑了。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 打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师们的共识, 充分运用提问策略也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高度认同。但是, 如何有效运用这一策略?如何做到既关照了教学又关照了学生?我想, 认真倾听学生发言, 及时理答和反馈不失为一条捷径。
3. 试着用孩子的思维预习课文
这实际上涉及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备”策略, 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试着用孩子的思维预习课文”实际上就是一种备学生的做法。我把这种做法的心态称之为一种“对孩子不放心”的心态。在备课、上课之前, 先试着用孩子的思维来预习课文, 想一想, 如果孩子来学习这篇课文, 可能会产生哪些疑问, 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教师事先都考虑到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真正上课的时候, 做到游刃有余也是情理之中的。
4. 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是承接上面“备学生”策略之后的又一智慧之举。“试着用孩子的思维预习课文”是一种“对孩子不放心”的心态体现, 但是, 在我的课堂上, 我对此种心态的操作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我的课上着累?现在想想, 是我对孩子们太不放心了, 事事都想强调,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思一下, 这堂课上, 孩子们思考了吗?孩子们的思考绝对称不上是自由思考。仔细反思之后, 觉得这堂课上教师成人化的思考严重地侵犯了学生自由思考的领地。这一想法挑战着我的惯常思维, 也足以让我彻悟。用孩子的思维去预习课文, 梳理出孩子们有可能碰到的问题, 整理出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需要经受的体验, 无可厚非, 但不一定非要全部呈现在课堂之上, 面面俱到地带领学生去思、去想。换句话说, 为学生着想, 但同时要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三、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指人们在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时, 对于课程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2]这里给出课程意识的概念, 并不着意探讨理论概念, 而是想澄清一个问题, 即对于课程的敏感性和自觉性。毫无疑问, 做一位有创新见解的教师, 要具有课程意识。但是, 教师的课程意识不仅仅体现在课前寻找资源方面, 也不仅仅体现在对课程资源的审视与批评方面, 它还体现在对课堂中间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意识和把握方面。课堂当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呢?回顾我的教案和课堂, 我发现了新的问题。
师:同学们, 以“桥”为话题进行写作, 可以像作者樊发稼一样写成一篇散文诗, 可以像作词家阎肃先生一样写成一首歌, 同样, 也可以像诗人杜牧那样写成一首诗。如果你来写作的话, 围绕“桥”, 你想怎样写呢?
生1:我想写城市的立交桥, 把整个城市衬托得很美!
师:你是想写一写桥的美。
生2:我想写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师:你写的是友谊之桥。
生3:我想写桥的“沟通与交流”。
师:你是想写一写桥的功能。
师:同学们真是富有想象力。你看, 多角度进行创作, 思路多清晰、想法多新颖呀。今天呀, 老师带领大家进一步地走进《桥之思》这篇课文,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看看这种写作的思路, 对你会有什么启发。
从课堂的流畅性来评价这一环节的话, 应该说这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既有同学们的合理想象, 也有教师及时的反馈和理答。但是, 如果从课程意识方面来评价的话, 这个环节的设计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仔细分析这一环节, 可以显见, 学生的回答恰好贴合了课文的写作思路, 即“桥之态——桥之美——心之桥”。说实话,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没想到,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之后, 同学们会仿照作者的思路进行构思。所以, 可以看到, 教师这时的反馈性语言是机械的, 功利色彩比较强的。后来, 一位教师找我聊, 她说, 当孩子说到自己想写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的时候, 你应该追问孩子:“为什么以桥为话题, 你却写同学之间的友谊呢?”听完之后, 我恍然大悟。是啊, 如果教师继续追问, 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 完全是学生自己的理解。但是, 这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我却漠然置之, 结果还兜了个圈子, 按部就班地在课文结尾处才处理“心之桥”部分, 心中不免遗憾。
曾经看到过一个很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备课不等于‘背课’”, 结合自己的课堂, 现在想想还真觉得自己有一点在“背”课的嫌疑。教师“背”课, 就好比事先设置好了一些“陷阱”或“圈套”, 上课的时候等着学生往里钻, 学生不钻的时候, 教师生拉硬拽也要把学生拉进来。这个说法不是十分恰当, 但却形象地描述了我当时上课的心态, 就是千方百计地想着怎么把这堂课上好, 而不是怎样帮助学生学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 我的课缺少了一些自如, 缺少了一些大气。
“要善于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对于这句话, 很多教师耳熟能详。但是,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想, 课程意识首先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了课程意识, 课堂上教师才会具备一种大局观, 才会适时调整好教学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曙光, 周兴国.新课程的意识要求: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20, (2) .
3.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睡眠方式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几种动物睡眠方式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教学中,我是这样用想象拓展课文的:首先理解关起门来睡大觉。这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蜗牛睡眠的情景和醒后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他一顿。”的有趣画面,更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动物睡眠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加对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大开了眼界。原来,动物的“睡眠”是如此奇特而有趣,他们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也是为了躲避风寒,躲避干旱,有的因为缺少食物,有的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等着同学们去继续探索。
本堂课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4.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四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河上没有桥……
这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河上没有桥,怎样才能过河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导入。
是啊!如果在河上架一座桥,那就方便多了。我们的朋友小猴和小熊也是这样想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1)师带读生字,齐读,比赛读。
(2)师重点提示“森、便、划”的读音。
(3)说说音节的特点。
(4)游戏巩固。
课件出示架桥游戏:将木板上的词语读出来,读对一个就在桥上架一块木板,全部读对就架好了一座桥。
(5)将生字宝宝带入课文,比一比谁能将课文读得更流利。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小组内说说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3、将你认为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轻轻地提醒你的同桌。
4、师重点指导“桥、要、没”,师范写,生描红。
5、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实际行动,不要光说不做。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因为他的桥架在嘴上,而小熊的桥架在河上”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熟读课文,情境学文
1、播放课文录音。
思考:谁和谁想要架桥?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3、读句子,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架桥呢?
4、理解:方便。
5、学习第2自然段。
(1)要是有了桥,过河就方便多了,那么小猴和小熊又是怎样架桥的呢?谁能给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3)继续出示课件。
读一读,想一想:如果你是小熊,你会准备些什么东西来造桥?
(4)表演读上面两句话:男生读写小猴的话,女生读写小熊的话,边读边演。
6、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河上架好了桥,是谁架的呢?
(2)课件出示:大家都在夸奖小熊,只有小猴很不好意思地站在河边。
此时此刻,小猴心里怎么样呢?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想向谁学习?为什么?
三、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我想对小熊说什么?想对小猴说什么?
3、师小结。
我们做事情,不能光说不做,要有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
1、在生字的教学上,还要多花一点点时间,课文分析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5.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五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在默读中了解陨石的来历,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3、熟读课文第三小节,复述陨石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第18课 陨石
2、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陨石的图片,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介绍它的?(“异乎寻常”或“貌不惊人”)板书:异乎寻常 貌不惊人
2、出示句子:
(1)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2)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哪一句写了它“异乎寻常”?(“貌不惊人”)
3、出示书上原句:“亭旁有一块异乎寻常的石头,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1)指出不合理处。
(2)做做小编辑,将不合理处改正,交流。
4、齐读第一节。
三、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节
1、既然这块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宇宙是怎么把它送给我们的?默读第二节,试着完成填空。
陨石坠落的时间:( )
陨石坠落的地点:( )
陨石坠落的情况:
城内外的居民听到一声( )。抬头一看,一颗大星星发出
( )。眨眼的功夫又听见( ),这颗燃烧着的流星
( ),( ),落到了常州附近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
2、指名交流。
3、那么陨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轻声读第三节。
4、出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复述陨石的形成过程。
5、这块陨石忽然从天而降,将许家老小吓得目瞪口呆。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请大家根据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情景想像一下他们可能会问些什么。
出示:
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6、指名交流。
7、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节。
(二)学习第四小节
1、原来这块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用文中的一个词也就是“不速之客”。(板书:不速之客)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史书”是指记载历史的书籍,是人工编纂的。为什么说陨石是一本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呢?快速浏览第四节,思考一下。
板书:天然史书
(因为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对陨石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它形成后的经历,它具有史书的价值,又是自然而成的,所以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
3、齐读句子。
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头,竟然拥有这么多的秘密。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去收集一些有关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资料,好吗?
板书设计:
异乎寻常 不速之客
陨石
6.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六
爷爷的毡靴穿了几十年,补了又补
为了保护腿,打渔必须穿毡靴 万物终有尽 惟爷爷爱心永恒
7.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七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中的10个生字:预、兆、祥、泽、态、俊、俏、泼、煦、勃;能正确书写并记忆“兆、祥、态、俏、泼”;能正确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预兆、吉祥、光泽、体态、俊俏、活泼、和煦、生机勃勃”。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读出两个句子的不同语气:(1)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它呢?(2)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3.知道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能消灭害虫,深受人们喜爱。激发学生对喜鹊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兆”是翘舌音,“泽”是平舌音。“泼”容易和“波”混淆。“兆”的书写笔顺。“祥”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2.以第一人称的语气介绍喜鹊的样子。3.正确朗读课文。
一.出示喜鹊,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1、你们知道有哪些鸟吗?
2、今天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喜鹊。
3、(揭示课题),一起读读课题,边读边想,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师:
1、让我们先来听听喜鹊的自我介绍。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继续学生字。
师:
1、喜鹊到底是种怎样的鸟呢?各小组先学学生字,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
(一)小组自学。
(二)交流。
2、学习生字。师:瞧,鸟儿给我们送表扬信来了,只要大家读一读,你就可以和它做朋友。(兆、吉、详泽、腹、盛、俏、泼、悦、勃)1)字音。盛—后鼻音
2)字型。盛书空。泼拨作比较并组词。3)字义。4)换位读字。
4、指名分节读通课文。
5、选你喜欢的小姐读。四.熟读课文。
师:1.小朋友,这就是喜鹊,喜鹊全身的——那么可爱。(教师指图介绍)2.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大家介绍一下喜鹊。1)指名读。
2)男、女生对读。3)齐读。
3.美丽的喜鹊最喜欢在三月放声歌唱,它是怎样传送春天的信息呢?小组里试着读读背背,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好? 1)小组读,背。2)挑战读,背。4.现在你知道喜鹊是种怎样的鸟了吗?用小圆点圈出有关的词语。5.比较句子。出示句子:
1、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怎能不喜欢不喜欢它呢?
2、喜鹊体态优美,鸣声清脆,又能[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帮助人们消灭害虫,人们非常喜欢它。小朋友,轻声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五.复习巩固。
师:你们课文学得真好,那生字忘记了吗?
1、看,喜鹊又给你们送来了那么多表扬信。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表扬信最多?
2、这里还有许多喜鹊,读对了词语,它们就会飞起来给你们带来好运。六.说一说
师:人们常用动物植物来代表某种意思,比如:喜鹊代表吉祥,松树代表长寿,你还能说出几个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8.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八
字:鹿、嗡、皱、鸭、捂、推
词:散步、苍蝇、脑袋、扫帚、浇水
重点句子:
1、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2、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3、鸭先生推来一辆小车,拿来一把扫帚,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兔姑娘和鹿先生看见了,也赶来帮忙。他们提着洒水壶,给花儿浇浇水,给小路洗洗澡。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
4、鸭先生对朋友们说:“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主要内容:
《美丽的小路》主要讲了一群动物们如何保护一条美丽的小路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小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郊游。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都是美丽鲜花和绿树)。你们看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说)美丽的小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11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板书课题:11美丽的小路。
(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分类摆放。
3、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4、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同桌读,挑战同学读。(例:鸭先生推来一辆小车,拿来一把扫帚,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边看多媒体动画边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再边读边想: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个?(指名读)
3、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4、分角色读文
(1)个人体会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叙述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
(2)同桌交流读。读完后比一比哪个同学扮演的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3)戴头饰小组内分角色谁读得好,谁演的好,全班评议。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
(4)读第8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讨论思考:“这都怪我!”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觉得小路变脏还怪谁?(指名说)教师相机进行引导。
(5)小组合作角色朗读,边读边议:鸭先生是怎样把美丽小路找回来的?
四、想象说话
出示挂图(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走,启发想象──这两个小朋友边走边说些什么?可以模仿文中的句子说话,更鼓励学生说出与文中和别人不同的句子。
(想象说话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2、做游戏,猜字谜。
3、以四人为一组交流识字的方法。
4、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
5、学生观察“先、干、赶、起”4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什么?(赶和起都有走字旁,重点指导这个偏旁的写法)
6、学生先描红后写字,自己找学习伙伴或老师评价。如果对第一次评价不满,可再写直到评价或自己满意为止。
7、独立完成剩下的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摘五彩苹果)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篇课文呢?那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学习呀!
(板书)上节课同学们学的很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苹果,你们想要吗?(可是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想得到苹果先读准生字再扩词,能做到吗?)
二、导入朗读
看来呀!同学们和这些生字真正地成为了好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那么,美丽的小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朗读。
1、检查朗读1~8自然段,重点评议是否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
2、师: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我们继续学习9~12自然段。
3、指名读9~12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悟读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是一篇指导朗读的好材料。
9.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九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描写我对我的房间幻想的其中一小节进行背诵。3.让学生体会对自己房间的热爱之情。
4.能展开想像,说说自己希望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让学生体会对自己房间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像,说说自己希望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吧?在我家访时看到你们的房间都很漂亮,那就请你介绍一下你的房间。
2.老师小时候也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想知道它是怎样的吗?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文第二小节。(个别读、齐读),随机学习生字:捡 3.是啊,这就是我的房间。出示课题:5我的房间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学生字
1.过渡:我很喜欢我的房间。可是,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子跟现在不一样。(出示这句句子,用“可是”说一句话)
那么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什么样呢?现在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2.小组学习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8小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读,学习生字宝宝。3)句式训练:我希望我的房间、、、、。
3.交流自学情况。
学习生字(本课生字较多,可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分散难点。)注意:“魔”的写法进行指导。强调“舅”“载”的写法。5.句式训练: 我希望我的房间,我也希望我的房间,我更希望我的房间,我特别希望我的房间。
5.朗读大擂台:小组比赛读4—8小节。
6.我幻想了那么多神奇的房间,可是,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的房间。为什么呢?出示课文最后一节。(理解最后一小节)学习:幻提醒没有“丿”
三、说话训练
小作者幻想了那么多有趣的房间,那么请你展开想像,说说你希望自己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背诵。2.抄写词语。3.小练笔:《我希望我的房间„„》 4.预习第6课。板书设计: 5我的房间
有轮子长翅膀潜水艇 魔术屋学校 教学反思:
10.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玩、球、猴、拍”4个生字。复习笔画“竖弯钩”,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描摹“金、玩”.
2、能认读复韵母ɑo、ou、iu,及它们的四声,继续学习拼读音节。复习复韵母ɑi、ei、ui .
3、能正确朗读儿歌,熟读成诵。
4、试着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重点和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用各种方法识记本课4个生字。
2、运用顺口溜、念儿歌等方法认读复韵母ɑo、ou、iu,继续学习拼读音节。
学习准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图片、皮球等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皮球)提示:这是什么?
(1)交流。(2)学习生字:球(读准韵母iu)(3)“一字开花”游戏:除了皮球,你还知道哪些球?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提示:图画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1)交流。(2)揭示课题:28 玩皮球(3)学习生字:玩(按笔顺书空“玩)(4)比较”玩“与”球“的字形。(渗透”王字旁“)
3、齐读课题。
二 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听儿歌,读准字音。
(1) 听课文录音,听清楚生字的读音。(2) 再听录音,字字过目跟读。(3) 自由读,读准字音。(4) 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字,了解内容。
(1)思考:皮球上画了什么?①出示”猴“.(读准韵母ou,小老提示领读,开火车读)
②出示句子:妈妈买个皮球,上面画个小猴。③指导朗读句子。
(2)思考:小猴在干什么?① 出示句子:小猴翻翻跟头。② 指导朗读句子。(提示生问答式朗读:小猴干什么?谁翻翻跟头?)③ 出示一幅画有许多动物在玩耍的插图。
说话练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3)学生上讲台前拍皮球。出示”拍“.(复习韵母ɑi,读准字音)①做拍皮球的动作,复习带有”提手旁“的字。②出示句子:我来拍拍皮球,小猴翻翻跟头。③指导朗读句子。
3、读儿歌,巩固生字。各种形式的诵读。(指名读、小组赛读、表演读、滚雪球读)
三 学习韵母,拼读音节
1、读准复韵母。
(1)提示:小猴看见大家学得那么好,可高兴了,给我们送来了三件礼物,我们和它见见面吧。
(2)(出示三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出示:奥运五环 ɑo ɑo ɑo 海鸥飞翔ou ou ou 水上游泳iu iu iu
(4)指导发音。①提示范读,仔细观察老提示的口型。②学生跟读。(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③编顺口溜,巩固读音。凹凸不平ɑo ɑo ɑo欧洲各国ou ou ou风景优美iu iu iu
2、读准复韵母的四声的读法。
(1)提示:我们给这些复韵母戴上小帽子----标调。(2)(出示三个复韵母的四声)(3)指名读,小老提示领读,叫号读、齐读
3、比较iu与ui(1)出示:uī uí uǐ uìiū iú iǔ iù (2)提示:仔细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3)出示句子:i、u在一起,调号标在后。(学生朗读)
4朗读儿歌,巩固拼音。(1)在儿歌中找一找含有ɑo、ou、iu韵母的字。(2)游戏:送拼音回家。① 把含有ɑo、ou、iu韵母的字音贴到相应的生字上。②拼读音节。(3)朗读儿歌。
四 游戏巩固,复习韵母
1、游戏:比比谁的眼睛尖(ɑi和ɑo,iu和ui的比较)(1)抽读(2)抢读(3)比读
2、游戏:比比谁的拼读准(创设情景完成书中的连线游戏)(1)自由读(2)小组内交流读(3)全班反馈
五 描摹汉字”玩“和”金“
1、指导写”玩“字。
(1)复习笔画”竖弯钩“的要领。
(2)教提示范写,学生观察”玩“中”竖弯钩“在田字格中位置。
(3)学生书空,注意笔顺正确。
2、指导写”金“字。
(1) 观察”人字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学生书空,注意笔顺正确。
【小学四年级语文《火龙出水》教案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09-28
小学四年级语文《散落的钞票》的教学反思12-08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九寨沟》教学反思02-24
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武牧羊》教学设计及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