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2024-08-21

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12篇)

1.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

调兵山市第十一小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我校目前资源库总量达到100G,自制资源总量10G。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综合实践、音美学科。这些资源的来源是:

1、外部采购。按照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根据学科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材料购买,充实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包括配套教案、试题、光盘、课件、素材、影音、教育资料等。这些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对教学具有实用价值,这种材料包括学校购买和教师个人购买。

2、网上整合。互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数据不断膨胀,其中不乏有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是学校教学资源库重要的资料来源,特别是有些学科类的教师的个人主页,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网站的有关数据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3、自创特色。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还可以来自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及自己设计制作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1)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2)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各类比赛课堂录像、教学示范录像、教学录音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

低的,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3)教育软件中的一些资料性软件可以将他们的教学资料导入资源库。(4)教师自制教学资源,补充到教学资源库中。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将这些作为原创资源加入资源库中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4、卫星接收资源二次开发。随着卫星接收的资源不断充实,有大量全国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其中包括众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和课件及图片等资源,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二次开发并加入到资源库中。

总之,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领导管理机构是关键,经费提供是保障。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也是一项周期长、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的资源库在数量上、建设水平上都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使用中不断修正和丰富我校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情况汇报

调兵山市第十一小学

2013年5月15日

2.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二

信息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 是依据一定的需要, 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 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它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其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使信息的需求者能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

一、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图书馆在信息爆炸与知识爆炸的背景下, 其趋势与模式必然受到影响并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从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与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现状看来, 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复合型图书馆则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模式。数字图书馆将为图书馆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与开发利用空间, 对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实现图书馆社会服务价值方面的意义重大。复合型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在建馆与发展中给予自身一个合理科学的定位, 是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互相融合与补充的形式, 充分发挥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各自优点,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图书馆管理体系或是需求者的阅读习惯来看, 复合型图书馆都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最佳模式。但是无论是发展趋势或是主要模式的实现都是要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与优化为基础的, 只有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合理科学的资源整合与优化, 才能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实践, 同时也是数字图书馆与复合型图书馆发挥出作用的重要步骤。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向复合型图书馆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的一种共识, 在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推动图书馆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创新的局面, 同时对图书馆的人员结构也形成了一定的变革, 馆员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得到了提高, 对推动图书馆信息组织走向高效化、数字化、自动化与深层化起到了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服务上逐渐向远程化、多样化与智能化发展, 扩大了信息资源用户的范围, 同时实现了图书馆内部管理结构的创新, 提高了图书馆整体的管理水平。虽然当今的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仍旧面临很多的问题, 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则是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与组成部分。

在我们认识到图书馆资源建设取得的诸多成果的基础上, 也应该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危机作出客观的认识和科学的认定。首先是体制方面, 我国图书馆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 但是这些不同类的图书馆并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与制度, 这将在各个图书馆的共享方面造成障碍。其次是服务, 充分认识到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从图书馆的社会性来讲如果失去读者那么图书馆将失去一个宝贵的职能。最后是网络资源建设危机,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量大

网络中的资源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网络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对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是不受限制的, 于是这种无限的信息资源的膨胀, 将对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提出很大的挑战。

(二) 分散

网络的资源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与主营机构, 没有人能够把网络的所有资源十分有序地交给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与利用是自发的, 也就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制造了很大的工作量。

(三) 动态

网络的资源是随时更新的, 不断处于更替的状态, 网站会根据浏览者的需求进行页面的变动, 这个动态性对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分布不均

网络上存在某个学科热门的问题, 即很容易导致资源比例向此类学科倾倒, 而其他学科在网络中的资源相对欠缺, 与此学科相比从量上看存在很大的差异。

(五) 检索

各个网站没有统一的检索标准或者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都对实现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资源整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要从多方面考虑, 因为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关系到图书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等方面, 所以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与现实意义。

(一) 图书馆行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图书馆从产生到发展一直具备其自身的存在意义, 而社会职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整合, 才能够提高信息资源使用者对资源的获取效率。在网络时代下, 如果图书馆没有认真对待资源整合, 则将失去固定的使用群, 继而失去存在的意义, 从而被网络所替代, 而众所周知的是, 网络并不完全具备图书馆的优点, 所以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图书馆行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 获取网络资源对图书馆的要求

网络资源有很多是有意义的内容, 获取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发挥自身收藏职能的要求, 而网络资源的量大、分散、动态、分布不均、检索困难等问题对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正因为如此, 图书馆应该更加重视对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工具的开发, 实现吸取更多信息资源的目的。

(三) 用户需求对图书馆的要求

图书馆的形象在用户看来是储藏全面的图书, 也许为了方便快捷用户会将网络作为第一选择, 但是网络的资源毕竟做不到全面, 于是用户会再次选择图书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图书馆必须具备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这就需要图书馆对资源整合具有高度的重视, 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给予用户高质量并且高效率的服务。

四、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 全面发展的原则

信息资源整合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文献的全面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做到对文献的全面发展可以保证图书馆的生命力旺盛, 真正起到教育性和宣传性功能, 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基本前提。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属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而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应以提高人的思想为根本使命, 从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开始做到推动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专业性原则

信息资源整合的专业性原则首先是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 其次是图书馆资源的专业性及分类。图书馆内部的服务不是单纯指在对用户的态度上, 馆员的专业性也体现在对业务的操作上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中, 只有馆员的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并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三) 人文关怀原则

人文关怀原则要求信息资源整合模式需要以人为本, 在服务创新的基础上具备人文关怀,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努力满足每一个不同读者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的工作效率, 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方向

在21世纪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中, 确保图书馆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关键有两点, 一点是创新, 一点是整合, 这两种理念对21世纪的图书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推动图书馆走向可持续发展。

(一) 继续加强馆中人才的专业性培养

在新形势下, 图书馆人员的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不仅包括文献的整理与录入, 而且包括对网络的认识以及电子图书馆系统的操作, 这就对这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应该认识到, 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否够高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整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质量, 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是重要的战略手段。

(二) 发展个性化服务

在图书馆能够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的条件下,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可以面对不同的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 如为用户创建“我的图书馆”这个模块,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整合资源, 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基于内容的推荐, 对数字资源整合系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开发。

(三)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与工具

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涉及了对信息的检索、描述、整序等多方面, 所以使数字资源整合工具得到充分利用使很有必要的, 与这些系统与工具的结合, 可以使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做得更加全面, 在突出各学科资源“大而全”以及“专、精、深”等特点时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广建.整合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10) .

[2]胡昌平, 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J].情报学报, 2006, (4) .

3.整合精品优势资源建设校本课程 篇三

一、整合精品优势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简单机械的堆砌,而是在原有教学过程上的深加工,包括许多新要素等都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体现教学创新观念的关键。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生命个体的需要,我校行为习惯课程以一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为主,旨在指导、培养、教育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两周安排一个课时。同时进行学科整合,将学生的行为习惯渗透在每一门的学科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们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孩子们更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

另外,我们还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习惯养成方法教育,使学生了解习惯养成方法,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得到提高。如学校的卢老师在教学《节约水电不浪费》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各地缺水的情况。我国的云南地区,因为严重缺水,那里的孩子们要到几十里地外挑水喝;甘肃省的农民因为缺水,冬天把雪囤积起来,化成雪水后再用;临武县的人们修建了蓄水池,收集雨水、雪水使用。这样一来,不仅在视觉上给孩子们以冲击,而且让学生在严峻的气氛中体验到缺水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我校一年级学生“知”与“行”的校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老师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一年级与二年级同属于低年段。我校一年级、二年级的教室安排在同一个教学区,所以一、二年级的学生经常在一起活动,一年级学生有机会观察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同时学生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二年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跟一年级究竟有什么不同。通过平日参与生活课的各项活动,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观察,善于动脑,乐于探究,并能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二年级的生活,学校张老师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我要上二年级》这一课中,提供了较多的时间给孩子们讨论和交流,整节课由“词语游戏——我来当小记者——我们来参观——互道祝福与希望——互结友好班级——说说收获——课外延伸”这几个方面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悟。

二、整合精品优势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要明确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人本主义也指出,学习应成为一种自发的和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愉快的学习过程。如学校的蔡老师在教学《认真听,积极说》中,以儿歌的形式引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顿时都想参与进来。教师从细节入手,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求孩子们在听对方讲话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以此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采用连环教学,让学生明确认真听之后,再明确如何积极说。以创设情境的教学办法,让学生体会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站正大声讲。没有叫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的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如果没有充分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堂课上,蔡老师时刻贯穿着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专注时间非常短,常常一节课,学生只会有十几分钟时间的专注,注意力比较不集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摈弃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不断吸纳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校张老师在教学《我的这一年》时,课的开始,老师和学生同唱歌曲《小小的我》,学生们都被歌曲中优美的旋律吸引住,很有表情地投入到演唱中,流露出天真、活泼的一面。通过师生同唱歌曲,让学生回忆一年前他们刚刚入校时的情景,引出这节课学习的课题“我的这一年”。然后,开展“寻找自己和小伙伴的变化”的活动,孩子们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中寻找自己与伙伴的变化。接着进入“击鼓传花”的游戏:“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封爸爸、妈妈和老师写给你们的信,鼓声响起开始传花,鼓声停花传到哪,谁就将信拆开读给大家听。”这个游戏同学们玩得非常开心,当读到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话时,同学们眼睛里洋溢着喜悦和兴奋。最后,让学生填写“我的成长卡”,在卡上给自己贴上星星:在各方面都做得好的,获得二颗星,还有一些不足的,只获得一颗星,记录这一年的变化和进步。活动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读了爸爸、妈妈的话或老师的话。在“我的成长卡”这一环节,将活动中的所有内容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三、整合精品优势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有教育专家指出: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而其中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整个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课程整体建设。科组成员通过发现问题、集体备课、聆听专家指点来打造精品校本课程。我校曾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李宇韬老师莅临学校指导,李宇韬老师到校后,首先认真仔细地听取了梁主任和苏老师关于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汇报,并查看了相关的材料。接着李老师对我们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做了一个精彩而非常有指导性的讲座。她强调在精品课程建设上,要注意单元整体规划,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材,教学目标做好定位、并要具体,教学策略需整体选用,单元整体重点难点要定好。李老师的指导,给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明确了方向,让老师受益匪浅。

4.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情况汇报

宁阳县国土资源局(2013年7月16日)

宁阳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较多,已发现矿产26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18种和水资源矿产2种;已探明储量矿产14种,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有7种,分别是煤、铁、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长石和矿泉水,优势矿种为煤、水泥用灰岩和饰面石材。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西部以煤、水泥用灰岩、粘土、古河道砂为主,中部以花岗岩、钾长石和耐火粘土为主,东部则以煤、水泥用灰岩、铝土矿为主。截至2012年底,全县有矿山34个,其中煤矿9个,长石1家,矿泉水1家,铁矿1家,水泥用灰岩2个,建筑石料用灰岩12个,建筑用花岗岩8家,矿产资源为宁阳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源保障。

近年来,宁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工作,把依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矿产开发秩序,作为关系宁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县大局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矿产管理工作监管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矿业开发利用秩序和环境。现将有关工作

强的组织保障、人力保障、物力保障和财力保障,组织公安、煤炭、安监、电力等相关部门配合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矿产资源“大家管、大家用”氛围。

二、政府强力推动,积极开展矿产资源专项综合行动 随着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部分地区乱采滥挖等问题显现,不仅破坏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还引发安全事故,影响了矿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维护矿产资源正常开发秩序,推动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严厉打击乱采选铁矿、乱采石材、取土烧砖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2011年2月,县政府召开各乡镇(街道)乡镇长(主任)、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国土、公安、检察、法院、工商、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宁阳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主体责任,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整治行动共出动520多人(次),动用挖掘机等机械30余台(次),已依法取缔非法洗选铁矿19家、砖瓦粘土场12家、拆除厂棚117间,捣毁各类设备85台(套),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矿或选矿行为,全面规范了矿产资源开采管理秩序。

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一时建强专业执法队伍。与公安、砂管、国资、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抽调人员在县国土资源局分别成立了砂资源执法大队和矿产资源联合执法大队,分别配备执法车辆和执法装备,象发生。

5.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一、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把开展“服务经济保增长,改善民生保稳定”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列入主要工作议事日程,扎实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活动一开始,局党组就对如何在我系统开展好这一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并迅速开展工作,成立了局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党组书记姚云江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正存、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向宏伟任副组长,副局长古水杨、袁昌全、彭英彪、总工程师李生岩、执法支队支队长邹斯波、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王千军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向宏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杨金双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肖莉、姚祖星、李伟华同志为成员。

二是抓计划制定。根据州委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深入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以及我系统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开展**自治州国土资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将该活动融入其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参加对象和活动步骤,同时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要求局所属各单位分别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这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力度的进行。

三是抓宣教育。为进一步明确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意义及要达到的目的,我局在活动开始时就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及下属单位有关人员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暨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姚云江同志亲自作了动员讲话,就如何具体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和进一步推进系统作风建设作了详细的部署。保证活动内容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同时,为了增加浓厚的活动氛围,我局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利用局网站进行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宣传和动员;二是各单位制作了活动宣传专栏,精心组织活动专题,极大地丰富了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宣传面,进一步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学习,思想认识到位

按照《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我局迅速在全系统内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和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理论学习的高潮。一是领导重视带头学。局党组书记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传达学xxx省委和州委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中央、省委和州委精神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二是积极组织专题学。为了增强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和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认识,在召开动员大会后,局活动领导小组为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局领导专题讲课、组织观看宣教片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教育和培训,并要求每位机关干部在活动中至少撰写一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同时,还积极动员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三)活动多样,工作措施有力

一是着重围绕州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开展工作。分解到我局的作风建设主题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州发改委、州建设局做好落实中央省新增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具体是帮助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落实优惠政策和阻工问题,以及确保廉租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等项目落地。我局坚持提前介入,主动跟进,积极做好用地预审服务,加快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并突出用地重点,保障重点项目供地。切实保障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主动将国家、省、州扩大内需项目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力保障吉怀、张花、吉茶、凤大等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突出7个县城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积极为州内各类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用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仔细查找,认真剖析,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从系统的客观情况出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讨论,查找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理清思路制定整改措施,集中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克服了工作漂浮、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不良倾向,始终坚持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团结作风,为促进国土资源系统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是认真开展机关干部走访调研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的走访调研活动。3月18日至4月7日,州国土资源党组书记率领州国土资源收购储备中心、州国土资源局吉凤分局等同志,多次到吉凤经济开发区进行调研,对吉凤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及建议形成初步意见,并提交州政府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吉凤经济开发区的措施。4月1日至5日,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古水杨率相关科室人员到高速公路进行调研,主要调查了解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情况,落实高速公路征地占补平衡制度。3月17日,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袁昌全带地环科、矿管科、财务科同志,就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公园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及秩序维护、如何帮扶矿山企业走出困境等工作,到花垣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得到增强。通过系统学习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和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思想上、行动上都能自觉地同局党组保持一致,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自觉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为民意识明显提高,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通过走访调研,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对党风政风行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注重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

三是工作实效,机关效能建设蔚然成风。自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是率先垂范,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加强。通过该项活动,局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要求机关做到的,自己坚决做到,不搞特殊化,集中学习教育场场到位,认真听取并做好笔记,在走访调研中,深入了解排查,解决他们的最迫切的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着力提供资源保障,服务经济保增长。要围绕经济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努力提供用地保障。要科学规范矿山开发秩序,继续巩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成果,突出重点矿区重点矿种抓好矿山整合,并积极向上争取地质找矿项目,落实省政府232号令,促进矿业经济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学习调研,排查问题,破解难题,全力围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农村、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做好服务。

二是着力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保稳定。要实施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坚持差别化用地计划管理,落实国家三部委15号令,切实维护粮食安全。要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做好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和验收,特别是要做好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切实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完善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和应急调查处置机制,特别是当前要做好地灾隐患点的巡查,落实好值班人员,做好地灾隐患点巡查,做到地灾防治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避灾转变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严格执行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新模式,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

三是着力提升队伍素质,破解难题促发展。要增强服务意识,着力解决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要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要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解决执法监管不严的问题;提高执行能力,着力解决维护权益不力的问题;夯实工作基础,着力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6.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自2009年7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按照“政府规范市场、集中加强监管、廉洁高效运行、公开公平竞争”的要求,努力抓好“项目进场、业务监管、服务程序”三个规范,全力打造“交易服务、场地服务、信息服务、监管服务”四个服务平台。截止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90个,成交金额132707.28万元,节约资金9325.91万元,增收资金29073.73万元。其中建设工程招标项目77个,中标金额54897.18万元,节约资金8389.79万元;组织政府采购项目193个,成交金额6994.05万元,节约资金936.12万元;完成国有企业产权交易5个,成交金额1876.05万元,增收416.73万元;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交易项目13个,成交金额64305万元,增收23195万元;完成水利河砂开采权拍卖项目3个,成交金额4635万元,增收3174万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汪毓华,分别于今年3月

20日、5月19日莅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视察指导,对交易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交易中心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现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搭建了“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制。“一委”是指成立了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是议事、指导、协调的非常设机构,代表市政府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综合协调、管理监督、指导,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一办”是指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其主要是承担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的日常工作。

“一中心”即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职能是: 1.为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交易场所、咨询和交易服务。

2.制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维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市场秩序。

3.对进场交易的项目实行交易登记制度,接受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报名,协助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对交易各方、中介机构进场交易进行资格审验。

4.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收集、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公示等信息。

5.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对场内发生的违规违法问题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依规依法处理。

6.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委托,负责专家评委数据库的维护、管理、使用工作,收集统计有关资料、数据,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7.负责投标(竞买)保证金的代收代退,按规定收取各类综合服务费。

8.对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业务指导。9.承担市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能。

(二)建设情况。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性交易服务机构,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任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兼任,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一名副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内设机构中增设工程信息科、市场管理科、交易监管科3个正科级职能科室,增加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编制6名,专门用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人员。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市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市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统一进场办公,其人财物归属及工作职能保持不变,交易活动及工作人员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实行双重管理。市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市重点办、市建设局招标办在交易中心设有驻场监督办公室。

中心办公和交易场所总面积为1200㎡,有开标室3个、封闭式评标室2个、办事大厅1个和侯标室1个,建立了三个系统:现代信息系统、全程监控系统、电子屏蔽系统,配备了大型电子显示屏、投影仪、音频视频系统、视频中控和电子监控系统等电子设备,制作了有8台显示器的电子监控墙,为交易主体、代理机构和监督部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交易中心的各职能部门办公场所进行了统一布臵,做到了制度及工作流程上墙。各部门计算

机信息网点均实现了局域网连接,实现了资源设备和交易场所共享,提高了工作效能。

贵溪市、余江县均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业务归口鹰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指导。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由于统一的有形市场涉及知识面广,程序复杂,技术含量高,为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我们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加强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等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实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能、一人多用”。坚持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研究部署本周工作。结合中心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积极性,增强进取心、荣誉感,提升了服务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行为,营造了争当先进、争创优秀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规范有序,我们始终坚持制度为先,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建立健全考勤签到制、挂牌上岗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了信息发布制度、评标专家守则、开标制度、评标制度、拍卖制度、保密制度等交易监管制度;结合惩防体系、廉政阳光工程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工作人员廉政禁令、失职追究制等制度,确保中心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依。今年我们结合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了“少问一个人,少进一道门,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便民优质服务活动。

(三)完善招投标程序和办事指南。中心通过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制定了项目交易流程图,编印了招标投标工作手册,让每一个项目从招标信息发布到中标结果公示,都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增强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使招标投标的各个环节都臵于阳光下,努力做到“过程阳光、细节阳光、全程阳光”,有效地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积极推行电子化评标。中心先后投入二十多万元,购买了2台数据库服务器、12台笔记本电脑、打印机、UPS不间断电源等设备,用于电子化评标。2009年底,组织了专家评委、投标业主等100多人,进行了专门的电子评标培训。今年6月29日,在我市一工程建设评标中,我们首度尝试电子评标并取得成功。目前,电子评标工作进展顺利。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交易中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实现了“六个统一”:

项目统一进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市区内(含月湖区、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岗新区、信江新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统一平台,其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应当全部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因条件所限须在场外交易的,应经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同意,报市监察机关备案后,方可另选交易地点。凡未经同意在场外交易的,不论是否存在以权谋私行为,一律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信息统一发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交易信息(含招标转让公告、资格预审信息、中标公示信息、成交信息、变更信息和更正公告等交易信息),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后,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信息发布手续。由招标人(代理机构)在招投标信息指定媒体上公告,同时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电子显示屏公开发布,实现信息共享,防止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

场地统一安排。进场交易的各类公共资源项目,从项目报名、资格预审、招标答疑、开标评标等全程使用场地,由中心统一安排,确保交易市场的规范有序。

评标统一监控。中心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40多万元,建立了电子全程监控系统,在开标室、评标室设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监控系统实时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保存,为交易主体、代理机构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监管部门的后续监管提供完整的历史数据。

专家统一抽取。进场交易活动中的各类评审专家的抽取,必须在相关行业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统一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抽取场所内进行。

保证金统一收退。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专门账户,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收取(退还)投标(竞买)保证金。

(二)达到了“三个明显”:

整体服务功能明显提高。通过内强素质抓管理,外树形象促品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有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市场管理明显加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国土资源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管理中心的管理,由分散型转变为集中型,从单一性转变为复合式。

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交易中心现在不仅仅是交易服务平台,同时也是监管部门开展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平台。纪检监察机关、行政监督部门、交易中心等有关方面,均通过该平台对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实施监管,有力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模式。目前,全省设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致有4种模式:独立的副县级自收自支单位(南昌),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下属副县级全(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九江、赣州、萍乡、新余),与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宜春、鹰潭),直属于市政府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吉安、抚州)。由于管理模式的不一,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建议建立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模式。

(二)解决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经费。从我市来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经费至今未能较好地解决。2010年,市财政预算未安排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任何办公经费,中心自身又无经费来源,目前办公经费尚未落实,水电费都无法缴纳,严重影响到中心的正常运转。为了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能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建议明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费来源。

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上级的要求,紧紧抓住机遇不放松,从严管理中心和发展中心,把中心打造成服务规范有序、信息高度集成、监管坚强有力的预防腐败阳光平台,为服务我市“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7.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七

1 周密谋划, 强力推进, 警务室应运而生

1.1 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拖拉机是海安县重要的道路交通运输工具, 具有量大、面广、分散的特征, 一直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弱点和重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专门听取情况汇报, 要求农机、公安两部门加强协商沟通, 全力破解难题。县农机、公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 互相通报了拖拉机驾驶人交通违法、道路交通事故等信息, 并就《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贯彻实施、上道路拖拉机牌证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 全县的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 但也存在监管不到位、联系不紧密、沟通不及时、重视度不一等问题, 设立公安驻农机安全监理所交通警务室是新形势下强化拖拉机路面动态安全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农机、公安两部门整合管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的一项重大工作机制创新, 对于进一步加强警农协作, 实现拖拉机源头静态管理与路面动态监管有机结合, 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 切实加强部门配合, 既要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又要紧密配合, 齐抓共管, 坚持依法管机, 从严管理。此后, 农机、公安两部门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就人员、经费、车辆、职责、办公设备、工作规范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具体商讨。

1.2 统筹配置, 保障有力

设立公安驻农机交通警务室的构想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县委召集县财政、公安、农机等部门的负责人, 就警务室的运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明确提出了人员、经费、职责“三个落实”的要求, 决定由县公安局抽调4名民警, 给农机局增编2名人员派驻警务室, 由县财政出资40万元, 为警务室配备2辆警用汽车, 架设公安网络专线, 配齐电脑、传真机、数码相机等必备的办公设备, 每年落实专项办公经费, 用于警务室日常办公、装备维护、宣传教育、外出执勤等。7月中旬, 海安县公安交巡警大队驻农机监理所交通警务室在县农机监理所正式挂牌成立。警务室由公安、农机两部门抽派人员组成, 实行归口管理, 联合办公, 绩效挂钩, 双向考核。警务室配备警车、执勤执法装备及必要的办公设施, 分别接入公安内部网和农机监理信息网, 实现了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事故、上道路拖拉机牌证核发、年检等信息的有效对接。

2 整合资源, 联合执法, 共同监管初见成效

为保证警务室的健康运行, 警务室明确了工作职责, 建立了联合办公、信息共享、定期整顿、联合执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并围绕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心任务, 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监管措施, 全面履行职责, 大力开展联合执法, 实现了农机安全管理的“四个到位”。

2.1 强化源头管理, 确保安全宣传到位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 采取举办讲座、发放手册、悬挂标语、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警务室民警还建立了拖拉机驾驶人短信平台, 及时发布安全行车常识和预警信息。

2.2 开展联合执法, 确保协调运作到位

警务室成立后, 农机安全监管力量得到了整合和加强。按照“政府领导, 部门协作, 社会联动,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的要求, 农机监理部门结合平安创建, 重点构筑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 进一步完善了上道路拖拉机及驾驶人牌证管理、事故信息沟通、交通违法记分情况交流等制度, 全县已形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密切开展动态联合执法的良好局面。警务室主动出击, 以强化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为抓手, 加强对拖拉机及其驾驶人违法行为和事故情况的掌控。县农机安全监理所抽调人员与警务室民警组成联合执法队伍, 充分发挥农机监理部门掌握基础信息及公安交警处理道路交通违法经验丰富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在重点路段、重点地区开展安全检查, 坚持做到逢车必查, 逢违必究,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重点查处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 有力地震慑了拖拉机驾驶人的无所畏惧心理, 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拖拉机交通肇事的势头。各镇农机监理员还与镇驻所交警联手合作, 开展变拖排查登记工作, 及时掌握外挂车辆数量、年检、投保等基本情况, 逐台核发变拖监管专用标志, 对有安全隐患的拖拉机下发道路交通安全警示通知书。据统计, 警务室成立两年来, 共检查各类拖拉机6 400余台次, 查处违规车辆近千余台次。其中:查处准驾不符或无证驾驶218人、酒后驾驶78人、超速超载650台、安全设施不全269台、逾期未检113台、无牌行驶56台、使用假牌假证35台, 补办交强险105台, 依法扣留各类违法拖拉机53台, 强制报废拖拉机29台, 下发安全警示通知书1 520份。

2.3 严格检审把关, 确保违法处理到位

以往, 由于拖拉机及驾驶人的牌证核发和检审工作由农机部门负责, 信息不能共享, 公安机关难以通过检审进行把关。因此, 处罚其交通违法行为往往不能执行到位。警务室设立后, 凡拖拉机及驾驶人检审, 必须经警务室民警通过公安交通违法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 确认所有违法行为已处理完毕, 方可参加检审。目前, 警务室已通过检审把关、联合上路检查等有效措施, 处理和清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陈年旧账”1 820起。

2.4 实行资源共享, 确保管理到位

在搞好拖拉机源头管理的同时, 警务室将事故车辆和屡次违法驾驶人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累计违章记分达12分以上和吊扣驾驶证的拖拉机驾驶人实行重点监控, 密切跟踪管理, 对经通知后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习的, 公告其驾驶证停止使用。定期对全县拖拉机事故进行研判,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 及时制订安全防范措施。

警务室的成立, 促进全县农机安全管理实现了“两个提升四个减少”。“两个提升”即:驾驶人文明守法意识, 车辆年检率、合格率、持证率明显提升。“四个减少”即:交通违章明显减少, 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安全隐患明显减少, 外挂车辆明显减少。

3 立足长远, 高点定位, 健康运作

公安驻农机警务室的成立, 标志着海安县对上道路拖拉机及其驾驶人实行联合监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同时, 也为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1 党委政府支持是根本, 部门协调配合是关键

拖拉机安全管理关乎民生, 涉及千家万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明确要求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 创新工作思路, 联手破解难题, 为警务室的设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警务室的成立, 整合了政府行政资源, 搭建了部门交流平台, 强化了部门协作配合, 最终实现了农机源头管理和动态管理的有效结合。

3.2 强化路面动态管控是核心,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是保障

8.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八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建设背景、历史沿革、发展轨迹、辉煌成就、师生风采、学校精神风貌等的集中体现。校史资源的校本性、亲切性、说服力,能够唤起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追忆情怀和热爱情感,吸引学生对学校的关注和支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财富。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其办学特色和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学校独具的价值意蕴、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寻增强软实力的价值理想和精神支撑。

二、地方文化资源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地位

课程资源的开发最重要方面就是对社会资源的经常性和创造性的利用。地方性文化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它立足于本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有效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突显课程的本地特色,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认识当地文化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灵动的空间,培养学生考察研究地方文化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产生爱祖国、爱家乡、为家乡的思想情感。

三、整合学校与地方资源的教育实践意义

纵观惠州文化历史,我校校史既是“观澜文化”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惠城区、惠州市的教育发展史。我校校史研究定位在对惠州地区近现代教育史的梳理,发掘地方教育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风格,梳理惠州学校教育风格形成的渊源及历史走向,挖掘和展示惠州地区的人文历史精神,探讨惠州教育发展对地方文化、经济、政治特色所发挥的反作用力,以及惠州教育与全国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帮助人们关注地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学校发展的设计与规划,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校建设的校本课程,将“观澜文化”和“桥东文化”作为校本课程主题方式呈现,将学校、地区的命运用知识建构的方法联系,原则上以时间为序、纵向设编,以事件和问题归类,更好地展现学校、地区发展及近现代惠州教育的历史脉络。致力使学校成为学生德育与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成为社区文化教育历史博物馆,成为惠州桥东文化的展示窗口,成为我校师生记忆童年成长和教师生涯的心灵栖息地,也必将为惠州创建文化名城添砖加瓦,是“教育传承文化,文化成就教育”的最好诠释。

四、整合校史与地方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

我校将校史研究与当地文化,尤其是学校所在社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充分发掘体现观澜精神的历史、人文、物化等实例素材,用显性和隐性的方式进入德育课程,同时在资源整合、文化渗透、科学规划上加强工作,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到一个可实践的新高度,通过搜集、整理本校校史资源和当地教育史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包括文字、图片等,从而汇集形成校本德育课程。而学校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从而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一)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内容,确立德育课程目标

整合校史与地方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要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内容,确立德育课程目标。要在尽可能全面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需要将校史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分年级、分层次确立校本课程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将当地文化渗透校史其中,从而使校本教育具有连贯性、完整性。我校将校本课程规划为课堂教材及生态课程,课堂教材为《校史三字经》,生态课程为校史展览馆和书画社。

(二)加强与社区联系,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1.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校友及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整体推进。

2. 积极寻求和利用社区的支持,争取家长和社区参与课程的开发,体现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开放性。

3. 立足于惠州历史文化中的“桥东文化”,研究学校“观澜文化”与“桥东文化”的交汇点。

4. 在编订《惠州二小学校历史校本课程》课程规划及教学案例,编写《新三字经·观澜兴学270年(惠州二小办学270年史略)》卡通绘本教材的基础上,出版校史纪念画册,与校友及社区共享。

9.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九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夯实帮扶工作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帮扶力度的加大,虽然困难职工呈总体下降的态势,但我县每年仍有2000户左右的困难家庭。如何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是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建立集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工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为一体,快速知情、快速帮扶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服务困难职工全新的平台和最有效的载体。帮扶中心的建设能进一步促进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并能使帮扶中心真正成为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载体,成为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职工服务的窗口。为此,县委于2002年8月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运作。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把工会帮扶工作有机融入党政工作的全局,纳入县经济发展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重要内容。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帮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工作意见》,明确规定把帮扶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和党建目标考核的内容,使帮扶工作与党建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党工组织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形成整体合力,从组织上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和调处力度。二是落实了工作经费。成立伊始,县财投入30多万元兴建了帮扶中心服务窗口,配备了2部固定电话、2台计算机、1部越野车。在24个乡镇和20个行业(系统)工会建立帮扶工作站。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确定每年由财政给予帮扶中心工作站3万元用于帮扶活动,并列入了财政预算。三是完善了工作网络。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为县总工会下属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名,确定了机构规格和工作职责。在社区和村级建立帮扶点,配备兼职帮扶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帮扶、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衔接、纵横联系、运转灵活的“三级帮扶”网络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具体运作”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的新格局。四是健全了工作机制。首先,建立了四大信息机制。由县政协牵头,联合统战、工商联、和社会保障、教育、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和部门,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核实确认,建立了全县最具权威性的困难职工、特困学生、企业状况、技能人才“四大信息库”。特别是对特困职工,按照“六清”(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帮扶记录清)的标准建档立案,实行微机动态管理。其次,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成立了“**县职工 ‘110’指挥中心”,在各乡镇(行业)帮扶点成立职工“110”联动点,强化了首问责任制、定期通报制、联席会议制、督查督办制等“四项制度”,保证职工反映的问题快速了解、快速帮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答。第三,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从长效机制入手,进一步健全了帮扶、调解、就业、维权服务机制。如三年来,每年都把帮扶对象分解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一帮一”挂钩,进一步强化帮困救助机制,有效解决特困职工“生活难”问题;动员全县干部职工每年都开展一次“一日捐”和“金秋扶困助学”活动,有效解决了特困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二、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构筑帮扶工作平台

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三年来,力求在广覆盖、多方位、求实效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帮扶中心完善规范,构建了4个服务平台:一是信访接待平台。为方便困难职工投诉和反映问题,在全国尚未开通12351热线电话前,就开设了职工维权援助热线电话*******,并在境内公路沿线制作宣传广告牌,向社会公开帮扶热线电话和帮扶承诺;建立了**县工会网站,开辟了职工帮扶网页。在帮扶中心对外窗口设立的职工“110”热线电话,由主席、副主席轮值,配有2 名工作人员进行专职值守。全天候24小时受理职工来电来访,面对面、零距离地接待职工,及时受理和解答涉及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咨询、反映、申诉,畅通职工救助渠道。二是法律援助平台。帮扶中心设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聘请了知名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免费为困难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同时,还全方位开展为企业职工就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国企改革等进行免费服务。三是困难救助平台。出台了困难职工优惠(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政策,对全县困难职工承诺“三个不让”、“三个全员”(即不让特困职工因经济困难而生活过不下去、不让职工因意外事故而治不起病、不让特困职工子女经济困难而辍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全员入学、中考录取高中的贫困生全员入学、高考被录取本科二批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全员入学)。此外,县帮扶中心为全县工会会员办理了会员意外伤害保险;制发了防伪标志的工会会员优惠卡,在购物、就医、就学、租房等方面提供7~9折的优惠。四是就业服务平台。下发《关于合作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积极协助政府促进再就业工作,帮助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在求职登记、就业指导、职业介绍、鉴定申报、社会保险关系接待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免费服务。充分利用职工业余学校、职业中专学校和劳动就业培训等场所,免费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同时,还通过兴办培训基地免费提供就业实践,并注重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相结合,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就业率。

三、拓展服务,倾情关爱,务求帮扶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县帮扶中心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开展了以资金帮扶、助学帮扶、法律援助、就业帮扶、医疗帮扶、协调纠纷、追索欠薪为内容的全方位的帮扶服务,着力从“帮、扶、促”三方面拓展服务:一是帮——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全县三级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1200户次,特困学生档案212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自帮扶中心建立以来,累计受理职工来信、来访、来电3127人次,调解职工纠纷269起,无偿为586位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84万元,通过“一日捐”等形式共筹送温暖基金113万元,为1209户困难职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扶——扶持困难职工走出困境。通过干部捐款、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支持等方式,共筹措帮扶资金281万元,帮助和扶持困难职工。连续三年组织168个单位1.9万名干部职工与1181户(次)困难职工结对帮扶,与1824名特困学生结对助学,乡镇、行业(系统)工会认领帮扶困难职工658人、资助特困学生208人,累(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计共发放扶持资金180.47万元,免收学杂费近53万元,帮助职工追索欠薪146万元。三是促——促进困难职工自强自立。通过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送办法的“六送”,帮助困难职工开发生产经营项目,进行开发式扶助,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县政府制定了《**县2003—2005年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规划》和《关于鼓励职工学习技术、推动岗位技能创新的规定》,建立了劳动、工会、工商联三方协调机制。三年来,帮扶中心共办理求职登记21000人次,用工登记24080人次,求职介绍成功12860人次,协助组织劳动力输出19300人次。通过联办自办等形式组织职工参加技能培训5840人次,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780人次,协调企业为1200多人参加社会保险,工商税务为下岗职工减免税费144万元,有效减轻了职工的经济负担,增强了困难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勇气和信心。

10.国土资源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国土资源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统筹处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耕地保护目标全面实现。全面落实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发放了4100余份基本农田保护明白卡,严肃查处了10余起非法占用耕地行为,37.1万亩基本农田和51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整理工作强力推进。全年争取土地整理项目6万余亩,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1.4亿元; 全面完成了5万亩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项目和2800亩“7.18”灾毁土地复垦项目。

——土地收储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收储土地500余亩,挂牌出让土地面积32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5400万元,收缴土地出让金7038万元。

——矿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取缔了8家非法采矿点;新设采矿权5家,协助煤矿业主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手续10家;马鞍山幅区域矿产调查项目已获批准,并开始勘查,90 1

万元资金已到位。

——地灾防治工作业绩突出。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发放了5000余份防灾避险明白卡,加强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应急调查和日常监测工作,争取地灾治理资金360万元,对丰溪鬼门关危岩体等一批重大地灾隐患点进行了治理,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

——卫片执法工作顺利通关。2010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469个可疑图斑已全部消化,避免了问责。

——国土资源基础工作卓有成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毕,待评审、批复;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成果质量受专家组好评;基础业务网络信息平台已建成运行。

——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全面到位。去年我县申报的7个批次(66公倾)用地获省厅批准,超市政府下达我县用地计划56公倾,保障了县内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坚持以“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为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全力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重点工作

1、加强耕地保护力度,确保全县51.2万亩耕地和37.1万亩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2、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切实抓好建设规模1.5万亩、投资规模4200万元的南水北调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力争10月底竣工;切实抓好建设规模1万亩、投资规模2000万元的龙王垭低丘岗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工作,力争年底完工;认真做好建设规模3万亩、投资规模6000万元的低丘岗改造项目的可研、设计、招投标和实施工作及国家投资900万元的水毁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二是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争取工作。计划争取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3万亩、投资6000万元;争取高产农田建设项目2万亩、投资5000万元。目前省厅有意向性的有2万亩,其中,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万亩,高产农田项目1万亩。争取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500亩,资金625万元;申报县级自办项目3000亩,项目实施验收后,可获得补充耕地指标,为重点项目用地提供保障。三是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争取工作。计划将城关镇大裕沟村滑坡治理项目申报为国家级治理项目,可望争取投资1200万元。四是积极做好马鞍山幅区域矿产调查项目后续资金的争取工作;切实做好探矿权的申报工作,将兵营石墨矿和泉溪超贫磁铁矿申报探矿权,争取资金300万元。

3、切实抓好土地收储工作。力争把北环路周边土地纳入土地储备库,做好征收储备,并分批次报省政府批准农地转

用和征用手续;切实做好烧田片区储备土地的招拍挂工作,确保土地效益。

4、切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保障农民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规范城乡结合部、农村宅基地的用地秩序;做好2011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将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15%以内,确保不被问责。

6、切实抓好煤矿重组和非煤矿山的整合工作,力争将煤矿从11家重组为2-3家,将非煤矿山从61家整合为55家。

7、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县362处地灾点的防治责任,确保地质灾害“零伤亡”。

8、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服务。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前期论证、土地供给和全程服务。

(二)保障措施

1、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大力倡导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努力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勤奋工作的良好风气,强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2、抓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能力。

3、抓工作创新,提高行政效率。着力实施干部队伍精细化管理,构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的长效机制;创优发展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1.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一

关键词 路径整合 资源配备 校园足球

一、前言

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启动校园足球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校园足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展校园足球学校多达6000余所,吸引近百万名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绿茵草地去主动参与校园足球。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建设,并将其上升到一个与国家发展战略同等的位置。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其中专门针对校园足球发展与青少年人才培养的诸多改革建议。基于上述背景下,校园足球建设已经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话题。

二、路径整合及多元资源配备角度校园足球建设现状

自启动校园足球开始,我国已经针对性的做出一些探索。在2009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中已经将整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四个教育阶段纳入到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范畴中。当然,校园足球的开展需要漫长的发展周期,属于一项长期建设工程。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阶段(2009-2011年),任务是将小学与初中作为校园足球开展的重点,举办学校级别的足球联赛,当中小学足球联赛相对成熟之后,逐渐与高中以及大学形成对接;第二阶段为中期阶段(2011-2013年),该阶段是在已经取得校园足球开展成效的基础之上,使其走向科学化的发展途径,科学推进;第三阶段为后期阶段(2013-2018年),任务是逐渐扩大规模,实现校园足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为校园足球提供专项经费,便于其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校园足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路径整合以及多元资源配备角度探索校园足球建设,基于国际足球视角做出的探索。英国在2001年为解决校园足球开展以及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弊端,推出宪章标准计划,根本目的则是增强大众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协调学校与社区青少年的足球训练,提高足球人口数量。在该标准实施期间,英国推动多元治理改革以及多元资源配置,包括资金来源、志愿者人力资源以及社区足球俱乐部等多元主体,发挥各主体的价值,推动校园足球建设目标的实现。英国等发达国家采取的校园足球建设成功经营值得我国借鉴,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特有的建设体系及格局,建设策略的规范化有助于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三、路径整合及多元资源配备角度校园足球建设策略

在校园足球建设环境下,站在路径整合以及多元资源配备视角对校园足球建设策略进行探析。需要以政府财力主导建设校园足球品牌为核心,寻求合作构建多元网络格局,最终聯合社区体育实现多元路径的整合,进而满足校园足球建设要求。

(一)政府财力主导建设校园足球品牌

政府财政支撑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在已有的研究体系当中运用“非对称网络治理”一词形容了英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认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过度依赖于财政支撑[2]。当然,校园足球发展同样依靠政府财力做出主导支撑,分析原因是由于校园足球的发展无法市场化运作,政府财力提供十分重要。同时,现阶段随着校园体育建设面的拓展,着力将校园足球打造成足球品牌,成为我国足球人才培养的基地,强化品牌价值,则可以吸引企业投资以及赞助商的赞助,进而在政府财力主导下实现多元化投资渠道建设,以便于为校园足球品牌建设提供保障。

(二)合作体系建立形成多元网络格局

站在合作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才能够形成多元网络发展格局,基于国外的校园足球建设经验,英国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分层体制,有助于体育项目分层执行。校园体育的开展,涉及到的单一主体较多,只有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组织联合,才能真正展现出资源价值与优势,有效打破传统体系的隔阂并消除壁垒,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新格局。对于现阶段我国校园足球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依靠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的推动,无法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去实践与探索。只有充分运用资源优势,才能够实现未雨绸缪、逐步打造多元网络体系格局,使得我国校园足球能够真正走向一个多元化、多方资源配置的稳定性网络体系中。

(三)联合社区体育实现多元路径整合

社区体育作为校园足球多元化路径整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展现出的价值显著。青少年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核心,是推动足球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站在文化的整个发展周期来看,校园足球的发展实质上是足球文化从“少年”到“老年”的一个重要起点,社区足球的辅助则是足球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关键[3]。校园足球、社区足球以及职业足球形成了一个足球运动发展链条,社区足球是衔接两者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区足球在体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越发重要。联合社区体育与校园足球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有效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斌.英国校园足球启示:网络路径整合及多元资源配置[J].山东体育科技.2014,01:105-108.

[2] 刘志云,王慧琳,任万勇.增长模式:从“校园足球”开展看“全国学校足球运动联盟”建设态势[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04:277-280.

12.资源整合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二

科技情报信息已成为继商品、资金、人力资源之后的第四大管理要素。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必将成为科技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文献是科技情报信息的“基础设施”, 是企业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由于宁波市的科技文献资源比较薄弱, 原有的科技文献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 因此, 自“九五”起, 宁波市加快了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力度, 实施了科教兴市“一号工程”, 200 6年开通“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平台 (www.nbsti.net) ”, 2008年开启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 因此, 以整合、共享和服务为目标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正在宁波市掀起。

2、整合科技文献资源的意义

2.1 有利于有效整合分散的科技文献资源

为了推动区域技术创新, 加快经济建设, 各个城市纷纷采取措施加快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但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 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 随着区域科技文献的整合, 有助于减少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 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进一步提高区域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 战略意义十分明显。另外, 通过对专业性与综合性、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一般文献与特种文献、基础文献与辅助文献等方面的整合, 实现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种类的合理配置, 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

2.2 有利于提高科技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随着区域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整合工作的推进, 有效地解决了用户权限限制等问题, 使得科技文献的用户从高校、研究院所拓展至企业, 实现共享共赢目的。

2.3 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对情报信息的需求, 通俗地讲是一种特定的文献需求, 随着科技文献推出, 使之很好地介入科技创新活动, 满足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文献调研的需求, 有利于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产业、相关产品的研究进展, 有助于企业紧跟国际产业发展潮流, 避免重复研发, 降低研发风险,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文献资源在为科研课题立项、成果查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服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广大用户利用文献资源, 为解决他们的各种难题找到了信息、知识、资料和依据。

3、宁波市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情况

3.1 全市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概况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加速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技文献资源形式有了较大变化, 各省市信息 (情报) 部门由过去传统、单一的纸质文献资源, 发展到现在的同时拥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资源, 实现了质和量的跨越。宁波市在纸张型和光盘型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 开始购买中文科技 (期刊) 论文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期间, 市科技情报所于1999年成为“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在浙江省的首家服务中心。

2001年来, 宁波市重点推进各类全文数据库的订购及网络数据平台的建设, 并向网上数字图书馆发展。2006年11月, “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 (www.nb sti.net) ”开通, 整合宁波市所有可对外服务的数据资源和国内其它重要的数据资源, 为宁波地区科技信息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使用便利的、涵盖各工程技术领域的网上文献检索和获取平台, 为全市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海量的科技文献平台, 创新了科技文献服务方式, 为宁波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科技文献支持和保障。2008年启动“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工作, 开启了全市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新阶段。

随着宁波市科教资源建设的推进, 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 全市已有科技文献总量上百T, 其中“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拥有科技文献资源30T, 注册用户50000多个, 清华同方、万方和维普三大有统计记录的数据库访问总人次近80万次, 下载全文150多万篇, 网上人工受理了全文请求上万余次。同时, 200 9年上半年开通的“宁波市数字图书馆”, 实现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院及企业等单位联盟, 进一步整合完善了宁波科技文献资源。

3.2 宁波市科技文献资源特征

3.2.1 资源分布及内容

宁波市科技文献资源主要分布在15所高校、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市标准研究设计院、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科院材料所、市大学园区图书馆、市图书馆以及镇海石化等企事业单位。科技文献资源主要有科技论文及硕博论文、专利及标准文献、科技成果资源、科技信息文献 (包括企业名录、产品名录等) 、科技图书文献以及其它科技文献。

3.2.2“虚实”结合, 充实科技文献资源

除了自建、购买科技文献资源外, 宁波市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还采取虚实结合方式, 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服务中心、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各类封闭性的网络及数据资源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全文人工传递协作的办法获取相关文献资源, 形成中心资源的数据补充, 满足全市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对科技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3.2.3 建立宁波市特色产业数字文献资源库

为了实现科技文献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宗旨, 宁波市加大对专利、标准等文献的购买力度, 增进科技文献建设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结合, 2008年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 新材料、纺织、港口物流、机电模具等4个区域特色数据库先期启动兴建。

3.2.4 加快科技文献分中心实体建设

除建设科技文献中心外, 宁波市还在1 1个县 (市) 区及“山区一岛”筹建了分中心, 通过互联网主建了VPN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专网, 配备专职检索服务人员, 就近向当地用户提供科技文献服务, 缩短企业索取科技文献的时间, 满足不同县城的不同企业用户的科技文献检索需求。此外, 通过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互联网、人工传递等方式, 为县 (市) 区提供馆际互建服务。

3.2.5 政府不断加大投入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文献作用, 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从“十五”起, 宁波市一方面加大对科技文献资源购买及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保障文献服务平台的顺利建设及运作;另一方面, 向全市免费开展科技文献服务, 由政府根据科技文献的使用情况, 进行服务兑现, 从而提高科技文献资源的使用效果。

4、宁波科技文献资源的服务对策

4.1 突出特色, 服务主体

在现有特色数据库建设基础上, 科技信息服务人员运用竞争情报的理论和方法, 强化分析功能, 通过对特色数据库的加工、分析, 为企业提供行业 (企业) 专利预警分析、行业 (企业) 个性化标准数据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等增值服务, 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针对性的信息。面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重点推进产业、行业、企业以及重点产品特色数据库建设。围绕新材料、光电机、小家电、模具、纺织等宁波市区域特色产业, 有的放矢, 使科技文献建设与促进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4.2 创新服务理念, 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是宁波市科技文献公共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为此, 科技信息人员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 应主动与企业用户联系, 了解需求, 采用新的服务方式, 主动为科研单位服务, 信息人员从各学科带头人那里得到需求信息、研究方向、所缺资料等, 及时为用户提供相关文献服务。使信息传递从被动索取的静态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使科技信息人员走进学科, 贴近读者、融入科研团队、嵌入研究过程, 成为学科服务专家。

4.3重视对外宣传, 提高宁波市科技文献资源影响力

利用参加和承办“浙科会”、“宁波高交会”等大型活动, 借助网络、电视、报纸、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宣传, 提高科技文献资源的影响力。

4.4举办用户信息教育培训班、讲座等

举办用户信息教育培训班, 适时对用户进行培训, 及时把各种新出现的文献数据库、网上免费资源的导航系统、检索系统以及最新的检索手段等, 进行面对面地课堂授课。通过开办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 促进广大用户对科技文献的认知度, 从而形成科技文献资源与用户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文献服务。

4.5加强科技信息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科技信息的发展对服务人员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 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从事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要面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必须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 深化科技文献培训制度, 加大对科技信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其科技文献服务能力。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外语能力强、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事管理信息的复合型人才或团队是面向企业提供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技术资源, 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 围绕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读者需求的变化, 及时整合调整区域文献资源建设及创新服务方式, 使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度,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松辉.以科技和信息服务充实区域竞争力.广东科技.2005 (9) :74~75.

[2]房江琪.如何发挥文献资源优势促进科技信息服务.甘肃科技.2006 (12) :20~21, 56

[3]白岚.做好科技文献工作为知识创新服务.河南科技.2001 (9) :11

上一篇:2011贵州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精选之选择题考资料下一篇:党员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