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小鸟》教案(10篇)
1.《森林与小鸟》教案 篇一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么?有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他已经年过花甲,却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他在树林里盖了一间小屋住下了,你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鸟和护林老人》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同学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认不认识这些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朋友。(课件出示生字词:惊诧 询问 树脂 叽叽喳喳 草莓 炊烟)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如果他读的对,请大家跟着齐读,如果不对,帮助他纠正好吗? 生读词
师:在这些词语中大家有没有不太理解的词? 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么?
3.相信在理解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我们学习课文一定更加游刃有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回答出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以读促悟
师:小鸟和守林老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段落画一画。
生自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师板书:怀疑——信任——喜爱——怀念(怀疑 信任 喜爱 怀念)
大家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呢?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并圈画出这部分最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写写你的感受。学生汇报
怀疑:(惊诧、争论)能读出小鸟的怀疑吗?总结: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得有理有据,不但是会读书的人,还是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人。
师:鸟儿们对老人如此深沉的爱,是由怀疑到信任,通过亲密的接触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为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份爱,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老人与鸟儿们相处的时光。鸟儿们对老人的信任源于他来到林中不久发生的一场争斗。到底是什么时让鸟儿们开始信任他了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那天发生的故事?学生读3——5自然段。
师:可真够惊心动魄的。原来是老人和人家打了一架,就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这我就希奇了,和人家吵架多不好啊,你们喜欢老跟人吵架的人吗?那为什么鸟儿们却喜欢这个和人争吵的老人呢?学生谈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为了保护山林,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人单势孤,勇敢的和坏人作斗争,保护了鸟儿们的家园。所以鸟儿们都很敬佩他。)
师:不过我还是不放心。很多人跟人家吵完架以后会很生气,难免就要找人发泄一下,这些鸟儿可危险啦!是不是? 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师:噢!原来这是一个只对坏人凶,对我们鸟儿却呵护备至的老人,真是一个好老头。我们完全可以信任他了。我们请一只小鸟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小鸟留意,这一段有一个比喻句,请你把它找出来。把笔预备好。学生读。
找出比喻句:看,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他那满头白发,多像一朵硕大的蒲公英,多像一盏明亮的神灯啊!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老人比作蒲公英,说明鸟儿们已经把老人当作了山林的一员,把它比作神灯,说明鸟儿们认定只要有老人,他们就是安全的。表明了对老人的极度信赖。)
信任:(激烈的争吵 叫喊 阻拦 利斧狂吠 真正的山神)同学们请想象一下,当时该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啊?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仅仅这样鸟儿们就信任老人了吗?(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1、当鸟儿看到利斧在林中挥舞,翠绿的树木就要一棵棵倒下的时候,鸟儿们心里会怎么想呢?体会鸟儿们的心情。
这是一场激烈的斗争,斗争的双方是谁?谁赢了?一方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一方是一伙身强体壮的偷书贼,老人害怕了吗?他会怎么说?布告上写了什么?我们仿佛看到老人已经不再是个普通的老头了而成了一尊非常威严的山神。所以偷树贼低下了头。
2、“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但是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人果断的态度?阻拦、叫喊、激烈地争吵。师:与人相处应该是以和为贵,你喜欢与人争吵的人吗?老人为什么要和砍树的人争吵呢?围绕“激烈地争吵”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为了保护山林可以不顾一切。板书:护林
树木是鸟儿的家,砍掉了树木就意味着鸟儿们失去家园。以护林为己任的老人面对贪婪的毁林人,面对挥舞的利斧毫不畏惧—叫喊、阻拦、争吵、展开布告,以法服人,为了护树爱鸟,他态度果断,奋不顾身,像书中形容的那样,老人是一尊——(“生齐说:)“真正的山神!” 什么是山神? 正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以正义和法律的威严保卫了山林的安宁,让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怀着对老人由衷的敬佩,齐读这句话,要读出老人的正义与威严。师范读:但是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
3、老人的动作:抚摩 拾起 安放(指导朗读)老人看着受伤的树木,看着掉落在地上的鸟窝,他是多么心疼啊!
4、“看,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他那满头白发,多像一朵硕大的蒲公英,多像一盏明亮的神灯啊!”
师:假如我们都是小鸟,对于给我们带来安宁的成员,我们都会由衷地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一起来赞美这真正的山神吧!(齐读第五自然段)这是多么珍贵的信任啊!喜爱: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其实,这日日月月年年的亲密接触,已经让老人和鸟之间——心心相印,心有灵犀。文中对这些有没有描写?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问:怎么就让你体会到他们是有灵犀的呢? 省略号代表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从第八自然段可以看出老人和鸟之间不需要语言的交流,达到了心与心的相同。段末的省略号表达了鸟儿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不舍与伤感。
1、小鸟送的草莓还有很多
2、像这样相信相爱的事情还有很多
想一想:老人为什么“这一夜睡得很香”
教师相机归纳:老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化了鸟儿,消除了鸟儿们心中的戒备,赢得了鸟儿们的信任的爱戴,慢慢地和鸟儿们和谐相处了。
感悟出:小鸟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因为老人发自内心的对小的关爱。作者借小鸟的视角揭示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只要人类真心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就一定能赢得它们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美好地生活下去。(1)最初鸟儿们是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老人的?(2)比喻的写法。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惊诧 信任
5、“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又是一颗„„”(1)为什么说“胆大”?为什么说草莓是珍贵的馈赠?饭粒珍贵吗?在这人烟稀少的山林之中,粮食是非常珍贵的,米就是老人赖以生活的源泉,老人能够慷慨地、微笑着用自己的饭来喂给小鸟吃,这其实就是一种爱的体现。(2)鸟儿们带着深情的问候来到老人的小屋,他们语言不通却心有灵犀,小小的饭粒饱含着浓浓的爱意,一颗颗的草莓传递的是信任与真情,一颗又一颗,一颗又一颗,每一颗都是最珍贵的馈赠!
师:是啊,这是多么温馨感人的画面啊!鸟儿们除了会给老人送去草莓,还会送什么呢?
生:会给老人跳一段舞蹈。生:会给老人送去山楂。生:会给老人唱歌
(懂得感恩)板书:爱
不舍:这一件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让鸟儿与老人从怀疑到信任再到相依相伴,让人充满感动。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当林中小屋没有升起炊烟的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走了”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去世了
师:天啊,老人就这样走了?去世了?撇下他最挂念的鸟儿们,撇下她怎么也不愿放下的责任走了?可是他真的走了,(课件出示课文15、16自然段,配乐)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老师的朗读,你感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
第九自然段中“寂静”、“暗淡”的理解老人去了,他再也听不到鸟儿清脆的欢鸣;老人去了,鸟儿们再也见不到他慈爱的笑脸,失去了最亲的亲人,永别了最真的朋友,鸟儿们的心情是多么沉重的啊!假如你是林中的一只小鸟,此时此刻,你会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说点什么呢?生谈心里话。
师:谁来满怀着对老人的哀痛与思念之情,动情地朗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指名第10自然段,然后齐读。)师总:在鸟儿的哀鸣中,老人长眠在了他挚爱的山林,每一片绿叶,每一片花瓣都记录了他对鸟儿深沉的爱,他们之间的动人故事也都深深的嵌进了树的年轮,老人永远和树林和鸟儿在一起,他们再也不会分开!
师:缤纷的花雨代表了鸟儿们的情谊,诉说着鸟儿们的不舍。假如你就是一只含着泪花送别老人的小鸟,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许多的话相对老人说,这些话可以是(出示课件)你和老人之间曾经的感人故事,可以是老人为你和其他鸟儿做过的事,还可以是你对老人离去的不舍和思念,更可以是对老人的赞颂。8 感受小鸟对老人不舍之情 师: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大家打开书,做好预备。一会儿读完了,我要请你们谈一谈,为什么你们都觉得这两段最能体现鸟儿们对老人的爱。多以一会儿读的时候,大家要边读边想,怎么给我们解释你的看法。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适时评价。(结合“寂静暗淡、谁也没有要请谁,鸟儿们都来了、盘旋、哀鸣”等词语谈感受。)
生:小鸟们都来了,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
师:花瓣雨、绿叶雨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小鸟们心底的泪水。
师:不错,小鸟们为什么要流泪呢?
(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小鸟们想到了老人对它们伤口的抚摸。
生:小鸟们想到了老人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并稳稳地安放在树枝上。
生:小鸟们想到了老人用饭粒和爱抚招待它们。
生:这是小鸟们对老人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的感激的泪水。
(正当我倾听学生们对小鸟们流泪的理解时,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喊着他也想说。)
生:老师,我觉得小鸟流的不是对老人的感激之泪,而是痛苦的泪水。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老人是它们的保护神,保护神一离去,它们必将受到原来经历过的伤害。所以,它们流的是痛苦、哀愁、甚至是绝望的泪水。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们想到了树林里的枪声,还想到了地面上躺着的同伴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们仿佛又看到了有人大量砍伐树木,自己没有了家。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让它们幸福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不再流痛苦、绝望的泪水呢?
(学生思考片刻,踊跃举手,兴趣盎然。)
生:自制多块“生态园林,严禁砍伐,违者必究”“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广告牌钉在林间,警示那些砍伐树木和伤害动物的人。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木、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向家人、朋友宣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鸟们就不会再流痛苦、绝望的泪水了。在过去的一年又一年里,老人与小鸟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老人走了,可是发生在他们之间的这么多的故事却留在了小鸟们的心中,在这送别的日子里,过去的点点滴滴都用上了心头。小鸟们难忘啊,不舍啊齐读“鸟儿们衔来„„” 让我们把写满爱的故事的花瓣和树叶也撒向天空,让关于爱和信任的故事可以在我们同学之间流传,在人世间流传,让爱和信任在人与人之间,在人与动物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生:包含着思念 生:包含着歉意。
生:包含着想念,小鸟不愿意让老人走。生:还有悲伤。
师:是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好好的来读读这段文字,带着悲伤,带着思念。师:这是老人走后悲壮而温情的告别仪式,再许多时间、许多年轮里刻着老人与鸟儿相处的许多故事,所以,老人走了——(生齐读)
在他们的盘旋与哀鸣中,又难以倾诉的眷恋,佑难以克制的悲伤,山川、森林无不为之动容,所以——(生齐读)
这是老人忧伤而美丽的葬礼,老人生前把他善良的心献给树林、献给小鸟,在他走后,——(生齐读)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含泪送别老人的鸟儿,你就是这无数鸟儿中的一员,你在盘旋,你在哀鸣。告诉老师,在你的一句移动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你又在诉说着什么?把你的情感倾注在笔端,以“亲爱的手林老人,我想对你说„„”为题,把对老人想说的话,书写在纸上好吗?(配乐书写)。
(四)拓展延伸(任选一题)发挥想象: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会发生哪能些快乐、幸福、有趣、难忘„„的故事呢? 讨论:从自已说起,我们要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编故事:老人说服儿女,带领一家人重返森林,与鸟儿们在树林里幸福地生活着„„
在对老人深深的眷恋中,我们听到的不是挽歌,而是一曲信任的赞歌。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也能用坦荡的胸怀信任他人
2.《森林与小鸟》教案 篇二
在城市的边缘有一个美丽的大森林,这里居住着很多的动物和小鸟,它们在自己的绿色家园里快乐的生活着、嬉戏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忽然有一天,一群拿着斧头的伐木工人来到了这片森林,他们将树木砍倒运走,几年后树木都被砍光了,森林变的光秃秃的,小鸟和动物们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家园,只能背井离乡去寻找安身之地。
由于没有了树木的遮挡,风沙侵袭了这片土地,很快这里变成了一片了无生机的沙漠。当风沙越过这片不毛之地侵袭城市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一些爱护环境的人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纷纷种下一棵棵满怀爱心和希望的小树苗。
3.《森林与河流》教案 篇三
1、欣赏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领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丰富的想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的手法。教学重点:欣赏文中抒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教学难点:文中的诗情画意的领悟。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流畅易读,所以我拟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的描绘来欣赏文字绘出的图画。
2、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引领我们去领略秋日的美景,让我们欣赏庞培的散文《森林与河流》,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日的诗情画意。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文章主要写了一条河流及其旁边的森林,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写森林幽深广漠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2-7节):写额尔齐斯河美丽动人的景色。第三部分(8-9节):写由河流再返回森林,抒写对树木的生命礼赞。
三、品读
1、作者说他们在森林旁停车,“一路向着林中狂奔”,为什么?在林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干净明澈的景象—嫩叶、齐膝深的草丛、树荫、阳光的枝柯繁花、簇拥向蓝天的树梢。。。)
2、是什么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大声呼喊着。。一路跑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它的音、色各有怎样的特点?
(俄国十九世纪发风景画:画一般的安详和美丽。音、色都有各自的变化)
3、额尔齐斯河是丰富多变的,体现在哪里?
(树与河融为一体,相互映衬:静谧、幽蓝,四季同在)
4、由河流回到身后的树林,这里的树木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说“森林的存在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文章最后一句说:“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作者列举了一些乐曲的名称,让我们从森林联想到四季、欢乐和作者心中对自然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自主探究
你认为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什么地方最精彩,找出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艺术手法
1、浓浓的诗意:诗一般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情。
2、丰富的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思路开阔。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的主观感受,品味这样表达的好处。
2、课外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附板书: 森林—河流—森林 ∕ ∣ \
4.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篇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转变。
教法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在体验、感悟、参与过程中构建知识经验。
下面是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设计的一篇教案: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材先从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环保功能谈起,说明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然后分析原始森林的分布、现状及森林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在充分分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基础上来评价亚马孙开发计划和影响,最后提出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较强,让学生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传递-接受式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一
导入新课:兴趣小组在一周前进行的观察、体验及生活经验或感悟介绍给大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安排兴趣小组对校园内的绿地和裸地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测量和比较)
推进新课:
师:从兴趣小组的调查来看,植被数量越多,局部环境的湿度越大,温度变化越小,由此得出地表植被对局部气候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在自然界中,森林除调节气候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
一、森林的作用 生: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用。此外,还具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师:对,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的生态效益显著。那么,森林的分布现状怎样呢?
二、世界森林现状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探究 指导读图)读“世界主要森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自然带分布图”,比较并结合教材分析
课件展示:1.世界森林覆盖率减少的原因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森林分布的成因是什么?
3.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 4.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生:(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师: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森林正遭受大面积的破坏,森林破坏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那些影响呢?
生: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探究性活动:(目的是以事例的形式说明森林破坏的严重后果,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CO2含量增加 点拨: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点拨: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师:请讨论日常生活中那些活动会浪费森林资源,如何从小事做起保护森林? 生:(讨论该问题有利于树立环保意识)
[过渡承转] 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因而被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人类的保护伞”(由森林
热带雨林)
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读图分析] 读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1.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
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 生: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师:赤道附近气候全年炎热潮湿,雨热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在这一地区森林茂密终年常绿,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长迅速,每年全球雨林的净生产量高达34亿吨。
师: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景观图及文字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讨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相关数据、阅读资料及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图讨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课前,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分组介绍雨林的环境效应 师:(总结)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
3、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4、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问题探究: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生:亚马孙雨林生态环境效应显著,为当地提供50%的水汽来源,固碳上亿吨。雨林一旦被毁气候因水汽蒸发、蒸腾减少而变干,雨林中大量的碳素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在大气中,全球气候变暖,后果非常严重。
师:是,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活动、角色扮演)“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解决如下问题
1、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幺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点拨:
1、保护亚马孙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
2、保护雨林和所在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矛盾
3、实质是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4、尝试保护性开发,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师: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呢?(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板书:
四、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生:(思考、讨论)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师:(引导学生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说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生:(生讨论,师点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师:很好,雨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雨林一旦被毁,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那么,人类哪些活动会毁坏雨林植被呢?(引入下面的活动)
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徙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本活动因课堂时间所限,可安排为课外作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森林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和世界森林的分布现状,分析了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和生态的脆弱性,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课外作业:活动: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徙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二、世界森林现状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
3、物种资源——基因宝库
4、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5.小鸟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围着他们转。因此,家里人都他们的关心他们都习以为常,可是,他们有些却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这是现代部分孩子的一种缺陷。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从幼儿情感认知,经验提升,体验关心、学会关心等方面入手,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到身边的亲人、师长等的关心,启迪幼儿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关心同伴以及身边的亲人。
活动目标:
1、关心同伴、分享同伴的快乐和苦痛,从对方角度体验同伴变化的心情。
2、知道在同伴遇到伤心事情时,积极主动地用关爱的话语和行为安慰同伴。
3、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
第一组: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第二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童话,感知关心。
(一)看第一组课件,听童话《小鸟和牵牛花》前半部分提问:
1、小鸟生病了,孤孤单单地躺在窝里,心里怎样?它想什么?
2、凤仙花有没有帮助小鸟呢?为什么它没帮助小鸟?
小结:小鸟生病了,很需要朋友的关心。
(二)继续观看第一组课件,听童话的后半部分,提问:
1、谁知道了这件事?牵牛花怎么做了?
2、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3、小鸟得到牵牛花的帮助后心情怎样了?
4、牵牛花帮助了小鸟心情怎么样了?为什么?
小结:牵牛花为了关心小鸟,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帮助了好朋友小鸟,小鸟看到了美丽的牵牛花,听到了牵牛花动听的歌声病好了,露出了开心的笑脸,牵牛花看到小鸟很快乐自己也很快乐。
二、结合生活,体验关心。
(一)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生病时的心情和痛苦的经历,渴望得到哪些关怀,是谁给予了关怀,自己的心里怎样想。
1、你生病了心里会怎样?这时谁来关心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2、你生病了在幼儿园谁会关心你,小朋友,老师,阿姨是怎么做的?
(二)启发幼儿说说朋友、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病时,自己应该怎
么做?应该说些什么话?让他们感到温暖。
(三)小结:小朋友生病了是很痛苦的事,得到关心爱护和帮助会感觉很幸
福、温暖。当我们身边有人需要关心和帮助时,我们要去关心帮助他们,哪怕是
一个问候,一张卡片,一杯水都是对别人最好的安慰和关心。
三、创设情景,学习关心。
引导幼儿练习说一些关心他人的话语,用行为表现关心他人。
(一)情景一:播放第二组课件“红红生病了,躺在医院”。
1、师:红红生病了,我们要怎么做?你要对他说什么话?
2、请个别幼儿表演关心红红的语言和行为。
(二)情景二:播放第二组课件“小朋友在幼儿园摔倒了,受伤了,正在哭”。
1、师:小朋友他怎么啦?我们应该什么做?对他说什么?
2、请个别幼儿表演安慰的情景。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安慰同伴的语言及做法。
(三)情景三:播放第二组课件“一老人正孤独地坐在椅子上,双眼痴呆地
注视着前方”------
师:
1、这是谁啊?他怎么啦?他在想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做他才会开心快乐?(启发幼儿说出关心老人的话语及如
何关心老人的做法)
小结: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和爱护,今天我们还学习了怎么样关心帮助他人。以后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要主动
去关心、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的更加快乐和幸福。活动延伸:
1、回家对家人说一句关心的话语,做一件关心亲人的事情。
附故事:《小鸟和牵牛花》
院子里有一棵榆树,榆树上搭着一个鸟窝,鸟窝里住着一只小鸟。小鸟每天飞下树来跟小草、小花一起玩,饿了就捉几只小虫吃。
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鸟窝里一动也不动,他想:“这会儿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多好啊。”可是,他病了,一点力气也没有,撑不开翅膀,怎么能飞下树呢。小鸟心里闷极了,“哎,我的好朋友为什么不来瞧瞧我呀。哦,对了,他们还不知道我病了呢!”
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鸟窝里伸出头来,对树下的花姐姐说:“花姐姐,我病了,下不来,请你上来跟我一起玩一会儿,好吗?”花儿听了,红着脸说:“哎呦,对不起,我长在地上,不会爬树,不会飞,怎么能上你家玩呢?”小鸟听了,心里很难过。花儿心里更加难过,好朋友病了,没法子去看一看。他们正发愁着,牵牛花说话了:“花姐姐,你别愁,我去看小鸟去。”花姐姐说:小女孩,你不是跟我们一样,长在土地上吗,你又没有翅膀,又没腿。”牵牛花笑了:“你们瞧着吧。”牵牛花把自己的藤缠在榆树上,使劲的长啊长,爬呀爬,他爬到了鸟窝边上:“滴滴答,滴滴答。”牵牛花轻轻地吹起了小喇叭,小鸟睁开眼睛一看,哇,牵牛花站在身边,朝着他吹喇叭,心里一高兴,病就好了许多。
6.《小鸟找家》教案 篇六
土官中心完小
琚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鸟找家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小鸟找家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发展造型表现能力。
3、指导学生描述自己画的故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小鸟及发光物的造型表现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形象自由地进行绘画表达。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思考用多种方式帮助小鸟找家,拓宽情境,突破教材范画的局限,使学生进行相对独立的绘画表现。
四、教学准备:
绘画纸、铅笔、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课件出示连环的图片,学生欣赏观察,并在小组里讨论编一个小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
3、故事里的小鸟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小鸟迷路了,找不道家了,要请小朋友帮帮它。(揭题:小鸟找家)
(二)新知学习
1、小组内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小鸟回家?(指名同学说)
2、黑夜中会发光的物体有那些?(组内讨论、指名回答)会发光的物体:星星、月亮、萤火虫、手电、灯笼、汽车灯、、、、、、3、小鸟的组成(指名回答):头部、身体、翅膀、尾巴、爪子。
4、小鸟的颜色:黄色、灰色、、、、、、(也可以画你喜欢的颜色)。
5、指名学生到黑板尝试画小鸟。
6、师小结:注意小鸟飞着和站着时的区别(爪子)。
(三)自主创作
请把你想到帮助小鸟回家的方法画在作业本上吧!注意:
1、小鸟可以回家了,应该是高兴的表情。
2、添画背景。
3、大胆造型,大胆着色。
(四)展示评价
你说、我说、大家说、、、、、、(五)课后拓展
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么办?别人迷路了你又会怎么做?
7.放小鸟教案设计 篇七
放飞小鸟的过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让学生从中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我”看到小鸟在笼子里不吃不喝,非常着急。
第二自然段讲“我”听到鸟妈妈在叫唤。
第三自然段讲“我”决心放小鸟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讲小鸟飞走时向“我”道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3、情感目标,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爱护鸟类。
教学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像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从而使小学莲山课件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开门见山引出课题,随即板书,并就课题质疑,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要求,都让学生有自己练读的机会,再根据学生兴趣指名朗读,有目的性地进行检查,以便接收到学生读书的真实情况。
3.整体感知。通读全文后,就课前质疑的问题再进行解答,也就达到了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目标。
4.识字教学。对于生字的识记,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生字,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整段的学习以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最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
(第二课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在教学中,应适时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1.当“我”把小鸟关进笼子里,小鸟在想些什么?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进行想象,关注小鸟的命运,开始走进小鸟的心灵世界,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小鸟与鸟妈妈见面了,小鸟会说些什么呢?鸟妈妈会说些什么呢?当一回动物语言翻译家。通过学生形象逼真的表演,真真切切感受到关在笼子里的小鸟的痛苦。
8.童心是小鸟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学会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并能用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2、在歌曲演唱活动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体会小组合作创编歌词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并在演唱时用来表达歌曲情绪。教学难点: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纸、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一首什么歌吗? 生:《知了的歌声》
师:“知了准备好了,知了唱。”(播放多媒体)生:、、、、、、、、师:好,请同学们都坐下,你们都唱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到处都可以听到知了的声音,还有在夏天里有好多好玩的事情。老师今天还带了其他季节的图片过来,请同学们看黑板,春夏秋冬。
2、小组讨论
师:童年是快乐的,四季是多彩的,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故事,同学在你的心目中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分好的小组一起讨论、分享一下。(播放歌曲《童心是小鸟》
请小组代表或个别同学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四季的童趣可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充满童趣而且非常好听的歌曲---《童心是小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9页,首先请欣赏这首歌。(初听歌曲)
3、带读歌词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好,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来念一遍歌词。
4、教唱
①复听歌曲《童心是小鸟》(※找出附点四分音符)②用电子琴教唱
③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部分 ④学生小声跟唱 ⑤跟音乐唱一遍
⑥分配角色演唱,将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组。
⑦全班同学怀着喜悦欢快的情绪,有表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加动律)
六、拓展
童趣—分组作诗
师:下面让我们放飞童心,以“童心是小鸟”为题,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四季生活。你们可以先看一下老师所作的这首诗,试一下唱出来好不好听。好,你们也试试创编,将自己心目中有趣的四季的生活编入歌中。(分小组讨论)
七、小结
9.大树和小鸟教案 篇九
1、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应互相帮助,主动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操作材料背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情境: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只哭着的小鸟在树的旁边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画面一(孤单的大树和寂寞的小鸟),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
1、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怎么了?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小鸟怎么了?小鸟为什么哭了?
2、看到大树和小鸟这样,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呢?
2、出示画面二
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3、操作
1、讲述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三、结束部分
10.《森林与小鸟》教案 篇十
设计意图:
歌唱活动一直是我园教育活动中的薄弱环节,传统的教唱歌曲的方式,仅注重幼儿是否学会一首歌,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美的体验与感受。《纲要》在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这次活动,我以整合的观念,注重创设歌曲氛围,引导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并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尝试用最简便的方式,充分利用教具、图示、符号等将音乐技能的学习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一、活动目标
1.在绘画活动中倾听歌曲,熟悉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3.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图谱;带有小鸟指挥棒,黑板,
三、活动过程:
(一)尝试用绘画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1.师用演唱方式提问:“在哪里,有阳光?在哪里,有花香?”
师:我刚才问了哪两个问题?
2.出示图谱:请幼儿阅读。引导幼儿用绘画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3.幼儿绘画,同时倾听教师演唱歌曲,初步熟悉歌曲。
4.交流各自画出的答案,并讨论提炼成歌词。
(二)学习完整歌曲。
1.教师边画图,边完整演唱歌曲。
2.师幼共同讨论将个别幼儿的绘画贴在图谱中的“?”处,并尝试在一问一答形式中唱出歌词。
3.看图完整演唱歌曲。
【《森林与小鸟》教案】推荐阅读:
小鸟、森林和猎人01-11
长颈鹿与小鸟 教案10-21
中班音乐小鸟小鸟教案08-22
教案放小鸟06-13
放小鸟 教案02-06
励志故事:小鸟与牛粪02-22
《童心是小鸟》教案09-12
大班歌唱《小鸟》教案03-09
小鸟与大树童话故事08-27
大树和小鸟教案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