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论文(共13篇)(共13篇)
1.地质学专业论文 篇一
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地质学070601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质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计算机与外语实用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毕业生成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基础地质研究的专门人才,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
专业培养要求: 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对地质学人才的需要。
1.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学的野外工技能、物质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和能力
2.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语言的编程技术。能熟练将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及对外交流的能力,达到能独立获取信息的水平。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坚实的数、理、化、外语、计算机基础;
2.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工作方法;
3.具有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4.具有从事灾害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资源开发方面的潜在能力;
5.具有对地学及相关信息处理、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
6.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心理素质、综合能力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构造地质学;矿物学与岩石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 处理并应用于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学及矿物学、晶体光学及造岩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主要专业实验:晶体光学与矿物鉴定、岩石薄片鉴定、古生物鉴定、构造分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概论、资源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教学实习、专业教学实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学制: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地球化学。
文。
2.地质学专业论文 篇二
工程地质学课程的特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以便从地质条件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为大型项目工程建设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对于场地存在的地质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措施, 为地基加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同时, 还要研究评价由于工程兴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以及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问题。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地质资料、查明和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能够看懂地质资料, 必须清楚建设范围内的地质条件, 了解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及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进行正确的设计和施工, 才能有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为后续的土力学、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以后所从事的工程建设工作提供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特点表现为: (1) 教学内容多, 涉及多个学科。仅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 工程地质学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矿物与岩石、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地下水, 地貌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岩体工程稳定性问题, 岩土的工程地质分级分类, 工程地质勘察等。该课程涉及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动力工程地质学、区域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等相关内容。 (2) 概念多, 实践性强。工程地质学涉及许多名词概念及专业术语, 许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直接理解往往有一些困难, 需要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的途径加以解决, 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 (3) 学时不多。一般土木工程专业只有30~40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难度大, 要上好这门课具有挑战性。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现状
重视不够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性学科, 学生还没有感觉到它的重要性, 以为不是主要专业课程, 在专业中的作用不大, 导致学生不具备工程地质方面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初次接触本课程的学生感觉比较陌生, 由于工程地质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 概念多, 与工程实际联系较少, 学生会感觉乏味, 学习兴趣降低。
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缺乏工程地质学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实践实训教学。室内实验涉及土工方面的实验及各类矿物、岩石标本实验室、地质构造模型室等, 大部分高校都有。一般地质类的工科高校都有野外固定的地质实习基地, 而对于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来说, 野外实习基地相对比较匮乏。由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使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具有地质学方面的感性知识往往是很困难的。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交流的工具之一。传统的授课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成为关键。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结合专业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整编教材首先, 应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和专业需要, 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前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过工程地质的有关知识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读懂地质资料, 能够利用地质资料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教学内容不仅应包括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要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要在知识覆盖面、深度、广度上下工夫, 不断完善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内容, 保证学生在工程地质学方面的专业素质, 构建优良的教学体系结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优选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 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 是人才培养的依据, 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由于工程地质学教材很多, 且各有特点, 从中选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理想教材至关重要。一本好的工程地质学教材, 不仅要涵盖工程地质领域的基础知识, 还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将整个工程地质领域众多基本理论和方法浓缩成系统性和专业性兼顾的知识体系。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 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工程地质学教材不多, 因此, 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优化教学的方法是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基础上,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工精练、补充提高, 及时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 加入工程地质勘察新技术、新规范, 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做到理论知识恰如其分地与具体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使学生不出课堂就能够把主要知识点与实际工程无缝对接,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增加信息量。比如, 在讲“矿物与岩石”这一章节时, 若仅采用传统板书教学, 很难讲清楚, 而且学生也难以理解、想象出各种矿物与岩石的特征, 而利用多媒体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的真实图片放在大屏幕上讲解后, 再进行室内实习, 学生很容易就能识别出常见矿物与岩石标本。同理, 把地质图的阅读、地质灾害的形成、预防与处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常见工程事故及处理措施、工程地质现场勘察技术等内容采用图片、声音、动画、文字、录像的形式展现出来, 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而且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应构建课程教学网站, 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课件、录像、实习大纲、作业练习、在线测试、交流、答疑等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随时查阅,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开放式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境。同时, 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 弥补课堂教学课时少的缺点。
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单纯理论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听课时间稍长, 学生就容易疲惫, 导致精神不集中。只有理论与案例教学结合, 才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动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运用知识, 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其捷径是采用工程实例分析, 即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工程实例资料,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 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教学具有参与性、启发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如对于常见的地震等地质灾害, 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地震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发展以及结果和危害等, 再通过如“5.12汶川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案例教学, 学生会对授课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 并在短时间内铭记于心。
创建完善的教学实习基地,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实习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亲自接触各种真实的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 并利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考察、辨析它们, 进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可根据实习大纲要求, 安排校内实验与野外实习。校内实验主要包括实验室矿物与岩石标本观察和地质图的阅读等, 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识别能力, 训练学生地质图的读图能力。实验内容为:观察标本、鉴别区分常见的造岩矿物与常见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阅读地质图, 要求学生讲述图上所表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其产状、接触关系等。每次实验前根据实习大纲要求, 教师制定实习任务, 让学生做预习, 设计实验方案。实习时以教师现场指导、教学示范、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进行。比如, 对矿物、岩石的鉴定及描述等方面, 通过实物介绍、实习操作示范等, 使学生在短时间掌握要领, 顺利完成实习任务。野外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野外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进行各种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地质绘图、工程地质勘察, 地质资料的现场记录整理等。教师在野外现场对实习内容要点反复讲解, 示范操作要领、步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勤思考、勤动手、勤问、勤记录, 即勤于动手考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产生这种地质现象的内外因素、勤于对某些问题进行较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野外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对自然地质现象的观察识别、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原始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编录的能力, 能够让学生懂得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土木工程与地质的密切关系, 熟悉土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 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此外, 走出校门进行野外地质实习, 还可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和意志力。
改变现有成绩考核办法工程地质成绩分为两个部分, 即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成绩。理论教学成绩考核应多方面考核评定学生成绩。其中, 考试成绩占60% (理论知识的考核应结合工程地质学课本, 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平时成绩占40%, 其中, 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占平时成绩的15% (主要考查上课表现) ;课后作业及论文等占平时成绩的25%。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记忆, 考完后很快忘记的弊端, 提高学习效果。在实习成绩考核中, 实习纪律占20% (考察学生实习是否缺席、迟到、早退等) , 集中实习占60% (其中原始记录及实习表现占20%, 实习报告占40%) , 同学之间相互考评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对实习全过程进行考评,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服务于教学, 针对专业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改革考核办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地质方面, 专业素质, 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工程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家齐, 陈新民.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白明洲, 王勐, 刘莹, 巩慧.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06, (2) .
3.水工专业地质实习改革 篇三
工程地质是水工专业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仅需要课堂讲授、实验课程,而且需要进行地质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才能获得一些真知。但是水工专业学生在地质知识基础、专业认识上和地学专业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水工程专业学生地质知识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在野外实习中摸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水工专业学生地质知识现状
从学科上讲,水工专业学生地质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学生学习的理论课程难度要求相对较低,课时和内容相对较少,课堂上的认识鉴定实验时间有限,巩固的时间客观上较少;而且不像地学类学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大量野外实习历练机会。所以水工专业学生,不仅对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类型陌生,对构造现象更是如此。
从思想上,许多学生对野外地质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野外地质实习与他们的专业关系不大,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致不高。学生在实习现场,大多观察风景,东张西望,不知所措,并且对野外实习与专业的关系大小产生了质疑。学生从思想上缺乏对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使得仅有两周的非地质类野外地质实习变得相当艰难,同时对带队老师和现场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消除学生们思想上的顾虑,而且要寻找一种有效的野外实习教学方式。
二、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一)消除学生思想障碍
态度决定一切,在实习开始之前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必不可少。部分学生认为,每次实习都是与岩石打交道,枯燥无味,缺乏新奇感。这就要求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教育。抓好思想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摒弃“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观念,提升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而且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例如与农水专业的学生讲解水文地质调查与专业的密切关系,与水电专业的学生讲解不同岩石类型的地基承载力差异以及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等。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饱满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二)重视基本知识的解析和讲解
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学科特点。每到一个具体的实习考察点,都要从看到的地质现象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回忆课堂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过程。例如在五大连池考察流纹岩的时候,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的基本概念,其中岩浆岩又分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最后指出流纹岩是一种岩浆岩,而且是喷出岩,接着可以简述喷出岩的常见的一些结构构造特征,然后根据看到的现象逐个分析流纹岩细类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常见造岩矿物的成分差异及其鉴别特征。比如在对小岭镇进行岩层产状测量的时候,让学生回忆岩层产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水工地质罗盘的矫正以及使用其进行测量的方法。然后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讲解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记录方式,熟练使用仪器。这样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完成了实习任务,熟练地掌握了仪器使用,效果较好。
(三)重视地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地质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是实习的核心内容,比如在考察小岭镇石发岩石断裂的时候,首先阐述断裂的概念和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标志层判断断层的性质。学生们直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在讨论中逐步明确了断裂的性质。另外在鉴定泥岩和粉砂岩石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自感知二者手感的不同,肉眼很难区分,粉砂岩有粗糙感,而泥岩没有。并且针对北方农水专业的特点,适当加强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自然地质现象、水文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技能。接着可以分析地质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判断的依据。比如,断层性质的判断的基本依据、不整合形成的原因等等。如果遇到类似的观察内容,可以跟学生一块讨论,在争论中逐渐明了野外观察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一些基本野外技能。
但是学生还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实习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个分队中有的学生记录本上记得工整详细,有的则寥寥几笔。但最后提交报告的时候都内容饱满,这样难免抄袭。为培养学生养成现场记录的习惯,现场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的记录随即抽查和提问。每天回来之前让学生把记录本交回,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一旦领会了某些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有很大提高。
(四)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基本技能,明确基本概念。鼓励学生现场提问,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野外岩石的鉴定,没有了教师的提醒,没有了实验室中标签的标明,学生大多不知如何着手。也有相当多学生不知道野外如何区分“石英”和“方解石”“白云母”等常见的矿物。通过现场答疑,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所增强,下次再看到的时候就知道从节理、形态等几个方面来鉴别。学生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但是只要跟专业相关的,都要耐心解释。如果真正学会了些技能,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步提高。兴趣就是在点滴中培养的。在实习的后期,从学生的主动提问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考、认识也在深入。
三、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鉴于所从事专业的特殊性,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大二同学尤其重要。如何在完成艰巨的野外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成了带队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习中会受到路程比较漫长、天气变化不定、山路比较陡峭、路段比较泥泞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些体力较好的男生主动伸出友爱之手,这些都是实习中亮丽的风景。正如许多同学在实习报告结语中所写:此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
诚然,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真正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必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勇健.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6).
[2]白明洲.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2).
[3]肖淑荣.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大学生网络创业要靠实力
0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历经半年,通过走访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5所高校,共发放1650份问卷,访问512名网络创业者,最终形成了国内首份《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
调查表明,71.57%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的专业背景为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经管类专业,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学生分别占11.22%、2.24%。这一方面说明该部分学科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较好地说明近几年高校特别是高职、大专层次院校在经管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网络创业雇用人员数量上,61.65%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没有雇用人员,雇用1-2人的占23.54%,雇用3-4人的则占6.07%,雇用5人及以上的比例为6.31%。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所雇用的人员75.90%为本校同学,11.65%为大学毕业生,14.86%为其他社会人员。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影响不小,在解决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影响和带动周边同学参与网络创业,还解决了一部分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特别是网络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在大学生网络创业者群体中,参加过创业教育培训的仅占17.1%,有网络创业培训经历的比例仅为16.14%。创业类培训正在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获取网络创业所需知识、技能的直接补充和选择。
报告认为,网络创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拉动经济等都具有较大影响,同时报告还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地质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四
地质学专业主干学科:地质学
地质学专业主要课程:
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地质学专业培养目标:
5.地质专业总结 篇五
一、2011年地质工作总结
1、本编制并下发了《地质异常情况汇报及管理制度》和《阜生煤业有限公司地质保障体系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深入现场,认真搞好了矿井各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和地质编录。主要完成了1106旧切眼、专用回风巷Ⅰ段、1106运巷、1106风巷、专用回风巷Ⅳ段和1107回采工作面等出现地质异常情况的素描及分析工作。
本主要探明了DF2、F3、F4正断层和X5、X6、X7、X8四个陷落柱,有效的指导了安全生产。
3、根据采掘衔接,及时、准确的编制本施工巷道掘进地质说明书,为巷道设计和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提供地质依据。主要编制了1109风巷、1109运巷、1109瓦排巷、1109高抽巷、1106工作面所有巷道、专用回风巷、一采区上仓胶带巷、一采区轨道斜巷等掘进巷道的地质说明书。
4、根据采掘衔接计划,编制了地质、水情水害预报和季度预报,并在每月月初及时对各掘进巷道下达地质、水情水害预报通知单,对有构造区及有水患威胁的工作面要及时下达临时性地质、水情水害预报通知单;对存在揭煤的巷道,在预计揭煤50m前在调度会对揭煤具体事项进行通报,并于通风部沟通,及时编制揭煤措施。
5、本主要根据井下实际测量情况,在原有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
6、对本回采结束的1107工作面编制并审批了采后总结。
7、组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评审工作并取得了批文。
8、完成矿井核查报告的评审工作,并取得批文。
9、继续开展并完成地质保护及治理恢复方案工程项目。
二、2012年地质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矿井地质各种制度、管理办法及台账。
2、深入现场,认真搞好矿井各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和地质编录。原始资料的记录必须要有正规的专用记录本,记录本类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晰,数字无涂改。地质记录本上反映的情况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
3、根据采掘衔接,及时、准确的编制本施工巷道地质说明书和采区地质说明书,确保采区设计和采掘作业规程的编制需要。
4、根据采掘衔接计划,及时编制2012年准备施工巷道的地质、水情水害预报、季度预报,每月月初按时对各掘进巷道下达地质、水情水害预报通知单,对有构造区及有水患威胁的工作面要及时下达临时性地质、水情水害预报通知单;对存在揭煤的巷道,应在预计揭煤50m前在调度会对揭煤具体事项进行通报,并于通风部沟通,及时编制揭煤措施。
6.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演讲 篇六
What is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s a science,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body.It include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and so on.Engineering usually refers to the upper-work.The Geologic body includs foundation and groundwork.But the upper-warks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 hazard.2、什么是地质灾害?重点介绍滑坡?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including landslide and mud-rock flow.(泥石流)
Because time is short, today I introduces landslide mainly.3、滑坡的危害?
Landslide hazard is mainly aimed at engineering and residential areas It destroys residential area, highway and railway.Damaged roads and Cause casualties4、滑坡的形成机理?
This is a picture of forming theory.5、滑坡的防治Control methods
7.地质学专业论文 篇七
关键词: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杭州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中直接面向工程应用的而一个学科分支, 是将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门学科。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与自然地质环境有关的地质问题, 以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和谐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质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该专业除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岩石、地质构造、地层学等基本地质知识外, 还需要掌握野外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此,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工程地质研究所 (系) 利用杭州市区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 开展了多年的大学生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结合杭州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杭州实习区概况
杭州市及近郊一带位于浙江省北部, 处于长江三角洲之南缘、杭州湾西侧,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9′、北纬30°15′。西倚群山, 东、北接杭嘉湖平原, 南临钱塘江。其自然地理位置属天目山余脉与平原交接处的低山丘陵地带。1.地层。杭州地区东、北部平原区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 中部及西、南部低山区丘陵区基岩大面积广泛出露, 大致以西湖为中心, 西、南两侧呈弧形环抱, 从外围向内古生界沉积岩层及中生界火山碎屑岩系由老到新依次呈弧圈型条带状出露。岩浆侵入岩仅上天竺新近发现有辉石闪长岩小岩体局部出露外, 主要为中—酸性脉岩零星分布。地层从老至新分布为:奥陶系 (仅出露其上统上段文昌组) 、志留系 (总厚1393m, 上、中、下统均有出露) 、泥盆系 (下、中统在本区缺失) 、石炭系 (下统地层缺失) 、二叠系 (本区仅有下统地层出露) 、白垩系 (区内仅出露下统地层) 、第四系 (本区下更新统缺失) 。
区内岩浆侵入岩分布零星, 仅于上天竺附近、公路南东侧见一小岩体, 侵入于西湖组地层中, 为辉石闪长岩体, 深灰色, 细粒结构, 斜长石、角闪石为主, 少量正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辉石, 暗色矿物多为绿泥石或方解石交代。其侵入时代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 相当于晚侏罗纪, 与上侏罗统黄尖组火山岩的地层时代基本一致。据物探及区域资料深部有相当规模的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的隐伏岩体存在, 出露岩体为其在地表的局部露头, 辉石闪长岩应为花岗闪长岩体的分异产物。
2.地质构造。杭州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坳、余杭—嘉兴台陷。区域构造为西湖复向斜。南东侧为北东向肖山—球川深断裂沿富春江、钱塘江一线展布, 北西侧为北东向茅草山—石荡隐伏断裂, 向斜南西端受北西向孝丰一三门湾大断裂沿留下镇西南横街上—茶科所一线所切割, 而北东端为北西向祥符桥—南星桥隐伏断裂所截。褶皱大致以西湖为核心, 西、南两侧弧形环抱, 呈弧圈型条带状展布, 外圈为奥陶系、志留系老地层, 核部为较新的下二叠统地层, 自外而内由老到新依次出露。断裂主要为北东向断裂、北北西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北东东向断裂以及南北向断裂。区内岩层节理普遍发育, 且方向有多组, 沿上述各组断层方向均有发育。
3.山水地貌。杭州西郊群山环抱西湖, 水光潋滟、山色葱郁, 北、东一片广阔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 山、石、洞、泉之美, 地貌类型多样。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西湖复向斜构造, 使杭州地势自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区内总体可分为山地、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区, 外围北、东、南侧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低山丘陵与山麓沟谷两个小区。平原区分为西湖及北侧菬溪流域的湖沼冲积平原小区和东南侧钱江流域的冲海积平原小区。
二、工程地质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该专业4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等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按工程地质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 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野外实地考察、测绘和有关勘察手段使用的现场参观和实践, 使学生获得工程地质实践的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 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今后从事工程地质选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实习内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鉴定, 地层剖面观察;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基本判识;岩体结构面类型、结构体形状识别, 野外鉴别和判识不同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结构面测绘统计;土体结构类型识别;地下水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各种环境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溶洞、坍塌等) 野外识别、调查、测绘, 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初步分析和评价;以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方法为主, 并参观了解静力触探、标贯、钻探编录和取样等工程地质勘探手段;在了解杭州市区区域地层、构造等基础上, 以浙江大学附近区为主,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 资料收集, 编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和选址勘察文字报告。
2.实习教学。实习分为四条路线, 路线一为大桥地层剖面路线, 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北铁路线→八卦田→玉皇山;路线二为钱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路线;路线三为浙大—青芝坞—灵峰—玉皇山—玉泉;路线四为浙大—黄龙洞—蝙蝠洞。
实习内容为系统识别杭州地区地层岩性及其分界标志层;进行岩性描述, 对出露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和风化程度等进行观察和描述, 掌握观察方法和描述要点并采集岩样标本;岩体结构类型野外判别方法;滑坡识别、形态测绘等;洞穴调查、测绘;落水洞、岩溶塌陷调查;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判识地貌单元及确定分区界线等内容。
三、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很多的工程地质现象, 仅通过书本上的概念、理论而不配合一定的实习, 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实践出真知”, 充分说明了实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可以验证、巩固和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杭州作为实习基地本身对学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实习过程中循循诱导学生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启发式教学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启发教学, 能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切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每一条实习路线, 都要在实习前布置好任务;每爬一座山, 都要每位同学抱着征服高山的勇气, 去翻越它, 研究它, 并对工程地质现象了然于心。对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要给予奖励。在山上野餐时, 表演节目活跃气氛。激发同学的实习热情。在实习过程中, 老师应该对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有所了解, 把地质现象与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战争中起过什么作用;一个地区的地层与该地的闻名土特产有什么关系;某些因地质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当地有哪些民间传说, 在旅游业中起到什么作用等。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从而也增强对工程地质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开始的, 工程地质学更是如此, 有的人对丰富的地质现象熟视无睹, 而有的人则善于观察并有所发现,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观察的重视不够, 观察能力不同。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观察。野外实习时, 对欲让学生观察的现象, 老师一般都作了预习, 心中有数。切实而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老师可通过提示、点拨要观察内容。善于观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 找出其本质上的成因联系。实习时老师可给学生示范, 抓住两至三个现象深入剖析, 学生便可举一反三, 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 老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释, 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都需要团结协作、分工明确, 在很多情况下, 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 所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地层实测剖面和独立填图阶段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工作前, 需按掌图、记录、定点、测量产状和采集标本等任务分工, 对最后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采用讨论式的方法上各小组的成员都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最终完成图件的绘制, 杜绝单打独斗。
参考文献
[1]杨凤根, 骆祖江, 侯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1) :132-135.
[2]肖军, 朱蓓, 王家生, 等.“快乐地质”教学——以北戴河实习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1) :43-46.
[3]刘勇健, 张丽娟, 李子生, 等.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增刊) :52-53.
[4]孙广忠.地质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6.
[5]李广信, 杜修力.土力学教育与教学——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8.地质学专业论文 篇八
摘要: 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通过野外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专业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地质类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是野外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学生是理论的实践者,在这个知识传输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兴趣引导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法、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教学法等野外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地质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建议;
【分类号】P5-4
在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尤为重要。地质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相比较之下,对地质类专业的室内课程教学法研究颇多,而对于野外实践教学法研究较少。
一、国内外地质类专业野外教学实践的现状
在国内,各院校也都有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除专业地质院校外,石油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地质类专业都会进行一定时间的野外地质教学。据笔者了解,在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类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从大一开始直到毕业,每学期都安排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包括测量实习、地质认识实习、岩石构造现场教学、还有为期一个多月的野外教学实践活动、毕业实践等。
在国外,野外实践不仅重要而且特别有吸引力。在英国,英国地质学会建议野外实习时间最少不少于105天。教师会带领着学生去往国内甚至国外不同的地点进行野外实践。例如,曼彻斯特大学地质系地质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都要参加五周野外填图实践。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野外实践教学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野外实践教学环节来看,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教学方法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外大学非常强调学生野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国内大学可能更强调理论教学。
二、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的教学法改进建议
针对现阶段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的还是以野外灌输式教学为主的形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期更好的完善我国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
1、兴趣引导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地质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以实践为主的基础科学,因此重视兴趣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地质类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法之一。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一些与理论研究中密切相关的地质现象或问题,循循善诱,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地质奥妙,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者寻找自己认为有趣的地质现象等,从源头上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到野外实践活动中。
2、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启发讨论式教学采用多样的感性手段使讲授的知识点便于记忆和易于理解,是提高学生學习兴趣、灵活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是室内教学常用的方法,实际上在野外使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启发讨论式教学法首先要改变以往的野外灌输式教学。带队教师在讲授地质现象时,不能像讲解员、导游员那样简单的告诉学生“是什么”、“不是什么”,而是针对发现的地质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该地质现象的注意,进而引发一场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最终有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比如说,在某地区,有广泛的沉积岩分布,但是偶尔会有少量的闪长玢岩以岩床产状侵入其中。当发现此地质现象时,教师要做的不是首先说出闪长玢岩的名称,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集样本,观察讨论,带队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岩石理论对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认真观察、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说出答案。这种野外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3、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法
在野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重点难点突出的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地质现象观察抓起,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先由教师带着观察、描述、画图,然后再逐步放开,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描述、分析和教师指导下的某地质问题的较深入研究。在每条野外实践教学路线中都有各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突出重点,强调其重要性,让学生在野外实践时积极主动去掌握。同时还要抓住难点,在实践教学中要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理解。比如说,在某地野外实践路线中,重点是地层岩性组合及信手剖面,让学生通过该剖面观察掌握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砂岩岩性的识别等。而该路线中的层理构造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掌握,这就必须要根据以往的路线经验举一反三地让学生去识别。这样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内容,而且对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效果较好。
4、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教学法
室内辅导侧重于知识的吸收和升华,野外实践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检验,二者的互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往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往往是带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先重复课堂教学的相应内容,再亲自示范,然后学生进行练习,但是不得不说,这种教学法存在着不少问题。总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知识或技能的要点,实践过程中还在死记知识点,白白浪费野外实践的时间。针对这种教学弊端,采用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控制,在野外实践之前提前熟悉当地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消化在课堂中,在实际的实践地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出与以往野外实践中的地质差别等,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整个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要把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培养的理念贯彻始终。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实际野外实践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使用,搭配使用,教师要对每一阶段、每一路线、每一环节都要认真考虑、仔细琢磨,最终目的是如何进行才能更利用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 启发式教学在野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北京教育,2009(Z1).
9.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篇九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9学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 四年
10.地质专业求职信 篇十
您好!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
我叫***,男,21岁,来自于甘肃兰州。20xx年6月毕业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测量专业。
我在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期间在公司名称:白银三原铜矿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主要进行矿井地质编录,岩芯鉴定,CAD矿图处理与制作,以及地质勘察和矿山测量等。正是我在学校的学习的应用;在学校的各种实践,又使我思维更加缜密,更能吃苦和接受挑战;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对我的团队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在作为矿井地质编录、地质勘察和矿山测量时,必须要通过大量实地实习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学校正为我们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学校在岩芯鉴定、矿井地质编录、地质勘察和矿山测量异常重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程有: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测量学、古生物学、地史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井地质学、沉积岩与沉积相、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矿床学以及矿图等等。
具有相关实习经验,可以迅速适应繁琐、枯燥的工作。实习经历使我不会再像刚刚步出象牙塔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具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相反,我会更安于自己的本分地去进行相对繁琐、个人简历枯燥的日常工作。
尊敬的工明科矿业(中国)有限公司的作领导,在看到贵单位的招聘信息后,我便十分希望可以得到这一职位。但我也知道,我目前还是在校学生的身份可能是拦住我的最大障碍,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不管怎么说,能够收到您的约见,我就会很兴奋的,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11.地质学专业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地质 专业外语 分层教学 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90-03
一、引言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国内,分层次教学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1]。之后如清初的王夫之提出,学生在“质”、“志量”、“德性”、“知识”等方面“有不齐”[2],所以教师要因人而异,这些思想孕育了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理念。清末以来的国民教育思想、义务教育以及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都对分层教学模式起到诱导作用[3]。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状况,分层教学并不能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
至20世纪初分层教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阶段:①国民初期的学业成绩分组实验;②弹性编制试验;③标准多样化的分组实验;④能力分班;⑤分层递进教学[4]。新中国成立后,分层教学曾表现出兴盛期,但到了文革时期受教育秩序破坏的影响,分层教学终止。现代,分层次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是一项涉及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我国分层次教育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么把分层次变相为升学服务的快慢班,要么一谈分层次就认为有悖教育公平,致使分层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均日渐式微。
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发展经历了“马鞍型”的发展历程[5]。20世纪60、70年代从分层次教学的产生至今,分层次教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时期[1]。初步阶段(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30年代初);沉寂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二战期间);恢复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及盛行与多样化阶段(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美国经过几个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凯乐的个人化教学系统、个别规定教学(IPI)、个别指导教育(IGE)等[6]。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Carl Rogers 为首的人本主义的“非指导性教学”,也蕴含着分层教学的思想[7],对现代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分层次教学不但形式趋于多样,而且理论与实践也更趋于科学化、个性化和全面化[8]。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专业外语,可以通过分层次教育的方式,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开设不同等级的英语课程,因材施教,通过后期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对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既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又要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应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9]。
分层教学模式一般有分层走班模式、班内分层模式,能力目标分层检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5]。分层教学通常在分层管理上是有灵活性的,每年或每学期都会进行调整,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进行调整。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较快的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学生的发展水平更加整齐。
三、地质专业外语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
1.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前期准备。汲取相关试点院校在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查阅有关分层次教学参考文献,掌握典型的分层次教学的案例,并做出详细的总结,为以后备课做好准备。
了解最新的课程改革信息和地质专业外语大纲。根据资源勘探与开发(简称资勘)和勘查技术与工程(简称勘查)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和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不影响原有的教学理论和讲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采用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提高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提高性和发展性目标。
2.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1)撰写地质专业外语(分层次教学)教案
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模式,进一步整合课程的课时安排,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地质专业英语基本理论及方法讲授内容的完整性,同时结合学科研究前沿,将最新的知识穿插到教学中。
2.分层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学生分层
对两个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摸底、分层。根据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期间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情况(未通过CET4/6考试以高考英语成绩为准)、公共英语成绩、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将他们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开展梯度教学。同时分层又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做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2)备课分层
备课分层是教学分层的关键因素。在理解专业外语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共同目标和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具体的要求[10]。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确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3)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就是针对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如何发展能力,如何形成和谐个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专业外语中的问题分为难度系数不同的等级,分层讲解,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开新课之前,教师把上节课的发展性目标的内容进行复习,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下层次的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阅读专业词汇,进行复习;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进行整句的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对中等或上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主旨及有关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可以针对上层次、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提问。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采用“优差搭配,合作达标”的操练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发挥上层学生对中层或下层学生的辅导作用,弥补大班授课时教师精力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及教学效率。例如,将一篇课文按段落分成不同的部分,同时班级学生按优差搭配进行分组,上课过程中由学生分组讲解课文不同段落。讲解过程中,小组内同学要按各自分工进行单词朗读、课文翻译、文章前后连贯分析,课文内容评价等工作。
(4)练习、作业分层
布置练习和作业,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给学生留做作业,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适中、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各层次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减轻作业负担。下层次的学生应掌握所有的专业词汇及语法,对课文能基本掌握,可以从教学内容中选取几句短句留做翻译作业;中层次的学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可从教学内容中选取句子长短适中的两段短文给学生留做作业;上层次的学生除掌握教学内容,应按教师要求布置外文文献阅读,对文献内容进行简单评价。
(5)测试、评价分层
学生的测试和评价应当结合平时成绩及考试成绩得出最后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应当根据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主动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及对作业布置的完成效率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期末试题编制中,教师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学生为主,试题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使教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分时有灵活性。最终平时成绩与期末评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学生期末总成绩,实现教学的过程管理。
四、地质专业外语分层教学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专业外语教学受到各高等院校的普遍重视,同时受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的影响,地矿部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质人才市场需求随之发生了变化。许多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把外语水平作为重要条件,专业外语受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
从2015年9月到2015年12月,针对资勘、勘查两个专业进行分层教学,教学内容是完成河北工程大学专业外语的基本教学大纲。两个专业共155名学生,男生124名,女生23名。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考查,通过班内分层模式,统计专业英语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CET4/6通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专业外语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将分成的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成立合作小组,课堂上相互探讨,课外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批,形成纵、横两个维度,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学程度,随着学习层次组成的不断变化,上、中层次的学生不断增多,下层次的学生逐渐较少并最终解体。
进行分层教学后,将学生的CET4/6通过情况、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相对女生,男生的英语水平较低,期末成绩中存在低于80分情况;通过CET4/6考试的同学平时成绩较高,没有通过CET4/6考试的同学平时英语能力不高,进入大学后长时间不学习英语,到大三进行专业外语课程时,对英语有些淡忘,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会相对低一些;相对男生来说,女生学习比较认真,在通过CET4/6考试的学生中,女生期末成绩均高于90分。上层次的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均较高,下层次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平时成绩与上层次学生相差不大,使得最终期末成绩也较高。将所有学生的期末成绩均值与去年和前年相同专业学生的期末成绩对比发现,今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平均成绩高出3.8分,而比前年平均成绩高出3.5分。上述现象说明课堂分层次教学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对地质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分层次教学能将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最终成绩联系起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过程管理。专业外语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根据近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到两个专业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分层次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分层教学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叶琳. 分层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反思[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2]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叶琳,刘文霞. 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3),5-8.
[4]刘晓芳,骆毅. 我国分层教学的历史演变[J]. 南都学坛,2006, 26(2), 41-42.
[5]李长勤. 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发展史资料》(近现代部分)编译组编:《外国教育发展史资料》(近现代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7]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1版.
[8]叶琳,刘文霞. 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2008,159-160.
[9]关丽. 分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29), 99-101.
12.地质学专业论文 篇十二
1 理论教学体系
1.1 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突出我校学科特色,在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下,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校地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符合研究型教学理念的煤炭地质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体现专业教育宽口径,重特色。在专业层面上,实行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专业方向选修课的结构设置,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地球科学概论、矿物学(含晶体光学)、地层古生物学、工程测量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等,专业课包括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质学、能源地质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等,专业方向选修课包括岩土钻掘工程学、遥感技术基础、地下水动力学、地学可视化编程语言、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数据库技术环境工程物探、矿井地质学等。逐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1.2 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
突出我校学科特色,调整教学内容。从地质工程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地球科学概论开始,直至室内实验、野外地质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各阶段,均适当增设煤炭地质方面的内容。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是地质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的概貌和发展趋势,步入地球科学的殿堂,接受地质思维的基本训练,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形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地学专业的热情,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结合我校的特点,在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增设了煤炭地质方面的内容,在室内实验中增设了煤标本的观察,在野外地学认识实习中增设了京西潭柘寺煤系地层剖面路线。该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校级优秀课程奖。资源环境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煤炭资源勘查数据库建立的上机实验。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是我校地质专业最后一门专业课,把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到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中。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室内实验中设置了煤田勘查地质报告和地层综合柱状图、岩、煤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计算图、钻孔柱状图的阅读,在专业综合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的设计和图件的编制,在毕业生产实习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和煤矿矿井实习。为培养煤炭行业地质工程本科生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1.3 编写专业教材和参考资料
针对当前煤炭地质勘查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和煤炭工业发展的新形势,组织编著出版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媒介,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教材是提高理论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课题组积极组织教师编写煤炭工业“十一五”地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层序地层学理论、构造控煤理论以及煤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反映煤田地质勘探与开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融入到教材中。近年来,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的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新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煤炭地质勘查教材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煤炭地质勘查专业教学的需求,因此,曹代勇教授主编了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该教材反映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查、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与国内外现已出版的同类或相近教材相比较,该教材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受到师生和专业人员的高度评价。该教材被评为2008年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 实践教学体系
2.1 专业实验室建设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学校“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实验室建设与优化。将原资源与地球科学系的岩矿、能源地质、构造地质、地层古生物、计算机、显微镜、工程物探、矿产综合利用等11个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当前,重点建设了地质综合实验室、煤田地质勘探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条件,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为本科生的室内实验、集中实践、科研训练、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实验室为学生室内实践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培养了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
2.2 实习基地建设
地质实习基地是指具有典型而丰富地质现象的野外实习场所与能提供实习人员学习、生活以及教学研究的室内驻地场所之总和。因此,一个好的地质实习基地,要求野外的地质现象典型而丰富、空间展布紧凑,并有一个适当的固定的室内空间场所(驻地)供实习人员生活、学习与教学研究及交流活动的开展。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建立了地学认识实习(一年级末)的北京京西实习基地,地质填图实习(二年级末)的秦皇岛北方地质实习基地,地质生产实习(四年级下学期)的昊华能源公司、开滦矿业集团、北京勘查院等的地质实习基地。
2.3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依托指导教师承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以立项形式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在本科阶段获得从调研、立项、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科学方法、成果总结发表等较完整过程的训练。积极组织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平台吸收优秀大学生参加煤炭地质科研课题组。组织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创新性项目,能使大学生参加到煤炭地质科研项目(如全国潜力评价项目)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大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兴趣,提高了本科生科研工作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并增强了对煤炭地质专业的认识。其中2009~2010年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共获得10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其中规划资助5项,重点资助2项,一般资助3项。这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都是围绕煤炭资源勘查评价与资源特性及煤炭开采的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等开展的。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成果论文12篇。
2.4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煤炭行业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经课题组积极努力,我院已与北京昊华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秦皇岛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云南煤炭地质局、河南煤炭地质局、青海煤炭地质局、湖南煤炭地质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了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一是请合作单位工程技术人员针对某一生产问题做学术报告;二是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合作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并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3 构建煤炭地质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针对煤炭地质专业特点,适应社会发展及煤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了由课堂教学、室内实验、野外地学认识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生产实习、校外实践基地、本科生创新项目等组成的多位一体的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如图1所示),为培养高质量的煤炭地质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提高了地质专业本科生对煤炭地质专业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投身国家煤炭地质事业建设的决心。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去煤炭地质主体行业就业的人数和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见表1)。为培养煤炭行业地质工程本科生人才开拓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4 结束语
本课题结合我校实际,突出体现我校的“矿业”特色,为培养高质量的煤炭地质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煤炭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高校和煤炭企业单位共同努力来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新时期煤炭行业对地质专业人才需求的挑战,我们应从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煤炭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摘要:结合我校实际,突出体现我校的“矿业(煤炭)”特色,通过近年来课程建设项目、教材建设项目、教改项目等实施,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了煤炭地质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使我校煤炭地质领域的传统优势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地质专业研究型本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提高了我校地质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煤炭地质主体专业领域的就业率。
关键词:煤炭地质,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曹代勇,郑志红,魏迎春.地球科学概论辅助教学图片库系统的开发[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36~139
[2]Wei Yingchun,Cao Daiyong,Luo Yuxiang.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way of the resource&environment database technology course in class[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2010,1:397~400
[3]魏迎春,李晶.地质工程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9~91
[4]魏迎春,余志伟.资源环境数据库技术实验的五步教学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43~144
13.煤矿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篇十三
一、个人基本情况
我于XXX年X月毕业于XXXX大学XXXX专业,取得XXX学位,研究方向为XXXXX。在校期间,曾参与过XXXXX等多个课题项目,使我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极大程度的锻炼了我独立工作和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校期间,与煤矿单位接触比较频繁,我对煤矿基层单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做到“现场提高理论,理论指导现场”。
XXXX年X月底,毕业走出校门后,就直奔工作单位——XX公司,开始了我的事业征程。
二、实习过程及收获
XXX年X月至XXX年X月,整个一年的实习期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企业文化认识与岗前培训阶段
(1)企业文化学习
XXXX年X月,被分配到XX公司XXXX煤矿,成为工程技术科的一员。X月至X月,经过公司和XXXX煤矿的入职培训,基本理解其精髓的地方,内心深处建立了与公司一致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憧憬。
(2)岗前培训
煤矿为国家能源企业重要的一种,在煤矿井下有着“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素质。岗前培训是提高工人素质和技能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之一,使全体职工懂法、熟知安全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自觉遵法遵章,以减少和杜绝事故发生。
XXXX煤矿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关于“新职工岗前培训”的相关规定,精心安排大学生岗前培训工作。通过观看煤矿培训视频,让我们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了解安全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煤矿井下五大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与防治措施和发生煤矿事故时的自救、互救等相关知识。
经验丰富的矿领导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逐一讲述矿井概况和建设基本情况,并讲解生产矿井采、掘、机、运、通等相关知识。
2、外出现场实习阶段
XXXX年X月,XXXX煤矿主、副、风三个井筒尚未完全落底,不具备矿井个系统认知实习条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外出实习计划。经领导协商,安排我在XXXX煤矿进行井下现场学习,主要是在一线区队进行日常管理和现场跟班学习,了解煤矿生产“采、掘、机、运、通、排”六大系统的基本情况。
虽然实习时间极为短暂,仅仅一个多月,但是我收获颇丰。实习期间,我着重在XXXX煤矿综三队、开六队、掘三队和探防队进行井下跟班学习和区队技术管理的观摩。
3、逐渐开展工作阶段
我矿处于基本建设时期,矿井地质人员配备较少,井筒掘挖阶段,揭露地质情况比较直观,是收集资料和学习的大好机会。领导特意安排我参与井筒掘进过程中地质资料收集和分析,重点绘制井筒地质素描图。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逐渐的开展了地质防治水工作。我自身实际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我只有多下井,多深入现场进行观测,多收集地质,多与兄弟矿同行交流,结合自己在校所掌握的知识和现场实际,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见习期间,重点参与XXXXX等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为矿井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掌握第一手基础可靠的资料。
三、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大提高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矿地质人员配备较少,矿领导也多次教育我们“不要等、不要靠,一切只有靠自己!”矿井就是这个现状,一切要靠自己开展工作,没有经验,要不耻下问,多与别人交流学习,多向现场学习,多向书本学习,自己要肯学习、会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摔倒,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坚强的信心!
在这一年的见习时间内,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大幅提高。目前,可以熟练地完成地质基础工作,诸如收集地质资料、矿井测水等,可以独立编制地质说明书、地质预测预报、水害预测评价、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
经常研读《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国家相关文件和两级公司防治水相关规定,编制了我矿防治水相关制度,使得防治
水工作逐渐制度化、流程化,逐渐趋于精细化。自己在正常开展所属业务工作的同时,基本能管理整个业务系统。
安全是煤矿企业永恒的话题,讲安全、抓安全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在钻研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加强对现场安全的管理学习。在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和指导下,首先使得自己井下不违反各种规章制度,并逐渐学会了识别和处理“三违”、隐患。其次,通过自我施压和领导施压,不断的学安全、抓安全,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月通过给自己定任务、定指标、划分安保责任区,践行公司的“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
四、未来与展望
一年的见习期间内,在各位领导和师傅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技能和现场管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实践经验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二是理论知识和技术业务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以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三是安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有待于提高。本人将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我必须得更加谦虚、更加虚心的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更加踏实的学习理论知识和现场管理,围绕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围绕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向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标学习,争取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动、积极将我矿地质防治水工作做好、做细。
【地质学专业论文】推荐阅读:
环境地质学的特色教学模式探索论文09-21
地质工程专业英语06-24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论文07-02
陡坡钼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解析论文06-11
煤田地质勘查危险因素及对策的论文08-15
工程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06-28
助理地质工程师评职论文范文09-01
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论文09-03
工程地质学发展08-27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