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2024-08-11

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共13篇)

1.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一

一个温暖人心的微笑犹如雪中送炭,让人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逆境中找到了出口。这样子的微笑一定很好看吧。不是吗?

微笑代表善意。当你苦恼着该怎样把一大堆行李搬上六楼的时候,你看到一个陌生人微笑着向你走来,他还主动地帮你拿起一部分的行李,那么在你脑海中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人太善良了。

微笑代表宽容。在你打翻了别人的墨水,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时,别人给你送上一个微笑,说:“不要紧。没关系,我来收拾好了。”你被他的谅解打动了,并且深感愧疚地说一声对不起,但你也知道他并没有责怪你。因为他笑了。

微笑代表感激。在学校走廊上,你捧着高山似的一叠作业本,它几乎挡住了你的视线,而你还真的不小心撞到墙上,作业本都在一瞬间落在地上。你觉得很狼狈。终于,有人伸出援手,他帮你捡起作业本,而且还给你把作业本送到教室里去。他要走了,你不妨露出一个感激的微笑,他会感受到你的感激的。

看吧,如此简单的一个微笑,可是它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在心灵上的触动会让人舒心,它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了人性隔膜。这样子的无声胜有声真的很了不起。试一试吧。看到认识的人微笑着打声招呼,他会感觉到你的友善,笑着给父母献上节日的祝福,他们可以感受到你的爱意。所以,请不要吝啬于你的微笑,因为它可以带给别人快乐,同时自己也很快乐。记住哦,每天笑一笑,人生更美妙!

以微笑为话题七年级作文文2

一望无垠的沙漠,是死神的爱宠。没有人能在炽热如岩浆的沙漠中生存,仿佛生命的墓地,唯独它例外。

它自身散发出的绿光,刺痛了死神的双眼,它自身携带的利剑,割破了死神顽强的血脉,让死神对它望而却步。它是沙漠中代表希望的战士――仙人掌。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会认为仙人掌不过是众多植物的一种,平凡无奇。名人是寂寞的,他们为了辉煌而生存,却早已成为名利的傀儡。但是平凡的人同样寂寞,就像仙人掌。她生长在沙漠,孤身一人直直地站在烈日下,独自承受着风的洗礼,光的煎熬。并且,不能诉说也不可能诉说。因为在茫茫沙漠中,很少有人经过。

也许她是被上帝遗弃的一件失败品。仁慈的上帝在造物时实在是太累了,才会不小心让荆棘缠绕着她柔弱的身体,伴随它生生世世,正是那些如针般的刺,让生命不能靠近。同样,蔷薇的身上也布满了刺,幸运的是,她绽放的花苞,犹如少女绝色的容颜,倾国倾城,众生都为她痴迷。为了一搏红颜,就算满手鲜血,也能全然忘却。可仙人掌却没那么幸运。人们说,他身上的刺是为了防御,我说,在死寂的沙漠里,又有什么可以值得提防的呢?

我觉得我就像一棵仙人掌。我的坚强正如她的绿光。绿光是希望的象征。所以一路上希望的精灵伴随身旁愉悦歌唱。我的勇气正如她的利剑,一把能让困难中的荆棘支离破碎,恐惧的幕布在风中翩翩起舞的利剑。仙人掌为了生存,在体内蓄满水分。而我的体内装满苦涩的秘密。与她不同的是,我的身边有许多朋友,他们总能让我幸福地上扬嘴角。他们送给我的快乐,我珍藏在一个叫做“回忆”的盒子里。但是仙人掌却没有。炽热的阳光,使它体内的水分不断承发,水气氤氲在空气中,朦胧近似透明,没有人知道,那是它的泪。可惜,它的弥漫在空气中的泪水,并不能滋润其它细小的生命,尽管它有一颗足以溶化冰川的心。

如果有一天,我能来到你的面前,我会伸出我稚嫩的双手,然后说:“请把你的泪水给我,我愿用我的微笑交换。”

请你一直微笑地――微笑地――面对沙漠的空旷寂寥,面对太阳的炽热灼人,我喜爱敬爱的仙人掌。

2.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二

“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而且更加有必要。数学计算有标准答案, 但美术教育不同, 不能让学生画出统一的画面作为评判标准。虽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但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表达的各不相同的美术作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 始终引起学生视觉愉悦和兴趣是进行美术教育的前提。因此, 在课程设计上, 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尽其所能地兼顾每个学生的兴趣, 构建一个灵活多变、延展性强, 又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的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以下简称“人大附中”) 拥有宽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非常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面对一群智力超常、活泼可爱的早培七年级 (以下简称“早七”) 学生, 一次美术学科的教学探索就此展开。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 人大附中早培班概况

人大附中早培班旨在熔铸中外精华, 坚持综合创新, 对拔尖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方法、机制及模式进行科学探索与研究。美术课程也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 尤其是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利用色彩、线条、明暗等艺术语言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展开。

(二) 学生特点分析

早七学生进入人大附中学习已有一年, 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已经非常熟悉, 整体的学习状态较为放松, 思维活跃。且七年级学生升学压力较小, 可以有较多精力投入美术课程上来。同时, 该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首先,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学生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心理变得较为敏感, 一些小的举动或者变化就能引起学生较强烈的反应, 继而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需要教师的疏导, 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窗口进行情感交流和表达。其次, 学生对于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开始带有独立立场, 心智更加成熟, 能够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尽管他们的见解会显得片面和幼稚, 但仍需要保护和鼓励。

(三) 教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人大附中办学特色以及早七学生特点, 笔者认为, 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准确定位学生实际的情感诉求和心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情感自由表达和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 美术课程设计要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 要将他们个性的表达方式与美的艺术语言相融合, 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艺术创新体验。

这样的教学设计难点在于很难把握课堂的“松紧”。七年级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把握“松紧得当”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松绑学生惯有的思维模式, 鼓励发散;也要紧紧把握大方向, 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行为得到合理的引导与规范。

二、学年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目标

第一个问题是要为学生打造什么样的美术课?笔者初步拟定了三个目标。

首先, 美术课一定要能承载学生活跃的思维, 要成为学生思维表达的开阔平台。在人大附中经历了一年的学习之后, 早七学生已经对学校生活学习环境相当熟悉, 他们将自身最自然和放松的状态呈现出来, 其思维也处于一个极度活跃的时期。因此, 美术课要有足够的弹性来容纳他们的活跃思维。

其次, 美术课要成为一片“创造视觉美的沃土”。美术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因此, 美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审美方法和艺术表现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 美育功能的延伸也是衡量一节美术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可以说, 美术课是“发现心灵美的一扇窗户”。它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第一, 这扇窗户需要作为一个由内而外排解问题的窗口。当学生出现青春期的困惑以及情感上的波动时, 美术教师能及时地提供这样一个排解途径, 让学生去表达、倾诉。第二, 这扇窗户又是由外向内塑造学生心灵美的一个通道。当学生的言行出现不当时, 教师要能够通过视觉美的教育感化他们, 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美。这两方面将美育延伸到德育上来。

(二) 课程设置

以上述目标作为出发点, 结合学生的情况, 笔者将早七美术课程初步确定为三大模块。一是以“主题创作”为主体, 中间贯穿绘画技巧, 并在后期带入多种艺术形式的体验。主题创作对应的具体课程内容是每次课的主题探讨延展, 这是最有弹性且包容性极强的方式。二是绘画技巧, 它对应的是“王老师的小贴士”环节, 主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绘画常识和技巧。三是多种艺术体验, 这主要是在下学期师生磨合较为充分的前提下展开的, 对应的具体课程是拼贴、折纸、装帧、缝纫等艺术方式。

学年末, 笔者引导学生将每个单元的作品进行汇总、装帧设计, 以“手工装订艺术书” (以下简称“手工书”) 的形式呈现出来, 以此来达到整合课程、展示课程的目的。其中, 每次作业是整册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此来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整学年的作品集结成册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 同时学生独立完成的手工书又是对他们的七年级学习生活的纪念。

1.第一学期

本学期以绘画为主, 这种单纯的方式能快速将师生间的默契培养起来, 以便于课程后期开展更复杂的教学任务。如果师生关系磨合较快, 可以提前介入手工制作。

学期内拟完成几项主题创作, 包括《我的家》《英雄》《Transformer》《恰同学少年》《诗情画意》五组创作。每组创作有所侧重, 其中《我的家》《恰同学少年》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 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表达生活;《英雄》则侧重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诗情画意》要求学生为一首现代诗歌做插图, 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Transformer》创作中主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现, 施展自己的发明创造天赋。

一方面, 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发散式的思维, 主题就会被限制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 走不出、挖不深。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要从学生个人的生活与学习经历出发。不同经历的学生对创作主题有不同的见解, 其真情实感的抒发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例如, 《我的家》主题创作中, 如何理解“家”这个概念?学生对此的回答非常多元化。有的说, 家就是一家三口居住的空间, 有的强调家是自己的老家, 还有学生说家不一定是现实的家等。鉴于此, 笔者并没有急于去限定家的概念, 而是引导学生将家的核心特征提炼出来:遮风避雨, 由小及大, 亲人亲情, 寄托情感, 跨越时空……从传统意义的家引申到广义上的家。讨论后, 学生创作出的作品丰富多样。例如, 有位学生画的就是他的老家, 与农村的奶奶一起生活的场景;有学生把自己的小卧室画得五彩斑斓;有学生把所处的时空打破, 穿越到未来, 将未来自己生活的城市描绘了出来;还有学生将自己游戏中虚拟的家描绘了出来。这一主题创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体现了“松紧适度”原则中的“松”。

另一方面, 绘画教学中, 教师也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第一, 在价值观问题上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例如, 在《英雄》创作中, 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延伸英雄的概念, 从狭义的英雄拓展至广义上的英雄, 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 (见表1) 。课下, 有个学生想画某某纳粹科学家, 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位科学家的科学发明为人类作出贡献大还是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比较大, 如果发明的目的并不是造福人类而是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能否称作英雄。学生深入思考主题内涵后, 放弃了起初的想法。在美术教育中, 教师一定要把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给学生讲清楚。

第二, 在绘画技巧上要规范。在每组主题创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引入基础的绘画知识理论, 以“王老师的小贴士”的形式出现。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来创造无意识的美, 而是要将美的基本原则、规律教给学生, 将他们的天赋加以挖掘和引导, 最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消化, 进而能读懂、创造有意识的美。例如, 在第三组创作《恰同学少年》中, 笔者引入色彩的概念, 将近似色、互补色等概念教给学生, 将枯燥的知识与学生的创作思维融合, 引导学生规范创作。

由此, 对学生活跃思维加以合理引导与规范, 将更加有效地实施主题创作的教学, 这也是“松紧适度”原则中“紧”的体现。

2.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采取手工和绘画结合的思路。这实际上是对上学期内容的延伸, 依然将主题创作贯穿于课程中。与上学期不同的是, 将绘画置于三维空间中, 或是改变平面绘画的叙事关联性, 重新组合以得到全新的解读。

从手工与绘画结合的难度方面考虑, 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 第二学期课程在主题数量上有所压缩, 只保留了三次课程, 包括折纸绘画《几何世界》、拼贴《The new world》和手工书制作《七年级纪念册》。在这三次课程期间, 还将结合不同的节日穿插进行一些明信片的制作。

本学期期末大作业是完成属于每位学生的“七年级纪念册”。这是一本属于学生个人的“手工书”, 装帧形式由学生自己来设计, 涵盖了学生七年级一整年的美术作业以及平时的所思所想和自己的爱好等。“手工书”是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有助于表达作者长期的心理精神状态。手工书制作在国外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开拓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 将其简化调整为适应中学生发展需要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学期中, 笔者拟将剪纸、折纸、装帧、缝纫等凸显动手能力的课程作为重点。

例如, 在《几何世界》中, 笔者先教学生动手折纸, 得到具体特征的几何形体后 (如千纸鹤、大象、青蛙、玫瑰花、小船等) , 指导学生在这样的几何形体上作画, 以求形象生动、立体。再如, 在《The new world》中, 笔者让学生把废旧杂志报纸等即时图像拆解后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得到新的、富有创意的拼贴作品, 借此来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 除了上述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外, 还着重训练学生的程序性思维, 它是一种偏于理性的思维方式, 恰恰与美术所需的感性思维方式相对立, 这种互补式的教学有助于平衡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学生作业解读

在一学年的美术课程创新尝试中, 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 显示出较强的创造力。例如, 在《诗情画意》主题创作中, 有学生将顾城的诗歌转化为创造的图像 (见图1) 。在这幅作品中, 渐变的卷曲巨形浪花交叉重叠充斥着整个画面, 富有动感, 似乎隐藏一股强大的力量。作者对形状的归纳大胆而抽象、自如又具有诗意, 浪花的柔与近山的棱角分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山与海的黄金分割点上描绘了一个小小的人物, 似在梦里又似在诗里。

恰当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美术课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还有几位学生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同时, 这样的结果与学生的兴趣和积累分不开, 当自身的优势在美术课上释放出来时, 健全的人格更易塑造, 这种主动的自我输出才是有意义的。

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人物的感受是敏感的。例如, 在《我的家》 (见图2) 和《恰同学少年》 (见图3) 两次主题创作中, 学生表现相当出彩, 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描绘对象的特征, 而且恰恰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 反而使得画面非常生动, 令人印象深刻。

“手工书”装订是一个给学生留有更大发挥空间的作业。在创意表现和审美层面上, 装订中涉及字体设计、装帧形式设计、排版等一系列知识,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学生最后做的作品都是非常出色的。例如, 有的学生在字体设计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 有的学生在整体封面效果上做了各种尝试, 也有的学生打破了教师提供材料的局限, 选择更加多元的装订形式, 他们在创意表达和审美能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收获。在情感表达层面上, 学生可谓是倾尽全部, 从书名的设定到封面制作, 无处不散发着学生的真挚与热忱, 这也是最动人之处。

四、小结

整学年教学过程不仅是笔者个人的实践过程, 同时也是探索的过程。笔者通过课堂反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并及时调整课程进度与内容。在此过程中, 不管是从最初的准备设计课程到反复琢磨推敲还是与学生的接触磨合, 或是看到作品时的欣喜和取得的一点成果, 都让笔者越来越坚信, 教学不再是以往我们熟知的基本模式, 而是应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能帮助学生积极成长的引导力量和辅助力量。

对于早七的美术教育, 教师要符合该群体的需求, 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教学。在课程设置上, 既要有阶梯延展性, 又要有思维开拓性;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抒发, 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规范引导;同时, 绘画技法与情感表达要自然渗透到学生的作品中。

美术教育在新的社会环境里不再是简单的认知, 更是当今学生表达情感的窗口。正如前文提到的, 它是一个开放的学科, 每天都有十足的惊喜呈现, 给予我们最创新的力量。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全方位提升的表现, 是学生软实力的集中展示, 它要让学生精神层面有更高的飞跃。从美术教育中, 我们能够看到当前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 而这必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开端。

摘要: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意表达以及平衡和健全超常儿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早培班探索了基于超常儿童个性与思维发展的美术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 教师兼顾教学对象与创意表达的需求, 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与早培七年级学生情感表达进行了有机结合, 试图把早培美术课打造成一个可以容纳活跃思维、创意视觉和美丽心灵的平台。

3.七年级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从小到大,或许我真的什么都没有学会,但是我学会了开心,学会了微笑着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爷爷曾经对我说过:死其实并不可怕,就如同睡觉一般,可是在你活着的时候,就要开心,要快乐,也要为他人带来快乐,更应该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要微笑着对待自己身边的人,用微笑的力量去鼓舞、支持他们。

那时候的我,不懂爷爷说的话,只知道将这番话记在心里,然后去做。那时,我就像一个傻大姐,马大哈,整天疯疯癫癫的,就知道哈哈大笑却从不理解微笑。也许正因为这个,我的性格才会如此开朗,如此豪爽吧!

后来,我渐渐学习到了真正的微笑。才恍然大悟,原来微笑是这样的啊!即便如此,我仍是不理解爷爷说的话。

时间如流水般流淌,不再回头。而我也迈入了初中的门槛,我感觉到了学习的艰难、痛苦,可还是勇敢的坚持。虽然会有很多次的大考小考,就算失败,我也不曾哭泣,因为我知道,我下次会做得更好。

而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考的不是很理想,哭得很伤心。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但还是迈开步子走向她了。胆怯地张开嘴:喂,别放不下啊,哭哭啼啼的,人生在世,哪能没有失败,一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嘛!这次不行,咱们下次再争取,实在是没有必要为这个小小的失败而伤心、哭泣,那还不如化悲伤为动力呢!说完后,随即便给她一个大大的微笑,止住了她的哭声。

后来,她告诉我,我笑得很美,让她觉得很温暖。我似乎好像明白了爷爷所说的微笑,那就是要内心深处藏着对别人的鼓励与支持,才能够让别人感受到,而不是傻傻的笑着。或许,我对她说的话都没有用,只有那个大大的微笑才能够给她力量吧!

所以,我要继续这么做,用微笑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美。也希望那些性格冷漠的人能够笑一笑,能够用自己的微笑去支持、感化身边的每个人,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请你,试着微笑,岁岁年年!

4.以意外为话题的七年级作文 篇四

在这关键时刻,班主任有令:全班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者,受上赏;能诚实背诵者,受中赏:能在期末主动学习者,受中上赏!

班主任刚摆架回宫,班主任代言人发话了:初三是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所以同学们在最后的几十天里一定要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为此,大家务必在起床铃响之前赶到教室参加早读!说完,班长严肃地扫视了全班一遍,最后习惯性地来了个总结:违者格杀勿论!全班哗然!

“喂,钟志学,起床了!快点,快点!否则就要格杀勿论!”好友黄磊把我从沉睡中喊醒,尽管神志尚未完全清醒,但那句“格杀勿论”已让我没有了再睡的想法,连忙翻身起床。其他同学也许也被这句话给雷倒了吧,所以同学们纷纷起床。

宿舍还没送电,我只好凭着那一点点手电筒光,才勉强把衣服穿好。于是开始洗漱。为了节约时间和水,我和黄磊用同一个洗脸盆。趁他洗牙刷的时间,我迅速从一个角落里摸出洗衣脸帕,第一个把帕子扔进了昨晚就接好水的盆子里。我挤帕子的水,咦,怎么没有多少水啊?我刚想提醒黄磊,可黄磊已经扔进了洗脸帕,我也顾不了许多,开始洗脸。“啊,这水怎么有股怪味啊?”我还没说出来,黄磊先发言了。

洗完脸,我端着脸盆准备出宿舍门进卫生间倒水,那电筒光有一瞬间照到了盆子里,隐隐约约有一片不明漂浮物。“哎呀!这是什么东西?”我的惊叫引起了黄磊的注意,他连忙跑过来,用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夹起“可疑物”,凑近鼻子嗅了嗅,警觉地说:“异味好像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我半信半疑:“不会吧!我们可都就着它洗脸了呀!”

“唉!真是祸不单行,本来就起晚了,现在连袜子也跟我玩捉迷藏。”一向丢三落四的李明还在床上边抱怨边寻找。

这可能提醒了黄磊,他把“漂浮物”恭恭敬敬服地拎李明面前问:“这不会是你的宝贝吧?”李明凑近看了看,借着手电筒光,经过仔细辨认,“正是,正是!”李明忙接过,“呀!怎么是湿的啊!”

“哇……。”我和黄磊不约而同地呕吐起来。

“哈哈哈……。”笑声顿时在寝室爆发。

到了教室,在灯光下,我们才发现,大部分人都没洗漱,有的连衣服也没穿好,更有甚者,连袜子都带到这里来穿。“怪不得我觉得今天的鞋特别别扭,原来穿了一只别人的,而且是右脚!“同学曹小涛的一句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了过去。

“谁把林琪胜的一只鞋穿走了?他在宿舍里找不到,正在着急呢。”又一同学跑到教室门口气喘吁吁的问。“哈哈哈……”又一阵笑声在教室里响起。曹小涛一边大笑,一边飞一般地冲向了宿舍。“别笑了,别笑了。快背课文,快背课文。”班长强忍着笑命令到。

5.七年级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精编 篇五

到那里后,我和齐正强、曾广志商量吃完午饭去河里探险。于是,我们就先去河边观察情况,而大人在饭店里打麻将,陈澄一伙女生则在大人旁边玩大富翁。我们到了河边,发现河水十分湍急,我往河里丢了个瓶子,1秒钟就被冲走了。我们有点犹豫了,但是还是决定吃完午饭去河里探险。终于,吃午饭了,我们快速吃了饭,换好鞋子,准备下水。在下水,我拿了一件装备:一根超长超粗麻绳。下水后,我们一人找了一根棍子当拐杖,主要是因为河水太湍急了,而且,我们还用麻绳绑住自己,。首先,先用麻绳绑住我,再绑住曾广志,又绑住齐正强,最后再绑住一个石头,结了个死疙瘩。以免被冲走。

我们开始探险了,是我打头阵。我们一步一步向下游走着,突然,齐正强重心不稳,跌了一跤,。由于我们三个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也让我和曾广志受到了牵连。等我们爬起来,决定改变战术,丢弃麻绳。待我们才刚解开麻绳,就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越冲越快,眼看就要被河水冲走了,我在水里摸到了那条麻绳,就一个神龙摆尾,以麻绳为支柱,悬在水中。(备注:麻绳很长,是固定在一个石头上的)这时,曾广志、齐正强也摸到了那条麻绳,于是,我们顺着麻绳向前爬,由于麻绳太长了,而且水流很湍急,我们爬的很慢,足足爬了一个多小时,才爬到了上游的石头上,才爬到了岸上。上了岸,大人看到我们这狼狈样,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们不仅湿了,而且还感冒了。

6.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六

英语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 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却未得到明显的提高。原因有很多, 笔者认为其中之一是对现有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教材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对教材插图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以下三种现象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时有发生。

(一) 直接忽略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好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的环节。上课时, 教师开门见山, 甚至没有导入环节, 且与课文相符的插图经常被忽略。

(二) 轻图重讲

仅使用插图做一些简单的导入或者衔接, 很少利用图片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或自由发表观点, 插图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三) 图文不符

忽视课本中的插图而选取一些网络上的图片和视频,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选取的材料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容易使学生的思路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插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 很少利用插图对知识进行复习或者对语言技能进行训练,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材插图的定义

教材插图是指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起补充、解释、说明作用的属于教材内容多种呈现方式之一的图画。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形象、具体、直观且有趣的, 图画, 它们不仅丰富了英语教材内容, 而且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教材的主题,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实在, 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 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钱福兵2012) 。

三、运用教材插图的相关支撑依据

(一)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 并在课堂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使学习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 (教育部2011)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课本插图是教材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二) 插图自身的功能优势

鲁迅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 增加读者的兴趣, 但那力量能弥补文字之所不足。” (顾绍艳2015) 具体来说, 插图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3点:

1.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人教版教材中, 丰富多彩的卡通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教学内容。

2. 增加教材信息含量

图片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学生通过认知图片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图片具有直观性, 学生通过认知图片能快速获得信息。

3. 对抽象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在英语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 教师很难用语言让学生理解, 而插图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例如, 英语语法项目是英语学习的难点, 且较为抽象, 教师在讲解比较级和最高级概念时, 可以利用插图来说明, 提高教学效率。

四、有效运用课本插图的策略实践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的插图很多, 共有334幅, 平均每个单元有16幅, 并且在导入、听力、写作、语篇阅读及课后练习部分均配有相关表格及图片。表格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插图多采用卡通图, 生动直观,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插图, 并对其进行组合和二次开发, 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

(一) 以图助听———把握听力方向

提高听力水平是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只有听懂才能进行交流, 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持久。但在实际训练中, 听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听录音时, 跟不上语速、紧张, 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所以, 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讨论并猜测插图展示的内容, 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A (2b) 部分为例。笔者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听力教学。笔者没有给第一个班级学生任何提示和看图指导, 让直接做题。由于录音语速较快, 所给出的图片又比较杂乱, 有些学生不知所措, 跟不上录音而没法正确作答。而在另外一个班级里, 笔者在播放录音前先让学生仔细看插图2a, 复习已学词汇book, key, computer game, ruler, pencil box;然后, 笔者让学生分析插图2b中呈现的物品。学生仔细看图后, 对房间里的物品基本能正确表达, 为学生进行听力做好了铺垫。接着, 笔者根据插图2b设置了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Can you guess where the key is?以此展开了“听”的教学前奏, 最后进行听力练习, 这个班的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在听完录音后,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插图描述所有物品的摆放位置。如:“In this picture, the pencil-box is under the sofa.”这样, 学生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总之, 插图导入“听”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使学生自动对图片信息进行解码、理解、分析对比、联想等, 使其对所听内容产生期待。

(二) 以图促说———提高说的能力

“说”英语就是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 参与英语交际活动。教材插图是在英语课堂中被用以练习说的最好的素材。在口语教学中, 借助插图进行角色扮演, 能使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条理清晰地表达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及重要句型。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 (2b) 的插图为例, 笔者在上完单元所有内容后, 再次呈现图片复习所学内容。学生通过仔细观看图片, 唤醒原有的记忆, 并在插图的帮助下, 尝试设置一个语言场景, 分别扮演售货员seller与顾客customer。笔者发现, 当学生融入角色时, 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以下是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创编的对话:

Seller:Can I help you?

Customer:Yes, please.I need a pair of shoes.Seller:How about this pair?

Customer:I don’t like black.Can you show me another pair?

Seller:OK.The brown shoes sells well.Do you like them?

Customer:It looks good.How much are they?Seller:They are only 15 dollars.

Customer:Great.I’ll take them.

(三) 以图导读——感知文本重点

读前环节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 此环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激情, 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使阅读活动顺利展开。

插图作为高度直观化的教学内容, 是最具吸引力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引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全颖洁2016) 。

1. 引发兴趣

和纯文字相比, 色彩丰富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眼球,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以七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 (2b) 的插图为例 (见图1) , 该插图简洁明了地体现了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 特征鲜明, 极具代表性。

笔者以此为导入, 开门见山, 设置问题, 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活背景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进行“头脑风暴”, 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能激发联想和想象, 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形成阅读动力, 使学生对阅读课充满期待。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2a) 插图 (见图2、图3、图4) 为例, 三幅插图都为2b的阅读做了铺垫。笔者根据2a的三幅插图设置了如下问题:

然后,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激活背景知识中有关描述旅行的内容, 建立关于攥写旅行日记的基本框架。这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形成阅读动力。“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知识的过程。通过“头脑风暴”活动, 学生更容易接纳阅读内容, 也为利用插图预测文本内容做好了铺垫。

(四) 以图练写———拓展写作思路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插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拓展学生思维。通过插图教学, 学生不仅获得了感官知识, 还能通过插图拓展句子,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人教版教材强调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很多插图来源于生活中的事件, 如养宠物、生日派对、外出旅游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旧知识, 使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系, 然后写出英语句子,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1 Section B (3c) 为例, 该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旅行日记, 并说明是否喜欢旅行及喜欢的原因。七年级学生虽然有过学校组织旅游的经历, 但以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 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述清楚。所以, 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并且提供与此话题相关的插图, 让他们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活动, 并要求他们选取一种活动作为他们的school trip, 讨论喜欢干的事情及喜欢的原因。这样, 在这些插图的影响下, 学生就有话可讲了。最后, 笔者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旅游事件并谈论所感所想。

插图在写作中的有效作用不仅限于七年级, 中考作文题也常常伴有插图, 学生需要根据图画提示写一篇短文。因此, 教师应该从七年级开始, 有意识地利用课本插图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看图写句子、写段落、写短文等, 这样的写作练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五、利用教材插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片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功能, 在教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在使用课本插图时,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 灵活选用插图

插图的使用必须与文本或者教学目标高度吻合。在引入课本插图的同时,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与教学内容吻合的图片, 但不宜过多, 否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另外, 并不是每一幅插图都要使用, 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插图。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 应考虑教学情景、教学整体性、有效性, 对插图进行重组。

(二) 正确引导学生看图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图画比较感兴趣。学生可能会被插图中某些内容所吸引, 教师若不进行引导, 课程教学会大打折扣。另外, 由于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 当他们无法用英语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描述图片的内容时, 教师要注意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要有足够的耐心,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插图的运用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这样更能发挥其作用。在教学中运用guessing game时, 教师可以把插图放入PPT中, 用自选图形遮去大半部分, 并设置动画效果,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插图是课本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课文的第二语言。对于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对他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摘要:阐述教材插图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分析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具体教学为例, 围绕以图助听、以图促说、以图导读、以图练写等四个方面探索有效运用课本插图的方法。提出利用教材插图时应灵活运用、有效整合、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七年级教材,教材插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顾绍艳.2015.如何运用想象补白课本插图[J].小学教学参考, (4) .

教育部.2011.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福兵.2012.谈谈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插图[J].中学英语园地, (9) .

7.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七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姑姑家,爸爸买好了东西,准备出发了。我和妈妈也好好打扮了一番,妈妈穿了一件漂亮的短袖黑色外套,腰带一扎,显得格外美丽、苗条。我看了一会儿,觉得这么冷的天应该穿多一点,我便凑上前去问:“妈妈,穿这么少你不冷吗?小心冻感冒了!”“不冷,我还穿着棉背心呢!”妈妈回答道。这倒是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妈妈瘦了好多。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那件事——

就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在中山路上又开了一家“家乐福”大卖场,妈妈去了这家新开的卖场工作。“家乐福”刚开业,顾客就络绎不绝,而妈妈也就忙了许多。这让我想起了那一次。天空中下着大雪。妈妈起了个大早,急急忙忙的去上班了。那时是凌晨5点左右,我被那关门声惊醒了。直到傍晚六点钟,妈妈还是没有回到家里。“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了。我急忙跑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喂,您好,您找谁?”“喂,宝贝!你们先吃饭吧,不要等我了。今天店里人很多,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你们先吃,不要等我了!”说完,妈妈匆忙挂掉了电话。从妈妈说话那么快的语速和电话里传来的嘈杂声就知道妈妈一定很忙。我吃完饭,就进了房间。看着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我心想:今天天气这么冷,妈妈还是那么忙,今天妈妈肯定会很晚回家的,妈妈真的太辛苦了。直到快到9点钟时,妈妈又打来电话了。拿起电话,我先急着开口了:“妈妈,你现在忙吗?你有没有吃晚饭啊?”妈妈说:“现在我不是很忙,饭吃了。”“那你早点回来哦!你接着工作吧,拜拜。”在三言两语之后,这通电话就结束了。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原本应该休息在家的妈妈又出去了。我问外公:“外公,妈妈呢?”“你妈妈昨天12点多才回家,晚饭都没吃,今天又上班了。”外公回答道。“妈妈不是吃饭了吗?”我疑惑地问道。外公又说:“一包饼干也算饭吗?”我这才知道妈妈所说的“饭”只是一包饼干……

8.七年级优秀作文以路为话题的作文 篇八

成长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曲折和坎坷,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我才长大成为今天的我。是你,妈妈!这一路上有你的陪伴,我才得以健康成长;有了你的扶持和鼓励,我才得以不断上进!回顾往事,记忆犹新。刚学走路的时候是您一直陪着我,在您耐心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走路。这十多年来,一直是您陪伴着我,鼓励着我!一路有您的陪伴,我茁壮成长。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才猛然发现我的生活不能没有您。我想:您用行动对我诠释了爱的意义。现在,我已跨入初二的门槛,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在孤单黑夜里陪伴我的,是您,妈妈!我在学校,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而您在家里似乎也一样。厨房、卧室、我的房间。之间只有几步之遥,而您,却又走了多少步?夜间,一杯香茗,一杯温牛奶或是一个面包。您总是最了解我,知道我最想要什么。于是,每个疲惫的夜晚,不在劳累。

人们都说,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老师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我认为,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导师,还是我们生活的益友。在我们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老师就在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呵护和关爱。这一路上,正是因为有了你的陪伴,我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这一路上,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想,如果没有老师对我的教诲,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你那赤诚的爱,唤醒了我多少迷惘,哺育了我多少自信,点燃了我多少青春,催发了我多少征帆?

9.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九

关键词: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活,措施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 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形成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变“学知”为“知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 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 学生可冲破思品课堂和学科的局限, 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让生命之花绽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背景是: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但往往存在偏差。他们对“自尊”很看重, 相反, 对自己、他人的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以下结合“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实践, 笔者就如何实行开放式教学, 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谈一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

教学目标是介于教学理念、指导性纲要和教材之间的教学指导材料, 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短期的可检测目标, 更要着眼隐性的、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 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同时目标还应向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开放, 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现实学习需要密切相关的问题, 使目标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险自救的能力,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实现人生的意义, 体会生命的价值。

二、开放课前准备———为完成目标打好基础

传统封闭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只是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知识点、思考课后问题而已, 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这必然导致学生只能被动适应教师预设的情景、步骤和内容, 学生鲜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思维的闪现, 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道德学习愿望”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而开放式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时, 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 (1) 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灭火自救、抗震自救、溺水自救、防匪自救的知识; (2) 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生命箴言; (3) 每位学生制作一枚书签; (4) 阅读思考课本的提问。

这些任务都有一定的难度, 但学生却个个精神抖擞、精心准备。正如所料, 学生都有备而来, 课堂上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 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也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教学内容———丰富完善教材

在教学中, 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让学生更易接受, 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本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学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删减, 也可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教材上学生都知道的东西, 可以把课时缩短, 大量增加活动与实践内容, 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课, 强调课堂内容的新颖化。在教学中, 教师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 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 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 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中, 笔者选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自然现象 (地震) 和同龄人的经历 (未成年人自杀) 来导入新课, 目的是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引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较快地消除对课文主题的陌生感。那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师设置了知识竞赛、歌曲欣赏、童年往事回忆、人物评说等活动环节,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并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逐渐感悟到:珍爱生命的人懂得捍卫自己的生命,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能肯定、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奉献、创造、付出, 从而延伸生命的价值!而要延伸生命的价值, 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开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放教学方法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开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的开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只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才可以打破以“问题”为起点, 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 构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发现问题……”的开放课堂。多运用“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突破自身的局限, 根据自己的特长、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教学中, 笔者针对未成年人漠视生命的现状, 运用了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感悟, 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要求, 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开放教学过程———提高教学适应性

在课堂上, 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上台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 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参与、多实践。开放教学过程, 就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做到放得开, 收得拢。放得开, 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使其自悟;收得拢, 就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 加以点拨、引导。所以, 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 适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具体目标, 以提高教学适应性, 做到教学过程与人的开放性的统一。

笔者在“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设计中, 教学活动有最后一个环节———活动拓展, 此环节内容本应放在“肯定、尊重生命”中探讨, 但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告诉学生们“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可珍爱生命还应“珍爱、肯定、尊重他人的生命”, 所以, 在教学时教师把此部分内容抽取出来, 重点提出。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珍爱生命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包括珍爱、肯定、尊重他人的生命, 甚至是陌生人的生命。这样, 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完整, 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升华。

六、开放教学结论———鼓励标新立异

教学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过程, 而是新知、激情、智慧的生成过程, 对于“真”领域的问题, 如经过实践证明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给学生明确的结论, 当然, 这种结论也可能是多元的。但是, 对于“善”和“美”领域的问题, 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正确的立场和评价的标准, 以宽容的心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体验和发现的过程,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鼓励学生在他人的认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在学习《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延伸生命”这一环节中, 笔者让学生评说张海迪、丛飞的事迹, 由此引发“什么样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讨论。对张海迪的评价, 学生观点一致:张海迪身残志坚, 刻苦勤勉, 努力奋斗, 乐于奉献, 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世人崇敬的楷模, 因而她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而对丛飞的评价却意见相左:有的同学被他的善举深深感染, 认为他帮助了那么多的失学儿童, 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也有同学认为丛飞帮助失学儿童的行为固然可敬, 可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造成身体的损害, 间接使其体弱多病直至病入膏肓。以自己体力的透支为代价来救助他人, 到最后却挽救不了自己的生命, 这本身也是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对于同学的看法教师没有急于作出判断, 而是让学生们对两种观点各抒己见, 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学生们意识到: (1)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 而在内涵; (2) 不论是英雄人物还是平常百姓, 只要他们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懂得奉献、创造、付出, 就能将生命的价值不断地延伸!这也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 (3) 要延伸生命的价值, 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丛飞已离开我们这么多年, 但现今谈论丛飞的事迹, 大家仍肃然起敬, 唏嘘不已。因为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让后人受益无穷, 他的言行已转化为一种精神感召着后辈。丛飞虽死犹生, 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七、开放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放的评价关注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改革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师, 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 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评价策略, 及时准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对有创见的学生, 更应给予充分的评价, 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让生命之花绽放”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学习效果, 以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总之,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种信息渠道的打通, 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 各尽其能, 相互启迪, 各有所获。因此, 实行开放式教学, 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黄小燕.思想品德开放式教学的生本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 (26) :10-11.

10.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十

天渐渐晓破,银灰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展现出朦朦胧胧的美。这时,周围万籁俱寂,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东面的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地明亮起来。在东方,天际、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一层红色锦缎——朝霞,一切显得美不胜收。这日出的前奏曲让我更加盼望太阳现身。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窥视着人间。一刹那,天空变得更红了,好似仙女向人间撒下玫瑰的花瓣,虽然没有映红整个天际,却给人飘忽的美感。慢慢地,太阳露出了整个笑脸,像一个孩子,充满了生机。此刻,霞光万道,将半个天空染得通红;广阔的天地,也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微风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欢鸣着,飞向天空。红光、天空、大地、树林、飞鸟,构成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这时无论面向哪一方,眼前都会呈现美丽的图画,真有一种移步换景的感觉。

太阳离开了地平线,红彤彤的,仿佛是一只光彩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移动。太阳的周围,飘浮着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身穿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舞姿婆,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11.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十一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了洗桌布的事互相推脱,都说自己上周洗完了。结果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现在想起来我是那么的幼稚,那么自私。我渐渐懂得了做人要学着大度一些,不要计较那些小事。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这样才能被别人尊重,别人才会与你交朋友。

还有一次,我学习轮滑,看着别的小朋友滑的那么快,动作是那么优美。而到了我,不是摔、就是倒,我灰心了,不想学了,就在我快要放弃时,拿破仑的一句话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字典中从来没有‘难’这个字”。我又鼓起勇气,学着老师的动作滑了起来。在...成长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在不知不觉中,我以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大男孩了。回首往事,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发生过许许多多令我感触至深至今难忘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桌为了洗桌布的事互相推脱,都说自己上周洗完了。结果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现在想起来我是那么的幼稚,那么自私。我渐渐懂得了做人要学着大度一些,不要计较那些小事。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这样才能被别人尊重,别人才会与你交朋友。

还有一次,我学习轮滑,看着别的小朋友滑的那么快,动作是那么优美。而到了我,不是摔、就是倒,我灰心了,不想学了,就在我快要放弃时,拿破仑的一句话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字典中从来没有‘难’这个字”。我又鼓起勇气,学着老师的动作滑了起来。在一次次摔倒中,我终于掌握了轮滑的技术。这让我懂得,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它就会迎刃而解。学习也一样,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会取得好的成绩。

12.以冬天为话题七年级作文 篇十二

我们的校园位于东宝区竹园路58号,校园始于建成,占地面积为7397平方米,现有师生两千余人。

我们的校园满是绿色,有鲜花、有樟树、有小西红柿树、还有活化石银杏树。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非常名贵的金镶玉竹,金镶玉竹为竹中精品,竹竿上每节生枝叶处有一边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清雅可爱,如同我们亲爱的老师。一边嫩黄色的小竹应该代表着正在接受老师教导的我们。“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它寓意着全校师生蓬勃向上,傲然挺立的豪情。

金镶玉竹的正对面时经常变换着的古诗词和名人名言,传承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那里放眼望去,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学楼的雄伟和壮观。

从名人名言的右边走过去可以看到我们学校师生展示的各项成就和风采,真真是群星璀璨、熠熠生辉。师生风采墙的正对面是学校操场,操场的对面是逸夫楼,逸夫楼北边则是我们学校的心脏——廊上书屋。

此书屋很有创意,共有两层高。书屋位于校门上面,从教学楼或逸夫楼的三楼走过去就可以到达廊上书屋,书屋中都是学校自己的藏书,藏书分为科学类、故事类的,还有讲未来发展的。最精彩的是作文一角,汇集了很多范文。透过书屋的窗户即可看到学校全景,同学们在寒假制作的原创灯笼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老师们自己培育的各种植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明亮的玻璃上面张贴着鼓励阅读的名言警句,透露出一股书香气息。

13.以起点为话题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三

人生中有无数个起点,每一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起跑线上,自然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我觉得第一次是人生的起跑线,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意味着美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正式成功的一半。那天,是元旦的联欢晚会。同学们邀请我和她一起去讲相声。同学们的邀请,我不好推辞,只好接受。勇气便在第一次登台讲相声中锻炼了出来。

经过和同学们每天坚持不懈地训练,我们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好。表演的时间终于来了第一次上台的我,不免有些紧张和激动。刚开始,我还是十分紧张,仿佛心中有着千斤的石子。尽管在台下练习时表现得流利与连贯,上台便结结巴起来。这时,台下细心的蒋睿彤小声说:“加油”。台下我们组的成员在为我,用手轻轻打节凑。我也鼓励自己,声音渐渐响亮起来,也慢慢富有表演的感觉,我开始边讲边做动作,台下不断响起鼓掌,还时不时传来被我逗笑的欢笑声。站在台下的邱老师也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演完了,一声声掌声把我鼓励送给了我和同学。

我在这个舞台上,慢慢成长,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以后,无论是第一次演讲,还是第一次上台解题,我都把它看作人生的起点,因为我明白在无数个第一次后,就会磨练出毅力来。我还需尝试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更多的挑战,这里才是我的起点。

上一篇:破碎机营销方案破碎机下一篇:理想国第五卷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