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2024-07-30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共10篇)(共10篇)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一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搞好“如何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县工业园区组织专门班子先后=次召开园区、企业和行政村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条。现将关于加快曹县(青岛)工业园区建设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年底,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万元。其中,硬化道路==条,实际通车里程==公里;建设通讯管道=.=公里;铺设供水管道===米、排水管道====米;栽植路旁绿化树木===棵;安装路灯===盏;架设高压线路==公里;建设桥梁=座、涵洞==座;建设标准厂房=万平方米。

(二)园区项目建设有了一定进展

截至====年底,园区内企业==家,在建==家、投产=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完成税收====万元,涉及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青岛入园项目==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三)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

====年初,园区管理体制初步确立,成立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招商局、规划局、财政局,园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行政村实行属地管理,对企业实行封闭管理。同时,成立了园区派出所。

回顾园区的建设发展,有以下经验体会: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园区”的战略决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园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指挥长、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园区建设指挥部,同时,将园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掀起了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区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采取==区市对园区实行包片开发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年底,共帮扶资金====万元,落地入园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实现利税===万元。

三、县直部门密切配合县直各有关部门,站在振兴曹县的高度,服从大局,全力以赴支持园区建设。县交通局、公路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和网通公司,多方筹资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建工局积极协助园区做好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点、规划建设、工程招标等工作;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发展局、环保局上门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及时完成了==家入园项目的注册、立项、环评等工作。

四、园区全体干部顽强拼搏

园区工作人员面对任务重、困难多,人员少的局面,一人当作三人用,一天当作三天干。去年,共为道路和项目建设征地====亩,拆迁房屋==户,迁移坟墓===座,清理树木=.=万棵,兑付补偿金===余万元;帮助客商办理项目立项、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等手续==余份,帮助客商解决临时住宿、资金贷款等困难==余件;对扰乱企业正常施工和生产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行为给予了重点打击,为入园项目创建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了==余个项目顺利落户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园区缺少高标准总体规划

由于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园区起步区内==的道路无法定位、所有管网没有规划设计,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

(二)园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仅建设==条道路,供排水、弱电管沟(通讯、有线电视等)、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或做得很少,如:路灯只是立设了灯杆,电缆至今未埋设。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如:====年,由于雨水较大,排水管道没有配套,造成企业排水不畅,影响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施工。

(三)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强度低

=、入园项目规模小。截至====年底,园区共有企业==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平均投资规模====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正和车辆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规模最小的奇源木业固定资产投资仅===万元。

=、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低。入园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强度较低的现象,如:青岛==家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亿元,总占地面积===亩,平均投资强度仅为==.==万元/亩。

(四)园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体制未独立。园区未建立独立的财政体制,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如:园区工作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正常办公经费没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二

一、园区建设要把科学合理规划作为基本前提

规划是龙头、是关键、是基础。规划决定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 加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指导, 一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要与城市化相衔接。把工业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 做到一次规划、严格实施、逐步到位, 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也要体现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的要求。二是要抓好工业园区内的规划布局。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三是要严把项目准入, 提高入园项目质量, 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防止具有投机性质的资本进行圈地炒作, 坚决杜绝没有项目支撑的空壳工业园。四是要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发展。

二、园区建设要以严格管理, 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重要依托

要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主要手段, 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解决园区供地粗放、用地偏紧问题。建议制定一个适合市情、有利招商引资的园区准入门槛, 完善招、拍、挂供地制度, 健全园区项目用地约束机制, 实行园区供地、用地全程监管, 明确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并加强跟踪监督;加大土地盘整力度, 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有关法律, 对全市园区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排查, 采取“过期收回、等量置换或退款”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 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存量满足发展需要。同时, 积极探索征地工作的新途径, 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促使农民主动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解决园区征地难问题, 并适当扩大政府土地储备, 满足入园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

三、园区建设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兴衰关键

企业集群能否最终出现是工业园区兴衰成败的关键。国内外的大量事实都证明, 企业集群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市场, 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着工业园区的命运。必须确立以市场需求 (投资者需求) 为核心建设工业园区的新观念。要不断增强园区与市场对接的能力。要从投资者的角度反思园区的产业定位, 明确园区的比较优势、核心卖点, 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 思考哪里的投资者、哪一类投资者需要这样的比较优势, 需要这样的核心卖点, 从而锁定园区的目标客户, 明确园区的主攻方向, 再以市场化手段向其推销园区。要确立:一是确立招商引资是园区生命线的意识;二是确立投资者是园区上帝的意识;三是确立全员招商的意识。从多个渠道增大投资者的赢利空间, 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四、园区建设要把融资作为有力保证

园区的基本商业模式是: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出让收入;财政收入;支出也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开发支出;园区运营费用。园区要运作正常, 必须研究收支平衡模式和赢利模式。欠发达地区特色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是累计收入小于累计支出, 要解决现金流必须靠融资。融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向银行融资。在自然人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一时难以进入的情况下, 银行资本是主渠道。向银行融资, 必须回答园区的赢利点在哪里,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的信心, 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信用的看法, 从而增强园区的融资能力。我们的现实是, 一方面, 要以降低地价的办法吸引投资者, 另一方面, 又必须思考怎样以综合地价的出让收入和未来的税收来平衡让利于投资者的部分。因此, 建设生活服务区以获取土地溢出价格, 平衡工业用地差口;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以规划土地未来的出让金为质押;以土地整治项目本身为质押, 向银行贷款, 就成为工业园区融资的三条主要出路。二是向开发商借款。可以向中标的开发商借款 (开发商垫资入场) , 开发结束园区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 其余以成本价土地抵偿, 规定招商用途和期限, 如果招进客商, 园区让利部分兑付给开发商;如果未能实现招商, 园区打折回购。三是向社会法人融资。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开放股权结构, 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融资。四是项目融资。如BOT (建设-运营-移交) 、准ABS (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 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 募集社会资本共同建设) 、PPP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 、MBO (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 。

五、园区建设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持续动力

园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资分开, 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管理模式, 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按照“经营园区”的观念, 对园区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对项目实行招标建设, 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 在多元化投入机制、招商机制、企业自主决策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从体制上保障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摘要: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不仅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还是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因此, 抓住机遇, 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工业园区,集群,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友金, 喻春光,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科学决策, 2009 (1) .

[2]、潘文亮.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调查研究, 2008 (8) .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三

一、崛起的盛乐经济园区

从1999年盛乐经济园区成立到现在,在区市县三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使昔日风沙弥漫、坟莹遍野、寸草不生的地方,变成了今天厂房林立、绿树成荫、花草遍地、道路宽畅平坦、晚上灯火辉煌,初步形成了一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

五年来,盛乐经济园区在基础建设方面,累计完成了15平方公里“七通一平二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新建园区市镇黑色道路2117公里54万平方米,分别铺设了16.7公里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区内自来水供水达到了4万吨/日,供汽达到117蒸吨/小时;建起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两座,架设区内高低压线路20.5公里,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宽带数据业务及有线电视;栽植了20余万株树木。在招商引资方面,累计引进技工贸企业、院校共384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39家,工业企业16家,基础设施建设企业10家,注册销售企业13家,大专院校1家,四星级国际涉外酒店1家,农牧水开发企业4家,引进、建设和壮大蒙牛、绿鑫、兆君、宇航人等乳、肉、绒、林四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特别是培育了一个全国闻名并超出和林县区域之外拉动30万农户百万农民的乳产业。合同引进内资51亿元人民币、外资5600万美元。在效益方面,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5.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2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安排就业人数1.7万人。

二、运用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快盛乐经济园区建设步伐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十分重视总体规划,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人员多次到国内先进开发区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又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听取专家教授的意见,对盛乐经济园区的近、远期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并制定出了园区年度实施计划。同时结合实际,把园区定位为以当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为主导、以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工业园区的思路。还对园区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运用经营理念,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园区投资环境

园区在建设之初,针对和林县是国贫县,建设资金严重紧缺的现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放开公用设施建设市场。同时,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进区参与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争国资、引外资、融民资的融资路子,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园区累计完成了1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按一般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工程量来计算,累计完成了9亿元的工程量,其中政府拿出不足5000万元,其余都是通过引资来完成的。

在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园区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和林县各级领导做到“三明”,即在开放工程总体谋划上高明,站得高、看得远;在具体项目洽谈中开明,算大帐,先予后取;在对项目的后期管理上精明,特别是对落户园区的企业尽我们一切之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持“全方位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内循环”、“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机制,提倡“投资者即上帝”、“客户第一”,“人人是投资环境、事事是信誉形象”、“新事新办、特事特办”以及“言必行、行必果、令必通、干必成”等一整套新的办事方式,即所谓的盛乐模式,为客商进行全方位服务,同时,对园区内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有力的改善,使园区与企业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

在项目的招引上,园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采取以商招商、社会招商、以人招商、以情招商、网上招商等途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选项目时,按照园区定位,以加快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和发展“绿色工业”为目标,注重依托产业优势,把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畜牧业、资源开发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五年来,累计引进技工贸企业384家,其中,工业企业28家,大专院校1家。

(四)积极扶持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膨胀体积、延伸链条,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园区现在形成了以乳、绒、肉、林四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三、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为逐步扩大经济总量,扶持这四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园区创造良好环境,使蒙牛公司连续四年扩建了四期生产基地,累计投入20多亿元,共有70条生产线,形成了日处理3000吨鲜奶的生产能力,年加工鲜奶70万吨。目前,园区五个农场达到人均1头奶牛,建成了一处科技含量较高的奶牛小区,引进一家万枚奶牛胚胎示范企业。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在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又新建了综合技改项目。兆君集团内蒙古兆旺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绿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也正设计寻求扩大生产规模的途径。在蒙牛乳业、兆君集团等企业的带动下,与其相关联的产业纷纷入园,如:胜乐包装、盛都纸业、高氏纸业是瞄准包装业入园的,万世宝羊绒、铁骑纺织是瞄准绒产业入园的,师大等院校是瞄准园区文化品味和人口资源入园的等等。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龙头企业的扩张,园区的GDP每年基本以两位数的增速递增,促使园区工业经济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立足长远,站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审视园区的发展环境,继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为企业家投资创业提供最佳的服务,使园区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而达到“三个转变”。即把农村集体土地合理流转,将土地适度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集中,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系统化经营,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通过激活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通过吸引科技人才投身于推广各业科技、转化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培训,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在具体工作中,扶持在建企业尽快投产,签订协议企业早日开工。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通过跨国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以人招商等途径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努力使生产力诸要素迅速向园区聚集。

(二)立足主导产业,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

园区现在的主导产业是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绿鑫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兆君集团内蒙古兆旺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宇航人高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肉、绒、林四大产业。园区成为自治区20个“特区”之一,今后要创造条件,用活、用尽“特区”所有政策,给它们留足发展空间,促使它们逐年膨胀体积、延伸链条,并围绕这些企业,引进一些相关产业,相互促动,共同发展。给入区企业配套生活和安居工程,逐步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及企业家“放心、安心和顺心”地生产和工作。

(三)加强制度创新,逐步完善公共事业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园区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步完善配套园区的服务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供需与消费需求,努力使入区企业做强做大。同时,按照WTO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和创新机关管理体制,建设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以满足入区企业发展所需。

(四)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以工而牧、为牧而种、为种而工”,努力构建工业大县

4.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四

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势头喜人,已经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区经济建设中的亮点。但与市其他工业园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规模比较小,核心大企业不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因此,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缩短与其他工业园区差距,已成为当前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值得各方关注和思考。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工业园区,引导区域工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工业化水 平相对低,是我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最主要的差距所在,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小、实力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集中底低。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带,被誉为经济界的奇迹,其原始雏开就是一个个规模不等而产业特色鲜明、极具活力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内的企业,不仅通过产业集聚和整合,实现了自身的流动发展,而且通过分工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链条,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进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的区域经济建设。通过园区开发,一大批人员在小区周围定居,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第三产业的,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功能的完善和人口集聚。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可以为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开发度提供有效的载体。招商引资是全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是区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化水平的动力所在。招商引资不可能凭空而招,必须有项目载体,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要有足够的相对优势。我们的相对优势有哪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裕和价格相对低廉是我们目前的优势。我们现在建设工业园区就是为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建一个有效载体,为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 建设平台。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已忧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为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可以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可以集中治理“三废”,强化环境保护,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关于加快我区**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设

如何加快建设好我区**工业园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现就这一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建议:

广泛宣传,举全区之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要实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思想解放是先导,认识统一是前提,敢作敢为是关键,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开拓创新,建设工业园区。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介绍**工业园区,要把支持配合建设工业园区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讲深讲透,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问题,解除旧的体制和政策束缚,消除消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使全区上下形成共识,聚成合力,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配套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从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实际来看,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保证必要的政府投入的同时,主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科学编制好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扩大工业开发可用面积,满足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园区“七通一平”建设,完善供水不、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搞好美化、绿化、净化和亮化工程,进一步提高园区硬件设施的标准和水平。在园区建设的各个层面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注重配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为投资者创造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带动园区发展

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必须注重产业优势,突出特色,要在引进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下功夫,争取引入和培育具有产业龙头领跑作用的大型企业,打造工业“航母”和经济增长引擎,以带动辐射一大批配套、协作、互补的中小企业,形成龙型产业群体。要深入实施品牌推进战略,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创名牌,以企业品牌带动园区品牌,带动园区发展。

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工业园区建设的两个转变: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变为企业为主;园区建设由政府 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运用BOT方式,引进大财团、大公司来建工业园区,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参与园区的开发经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工业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道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建立健全质量检测、资金融通、信息咨询、营销网络、物流配送、职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园区服务体系。园区管理部门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精简办事程序,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企业零费率营运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进入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力度,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干搭建平台

5.加快工业园新区建设 篇五

工业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扩张规模决定着我县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我县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能否建好工业园新区,将其打造成永丰经济新增长极,将对我县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近年来,我县上下务实创新,攻坚破难,认真落实“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狠抓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构筑园区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全县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引进的大项目少,工业总量仍然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园区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短板。要建好工业园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努力突破上述难题。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我县在区位、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劣势,但是随着抚吉高速的修通,220KV输变电站的建设,这些劣势都随之化解。我们当前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还要进一步地解放,观念还要进一步地转变。加快我区园区建设步伐,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这个精髓,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化工业园区新的更大的发展。

第二,要高起点高规格,做好园区规划。园区规划的起点要高、气魄要大,建设的档次要高、力度要大。要结合园区实际和我县产业发展计划,坚持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部分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园区可以按照碳酸钙精细加工产业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区、医药化工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园区商贸公共服务区和居住区七个方面进行功能定位,在园区道路两侧建成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网络,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结合。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实行项目用地与固定资产投资、税收贡献挂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园区效益,促进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致力打造高资源利用、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产业链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同时要把园区建设和我县城市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档次,将园区打造成和县城遥相呼应的工业新城,使之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

第三,要抓住园区发展重点,以工业、产业兴园。要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园区是工业兴区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平台。园区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兴园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应坚定地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既要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园区工业体系,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园区市场化投入、企业化运作的机制,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我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吸引与我县优势产业相近或相关联的知名企业落户园区,使园区成为大产业集聚的洼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最终达到引进优势项目,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业效率的目的。同时要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相结合。产业是园区的生命。从总体上看,我们的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规模还不够大。要结合我县已经初步形成的产业优势,把培育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促进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扩张增实力,不断提升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第四,要进一步扩大招商,借助外力发展。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我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唯一出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这一点,已是全县上下的共识。我县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热度、力度以及成效上与兄弟县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全县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要转变角色抓招商。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应从一般性、常规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不论是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引进内资,内外并举,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二是要加强产业招商。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扩张,希望到内地合办企业、合作生产。我县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具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利条件,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市场研究,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力度。

6.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六

一、明确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综合优势,不断加大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培育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理顺管理机制

工业园区是指目前我县范围内正在建设及今后拟建的所有工业园区,现有园区主要包括:青县工业园区、韩商工业园区(马厂镇)、电子机箱工业园区(马厂镇)、金牛工业园区(金牛镇)、青崇路工业园区(清州镇)、104国道工业园区(上伍乡、清州镇、马厂镇)、古典家具工业园区(流河镇)、缝制设备工业园区(盘古乡)、上伍工业园区(上伍乡)。工业园区分县、镇两级管理。

(一)青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全县各工业园区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并具体负责青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土地储备及招商洽谈等相关工作。

(二)青县工业园区之外的各园区实行乡镇负责制,由所属乡镇政府负责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入区企业的服务等各项工作。各有关乡镇要建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三、营造发展环境

(一)各县直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国家政策没有明确禁止且有利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胆探索尝试,为园区发展提供一切便利。国土部门要将各工业园区用地优先列入土地调规计划,积极上跑有关部门争取用地指标。交通部门要对各工业园区的交通路网建设给予倾斜。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可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设置派出机构,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搞好服务。

(二)严格落实审批服务包办制和收费“一票制”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效能,促进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的“封闭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规范对园区企业的检查行为,杜绝对工业园区企业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按照“集体领导、具体负责”的原则,青县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工业园区的统一领导,研究制订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县政府主管副县长负责指导各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

(二)青县园区建设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对全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调度,并将调度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镇(乡、场)或单位给予表彰,对动作迟缓、进展不大的给予批评。

7.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七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 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抓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富百姓”的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 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积极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优先、服务体系健全、富民增收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园区,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截止目前, 全区共实现土地流转8.8万亩, 建设了唐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齐全原生态博览园、盛唐农业科技园为典范的省、市、区级农业园区, 园区涵盖经济作物、林业、渔业以及旅游观光农业等领域。高金食品、美宁实业、齐全饲料等龙头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先后在我区建立农业产业园区。我区打造的川白芷、唐家“红涪”牌绿色蔬菜, 老池牌脐橙等知名品牌, 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已成为我区产业化经营的平台、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的载体、展示高效农业的窗口。

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是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 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滞后, 影响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由于缺乏系统的现代农业园区长期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 导致一些地方在农业园区建设中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 有的技术力量依托不确定, 有一哄而上和盲目发展的倾向, 从而导致不少农业园区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主导产业, 市场竞争力不强, 影响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2. 部分园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不能实现园区建设的长效性

在近年来的实践中, 一些地方对农业园区定位把握不准, 不少人把农业园区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土地流转集中+工商资本+设施建设”, 重建轻管。许多园区侧重于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 各种类型的温室大棚或休闲农庄建设成为一个个园区最重要的标志。相反, 对于更为重要的产业配套、技术匹配、经营方略、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则往往被忽视。造成投入成本高, 而产出效益却很低, 未能起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3.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 导致园区创新能力较弱

一是我区各地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农业经营型人才数量少, 结构不合理,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农民素质较低, 接受农业技术的能力不高, 接受培训次数偏少, 与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品种科技含量高, 种植技术要求严格很不适应。

4. 土地流转困难, 发展规模小, 推进力度不大

由于土地流转规模较小, 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不充分, 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并且受粮食直补的影响, 有的农民图省事, 只想种粮食, 不想土地流转, 造成整片开发有困难, 也限制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三、加快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1. 完善规划布局, 努力打造都市型园区现代农业新格局

要本着“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农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努力打造都市型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在新一轮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中要重点把握好“三性”:一是规划的衔接性。即把握好区域现代农业总体规划、综合园区规划、主导产业示范区规划和特色农业精品园规划之间的衔接, 使规划更具指导性、操作性;二是规划的差别性。即各地要根据各自优势, 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实现差别化发展, 增强我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规划的配套性。即按照拓展农业功能, 强化产业融合, 延长产业链的要求, 抓好产业化的配套规划。

2. 培育现代经营主体,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转变

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最为活跃生产要素。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要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重中之重, 创新组织形式,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转变。一要大力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 培育出一批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二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要加强规范管理和政策引导, 着力培育一批生产和营销实力较强、发展健康, 能真正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合作组织, 不断提高园区内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序;三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要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 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创办家庭农场, 形成一批专业大户, 使之成为今后现代农业园区经营主体中的主力军。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新科技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引进、推广和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关键来抓。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人才政策。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引进农业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协作,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运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不断提高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引进、推广机制使产品更具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征。三要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技能培训。要通过科普宣传、专业培训、绿证培训、农函大等多种形式, 抓好农民的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技能。

4. 以园区建设为契机,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要以本地的资源为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通过种、加、养一体化开发, 产、供、销一条龙经营,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 每个园区都要选择自己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建设一批规模大、范围广、效益高的农产品基地, 形成一批规模较大主导产业带、产业链、产业群;二是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产品销售、市场信息、资金筹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优质、高效服务;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培育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生产基地为依托的一体化集团公司, 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创新,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 创新机制, 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加强组织领导, 保障园区建设顺利实施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建设时间长,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每个园区建立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 加强对园区建设规划指导、目标管理、政策制定和落实、有关工作协议等, 保障园区建设顺利实施。

(2) 出台优惠政策,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也是一项投资大、回收期长, 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基础性工作, 各级政府必须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要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项目低息贴息贷款, 农业科技引进、推广、创新和人才队伍培养建设。要建立财政引导投入的激励机制, 引导种养殖户、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农业信贷要适当集中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3)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鼓励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

8.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八

一、加强直属院校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开辟活水源头

我们坚持把直属院校建设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直属院校管理办法》、《直属院校绩效考核评比办法》和《直属院校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1年)》等多个制度文件,组织实施了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和学生素质教育等“五大工程”,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

我们还把创办实训基地作为重点来抓。一方面,强化多元投入,建成了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生物技术、建筑技术、服装设计、石油化工等100多个校内实训中心,其中列入国家级实训中心7个。另一方面,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创新培养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疏通渠道

(一)推行“订单式”培养。2008年5月,我委在南宁市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暨协议签约仪式,直属院校与区内400多家企业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和岗位需要来“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企业则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指导教师、提供实训岗位和设备等条件,接纳毕业生就业。

(二)开展“双向式”培养。一方面,学校提供场所,选派高水平师资,为企业员工“充电”、“加油”。另一方面,企业落实岗位、工种,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三)实施“项目式”培养。2007年,我们实施了名师带徒项目,签订“名师带徒”合同,实现师徒之间榜样示范、专业引领、共同发展的目的。2008年,实施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根据全区14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优先领域,以直属院校为基地,优先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

(四)探索“竞赛式”培养。每年7-8月,定期会同总工会、科技厅、人社厅联合举办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每年7-9月间,还分别举办广西“上汽通用五菱杯”和“玉柴杯”职工技能竞赛。

三、完善政策措施,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把工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到与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措施,推动工业产业工人数量明显增加,工人队伍素质明显改善。

(二)整合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组建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搭建高技能公共实训和信息交流平台,做好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供求预测预警系统,逐步形成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三)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选拔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合适的科研岗位、工程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发挥领军作用,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向工程技术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人才发展的职业通道。积极鼓励企业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对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城镇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与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对待。进一步注重在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评选劳动模范、选拔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9.以项目为载体 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篇九

分享到:

收藏 推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竟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园区经济区域经济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突破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它有利于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增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先进地区的园区经济实践证明,园区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地方经济中最大和最快的增长点,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强大推进器。园区经济是一个集合体,是由一系列、一大批相关的项目组成。项目是园区经济的生命线,是基础、是核心、是灵魂。没有项目,就没有园区经济,离开了项目,园区经济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强化措施,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园区经济建设。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园区经济建设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因地制宜避免盲从,特别是要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园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规划作指导,盲目发展,无序推进,是难以产生良好效果的,甚至事与愿违,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浪费宝贵的发展时间,错失良好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加快发展集群经济

白米镇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二月十九日

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白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主线,在全市率先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经济。短短的几年时间,已建成白米私营工业园和曙光工业园两大园区,其中曙光工业园规划总面积3000亩,建成面积2500亩,进园企业31家,已打造成石油钻采设备及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该区2006年实现纳税销售18.15亿元,利税3.8亿元,固定资产总额7.18亿元,从业人数达到2600人,经济总量占全镇的60%以上。2007年预计实现纳税销售26亿元,利税5.8亿元,固定资产8.8亿元,从业人数增加到2800人。

一、科学定位,把曙光工业园确定为石油钻采设备生产基地。

白米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把私营工业园定位为以纺织、机械工业为主工业集中区,把曙光工业园定位为以石油钻采设备为主要产业的精品工业园、特色工业园、曙光工业园,立足于招大商、引巨资,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除石油钻采设备及相关产品外,其他项目原则上不安排进曙光工业园区。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白米镇一方面积极上争用地计划,一方面对建园初期某些投入不大、产出不快、效益不佳的企业,采用腾笼换鸟的办法,置换土地,同时还规定曙光工业园区每亩土地的投资强度不少于150万元,确保把有限的土地用于石油钻采设备项目。

二、快速推进,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力度。白米镇先后在曙光工业园区投入人民币1个亿,按照“五通一平”的要求,坚持项目未进,配套先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硬质路面20万平方米,铺设下水道3.5万米,变压器装机容量达到2万KVA,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路灯、绿化配套齐全,由政府及机关工作人员做到项目开发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确保正常开工建设。为缓解投资者的资金压力,已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白米镇坚持筑巢引凤,由政府及机关人员投资,建设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目前全部租赁一空。

三、营造环境,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来曙光工业园投资创业。

为了把曙光工业园建设成为石油钻采设备生产、加工基地,白米镇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该园除享受姜堰市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黄桥老区的优惠政策外,还根据项目规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情况,采取优惠政策随项目定的特殊政策,在供地、税收返还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了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实行项目审批代理制,落实专人为前来投资的老板办理证照审批手续;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每个项目都力求做到有一个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类矛盾,对无理阻挠施工、强装强卸的行为,一经举报或发现,都能在第一时间协调处理。

四、强势招商,使曙光工业园成为石油钻采设备产业集聚的洼地。

一是以曙光集团为主体,实行企业招商。曙光集团利用与美国格兰特公司合作生产石油钻杆的机会,实行以商引商,与新加坡客商合资开发了石油钻铤项目,与中国海隆公司合资开发内涂层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大与美国老板的合作力度,围绕石油钻杆系列产品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除常用石油钻杆外,先后开发了加重钻杆、海洋用石油钻杆高抗扭石油钻杆等产品,以产品招商。与石油钻杆配套的接头,原先由华北油田供应,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常常供货不及时,影响生产。曙光集团在自主开发成功的基础上,把接头毛坯加工项目拿出来招商,吸引了东台老板投资5000万元为基配套加工,另外全镇还有10多家企业为其配套加工接头。二是广泛动员,实行委托招商。我镇专题召开了与油田设备业务相关的销售人员座谈会,让他们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收集信息,引进项目,鼓励他们投资兴办石油钻采设备项目。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委托社会中介帮助招商。三是机关全员抓招商。机关全体人员人人都有招商任务,并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通过日常招商和突击招商相结合,在岗招商和离岗招商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江苏海隆石油钻具有限公司就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走上招商前线,引来的一个投资达亿元的石油钻杆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预计今年新增纳税销售3亿元,利税达5000万元。

五、注重引导,把创优创牌创新工作作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大事来抓。

一是加大IS09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的宣贯力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园内已有10多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认证。二是加大创优创牌力度。园内企业拥有3个省级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1个,泰州市知名商标1个。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园区内的企业先后获得泰州市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申请专利38件,实施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3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8个。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集群经济,白米镇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后,白米镇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产业集群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石油钻采设备这一优势产业,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强势推进招商引资,把曙光工业园打造成全市一流的、特色鲜明的工业集中区。

以三大园区为载体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大港打造滨海新区南部引擎

2007-12-05 09:38

稿源: 天津日报

编辑: 任欣

【字号:大 | 中 | 小】 【背景色 】

建设石化产业园、规划中华民营经济园、打造官港生态游乐园,三园规划面积125.85平方公里

投资近50亿元、列入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也即将开工

大港区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立足区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全力构筑滨海新区南部引擎,推动全区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该区重点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中华民营经济园和官港生态游乐园,三园总面积达125.85平方公里;同时,投资近50亿元、列入市委市政府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也即将开工;全区干部群众决心把大港建设成为发展模式新、经济实力强、人居环境优、生活品质好、和谐程度高,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化宜居生态新城。

大港区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占滨海新区总面积的一半。区内石油、天然气、电力、地热、土地等资源丰富,驻有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大港电厂等中央大型、特大型企业。该区遵循“理念融合、产业对接、双向服务、共同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与驻区大企业结成产业依托、建设依靠、发展依存、命运依赖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人才共用、产业共兴,形成事业发展、感情融入、互利双赢的共同体。全力服务百万 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紧紧依托主业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加快一期35平方公里的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到目前已经引入投资35.2亿元的天津渤化集团精细化工基地项目、投资20亿元的北京金伟辉乙烯裂解项目、投资19亿元的天津一轻集团精细化工项目等近60家企业落户园区,切实把石油石化产业做大做优,将好处落地。该区石化产业园区招商势头强劲,已经初具规模,2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开始启动,重点发展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精细化工项目。配套规划建设石化专业码头,建设功能完备的大型石化产品流通平台,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目前,天津渤化集团精细化工基地项目和落户大港开发区、投资14亿元的天津冶金集团冷轧薄板项目已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

该区抓住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相关规定,进一步放开视野、放大空间,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农村土地与人力资源,促进活力强大的民营经济发展。邀请世界一流的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在位于津汕高速公路太平镇出口和黄万铁路郭庄子专用站附近,规划建设占地43平方公里的中华民营经济园,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和各类资本来大港投资创业,努力打造滨海新区乃至全市民营经济最具特色、最富活力、最有影响的经济增长亮点。

根据石化工业基地的实际,大港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理念,在不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同时,下力量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全力打造生态文明。该区建立“谁生产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谁利用谁付费”的 环境污染治理运作机制,在推进发展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优先节约环境资源、优先增加环保投入、优先考核环保指标,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按照生态、环保、宜居的要求,实施城市中心东移战略,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港东新城,优化调整整体规划,同步推进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实施石化厂区与生活区绿化隔离工程,与西部厂区相连的绿化带已经树木成林,与南部厂区隔离的南环路生态走廊绿化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遵循保护性开发、高层次引进、生态型建设、休闲式娱乐的原则,坚持四季兼顾、昼夜经营、室内外结合的思路,聘请国外从事旅游娱乐项目规划的专业机构,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22.85平方公里的官港生态游乐园,打造融生态、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景区,使之成为本市乃至华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港区从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目标出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化解民忧、为民谋利,下大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事、办实事,实施了一系列民心工程。着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实施重点倾斜,不断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种渠道、持续有效的增收机制,统筹城乡、区厂联动的就业机制,覆盖广泛、全民享有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加大帮扶力度,做到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创建平安大港为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使全区人民过得更加安心、顺心、舒心,实现和谐与发展良性循环。

我市以重点园区和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建设

浏览:

66次

一是科学规划蓝色经济重点园区空间布局。结合诸城实际,科学规划了“三区一带多点”的蓝色经济重点园区空间发展布局。以市区为中心,规划建设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为主的中部高端产业聚集发展核心区域;围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功能分区,规划建设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搭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平台;根据南部相关镇(街道)区域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特点,规划建设集生态、居住、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区;以临近青岛的百尺河镇、辛兴镇、林家村镇、桃林镇为重点,主动接受青岛的辐射,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形成对接青岛的特色产业发展带,打造青潍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立足发挥镇(街)、农村社区特色优势,促进一二三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规划建设一大批特色工业园区、服务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多点”发展的蓝色经济格局。

二是积极做好重点园区和项目提报工作。将诸城市山东头临港高端产业示范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区、海产品集散加工园区及信息平台、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青岛产业园、高端食品安全示范区等重点特色园区和一批重点项目向上级蓝办作了重点汇报,并积极申请将诸城市经济开发区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海洋经济示范园区。

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在建重点项目136个,总投资906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9个,5至10亿元的16个;拟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66亿元,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2个,5至10亿元的3个。规划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湖生态经济发展区、山东头临港高端产业示范区、青岛产业园等“四大”蓝色经济园区在建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281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17亿元;拟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120亿元。

兴仁县: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关键,全面加

快工业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黔西南州工信委 发布日期:2012-01-31 浏览次数:135 近日,笔者在兴仁县有关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该县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东西兼顾,开发开放,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状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关键,全面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努力把工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标明确。该县确定,到2015年,全县工业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0 %左右;工业结构优化,特色产业壮大,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全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重点企业优势明显增强,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壮大,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群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培育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区及工业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布局合理。加快陆关轻工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度培育特色食品产业。以辣椒制品、肉制品、荸荠制品、蚕豆制品、精制茶等为重点,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期,陆关轻工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力争使特色食品工业成为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对农业带动面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产业;加快马路河焦化工业区建设,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建成12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该项目产品方案为洗煤180万吨/年、焦炭120万吨/年、煤制甲醇10万吨/年、煤焦油10万吨/年,到“十二五”末期,马路河焦化工业区力争实现工。巴铃小坪寨是《黔西南州普兴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规划》的一部分,主要规划发展以煤制醇醚、烯烃等产品为重点,主要布局120万吨/年煤制甲醇、480万吨/年洗煤、2×1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100万吨/年水泥厂及粉煤灰砖厂等项目,到“十二五”末期,巴铃小坪寨煤电化一体化工业区(含热电年产)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

10.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篇十

(云政发[2009]79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云发[2008]15号)要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工业园区为载体,实现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工业发展方式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有利于高效配置资源,集中治理污染,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共享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有利于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全省上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增强工业园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通过多年努力,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省级32个重点工业园区和8个特色产业园区(以下简称40个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入园企业逐年增多,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不断提高。2008年,40个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08.91亿元,比2007年增长17.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2.7%;实现税收97.35亿元,增长14.5%。但与先进省区相比,我省工业园区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主要原因是软硬环境建设滞后、招商引资方式陈旧、投融资渠道单

一、开发模式创新不足,关键问题是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解放还不够。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工业园区建设大突破,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三)总体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规划指导,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园区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创新;强化政策支持,突破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促进企业入园发展;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绿色生态园区,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园区服务体系社会化,促进就业和城镇化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开创工业园区工作新局面,促进全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发展目标

到2012年,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总量迅速扩大。40个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2年,40个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5%左右;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1个,超500亿元的3个左右,100亿元以上的16个左右。

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围绕烟草及配套、钢铁、有色、磷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电力装备、机床装备、汽车制造、新型建材、林竹浆造纸、丝麻纺织、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糖茶胶深加工、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出口加工、珠宝玉石加工、现代物流等重点,培育3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

县域工业集中发展。在重点建设40个省级工业园区的同时,鼓励州(市)、县(市、区)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原则上每个工业强县布局1个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

三、创新开发方式

(五)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工业园区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结合当地优势和特色,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格执行总体规划。鼓励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园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鼓励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的园区重点发展钢铁、有色、磷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鼓励生物资源丰富、农林牧业发达地区的园区重点发展林竹浆造纸、丝麻纺织、木本油料、生物能源、糖茶胶深加工、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鼓励物流和商贸旅游发达地区的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出口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珠宝玉石加工等产业。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适度超前,分期推进”的原则,做好工业园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排污及土地平整等“五通一平”工作。鼓励园区构建融资平台,组建投资开发公司参与土地收储和土地一级开发。多渠道吸引社会投资,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出租、转让和BOT、TOT、BT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以园招商、以商建园,支持以大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设“园中园”,并享有与园区管委会同等的支持政策。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工业园区要设置招商引资机构,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明确专人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一条龙”、“全过程”服务,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建立招商引资奖惩责任制。强化会展招商、定向招商、上门招商、商会招商、网络招商、国际招商。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吸引世界500强、港澳台和省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注重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优先选择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重大工业项目进入园区。鼓励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入园发展。

(八)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服务试点。积极构建工业园区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入园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入园企业开展联保和互保融资。加强银银合作、同业沟通和信息交流,对于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鼓励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私募投资基金进入园区。探索建立面向园区内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探索发行园区企业集合债券和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九)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坚持绿色制造方向,促进园区产业改造升级、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园区内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两高一资”产业,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园区企业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园区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园区企业废水、废气、废物集中处置,做好园区环境绿化。加强入园项目的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

四、创新管理服务

(十)激活体制机制

完善省级工业园区认定。省级工业园区的认定,由州(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申报。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定。鼓励有条件的省级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园区。加强工业园区管理和服务。省级工业园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把工业园区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职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对园区内企业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实行园区政务公开,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鼓励推行服务承诺制、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和跟踪服务责任制,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效率环境、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

(十一)实行简政放权

除国家限制类及省属企业投资项目外,将省级权限内工业项目审批管理权限下放省级工业园区。需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的,由省级工业园区直接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省级工业园区承担项目审批主体责任。省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省级工业园区项目审批的监督和指导,并承担监督责任。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下放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十二)强化考评奖惩

省级工业园区当年完成企业项目投资20亿元以上的,年底由省人民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及时总结推广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经验,每年对省级工业园区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动态管理。对工作成绩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优秀工业园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发展缓慢、招商引资效果差的园区进行调整,不再列入省级支持范围。

五、创新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省级财政从2010年起按照比上年增长10%的比例安排“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全省工业园区发展。以2009年为基数,5年内省级工业园区内新增税收,依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上缴省级财政的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留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鼓励从事高新技术、软件集成电路、农产品初加工、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创业投资、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的扶持。

鼓励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制定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财政政策。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上缴包干、新增返还的原则,制定园区新增财税返还等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园区扩大招商引资,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各州(市)、县(市、区)应安排相应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园区发展。

(十四)保障园区发展用地

将园区用地纳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单列,全省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建立园区土地收储制度,充分利用闲置厂区、荒山荒坡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凡有工业园区的地区,新建工业项目应入园建设。工业园区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入园项目土地闲置超过规定年限的,要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十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投融资等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园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为区内企业提供运输、储存、通关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加快园区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管理等各类信息以及网上办公服务;积极发展法律、会计、咨询、培训等中介组织,为园内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

高度重视工业园区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吸引高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人才和公共管理服务等各类人才参与园区建设开发。鼓励引入各类高等院校到工业园区办学,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满足园区工业人才需求,促进就业。鼓励园区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教育培训。

六、加强组织领导(十七)强化领导与协调

建立云南省工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省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全省工业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或意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我学会了玩滑板小学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六年级专题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