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2024-07-27

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共15篇)

1.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一

我的童年可以轻描淡写,也可以浓墨涂抹。

曾经读了太多别人的“童年”,他们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无忧无虑的快乐,青涩懵懂地成长。而我,我的童年却“与众不众”。没办法,我只能逃避,逃避我的童年,逃避我的生活,逃避属于我的一切。

童年是什么?是童真还是童趣呢?我不知道。但是我所渡过的童年是灰色的。

我的记忆从3岁后开始。3岁前的故事大多由大人嘴里听说。大致是9个月时我被我妈妈判定为脑瘫,为母则刚的她义无反顾带上我背井离乡开始漫长地治疗。所庆幸的是我只是肢体残疾,四肢僵硬,双手翻转,不能走路。3岁前我的生活是在成都妇幼保健院的康复中心度过,但那时的我并不了解事态的严重,只是隐约知道,我不会走路,我和别人不一样。现在说起那段往事,大人们都一致认为,我极不配合,每天训练都是哭闹,坚决抵抗康复医生造成康复效果极差。钱也耗尽,人也倦怠,伤心疲惫带我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里,全家人在一起了。我最好的玩伴就是我的双胎弟弟。那时,我又爱他又恨他,爱是因为只有他能陪我玩耍,恨是因为他能上幼儿园而我却不能,所以我总捉弄他。每次发生争执时抓住他我是又掐又咬,绝不手软,因为我张力很高,力气很大,导致弟弟细嫩的脸上一直是伤痕累累,但他从来不挣脱逃跑,任由我肆无忌惮侵略他。这时,妈妈是最心疼的,责骂谁都是不舍。那段日子,妈妈和外公外婆就成了我的康复医生,按摩锻炼天天不落下。至到我5岁了,社会也开始关爱我们这样的孩子,由“关工委”牵头,联系416医院为我做了spr双下肢矫形手术,然后到成都八一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我童年的记忆在这阶段才开始最清晰了。

那时我5岁了,完全能准确表达我的意愿。在这里我才真正从内心接纳了我的最信任的康复医生——我的师傅,苟叔叔。是他倾心陪伴,细心指导,我才开始改善。

我们一起来到“八一”的还有几位同家乡的孩子。早上我们精准地送到训练地点,踢腿,抬沙包,仰卧起坐,牵引,站立……这些在常人眼中简简单单的动作对我们来说却是难于登天,汗水已经浸透了衣裳泪水打湿了眼睛,整个康复中心充斥着的是哭声,嘈杂声,训斥声……嗡嗡嗡。这样的场面和欢快的儿童游乐场呈天壤之别。

那时,我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成千上万次枯躁练习,我早已厌恶。我妈同样明白这一点。但她却不能表达,因为训练是每天的必修课。除了身体上的训练,我比其他孩子还多了项训练,那就是写字。我妈为了将来能让我上学,魔鬼般折磨我的右手。病房里孩子们都睡了,而我和妈还在灯下一次两次再次无数次的书写,我也记得我妈的巴掌一次两次再次无数次落在我脸上。

那颗幼小的童心是多么脆弱,它已经被折磨的支离破碎。每当想到那机器化的生活,眼泪便不自觉了,泪水流淌着,心痛着。妈妈告诉我要坚强,我不明白,也做不到。

那时唯一的快乐是每天晚上晚饭后,聚在一起看动画片。只有这时,笑容才会挂在脸上,笑声才回荡在病房。而我也确实在经历了这炼狱般日子后才能站起来,才能摇摇晃晃涉足世道。

严冬又来临了,寒风刺骨,百草皆折。我有时是多么希望,我可以早一点离开这个世界;有时,我也想过要走下去,可是我的康复之路好似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没有终点,还有跑下去的意义吗?

岁月匆匆,时间流走。转眼十二载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成熟了,已经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我的童年是一本完美的“教材”,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人。

建全与残缺重要吗?富贵与贫穷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对生活,如何去拥抱明天的希望!去感受自身的价值!去体会存在的意义!

2.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二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 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 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 触怒了封建军阀, 被诬陷, 被通缉。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助下, 于9月初到达南方厦门。经林语堂推荐, 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鲁迅后来也曾屡屡谈及创作本文时“所处的社会状态”。他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 写作《朝花夕拾》是“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 对着大海, 翻着古书, 四近无生人气, 心里空空洞洞的时候”。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还说:“后五篇 (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 却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 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 来寄托一丝安慰, 排解一些苦闷。

先生对百草园有喜爱之情得到大家认可, 因其首段末句明确指出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且下文对百草园的描绘倾透欢愉的情绪:“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碧绿”“紫红”“黄蜂”, “吟”“伏”“窜”——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世界, 这不仅为先生所喜爱, 也为我们所心动、所向往。

先生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感受真如教参所说的是枯燥无味的吗?真是要对封建教育表示强烈不满和无情的抨击吗?细读慢品之下, 发现并非如此。三味书屋部分一共讲了四件事。

首先看“怪哉”一虫是怎么回事。设想一下, 由孤孤单单一个人到一下子拥有好几个同龄玩伴, 还有能解答长妈妈回答不了疑问的和蔼老师, 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想法。可以说, 先生对上学这件事是带着几丝欣喜, 几许期盼的。这从下文“先生, ‘怪哉”这虫, 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 将要退下来的时候, 赶忙问就可知晓。

其次看读书一事。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看不出半点的苦闷, 反倒多了些许的自豪与成就感。“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 后来却好起来了, 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 对课也渐渐加上字去, 从三言到五言, 终于到七言。”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先生的聪颖, 老师对“我”的学业成绩的肯定, 成就感不言而喻!

再次看三味书屋后园自寻乐趣一事。“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 虽然小, 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与百草园相比, 后园虽小, 但乐趣无穷。与同窗在一起“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们分明感受到先生年幼时绽放童真, 收获童趣。

最后看学生做游戏、画画一事。“‘铁如意, 指挥倜傥, 一座皆惊呢~~;金叵罗, 颠倒淋漓噫, 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因为读到这里, 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头仰起, 摇着, 向后面拗过去, 拗过去。”可想而知, 老师的这种读书神态定然激起学生的兴趣, 否则, 几十年过去了, 作为学生的“我”又怎会记忆犹新、如在眼前呢?“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 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老师上课, 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 说话, 甚至干别的事情都很正常。如果“我”画画, 老师批评了、阻止了, 就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了吗?我看未必。现在我们上课, 其他作业都不允许做, 更不要说做游戏、画画了, 那么我们就束缚了儿童身心发展了吗?现在的教育体制就顺应儿童身心发展了吗?我估计没人敢言之凿凿地讲。说实话, 我看到最后也没感受到丝毫枯燥无味, 感受到的只是读书的快乐, 与同学老师相处的快乐, 自娱的快乐。

在鲁迅一身的求学生涯中, 教过他的先生没有上百, 也定然会有好几十个。而在他的文章中仅描绘过两位先生:一位是教他的私塾老先生——寿镜吾;另一位是他留学日本时的藤野先生。由此可见, 鲁迅先生对寿镜吾老先生是怀有浓厚感情的。“第二次行礼时, 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 因为我早听到,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 质朴, 博学的人。”文中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描述只有寥寥数语, 但评价很高, 由此可见老先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

3.童年,美好的回忆 篇三

感悟生命:“妈妈,不要离开我!”

一个星期天,八岁的儿子津津有味地在看电视,忽然放声大哭,哭得涕泪纵横。我们都觉得莫名其妙,没有谁惹他呀,一向快乐、活泼的儿子怎么了?细细询问后,儿子边抽泣边说:“我刚才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联想到有一天你会老了,会死,我很难过。妈妈,不要离开我!”孩子这一番话令人哭笑不得。

“别害怕,宝贝!”我劝慰他,“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都会从幼年、童年、青年,走向中年和老年,这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你现在还小,妈妈还有好多好多年陪伴着你,看着你长大,上大学,找工作,将来你也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庭。”

儿子似乎听懂了,他忽闪着大眼睛,问:“妈妈,既然人都会死,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呢?”一向马虎得缺心眼的儿子,居然问出了这么富有哲理的话,我颇感诧异:“我国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将来才不会为虚度光阴而后悔。”

一番交流后,儿子就忙着吃东西,然后连蹦带跳地玩去了。这真是小孩的脸,三月的天,说变就变。

直面成长:“不要写我逆反,好吗?”

儿子十二岁了,个子一个劲儿往上蹿,很快就赶上我了。随之见长的还有他的脾气,现在的他就像一只小刺猬,父母只要一开口,他就竖起浑身的刺儿去扎谁,不管我们的建议是对是错,总之一切持否定态度。我列举了儿子逆反的林林总总,儿子明白了,这是青春期的叛逆。当听说我准备写一篇逆反的文章时,儿子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妈妈,求求你了,不要写我逆反,好吗?”我“扑哧”笑了,原来儿子强悍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柔弱的心。我郑重地告诉他:“青春期逆反没有你想象中的可怕,它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这表明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挑战父母权威的勇气,这将有助于你将来能独立、自主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不过今后你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情绪,不能一意孤行地不听劝说,因为过度逆反的孩子将来会走弯路,也许会进监狱。今后,无论师长说什么,你首先要判断一下,对的就要服从,错的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协商,可以不做。”

从那以后,儿子的脾气好多了,仿佛长大了。

明确方向:“我要成才”

儿子天性活泼好动,总不能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学习成绩总像过山车样大起大落。因此,我经常与儿子探讨:你是想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想拥有幸福的一生?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一生,学习上还需要有悬梁刺股的精神。对于我的苦口婆心,贪玩的儿子总听不进去,因此,我常常在他耳边唠叨:“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做工人、农民工……”现在儿子一听到“工人”“农民工”“清洁工”等字眼,就十分反感,仿佛这跟他画上了等号。我并没有职业歧视,只是不想他将来太过辛苦罢了。但发现我的劝说出现了偏差,所以我决定好好跟他谈谈:“儿子,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斗拼搏,成了才,成为他所在的行业的引领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功人士。‘工人’‘农民’‘清洁工’等是普通的职业,许多人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他们是令人尊敬的劳动者。还有些人,他们好逸恶劳,是社会的蛀虫,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妈妈不一定要你成才,只要你能做一个‘行得端、走得正’的人就行,即使将来做一个普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是光荣的。”听后,儿子迸出了一句话:“妈妈,我要成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4.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四

记得那还是在老家时,我和几个小朋友在家门前玩。这时,一个小朋友提议:“我们去探险吧,听说那个地方有鬼呢!我们去看看鬼长的是什么样?”我们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朋友,就好奇地跟在他后面去了。

我们跟着这个小伙伴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走,走了很远,大家感觉已经迷路了。这时候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有个破破烂烂的小二层楼房,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大家就一起走进了这个小二楼。这个房子里面发生了什么?墙上脱了皮,地上全是灰,墙角挂满了蜘蛛网,到处一片狼藉。

看到眼前这幅景象,大家都有点怕。由于屋里光线太暗,我们都走得特别小心。这时,一个小朋友突然摔倒了,一头栽倒在一个盆子里。这可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大家立刻把那个小朋友扶了起来。

大家又开始了探险。我们走上楼梯,可这木质楼梯上已经掉了许多木板,我们每走一步都十分谨慎,真怕一不小心掉下去。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二楼,这时我们看见地上有一些红色的东西。因为光线暗,我们还以为是人血。我们不敢向前走了,只看见二楼有五间房子。那个小伙伴胆子大点,他拉着我们走进第一个房间,里面有一些烂家具。又进了第二间房子里,看到有些玩具。第三间和第四间房子里就没有什么东西了。可是当我们走到第四间房子,一个人头正看着我们 ,上面全是红色的“血”。这可把大家吓坏了,大家慌张的往楼下跑,边跑边喊有鬼,

这时候一个小伙伴摔倒了,可是大家因为害怕都各自跑了出来。出来时发现少了一个人,这可吓坏了我们,我们在附近的一户人家找了个大人,拿着手电去那个小伙伴。大人一听人头和血,也有点怕,手里拿着手电和木棍走向二楼,去找那个朋友 。等上了二楼一看,那些红色的东西原来是红色的油漆 。真是虚惊一场!那个掉队的小伙伴受到惊吓似得呆呆的站在里面,看见我们来了,不知是高兴还是什么,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们安慰了几句,就和那个大人向有人头的房间走去。突然那人头又出现了,大家用手电一照,原来是一个被染了红颜色的毛绒玩具而已。大家长出了一口气。突然一只手放在我的背上,我吓得跳了起来。原来是一个小朋友在做恶作剧。

通过这次冒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什么事情都不能道听途说,要自己去探索 ,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世上并没有鬼,所谓的鬼都是自己吓自己的。当然,从个人的安全考虑,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是不去为好,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

简评:

此文颇有惊悚小说的味道。小作者把自己童年的一次历险,写得波澜曲折,惊险不断。在设迷与解疑中,将经历的真实感带给了每一位读者。语言上并不华丽,但能够以情节动人,这实在是高明地设计。

作者|宁东一小五(3)班 于鑫

5.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五

通常,晚上要放电影,上午(最多中午)放映海报就在街边的墙上贴出来了,有时是红纸,有时是黄纸,墨汁淋漓,走过的人都能看到。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消半天,附近十里八里的村庄都知道了。而放电影的地方,就在区政府门前的广场上,也就是白天赶场的地方。

到傍晚五六点钟,广场散场了,电影队的工作人员就到政府办公室把放置放映机的桌子搬出来,在墙上挂好电影银幕,也就是一块宽大的白布;还要在银幕两边各安放一个大大的音响,打开随放映机带来的录音机放起了音乐,放的都是一些革命歌曲。这时,镇上的广播喇叭也想起来了,一个声音高声广播着晚上即将放映的电影名字。广播的声音很大,镇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附近的村庄也可以听到。这样一来,白天没有来赶集、也没有得到放映消息的乡亲们都知道了晚上放电影的消息;那怕听不到广播里说了什么,但只要听到广播的声音,人们也知道晚上要放电影。

我家住在镇上,就在政府旁边,隔一条马路就是放电影的广场,但走路要绕一个“>”字型的弯,大约有100米,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知道晚上要放电影,妈妈很早就做好了晚饭,吃了晚饭,我们小孩子就拿着凳子去广场里占位置了。虽然每次都去得很早,但总有比自己还要早的,广场上已经乌压压坐满了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有的是镇上本村的,也有的是附近村里的,都是提前来占位置。也有的是离家远的年轻人,十来个人一伙,赶完集就留在镇上等着看电影,看完了再打着手电回家。

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不免打打闹闹,玩耍嬉戏,你追我赶,乱作一团。有胆大好奇的孩子,就跑到放置放映机的桌子旁,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于是惹来工作人员的一阵斥责,旁边的孩子就发出一阵快乐的哄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四乡八里的人都来了,扶老携幼,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找家人的,找同乡的,找凳子的,各个村庄的口音此起彼伏家都想往电影银幕下挤。于是你碰倒了他的凳子,他踩了她的脚,她又档了你的视线,免不了发生一些口角,这又给旁边的人来了不小的乐趣,都在等着看热闹。被笑得急了,有横的就挥起拳头想打架,但都打不起来,早被旁边的人拉开了;就算被打了一两拳的,想还手,拉的人多,还是被分开了,骂几句就过去了。一些小孩子仍然在广场四周又跑又叫,打仗,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对他们来说,主要的不是看电影,而是借这个人多热闹的机会玩耍一番。

这时电影还没有开始放,放置放映机的桌子上亮起了灯,放映员就开始倒带子(胶片),一边同旁边的人抽烟聊天。而有幸坐在桌子边的人,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无论平时多么的吝啬,这时也变得慷慨了,主动拿出自己的纸烟给他抽,还要恭恭敬敬的给点火,随便问一些晚上放几场电影、“好不好看”之类的话。带子为什么不事先倒好,而要到晚上才倒呢?虽然很多人心中都有此一问,但没有一个人会说出来,只好睁大眼睛等着,倒好一卷,就对边上看不到的人说一声“倒一卷了”、“倒两卷了”、“倒三卷了”、“倒最后一卷了”。大多数的电影胶片都是四卷,倒好第四卷,那就是说要开始放了。

看电影的人等得心急,但放映员却是不急。他把倒好的带子放到铁盒里装好,关掉一直放着的录音机,打开放映机,于是银幕上就出现了一个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的白框。这是在试镜头。有的时候,镜头一半在墙上,一半在银幕上,就听到一片的声音说:“歪了,歪了。”调好镜头,使得白框刚好在银幕的正中间,就可以放电影了。这时吵闹的声音小了,骂人的也闭口了,都在等着,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银幕。

开始放了,但放出来的却不是预告和广播的电影,而是“加演”,也就是在放正片之前的热身影片。一般来说,加演影片都是一些电影片段,有的时候是领导讲话的录象,有的时候是农业科教片,更多的时候都是那些早就已经看过多少遍的电影片段。

看看还没放正片,小孩子们又闹起来了,有的让别人给看好凳子,赶快回家叫父母,加演只是几分钟,马上就放正片了。来得早的人就抓紧时间上一趟厕所,省得一会儿耽搁了看正片。

有的时候不放加演,而是有领导现场讲话,或者是通知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时就是大家吵闹得最凶的时候,巴不得领导两句话讲完就开始放正片。而领导的讲话通常都是又长又多了,半天还讲不完,于是就有小孩开始破口大骂起来:“讲个球,快放吧。”也不管讲话的人是否听见。

到晚上八点,加演放完了,放映员把刚才倒好的带子拿出第一卷来,拉出片头,穿针引线般在机子上从前往后上卷。上好卷,就关掉桌上的电灯,开始放正片。有的时候怕中途下雨,还要在放映机上打一把大伞,遮住电影机和放映员。

那时放的电影,全都是爱国主义战争片,不外乎《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白毛女》、《沙家浜》这些。很多电影都看了好几遍,但大家还是百看不厌。而人们对电影的评价,就两个标准,一个是“好看”的,一个是“不好看”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所谓“好看”的,就是打仗打得激烈的,越激烈越好看;“不好看”的,就是打仗打得不激烈的,说了半天还不见拔出枪来。如果好看,看的人会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没有凳子就站着,站着看不见就爬窗户、爬房子、爬树,恨不的把脖子伸长三尺。当电影里打仗激烈的时候,也就是观众看得高兴开心的时候,伴随枪声的就有许多“咕隆咕隆”的声音,其实是有人从凳子上,或者是树下不小心忘乎所以摔下来了,有摔到地上的,有摔到别人身上的,也不管它疼不疼,爬起来又继续看。

如果电影不好看,很多大人看着看着就说话聊天了,小孩子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有的躺在父母怀里,有的趴在凳子上,有的滚到了地上。说不定等他一觉醒来,电影早散场了。

对电影里的人物,评判的标准也是两个: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解放军和共产党是好人,国民党、日本人和汉奸就是坏人。看到好人被打死了,人们会唉声叹气,一些妇女和小孩子还会哭得“呜呜”有声,鼻子“吸呼、吸呼”的成了一个出气筒;看到坏人被打死了,大家就哈哈大笑,拍手称快,恨不得自己也冲上去,把所以的敌人和坏蛋都打死光光。

电影放完一卷,就要换第二卷。因为只有一台放映机,换卷的时间要几分钟,这时银幕上就是一个白框。突然,银幕上的白框里多了一根粗粗的手指头,或者是一个拳头、一个巴掌,有时是一个大大的人头,大得遮住了大半个银幕。原来是有恶作剧的人,把手或者是头挡住了放映机里射出来的光线。还有的用手在光线中做出各种形状,银幕上的影子也就变化无穷。有的年轻小伙就吹起了口哨,尖锐的口哨声震遍全场,有时还会听到姑娘们“哎哟”的声音,被谁睬了脚还是捏了腿,于是就有老人骂了起来:“这些死年轻人,一点没正经。”

身上揣钱的还会乘机到广场边买来瓜子、葵花、花生等吃食,你分我一点,我给你一点,边吃边看,边看边聊,笑声不断。整个电影场上,口哨声、欢笑声、呼叫声响成一片,嘈杂得很。第二卷开始放了,喧闹才渐渐平静下来。

有时电影刚好放到紧张的地方,突然“喀嚓”一声,带子断了,或者是温度高烧坏了,放映员就拿出剪刀、胶布,把段口剪起重新接起来,这就需要技术,也需要时间。好的话两三分钟就好了,不好的时候十分钟还接不上。这时就是广场上最吵闹的时候,说什么的都有。如果接不好,就拉过一段再放,放映员祖宗十八代都被骂翻。

一场电影放完,基本上已经是开十点了。如果是放两场电影,那放正片的时间就要提前,或者是不放加演影片。但一晚上最多只能放两场电影,散场也快十一点了。电影一完,广场上立刻人头煽动,有孩子的抱孩子,有凳子的拿凳子,有手电的打起了手电。一条条长长的队伍,从广场走向四周的路口。我们这些家住镇上的,几分钟就到家了,也不用打手电;家住乡下离镇里远的,就高声招呼同乡,买好两节新电池,开始往自己的村庄赶。黑暗之中望去,只见路上一只一只的手电光在移动,有的快,有的慢:快的是年轻的小伙子,慢的则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我5岁那一年,寒冬腊月里一个赶场天的晚上,镇上也是放电影,家里有事情,父母都不去,我就自己搬了一张小板凳,带着才三岁的而弟就高高兴兴的去广场上看电影了。看到一会儿,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样子,我们很害怕,就回家了。回到家,父母的房间里很热闹,隔壁我的干妈也在,地上铺着一层煤灰,妈妈已经给我们生了一个弟弟,干妈就是来接生的。应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候的事情不可能还有记忆,况且那时我还只是一个5岁大的小孩子。但这件事却仍然保留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都没有忘记。

渐渐地,随着人口的增加,镇里放露天电影的时候看的人太多,政府门前的广场容纳不下,放映地点就改到了离镇上大约一公里远的公社院坝,也就是我们镇上所属的乡政府大院,那里是集体时候镇里的公社。这时候放的电影,除了战争片以外,开始有了《少林寺》、《假大侠》之类的武侠片。

记得有一次在公社院坝里放《岳家小将》,看得人实在太多,院坝里坐不下。而电影银幕是栓在两棵马路边的楸树上的,很多人就蹲在银幕后面的马路上看。动作和字幕都有,但都是反的,只有声音是一样的。

还有一次,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离镇十公里远的学官中学放《长城大决战》,也是赶场天就贴了海报的,我们镇上同一个村的孩子都约好去看,我和二弟也不甘落后地去了。看完电影,已经快十点了,天气漆黑,估计走到家得十二点。幸好当时大姑爹在学校里教书,分得有房子,我们兄弟两就住下了,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才走路回家。其他的孩子则是走了一大晚上才到镇上。

后来,镇上有了电影院,公家放的露天电影就少了。以前一个月放一场,现在两三个月才放一场,有时要半年多才放一场。而镇上的电影院却是每个赶场天都放的,还不止一家,有从县里来租房子放的,有镇上的青年在自己家里放的。再就是小学里的钟晓频老师,也借了学校的一间教室来放电影。观众最多的,要数从县里来的那家,租了我们村的集体公房,能在100多人的放映厅里场场爆满,有坐在凳子上的,有坐在地上的,还有在后面站着的,每天可以放两三场。那时的电影票也不贵,大人三毛钱,学生和小孩子一毛钱可以看,两毛钱也可以看。

而我,则成了电影院里的常客。

每个赶场天,妈妈都要给我和弟弟们每人两毛钱,我花一毛钱买葵花来吃,剩下的一毛刚好可以看一场电影。有的时候妈妈不给钱,要我自己在场上卖凉水,放点糖精调味,放点红塘调色,大的两分钱一杯,小的一分钱一杯,一天下来也能买到几块钱,遇到天热的时候还能买十几块钱。我自己挣的钱,除了买课外书和定《故事大王》,全都化在了赶场天晚上的看电影上,收完凉水摊吃完饭,听到电影院里的喇叭声响起就往外跑。《少林俗家弟子》、《舞狮人传奇》、《武林志》等就是那时候我在电影院里看的。

再后来,镇上兴起了放录像,也就是用录像机放的电影。因为录像带很少断带,放起来也方便,90分钟一场,一个赶场天从上午九点到傍晚六七点钟可以放五六场,看的人多,老板的收入也多,慢慢的就把电影院挤跨了,大家都转而放起了录像。

作者|孙子兵

6.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六

在我四五岁时,一个清新的早上,我坐着我家的三轮车到了田里。我在田边的路上玩儿。我坐在田边的田埂上。突然来了一只小狗,他在我面前露出舌头,哼哧哼哧地呼吸着气。我好奇地看啊看啊,不知不觉中竟然也学着这条小狗把舌头吐了出来,吸气、呼气……没过一会儿,它跑到了我家田里。我竟然舍不得离开它,学着它跑的样子,双脚平平地落在地上,双手撑到地上,一路跳跃爬行。田里,小狗踩倒了葱苗,我踏坏了白菜……我很快就追到了小狗,但不小心踩到了它的尾巴,它汪汪地朝着我叫,我却乐了也:“汪汪汪”地用自己认为的狗语和它对上了。我快乐极了,忍不住自己笑了起来,小狗怕是被我弄得无可奈何竟悄悄逃跑,一瞬间就已经不见了踪迹。

不一会一只小鸟从头顶飞过,我看了许久,观察到它是用只两只翅膀飞的,我幼小的心灵中以为,只要像小鸟张开双臂也能飞,我站在田埂上,双手平伸跳了起来,双手摆动着,快乐地大叫:“飞了!”话音刚落,就摔在了泥土中,泥土把我的脸都涂上了“黑粉”,可我还是觉得有意思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看见了说:“儿子,看你玩得跟只泥猴似的!别捣蛋了。快快帮我把地里的三叶草拔了。”我甩着两条短短的小腿乐颠颠地就跑了过去。我看了看那满地的菜和草,心想:怎么三叶草是分开的呀,以前不是挤在一起的吗?管他的,反正是三片叶子的都是三叶草。我拔呀拔,终于拔完了一垄地。爸爸却又叫了起来:“我的小祖宗!你怎么把菜苗子拔了?”我解释到:“什么?这是苗子!我以为只要是三片叶子的东西都是三叶草。”爸爸无奈地摇摇头,我可不管这些,一溜烟又忙着和蚯蚓捉迷藏、和蛐蛐赛唱歌、和蝴蝶学舞蹈、和蜻蜓比跳高去了。

7.淡淡的回忆,永恒的童年 篇七

真真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小说——《城南旧事》,如同一块黑巧克力的味道一般,甜中带着微微的苦涩。影片《岁月神偷》里曾有这样的一句话: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本书中的主人公英子,也被岁月无情地“偷”走了很多东西: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脖颈后有块青胎记的小伙伴妞儿,荒原里那个为了供弟弟读书偷东西的厚嘴唇年轻人……一张张的笑脸在英子的面前时时浮现又悄然离去,让她陷入成长中的深深的疑惑里。

甚至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身染重病不幸去世,还没有等到英子那张系着红丝带的小学毕业证书。英子的夹袄前还别着妈妈早上给她特意别上的夹竹桃,“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就在这一刻,英子奇迹般地长大了。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不知不觉中被岁月无情地“偷”走了很多“宝贝”?这些宝贝也许是那个陪伴你长大的布娃娃,也许是在某一天突然走失的你亲爱的小猫咪,也许是那个搬家离开你勾过手指的小伙伴……小学六年级的英子

精彩点击

惠安馆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自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咯咯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在毕业晚会上唱起了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而我们,年少的孩子,终将就在一场场的离别中与不舍中一天天长大。

《城南旧事》:

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短篇小说,以她7-13岁时在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的生活为背景。

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同名电影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绒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呀!燕京大学呀!”

“可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晤得!做晤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擦脸的鸭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事不操心的爸爸报账,所以妈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后面,一直看疯子,竟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自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嗯?”我有点迷糊。妈看了疯子一眼,说:

“为什么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尿尿?快回家!”我的手被妈使劲拖拉着。

回到家来,我心里还惦念着疯子的那副模样儿。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吗?如果我跟她说:“嗯!”她会怎么样呢?我愣愣地想着,懒得吃晚饭,实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饭后,妈对宋妈说:

“英子一定吓着了。”然后给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下去,并且命令我钻被窝睡觉。

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缚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

经过惠安馆,我向里面看了一下,黑门大开着,门道里有一个煤球炉子,那疯子的妈妈和爸爸正在

炉边煮什么。大家都管疯子的爸爸叫“长班老王”,长班就是给会馆看门的,他们住在最临街的一间屋子。宋妈虽然不许我看疯子,但是我知道她自己也很爱看疯子,爱打听疯子的事,只是不许我听我看就是了。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地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边不走了,对宋妈说:

“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银币,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蹿到妞儿身旁,插着腰问他们:

“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用低低的声音说:

“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嗯。”我说。

“第几个门?”

屋里出出进进,说着那我又懂、又不懂的话。最先我以为是秀贞跟我玩“过家家儿”,后来才又觉得并不是假装的事情,它太像真事了!秀贞又向着那空床发呆看了一会儿,转过头来,轻手轻脚地拉着我走到屋外来,小声地说:

“睡着了,让他睡去吧!这一场病也真苦了他,没亲没故的!”

外屋书桌上摆着那缸春天买的金鱼,已经死了几条,可是秀贞还是天天勤着换水,玻璃缸里还加了几根水草,红色的鱼在绿色的水草中钻来钻去,非常好玩。我怎么知道鱼是红的草是绿的呢?妈妈教过我,她说快考小学了,老师要问颜色,要问住在哪儿,要问家里有几个人。秀贞还养了一盒蚕,她对我说过:

“你要上学,我们小桂子也该上学了,我养点蚕,吐了丝,好给小桂子装墨盒用。”

有几条蚕已经在吐丝了,秀贞另外把它们放在一个蒙了纸的茶杯上,就让它们在那纸上吐丝。真有趣,那些蚕很乖,不会爬到茶杯下面来。另外的许多蚕还在吃桑叶。

秀贞在打扫蚕屎,她把一粒粒的蚕屎装进一个铁罐里,她已经留了许多,预备装成一个小枕头,给思康三叔用。因为他每天看书眼睛得保养,蚕屎是明眼的。

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鱼缸,看着吐丝。院子里的树,正靠在窗下,这屋里荫凉得很,我们俩都不敢大声说话,就像屋里真的躺着一个要休息的病人。秀贞忽然问我:

“英子,我跟你说的事记住没有?”

我一时想不起是什么事,因为她对我说过的事,真真假假的太多了。她说过将来要我跟小桂子一块去上学,小桂子也要考厂甸小学。她又告诉我从厂甸小学回家,顺着琉璃厂直到厂西门,看见鹿犄角胡同雷万春的玻璃窗里那对大鹿犄角,一拐进椿树胡同就到家了。可是她又说过,她要带小桂子去找思康三叔,做了许多衣服和鞋子,行李都打点好了。

我最记得秀贞说过的话,还是她讲的生小桂子的那回事。有一天,我早早溜到这里找秀贞,她看见我连辫子都没梳,就端出梳头匣子来,从里面拿出牛角梳子、骨头针和大红头绳,然后把我的头发散开来,慢慢地梳。她是坐在椅子上的,我就坐在小板凳上,夹在她的两腿中问,我的两只胳膊正好架在她的两腿上,两只手摸着她的两膝盖,两块骨头都成了尖石头,她瘦极了。我背对着她,她问我:“英子,你几月生的?”

“我呀,青草长起来,绿叶发出来,妈妈说,我生在那个不冷不热的春天。小桂子呢?”秀贞总把我的事情和小桂子的事情连在一起,所以我也就一下子想起小桂子。

“小桂子呀,”秀贞说,“青草要黄了,绿叶快掉了,她是生在那不冷不热的秋天。那个时光,桂花倒是香的,闻见没有?就像我给你擦的这个桂花油这么香。”她说着,把手掌送到我的鼻前来晃一晃。

“小桂子。”我吸了吸鼻子,闻着那油味,不由得一字字地念出来,我好像懂得点那意思了。

秀贞很高兴地说:

“对了,小桂子,就是这么起的名儿。”

“我怎么没看见桂花树?这里哪棵树是桂花?”我问。

“又不是在这屋子里生的!”秀贞已经在编我的辫子了,辫得那么紧,拉着我的头发根怪痛的,我说:

“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力气呀?”

“我当时要是有这么大力气倒好了,我生了小桂子,混身都没劲儿,就昏昏沉沉地睡,睡醒了,小桂子不在我身边了。我睡觉时还听见她哭,怎么醒了就没了呢?我问,孩子呢?我妈要说什么,我婶儿接过去了,她瞥了我妈一眼,跟我和和气气地说:你的身子弱,孩子哭,在你身边吵,我抱到我屋去了。我说,噢。我又睡着了。”秀贞说到这儿停住了,我的辫子已经扎好,她又接着说:

“仿佛我听我妈对我婶说,不能让她知道。真让人纳闷儿,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儿?我怎么到这儿就接不下去了呢?是她们把孩子送人了,还是扔了?决不能够!决不能够!”

我已经站起来,脸冲着秀贞看,她皱着眉头,正呆呆地想。她说话常常都会忽然停住了,然后就低声地说“真让人纳闷儿,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儿”的话。她收梳头匣子的时候,我看见我送小桂子的手表在匣子里,她拿起手表,放在掌心里,又说:

“小桂子她爹也有个大怀表,当了。当了那个表,他才回的家,这份穷,就别提了!我当时就没告诉他我有了。反正他去个把月就回来,他跟我妈说,放心,他回家卖了山底下的白薯地,就到北京来娶我。千山万水,去一趟也不容易,我要是告诉他我有了,不也让他惦记着?你不知道他那情意多深!我也没告诉我妈我有了,就不出口,反正人归了他了,等嫁了再说也不迟……”

“有了什么了?”我不明白。

“有了小桂子呀!”

“你不是刚说什么没有了吗?”我更不明白。

“有了,没了,有了,没了,小英子,你怎么跟我乱扰?你听我给你算。”她把我给小桂子的表收起来,然后用手指捏着算给我听:

“他是春天走的。他走的那天,天儿多好,他提着那口箱子,都没敢多看我,他的同乡同学,有几个送他到门口儿的,所以他就没好再跟我说什么。好在头天晚上我给他收拾箱子的时候,我们俩也说得差不多了。他说,惠安的日子很苦,有办法的都到海外谋生去了,

那儿的地不肥,不能种什么,白薯倒是种了不少。他们家,常年吃白薯,白薯饭,白薯粥,白薯干,白薯条,白薯片,能叫外头去的人吃出眼泪来。所以,他就舍不得让我这个北边人去吃那个苦头儿。我说可不是,我妈就生我独一个儿,跟了你去吃白薯,她怎么舍得我!他说,你是个孝女,我也是个孝子,万一我母亲扣住了我,不许我再到北京来了呢?我说,那我就追你去。送他到门口,看他上了洋车,抬头看看天,一块白云彩,像条船,慢慢地往天边儿上挪动,我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就跟没了主儿似的。

我送他出去,回到屋里来,恶心要吐,头也昏,有点儿后悔没告诉他这件事,想追出去,也来不及了。

日子一天天地捱,他就始终没回来,我肚子大了,瞒不住我妈,她急得盘问我,让我说不出道不出的,可是我也顾不得害臊了,就都告诉了我妈。我说,他总有一天回来,他不回来,我去!我妈听了拿手堵住我的嘴,直说:姑娘,可别这么说了,这份丢人呀!他真要是不回来,咱们可不能嚷嚷出去,就这么,把我送回了海淀。

“小桂子生下来,真不容易,我一点劲儿都没有,就闻着窗户外头那棵桂花树吹进来的一阵阵香气,我心说,生个女的就叫小桂子。接生的老娘婆叫我咬住了辫子,使劲,使劲,总算落了地,呱呱哭声好大呀!”

秀贞说到这儿,喘了一大口气,她的脸色变青了,故事接不下去,就随便说了。她说:

“小英子,你不心疼你三婶吗?”

“谁是三婶?”

“我呀!你管思康叫三叔,我就是你三婶,你还算不过这账来?叫我一声。”

“嗯!”我笑了,有些难为情,但还是叫了她:“三婶——秀贞。”

“你要是看见小桂子就带她回来。”

“我怎么知道小桂子什么样儿?”

“她呀,”秀贞闭上眼睛想着说:“粉嘟嘟的一个小肉团子,生下来我看见一眼了,我睡昏过去那阵儿,听我妈跟老娘婆说,瞧!这真是造孽,脖子后头正中间儿一块青记,不该来,非要来,让阎王爷一生气用指头给戳到世上来的!小英子,脖子后头中间有指头大一块青记,那就是我们小桂子,记住没有?”

“记住了。”我糊里糊涂地回答。

那么,她现在问我说的事记住没有,就是这件事吗?我回答她说:“记住了,不是小桂子那块青记的事吗?”

秀贞点点头。

秀贞把桌上的蚕盒收拾好,又对我说:

“趁着他睡觉,咱们染指甲吧。”她拉我到院子里。墙根底下有几盆花,秀贞指给我看,“这是薄荷叶,这是指甲草。”她摘下来了几朵指甲草上的红花,放在一个小瓷碟里,我们就到房门口儿台阶上坐下来。她用一块冰糖轻轻地捣那红花。我问她:

“这是要吃的吗,还加冰糖?”

秀贞笑得咯咯的,说:

“傻丫头,你就知道吃。这是白矾,哪儿来的冰糖呀!你就看着吧。”

她把红花朵捣烂了,要我伸出手来,又从头上拿下一根卡子,挑起那烂玩意儿,堆在我的指甲上,一个个堆了后,叫我张着手不要碰掉,她说等它们干了,我的手指甲就变红了,像她的一样,她伸出手来给我看。

共鸣时空

一个孩子的眼睛,清亮亮地看着老北京城泛黄的故事。在一个周日的早晨,在清澈的阳光里,细细地读那几十年前的一段过往,读一个孩子的成长,读半个世纪前的变迁。

纳琊留言

一遍遍地读,从来也不厌倦。这样简单的文字、单纯的故事、不谙世事的孩子,让人真真地喜欢得不得了。这童稚里,城南的旧事一一数来,让人读得小心翼翼,竟也生出许多的心疼来。冬日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子、草地里的男人、妞儿、宋妈、朱砂手、西瓜灯、驴粪球儿、落了的竹英桃和石榴……

老黑留言

童年的回忆美丽、清晰、回味悠长,作者的技巧令人惊叹,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本单纯的童年回忆录,这是经营出来的小说故事。通过英子的视角、语言、记忆,圆满地塑造了爸爸、宋妈等动人的形象,也记录了当时北京的风俗人物。

白云小狗留言

这是我最快速度看完的一本书,用了两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最后一个字。薄薄的一本书好像有着巨大的磁力,一直让我爱不释手。单纯简朴的文字,会将一抹淡淡的成长的哀伤带进你的心田。

寒市冬天留言

真真在线

8.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八

我想游戏老师说现在要以学业为重,我想像童年那样无忧无虑,父母说你以长大,童年不是一辈子的,要学会懂事。

童年中笑声久久回荡的校园变的如此冷清,学校宽阔的运动场,多种多样的运动器材,碧绿的绿荫地……却不见几个人在此。似乎所有人的时间都是不够的,忙忙碌碌,一天一天的重复同种事。我天生爱玩,约几个好朋友,常常在学校到处游玩,去再也找不到逝去以久的感觉。

走进教学楼,经过N间教室,嘎嘎的背书声,呱呱的说学习,让还有童趣的人也感一阵压迫,不由的也渐渐失去童趣,从次恶性循环,以升学为主的学校素质教育就是一个梦。

历史,地理……在考试之前同学们背的吓死天,气死地,可考试完后几个周又回到原地,这些拿来干吗?如果说历史是拿来借鉴古人经验免走弯路,地理是拿来了解地况以后好出门。那历史既然是借鉴,那就不一定要用,以后我们中有历史学家的几率也小得很,只做参考就行了;地理那就更是只要涉足就行了,如果哪个要去个陌生的地方,谁不会买份地图啊!!

可怜的人儿!从失去童年开始就要论受如此之苦,号称如妈妈的老师和父母们竟然不惜心疼;从失去童年开始我们就要开始忧愁明天,似乎忧愁成了这个花季的象征,成了我们青春所少不了的劫难。也许这是上天所给予我们的磨练,但他却更多的让我们变的杞人忧天。我个人觉得明天是美好的,每一天不一样应该是我们的准则,可一切都在违背。

9.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九

你,成绩优异,总是让班上的人为你而骄傲。你,勤劳善良,总在家里打扫卫生为父母减轻负担。你,太多太多让人值得学习的地方。而我,却一点都学不到。这让我感到十分无奈。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总爱在家门口玩耍。我们最喜欢玩荡秋千。有时你坐在板凳上,我推着你。有时是我坐在板凳上,你也重复这样的动作。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开心。那时的你对我说:小小,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考进理想的学校!可是,我愣住了。过了许久,我才吞吞吐吐地对你说:小志,我……我……有太多东西在你身上都学不到,我……我觉得……我做不到……你却连忙摇头:不不不,不会的,不会的,我会教你的,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我想了想,点了点头:好!那时年幼,所以许多事情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答应了。现在让我觉得十分的后悔莫及!

秋千荡啊荡,把十年光阴荡走了,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十年后的我和你,都各自奔向自己的学业。你在一所好的高中不断地在努力拼搏,而我,却在一所普通高中原地踏步。有时,当有些老人问起我的学业时,我总是吞吞吐吐地掩饰回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你的学习成绩好。很多老人总是称赞你,你的努力,你的坚持,是值得让我学习,羡慕。但是,我还是一点都学不到你那种热爱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因为这十年,使差距不大变得差距越来越大。因为这十年,我们的友谊关系变得越来越生疏,好似隔了一层厚厚的墙,怎么都无法越过。有时出门碰面,总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便各走各的路。时光请慢些吧,让我们回到十年前,那种童真幼稚的时光吧!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开心快乐。那时的我,因为你的话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因为你总是会帮助我。但是十年之后,我和你都变了,再也没有儿时的味道可言了,都冷漠无言,各奔各的学业去了。我的好邻居,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宁愿永远停留在十年之前,好想跟你开心快乐地玩耍学习。你,听到了吗?

10.给孩子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 篇十

一、教学目标的“乐”与“活”

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制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清晰、具体、落实。

为什么这样强调依据课程标准呢?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依据和范围,如果能够做到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那么学生的理解更直接有效,接受起知识来就比较容易,就会乐于进一步学习,乐享学习。

活:增强学生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力,涵养人文精神。活不仅体现在掌握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的人文素养。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知识、技能的落实。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应该毫不动摇地彻底贯彻,但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还应当“涵养人文精神”,这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挖掘有利于明晰知识的教育资源。如:在讲《千里江山图》时,不仅仅去分析作品本身的技艺精湛、精致清丽,还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宋朝的绘画、研究水平发展会到一个高潮。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连名字都没有却无比精彩的佳作,这与当时的历史、政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时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极具才情、造诣的艺术家,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画,有无数的名家名作涌现,皇帝的重视,创造了有利于艺术发展、成熟的条件,18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画家也是宋徽宗亲自教导提携,自然不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时间佳作如雨后春笋,如《踏歌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关山春雪图》等。如果我们只是讲画作本身,而不去讲这些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是不是丢失了很好的教育资源,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二、课堂氛围的“乐”与“活”

乐:转变师生关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还课堂给学生,这种转变本身就是人文关怀、是“乐”的体现。当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者,而是学习者中一员,站在学生中间去引导同行者,近距离去接触孩子,课堂氛围自然快乐融洽。

活:生活化、开放性是活的体现、是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创设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感兴趣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自主交流这些开放性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学过程的“乐”与“活”

乐教:不“灌”而“引”,精心预设、方法恰当灵活,调动学生感官,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当学生的感官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学习:听、看、闻、摸、想……就不会不专心致志、乐在其中。

活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知识的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总结及知识的应用。让知识融入童心、达到知识和心灵的双成长,更要关注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发展。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轻易地直接抛出知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去试着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运用在实践中。比如:在教学“仿制蓝印花布”一课的制作课时,笔者准备了蓝印花布、水粉颜料、泡沫、调色盘、蜡笔,让学生自己尝试什么样的方法最简便有效,能够体现蓝印花布的素雅清新。孩子发现直接画速度慢、泡沫拓印色泽干枯,油水分离法色彩灵动而一气呵成。通过自主探究得到答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不是先想到求助于别人,而是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无疑是人必须具备的珍贵素质。

四、学习过程的“乐”与“活”

乐学:通过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引导和组织,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产生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学习动力,有乐学的起点,不难进入到乐学的过程,达到乐学的效果。

活学:学生主动学、相互学、敢于质问、敢于实践、敢于接受挫折、敢于分享得失,在分享的过程中进行探究、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学的过程与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驱动学习实践、自我鞭策不怕失败,敢于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课堂就真正地被激活了。比如:讲“漂亮的瓶子”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对称剪的方法,从分开的页边入剪,从连接页边出剪才会得到完整的花瓶,有一个学生的花瓶碎了,变成两半了,笔者请他说说自己的做法,让大家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得不到完整的花瓶,别的做对的学生帮他分析出哪里不对,这是技法的关键,这样分享得失过程是激活思考、思维碰撞、寻求真知的活的过程。

11.小学生童年趣事作文:童年的回忆 篇十一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那是我五岁的一个早晨,外面全是冰雪的世界,冬爷爷给大地披上了一床棉被。银装素裹,粉装红砌。那时我还在乡下,所以雪下得很大,大约有三厘米厚。我用小手一碰,寒意让手变得通红。大一点的孩子在堆雪人,打雪仗。冬天真是孩子们的世界,有的人在堆雪人,有的在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姐姐在堆雪人,不过是一个大大的雪球哦!头和身体像一个鸡蛋,姐姐找来几根木棍,分别做手和鼻子,又用石头做嘴和眼。可是有几个顽皮的小孩用脏泥扔向雪人,姐姐一下子追了上去,那些小孩全逃了。我只好帮姐姐看住雪人,我突发奇想,如果帮姐姐洗干净雪人她一定会夸奖我的。我从厨房里提来一桶热水,一下一下的给雪人洗澡,雪人一圈一圈瘦下去。终于把雪人洗干净了,看到还剩下这么多水,我把剩下的水道在雪人身上,地上只剩下一滩水和木棍。姐姐刚好回来了,她看见雪人原来在的地方,明白了。姐姐追着我跑,我还疑惑着:我帮你的雪人洗澡,你怎么还打我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12.英语作文-童年的回忆 篇十二

Broken Eggs

Childhood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times in one’s life.Many pictures appear before my eyes as the time I read this word.Among these, the picture which contains many broken eggs impresses me most.It was a hot afternoon, in an abandoned bus station, I was learning to ride my children bike alone.I was6 and I was trying my best to keep my feet away from the ground together.There was nobody in the station but an old woman who was selling eggs held in a big washbasin.My parents didn’t worry about me, because they were sitting in our store across the station, and I, was in their sight.After some minutes, my efforts worked.I could ride successfully without my father pulling behind me!I was so excited.However, before I called my father to watch my success, something unlucky happened.I bumped against the washbasin, and all the eggs spilled on the ground.I fell from the bike.My mother ran to me at once when she heard my crying.I was so scared;I knew I did something terrible.But my mother didn’t blame me.She held me up, and then, paid all the eggs!I still remembered clearly, those eggs appeared on our table at meal time for many days!

From then on, every time I did something wrong or troubled somebody, I would recollect those broken eggs.Although my mother said nothing to me at that time, I did have learned a precious lesson: We mus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what we have done, whatever the price is.

13.在趣味中回忆童年 篇十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对应到语文教学上,则旨在强调语文教学要依据题材、主旨、背景等的不同而在教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充满了深情的回忆色彩和细腻的抒情性质,故读者对其叙事手法、文笔文风要恰当地与鲁迅往日“幽默着犀利,带笑的哭”的作品区别开来,这篇文章对儿童心理情景的描述,极具童趣,故教学应当注意角色还原,启发学生在趣味中回忆童年。

一、精心设计导语

(一)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部分学生可能仍处于小学到中学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利用他们的身心成长特点,适时利用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基于本文的主旨在于——趣味阅读。笔者认为,在利用故事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类比导入:如马克·吐温在发表完《竞选州长》一文后遭受到霍夫曼的言语挑衅,他却利用自己的幽默才智成功地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但也要注意通过故事实现关联导入:如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他创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关联,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故事巧妙地穿插到课堂导入,避免单纯的介绍背景,引发尴尬的课堂沉闷现象,从而实现趣味教学。

(二)悬念导入法

要设置悬念,先要明确行文思路和作者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结构“温习鲁迅——重识鲁迅”这样一个小片段,来更好地实现学生对作者的全面认知:即鲁迅的笔锋从犀利辛辣到含蓄温情的无限转换和延伸。具体的操作可以通过教师追问和学生讨论等方式实现,如此一来,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一起温习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又能直接有效过渡到本课时,激发学生对温情状态下的鲁迅的期待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倡导多元阅读

(一)在录音中默读——摸索趣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适时截取一些优秀的教学示范朗读片段,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纠正字音(如确凿、菜畦、蟋蟀、秕谷、鼎沸、竹筛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帮助他们从录音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凸显文章的趣味色彩。

(二)在角色朗读中阅读——体会趣味

分角色朗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亲近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实施角色朗读,应当注意:少而精。此文不像高中篇目《鸿门宴》《雷雨》,具有纷繁的人物设置,需要庞大的角色朗读阵容。此文少而精,角色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切题、细致、准确地体会鲁迅先生儿时的那份纯真、自然、美好的童趣,让自己的语言和先生的文字交融在一起,能起到积极地感染人心的作用。

(三)在对比中阅读——交换多元童趣

此类满载童趣的文章数不胜数,语文教师可以择取其中的优秀篇目,启发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练习的对比阅读中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学生在同类的阅读中会尝试着发现其中异同,体会多元童趣。

三、坚持重点赏析

(一)设计问题,层层深入作者童趣

就本文而言,最吸引人的无疑是描写百草园的部分,因此,教师要重点围绕这部分以点带面贯穿全文、解读文本;突出问题设计的操作性和覆盖面。要明确思索提问、小组讨论、小结作答这一教学流程。问题设计如:1.大家探讨一下:第一部分的文眼是什么?(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2. 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有无顺序?如果有,请从文中指出并加以分析。3.当作者在具体描述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这起到了什么作用?4.作者在雪地捕鸟一段,连续用到了哪些动词?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带着问题不断探索,也就悄然激发了自己的阅读兴趣。

(二)组织讨论,发现延伸自我童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及时地切换过渡到学生特有的情感心路历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验式、生活型、趣味化教学的目标,从长远上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在课上给予学生相应的表达空间,满足他们的倾诉欲望,让学生在体验过作者的情感后,能及时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换言之,文本阅读(是基础)、对比阅读(是巩固)、自我发现(是升华)三者相互渗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换趣味。

四、合理使用课件

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截取一小段蟋蟀的叫声、播放蟋蟀图片、百草园的风貌等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而唤醒学生的童年记忆,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本文的趣味化教学:优质(或幽默或故事或悬念)的导语是前提;丰富(录音默读、角色朗读、对比阅读)的形式是基础;重点赏析(体会作者写作顺序、情感起伏)是关键;善用课件(通过图片、声音、视频传递生动、形象的童真童趣)是必然。此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趣味教学还可以通过:教师大方分享自身童真童趣和学生加强课堂互动;课后布置“我童年的那些事儿”等小作文巩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式来具体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丽.浅谈中学语文的兴趣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

[2]徐溪.语文“兴趣教学”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3]刘霞.中学多媒体语文教学与兴趣激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5).

[4]姜远吉.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

育,2010(15).

14.童年,美好的回忆作文 篇十四

说起我的童年,就好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粒都蕴藏着神奇的故事;就像清澈的小溪从我脑海里轻轻流淌而过。

记得,那是在我6岁的时候,正值盛夏,妈妈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大西瓜,说是等爸爸回来再吃。我最喜欢吃西瓜了,我岂能让这美味从我眼前逃走?我拿着小板凳,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把小板凳放在地上,站在上面,勉强能够到,可是我转念一想:我要是这样明目张胆地够西瓜,老妈不得说我一顿才怪呢!我想呀想呀,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我站在小板凳上,用小手把西瓜推到柜子边儿上,只听‘砰’一声,西瓜掉到了地上,摔成了八瓣,我赶紧跑到屋里,慌张地对妈妈说:“不好了!不好了!大西瓜掉到地上了!”妈妈听后跑到厨房一看:大西瓜在地上躺着呢!妈妈一边把西瓜捡起来放到盘子里一边说:“快快快!把能吃的都吃了!”我心里暗自说道:哈哈!妈妈这回可上当了!我一边吃着一边看妈妈,妈妈没看出什么破绽,我更开心了。

童年的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欺骗人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却格外令我记忆犹新……

15.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十五

那是一个暑假,妈妈在临出门前给我布置了许多作业,等妈妈快走时,我为了让她相信我一定能做好她布置的作业,便装模作样地在她面前写着作业,但仍能看得出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表面上不着急妈妈出去,但心中着急得不得了。楼下电视那诱人的声音正滔滔不绝地灌入我的耳畔,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终于煎熬到了妈妈出门时“砰”的一声。为了保险,我等她出门一段时间才来到电视机前,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电话响了。我害怕是妈妈,便把电视机调到了静音才去接电话,没想到真的是妈妈,并且第一句话就只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我只能撒谎还剩一点,不过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还问我还剩什么作业,看了这么久的电视,我早将妈妈布置的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哪还记得起来,如果现在再跑回房间去看肯定会露馅儿的,于是我索性挂断了电话,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点燃了火药。

我刚关掉电视,准备吃午饭。没想到铁青着脸的妈妈也正好回到了家。看到妈妈的脸色,我就知道大事不妙。果不其然,妈妈将我叫到房间,重重地摔上了门。板着脸问:“你为什么挂我的电话?”我先是沉默不语,最后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好撒谎说我不小心按到了。妈妈铁青着脸,眼睛狠狠地瞪着我,对我说:“对于一个不守诚信的孩子,一定要加倍惩罚,作业加倍做。”那一刻,我真是后悔莫及,内心痛苦到极点。我不该看电视耽误做作业,我不该惹妈妈生气。那刻之痛,我永远铭记。

上一篇:公务员材料类面试试题分析及示例下一篇: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