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艺术

2024-09-23

身边的艺术(共20篇)

1.身边的艺术 篇一

中华传统文化【1】

一天,我在看一张报纸,上面有篇叫《年的故事》,我就开始细致的看了起来。

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祸害人类,玉帝看见它这样子,将它打入天牢里。

过了一段时间,玉帝看见它这么苦苦哀求,就规定让它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下凡一次,但是它还是恶习不改,继续祸害人类。

这次正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人们都去山上去躲避年,但是有一位老婆婆不怕,有一个人叫她赶快走,她就是不听劝告,那个人只好走了。

到了正月初一,年去祸害人类,但走到老婆婆这一户时,老婆婆已经贴好春联了,年有点害怕,这时候,老婆婆扔出一个鞭炮,年被吓的落荒而逃,原来,年怕火光、红色的东西和巨响,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婆婆,就每次到了正月初一,人们就挂灯笼,放鞭炮,贴对联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2.身边的艺术 篇二

力学方面:汽车的底盘质量较大, 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 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 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 座椅上安装头枕、车上安装安全气囊, 这些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你思考过汽车前进的动力、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的平衡力吗?汽车快速行驶时, 为什么会看到尾部卷起尘土?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车辆超载、超速等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有什么依据?为何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速度表、里程表是怎样实现测量的?以及倒车雷达系统的工作过程, 交通标志牌的含义, 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变化等。

光学方面: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后视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尾灯灯罩中的角反射器等所包含的物理学原理;为什么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 行人都是倾斜的,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 车内一般不开灯, 道理何在?从雾天车灯光柱中你可以体会出光传播有什么特点?

热学方面:发动机工作原理, 汽油车与柴油车的区别, 发动机外壳的散热系统的功能, 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边驶过时, 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的原因, 汽车尾气的污染原理,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及环保原理等。

电学方面:汽车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车载电瓶的充放电, 油罐车的尾部为什么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 车载导航系统是怎样对车进行定位的?

3.张璐艺术一直在你身边 篇三

如果有人亲身感受过这场表演,你一定想知道是谁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独特的表演。这个有独到眼光的人就是张璐,娱乐产业顶尖操盘手,历任华纳唱片国内部经理、明瑛唱片总经理、太合麦田常务副总裁、太合传媒副总裁等要职。发掘并亲手打造了当今流行乐坛众多一线艺人。后加入三匚创意秀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现任三匚创意秀CEO兼三匚新华控股副总裁。

“极限震撼”的现场内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舞台,没有固定的座位,甚至没有一个正规的入口,昏暗的场地只有几束灯光点缀。用“创意秀”来称呼“极限震撼”的演出再合适不过了,这场演出把艺术表演门类之间的界限完全打破,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装置艺术等创新元素,让观众跟着忽变的场景,移动目光、转动身体、滑动脚步,触动神经。让你整个神经得到解放,从头到脚接受震撼的洗礼!跌宕起伏的高潮占据了你所有的神经细胞、乃至血液!70分钟的演出令观众欲罢不能!热血沸腾!抽离了现实,置身与“震撼”与“创意”之中!忘却时间在这场秀中似乎很合理,感慨时间流逝的太快、感慨震撼的时间太短。这一切都不足以形容在现场的感官与视觉享受带给你无限震撼的效果!

演出现场,观众可以自由地向场地中央集中,也可以置身在任何喜欢的位置。因为不管在哪个角落都不能影响你接受震撼的表演与野性的呼唤!舞台的多元化也将你带入一个无限梦幻的自由时空,或传送带、或水中、或空中、或人群中、或角落里。极限舞者们带着焦躁或兴奋的表情,在移动舞台或狭小的空间里自由穿梭,音乐骤起,舞者狂叫,将内心最原始的呐喊一呼既出,震撼神经的身体将身边的桌椅、纸盒、塑料泡沫等狠狠猛摔,舞台上瞬间一片凌乱。水雾、纸屑、伴着狂浪般的音乐,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惊呼尖叫,将观众带入一个无限遐想的神秘空间!让你充满自由、充满狂想!一场前所未有的,超乎想象的视觉的饕餮盛宴!

其实每个观看这场演出的人来说,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它所传播的艺术理念对于观赏者的角度不同也是不同的。在张璐看来这是跟人一遐想空间的创意有关系。“我觉得有点像做梦一样,因为我也在这个行业十好几年,将近二十年,我也看了很多的秀,看了很多的音乐剧,看了很多不同形态的现场演出,我不能说它给了我特别强烈的刺激,但至少也是我觉得给我相当的震撼,因为我觉得首先让我特别有所触动的是,它的创作的这种思考,它的想法,它能够把它的这些特别不一样的创想,用这么大胆和突破的手法来把它呈现出来,首先是思想上的,概念上的这种突破,和一种创新精神,再其次是它的呈现能力,因为要把这些东西真正的呈现出来,我觉得需要大量的实验,既需要智慧又需要相当的磨难,才能够把这样一台秀表现出来。”

你想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底什么是艺术吗?艺术就是能够震撼你心灵的那份感动。张璐用他独到的眼光把艺术与生活简单生动的联系在一起。“说它是一场演出,倒不如说是一场装置艺术带来的独特体验,一台异彩纷呈的舞台剧所呈现的视觉盛宴。或是,更直接一些,回归到最纯粹的舞蹈本身——棱角分明的动作、外化的情感表达、饱满密集的节奏,让你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那么,你也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你所感知到的。它在中国将不再只是一部创意秀演出,‘2014大中华区巡演’的秀场将是融合多产业共生的‘艺术品’,我们将让观众从进场就开始感受到‘创意娱乐’给予他们的享受。”

他始终认为艺术没有国界,为什么很多大师的杰作会永传不朽,它们有震撼心灵的魔力。张璐想用多年的经验让人们感受更多的艺术,更让人亲近的艺术。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与艺术的亲近,而不是远离。“有人说艺术是随性的,它随着心情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那些在艺术中生活的人们相当的感性,也很敏感。他们能够洞察世界的慎小事微,感受不一样的心情。艺术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享受,可以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为什么很多从事艺术的人常常会被人们所不理解,只是他们独到的眼光给自己穿上了别样的外衣,让人们特殊的看待这。其实艺术很简单,只不过它需要你去用心去对待。”

4.身边的艺术作品作文 篇四

因为我热爱绘画,父母便给我报了一个绘画班。我的绘画之路便开始了。刚开始,我满怀着对绘画的热爱,一直在绘画班中认真的画画,一点也不敢松懈。回到家中,我也无时无刻地练习绘画,坚持着。可是,无论我怎么练习,也始终画不出一张完美的画,在绘画班上,甚至都有些恼羞成怒了,我生气地在画纸上涂涂点点,一张画纸便被我毁得不成样子,一张画纸难解我心中的愤怒,我又将画纸揉成一团,用力的扔进纸篓。

老师看见了我这个模样,悄悄的走到我的身旁,轻轻地说:“绘画,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毅力,没有耐心就画不好一幅画。”我静静的反思着:对呀,要画一幅完美的作品,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耐心。我深吸了一口气,老师见状便为我耐心的讲解起来,她一边往调色板上挤颜料,一边握住我的手,在画纸上勾勒出一样样美丽的事物,那些事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多姿多彩。整幅画纸瞬间变得明亮起来,小桥,流水,白云,蓝天……一幅厚实灵动的作品展现在我的眼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画技也越来越纯熟。甚至还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上得过奖呢!

5.身边的艺术作文五年级 篇五

在我们身边,一些爱美的人,不管男女老幼,每次出门前,都会对着镜子打扮一下自己的发型,女的描眉涂唇,前后顾盼自己穿着的服饰是否合体时尚,颜色是否美观与搭配。不是有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这种随处可在的美就是我们身边的艺术。

喜欢去西餐厅消费的人,一定会对某家西餐店中的装饰风格情有独钟,那些具有异国风调的艺雕、典雅优美的壁画和堂丽富皇的吊灯迷得人们陶醉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去酒家饭店吃饭不太注重饭菜的口味价位,而更注重于进餐时的那种温馨舒畅的好心情。一种新颖独特的室内设计,一首轻快悠扬的曲子或一幅精美别致的图画,都会让你有淋漓畅快享受的感觉。此时的你不仅是吃客,而且还是一位艺术欣赏者。

6.身边的艺术六年级作文 篇六

回来后,老师又让我们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一个个鲜活的革命前辈和当代一个个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让我们激动、自豪,兴奋不已。是啊,前辈们能在艰苦、平凡的岗位上作出那么突出的成绩,为国争光,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记得有位前辈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要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因此,我认为,作为小学生:首先当然是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增长本领,为将来积蓄力量。其次,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为复兴中华做点事儿。做什么呢?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最后确定:洁净校园,为地球减负!说干就干,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对校园内外两百米范围内,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卫生大扫除,尤其是要清理干净白色垃圾。整整一天,我们把校园外差不多十几年都没有清理的白色垃圾,都捡到垃圾池里,车子拉了几趟,全都送到村里的垃圾回收站进行了分类处理。看到整洁的校园,我们都开心地笑了。老师还号召大家,从今天起,绝不随手丢弃垃圾,尤其是白色垃圾,更要处理好。

7.身边的“雷锋” 篇七

地震无情人有情。至今在我脑海里还铭刻着令人感动、难以忘怀的一幕: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 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 小男孩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 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 感恩的举动让无数人的内心深受震撼!

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 天地虽宽, 道路坎坷, 但是只要心中有爱, 心存感恩, 就会努力做好自己, 花开花落也一样会珍惜!我坚信:在伟大祖国母亲的庇佑下我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雷锋精神不再属于过去, 在我们的身边, 。让我们一起, 接过雷锋的枪, 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8.拍身边的景物 篇八

初始,热衷于拍摄自然风光。虽然“外面世界很精彩”,但我很无奈。因为作为建工系统的一名主治医师,请假外出存在着诸多不便。在困惑中,我想何不利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拍拍身边熟悉的建筑与城市风光,这样既能“解馋”又能为企业服务,岂不两全其美!

玩了几年,在各大报刊上基本上做到频频亮相,信心自然大增。

但在取得这一系列的幸运的背后,伴随的是“坎坎坷坷,苦辣酸甜……”

逼”出来的《翡玉镶嵌》

一天,我费尽“口舌”勉强打动保安的心获准进入现场,但工地负责人硬逼着我在“卖身契”(意外事故责任自负合约)上“画押”。登楼后,我被逼着在唯一的拍摄点(户外电梯连接大楼仅一米宽的跳板上)拍摄。为开阔视野,三脚架也只能支在“悬崖峭壁”边。待一切准备就绪,相机突然颤动起来。随着隆隆响声,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电梯启动“惹得祸”。面对施工人员频繁地“上上下下的享受”以及在跳板上来回穿梭,我被逼着玩起“捉迷藏”游戏,靠“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起了时间差。时光飞逝,陆家嘴摩天楼宇投射在中心绿地的黑影越发浓重,焦距被逼着从广焦——中焦——长焦,取景也从全景——中景到局部。《翡玉镶嵌》就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下被“逼”出来了。

“爬”出来的《中华第一楼》

去年夏日,我好不容易登上二百米高的施工楼顶拍摄浦东。但视角被外挑的“帽沿”挡住。一阵胸闷后,我缓过神来突发奇想:是否爬到大楼与塔吊间的“天桥”上?望着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心里发怵。幸亏有“高人”相助,一位身材魁伟的年青安全员,自告奋勇帮我背起三脚架,担当起业余向导。我俩在直径仅5cm左右的圆形铁管上艰难地跳起“桑巴”。几经周折,总算爬到天桥。此时,我已大汗淋漓,分不清冷汗(吓的)和热汗。天桥视野虽行,但高度不够。我们望着巨型塔吊思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不豁出去,爬上驾驶舱?!

为减负,我将三脚架暂丢弃在天桥上,蜷缩着身体在“蛇形”铁笼里一步一步向上爬。当我筋疲力尽“探头探脑”地钻进驾驶舱时,驾驶员着实给吓了一跳。舱内只能容纳一人,无法拍摄。一不做、二不休,我干脆爬过驾驶员头顶,钻出舱顶。

我站在高度约230米的塔吊顶上把杆的尾部,也就是迄今为止离浦东最近的最高处(目前吊车已拆),俯瞰浦东日新月异的壮观景色,途中的劳累消失殆尽。正待我全神贯注按快门时,忽然手中的相机如“摇头机”般转动起来。我愣了一下,原来整个身子已随着吊车的转动在空中玩起了“快乐大转盘”。刚才面对的浦东现在已转成了背对。也只能顺其自然,随“转”而拍了。

虽然我在空中被吊车折腾了数小时,但还是没有捉到一幅光影俱佳的干净画面(受乌云和浦江上小船的干扰)。没想到这一等,竟等到吊车“歇工”,连夕阳也西沉了。浦东的建筑群已处于夜幕的笼罩中,而金茂大厦昂首屹立,仍然沐浴着夕阳的恩赐。面对夕阳渲染下熠熠生辉的金茂大厦,《中华第一楼》诞生了。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身边的,当然也是世界的。身边熟悉的事物是当地报刊所需的;弘扬主旋律的景物更是报刊青睐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我想不管什么题材,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就能有收获。

9.身边的艺术作文550字 篇九

这幅画描绘了欧洲古代城市中的一个阴暗的角落。在里面,有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坐在潮湿的地面上,分别吃着在当时颇为贵重的葡萄和甜瓜。

乍一看,也许只是两个少年在吃水果,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透过表象,可以看到深层。

我们会关注到吃甜瓜少年的眼神——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另一个人手中的葡萄,眼角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再看手中有葡萄的少年,他小心翼翼地拎着一长串葡萄,像护雏的母鸡,生怕把葡萄落在地上。他们显然是当时社会底层的大部分人中的代表,手中的水果,不是捡来的就是偷来的。

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多少人流离失所,遭受到这等屈辱!他们在苦海中挣扎求生,看着他们躲在角落,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来之不易的下贱食物,你难道不会感到一阵义愤填膺吗?

其实,不止这幅画,哪里都有许多文艺作品,在讽刺这个黑暗的社会。如《骆驼祥子》中的人力车夫祥子,他在人海中赚着一丝丝微薄的收入,却命运坎坷、多舛,多么令人同情!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得不到人们的同情,甚至得不到爸爸的爱!让她在大年夜与奶奶在天堂中相见,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10.身边的艺术作文300字 篇十

这个陶瓶是白色的,表面上涂了一层釉,所以比较光滑。瓶身涂了一些蓝色花,看着很像青花瓷瓶。作者非常细心,在瓶颈内外都画上了两只千里马,马上分别有着一位兵士,看到这些,我仿佛想到了沙场上的战火,两方士兵骑马杀敌的场面。而这个艺术品,是我和泥塑老师的杰作。

制作陶瓶有很大讲究。泥得用黏土加水等材料做成陶泥。先把一坨泥加水变软,摊在石盘上,然后开启开关,石盘快速旋转,再用手指和手肚做成一个槽,然后向上慢慢在泥上移动。都差不多时,就可以塑形了。用手把陶器塑成要做的形状,之后,等干了再往上涂一层釉,涂色之后就完成了一部分。之后把陶器放到火上烤或太阳晒,就完成了。做好的陶器漂亮无比,风吹日晒不会坏。难怪在上下五千年中都有它的身影呢。

11.身边的幸福 篇十一

楼房一侧就是早市。平时,起床后,我买不买菜都要去转上两圈,看看菜,问问价。可今早,我真的动不了,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力气。外面彻底亮了,嘈杂的声音从窗口挤进来。那是真正永恒的生活交响乐,可此时此刻,我已不具备欣赏的资格。我不得不坐在茶几旁的小板凳上,双手抱头,紧闭双目,咬紧牙关,挺住,一点一点熬时间,整个心里都是挥之不去的疼痛。这使我感到:早市上忙碌的小贩和路人真是一种幸运,也真是一种幸福。原来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就在人们身边,就在那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只不过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看见了也不知道去珍惜而已。

白天,妻子上班,儿子去补习,家中只有我一人。疼痛稍轻,我马上给高中时的班主任徐老师打电话,询问患脑瘤的症状。徐老师曾患脑瘤,做过开颅手术,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我担心自己的脑袋里也会长出那么一个可恶的东西,而得到的回答却不尽相同,这也许能给自己一点安慰。我不胜感叹:好端端的一个人,忽然就生了病,无可奈何地被推上手术台,眼睁睁地被医生的刀子、剪子收拾一通,然后你就在无尽的痛苦中挨日月,那无疑是人生的一个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又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地方发生着、重演着。

晚上,我稍好一点,妻子陪我去她们医院找值班大夫检查。大夫建议我先看牙病,后治脑病。这才使我豁然想到:疼痛很可能完全由牙而来,因为我的右牙槽已两个月不敢嚼东西了。可妻子放心不下,仍建议我去做脑部CT检查。事后才知,她还筹措了4万元,做好了一旦确诊马上赴京手术的准备。

12.细说我们身边的菌 篇十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真菌拥有完整的细胞核,酵母菌、曲菌、青霉菌都属于真菌。我们日常吃的蘑菇,还有中药材冬虫夏草、灵芝等则属于大个头真菌。而乳酸菌、大肠杆菌,因为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所以都属于细菌家族。

风味独特的米曲菌

米曲霉是一种真菌,是制作酱油、美酒、调味酱等食品的关键菌种。菌落生长快,质地疏松,初白色、黄色,后变为褐色至淡绿褐色。其稳定性高,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饲料等工业中,并已被安全地应用了1000多年。它们生产的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复合酶,能够通过发酵作用,将原本新鲜却寡淡的食物变得香醇浓厚、美味诱人,堪称调味发酵万能菌。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将原料中的直链、支链淀粉降解为糊精及各种低分子糖类,如麦芽糖、葡萄糖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多肽及各种氨基酸,而且可以使辅料中粗纤维、植酸等难吸收的物质降解,提高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和消化率。酱油制曲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创造米曲霉生长的最适宜条件,保证米曲霉充分发育繁殖,分泌出酿造酱油所需的各种酶类。所以制曲原料的选择、处理和配比要严格把关。由于它在日本酒和风味调料中不可或缺,还被霸气地称为日本的“国菌”!

最臭的美食家芽孢杆菌

豆汁、臭豆腐这些发酵食物号称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但并不是谁都能消受得了的,许多强悍的人以喜食它们为荣。不过和一些“极品”发酵食品相比,臭豆腐的味道根本不值一提。首先登场的“臭食品”是爱斯基摩人的Kiviak,将几十只海燕塞入海豹尸体内,再埋入土中发酵3年,味道可想而知。若按气味浓烈程度排名,KiViak只能在“臭食品”中排名第四。第三名是英格兰的罐装乳酪,第二名是朝鲜腌虹鱼发酵剌身,其味道强烈度是纳豆的14倍。而世界第一臭的发酵食物,是瑞典的腌鲱鱼罐头。

瑞典腌鲱鱼是一种散发着恶臭、味道偏酸的罐装食品。每年4~6月鲱鱼产卵的时候,渔民们打捞起数百吨鲱鱼,为腌制鲱鱼准备好原料。腌制鲱鱼的独特之处在于自然发酵。据说,这套腌制鲱鱼的工艺已经流传了近300年。它们都是利用一类称为芽胞杆菌的细菌发酵而成。特别是那种腌鲱鱼罐头,罐装之前不灭菌,因此装罐后发酵过程仍然继续,以至于最后罐头的金属皮都被细菌代谢气体胀得七扭八歪。老到的食客总是把鲱鱼罐头置于水中后再打开,这样可以防止罐内恶臭的气体突然散出,还可避免浓稠恶臭的汁液四处喷溅。通常情况下,鲱鱼罐头只能储存18个月,否则罐内气压会因芽胞杆菌的发酵而越来越高,有可能发生爆炸。芽孢杆菌在恶劣环境下便会形成芽胞,熬过缺衣少食的年景,待到条件合适便再度萌发。空气中有大量细菌的芽孢。因此当我们制作发酵食品时,细菌们本是不请自来的,只要控制好环境,它们就开始萌发工作。

长袖善舞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类细菌,属于肠道杆菌大类中的一种。在婴儿刚出生的几小时内,大肠杆菌就经过吞咽在肠道内定居了。形如水母的大肠杆菌长袖善舞,不时挥动着自己的“触手”。椭圆的身体拖着几根细丝,这种细丝被称为“鞭毛”。正常情况下,入多数大肠杆菌是非常“安分守己”的,它们不但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反而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合成维生素B和K2,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大肠杆菌主要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大肠杆菌是现代生物学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细菌,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其基因组序列已全部测出。此外,在生物工程中,大肠杆菌被广泛用于基因复制和表达的宿主。很多大肠杆菌对人体并无大害,但大肠杆菌O157:H7非常不厚道,这一型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如带血腹泻。它可以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2011年6月,德国爆发大范围的大肠杆菌疫情,造成22人死亡,2 200人住院治疗。不过,O157:H7和普通细菌一样惧怕高温,只要食品温度在75℃以上即不会致病。因此食物加热灭菌不可马虎。

面包上练书法的青霉菌

坏了的面包上会有绿毛产生,这就是青霉菌。大部分青霉菌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有些品种还对人类十分有益,比如“产黄青霉菌”,就是生产青霉素的工业菌种。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致癌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首先由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此前,医学界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够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1982年4月,为了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沃伦和马歇尔喝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不久之后便得了胃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至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胃癌不会发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旋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幽门螺旋杆菌非常顽固,一旦感染,除非用正规的治疗方案,否则自愈率接近于零。

13.身边的艺术作文400字 篇十三

我第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时,是在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里。课本上《清明上河图》中逼真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精品。这幅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生动地展现了当时都城汴京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

画上有各行各业的人物:乡下的农民,摆摊的小贩,忙碌的商人,还有大小官吏、学生、家庭妇女……许许多多的人汇集在一起,犹如一片人海。瞧,那个小贩拿着自己的商品,从他张开的嘴中,我好像听到他在叫卖:“我家的商品便宜又好用,快来买啊!”一个商人匆忙的走着,神态仓促,似乎赶时间去谈一笔大生意呢。几位妇女们照料完孩子,围着一张圆桌坐下喝茶,轻松愉悦地开了个“茶话会”。船工们撑着船,载着游客们在绿如翡翠的湖上观光。许多游客向外探着头,欣赏着湖边优美的风景,我好像听到他们不住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声。

看着《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我好想真的看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画上的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一幅幅生动灵活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14.身边的艺术三年级作文 篇十四

谈起皮影戏的由来十分的精彩纷呈:皮影戏的艺术,别名“身影戏”和“灯影戏”它全是一种以毛皮或硬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戏,他们在日光灯、焟烛、花灯这些灯源的直射下要隔亮布开展拍戏,是大家中华民族汉族人民俗一代又一代广为人知的傀儡戏之一。大家在演出时,在乳白色投影幕后边,一边拿手控制戏曲人物,一边用本地时兴的旋律唱述小故事,与此同时装有敲击乐器和管弦乐,有深厚的乡土味。据史籍记述,皮影戏初始于东汉,盛于汉代,盛于宋代,元朝阶段传到阿拉瓦和欧洲地区,皮影戏可算得上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了。

演皮影戏的操耍便是方法和唱歌技巧,它的操耍和歌唱全是经师傅心传口授和长期性刻苦钻研而成的。有的大神一人能与此同时操耍七、八个皮影人。武打电影场景是如火如荼的,是影人士枪来剑往的、是左右翻滚的,非常热闹。而文场的歌曲与唱法却也是音韵学缭绕、唯美悦耳。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却个有悲、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因为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精兽都能上场,飛天入地、隐藏形变、喷烟吐火、开山倒海都能主要表现,还能配上各种各样皮影技能实际操作和声光效果,因此表演大中型神话片的奇妙场景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15.我身边的感恩故事 篇十五

2008年震惊全球的“5.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 这是一次殃及全国的地震。孩子们知道后, 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学校募捐, 为四川人民做一份贡献。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师既要爱学生, 更要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孩子, 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感动童心的故事, 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自三年级的暑假开始, 我班的吴泽锐经常组织同学在周末或假期在市民广场搞义卖, 他们不怕严寒酷暑, 不怕一些大人的耻笑, 克服重重困难, 每学期至少义卖五次, 现在, 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义卖行列, 在吴泽锐同学的带领下, 孩子们将义卖所得款2000多元第一次捐给了义乌红十字会, 第二次捐给东阳一户无钱买瓦修漏的贫困人家500元。家长也经常加入奉献爱心的行列, 从三年级开始, 我班的胡心怡每年捐衣服和食物给福利院的孩子们, 并和父母一起经常到福利院去做义工。我班的蒋方毅同学叫妈妈不要给他买过年的新衣服, 把2500元钱捐给了胡菊芳阿姨, 还把10000元钱捐给溪北村身患乳腺癌而无钱医治的一位阿姨。

每次义卖, 我和丁老师总是带头掏出几块钱向孩子们购买东西, 以表我们的爱心, 家长们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帮助我们。当我们拜读了《浙中新报》去年11月29日-30日刊登的《昔日公益明星今陷困境》后, 我和丁老师又带头捐款, 和学生共捐钱1335元;12月24日下午, 十几位孩子到市民广场义卖, 我们的赵辉妈妈给义卖的学生送来了一篮草莓, 胡心怡、骆珊珊、陈伊可妈妈在寒风中给我们叫卖, 这次义卖, 得义卖款148.5元。12月25日, 圣诞节那天, 蒋方毅妈妈、罗朝鼎父母送我和六位学生代表来到大陈镇红旗村陈美菊家, 把1483.5元爱心款交给身患癌症无钱医治的陈美菊手中。

16.我们身边的冷漠 篇十六

对此,我也颇有同感。按照从小接受的家教,遇到熟人一定要主动打招呼,无论是长者还是比自己年轻的朋友,无论是位尊者还是位卑者,都要一视同仁。如果目光与不熟悉的人相遇,也要点头致意,不可视而不见。遗憾的是,我所得到的回应虽然比的哥略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至于先上电梯按住按钮、先进商店拉住店门,也很少得到后来者的一句“谢谢”。每当此时,都不免在心里苦笑。我知道自己对陌生人做这些简单的事情还不至于就是为了换来感谢,但人哪怕做了极其微小的好事,总还希望得到一个积极的回应,似乎也算人之常情吧。

我们身边的冷漠大体有如下特征:一是对陌生人冷漠;二是对直接的下级冷漠;三是对明显位卑于自己的人冷漠;四是对晚辈冷漠。究其原因,我以为表层原因是性格差异和缺乏基本的文明教养,较深层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作祟。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人们最看重的原则是远近亲疏,推而广之,就是孙隆基先生所说的以人的“生”与“熟”来确定自己的处世态度。如果是“熟人”,自然要笑脸相迎、优待有加;如果是“生”人,对不起,只能漠然处之,甚至冷若冰霜。为什么?因为“熟人”多是和自己有“关系”的人,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将会产生直接的利益效应,因而不得不笑脸相迎。而“生人”是与自己不搭界的人,他们怎么看自己无关紧要,表面上呈现出一种“没有礼貌”。

不肯回应别人的问候,还是一种等级观念的表现。有一个规律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再傲慢的人见到顶头上司,也少有不主动“点头哈腰”的。而且越是对下傲慢无礼的人,对上越是卑躬屈膝。给下级作报告总是把话音儿拉得老长,官气十足;可一到了上级那里汇报工作,口齿伶俐得跟老师面前的小学生似的。的哥的问候之所以得不到多数人的回应,是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顽固的等级观念:老子是主子,你一个车夫就是伺候老子的!你给老子问安,那是天经地义的!

这就是一些人心中的那点儿事儿、那点儿理儿。他们以为摆开架子、扬起鼻子、拉长调子,就有面子,其实对人无礼恰恰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礼貌说到底不仅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事,更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事。显然,那些不肯回应的哥问候的人还没有把文明礼貌当成自己内在的需求。他们不觉得失礼首先受损的是自己。其实别人正是从你那点“颜色”,看透了你的底色、你的教养,你的装腔作势也掩饰不住可悲、可鄙和可笑。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就是那些在陌生环境、陌生人面前依然保持君子之风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就是文明礼貌不仅施予“熟人”,而且同样施予“生人”,不仅施予“富人”,而且同样施予“穷人”的社会。每一张相对的面孔都向你微笑,每一个相遇的眼神都充满善意,这样的社会谁不向往。我们当然不会把宝贵的微笑与礼貌投给那些对自己冷眼相向的家伙。所以说,好的心态造就良好的教养,真诚的礼貌形成文质彬彬的人际关系。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17.身边的艺术作文300字 篇十七

每当我闲暇时就会打开一本本厚厚的画册,翻过那一张张光滑的彩纸,看看我小时候画的画。每一段成长历程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图案和色彩。轻轻地合上画册,啊,原来成长也能装订成册。

记得那时我还小,只会拿着一支支短短的蜡笔在纸上画画,哦,不,是涂鸦。我会画洋娃娃,画屋顶上冒烟的烟囱,画小草、树木、小猫,也画池塘里吐着气泡的小鱼儿……虽然画的不是不好,但是爸爸妈妈还是鼓励我,让我充满了兴趣。

我上小学的时候,仍旧喜欢绘画。有时候我坐在教室里,就开始静静地画起画来。我画天边一朵奇怪的云,画飞在枝头的小鸟,画奇形怪状的石头,画上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和一个慈祥的微笑,是老师。成长中,画留住了爱。

放暑假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美术班。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她说她最喜欢给画抹上一层淡淡的绿色。因为那象征着美好向上的生命。而我只知道她喜欢绿色,却不知道她为何喜欢绿色。

有一阵子她没来上课,我才知道她得了一种怪病,身体十分虚弱。我们同往常一样地谈话,话题中有关于生命的,也有与生命无关的。临走时,我给她画了一张画儿,底色是绿色,我告诉她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一个星期后,我又看见了她。在画室里,她弯下腰,用力地拿着画笔,然后直起身子,在纸上坚定地抹了一层美丽的绿色。

18.身边的艺术作文600字 篇十八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的就是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泥人。所以我就萌发了想要学捏泥人的念头。

我家不远处有一条街,街上有许多的夜摊,夜摊买什么的都有,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泥人。几乎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买一个小泥人,可是光买也不是办法,后来家长不买了,我只好央求捏泥人的师傅,教我捏泥人,一开始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后来经过我长期的请求,最终,捏泥人的师傅终于肯教我了。

师傅首先教我和泥。师傅说:“一定要找比较硬的泥土,但是要没有杂草。拿个碗,接上半碗水,把土块弄得碎一些,在水里泡个两到三分钟。”师傅边说,边给我做动作,又说“泡好后,用手捏一捏,软了,就把剩水水倒掉,用手使劲捏着泥,捏一段时间后,泥就和好了。”边说着,师傅这里也结束了。

19.请留心身边的语文资源 篇十九

一、直观的显性资源:教材、教参、挂图、卡片、磁带、课件等。

二、间接的隐性资源:学生的差异、教师的特质等。

三、自然资源:村庄、山水、花鸟虫鱼等。

四、人文资源:如渔峡口境内的香炉石文化、白虎垅传说、水布垭电站等。

总之, 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从直观的显性资源到人文资源, 相对于城镇来说是比之不及的, 但农村的自然风物和教师本身同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只要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 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 我就从下面两个例子谈谈我的做法:

一.结合文本内容, 利用身边资源, 加强阅读理解。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 一直未经历过任何挫折的人, 是很难理解部队里铁的纪律的, 也很难相信一个血肉之躯在烈火焚身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中能做到一声不吭, 一丝不动。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 通过对课文的探讨, 我感到学生确实被邱少云这个人物打动了, 但从他们的朗读中和表情上, 我也同时感到他们只是感动于文字的描述, 对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并未从心底接受, 也未从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邱少云高大的形象, 毕竟这个人离我们太远了。刚好我们镇财政所有位老干部吴老和邱少云是一个连队的, 那次战役吴老目睹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他也在烈火中烧掉了一只耳朵。于是我想请吴老来给我们讲一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和夺取“391”高地战役的具体情形, 可是因为身体原因, 吴老未能成行。有几个学生也认识吴老, 我就让他们利用假期去采访吴老, 来校后再给其它同学讲述, 采访的结果和课文的描写如出一辙, 但当他们讲到吴老描述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形痛哭流涕时, 全体同学被深深地震撼了……正是这次采访, 让同学们收获了在课文中、在课堂上无法感受的东西———战友的痛苦、邱少云的痛苦、读者的痛苦紧紧地揉在了一起,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共鸣呢?

二.访遗迹看历史, 利用身边资源, 加强习作练习。

“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课本上写春的诗文不胜枚举, 每年三月, 许多老师也会组织学生走出校外去寻找春天, 然后写春天, 我在教学过程中, 也不只一次地这样做过, 可每次写出来的文章总给人以有肉无骨的感觉。

又逢一年春来到, 我照例和学生去踏青。我校学校后山有一小山名叫真武山, 据说解放前山外飞来一大钟, 人们认为此山有灵气, 便在山上建庙, 香火十分兴隆。讲清了要求后就带着学生直奔此山而去, 学生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领略了沿途的风光, 向周围的老乡了解了真武山的历史渊源, 回校后有的学生写了路途上的见闻和心情感受, 有的同学在追溯历史的同时也揭露了解放前当地旺族与外勾结, 利用人们的愚昧制造山外飞钟的神话来骗取钱财的真面目。在我的记忆中, 同学们踏青而作的文章, 没有哪一次能达到如此的深度。

20.身边的感动 篇二十

有一次我跑累了,正好在离老人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便随口问了老人一句:“大爷,你做清洁工真够辛苦的,晚上还上班啊?”老人听后先是一愣,而后爽朗地笑着说:“哈哈!我不是清洁工。”“你不是清洁工,干吗捡垃圾呢?哦!我明白了,你是捡废品卖钱吧。”我恍然大悟地说。可是一看老人穿得干干净净的样子,也不像啊,我又疑惑起来。这时老人再度笑起来,说:“我是退休工人,和你一样也是晚饭后出来锻炼身体的。反正溜达也是溜达,不如做些有益的事情,所以就把路上的一些废品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其实也是举手之劳吧!”听完老人的话,我不禁肃然起敬。

在公园里跑步的过程中,我还经常看到一对父女相扶而行。有时遇到上坡路,女儿就会牵着老人的手,鼓励老人慢慢地向上走。看老人神情愉悦的样子,我不禁感叹人生幸福莫过于此了!

那次,我和同伴从这对父女的身边跑过时,我忍不住对同伴说:“如果我们老了,也能像这对父女一样就知足了。”同伴瞥了我一眼:“你说什么啊?他们根本就不是父女,是邻居。”“是邻居?那他们……”同伴开始跟我讲起了他们的故事。

原来老人很不幸。前年,他惟一的儿子突然得脑溢血离开了人世,随后儿媳妇也离开了家。去年和他相依为命的老伴又突然撒手人寰,老人陷入极度孤独寂寞。这一切被对门的“女儿”看在了眼里,便主动扮演了女儿的角色。

“女儿”白天工作忙,不能陪伴老人。在晚上,她总要带老人出来散步,慢慢地,老人摆脱了孤独寂寞,心情也好了很多。听了这个故事,还有谁不被“女儿”的举动感动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情发生。比如公交车上许多人给老弱病残让座;看到拉满货物的人力车艰难行进,立刻有人帮他推上坡;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把不小心摔倒的老人、孩子扶起来;为灾区捐款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上一篇:保障房建设现状下一篇:古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