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2024-07-27

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共6篇)

1.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一

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对古今瑜伽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为研究瑜伽教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2.整理现有的瑜伽研究成果,为探索瑜伽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提供参考。

3.从完善人“身、心、灵”的角度,研究瑜伽教育健身育人的原理,为提高其实践效果提供依据。4.对印度瑜伽理论及方法进行整合并融入育人理念,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完整瑜伽教育体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2.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外各高校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既拓展了研究思路,又提供了理论依据。3.问卷调查法:在部分高校及健身俱乐部发放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4.现场教学实践法:通过现场教学,直观学生们的练习效果和学习后真实的反馈情况。5.系统分析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对系统地归纳与整理,并进行细致地分析。

二、主要观点和对策

(一)主要观点 1.对瑜伽教育的认识

通过认真研究什么是瑜伽,(瑜伽的起源、形成、发展)瑜伽的本质,以及研究瑜伽与中国传统养生运动、健身运动、竞技运动的区别。从而得出瑜伽教育是瑜伽与教育结合的养生教育。瑜伽教育注重在增进大众健康的基础上,提高人“身、心、灵”的综合素质,即系统地研究人与自然生物体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对于提高人的和谐素质,抵制当今社会“重物轻人”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中理想信念缺失的倾向,对积极构建和谐社会颇有价值和长远意义。然而,古今中外都热衷于对瑜伽健身问题的研究,至于把瑜伽与教育相结合,进行系统“健身育人”的研究目前在大学开展尚数首次。因此,在高校构建瑜伽教 育体系有利于挖掘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进一步研发瑜伽文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的依据

瑜伽能够引导人正确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难,坚定信念,缓冲压力,排除杂念,珍爱生命,增进健康,所以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吉林体育学院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数据表明有85%以上的学生在没有开设瑜伽教育课程前,不知道瑜伽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只是停留在瑜伽是气功,是一种健身、时尚运动,并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运动;有15%的学生对瑜伽有感性上的认识,但只停留在瑜伽的体位法上。但在吉林体育学院开设瑜伽教育课程以来,有95%以上的同学对瑜伽从无知到感性认识;课程结束后,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且普遍认为通过瑜伽教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对事物和环境的变化有新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同时对自身的价值取向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实践证明: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首先是现代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再次是瑜伽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把传统瑜伽和现代教育相融合,以此为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达到健身育人的目的。瑜伽只有在这样不断整合与创新中才能更好地得以传承,而瑜伽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具有和谐素质的人,而瑜伽教育具有培养二十一世纪和谐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功能。

3.瑜伽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1)瑜伽教育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人类文化的主宰。自人类创造文化以来,思想就作为一种潜藏在事物背后的文化精髓,不断地制约着人,影响着人,影响着社会。因此,研究瑜伽教育的思想,对于传承瑜伽文化,提高瑜伽教育水准具有重要的价值。瑜伽教育共有静思与超越性、自然与自性、整体性、平等性和“类”文明的五大思想,通过对瑜伽的这五大思想的研究,能使我们透过瑜伽的动作,感悟其身体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即瑜伽普世性的文明。这种文明,就是在瑜伽健身过程中,要充分体验“人物并重,更重人”的思想。也就是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要重视三个过程:即练动作,感悟本我(物化的东西);健身体,体现自我(价值观的再现);修人格,超越自我(高尚品格的修炼);紧紧围绕这三个过程练习瑜伽是为了强壮身体,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完善人的“身、心、灵”,以求增进和谐健康。这就是瑜伽教育思想的精髓。

(2)瑜伽教育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研究瑜伽教育的原理,该研究根据瑜伽完善人“身、心、灵”,增进健康和教育人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探索中,初步探索瑜伽教育的原理。重点分析瑜伽原理与一般体育锻炼原理的区别,研究修炼瑜伽能完善三位一体的生命和生活,研究修炼瑜伽能提高平衡力和机动力、抑制无知与惰性力,研究瑜伽能够修炼三位一体(粗重体、微妙体、超心思体)的身体。(3)瑜伽教育的基本价值

瑜伽教育的价值是其自身的作用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它具有传承文化和增进健康,完善人“身、心、灵”改善本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灵魂的价值。(外练筋骨,内练修养,培养正气)实践证明,瑜伽教育增进人的健康,是一个整体的育人过程。瑜伽教育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通过人的意念和呼吸的配合,去调节人的身体姿态,增进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具体表现。所以,练习瑜伽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养生教育过程,即完善人“身、心、灵”和谐统一的过程。

4.瑜伽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瑜伽的种类

在古印度瑜伽种类很多,有知识瑜伽、坐禅瑜伽、收获瑜伽、平等瑜伽、大全瑜伽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为“咒语或秘诀(MANTRA)瑜伽”是教导人们如何集中精神进行祈祷上帝,最终忘掉自我。第二种为“坐禅(RAJA)瑜伽”,通过打坐控制呼吸和思想。第三种为“身体(HATHA)瑜伽”,主要是一种训练身心的体系,被认为是LEMURIA古老文明发展而来。训练时要与呼吸和冥想相配合。第四种为“呼吸(LAYA)瑜伽”,是要求有节奏的控制呼吸,并在感觉中获得平和与安宁,如同在莲花上打坐。

现代瑜伽在印度的种类更是名目繁多,一部分来自传统瑜伽,另一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科学改造后形成的新的瑜伽派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瑜伽种类有:八支分法瑜伽、哈达瑜伽、昆达利尼瑜伽、阿斯汤格瑜伽、爱心服务瑜伽、智瑜伽、呼吸瑜伽、孕妇瑜伽、热瑜伽、流瑜伽、阴瑜伽等。

(2)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的依据

目前国内外瑜伽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偏差及误解。由此可见,瑜伽在对外传播,以及构建体系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本课题尝试将育人与瑜伽的基本功法进行科学的、以健康育人为宗旨的整合,其中在汲取王瑜伽、哈达瑜伽和节奏瑜伽体系之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儒释道的博大文化思想,将瑜伽教育导入中国的高校教育中来,运用科学的修养身心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育人的理念,以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试从整体上探索性地构建了瑜伽教育学科体系,也就是说把瑜伽的健身功法界定为养生运动;将养生运动升华为“健身育人”的瑜伽教育。构建瑜伽教育实践内容体系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瑜伽养生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养生意识,以便能够传承瑜伽文化,进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瑜伽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

(3)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组成部分

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是由呼吸与育人、体式与育人、冥想与育人、放松与育人和评价与育人五个部分组成。五个部分内容当中都融入了育人的理念。也就是说学生在练习前、以及评价过程中融会贯通人文 思想教育和锻炼的目的,把育人和功法融入到整体的养生运动当中,有意识地将呼吸与改变人焦虑、暴躁、愤怒等不良心态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感悟到身体锻炼以外的精神境界,达到 “健身育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对策

1.创新瑜伽教育的思想:首次揭示了瑜伽是从整体上完善人身、心、灵的养生运动;瑜伽教育是通过静思、调身和调息,从整体上完善“身、心、灵”的统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养生教育。瑜伽教育的本质首先是通过从整体上完善人的“身、心、灵”,促进人全面发展,即“健身育人”;其次是组合了瑜伽教育的静思与超越、自然与自性、整体性、平等性、“类”文明的思想体系。

2.创新瑜伽教育的原理:当前流行的瑜伽大多重视研究其功法,健身等器物层面的工具理性,而很少研究其“健身育人”的价值理性。本研究首次探索性地构建了完善人“身、心、灵”的瑜伽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

3.重构瑜伽教育的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证明,加强瑜伽教育不仅能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体的社会健康,更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抵制世俗不良的心理与行为,以净化人的心灵,从整体上完善人的“身、心、灵”,以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素质,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创建瑜伽教育的体系:瑜伽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是由它的思想、原理和价值构成;瑜伽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融入八支分法瑜伽、哈他瑜伽、节奏瑜伽体系之精髓,融入现代科学教育思想理念而构成;从而构成瑜伽教育体系。瑜伽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系统的研究传统瑜伽和现代瑜伽的功效,以便正确的引导和更好地培养具有前瞻性的、高素质的瑜伽教育人才。

5.重建瑜伽教育的文化: 实践证明,在普通高校及体育学院系开设瑜伽教育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健康,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人的“身、心、群”素质。因此,应从瑜伽教育思想、原理、价值和内容探索重构瑜伽文化的体系。

三、重要成果和主要影响

(一)重要成果

1.《高师体育专业开设瑜伽教育课的可行性》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月 2.《构建瑜伽教育体系的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汇编 2007年6月 3.《全析瑜伽历史演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月

4.《ANALYSIS OF YOGA’S EVOLUTON COURSE------Establishment of Thought Basis of Yoga Education》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2008年8月

5.《瑜伽教育课程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12月

(二)主要影响 构建瑜伽教育理论新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揭示瑜伽教育是从整体上,促进人身、心、灵和谐发展的养生教育,开创了规范的瑜伽教育课程,“引领”了高等体育专业瑜伽课程改革,有助于推进瑜伽实践教学全面改革和社会瑜伽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供了新内容,对促进瑜伽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二

【关键词】西部地区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教学能力 培养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文章以陕西省部分普通高校中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所在区域的部分领导、专家、教授、教练、管理人员和各中学、小学进行访谈与实际性调研。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将获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层次分析,集中归纳和总结获得指标。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学生自评和中学实习指导老师对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具体结果见下表。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分析可知:

(1)学生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能力不是很强;

(2)教案设计和编写能力水平不高;

(3)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不高;

(4)实习生教学指导能力水平不高。因为45%的实习生和53%的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实习生指导能力存在问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和内涵理解不深。对于复杂的动作、难点、重点抓不住,不能合理地运用多种示范手段来教授学生掌握技术知识;

(5)教学评价能力的水平总体不高。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单一,缺乏定量与定性结合,总结性与过程性结合,绝对性与相对性结合以及教师评价和同学们间的相互评价,教学评价的指标单一;

(6)非专项技术动作示范能力的水平不高;

(7)课堂教学互动能力水平不高;

(8)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较好。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水平较高。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体育教学是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体育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事体育课程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角色、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

(1)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角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破了原有体育教学大纲模式,在目标上,确立了既有课程目标,又包括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突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体育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的实践者”。

(2)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健康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所获得结果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

(3)要求体育教师改进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其典型代表是“传习式”授课方式。[1]传习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大胆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

(4)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育教师教学不仅是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要求教师要把重“教法”转移到重“学法”上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能实际运用于自己的锻炼中,逐步提高自学、自炼、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在某些项目表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培养和教育,对于能力表现一般的学生给予热情的关怀照顾,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2]

(5)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行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采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体育教师从思想上、业务水平上作出以下变化:第一,体育教师要具有教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进行课程开发、教材选择、课堂教法,体育教师的能力必须有明显提高。第二,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第三,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不同及个性的培养,要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课程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能力、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结论与建议

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水平整体不高。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教学实习培训时间太短,培训内容过于重视课堂的教学常规,忽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训练。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手段单一,方式和方法落后。缺乏以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学生教学实习时间太短,教学实习方式单一。

高校制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实践的课时。学校制订教学能力培养计划总纲。优化学科考试内容和方式。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探索合理的教学实习方式,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重视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振芳、李秀莲:《对我院体育系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徐振芳:《对我院体育系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33-36页。

[3]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黄汉升、梅雪雄、陈俊钦:《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体育学刊》1997年第3期,第69-73页。

[5]周卫、黄美琼、兰润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探索》,《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54-56页。

3.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三

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

1.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渠道

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连接文化理论教育是高雪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措施,这也是高校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的要求。《试点意见》中对大学阶段的连接教育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大学阶段,主要安排学生学习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等。”在高校课堂中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的教学,能够在高校学生中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播;在高校中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教学,能够充分的向大学生讲解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成就和对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可以充分的明确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的标准;而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灵活穿插中国传统廉政思想和廉洁文化的具体内容。

2.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文化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高校不应该仅仅将其固定在课堂教育当中,更应该努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丰富的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校有效开展廉洁教育活动,需要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廉洁文化融入进去,通过开展例如模范报告会或者辩论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问题

1.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不能贴近生活,缺乏时效性

目前,高校进行的廉洁教育非常的散乱,没有属于廉洁教育自身的完整体系,并且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实际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密切,这就造成大学生对于相应的教学工作非常的抵触,教育效果不好。并且高校进行廉洁教育的内容非常的传统,和当今的社会形势相差很大,这就导致很多的内容和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并不适宜,教育内容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2.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语言上,在向学生传达廉洁教育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忽视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效果方面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非常的差。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议

1.构建与大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廉洁教育机制

将廉洁教育渗透到各种校园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有效实现廉洁教育的生活化,促进廉洁教育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接受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有效做到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宿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个小社会,在其中有着很多互相攀比以及享乐主义,要想完全杜绝此类现象,学校需要提高高校宿舍的管理水平,通过切实完善高校宿舍的规章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并最终形成廉洁公寓文化。

2.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重视到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进行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应的考察作为学生学分的计入依据,在社会实践当中进行有效的廉洁教育,通过不断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如“勤工俭学”“大学生廉洁活动月”等将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将廉洁教育融合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这对于廉洁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机制

第一,积极进行廉洁校园文化活动。我们通过积极的理论灌输和校园理论引导等进行学生廉洁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依靠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將廉洁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并且在各个院系鼓励各级学生机构进行廉洁教育活动的组建和开展。

第二,在学校的宣传平台上进行廉洁文化的宣传。学校再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廉洁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在学校的广播电台中通过各种有关廉洁教育的时事政事广播播放,在学校的报刊以及宣传栏中进行廉洁教育的人物故事的长期展播,在学校的客户端上进行廉洁教育优秀事迹的链接推广等等活动,这对于在学校建设反腐倡廉的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生.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多维思考及实现路径\[J\].廉政文化研究,2013,(02).

4.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四

我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民办高校不仅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民办院校学生思想的特点

(一)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心国家大事及热点问题,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刻的理解社会现象和国际问题,历史使命感强而社会责任感弱

民办高校的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能给予积极的关注,尤其在政治上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写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人数在有的学校可以占到学生总人数的70%。但缺乏深入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缺乏敏感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有强烈的入党动机而缺乏实际的行动。

(二)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

民办高校学生大都能够理解学校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目的,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认识到学校的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爱护,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的管理。

(三)心理需求多元化,人格逐步完善,但存在自卑情绪,心理容易失衡

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成熟过程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尤其民办高校大学生重视人际关系的交往,希望得到尊重,找到心理安慰和归宿。在这一过程中,会使一部分同学在交往中感觉学校“不够响亮”,与公办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的差距会使他们有自卑情绪,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和化解,长久的压抑会导致一种心理失衡,严重的会造成学生的心里不健康。

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1.党团组织力量薄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2.“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

3.辅导员队伍力量薄弱。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

(一)大力建设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育人功能,而民办高校缺少的就是这一点,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这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有很多,学生也都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武器,大力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体育、文艺、学术等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体育、智育、美育等充分结合起来,寓教于各种文体活动当中来。学生社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充分利用好网络,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网络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网络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网络发展为我们的教育新阵地。将思政网建设成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网站。这样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无形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民办高校需要积极努力的方向。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的压力等等,都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学生就会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患。

(四)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公共理论课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学校党组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职责,教育广大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高标准,保证质量,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发挥在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

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把学生党团组织组建到公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把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范围,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努力把学生公寓建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场所。

(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虽说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但在高校里面,全校上下,不管你是辅导员、教师,还是行政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都应该严于律己,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担。一直以来,我们说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而忽略了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远离父母在外求学,身边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里面的各类工作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了一个学校的风气,也最容易影响到学生。他们每天上课要接触老师,每天吃饭要接触后勤人员,每天睡觉要接触宿舍管理人员,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跟学校的教职员工密不可分。我们如果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他们来影响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迈出一大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论坛上的讲话[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5.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五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高标准,是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力量源泉。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近年来,高校平均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超过全国党员发展总数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层党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的培养、考察、教育等程序,造就出一批批政治素养高、纪律严,忠于党的事业,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信念的全方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水平党员。

一、推进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它们总具有先进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有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西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意图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渗透,社会上的功利化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个别大学生党员还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

面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危机,作为党与大学生党员联系的纽带,党支部应帮助大学生党员消除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进取的竞争意识;消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消除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消除追求享受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使大学生党员理解只有具有崇高价值目标的理想,才能引导、鼓舞和激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二、高校党支部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现状

1.党支部缺少分级教育培训体系,忽视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

高校党支部在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上普遍存在“入党前重发展,入党后轻教育”的问题,即对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团校教育、党校培训等各项培训教育,一旦他们成为正式党员后,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政治素养的提升就趋于形式化了。另外,在高校各类组织活动中,党支部的作用非常有限,导致他们在学生中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

2.党支部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忽视大学生的心理诉求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党支部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学习内容大多是党和政府会议报告和讲话、专家讲座、红色视频等,教育方式也以单向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他们是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进入高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内容陈旧、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不少党支部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时往往缺乏主动性。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培养和正式党员再教育的工作缺乏规划。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学生党支部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诉求,将政治思想教育与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进行更好的宣传和教育了。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1.构建“分级教育”体系,抓好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对于党员而言,理想信念教育是伴随一生的复杂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面对时代的发展变迁,高校党支部必须认真研究当今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心理特点,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制订出一套贴近学生、内容生动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方案,帮助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分级教育的要求除了区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差别化教育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贴近学生,将学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建“优秀党小组”、争做“三好党员”或“党员示范宿舍”的活动,培养学生党员的干部素养,增强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或者让高年级党小组与新生班级结成帮扶对子,一方面提升了新生对党组织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工作的效果,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二是要求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教学内容丰富。当代大学生党员思维敏锐,面对全球各种政治、社会问题,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必须以重大时事政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真正入脑、入心,教育方式也要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为一体,给予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三是要求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离开实践空谈理想信念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组织大学生党员参加有意义的志愿者活动,如帮助社区居民、孤寡老人或身边的同学等,可以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培育他们自主、平等和合作的工作能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

2.注重“活动载体”创新,探索适合大学生党员的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不少高校党支部在活动载体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带领党员深入社区,开展为民服务的社区活动;组织学生采集红色故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理想信念;又如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团体体育或娱乐项目,再如开展支部共建,让大学生党支部与校外的党支部进行共建,整合支部之间的优势资源,或者与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党支部进行共建。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不同的党支部共同策划、组织活动,能让党员学生学习到与社会交往、外界交流的方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支部的各项活动,增进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也拓宽了党支部工作的内涵,让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运用“网络媒介”特点,搭建与大学生成长特点相匹配的教育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活动,网络以其特有的魔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当代大学生。通过微博、博客、BBS、聊天工具、电子邮箱等网络平台,大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在辩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网络平台上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容易在虚拟网络的世界中迷失自我,找不到方向。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出击,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导,积极探索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挑战转化为机遇。一方面,高校党支部可以通过博客、微博、QQ群、飞信群等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大学生党支部,构建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分享时政学习资料。支部书记要定期提供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党员有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也有助于党支部内部的团结,让学生党员形成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帮助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各項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党支部可以将支部活动的图片、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上,或是链接优秀的爱国教育影片或纪录片,增强党员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网络超越时空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和上网设备就可以参与党组织生活,方便在外地实习的毕业生党员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在新形势下,只有充分认识到党支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高校各个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组织程序规范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思考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具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钱俊.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及矫正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

[2]吴彬.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对策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3]黎进能,郑娟.对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 .

[4]许凌云.支部创新问题探略[J].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

[5]冯刚.德育新视点[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此文为2013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XGXDJKT.QN-201371。

6.简析高校大学生乐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六

关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容

该书对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系统、有创见性的探索,建设性的回答了关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面临的难点和机遇的问题,从理论上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领导与机构、队伍建设、教育对象,以及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优秀集体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发挥西藏高校综合育人作用等问题,全书在理论概括的基础上论述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该书把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为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突出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和艰巨任务;对当前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实践问题,如心理健康、互联网、校园文化和优秀集体建设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提出见解。

首先,文章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分析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进程,从中共西藏工委会的《关于选送藏族青~内地学习、参观的决定》将西藏公学改制为高等院校再到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高等院校成立,西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实力明显提升。20世纪末,西藏高校开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并进入良性发展期,尽管过程中难度增加,但整个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其次,关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其中基本内容是所有高等院校都普遍共有的,而重要内容是根据西藏地区所特有的问题和基本形势而确定的。再次,西藏地区所特有的教育方式必须是在党和西藏地区教育机构共同协作,坚持领导者正确的领导和教育者的科学教育观。最后,通过探索互联网和心理教育这两种途径来寻找全新的对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

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分析。在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时,必须要从整体全面的广视角去看,注意结构与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但又不能被局限于这些框框角角之中,而是要用开放的视角去看待。要了解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就必须了解西藏的发展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必然受到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本书中第一章就直接讲述了西藏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况,首先陈述了西藏高校教育的发展历史、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其发展历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发展情况对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充分体现了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整体、全面方法研究的特征。

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内容进行分析。该书对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为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基础内容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理想信念的教育。针对西藏高校大学生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进行反分裂斗争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这是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独有的,是针对西藏的当前具体的政治形势所提出的。这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不能忽略西藏地区独有的教育特点。书中还指出,在进行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设立健全的领导机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并且重点提出了对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充分利用当前被普遍接受的互联网这种方式来普及教育的内容,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使大学生能更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增强西藏高校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归属感。

上一篇:小学作文动物描写课件下一篇:实用的喜欢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