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汇报材料(共7篇)
1.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篇一
尊敬的省人大晏副主任、程副主任,尊敬的各位全国、全省人大代表:
正当我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烟叶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会议精神,推动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际,省人大常委会视察我省重点支柱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视察组的各位领导深入我州调研和指导工作,这是各位人大代表对**州的关心和支持,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那一世小说网 http://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全州347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长期以来给予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视察的主题,我把**州烟草产业发展情况、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州烟草产业发展情况
**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是全国烤烟种植的最适宜区和主产区之一,全州12县市均有种植,适宜种烟面积150多万亩,已有60多年的种烟历史。多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两烟”产业的发展,始终把“两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按照省烟草公司提出的“把**建成中国最大的红大特色优质烟叶基地,把**建设云南省老烟区改造提升的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在上级烟草主管部门和各卷烟工业企业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全州各级各部门和烟草系统的共同努力,精心组织,全面贯彻执行“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政策,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坚持诚信经营,加强企业管理,烟草产业实现了平稳发展,烟草产业的基础地位、支柱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一是执行“双控”政策11年来烟叶生产规模逐年增加。全州烟叶收购总量由1998年“双控”时的实际收购量78万担,恢复到2008年的收购量161.2万担(其中:白肋烟6.9万担),增加76.2万担。白肋烟由试种发展到2008年的7万担的生产规模。
二是烟草产业成为全州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2008年,全州实现“两烟”税收2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43.3%,其中烟叶税2.48亿元,是主要烟区和主要种烟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全州种烟农户收入12.66亿元,户均种烟收入达9500元,惠及全州近100万烟农的生产生活,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卷烟工业是我州工业的重要支柱。**卷烟厂整体自2005年并入**集团以来,紧紧围绕集团的发展战略,以把**卷烟厂打造成为行业标志性企业中的标志性工厂为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锐意创新,企业发展逐渐步入了又好又快的轨道。经过五年的发展,**卷烟厂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核心原料基地建设不断加强,非烟工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全州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2008年,**卷烟厂共完成卷烟生产40.9万箱,实现工业总产值28.93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利税总额19.98亿元,同比增长14.37%。
三是烟叶生产科技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近年来,我州成功研究并迅速推广应用了漂浮育苗、平衡施肥、深耕、等高线开墒、标准化烤房、漂育苗剪叶机、移栽器、烘烤加湿器等一系列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100%淘汰甲基溴的使用。**州烟草公司“十五”期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授予专利技术7项。**州1999-2002年连续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烟叶工作先进单位”、2003-2008年连续6年被省烟草专卖局评为“烟叶工作先进单位”或“烟叶工作表扬单位”,全州烟叶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烟草专卖局的充分肯定。2007年7月2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召开了全国烟叶科技示范项目现场观摩及验收会,**州以98分的高分通过验收,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长金忠旺评价:“**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对全国烟叶生产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是差异化战略稳步推进,特色烟叶品牌初步形成。2006年以来,我州与**集团合作共同建设核心原料基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三年来,通过实施原料差异化战略项目,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以烟叶生产差异化为重点,立足科技创新和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香气量足、香气质好、烟碱含量适中、烟叶含钾量高、能够满足卷烟工业配方的优质烟叶,实现差异化生产,基地县烟叶品质不断提高,2008年生产个性风格特征突出“红大”烟叶43.9万担。**烟叶已进入了**集团的红梅、**山等几个大品牌和软、硬玉溪、和谐玉溪、境界玉溪等几个高端卷烟品牌的叶组配方中,并对**集团高端品牌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实施优质原料差异化战略得到省公司和国家局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烟
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2.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篇二
曾经, 为了怕孩子上学太累, 她无奈选择了离家近但名气不大的长春路小学。下定决心前, 她用了大半年时间, 每天守在学校门口观察打探。
两年过去, 孩子每天回到家, 都会兴高采烈地说这说那。刘君璐说:“孩子的作品在班级随处可见, 她能够面对几十名参观者从容自如地介绍班级文化, 我时常感觉自己也在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
“是小班化教育改变了学校的面貌, 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也改变了师生的面貌。”在教育部11日召开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通气会上, 西岗区教育局局长李生滨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 西岗区自2008年开始率先在学区内薄弱学校推行小班化教育, 这些学校由于长期生源外流, 具有实施小班教育的先天优势。
“过去, 薄弱学校总是抬不起头, 我们将教育投入优先拨给薄弱学校, 以项目为抓手, 优先支持薄弱学校, 在师资培训上也让薄弱学校优先, 校长、教师重新找到自信, 更加安心教学。”李生滨说。
西岗区71中学毗邻市内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八成多, 如何让不同身世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班级, 跟上学习进程, 是许多年轻教师面临的课题。
“小班化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关注每个孩子的变化与需求, 同时使每个孩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教学和管理。”作为班主任的青年教师艾茹说。
在艾茹所带的班上, 有个孩子性格内向, 喜欢电脑, 老师就鼓励他担任班级的电脑管理员, 使他有了和同学们交流的共同话题;有个孩子个性鲜明, 擅长摄影, 老师就鼓励她组织班级培训, 抓拍全班同学的快乐瞬间, 最终她的作品形成一面“笑脸墙”, 吸引广大师生来参观……
“有太多的不可能, 在孩子的身上变成可能。”71中学学生家长应志芳说。过去, 孩子不管作业多么少, 都不愿写, 现在, 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一下刺激了孩子的竞争意识, 他天天预习, 每周还制订计划, 从不爱学习变成了会学习。
在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 孩子们得到了更多关注和爱护、欣赏和期待, 这也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新的挑战。
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教师要转向研究型, 必须通过教育局确定标准的“单学科知识关”、“全学科知识关”和“教学技能关”……在一系列创新教育管理的要求和措施中, 西岗区将校际联盟管理转变为“片区+校群”管理, 每一所中学从教材编写、教学手段、学科知识等各方面联系带动若干所小学, 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连接整合, 实现了教育教学的高效实用。
如今, 西岗区31所中小学中, 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比例已达90%, 中学每班30人, 小学每班20人。
“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已从单纯的分数转向综合素质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日益受到认可和青睐, 曾经的薄弱学校迎来了学生回流的热潮。”李生滨说。
不仅如此, “小班化”也促进了“大均衡”。随着优质高中75%的招生指标平均分配到初中等政策的实施, 更多迷信名校的家长也放弃了择校, 老牌热点学校的大班额开始“消肿”。
“实践证明, 把住质量关, 抓好教师队伍, 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能教得好。”在大连市享有盛誉的西岗区34中的副校长韩晓楠说:“越来越多的名教师、骨干愿意参与流动, 因为其他学校也可以让他们收获成就感。”
3.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篇三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
成立时间:
2004年12月16日
首批成员:
9家
目前成员:
18家(截至到2008年3月)
联盟宗旨:
为北京市材料产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检测分析服务,解决材料中、小企业分析测试难的问题;整合材料领域分析检测的资源,挖掘各检测单位的服务能力,提高现有资源为社会服务的效率;汇集材料分析检测领域内的信息,为联盟成员提供协作交流的平台;为材料领域测试方法的研究、比对体系的建立、新材料全面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工作支撑。
新材料是北京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新材料企业增长速度非常迅速。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分析测试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检测分析是为新技术研发提供支撑的基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由于检测分析设备投入大,诸多中小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测试分析手段和能力,约60%的中小企业无法形成自有检测力量,尚未得到高质量的专业检测服务,对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极大制约了北京新材料产业的整体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2004年底,在北京市科委的引导下,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在京国家级测试机构、地方测试机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9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区域性专业化技术协作组织——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简称:材料测试联盟)。其中的测试机构大多都是国家级和市级的权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先进,具备权威资质,拥有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携手创新 彰显服务能力
“北京虽然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能够提供材料测试服务的机构有百余家,但是上规模的测试机构不多,大部分都面临测试能力不强,自主开发能力弱等缺点。测试机构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入世’以后,我国检测市场对内和对外同时开放,检测市场上将有数千家国内检测机构和众多的国外检测机构平等地参与竞争,如何增强国内特别是北京分析测试机构的竞争力成为测试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谈到组建材料测试联盟的背景时,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副主任万荣表示,组建联盟既是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提升行业竞争力
万荣指出,材料测试联盟的成立集中了北京地区材料分析测试领域的骨干力量,有效地凝聚了分散在各个行业部门的分析测试科技条件资源,建立和完善北京材料分析测试创新服务体系。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材料分析测试”作为新材料技术进步的基础,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各类材料加工、生产、研发型企业的需求,材料测试联盟积极开展创新型测试服务,以需求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在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联盟还面向北京市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急、重、难点需求,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优质测试服务。
检测服务迅速发展
目前,材料测试联盟共吸纳成员单位18家,涉及的测试领域包括: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建筑材料、化工新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制品等领域。该联盟已成为当前北京地区材料分析测试领域优质科技资源持续、有效凝聚的一个典型代表。成员单位实力雄厚、资质较强、权威性高,覆盖到了材料测试行业主要的国家级和市级检测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分析测试服务集团,在业界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在优质科技资源的凝聚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据初步统计,材料测试联盟目前拥有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约3400台套,价值总额约为3.6亿元。材料测试联盟成立以来总共为近3万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测试服务。联盟介入之前,企业平均检测周期为2周,通过联盟使得企业在1周内得到测试报告,测试效率提高1倍,客户反应良好。
机制创新 盘活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大的问题就是机制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不同单位的各自特点,材料测试联盟采取机制创新的方式,以高等院校、转制院所、龙头企业为代表引导其科技资源社会化。2005年,北京市科委以材料测试联盟理事单位为依托,启动了“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与科技资源创新试点建设”工作。“我们的想法是建设一个资源共享、功能完善、服务良好的材料分析测试服务体系,并选择部分单位进行机制创新试点,点面结合,先试点,后推广。”万荣说,“计划通过几年的时间,按照‘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的主题计划要求,把材料测试联盟逐步做成国内材料测试服务领域资源共享、功能完善、服务良好的专业化科技条件平台。”
高等院校——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
第一个试点选择了北京科技大学。该校在新材料领域拥有6个包括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各类专业实验室41个,科技条件资源优势突出,并拥有仪器设备共计1200多台套。近年来,虽有少部分实验室对外提供开放服务,但服务的范围和效果都很有限,上述资源仍主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了科技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为盘活该校材料分析检测优势资源,成立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北京科技大学整合了全校材料领域检测仪器设备800多台套、价值1.5亿元。2006年末,相关设备机时利用率从试点前的40%提高到60%左右,测试收入从试点前的80多万元增加到230多万元,来自企业的客户比例逐年增长。
转制院所——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分析检验平台
依托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原有质检站的科技资源优势,将其现有主要服务于产品市场销售的检验检测业务,逐步扩展到以产品市场销售和研发并重的材料测试服务;将其原已形成的质量检测平台,进一步发展成为北京建材领域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测试服务平台,实现北京地区的行业专业化检测服务资源存量资源与增量资源的有效整合。试点开展后,该院设备机时利用率达到88%,对外测试收入接近2600万元,业务量比试点前增长10%。
重点企业——永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材料测试平台
依托中关村永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软硬件科技资源,以先进功能材料公共支撑技术为切入领域,通过整合安泰科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测试分析资源组建为社会服务的第三方实验室。该试点通过平台硬件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努力改善永丰基地的公共技术支撑服务条件,从整体上固化园区招商引资的优势,为永丰产业基地所有企业提供开放、高效的材料分析检测、合作研发、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服务,满足园区中小企业的分析测试服务需求,有力支撑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
开拓创新 培育自主品牌
万荣表示,虽然联盟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国际检测机构抢占中国市场,必将对我国检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冲击。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打造出能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相抗衡的实验室,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只能听从于国外机构,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于缺乏强大的检测机构支撑,在标准制定和方法研究方面处于弱势,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伴随国家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检测行业要逐步形成科学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与监督体系,不断培养民族品牌。
4.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篇四
两林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制度创新、智力保障等方面进行突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两林乡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对这一理念始终奉若神明坚定不移。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该乡的特色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趋强的过程,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喜人形势。截止2011年,该乡共发展金银花亩,反季蔬菜亩,核桃亩,大梨枣亩,爱宕梨、金秋梨亩。本全乡共创产值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元。可以说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该乡广大农民群众拖贫困致富的一条途径之一。
产业开发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难度大见效慢,两林乡是如何在这场漫长艰巨的战役中取得首胜的?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里窥出端倪。
一、树立现代发展理念
两林乡地处凤凰县西北高寒边陲,交通条件、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腊尔山台地下面的乡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产业经济有所突围,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现代发展理念。一是一体化
理念,即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二是标准化理念,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三是市场理念,即高度重视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好做强该产业。
二、优化产业体系
首先是严格落实主导产业梯次分布的产业发展布局,全乡已经形成了以金银花、烟叶、蔬菜、水果等4大优势产业建设为重点的具有两林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其次是着力形成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质量结构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建设的步伐,重点抓好吾斗、板当、板交村的金银花,高岩、凉井、禾当村的烟叶,高果、两林、苟拐村的蔬菜,板如、高岩、禾当、代高村的水果等产业带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推进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的优化调整。坚持“良种、良法”双提高的原则。再次是搞好产品的产加销一条龙配套建设,建成了烟叶育苗工场、烟叶烘烤工场、金银花烘烤工场等配套设施。
三、探索新的经营形式
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业生产需求、市场经济需要、农民群众喜爱的生产经营形式。目前该乡主要建立了以下两种生产经营形式,一种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社会化经营形式,主要集中在金银花产业领域。该乡建立了由金银花种植大户发起,政府经管部门指导、扶持、组织起立的两林乡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社在组织、技术、信息、销售网络上的优势为全乡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二种是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形式。主要集中在烟叶、蔬菜等产业领域,全乡共涌现出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大户35户,既彰显了规模效应,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的劳务就业岗位,有力的带动该乡的产业快速扩张,确保全乡特色产业健康高速发展。
四、强化保障措施
1是加强土地流转工作。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指导、上门服务等手段,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工作,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000多亩。为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便利。
2是深化农村山地、林权改革。通过农户申请,政府引导落实的原则,全面推动全乡的林木林地等资产的有序流转。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确保特色产业长足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国家的惠民政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来发展特色产业和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争取得县移民扶持项目、省脱贫解困项目、德援项目、建整扶贫项目等。修通了8条总里程长达15公里的通达公路;对帮增至农场长达13公里的网络公路进行扩宽硬化提质,修好了两林、禾当、凉井、高岩、吾斗、叭高、板井等村的机耕道、集雨池等。
4.加快人才培养、交流、引进和使用制度的建设。按照现实需求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提出驻村干部要成为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员,种植大户要成为科技示范户,广大种植户要成为
5.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五
近些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确定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切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团山子乡西南,始建于1946年,1985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小学。几经风雨
变迁于2013年异地新建现在的校舍。我校校园占地面积33000㎡,运动场面积52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4㎡。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230名,教职工65人,专任教师61人。本科以上学历21人,学历达标率100%。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身边好老师”4人,县级“身边好老师”5人。
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少先大队室、卫生保健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各功能馆室基本齐全,设置合理、规范。学校图书室藏书 册,生均约 册,达到规定标准。
我校历年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助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曾先后获得哈尔滨市群众满意学校、哈尔滨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单位、依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优秀单位、哈尔滨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依兰县先进少先大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
(一)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 环境,奠定学校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来,我校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得到了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重视和支持,对我校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共投入共投入694万元,其中,投入550 万元兴建了教学大楼,硬化了3500平方米的操场和篮、排球场地,筹集资金近65万元,用于学校设施、设备建设,增添了教学仪器,完善了各功能室的建设。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58套,学生桌椅330套。学校不等不靠,投入资金50余万元用于各功能室的建设及软件材料的建设。投入29万元,配置了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打印机、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我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
(二)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 学质量。
1、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我校充分利用德育课程和学科 渗透等途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通过德育活动实践课,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体验教育。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及时记录下学生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每一个学生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小学回忆。在今年学雷锋活动月中,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雷锋电影,高年级同学还撰写了观后感;举办了“雷锋精神在身边”主题手抄报展;开展了“学习雷锋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我校还面向包括教师在内的全体师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齐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学校活动黑板和LED屏等载体,利用晨诵、午读等契机对广大师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在团小每一名师生心中激发了浓烈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愿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开展了“争做好师生、美德伴我行”师生演讲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忘我奉献的年轻教师和众多的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这次演讲比赛,极大传递了校园正能量,鼓舞了广大师生在思想道德追求上做得更好。
2、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我校还自行开发了《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 润泽心灵 快乐童年》校本阅读课程,将经典读物引向课堂,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
3、在开齐、上好体卫艺课程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活动,三年来,连续举行全校性文体运动会,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大课间操质量,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操——广播体操、自编操(春天在哪里),还有各项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游戏,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还通过自我推荐和选拔,组建乐器、手工、绘画、舞蹈、篮球等学生特长团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育教学管理
(1)、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坚持教学常规一月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考评方案,结合学校实情制订操作性强、规范标准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无论是主学科还是兼代学科,都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精心组织。每学年开展校级教学竞赛活动,并坚持推门听课和新调入教师展示课制度,及时指导教学,规范教学行为。有效促进了教学常规的落实和课堂质量的提高。
(2)我校组织开展了由全体一线教师参与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心得及自己的做法融入到自己执教的一节课中,同时每一位教师又对别人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做法进行了剖析、质疑和借鉴。可以说这次研讨活动既是对我校课堂教学先期成果的检阅,又是全体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几年来,我校在全县小学教学工作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和家长的认可。
(3)开展城乡联动教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多年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联动帮扶机制,邀请市级、县级和乡镇教学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名师到我校上示范课,安排校内教师到名校学习提高,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互动机制。近几年,我校依兰县第三小学就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成效显著。
(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学校均衡发展的源泉。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规模不大,教育资源不丰富,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惟有依靠一支肯奉献、素质高、具有新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才能把素质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1、领导班子建设。我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服务能力强,教育理念新,具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团结奋进。各校级领导有规定的合格学历和相应的资格证书,成员业务能力强,能够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广大教师,全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成 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部署全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并且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央八项规定》、《教育部六项规定》,大张旗鼓地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同时有效落实了“团山子中心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建立了《教师师德档案》,每学期将考评结果记入在师德考评档案之中,在测评中,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达到100%。
3、我校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校本培训氛围,指定校本培训方案,并且有计划地实施,带领教师学习《课程解读》等课改相关书籍,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师伙伴成长活动,使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后开展了团队研究、各学科素养大赛、“说课标、说教材”大赛、城乡手拉手送教下乡、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4、以科研带动教学。“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课题“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与研究” 和“十二五”初期,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实践与研究》课题已经顺利结题。通过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教师主动探索的风气蔚然成风。
(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营造和谐安全校园。在安全管理上,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政负责人任组长,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和严谨的值班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各室配置灭火器,与各重点部位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水电和各项教育设施等方面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学校、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将生命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门学科、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之中,营造学校、班级、师生与同学和谐的人际关系。定期组织安全疏散演练、交通安全培训等活动,使学生学会了遇到危险知道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学校高度重视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学籍管理规定,认真做好义务教育过程管理,完善转出转入和休学手续办理,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保留率、毕业率均达100%,无辍学现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教育科研力量不够,缺乏师资。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希望能够增添年轻教师,为我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6.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篇六
万物储翠,生机勃勃,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里,请允许我代表红星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学校在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中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榆树市红星乡中心小学地处美丽富饶的拉林河畔,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1946年,学校始建。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2275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56平方米,校内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843名,教工总数50人,学历合格率100%,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进行了3次校舍及校园环境的改造,现在的学校,松柏成行,绿草如茵,花果飘香,书声琅琅,书香四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落实榆树市义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初步均衡协调发展,促进了区域性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我们在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一)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1、校园校舍建设
近几年,我们在校园校舍一块投资情况如下: 第一,新建项目:2012年新建校舍投资496210元;2013年新建校舍、厕所和场地硬化共计投资1107380元。
第二,维修项目(专项资金):2013年维修校舍投资148000元;2014年维修校舍含新建厕所、辅助用房和场地硬化计投资694000元;2015年维修校舍投资784810元。
第三,自建项目:2013年自建校舍维修和场地硬化投资183655元;2014年校舍维修投资147727元;2015年校舍维修、建仓库、更换锅炉计投资240280元;校园文化建设、体育器材、办公桌椅及其它设备投资源丰富181400元。
第四,2016年下半年,我们计划投资100000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投资100000元进行校园校舍的维修;投资200000元进行设施设备的添置与更新。
2、四室及文体装备、设备建设
几年来,我们依据吉教办字2012年65号文件标准,对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以及卫生室先后进行了改扩建,并多次进行了设备的添置和更新。目前实验室面积:67.2平方米,图书室面积:56.84平方米,计算机室面积:103.5平方米,卫生室面积:15.5平方米,根据要求,基本达标。其中,实验室仪器208种,2989件,图书17649册,生均20.88册,卫生室仪器82件。计算机45台,达到每班上课每人一机的标准。
学校文体活动场地和音体美器材配备达到省定标准。(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①学校按要求配齐、配强领导指数,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学校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中专学历5人,专科学历6人,本科学历39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②学校不断教师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师德师风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为中心,继续抓好全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利用教师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榆树市《粮仓师表》事迹等有关内容。除集体学习之外教师个人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并且人人做到学有笔记、学有体会、学以致用。通过系列学习活动,教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白了肩负的重担,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③学校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方法。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注重协作体学校的业务学习和交流,学校要求参会和培训教师回来后都要及时传达、汇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真正体现了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全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科教师均要参与说课、讲课活动。凡无故拒不参加者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并将比武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节
(三)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1、实行电脑分班,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学校认真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招生原则,并将每学年的学生信息输入电脑,在校领导和家长代表监督下实行电脑分班,当众打印成册,装入信封,由每位班主任现场抽取信封定班。电脑平行分班是对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在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中树立均衡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
2、开齐开足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以德育为首,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格按照转学程序和要求办理学籍手续,各类学籍资料管理有序。严格执行教育教学行政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①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程已面积实施,为了使全体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的同时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各级各类文件精神,从中学习好经验、新教法,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丰富了教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②在“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全体教师真心诚意为家长释疑解惑,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做“家长的贴心人”。要注重方式方法,采取“探望性家访”、“开导性家访”、“帮扶式家访”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提高家访质量。要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学段、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访问形式。活动中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多鼓励、多赞赏、多倾听、多探讨,创设和谐氛围,切忌“告状式家访”。要通过家访,真正了解学生,切实帮助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以书面的形式,对每个学生的优点、潜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思想、心理等给家长进行一一表述,从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和思想品德等情况,让家长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等,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注意获取真实信息。对在家和学校发现的问题,要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家校合作的方式。通过家访让学生学有信心、学有目标、学有方法,激发起家长培养孩子的信心和热情,赢得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家访的实效。目前,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更近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了。
③坚持以活动促教研,以活动提质量。教导处主抓,教研组主办,全体教师参与,定期研讨交流并小结,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四月份起,我们陆续开展全乡小学教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共参赛教师52人,现陆续上传教学设计(课件)和相关视频。根据《榆树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学开放月”活动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小学教学的实际,5月17日我们开展了“减负提质”课堂教学主题开放课活动,参加的人员有村小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共达300多人,反馈效果较好。5月19日我们红星小学到育民小学进行“送教”活动,共三节课,五年数学《相遇问题》,三年语文《这条小鱼在乎》,四年美术《艳丽的大公鸡》。送教效果明显,得到了育民小学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市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的要求,结合我乡教学工作计划及工作实际,6月份我们又开展了“优秀教案征集”大赛活动,共上报优秀教案12份,现已上传完毕。另外我们还在本学期开展了一、二年级学生“绘本阅读大赛”;三——六年级的“读写大赛”活动。推动了我校“阅读能力提升工程”的深入开展。把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不断地推向深入。
4、开展特色“一校一品”系列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人生最美在少年,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和期盼。
①我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认真组织了三操一舞(课间操、眼保健操、武术操以及校园集体舞)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全民健身活动。②用心经营学生的课外生活,让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以“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活动育人理念,我们从周一至周五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社团活动:兴趣拓展类、国学类、强身健体类、科技信息类、手工操作类、艺术修养类六大特色活动,设置了共14个子项目,成立了26个特色活动小组。
日常活动,快乐成长:周一至周五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时间,每天一小时。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参与各类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率为100%;为让孩子们的人生从小多姿多彩,为今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们立足于学校规划及师生发展需求,坚持走传统文化育人之路。自2015年起,以国学、民族器乐为龙头,成立了中华经典诵读、舞蹈、陶笛、葫芦丝等在内的民族传统艺术活动小组,以艺术教育、强身健体为目标相继又成立了乒乓球、篮球、排球、纸浆画、绳操、武术操等兴趣拓展小组,共计14个项目。为了弥补师资不足问题,我们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充实乡村少年宫的师资队伍。以中国文联志愿支教项目活动为契机,我们与长春师范大学结成了共建对子,几年来,长师先后派了五批计14名志愿者来我校进行志愿支教,为我们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辅导队伍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全面提高了我校少村学校少年的活动水平。
校级舞台,人人参与:2016年六一,我们举办了主题为“金色童年、飞舞梦想”的少年宫专题文艺汇演。
榆树市级舞台,小荷露角:2014-2016连续五届参加中国文联志愿支教项目专题汇报演出,2015年11月我校文艺队同学在榆树市城市展览馆进行了汇报展演。
长春市级舞台,绽放光彩:2015年六一前夕我们乡村少年宫的部分学生赴长师参与了与长师学生的联谊活动,小学生登上了大学的舞台。
③强化教书育人,紧抓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好“四课”,即思想品德、安全健康教育、校本课、班会课。二是学科渗透,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少学科特点适时渗透德育思想。三是抓好典型,深入开展了“践行三个文明”、“三百少年”系列活动。④重视法制教育,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办板报,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自觉守法。
(三)、切实抓好安全工作,为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红星小学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总务主任谢小磊同志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邀请西胜交警中队、乡派出所、乡卫生院的相关领导、专家亲临学校进行安全卫生法制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日寸整改安全隐患。一是及时消除学牛中的安全隐患,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园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五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在《致家长一封信》中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四)、关爱特殊学生群体,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1、关爱留守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我校属非寄宿制学校,但对于到上二类特殊学生群体学校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以上学生建立专门档案,教导处放一份,班主任手里放一份,心理咨询室负责人手里放一份,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共同来开展关爱机制的相关工作。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将这些孩子作为重点接访对象。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让这部分孩子的父母清楚他们在校一切表现,让家长们放心工作。四是要求所有教师对他们做到“三个一点”即:座位靠前一点,嘘寒问暖多一点,家访次数多一点。
2、关爱学困生和贫困生。学校教师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校建立了学困生、品行有缺点学生的帮扶制度,制定了帮扶的具体措施,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用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他们,辅导他们的功课,开展他们的思想,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关注贫困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措施,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上级规定,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确实把资助金发放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手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关爱残疾儿童。统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少年人数,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载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孩子们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目前学校在“创建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这股春风中,各项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校园环境爽心悦目,教学设施逐渐完善,教师队伍日益年富力强,学科教师日趋结构合理,一校一品初放光芒,校园氛围文明和谐。
7.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篇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制定了《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 其集聚的要点都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动力。由此, 把发展重点转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 促进新兴产业技术、功能的提升与应用范围的拓展, 带动经济发展, 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横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两大领域和已经延伸至多个工业领域的建材工业, 在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严重滞后的结构失衡面前, 在资源、能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约束不断加剧的发展环境面前, 在高端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精品严重短缺面前,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是行业进步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为此, 特制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解决结构失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我国建材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实施“创新提升, 超越引领”战略, 实现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迈进, 不仅要致力创新提升建材传统产业的功能与质量, 延长产业链, 拓展应用领域, 增加附加值, 更要加快推进建材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功能、拓展领域, 形成规模, 成为未来建材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实现建材工业发展的“两翼齐飞”。
当前建材行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传统产业中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多数产业已经产能过剩。当然传统产业还要以新的方式发展与提升, 但市场空间容量有限, 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性和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决定了其发展的局限性。虽然传统产业中一些不是最终产品且技术含量高的、功能性与可变性的产品可能转向新兴产业, 但总体上讲, 建材传统产业不能再象以前那样高速发展了。而代表未来市场增量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能够带动整个建材行业发展, 具有先导性、支柱性、可持续的建材新兴产业总体上发展步履艰难、速度缓慢, 目前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建材新兴产业只占建材行业总量的10%。
新兴产业客观上具备资源效能的优势, 有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应用空间, 是未来建材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解决行业结构失衡问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要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建材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否形成规模要视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实现环境友好要由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左右;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否持续提升要看建材新兴产业能否蓬勃兴起。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 只有开拓创新, 持续不断的开拓创新, 才是一个企业、行业, 乃至一个国家生命力和持久力的源泉, 才有发展壮大的根基。
因此, 创新思维, 改变发展方式, 开拓发展领域,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 是中国建材工业改变结构失衡、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二)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是建材工业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能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 包含建筑材料及制品,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三大领域, 具有自身跨度大, 领域宽且多数产品不是最终产品的特点, 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领域,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 材料行业更是具有功能提升的潜力和向其他领域延伸的潜力, 具有替代性强、多次复合创新价值的特征。
伴随着科技进步, 以及应用领域与范围的不断扩大, 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建材传统产业正朝着技术提升与功能改变的方向转变, 其中一部分已经并将有更多的产品转向新兴产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以及环保、通信、卫星、电子科技、国防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出现, 一些建材新兴产业和产品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材行业发展新兴产业既有客观的物质基础条件, 也有行业属性的优先条件, 并与诸多新兴产业领域有着天然的联系, 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只有加快发展新兴建材, 增加其在建材行业总量中的比重, 才能摆脱完全依赖资源、能源和牺牲环保的传统发展模式与格局。因此, 发展建材新兴产业是建材工业真正实现资源、能源节约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必然选择。
(三)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是更好地发挥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地位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展高科技产业, 走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社会进步追求的共同目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是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象征。如果建材行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份额有限, 则说明虽然建材行业有着发展新兴产业的条件, 但由于主观努力不足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更加追求房屋的舒适、安全、美观、保温、隔音, 更加追求节能环保的新标准新需求面前, 如果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不能紧跟时代, 服务百姓, 则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 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须, 也是缓解建材行业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压力大状况的必须, 是提高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与经济社会共同进步发展的必须。
因此, 加快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 是巩固和发展建材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世界发达国家的建材工业发展趋势
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建材工业发展状况看, 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有优势的传统材料随着建筑结构的回归其用量增加、发展较快;二是一些传统建材创新提升、加快更新换代;三是多功能的新型材料的发展步伐加快。
(一) 建筑结构变化使有优势的传统材料发展加快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建筑结构回归到以石材结构和木材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结构, 进而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向其倾斜。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等国, 木结构建筑几乎占了民用建筑结构的50%以上;在北美, 木结构建筑甚至占了民用住宅的80%以上。同时, 发达国家不仅许多古代或过去遗留下来的建筑是石材结构, 而且当代建筑又沿用原有的石材结构并又有艺术风格创新, 如典型代表罗马城既有许多古代城堡又有不少现代著名石材建筑。当然, 石材和木材结构的回归, 主要是由其自然资源优势、环境保护意识、经济发达程度、人们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给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启示是, 要立足资源优势, 以应用为先导, 因地制宜, 节能环保, 不断创新。
(二) 创新提升促进了传统建筑材料加快更新换代
不断追求创新提升、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是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例如发展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可以说全世界材料中除了水以外, 使用量最大的是混凝土。目前, 我国工程建设最常用的是C30、C40的混凝土, 使用C60和C80的就很少, 更不用说C100以上的了, 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一些发达国家研究较多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称为功能性混凝土材料 (ECC) , 能使混凝土材料的韧性高于普通混凝土的上百倍, 使功能、性能、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带来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极大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再如研究生产高档烧结材料, 主要包括烧结墙体材料形成多功能的新型材料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人们在追求更好更舒适居住条件的同时, 也更加注重对环境保护和低碳绿色的追求, 这就给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和装饰材料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因此, 发达国家在烧结墙体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不仅提高了新型烧结墙体材料本身的质量, 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 实现了低碳绿色发展, 形成了建筑材料的功能多元合一, 提高了建筑水平和居住生活质量。给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启示是:要做则做精, 创新无止境, 发展永远在路上。
(三) 加快研发多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和多功能新型材料
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建材的功能提升和对新材料、新领域的拓展方面, 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新品种胶凝材料。例如将CO2转换为胶凝材料等。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水泥行业已研发出新型水泥产品, 其中部分产品在适宜条件下, 将有可能替代一定比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发展结构自保温复合墙体材料成为主流。复合墙体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效能合一的特点, 结构自保温对改善墙体性能、改善室内空间环境以及建筑节能等具有良好效能。结构自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已经成为建筑墙体材料发展的主导产品。三是发展各种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一些国家迅速发展无机功能新材料, 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特殊性质的新型材料, 如半导体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等新材料, 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 具有重要的应用空间。四是发展生物质建筑材料及秸秆建筑材料。一些国家凭借这类建筑材料资源充足、再生性强、遍布性好、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特征, 加快了研发和市场应用。五是加快发展先进的新兴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 不仅提升了功能, 扩大了应用领域, 而且增加了附加值, 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启示是:提升建筑材料功能性能和开发新兴产业并举, 旨在创新中提升, 在创新中拓展新产品和应用领域, 落脚点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三、我国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种类多、规模小、发展慢, 尚未形成主导的有规模的支撑产业
我国建材工业共有32个分行业, 产品有80余类1400多个品种, 各个分行业都程度不同地包含有一些新兴产业, 其中后期发展起来的、随着技术与功能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新兴产业的新型功能玻璃、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墙体材料等, 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总体规模都不大、产业化进程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 其中建材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3大类7小类约150个品种, 2012年产值近4000亿元, 占建材行业总量的10%。既不是建材新兴产业的全部, 还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相比有很大的距离。与建材新兴产业种类多、规模小、发展慢相对应, 对新兴产业本质属性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与工作力度都存在差距, 致使我国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技术研发的主攻方向以及发展的主导产品等都还不够明确, 技术创新攻坚的领域和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既不清晰又力量不集中, 影响了整体发展。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分类目录, 在一定程度上从宏观层面明确了建材工业相关新兴产业发展的范围和发展的领域, 但认识的深度、工作的力度都还不够, 必须进一步从理论到实际的结合上明确定义、分类和发展的重点。
(二) 科技研发资源相对分散, 研发体制不完全适应行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政府机构改革和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 有效地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加速了科研院所进入市场,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与此同时, 行业科研院所转制后也变为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考量的对象, 服务对象也由以行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主要服务于本企业或本集团公司。由于缺乏行业性的纽带和联手, 在研发资源分割的条件下, 使得行业整体性的、规模较大的、需要各方协调的重大专项技术创新与突破变得越来越困难。加之以服务中小型企业发展为重点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健全, 使得中小型企业缺乏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引领, 严重制约了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已实现工程化或产业化的新材料、新技术, 如风电叶片、光伏玻璃等, 本来已经迈开了发展步子, 但由于缺乏再创新, 导致低水平同质化发展, 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 发展陷入瓶颈。
(三) 缺乏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扶持和政策倾斜, 靠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难以做成大事
与传统建材发展的历程相比, 传统建材一些重点产业的重要项目都得到过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新兴建材发展某种意义上难度更大, 但获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包括一些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电子基板玻璃、碳纤维等) ,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所需投资巨大, 高达数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元, 若缺少国家扶持和有效的政策机制, 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投入, 步履维艰。而众多规模较小的新兴产业, 由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获得国家科技专项支持可能更少, 技术创新多数处于跟随和模仿的阶段, 难以创造自主品牌。在科技人才方面, 由于建材新兴产业的企业大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员工收入待遇不高, 难以引进高端人才, 甚至建材院校的毕业生进入新兴产业企业的比例也在降低, 严重制约了建材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 新产品推广应用存在诸多障碍, 产品开发与建筑设计标准和应用规范时常发生碰撞
长期以来, 由于行业分割, 一些建材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与应用推广存在脱节, 制约了发展。建材产品主要应用在建筑业, 一方面建材新型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发展的新需求还不够紧贴, 另一方面由于建材新型产品的设计应用的主导权在建筑业, 对新型材料的应用缺乏实践, 更多地出于对应用风险的顾虑, 由此很多新型建筑材料与现有的工程设计标准与应用规范规程发生碰撞, 应用受限, 进而影响了新型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
建材新兴产业的其他应用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同时, 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尚有较大差距, 一些实验室成果由于缺乏进一步的投入与研发, 难以实现产业化。企业化的科研院所开发的技术, 更多地只能用于自身现有产业的发展而非能服务于其他企业。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建材新兴产业的定义及主要领域
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发[2012]28号) 中, 将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定义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主要领域包括:节能环保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生物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共七大类。
确定建材新兴产业的原则, 既要在国家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框定范围内拓展延伸, 又要结合行业实际加以提炼。建材新兴产业的定义与范围确立如下:
(一) 建材新兴产业定义
建材新兴产业是指在未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 以国际国内当代的最新技术为载体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市场需求大、成长性好的、对建材行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物质资源消耗少、低碳无污染, 开发潜能大的建材新兴产业。包括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已经涵盖的建材新兴产业;建材工业三大领域中已经形成的新兴产业或原有产品经过创新提升后性能、功能改变产生新的效能, 能够延伸与扩展到其他领域且具有带动作用的功能新型的产业;建材传统产业中经融入新技术与智能技术后, 使用范围和使用价值扩展与提升, 具有替代功能的新型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对国家经济、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新工艺、新装备及共性关键技术和能够填补空白开拓新的领域的新兴产业。
建材新兴产业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或特点:一是技术在国际国内领先并已基本成熟, 已经超出原有技术和产品的功能和作用, 代表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产品高端、质量优良、功能稳定, 且有提升扩展功能的潜力, 具有带动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三是资源能源消耗低、效率高, 具有高附加值, 低碳绿色并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能带动本产业和相关产业、相关领域的兴起, 能够提升建材整体产业结构和促进技术进步的产业。
(二) 建材新兴产业主要领域
建材新兴产业的主要领域既包括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材产业与产品, 包括符合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方向、能够提升建材行业整体水平、发展前景好、填补空白、有别于原有材料、替代功能强, 带动其他产业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建材新兴产业, 也包括已有的传统建材产业融入新技术形成新功能的各种新型材料等。
从建材工业的行业属性看, 新兴产业其主要的领域是建材新材料, 即以新为标志, 或是过去没有的, 或由于原料配置、化学成分变化、工艺设计与产品功能变化, 使传统材料转变为新兴产业并具有建材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建材行业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主要包括永磁、发光、催化、储氢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 高纯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包括特种环氧树脂等基体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也包括采用新技术 (工艺、装备) , 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有了特殊用途的低排放的特种水泥、新型高效节能保温材料、TCO玻璃以及各种超白超薄等特种玻璃, 特种陶瓷等材料。
建材新兴产业还包括填补空白的和具有替代功能的, 资源高效利用且循环利用的新材料新产品, 包括节能低碳型和减排有显著效果的新型装备与配套产品, 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的环保技术、装备和材料等。
建材新兴产业确定为七大领域:
1.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服务于国家重要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建设、环境、道路交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粘接材料 (基体) 和纤维状、粒状或其他形状的增强材料,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复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等。包括满足未来重大工程建设、海洋工程和严酷条件下使用的水泥基复合特种材料;新型的高承载半柔性交通路面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新能源汽车、环境工程和武器装备等领域, 满足轻质高强、耐腐、隔热耐烧蚀、隐身等特定功能的尖端技术要求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既包括新开发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又有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功能提升形成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包括先进陶瓷, 主要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纺织、化工、机械、汽车行业的新装备新材料;人工晶体中激光、非线性光学和红外等晶体材料, 主要用于导弹、电子对抗、潜艇通讯、激光武器等配套装备的材料;信息显示基板玻璃等各种特种新型玻璃;特种新型高性能玻纤及制品等。
3.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 主要包括应用于下述领域的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硅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石墨负极等电子材料;汽车与交通领域的高性能摩擦、密封材料;轻工领域超细活性专用功能填料;节能环保领域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和无机防火保温材料等。
4.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主要指服务于建材行业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技术装备和高效能高效率的节能环保材料与产品, 重点是围绕建材各产业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和提升设备、改进设施所需要的产品和装备, 特别是用于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颗粒排放的新技术、新装备。同时, 将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能动扩展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着重开发并形成具有新型功能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具有新型功能的燃料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具有新型功能的垃圾、污泥、有害物体、循环利用技术设备;具有新型功能的净化空气、大幅度降低粉尘和有害粉、气、物的先进装备技术。
5. 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围绕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转型升级, 发展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高端、知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能耗低、环保型的装备产业。包括具有顶端技术和新型功能的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新装备;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主要传统产业提升功能和改变用途后的高端技术装备;纳米材料装备、特种晶体、非金属矿开采及加工装备;为各类新兴产业发展与提升更新和配套的各种高端的智能化装备;高效烟气除尘、脱硝、利废无害化处置等高效率的装备等。
6.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
主要包括各种工程建筑和城乡居民居住用的轻质高强和多功能合一的新型墙体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装饰材料, 在原有承担建筑承重、隔断、围护等功能基础上形成的轻质高强、节能保温、低碳绿色、多功能多元合一的新型建筑材料, 其生产、制造和施工符合节能环保和提高施工劳动生产率要求, 尤其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使用寿命、舒适健康为宗旨, 具有耐用、节能、环保、防水、防火、隔音、隔热与保温抗震等多功能合一或相互可融合效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作为重点。
7. 传统建材提升性能功能后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建材新兴产业:
所谓传统建材是与新型材料、新兴产业相对而言的, 很多的传统建材产品通过原料配置改变或化学成分的改变, 工艺改进等使原有材料有了新的功能或原有功能有了明显提升, 由此用途和应用领域得以改变成为了新兴产业。目前主要包括LOW-E玻璃、超白超厚超薄玻璃、陶瓷薄板、C40以上预拌混凝土、高性能专用混凝土、工程预制件等玻璃、陶瓷、水泥及水泥制品传统产业经过提升功能或精加工、复合和多次复合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上述七大领域都各有发展优势, 从建材行业的属性看目前发展潜能大的是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兴产业,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其配套的装饰装修材料产业, 它们是未来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和发展重点;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则覆盖着所有的建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具有巨大空间, 理所当然也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当然, 建材新兴产业是动态的、变化的, 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相互替代。
五、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 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 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 全面启动与实施《2030年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着眼于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着眼于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发展建材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着眼于增加建材新兴产业在建材行业总量中的比重, 从总体上提高建材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快实现节能减排的新目标;着眼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解决行业结构失衡问题;着眼于加快开发新兴产业和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中国建材行业在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 不仅建材传统产业在创新提升中得到新的发展, 而且使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的一支强师劲旅, 使中国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但不减弱, 反而有新的发展和贡献, 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 加快推进由建材大国变为建材工业强国的进程。
(二) 建材新兴产业总体发展目标
1. 以七大领域作为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和发展的主导产业:
建材新兴产业与所有的事物一样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自身的科技进步和与其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与进步, 总体上发展是无止境的。不仅现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而且未来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更是不可估量。就现阶段来说, 以七大领域作为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在行业发展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中, 在科技创新和突破瓶颈的攻关中, 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做到发展目标明确、主导产品清晰、技术支撑可靠、政策保障优先。建材新兴产业的总体增长速度要高于建材传统产业, 形成有持久力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一定的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集群。
2. 着力增加新兴产业在建材行业中的比重:
到2020年, 建材新兴产业在创新技术、拓展发展领域、提升附加值、产业规模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拓展, 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建材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到2030年, 增加值比重达到60-70%左右, 使建材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大幅度降低, 总体环境达标, 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
3. 新兴产业主要的技术装备实现创新升级:
到2020年, 部分尖端新兴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届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占半数以上新兴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届时世界先进水平。到2030年, 占半数以上的建材新兴产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届时世界领先水平, 成为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排头兵, 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30%。
4. 率先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环保指标的全面达标:
资源能源利用率到2020年在2013年行业先进指标基础上再分别提高20%和25%以上。到2020年, 新兴产业企业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到2030年资源能源利用率和环保指标达到届时的世界同类产业的先进水平。
5.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到2020年新兴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2013年行业先进指标基础上提高30%以上。到2030年达到届时世界同类产业的先进水平。
(三) 建材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以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驱动, 着力开发与提升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海洋工程、智能电网建设等高端市场所需的各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与拓展超高性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形成规模。特别要强化对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的研究, 着力组织顶端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瓶颈技术的攻关。坚持新兴复合材料多功能、复合化、制品化、技术高端化和附加值高的发展原则。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并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要增加自主知识产权, 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着重组织加强关键制备技术的研发与攻关, 以减少关键配套材料进口为创新发展的重点;把加强先进陶瓷、人工晶体、特种新型玻璃、新型无机高性能纤维等功能性材料和结构材料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作为重点, 加快新型功能材料和各种结构材料应用领域的开发, 形成产品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同步的发展新格局。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把提升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探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提升非金属矿高端制品的加工制造装备技术作为发展壮大非金属矿及高端制品业的关键环节;把提升与增加非金属矿物基节能防火材料、非金属矿物填充材料、功能性无机涂敷材料、生态环保材料、新能源材料作为发展与提升的重点, 以形成地勘、采选、精加工与贸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把拓展找矿视野, 增加优质、功能性矿种及增加资源储量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把加强非金属矿及高端制品业的技术研发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增加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非金属矿专用设备的大型化和高效能、提升精加工技术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技术装备创新的主要目标;把提升膨润土、高岭土、硅灰石、长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的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提升共伴生矿物的回收再利用技术, 作为创新技术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主要目的。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建材各产业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围绕资源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 同时向其他行业延伸与扩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重点围绕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材有关产业燃煤窑炉技术提升, 加快现有的耗能设备和排放设备的改造与更新换代;重点提升与突破以低氮燃烧技术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细颗粒烟尘减排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通道分室燃烧器及全氧燃烧技术装备的提升并实现产业化;重点开发处置城市垃圾, 建筑垃圾, 污泥有毒、有害物体的技术装备, 高效率脱硫脱硝、细颗粒烟粉尘减排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发展对现有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能耗控制和排放控制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 加快全行业节能减排指标达标, 进而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
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是围绕整个建材行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目标, 瞄准世界建材产业一流技术装备创新研发高端顶端技术, 打造使用寿命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比肩的先进建材装备加工制造产业。要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 拔高建材主要产业技术装备研发的起点;围绕建材各产业转型升级与超越引领的目标, 重点开发两个“二代”的先进技术装备, 开发各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新技术、新装备, 开发各新兴产业功能性能改变与用途改变所需要的新装备、新技术, 把挑战世界领先水平、突破技术瓶颈和提高制造精度作为组织攻关的重点。总体发展原则是向功能型、复合型、节能环保方向提升, 向新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智能化、高效率方面发展和提升。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重点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施工便利的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坚持技术含量高、产品新型、质量好、节能环保低碳绿色和舒适的原则;坚持产品性能优异、功能多元且复合功能强的原则;坚持制品化、部品部件产业化与组合组装的发展原则;坚持美观、适用、安全、无污染的发展原则。
传统建材提升性能功能后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建材新兴产业:很多建材传统产业具有不是最终产品的特征, 它们既有传统材料的功能性能, 又有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潜能, 经过与其他材料复合或自身技术水平提升到一定层次后可以改变功能和用途, 以至延伸到其他工业领域。为此, 要坚持创新提升的发展原则, 使有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功能的传统建材, 充分发挥潜能和效能;要坚持打破行业界线, 使其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发展原则。对目前已经由传统建材产品扩展用途并已经转向其他领域的, 要继续提升技术, 继续扩大应用领域。要把有特种功能的已经超出原有用途的各种特种水泥、功能新型的节能技术玻璃和已经转向电子、通讯领域的特殊功能技术玻璃、新型的有特种功能并已转向国防和军工领域的新型陶瓷等产业, 继续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
(四) 建材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主导产品
1. 新兴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坚持以大比强度、高减重效率、强抗热载能力、低成本、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发展导向, 形成批量生产和规模化, 加大对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增强体和环氧、双马、聚酰亚胺等多功能聚合物基体的研发力度, 并加快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长纤维和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应用于能源、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研发和扩大应用“碳-氮”化物复合陶瓷、自增强碳化物陶瓷 (包括自增强氮化物、硼化物陶瓷等) 、纤维增强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氟化物等高性能结构型陶瓷材料;化学及物理敏感性多元复合陶瓷传感器、压电复合陶瓷、热电复合陶瓷、包括集导电、蓄热等于一体的太阳能域陶瓷等功能型复合陶瓷。
水泥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适应海洋工程、西部严酷环境条件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多层次纤维、聚合物改性高强、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地聚合物、磷酸盐等新型特种水泥复合材料及制品。还包括优质沥青改性等高性能、低环境负荷的路面材料、耐候建筑材料。
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发展高档碳纤维、芳纶纤维、R和S级高强、高模玻璃纤维, 重点发展和提升低介电玻璃纤维, 高硅氧、石英、硼纤维, 碳化硅纤维, 连续玄武岩纤维和及其他高性能纤维产品。
高性能膜材料:重点发展复合针刺毡覆膜滤料等玻璃纤维滤料等。
2. 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特种新型玻璃:是指平板玻璃技术提升和功能、用途改变转向新兴产业的各种特种玻璃及相关制品。重点发展与提升电子信息显示玻璃 (高世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 。加快发展高纯石英玻璃及制品等。积极发展高铝高强盖板玻璃、铝硅酸盐高强玻璃、长波红外玻璃、无铅低温封接玻璃、激光玻璃、微晶玻璃等各种多功能新型玻璃。
先进陶瓷: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疗、国防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急需的结构、功能陶瓷材料。重点突破陶瓷粉体及前驱体制备、烧结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以氮化硅、碳化碳、氧化锆等为主的高温结构陶瓷以及新型无铅压电陶瓷、透波陶瓷、过滤陶瓷等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
人工晶体:创新与提升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水晶等人工晶体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高品质人造金刚石、4-6英寸的LED半导体照明用蓝宝石晶体衬底、新型闪烁晶体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突破Si C、Ga N、c BN等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晶体生长、器件制作等关键技术, 形成配套并批量生产。
3.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领域及发展的主导矿种: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节能领域、环保领域、新材料领域。发展的主导矿种目前主要包括石墨、膨润土、高岭土、滑石、硅质原料、石灰岩、硅藻土、石膏、蛭石、珍珠岩、萤石、耐火粘土、碳酸钙、硅灰石、长石、玄武岩、石材等高品位且附加值相对高的矿种。
非金属矿开采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提升和突破的重点主要是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技术和共伴生矿物的有效回收再利用技术;延伸矿产品产业链, 物尽其用, 提高矿物利用率。
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提升的重点主要包括超细粉磨、精细分级、精选提纯、脱水、煅烧、除铁、矿物高纯化、表面改性/改型、插层、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等深加工技术, 优化功能, 提升精度, 提高资源利用率。
非金属矿专用装备:重点发展非金属矿装备大型化生产线 (成套) , 围绕高效、高精度、节能环保装备, 提升与发展新一代超细粉碎与分级设备、干燥设备、煅烧设备、粉体表面改性设备、除铁设备等功能新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装备系列。
4. 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建材节能技术装备:重点开发高效燃料替代技术, 节能型低排放工业窑炉, 能源高效转换、高效传输装备技术, 传热节能装备技术、高效换热设备技术、余能余热再利用装备技术、能源管控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智能系统控制技术等。
建材环保技术装备:重点研究和突破依靠窑炉自身功能有效脱硝、脱硫, 从根本上治理污染、降低排放的技术装备。重点提升与发展脱硝技术装备、脱硫技术装备、袋式除尘器、先进电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二氧化碳收集及利用或贮存技术装备, 有机废气VOC控制装置, 废气中重金属减排装置, 废弃物发酵、热解、焚烧等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先进技术装备。
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重点是推广与提高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 玻璃熔窑热回收及废气余热发电, 非金属矿产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与回收, 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废渣、化工废渣、再生资源、城市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及秸杆等农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等, 充分发挥各种废弃物的效能, 以节约资源能源和实现环境保护为发展的重点。
5. 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建材制造成套设备:重点研发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富氧和分级燃烧减排NOX技术, 低能耗、无害化、环境友好型熟料烧成技术, 无球化高效节能料床粉磨技术;开发高端成套设备技术及具有低环境负荷、智能控制、设备状态远程监控与诊断等功能的高端水泥成套设备;研发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新型熔窑结构优化及负压澄清技术、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等高端成套设备;发展浮法和溢流下拉法高世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LOW-E玻璃、TCO玻璃、浮法高铝高强盖板玻璃、浮法铝硅酸盐高强玻璃、超白压延薄玻璃及其化学钢化与增透镀膜等高端特种玻璃高端成套设备, 小于0.5mm超薄浮法玻璃制造成套装备等;研发各类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端、节能减排、劳动生产率高的新型装备;提升建筑卫生陶瓷生产高端成套设备, 特别要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特种陶瓷装备;提升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高端成套设备;开发高档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加工装备等。
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重点发展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
6. 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
板材类: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多功能复合一体化的板材, 提升并加快发展高档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石膏空心条板、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平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真空挤出成型纤维水泥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集料混凝土配筋墙板、轻集料混凝土多孔墙板、石膏刨花板、木质板材等。积极推广石膏板复合内墙板、GRC复合无机芯材外墙板、金属面无机芯材绝热夹芯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GRC岩棉外墙挂板等新型墙体材料。
砌块类:重点发展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一体化的砌块, 重点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多孔保温砌块、烧结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装饰混凝土空心砌块, 以及发展石膏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复合无机保温砌块等。
新型房屋类:住宅部品 (包括建筑材料、制品、产品、零配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新型整体房屋构件及集成组装产品。
7. 传统建材提升性能功能后延伸至其他工业领域的建材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技术已经成熟并具有推广价值的传统建材转化的新兴建材。
玻璃领域:重点发展LOW-E玻璃、SUN-E玻璃、TCO玻璃、超白玻璃、自洁净玻璃、电致变色玻璃、超薄超厚浮法玻璃等。
陶瓷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多功能特种陶瓷, 高档薄型化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及先进制造技术等。
水泥领域:积极发展硫铝酸盐、碳酸盐水泥等非普通硅酸盐特种水泥等。
六、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 统一规划, 明确目标, 着力实施
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结合建材行业的实际, 要把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兴产业、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非金属矿及制品业新兴产业、建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与墙体材料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产业和传统建材提升功能延伸领域的新兴产业七大领域及其发展的主导产品, 作为发展的重点。对明确的发展领域和主导产品, 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与引导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集团和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 围绕发展重点突出技术创新和组织瓶颈攻关, 有效解决建材新兴产业规模小、种类散、缺乏领军企业和形不成规模经营的问题。从编制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到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从制定争取扶持政策到重点研发项目的确定, 都要把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中要将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举措。
(二)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解决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提高全行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认识, 将其作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举行业之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 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帮助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倾斜政策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困难, 并致力疏通产用衔接不畅问题。一是争取将建材新兴产业重大创新项目和重大专项列入国家风险补偿计划, 获得国家风险资金支持;二是努力争取将建材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列入国家专项计划, 获得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开发建材新兴产业的有关开发基金、固定资产投资、税率方面获得优惠;四是对建材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争取获得国家后补偿支持和奖励;五是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出台高科技新产品与市场应用相衔接的政策, 促进建材新兴产业产品的推广应用。
(三) 集合行业力量, 组成行业科技攻关联盟, 形成行业攻坚合力
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运用市场机制将行业的力量有机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各方的优势, 组成行业科技攻关联盟, 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缺乏组织协调、研发力量分散、人才资源不足、瓶颈难以攻克的问题。一是各级行业协会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 在充分征求、听取广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意见的基础上, 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 组织行业科技创新与共性瓶颈问题攻关联盟, 对共性技术瓶颈问题进行攻关, 对关键技术进行联手攻坚;二是成立行业建材新材料分会, 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鼓励发展的产品目录, 引导新兴产业科学发展;三是要积极发挥建材科教委和有关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 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专门小组参与建材新兴产业的研发, 为新兴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四是发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组织调集集团内的资源, 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 使他们成为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和主力军;五是建材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是创新研发的主要承担者, 要发挥他们在协调科研力量、建立各级各类建材新兴产业研发中心、组织好重点项目和产品的创新研发中的主体作用;六是要加大建材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培养, 在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建材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建材新兴产业的发展事业。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魔芋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9-11
公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0-19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09-03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08-31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11-18
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1-02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06-13
镇生物产业发展工作汇材料11-14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10-24
安徽汇报材料江南新兴产业示范创建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