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经典诵读

2024-09-24

八年级经典诵读(精选8篇)

1.八年级经典诵读 篇一

八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串词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自强不息的华夏儿女,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国学经典,历经了大浪淘沙的翻腾,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辉。

多少仁人志士在经典的感召下,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壮丽篇章。

今天,让我们诵读经典,对话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第一篇章:孔孟之道

(学生朗读《论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至理名言启迪着我们的人生(学生朗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段)

两千年来,面对外来侵略,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他们身先士卒,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这雄浑的时代背景中,巾帼女子的飒爽英姿是我们感受到别样的激情。

第二篇章:战争史诗

(学生诵读《木兰诗》)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民不聊生,诗圣杜甫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这份忧国忧民的情怀谁

能不为之感怀。

第三篇章:民生疾苦

(学生朗诵《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们吟诵唐诗宋词,追慕前辈的猎猎风采。

我们在云走霞飞,潮起潮落间感受流动壮美。

我们在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中体会辽阔壮美。

我们在青山碧水,花红柳绿间目睹色彩的绚丽。

我们在花开花落,草长莺飞中感叹生命的轮回。

第四篇章:人文地理

文以人传,人以文传。一篇《岳阳楼记》使范仲淹不朽。岳阳楼的几起几落,洞庭湖的波息波兴,与人世间的王朝更替,宦海风涛,人生旅途何其相似。范仲淹虽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他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撼古今的心声。(学生诵读《岳阳楼记》)

尾声

古人已逝,天地巨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雪化了,走过春,掠过夏,来到秋,登高远眺,秋天的长沙让毛泽东发出万千感慨,日月的变迁,国家的兴亡,一起涌上笔端。让我们追寻伟人闪光的足迹,探问伟人崇高的心灵。(学生诵读《沁园春·长沙》)(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郁郁惶惶。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学生诵读《少年中国说》)

2.八年级经典诵读 篇二

一、创设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克服厌倦情绪的有效手段。实验初期, 低年级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不是很感兴趣。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我们充分利用橱窗、专栏和黑板报办起了经典诵读墙报专刊。无论在校园还是进入教室, 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儒学氛围, 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幅幅诗配画手工作品, 展示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点滴收获。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感染和熏陶。

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我们通过讲故事引路, 帮助学生对古诗文有较为浅显的了解。如诵读《三字经》前, 我先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 将“孟母三迁”“窦父教子”“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运用图片及多媒体等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诵读唐诗宋词时, 我将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提炼成简单易懂的故事先向学生介绍。另外, 我还向学生宣传介绍了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刻苦勤学的感人故事, 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 为他们树立榜样, 培养他们发奋读书的意志和毅力。

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阅读课上, 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各自的诵读成果, 如介绍所读经典篇目、展示摘抄的优美词句、背诵精彩片断, 交流读后感等。这样的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学生, 使得学生兴趣盎然, 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潜在意识和能力。

二、科学引导

三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 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阶段, 也是培养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指导学生诵读经典, 既顺应了儿童求知的天性, 也将为其一生的快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诵读经典, 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来背诵, 让学生在玩中学。这就要求我们会挤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每天早晨又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晨读进行“经典诵读”。虽然每天只有短暂的一、二十分钟时间, 但长此以往, 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

除晨读外, 我们还利用课前读、课后读、假期读等方式加强经典诵读复习。如让学生在晚上或周末, 在完成作业之余, 和家长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这样做既能培养了亲子关系, 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和好处与家人分享 , 使家长在监督孩子的同时, 也受到了经典的熏陶, 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这样, 以一个学生带动了一个家庭, 让经典走进了家庭,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 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使得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而且, 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 只有日积月累, 才会厚积薄发。

三、建立制度

评价激励机制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激发其道德意识, 将人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化为评价为人的成长服务。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我们注重建立“星级”评价机制 , 坚持进行多元化非正式评价、广泛进行展示性评价。

我们建立了经典诗文诵读三个“一”制度。即有一个诵读合作伙伴, 互助互学, 相互监督、相互进步。有一个导读的机会, 即建立学生轮流导读的制度, 每天引读十到二十分钟。学生既可以引读课本内知识, 也可将一些外知识与同学分享, 并由读到讲, 以此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坚持记录经典诗文诵读的习惯。于是, 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由组长记录诵读情况, 每周总结反馈, 激励促使每个学生进步。除此以外, 我们还应建立学校、家庭、班级相结合的配合协同管理制度 , 建立监督员巡视制度,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制度, 以保证经典诵读制度化、经常化。

四、指导方法

我们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时应始终贯彻“只求熟读, 不求理解”“只奖励, 不苛求”“只表扬, 不批评”的态度, 创建一种良好的诵读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诵读的环境之中, 通过变换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 如轮读、小组读、拍手读、降音读、唱读等, 让学生喜欢上经典, 爱上诵读, 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 培养他们诵读的语感。这样, 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就把内容背诵下来了, 从而摆脱了教师那种强制性、命令式, 将诵读作为一门功课来进行的枯燥单调方式。另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循环联系, 反复诵读, 尽量消除学生那种“三分钟热度”的诵读现象。

书一旦吸引了孩子, 你会发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是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所难以达到的。如六一儿童节时, 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现场表演了编排的《满江红》《三字经》等经典诵读篇目。很多学生说, 自从学习一些经典诗词, 懂得了很多道理, 爸爸妈妈、老师邻居们都说我长大了。经典诵读活动实施以来, 我校80%以上的学生均能做到对要求诵读的内容熟练背诵。这一活动同时也受到了社会以及家长广大好评。经典诵读实施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有了提升, 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 自身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 同时培养了开朗、自信、乐观的性情品德。而且, 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 受到了教育和启迪。

五、以身作则, 润物无声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和学生一起谈古论今, 激扬文字, 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万万不行的。苏静老师凭着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带领她的一群“弟子”走进了古典诗词的王国, 引导学生与诗词亲密接触。我们也应该从基础做起, 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并抒写读书心得, 读书笔记。鼓励教师多读书, 可把读书作为对教师的一种奖励。其中, 《人一生要读的100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等经典书本已成为教师的案头常客。而且, 好书要共享。在课余之时, 我们不少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最近所读的经典篇目, 并通过校园网和大家一起共享。这样, 我们就把读书当成休闲, 当成享受。而且, 师长和学生共读古文经典, 利在百代, 功在千秋。

以前许多家长苦于与孩子沟通的困难 , 孰料每天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 便可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3.八年级经典诵读 篇三

关键词:诗歌诵读;经典教学;小学教育;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2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以基础夯实为主,中年级教育让学生接触到我国的基础文学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高年级教学则主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赏析、理解、记忆等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敏感性,所以在中高年级阶段,加强语文经典诵读的方法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经典诗歌诵读的概念及范围

传统意义的诵读概念相当广泛,主要包括读、诵、背三个方面。细分下来“读”包括有朗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和配乐朗读;接下来熟读成诵,“诵”包括朗诵、吟诵和诵读;最后才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概念“背诵”。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讲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在读一遍后就要求背诵,而是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的理解、熟读之后再朗朗上口。

二、经典诗歌诵读的目的及价值

(一)传承经典文化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诵读我国经典诗歌即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利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习惯素养,还利于传播我国的优秀经典文化。让学生从小就有继承发扬优秀文化的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健全学生发展

通过诗歌经典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钻研精神。通过经典诗歌的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对语文的敏感性、提高个人写作能力,同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注重表达,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激发兴趣爱好的培养

通过诗歌文学的接触,能够培养学生对古文字的热爱和研究,激发学生对国学内涵的积极热情,这使得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课本的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广泛研究相关联的经典作品。

三、经典诗歌诵读的方法及应用

(一)出声朗读

从早读开始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例如先全班齐读,共同吟诵之后,由课代表领头进行范读,可以根据录音进行,也可以让课代表领头进行全班朗读。最后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兴趣的、要背诵的相关篇章。只要读出声音、融入在班级气氛中,熟悉之后便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利于学生完成背诵。

(二)课堂朗诵

课堂上的诵读方式则更加多样,例如教师可抽问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诗歌或经典文章;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每人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还可用玩游戏式的连接法来朗读诗歌。同时课堂朗诵还可以将学生分大组进行共同吟诵、小组内部背诵的方式等。

(三)理解式背诵

从教学的开始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内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例如《泊船瓜州》这篇诗歌的教学,教师首先给学生描述写作背景,将画面感展现给学生。其次能够通过诗眼“绿”来体现整首诗的手法,形容词作动词,“又绿”二字的运用让诗歌有了韵律,灵动了起来。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又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结合作者的情绪给学生进行指导,不断提出关键词,让学生潜意识里得到共鸣感受,这样在背诵时就能够想起关键词、关键的感情,从而更利于记忆。

四、经典诗歌诵读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课标对诵读的意见是“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方面逐渐增加难度。”不能够简单地评价“很好”“一般”“良好”这样大范围的形容,而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题材、阅读数量等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奖励体制,对阅读累积量多、朗读质量高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富有感情、主动表现自己的学生予以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正确指导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人物,注重教师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习惯,具有大量阅读的基础并能够进行专业指导、兼并标准发音、正确的停连和重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身体力行和专业魅力才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和帮助,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并促使学生模仿,提高个人素质。

(三)注重氛围营造

能够多采用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的感受能力,通过配乐朗诵比赛、诗歌经典主题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带动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可建立传统文化长廊来给学生创造经典文化环境。

(四)家长全力支持

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家长的全力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训练,能够给学生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氛围。在经典诗歌文化方面,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学习、一起背诵,建立经典诗歌的阅读笔记,时常翻看,父母还能经常提问自己的孩子并和他们一起收看纪录片、一起查找相关文人的资料等,这些形式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学生的思想意识。

大文豪朱熹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是不赞成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做到眼、口、心的一致活动,不漏读、不倒读、不添字、不减字、用心去读书,便能够做到熟记于心、朗朗上口。诵读不是目的,而是学习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知,是对经典的良好传承,也是诵读经典的最初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论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5.

[2] 潘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4.三年级经典诵读 篇四

《鲁滨孙飘流记》(英国)笛福 泛读书目:

1、《寄小读者》 冰心

2、《小兵张嘎》 徐光耀

3、《皮皮鲁传》《鲁西西传》 郑渊洁 选读书目:

1、《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

2、注音版《史记》 西汉

司马迁

3、《马戏团的动物明星》 沈石溪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中国兔子德国草》 周锐、周双宁 必背古诗词:

1、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

赵嘏(gǔ)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7、丰乐亭游春

[宋]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8、淮中晚泊犊头

[宋]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9、初晴游沧浪亭

[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20、云

唐代

来鹄(hú)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三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

《鲁滨孙飘流记》(英国)笛福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泛读书目:

1、《长生塔》

巴金

2、《科幻故事大世界》 童恩正 / 刘兴诗

3、《魔法师的帽子》

(芬兰)托芙·扬松 选读书目:

1、《长袜子皮皮》

瑞典

阿斯特里德·林格伦

2、《鼹(yǎn)鼠的月亮河》

3、《笨狼的故事》

汤素兰

王一梅

4、《魔塔》

彭懿(yì)

5、《柳树间的风》(英)格雷厄(è)姆

必背古诗词:

1、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八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2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6、画鸭

[元]揭傒(xī)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17、竹石

郑燮(xiè)(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塞下曲

卢纶(lún)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9、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里。20、独坐敬亭山

李白

5.八年级经典诵读 篇五

2014年12月4日

第61期

主办:巴州区甘泉小学政教处

读国学经典 做谦谦君子

----甘泉小学八年级《弟子规》诵读比赛报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检测学生读背《弟子规》的熟练程度,激发学生读背《弟子规》的浓厚兴趣,12月4日下午第二节,甘泉小学八年级在化学实验室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弟子规》诵读比赛。学校领导和部分八年级老师和全体八年级学生参加了活动。

本次比赛采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抽签的方法最终选出十个小组代表全班上台表演。活动中同学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吟诵,让人充分领略到了国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通过举行比赛,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同时在能熟练背诵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仅懂得了常规的礼仪、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6.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课时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2.指名读。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2.同桌比赛背。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感受亲情

课时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时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2.指名读,师生评议。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2.同桌比赛背。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秋意浓浓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五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六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祖国风光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2.同桌比赛背。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八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祖国风光

(二)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时过程

第九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师生评议。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2.同桌比赛背。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十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陆游 ——《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名句诵读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课时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十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

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2.联想诵读

四、小结课时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十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2.学生自由朗读。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1.自己读一读。2.教师范读。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2.带有感情地诵读。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春意盎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十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十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夏日炎炎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2.感受诗中夏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十五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有个女诗人叫李清照,大家知道吗?她不仅诗写的好,而且很有骨气。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

第十六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夏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2.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优美的诗句却带给我们惬意舒服。

写写这几首诗。

雪花飞舞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冬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十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雪给大自然装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山上看不见鸟影,路上看不到人的脚印。唐代诗人•柳宗元就写了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我们来学习一下。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冬天的诗句。

第十八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一背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冬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让我们大声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并把它写下来。

第十九课时

经典诗文计划背诵惠崇《春江晚景》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粗知诗文大意。2.能感情朗读全诗。3.背会全诗。

二、教学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教学步骤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诗。(1)自读。(2)小组互读。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借助“注释”及“解说”理解诗意。(1)自学。

(2)小组交流,质疑释疑。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

(1)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齐读,小组、男女生赛读,指名读。4.背诵过关。(1)自主背诵。

(2)小组互查过关。(3)老师抽查过关。

四、名句运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

岸边的柳枝吐出了鹅黄的枝芽,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来了。

第二十课时

经典诗文计划背诵《己亥杂诗》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教学目标

1.粗知诗文大意。

2.能感情朗读全诗。3.背会全诗。

三、教学步骤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诗。(1)自读。(2)小组互读。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借助“注释”及“解说”理解诗意。(1)自学。

(2)小组交流,质疑释疑。

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

(1)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齐读,小组、男女生赛读,指名读。4.背诵过关。(1)自主背诵。

(2)小组互查过关。(3)老师抽查过关。

四、名句运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总是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我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并跟随自己,当然,我更希望像龚自珍一样呼喊“我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二十一课时

经典诗文计划背诵《游园不值》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教学目标

1.粗知诗文大意。2.能感情朗读全诗。3.背会全诗。

三、教学步骤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诗。(1)自读。(2)小组互读。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借助“注释”及“解说”理解诗意。(1)自学。

(2)小组交流,质疑释疑。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

(1)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齐读,小组、男女生赛读,指名读。4.背诵过关。(1)自主背诵。

(2)小组互查过关。(3)老师抽查过关。

四、名句运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二十二课时

经典诗文计划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教学目标 1.粗知诗文大意。2.能感情朗读全诗。3.背会全诗。

三、教学步骤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诗。(1)自读。(2)小组互读。

(3)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借助“注释”及“解说”理解诗意。(1)自学。

(2)小组交流,质疑释疑。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

(1)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2)齐读,小组、男女生赛读,指名读。4.背诵过关。(1)自主背诵。

(2)小组互查过关。(3)老师抽查过关。

四、名句运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个晴朗的夏日,荷塘里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一阵风过,便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画卷。”

第二十三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句三字经。2.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过三字经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部分。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二、初读经文,整体感知 1.自己朗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3.学生跟读。

4.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5.指名读,余生评价。

三、细读经文,理解感悟

1.小组讨论。2.集体交流。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四、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1.自己练习背诵。2.指名背诵。

3.评选出优秀的背诵者。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其他三字经。

第二十四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句三字经。2.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字经的一部分。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二、初读经文,整体感知

1.自己朗读,画出不认识的字。2.教师范读。3.学生跟读。

4.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5.指名读,余生评价。

三、细读经文,理解感悟

1.录音朗诵,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2.讲解新学内容。

四、重点讲解:

1.讲解 三字经小知识 三才

天地人

三光

日月星

四季

春夏秋冬

四方 东南西北五常 仁义理智信

五行

金木水火土 2.补充:朝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3.三字经小故事

大禹治水

五、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1.自己练习背诵。2.指名背诵。

3.评选出优秀的背诵者。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其他三字经。

第二十六课时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蕴涵的意味,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课前准备

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趁着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荒废了学业,虚度时光。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 歌行》。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背诵古诗。

2.说说这首诗的作者和诗的大意。3.分小组讨论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长

4.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人生的短暂,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认真刻苦地去学文化,成有用之才。

5.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上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6.背诵另一首珍惜时间的古诗《明日歌》,然后仿照《明日歌》写古诗,改成一首表示要珍惜今天的诗歌,题目是《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多。我生待今日,万事成蹉跎。”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珍惜时间的诗句

第二十七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长歌行》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

第二十八课时

活动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组比赛成绩表(纸)、白板笔两支(红蓝)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5.评出冠军队。

三、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

第二十九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搜集古诗 课时安排 :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数不尽的瑰丽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灿烂的古诗文化。

二、分类诵读 1.四季风情

春夏秋冬,四季风情,多少诗人为之倾倒,将它歌颂,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分别吟诵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2.数字接龙 一、二、三、四、五„„

十、百、千、万这枯燥的数字在诗人笔下却神奇无比,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分别吟诵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的诗句。

3.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例:

a.牧童骑黄牛,________。b.少壮不努力,________。c.明日复明日,________。d.夕阳无限好,________。e.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f.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g.人之初 性本善,________。h.养不教 父之过,________。i.玉不琢 不成器,________。j.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三、自由诵读.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

2.联想诵读

面对青山绿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你会联想到那些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节日来临,引起绵绵深情思念;亲人离别,留下悠悠离愁别恨,此情此景,你会想起哪些古诗文?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要多读多记,不断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第三十课时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诵古诗:

1.配乐朗诵《夜书所见》 A.抽生独诵

B.请同学解释古诗(喜爱这首诗的原因)C.齐声诵读

过渡: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诗(媒体出示:《游园不值》、《草》诗图及诗句)2.配乐朗诵《游园不值》、《草》

过渡:古诗能诵,也能演。我班四位同学自编自演了古诗小品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看——

四、演古诗:

1.古诗小品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表演唱《锄禾》,学生伴奏。

过渡:同学们深深地被小品剧感染,情不自禁唱起了歌。下面我们一起唱一下上学期所教的古诗《宿建德江》(媒体出示:《宿建德江》歌曲)下面,大家根据自己喜爱的古诗,画古诗简笔画。

五、画古诗:(播放音乐)

1.小组自由绘画自己喜爱的诗歌。2.学生板演

3.学生作品实物投影,学生自评自析,他评他析。

六、课堂总结:

7.八年级经典诵读 篇七

关键词:诵读,经典,爱读,会读

如何让学生看见了浪花而喜爱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 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对古诗诵读与美文欣赏的习惯呢?我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 欣赏美文的积极性.

一、营造诵读氛围, 让孩子们爱读

学校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教育系统, 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有利因素, 努力创设诵读古诗文的最佳外部环境, 营造浓郁的古诗文诵读氛围, 使全体学生乐读爱诵.在教室内的墙壁悬挂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让每面墙壁都能说话”;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与每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诵读兴趣不可或缺的土壤.

如何让学生爱读、乐读, 选择书籍也很重要.所谓“皓首穷经”, 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 选择、把握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胡适为青年学子开列国学必读书单, “一不小心”就开列出上千部典籍, 为此还受到梁启超的讥评.可梁先生斟酌再三, 也列出30部典籍, 还一再称不能再少了!可见经典诵读教材的选择对于孩子们来说相当重要.为此, 我结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诵读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作精心选择.

二、在方法上加以指导, 让孩子们会读

古人曰:“授之以鱼, 莫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更要教给他们背诵的方法, 培养他们自觉积累知识的习惯, 让他们学会去发现它的美, 欣赏它的美, 掌握它的美, 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指导儿童古诗文诵读本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作为一个老师, 首先必须要熟读古诗文, 而且不可以读错.至于速度应该如何, 我觉得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高年级的, 速度可以快一点, 低年级的, 速度不宜过快.因为读古诗文时, 最主要是让他们的心定下来, 读快读急反而会导致他们内心的急躁.老师在带读之前, 内心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 最好能把情绪缓和稳定下来, 声调不宜急促、不宜过高.对学生所要读的内容在上课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老师有自信, 学生自然有信心.老师如果能把古诗文读熟、读美, 甚至可以背下来, 学生听到老师流畅的诵读和抑扬顿挫的声音, 学习的兴致自然就很高.老师如果没有做好准备, 不但心慌, 又容易断句错误, 学生就无法读得通畅.总之, 语速的快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情况, 才能拿捏准确,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其实是最大的收获者, 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只是诵读的第一步.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 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 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 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 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 我让学生注意听录音, 小声跟读, 再模仿诵读, 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1. 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 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 低唱慢吟地诵读, 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 自然成诵.

2. 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 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 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把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 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3. 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 边读边想象画面, 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文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取, 为“我”所用, 古诗文也只有在运用中才会被再次赋予新的生命、焕发新的生机.

三、从继承到创新, 让孩子们学以致用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 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 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诵读古诗文, 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 而且自幼就开始接收五千年文化的熏陶, 能奠定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1. 每天早晨8:

00至8:15是学校给学生的阅读时间, 可别小瞧这短短的15分钟, 孩子诵读之“胃口”一旦养成, 日积月累, 就像把古代圣贤请到家, 孩子们在吟诵乐趣中夯实了文化底蕴, 修正了人格品行, 知道了什么叫爱, 什么叫孝, 什么叫宽容, 什么叫谦让……

2. 开设大阅读课, 保障阅读的质与量.

我在阅读课上以身示范, 与生同读, 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 并将之牵引到课外阅读上;有时我会上一节赏析课, 如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能将一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3. 加强课内外沟通, 课外拓展延伸阅读.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 以课本为发端, 加强课内外沟通, 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 教学《北京》前, 布置学生查找北京图文资料等.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 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 使知识纵横沟通.如学习了《鲸》、《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后, 推荐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等书, 上了《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后, 推荐《长征的故事》等书.课外拓展不放任自流.

4. 每日课前一讲.

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3分钟背古诗或读美文, 下午课前20分钟,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 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改善评价方式, 让孩子们有成就感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 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 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 通过加强诵读训练, 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 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 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 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有检查才会落实, 有测评才会促进.为了使古诗词背诵落到实处, 我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背诵的诗文内容、相关故事、体会收获等;不定期开展各种竞赛, 如小组赛、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接龙背, 听记背、问答背等;我也会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 即作者、朝代及内容的连线练习;采取“定位联想”的办法, 即读每首诗文时, 一边背一边记每个字、每个词、甚至每句话在诗文中的位置……多种形式综合背, 灵活且富有变化,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从而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

8.诵读经典 篇八

关键词:经典诵读;精神旅游;愉快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熟诵于口,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性和修养,在精神和人格上提升新的高度,使学生的生命进入新的境界。

一、诵读经典,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琴棋书画各树一帜又融会贯通,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犹如一枝枝文化奇葩,绽放着独特的美丽幽雅。正是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中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请看,经典诗文给我们以纯洁、伟大灵魂的东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种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古到今,引领着多少炎黄子孙献身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艰苦的斗争中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永怀五百字》)……这崇高的爱民精神、求索精神激励着多少探索者、先驱者,为解除人民的痛苦,为社会的进步而奋然前行!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精卫》)……这流传千载、震撼古今的豪迈诗情,使多少失意者、悲愤者的豪纵、奋发狂放不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壮志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多少中华儿女在驱逐敌寇、还我河山的战斗中,高声朗诵着这气壮山河的诗句走上战场,英勇杀敌!

……

凡是出类拔萃、具有悠久生命力的惊世之作,必然内在地支撑着一颗高迈拔俗、伟岸刚忍的非凡诗魂。它赋予诗歌一种杰出的人文高度,放射着超越时空的理想主义光辉,并以思想、激情和美学的独特魅力,引领着一个读者、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以热烈的目光、昂扬的斗志走向新的阶段。这样的诗文,才是一个民族精华所在、良知所在、灵魂所在。

诵读诗文,不仅是消遣,不仅是学文,更为主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素养,培植那种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增长那种为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诵读经典诗文,就是给学生打下这终身受用的坚实基础!

二、诵读经典,精神的滋养

诵读经典另一层境界是为了精神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拓展,意志的强化,心灵的滋养,人格的升华。

清人叶燮曾说:“我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确乎如此,如果没有宽阔的襟抱(即灵魂),就没有什么用来承载诗人的艺术生命,就没有办法来显现诗歌的气韵,以及音节诗律外化的诗歌艺术。天地之大,诗人显小;灵魂之大,则天地显小。浩瀚时空,正是刚健豪迈之灵魂及其辐射的伟力,支持着诗人与岁月撑诗,与流俗抗衡,与污浊对峙,并在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生大搏击中迸发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金石诗声。没有诗魂之美,就没有诗形之美、诗象之美、诗韵之美,诗歌也就不能深入人心,深入历史。诗歌就是要体现人民的灵魂、时代的呼声、历史的要求、民族的生命力,体现那种崇高的英雄主义的气质和品格。

我们用优秀诗文所蕴藏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情趣来点燃我们学生心头的火焰,就像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圣火照亮人间一样,每一篇优秀诗文都是一把烛照千古的精神火把,字字句句都能烧灼我们的感知、想象和思考,点燃我们心灵的火焰,使我们释放出感情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自我实现的力量。每一篇优秀诗文都是一部力量强大的引擎,推动我们“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弗洛姆),推动着我们不断上升,上升到人类崇高精神的殿堂,上升到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具有的高度。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精神,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顾炎武的《日知录》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不是对我们精神的提升吗?

三、在“对话”中愉快旅游

诵读经典,就像是进行一次愉快的精神旅游。这种旅游不受时空限制。我们可以和屈原一起对国家忧虑、对奸佞斥责、对人民哀怜;我们可以和李白一起壮游山河,去领略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我们也可以和杜甫一起耳闻石壕村老妇人深夜的哭诉,去目睹咸阳桥上那“哭声直上千云霄”的送别场面;我们可以和苏轼一起在赤壁古战场凭吊“千古风流人物”,发出“人生如梦”的浩叹,也可以和曹雪芹一起目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轰轰烈烈的鼎盛繁华和凄凄惨惨的结局……

如何实现这种精神的愉快旅游呢?就是与文本“对话”。所谓文本对话,就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获取和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这是对书面语的理解、领会,与文章所包含的观念和信息进行碰撞,与作者产生情感交流、心灵感化。“对话”是一种复杂而又丰富的精神活动,需要进行如下的工作:

1.能进入作品所描写的境界中去

这要摒弃各种俗念,全身心地沉入作品之中,运用自己的全部感官、知识、人生经验和生命精神,“走进言语的深处”,才能感受到作品的一切。让我们走进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篇。其间渗透的不是离别的伤感,也不是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担忧,而是盛世繁华中一次意犹未尽的告别。读这样的诗,人生的境界似乎也会舒展开来。李白将孟浩然送上船,目送帆船渐渐远去,不知过了多久,他仍站在那里极目远眺。忽然间,才意识到那一叶扁舟早已消失在江天交汇之处,眼前只有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向天际流去。这江水蕴含着的是诗人澎湃的心情,也是诗人追随友人的感情。

这样进入作品,用“情”去感受、体验,我们就能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高洁品质的敬仰,使我们的心灵又在“旅游”中受到浓浓友情的洗礼。

2.用“心”去想象、触摸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

只要我们和作者“心连心”,和作品中主人公“心相印”,我们总能感受到那种种震撼人心的东西,总能从中获得生活的教益和人生的指南。

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再读也只觉得它是“写实”,好像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诗人写了鸟,但他没有随众鸟高飞;写了云,也没有乘孤云而去。他只是孑然一身,独立于一片苍茫之中,静静地看着面前的敬亭山。就在诗人发现了山的同时,山好像也发现了诗人,并且相互成为了知己。山因有诗人观赏而立刻变得富有靈性,诗人因有山为知己而终于进入了一个静穆、永恒的境界,于是忘却了曾经经历过的喧闹,也挥去了方才的孤独,生命、生活于是具有了全新的意味。是啊,人何必去羡慕那高飞的众鸟,又何必去追随那独去的孤云,我们不也随处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敬亭山”,在“相看两不厌”中得到安详、变得永恒吗?——其实啊,不必去刻意寻觅,它就在你的面前,就在你的心里……“心静景自幽”,我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一景一物,从而使自己也像李白那样得到精神上的安详,变得永恒呢?这样,不就感受体验到作者的心境,和主人公心相印了吗?

3.“悟”出作品的“真义”

每部成功的作品都包含着独特的“意义”——人生意义、社会意义、审美意义等。诵读就是获得作品的“意义”,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来建构“意义”。比如:读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不光是理解诗句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要真正理解并感悟这首诗所展示出来的意义。从这首诗中,我们看不到诗人流放途中的艰难困苦,看不到一点挫折与牢骚,所有这一切都被“轻舟已过万重山”挥之而去,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诗人再次相信生活,再次对生活鼓起勇气、充满信心——这就是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苦难,只要有一线转机,一线希望,他就会不断鼓舞自己,不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从不轻言放弃。诗人的个性、理想、自由、幸福乃至自信飞越千年时光,如日光、月光温暖我们的心房,辉映我们的人格,点燃我们的理想。

这样一次次的精神旅游,会使我们一次次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之中,使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使我们的精神一次次受到锤炼,使我们的心胸更开阔,使我们的情感更丰富,使我们的精神更高扬。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封面下一篇:上海家博会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