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健康瘦脸

2024-10-22

中学生如何健康瘦脸(精选10篇)

1.中学生如何健康瘦脸 篇一

按摩瘦脸:

形成大饼脸的原因之一就是脸部淋巴不畅通,滞留了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而按摩瘦脸通过按摩脸部的穴位,将松弛的皮肤变得紧实,皮肤紧实脸蛋自然就会显瘦。

第一步:从额头到太阳穴,双手按压3-4次。

第二步:双手中指、无名指交替轻按鼻翼两侧,重复1-2次;再以螺旋方式按摩双颊,由下颌至耳下,耳中、鼻翼至耳上部按摩,重复2次。

第三步:以双手拇指、食指交替轻挽下颌线,由左至右往返3次。

第四步:以双手掌由下向上轻抚颈部。

2.中学生如何健康瘦脸 篇二

林古伦中肯地指出,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道德素质, 因为教师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教师是学生的导师, 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身上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教师的言传身教,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为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决定着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在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行为的态度和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否真正把学生作为个性健全的“人”。师道尊严不复存在, 改变了教师的绝对权威, 师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式的朋友关系, 这种“师生观”支配下的教学必定是民主的、合作的教学活动, 活动效果必然是和谐的。

学校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出现调皮捣蛋等违纪的现象是在所难免, 而出现作业拖拉懒惰实属正常。毕竟我们学校不是机械加工厂, 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同一型号的机械零件, 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事实上这些统一产线上加工出来的零件也会有些差异。学校教师对于这些差异学生会产生胆怯、厌烦的情绪倾向, 导致教师最后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放任, 让学生为所欲为;高压, 对学生的错误或者是个性行为一棒子打死, 批评斥责加打骂, 从而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应该放下权威, 全面、公正、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在个性发展阶段上, 会出现各种有悖常规的言行, 甚至是在接受教育中, 出现逆反心理, 这是疏导教育失败的表现。我们应视其个性的发展的不同是正常的, 对于个性表现倔强的应采取曲折、迂回式的教育方式, 对于个性表现柔和的采取温和的谈话法直接触及事件中的人物本身。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个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好是坏, 教师的态度都将决定学生今后的发展, 对学优生倍加赞赏、宠爱有加, 对学困生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缺陷, 引发心理疾病, 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因此, 作为教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视同仁, 走近学生,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善于洞察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逐步形成师生间的心理交融, 积极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师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态度最积极、最活跃的的因素。环境可以熏陶人, 情绪可以熏陶人,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 用榜样的力量, 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每一位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学任务, 并且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竞争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例如, 在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不能吝惜教师的鼓励性语言。教师的一个笑脸, 一个赞许, 一次鼓掌学生都会热血沸腾。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中学生会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真挚的关心和呵护。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我们除了赞许之外。还要多一些期待和鞭策。学生没有面临苛责的批评的压力, 就会轻装上阵, 学习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所向披靡。

三、教师要适当减轻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现在有些教师依然受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片面地追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采取的是“题海战”“人盯人战术”, 除了作业还是作业, 而且作业的布置没有质量, 没有梯度, 没有创新, 只是一味的重复, 这样无休无止的重负作业占用了学生的娱乐时间。最后成绩可能上去了, 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却被称之为“圈养鸡”—————呆板、不活波, 成了千人一面的机器零件。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为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课业学习安排上, 每天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小学低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 中高年级不超过半小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切实落实到实处, 给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 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

四、教师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全面教育, 既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足开全每一门课程, 并且面向每一名学生,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各个学校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可设立音乐、美术、体育课。为了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 有些学校还开设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还开设了第二课堂, 建立课外活动小组。课程的设置上综合利用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活泼、愉快的生活体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有益。因为活波好动本身就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之一, 也是他们身心健康的要求和表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活动内容, 给学生提供了体会愉快、欢笑、成功的情绪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还能够释放掉多余的能量, 缓解紧张心理, 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课程资源。

3.如何瘦脸最有效 篇三

网友Linda:经过不懈的努力锻炼,腰是小了,腿也瘦了很多,如果还有一张肥嘟嘟的大脸,那就“大煞风景”了。不用担心,无论是天生的肥脸还是因水肿造成,都可较快、较有效地利用按摩法帮你剔除。

瘦脸按摩操

如果说化妆和发型可以化解你的大脸困惑,那以下这种水肿瘦脸按摩操就可以根除你的困惑。

按摩步骤

1、要知道自己的脸究竟有多少多余的肥肉,首先将镜子放在胸口位置,头向下看,看到松出的部分就是要清除的肥肉了

2、取出珍珠般大小的按摩膏,平均点在下巴和两边脸颊位置

3、沿着脸部轮廓,由下向上左右交替向上推,同样动作连续做5分钟

4、将双手包住脸颊1分钟,因为掌心热力有助皮肤吸收。如每天能坚持这样按摩,四星期之内就能见效

推荐瘦脸食品

冬瓜玉米汤:因为冬瓜和玉米有去脂肪、去水肿作用,而且这种汤的煮法也非常简单,持续喝一至两个月,一定能见效。

4.要如何瘦脸最快速? 篇四

首先我们要想让瘦脸最快最有效的话可以选择运动方法来瘦脸。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运动减肥的话不就是针对我们的身体各部位来进行的嘛?瘦脸应该不行的吧。事实上只要我们去参加了运动的话,瘦的是我们全身。很多时候我们的脸部都会跟着瘦下来的,因为在运动的时候会加速排汗,让我们的体内的多余的水分都可以派出去,由此可以达到瘦脸的目的。

要想问如何瘦脸最快最有效,那肯定少不了饮食控制了。很多时候呢我们可以摄取多一些消肿的食物,可以多吃一次冬瓜之类的食物,可以让我们的脸部快速的消肿。其次就是一些药动用我们咬肌的食物最好就不要吃太多,不然会让我们的脸部看上去肥肉横生。

5.教你如何通过咀嚼来瘦脸 篇五

1、选择合理的食材

要想实现正确的咀嚼瘦脸就要选择合理的食材,最好的食材就是一些含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说苹果、全麦面包等,风干肉也是不错的。

2、食物在右侧咀嚼

先把食物放在口腔右侧,慢慢的咀嚼三次,注意节奏一定要放慢放均匀,与此同时将右手肘弯曲,右手握拳举到胸前,一边咀嚼一边将右肩膀下压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刺激肌肉,使咀嚼效果更好。

3、食物在左侧咀嚼

食物在右侧充分咀嚼完之后稍事休息,再将食物移动到左侧,同时把右手臂放下,把左手臂抬起来,做和右手臂相同的动作,也是要充分的咀嚼食物三次,然后再次放松面部,将食物移动到右侧再重负之前的动作。

4、食物填充在左右两侧

6.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六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教师和家长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较大压力,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习焦虑。中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 ,在学习上容易引起情绪紧张,学不进去,严重的还会导致厌学。2.过于自责。有的学生在考试时取得的成绩不理想, 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给自己制造压力。3.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学生过于自私,在和同学进行交流时,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导致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4.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进行互恋或单相思,又感到自己的这种做法会影响学习和前途,导致内心产生矛盾,使心理压力较大。5.多疑性格。一些学生的性格多疑,认为其他同学都在背后议论自己,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导致精神紧张,不能正常交流。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完善,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能通过及时有效的疏导进行释放,使他们产生了上述心理现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专业的心理教师。一些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而是由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由于这些教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心理学培训,对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不知道如何引导,导致心理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实效。

2.心理教育设施落后。随着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一些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但是由于教育设施落后,没有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咨询,错失了引导学生的最佳时间。

3.家长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使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家长忙于工作, 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不关心, 缺乏和孩子进行沟通。一些家长的品质不良,抽烟、喝酒、行为放纵,对孩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不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 这就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状况,出现偏激行为。

4.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中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越来越多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既包括促进学生发展的好信息,又包括一些不利于他们发展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逃学、旷课,寻求刺激,导致走上犯罪道路。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教学中, 学校要让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同时要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找到缓解压力的办法,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1.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 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 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使学生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心理压力时能够主动咨询,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学习。

2.加强师生交流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严肃的学习氛围中容易产生学习压力,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逐步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面对,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培养坚毅的品质,消灭他们的消极思想和情绪,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造成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又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在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方面,也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共同努力。在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中,积极培育社会文化环境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良好的社会文化是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有利因素因此,学校、家庭、社区和传媒部门应该协同合作,优化信息网络,加大音像市场监管力度,查处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游戏制品等,共同努力为中学生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各部门要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觉地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7.浅谈如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 篇七

最近几年来我们都是在呼吁给学生减压减负, 学生的社会、家庭、学校压力太大了以致于很多校园内的血性案件时有发生,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究其原因: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孩子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 但它不能统筹整个世态, 它的学历与阅历都不在那, 理解力不在那。而它每天朝暮共处的老师和家长由于生存压力等种种原因对孩子的教育是扭曲的, 不正常的, 所以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要想遏制恶性事件发生, 还要从老师家长的心理疏导做起。

这个社会坏了, 变了, 再也没有真才实学, 家长和学校把孩子培养得像白条鸡一样胖头胀脑, 再也找不到务实的人, 务实的人被看做傻, 在工作岗位被随便使唤, 谁都会骑在头上拉屎, 所以心里扭曲的人多了, 心里疾病应运而生了, 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挂牌搞心理咨询也多了。据调查每天却接待不到几个咨询的, 因为人们怕去咨询被别人说闲话, 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弱, 别人一说闲话就更显不正常了。

要想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夫妻和睦共处, 建立和谐家庭很重要。多个调查显示, 孩子走上邪路的多半是那些遭遇家庭不幸的孩子。家长的应该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 建立和谐家庭, 多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多和孩子谈心, 参加活动, 自强不息, 让孩子以你为荣为傲, 让孩子心理有一种踏实感, 安全感。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 让孩子觉得你行, 你可依赖。

最忌家长没有多大文化, 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常听到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 你给我好好学, 到老就指着你了。或者你如果不好好学习, 你长大了要没出息, 我是帮不了你呀等等, 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低人一等, 无形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他们以后不但要承担自己的生活还要承担父母, 所以产生逆反心理, 久而久之他们想逃脱这种压力, 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接着就有和父母顶嘴殴打父母的也有, 甚至想出各种手段与策略要过上人一等的生活, 这样就可能使小孩子辍学, 吸毒, 贩卖毒品赚钱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其实父母应懂得对孩子来说健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最忌老师有太大文化, 你发现没有, 现在老师除了追求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之外, 更多追求的也是没有实质性的考研, 深造, 拿证。这么高学历老师眼里的学生自然都是毛病, 什么顽固不化, 朽木不可雕等等, 她再也不会俯下身来手把手的教学生了, 忽略了成长是一步一步到来的。她也不会爱生如子, 因为自己家的孩子还照顾不过来呢, 同事不理解, 认为你自己生不了孩子, 你才会爱生如子。如果你真的付出爱, 同事会认为你是有病, 会用唾沫星子把你嚼成另类。学生对老师产生望而生畏的心里, 觉得自己无力复制, 学生迷茫啊, 不知何去何从。社会上太多没文化的人很有钱, 且办事能力很强, 所以新的读书无用论就这样产生了, 然后我们的老师又开始抱怨了:现在的学生就是不爱学习, 认为学习没用, 无论我如何苦口婆心的教育也不行。实际上她没发现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成就了今天的新读书无用论 (其实学生关心的不是你知道多少, 而是你有多少对他的关心。)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老师本身要有一桶水。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我们更强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出比自己强的学生。让学生尊重你, 热爱你超越你。这样历史才会向前。

要想让学生有个健康心理, 老师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很重要, 同事应该互相抬举, 有个好的理论说:要想抬高自己, 就先抬高别人, 因为你在抬高别人的同时你的腰板会随之而直, 如果你想用压低别人而抬高自己, 你在弯腰压别人时, 你自己随之被降低。学生看到老师之间非常和谐, 自然能进行愉悦的学习, 进行更大的创造。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和谐发展。

健康心理的培养还要让孩子明白很多道理:

比如说有些创伤不是可以弥补的。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中的一篇文章)

还有:

想收获吗?先给予。

想成为第一个吗?先做最后一个。

想挽救自己的生命吗?先失去它。

想报复他人吗?先原谅他人。

想成为伟人吗?先成为所有人的服务者。

这不仅仅是说教, 也不仅仅是激励。而是超越他人心理健康的指南。满溢着我的祝福。更希望家长和教师能早日进行心理健康建设, 把我的建议付诸实践。比如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开展了面对班主任的问卷调查, 开设了班主任不良情绪回收站, 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骨干力量, 他们的心理健康格外重要, 进行骨干培训与达标考级, 切实提高教师健康心理自我培养和心理教育的水平, 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学生心理健康, 需从学生朝夕共处家长老师的心理健康抓起, 把心理健康建设付诸实践, 和谐共处是关键。

8.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篇八

进入大学就迎来了人生最充满激情、最丰富多彩的时期。这个时期意味着开始脱离父母和家庭, 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 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 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据调查, 相当一部分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 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 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 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 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 久而久之, 甚至回避参与, 妨碍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在变革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影响。越来越多大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担心自己将来的工作, 从三年级就寻找就业单位, 在遇到挫折时, 又极易产生各种消极心理。部分学生对金钱的过分崇拜、个人主义强化、人际关系淡漠等。另外, 由于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的改变及各种媒体的影响, 现代大学生生理成熟时间提前, 恋爱出现“低龄化”趋势, 使一些学生面对变化的现实, 产生了浮躁、焦虑、苦闷、压抑等心理问题。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较大, 他们从小, 依赖父母照顾, 依赖老师指导, 独立生活能力差, 没受过挫折, 固执任性, 感情脆弱, 承受能力差, 情绪易大起大落, 在生活、学习、事业上稍有挫折, 心理上就产生强烈的震荡。尤其是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 缺少父爱或母爱, 或者是父母不和, 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深的创伤。

3. 学校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升入大学后, 学校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又远离了父母, 学习条件的变化, 生活习惯的变化及语言交流的障碍, 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 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 来自农村尤其是来自经济不发达的乡村或较为偏僻的山区的学生面对物质、精神文明较好的城市学生, 总会感到经济压力和有一种自卑感,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有障碍。在种种压力的负重下, 一些学生长时间生活在“紧张、疲乏”甚至“烦躁、压抑”的状态中, 由此引发了各种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是社会的栋梁, 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 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更关系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是促进大学生意志、个性、气质等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 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目前, 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严重地阻碍了大学生智力潜能的发挥, 阻碍了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 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并取得良好效果, 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 很多大专院校, 甚至中学都已经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 可以运用心理学和有关理论及技术, 帮助他们自强自立, 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 或是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大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建立心理档案, 才能做到在思想工作中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里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 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 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 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转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 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社团活动, 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并学会运用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消除心理困惑, 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 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 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 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 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 充分发展个性, 改善适应能力。

5. 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从目前来看, 我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这些教师有的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有的是医学专业、有的是思政专业或其它专业, 而且以兼职居多, 工作量大, 学习进修机会少, 专业能力比较欠缺, 有必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另外在高校中, 还应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 提高其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也可以改进工作方法,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对大学阶段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宣泄、转移, 走预防之路远胜过“亡羊补牢”。

综上所述,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 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 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摘要:我国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 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 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 考试失败, 人际冲突, 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 很容易受挫折, 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大学生伤亡事件, 不难看出我们大学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关键词:大学,心理健康,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与人生》,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章志光, 赵玲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学生瘦脸运动应该怎么做 篇九

手指推拉颈部和下巴

两手屈肘,掌心相合,五指并拢,指尖顶住下巴,轻轻地用双手抬起下巴,延伸年底脖子,全面扩展休息10秒钟,然后放松。

刺激淋巴流向

双手轻轻握拳,拇指包在四指间。转动手腕,在脖子两侧利用指关节上下推按,能有效将废物排出。重整个面部按摩。

整个面部按摩

双手食指勾起,然后以拇指作为固定点,利用食指指关节内侧从脸部中心向两侧滑动按摩。分别从下颌下方、接着往上到腮骨上方,再来是鼻翼两侧、颧骨处还有眉骨上方。

提拉脸颊

利用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从太阳线往发际线提拉,重复5次。

掐捏脸颊肉肉

两手四指并拢,两手形成一个金字塔状掐住脸颊,然后两拇指向上推按,每边重复5次。

刺激颧骨

双手轻轻握拳,拇指包在四指间。嘴巴轻轻打开,然后利用两手指关节在颧骨处以打圈方式进行按摩。重复20次。

拇指推按腮骨

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拇指放在腮骨处,其余四指放在太阳穴处。四指成为支点,拇指沿着腮骨从下巴处推按至耳朵旁。重复5次。

10.谈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篇十

关键词:道德,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一直以来, 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中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 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多了, 在与社会生活中一些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的相互碰撞过程中, 产生了许多困惑, 也导致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影响了部分中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德和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替代的重任, 有着特殊的功能。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对提升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质量, 深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对如何利用课堂教学, 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了些探索, 下面简单谈一些体会。

一、认真探究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育人理念

思想品德教材的核心理念和总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基于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的品德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除了关注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外, 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社会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还特别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依照教育教学的规律, 研究各种心理现象,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尤为重要。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灵活地处理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人际交往、心理疏导、法律法规、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有很多的观念、行为和规定是带有成人色彩或理想化的, 是不切合当地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因此, 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要从科学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要使思想教育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灌输, 并注重把道德教育点和生活中的正面与反面现象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及一些错误认识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需要和追求结合起来。相关教育点的教育活动设计, 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 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如课程里有一个知识点是“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的形象在同学中是怎样的呢?你希望同学对你有怎样的评价?如此让学生们在他人的评价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优化自身形象。

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心理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

思想品德新教材, 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通过学习探究, 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道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提倡合作探究, 设立小组学习记录本, 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不流于形式。教材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生活情景为载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 在发展中学习。教材改新了,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新不行。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 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 课后写感想、演讲稿等, 使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 动手动脑, 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师在感情、语言、教态、自身素质等方面感染学生, 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心理得到良好的调适。经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 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提高健康心理素质, 接受道德观念, 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材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 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 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 培养情操, 指导行为, 从而升华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导行训练时, 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让学生有声可学, 有形可仿, 各种感观主动参与, 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自觉地落实到行为实践, 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在教育教学中把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

道德教育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明事理、辨是非、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意识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 它就失去其实用价值, 也就不能培养出可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人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 才可能具有免疫力, 也只有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中, 才能生长出抗拒诱惑的能力。所以, 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做人为本, 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教育, 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合格的公民, 以追求更高的学科价值。

在教学中抓住品德教育点, 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产生认同, 达成共识, 引起共鸣, 这是实现品德实效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从学习身边的社会实际出发, 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及知识与就业机会的关系等方面给学生们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报纸上的招聘信息, 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中启发学生认识到, 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使自己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此让学生明确该如何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准备, 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 这比讲大道理更具实际效果。让学生明确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国家要强盛, 就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再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国防、科技教育等方面迅速发展的事实,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正在强大起来, 我们应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结合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 让学生明确,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作为政治教师, 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机会,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建设实践, 结合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冲突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惑, 结合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 反复向学生灌输上述思想, 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上进、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高尚的道德情感,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明确、校正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把现实中的问题与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 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 这些给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互联网上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影响, 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未成年人精神空虚、道德低下、行为失范,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 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禁止、防堵, 甚至管、卡、压作为教育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 也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而, 紧密结合发生在学生身旁的一些社会现象, 特别是一些反面现象, 让学生去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抓住要害, 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 而且将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不良影响, 从而起到警示作用。而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价过程中, 要努力让学生学会从道德、法律、社会规范中去认识。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问题、感受问题, 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然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心理培养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社会性, 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心理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的问题不是思想品德课教育所能完全解决的, 思想品德课教育只能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辅助作用而已。要抓好这项工作,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各有关部门都来关注和重视, 都来加强和改进各自的工作, 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样才能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育人工作。当然, 学校必须给学生补充足够的心灵营养, 把握学生的精神脉搏, 矫正学生的人生方向, 把道德和健康心理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 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才能达到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心理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福兰.社会信息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2004, (2)

[2]张圣乒, 邓加航.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德育实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 (1)

上一篇:高中排球教学计划下一篇:大众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