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培训记录

2024-06-25

环境保护培训记录(精选7篇)

1.环境保护培训记录 篇一

迟到处理—当保护学生和遵守规则冲突时-替学生“撒谎”

注:核心问题(1)、学生上课迟到是一种常见现象,如何分析学生迟到的原因?(2)、班主任怎样做,才能减少学生迟到现象,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案例故事

替学生“撒谎”

张勇

为了扭转班级的早自习无法正常进行的局面,我和学生约定7点20分前(比学校规定的时间早10分钟)到教室上早自习。在安排这一约定时,我“放出狠话”:如果谁迟到了,不管什么理由,都将要受到“回家反省”的严惩;如果我迟到了,就由学生提出惩罚我的方式。

约定生效的第一天早晨,我到学校时不到7点20分,但我没有马上到班级去,而是坐在办公室里胡思乱想。今天是执行约定的第一天,那些懒散惯了的学生应该不会准时到的,多给他们几分钟吧,当作适应期得了;另外,真要有众多的学生迟到了,我是不可能让他们“回家反省”的;学生们真迟到了,怎么办呢?批评?写分析书?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处理那些真的迟到了的学生;或许我昨天的“狠话”会让学生们“害怕”的,他们早已到齐了吧!

到7点23分时,我想我该去教室了。会不会有学生迟到呢?迟到的学生会是谁?教室应该很安静吧?……我一路不停地猜想着。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埋头看书。看来效果不错,我的矛盾心理又变成了一种暗自得意。

正在得意时,我突然看见有一个座位是空的——那是东超同学的位置。怎么会是他呢?在我的印象中,东超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形象,没有一次违纪的记录。东超性格内向并且有点自卑,因为这一性格不足经常被同学捉弄,从这个角度分析,他也是没有胆量迟到的。那他怎么会迟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有心“放他一马”,但昨天我已经在学生面前把话说“死”了,不处罚他的话,以后其他学生迟到了我又如何面对呢?这一次,我如果在大庭广众下责令他“回家反省”,又给那些以前经常捉弄他的学生多了一个把柄,这以后东超又该如何去面对大家?……想来想去,我最终决定还是“放他一马”。

以怎样的方式“放过”他呢?我突然想到了办公室里昨天印刷的练习题,又想到东超肯定快来了,心里便有了主意。我便从三楼走到一楼的楼道口等东超。不长时间,远远地,我看到东超跑过来了。

等东超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时,看到我站在那里,他被吓了一大跳。

“怎么迟到了?”我把脸一板。

“我——我——我错过早班公交车了。”东超有点结结巴巴地回答,看得出,他有点紧张。

“你就不能早点出来等车啊?”我继续用生硬的语气询问。

“我以为来得及的,老师,我不是故意迟到的。”东超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

“不论是不是故意的,事实上你迟到了。你自己说说,该怎么处理吧?”我面无表情地说。

东超低着头,一语不发。

看看表,我知道早自习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便“命令”道:“我今天很忙,明天再处理你迟到的事情。你去办公室帮我把昨天印的练习题拿到教室里分发。记住,先不要告诉任何同学你迟到了,就说你今早早来了,是去帮老师印刷试卷了。” 说这些话语的时候,我的脸上仍没有“放晴”的迹象。

等东超抱着厚厚的一堆练习题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全班同学发出了长长的“啊”声,接下来就是纷杂的抱怨习题太多的声音,同学们都忽略了班级中有一位同学迟到了。

我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我也没有去处理东超迟到的事情。一整天,我分明地感觉到东超见到我时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

第二天晚上,当我刚登上QQ时便看到一个头像一闪一闪的。我打开一看,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老师,我明白了您的苦心,谢谢您的厚爱!学生东超。”读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即回复,呆呆地看着电脑屏幕。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得不落痕迹了,没想到还是让东超看出来了。

一次善意的谎言,保护了学生脆弱的自尊。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处理那些有特殊背景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我是不是应该多“撒谎”呢?理应如此!

二、对话班主任

替学生“撒谎” 主持人:王宝祥

班主任:夏树铭、李媛

王宝祥:

二位老师这个案例挺有意思的,这位王老师他是为了杜绝班上的迟到的现象,然后想了一个招数。那么我想二位考虑一下,如果王老师他遇到这种迟到的问题是您遇到的,您会怎么办?您对王老师这个有什么看法?夏老师您说说。夏树铭:

我看这个案例我一开头就有一个想法,我说这个班级已经到了这种状态了,这个违反纪律的人,迟到的现象已经影响到早自习能否正常的上课,那我觉得这个老师应该反思反思。应该反思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你这个制度的建设或者说你班主任的每一言每一行,在同学中的作用和影响都多大。

目前到了这种状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应该认真反思反思。如果不反思的话,单纯靠一句狠话,可能只能解决一时,不能够保持下去。假使他的教育方式,当时见效了,第三天、第四天以后是什么样就很难说了,所以我真的不是特别赞同这样方法。

第二个是什么呢?我觉得他出现一个难题,这个难题都是由他那句狠话引来的,就是说要治谁?后来他难了,我觉得就从犯难我想到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个王老师处理这件事情他犯难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犯错误的同学,或者迟到的同学是一个平时挺好的,性格挺内向的一个孩子。所以他犯难了。可我对这个犯难有一个质疑,如果那天正好是一个平常经常迟到的人,他今天又迟到了,你就不犯难了,那也就是说你可以采取制度来制裁他了。至于可以不用制度来制裁,那也就是说明这个制度,你制定的这个规则公平吗?如果制度和规则不公平,实际上就会影响到制度和规则的分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格不尊重,你是尊重吗?平等吗?所以我对这点就提出了置疑。

我觉得再一个是,老师非常巧妙地给了学生一个台阶,把这件事情盖过去了。但是,我们面对是每天都是几十双眼睛在看着你,指望用一时的一个小的做法把这件事情盖过去了,能保持多长时间。那将来有一天这件事情让大家知道的时候,同样会引起学生对这种制度的一种怀疑,其实对今后的整个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不利的。要是我做,我觉得如实把这个班上同学今天迟到的情况告诉给大家,然后我就说,说实话我也犯难,我就把我的难处告诉他们,我觉得难因为你平时表现都挺好的,你看这是今天的第一天,就赶上他了,同学说怎么办?我把这个事告诉他们,我觉得只要这个班级有一个良好的风气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的时候,我觉得同学会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判,让大家都能接受。我觉得这样的话既不侵犯到你的制度和规则,又能够把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但是每个人做了错事,我老说一句话只要做错了,你都要对你犯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是毫无疑问的。

王宝祥:

我看这个案例我觉得这个学校的生源可能不好,我知道夏老师您那个学校是一个示范校,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生源比较好的,大概这个迟到现象不会这么严重,也会有。有的话可能会有各种理由,住太远了。那我也想再听您说说,您觉得这个王老师处理这个迟到现象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夏树铭:

当然我觉得他用一种不留痕迹的方式,当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察觉到,说明这个王老师在处理当中是很机智的,而且他并没有让同学感觉到说我是原谅你的,而且是很严肃的把那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叫他把那个作业发给学生,似乎像是体罚他一样,你去办公室拿东西把这个东西发给同学,但是我还是让同学感受到。我觉得当时从机智来讲,这个班主任是很机智的。

王宝祥:

就是说这是一种教育机智或者是说一种教育意识? 夏树铭:

对。

王宝祥:

但是我估计电视机前的老师看了以后,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咱们这个讨论也是为了引起班主任老师去思考。我们不是说谁说的就是最正确的,你去思考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那么迟到因为原因就很多了,那么怎么针对不同的原因去做这个关于迟到的处理,我想听李媛老师说说。

李媛:

学生迟到的这个现象,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作为一线班主任老师,首先一点做到的就是理解学生,因为现在择校生多,道路上拥堵的现象也比较多,所以学生迟到的原因并非是孩子本身想迟到,或者是自己本身起晚了有意迟到。那么,作为我们老师首先了解一下,学生今天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如果说真是因为孩子有意迟到,懒惰起不来床,那我们也可以巧妙送他一个小闹钟,或者是发动我们的同学早上给他打个叫早电话,或者是顺路的同学早上敲一敲他的门,我觉得在这些小的方法当中,既帮助了这位迟到的同学,同时也能让他感受到来自于同学的温暖,来自于同学的关怀,我觉得对于以后他克服迟到的现象会有帮助的。

二、作为老师来说,在选择教育方法上也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说对于一位经常迟到的同学,我们给他委以重任,把这个班级教师的门钥匙给他,或者让他来作为我们的电教委员,早晨早一点到学校,帮助老师,帮助同学准备好今天的电教设备,把电脑开开,杀一杀毒,把今天课上要用的课件准备好。还有案例里面的这个老师,帮助老师给同学们发一发作业本。我觉得通过这些工作,通过这些激励方法来教育学生,可能会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王宝祥:

刚才李老师提了好多的方法,这都是您在平常用过的? 李媛:

其实说实话因为我们的学校择校生就比较多,所以从我的心理上来讲,是挺理解学生迟到的,而我的班级当中,真是迟到的学生几乎没有,特别少。真是遇到大雨、大雪的天有一两个都不会很多。孩子和我们的家长们都非常的统一。

王宝祥:

刚才李老师出的那些主意都挺好的,就是说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让他不迟到? 李媛:

对。王宝祥:

就是防患未然,不要迟到以后再去处理它,这样就不好了。李媛:

是。

王宝祥:

刚才这二位老师讲的,我觉得讲的非常好,夏老师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强调了真诚,这个事情怎么样,我就按照这个事情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来理解,让学生去认识,我觉得您这个思路也是挺好的。当然我们也讨论了,这个案例中王老师处理也有他的优点,他这样做也反映了他的一种教育理念,当然大家的看法不一样是很正常的。那么我想到一个问题,现在很多的学校,早上要求学生到校太早。

夏树铭:

有这个问题。

王宝祥:

我不知道您那个学校要求学生几点到校?

夏树铭:

我们学校是要求学生应该是7:25以前到,7:30上早读。王宝祥:

你们学校呢? 李媛:

我们学校要求学生7:50到校就可以了。

王宝祥:

那最近北京市委发了一个文件你们都知道了吧? 夏树铭:

我们已经有相应的改变了。王宝祥:

那你们几点到校? 夏树铭:

要求7:50。王宝祥:

你们还是7:50? 李媛:

对,我们是7:50到8:00钟是准备时间,8:00点然后开始上早操,早操上到8:30才正式上第一节课。但是针对于因为有一些家长他不能卡着点来送学生,他可能把孩子7:30就送到这儿了,他着急去上班,所以我们老师是7:20进教室,我们每个班主任都是7:20进教室的,所以学生在7:20到7:50这个之间到校,教室里也是由老师看管的,可能屏幕上放一放古诗,或者屏幕放一些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做一些预习的工作,但是这个就是很随意了。

王宝祥:

我是想到很多学生迟到,有好多学校要求学生到校太早了。因为全国各地我到过很多学校,有的时候学校时间安排太满了,除了中午一点休息,有的时候住校生要到晚上,9点半10点才能离开这个教室,早上有的很早就来的,有的要出早操,有早读的那么我想这件事也不是班主任能决定的,那么北京市教委最近发了文件,就是学校,中小学取消早读,8点钟开始上课,那么刚才二位老师说学生是7点50到,这样对很多孩子来讲可能会减少一些迟到现象,但是这个不是最关键问题,关键的问题还是像二位老师说的,这个迟到的问题应该研究,应该调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迟到,那么怎么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个问题,把解决迟到的这个过程,作为一个很好的教育过程。不管是对个别人,还是对群体都应该是这样是吧?

李媛:

没错。

王宝祥:

这个案例当中他为了解决迟到现象,他把这个第二天学生到校的时间提前了10分钟,这件事我觉得也值得思考,您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就有意识的跟同学说明天要提前10分钟来,实际上这样我觉得不一定好,还是应该在一种常态下,7点半就是7点半,8点就是8点。你给他提前了10分钟,你就为了考察一下,学生有没有迟到的,这实际上也是侵占学生的自己的时间,这样做不一定是好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老师们也可以发表意见,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够随便占用学生宝贵的时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三、对话专家

替学生“撒谎” 主持人:王宝祥

专家:史静寰、刘翔平、査有梁

王宝祥:

现在我们一起跟专家来讨论关于迟到的问题。我把几位专家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祥平教授,心理学专家。这是史静寰教授,清华大学的教育学专家。这是四川社科院的管理方面的方法论方面的专家,査有梁教授。今天几位教授跟我们一起来讨论,关于迟到处理的问题。各位教授好。

这个我们都看过了这个案例,关于迟到的问题在学校里面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对班主任来讲也是一个需要处理,需要管理的问题。我想请史老师您从教育学的角度,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您的看法。

史静寰:

这一次看这几个案例,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感觉,就是说现在班主任真的是把自己日常的工作放到一个研究的视角一下,那么往往引出的问题,从表层的现象引发你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在看这个案例的时候,我想的什么呢?我就想到咱们教育学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教育到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如果要是一门科学的话,那么我们处理类似的事情应该有一个普通的原则,普遍适用而且大家都认可的原则,但是在教育学上到底有没有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同,大家只要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我运用这样的原则就能解决问题,是不是这样的一个科学? 那么,在这个案例当中其实我就觉得它又是一个侧面反映,他不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如何处理迟到,学生迟到的现象真的是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但是你问一百个班主任,一百个班主任可以会给你几十种不同的解决办法,那么一定要说出这个办法好,那个办法不好,我想是很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个体有差异,每一个办法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有效,对那样的学生有不一定有效,在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是把教师处理这样的问题的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而不是作为一种教育的基本原理,你应该怎么样。所以我觉得这个班主任非常真实的反映了,他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他自己的个人智慧,但是他再处理问题这个过程当中,再看这个案例的时候我想提出几个问题来,跟这个老师一起讨论。

第一,针对这个班里同学迟到的现象,班主任提出来用约定的方式,来找一个解决的办法。而约定是什么呢?起码在这个班级里头,教师一方学生一方,应该是双方共同提出来的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张。但是似乎在这个案例文本当中,我们感觉到这个处理的办法,更多是教师的一个规定,而学生到底是什么建议,没有能够体现出来。另外为什么老师用回家反省作为这个惩罚的办法,也没有说出它的依据,所以这样就给人的感觉,这个办法更多的还是老师的一个脑海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想法,我就来做的。

王宝祥:

是主观的,老师自己的主观的。

史静寰:

对,他想去解决这个问题,也想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但是更多的还是外在的,用一种控制的方法去处理了,所以这里面后来就引出来的第二天,第二天一上班他就开始出现心理不是特别肯定,会不会出现必须要接受惩罚的学生,那在这个时候又突然出现了一个平时从来不迟到的学生,今天不管什么原因他迟到了这么一个现实,那么老师就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是经常迟到的学生,我想老师会毫不犹豫,他会很自然的运用纪律的,他已经规定纪律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问题是迟到的不是这样的一个学生。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老师的两难,那么我觉得这个老师在分析这个学生的个性的时候,他分析的很好,证明他了解这个学生,而且他是根据这个学生个性的特点,来采取处理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是好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谎言,用善意谎言的方式来保留这个学生的自尊,同时用这种不把他公开到所有同学面前的方式,采取一个变通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今天迟到的这个问题,自己以后注意。这个目的都达到了,所以从教育学生个体来讲,我觉得这个教师的方法是成功的。

但是这又回到我们教育学生另一个问题,教育学生个体和教育学生整体,或者说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班级之间。在我们看这个案例的时候,你会看有一句话当时引起了我的思考,当老师给学生出了主意,当学生抱着作业本进到这个班级的时候,同学们啊了一下,然后看到他发作业,又开始抱怨作业多,就忽视了班里有人迟到的这个现象,那么这一点如果说老师现在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对迟到的这个问题,那么学生的结果是忽略了有人迟到的现象,是不是对班级整体来讲是最好的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尽管对这个学生个体来讲他是有效的,而且是合适的。但是对学生这个班级整体来讲,是不是有效的。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那么也就是说在教育学生个体和影响班级整体的,这样的一个两难的问题当中,我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发挥他们的教育指挥,能够提出更多样性的,怎么样更好的去处理班级里个别人迟到的这样的现象。这个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不同的方式,处理相同的问题这样的讨论。

王宝祥:

史老师我想这么问一下,比如说这个老师对这个孩子,我是替他撒了一个谎,保护了他的自尊心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了,那么对于全班因为别人没有迟到,我做个表扬,表扬一下激励一下,这不是就能解决你刚才说那个问题,就是说我对今天没有迟到我表扬,那么从群体的角度可能大家受到激励,那么以后我们更的好好做,这样会不会好点?

史静寰:

我觉得你加的后半段,我觉得起码在这个老师处理这一个人的问题,有补充了非常好的一面,因为你头一天宣布的纪律,第二天你要强化一下,要给学生形成一个正常的反馈,那么你在把这个学生的个案,把他剔除出去处理的同时,同时肯定今天咱们在座的同学都能够按时来上课的一种现象,对于全班是我觉得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影响,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我们可供选择的方案,我相信如果老师参加的话,他们还能够提出更多的,不同的处理这个办法。

王宝祥:

这个迟到的问题我想涉及到学生和老师,很多心理活动。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刘教授的意见。

刘翔平:

我看这个老师就比较焦虑,紧张。对于自己的行为太自信,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他制订了这个政策,第二天会忐忑不安,我觉得还是他跟学生缺少沟通,我觉得沟通很重要,尤其你制订行为规则的时候,你必须得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你这个惩罚或者是这种表扬,正强化负强化,它是不是能够符合学生本身的需要,或者学生本身能不能达到这样惩罚和奖励的效果,有时候你惩罚的指标和奖励的指标是你脑子里头想出来的,刚才像史老师说的,你脑子里面想出来的,其实学生能不能接受,他不一定能接受。或者对一些人来说不是惩罚。比如说这位老师,你要是迟到你就回家反省去,那很多人正好不想上课,你让我回家我正好回家,我不来了老师不让去了,所以说你迟到了你可以在走廊罚站,那有人说真不愿意进教室,我就想在走廊溜达溜达,看看各个班挺好。所以我觉得奖励和惩罚,你首先要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什么叫真正的惩罚,什么叫真正的表扬,我觉得完全事先搞一个讨论,或者说跟学生沟通一下,聊聊天了解一下学生。这样再做政策制订的时候,就不是特别盲目了。所以沟通是行为管理的一个前提。

第二个就是行为管理方面,他有科学性的一面,我觉得行为管理可以说行为主义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教育方法,那虽然它有很多弊端,但是他在管理迟到的这个事情还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大家在制订行为管理规则的时候,一定要细化,这个指标一定要细化。比如迟到这个问题,我觉得可操作,现在这个问题是操作性不是很强,比如说我们制订这个行为奖励和惩罚的时候,可以考虑很多条件,比如说一次迟到是什么样的惩罚,两次迟到或者多次迟到是什么样的惩罚,把它定的很细。另外还有因为主观因素导致的迟到,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惩罚,因为不可抗击的因素,比如说堵车、交通、或者身体不适、或者家里确实有事,这个因为客观上的条件导致了这种迟到,这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了迟到,那又有什么样的方法,又有什么样的措施,我觉得应该是分层管理,目标分层强化,分层强化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所以我觉得这个老师要考虑这个惩罚的指标细化,这样我们所有人我们制订的规则,我们大家都要遵守。

还有我觉得老师应该考虑,在整个的班级当中,这个迟到问题是不是很严重,如果是特别严重的话我们就要制订一个规则,如果这个迟到并不严重,偶然的有一个迟到我们可以抓大放小,我觉得重点放在班级的积极气氛的建设上,班级集体凝聚力和建设上,放在班级人际关系的建设上。那么作为个别行为的迟到,你就可以抓大放小,我觉得就迟到的问题,不是说我们越抓他的效果会越好,我觉得其实是人的素质问题,这个习惯的培养,他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另外老师还要跟家长沟通,我觉得迟到问题其实跟家长起来有关系,像有一些人迟到就是家长本身就特磨蹭,家长有那种不好的行为习惯,那有的人不迟到还是家长本身他自己勤快,他就是让学生提前去上学,所以我觉得跟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所以这个也是老师在管理学方面多加强学习。

王宝祥:

这个刚才两位教授都讲到了,说是要反映学生,不要什么都认自己的。刘教授还强调沟通,要跟学生沟通,让孩子的积极性要发挥出来。史老师也讲了,就不是班主任主观的我怎么着,我就去弄了,就是往往跟学生实际情况对不上号了,其实迟到这个问题,往往他的原因很复杂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也不一样,一个生源很好的学校,大概这个迟到就很少了,都是住校生好像也不存在这个问题,那生源比较差,纪律本来就不好,然后管理再跟不上,那肯定迟到就会很多了,所以这个也很复杂了,那是需要分析的。我想听査教授您讲一讲,从这个管理方法角度,对于这种迟到现象给你班主任一些什么样建议。

査有梁:

首先从这个案例看起来的话,很可能有不同的老师对不同的人对他评价可能不一样,有不同的看法。我自己认为,迟到或者缺席的这个现象,可能一开始就要跟所有的学生说清楚,这个事情肯定是要通知书里面,每学期的期末通知书里面一定要写出学生的出席情况是怎么样,你这个学期到底迟到多少次,缺席多少次,这个肯定是要作为你学习态度,你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首先要整体给你公布出这是要通知你的,而且记你学习历史上。当然有人很偶然的一次迟到,他去救人了,他去做好事了不仅不会批评,而且还要表扬他,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经常迟到的人,经常缺席的人他很可能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又不能小看了这个事情,迟到缺席这个事情绝对不是小事情,在学校里面绝对不是小事情,所以这个案例刚才也说了,要替学生撒谎,我认为这个老师的安排的确是有一定问题的,这个从大的方面要制定一个评价你这个重要的指标,要写清楚的。所以你一定不要迟到跟缺席。

那么,偶尔有那么一两次迟到缺席的,如果有重要原因的确不应该小提大做,看来不太严重的。我认为应该这样子看,这个事情肯定要跟家长沟通,假如看了这个案例就是说这个学校迟到现象比较严重,他的办法是想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看起来这种解决的问题也值得商榷的。

史静寰:

还有我注意到这个案例,他提到是他上早自习,学校的规定是7:30,然后为了保证班里头不迟到,老师把时间提到7:20,这种做法我觉得也值得商榷,因为本身学生一天学习的时间很长了,那么用这种既不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特别是在班级的层面在学校已经有这个要求上,再往前提,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一点过,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么样能够提高学习的这种效率,能够更好的,有效的组织学生在既定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生效果,可能比我们提前,打提前量本来学校是7:30,我们来是7:20。如果你这个班是7:20是不是下一个班,是7:10分呢。反正这样我越提前,那么学校7:30检查的时候,这个迟到的可能性就越小,那这是不是我们的追求的目的,我觉得这个也值得考虑。

王宝祥:

史老师讲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挺重要的,那么班主任讨论也提出出来了,就是你不要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那么也提到像北京市现在发了通知,取消早读,大家我问了他们都是7:50到校,8:00上课。现在是什么问题呢,就我了解到,就是各地的学校里层层加码的现象非常多,学校加码就已经很严重了,特别是这个示范校,我有一次到某地去了,一个老师讲课是一个小学老师,他说王老师我们现在很难啊,我说怎么了?他说每天上三个班的课,就是给老师加码,老师给学生加码,我说你老师为什么加三个班呢?他说高考成绩不好,有个高中老师反映是初中抓的不好,初中老师说小学抓的不好,所以教育局领导那就是说咱们都加码,好好抓。这个领导他是不懂教育的,结果就三个班,上午班,下午班,晚上班。那学生也得给加班。实际上我觉得现在在这个下边,就是给学生加码,侵占学生很多时间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引起注意,首先我们做班主任来讲不要轻易给学生加码,学校有规定。如果学校有规定不太合理的话,我们应该提出建议,真的是从素质教育出来,要不然的话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刘翔平:

我觉得当我们发现迟到现象比较严重时,实际上已经晚了,因为这说明学生已经心理上,行为上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盲目的救火有时候效果不一定很好,我觉得如果迟到多,一定反映出这个集体凝聚力是出问题的,我觉得刚才王老师也说,好的班级迟到就少,为什么呢?因为它整个班级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的,他有一种美丑,大家觉得迟到是丑恶的,在情感上是令人厌恶的,每个人迟到了他有一种有羞耻感,这是一种内在的自发的,可是比较差的学校他就没有这种耻辱感,没有这种美丑感,他觉得迟到是正常的,不迟到反而是丑的,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觉得整个班级的班风,这种集体的压力,这种凝聚力,我认为在解决迟到的问题可能更有作为,而不是救火迟到了我们怎么去罚,应该先建立这种集体的纪律,集体的组织,集体的荣誉感。我觉得把这个集体的问题解决了,个别他就在集体中自然而然有一种压力,最重要他的审美观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这个东西是丑的,那个好的那是美的,就是五讲四美其实它不是认知,他是带情感的认知,就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价值观的问题解决了,我想这个管理就好了。

王宝祥:

刘老师讲的这个,前面说到这种问题了。就是要有一种管理措施,这件事情尽量防患未然,因为所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知道我们这个学校的学生是什么情况,他以往出现过什么问题,那么关于迟到也有一些了解,那么一方面我想就是说集体的建设,增加集体凝聚力这很重要。另外刚才像刘老师也讲到了,需要有一些管理措施,而且细化。这个我想不光是一个班级的问题,它应该是整个学校的,各个年级,学校都要有一个管理措施,不然他会出现这个问题了,我这儿管理挺严的,你们这儿松了,就会比了刘老师他们那班多松啊,这个涉及到学校校风格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去处理,看来是一个迟到的问题,实际上要多方面去研究去解决。那么我也想各位专家,用简练一两句话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归纳,还是史老师您先说。

史静寰:

要我来说,我觉得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教育学生个体和影响班集体必须结合起来考虑,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王宝祥:

过去叫平行教,就是把教育个体跟教群体要结合起来?

四、综合评价

处理学生迟到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常规工作之一。正是因为学生迟到天天都有可能出现,所以班主任处理起来才不一定每一次都能非常科学、富有艺术性。迟到的处理,也考验一个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一、案例中张老师对迟到的处理成功的地方

对东超迟到的处理原则是有科学性的。在发现了学生东超迟到后,张老师认真分析东超的个性特征、纪律保持情况以及班级中其他同学对东超的态度,把有关东超的全部信息激活了,这是处理东超迟到能够成功的最基本前提。换言之,案例中的张老师因为整合了关于东超的所有信息,并确定了处理东超迟到的基本原则:保护东超的自尊心与维护班级纪律有机地统一起来。

张老师处理东超迟到追求的境界是很高的。老师想追求“教育无痕”,在实践操作中也力求自己教育措施和效益都不留痕迹。比如,老师既没有找东超谈话,告知其迟到的危害,也没有向东超解释自己替他撒谎的原因。

对东超的迟到的处理细节富有艺术性。比如,老师远离教室,在一楼楼道口等东超,有效地利用放在办公室的试卷,故意板着脸以严厉的口气和东超说话,让东超告知同学自己是因为帮老师印试卷迟到等细节都是合乎情理的。这些做法,使同学们不知道东超迟到的真相,保护了东超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然而,在东超的内心肯定会引起激烈的思想斗争,达到的效果是深刻的。如果换了别的特点的学生迟到,张老师可能会用另外的方法。

在成功的处理了东超的迟到后,案例中的老师进一步提升了对教育技巧的认识,并总结出面对一些有特殊成长背景的学生应该有特殊的教育举措的结论,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今后再处理类似的班级工作时积累教育智慧的保证。

对于张老师这样的做法,恐怕会引起一些班主任的质疑。这样做不实事求是!这样做公允吗!张老师应该保护每一个学生,对于其他人他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我们选择这个案例正是想引发班主任们的更多的思考,教育学生确实是很复杂的,“教无定法”,要看真正的效果。

二、张老师对迟到的处理存在什么问题?

张老师早晨到校后,没有在自己和学生约定的时间之前进教室,这显然是错误的。自己和学生有约定,都要早到校。但自己没有做到,实际上给了学生一种暗示:班级的规定并不是严格执行的;班主任言而无信。这会给日后的班级纪律维持带来了难度。

不去教室实地观察学生的到校情况,而是坐在办公室里猜想学生是不是迟到了。这种想当然的推测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实地观察,仅靠一些印象来推测,得出的结果是感性的,当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案例中的张老师进教室后发现学生们都到了,而且在安静的上早自习,就有些得意。有什么可得意的呢?这是一种偶然的结果,还是必然的结果?学生们第一天按规定到校了,很可能是学生怕惩罚、或者是在观望、甚至可能出于好奇,都不好确定。

张老师迟到了,没有向学生解释自己为什么迟到,也没有请学生提出对自己的迟到应该如何处罚,这给学生一种班主任既言而无信又搞特殊化的感觉。学生们并没有人指出班主任迟到了,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关注或者不敢提出来;而案例中的张老师没有发现这一现象隐含的信息,很可能成为张老师日后推进工作的障碍。

在和学生约定了“回家反省”的处罚方式后,又感觉到这样做不合适;而如果学生真的迟到了,张老师马上就进教室,还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学生。这都说明,张老师处理学生迟到的思路和前期过程是会导致被动的。这样做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三、给张老师的几点建议。

首先应该指出,班主任老师把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时间提前十分钟的做法是不对的,是违规的。学生可以以老师规定不合理作为自己迟到的理由。如果班主任就按学校原来的规定来要求、考查学生是否准时到校,完全可行,没有必要“独出心裁”。这里,反映了张老师“规则意识”的淡弱。

既然和学生约定好了,就一定要严格履行约定。老师自己没有严格履行约定,可以看出以身作则做得不好。为什么学生以前会大面积的迟到,老师都这样嘛!所以,张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班主任应加大对学生们普遍迟到的原因分析,找到今后工作推进的切入点。在案例中,老师已经提到早自习无法正常进行,面对这一局面,老师只是简单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加大处罚力度。而这一方案是在没有经过论证的前提下确定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学生如果真的都还迟到怎么办,让大部分同学都“回家反省”吗?真让迟到学生都“回家反省”,那不是连正常的课程都不能上了吗?岂不是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处理学生迟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老师要到教室这一教育现场去实地观察、分析学生的到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决定,而不能在办公室里猜想现场会怎么。

老师对迟到的处理没有定位在规则教育上,而是用简单的“回家反省”的惩罚、恐吓来束缚学生,即使见到效果,时间不会很长,恐怕还会出现大面积迟到现象的。

张老师应该对班级迟到现象作认真的调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迟到的多种原因,让学生自己认识迟到的危害,自主制定杜绝迟到的措施。

迟到现象司空见惯,表面看似乎很简单,能否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

五、拓展案例(1)

医治迟到的病根

余东芳

也许当班主任的常常会忽视既不优秀也不捣蛋的中等生。凌(化名)就是一个中等生。如果不是她再三的迟到,真不知道这个皮肤黝黑、成绩中等的女孩儿何时才会引起我的注意。尽管班上有几个经常迟到的学生,但在女生中她是唯一。她又一次迟到时,我不耐烦地让她通知家长来校。

下午,凌的父母都来了,这出乎我的意料。他爸的一番话更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其实我们早就想到学校来了,可孩子死活不让。这孩子,每天晚上都睡得很晚,总是说睡不着;早上喊她起来后,她又总是蹲在厕所里不出来,直到快要打上课铃的时间,才抓过书包就跑。领她去医院检查,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唉!我们都快愁死了。这孩子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像个男孩,其实很自卑,她常揪自己的头发,每天还拼命吃零食……”

听此情况让我又愧又急。愧的是一直没有关注过她,全然不知她的情况;急的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一番沉思后,我决定找凌谈谈。

课间,我到了班里,看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显得有些不安。无意中我看见凌的桌子旁挂着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废纸、用过的包装袋等。我说:“凌,你的习惯真好!全班同学都像你,教室清洁肯定能保持好!”凌不自然地笑笑。我又轻轻拍拍她的肩膀说:“你的这个发卡挺好看的!”她愣了一下。我弯下身子悄悄对她说:“今天放学后,我们俩聊聊天。”

与凌的谈话是从我自己谈起的。我说:“凌,你看我的个头才及你的肩膀,我挺自卑的。””不,您有才华。”凌不好意思地说。我说:“对!有时我也会想,列宁、邓小平、鲁迅……都是小个头。科学证明: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凌笑起来。我说:“你笑的样子真甜,真好看,平时为什么不多笑一笑呢?”她低了一下头又抬起来说:“我太胖。”“花季女孩儿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只要朝气蓬勃、充满自信都是美的。稍稍胖点怕什么?反倒是内心的自卑让人不舒展,看起来别扭……”

就这样,说着走着,不觉中我把她送到了家门口。我说:“不开心的时候,听听歌、写写日记都是不错的办法,不妨试试哦!”

从那天起,日记成了我们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凌在日记中告诉我许多许多,包括连父母都不知道的她的“初恋”。我也在日记中分担她的苦恼,分享她的喜悦。

在一节班会课上,我组织开展了一项活动:每人在纸条上为班里其他同学写几句中肯的评价(只写优点),下课后交到对方手中。凌当晚就把那一张张纸条小心地贴在了日记本上。她在日记中写道:“看到同学们对我的评价,我哭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原来大家并没有把我这个丑小鸭遗忘在角落里,原来我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凌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但又出现课堂上打盹的现象。原来为了在成绩上超过别的同学,她常常熬到凌晨一两点。我不得不阻止她:“看来老师看得没错,你在心里对自己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但欲速则不达,你要注意提高效率,不打疲劳战……”

后来的小考,凌时不时考得很优秀,这愈发让她对自己有了信心。她的头不知不觉中抬高了,脸上也常浮出很阳光的笑容。她父母再次到学校时充满感激地说了很多凌的变化。

中招考试到了,凌的状态极好。在第一天上午结束时,凌跑来送我一个冰激凌,说:“老师,我考试时心态好极了,我一定不让你失望!”最后的结果,凌的分数比全市最好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低了10分,但这已是凌的最好成绩了。凌终于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踏上新的征程时她笑靥如花。

案例表明,学生迟到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迟到的具体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助措施。

(2)

给迟到的学生设专坐

任志强

有一次,我上完课一推门,发现门前的雪地里站着一位女生,头巾上落了一层雪,小脸冻得通红。老师忙问:“怎么不喊报告呢?”她低声说:“人家报告了,你不理。”原来是这样,我的鼻子一阵发酸。

从那以后,我班废除了“迟到必须喊„报告‟的规定”,在教室的后门附近常设两个空位,桌子上放两套各科教科书。学生一旦迟到了,只要推开后门,悄悄地走进教室,坐在“专坐”上,就可以投入到学习之中(如果没有后门,也可以在教室门口附近设两个空位。至于学生迟到的原因,等课后由学生向教师说明。)。

这样做,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又避免了迟到的学生无辜地“程门立雪”,耽误学习,还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地关爱与尊重。从此以后,我班学生很少迟到。

点评:真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设“专座”的办法,一举多得。能达到教育目的就好。

(3)

迟到了也没关系

王立华

“小晴,你迟到了,先进教室上课吧!记着下课后向纪律委员解释原因。”说完这话,“个性10班”的班主任王老师便又接着分析黑板上的例题了。

小晴早晨第一节课就迟到了,尽管班主任王老师并没有批评她,小晴还是有些不自在。在悄悄地走向自己的坐位时,小晴情不自禁地向同桌伸了伸舌头。不过,迟到的不自在和王老师的处理的负面影响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昨天晚上忘了定闹钟,而爸爸妈妈以为我自己定了闹钟,也没有及时叫我起床,我睡过头了。我连早饭都没吃就赶来了,可还是迟到了。请给我一张《迟到情况记录表》,稍后我填写好就交给你。”下课后,小晴赶紧向纪律委员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第二节课下课后,小晴把填写好的《迟到情况记录表》交给了纪律委员。纪律委员马上开始查阅小晴近两个月的纪律保持情况。记录显示,这是小晴两个月内第一次迟到。纪律委员根据班级的规章制度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小晴迟到违纪既不处罚也不记录,只要把情况向纪律委员解释明白就可以了。原来,根据班级制度的规定,凡是学生在两个月内只出现了一次迟到的记录,且迟到的理由正常,这一次迟到就可以“忽略不计”。在形成这一规定时,班主任认为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要体现人性化与科学化的良好结合,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更何况是自制力正在形成中的学生呢?所以,对于学生的成长就不能求全责备,要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在这一视野中分析,因为所坐的公交车遇上堵车、忘记定闹钟、帮助别人而耽误时间等正当理由导致的迟到可以不记录。当然了,为了避免学生在第二个月要结束的时候,因为自己一直未迟到而故意违纪一次,班主任又和班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化解措施。

纪律委员把处理结果交给王老师后,王老师和小晴的家长很快就取得了电话联系。关于小晴迟到的原因,其家长的解释和小晴的解释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小晴的迟到就不用记录了。王老师在《迟到情况记录表》中相应的拦目上再一次注明迟到原因后,纪律委员把小晴填写的《违纪情况记录表》张贴在了教室里予以公示,请全班同学监督。

像处理小晴的迟到一样,在“个性10班”的规章制度体系中,有很多类似的科学规定。比如,王老师让每一个学生注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区分出离家很远、较远、较近等几种情况,然后再分析出沿途有几个路口,骑自行车、步行、坐公交车、家长接送大体需要多少时间,便于确定有哪些学生容易迟到,以及迟到的原因。再比如,王老师统计了家长的办公电话、手机、Email等所有的快捷的联系方式,便于和家长及时沟通。

由于有科学地迟到应对机制,“个性10班”的学生出现迟到的情况非常少,大家都主动地力争准时到校。

点评:又是一个高招,具有科学性,这就是研究型的班主任采取的方法。

六、相关文献(1)

责任在自己: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迟到归因的落脚点

学生迟到了,当班主任询问学生迟到的原因时,不少学生在陈述理由的时候多半会认为是路上堵车了、爸爸妈妈没叫我、闹钟坏了等。他们一般都不愿意直接说是因为自己的不重视、自己的习惯不好等自身的原因导致了迟到。实际上,迟到的是学生自己,可不是别人。因此,面对迟到,首先应该承担责任的是学生自己。换言之,总结迟到的原因时,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比如,在分析习惯不好导致的迟到时,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晚上写完作业后是否把明天上课要用的东西全部带齐了、书包是否整理好了,而不能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去准备,否则就容易因为延误时间而迟到。

(2)

个别班主任处理迟到措施不恰当的原因

班主任处理学生的迟到本是日常化的教育行为。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却有为数不少的班主任在处理这一日常事务时采取了极为不科学地措施。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三种:

一、一些班主任在认定学生迟到的性质时有偏差。在一些班主任的教育价值观体系中缺乏有关迟到的教育基本规律积淀。没有了这一认识基础,班主任在认定学生的迟到现象时,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应对。个人的理解是感性的,不一定科学,班主任在界定迟到的本质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偏差。

二、缺乏科学地及时处理能力。学生迟到的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节课,而大多数是几分钟。这时候,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正在上课,学生的“报告声”势必会打乱老师的正常上课、打断学生的思维链条。这一行为本身早已影响了老师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如果班主任或老师处理的不恰当,就会使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迟到的处理考验班主任的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少班主任因为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不高,在处理学生的迟到时采取了不科学的处理措施。

三、班主任的不良工作习惯影响班主任的处理细节。一些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不够,经常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处理学生的迟到:心情好时,从轻处理;心情不好时,劈头盖脸的批评指责;心情平平时,轻描淡写地交代几句。

(3)

班主任模范遵守规则:学生规则教育的良好形式

准时上学、准时上课,是师生对学校的作息规则的正常遵守。只有这样,师生、尤其是学生才能拥有正常的学习生活。换言之,只有师生共同执行这一作息规则才能保障师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这一作息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实际上是在倡导“法制行为”,而不是“人治行为”。“法制”追求的是在制定这一规则时成员间是平等的,而且在成员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也是人人平等的。在这一“法制”分析视野中,在作息规则面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也不能够例外。因此,为了引导学生遵守这一规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模范遵守规则,给学生一个可以模仿的楷模。实际上,老师和学生一起平等地执行规则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规则教育”的过程

(4)

培养规则意识不能以罚代管

据报道,西安市西航一中日前出台新规定,学生迟到一次要罚款100元……学校对此解释说,“罚款的目的是想吓唬吓唬学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西航一中此举旨在让学生树立起“规则意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以罚代管”的做法却值得商榷,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不能靠简单的罚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素质之一,这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对于学校而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有义务遵守和执行,对个别违规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处理是必要的,但学校在方式方法上需要慎重考虑和权衡,校规的禁止和惩罚功能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尤其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绝不是凭简单的罚款就能解决的。

在学校管理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罚款这种手段也往往与简单粗暴联系在一起,因此被认为是教育学生的下策。罚款不仅会给学生的家庭带来压力,而且会给学生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应当以“养成教育”为主。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一定要遵循人性化原则,要做到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面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也许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次语重心长的交谈,都能让他们改变。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多一些耐心,多想些办法,不要急于求成,期望一朝达到目标。

当然,“养成教育”需要一个过程,“规则意识”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没有经历这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再严格的管理,再重的罚款,都无济于事,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标。(蒋夫尔)

(5)

迟到处理的科学策略

让你的学生明白准时到校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上学迟到了,或者他们还不了解准时的重要性。如果你怀疑是这个原因,确信他们知道你要求他们什么时间到校;并且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在那个时候坐在位子上。

不能让迟到的学生打断你的教学进程。告诉学生,如果他们迟到了,要安静地进入教室,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并且设法跟上课程进度。当有迟到的学生到达时,不要给他们太多的注意力,更不要因为迟到而批评他们。如果有学生经常迟到,在不打断你讲课的情况下,花几分钟找出原因,并且告诉学生他的迟到会干扰教学和他的学习。问问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样的改变,来保证准时到校。

要求高年级学生填写一份迟到报告表。告诉他们任何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都要保持安静,拿一份迟到报告表,填完后,放回到你的桌子上。在这份表格中,让学生写上日期,他们到达的时间,以及他们迟到的原因。在表格的底部,有一句口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准时进入教室。”并且让学生签字。你要检查这份填好的表格的准确性,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和学生当面讨论一下他迟到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办法,你可以让迟到的学生把日期时间以及他们的签名写在班级的“迟到簿”中。

和经常迟到的学生的家长谈一谈。确信他们知道学生应该进入教室的时间,并且了解他们的孩子迟到以后,所面临的学习困难。你可以问问家长孩子早上的例行程序,提出一些方法,改变现在的模式,让他能够早点走出家门。例如,如果因为早上要花太多的时间来收集他的学习材料,而导致他经常迟到,你可以建议他在头天晚上做这件事情。

规定迟到的后果。当某个学生迟到次数累计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你可以让他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留在教室里,或者抽时间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不过确保只计算那些学生有一定责任的迟到。进行处罚的时候要用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要表现出愤怒。同时当这个学生准时到达的时候,要表示赞赏。

让每堂课的开头部分特别有趣。这可以诱使那些怠惰的人准时到校。在铃声响过之后,用一个简短但是有趣的任务开始一节课,比如一个谜语、一个笑话、一个脑筋急转弯,一首幽默的诗,或者一个教育性游戏。你甚至可以布置一个有趣的任务放在他们的课桌上,只要他们进入教室,就可以着手进行。你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摇铃人”的选举权,允许他们投票选出他们最喜欢那个。

给习惯迟到的学生一件他喜欢的晨间工作。例如,你可以让他负责向办公室呈递出勤人数,或者负责向他的同学收取家庭作业。

(解成君)

(6)

教师让迟到的学生停课打扫卫生违法吗?

案件简述:南方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孙某,平时不注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课经常迟到。一天上午,孙某到学校的时已经是第一节课快要结束了,由于老师正在上课他没敢走进教室,而是在操场随便溜达起来。被教导主任赵某遇见后,赵某对其上课迟到一事进行严厉的批评。并罚他把办公室前面的院子打扫干净,如果院子扫不干净就别回教室上课。结果孙某打扫了一上午卫生。这里我们需要讨论的是,用罚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纠正学生迟到行为的做法,是不是违法行为?

案情评析:(1)罚迟到的学生打扫卫生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体罚是指采取造成学生肉体痛苦的手段以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惩罚措施。体罚可分为直接体罚,如殴打,也包括变相体罚。变相体罚的种类繁多,如罚站、罚冻、罚饿等。也有一些变相体罚不易为人们识别,往往以为是对的,错而不知,本案中的情况就是如此。孙某上课迟到而被罚打扫院子,实际上就是对孙某的一种变相体罚行为。赵某让孙某打扫卫生,就是对孙某迟到而进行的惩罚,所以赵某已经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罚迟到的学生打扫卫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赵某叫孙某因上课迟到而去打扫卫生,这种惩罚是让学生孙某付出一定的体力,实质上就是对孙某的一种体罚。赵某的这种行为已经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3)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让迟到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去打扫卫生,也是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在义务教育的学校里,受教育权是每个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学生有权参加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其中包括有权按照课程表听老师的课。如果无正当理由不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听课,就是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表现。在该案中,赵某不让学生上课,而让他去打扫卫生,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孙某的学习时间,而把这时间用来叫孙某去打扫卫生,应该认为孙某的受教育权已经受到侵犯。(4)体罚学生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对责任者应当给予制裁。根据后果的不同,责任者应当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一般来说,对那些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人应当给予相应惩罚,以严肃法纪,纠正体罚现象。在本案中,教导主任赵某的行为属于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这是确定无疑的。他的这种行为后果尚不严重,可以给予批评教育。

七、作业

您是怎么处理学生迟到的?

2.环境保护培训记录 篇二

一、绿色成本

绿色成本又称为环境成本,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曾就环境成本的定义提出, “环境成本是指, 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关于环境成本的确认, 目前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 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 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 必然要发生增加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二是在国家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对企业征收的成本费用, 属于国家运用经济调节手段而发生的企业费用。与环境成本有关的关键问题是绿色成本是进行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即是在一个或是在几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 但在某些建议书中也存在着一些适用于环境成本资本化的条款。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的紧急问题工作组 (EITF) 认为, 处理环境污染的成本通常应费用化, 但同时也规定了环境成本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资本化:延长企业拥有资产的寿命, 改善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的成本;减少或防止由以前经营活动引起但尚未出现的环境污染的成本以及由未来经营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的成本;原本预备销售的资产在其出售前所发生的必要成本。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 (ISAR) 也认为, 如果企业环境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将通过以下方式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 则应资本化。上述资本化条件在实质上是相似的, 即在当前环境法规日益严厉的情况下, 无论环境成本是否带来经济利益的增加, 只要认为它们是对企业生存与未来利益具有代价时, 就应该将其资本化。但在实务中, 许多绿色成本并不符合上述资本化的条件。在环境会计复式记账过程中, 可以在“绿色成本”账户下设立“资本支出”和“费用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当发生资本支出时, 用“资本支出”明细科目核算为形成企业绿色资产而发生的投资总额, 应借记购建绿色资产所投入的资金, 贷记绿色资产投入企业使用而结转的金额。该账户的借方累计发生额是企业绿色资产的投资总额,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建绿色工程的投资额。当发生费用支出时, 用“费用支出”明细科目核算不能构成绿色资产的费用金额。借记不能形成绿色资产的支出金额, 贷记转入相应的产品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支出金额。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借方累计发生额为企业绿色费用的累计支出。企业可以结合内部管理的需要, 根据结转金额的去向, 在“资本支出”和“费用支出”账户下进一步设立下级科目。我国企业目前的做法往往是将与环境有关的费用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这种做法虽然操作简便, 但使得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不合理, 产品生产成本小于真实成本, 财务信息歪曲, 信息使用人做出错误决策等严重后果。因此在进行有关产品的开发、改良, 绿色项目决策或绿色措施评估时, 用作业成本法或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将绿色费用支出追溯、归集到真正引致其发生的事项中, 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

二、绿色资产

环境资产是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中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能以货币计量的, 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当环境资源是支付了一定的代价取得时, 其价值可以按所付代价进行计量:由人工投入形成的资源性资产, 应以累计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由产权变动购入资源性资产的, 应以购入价格或评估价格计价入账;已入账的资源性资产, 如有后期投入, 应按实际成本入账, 并设置“绿色资产———××项目”账户, 正确核算各类绿色资产。还应设立“绿色资产损耗”账户, 该账户是用于核算企业因耗用而减少的环境资源储量, 通过抵减可以反映企业拥有的绿色资产净值。绿色资产发生变动时, 应借记“绿色资产———××项目”科目, 货记相关科目;或者借记相关科目, 贷记“绿色资产损耗”科目。当环境资源是凭借某种权利取得或是大自然赐予时, 这种不花代价所取得的环境资源可以根据合理的依据进行计量, 也可以增加绿色资产账户的借方金额。然而, 如果无法做出合理的估算并进行准确计量时, 就不能作为绿色资产确认, 但可以在环境报告中加以披露, 如未探明储量的自然资源。

三、绿色负债

如果企业有支付绿色成本的义务, 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 或者绿色负债是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绿色支出。绿色负债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为净化、改善环境而直接发生的负债;为净化、改善环境而预测发生的各项支出。当企业发现或认为对环境污染需要治理和改善时, 绿色负债的确认点也就形成。但它与其他绿色会计要素一样, 只有在对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相关金额能准确计量时, 才能列入目前的会计核算体系, 成为财务报表中的内容。否则只能在环境报告中进行披露和说明。绿色负债核算应在一级科目“绿色负债”下, 设立“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用”、“应付环保费用”等明细科目。例如, 因向大气、水体排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超标排污, 需缴纳排污费, 应借记“绿色成本—费用开支—排污”科目, 贷记“绿色负债—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科目。

四、绿色收入

绿色收入是企业在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环境相关经济活动中, 取得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利益流入。例如, 对废弃物再利用所形成的收益、取得ISO环境质量认证或其他绿色产品证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以及与企业环境活动相关的现实收益等。但也有许多情况, 如采取节能措施所形成的能源节约额、减少废弃物排放所节约的排污费, 都不能反映在绿色收入科目中, 因为这些情况已经在其他的科目核算中已经加以考虑, 或者是根本无法进行准确计量。

五、单式记账

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 添加绿色会计要素, 核算有关的环境资源经济事项, 必须是有确切的货币价值形式, 从而实现环境会计核算与现行会计核算的结合。然而, 在环境生态资源中, 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 或者其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 或者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无法取得任何有效原始凭证作为现有会计体系的记账依据。因而用现在的会计复式记账方法不能包括企业的全部环境活动。复式记账是在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 利用记账符号,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以相等的金额,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相关记录, 从而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会计对于企业环境及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全面反映和监控, 而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对象是不同的, 它是企业应当承担责任的所有环境活动和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 是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承诺。因此对于那些不能纳入环境会计复式记账核算体系的环境活动仍然需设法加以披露。对具有模糊特性的货币量可以组织有目的的单式记账, 并在绿色报告中加以披露、注释。这样单式记账形式就避开了复式记账规则, 在不影响企业现有财务报告准确性的基础上, 用绿色报告全面反映企业所做的环境工作中其他的货币价值量, 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提供环境事项决策信息, 向企业相关利益方披露绿色信息。

参考文献

[1]朱小平、徐泓:《自然资源耗减费用核算模式的研究》, 《财会通讯》1999年第7期。

3.环境保护培训记录 篇三

环境会计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已经愈来愈系统和深入。作为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中间环节,环境会计的记录方法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会计的双重记录系统

一般情况下,“双重记录”一词,与“复式记账”是等同的。而在环境会计中,双重记录指的是对于环境经济交易和事项,在传统会计记录系统和环境会计记录系统中的同时记录。

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中提取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称为“基础信息”;另一部分是需要借助于环境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并在环境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的信息。后者不能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而需要通过另外一个特设的会计系统来进行处理,可以称为“辅助信息”。这两类信息构成了环境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主要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的构成如下图所示(交叉部分为基础信息)。

从实现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角度考虑,企业应当设立环境会计的双重记录系统,对符合传统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环境交易与事项(基础信息),除了在传统会计账簿中进行复式记账外,另外将环境会计要素的内容在环境会计账簿中进行记录。对于按照现行准则要求不能进入传统会计系统的交易与事项(辅助信息),按照单式记账的方法记入环境会计账簿。

进行双重记录有助于期末进行勾稽与核对,便于进行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期末,可以根据环境会计账簿的记录结果直接编制环境会计报告。

二、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方法:一个更高阶段的重返

在21世纪环境会计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将单式记账运用于环境会计系统中,能更充分、有效地达到记录环境经济交易、事项和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目的。

(一)环境会计单式记账的含义

所谓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是指仅在一个账户中去记录环境经济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的基本运用方法如下:设置一套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以满足环境信息报告编制为原则),对所有可以进入传统会计系统确认的环境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双重记录,即在进行复式记账的同时,另外以单式记账的方式在环境会计账簿中予以同步记录。对于不能进入传统会计系统的环境经济交易与事项,直接进入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系统加以确认。

(二)环境会计单式记账的优点

在环境会计记录中采用单式记账,有如下优点:

1.能更充分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的目标是要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但是,以复式记账为基础的传统会计系统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因为企业有很多环境会计信息并不符合传统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条件,从而无法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而单式记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2.能简化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如果没有单式记账,企业从复式记账系统中获取信息来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将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而采用单式记账,另立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将使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大大简化。单式记账对于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3.能体现灵活的确认与计量方法。环境会计中,有些环境会计要素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确认与计量标准,无法进入传统会计系统。同时,复式记账采用的是货币计量方式,而环境会计的特殊性使得一些交易和事项无法单纯用货币来进行计量,需要采用非货币计量。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而言,这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能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采用单式记账方法,能使环境会计系统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尽量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三、环境利益:一个特殊的环境会计要素

由于环境利益的具体处理在环境会计的几个要素中最具有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因此,笔者以环境利益为例来阐述单式记账方法在环境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环境利益的概念

日本环境部(2002)提出了环保利益和与环保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概念。它将环保利益分为与企业经营的资源投入有关的环保利益、与企业经营的环境影响及废物排放有关的环保利益、与企业经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保利益以及与运输和其他经营有关的环保利益四个种类。它将与环保有关的经济利益分为实际利益和估计利益。其中实际利益由收入和费用节省构成,估计利益主要来自内部管理的数据。

美国环保署(1995)提到了“潜在的收入”(potential revenues)这一概念,指公司进行污染防治投资带来的公司印象和关系的改善,这些利益会影响成本和利益,并将对货币计量形成挑战,并且列出了“由污染防治投资带来的潜在不明显的收益”的几种情况:销售增加;更易获得贷款以及条款的改善;权益资产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等。这种潜在的收入实际上属于环境利益。

国内学者也多次提到环境收入和环境收益等概念,如徐泓(1998)、王燕祥(2000)等。考虑到环境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特殊性,笔者采用了环境利益的概念,并将企业因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而取得的经济利益称为环境利益。

(二)环境利益的内容

环境利益包括显性环境利益和隐性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是指可以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的各种经济利益,如企业收到的环保奖励、环境损害赔偿等。隐性环境利益是指从环保活动中间接取得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不能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如因为环境状况改善而引起的销售增加、费用节省等。

1. 显性环境利益

显性环境利益一般包括贷款的豁免、政府奖励、排污权交易收入、废品收入和企业收到的环境赔偿金等。

(1)贷款的豁免。企业可能会被豁免用于购建环保设施的贷款本金(比如我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放过环保贷款,企业各项环保指标达到要求的可以豁免贷款本金,目前已停止),这一豁免额应该确认为显性环境利益。

(2)政府奖励。政府可能会对企业推行环保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奖励,这种奖励构成企业的显性环境利益。

(3)排污权交易收入。我国暂时还没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如果启动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话,企业通过出售排污权可以获得收入,这部分收入应该确认为显性环境利益。

(4)废品收入。企业的有些废品,如炉渣、煤灰等,可以再循环使用,因此可以出售并形成收入,这部分收入属于显性环境利益。

(5)收到的环境赔偿金。企业在环境诉讼中获得的赔偿金,也应该确认为企业的显性环境利益。

2. 隐性环境利益

隐性环境利益可以分为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和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前者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后者用实物量或劳动量进行计量。

(1)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①销售增加。如果能够合理估计由于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所引起的销售量的增加,则将所增加的销售额确认为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②费用节省。企业由于采用环境保护政策而形成费用的节省,比如生产同样产品原材料投入的减少、废弃物减少从而造成的清理费用的减少和环境补偿费用的减少等等,这些费用的节省同样应该确认为企业的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③股价上升。股价上升是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现实中股价的上升都是由于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能合理估计由于环保原因引起的股价上升,则应该将上升的部分确认为企业的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2)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主要是指用实物量或劳动量等非货币形式计量的环境利益,如耗电量、用水量的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排放的减少等。

四、环境利益的记录:双重记录与单式记账方法的充分运用

(一)环境利益账簿的设立

在环境会计记录系统中,首先要设置环境会计账簿。根据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如独立报告模式下的环境利益表)来设置环境会计账簿。环境利益账簿包括两类明细账,即“显性环境利益”和“隐性环境利益”。根据二者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分别在两类明细账下设置若干次级明细账。“显性环境利益”下设的次级明细账包括“贷款豁免”、“政府奖励”、“排污权交易收入”、“废品收入”、“环境赔偿金”和“其他”等。“隐性环境利益”下设“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和“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两个次级明细账,并在“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下再设置“销售增加”、“费用节省”、“股价上升”和“其他”等次级明细账,在“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下再设置“资源消耗的节约”、“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两个次级明细账户,同时在“资源消耗的节约”下再设置“用水量减少”、“用电量减少”、“其他”等次级明细账户,在“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下再设置“废水排放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废渣排放减少”、“其他”等次级明细账户。

(二)环境利益要素的记录

1. 显性环境利益的记录

显性环境利益的记录采用双重记录的方法,即在环境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先进行传统的复式记账,然后在单独设置的环境会计账簿中再次记录,记入“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中。

2. 隐性环境利益的记录

隐性环境利益必须通过环境会计系统下的单式记账来确认为环境利益。

(1)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对于企业能够合理估计的、由于进行环境保护所引起的销售的增加,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利益账簿,记录为“环境利益——隐性环境利益——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环保引起的销售增加”。

对于由于环保原因形成的费用节省。企业可以通过与前期的比较,将相应的减少额确认为环境利益,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簿,记录为“环境利益——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环保引起的费用节省”。

如果能合理估计由于环保原因引起的股价上升,则将所上升的部分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簿,记录为“环境利益——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股价上升”。

对于其他需要记录的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记入“环境利益——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其他”账户。

(2)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

对于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的数据可以由企业的生产、统计部门得出或者在其基础上加工得出,通过单式记账的方法分别记入“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资源消耗的节约——用水量减少”、 “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资源消耗的节约——用电量减少”、 “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资源消耗的节约——其他”、 “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废水排放减少”、 “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废气排放减少”、 “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废渣排放减少”、 “环境利益——非货币性隐性环境利益——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其他”等账户中。

4.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篇四

一、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

(一)药师因素

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1)药品含量改变时,药师仍按习惯为患者书写用法,造成用量差错;(2)药品摆放位置改变,药师疏于核对而造成错误;

(3)药师在配方时对简单处方放松警惕,没有看全药品的通用名就调配,如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发成妥布霉素滴眼液或将眼膏发成滴眼液;(4)发药时未呼唤患者姓名,张冠李戴,造成差错。

2、业务水平:药师对药品管理不科学,易混淆药品的位置相近引发差错:如将复合维生素B片发成维生素B2片,氧氟沙星滴耳剂发成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二)收费人员因素

由于收费人员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药品名称,收费时误选了药名;对药品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造成收费错误。药师发药时不认真将His系统与处方核对,则延续收费错误而错发药品。例如,将“硝苯地平缓释片I”划成“硝苯地平缓释片II,将“非洛贝特”划成“非洛地平”。

(三)药品因素

1、药品名称相似:如硝苯地平缓释片I与硝苯地平缓释片II,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康复消炎栓与康复灵栓,尼莫地平与尼群地平,阿司匹林与拜阿司匹林等。此类差错占34%。

2、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例如生脉(10 ml和20ml)、泮托拉唑(40mg和60 mg)。这些不同规格的字通常不醒目,这都是增加差错发生的因素。

3、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药师调配药品时只读处方上药品的通用名称,忽视了药品的剂型,如将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发成乳胶剂,左氧氟沙星胶囊发成滴眼睛,对硝苯地平片发成缓释片等。

4、药品包装相似: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外包装、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称为引起调配错误的危险因素。例如某厂家生产的头痛宁与脑心通,参松养心胶囊与通心络胶囊,如只看外包装而不注意文字上的区别,很容易造成差错。

二、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措施

(一)学习和培训:学习《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意识;培训服务礼仪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成立各专业的学习小组。提高药师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操作规程考核和质量检查力度:要求药师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做到“四查十对”。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均有书面回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结果。

(三)严肃窗口记录:严禁药师在工作时间串岗、聊天、接听手机;避免外来人员与其他杂事的干扰。

(四)规范处方形式

(五)其他:

1、将工作流程改为双人核对,提高配发的准确性;

2、合理调整药品位置,完善药品标识;

3、加强日常盘点;

4、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

5、利用电话、药事质量通报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发布新药信息,撰写药师提示;

6、组织药师将本院药品说明书录入整合为药品处方集,方便医师查询,以指导临床用药。

三、《处方管理办法》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一)处方中的“诊断与用药”

门诊处方中“诊断与用药不符”的发生率占不合格处方的10.45%。药师“审方”,就是审察医生的诊断疾病与治疗用药是否相符,有无超出“说明书”提出的“主治”的范围;对存在诊断与用药不符剂量用法等错误,药师有责任提出质疑;若远远超出“主治”的适应证,则有权拒绝调剂,以防止不规范用药和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麻醉药品(哌替定)对长期慢性疼痛患者门诊使用有严格要求。其实,在药师“审方”发药前,就已经在医师和药师的查房、会诊记录上,表述了患者的病情诊断与观察治疗的内容,包括了诊断和用药等过程的实施。到医师开方药师审方阶段,并非存在着盲目给药,只是有时兼顾着治疗合并证,或其他脏器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用药,也有笔误等。此时,药师有责任建议医生修正不合理处方。

(二)四查十对

5.施工安全培训记录 篇五

一、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1、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

要有下颚带和后帽箍并拴紧牢固,以防帽子滑落与碰掉;

热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冲洗;不得用热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气片上、火炉上烘烤,以防帽体变形; 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限制,或者受过较严重的冲击后,虽然肉眼看不到裂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使用期限为三年;

佩戴安全帽前,应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信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2、防护眼镜和面罩使用注意事项

护目镜要选用经产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 护目镜的宽窄和大小要适合使用者的脸型;镜片磨损粗糙、镜架损坏,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力,应及时调换; 护目镜要专人使用,防止传染眼病;

焊接护目镜的滤光片和保护片要按规定作业需要选用和更换 防止重摔重压,防止坚硬的物体摩擦镜片和面罩。

3、绝缘靴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应根据作业场所电压高低正确选用绝缘鞋,低压绝缘鞋禁止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为安全辅助用具使用,高压绝缘鞋可以作为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上辅助安全用具使用。但不论是穿低压或高压绝缘鞋,均不得直接用手接触电气设备。布面绝缘鞋在干燥环境中使用,避免布面潮湿。

穿用绝缘鞋时,应将裤管套入靴筒内。穿用绝缘鞋时,裤管不宜长及鞋底外沿高度,更不能长及地面,保持布帮干燥。

非耐酸碱油的橡胶底,不可与酸碱油类物质接触,并防止尖锐物刺伤。低压绝缘鞋若底花纹磨光,露出内部颜色时则不能作为绝缘鞋使用。

购买绝缘鞋时,应检查鞋上是否有绝缘标记,如红色闪电符号,鞋底有耐电压多少优,等表示:鞋内有否合格证蛮全鉴定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4、安全带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安全带时,应检查安全带的部件是否完整,有无损伤,金属配件的各种环不得是焊接件,边缘光滑,产品上应有“安鉴证”。

使用围杆安全带时,围杆绳上有保护套,不允许在地面上随意拖着绳走,以免损伤绳套,影响主绳。

悬挂安全带不得低挂高用,因为低挂高用在坠落时受到冲击力大,对人体伤害也大。

二、现场临时用电

施工中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使用三芯线,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符合电规范,确保安全用电。现场一切电设施必须由专业电工来完成,并持上岗证,严禁私接乱拉,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各种使用中的线路必须做好防护并挂起。如发生意外,应立即通知项目部,由专业电工进行检查、整改,保证线路畅通无阻,使工作顺利进行。

三、现场防火

电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照焊接规范进行接线。一次线不得超过5M,二次线不得超过30M。工作前,清理作业面下方的各种易燃物。使用电焊机前必须对焊机进行检查,焊接时要精神集中,注意焊渣落点,备好灭火器材。焊接工作完成后,检查作业面是否存有焊渣、余火,确认无误后拉断电源,收好工具方可离开现场。施工现场内严禁明火作业,请操作人员要有防火意识,注意防火,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治安

在施工中避免不了产生矛盾,如发生冲突要找现场领导进行解决,不要发生语言和肢体冲突。施工现场严禁打架、斗殴、闹事。

6.小学校本培训记录 篇六

如何用活光盘资源进行教学 时间:2014年3月15日下午3:50 地点: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内容:

一、为什么要进行此次校本培训?

1、有部分教师还不会使用光盘进行教学。

2、光盘教学应成为我们教师的好帮手。

二、光盘教学成为常规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光盘教学的几大特色:

1、设计新

2、教师优

3、学法可借鉴。

(二)光盘教学的实用性

直接进入课堂,节约备课的时间和精力,缩短与新课程接近的探索过程,较快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老师们还可以从典型的课例中学得教法,借鉴思路,自行设计备课,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准,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三)启发性意义

(四)创新性意义 光盘只有20分钟的小班教学,剩下的要靠自己去创新。

三、如何用好用活光盘资源

1、看懂光碟——理解设计意图

2、记忆光碟——熟悉教学环节

3、运用光碟——实施教学过程

4、活用光碟——创新教学过程

总之,光盘教学要求变机械使用为灵活使用,变一次使用为多次使用,变线型使用为分段使用,变单纯使用为整合使用。

四、教师间互动交流利用光盘教学的经验。

7.环境保护培训记录 篇七

进入到媒介融合时期,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为纪录片的发行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媒体为纪录片降低了制播的准入门槛,纪录片的产出获得大幅提升,纪录片的类型也更加丰富。但由于起步较晚,市场不够成熟,尚未打造完善产业链,国产纪录片长期以来都在艰难前行。

一、新时代的纪录片市场化新变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制作成本和门槛的降低,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纪录片制作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创作的主体范围扩大化,普通民众成为纪录片制作的新生力量。

创作人群平民化。我国早期的纪录片都是国有制作,随着DV、手机等设备的普及化,各类影视机构、独立制片人、摄影爱好者都已经成为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周浩作为独立制片人,《高三》、《差馆》、《棉花》、《大同》这些片子从选材、立意、表现手法上都体现出平民角度,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反映中国的面貌。

市场范围扩大化。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纪录片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生产。2011年央视开办纪录频道之后,一批纪实频道扩大了纪录片产业市场。如今新媒体日新月异,纪录片登陆网站、视频软件也成为其市场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优酷”视频开设了纪录片频道,向观众推送各类纪录片,新媒体的发展无疑给很多纪录片制作人带来了新的市场和传播渠道。

市场营销专业化。纪录片的发展也带来了产业链的延伸,制作版权、广告、受众需求以及营销构成了一部纪录片的产业链。《舌尖上的中国》带动的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食品工业、大量上市公司的市值因此升值。舌尖播出的每一处景观和美食,都会带动当地旅游的推广,以及美食的销售,这是一部纪录片带来的力量。

二、市场化要素分析

纪录片从构思、制作到流通包含着市场化元素和市场需求,每一个环节构成了纪录片产业链的完整性。

资本。纪录片的资本来源目前在我国主要是政府划拨、影业投资、个人出资等方式。纪录片的拍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相比于电影作品,它的受众人群、广告投资、产生的院线效应有限,投入与产出不能成正比,所以大部分的纪录片很难收回制作成本。

制作。纪录片的制作环节则主要是制作主体和制作技术。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不断向平民转化,而在制作技术上,随着摄录设备的轻便化,拍摄、录制和后期可以一个人完成,使很多非专业人士也参与到纪录片的创作中来,补充了纪录片市场。

消费。纪录片上院线,而实际为之付费收看的并不占多数。由于观众对于纪录片的需求参差不齐,收视不及其他娱乐节目,所以纪录片的播出时间,往往放在午夜或者是收视低谷期,由此纪录片的收视到达率则更低。

三、纪录片市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营销播出渠道狭窄,平台不足

新媒体为纪录片带来了新的交易平台,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付费技术已经得到了运用,但是普遍的文化产品付费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免费视频可供选择,盗版产品存在的情况下,受众付费受到影响。纪录片想要获得新的生存空间,需要同新媒体平台一起探索共赢的市场营销模式。

2、资金来源单一

大部分纪录片并没有电影所带来的高额票房,投资纪录片往往存在风险。所以中国目前的纪录片资本来源比较单一,很多独立制片人甚至自己掏钱拍纪录片。缺少资金的投入制约了纪录片制作水准的提高和纪录片的长期发展。周浩导演的《棉花》虽然筹资近百万,但是对于后期制作来说还是存在缺口,这也是独立制片人及纪录片市场发展的难题。

3、制作周期长

国产纪录片完成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纪录片生产周期长;有的纪录片因为题材的特殊性,需要靠时间的沉淀来完成。因此,纪录片经常难产,有的制作周期长达数十年,所以其投资收益、收视率也无法与短平快的综艺节目相比。《棉花》这部片子在制作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技术上来讲,一共跨越9年的素材,画质从标清到高清,制作存在问题。由于时间上的跨度,制作周期很长,耗时间、人力、物力多。

四、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发展的未来方向

新媒体对纪录片市场发展的作用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纪录片如何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也是未来发展所要思考的问题。

1、纪录片本质方面

纪录片的创作只有尊重受众,才能获得观众的最终认可,所以纪录片创作的题材、角度等元素应当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受众的体验。兼顾受众需求和市场规律,使用一些娱乐和故事性元素,将人文精神和纪实融入其中,坚守人类的精神家园。

2、外部环境方面

政策扶持。纪录片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应该加大对纪录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吸收社会资金进入,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鼓励纪录片节目生产企业影视节目交易活动,拓展纪录片的流通市场,补贴纪录片的展出及制作费用。除了在资金方面,也可以鼓励和支持中外合作制作纪录片加强与境外纪录片行业特别是西方主流电视机构的广泛合作。充分借鉴国外纪录片的拍摄经验和手法,更好地吸纳国际创作理念,与国际市场接轨。

打造平台。如今移动端已经成为受众的主要入口。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时也要求制片人的加工方式、用户习惯不断转变,体现互联网思维。比如“VR”技术能否给纪录片制作带来新的接收模式和观影感受,我们拭目以待。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制作成本和门槛的降低,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纪录片的制作发行有了新的途径也面临着资金、平台、社会需求等新的问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是纪录片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王旭智.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研究理论综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彭睿宇.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机遇[J].法制与经济.2014年03期

[3]方秀莲.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J].扬州大学.2010年.

上一篇:小学生推荐一本书的演讲稿下一篇:2020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