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课程学习心得

2024-07-31

建筑设备课程学习心得(12篇)

1.建筑设备课程学习心得 篇一

结构抗震设计概述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的损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造成的。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抗震设计是根据设防要求和规范进行的,而施工要根据设计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下述原则:选择坚硬地;结构体形要均匀规整;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防止脆性和失稳破坏。因此,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我们学习结构抗震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震级:震级就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的度量。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变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地震烈度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低。所以烈度是一个综合指标。一次地震的震级是固定的,随着距离和场地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一样的。

抗震设防三水准:简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小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受损,但经一般修理仍可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为实现上述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第一阶段设计,基于多遇地震作用进行强度和变形以及抗震措施。第二阶段设计,基于罕遇地震作用进行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于大多数比较规则的建筑,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或不规则的结构,除第一阶段的设计外,还应进行第二阶段设计。

正对框架结构而言,提高构件的延性着手。提高延性主要由构造措施实现,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这就是本学期对建筑抗震一些想法。

2.建筑设备课程学习心得 篇二

1 熟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1 注意构件的混凝土等级

对构件的混凝土等级,要注意: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延性越差,对抗震越不利,故我们不能为了控制构件的截面而盲目提高混凝土等级。根据笔者的设计经验,100 m左右的剪力墙结构,竖向混凝土等级底部不超过C40,地面以上7或8层降低为C35,然后每5层降低一级混凝土标号,直到混凝土标号变为C25;100 m以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底部混凝土标号不超过C60。

1.2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宜符合下列规定。

(1)高度不大于150 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不宜大于表1的限值。

(2)高度不小于250 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从不宜大于1/500。

(3)高度在150~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从的限值可按(1)和(2)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u以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位移比、周期比的计算与结构布置及建筑高度有密切联系:①剪力墙结构要注意剪力墙应均匀布置,尽量避免剪力墙集中于楼层的局部,造成局部刚度过大,或局部刚度过小。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注意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不大于50%,笔者设计的平果-大都汇项目由于底部为商铺,为了控制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建筑四大角用短肢剪力墙代替了框架柱,对位移比、周期比、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的计算都产生了很好的作用。②楼面周边梁的梁高对位移比、周期比的计算有很大影响,梁越高位移比、周期比的计算越容易通过,可把飘窗上反部分也作为梁来设计,当然,梁高还需要与建筑专业协商后才能确定。楼面周边梁在建模时应设为刚结点,起到拉梁作用。③跨高比小于5的梁应按连梁计算,这点对位移比、周期比的计算也有很大影响。

1.3 竖向不规则

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1可按式(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

式(1)中,γ1——楼层侧向刚度比;Vi、Vi+1——第i层和第i+1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kN);Δi、Δi+1—第i层和第i+1层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m)。

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γ2可按式(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式(2)中,γ2—一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倾向刚度比。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侧向刚度比计算通不过一般出现在相邻两层层高、墙厚相差较大时,如:架空层层高较高,剪力墙墙厚比上部标准层厚,这种情况一般只能加大底部墙厚才能解决。

1.4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

(2)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 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 mm,“一”字形独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 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 mm。

(3)三、四级剪力墙:不应小于160 mm,“一”字形独立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180 mm。

(4)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60 mm。

(5)剪力墙井筒中,分隔电梯井或管道井的墙肢截面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60 mm。

式(3)中,q——作用墙顶组合的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Ec—剪力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t——剪力墙墙肢截砰度;l0—剪力墙墙肢计算长度,应按式(4)计算。

l0=βh (4)

式(4)中,β——墙肢计算长度系数,应按式(5)计算确定;h——墙肢所在楼层的层高。

墙肢计算长度系数β应根据墙肢的支承条件按下列规定采用。

(1)单片独立墙胜按两边支承板计算,取β等于1.0。

(2)“T”形、“L”形、槽形和“工”字形剪力墙的翼蜷(如图1所示)采用三边支承板按式(5)计算,当β计算值小于0.25时,取0.25。

式(5)中,bf——“T”形、“L”形、槽形、“工”字形剪力墙的单侧翼缘截面高度,取图1 (d)中各bfi的较大值或最大值。

(3)“T”形剪力墙的腹板(如图1所示)也按三边支承板计算,但应将公式(5)中的bf代以bw。

(4)槽形和“工”字形剪力墙的腹板(如图1所示),采用四边支承板按式(6)计算,当计算值小于0.2时,取0.2。

式(6)中,bw—槽形、“工”字形剪力墙的腹板截面高度。

当“T”形、“L”形、槽形、“工”字形剪力墙的翼缘截面厚度之和小于截面厚度的2倍和800 mm时,宜按下式验算剪力墙的整体稳定。

式(7)中,N——作用于墙顶组合的竖向荷载设计值;I——剪力墙整体截面的惯性矩,取2个方向的较小值。

剪力墙墙体稳定计算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加大墙厚、减小墙肢长度(加墙垛)。

1.5 现浇楼盖结构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底盘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 mm,当板内预埋暗管时不宜小于100 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 mm,宜双层双向配筋;转换层楼板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 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 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2条的规定。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2的规定值时,以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应符合本规程第7.2.15条的规定。

(2)除上(1)所列部位外,剪力墙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3) 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求可低于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

对于100 m左右,抗震等级为三级的高层建筑来说,剪力墙轴压比很难控制在0.3以下,故我们在设计中都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了约束边缘构件。而旧规范(JGJ3—2002)中无表2的要求,由此可见新规范对高层建筑底部加强区的配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反映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提高,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越来越重视。

2 建筑方案对结构设计的影响

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欧式复杂立面线条的建筑大量涌现。这些建筑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加大结构设计工作量,工程造价直线上升。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把建筑方案确定的建筑做出来是本职工作,越复杂的结构对结构工程师越是一种挑战,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不断挑战自我中取得的。有些建筑就必须结构复杂才能产生建筑需要的效果,结构设计的水平就体现在结构平面布置中,如迪拜塔的混凝土结构在平面上塑造成“Y”型,以此减小风力对大厦的影响,迪拜塔的结构系统可称为“支扶”核心系统,大厦每个支翼拥有高性能混凝土核心筒和环绕核心筒的支柱,由此再通过一个六角形的核心筒与其他支翼相互扶持,这样的设计使大厦抗扭度极强。我国近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遍地开花,这给结构工程师带来了更多实践机会,相信在今后的实践中,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会有更大的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不再只关注其使用功能,而是对建筑的造型、立面提出了美观的要求,但建筑的美观要求往往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文章阐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心得。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3.浅谈建筑设备课程改革 篇三

【摘 要】针对建筑设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适当取舍教学内容, 合理调整教学方法,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是现代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筑中的给排水、采暖与通风空调、电气等系统。是建筑学、建筑装饰、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水、暖、电设备安装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常用设备,能够识读民用建筑水暖电安装施工图。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因此,建筑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文中探讨了对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一、建筑设备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材内容繁杂、没有针对性、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2. 授课主要以基本理论、原理为主,结合工程实例过少;

3. 教材内容陈旧,与建筑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不能完全同步。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建筑设备》教材都不是按专业编写的,教材内容繁杂,面面俱到,篇幅也比较长,而各个专业的《建筑设备》课程的授课学时又都比较少。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必须了解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抓住主干结构,针对其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2.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建筑设备课程教材只是叙述设计理论、设备及配件的主要构造特点、施工操作的基本要求等等。学生平时对这些内容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因此 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譬如,在讲火灾自动灭火系统时,可到设备设施完善的大型商场结合实物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及选择、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原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以及工程流程。通过现场教学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深刻,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更好。

3. 紧随科技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建筑设备也是如此。新材料的快速研发在建筑设备中引起了许多技术改革。新型设备的不断出现使建筑设备工程向着更加节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而新能源的利用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设备工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此,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不断向学生传授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筑设备》课程课时少,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操作性强、仅按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出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这样,既可以使教学信息的传输量大大增加,又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对于《建筑设备》课程的具体内容,教材上大多只是理论讲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具体概念,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模型作为教具。如在讲解管道管件时,教师可以带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管件到课堂上(如活接头、补心、内、外管箍、异径管箍等)亲自给学生演示管件的连接,课上稍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试着自己连接一下,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管件印象;又如在讲授给水管道上的阀门时,教材上介绍了闸阀、截止阀、止回阀和浮球阀等几种主要阀门的构造、特点和适用环境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同学们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搞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阀门的实物,同学们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实践参观教学。《建筑设备》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各种建筑设备的组成与构造。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对很多设备没有感性认识,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而目前的《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一般只有课堂教学环节,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可采用现场教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去现场参观实践,增加感性认识,以此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例如在讲解给排水系统时,教师可带学生就近参观几栋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楼或宿舍楼,与此同时给学生讲解各种管路系统、管件、卫生设备等等;在讲解供暖系统时可带学生看一下熟悉建筑的采暖系统形式、散热器的种类、膨胀水箱、自动排气阀、集气罐等;在讲解空调系统时,可带学生去参观一下大型空调系统的机房、管道井、空调系统的风管或水管、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等等,通过这些直观的参观学习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人才的竞争将更激烈,要想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有竞争力,教师要不断扩宽自己知识视野,加强对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庞 超.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备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 抚顺矿务局工学院.

[2]刘建龙,曾美玲,谭超毅.《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株州工学院学报,2005,19(4).

[3]庄玉玲.《建筑设备工程》课的教学方法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2004,6(4):102-104.

4.建筑专业学习心得 篇四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全面、具体,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突出,使我对“智慧工地”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及认识,所谓“智慧工地”就是包含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依托的工地信息化,工地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通过精益化管控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

会上,由来自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杨富春总工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及下一步的计划就智慧建造的发展背景进行了介绍,就项目在“智慧工地”应用情况、阶段成效及社会效益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分享,最后对智慧建造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杨XX还对海外智慧工地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应用与发展及智慧工地的关键技术应用发展与实践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我开拓了眼界,对智慧工地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及在关键技术应用方面(结合项目实例)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在以后工作中更深入学习,达到学以致用效果。

通过学习和对比,切实感受到“智慧工地”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特别在项目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建设方面比较超前,比如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远程能耗监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塔吊限位防碰撞及吊钩可视化系统、施工电梯安全监控系统、工地卸料平台监测报警系统和高支模监测、放样机器人、大体积无线测温技术、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和无人机实景监控系统等,以及在绿色建造中、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回收及屋面喷水降温控制系统更能引人注意,且效果更明显。

智慧工地应用非常广泛,在项目的施工策划、进度管理、人员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绿色施工管理、项目协同管理和装配建造等方面通过BIN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大数据、智能设备、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的综成应用,基本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和感知,可以帮助提升工地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并能实现对生产组织方式和流程的优化。

5.设备管理学习心得 篇五

姓名: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通知》要求,麒麟煤化工由公司设备副总黄礼宏同志组织了全体中干和党员开展了<设备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知道了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在本次学习后自己对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些认识情况: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我自己认为设备是企业发展的砥柱,设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生产的产量、质量、物耗等指标。

二、设备管理主要内容

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设备管理。设备的现场使用、保养、维修是设备管理工作中极重要的环节,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我公司是于06年5月组建投产,生产设备全是现代化生产线装备。自投产一年多来,新设备过了磨合期,开始进入故障渐发期,由于操作工大多都是新进人员,维修技能素质和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建议维修工、班组长依据一周设备运行记录,对设备进行有目的的维修。因为加强了设备保养力度,所以设备的完好、完整、安全运行得到的有力的保障。

三、设备是生产工具,操作技术是关键因素

工具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技能较高的操作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由于工具缺陷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对操作工素质要求也较高,只有两者相匹配时才能发挥出设备应有的技术优势。通常操作工技能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上,而且还反映在设备的使用寿命上。往往设备的寿命也体现在操作工的技能上!

四、操作工是设备的第一监护人

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完成操作工对各项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关注设备运行情况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操作工每天与设备相伴,与设备打交道,他们 1

应该是对设备运行情况了解最清楚的,应该是设备异常情况第一发现人。据了解设备管理工作,有2/3以上设备异常均为操作工所发现。

五、岗位点检(加强对操作工要求)

点检工作是对某些特定部位,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检查仪器,进行有无异状检查,使不正常现象能够及早发现。

目前我公司点检记录情况是做了,但操作工没有更高意识,都是报着随便填填的心理,已达到完事交差。事实上每天能够按要求实事求是做了点检记录,对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能起到指点跟踪作用。操作工是设备的第一监护人,操作工必须熟练生产工艺设备的结构,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观察力,能对设备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及早发现设备异常,做相应点检记录并上报相关管理人员,以备维修保养工作!

六、车间现场管理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低的条件下,车间管理作用日益突出,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建议车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设备管理:

1、人的动作分析,简化工作过程

2、生产效率的计算,使用数据说话,使生产过程流畅

3、设备效率提升,用设备代替人工

4、查找效率低的原因,从源头上去找问题

5、设立进步奖项,谁做的快,进步快就相应的进行奖励

6、设备平均产量,按产量进行考核

总之,设备管理是我们企业的生产工具,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管好、用好、修好是保证设备完好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加强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营销知识培训心得

姓名: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通知》要求,麒麟煤化工由经营副总王启国同志组织了全体中干和党员开展了<营销知识>的学习,下面就现代企业与营销管理的联系谈一点体会。

听了常规贸易、产品试用、租赁、寄售等案例分析,谈判心理与谈判艺术、双赢谈判的实例分析等内容,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对营销业务还不是很熟悉,只是了解了相关的基本操作流程,了解了现在企业外贸订单的由来,也从中学到些许点滴的精华。如何识别潜在的客户,如何做好大客户,如何在谈判中占得主动权,如何能够避免贸易中潜在的风险都是我们切身实际所要面对的。

在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国内外贸易的区别,国际公司管理制度运营方式,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赞叹的同时也发现并找寻出自身的差距,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纸上谈兵怎能打江山,怎么走出去占领市场,所以我们要去先进企业参观实践,理论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一面,同样企业也有各种的优势特长,当然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优势的体现不能掩饰劣势的所存,通过交流认知对比发现了我们企业以及我个人与先进企业和成功人士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朝着优秀的标榜不断地前进,改进缺点弥补不足,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尽一份责任。

学习《劳动法》心得体会

姓名:

为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劳动法》的内容,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通知》要求,麒麟煤化工由公司办姜丽同志组织了全体中干和党员开展了<劳动法>的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我们每个劳动者每天都在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着财富,国家为了给我们这些劳动者提供正当的保护而特别的颁布了新《劳动法-》,这是党和社会主义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特别关怀,我们应当倍感珍惜。因此我们应认真的学习新《劳动法》,通过学习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首先国家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才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充分的说明了国家制定本法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全体的劳动者能够得到相应的正当待遇,从而体现出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且间接的保障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又能促进个人的人生价值创造,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再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此条充分的显示出了本法的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态度,人人是平等的,正当的劳动是受人尊敬的,其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为我们指明了争取自己正当权益的基础。

再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什么能够是永生不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有新的一套关系来取代它,所以此规章制度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着相应的调整,这一切都显示着国家的深思熟虑和为人民负责的原则。

以上是部分劳动法的内容,在这些字眼中都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方针均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的,其中不乏一个领导者的良苦用心,和英明决策,从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使劳动者有保障,制定的细致、人性,中华的腾飞指日可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也许有人认为这些问题是法律界人士讨论的问题,其实,在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并且用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学习,我对劳动合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我清楚地知道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确立劳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等。既然法律在这个社会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好好学习法律,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更要懂得既要保护自己又不违反法律。而且做到这一条,学习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姓名: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通知》要求,麒麟煤化工由公司常务副总杨明同志组织了全体中干和党员开展了<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知道了生产安全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性!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在本次学习后自己对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

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管理者,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创新力、融和力和组织力。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安全知识学习心得

姓名: 每年单位都有安全检查,安全学习,今年仍然不例外,安全生产教育仍然在我公司不断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有效的防止或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生产关键在于预防,很多事故发生后,当分析原因时,往往会发现起因其实很小,如果稍加重视就不会成灾,可问题就在小小的疏忽上,引来的却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安全生产主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于是有些人就认为是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还有人觉得自己企业各方面条件都好,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存在着侥幸心理,生产过程中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安全必须保证,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要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6.建筑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1、确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目标。按照目标管理方法,以在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实现全员安全控制。

2、编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对其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并形成文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沟通和交流信息,通过安全控制使作业的安全状况处于受控状态。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包括按去哪检查。纠正不符合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修改安全技术措施。

5、持续改进,直至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工作。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开放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可能有所变化,以致造成对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失真,使得安全技术措施与变化的条件不相适应,此时应考虑是否对安全风险重新评价和是否有必要更改安全技术措施的计划。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在工作中对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做到以下:

1、从建筑或安装工程整体考虑施工期内对周围道路、行人及邻近居民、设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全封闭保护或部分封闭防护);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区与生活区分隔,以及自己的施工排水、安全通道、高处作业对下部和地面人员的影响;临时用电线路的整体布置、架设方法;安装工程中的设备、构配件吊运,起重设备的选择和确定,起重半径以外安全防护范围等,复杂的吊装工程还应考虑视角、信号、步骤等细节。

2、对深基坑、基槽的土方开挖,应了解土壤种类,选择土方开挖方法、放坡坡度或固壁支撑的具体做法,总的要求是防坍塌。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还必须有测毒设备和防中毒措施。

3、30m以上脚手架或设置的挑架、大型混凝土模板工程,还应进行架体和模板承重强度、荷载计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安全平网、立网的架设要求,架设层次段落,做好严密的随层安全防护。龙门、井架等垂直运输设备的拉结、固定方法及防护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四门(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应有防护措施。如楼梯、通道口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并加装安全立网;预留孔洞应加盖;大面积孔洞,如吊装孔、设备安装孔、天井孔等应加周围栏杆并安装立网。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如上部作业应铺满脚手板,外侧边沿应加挡板和网等防物体下落措施。

5、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中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走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或平台)周围,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等均属于临边危险地域,应采取防人员和物料下落的措施。

6、当外用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之间达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屏障、保护网等措施;如果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还应设置绝缘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现场临时用电量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如果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用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7、施工工程、暂设工程、井架门架等金属构筑物,凡高于周围原有避雷设备,均应有防雷设施;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8、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夏季防止中暑措施,包括降温、防辐射、调整作息时间、疏导风源等措施;雨季施工要制定防雷放电、防坍塌措施;冬季防火、防大风等。

以上是我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关于安全管理的认识,涉及的主要是一些硬性的管理和做法。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更重要和常规的做法是在于对人的管理。作为一名施工员,我们必须懂得约束和管理现场,能够对具体从事活动的农民工进行很好的管理。施工是一门大学问,对于这个课程我坦诚学到的只是皮毛,还有很多东西没了解到、学习到,而且有很多东西在课堂上也是无法掌握。在今后我们只有不断摸索,不断积累才能更好地做好相关工作。我一直很遗憾这门课还有《工程监理概况》只有短短半个学期的学识,这是一种短见。我觉得这是两门需要长期学习的课程,因为只有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知识熏陶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习惯性思维和意识。只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了安全才更有保证。

7.建筑设备课程学习心得 篇七

1 案例一:绍兴县昌丰自然村安置用房工程

绍兴县昌丰自然村安置用房,位于绍兴南部低山山麓,山间沟谷与滨海相沉积平原交接地带。场地内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局部有暗塘分布,但埋深较浅,对拟建建筑影响不大,根据区域资料,绍兴地区构造活动微弱,地震震级小,次数少,属相对稳定区。场地地基土上部主要为人工填土,第四系滨海相(湖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下部为冲洪相沉积的粘性土及较稳定的碎石土层;底部为基岩,故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勘察资料表明:本场地①-1层素填土及①-2层杂填土系差异性大、力学性质差,①-3层韧质粘土具中偏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尚可,但厚度不大,且变化较大,下卧有软弱的②-1层淤泥,具高压缩性、力学性质差,故本场地天然地基浅基础条件较差,其中有部分楼处于山坡开挖,现直接为风化基岩,浅基条件良好,可采用⑩-2层或⑩-3层风化基岩为天然持力层。但其余地基土层力学在纵横方向及各基土土层顶板与厚度变化极大。本场地地基土均匀性较差,基础设计时应引起注意,我们在基础设计时对地质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技术、经济考虑及相邻施工经验,由于部分楼宇位于山坡开挖处,该部分楼宇采用⑩-2层或⑩-3层风化基岩为天然持力层的浅基础,对位于小区北面的大部分楼宇由于有中密状、力学性质良好,厚度较稳定,顶板起伏与厚度变化均较小的⑧层土含粘性圆砾层,可作为这些楼宇的预应力管桩的桩端持力层。由于局部地方存在⑤层圆砾或⑦-2层含粘性土砾砂及厚度较大的⑥-2层粉质粘土,采用静压桩难以穿越,采用锤击式方法进行施工,桩基施工时结合桩长和贯入度进行双控。

根据地勘报告,知道在场地中部及流量计房南侧、北侧分别有Φ1 800 mm,Φ1 500 mm的输水管线分布,埋深为原始地面下1.5 mm~2 mm,与拟建建筑物相距较近,设计时考虑该管为绍兴县的自来水输水管,关系重大,在水管附近的建筑在20 m以内全部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⑩-3层中等风化凝灰岩作为桩基持力层。而对于位于东侧的建筑,由于⑩-3层起伏较大,最浅处2 m、最深处有30 m深,给建筑物基础设计带来了极大的难处,为此设计时考虑采用浅基础、墩基础(人工挖孔桩)和钻孔灌注桩三种不同的基础形式,持力层全部为⑩-3层,分别计算沉降量,以沉降量作为设计控制指标。昌丰自然村拆迁安置小区的地形复杂,土层变化较大,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带来较大挑战。同时由于建筑物位于山体的边界,如何防治山体滑坡,及如何防洪是坡地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物与山体间距较小,仅10 m,为此我们在靠近建筑物的山体上设置了钢筋网片的护坡,并在山脚设置防洪沟等措施。

2 案例二: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活动中心

绍兴市人民代表大会活动中心位于绍兴市城南环城南路以南,小亭山山脚。场地北、东、南三面为南环河,西侧为小亭山,整个场地是大量的块石填土。本场地西侧小亭山坡坡角约在30°~50°之间,山坡上植被较好,未发现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征兆,在场地内有暗塘。本场地地基土起伏较大,地层分布基本呈现南西侧高、北东低,覆盖层厚度差异较大,地基土分布不均匀,属抗震设计不利地段。

本场地和地基土的整体性一般,拟建建筑物大部分场地浅基础条件较差,而⑨,⑩层土强度较高,⑨层土埋深较浅,且地层起伏较大,作为桩基持力层不易满足基础抗滑设计要求,⑩-3层力学强度高,可作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持力层,由于地层起伏大,采用预应力管桩桩长不易确定,配桩较困难,设计采用Φ600~Φ800的钻孔灌注桩,⑩-3层作为桩基持力层,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少于0.5 m,同时由于⑨层力学强度较高,而⑩-3层层顶坡度较陡,为防止斜孔,成孔可采用冲击成孔。

3 案例三:嵊州市敬老院工程

嵊州市敬老院工程,总建筑面积是1万m2,位于嵊州市城煌山东南部。场地部分地段地质地貌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因此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其原属丘陵斜坡地貌,场地西部高、东部低,呈台阶状,地势起伏较大,各孔口高程相差达15.03 m,地下水附水性差,排泄畅通,难于保存地下水,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影响,由于场地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于抗震不利地段。拟建场地为第四层坡残积成因,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朝川组泥质粉砂岩,岩性岩相较稳定,区内未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迹象及记录,也无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无不良地质作用。由于坡陡,有可能引发或遭受崩塌的可能性。在设计时采用了锚杆加浆砌块石重力挡墙,并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对于基础设计中本场地高程高差较大,基岩埋深不一,选用天然浅基础困难较多,因此采用施工方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场地内③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亲水性好,遇水易软化,而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基础施工时,开挖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验槽并进行基础砌置工作。人工挖孔桩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 m,坡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进入持力层深度,以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4 结语

在这些工程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在复杂的坡地建筑的地形地貌上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要充分利用地质勘察资料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并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深浅基础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建筑基础承击力、沉降变形及边坡稳定的问题,以达到建筑既安全又经济合理的目的,同时对边坡进行合理防治,保持排水系统的有效进行,避免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坡地建筑的基础设计中,首要问题是解决基础类型及持力层。由于山地建筑地形地貌复杂,对基础类型和持力层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上部结构类型、荷载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再根据地勘报告情况,来确定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地基类型和持力层。如昌丰自然村安置房部分为框架,部分为砖混结构,同时由于基地面积较大,地基土持力层变化较大,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分区域划分。由于场地北侧为砖混结构以⑧层含粘性土圆砾或⑩-1层全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采用Φ500 mm的预应力管桩。而对于东南侧建筑,由于岩层坡度较大,基础类型采用钻孔灌注桩墩以及⑩-3层中等风化凝灰岩层的浅基础的混合基础类型。而人大代表活动中心由于场地内起伏较大,⑩-3层层顶坡度较陡,由于桩长大于20 m,不宜采用人工挖桩,而浅基础的持力层承击力较低,设计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而嵊州民政局由于①,②层土深浅不一,不宜作持力层;而③-3层为中等风化泥质砂岩,全场分布厚度土,层位稳定,力学强度高,设计时采用该层土作为人工挖孔桩的桩基持力层。作为坡地建筑,地基土通常变化较大,设计时首先要按照地质报告的内容,按基本相同的土层分类,把整个场地分成几个区域。可分为常规区域和非常规区域,常规区域按普通设计;非常规区域即为山地建筑,山地建筑的地质特点是上部土层分布不均,深浅不一,厚度差异较大。

第二,仔细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报告。对地质报告中提及的滑坡、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以及崩塌等须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并进行实地踏勘,对边坡的支护结构方案进行详细论证,作出合理的支护方案,并要考虑相应的防洪、泄洪的相关措施。

第三,对于坡地建筑在地基设计过程中碰到的特殊情况,细心分析地质报告的各项措施,经过计算来解决难题。在这几个工程中碰到了几个常见的问题:

1)坡地建筑基础打钻孔桩时,通常会出现钻头不能进入岩层或者穿不透砂砾层。钻孔桩不能进入岩层或穿不透砂砾层,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桩太短,岩层硬度大,导致压力不够,因此在设计中要求采用冲孔钻孔桩。

2)按照地质报告计算数据,只要进入持力层就能满足承载力要求,但在实际打桩过程中,测桩后没有达到桩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我们根据地质资料及相关打桩现场记录进行分析,跟相关专家和地质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山地、地势坡度较大,导致该区域的⑧砂砾层的成因比较复杂,而地质报告取样仅仅是局部的整体性较好的土层,事实上由于⑧-3砂砾层不厚,而且颗粒间整体性不强,与地质报告提供的设计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预应力管桩达到设计长度,而达不到设计的单桩承载力,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管桩(达不到设计承载力的)进行“跑桩”(根据配重采用静压的方式),对不合格桩全部重压,压到满足承载力为止。基本上又全部加深了3 m左右,完成后经测试满足了单桩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3)由于持力层的深浅不一,基础常会设计成混合基础,以同一指标(如沉降量等)作为各种不同基础的统一指标是设计的参考。对于持力层深浅不一的情况,设计时根据同一持力层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昌丰自然村安置房全部采用⑩-3层作为持力层,浅基础、墩基础及钻孔桩基础分别进行承击力及沉降验算,并进行了抗滑验算,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建成后对房屋的沉降观测和记录,全部符合要求。

在坡地建筑的基础设计过程中,深切的体会到要经济合理的对坡地建筑进行基础设计必须从地质勘察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等综合进行考虑,并要对坡地建筑的特殊性做出特殊的要求。如地质勘察要求的孔位间距,深度有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要按地质报告的情况进行总图规划,建筑尽量避开不良地质等。在坡地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了解施工的特殊性进行预先说明和预先处理,一个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肯定是在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中形成的。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坡地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指出在进行复杂的坡地建筑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质勘察资料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并结合工程特点,因地制宜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沉降变形及边坡稳定等问题。

关键词:坡地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

参考文献

8.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篇八

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观摩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

其次,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第三,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內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最后,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9.学习宝钢设备管理心得 篇九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的地位和作用已无可替代。企业自动化程度及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生产效益。目前,由于一些企业对机械设备重用轻管的现状,致使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各个环节均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机械设备的投资与管理上转变观念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机械化专业队伍及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规格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二、六位一体的TPM模式

实行全员维修制,不分工种,全部负起责任对设备进行管理保养。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来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实行有效的计划维修,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延长机件寿命,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

率,保证正常生产,降低维修费用。

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提高检修的计划性。通过合理精确地制订定(年)修计划,统一设定定修模型;提高检修人员的工时利用率,检修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以点检为中心,开展“5S”活动,把设备的效率提高到最大限度,追求零缺陷的生产状态,追求一切损失降低到零的目标。

这样将我们的设备由几天一检修到延长到几月一定修;由设备突然停机造成停产检修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维修,将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实行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与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进行处理,使设备保持其应有的功能,其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

1、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即以“防”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2、建立完整的维修标准体系——维修技术标准等四大标准是贯彻执行点检定修制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3、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强调基层管理,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维修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高效管理。

4、管理目标明确:减少设备故障时间,降低设备维修费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5、突出为生产服务的观念:每个检修项目都有标准可依,既保证了生产计划的正常执行,又满足了检修工程的要求。

6、实行全员管理:参加生产过程的人员都关心和参与设备维护工作,成为全员管理的基础。

设备点检定修制

7、采用PDCA工作法:从计划编制(P)到实施(D),再到实绩统计、分析(C),制订改进措施(A),形成闭环管理。

8、坚持安全第一:实行安全确认制度、危险预知活动、安全会诊活动三项有效措施。

9、推行设备倾向管理:通过实施设备倾向管理,定量、准确把握设备状态,防止过维修与欠维修。

10、员工技能的多样化:员工技能从单一化发展为多样化以适应设备水平的提高、维修技术的发展。

四、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有的企业由于设备管理使用者工作待遇低,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人才的大流失。现有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思想波动大,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提高维修队伍素质。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要强化他们的职业意识,让他们的岗位带有一种光荣自豪的色彩;二是准备一

定的活动经费,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大比武等活动,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塑造优秀维修人员的典型,可以一点带面,形成人人赶超技能的良性循环,从而整个维修队伍的水平都得到了磨练和提高;三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铸就维修队伍的灵魂和意志,养成任何时候都要敢于吃苦、能挑赃担累的工作作风,以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每一次抢修任务。

3、改变管理模式,刺激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给我们一条铁的教训,要想出效益,要想有发展,就必须抛掉大锅饭,这对于设备管理工作也一样。实践证明,细化了的管理模式,任务明确,有利于调查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同时也配合奖罚制度,“做好了有奖,做差了挨罚”。

4、树立“人人有责护理设备”的观念。企业的设备常常是点多面广,仅仅靠维修人员来护理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每个班组的职工都加入到护养设备的队伍中来,车间才能从根本上充足地保证每台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应该让职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工向企业要工资,而企业靠效益吃饭,效益从稳定的生产中来,稳定的生产要靠运转性能良好的设备作根本保障。只有给每个职工背上护养好设备才有可能有饭吃的意识,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比如上岗的操作工有良好的护养设备的意识和技能,当设备隐患正处于萌芽状态时,他能就此消除,这样既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来回周折,又可以为生产赢得宝贵的时间,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设备管理是我们企业的生产工具,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10.建筑施工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

之前我一直在从事相关工作,但因没经过正规的学习,专业管理技术素质较低,在组织人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方面都是凭借平时的经验布置工作,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而有些理论上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识其所以然”。为了提高自己在建设行业自身专业技术管理素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系统规范的学习这方面知识迫在眉睫,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员培训,我掌握了《公共基础理论知识》中的建筑构造、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及如何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熟悉了建筑力学中的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及怎样组织流水施工等等。

在《施工员岗位理论与务实》中,学会了土石方的施工技术与如何用方格网计算方量;掌握了起重技术、脚手架搭设技术、桩基施工技术;钢筋砼、预应力混凝土、砌体施工技术;钢结构厂房安装、防水施工、装饰装修、高层建筑以及季节性施工技术。熟悉了施工中常用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了解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中定位与放线的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工期、质量、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工程建设的规范和标准中,我了解了一些常用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ZF禁止、限制使用的落后技术等内容;掌握了部份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建设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知识。

“重庆市职工职业培训学校”地处黄泥磅中北大厦5楼,从630所各类职业培训学校里脱颖而出,获得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选的十佳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各位老师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使同学们学到了土建施工员技术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在生活、人生阅历中一些无法学到的历炼。我相信:荣誉对于我校是动力,也是压力。我坚信:荣誉促使各位老师坚守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的信念的同时,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努力办好学校,在发展学校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各界人士培训需求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更多,更实用的技能人!

11.英语学习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学习 写作 听力与口语 阅读 词汇 运用

大学三年以来,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却一直报有对英语学习的狂热劲头。大二上学期我以688的成绩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排名全国第四。大二下学期以609的成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三下学期获得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但是这些在我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仅是一种对我英语学习效果和我付出的一种认可。而我在英语的天地里获得快乐却是无穷无尽的。

常常听到有很多同学向我请教学习英语的经验,诉说英语学习中的苦恼。其实英语的学习并没有什么经验之谈,而是贵在坚持。只要能够长久的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下面是我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写作篇

英语的写作归根到底就是词汇和句式。从大二起我就养成了晨读英语的好习惯,而且主要目的并不是熟读,而是背诵。有很多同学曾经都驳斥我,“早晨去晨读,导致一上午都没有什么精神,得不偿失”。而我可不这样认为。只有早晨的时间,我们才能够不被打扰,全神贯注。虽然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自己的钻研,也可以写出不错的句子,但是我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那些大家、名家有的用尽了毕生的心血才写出了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而我们只要把他们的精华背诵下来,就已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何乐而不为呢?抱着这种观点,从开始的一些简短的四级文章,到后来的《生而为赢》和一些名家名篇,我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些跳跃的闪烁的睿智的文字。在背诵的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起来对英语的感觉。在背诵过后,我努力把这些精华运用到我的文章中去,使我的文章也大增异彩。在四级和六级的考试中,我的作文成绩都在130分以上,我想,这其中那些经典文章是功不可没的。

二、 词汇篇

英语学习就像是一座大楼,而词汇就是其中的每一块砖瓦。只有把词汇的基础打扎实,英语能力一定会稳步提高。而词汇说到底,就是重复。想想我的词汇书,背了一遍又一遍,背不下的单词被各种颜色的笔圈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们经常拿着我的词汇书考我单词,可是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因为这些单词已经在我的脑海中重复了无数遍。如今的词汇量也是靠着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也不能够企盼一天吃成胖子,而是要日积月累才能成功。经常听到有的同学说“我要开始背单词了”,可是到头来,词汇书还是崭新的,背的单词也总是停留在A或者C。学习英语并不需要多么大的雄心壮志,而是要每天一点点,把背单词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这样,天长日久,水滴石穿,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取得很大的飞跃。

三、 听力与口语篇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最终目的还是与人交流。身边的许多同学,不乏英语考试的能手,但是英文发音却着实蹩脚。这样一来,就真的丧失了英文的使用价值。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尝试过许多种方法,也曾到语言学习进行过学习。但是在这方面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应试考试中的听力部分,由于以前在这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下的功夫也比较大。VOA,BBC,CNN之类的英语学习资源对于提高听力和口语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曾经坚持6点半起床,早晨跟读大声朗诵各种英文原版音频资料。我一点一点,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的反复跟读模仿。不论雪天还是阴天,我都一直坚持,最终才有所突破。用英文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常常对我投来羡慕与崇拜的眼光。这对我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想,学习英语也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种很大的挑战。但是只要能够超越自己,就一定能突飞猛进,取得耀眼的成绩。

四、 阅读篇

大学以来,图书馆就成了我的常去之处。一些英文原版读物也成了我的最爱。如此积累起来,我对英语的爱也更加深厚了。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经典原著,都是我的最爱。我不仅仅从应试出发,而是通过英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另外,一些实用的英文报刊对我英文水平的提高也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21世纪报》《China Daily》等都是我的最爱。这上面的文章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基本上是期期必读,对于其中的生词也是绝不放过。我想,在阅读的同时,不仅渐渐提高了阅读速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的词汇。

其实,总结起来,英语作为一种21世纪的必须的语言工具,无论是听说读写,都是相互融会贯通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漏洞,都无法筑起英语这座摩天大厦。从最开始接触英语到现在,我也只能说自己只是刚刚打开了英语学习的一扇大门,还有许多知识等待我去探索。我会保持对英语的热情,一直走下去。也希望广大的英语爱好者能和我一样,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王璠. 关于改进英语专业口语课教学艺术的思考[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 张佩秋; 陈亚轩; 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为例?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12.建筑设备课程学习心得 篇十二

1 教学内容

首先,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筑设备投资在建筑总投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 从而社会也需要更多了解建筑设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高职教育规模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从现有的教材来看, 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陈旧、与工程实际脱节、实用性不强, 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另外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对这门课要求的差异, 学生基础又各有千秋, 要求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教材, 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 选用合理的教材, 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 可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来得及更新的内容, 让学生熟悉最新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以及环保、节能的产品, 以满足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其次, 建筑设备涉及的专业较多, 而各专业、各系统之间又互不相关, 不论是基本理论知识还是专业内容都差别很大。如何选择建筑设备的教学内容, 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应根据建筑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本着“必须、够用、会用”的基本原则, 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照明进行重点讲解, 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施工图识读。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 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第三, 建筑设备工程应以工程应用为重点, 重视培养建筑设备识图能力。识读施工图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因此通过建筑设备水暖电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能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 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同时能够按图计量计价以及按图进行工程监理, 将设计图纸内容转化为实际工程。在《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中, 识读施工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图中, 除详图外, 平面图、系统图上各种管路用图线表示, 而各种管件、阀门、附件、器具等一般都用图例表示。所以, 对于给排水施工人员必须了解建筑设计规范、施工图集, 熟悉建筑设备、材料和工艺, 以及工程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 才能有效识图, 否则, 在识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学生要想提高识图能力, 必须熟悉设计规范、施工图集, 牢记施工图中常用的图例和符号, 勤学多看、熟能生巧, 并做到及时总结。

2 教学方法

2.1 黑板、挂图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和运用以黑板为主, 挂图和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利弊共存的, 我们不能只用黑板或只用多媒体, 应该相辅相成。黑板教学是最传统, 有时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重点的授课内容和难点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以便学生思考、记忆和讨论。建筑设备教学中挂图也是不可或缺的, 挂图的图像和图例比手绘的清晰、规范, 便于演示。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 可以通过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形象地勾画出建筑设备的真实情况以及与建筑的配套关系, 更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各系统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如果采用黑板、挂图和多媒体并用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2.2 实物演示

《建筑设备工程》这门课中所讲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 老师难讲,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上可多采用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 如:阀门、管材和管件等, 书上介绍了其构造、特点及其连接, 并有相应的构造图, 可学生仍觉得很难理解。若老师借助于实物, 把各种阀门、管材和管件的实物拿给学生看, 让学生先有个直观的了解, 再对照实物讲解它们的构造、连接方式、优缺点以及应用场合,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现场教学

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各种条件, 采用现场教学法。比如带学生去尚未吊顶的施工现场去看给水管网的布置以及敷设方式, 带学生到消防泵房去了解消防给水系统的构成, 带学生到教学楼、多功能报告厅去看消防设施, 带学生去图书馆顶楼参观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他们到建筑设备市场了解常用的管道管材、水表、阀门、卫生洁具、自动空开等。学生可根据现场实地观摩和市场了解的具体情况, 进行分组讨论各类建筑设备安装与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例教学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例题和作业选题上, 要结合工程实例。例如, 教师在讲授建筑给排水这一章节时, 应提供某一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 然后结合施工图纸讲授建筑给排水图纸的内容、图例、符号以及具体识读方法, 并讲明图纸上管道管线等的位置及其布置方法,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绘制和阅读房屋工程图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能学会如何将图纸变成工程实际。

3 师资队伍

一方面, 从事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进校门, 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任课教师应该轮流或利用寒暑假到施工单位实习,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的水平,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 学校也应该聘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来为学生授课、做专题讲座或现场演示, 介绍当前实际施工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以及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介绍他们宝贵的施工经验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实训基地, 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 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器具安装等,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 而且印象深刻。

4 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 采用期末考试 (50%) 与过程性考核 (50%)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试卷内容着重放在考核学生对建筑设备安装及其工作原理的了解、水电识图能力等;过程性考核包含上课出勤率、到工程现场观摩时的表现、听专业讲座的次数及其习题集作业完成情况等。

5 结语

从事建筑类各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只有对现代建筑物中的给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配电、建筑照明等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以及在建筑中的设置应用情况有所了解, 才能在建筑和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装饰、建筑管理等工作中合理的布置, 这就对《建筑设备工程》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 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摘要:《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科目, 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 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具备建筑设备的专业知识和识图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建筑设备工程的教学改革做出如下尝试。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设备工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东放.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管理学期末试题下一篇:争当廉内助树立好家风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