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

2024-07-29

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精选8篇)

1.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 篇一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是指管理产品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它既是一门技术, 又是一种制造的理念。它支持并行设计、敏捷制造、协同设计和制造, 网络化制造等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

系统框架

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框架分成数据建模层、技术支持层、领域接口层、应用系统层等4 层结构。如图所示:

关键技术

建模

产品全生命周期建模目的是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的、具有可扩充性的能表达完整信息的产品模型, 该产品模型能随着产品开发进程自动扩张, 并从设计模型自动映射为不同目的的模型, 如可制造性评价模型、成本估算模型、可装配性模型、可维护性模型等, 同时产品模型应能全面表达和评价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的性能指标, 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如图所示:

ST EP 标准是工业自动化中关于产品描述的标准, 从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综合属性进行定义, 包括产品的技术性能、生产制造工艺、结构形状等属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全部的相关信息。由于STEP中的产品数据能够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信息进行完整一致的描述, 因此提供了产品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信息共享的基础。ST EP 体系结构可以看作3 层: 应用层, 逻辑层, 物理层。系统中产品信息建模参照ST EP 标准的体系结构, 并遵循STEP 的有关标准。ST EP 体系中的应用层, 采用UML 对产品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建模, 逻辑层采用STEP 标准中的EXPESSX语言描述应用协议和集成资源, 物理层采用XML 对交换文件进行描述, 如上图所示。

集成数据环境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建立个集成的数据环境( Integ rated data environment) , 在虚拟企业环境下, 实现数据的一致性管理。如图:

在虚拟设计环境下,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分开存放, 系统提供数据的联邦机制, 分散在网络上的用户在对数据进行存取时, 所有数据对用户都应是透明的, 这种位置上的透明性可用电子仓库来实现。电子仓库对分散在虚拟企业中的数据建立一个统一索引, 指定数据单元存放的具体物理空间, 并能对数据的增删和修改操作进行动态的维护。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中, 电子仓库应能保持数据的惟一性和一致性, 惟一性指不同的用户在对同一数据单元进行操作时, 通过网络传递的是数据的映像或者是一种参照关系, 而不是通过复制和拷贝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单元; 一致性指数据单元的变更能及时通知到有关的工作结点, 并且在数据变更时, 提供一种加解锁机制, 保证数据版本的统一。

PLM 系统所管理的数据对象由数据建模中的逻辑层进行定义, 保证数据模型的一致性。在数据建模中, 表示层和逻辑层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在逻辑层生成数据单元的对象模型, 这些对象模型作为数据集成平台下的管理对象, 纳入到PLM 系统的管理体系中。对象模型可以通过数据建模工具进行动态扩展, PLM 提供对数据模型动态扩展的支持。PLM 作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 提供对产品数据生命周期有关过程的控制, 如版本管理、一致性维护、出入库操作等, 对于具体的数据属性信息并不加以限制, 这种结构保证数据模型的可扩展性。

产品数据在物理存储上, 一种存放在文件数据库中, 另一种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文件数据库通过文件管理引擎对数据进行管理, 这些数据包括图纸、文档、三维模型、工艺文件等类型的数据, 这类文件信息量较大, 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多, 一般可以作为独立的信息单元进行处理, 并可以存放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 在管理中用XML 对其进行封装。对于产品数据中的结构化信息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 在PDM 系统中, 需要建立对象模型到关系模式的映射机制, 将数据属性信息保存到关系表的对应字段中。关系数据库可以选择各种主流商品化产品, 如MS SQL Ser ver, Oracle, Sybase, DB2等。

设计制造协同

异地设计与制造是指在异地异时、异构系统、异种平台进行实时动态地设计和制造, 它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联盟中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持手段。在系统中, 设计与制造协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设计理念和制造指导思想, 它的实现需要许多相关技术的支持, 体现在产品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工作流管理以及产品统一建模的实施过程中。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支持下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

该体系结构在物理逻辑上分为用户工作站和PLM 服务器。联盟企业用户通过用户工作站参与整个协同产品开发过程, 而PLM 服务器为整个环境提供协同管理、工具服务、资源管理、数据服务等支持。在PLM 服务器端提供符合CORBA 规范的多种服务, 这些服务分别由产品数据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分系统提供。

协同管理服务: 负责协调参与协同开发各用户的行为, 目的是将各用户的工作有机集成, 最终获得满足要求的产品。协同管理包括任务分配、过程监控、冲突检查等, 这些服务由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服务提供。

工具服务: 为客户端特定的工具请求提供服务, 使它们在总体上形成一种群体工具, 为协同开发人员提供协同工具, 以提高用户的协同工作效率。工具服务包括产品的可视化工具、批注圈阅工具、视频会议、共享白板、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工具。其中, 可视化工具、批注圈阅工具由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提供, 视频会议、共享白板、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工具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

资源管理服务: 为开发人员提供有关系统内资源的信息, 辅助产品开发人员进行资源的选择。同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状态变化进行管理, 当资源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主动通知相关的客户端进行处理。资源管理服务由项目管理分系统提供。

通讯服务: 专门负责服务器与用户工作站之间的通讯, 这是分布式计算平台的基本功能。

数据服务: 包括产品信息模型及其管理、共享数据库及其管理。产品信息模型表达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种信息, 包括数据、文件、图形、图像等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包含了从概念设计、产品工程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售后服务等的数据,分布在网络不同的节点上, 信息模型的管理负责信息模型的建立、维护、信息抽象等工作。

工作流管理技术

在分布式异构的网络环境中, 为提高相互关联任务的执行效率, 企业管理提出了“业务过程”(Business process) 的概念, 即要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 和“业务过程重组”(Business pro cess re-eng ineering ) , 工作流管理技术可完成这个任务。工作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和工作组成员之间依照一组已定义的规则及已制定的共同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媒体信息或任务。

工作流管理必须具备3 个关键要素:

( 1) 流转路径的智能化: 能够根据定义的规则自动选择路径, 确保信息的正确流转。

( 2) 提供跟踪与监控信息: 必须能够随时跟踪和监控信息的流转, 从而进行必要的操作, 如催办、双驱动等, 保证信息流转畅通;

( 3) 与应用结合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应用结合能力, 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模型中将工作流分为2 个阶段( 设计、运行阶段)、3 个部分( 定义、控制、交互) 。工作流设计提供的功能包括: 图形化设计工作流网络图; 能够基于工作性质、用户名或上下级关系将有关信息沿特定的路径传递; 监控工作流状态; 动态地改变工作流; 完善的日志管理。工作流运行环境由工作流模板设计器(Wo rkFlow designer ) 、工作流客户端节点( Wor kFlow client ) 、工作流流程控制器(Wor kFlow manag ement ) 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工作流管理实现的机制主要有两种: 基于数据库和基于电子邮件。基于数据库主要依赖数据共享来实现工作流管理, 在开发上只需借助数据库开发技术即可, 其优点是工作流和应用系统紧密结合,缺点是实现广域范围的工作流很难。基于电子邮件只需利用电子邮件的编程接口即可, 其优点是实现广域范围内的工作流比较容易, 缺点是应用系统和工作流的分离。

系统实现技术

分布式计算

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 异构性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在异构环境下实现信息和软件资源的共享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而CORBA 则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各种软件通过封装都可以作为CORBA 软总线上的组件实现即插即用, 从而实现信息和过程的共享。

对象管理体系结构( Object manag ement architecture,OMA) 就是OMG 组织作为分布对象计算的参考模型, 如图所示。

OMA 体系结构的核心是对象请求代理( Objectrequest bro ker, ORB) , 它支持对象服务、通用设施、领域接口和应用接口之间的交互和通信。在OMA 参考模型的接口层示意图中, 对象服务( Object Services) 是独立于应用领域、为各种分布式对象软件提供的一组基本服务的接口, 如名录服务,事件服务等。通用设施( Common Facilit ies) 是向终端用户应用提供的一组服务接口, 如组合文档等。领域接口( Domain Interfaces) 是针对某个应用领域( 如产品数据管理PDM) 而提供的服务接口。应用接口( Applicat ion Interfaces) 是特定的高层应用的对外接口。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框架中, CORBA产品的应用, 重点是在一个CORBA 产品平台上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实现应用功能的CORBA 封装。在功能的集成上, 参照领域接口层定义的集成框架, 用IDL 把各分系统需要交互操作的接口定义出来, 所有接口封装为CORBA 对象。CORBA 软总线系统作为复杂产品异地协同开发工具集的基础支撑技术, 与Web 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及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其他技术一起,构成分布、安全、开放和互操作的支撑平台, 为项目管理、文档管理以及各种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支持。

基于Web 技术

为支持异地协同设计和产品数据交换的需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提供Web 客户端。基于CORBA 开发的应用系统通过IIOP ( Internet inter-ORB pro to col ) 协议, 可以比较方便地在浏览器中地实现对服务器端CORBA 对象的状态查看及方法的调用。

CORBA 与WWW 结合, 构架出真正的3 层体系结构。这种3 层的体系结构, 以分布对象技术为基础构架, 增加了应用层, 将客户层与资源层隔开, 降低了Web 服务器的负载, 避免了Web 服务器的性能缺陷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并且具有连接缓冲、负载均衡、安全管理等功能, 从而提高了Web应用整体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在这种3 层体系结构中, CORBA 客户方程序从Web 服务器下载执行, 与应用服务器上的CORBA 应用对象通过IIOP 协议进行通讯, 调用指定的操作。CORBA 应用对象首先对客户的请求进行认证和解释, 根据客户请求的内容, 或是直接访问资源层的数据库, 或是与网络上的其他CORBA对象交互, 共同完成客户请求。CORBA-Web体系与ActiveX, Jav a RMI( Remote method invo-cat ion) 比较起来, 有明显优势。

意义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PLM 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一个采用了CORBA 和WEB 等技术的应用集成平台和一套支持复杂产品异地协同制造的的, 具有安全、开放、实用、可靠、柔性等功能, 集成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支撑工具集。它拓展了PDM 的应用范围, 支持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协同设计、制造和管理, 从概念设计、产品工程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什么是全生命周期管理]

2.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 篇二

提到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应用。在智能建筑行业中, 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大数据分析软件平台可以并称为给项目运维者提供服务的超强力管理工具。

实际上对于一个项目工程来讲, “工具”的应用与否, 首先和产品技术并无直接关系, 而是取决于它的管理模式与主管领导, 工具再好若不被领导采用、不被人应用也不过是白用功;其次,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 因此许多项目实行的还都是部门分工负责制, 眼下却要在此基础上将所有领域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 这就需要所有部门都必须做到信息透明, 着实增加了难度。但如果这个时候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其中, 便可轻松将各种数据整合分析, 无权限者也无法中途对信息进行修改、变动, 如此一来将十分有利于项目工程的整体管理。

一般的资产管理是指折旧、投资或是采买设备之类的资产价值管理, 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实际上还包括具体的实物、设备设施运营状况以及备品备件所有运营的时间长短等内容。目前该系统虽受关注, 但运行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普及, 很多系统都借助云网络进行了集成整合, 所以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很多功能事实上都是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实现的。

现在的智能建筑领域中, 很多单位的盲目投资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就像一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其成本都是以百万美元计数的。前期投入后, 为了构建出能使系统良好运行的环境, 还要再建数据库和各种网络系统, 花费愈来愈高, 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 于是便造成了浪费。这样的系统整体看来还是弊大于利的。

现在许多工程项目应用的系统, 像是刚提到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或是机场工程相关系统, 对于数据收集的要求都很高, 但就建筑一些现有的设备来说, 随着使用者管控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还是很难实现智能化的。为了改进现状我们还是应该引入一些新兴的技术去进行数据管理。而对于大数据分析平台来说, 其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数据采集。

举例来说, 机场工程中最大的系统平台即信息集成系统,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数据采集。该系统能够收集整个机场工程中的所有有效数据, 经过后续分析后判断产品工具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开启清洗功能等。在这些数据被有效地结合起来后, 还会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人员、设备的协调配置, 既节省了人力物力, 还免去了各系统间数据互传会产生的误差。

未来, 在数据集中的大背景下, 像信息集成系统这样的平台将在各行各业中普及推广, 包括银行、电信、乃至机场、航空公司等。待数据收集技术逐渐成熟后,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针对业务建模, 如何有效地将已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应用。再以机场的安检、航班管制等系统为例, 拥有相应的信息数据集中平台, 是可以通过有效的业务模型在工程判断过程中提高一定效率的。

实际上, 系统整合说起来简单, 真正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主要原因在于接入的系统太多太复杂, 有时甚至会因为备件不够而难以支持系统的运行, 于是便出现了问题。而接入系统无人监理, 应属于管理职责的层面。这个管理也是非常全面、非常庞大、非常上层的。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 “管理”多指对设备的运行管理。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智能化建设, 在管理层面一直差强人意。眼下, 国内已兴建了许多智能楼宇, 且每个建筑中都设有5A系统, 但其中的设备监控系统却始终一塌糊涂, 原因在于建设者和使用者均不够了解自己拥有的安防设备, 甚至对于其处于什么状态、存在哪些漏洞、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都全然不清。

如此便更加突出了“管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刚刚各位提到的这些上层的总系统的管理, 功能齐全更加重要。于是, 众多系统的整合形成了智能建筑, 大规模智能楼宇构建了智慧城市系统。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 是建筑理念的提升, 也是我国社会建设又一大变革。

智慧城市的热潮从2014年一直持续至今, 大到智慧城区, 小到智能化单品, 都是市场的宠儿。新的理念刺激市场形成新的商机, 新的机遇也为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具体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 企业对市场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归根结底是对顶层设计目标的认识不够明确, 导致企业的硬件技术和软件运维结合得不够完美, 致使企业发展增速缓慢;二是, 对工程项目现场的验收尚不够严格。实际上, 美国标准也好, 欧洲标准也罢, 只要能够按照统一的要求精确验收, 关注到每个细小环节, 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才能实现, 真正做到把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所以, 这就更突出了“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专业的管理服务平台, 它就可以通过厂商自己的硬件产品进行环境支持, 同时还能借助厂商自身的软件技术进行运维管理, 从而真正实现软硬件的结合。

上海玖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玖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 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

玖道科技自成立以来, 专注于流通、港口等行业应用的开发与服务。公司致力于港口的大型EAM管理系统, 流通行业的CALLCENTER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及EAM管理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

3.世纪互联 打造全生命周期机房 篇三

当前,建设节能型、管理型数据中心的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一些企业也由此诞生了自建数据中心的需求。但在全球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机房工程领域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大部分数据中心公司在数据中心装修、设计方面,理念颇为陈旧,对于最新的技术及IT趋势也缺乏了解。

“目前国内有设计资质的规划院、设计院大多并不了解数据中心的实际需求,沿袭的设计理念、采用的设计标准与国际领先水平有不小的差距。而机房公司虽然对数据中心的理解比设计院要好,但由于其是施工方(按国家规定,设计方和施工方不能是同一个单位),因此往往不愿意在设计上花费太大精力。”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BANYANO)副总裁郎东海表示,现在中国的机房市场还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的品牌和公司。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世纪互联建立了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ANYANO建设和运维着总面积上万平米的机房,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经验。依托于这些经验,BANYANO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更多地从整体着眼、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着眼,以此来确保机房建设的合理性、稳定性以及高效节能。”郎东海说。

“科学、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是绿色节能机房建设中的关键。”郎东海进一步表示,由于在现实施工中,机房改造的难度比机房建设的难度更大,必须在解决改造问题的同时保证机房的运营。因此,机房最好不要做改造,而是从建设的最初规划阶段开始,就重视机房的应用生命周期,对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全局考虑。

4.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 篇四

在过去480多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1600多家分店、各个部门的累计超过两万名国美员工在天津武清经历了“魔鬼训练”:远离市区,3个月休息一天,日以继夜——能够实现与供应商“八大协同”的新ERP系统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成功上线。

“关键不在于系统,关键是你想用系统来做什么?”负责新系统上线的国美副总裁牟贵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强调。为此,国美电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可以形成准确的市场预判,确定整体采购数量,还可以根据产品的预期“销售曲线”进行动态分析,灵活调节进货价格。

“2011年11月底上市的一款手机,是以单月销量2.5万台的计划采购的,从目前销售数据来看,市场预判准确度非常高。”牟贵先介绍,这是在新的ERP系统之上,通过国美电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的。

所谓“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产品整个销售周期的表现进行市场预判,并全程跟踪,比如某个产品的销售周期为12个月,每月的表现甚至每周的表现如何,都会基于相关的判断指标量化生成相关数据,企业可据此做出决策,提高经营质量。据牟贵先介绍,在上述管理体系下,国美电器依据的判断指标既包括宏观也包括微观;既关注该产品本身,也要参考竞品表现;既有静态的历史数据,也有动态的信息更新。

比如,针对每一个新产品,国美电器在经营之前会分析其竞品的市场表现如何,综合性价比相近的SKU(单品)表现如何。除此之外,5~6个基本因素的考量也必不可少:厂家人员的激励有没有到位,样机是真机还是样机出样(很明显,前者对销售促进作用更大),产品的终端物料,即产品宣传单页、海报等是否配套齐备,厂家是否有广告投放或相关计划,产品的增值内容如何——提供80个下载软件的手机比30个的手机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更大。

“这些考虑因素都会量化在系统里,只要对应输入就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牟贵先说,不过在此基础上,还要针对非常规的变量进行微调。牟贵先称之为“推拉式的”采购判断:系统“推”出一般性的数据,而基于市场变量做出的预判则能“拉”平前者的误差,“一推一拉,这个数字就准了。”牟贵先说。

比如新产品的上市和老产品的下架,势必会对产品销售产生影响,价格变动也是一大变量,与供应商的密切沟通保证了这些重要信息的及时获取。“国美基本上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都会跟所有的供应商进行不同内容的交流,比如每个季度会对未来上市的产品和下市的产品做非常详细的交流;每个月会就产品价格调整互换意见。”牟贵先说。

到目前为止,国美电器整体产品中有40%以上比例的产品实现了集中采购,未来会更多。基于强大的市场预判能力,国美电器已经把“集中采购”的触角从一般产品延伸到了定制化产品。

以手机产品为例,先要在现有普通配置的手机基础上对新品进行定义和定价,比如3.7寸屏幕安卓2.3并且可以升级至3.0版的智能手机,如需配置顶级屏幕成本大约要多出来120元;配备全视角的摄像头又会贵50元钱等;“逐个定义,定义之后估算成本,成本确定之后再与制造商合理分配利润。”牟贵先说。

接下来就要根据此价格设定确定采购数量。比如某品牌手机的零售价格定为1690元,那么首先计算1500元~1800元区间的产品,国美电器一个月、半年的历史销售数据是多少,同时综合考虑该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度,加入计算权重;考虑到该商品销售的生命周期是9个月至1年,那么把市场预期销售周期定为6个月,尽量降低风险——如此就能计算出新产品未来的市场需求空间,而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假设配套一些必要的销售因素,给予更强的销售激励,又能增加10%~20%的销售数据。条分缕析的采购计划,提高了市场预判的准确性。但是牟贵先也表示,“一点风险没有是不可能的,因此还是要适当保守。”——所有的计算过程都结束了,会把最后的结果再打一个折扣,比如最终数字是13万台,那么实际采购量其实是10万台。

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可以形成准确的市场预判,确定整体采购数量,还可以根据产品的预期“销售曲线”进行动态分析,灵活调节进货价格。据悉,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移动平均法来进行产品的价格管理——即统一计算库存金额和库存数量,得到库存的平均价格,但这样算出的结果与实际单位成本偏差太大,而且也会给退货带来麻烦。“如果要退一批货的话,以什么价格退货就可能引发零供双方的矛盾。”牟贵先表示。

在国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价格是进行分批次管理,动态调整的:比如一款产品,12月份的批次会设定一个价格,到1月底会有一个销售情况的统计,销量、供价、零售价在系统上都会清楚显示;国美会基于此对产品和内部销售人员做一个评价和考核,也会把销售情况与厂家共享,根据信息反馈对下一个批次价格进行调整。

“价格是批次管理的,每一批的价格都清晰记录在案,做到价格清晰,账目清晰,也做到了利润清晰。同样也会成为其他产品定价的有价值的参考。”牟贵先说。

内外协同 理顺自动补货机制

“分店提供基础信息,采购部门根据数据进行系统设定,物流部门必须随时响应,把系统生成的补货计划落实到行动上。”即便零售商有了准确的采购计划,如何保证制造商有足够的制造能力,能够及时响应产品供应?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下,国美电器既有中长期的销售预期,也同时关注每月、每周的分批采购数量。因此,一般国美每次会给供应商提供三组数字:当周的采购量、下周的采购计划,月底则会提供下月的采购预期,以便使供应商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一次提供三份订单,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外部协同。”牟贵先说。

而对于大批量的集中采购,国美电器至少提前3个月就已和制造商就价格、数量、型号达成了一致,这就使得供应商拿到订单之后,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备料,选择原材料的价格低点进行采购;协调淡季和旺季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能力,而提前确定的各个区域的配送方案也有助于制造商和物流车队之间的协同,“通过与供应商的协同作业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内部消耗,降低的成本双方共享,也让利给消费者。”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指出。

目前,在新系统强大的数据共享基础之上,国美与供应商的对接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据牟贵先介绍,当国美ERP系统成熟后,每一个供应商都有权限登陆系统,获得自己在国美的销售、库存、订单、账目往来、结算等基础数据;其产品在同类市场中的销售占比,单品表现,以及趋势变化在内的市场数据;同时还包括客户对质量和服务的投诉和建议等服务数据——供应商不仅可以主动参与国美的采购预期,还可大致分析整个市场的销售全景。“既增强了供应商生产的计划性,又保证了国美电器对商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零供协同可以保证采购预期的顺利完成,不过另一个问题也接踵而至,即便供应商能够及时补货,散布在全国的1600多家门店也不一定供求平衡。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一家门店缺货的产品,在另一家门店有可能是滞销品。这样就造成了双重损失,“缺货影响了商品的销售,而处理滞销则更加麻烦,费用率平均约占到商品成本的1%个点。”

“一般的零售商受制于原系统的阻碍,库存共享至多只能在区域内实现,不同店面之间调拨手续会很繁琐。”牟贵先说。而国美实现了库存共享到门店,使得产品在各个门店、区域之间的无障碍调拨成为可能。

首先,由于每家门店的销售能力和区域特点有别,其库存周转时间不同,一般在5~15天左右。有了每家分店每类产品的库存周转天数之后,系统就可以据此计算出每日每家门店需要的单品数量,进而进行补货安排;同时总部会设定区域的合理库存周转天数,形成周补货计划。就这样,从门店到区域,从日到周,在提前设定的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就能自动生成补货。不过,自动补货听上去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复杂,需要店面、采购部门和物流部门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分店提供基础信息,采购部门根据数据进行系统设定,物流部门必须随时响应,把系统生成的补货计划落实到行动上。”牟贵先说。据牟贵先介绍,店面之间的物品调拨每天都在进行,在考虑高效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性,对不同数量和重量的物品采用不同的调拨方法。“比如说10台手机,可以直接走托送通道;距离较近之间的门店要联合配发;同时,除了每日相互调换的商品要做到‘交叉运输’之外,还要把赠品考虑在内,以充分利用运能。”

目前,国美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物流中心,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400多个分拨配送库,拥有1000多个车队。在准确安排运能的基础上,也规定了严格的考核体制。“每条线路和车辆都是一一对应,这样便于内部考核,责任到人。”

实时监控 单店单人过程管理

“这套系统不仅有助于员工自我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管理层对销售数据影响因素的追溯机制。”

“新系统能够实现对单店经营能力的实时监控,做到随时调整。”牟贵先说这也是这套系统最终达到的效果所在——提高单店经营水平是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不过这对于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ERP系统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目前,国美电器的每一个单店,每一个单品,每一个单人都建立单独账号,因此,每家店、每件商品、每个人的销售情况都可以实时记录在案,哪一件商品销售不畅,哪一家门店表现欠佳随时可查,并且及时沟通调整方案,精细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以单店促销为例,此前就是总部统一发促销方案,但具体在单店是否落实,落实情况无法清晰了解和分析,更大的问题则是,单店可利用的资源情况不能一一掌握,因此许多促销方案与单店的经营状况不符,对促进销售并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目前1600多家分店的信息、产品在各家分店、各个区域的表现、走势在总部的系统上一览无余,比如某家分店的一件商品一直销量很好,但从某一天开始却业绩下滑,那么就要及时跟区域团队进行沟通和对接,找出问题所在,随后一起研究制定提升方案,如果确定促销的话,所需赠品资源也由总部统一调拨;或者根据情况调换单店销售的产品品类和型号。“能够针对各个分店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牟贵先说。

借助新系统,国美总部不仅对单店的信息了如指掌,对单人的考核也是信手拈来。据牟贵先介绍,此次对人员的定岗和定编做了完整的梳理,每个员工都拥有自己的账号,在认证平台中可以查到个人的很多信息:简历管理、档案管理、薪酬核算,绩效表现,这样的安排也应用在厂家促销人员的管理上。

“这套系统不仅有助于员工自我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管理层对销售数据影响因素的追溯机制。”牟贵先解释说,比如某个单品销售出现问题,先要考虑到门店的原因,而门店亦会逐项自查,其中就包括工作人员或者促销人员自身的因素,这样就能做到问责到人。同时对供应商来说,由于能够对店内促销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共享,也有助于其有针对性地提高团队管理,进一步提高与零售商之间的协同作业。这有利于从人入手,找到影响单店利润的因素所在。之前每个月才能看到不全面的数据,再去追溯原因也很困难,现在可以实时看哪里出了问题,以便随时查明,解决。”

新系统自2011年11月1日全国上线以来,实现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使国美在管理上能够更好地把握细节。比如赠品的问题。“之前赠品是否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否按规定数量和条件赠送,这些营销活动一方面是加强现场管理,一方面要通过国美呼叫中心进行抽查回访才能知晓,”牟贵先坦陈,“赠品因个别人的违规无法到达既定消费者手中”的情况偶有发生。而现在,国美在系统上建立了“促销活动管理”的规则,赠品和商品在销售的时候就已经自动绑定,开票的时候一起打出,减少了人为随意操作的机会。

同时在商品配送上也提高了服务承诺的准确兑现,“系统把运能和安装能力已经数据化,能准确定位可以支配的送货和安装时间。”牟贵先表示,消费者在购物之后,可以自主选择配送的时间窗口,而只要系统通过,就能保证配送和安装的准时就位。

5.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 篇五

中国杀虫剂类POPs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研究

确定了中国杀虫剂类POPs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框架,指出评价方法中的难点在于对人体毒性潜力和生态毒性潜力的`计算,并提出了基于杀虫剂类POPs特点的改进方法.

作 者:王宣同 唐孝炎 胡建信 WANG Xuan-tong TANG Xiao-yan HU Jian-xi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528(3)分类号:X821关键词:杀虫剂类POPs 生命周期评价 方法框架

6.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论文 篇六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组成、分析以及对项目具体功能的规定和建设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LCC;分析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LCC是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二、变电站LCC的组成

当前的这种管理模式把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割裂开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也给未来的运营与维护带来困难。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二)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就是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可用公式(OC=?%d1C1+?%d2C2+…+?%dnCn)进行估算。

(三)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对电敏感的工业。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障引起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年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可用(FC=aWT+?%d?RC?MTTR)进行估算。其中,?%d为设备年平均故障数;T为设备年故障中断供电时间;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RC为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成本;MTT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a为相关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的价值,它随用户的性质、用户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变化。aWT为断电(惩罚)成本,?%d?RC?MTTR为修复成本。

(四)工期变化引起的时间成本(TC)

(五)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

三、设计方案中的LCC分析

(一)总平面优化

站区总平面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站址用地面积最小,综合社会效益最优。

(二)二次系统

1、监控系统的配置全部按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参数配置及组屏。

2、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要求统一二次设备接口及二次线配置,减少装置功能的重复,对二次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内容包括:(1)取消了独立微机五防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机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合一;(2)取消低周低压减载屏、小电流接地选检装置、将其功能纳入站内自动化系统;(3)简化全站打印机配置,采用信息后台集中打印技术;

3、二次系统经整合后,二次屏柜数量减少,35kV、10kV保护测控装置下放到开关柜上,减少大量控制电缆接线。

(三)配电装置选型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版)》,为半户内方案,并进行优化,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电缆进线改为架空进线,符合变电站实际进线条件,比电缆进线节省投资。

(四)变压器调压开关选型论述

真空开关的优越性:

1、依靠真空管熄弧,真空管电寿命高达60万次

2、绝缘油不会碳化,无需在线净油装置。

3、真空管与机械隔离触头同时存在,当真空管出现故障时,机械触头可以起到熄弧作用。

4、整体插拨式结构,油室联结触头无需更换,吊芯、安装、检修简便。

5、滚动方式替代滑动方式机械寿命达150万次。

(五)通用设计、典型设计变电站

全寿命周期理念(LCC)的应用,是国网公司在“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指导原则下推行的全新建设管理理念。“两型一化”的指导原则即要在工程建设中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遵循工业化的建设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功能。

(六)接地方案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类成《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分流系数、地电位升、优化接地网均压带形式,校核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合理降阻,作好绝缘地坪,在满足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求下节约成本。

四、结语

7.IDC全生命周期的讨论 篇七

在IDC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里我们的目的是要为客户提供丰富、安全可靠、高水平、完备的服务, 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提供如此优质的服务时要达到建设成本的降低以及运行维护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而降低IDC建设成本, 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IDC所涉及各个要素要均衡考虑, 切莫出现某个要素资源过剩或资源不足的情况。建设IDC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有机房空间、动力、空调、网络结构、运行维护管理等等。我们需要通盘全局考虑, 整体规划, 以需求为目标, 保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成为IDC建设以及运行的瓶颈, 达到均衡的发展。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整个IDC的可扩展性、可用性、灵活性、可管理性以及安全性。比如在某地, 某IDC建设时仅规划了800多个机架,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某领导头脑发热, 强制要求将机架数目提高到了1200多个, 目前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机房空间过窄, 动力、空调等资源与机架数量严重不匹配,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类似案例在国内IDC建设当中层出不穷, 无经验、无原则的盲目指挥建设带来的后果是IDC建设成本的大幅度提升, 造成了国家以及社会各种资源的浪费。

除了降低建设成本, 我们还需要降低维护运营管理成本。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发展的潮流, IDC的维护运营管理同样需要节能减排。国际国内评价IDC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PUE值。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 PUE是一个比率, 基准是2, 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电源使用效率) 值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数据中心电力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PUE值越接近于1, 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当前, 国外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PUE值通常小于2, 而我国的大多数数据中心的PUE值在2-3之间。所以国内机房内芯片级主设备1W的功耗会导致总体耗电量达到2-3W, 而国外机房内芯片级主设备1W的功耗只会导致总体耗电量为2W以下。当前, 国内IDC运营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PUE值过高, 而降低PUE值时IDC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降低PUE值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建设时通盘全局考虑所有资源, 各个要素均衡发展外我们还需要从细节上面去考虑。在机房空间资源上面要统筹规划设计, 动力机房、IDC机房布局要合理, 设备机架规划合理, 符合机房动力、空调散热的要求等。在设备安装方面, 大功耗设备注意隔开摆放, 预防局部过热, 还需考虑UPS三相之间的供电平衡等。在机房空调方面, 宜采用机房下送风的方式;机房静压箱高度应适当提高;机房送风宜进行导流管理, 避免冷空气送风和热空气回风气流紊乱, 降低散热效率;精密空调风机宜采用EC电机;对机房空调可以考虑季节管理, 冬天利用室外冷空气冷却等。IDC服务器机架宜采用可调下送风机架, 机架正面冷通道宜封闭可调管理, 根据机架内设备情况调节下送风的风量。机房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高端机房还可以采用模块化机架。机楼外墙宜采用保温环保材料等。通过以上细节的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降低PUE值。

降低IDC运营维护管理成本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提高可靠性, 以及组建高素质运营维护管理团队, 降低故障率。

IDC关键设备必须采用冗余的控制模块设计、冗余电源设计、冗余风扇设计等。在建设IDC过程中双平面、双路由、双备份等原则必须贯彻落实。通过以上方式保证了单个设备在出现故障时业务不会中断受到影响, 甚至客户可以在无感知的状态下面就可以完成故障的修复。除了以上提到的, 还需要考虑的就是在现有设备, 现有条件下面尽量提高保障的级别, 保证IDC设备正常的运行。比如在UPS建设时宜采用2N的方式, 但是保障级别却是成倍的提高。比如在IDC网络建设时采用2台或多台核心设备摆放不同机架列的原则, 做到物理上的双备份, 双平面设备, 这在建设或者维护当中成本也是几乎一致, 保证了IDC运行过程当中的可靠性、安全性。设备、网络等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IDC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有效降低了IDC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

针对以上提到的在IDC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当中我们提到的2个问题:建设成本的降低以及运行维护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 在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正做到建设成本的降低以及运行维护管理成本的降低。在项目调研、启动阶段, 通过优质的项目咨询服务, 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保证了前期方案的准确性。在招投标阶段, 通过优质的招标服务, 选择最优秀的合作单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专家级的服务, 全方位, 全过程高标准, 高效率的建设过程管理, 保证了高标准、高质量的IDC建设。

通过IDC建设以及后面的运行管理中有效降低各类成本条件下, 切切实实为向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 引领世界IDC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钟景华, 朱利伟, 曹播,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的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智慧数据中心编委会, 智慧数据中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8.中国移动全生命周期 篇八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物料清单;产品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59-03

近年来,我国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各研产单位任务中,压力大,从而建立高效科学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飞机研制效率和质量的迫切需求。

飞机的研制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周期长,对研制管理工作要求极高,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完整的研制管理系统。飞机的研制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品种多、小批量、产品复杂等。在飞机的研制的各个阶段,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物料清单。飞机生命周期中各类BOM的演变,反映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产品定义数据的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当前局势来看,如何有效管理不同阶段的BOM信息,已是亟待迫切解决的问题。

物料清单(BOM)是描述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作为制造型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规划、工程试制、加工制造、销售维护直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各阶段,这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所需的数量。

1 航空飞机研制过程BOM的演变和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几家航空主机所和主机厂单位物料清单管理现状的业务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如下:

①工程BOM。上游设计单位从产品功能设计的角度形成的产品零部件结构树是产品生产单位的数据源头。需要给出物料清单和父子组成关系,在企业管理表现为产品明细表。在工程BOM构建中,需要表格件、无图件的处理方式。层级划分上包括机种层、机型层、专业层、构型配置层、零部件层等。

②工艺BOM。生产单位接收到设计单位下发的设计物料清单,不能进行修改,工艺人员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中,从分工的角度对设计物料清单进行调整,并补充工艺组件信息,它是进行工艺任务分工和工艺文件编制等工艺准备的基础。

④建造BOM。建造BOM是指管理多个合作方所提供的零部件,控制和管理各合作厂不同的零部件的加工状态以及标识。对不同承制厂提供的多个同种零件进行区分管理,实现统一批次、序列号的交付授权编号信息管理。目前各家制造厂商都是提供的纸质文件。

⑤架次BOM。架次BOM是交付给客户时的产品架次状态。主要目标是管理控制单架次飞机的技术状态,已经使用的具体架次飞机产品中的零部件及其相关互换件、替代件,提供实物制造,架次装配,维修、大修预测的准确信息。在此基础上跟踪、管理、记录在试验、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记录修理了哪些零件,替换了哪些零件。并考虑有限寿命设计,清楚跟踪零件寿命,试验运行和装机运行记录,以及目前使用状态。目前,国内各家单位尚没有有效管理该部分信息。

2 多BOM管理的目标和体系架构

根据以上对BOM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提出BOM管理的核心需求,用来定义生产型企业进行BOM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①工程BOM、工艺BOM、装配BOM、工艺结构BOP(Bill of Process)数据的结构化管理,提供BOM多视图管理功能,实现以各视图BOM结构树为核心的产品数据管理。

②BOM视图的转换。多个BOM视图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和内在关系。其中,设计BOM是工艺BOM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工艺BOM则是制造BOM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③建造BOM和架次管理,实现BOM的实物状态管理,通过对批次BOM数据的技术状态固化,可以随时查看某一批次或架次的产品数据和制造数据。

④工艺结构BOP作为制造BOM的核心组成数据,需要对工艺规程进行结构化管理,反映工序、顺序、生产位置、所需设备、工装资源等。通常会采用3PR(产品-Product、工艺-Process、工厂-Plant、资源-Resource)模型表示。

⑤BOM数据的流程控制。通过流程控制,不仅可以保证BOM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通过记录签审信息,便于签审过程的追溯和签审历史信息的参考重用。

⑥BOM的变更控制。对BOM变更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确保变更过程可控、变更结果可信,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和一致。

⑧与ERP系统集成,提供所需装配BOM数据和结构化化工艺数据。

飞机多BOM管理平台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设计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工程设计BOM的建立与维护、B0M审核、产品变量配置、EBOM变更管理、EDA数据管理。EBOM建立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直接由CAD双向集成获得,或通过单层BOM手工搭建的方式,系统通过版本管理功能对EBOM维护进行版本控制;EBOM审核功能可以对EBOM审核过程进行控制,确保EBOM数据有效、正确;EBOM产品配置可以对产品系列BOM数据进行变量控制,形成全BOM管理,便于对全机型的产品结构进行管理;EBOM变更管理则对EBOM变更过程进行有效地控管,确保更改结果准确可信,更改原因可追溯。

②工艺规划管理。工艺规划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工艺规划BOM的建立与维护、BOM审核、工艺文档管理、工艺文档更改管理、变更管理等等。其中初始工艺规划BOM的建立可以由EBOM转换而来,也可以通过手工搭建;工艺文档管理支持基于工艺BOM的工艺文档创建、修改和签审,工艺文档管理过程涉及到与CAPP的集成互操作。工艺结构BOP可依据工艺规程进行构建,反映工艺、工厂、产品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其他功能与EBOM中类似。

③制造工程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实作BOM(建造BOM和架次BOM)建立与维护、BOM审核、实物交付文档管理、电子卷宗的数据管理、串换件管理、试验次数、寿命信息管理等。其中,初始建造BOM可以由EBOM或工艺规划BOM转换而来,也可以手工搭建或批量导入,其他功能与工艺规划BOM中的相应功能类似。

④维护维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维护BOM建立与维护、维护BOM审核、服务计划和服务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更改管理。其中,初始维护BOM数据来自架次BOM,在架次BOM的基础上增加维修变化实物信息,主要通过变更过程进行记录。此外,维护维修管理涉及外部的维修厂,需要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制订管理规范,明确维修记录方式进行统一维护跟踪管理。

3 结 语

飞机的研制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周期长,只有有效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多BOM的统一管理,才能对整个飞机的研制过程和技术状态进行有效控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飞机研发过程的认知,打破传统对单BOM(工程BOM)的管理方式,提出对整个飞机全寿命周期管理的BOM数据结构化管理方式,将会对企业飞机研制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提供参考,为飞机研制的技术状态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庆林.飞机构型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 李勇,郑朔昉.民用飞机研制阶段划分若干问题探析[J].航空质量标准化,2008,(3).

[3] 范玉青,梅中义,陶剑.大型飞机数字化制造工程[M].北京: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11.

上一篇:教师学业帮扶辅导计划下一篇:创业公司入股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