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省的中外寓言故事

2025-01-29

发人深省的中外寓言故事(精选6篇)

1.发人深省的中外寓言故事 篇一

在中美洲国家墨西哥干旱的草原上,大量的食草动物给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多植物为此濒临灭绝,可是人们发现,有一种刺槐的树例外,它的树叶常年翠绿繁茂,成为这片干旱的草原上难得一见的景观,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这样一棵刺槐树,每棵刺槐树都有自己的一小块地盘,树身上长着大量的刺,这些刺不只用来阻挡不受欢迎的入侵者,而且还是蚂蚁的家园。

莫非刺槐的生长和这些蚂蚁有关,或者说是蚂蚁帮了刺槐的忙,让刺槐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专家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种寄居在刺槐身上的蚂蚁确实非同一般。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为止。给刺槐打气撑腰,俨然就是刺槐的保护神。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利用尖锐的上颚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为了投桃报李,刺槐树不仅让蚂蚁在自己身上安家,还为这些蚂蚁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在刺槐树枝上的刺与刺之间,有绿色的小孔,这些小孔会不断地产生没有花朵的花蜜,为饥饿的.蚁群提供糖分等饮食需求,另外还能提供蚂蚁们需要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服务周到。显然,刺槐费了很大力气来供养蚂蚁,目的是留住蚂蚁。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刺槐和蚂蚁的这种合作共存给人类以很大的启示,“合则双赢,争则俱败”。其实,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古今中外名人买房故事 篇二

《李氏园亭记》中曾有记载:“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地价带动房价,可见,在宋朝购房,经济实力需要相当高才行。苏辙朝内为官几十年,大半辈子都买不起房子。曾作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活了半辈子,还没弄套房。他直到七十岁才买到第一套房子,而且还不是在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侧的一座小城许昌。

欧阳修也是许多年的租房者。从江西老家进入开封府工作,也算是“开漂”,但始终没买上房子。在他致友人的信中说道: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间。”——我来首都工作,自己也没个房子。小胡同里租了一个老房子,日子真惨啊。

国子监工作人员——买房子也需要智慧

明朝弘治时候,南京国子监有33个工作人员。其校长年薪不足二百两白银。南京繁华地段的一居室售价为六百两白银。于是校长号召其他工作人员团购!他把公费的勤杂工、书记员、保安、马夫全部退掉,直接向政府申领这部分人力经费。然后拉着所有在职人员集资,大家一起,才算是买了三十多套房子。

韩寒——远郊100多万的小公寓

韩寒这个最早出名的80后作家,这些年靠写书和赛车发了些小财,但他在博客上抱怨买不起上海市中心的房子,至今只是在上海市郊买了幢lOO多万的小公寓。100万,距离上海市中心的位置,还是很远的。

郭德纲——租了三居室,让一间给徒弟

这些年说相声火起来的郭德纲,算作文艺界的“暴发户”。但在他开始红的2006年,也是租房住的。说相声一共挣下来十来万,买了辆马自达。但是那时候距离买房,还差得很远。夫妻二人租了个三居室,其中一间还让给了一个徒弟。

快男快女——未来无保障,依旧租房住

李宇春虽然这些年收入不愁,但是她认为北京房价还是太贵,买房没有租房划算。张靓颖也是如此。

陈楚生虽然本有实力买房,但是因为和天娱的官司,还要赔付违约金,因此暂时也买不了房。张杰和王栎鑫,则选择了避开北京,在家乡购房。

冠军程菲——只够二三环买个50平方米

3.发人深省的中外寓言故事 篇三

凿井得人---吕不韦《吕氏春秋》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里没有井,只得派一个劳动力,每天到村外去挑水。后来,他们在家里打了一口井,逢人便说:“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这话三传两传便走了样,说成:”丁家凿井挖出一个活人来了。“

越传越奇,越奇越传,最后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君就派官吏到丁家调查,姓丁的说:”我说的是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活人来呀。“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猫头鹰搬家--刘向《说苑》

原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饮狂泉水----沈约《宋书》

原文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

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君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国人乃欣然。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汪泉水,号称叫“狂泉”。国里的人喝了这水,没有一个人不发狂的,只有国君凿井取水喝没事。国人都疯了,反到说国君不疯的才是真疯。

因此国人就聚集起来谋划,抓住了国君,治疗国君发疯的病,针灸、草药都用遍了。国君不能承受这种苦难,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国君臣民,都发疯了,国里的人都非常高兴。

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保持清醒,是极其困难的。

赵人患鼠---刘基《郁离子》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赵国有一户人患鼠患,就到中山国去借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很会捉老鼠,但是也喜欢捉鸡。一个月之后,老鼠被捉干净了,而鸡也被吃光了。他的儿子认为猫是祸害,对父亲说:“为什么不把它除掉呢?”

父亲说:“这不是你认为的那样。我们的祸患在于家里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老鼠偷吃粮食,咬烂衣物,钻穿墙壁,啃坏家具,这样下去我们就要挨饿受冻,这比没有鸡更糟!没有鸡,我们只不过不吃鸡肉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呢!为什么要把猫除掉呢?”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简单说,就是权衡利弊,首选利重害轻。

许金不酬---刘基《郁离子》

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

济水南边有一个商人,渡河时船翻了,他大喊救命。有一个渔人驾船去救他,船还没有开到,商人大声叫道:“我是大富翁,你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渔人把他救上岸,他却只给了渔人十两银子。

渔人说:“你刚才说的是一百两,现在怎么只给十两?”商人大怒:“你一个打鱼的一天能挣多少钱呢?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沮丧地走了。

过了一些日子,这个商人渡河时船碰到石头又沉了,恰好这个渔人又在场。有人问:“你怎么不去救人呢?”渔人回答说:“这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结果商人被淹死了。

4.现代引人深思的故事1:《劫机》 篇四

劫机犯杀死了所有机组成员,他们自己驾驶飞机。乘客们对劫机犯的残忍行径十分憎恨。

劫机犯的飞行技术并不高明,飞机开得摇摇晃晃。乘客们很不安,他们担心劫机犯开不好飞机。这时候他们不再憎恨劫机犯。他们竭力向劫机犯提供帮助;他们将竭自己所能和劫机犯合作。

目前,他们的唯一愿望是飞机能平安降落,而不去管驾驶飞机的是谁,也不去管飞机降落后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

5.经典的中外寓言故事范本2022 篇五

收完白菜后,老山羊很感谢他们,就把一车白菜送给小灰兔,小灰兔说:“谢谢山羊伯伯。”小白兔说:“我不要白菜,请给我一些菜籽吧。”老山羊给了小白兔一包菜籽。小白兔挥挥手说:“再见山羊伯伯,我改天就来。”

小白兔回家了以后,把地翻了翻,然后把菜籽中都地里,小白兔每天都要给菜籽浇水、施肥,松土,细心的照料这些菜籽,很勤快。

小灰兔整天懒洋洋的,也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给它的白菜,什么事都不干,除了睡觉,它整天是饿了就吃,吃了就睡。

过了些日子,小白兔的菜籽结成了又大又青的白菜,乐呵呵的去老山羊家给老山羊带去,可小灰兔的白菜吃完了,就向老山羊要白菜吃,小灰兔看见小白兔手上拿着好多的白菜,就问他:“你的白菜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还有好多?”

小白兔对小灰兔说:“这是我自己种的,不是别人给的。”小灰兔地下了头,他觉得自己很惭愧,它当初就不应该要白菜,也应该要一点菜籽,自己种自己的白菜,还能送给老山羊一些白菜,它谁都不理的回家了,小白兔把白菜送给老山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6.发人深省的睿智追问 篇六

爱一个人能有多久

行走在极端小心翼翼的世界上

没有事先约定,也没有预感

在亿万年前还没有到来的时刻

比时间还要久远的时间里

比空间还要寂寥的深邃中

爱一个人能有多久,比死亡,比尘埃

比我们的祖先还要受伤的世界上

风吹拂你的额头让我听到了你的呼吸

你的咳嗽,空荡荡的心跳,爱一个人究竟

能有多久,草尖上的光芒也感到了疼痛

让我问问时间吧,还差多少年

还要等待多久,让我问问死亡

亲爱的死亡,爱一个人能有多久

马莉,女,1959年出生于广东湛江。1978年春季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当代》等主流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其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最佳作品选本等。著有诗集《白手帕》《杯子与手》《马莉诗选》《金色十四行》和散文随笔集多部。2003年荣获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7年荣获首届中国新经典诗歌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周末》编辑主任。

这是诗人的诗集《金色十四行》中的一首。虽然行文上没有分节,也没有明显的停顿标志,但从“爱一个人能有多久”的反复追问中,我们还是能够感觉诗意表达上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在“爱一个人能有多久”的疑问中开启读者的思考。“行走在极端小心翼翼的世界上/没有事先约定,也没有预感”生活在这个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伤害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可是,爱在没有预约也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真实地发生了。双目对视,一见钟情,不需要任何媒介或前提。“在亿万年前还没有到来的时刻/比时间还要久远的时间里/比空间还要寂寥的深邃中”这是一种来自生命本体的原初的爱,它穿越时空,回到“亿万年前”的真实状态,回到爱的“久远”和“深邃”中。诗人带我们回到爱的初始状态,来进行爱的追问。

第二个层次,在“爱一个人能有多久”的再一次追问中,引领我们回到爱的现实中来。在“比死亡,比尘埃/比我们的祖先还要受伤的世界上”,现实极其残酷,一举手一投足可能都会受伤。“比死亡”,说明受伤的程度之重;“比尘埃”,说明受伤的次数之多;“比我们的祖先”,说明受伤的时间之早。我们只好回到两个人的世界里,“风吹拂你的额头让我听到了你的呼吸/你的咳嗽,空荡荡的心跳”:世风吹拂你的额头,俗雨落满你的双肩,我与你同呼吸,共命运;哪怕是你的一声咳嗽,也能在我的心房里听到回声。我是爱你的,但你“空荡荡”的心里,是否有我?

第三个层次,在“爱一个人究竟能有多久”的进一步追问中,诗人把我们指引到“时间”本身和“死亡”终端。“草尖上的光芒也感到了疼痛”,神秘的隐喻里,暗含着爱的伤害无处不在,再美好的事物也难以幸免。“让我问问时间吧,还差多少年/还要等待多久”我爱一个人还能爱多久?我能获得他的爱还要等多久?时间是虚无的,它不可能给出答案。那“让我问问死亡/亲爱的死亡,爱一个人能有多久”死亡与爱一样,也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当然也是爱的终结,那就让我们爱一个人爱到死为止吧。用“亲爱的”修饰死亡,说明死亡并不可怕,它像爱人一样伴随着我们。爱一个人就爱到底,至死不渝——这大概就是“死亡”给出的答案。

女诗人马莉善于在事物飘忽不定的独特状态下营造诗歌的叙述语境,她的艺术视角敏锐而犀利。她不仅能够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能够看到事物的背面,而且还能够出色地看到事物隐匿的那一面。她的诗歌往往采用三重复式的言说方式,独具个性。在这首诗里,“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句式出现四次,反复的追问,启迪读者智性的发现,并将读者带入一种形而上的虚幻境界。马莉说:“虚幻是生命的本质,是一种残酷又柔美的本质。当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诗人感知世界的时候,虚幻就它的本体来说,呈现的又是一个真实的实体。这就是一个诗人的世界,而且是一个高度真实的世界。在这样个人化真实的世界里,我写诗,故我存在。”有人说,她是我们这个躁动岁月里安静写作的典范;我说,唯其如此,才成就了马莉和她的诗歌。她的诗歌是诗坛的一道闪电,放射着纯净的精神光芒。

上一篇:幼儿园家长会安全教育下一篇: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