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2篇)
1.一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岑巩二小2018-2019学第一学期 一(7)班数学后进生辅导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根本不存在差生,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平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家长也没能及时监督指导,学习不够努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这样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拉开距离。
二、存在问题分析:
1、由于智力一般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2、由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注意听讲。
3、作业不按时完成,又因为答题速度缓慢,所以导致学习跟不上。
4、很多家长不能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完成作业。
三、辅差对象:本班学生
四、主要措施: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在工作中,我重视一视同仁,不鄙视差生。主要做如下计划:
1、加强对差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差生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落下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后进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2、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加强对差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差生进行辅导是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4、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差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5、对不同的差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把他们的学习搞上去。
6、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7、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8、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9、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家访工作,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贾明兴 2018年8月28日
2.一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生字教学,学科整合,主题拓展
北师大版新教材 (第四版) 的编写使广大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改进例题习题上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 那就是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 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生字的出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本文在对一年级数学教材识字量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实践, 不仅将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教材所需识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且将一上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与一上语文教材中必须会读会写的识字量进行了对比, 在数学教材使用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 结合语数学科整合及开展拓展性识字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一、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上册的识字要求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中共出现了约642 个汉字。这642 个字中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是不常见的, 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但是不管出现的次数多少, 学生都要认识它、理解它的意思, 进而才能正确理解数学情境。
然而, 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字和语文教材的识字教学并不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汉字并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之后出现的, 而是在数学教材上直接就默认学生已“认其形、知其意”的。因此一上数学教材、数学作业本所需的识字量是巨大的!
二、一上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识字要求对比
表1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 (第四版) 和浙江省使用的配套作业本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其中第一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第三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在数学教材及作业本中出现的生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 个, 会写的字只有100 个左右。据统计, 按语文教材要求这400 个字是在一学期中让学生逐步认识的, 而且400 个字的覆盖率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以上。这400 个字的教学连语文老师也都反映任务艰巨。
三、学生学前识字储备调查
我们调查了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储备情况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生源状况是龙游县最好的, 在整个衢州市来讲生源状况也是名列前茅的) 。
具体方法是:在开学初就以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 个字为内容, 对入学学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龙游县生源较好、识字教学抓得较好的幼儿园。测试结果显示, 即使是幼儿园识字教学抓得较紧的学生对于一上数学教材的大量生字也“望而生畏”。
两个班共95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一 (见图1) :识字量在100字以下的约14人, 100~400字的约49人, 400~600字的约20人, 600字以上的约12人, 分别占受测总人数的14.74%、51.58%、21.05%、12.63%。测试显示识字量在600以上, 也就是只有12.63%的学生基本能够自主理解题意要求。
测试结果分析二 (见图2) :一上数学教材及数学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个字中, 第一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79.45%, 第二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57.44%, 第三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39.90%。第一部分字, 学生经常见到基本能够认识, 但是第二部分字和第三部分字的识字情况就非常不足, 尤其是第三部分字仅为39.90%的识字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年级新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具备的识字量严重滞后于数学新教材教学时所需的识字量。而且经过实际教学我们也发现“识字量偏少”成为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重大障碍!
四、方法与措施
由于一上数学教材生字繁多, 学生识字量有限, 因此使得一部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困难。而对于那些本身思维和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来说, 繁多的生字, 使他们学习数学就如同“读天书”一般!长此以往, 会使得一年级学生害怕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使用现有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短缺问题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 有效改编, 进行绘本教学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虽然已经在情境图的运用、情境串的处理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与运用,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识字不多,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常常会妨碍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 绘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在教材的改编、绘本的创作上数学教师可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合作, 创作画面鲜艳、生动有趣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且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场景, 借助教材以卡通画、简笔画等形式展现。绘本应当以多幅连续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并紧密结合数学问题的展开与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二) 开发活动, 进行数学探索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能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现代数学教育也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玩、好动、好奇,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变成情境中的主角, 来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根据绘本进行情景剧教学。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去和同桌展开讨论、进行辨析, 和同学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内容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多方整合, 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上新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数学教材中如此多的生字要在一个单元内过关, 仅靠数学教师一人担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 必须先取得家长及语文教师的支持。表2 中加粗字为语数相同教学进度中要求的字, 大量的黑色字显示的是一上数学新教材第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字, 而这些字都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有的即使在语文书上碰到过, 其义在数学书上有时又有不同) , 而是要凭学生自己的学前识字储备来解决。
因此家校合作、语数合作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1.同一主题下的家校合作, 家长帮助学生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 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 我们要让家长们做一些“了解”。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并反馈给家长。测试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和作业本中的字、词。家长根据测试结果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识字量, 也了解了同龄孩子之间识字量的差距, 了解了孩子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了解”能够让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识字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在行动上给予老师和孩子积极的辅助。
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给家长制订了一个识字辅导教学计划。在每一课时或者每一单元学习之前, 让家长把本次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新字词给孩子做一些辅导, 辅导方法让家长自定, 可以是游戏式的, 也可以是强化式的。
2.同一主题下的语数合作, 语文活动识字
认识新同学———姓名中的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巨大资源。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赶紧认识同学名字。在学校里好朋友之间互认, 和同桌互认, 小组内互认。每天分发作业本也进行了小小改革, 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作业本, 认识或巩固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熟悉校园———生活周边的字:校园中的识字教育。在我们的校园中到处都是标语、牌匾, 教室、办公室、展牌、宣传栏, 等等,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校园, 让他们把看到的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 同时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新的字, 很快, 学生认识了很多校园里的字。
班级活动加强识字教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 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班级活动, 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识字教学,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增强他们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因地制宜, 包班教学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的情况下,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 由于家长的辅导不能到位, 教师数量又有限, 虽然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但一年级识字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别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包班教学, 利用已经梳理出的单元生字词, 合理安排数学、语文教学进度, 合理编排生字词在语文、数学课中的出现时间、频率,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识字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北师大版 (2012版) 一年级教材使用说明 (一) [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0) :13~15.
3.一上《识字5》课堂教学及评析 篇三
(映示大海视频)看,这是哪儿?(生:大海)谁亲眼看过大海?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大海吗?(生:想)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5》就是几组和大海有关的词语。学习了这一课,你们就像到了大海边一样,对大海知道的就更多了。(板书课题,齐读)
【点评】南京的小朋友可能多数没有见过大海,但所有的小朋友都通过视频、图片等对大海有所了解。杨老师通过课前准备和导入谈话,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营造了新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而激发了“探究”大海的兴趣。
二、 学习韵文
1. 学生自读。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02页。听清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词儿要连读。(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杨老师一改读书前先识字的惯例,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把识字与读书融为一体,可谓“一石三鸟”:一是承接上个环节,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书,以满足其了解课文内容的渴求;二是寓识字于读书之中,在语境中识字,不但减少了识字的难度,而且充分彰显了识字的价值;三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巩固了拼音教学的效果。
2. 检查学生初读情况。(1) 逐行读,正音。注意让学生互评。(2)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老师最喜欢你们专心读书的样子!现在字音都能读准吗?(能)第一行谁来读?我请一个最勇敢的小朋友读。(指名读,用词卡强调“沙滩”)教师评点:读得不错,沙滩的“沙”这个字是翘舌音,你发音很准确。就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再读一遍。
(3) 第二行我请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读,谁来读?(指名读),用词卡强调“风”和“浪”。
评点:其实“风”和“浪”这两个字可不好读呢?都是后鼻音,你读得这么准,不简单。谁能像他这样来读读?
(4) 第三行我请刚才听得最认真的小朋友读!(指名读),用词卡强调“珍珠”。
评点:读得真好听!看,这两个字的声母里都有一把小椅子,看到它,舌头就要翘起来。大家一起读。
(5) 最后一行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读!(指名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学生评点)。用词卡强调“渔船”。
3. 四行连起来读。
这一行一行的词,我们会读了,四行连起来能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短短几分钟,就把这么多的词读准了,不简单。去掉拼音读。(指名读,齐读)
【点评】这个环节体现了教者的三个理念:一是准确把握了课文的特点——通过分行读,连词成串,独立成句,形成一个个表象;通过四行连读,连串成篇,整合了文本,构成了大海的立体画面。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寓识于读,以识促读,即在读书中识字,通过识字促进读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重点字音的提示和训练,化解了识字的难点,保证了读书的质量。三是组织教学融于学习情境之中——杨老师既深谙此理,又精通此道,她把读书的机会“奖励”给融入学习情境中的学生,诸如“声音最响亮”“听得最认真”“坐得最好的”,多角度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 将词语与事物挂钩。(1) 词串会读了,你懂它们的意思吗?咱们来玩个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请小朋友一边读词串一边看图,(出示背景图)看谁能很快把词语宝宝送回家。(2) 学生回答,相机映示词语在相应图的下面。重点理解:(港湾)港湾就是停船避风浪的地方,它是渔船的家。重点鉴别:(“渔”和“鱼”)(持词卡)看,渔船的“渔”比鱼虾的“鱼”多了一个什么?三点水。“渔船”就是——打鱼的船。
(3) 词语宝宝安全回家了,我们再和它们打个招呼吧!(生齐读)【点评】词串识字课文的配图是诠释课文的情境图,因此,课文中的词语在情境圖中基本都有对应的图画,这就给学生学习词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只要词图“对号入座”就可以了。杨老师引导学生玩了个“送词语宝宝回家”的小游戏,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词语,并把词语形象地储备在头脑中。这样的词语教学是轻松的,高效的。
5. 词串归位,四行连读。(1) 小朋友,这四组词分别说的是海边、海上、海里和海港的景像,连起来就像一首小诗。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配乐范读)。老师读得好不好?(好)(2)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听呢?有个小秘密告诉你,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画面。当老师读到沙滩时,脑子里就出现软软的,细细的沙子;当读到贝壳时,脑子里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贝壳。你们想试一试吗?(生边读边想象)(3) (指名读)嗯,有那么一点味道了,如何把词串读得更美,读得更有韵味,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内容。
【点评】这个环节又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杨老师通过范读和现身说法,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再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但把书读通顺了,而且明白如何把书读得有感情。
三、 指导写字
1. 出示5个生字:沙、贝、风、浪、渔。教师
问:还记得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吗?
2. 自学笔顺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写字是要按一定顺序的,请你看着笔顺表,伸出小手指,自己练一练,看谁又快又好。
3. 重新排列5个字:出示沙、浪、渔/贝、风。
师:现在老师把5个字重新排一下,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三点水,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4. 重点指导:浪。
(1)“浪”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新的笔画,它的名字叫“竖提”,跟老师读两遍:“竖提”。
(2) 小手指竖起来!和课件老师一起来说笔顺(播放“浪”的动画笔顺)(生书空并跟唱笔顺)。
(3) 师范写;下面我们就学着在田字格里把“浪”字写好。小朋友你们看,“浪”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生:三点水)三点水要形成一定的弧度。再写右边的“良”字,第一笔侧点比三点水略高,在竖中线上起笔。注意:竖提要挺拔,提要收笔,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小朋友看,这左右两部分是一家,写时可不能分家噢。
5. 生临写。我们静下心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看谁的字写得最美?(生描一个,写一个,师生共同评价、反馈、修改)
6. 我们再来看看“风”这个字。(播放“风”的动画笔顺)
“风”是独体字,外框的腰部要收得紧一些。第二笔叫“横折斜钩”, 斜钩的弯度像抱着个小小的球,弧度不要太大。
(出示三个“风”字)学生评点比较,发现问题。
生临写。评价反馈。
【点评】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识字课的重要内容。杨老师的写字指导给了我们五点启示:一要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二要借助教材,掌握书写笔顺;三要通过范写,提示写好字的关键要素;四要描仿起步,先描红,再仿写;五是重视反馈评价,及時矫正、提升。
7.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学习了几组和大海有关的词语。小朋友和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不仅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字也写得不错,这趟海滨之行真是收获颇多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这有趣的旅程吧!
【总评】词串识字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可读性等特点。从表面上看,课文好像是由12个互不联系的词语构成,其实词语之间联系紧密、语义相关,而且还押韵合辙,老师们称之为意境优美的“准韵文”。因此,词串识字具有“一专多能”的功能,即除识字外,还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学习阅读和享受审美乐趣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功能呢?杨老师这节课给我们作了较好的示范。
首先,突出识字功能。词串识字,顾名思义,就是以识字为重点。在识字教学中,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优化识字的整体效果。杨老师牢牢把握了识字这个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角度的训练,不但较好地巩固了识字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诸如借助拼音识字,进一步熟化拼读技能;借助插图识字,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词语的能力;借助语境识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鱼”和“渔 ”的比较);通过读书和写字训练,不但巩固了识字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等。其次,落实认知功能。为了优化识字效果,深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杨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第一,引导学生揣摩词与图的联系,在学词中认识相关的事物;第二,注意连词成串、连串成篇,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第三,通过对大海景象的感悟,培养了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再次,渗透铺垫、审美功能。词串识字的铺垫和审美功能是渗透在识字教学过程之中的。杨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还原了文字创作的优美画面,既暗示了阅读方法,又渗透了审美训练。可以设想,如果第二课时除落实写字训练外,通过表情朗读训练,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体验课文的意境,进而达到熟读成诵,形成语言模式、图式和情感、审美的立体积累,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一上数学教学总结 篇四
一学期来,本人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教育教学精神,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真心与汗水,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火炬,融入了课堂,更融入了数学世界。下面对本学期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一、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无疑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自参加湖里区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培训,我对现行的教材和教法有更深地了解,对以前的教学常进行对比性的反思。同样的教学内容,但学生毕竟是不同的个体。本学期所教两个教学班,共86人。这些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孩子们的智力相差不大,但行为习惯相差甚大,特别是学生的书写,非常糟糕。一年(3)班有好几个握笔都握不住,写一个数字教师要用20分钟的时间帮助他。一年(4)班整个班级的学生书写非常潦草。为此,我煞费苦心。课堂上,注重以身作则,板书工整。经常表扬书写工整的同学,并颁发奖品。作业对于书写不合格者,绝不手下留情,一律擦掉利用课间或放学后补做。天天如此,强调再强调、表扬再表扬、擦掉再擦掉。经过一学期的坚持和不懈,现在一年(3)班书写已经非常工整。一年(4)进步很大,几位“糊涂大王”已是我的好朋友,书写也比较工整、美观。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40分钟的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每节课的教学,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强调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和“<”的辨析确实有点困难。我就想法子,让学生这样来辨析:“>”“<”是一对双胞胎;共同点(方法)张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对小数;不同点(方向)朝左叫大于号、朝右叫小于号。(大数在前读大于,小数在前读小于)。通过这样的方式,还真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我还经常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现生活数学。如执教“分类”一课,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月饼盒还是分铅笔,还是整理书包,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三、注重常规要求的落实。
作为备课组长,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事事想在前,做在前。认真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每周三的备课活动,与组内教师认真研究和交流“教什么”“怎样教”“学生掌握如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等。使教学研究“日常化”、集体智慧最大化,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与备课组两位老师开设3节同课异构课——《分类》《10的认识》《10加几》,均获得组内教师的好评。同时积极听课、评课。每周至少听一节随堂课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上课的老师,做到有记录,有评议。本学期听本校的课不少于20节。及时批改订正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到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其实数学学习更需要阅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尤为凸显。一年级从看图阅读做起。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说图意,再列式解答。而这里的“说图意”实际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看图阅读。会说“图意”就是能“读”出图中蕴含的意思。教会学生学会看图,会将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阅读”,学生通过长时间看图阅读,自己便积累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如教学1—5认识和加减法(一图一式):根据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或一道减法算式。通过阅读我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的运算,“合”是加法概念的生长点,也是加法意义的核心成分。减法是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从中去掉一个数的运算。教学6和7认识和加减法(一图两式):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到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不是数量的变化,是对运算意义认识发展。在教学8和9认识和加减法(一图四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重在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
五、注重学科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来还结合年级的教材继续做好两期数学走廊的布置和班级每月学科氛围营造,结合9月份的“体育节”开展体育节“口算接力”比赛活动,10月份开展“数学字书写”比赛,11月份“科技节”开展“生活中的物体图形制作”比赛,12月份开展“制作钟表”活动。每月固定举行全员参与“挑战难题”数学思维训练竞赛活动,每月班级都有20%的同学获奖。每月均获奖,评为“数学学科特长生”有7人。他们分别是:一(3)潘羿舟、陈冠宇、苏子欣、陈璐婕、许君斌,一(4)蔡宬远、赖桂林。
同时我也清楚意识到孩子的常规、习惯的养成等并不是一蹴而成,需要教师的常抓不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学期我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 提高课堂效率。由于上学期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过程。课堂教 学中一大部分时间用在习惯与常规的养成,教学进度稍慢,教学内容单一。下学期教学中,保证40分钟的实效性,做大40分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及思考能力。
2. 审题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刚识字,完成数学作业时,往往存在猜题,做题的现象。大部 分题目的完成也是依靠教师和家长的读题,讲解。因此教师要重视孩子审题,做题能力的培养。
5.一上《竖》书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垂露竖、悬针竖”的不同形态,掌握其写法。
2.掌握竖画在字中的间架结构安排,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
3.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发现其特点和规律,正确书写垂露竖和悬针竖。
【课前准备】
课件、钢笔、田字格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中国娃》,想不想听?(想)这首歌的歌词里面有四个字儿最能反映汉字的特点,请同学们仔细听。(播放歌曲)谁听出来了?好,大家一起说。(横平竖直)对,横平竖直是汉字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不想写好中国字?(想)竖:古人叫“努”,用力的意思,又叫“铁柱”,它是一个字儿的支柱,在汉字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一定要苍劲有力。俗话说:竖不直则字不正,可见竖画的重要性。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竖的写法”。
二、欣赏(垂露竖和悬针竖的认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形状像竖,谁能说一个?(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老师也找到了两个,请看大屏幕。
1.呈现两幅图片(出示课件)
○
1提出问题:像不像竖?第一幅图片的末端像什么?第二幅图片中的冰凌又像什么?
○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结:第一幅图片的末端像欲滴未滴的露水珠,第二幅图片中的冰凌像悬吊的缝衣针。2.呈现不同形态竖画的字(出示课件)
一名学生指,大家说他指的对吗?你观察得很仔细。
3.认识竖的种类(出示课件)○
1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中的竖,你觉得它们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给它们分一下类吗?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2一名同学班内交流。○
3小结:根据竖画在汉字中呈现出的不同形态,我们一般将竖画分为两种:垂露竖和悬针竖,(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这两种竖的写法。
三、点拨
1.老师就来演示一下这两种竖的写法,看这两种竖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2.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实物投影)垂露竖的写法:起笔时向右下方稍顿,然后稍提,转而向下运笔,笔画由粗到细,至二分之一处,再由细到粗,最后顿笔,左上提笔,回锋收笔。收笔处呈露珠状。
悬针竖的写法:起笔向右下方稍顿,然后稍提,转而向下运笔,行笔用力均匀,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提起来,边写边提,最后出锋收笔,收笔处呈针状。力气要送到笔端,不能虚、弱,出锋的尖要锐利。
3.小组讨论,3名同学班内交流。4.小结:两种竖的起笔相同,都是右下顿笔;不同之处是收笔,垂露竖的末端要写成露珠状,悬针竖的末端要写成针尖状。
5.学生空写。
6.强调书写姿势。(出示课件)同学们齐读一遍,边读边摆好写字姿势。
7.学生仿写,每种竖写3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选2-3名同学的作品班内展示,学生指出优缺点,要说出好在哪里,哪里不好,应该怎样写。
8.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指出常见错误。
9.学生再次练习书写,每种竖写一行。
10.小结: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口诀:(出示课件)写竖直而正,收笔不相同,垂露与悬针,贵在有轻重。
学生齐读。哪个轻?哪个重?(悬针竖收笔轻,垂露竖收笔重。)
四、比较两种竖画的应用 1.提出问题:那么在书写汉字时,这两种竖的用法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从下面这幅作品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竖分别是什么竖?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3.小结:书法中,悬针竖表示笔意已尽,所以最后一笔才是竖画的,一般用悬针;而垂露竖表示笔意未尽,所以不是最后一笔的竖画,写成垂露。
五、展示:
1.请看这些例字,学生齐读,分析这些竖画是不是最后一笔?是什么竖?
2.想不想试一试?(想)每个字写2遍。
3.检查学生的姿势再写。4.集体评价,先指优点,再指缺点。
5.评价之后再写2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六、课堂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6.北大版一上数学教学实录 篇六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很好,我们一起去看看。收获的季节来到了,小动物们准备自己的菜园里收菜。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小汽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6、7的组成,那么你们能从下面的这些轮子中选出合适的给小汽车装上吗?如果你说对了呢,小汽车就会“嘟嘟”地开走了。
生:第一辆车,3和3组成6。 师:答对了,小汽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4和2组成6。 师:又答对了,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齐答)6和1组成7。
二、发现问题,探索交流
(一)教学加法
1、屏幕显示萝卜图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小动物们正在谢谢你们呢。你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哦,你观察得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师:要解答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5=6(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是6个萝卜。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1+5吗? 生1:1和5组成6. 生2:5个添上1个是6个。
师:你们可真会算。有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可以列成算式1+5=6,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生:5+1=6(个)
师: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5和1组成6,5个添上1个就是6个了。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1+5=6,想到5+1=6。
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一共有多少个萝卜,既可以用白萝卜的个数加上红萝卜的个数,也可以用红萝卜的个数加上白萝卜的个数,结果一样的。
2、屏幕出示西瓜图。
师:小猴来到它的西瓜地,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个西瓜呢? 师:求“一共有几个西瓜”,这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 生:2+4=6(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算式? 生:4+2=6(个)
师:你是怎样想出4+2=6这道算式的? 生:我可以用大西瓜的个数加上小西瓜的个数,也可以用小西瓜的个数加上大西瓜的个数。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你会算4+2=6吗? 生:看到2+4=6,想到4+2=6 师:你们听,他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自己是这样算的吗? (3)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现在要出场的可是你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了,请看,它来了。小熊正站在它的玉米地想一个数学问题呢!你们猜一猜它在想什么问题呢。
生:小熊在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
师:这也让你猜中了,你真聪明!那求“一共有多少个玉米”,你会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生:3+4=7(个),4+3=7(个)
师:他说得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能自己想到的算式像他这样说一说? (4)黑板上出示小花图。
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呀? 生: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谁会列式呀? 生:4+2=6(朵),2+4=6(朵)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算2+4=6吗? 生:看到4+2=6,想到2+4=6。
(二)教学减法
1、屏幕出示玉米图
师:刚才,你们帮小熊算出了它的地里一共有7个玉米。瞧,小熊在干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扛走了一个玉米。
师:根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几个玉米呢? 师:你会列式吗? 生:7-1=6(个)
师:根据这幅图,你还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熊扛走了几个玉米呢? 师:你会列式吗? 生:7-6=1(个)
师:看到这幅图,你们是怎么列出这两道减法算式的? 生: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扛走的就是还剩下的,从7个玉米里面去掉剩下的就是扛走的。 (2)黑板上出示圆片图
师:好了,现在老师摆了7个圆片,在这儿画了一条虚线,你知道虚线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虚线在这里表示去掉的意思。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来。 (学生上台写算式)
师:为什么根据这幅图也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 生: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4个红色的圆片就剩下3个黄色的圆片了,从7个圆片里面减去3个黄色的圆片就剩下4个红色的圆片了。
师: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说得太好了!
3、屏幕出示小棒图
师:请你们看这幅小棒图,拿出铅笔把空填完整,开始! 生:5+2=7,2+5=7,7-2=5,7-5=2
4、黑板上出示三角形图。 师:看,老师要摆什么了? 生:摆三角形。
师:看到这幅图,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呢?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生1:3+3=6(个) 生2:6-3=3(个) 师:你们是这样想的?
生1:3个红色的三角形加上3个黄色的三角形就是6个三角形了。
生2:一共有6个三角形,去掉了3个红色的三角形就是3个黄色的三角形了。
5、教学算式的书写
师:这些算式在日字格里该怎么书写呢?老师先来写一个。3+3=6,每个数占一个日字格,运算符号也占一个日字格,注意啦,运算符号一定要写在日字格的中间,这样看起来就很美观!你们会写吗?请你们在日字格里写“3+3=6”的算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的日字格里写算式,写完后,四人小组互相评比)
6、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关于几和几的加法和减法呢? 生:(齐答)
6、7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板书)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屏幕出示小燕子送信图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看大屏幕,小燕子这儿有几封信要送出去,可是它不知道该送到谁的家,你们愿意帮助小燕子吗?
生:愿意!
师:想一想,小燕子应该把这封信送到谁的家呢? 生:小燕子应该送到小兔的家。
师:说对了,你真不错!再来猜一猜,这一封信应该送给谁呢? 生:这一封信应该送给小松鼠。
师:你真聪明!这一封信小燕子送给了小花猫,你们说它送对了吗? 生:(齐答)送对了。 师:这一封信呢? 生:是小熊的信。
师:太棒了!这一封呢? 生:这封是小狗的信。
师:你们看,小狗收到信可高兴啦!最后一封信你们猜一猜,小燕子会送给谁呢? 生:小猴。
师:哇!真的是小猴的信!你猜信上写的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呢? 生1: 1+1=2 生2: 3-1=2 生3: 4-2=2 生4: 5-3=2 生5: 6-2=4 生6: 7-5=2 „„
师:像这样,得数是2的算式还有很多呢!好的,小燕子小燕子谢谢你们帮助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屏幕出示算式 第一组:
4+2=□
6-2=□ 2+4=□
6-4=□
第二组:
2+5=7
7-2=5 5+2=□
7-5=□
第三组:
1+6=7
7-1=6 □+□=7
7-6=□
师:聪明的小白兔也想考考你们呢!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齐答)愿意!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第一组的四道题分别等于几吗? 生:2+4和4+2都等于6,6-2=4,6-4=2 师:小白兔很满意,请继续看第二组算式,会填吗? 生:5+2=7,7-5=2 师:你们又答对了,小白兔可不服气了,还想考考你们。看到1+6=7,你能很快说出另一道加法算式吗?
生:(齐答)6+1=7 师:那么根据7-1=6,你知道7减6等于几吗? 生:看到7-1=6,就知道7-6=1了。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小白兔对你们竖起大拇指!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为小动物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它们可感谢你们啦!它们说呀,希望下一节课再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7.语文一上《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七
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能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布条、平整的场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呀!老师带你们到草坪上玩游戏,你们想玩吗?“出自:屈;老.师”播放《小兔》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开始:
1、请幼儿自由玩揪尾巴。(教师分发尾巴)
2、两位老师示范玩法游戏。
3、教师讲解玩法规则: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两人面对面站好,老师放音乐就开始游戏,瞄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如果跑到外圈或尾巴被揪下来就淘汰到外面休息。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保护的尾巴呢?
4、集体游戏:全部幼儿开始互相揪尾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分组讲解玩法规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尾巴颜色进行分组,老师放音乐就开始游戏,幼儿开始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开瞅准机会揪对方揪尾巴,哪一组揪的尾巴多而且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哪一组就获胜,幼儿进行游戏。(游戏两遍)
《三》、结束游戏,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8.一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篇八
——加法的意义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2)谁来说一说关于小猫的数学故事?(2+2=4或3+1=4/1+3=4)(3)看,活动室里,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来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3+2=5/2+3=5或4+1=5/1+4=5
2、手指游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比划说出算式和得数,注意体现两部分手指合并起来的过程。(2)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想夸夸谁?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反思: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加法的意义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试一试”、P26。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符号朋友,它的名字叫„„,它可以表示什么?(把两部分合起来。)
2、摆一摆
同桌互答:根据自己摆的小棒提出数学问题,同桌说出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二、应用提升(P25“试一试”)
1、一共有多少?
课件依次出示两幅情景图片。
(1)谁能看图试着编一个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将图意说完整,重点说出“又开来1辆”和“又飞来1只”。)
师适时板书:原来有(),又来了(),一共有多少?(2)谁能根据故事列出一个加法算式?(3+1=4、2+1=3)(3)算式里的各部分表示什么?
2、说一说
(1)出示算式“1+4=5”,问:“1+4=5”可以用来表示那些数学问题?(2)出示4幅情境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幅说一说。
(3)“1+4=5”还可以表示那些数学问题,画一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3到第6)
1、第3题:看图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3+1=4、3+2=5 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根据这个算式还可以编什么数学故事?
2、第4题:教师出示算式:2+3=5,学生可以结合图,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事物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
3、第5题:一图两式,引导学生说图意,再列式。观察小兔的可列3+2=5/2+3=5
观察萝卜的可列2+1=3/1+2=3
4、第6题:引导学生发现每次多2。
3比1多2,5比3多2,7比5多2,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多2,按照规律往下填。如果还有第5盘苹果,应该有几个?为什么?
5、说一说,算一算。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邀请你们到他家玩,同学们想去吗?
他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看一看。老师发现图中有很多加法问题,你们找到了吗?
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得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
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家里的加法问题,说一说或编成数学故事。
板书设计:
+ 把两部分合起来
原来有(),又来了(),一共有多少?
反思:
《还剩下多少》第一课时
——减法的意义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3.提高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引入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一)(1)看图说图意。
师: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2)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情境图,同学们试着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书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3)师拿出准备的卡片实物演示。摆一摆,边摆边说,手口一致。
2.出示情境图
(二)(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 学生独立观察。
师:图中画了什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2)同桌合作,边说边摆。用铅笔代替实物摆一摆。师: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铅笔摆一摆吗?(3)探究“还剩几块奶酪?”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除了用数数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
3.符号运算(1)认一认
你能把刚才那两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
结合两个情境说一说,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境举例,学生模仿。
(3)写一写“5-2=3”这个算式 课件出示,教师板书。(4)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用5-2来表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画一画,算一算
(1)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后两个小题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课本第28页 “练一练”第1题 说一说图意,列出算式。3.课本第28页 “练一练”第2题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2)后两幅图,组织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样计算减法的得数? 板书设计
认识减法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减号 反思:
《还剩下多少》第二课时
——减法的意义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再次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寻找生活中的减法原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法,你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二、应用提升
1、还剩下多少
在观察情境图,你能说说图中讲了什么故事吗?试着提一提数学问题。(原来有4个苹果,小刺猬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桌上原来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能否试着用算式表达?说一说算式每个部分的含义。4-1=3 3-2=1
2、说一说
(1)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2)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意。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3题。通过观察连环画,先理解图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2、练一练第5题。通过观察小兔子拔萝卜的莲花花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学生对所列算式解释合理,都应给与鼓励。
3、练一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写数,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即铅笔的数量每次都减少1支。
四、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7题,教师举出数字卡片,学生迅速找出能计算出对应得数的算式卡片。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书本P29.4 与爸爸妈妈说一说5-1=4可以表示什么。反思:
《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得数为0的减法和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情境用一加一减两个算式来表示,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教具准备:课件、圆形磁贴结合板书画成可移动横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情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猫”,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谁能根据这四幅图编个故事?
二、学习新知 1.列式解决问题
师: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 生:3-1=2 师:小猫又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 生:2-1=1 师:小猫再吃1条,还剩几条?怎样列算式? 生:1-1=0
2.理解1-1=0的意义
师:0表示几条鱼?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谁能再讲一个1-1=0的事情? 还有哪些减法算式的得数也是0?(生说师板书„„)观察算式的特点,小结。(板书:得数为0的减法)3.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拨一拨,填一填)
(1)老师和学生一起边数边拨5个珠子,拨去一个,还剩几个?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5-1=4
(让学生回顾刚才拨的过程,和同桌说一说。)
师引导再观察:一边4个,另一边1个,可以怎样列加法算式?(4+1=5
1+4=5)小结:5个减少1个剩下4个,1个和4个合起来一共5个。(数学语言的表述)(2)生模仿刚才的活动,拨好5个珠子,再拨去2个、3个、4个,并且写出相应的减
法与加法算式。
(3)再次理解有关0的加与减算式的意义
让学生拨好5个珠子,再去掉5个,提出问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5-5=0
5-0=5
0+5=5
5+0=5 小结:这些算式中都有0,5和0相减、相加还是等于5。(板书: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4)写一写,算一算:结合刚才拨珠子的过程,在书上填一填答案。4.再次体验(想一想,填一填)
(1)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一个小朋友在玩套圈,套中1个圈,3个没有套中。(2)再示范提数学问题,学习提加法和减法的数学问题。加法问题:一共有几个圈?1+3=4
3+1=4 减法问题:有4个圈,套中1个,几个没有套中?4-1=3 有4个圈,3个没有套中,套中几个圈?4-3=1(3)互逆关系:
4表示什么?(套圈的总数)3表示什么?(3个没有套中)1表示什么?(套中1个)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用加法计算,把总数减去一部分求出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让孩子比一比“合”“减”的动作)
(4)发散思维:如果让你来套这4个圈,你可能套中几个?能列出哪些算式?
三、练习应用
1.练一练第1题。先看图讲数学故事,再填写算式。
2.练一练第2题。讨论,列出4个算式,讲一讲加法算式的意义和减法算式的意义。3.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同桌当小老师互改作业。
4.练一练第4题。讲数学故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比较”减法的原型,暂时不列算式,重点放在语言表达。有5个人,只有4个杯子,还差1个杯子。有5个人,只有3把勺子,还差2把勺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你今天学会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得数为0的减法和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1=2
5-5=0
2-1=1
5-0=5
1-1=0
0 + 5=5
„„
+ 0=5 反思:
练习一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加减法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具准备:课件、算式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开火车举例,不重复,但也不用说太多。)
二、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同桌先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3、第三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再讨论交流。
4、第四题: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5、第七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6、第八题:讲数学故事,再完成。
7、第九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三、找规律填数
1、第5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同桌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4)第2小题独立完成。
(5)第3小题多种答案,发散思维。
2、第6题:先拿出磁贴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四、课堂总结
今天做的这些练习,你最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9.一上《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P9、P11练习二第1——4题)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多数学生能根据语言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轿车在货车的前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货车在轿车的后面
轮船的上面有客车的前面有
教学环节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桌子上面放的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谁能数一数你的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小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和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上、下
(1)出示书上的主题图。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海大桥,你们看,它是一座多么雄伟的建筑啊!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个别学生回答。(3)明确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
①请大家看到汽车和火车这两个物体,谁能用“上”或“下”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说的板书: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②轮船的上面有什么?(使学生理解轮船的上面不仅有火车,还有汽车。只要是空间方位在轮船上方的都是答案。)
③请大家任意选择两个物体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个别学生汇报。(4)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①刚才在描述火车的位置时有小朋友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也有小朋友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想一想这火车一会在上,一会在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同学交流)②汇报。引导学生明确,由于参照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位置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5)完成“做一做”:
①请大家用语文书、数学书和文具盒摆一摆,摆好后能否用“上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自行摆并与同桌交流)
②按要求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
(6)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建立前后位置概念
(1)刚才我们用上下描述了汽车、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那么你能描述小轿车和货车的位置关系吗?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师板书: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轿车的后面(3)说说客车的前面是什么?
(4)请大家任意选择两个物体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个别学生汇报。(5)找一找。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6)体验相对性
①说说你前面的小朋友是谁?后面的小朋友是谁?
②向后转,再说说你前面的小朋友是谁?后面的小朋友是谁?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使学生明确,一般情况下,头为上,脚为下;脸为前,背为后。(7)游戏:根据老师的要求做一做。
请从前往后数第4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后面的小朋友站起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0.一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多与少。
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活动,在一一对应数数的情况下,理解谁多谁少,并能用数学语言比较清晰的表达数量的多与少。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设计了有趣味的主题图,让孩子通过观察不同类量物体的多少,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知识作准备。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比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比较思想;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够,要训练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多种数量同时比较是孩子比较难理解的一类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中,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比较的事物,再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发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回答问题。
(一)教师讲故事: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边讲故事边出示图)
(二)听完故事后,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1.故事中有几只小兔?(教师贴图)
2.故事中有几只小猪?(教师贴图)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块砖,他们一共搬了几块砖?(教师贴图)
4.小猪在做什么?每只小猪搬1根木头,他们一共搬了几根木头?(教师贴图)
5.快来看一看小兔在搬砖,小兔的数量和砖的数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同样多)
6.小猪搬木头,小猪的数量和木头的数量比一比,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多、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较的步骤和方法。】
二、创编数学小故事,回答其中有关比较的数学问题。
(一)教师创编的数学故事。
1.小猫钓鱼:小花猫和小白猫比赛钓鱼,小花猫钓了4条鱼,小白猫钓了7条鱼。谁钓的鱼多,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采摘大会了。你们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看谁能够当上采摘冠军?
(二)让学生独立创编数学故事。(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使学生感受比较的量。】
三、课堂练习
(一)练习。
1.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做朋友,请你挑一挑,哪几种小动物的只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给同学们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它们是同样多的吗?
2.做拍手游戏。
听清老师拍了几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师同样多。
请你给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样多。
3.小结: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
(二)继续做拍手游戏。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多2下。学生开始拍手。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少2下。学生开始拍手。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拍手的次数不一样?
(三)完成第7页做一做的题。说一说,为什么?
(四)看图标注多、少和同样多。
(五)看图猜一猜。
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样多吗?请说明理由。
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谁多谁少,请说明理由。
所有的▲和●谁多谁少,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看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推理,说出比较两个数多与少的猜测理由,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四、总结
11.一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1.培养学习“课文”的兴趣,认识课文以及自然段。2.认识“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等10个生字;认识木字旁、口字旁;会写“了、子”。
3.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读好轻声和“一 ”的不同读音。4.感受秋天的变化与美。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树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1.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拿出一个桔子,让学生看一看,剥开来,闻一闻。出示一张桔子树的图片)
生:哇……桔子,好香。
师:秋天还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呢? 生:苹果、梨、香蕉、葡萄…… 2.课件出示“秋天”,学生认读。
师:(相机板书:秋天。)禾姑娘遇上火姑娘,头碰头,脚挨脚,变成了秋姑娘。3.师:秋天,远远不只水果成熟了,还要很多呢?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看
师:看完这么多秋天的图片,同学们想说什么?(出示:秋天)
4.师:今天,我们学习《秋天》这篇课文。以前,我们学的是识字、汉语拼音(出示课文插图),现在我们学的是“课文”。谁来领着大家念一念?
生:课文 5.认识自然段
(1)出示:儿歌《家》与课文。
师:《秋天》这篇课文和《家》这首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a.生:《家》的开头边上很整齐。课文第一行空了两个字。
师:课文里,开头一行空了两个字的这部分文字叫做自然段。
b.生:课文有很多自然段组成。
师:好孩子会预习,你的习惯真好。你能告诉大家自然段和儿歌的不同吗?
生:儿歌的开头边上很整齐。课文第一行空了两个字。师:课文里,开头一行空了两个字的这部分文字叫做自然段。
(2)示范,标好第一自然段的序号。(课件展示,标“1”)师:排在课文第一个,我们把它叫做? 生:第一自然段。
(3)师: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3个。师:同学们照着老师的样子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尝试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6.师:《秋天》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秋天神奇的变化。想不想知道?
生:想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8-10分钟)
1.师:(出示插图)小眼睛看黑板,说说画上有哪些事物? 生:自由说。
2.师:(配乐范读课文)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打开书立起来认真听课文,想一想课文讲到了哪些事物?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树叶、天空、大雁、天气(一直叫学生说,按顺序板贴四个配图词语,如果“天气”缺了可以提醒学生还有一个在课文开头)
3、点击课件逐一出示插图:天气、树叶、天空、大雁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一读,小小火车谁来开? 生:开火车读(如:天气、天气、天气、天气….)
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15分钟)1.第一自然段:天气、树叶的变化
师:秋天来了,这些景物发生了神奇变化。(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凉了”“黄了”“叶子”三个词语的“了”字变成小字。)请观察图片中变小的字。这些字读的是轻声,拼音上没有调子。
(2)朗读“天气凉了”。相机识字“气”,理解“凉”。师:(逐一出示春夏冬三个季节的照片)春天到了,夏天到了,冬天到了。
生:天气暖和了。天气热了。天气冷了。
师:一年四季,天气不断变化。“气“字你还会组词吗? 生:气候、生气、气温、口气、语气…….(3)朗读后半句。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呢?(拿出几片秋天的树叶)大家看看老师手里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生:树叶黄了,树叶枯萎了,树叶没水份了,树叶没精神了,树叶没那么绿了。师:总体说,树叶都变黄了。不管是什么树上的叶子我们都叫它? 生:“树叶”
师:(出示“树“的象形字,)同学们观察,字哪个部分是代表字的意思。生:木
师:木呢就是树字的偏旁,作为偏旁,它更谦虚了。把捺变成了点。
同样方法学习叶。(4)学习一片,一片片
师:树叶不仅黄了,还要? 生:落下来。师:(播放一片叶子、两片叶子)这是? 生:一片叶子、两片叶子…….师:一片两片三四片 生: 五片六片七八片 师:九片十片 生:无数片 师:数不清了,可以说成? 生:无数 师:(出示一片片叶子)谁会读? 生:一片片叶子
师:咱们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片叶子,同学们说一片片叶子。一片叶子 生:一片片叶子
师:一朵桂花 生:一朵朵桂花 师:一群人 生:一群群人 拓展 师:树叶是叶片(出示图片:纸片、相片、肉片)那要是纸呢? 生:纸片 ……
师:凡是像纸片、相片、肉片、叶片这样薄薄的,我们都可以用片组词。
(5)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生:齐读第1自然段。2.第二自然段:天空、大雁。
过渡语: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1)会数句子
配图出示第一句话。(句号标上小方格)学生读 师:这句话结尾有一个什么号? 生:句号。
师:(出示全段)这段话有几个句号? 生:两个 师:第2自然段一共几句话? 生:两句 师:这段话告诉我们,秋天什么变了? 生:天空、大雁(2)合作练读。师:天那么蓝,那么高。
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读第二句。(3)“一”正音。
师:课件出示图片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 师: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师: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师小结:课文的汉字可真有趣呀!它还会变身术呢,我们在读的时候得用上火眼金睛。比谁的眼睛真厉害。
生:读含有“一”的句子。
(4)师:同学们请看课本插图,理解“人”字。想象“一”字。自己读句子,读流利,读好 “排成个”。(时间不够,就不讲了)
(5)识记生字“大、飞、会、个”。师: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加一加、减一减。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人字头。
(时间不够就不讲了)3.第三自然段。
(1)认识感叹号(出示课文3自然段)
师:感叹号和句号一样也是一句话结束的标志。那么这段话有几句话?
生:两句。(2)师:指名读。师:指导“啊”的朗读。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3)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师: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师: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师: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4.三位小朋友合作朗读全文。
四、写字(10分钟)师:同学们刚刚读得真有感情,相信大家也会把字写的很端正。
1.师:今天我们写一写“了和子”。2.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子比了多了一个横。横在横中线上 子比了胖一点
师:出示笔画横撇,示范写字 生:描红、写字。
写字口诀是一看,二写,三对照。
4.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出示作业:把课文正确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结语:同学们,秋天到了,请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把它画下来,告诉我们你发现了什么?
12.教学案例一上厕所 篇十二
我想平时教学中大家都会遇到上课时突然有学生以上厕所的名义请假出去的情况,请假的有两类:一类确实需要上厕所,另一类不是真的需要上厕所,是想出去玩。
我一个同事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上课不久,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同学确实身体不舒服需要上厕所,于是他准许了。
几分钟后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要请假出去上厕所,老师和同学都明白他是故意的,想出去玩,此时这个老师很矛盾,如果准许了他出去,后面可能接二连三会有好多也会这样做,但如果不准许,这个学生肯定会反问老师“为什么前面那个同学可以,我不可以上厕所?”......请问各位如何处理这类情况较为妥当? 我爱调侃上课上厕所的学生,在此博同仁一笑:
1.懒驴上磨屎尿多.(常见)
2.嫁人就嫁爱上厕所的人.3.小便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4.大小便失禁.(此句太恶毒,能把多数人止住)
5.你们的尿泡有看不见的导线相连,要紧都紧.6.厕所——上流社会的天堂。
【一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一上音乐教学计划08-01
一上数学第二单元测试07-25
北师大一上数学教案10-29
一上语教学总结08-30
人教版一上《四季》教学设计09-22
《数射线》沪教版一上教学反思08-01
汉语拼音一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08-17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工作计划09-10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9-08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