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14篇)
1.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研究
界水中学 毛桃花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多媒体与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提供了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况,以及协作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探索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愿望的重要途径。本论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教学;整合1.前言The integration research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iology teaching
Taohua Mao
Abstract
With the multiple-applianc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nology in the domains of educaton,the ways of subject-discipline teaching has changed deeply,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onlgy and biology also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It applies multiple-media technology and online technology to biology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that supports pictures.sounds.words.photos ect.Multiple-culture education and inter-study circumstances.It stimulates students to self-research in biology-discipline.In this paper,I will try to discuss the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biology technology in theory and practical.Key words mord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biology teching;integration 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资源的开发性、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学生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以及学习者的主体性等特点,都对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生物学教学而言这种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对生物教学的要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1]。本论文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理论支持、整合的目标、整合的背景及整合所产生的影响等理论方面和从整合的示例和整合模式等实际方面来进行探讨。
2.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理论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这是进行现代信息技 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对象的生动和丰富性,生物及其环境的声、形、色等可用图片,电影和动画以充分展现;实验科学,对于一些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如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再现,这些都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3.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涵义
3.1课程概念的界定
“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2]即是使分化了的教育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是指,各门原来相互分裂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而广义的课程整合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子、练习等)、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当这些相互渗透和补充的重要性并不突出,或者已经非常自然,到了潜移默化的程度时,就没有必要提出整合,反之,就需要强调整合。3.2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
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之中[3]。它不仅仅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育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之:一方面,它是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必将走进课堂。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和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4.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建设数字化的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在生物课程整合中,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有终身教育的观念,并在实验整合的过程中通过逐步渗透,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可以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更多的知识。还要采用多种整合模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听讲,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教师、同学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和展示知识。
5.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产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3]。现代信息技术可提供多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现代信息技术还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如多媒体电子教材;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适时开放。(2)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还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 自主学习状态;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4)现代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动机,实现了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也为生物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起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6.1建立教育资源中心
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没有教育信息资料的支持,整合也就无从谈起。下列教育信息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建立教学图书中心,将大量有价值的,反映各类学科基本体系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图书加以数字化,在Internet上对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供所有人随意查阅;建立教育软件资料库,加强智能型软件和协作型软件的研究和开发。6.2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研究
生物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为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为我们生物实验提供一项强大功能—虚拟现实[4]。这样就使得有些生物知识老师须通过网络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生物学者为了方便的进行生物研究,也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6.3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一是在界面制作方面,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5]。(2)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程都能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可通过微机模拟展示。再如,动物的个体发育,我们模拟一个池塘中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展示蝌蚪的变态发育,使学生印象深刻。(3)根据实验性质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生物实验能使学生参与实际实 验过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以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CAI模拟实验所不可取代的。只有那些因条件有限而无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实验才可考虑到计算机模拟。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收到良好的效果。(4)生物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平台[6]。
目前在生物学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种: a)Authorware 是当前生物课件市场化制作的主要平台。主要用于集成录象、动画等Avi、mpg文件和声音wav文件,并能控制这些文件的播放,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个体发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可以用它来集成。
b)Powerpoint 主要用与演示类,能通过超链接调选所需要的文件。生物学中可以用来介绍一些科学史实,简单的实验过程、生活现象等。c)Flash用与gif 动画的制作,也可以直接以swf 文件成立独立课件。生物学中一些二维状态的渐变动画(如《植物的个体发育》、《酸雨》、《无丝分裂》等)可以由它来制作。特点是界面美观,渐变过程清晰,且占用的空间比较小,易于网上传输。d)Frontpage和Dreamweaver主要用于网页制作。生物学中主要用它来显示文本内容教多的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7.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具体途径[1]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支持,应用到生物学教学过程后,引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数字化方向发展。7.1 数字化学习环境与生物课程相整合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设施。如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局域网、因特网的宽带接入等。②资源。如生物学多媒体教材、课件、网络课程、生物学应用软件等。③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④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7.2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数据文件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生物课程整合,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5(1)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以课本和教参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因特网上相关的教育教学网站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查询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种多媒体课件和最新的生物学成果等。学生则可以根据教师在校园网上提供的相关的链接,获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比如,生物引擎网站http://,生物学科科普之窗,http://wildbid.go.163.com,中学生物学教学资源网站http://swjx.myrice.com,现代生物图片库网站http://biogallery.yeah.net,中学生物学教与学网站http://bioedu.6to23.com,生物天地网网站http://duyong.myetang.com等。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搜集教学素材和制作课件的时间,而且大大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同时增强了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2)开发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为例,介绍开发生物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做法。在该课程的网页上,设计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点讲解、扩展资料、习题精选等五部分,点击每一部分可以链接到相关的网页上。比如,在学习内容部分,根据教材的要求,我们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水分吸收、水分运输、水分利用和水分的散失,分别加以介绍。在重点讲解中,将渗透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重
8.结论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可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7]。所以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科的同时,应该大力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强大的认知工具,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8]。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我们只有更多、更好的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才会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并且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于我们能在这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玉.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J] .生物学教学,2004;29(4):32-33. [2]张之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认识和实践—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6-138.
[3]钱天平.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27
[4]戴佳明,徐作英,黄均勤.生物信息化教学整合初探[J] .2004:316-317.
[5]秦忠民.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1):1281-1282.
[6]梁芳.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 .南昌高专学报,2005;(5):81-83. [7]王玲,汤文骏.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2003;(3):47-48.
[8]周桂馥,付淑玲.基于网络下的生物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学教学.科学教育[J] .2005;11(1):52-52.
2.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二
现代教育技术, 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中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治理, 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数学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促使数学课程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 给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积极实践探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
数学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 不是简单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数学课程教学手段的叠加, 而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 使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各要素丰富和谐、协调共振, 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 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突破与发展。确切地说, 就是在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 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观出发, 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以思维练习为核心,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 增强获取知识的技能, 满足爱好、情感等方面的需要, 实现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2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无论对初中还是高中教学, 都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如关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当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法则等进行计算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较为复杂的计算。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 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 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计算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 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函数计算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 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将有效改变数学课程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益。如利用计算机展示函数图像、几何图形及变换过程并研究其性质;从数据库上获得数据, 并绘制表示同一组数据的不同数表, 使学生能选择适当的图像描述数据;计算机还可以产生足够地模拟效果, 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时间发生概率的意义。”
关于高中数学, 课程标准则指出:“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应当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整合的原则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例如, 算法初步已经作为必修系列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它与有关内容的整合。又如, 统计中数据的处理、返程的近似求解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数学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还有较大的空间,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有意义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课程教学中, 应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以往课程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 应尽可能使用以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学教育技术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 探索和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3.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好数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传统数学课程教学手段虽然也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但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效果相差甚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课程教学, 能更充分地挖掘数学内在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求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 通过课件的动画模拟, 展示了卫星运行轨道的特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迅速理解了已知条件的本质, 促使他们比较顺利地求得卫星的运动轨迹。实践表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 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实际问题数学化, 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 原来怕数学、厌恶数学的一些学生也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 对学习有了信心。
3.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动静结合等优点, 可以大大强化学生的感知, 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有效地解决教师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重点内容, 突破难点, 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历来都感到立体几何入门难, 一是画图与识图难, 图与文对不起来;二是理不清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对化解这些难点有独特的优势。例如, 仅观察“空间四边形”的模型、在黑板上画空间四边形的直观图, 大部分学生会受平面图形的影响, 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也是相交的, 因而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特别困惑。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 现场制作可旋转的空间四边形图形, 现场添加对角线, 在旋转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空间图形,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而使他们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 形成异面直线的概念, 为后继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概念的教学中, 分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这三种曲线的本质。学习了这三种曲线后, 再利用课件演示: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的比由小于1的正数变为1, 再由1变为大于1, 引导学生观察点的轨迹怎样演变,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三种曲线之间的关系, 突破了难点。
3.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探究过程、训练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这个过程展现得更加清晰充分, 使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 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教学函数y=Asin (wx+j) 图像,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仅根据ω的有限几个值 (如ω取1, 2, 1/2) 描出图像, 然后归纳ω与函数周期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软件, 拖动鼠标就可以自由地给ω赋值, 让学生观察函数值重复出现的情况。这样过程更加完整, 学生直观地发现ω的变化只使函数的周期发生变化, 这便启发了他们自觉地去量化ω和周期T二者之间的关系, 加深印象。计算机不但能显示函数图像变换 (平移或伸长等) 的动态过程, 而且可以控制这个过程的速度,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旋转体的教学或几何体截面的观察, 都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 比之用模型来比划, 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得多。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 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 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数学学习中, 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形成猜想、发现规律、探究结果, 有利于交流讨论, 发现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共性。例如, 在指数函数性质的学习中, 过去通常是让学生用描点法作出y=2x, y= (1/2) x, y=3x, y= (1/3) x等有限几个特殊函数的图像, 有时甚至是教师展示自己预先作好的这几个图像来讨论指数函数y=ax的性质, 不让学生动手。为什么仅仅研究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呢?这几个函数的图像就可以代表一般指数函数的图像吗?研究时把底数a分为01两个区间, 这种思路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但学生都不得而知, 这样的学习就显得比较被动。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 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作图功能, 引导学生随意地取a的值, 在同一坐标系内就显示出对应的函数图像。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底数a对函数y=ax性质的影响;随着a向1靠近, 他们发现函数图像逐渐聚集到直线y=1, 清楚地看到a=1是函数性质的分界线,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经过的特殊点 (0, 1) 等更是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a的连续动态变化来演示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 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发现指数函数y=ax的性质, 并体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由于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学习方法由接受式转变成探究式, 大大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构建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 学习效果就非常理想。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促使数学课程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 给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孙宏安.中学数学教学法新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晓东.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 2003[10].
3.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整合;教学情境;学习方式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描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于一身的教学优势,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利用它我们可以将化学教学内容以图像动画、文字注释和动听声音等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比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时,一上课,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冬天里的一把火》這首歌曲,并播放了几张失火和灭火的动画视频,将学生带入了火的意境,而后,让学生对火展开分析和讨论。这样,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全心全意地进入到对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活动中。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它自行搜索和知识内容相关的信息,并对搜索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以此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比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我就要求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行查阅与水资源相关的内容,如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资料、水污染的资料等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总结、整理,课堂上,大家共同对用网络技术查阅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所述,我们要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化学以巧妙的形式进行结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也能够以全新的态度对待化学课程的学习,进而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思维、乐于探究。
4.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四
本课题研究自立项以来,一直注重从北京市中小学教学改革入手,以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坚持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的意见》和《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指示意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把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确定了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生发展等多个研究专题,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年度以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将计算机引入教育领域,并将其定义为计算机辅助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等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思想,拉开了深化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由上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历程可归纳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静态的改良,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动态的突破,而当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则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这种变革带来的是对传统学科教与学方式的撞击,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及思考
本课题组共有29个学科课题组,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其中16个学科子课题组,共包括1032名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教学一线,192个实验基地,都是中小学校的学科教研组。近年来,各学科子课题组都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了大量的教师培训、教师参与的行动研究、教学评比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信息化专业教学能力普遍发展和提高,课题组教师的论文、教学设计方案及自制课件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并解决了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本课题立项以来,各学科以子课题的形式开展了大量教师培训工作,尤其在推荐使用一些新的硬件、软件,使用新教学资源和接受新观念方面。教师培训虽不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但它是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广大教师信息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与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的合作,开展ICT(信息与交流技术)与教育研讨
从2002年8月开始,本课题组与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关ICT与教育的研讨活动。首先,2002年8月在人大附中组织了ICT与教育研讨班,英国两位专家做了有关英国ICT教育的讲座,30多位市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解了很多英国同行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其次,2003年1月组织北京市代表团赴英国参加ICT与教育年会,亲自感受英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情况,并参观了教育软件展销大会,获取很多一手资料。再次,2003年3月在中旅大厦组织了ICT电子社区研讨会,三天会议中,中英专家就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研讨,进一步加强了合作。
(2)教师接受新技术培训
本课题研究内容之一是向各学科教师推荐新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产品,促进与教学的深入整合。一些学科结合自身优势,在一些公司的支持下,开发和推选了一批较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并开展了教师培训。例如,中学数学学科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合作,推荐使用图形计
算器,组织市级培训6次,培训教师达200余人。中学政治学科与美国青年成就组织合作,推荐使用经济学模拟软件,现有25所学校的政治课教师接受培训,并在学校安装了该软件,进入试用。除了以上这些大规模、正式的教师技术培训外,其他学科也根据硬、软件使用要求,组织了很多短小、实用的培训班,如中学物理学科的Excel和MATLAB软件培训班等。通过新技术培训,使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教学实践的骨干。
(3)教师开展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的研讨
教师除了接受新技术培训外,新教学观念、新教材和教法的培训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例如,中学数学学科实验使用了人教社编写的高中新教材(信息技术整合本),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等成为教师培训和研讨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数学教研室发动实验的骨干教师编写培训材料,使广大实验教师能够自学材料,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借鉴已经成功的经验,编写了“图形计算器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和”、“科学计算器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和”、“科学计算器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和”等教学培训材料8册。中学历史和小学社会等子课题组特邀请专家,给一线教师讲解建构主义与教学、探究学习原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理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16个子课题组共组织教师培训39次,参加教师达2705人次,以专家讲座和教师互动交流为主要培训形式,主要内容是围绕新技术,开展技术学习和新教材、教法研究,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增加了对新技术、新课程理念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环节,更重要的工作是让教师带着新技术和新观念进入实践状态,将其内化成行动。当然,教师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根据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随时进行的。
据不完全统计,16个子课题组共组织市级研究课65次,参加活动教师5949人次,研究课198节。其中,教师演示型居多,其次是应用网络学习型。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目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从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对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发展的建议。
1.教师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如: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恰当的评估与调控;教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教师还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2.重视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培训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不仅应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教师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教师运用所学的方法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网络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应用技能能够胜任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人员,培训的方法不能仅仅是教授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获得基本素质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从技术层面上和教育层面,体现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的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3.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网络教学具有虚拟性、平等性、交互性和资源共享性的特点,在网络学习的社区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效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教师素养,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是现代信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未来的教育来说,网络将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同其他新技术相比,信息技术教育将更多地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师拥有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只有当教师知道如何应用网络,以及如何发挥网络在教育中的全部潜在优势,教育的未来前景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要让教师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建构信息技术教育在未来教育中应用的坚实基础,并拥有在数字时代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研究教学的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五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课程整合”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其实质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特长等。下面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恰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课文内容设置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比如讲<<看云识天气>>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云朵,以及各种飘浮的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世界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云彩有极大兴趣,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了坚实的基础。朗读课文时,配上优美的音乐,甚至插入动态的画面或一段剪辑好的录像课件,可以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影音材料,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使原来觉得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兴趣盎然,这种效果是单纯朗读课文无法比拟的。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利用音效播放出来学生自己朗读的效果,一定能引发学生极大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用计算机控制音响设备,将课文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加上鲜活的画面,使课文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在学生方面,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情画境,它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不失时机地展示一幅幅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茑飞、百花争艳的江南之春的景色,一定能将学生带入那美妙的境界里,让学生感知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和春的生机。又如讲《送元二史西安》一诗时,可以用萨克斯曲《送别》配乐。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功能齐全的音像设备,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说话和阅读的训练。有些声像资料是专门为使用多媒体设计的,其示范作用和摹仿效果更为理想。多媒体在提供语言操练和摹仿上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作用。那些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精心录制的作品,能给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示范。教师或学生可以用鼠标随意选取一篇或一段进行反复跟读,这样的练习对其朗读、说话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除了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其他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和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为各年级学生制作一个“电子阅览室”,选择适合各个年级的文章供同学们自主性地选择阅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饱览丰富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枯燥的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化,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说明文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像再现于学生面前。如初中课文《故宫博物院》一文,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群——故宫,课文对故宫的几大建筑作了介绍,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尽管文字的介绍形象生动,同学们还是难以弄清它们的结构和相互关系。我们通过CAI课件的帮助,带领学生随着镜头“游览”一次故宫,参观一下实物照片,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说明的。再如讲解冰心老人的《观舞记》时,先让学生观看印度舞的一个片段,让舞蹈者那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娇媚的装扮等异国文化风情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由此可见,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课堂上通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流”“自由讨论”等学习形式,积极主动探索发现要掌握的知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整个课堂中,学生主动地展开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其口语交际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进行自学,这时计算机成为一位诲人不倦的辅导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帮助和关心学生个体的学习,学生不懂可随时提问,计算机立即作答并予以指导,提问不拘形式,不管难易,学生消除了通常教学中存在的顾忌和害怕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计算机还可以做到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给学生充足的教学、信息资源,让学生去分析、整理,改过去的积累知识为发现知识。
6.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六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快。毋庸置疑,当今社会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教学形式,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00-01
目前,为了使学生更多的受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我国在近些年来已经明确表示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即我们今天所要说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现代教学技术要实现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并且能带动极大的发展前景的。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信息时代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所指的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学习的工具与方法,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践表明,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数学实施探究式的教学表现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必须在遵循数学科学内部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予以指导。只有在遵循以上两大规律基础上,我们才能来探讨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步骤。
1.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由于教育体制发展而出现的教育创新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情境进行丰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程度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进行整合二者的时候我们仍需要注意到对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和改造。一直以来,对于学习数学,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种趣味性的存在,我们倡导数学要贴近生活,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数学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唯一参考,而是要能不受书本的限制,要将原本封闭的、孤立的课堂,借助于各种相关资源让它更加丰富,进一步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较为方便的做到这一点,通过视频,音乐,生活动画的制作,我们可以细致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育,提高学生们的代入感。
1.2运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相对于较为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我们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挖掘。具体而言,就是指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电子技术等现代科技,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如在讲述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时,我们教师不要直接把公式或者是定理直接教给学生,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直觉或者以掌握所学知识的总结进行大胆的猜测,或者运用电脑等相关技术技术进行课前查找。猜测查找之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科学事实和数学知识去解释、推理或论证,从而推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定理或者公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印象,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对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说,我们现在的大多学校还沿用着传统的班级授课体制,对于学生的积极性的带动不够。一般来说,对于教师的授课来说,由于统一的教学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形式,不仅对于教师的授课限制较大,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补漏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容易出现学习程度不一的情况。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则可变革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将现代教育方式与小学教学形式相结合。比如,在课堂开始或结束以后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视频教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向和方式。
1.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纂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热情,往往添加一些数学探究性的活动。在小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的时候,让学生围绕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有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校园网络上发布往往会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让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能够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通过小组协同作业和网上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协作交流的空间,让他们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1学会熟练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注意要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材内容相贴近。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切忌粗制滥造,牵强附会。
2.2教学前进行充足的考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玩耍杂,费时费力,且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往往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
2.3注意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如今,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大量的图片、题目、概念都在课件的演示中一闪而过,黑板上是干干净净,而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漂亮的图片,对于概念却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课件是活动的,那些概念只在学生眼前闪一下,便马上消失进入下一环节,没有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印象。这时就很需要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协助,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小学生是发展的未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也开始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向学生表现直观的学习印象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对现代工具的合理运用,要把握好其运用的正确范畴,为孩子学习数学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7.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七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情景化教学模式
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不断地、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当然教学生活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 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的影响已经到了不得不在意的地步. 由于高中数学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强, 对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产生了一定压力. 如何有效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中教学中, 并对其适合、有效地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是指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的每一环节, 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这二者的有效结合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高中数学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先进技术为教学提供最前沿的教学资源
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即知识共享.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它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广大师生提供前沿的教学资源. 例如高中数学课程相关优秀课件、教案等等.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它的网络支持能够将原始的老师利用语言讲述的内容转化为图片、视频, 这些都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趣不再乏味. 通过这些新奇的事物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也就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之中.
3. 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点
这一点不难理解, 以我们最熟知的多媒体为例就能说明问题. 以为高中数学老师在讲授函数问题的时候, 画图像总是不可避免的. 有了多媒体支撑, 老师不在疲于用粉笔一遍一遍的画, 而在讲授各图像对比之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更加从容.
4. 化繁为简, 大大增强课堂的教学容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 而这部分时间中用于在黑板上书写、画图像、展示教具等等占据大部分时间而信息技术与可课堂教学结合, 老师利用提前转备好的课件, 运用图、文、声、像简化教学步骤, 减少课堂板书时间, 增加课堂容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指现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精心的设计、合理的规划创设出一个吸引学生、符合数学教学主题的情境. 通过创设轻松、有趣的情境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积极参与.
( 一) 关于情境的创设有几点建议
第一, 设置有趣味的情境. 前文也提到高中数学理论性很强, 如果学生在学习伊始没有兴趣的引领很容易造成后期学习的动力不足. 所以, 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 创设有争论性的情境. 这一点在高中数学教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一个问题不仅仅有一种解法, 这一情景的创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 这种情景一般应用于解题的过程中. 第三, 创设探索式的情境. 这一点旨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室里被动听老师讲, 一切都交给学生.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问题、回答问题, 每名学生都有关于特定问题的不同见解.
( 二) 基本流程
1. 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对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考验. 教师必须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要求, 把握所学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 其次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 结合教材所学内容, 结合教学环境创设出一个合理的情境; 另外, 重要的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注意的是, 这几者的结合必须合理, 虽然这个情境式虚拟的, 但必须能够吸引学生. 这个情境的创设不是生搬硬套, 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很重要, 同时作为老师不能忘记的是要明确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教师不能明确问题, 那整整一节课会成为学生哄闹的场所, 达不到学习的任何目的.
3. 分组合作
这是组织情景式教学的一种手段.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分组合作能确保每名同学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对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大有益处的.
4.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也可以是请学生代表进行总结, 但不论是哪种方式归纳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学生而言, 少了归纳总结会感觉对所学课程有不知所终的感觉, 也会对情景式课堂产生不重视的效果, 认为课堂只是玩闹的场所, 与学习无关而这与我们的初衷是相违的. 而最直观的展示出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将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
5. 强化训练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复习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强化训练. 高中数学课堂在学习之后, 学生们很容产生一种“我学会”的错觉, 数学的学习在于强化训练. 在情景式课堂进行到尾声的时候, 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练习会对学习大有助益.
( 三) 结语
8.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那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呢?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和资源存储功能,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它自行对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和探索,然后在课堂上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便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输入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比如,在学习《埃及金字塔》这一课时,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埃及金字塔的相关信息,如,它的历史、建筑物、建造之谜等等,课堂上,一起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我就做到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让学生对埃及金字塔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文内容以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文字等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创设一种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多种威尼斯独特美丽景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和感知这座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感受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一种直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都被眼前威尼斯优美的景色吸引了,以直观的形式感受了威尼斯的风光美和小艇的形态美,在具体讲解文本内容时,学生也就能入情入境,进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要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契合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以快乐愉悦的心态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陈艳玲.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样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9.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九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这里就我校对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教师在这一项目使用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更新与转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的简单方法和实施的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 现代信息教育对城市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教育资源,存在的困难并不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
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 出下列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西共九个省区;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
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最后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
实例二:《中国的民族》采用了多媒体信息的引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从而归纳出民族的种类、特点等。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将教材以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例如在讲“北方地区”这一节内容时,我采用了视频教学。将华北平源与东北平原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状况等通过图片、声音、讲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印象深刻,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 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
(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基本途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肺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阶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发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多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呈趋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
2、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计了多样的活动形式,但对大量信息资源的筛选,学生认知过程缺乏重点和有序性,导致了“热热闹闹,效率不高”。
3、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其他手段的运用。地理知识的特点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和手段的不同,地理教学应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而不能从减轻教师的课上劳动出发。
10.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十
摘要: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令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广泛存在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而且热情高涨不断。二者有机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其成为语言创造性学习者,在实现自身能力提高和交流沟通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富内涵、形式多样化的语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整合目的在于将教学系统中各个分散的部分整合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确保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令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广泛存在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青睐,而且热情高涨不断。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拓宽和拓展了教育的思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整合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从小就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上常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录音机和听力磁带。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方式曾经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课堂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向前发展。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超文本的作用已是必然和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信息量和知识量,促进教学效果有效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主题和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在各个组员进行充分交流的同时采取协作、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BBS、Internet、NetMeeting等各种网络通
11.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十一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本校并带动本地区教师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大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率,总结成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的进程,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这个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条件
1.教育理念更新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地针对实际应用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开始逐渐出现,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界目前的热门话题之一,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注重进行课程之间的整合性研究。
2.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
本地区一直重视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自全国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主持人所在学校把课程整合作为校本教研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同时增加了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陆续为学生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本课题实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设施基础,又提供了极佳的实验研究氛围。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和范围
由于科学课中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和原理,本身就容易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一些危险的实验、微观的现象、抽象的原理、漫长的周期等科学课中的难题,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因此,在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本人选择了对信息技术和科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希望通过在这两门课程的整合研究中总结出的意义和方法,能够为学科整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2.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帮助或代替教师进行各种和教学相关的活动,如果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合理地运用,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理化实验过程等,教师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大千世界。
二者的成功整合将开创一个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新纪元,有利于推动当前对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的进展。同时,由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通过针对性的特例学科对象的研究,也有利于总结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
(三)研究目标
促进本校并带动本地区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大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率,总结成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工作的进程。
(四)研究内容
研究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了解和利用状况;研究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的途径、模式。
二、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一)基本观点
对现代教育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观点: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体现实效性、工具性、全面性。
1.实效性
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应以课件辅助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演示过程、变化,展示资料、现象,阐述原理,讲解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工具性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同时认识到,课件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总是最佳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日常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
3.全面性
教学不要局限于课堂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命题评价和小结性检测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还应认识到,命题评价和小结性检测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这方面不应该成为教育技术运用的死角。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检测评价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工具的全面应用包含在教师、学生两个运用主体及课前、课堂、课后的三个阶段。这也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二)主要结论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提出的创新观点及其意义概括起来就是:颠覆、扩容。
1.颠覆了以前对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整合教学严格区分的惯常做法
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说,辅助教学也是整合教学中的一部分表现形式,只不过辅助教学是整合教学研究和发展中较低层次的初级阶段,整合程度较浅。这样的意义在于:以往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整合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避免将二者混淆一谈,杜绝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与整合教学的等同的现象。
2.把学科教学整合的外延拓展到课外,把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学以致用
由于经济发展等差异,各地的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不一而同,课堂中的教学局限太多,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注重课前的预习和自身能力培养,教学成果的检测、考核都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我们要放宽视野,除却课堂教学中那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以外,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巩固拓展,以及自我评价之中亦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就能够利用家中的电脑完成部分任务。
让学生把课余在家中玩电脑的时间利用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和家长走出电脑和网络是洪水猛兽的认识误区,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工具性,并加以运行,这样不仅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的压力,也使家长和孩子们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个全新认识,发现它在工作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可大大提高家庭电脑在工作、学习中的利用率,极大地推动整合研究进程。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的具体做法及其意义作用整理如下。
1.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打破条件限制,突破教学难点
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现象或原理形象化。
2.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扩充课堂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⑵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并对其加工利用,有效延伸学习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及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
(一)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多个学校的教师分组合作研究
课题组以校为单位分成数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实验教师各负其责,通过研讨交流共享成果,有利于增加实验密度,提高研究效率,并可通过对比研究反复论证成果。
2.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
考虑城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在客观上存在一定差距,调研范围涵盖了城乡4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和普遍意义。
3.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实验、交流成果
课题又一创新之处在于:运用E-mail、QQ群等现代化手段增强各实验小组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主要体现在:部分调研活动主持人实地考察有一定难度,就由课题组相关实验教师将调研资料和个人意见通过E-mail发到主持人的邮箱,然后由主持人组织有关研究人员进行研讨;同时由于是以校为单位分组进行不同任务的实验研究工作,各组负责教师随时可以在组建的QQ群中进行汇报、交流,使得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交流和解决反馈及时、畅通无阻,确保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效性。
4.实验研究不拘泥于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评价和考核等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所以课题组在整合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并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力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整合教学体系。
(二)理论上的新观点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科教学的主渠道,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亲历每一件事物,所以我们强调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在保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一系列调研活动和对调研成果的分析、研讨,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途径。首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既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又促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结果就是学生不但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资料丰富翔实,图形(图案)、文字、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或者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教学活动中的某个任务,而且,这个过程应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这个范围内,也包括完成课前的预习性作业或是课后的巩固、拓展性作业的过程。这样一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育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拓展了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据此可知,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一些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客观条件限制,或对某个原理进行形象化的比喻说明,将抽象的现象或原理形象化,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二是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技能。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学科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在学科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让他们尝试运用收集到的资料。比如学习了植物千奇百怪的叶子的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一些资料,然后做电子报、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校进行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实践中,应该把信息技术看作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把它融入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各个层面。这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教师、学生课前的准备,以及学生在课后的深化、拓展和教师的命题评价、检测等方面。这样一来,也减轻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以上策略收到了实效,同时在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上最终形成以下观点。
1.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以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辅助的方式为主
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方式,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对现代教育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不高,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难度,选择的内容更适合教学内容,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容易驾驭课堂活动的方向,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课件。
演示型课件的作用主要是演示某些过程、变化,展示资料、现象,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文字、图案、声音、光影、视频、动画等阐述原理,讲解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课件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一步一步验证方法、原理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过对于大多教师来说,制作难度稍大,消耗的备课时间也比较多。
2.从课程整合的意义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无处不在
教师必须同时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课件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总是最佳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这个工具性体现在教师、学生两个运用主体及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上。
教师的运用主要是在课前和课中(课堂)。课前的运用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如查找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料、制作课件等。课中(课堂)的整合以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运用课件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亦可运用信息技术即时解决一些相关难题,同时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的运用应是全方位的。课前主要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需要的资料,为学习做好预习性的准备工作。课中(课堂)主要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或是在条件具备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即时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或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或加以运用。
3.评价和检测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不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死角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测也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课程的整合研究也应该把这部分包含其中。
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从作业、练习和测验中得到评价,通过及时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反馈间隔时间越短,学生越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强化所学知识。
(三)实践中的新举措
由于是多校间合作研究,而且实验计划时间较短,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发挥多校区合作的优势,我们以校为单位将之分为数个研究小组,把实验任务进行细化,同时做到责任到人,采用分组实验、各负其责,阶段研讨、共同汇总等办法,提高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效率,保障课题实验目标能够在计划时间内顺利达成。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优势地位,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加强实验学校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边研究边总结,对各种研究经验和成果进行交叉论证,以检验其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四、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经过课题组参与实验的各校教师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得益于上级教研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其他学校实验教师所在单位相关领导、部门的帮助,特别是在本校主要领导、教研科室、部分教师的鼎力支持下,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进展得非常顺利,虽然研究时间较短,但依然取得了一批令人欣慰的成果: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陆续获奖或发表;课题组成员设计的教学课例陆续获奖或做经验推广;部分实验教师运用实验成果指导学生或制作课件获奖;部分参与实验的教师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五、存在问题与研究设想
通过一系列相关实验和研讨活动,课题组对本地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现状得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本地区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基本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有限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课程整合以及如何提高整合效率,我们准备采用下面的对应策略。
1.转变观点,彻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化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观点,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课件以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当堂搜索教学资源,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使其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彻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化。
2.从课程整合的意义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进行课程之间的整合性研究,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大学科教学的信息量,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使教学内容和活动更贴近生活,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具有实际意义。
12.现代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研究 篇十二
一、整合的三个层次
1. 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即把现代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和交流工具及个别辅导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而是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优化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不足,例如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课前准备、课堂创设情境、多媒体呈现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教师应更有效地构建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
2. 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即利用现代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研发。我们国家过去是把重点放在课堂上,强调现代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发达国家是把侧重点放在课堂外 (主要是课前和课后) 的研究和实践,这是我们的教育中所欠缺的。他们在教育技术上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课后学习,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和研究、探索性学习。
3. 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整合。
即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进行全面改革。这方面还有待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现代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条件从七个方面入手。
二、整合的七个切入点
1. 借助现代化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和思维能力。
例如利用多媒体,在课前与课后播放音乐音频或视频,营造音乐氛围。音乐是调节身心健康最好的良药,也是最能体现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音乐创设意境,在课前十分钟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进入音乐教室时能够逐渐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气氛,在体验美的享受的同时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使他们得到一种身心的放松。在下课后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离开教室,意犹未尽。这种方式主要目的是创造音乐环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
2. 借助现代化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探索学习能力。
例如在音乐史论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内容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在众多音乐版本和视觉画面中选择最好和最适合的版本给学生欣赏。例如学习肖邦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时,在讲解了作者,以及作品创作背景之后,让学生一边聆听旋律一边观赏波兰的自然风光,这样的欣赏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联想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用心及作品的内涵。由于职业院校的音乐作品有些时间较长,选择这种欣赏方式能够吸引学生,比起传统方式的单纯听音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共鸣,为探索学习和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3. 借助现代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音乐要素和音乐表现记号是音乐形象显示的前提,不了解这些常识就无法进行音乐创作。例如在基本乐理的课中,为了让学生接受这些知识,可以利用一些短小的音乐片段对比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又比如讲解“速度”时,选择几段速度差异很大的音乐让学生来听辨,并归纳音乐特点,在学生理解“速度”的内涵同时养成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样,在讲解“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和表现记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手段。
4. 借助现代工具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利用网络资源,尝试运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为教学服务。如Cakewalk9.0或Nuedo3.0为目前最流行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不仅可以进行Midi音乐的创作和编辑,而且具有较强的音频处理能力,可以做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变革教学方法。
5. 借助现代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音乐可以激发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创造力的源泉。现代技术将音乐表现得更加形象与生动,使学生在创作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音乐的意境。在作曲、曲式分析、和声等课程中,利用声画结合的版本,有效地解决了职业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现象,通过生动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和表现音乐意境的各种艺术形式。
6. 利用现代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键盘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五线谱电子指示板给学生最直观的演奏方法的学习,并通过教学软件由教师灵活控制每一个学生的演奏,随时了解学生的演奏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也可采用独奏、四手联弹、合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演奏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与人配合,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及创造艺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真正达到全面发展作好充足准备。
7、利用现代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课程考核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问卷式考查方式难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将要考核的听辨内容做成选择、判断题为主的课件,利用学校机房资源完成考核,也可尝试参考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综合素质考核的方式,把考核变成一个灵活互动式的环节,这样人性化的考核方式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现代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进行心态调整和理念的更新,不断了解新的信息,拓宽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手段,把现代技术与音乐教育完美地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现代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为实现现代技术与职业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 本文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整合的方法, 分三个层次: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并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七点具体做法。
关键词:现代技术,课程整合,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 2000, 8.
[2]吴颖.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中国音乐教育, 2003, 9.
[3]李克东.现代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8.
13.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十三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粉笔加黑板是一样的,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要认清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一、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中学物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除与物理学本身的上述特点有关之外,也与传统教学密不可分。传统教学主要通过黑板、教科书传递教学信息,在承载信息种类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联动力强,更具有可视性、模拟性、交互性、重组性、智能化等优势。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克服物理学习中的障碍,培养探索科学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观念必须转变。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落后因素和成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帮助学生学习作为宗旨,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前提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否则,完全可能仅仅只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向学生强行灌输的一种新的工具而已。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们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一定程度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能熟练掌握教学软件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进而创造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年青教师能力较强,老教师还应多向他们虚心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三、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个注意点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切忌本末倒置。美食家品食讲究的是色、香、味齐全,学习则要求学生眼、耳、手、脑齐到,且关键是要脑到,要动脑。有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功夫上,一播放起来,教室里显得非常热闹,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在课堂上怎样与学生互动,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却不太重视,过于追求表面的浮华,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忘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表面上学生的眼、耳、手也许都到了,但关键的脑没到,实际教学效果肯定差。
14.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篇十四
业务讲座:杜巍
专题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收集和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使用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共识。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停留在教师的教的层面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目标的整合。“知识、方法、情感”是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而运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是融合在课程目标之中的,通过信息处理,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是把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是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要一个方面。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组和创新的过程。而是为了完成某一主题的教学,需要弥补课程资料,需要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的引入。三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
4、教学活动的整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每一个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作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
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综合、开放。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学,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题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方向性原则: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主体性原则: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活动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开放性原则: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
二、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
1、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杜绝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忽视教学重点。
2、设计理念上,打破传统备课方式。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安排和策划,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不能用课件代替黑板,不能用扬声器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用课件展示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
4、要从学生的需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在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最后进行学生评价。
三.教学课件要求
1、教学体系规范,完整,资料丰富,结构严谨。
2、教学理念新颖,互动性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
4、表现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
5、课件运行正常,无导航、链接错误。
6、界面布局合理,切合课件主题,色彩搭配协调,课件制作精细。
专题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
一、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整合是既关注眼前,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有效整合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标志。
有效整合就是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和形象互动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内在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师生教学生命的涌动与成长,有效整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整合,用以改变
教学过程的模式,用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变,教师个体与信息技术并未整合的话,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课件,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
专题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角色颠倒,以辅代主
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呈现出来,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从“人灌”到“机灌”,未能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改变
在课件中声音、图像信息过大,造成无效信息泛滥,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注重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和信息反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
3、以多媒体代替有效的常规教学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有效的常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赶时髦。关键是看哪一种方式更合适。
4、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独特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能用材料的不用媒体,能用标本模型的不用课件。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三个有利于”是实现“整合”的前提
有利于教师的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直观、多形式、多侧面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为落脚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探索,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2、坚持惟有效而用之是实现“整合”的关键
要坚持惟有效而用之。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时就用,且用足,用好。时间要适中。选择要适当。信息要适量。
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该“动脑”时动脑,该 “动手”时动手,该表达时表达,该朗读时朗读。该听时候则听,该看时候则看,该观察时候则观察。
不牵强附会,不随波逐流,不搞花架子。
多媒体代替不了必要的板书、规范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实验教学。
3、四个注意是实现整合的重点
选材要新颖,侧重于激发兴趣
构思要精巧,侧重于突破难点
演示要适度,侧重于形成过程
演示要生活化,侧重于实际问题
4、教学要素不能本末倒置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需求,不能把着眼点放在“使用了多少信息技术”“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等误区上,而应转移到“信息技术在多大程度、哪些方面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改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方面上来。
5、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只有预设的课堂,才是有秩序的课堂,但往往缺乏灵性;而只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教师创设情境,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预设。要详略得当,给学生留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重组甚至放弃事先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彰显课堂教学智慧。
6、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10-26
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新思考10-01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高中语文教学07-27
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及其整合09-10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指南07-13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作用论文10-14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08-22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09-18
现代职业教育与班主任08-21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