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07-02

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15篇)

1.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一

课内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说出选文中两个加粗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物。

(1)第一个“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这里的“中国人”具体指( )

A.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

B.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及闲看枪毙的看客。

C.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闲看枪毙的看客;课堂里的“我”。

D.在影片中替俄国人当侦探的这类人以及课堂里的“我”。

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而幸灾乐祸,这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刺耳”。

4.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见变化”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

(2)当时精神麻木的中国人

2.C

3.D

4.(1)学医救国的志向。

(2)弃医从文。

(3)医学改变不了中国,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唤起民众的觉悟。

2.课内阅读训练二则 篇二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动;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2.分析下列句子在本段中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能概括出选文的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4.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一些什么?

5.文中引用了什么典故?目的何在?

6.最能体现闻一多“废寝忘食”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举例说明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8.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

9.读了这段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2.(1)这是文言文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4.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5.引用了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6.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7.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8.过渡。9.略。

二、《最后一课》精段精练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qí dǎo) 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gěng) 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根据文段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信念?

4.“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韩麦尔先生为什么昕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

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1.祈祷哽。2.“我”对韩麦尔产生了崇敬的感情。3.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4.这一表情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5.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从此将祖国语言告别。听到钟声、号声后,他痛苦之至。6.行动描写、语言描写。7.略。

3.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三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诗歌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开头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

2、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二节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能否互相调换?

答:。

3、请根据下列例句仿写一句话:

例句: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答:。

【参考答案】

1、排比 通过连续的问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2、最后一节照应了第二节,第二节用问句的形式,引人深思。在结尾时,用陈述的语气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4.《怀念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篇四

《怀念母亲》课内阅读答案

怀念母亲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yàn yān),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pínɡ pín)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hù hú)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sāng sàng)。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频字查音序应查(P),查部首应查(页)部。寝字查音序应查(Q),查部首应查(宀)部。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孤寂)清晰(朦胧)特别(普通)

3、文中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中的愿望指什么? 答: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迎养母亲。

4、请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寝食难安

5、母亲弃养,我痛苦万分,文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的心情,请写下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6、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一个句

每看到书桌上的小木船,我的脸就涨红起来,后悔不已。

7、解释下列词语

(1)母亲弃养:婉辞,指母亲死去(2)报终天之恨:怀有终生的悔恨

8、认真研读语段中摘录的两则日记,写写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5.《荷花》选段课内阅读答案 篇五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 很美 看看那一朵 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请在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找出这两段话中写荷叶和荷花姿态的两个句子,在开头分别标上①②。

3.你最喜欢这两段话中哪一个句子?请规范地摘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根据提示补充句子。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

荷花课内阅读题答案

1., ; , 。

2.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略

4.像含羞的少女 含苞欲放像热情的少妇 热情奔放像风韵犹存的贵夫人,雍容华贵。

三年级语文句子分类专项练习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几只生动心爱的小燕子横擦过泛着微波的湖面。

小燕子横擦过湖面。

1.美丽的贝壳从塑料袋里漏出来。

2.贝蒂和爸爸妈妈一同在掩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觅冻僵的小燕子。

3.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

例:在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了费事。

成千上万只燕子在这年春天遇到了费事。

1.三天以后,大河忽然宁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

2.有了这种“吃”水果的机器人,果农们就轻松多了。

3.听到音讯后,居民们纷繁走出家门。

例: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1.降落伞冉冉降落。

2.一片片黄叶在空中飞舞。

例:你有这样的本领?

你有没有这样的本领?

你能否有这样的本领?

1.你在等那位叔叔?

2.爸爸曾经回来了?

例:太阳沉进了山头。

太阳一寸寸地沉进了山头。

1.它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2.金黄的树叶落了下来。

6.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 篇六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现终极目标的重要手段。阅读不仅使学生直面文学作品,理解感悟、体会情感、积累语言,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获取丰富的信息。热爱阅读且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会使人内心充实,情感细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从兴趣培养、理解感悟、语言积累、阅读能力、阅读范围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要求贯穿于阅读活动的始终,只有依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才能得以实现。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界定

课内阅读主要是对教材的阅读,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逐步达成课标对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则是指教材以外的輔助性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体裁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课内阅读方法是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石

“万事离不开方法。”课内阅读提供的方法是阅读活动的必要指导,不仅发挥着工具性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承载着人文的、能力的综合性指导功用。

1.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首要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内阅读,学生接触了许多名家的经典之作,不仅能识字学词、丰富知识、获取信息,还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文字的灵气、表达的快乐,走进文字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就会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巨大的动能。文学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大花园,每一种题材、每一种体裁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风格,渗透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人格期盼。诗歌的阅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物传记,教师简练的介绍会促使学生走进人物的经历;散文,对文字的品析会使文字鲜活起来,学生没有理由不去聆听文字的世界里花朵绽放的声音。

2.阅读方法的指导会令学生的独立阅读变得轻车熟路

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我们大致遵循“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感悟—品味,语言积累—评析,写法汲取”的流程,这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应于课堂阅读指导中体现无痕的过渡,才能“润物细无声”。同时,精读与略读的有机结合会有效增加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阅读量。阅读的方法只有在实践中让学生领悟,才能内化为阅读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方法,并能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和践行自己的阅读活动,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写结合,向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迈进

“胸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表达,能精准自如地驾驭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自己的思想在文字中绽放。所以,在阅读指导中,还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训练,读写结合,相互促进,这样方能相得益彰。课内阅读中,仿写、续写等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要求学生想象40年后,美穗子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把见面场景写下来。学生通过续写,会更深入地体会聂将军的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可让学生仿写一篇游记,以便掌握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三、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阅读更是如此。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1.课外阅读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与再发展,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拓展和延伸,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的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更全面了解文学作品的深邃思想。如,将《呼兰河传》作为《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就会更深入地了解萧红的童年生活,了解她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深切体会她对封建礼教的抵制与抗争。这种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当然能将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学天地里自由翱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我们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学期坚持为学生推荐适量的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既增加了阅读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有效提升。

2.课外阅读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文质兼美的,既体现着语言的形式美,又体现着思想情感的内在美。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大量涉猎与阅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阅读的题材与内容,还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个体的价值取向。《十万个为什么》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一千零一夜》让学生初探异域文化,明白人生处处充满睿智和哲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会学生在灾难面前怎样做勇敢的自己;唐诗、宋词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是我们的责任。

7.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七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8.醉翁亭记的课内阅读和答案 篇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翼然( )名之者谁 醉翁之意不在()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晦明变化者()佳木秀而繁阴()

伛偻提携()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指代。

8、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理想。

参考答案:

1、象鸟张开翅膀一样命名情趣领会昏暗茂盛、繁茂腰背弯曲靠近摆放

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是在于秀美的山水之间啊。

(3)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中早晚的景色。

(4)一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之间,那是太守喝醉了。

(5)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6)醉时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醒时能够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啊。

3、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早晚变化、四季变化

5、明暗变化

6、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7、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

9.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九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对小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就很可能浪费整节课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的导语,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时,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在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一颗种子在慢慢生长,渐渐地、渐渐地从石头缝里开始萌芽,享受着暖风与阳光,受到雨水的滋润,并不断长出了叶子,又慢慢开出了小花。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很震撼,也很吃惊,于是我便引出教学的内容——滴水穿石,学生都充满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在阅读后都很受启发,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打动。然后我引导学生:“如果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读一篇文章或是阅读课外的书籍,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么经过日积月累,你们的语文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学生受到了鼓舞,他们的阅读兴趣十分浓厚。

二、巧妙教学,使学生乐于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自发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视野。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想法还不成熟,做事情很难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让小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意义与乐趣,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乐于阅读。

例如,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就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故事串联下来,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人物性格特征等展示出来。学生在练习中都很认真,他们细心地钻研人物的形态,体会人物的心理特点,并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使阅读效率大大提升。在课堂结束时,学生都意犹未尽,我便让他们在课下阅读《水浒传》的其他故事,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以便在下次课上给其他同学讲解这些故事,或是通过表演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展示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他们在课下也认真搜集、排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提高阅读兴趣

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的玩心很重,教师不能将小学生限制在课堂中,以免扼杀学生的天性与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悟生活,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外出踏青,去公园欣赏花草树木,享受和煦的阳光照耀,感受微风拂面的清爽,这些美好的事物都会激发小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乐于用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提高阅读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或者将自己喜欢的故事与大家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设置,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并且,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拓宽了眼界,他们的心性也会随着读书内容的增多而变得高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

为了让小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让学生在这些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喜欢探索类的学生可以阅读《海底两万里》,喜欢文学类的学生可以选择《冰心散文》,喜欢科普类的学生可以选择《十万个为什么》等,从而让学生快乐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欲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闫运芳,王敏子.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2(1).

[2]万莎莎.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12(7).

10.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十

永清县别古庄镇中学 于淑江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的能力。那如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单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不但要学会课本中的文章,还应当学会阅读课外的一般文字材料,同时,对于广播,电视也要以收听、收看来进行“阅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要立足教材的同时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它学科延伸,要让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知识、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大大丰富和扩展,阅读能力才能得以锻炼和提高。

一、注重课内阅读指导

“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单靠教材上的十几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那学生如何来阅读课外的文章呢?这需要教师课内阅读的指导。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要落实重点训练课文,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结合及补充。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经常都用上这样的模式:初读课文—再读课文—三读课文—四读课文—创造运用。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读”是关键,人经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是阅读要多“读”,只有过了“读”这一关,才能谈得上理解,只有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到文章中,才能进行有效地比较、分析、概括和判断。所以,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多读、熟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同时要教会学生精读与略读结合、读思结合、读记结合的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以下几种阅读理解方法:

1、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好词语是自能阅读的基础,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前提。如果学生连词语都理解不好,就无法进行文章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此,课内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就是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如果脱离语境去理解,就会流于肤浅,无法深入到词语的内核,当然就无法真正理解词语。因此,在课内阅读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便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教给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词语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理解词语都是查词典,记注释,这是表层的,是难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意蕴的。因此,在教学中,可借助看教材中的插图或通过实物、表情、表演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去理解。

2、理解句子的方法。通常有:联系课文整体理解句子;由表及里理解句子等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一是要引导学生读通,就是要读通顺,读懂文章的内容。二是要读透,就是要读懂重点句段,领会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反映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见解,是文本的价值取向所在。文章的主旨大都蕴含在重点句段中。因此,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段,深入细致地阅读赏析,将其读深读透,是领会文章主旨的有效方法。

当然,课内阅读要交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文章的表达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等等,需要我们在课内做有效地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才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理念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扩大学生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但我们目前却忽视了课外阅读,虽然,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课文教学为中心,但仅限于课文学习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知识,也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美文欣赏课,阅读方法的讲座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主体地位,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我们教师作为引导者,也要注重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建立现代的课外阅读理念。

2、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非常重要。可以故事诱导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要让学生知道,要想知道更多、更丰富的故事情节,只有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才能主动去进行阅读,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3、开“读书会”交流阅读成果,回报阅读心得,把课外阅读搞得热热闹闹的、丰富多彩的,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的阅读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轻松地进入到阅读的世界。

三、课内阅读促课外阅读

以课内促课外,就要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文学素养会大大增强,阅读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但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不是很明确。如果单凭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生动情节的就随便读读,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然后用到作文上;还有的学生读过很多的课外书,但语文教学中反映出的归纳、感受能力却还是很弱,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所以,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1、课堂教学,渗透方法。把语文教材作为例子,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例子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在课外求拓展、求提高。要做到认真初读,养成习惯;精读略读要恰当;要学会欣赏;会写笔记心得,收获实效。要把精彩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外读书课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读书比赛,赛后交流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只注重故事情节而收效少的不良读书习惯,更好地迁移,把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推荐课外阅读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找出课文相关的材料。但是,学生面对这浩瀚无际的书海,教师指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课后推荐读物,及时拓展学生阅读兴趣,让他们从阅读中学到更多的有关知识。

3、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衔接。衔接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点向课外延伸的阅读。就是以一篇带动几篇,或是更多,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可以介绍同一个作家的其它作品。

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其实并不难,但要把这些方法用到学习中,还得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人们常说:“细水长流,持之以恒”,课外阅读实践关键在于坚持。而只有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才能使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变得轻松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我们教师要经常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监督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以致用,重于养成,这样坚持不懈,成为习惯。

11.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十一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0.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11.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1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4.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1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1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17.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8.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19.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20.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2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2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4.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2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26.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7.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29.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0.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31.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3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33.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34.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3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6.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37.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38.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39.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40.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41.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42.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43.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4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4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4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47.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4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5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5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54.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5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56.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57.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5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59.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60.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6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6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6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6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66.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6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68.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7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7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7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7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8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8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11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1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15.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16.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117.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8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8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9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96.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97.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98.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9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10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0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0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0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0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0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7.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0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10.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8.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11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20.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12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2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12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12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2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1.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3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3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13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136.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3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2.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方法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内指导 翻阅 猜想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提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占30%,课外占70%。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根据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决定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阅读经验,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以指导小学生阅读《大自然的文字》一书为例,谈谈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一、学会翻阅着读,增强阅读兴趣

翻阅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关键语句,弄清主要观点。采用翻阅法,能快速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生从自己的抽屉里惊喜地拿出《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后,我问学生:“拿到一本新书后,首先我们会随意地翻着看看,你会翻看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根据平时的阅读经验说:目录、书名、扉页、作者、出版社……对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细节,我再进行引导。很快,学生们都了解了拿到一本新书后应该翻阅哪些内容。接下来,我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翻阅眼前的这本新书,看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兴致高涨。3分钟后,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了收获,纷纷举起了手。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将 “要我读”转化为 “我要读”。学生学会翻阅着读,能够增强他们对一本书的阅读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通过翻阅,能够快速地大致地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能够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当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后,他们就会处于高度自觉阅读的状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课后去阅读这本书。

二、学会猜想着读,增强阅读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学生天性好奇、好想象,喜欢新鲜、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在课堂上,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在学生没有接触作品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已知部分,尝试以猜想着读的方式指向阅读内容,学生就会借助已有的经验、阅历、储备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样,他们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开发,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动力也会得到加强。在《大自然的文字》课堂中,我尝试运用猜想着读这一方法。

师: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了第一章中的《自然的语言》,其实在书中伊林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还告诉我们很多科学知识。瞧!还有什么?(ppt出示目录,教师引读)

师:你们喜欢哪一章?我们来猜猜你喜欢的这一章会讲些什么呢?谁先来猜一猜?

生:我喜欢第二章,我猜这一章应该是讲雪花和冰雹的故事,可能是讲它们怎么形成的吧。

生:我喜欢第六章,这一章肯定是讲跟我们书包有关的故事,可能是书包里有什么小秘密。

……

师:是不是这样呢?那就请大家课后带着思考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以上对话采用的是猜想着读的方法,旨在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充分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彰显儿童的个性,让学生对书中某个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这也是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宗旨所在。

三、学会思考着读,感受阅读滋味

阅读一本好书,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翻阅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着读,需要像好茶一样慢慢地品味。思考着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读书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思考着读,在备《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时,我尝试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眼光去捕捉《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中有意思、好玩的段落。最终,我选取第一章第一篇《自然的语言》跟学生一起品味、咀嚼、内化。

在《大自然的文字》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给学生时间自主阅读《自然的语言》并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们读完《自然的语言》后,很快便完成了这个表格。我相机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肯定和表扬。虽然表格很简单,但让学生尝到了思考着读的甜味,初步感受阅读的滋味。

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着读,进一步感受阅读的滋味,仅仅靠一个简单的表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情境。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播放大森林的视频,镜头逐渐往森林深处走去。当走到森林最深处时,视频结束,画面定格在一块巨大的、长满青苔的花岗石上。我提出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它是怎么来的”等。这时,我出示作者伊林的两个问题,学生们都惊叹不已,自己提出的问题居然跟大作家伊林不谋而合。学生们感受到了思考着读的乐趣,个个热情高涨,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去阅读《自然的语言》,很快便找到了答案。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着读,一次次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寻找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中,只有立足课堂,面向课外,以阅读教材为桥梁,才能在课内课外来回走。只要搭建好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金桥,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学生,指导和评价相结合,这样就能使课内外阅读得到良性循环,让学生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敏.课外阅读六字诀[J].山东教育,20104(10).

[2] 施蔚青.读进去 记得住 用得出——谈谈如何搞好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11).

[3] 朱苗英.浅谈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J].吉林教育,2009(14).

[4] 陶翠玲.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J].赤子(中旬),2014(03).

[5] 杨春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例谈[J].时代教育,2014(16).

13.《背影》课内阅读练习 篇十三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

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

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7.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字佩弦。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

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a)到铁道边,慢慢(b)..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c)过铁道,要(d)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e)着上面,两脚再向上(f);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g),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2.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

第一次;第二次

4.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________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_____________心情抑郁。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6.概括本段内容。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8.选文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写父亲的背影?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什么?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

样?(3分)

9.品味语言。(4分)

(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1.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2.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14.文中多次写“我那是”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

15.文中描写父亲步履不便的一个词语是,与它照应的一个词是。

16.作者细致描写父亲步履和动作艰难的目的是

17.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人物,地点,事情的经过,结果。

18.“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

19.“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0.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描写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21.文中“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分

别属于描写和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和。

22.选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4.中华少年课内阅读答案参考 篇十四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小节。

2、读第一小节,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暗喻什么?

3、默读第2、3、4、5小节,想一想,是

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4、读第6、7小节,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 思想感情。

5、齐读第1、8小节,诗歌的表达方法是

6、课内语段阅读(读课文第五小节,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诗在文中起 作用。

(2)描写祖国曾经遭受屈辱的是第 句。

(3)东方雄狮喻指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的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象征

(4)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的`意思是( )

A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奏响,全国人民奋力建设小康生活。

B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世纪之声。

C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②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是指( )

A中华大地向世人展示了壮丽如画的锦绣山河。

B 中和儿女用智慧和勤劳建设祖国,中华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C中华儿女把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15.课内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十五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86-01

一、问题的提出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从提出虽然至今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却引起了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检索中国知网发现,相关研究论文多达近四千篇。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对群文阅读理念的研究,如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的《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2013),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2014)等;第二,对群文阅读教学价值的研究,如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2012),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2014)等;第三,对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如宋春晓《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面面观》(2014)等;第四,对群文阅读的反思研究,如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2015)等。以群文阅读理念观照现实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存在“三重三轻”等问题。即语文阅读教学重教材中篇目学习,轻课外作品阅读和积累;重课文分析,轻课外阅读指导;重视阅读知识传授,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这些弊端造成了学生无阅读兴趣,阅读实践少,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在阅读中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低下,学生不爱读书,课内外阅读严重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在群文阅读理念指导下,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新途径,开拓语文教学新领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运用群文阅读理念,探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

二、对群文阅读理念的理解

对群文阅读有多种解释,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它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

狭义群文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教学形态,它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视野下阅读教学活动的创新。其理念是语文教师遵循阅读教学原则,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在特定课间和环境中,将一组相关文本萃集在一起,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阅读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群文阅读,力求构建以一定主题为依托、以略读、初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合作学习为乐趣,以探究发现为追求,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在目標、过程和意义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特质。因此,精心构建的“群文阅读”应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阅读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下学生一节课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增加了学生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

2、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可以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强化阅读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群文阅读理念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

教育家吕叔湘说: “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的阅读课衔接起来,就好像让学生插上了可以翱翔的双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阅读式预习提炼有用信息,增强阅读主体意识

教师应抓住预习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拓展阅读,以阅读式预习引导学生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探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背后的“故事”,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和丰富潜在的知识。

2、交流课外阅读收获,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内阅读一直占据着语文教学的重点,再加上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认为“只要考试不考就不看”,使得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呼吁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而且要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激活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3、巧抓课文拓展点,在整合中实现有效阅读

上一篇:高中生物精华知识点总结下一篇:跳高跳远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