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11-24

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16篇)

1.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物价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这几年间,物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的建设,为把中国社会尽快建设成为小康社会而奋斗着。国家长期落实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国内出现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但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人民收入没有相应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物价的明显的提高就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普遍下降;另外由于物价上涨的核心是食品价格,直接影响到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导致低收入阶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物价上涨成为关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我们都知道在一般低收入家庭中的所有支出中,食品、日用品和消费用品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那么社会物价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居民的生活的呢?居民对于物价的上涨又有怎样的感受以及又应如何应对呢?

近几年来,关于物价上涨的报道不断的见诸于报。那么为什么物价会上涨呢?经过调查我了解到:造成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动;既有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推波助澜。

1、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造成物价异常上涨。2007年年集贸市场粮食、油脂、肉禽及制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扬,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1.1、32.1和40.7个百分点;因此,完全可以说,物价较大幅度上涨完全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市场进价上涨所至。据调查统计,由于食品、果蔬类平均涨幅已达8%左右,其中粮食、蛋类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价格涨幅平均在10%左右,尤其是粮食的缺口促成了农产品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从社会调查来看,一是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减产。二是个体粮贩主宰了粮食流通渠道,对淀粉、大米及副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由于种种原因,国有粮食流通体系渐渐萎缩,粮食流通环节已完全由个体粮贩控制。三是长期以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归位,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包含有这一方针政策多年推动的成果。粮食、农资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先后大幅上涨。粮食是“百价之基”,一价带百价,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其它食品类价格上涨。

2、蔬菜及肉类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我市冬春秋季市场蔬菜和生猪等大宗农副食品供应量的70%以上都需从其他县市调运,且本市无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企业,所产蔬菜和生猪等大宗农副食品供应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30%左右,受外地蔬菜种植及肉类副食品供应影响较大,加之成品油价格上涨,运费增加,2006年之前每车蔬菜及肉类副食商品的运费在2500-3000元左右,2006年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过道费开收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费上涨到每车4000元左右。调运成本的增加导致蔬菜及肉类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3、食品类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也不排出不正当价格行为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居民收入增加推动了物价上升。自去年以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改革,国家工作人员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普遍上涨。同时,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活跃,促进了我市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物价上涨。

5、金融市场趋旺总体带动了物价上涨。近期以来,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和股市的回升使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有所增加,财产性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从而影响、推动了物价上涨。

在经历过经济危机后,我市经济逐渐复苏,但对于不同经济层次的人也有不同的影响,对于那些高收入人群,他们似乎并没有受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2007年,人均食品支出额:最低收入家庭1630元,受食品涨价影响多支出43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2.4%;最高收入家庭3560元,受食品涨价影响多支出132.00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5.3%。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今年增加的收入有12.4%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这一比例高于高收入户7.1个百分点。因此,低收入家庭经济负担更大,对食品上涨的承受能力更弱。

1、物价上涨增加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负担。很多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刚刚够日常开销,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看病或是应付生活中的各种人情世故。所以社会上也就出现了现在的什么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来低收入家庭猪肉消费数量减少了 4.3千克,消费金额却反而增加5.62元;活鸡消费数量略减0.01千克,消费金额增加26.92 元;鲜蛋消费数量减少 0.93千克,消费金额减少了1.86元。而经济危机以来的一轮以食品为主的物价上涨,给赤壁县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

2、部分低收入家庭被迫降低生活消费标准。低收入家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低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不得不降低消费档次。主要表现在购买价廉质次的商品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如少吃猪肉,或由买好一点的肉改为次一点的肉,或吃肉的间隔时间比过去延长,以及尽量购买超市促销活动时的特价米、肉、蛋等食品。

3、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预期消费增加,使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信心下降,人们对于除食品等“刚性”消费外的其他各项消费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涉足购房、家电等方面的消费。

即使如此也不是说对于物价上涨我们就没有应对的办法了,经过思考与查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作为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是发展经济,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重视研究适应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全县的经济优势和挖掘资源优势,根据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在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旅游等产业,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稳定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收支预期。目前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加快养老、医疗、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稳定消费支出,增强低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2、认真落实稳定生产、保障供应的各项价格优惠政策措施,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3、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制度,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制度。

4、加大价格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市场价格巡查的力度,特别是节假日要加大对生活必需品、农贸市场、旅游景区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非法牟取暴利,以及不按规定履行提价申报、备案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宣传教育,督促其遵守价格法律法规,自律其价格行为,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5、搞好价格的预测预警。除继续搞好主要副食品日报和专报外,进一步扩大监测的品种和范围,把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建材和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纳入监测的范围,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预见性。

而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理性消费,降低生活成本,增加财产性收入。理财专家指出,投资理财应当注重收入的成长性,不要妄图一夜暴富,学习并进行必要的理财投资,是普通收入家庭化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的重要手段。

2.密切关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粮食、副食品、水、电、油、气等必需品的价格走向,和政府出台相关降价政策,以便及时调整家庭的消费情况。

总之,不管不管物价上涨还是下调我们都应该理性面对,用适当的方法来缓解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要知道物价上涨也是有利有弊的,并且随着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是必然的。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部够,所以我国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我院成为南阳首家百里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当时的社区居民对于健康体检、疾病普查、急诊急救、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常有老年冠心病急诊发作家属气喘吁吁背到医院的、孕产妇羊水早破坐摩托车就医。为此, 我院组建了社区医师与社区护士开始为社区居民建立居民个人档案, 并根据个人情况及相关检查和居住地, 分为0~6岁儿童、青少年、孕产妇、妇女、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及慢病人群。然后分别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健康教育课件, 强化授课。

方法: (1) 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a.0~6岁儿童:出生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 喂养指导, 预防接种, 健康检查。托幼机构儿童:与当地幼教机构联系, 在传染病易发季节或突发流行病,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 制作课件, 对儿童进行防病知识指导。b.青少年:与当地学校相结合, 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指导, 传染病及流行病预防相关知识。c.孕产妇:从居委会了解已婚育龄妇女情况, 通知每月20日集中讲课, 内容涉及孕前保健、孕期产检、产前准备、产后母乳喂养指导、产褥期心理健康及产后恢复。李文珍等认为[2], 应重视和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工作, 为孕产妇提供人性化服务和持续的情感支持, 促进自然分娩, 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确保母婴健康。d.妇女:乳腺自查方法、妇女病的普查的意义。乳腺癌已上升为女性肿瘤的首位, 如果及早发现、早治疗后的生存率高, 治疗所出的代价小、总体费用低[3]。乳腺癌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妇女乳腺癌知识的认知水平, 提高了社区妇女的自我效能[4]。妇女病普查及早发现原位癌, 慢性妇科病, 及早解除患者病痛, 提高治愈率。通过制作宣传版画, 定期下社区宣传, 定期体检等方式提高妇女的自我防护能力。e.健康人群及亚健康人群:定期下社区义诊, 制作宣传版面及健康教育处方, 宣传戒烟、限酒、饮食营养、运动强身, 增强健康意识。f.慢病人群及老年人:制作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防治, 合理膳食, 老年人适宜的锻炼方式, 老年人心理健康, 安全用药指导, 每月10号医院集中授课。安排社区居民认可的资深医师, 采用课件、事例介绍等方式讲课, 课后评价讲课效果, 以采用更为大众接受的授课方式。不定期携带模形人现场模拟心肺复苏的判断标准、急救方式, 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对于思维迟滞, 健忘、有晕厥病史的老年人, 备爱心卡随身携带, 卡内标明老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子女电话、患有何种疾病, 有慢性病的高危老年人外出随身携带常吃药物, 以备急救。张根长认为[5], 健康教育收效高, 投入低, 是开展慢性病防治廉价有效的途径, 能明显提高社区居民卫生知识水平, 改变居民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自觉性。 (2) 增加听课人数, 强化健康教育效果:因近年来各种虚假广告蒙骗老年人, 使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我院通过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每年1次免费健康体检, 对慢性病病人群定期家访指导, 参与健康教育人群免费发小礼品, 健立相对固定片医, 增强医院的口碑, 减轻居民的疑虑, 增强健康教育的可信度及参与度, 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常见病的预防及急诊的紧急处理和自救, 饮食营养, 生活方式, 对存在的问题及居民的建议制定持续改进方法, 促进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

社区居民对自身健康问题有了一定认识, 80%的居民能认识到不良的生活习惯, 正在逐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采取相对健康的饮食方式, 并积极参加锻炼, 能够正确应对突发的急病, 自我保健水平得到提高, 使健康教育能一直持续向前。

讨论

以“人的健康”为主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把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放在首位, 遵循防病重于治病的原则, 积极鼓励社区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增强了自我照顾能力, 提高了生活和生命质量。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的基石,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为“人的健康”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居民为健康教育对象, 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 积极参加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区居民, 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自我诊断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 使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增强了自我照顾能力, 提高了生活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活质量,社区,居民

参考文献

[1]黄人健, 贾明艳, 吴永浩.社区护士培训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10:131.

[2]李文珍, 胡丽媚.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08, 8 (6) :154.

[3]阳世伟, 李戎, 宗智敏, 等.正常女性人群乳房常识问卷调查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4 (2) :148-150.

[4]杨兴平, 蔡烨.健康教育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6) :373.

3.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篇三

一、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当前社区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更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和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需要文化,同时,社区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所谓社区的文化功能,反映的是社区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培育公民意识、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个体、实践社区自治等作用。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作用力,对社区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社区文化的目的正是要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以便影响社区人、塑造社区人、教育和完善社区人.

(一)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据了解,市北区的主要文化节庆活动有:(1)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2)“欢乐大家庭”社区文化艺术。(3)“知识与学习”半月一讲。(4)萝卜会·元宵山会。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二)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居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近年来,青岛市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社区文化体育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建成了众多文化活动的基础场所,逐步完善了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社区文化设施普及率较高。为了使居民拥有更大活动空间、更多的活动场所,近年来,街道、社区都建图书室和综合活动室,配置图书阅览室桌椅、文化活动电脑,电视、音响器材等娱乐活动设施配套齐全,健身馆、全民健身点等,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设有简易健身器材等的户外锻炼场地备受群众欢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参加体育锻炼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的“必修课”。设置了简易健身器材的全民健身场地“走”进小区,既给市民锻炼了身体,又给予居民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社区体育文化正一天天红火起来。在调研中了解到,对于体育健身场所及设施安置地点的要求,居民的选择集中在小区广场或小山头公园、露天健身场所设施这两项上。文化设施的健全,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改善了居民文化生活。

(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街道、社区依托迎奥示范广场和社区文化中心,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宣传阵地,对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正确地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利用街道、社区基层党校、活动中心和市民文明学校等阵地,定期开展文明知识大课堂系列活动,利用社区课堂向居民宣传奥运礼仪知识,举办奥运安保知识讲座,礼仪、音乐、舞蹈等培训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授课、座谈、知识竞赛等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以及对奥运知识的知晓率。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坚持以人文本,从社区实际出发,精心打造了特色楼道,创建了精品小区这一文化品牌,用先进的文化知识感染和熏陶社区居民,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一是以奥运精神鼓舞人,街道结合迎奥主题活动,将一些奥运知识、奥运帆船知识、奥运冠军形象、奥运场馆、徽标等图片展出在楼道内,形成了一组迎奥文化楼,让居民在感受奥运氛围、了解奥运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居民的爱国热情;二是以书香文化熏陶人,将一些古代、现代的名人名言、名人简介、名人图像等内容展现在每楼的楼道内,使整个书香楼道书香四溢;三是用科普知识启发人,选取贴近居民生活需要的健康小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等张贴在楼道内,打造了养生楼,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帮助,使居民在养生知识的启发下,热爱生活,科学养生。居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楼道,高兴地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子过得真是有滋味”。

二、目前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题

市、区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在保存社区文物和民俗方面、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社区文化发展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约略说来,有如下几点:

(一)社区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社区文化的对象是社区成员,如果他们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毫不关心,那么社区文化的开展就很困难。社区文化管理的主体是社区成员(包括居民和社区单位)。就居民而言,有以下情况值得注意:一是参与社区生活的面不够。二是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熟面孔”,这基本上是所有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难题。三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下降。

(二)社区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开放率较高、利用率不高

在调研中发现,社区阅览室拥有率较高,开放率也较高。在调研中,“每周开放五次以上(包括五次)”的社区阅览室占总数的7.4%;“每周开放四次以上”的占22.4%;“每周开放两到三次”的占23.2%;“每周开放一次”的占15.1%;“每周一次也不开”的占31.9%。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许多社区图书馆(室)开放时间同居民上班、上学时间冲突,书籍数量有限、品种不多,内容相对陈旧等。

(三)现代家庭娱乐设备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冲击

随着电视机、DVD、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普及到家、家户户,使得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大城市几乎每个街道有一个电影院,但现在许多电影院都不复存在,有的被改造掉了,有的被出租掉了,剩下的也艰难维持着。这些局面迫使人们重新反思公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由于公共文化本身的衰退,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人在思想上开始轻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四)社区文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对精神文化需要也呈现了增长趋势。根据调查,该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是时间偏少,双休日用以安排文化生活的时间半天以下的居多,绝大多数居民文化活动局限于市内;项目单一,半数以上的居民以影视娱乐为主。

(五)社区文化人才匮乏

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则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文化站等)的工作人员。就文化站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社区文化站效益不好工资低,无法留住现有的文化人才,更不可能吸引新的优秀人才近来。另一方面,即使留下来的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虽工作勤恳,却很难纳入事业编制,评职称困难,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以上情况表明,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尚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努力加以解决。

三、对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思考

(一)急需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

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应当努力做到:(1)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2)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3)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社区内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及文化人才等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挖掘、配置、利用可形成本社区的文化特色,提高社区文化含量,并激励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投入的力度,完善有关的文化管理政策

关于社区文化设施,有条件的社区应建立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建筑风格上应体现本社区文化的个性特征,在场地上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功能上应具备综合性的项目。城市社区应当特别重视文化经费的投入问题。社区文化设施的建造及社区文化活动需要一大笔资金。一方面应建立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从社区的角度看,可建立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也可接受社会各方的资助,甚至可由独家企业资助,制定基金章程,通过一定的程序投入社区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走产业化道路,引入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由政府、企业、个人来共同投资、开发、运营。以“自立、自养、自兴”为发展策略,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推进滚动发展。

(三)必须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注重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应实行“稳定队伍,提高素质”的方针。要不断提高街道、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可采取“输血”的办法,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文化事业、年纪较轻的人员加盟文化队伍,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生到文化站工作。

(四)树立社区文化创新意识,实现教育社会化

4.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这份问卷,我们正在做一项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水平影响的调研,请依据您的看法客观的回答以下问题,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1.你的家庭月收入有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

C、2000—4000元D、4000元以上

2.今年以来,哪种商品物价上涨对你生活影响比较大?

A、猪肉B、肉食品C、奶粉D、食用油E、其他3你认为物价上涨与你的收入上涨幅度是否一致?

A、一致B、不一致,物价涨得太快C、不一致,收入涨得快 4受这次物价上涨影响,你的月支出相比以前有何变化?

A、多了很多,有点承受不住了B、多了一些,但还能承受

C、和以前差不多,因为工资也涨了 D、没有仔细算过

5虽然今年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很多居民觉得实际购买力下降了,消费欲望下降了,对此你怎样看?

A、确实如此B、收入提高幅度和物价上涨幅度差不多,没感觉实际购买力下降

6面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你怎样打算?可多选

A、尽量节俭,少去餐馆吃饭、少旅游

B、没什么打算,反正涨了也得消费

C、希望职能部门管管跟风涨价现象

7请您预计今年年底您的存款会增加吗?

A、没有B、有,但相对去年减少很多

5.关于社区居民生活现状的实践报告 篇五

实践地点:灌云县伊山华庭

实践实践:2013年8月2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小组利用暑假时间在伊山华庭小区针对小区居民生活进行调查总结,让我们对城镇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丰富了我们的暑假生活。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区居民生活变化

正文:

(一)居民的消费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受消费价格的影响,吃的比重上升,穿、住、交通通信等都略有下降,而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的比重上升了,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服务性消费、旅游支出、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美容用品和美容费支出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五大消费热点和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总体消费水平。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食品市场供应丰富,品种繁多,居民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追求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保健、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从主要食品消费量看,主食稳定,副食上升。各类蔬菜人均消费明显上涨,各种鲜奶及奶制品人均消费也同比增长很多。

(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繁荣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当前社区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化、多功能化,更注重营养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和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据调查显示,72%的居民认为上级领导和社区领导重视业余文化活动,业余文化活动有政策保障。如下拨经费保障业余活动设施的建设,现以建有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社区健身场地等。63%的居民认为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社区组织开展为辅。经常举行秧歌、健身舞等活动。

(三)社区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消防问题: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人口集中居住趋向明显。然而,过去住宅建设中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中对居民住宅消防设计要求相对较低,造成了相当部分住宅建筑,消防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上大多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走进消防误区,近几年来,居民住宅火灾频率升高,伤亡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居民火灾已成为威胁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敌人。

想要消除消防问题,要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窗口,加大对居民防火的宣传力度。重点针对居民火灾的起火特点,从室内装修,用火用电,液化气、天然气的安全使用,火场逃生等方面进行分阶段、循环性的宣传,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安全防火意识,使社会整体的安全防火意识形态从无知走向求知的健康发展道路;加强对青少年的消防教育,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校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制定分两步走的实施方案,即第一步从消防小常识入手,培养青少年的防火意识;第二步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消防技能,激发青少年在预防火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并有效地控制家用电器对人体的伤害,避免火灾事故故。

2.社区文体活动组织乏力。一是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尽管各级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通过调查分析,经费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造成部分街道、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缺乏经常性、持续性及周期性。二是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功能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自主意识。不仅能使居民受到效果显著的教育,而且能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进而促进社会稳定。三是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部分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而在职中青年或学生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一要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二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并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多渠道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目前,社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固然重要,但社区在经费筹集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如现在很多企业有宣传品牌和开发客户的需求,而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社区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和企业联合举办一些

6.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

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全面、客观评价人民生活,是反映经济成果的需要。经过20年的努力,沈阳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一小康

是不全面的,是以物质生活的改善为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重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调,更加关心社会安

全和社会公平,即从注重物质的生活水平提升到重视整体生活质量。从社会发展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福利水平,使居民过

上幸福的生活。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增长只不过是

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经济、政治、社会的各种制度的演进也只是为了人的发展

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全面、综合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树立

生活质量观念,全面、综合反映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从反映物质生活为主

改变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举,从主要反映家庭生活变为衡量生活的环境,从

反映满足居民商品和服务的需要转向全面评价生活的满意度,体现了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为进一步详细了解目前沈阳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状况以及近年来改革发展的成果,作为经济学院2012级国际商务硕士我在沈阳市的社区随机抽选

100户居民家庭进行基本生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

进行了设计。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社区。我们调查小组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

选调查街道、调查居委会,根据居民家庭住址分布图抽选调查户。调查对象为社该区所有居民家庭。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居民家庭人口、就业、健康状况、现金收入、消费支出、教育、医疗、居住以及低保户补助等基本情况,还有居民对自己的工

作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评价。调查结果不仅反映二十

一世纪初期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为制定下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提

供决策依据,而且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疗和教育制度改革等重大

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以这次基情问卷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使内容更加丰富,对比更加鲜明,更加切合实际。

二、南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包括四个方面。1.物质状态:指客观的生活

水平。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医疗保障、教育和社会服务等。2.生理功能状态:包括一般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躯体疾病(尤其是严重影响生

活功能的慢性疾病);是否存在某些慢性症状,如疲劳、疼痛等;身体的功能(呼

吸、循环、消化、排泄、运动等)状况是否正常。3.社会功能状态:主要指社会

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水平。是否能胜任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工作、家庭、其他社

会关系等),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等。4.心理健康:主要包括积极的自我评价(自

尊、自信),保持情绪稳定和愉快的心境,有给予和接受他人爱的能力,能享受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产生幸福感。(摘自《心理与健康》2004年第2期)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沈阳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短缺经济下追求生活条件数量上的提高,而是越来越注重于提高生活质量。这可以从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丰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来领悟生活质量发生的可喜变化。目前沈阳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发展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居民收入水平节节增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年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12年度该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11.99%。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风向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品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57.3%下降目前的34.2%。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沈阳市社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594元,比1991年的1096.79元增加3497.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6.0%。消费支出的大幅度提高,使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居民总体上摆脱了以温饱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等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城镇居民在食品支出比重下降的同时,饮食结构也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表现为主食消费量不断下降,家禽、鲜蛋、鱼虾、干鲜瓜果和制品、鲜奶消费量明显上升。衣着消费同样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原来的数量少、档次低发展到现在高档化和一季多衣。

(三)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1、居民条件的改善,标志着居民生活的提高。

改革开放尤其是1996年房改以来,沈阳市貌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新建小区比比皆是,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新建居民住宅逐年增加,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发生了很高质量的变化。

(1)新房多、面积大,居住环境舒畅。

调查资料表明,沈阳市社区居民住房中,九十年代以后建的住房占63.7%,大多数居民住房都是近十年以来改造的。2012年居民家庭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户占总户数的58.12%;面积在80-100平方米家庭占26.77%;60-80平方米的家庭占16.7%;6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占2.42%。而同样条件的全国水平分别为17.2%、19.8%、29.7%和33.3%(本文全国数据均为2011年)。住房成套率达到90.6%,17.2%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83.0%、10.7%)高出7.6和6.5个百分点。我市社区居民的住房面积和房屋产权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另外从有关资料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判断,住房讲舒适、选位置、看环境将是今后一个时期购房者的首选。

(2)卫生设施趋于完备,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居室中的厕所和浴室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厕所和浴室设备与住房建筑档次呈正相关关系。据调查,2012年该社区居民家庭中有38.7%的家庭拥有坐式抽水马桶厕所;61.3%的家庭居室中拥有冲水蹲便厕所;23.4%的家庭居室中拥有双卫浴、厕设施,这不仅反映了居民家庭生活卫生状况的改善,从一

个侧面也折射出沈阳市整体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

2、医疗制度改革有所深入,继续推进仍需加大力度

据调查,2012年沈阳市社区居民年人均医疗费支出395.4元(全国1152元),其中自费支出290.8元,自费比重为73.54%。2011年全年去医院看病超过10人次的家庭占8.2%;6-10人次占2.5%;1-5人次占37.3%;52%的家庭没有人去医院看过病。

没有看过病的家庭中,有25.3%家庭没人生病,47.7%的家庭自己买药,1%的家庭因为工作太忙,17.6%家庭嫌医疗费用太贵,其它原因的家庭占8.4%。医疗保障状况与五年前相比,20%的家庭认为有所好转,36.8%点家庭认为与过去差不多,43.2%的家庭感到比过去差了。

(四)居民健康状况良好,九成以上居民认为自己身体健康

据调查,92.4%被调查家庭的户主认为自己身体健康,1.2%的户主有生理上的残疾,只有6.4%的户主感到身体不健康。2011年没有人去医院看过病的家庭与五年前相比,27.3%的居民认为身体有所好转,19.6%的居民感到变差,53.1%的居民感到与过去差不多。

(五)城镇居民对生活现状的自我评价

调查资料表明,城镇居民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评价较为谨慎,半数以上的居民认为与周围的人相差不大,认为比别人状况好的居民所占的比重低于感觉比别人差的比重。

1、居民对生活感受基本正常,大多数居民感觉到总体状况与其他人差不多,3.2%的居民认为比别人过的好,8.3%认为比别人差。

2、对工作的满意程度。53.2%的居民认为差不多,23.6%的居民感觉较满意,23.2%的居民感觉较差。

3、对居住状况感觉较好,73.5%的居民认为与其他人差不多,11.2%的人感到居住条件比别人好,15.3%认为比别人差。

4、对医疗保障状况感觉较差,57%的居民感觉一般,7.5%的居民认为较好,35.5%的居民感觉较差或很差。

(六)与五年前相比居民自我感觉较好

与五年前相比,认为生活条件比过去提高的居民占26.2%。感觉和过去差不多的占64.3%;9.5%的居民认为有所下降。

1、与五年前相比,医疗保障依然是感觉最差的一项。20%的居民认为有所改善,36.8%的居民感觉变化不大,43.2%的居民认为比过去变的较差或很差。

2、与五年前相比,居住条件改善感觉更为明显,认为居住条件比过去改善的占67.3%,感觉差不多的占24.5%,认为变的较差的仅占8.2%。

三、目前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差距

(一)、从城镇居民生活状况来观察,上世纪末已在整体上达到或接近小康标准,目前又有新的发展。

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6919元,比1999年增长53.2%(全国44.7%)。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5.72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92%(全国22.2%);恩格尔系数已降到34.2%,比1999年下降7个百分点(全国5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城市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状况与上世纪末相比有很大改善。201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62元(全国9101元),比1999年增长79.9%;城镇人口比重27.03%,比1999年增加8.4个百分点。

2004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6.1辆,比1999年增长73%;人均拥有铺路面积8.7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7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1.4倍。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1、贫富差距继续拉大

由于存在着社会分配体制、就业状况、行业差距等等诸多问题,使得一方面社会效益更多的流向高收入阶层,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群体家庭生活困难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据调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占15.5%,与全国16.4%基本接近。按城镇收入高低排序,各占5%的最高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收入之比1999年为3.9:1,2011年扩大到7.58:1,略低于全国8.4:1的水平。

2、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不够完善。

7.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本次调查从杭州市首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态度、行为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在社区基层的普及现状以及社区居民对该制度的认知和信赖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1 单纯随机抽样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并经预调查后确定调查内容。在杭州市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各随机抽取一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的社区居民开展调查问卷,每个街道各发放问卷100份,总计300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

1.1.2 非结构式访谈法

分别在各区随机选取10位居民进行访谈,同时对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访谈,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基层社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措施。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认知情况、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信赖情况以及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施后社区居民行为改变情况。

1.3 调查方式

考虑到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主要采用社区拦截调查。调查人员全部由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并在调查前统一进行相关培训,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匿名填写,现场填写完当场收回,以此保证此次调查的质量控制。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检查核对,筛选出有效问卷,在Excel2003中建立数据库,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逻辑查错和相关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2份。按性别分布:男性共计119人,占总数的40.7%;女性共计173人,占总数的59.3%。按年龄分布:60岁以上人数占45.9%;40-60岁区间的人数占30.5%;20-40岁区间的人数占16.1%;20岁以下的人数占7.5%。按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人数占73.3%;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未达到20%,受调查人群的学历情况普遍较低。按收入分布:57.2%的受访者表示个人收入少于1000元;1000-2000元之间的占33.6%;9.2%的受访者个人收入高于2000元。

2.1.2 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66人患高血压,42人有糖尿病,70人有高血脂,19人有冠心病,21人患慢性肝病,没有发现精神病患者。在《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首批实施县(市、区)工作方案(试行)》方案中明确规定,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慢性肝病、精神病等6种常见慢性疾病防治必需,在过渡期间,可适当使用其他药品,但仅限于临床常用药物,并规定品种数量,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优惠待遇。这种情况的出现便给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为过渡期间的用药配药。慢性病患者的药物需求明显高于普通患者,在基本药物实施后,原先的常用药未被列入,对一些患者的用药习惯产生较大影响。

2.2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

2.2.1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的认知

根据问卷数据统计,总计有76人次的社区居民表示实施该目录前后小部分药物被替换;37人次的社区居民表示一般药物被替换;69人次的社区居民表示大部分药物被替换;仅有20人次的社区居民表示全部药物被替换。59.2%的社区居民对于基本药物目录这一概念完全不了解,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处于基本了解以上的社区居民不到调查总数的5%。基本药物目录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了解程度的低下将会阻碍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2.2.2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作用的认知

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作用主要包括了降低药品价格、增加药品流通透明度、规范药品使用和提高药品利用率四个方面。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共计有168位居民认为降低药品价格是其最大作用,53位居民选择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增加了药品的流通透明度,58位社区居民则认为其规范了药品的使用,同时还有13位社区居民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药品的利用率。

2.2.3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药品价格变化的感知

药品价格作为影响社区居民配药的重要因素,对基本药物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中,74.3%的居民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品价格出现了优惠,25.7%的居民认为与以往无差别。

2.2.4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经济负担的影响感知

调查显示,45.1%的社区居民认为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其经济负担,46%的社区居民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起到缓解经济负担的作用,甚至有8.9%的社区居民认为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反而增加了其经济负担。事实上,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的确对某些药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使药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惠。但是从解决社区居民配药用药的经济负担来说,其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2.3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信赖情况

2.3.1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信任现状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目标是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旨在减少群众用药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实现社区医院的基础服务功能。调查显示,79.1%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基本药物制度是信任的,但是也有20.9%受访者对该制度表示不信任。

2.3.2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根据对受访者的调查,了解到导致部分受访者对于基本药物不信任的原因主要有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医生选药水平难以信任以及药品种类无法囊括三个方面。其中认为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的居民为46人,认为医生选药水平难以信任的居民共计49人,认为药品种类无法囊括的居民共计179人。由此可知,药品无法囊括是阻碍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

2.4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社区居民行为影响情况

2.4.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社区居民的就医选择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社区居民的就医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表1所示)。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算得其值为18.944,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基本药物目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居民的配药范围,使得部分居民转到了综合性医院就诊或者自己到药店购买。

2.4.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社区居民的配药选择比较

调查数据显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社区居民的配药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表2所示)。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X2 检验,卡方值为57.323,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得部分居民放弃社区医院而选择去药店购买或者改为去综合性医院配药。

3讨论

3.1 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施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本药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基层的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药物价格均实现了零差率销售,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居民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信任度达到了79.1%。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区居民的就医选择和配药方式,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3.2 基本药物目录实施效果未完全凸显,实施过程还需因地制宜

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也没有明显感受到药品价格优惠和疾病负担减轻。从试点情况来看,基本药物地域适应不一致问题凸显,有些药在西部地区常用但在东部地区已不常见。调查显示,杭州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原用药水平比较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居民普遍感到不适应,当常用药物无法在社区医院配到的时候,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居民选择医生推荐的基本药物,而其他的居民则会选择去大医院或者去附近药店配药,反而增加了用药负担。针对这些情况,浙江省增补非药物目录药品150种,同时按照《浙江省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县(市、区)工作方案(试行)》(浙卫发[2010]184号)要求,杭州市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区、县(市),增加已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常见慢性病、儿科、妇科、急救等50种品规门诊用药,方便了居民就医,部分缓解了居民用药的负担。

3.3 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了解和接受情况还不容乐观

基本药物目录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社区居民最为相关的部分。从调查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了解情况不容乐观,超过半数的居民对基本药物目录的概念完全不了解。即便是知道基本药物目录概念的居民,对其中所含药品种类、药品数量、药品价格等也并不十分了解,更不知道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所在。

4建议

4.1 加大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

调查显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很低,没有认识到推行该政策对合理配置医药资源、保护社会公众药品获得的权利以及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保障作用[1]。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印制基本药物政策的宣传册向群众发放,印制广告宣传画进行张贴,也可采用举办展板的形式进行宣传;组织药学专业人员到社区向公众宣传、讲解基本药物的知识、使用方法,回答公众咨询问题;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基本药物知识”科普宣传节目,向公众宣传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知识,使公众了解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最终受益者是老百姓的道理[2]。

4.2 加强社区医生培训,使其成为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者和社区居民的引导着

广大的社区医药工作者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人员,他们了解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内涵,具有应用基本药物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制度的推行[3]。社区医生培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使社区医生明确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其次应要求社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和告知,引导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最后社区医生应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对使用基本药物的患者进行记录,最终帮助患者养成使用基本药物的习惯。另外还应积极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引导居民转变过去的用药习惯,使社会公众清楚的认识到基本药物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是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首选的药物。

摘要: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以来,居民对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和信赖情况,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简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结论:社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未凸显,建议加强对社区医生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在居民中普及基本药物概念。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居民,认知,信赖

参考文献

[1]刘宝,武瑞雪,叶露.论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障碍[J].中国药房,2007,18(14):1041-1043.

[2]杨世民.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及依赖度的建议[J].中国药房,2010,21(12):1075-1076.

8.广场舞文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篇八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广场舞正以其崭新的姿态为人们共筑美好生活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广场舞运动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影响。本文就广场舞文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与剖析。

关键词:广场舞文化;居民;健身

一、广场舞文化概述

广场舞也称健身舞,街边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广场、院坝等开阔场地开展舞蹈运动的运动方式[1]。 20世纪90年代初,广场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全国各地扎稳脚跟,使得广场舞文化得以传承。广场舞动作简单、老少皆宜,因而颇受人们青睐,在短时间内就风靡了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乡镇。

相关调查显示[2],参与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5到69岁之间;参与者性别不同,选择的舞种也有所差异,男性偏爱太极类项目,女性则更钟爱健身操、民族舞、扇子舞等舞种;职业和收入也影响参与群体,收入在800至2500元之间的普通在职和退休人员为主要的参与主体,他们有固定的收入,为缓解工作压力、丰富业余生活而更多地选择广场舞。

二、广场舞文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广场舞对参与主体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身健体,促进保健。广场舞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它是以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让参与者得到全身心的锻炼。跳广场舞能使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得到有效锻炼,加速新陈代谢过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刺激大脑神经,有助于减缓记忆力衰退。作为一个集体性项目,广场舞为参与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大家在这里可以认识更多除工作以外的新朋友,更加有利于他们完全的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加快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物质文明的发展。广场舞凝聚了众多文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不仅可以大大的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同时反映出人们的文明程度,以及老百姓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意识。

广场舞对参与主体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参与者疾病的发生,危害其身体健康。部分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其运动强度,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容易因过度兴奋而造成身体伤害。舞者之间的相互竞争攀比,使广场舞参与者被贴上了好斗、不明事理、自私自利的标签,造成不良风气盛行,严重阻碍了广场舞的发展。

(二)对未参与者的影响。广场舞对未参与者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场舞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人们在集体中找到了友谊与归属感。未参与者容易被广场舞氛围所感染,从而参与其中。优美活泼的舞姿给未参与者带来视觉享受。

广场舞对未参与者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噪音扰民。广场舞的兴起和发展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噪音。影响公共秩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前的城市广场舞活动大都在居民小区周边的空阔场地进行,随着城市广场舞的兴起和发展,人员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广场舞爱好者的需要,因此抢占场地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建议

(一)对参与者的建议。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应充分践行和谐文明的口号,活动中坚持“每天健身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从而进一步 强化“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我快乐”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良好风尚。

在选择活动场地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和合理规划。尽量远离住宅和学校集中区域,还要做到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进行广场舞的锻炼时,应该兼顾他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科学制定跳舞时间。若有音乐伴奏声响比较大的广场舞,一般应选择在每日上午7点之后,晚间9点之前开展。严格遵守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合理控制音乐分贝。多个团队在同一场地或同一区域开展活动时,音乐交叉形成干扰时,应友好协商控制音量。

广场舞活动内容应该严格遵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积极健康向上,不以任何借口组织和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

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强度,文明锻炼,科学健身。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同时,拥有宝贵的健康,成为人生的赢家。

(二)对未参与者的建议。一方面,未参与者应该理解和支持广场舞的发展,并且客观公正地看待广场舞;另一方面,应适当提高对广场舞的关注度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舞者们用他们的舞姿扮靓我们的城市,用他们的节奏缓解了我们的压力,用他们的精神传承了我们的文化。对于这样的一族,我们应该要给与足够的尊重。携手共创更加和谐、幸福、美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峰. 分析广场舞带来群众文化生活与现状[J].魅力中国,2013,(22):54-54

9.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九

随着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每日体育锻炼成为社会新风尚。为了了解达州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以及分析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对此,本课题对达州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我把调查结果分成五个层次进行分析。

层次一(18岁以下):

在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后发现: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应试教育压力过大,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第二,痴迷于使用电子产品,压缩了体育锻炼时间;第三,部分青少年没有锻炼习惯,有时间也不一定去运动。

经随机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希望可以户外运动,但因为作业太多而不能出去运动,而家长也认为:运动就是玩,玩还不如在家里做作业。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太大,没有自由时间”,“找不到小伙伴儿,一个人不想锻炼”,“想提高球类活动水平,但没有人教”。然而在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调查中,学生及家长普遍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持肯定态度。这些结果表明,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都负有相应的责任。网络游戏现在已经成为损害孩子健康、学业的罪魁祸首。学习、升学压力的加大使得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用于完成作业、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而用于运动时间则明显减少。

据了解,体育锻炼和体质,心理健康存在着正相关,坚持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和学习任务重、独立支配的运动时间少、缺乏合适的运动场所、以及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行为存在偏差有着密切的联系。

层次二(18-30岁):

据调查,该年龄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积极度不高,体育健身意识较为薄弱,但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并不单一:(1)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就不同;(2)居民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同,每次锻炼时间也不同;(3)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同,采用锻炼的方式不同,但大多数居民采用简单的跑步或散步锻炼身体,还有最流行的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锻炼身体;(4)由于场地缺乏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的体育锻炼;(5)经济收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用于体育方面的投入。

在这个年龄段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绝大多数锻炼者能坚持早晚锻炼且方法得当,但少数锻炼者缺乏锻炼常识及缺乏方法,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大多数锻炼者缺少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并且部分锻炼者由于身体状况影响体育锻炼,一小部分锻炼者由于个人心情因素制约参加体育锻炼。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居民社区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大多数社区也从来没有组织过趣味体育活动,对社区体育设施也缺乏维护。

调查当中锻炼者给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政府投入不足,居民健康意识不够,缺乏比较大型的场地设施(足球场等),而且收费价格高。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多举办全民性的体育比赛,以及及时维修室外健身设施;加强管理,号召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保护相关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管理组织;健全设备,增强体育健身投入,加强宣传。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应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鼓励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政府应适当的财政投入,建设相关的健身场地,推广科学的锻炼方法。

层次三(31-40岁):

该年龄层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体育作为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调查中发现:无论被调查的人群是从事何种职业或何种身份,他们每周都会参与体育锻炼,只是个人参与的程度与强度不同,其中在调查的对象里,技术员工、教育工作者、公务员或公司员工等,由于各种原因所参与的锻炼次数与时间都比较短,其每周锻炼次数约为1~2次,每次锻炼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且锻炼的时间段基本都是固定的,他们的锻炼时间段分布与清晨及下班后。约70%的人群表示社区缺乏必要的场地设施,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大都在普通的活动场地而不是相应的运动场地,这个因素成为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人们每年在体育方面的投入也处于很低的水平,平均每人每年用于体育锻炼的资金都只在500左右;另一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社区缺乏必要的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社区体育锻炼指导员,居民的运动锻炼得不到系统的指导以及运动损伤率的增加,挫伤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层次四(41-50岁):

此年龄阶段社区居民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时间、地点也不尽相同。女性所选择的运动基本都是瑜伽、健美操、舞蹈类的运动,男性的运动就球类、慢跑及健身运动较多,他们对体育项目的目的比较明确,大部分人能认识到了运动与健康的密切的联系,极少数人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在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小区健身居民进行了采访,发现大多人利用早晚进行锻炼。在健美操、舞蹈和健身类的项目中,多以组团的方式进行,有明确的场地划分和固定的团队,并且有专人指导。

通过此次的调查可以总结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大部分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且能坚持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然而活动场地不足以及繁忙的工作然制约着该年龄群体参与体育锻炼。

层次五(50岁以上):

在对达州市仙鹤路社区中的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该年龄层以退休人员为主,基本文化程度为初中;男性每周锻炼频率多于两次的超过50%,而女性每周锻炼的频率多于两次的超过60%,锻炼时间多是在清晨或傍晚,运动的时间基本是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中老年人锻炼的目的非常明确,增强和维持体质是他们的首要锻炼目的。由此可见,将“强身健体”作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和动机是符合锻炼基本功能的。另外娱乐身心、康复保健、调节精神、人际交往也是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中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以太极类、散步或跑步为主,有利于维持机体机能水平或延缓其衰退的速度。然而,该群体在体育锻炼中投入资金都比较少,对社区体育设施及场地依赖性强,能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趣味体育活动。

该年龄层体育锻炼群体对社区体育建设的建议:

(1)加强健身意识:我市区应加大群众体育宣传力度,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积极提高中老年人健康的消费意识,使中老年人认识到“花钱买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中老年体育协会:建立健全中老年体育协会组织,发挥协会带头的作用,扩大成员,使更多的中老年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去。各级中老年体育协会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创编和推广更多的能适应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满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需求的健身活动项目。(3)场地设施的建设: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大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在规划城市建设的同时,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建设体育场地与配套的健身设施,也应有人员对这些健身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与保养,给中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健身空间。还应充分地利用学校已有的场地,尤其在学校周边的中老年人更应该利用这一便利的因素。

10.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

随着南宁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了解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在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组织调查小组于2011年10月23号~11月25号就该问题以《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为题,对南宁市部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展开调查活动。

一、调查过程设计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提出了“向南战略,开发新区”的发展战略,南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又将面临着新的腾飞。建设“文化南宁”的战略任务也在顺利实施之中。作为新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的社区也得到蓬勃发展,业余文化生活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了解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进程,了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分析研究,探讨一条切合社区居民实际、为社区居民所接受、受社区居民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思精巧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延扩理论课教育的时空,增强教育实效,让我们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受到我国城市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还可以培养我们大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为胜任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样本选择

经过小组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市中心的朝阳广场和民生广场,西乡塘区的鲁班新区和广西机电的教职工区开展我们的实践调查活动。

3.调查程序

根据毛概老师的要求,我们组建了一个5人的实践调查小组,制定了《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调查方案》的策划书,里面包含了时间、地点、调查方案、形式等。主要从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的重 1

视程度、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要求程度、社区业余文化状况以及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居民的采访,开展调查活动;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南宁市社区业余文化的繁荣与困惑

1、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生活比较重视。据调查显示,有80%的居民认为社区领导重视业余文化活动;71%的居民认为业余文化活动有政策与安全保障;70%的居民认为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社区领导对业余文化活动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注重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鼓励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交流活动;下拨经费加强社区业余文化设施建设,如各社区里新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台,象棋台,桌球台,小孩玩的娱乐场,以及各种健身器件等。

2、居民参与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较高、气氛较浓。在调查过程中,有50%的居民表明社区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62%的居民认为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是以个人喜好加入为主。如朝阳广场里,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很多都是中老年人自发的在那里一起跳舞,一起唱粤剧京剧等,一起吹拉弹唱,大部分都组成了一个小派对。而民生广场除此之外还多了很多在健身的男女老少,这边聚集的人比较多,年轻人和小孩等大部分是在玩溜冰、踩单车、跳舞等运动,当然这边主要的是以晚上展开为主。这些表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经常以社区开展各种各样的业余文化活动来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把参与业余文化活动的社区居民聚集在一起,形成共同交流、共同娱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居民业余文化组织健全、内容丰富。在调查的社区中,都有社区居民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发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化组织,如合唱队、合奏队、钓鱼团、舞蹈队等等。大多数居民的业余文化的主要内容较多,包括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看书、打扑克、搓麻将、上网、交际舞、文艺运动表演内容。可见,南宁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趋向于多样化,健康化。

可以说,南宁社区居民业余文化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居民业余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第一,年轻人参与社区业余文化的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当前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人群中老年人约为80%,年青人为20%。大多数青年人由于工作忙、社会活动多、生活节奏紧,很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而中老年人则退休在家,多数老人除承担少量的家务劳动之外,时间和心理都有空闲,希望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老有所乐”,比较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第二,社区业余文化团体的专业水平不高。通过对社区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团体的成员由具有相同爱好的居民组成,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所以,社区业余文化水平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得不到创新与进步。久而久之,社区业余文化生活就会变得单调,逐渐失去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第三,社区业余文化活动设施不够完善。在对社区的调查中,除五菱社区有较为完善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外,其它大多数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设施相对不够完善,一些社区原有娱乐、休闲场所的设施,因功能不齐全,保护不到位,损坏现象严重,造成旧的设施不修理,新的设施不添置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经费不足,活动受困。从我们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像广西机电里的教职工一样,除了很少一部分的业余活动设备更新以外,大部分的设备已经陈旧不堪,比如西区里的篮球场、乒乓球台、还有舞蹈场地等都已经烂的不知道怎么说了,水泥地板不重要,重要的是场地还有那么多的裂痕,乒乓球台没网等落后设备。还有朝阳花园里,几乎就没什么运动健身设施,只有小小的场地跳舞、唱歌、合奏等。唯有鲁班新区和民生广场的业余生活设施建设得还算可以。因此,社区业余文化活动的困难就会越来越明显,甚至会影响一些演出队伍的生存,影响社区业余文化的发展。

(二)社区业余文化的重要作用

尽管社区业余文化活动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但是,社区业余文化建设毕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社区业余文化的重要作用都比较认同,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小社会,社区成员中存在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的多元态势和复杂局面。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

3修养,使社区居民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家庭与社区等各种关系,使社区形成健康向上和互相关爱的文化氛围,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我国城市“单位制”的长期影响,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还比较薄弱。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各种服务居民的文化设施, 开展各种有益于居民身心的文化活动, 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居民参加社区的文化生活, 可以有效地从心理和文化层面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使他们能从社区的文化特质中,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认同自己生活的社区, 进而能热爱社区, 贡献杜区,有效地促进社区内聚力的形成。

3.有利于融洽社区的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使转型期的人际关系出现了更加开放和更加务实的趋势,也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功利化的趋向,对于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社区业余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有益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人们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让社区居民在较少功利色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交流感情、缔结友谊、互相鼓励、感悟人生,让人们感到社区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从而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繁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议

1、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应以满足居民需要为出发点。在社区举办过的活动中,分别有60%的居民参与或知道社区组织开展过业余文化活动,居民对这方面的实际需求比例为65%;由于参与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多为退休老人或无业老人,相对于体育竞技活动,居民更喜欢文娱活动,单文艺表演活动,居民参与比例为40%,但居民的实际需求比例为55%。从各种文化的实际比例与居民的期望值来看,社区业余文化活动尚未达到居民的需求。为丰富个人业余文化生活,80%的居民选择看电视,73%看报纸,50%看书,35%听广播,还有73%打扑克和搓麻将。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

2、硬件建设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对于活动室、娱乐场所等硬件设施的需求,56%的居民认为改善社区活动室的条件,55%的居民以为应加强娱乐场所的建设。居民普遍要求,体育场馆要增加室外健身广场及各种健身器材等;老年活动室要多功能化,能够成为唱歌、跳舞、打太极拳、书法、绘画。

3.调动年轻人参与应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中青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中青年人工作、学习忙,对他们来说,他们与工作单位的关系更密切,他们的参与点不在社区是很自然的。但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对他们的文化需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满足是社区文化工作的不足之处。因此,调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的内在动力。

4、公益性、娱乐性、低成本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基本原则。在家庭文化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家庭选择子女教育和提高自身能力,部分选择家庭娱乐。结合居民月均收入进行分析,社区居民普遍的家庭收入还不是很富裕,因此在重视子女教育、优先投入的情况下,已经占去了可用于文化消费支出的大部分。因此社区要进行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应该更多考虑低资金投入、娱乐性、教育性为主,更推崇休闲文化,或者在活动中考虑社区公共投入部分的支持,减轻居民自身承受的压力。对于需要较多经费和个人支出的项目,可能难以有多数公民的支持和参与。有的社区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举行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商业赞助,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活动中对赞助厂商或产品的过多宣传,让居民感到太多的商业味道,反而失去了社区活动本该有的自娱自乐和重在参与的积极性,挫伤了部分居民的热情。

5、与高校建立文化帮扶关系应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高校具有文化资源集中、文化辐射面广、文化渗透力强的优势。社区通过为高校提供实训实习基地,与高校建立起文化帮扶关系。利用高校文化资源更好地为繁荣社区业余文化服务,使之成为社区业余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11.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居民;中老年;高血压;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82-001

近30年的研究显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深入研究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阐明各因素对高血压的作用,有助于识别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对开展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保定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行为习惯等影响因素,以便帮助社区机构根据其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防治对策,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14年11月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红阳小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在该小区随机抽取70个住户,每户中所有年龄为45岁及以上、精神状况正常、愿意配合调查的成年人均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自行编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高血压患病状况以及相关行为习惯。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导调查对象匿名填写问卷,现场发放并回收,共收回有效问卷172份。

1.3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方式录入调查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172人,其中高血压患者为57人,该社区高血压现患率为33.14%。其中男性80人(46.51%),女性92人(53.49%);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5.87±11.32)岁。

2.2饮食习惯与高血压

经常吸烟和饮酒的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相关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该社区高血压现患率为33.14%,高于赖丽芳等人(24.9%)的研究结果。可见该社区中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现患率较高,应当引起社区卫生部门的注意,防治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的恶化。

经常吸烟和饮酒的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这与国内既往其他研究者的结论相一致。有研究表明,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后会显著地影响机体心血管的功能与结构。与此同时,吸烟还会使机体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处于异常状态,从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而有引发高血压的风险。

据相关研究显示,饮酒后人体心率通常会加快,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增高,从而会增加血管的紧张性,继而引起血压不受控制。若平均每日喝酒量大于36克,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会升高2.1mmHg和3.5mmHg,而且上升的幅度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大。

12.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文号:鄂价能交[2003]267号

| 发布日期:2003-10-23

各市、州、省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物价局,省电力公司,恩施州电力总公司:

为了规范和统一我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一户一表”报装收费标准,维护城乡居民用户及供电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满足城乡居民不同的用电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县城电网改造工程投资规模及有关要求的通知》(计基础[2003]346号)规定,结合城乡居民用电多元化的要求,我局在鄂价能交[2001]115号原“一户一表”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收费标准,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新标准考虑到我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的多样性,根据供电设施的材料、施工、检测等成本因素的平均市场价格制定了九种标准。城乡居民用户可以根据用电需要选择报装标准。供电部门应在其报装营业场所公告九种标准,并实行明码标价。

二、供电方案由供电企业现场查勘确认,用电申请人所申请的报装容量与实际用电容量不符时,供电企业应建议用电申请人增加用电报装容量。增加用电报装容量并提高收费标准的,应征的申请人同意。

三、新标准以用电容量(电能计量装置额定值)、供电方式(单相、三相)、计费方式(普通、分时)等为主要指标划分种类,各类标准的项目均包括:电子式电能表、阻燃表箱、护套管、接户线(低压分线盒到电能表的连接线)及金具、人工费、税金及合理利润等。各项标准的价格为包干价,不得超标准收取其他费用。

四、由电力部门统一组织采购的“一户一表”报装物资、材料的价格应严格按照《省物价局关于鄂能物质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物资供销价格管理的批复》(鄂价能交函[2001]124号)的规定执行。

五、由于空断开关相同型号,质量不同价格差距较大,因此,本标准在原标准的项目基础上取消了空断开关(或闸刀)。用户可自行购置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也可委托供电企业代为购置,所需费用由用电申请人另行支付。

六、城乡居民一户一表收费标准如下(单位:元/户):

湖北省城乡居民一户一表收费标准

标准 供电方式 计费方式 电能表容量(A)价格(元)

标准一 单相 普通 2.5(10)

180 标准二 单相 普通 5(20)

300 标准三 单相 普通 5(40)

340 标准四 单相 分时 5(40)

460 标准五 三相 普通 5(20)

680 标准六 三相 普通 5(40)

720 标准七 三相 分时 5(20)

1000 标准八 三相 分时 5(40)

1200 标准九 三相 分时 5(80)

1400 备注:原属农村“两改”范围内尚未改造的农村用户按标准一执行,并不得另收闸刀费,用户另有要求的除外。

七、在选择IC卡等预付费方式时,在标准二至九的基础上另加200元。

13.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而来,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次强而有力的冲击。

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部倒闭、关停或转型,美国的投资业已经无法再进行世界性的投资;在普通的民众中,大批的快要接近退休的人都是买养老金的,养老金全部在股票市场上,股票大部分都下跌,给他们未来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继美国普通民众消费者之后,英国民众也在开始感受到这场由美国金融动荡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对其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他们的消费现在也是入不敷出了,人均每月要从储蓄中拿出41英镑(约合人民币489元)弥补平时的生活不足。而对于其他的国家,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像印度、巴西、俄罗斯和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股市一落千丈。中国在这次金融风暴的席卷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广东等沿海地带,一大批中小型企业或许倒闭,或许进行大幅度的裁员,以至于在11月而非春节就出现了农民工的返乡潮。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和发展经济:

一.降低了存贷款利率,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免除了存款利息税等;

三.加快和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与生存发展;

四.打击金融系统的腐败分子和美国婴鹉,为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平稳运行奠定重要的生存和发展基础;

五.加强各银行系统的监管力度,调整银行运作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六.启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改革。

半年之后,中国经济并没有像刚开始一样持续下滑,而是在平衡中寻求新的发展。

在零点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几点:

1、外企压力最大政府机关最爽

对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零点城市生活调查》显示,56.3%的受访者认为生存压力感加大,34.2%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感加大。

有意思的是,这些“加压”感受按企业分类的话,外资企业员工排位第一、随后是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员工,政府机关人士排位最后。若按年龄分,24-30岁的年轻人感受最深。

2、上班族加班学习充电变主动

经济危机之后,员工们“自觉地”减少了“摸鱼打混 ”行为,而增多了主动加班、放弃休假等“职场楷模行为”。其中,39.2%的上班族表示经济危机后,自己尽量不迟到不早退;32%的人表示尽量不磨洋工,工作效率提高了;22.9%的人会主动要求加班。而且人们增加了学习充电的时间,尤以24-30岁的年轻人为甚,他们增加了工作和学习时间,减少了休闲娱乐、旅游和休假时间。3 只有33.4%受访者收入减少

调查中,只有33.4%的受访人士表示今年1-5月份的收入水平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是,他们纷纷认为对当前薪酬水平是满意的。

4、相处时间增加使家庭更和睦

调查中,83.3%的夫妻或恋人表示,经济危机对于他们的情感并没有负面影响作用,13.2%的夫妻或恋人甚至表示他们的关系因经济危机而更融洽了。而且,在夫妻关系有所变化的群体中,高达66.1%的受访者认为经济危机产生了至少一半的作用。29.4%的受访者说,经济危机之后,为了省钱他们更多地在家自己做饭而减少了吃饭馆、吃快餐的次数。如此一来,习惯于早出晚归的现代都市人,有了更多时间与家人一起度过。

调查显示,接近9成受访者认为我国经济在三年之内有所好转,并有60.5%的受访者相信中国会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经济危机使所有人面临无法掌控未来的无力感和焦虑感,但是一份调查报告中却出现了一个意外的结果:在发达国家,问外国人未来形势如何大多都摇头;而中国人对同样的问题多点头。调查表明

受访者对未来美好生活多保持较高的信心度,得分7.92分,生活掌控感也达到7.16分,满分是10分。

14.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四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本科生;认知情况

社区护理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所以,护生要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的知识与技能。笔者对我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共78名,年龄20~23岁。她们均于2013年下学期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方法:与护生进行访谈和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共10个项目,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分别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说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共78份,回收78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

2010级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下表的统计数据:

三、讨论

对问卷结果和走访结果进行汇拢和分析。问卷第2项:学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第10项:22%的学生熟悉实习的重要性,78%的学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实习的重要性。第9项:10%的学生熟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认为护士只要能够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就可以。第1、3、4、5项平均得分均超过6.1分,可看出70%的学生了解社区护理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地点。第7、8、9项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没有系统掌握《社区护理学》知识,甚至片面地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不知道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

四、对策

第一、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教育学生增强以下认识: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社区保健需求在提升;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导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增加;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增加了社区护理的诉求;看病难、住院难的客观存在需求社区护理跟上;卫生资源分配不当,社区护理成为补充部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一对夫妇可能照顾4位老人,需要“简、便、廉”社区护理服务提供帮助。

第二、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特点。(1)应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理念,对社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2)以群体为主,对社区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解决群体中主要健康问题。(3)以独立工作为主,从开始准备到实施至结束,都需自己去完成。(4)以人为本,不仅承担社区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与当地教育、行政、福利、企业、事业及社区居民等联系,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5)深入社会,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6)关系多样,居民的职业结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不同,护理需求不一样。(7)突出重点,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特困户以及一些重点关护患者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8)预防保健,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期有效的护理活动。

第三、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同时应适当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护生的能力、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帮助护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培养目标不同,鼓励护生树立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信心,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的成功先例,使护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认识到潜在的社区护理市场,从而促进社区护理的长期发展。

第四、完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1)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社区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生、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所以,将社区护理知识用于实践最为重要。这需要教师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总学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强化训练护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健康评估、护患沟通、社区急救技能等方面。(2)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附近的家庭进行访视、家庭健康评估,让护生针对评估的内容制定家庭健康护理计划[7]。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会大大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护生社区护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护生对社区护理产生兴趣。(2)丰富社区见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社区健康相关内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实地考察,从人口学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评估所选的社区的健康状况,找出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待社区护理全部理论课结束后,小组轮流进入指定社区基地进行见习,在见习中,要在社区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仪器设备配置、内部设施、人员编排、社区工作内容及相关资料等,以及社区的环境、居民生活状况特点、卫生保健状况等社区状况,作为社区健康评估内容的完善与补充。之后要求护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点评。(4)增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权重 很多护理院校将《社区护理学》作为考查课,这大大降低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如社区医学、社区管理、康复学等,逐渐培养出知识层面上的合格的社区护士,让护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五、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认识的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缺乏学习主动性,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在教学环节中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积极的职业态度;增强社区护理课程的权重;完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环节。使护生掌握社区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实际工作能力,这不仅能为护生自身拓宽就业、促进就业, 又能为社区护理事业提供更优秀的护理人才。(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孔令磷,鲍翠玉. 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护理学杂志,2012, 27(2).

[2]刘光全.论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健康大视野 ,2013, 21(2).

15.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五

收取绿化补偿费的复函

(鄂价房服函[2009]73号)

十堰市物价局:

你局《关于城镇个人建房收取绿化补偿费的政策请示》(十价法[2009]80号)收悉,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对城镇居民个人自建住房(经营性投资除外)按照鄂价房地函字[2000]80号文件规定执行,即不得收取绿化补偿费。但对城镇居民个人的经营性新建、扩建、改建房应按鄂价房地字[1999]195号文和鄂价费字[2001]329号文执行。

二○○九年八月四日

发布部门: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04日 实施日期:2009年08月04日(地方法规)

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湖北省城市绿化有关收费问题的通知》

16.物价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六

一、数据介绍:

本次的分析数据为普林斯顿国际调查研究机构对美国2277名成年人用英语和西班牙语进行的电话访问调查,其中包括多个变量,分别为地区,性别,家庭收入,使用互联网的作为,以及手机对互联网的应用等,通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以了解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综合影响,并分析个变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数据分析

1.频数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能够了解变量的基本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非常有用。此次分析运用统计数据表,在性别,使用互联网(至少偶尔)的不同情况下的频数分析,从而了解调查的男女数量,使用互联网的情况的基本分布。表一:

首先,对调查的男女性别分布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 表二:

表说明,在该调查的2277个人中,有1304名女性,973名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42.7%和57.3%,该调查的男女数量差距不太大,女性略多于男性。

其次对原数据中使用互联网情况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三:

表说明,在调查的2277个人中,有1671名调查者使用互联网(至少偶尔),占调查者的73.4%,说明了,大多数人使用互联网,只有26.5%的人不使用互联网。

其次对调查中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四:

由表可以看出来,在调查的2277人中,有73.4%的调查者使用互联网(至少偶尔),同时有746个调查数据显示,有176名调查者主要用手机上网,有495名用其他的上网,64名两者同样使用。

最后,对多就去看社交网站的情况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五:

图一

从图可以看出,在调查的2277名中,有效数据1015个,其中,一天几次浏览社交网站的人数最多,浏览网站次数少的人数也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知道,大多数的人们对互联网有接触,同时,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互联网。

2.描述统计分析

通过简单的频数分析了解了性别和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后,我们还需要对数据中的其他变量特征有更为精确的认识,下面,对数据中年龄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它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以进一步了解数据。表六:

如表所示,表明了调查者年龄的基本状况,调查的2277个人中,年龄最小的是18岁,年龄最大的99岁,均值为53.78,标准差为2.02,偏度系数为0.109,峰度系数为0.650。

3.探索性数据分析(1)交叉分析 通过频数分析能够掌握单个变量数据分布情况,但是在实际分析中,不仅要了解单个变量的分布特征,还要分析多个变量不同取值下的分布,掌握多个变量的联合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关系。就本数据而言,需要了解性别和访问社交网站的情况 表七:

表八:

上一篇:大学生端午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教学过程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