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2024-10-28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精选8篇)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一

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首先分析了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然后根据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从教材与授课内容选定、英语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作业布置等方面阐述了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桥梁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工程建设国际合作日趋频繁,尤其是亚投行的成立,对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桥梁工程是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对外工程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为了工程建设对外合作的需要,必须在土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又熟悉英语的涉外人才。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尤其是桥梁工程这样的专业课程。

一、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涉外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程建设国际化日趋明显,外国建筑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公司也承接或合作开发大量国外建设项目,“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必将进一步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其中的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需要技术人员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晓外语,能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有效沟通,并能翻译国际标准、招投标文件、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培养。2.对外学术交流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量青年学者出国留学访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始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我国学者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逐年增多,水平也不断提高。这要求我国学者不但专业素养要高,还要能熟练应用英语,能与国际同行自由交流。我们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虽为应用本科,以培养土木工程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但每年都有部分优秀学生考入“211”,甚至“985”院校,从事学术研究。以20为例,道桥方向有2人考入湖南大学,2人考入长安大学,还有数人考入长沙理工和重庆交大等原交通类部属院校,如英语不好,会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

二、桥梁工程双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双语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文献[1]的结论,需要学生的`英语四级优秀或通过六级,才能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桂林理工大学位于西部地区,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主要生源来自广西,当地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低,不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和足够的词汇量,对他们开展双语教学,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影响部分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但不采用双语教学,针对直接影响这部分优秀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因材施教,仅对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并不可行。2.合适的双语教材缺乏。双语教材应鼓励使用一体化设计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自编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双语思维的能力[2],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桥梁工程双语教材。桥梁工程属于专业课,中外之间规范不同,度量单位也不一样,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也有所差异。西方原版教材必定是基于所在国规范的,如荷载取值、横向分布系数计算、荷载效应组合等均与国内不同,采用原版教材,授课中必须讲解中、外两种规范,极大增加了学习难度,影响学习效果,也导致了学生对中国规范不熟悉,学非所用,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3.双语师资缺乏,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刚学完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与英语教师形成鲜明对比,大部分学生对我们专业教师的口语水平不满意。这反映了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外语授课能力。多数院校的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笔者所在教研室,讲授桥梁工程的教师达4人,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经历,精通专业知识,但大部分缺少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备一次课需要2―3天,压力极大,需要阅读大量外文资料,掌握讲授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

三、双语教学实施方法

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是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科教学,既要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又要完成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理想的双语教学应当做到通过教学和环境,通过强化训练,使英语达到能够替代或接近母语的水平[3]。但鉴于桥梁工程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同时采用中英文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目标,只要求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的学生阅读英文资料,作业和课程设计用英文做;而英语基础差及不考研的学生,只把课堂学习当作一种专业英语的补充。

1.双语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发展规划等,将学生分为A、B组,A组为英语基础好和准备考研的学生,要求认真阅读英语教材,用英语完成作业;B组为学习一般的学生,不作具体要求。

2.教材的选用及课件、例题的编写。笔者中文教材选用姚玲森主编的《桥梁工程》[4],英文教材选用JIMJ.ZHAO编写的《engineeringbridge》[5],课件用中英文编写,并做好英文例题,供学生参考。在双语教学内容方面,中西方类似的内容,如设计荷载类型、梁桥和桥梁墩台采用双语教学;而中西方差异较大的内容,如荷载效应组合、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等,只采用中文教学,避免加大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

3.课堂教学。由于桥梁工程知识点多,知识点间关联性差,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且大部分为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跟上讲授进度,在授课前先上传所有课件、辅助资料与相关视频,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授课先以汉语讲解,然后以英语解释,解释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用的词和短语也应尽量简单。讲述重要的关键词使用英文教材中的原词、原句,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解释原理时,尽量用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讲解同一专业知识内容,用一种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懂,但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甚至于只换一个单词,学生会恍然大悟,提高专业词汇的使用频率,使学生耳熟能详,便于他们听懂和理解。

4.作业、课外阅读资料。课前将相应的英文阅读资料穿上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编写英文版例题,供学生做作业时参考。要求A组学生用全英文完成作业;B组学生可用英文,也可用中文,不做强制要求。

四、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做调查问卷,A组学生反映看外文教材就跟看中文教材一样没什么困难了,都感到收获非常大,不仅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达到了目标,而且认识了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学生表示,采用双语教学后,学习英语兴趣更浓了,以前目标是学以致用,现在则是为用而学。

五、结语

面对桥梁工程中西方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差异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于评估的现状,采用分组做作业、考核等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明确双语教学的定位,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语言为载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30(1):65-74.

[2]张子新,胡欣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4(6):117-118.

[3]张惠玲.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3):62-64.

[4]姚玲森.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J.J.Zhao,D.E.Tonias.Bridgeengineering[M].NewYork:TheMcGraw-Hillcompanies,.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二

一、课程内容设置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广度和深度, 无论是国内外的高职院校还是研究型大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这门课都是重点课程, 同类课程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充分借鉴同类课程的教学资源, 尤其是英文课程的资源, 针对上海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特色, 并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自编教材, 难易适度。

课程必须符合本校学生基础, 以最大限度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降低了学生初次接触双语教学和工程应用, 由于不适应导致的教学风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本校往年常用的教材为纲领, 依据其内容重新组织教学素材, 编写新的讲义, 同时选定最相关的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 这样对于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兼顾到。实际教学中, 以新编讲义为核心内容, 同时参照中英文教材, 以提高学习效果。

2. 重视基础, 兼顾前沿。

对于任何课程来讲, 基础知识按照课程要求, 将本课程设置为48学时的课程, 每周一次三节课。课程核心内容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为引导,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为主, 同时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 , 最后再介绍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关CAD的内容, 具体包括矩阵变换、自由曲线曲面、造型方法、CAD三维造型软件及其二次开发, 占总课时量的50%。尤其是在造型方法和产品设计理念方面, 需要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 引起学生对前沿技术的兴趣。有关CAM的内容, 包括CAM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相关软件, 占总课时的20%。

3. 理论为主, 实践为辅。

如果仅仅空泛地讲解概念和技术, 将会大大削弱本门课程的实际价值, 因此在讲解各种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后, 各种技术都以某种三维软件中的对应模块来具体演示, 本课程暂定Pro/Engineering, Solidworks等学生容易上手的软件来讲解各种技术的实例, 使学生有直接认识, 将大大加强课程的实际效果。在本课程中, 上机实践将占到课时总量的25%。

二、课程教学形式

丰富多样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 使得沉闷乏味的课题变得生动。双语教学的课堂, 同时要过语言听说读写关和课程讲解技术关, 要注意两者的充分结合。同时课堂教学和课堂外的时间充分结合也是继续发挥课程教学潜力的环节。

1. 提升兴趣。

学生只有通过内化才能学会某样技能, 这个过程并不能由教师来完成,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关键。使学生明白接收双语教学的优缺点, 以成为国际通用人才作为动力, 以动力引导积极性。在经过遴选的学生基础之上, 使得大部分入选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英文听说读写基础和较强的英文学习热情[5]。对于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盲目地进行双语教学, 无异于拔苗助长, 将是事倍功半。另外入选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还要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2. 方式灵活。

由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课程内容广、概念多、实践性强, 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因此双语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对学生来讲, 科技英语不同于日常英语,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尤其重要。学生应提前进行预习、提前阅读讲义和参考书、查阅资料。学生应形成用外语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习惯。对于老师来讲, 双语教学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双语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素材, 加大教学信息量, 开拓学生的视野。实践中, 进行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主题陈述等主动的、合作性的学习[6]。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真正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将专业双语课上成一门专业词汇课。

3. 环环相扣。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上机操作、课外作业。双语课程教学系统, 需要使学生可以在外语的环境下完成设计和制造的相关操作, 使学生感受国际化工程操作与技术交流的真实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都非常重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 通过上机操作掌握技术细节, 通过课外作业加大专业英语的阅读量, 通过课题讨论, 调动学生的专业语言应用能力。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置, 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英语专业环境的熏陶之下,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程考核形式

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的考试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查 (编程作业和上机实验) 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成绩合成, 其中平时考查成绩占30% (编程作业成绩和上机实验成绩各占15%) ,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法, 考试时间2小时, 考试成绩占70%。通过增加上机难度, 笔试中出综合应用试题,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实现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这种方式收到了平时难以达到的强化训练效果, 实现以考试为手段、提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试采用全英文的试卷形式, 要求答题也采用英文, 为降低考试难度, 可以减少主观题的分量。由此全面的双语形式, 有力保障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教学质量由学生、教材、环境、教法和教师五个因素确定, 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也是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不仅专业要精深、还要求用英语准确, 流畅地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课后教学文本如教学心得与教学反思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检查这些文本文件既是对已授课老师的一种总结, 也可给新开课老师提供很好的借鉴。学生问卷调查和交流文章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生考试成绩也可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参考[7]。

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双语教学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是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方向, 是我国走向世界, 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面向卓越工程师班级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直接阅读前沿外文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 大大提升机械专业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师资力量的逐步增强, 教学方式的逐渐优化, 将带来越来越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将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给予总结和推广。基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双语教育的推广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

摘要:实现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 探索计算机辅助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针对课程具体情况, 分别在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形式、课程考核形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预期通过多种措施, 实现计算机辅助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无缝过渡和衔接, 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双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技术,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波, 李思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机械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 (3) .

[2]欧阳柳章.本科双语教学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S2) .

[3]董霖, 周利平.模具CAD/CAM双语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4) .

[4]仲梁维, 陈龙, 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8) .

[5]任小中, 胡东方, 韩建海.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09, (04) .

[6]凌丹, 庄万玉.机械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S1) .

3.工程材料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工程材料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迅猛发展,国际交往越发频繁,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多,这一形势使得外语的重要性日趋显著,因此培养出具有较高外语应用水平的大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①因此在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具体到我校实际情况,我院近年来开展了中法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每届都有数十学生送到法国交换学习,而笔者承担的工程材料课程每年也都有留学生选修。同学对专业课双语教学都有强烈需求。鉴于此,我院在机械类专业对工程材料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专业课教学与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直接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著作,能综合利用国内外的学科文献理解与解决专业问题,使学生能够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最终培养出专业素质高,能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

1 教学定位

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大学生从公共课迈入专业课学习所接触到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在我校开设于第三学期,是学生接触到的采用双语教学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定位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和在专业学习中开始运用英语的过渡桥梁。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揭示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介绍常见工程材料的组成、工艺、性能和应用特点,重点掌握金属材料学知识和热处理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而作为在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后即以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目标是推动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专业资料,让学生熟悉英语专业词汇,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述特点,培养从外文专业资料汲取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把课外专业阅读写作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本课程的学习统一起来,通过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英语训练,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

2 教材选择

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实践的基本保证。双语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教材首先必须是英文版的。与自编或汇编材料相比,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并且国外优秀教材注重当代科技前沿的发展,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国外经典教材都是一流科学家所写,作者本身即是位于学术前沿的学者,又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了James A. Jacobs和Thomas F. Kilduff著作的《Engineering Materials Technology》(第五版)。该教材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述科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材料学基础知识,热处理原理和金属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该书图文并茂,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便于教与学。且该教材与国内的经典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材料》内容基本一致,该教材也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碰到较难理解的英文表述,特别是一些专业词汇和机理分析时,比较容易找到相应的中文参考书学习。

3 教学手段

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并结合了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方便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以仿真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量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格图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相应的技术有直观了解。对重点教学内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板书给予充分说明和特别强调,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4 教学方法

4.1 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一般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沉浸式、过渡性和保持型双语教学。②授课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特别选拔,英语水平一般差异比较大,如果突然接受高要求的全外语专业教学,会激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主要采取过渡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双语教学的比例。在教学初期中英文各占一半,使学生逐步进入到英文思维和表达环境中,在教学中后期加大英语使用比例,仅对较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中文解释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努力用英语提出和回答问题,加强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互动的次数与程度,随着教学逐步深入,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增多,对英语环境的适应不断增强,使学生从开始的不敢开口转变成基本敢用能用英语表达。

4.2 采用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对课程进行考核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能评估一段时期教学的效果,还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双语教学的考核包括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相对非双语课程,我们的平时成绩比重更高,以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加强双语教学效果。平时成绩的评判依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建立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的全英文试题题库,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文的读写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探索将英语贯穿于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始终,使英语学习与专业课教学融合为一体,即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表明在工程材料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l1312)

注释

① 马垒,成钢,何木芬.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紧迫性、问题与对策分析.科技信息,2012(3).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四

通信是具有国际通用性的专业和学科,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在通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目前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和必要手段.双语教学的提出与实施就是真正改变传统教育体系、确立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作 者:杨玲 成运 刘建闽 YANG Ling CHENG Yun LIU Jian-min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信与控制系,湖南,娄底,417000 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 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五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做好网络部的各项工作,并且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网络部拟定了一系列新学期的工作计。

一、“班班通”日常维护。

根据“班班通”使用制度,正确使用和维护“班班通”设备,学校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二、“班班通”使用实时录像。

学校每个月对全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进行录像,并分类制成使用花絮。

三、教师电脑培训计划。

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与应用。学校将组织专人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加强培训指导,教师要将学习走在前头,自觉地学,大力提倡电子备课。

四、“班班通”制度的落实。

根据上学期“班班通”使用情况,本学期对违反“班班通使用制度”的教师进行处理。

五、网络管理与建设

1、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继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畅通。学校要继续完善相关的网络制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的服务与教育教学工作。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在保证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杜绝教师上网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管理员及全体教师都要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网络防毒。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基本上解决网络病毒在我校各计算机上的传播,保证网络不因病毒而导致堵塞、停网等现象的发生。

3、学校内网的管理,资源的下载与维护。

六、制定并落实学校网站的管理制度。

加强学校校园网网站建设和应用力度,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管好用好校园网,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建有自己的学习网页。通过建设各种学习主页,广泛吸引学生、教师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驻站,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知名度。管理员要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服务于教学的思想,管好用好校园网,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建设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学校网站。

七、成立网络研究中心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网络研究中心,研究“班班通”的有效运用。

八、综合工作。

1、完善学术报告厅设备。

2、户外电子屏的维护。

3、学校大活动的资料整理。

4、争取上级支持,每位教师配备电脑。

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网络部

6.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六

(2013-2018)

为科学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柯坪县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分析 1.学校概况

本校是我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项目,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援疆项目。学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齐备,整体布局合理。占地面积50926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概算投入近七千万元。学校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11月20日投入使用,原柯坪二小的13个班级495名学生迁入。2013年2月,石化希望小学整体和玉尔其、盖孜力两个乡的8所小学的4至6年级学生并入我校,现在学生1609人,班级42个,住校学生1036人。教职工210人,其中职工37人,生活指导教师21人。学校仪器设备全部在自治区相关要求配备,投入使用后,进一步促进了两乡一镇的教育资源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办学条件。

2.发展优势

首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出台,标志着自治区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次,柯坪县历来重视教育,县委县府把教育作为促进柯坪发展的根本之策。我校作为最大的援疆项目,得到了县级领导和县教科局的高度重视,多次 来学校调研视察,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第三,集中办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教师队伍的整合,有利于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学校硬件一流,被誉为“湖州最美小学”,学校重视优质育人环境的打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都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双语教育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三风建设面临挑战。学校刚成立,由十所学校的师生合并而成。对学校认同感,特别是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还未形成,在合校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合心、合力、达到和谐,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其次学校领导班子也是一个全新的班子,成员大多来自农村学校,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未真正显现,特别是管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第三是各种模式杂陈,对教学管理是一个挑战。目前的42个班,共分汉语普通班(13个)、民语普通班(22个)、模式一(7个)三种模式,从2013年下半年起,还将增加模式二,在今后的五年中,四种模式并存的情况将一直存在。第四是双语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双语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民语普通班的逐年减少,模式一及模式二的班级将不断增加,双语教师的缺口将会显现,学校教师队伍将出现严重的结构性不平衡。另外教师教育理念、执教能力不能满足需要。第五,教学质量低下,特别是民语部汉语课、数学课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与自治区双语教学的质量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从学生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以模式一和模式二为重点,统筹推进民语部双语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实现柯坪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基本原则

第一,有序推进、分步实施。从13年下半年起,努力做好民语部一年级模式二的推进工作,四年级根据两个乡原三年级的模式集中编班。第二,坚持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坚持量力而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第四,坚持以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双语教育质量。第五,坚持按照民汉兼通的要求,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提高民族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3.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双语教育工作全局,加强双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普及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力争在2018年,模式一及模式二班级占民语总班数的85%以上。通过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法全面深入的改革,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构建“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和美校园。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办家长满意的学校,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主要举措

1.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首先是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双语教育发展各项规章和文件,坚决按章办事,确保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其次,建立学校双语教育发展领导小组。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总领全校双语教 学工作,以分管业务副校长为具体实施人,教务处、教研室协助。组长:阿不都纳斯尔·热合曼、孔鑫火。副组长:李香香。组员:林松祥、韩丽琴、艾买尔江·拜克力、丁玲燕。第三确立质量第一的意思,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2.规范办学行为。教学与科研管理紧紧围绕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工作。首先依据《阿克苏地区教学管理手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挤占课程,落实好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考试。其次确保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课堂教学符合上级的要求,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率不低于85%。第三推进有效教学。牢固树立向课堂教学、教学常规要质量的意识。落实四有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讲评。在备课与上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以学为主,精讲精练。在有效训练中,着重做好作业的精选与全批。有条件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适当分层。在批改上重视二次批改,追求“天天清”。第四,抓实教学常规。执行教学常规月考核,做到月月有重点,把普查与重点项目检查结合。建立领导班子抓教学的推进机制。要求班子成员经常深入班级,走进课堂,随常听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质量与管理的共同提升,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通过十八大精神学习,以师德提升为抓手,教学技能为重点,为教师创设发展提升的途径,搭建学习的平台,精心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培养工作,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

首先是重视师德建设,开展“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活动,倡导全体教师关爱学生,打造优良教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情 趣课堂、温馨课堂,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努力提高教师双语水平。重点抓好两头。一是民族教师学汉语,通过考试、培训、民汉教师结对、演讲等多种校本培训形式,努力提高汉语水平。在此过程中,重点抓好汉语课教师及模式一模式二任课教师的汉语水平的提高。对于民族教师中汉语水平提升较快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表扬,树立典范。二是做好汉族教师学维语的工作。争取用二年的时间,全体汉族教师能学会100句日常用语。另外,大力配合地区教育学院的教师脱产培训工作,选好培训人员,做好思想工作,尽力解决培训教师的后顾之忧,力争在五年内使40周岁以下的教师大多数都能接受培训。

第三抓实校本研修,构建“读、练、研、助”的校本研修模式。读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书籍,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通过阅读更新理念,提高人文素养。练即开展基本功训练和教育教学比武。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三笔字、朗读、演讲等基本功训练,本学期组织一至二项的基本功比赛。按学科开展优质课、说课、评课等比赛。研就是根据学校实情,科学规划教研组和备课组。优化课表,从而使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系列化。针对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一课多磨或同课异构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真正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加强教学反思,提倡每月一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助即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一是开展好师徒结对活动。二是每周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培训。三是借助外部资源,邀请专家通过讲座、送教等活动,开拓眼界,更新观念。

4.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着重以双语班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达到“四个结合”,即: 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与提高质量务求实效相结合,认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研究与教学相融共进。做好已立项课题的推进,同时倡导校级个人课题申报,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以“和”为主题,突出“双语”,倡导和而不同,主题化,系列化,环境布置与文化活动并重。

首先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的净化。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见到纸屑主动拾起。抓好校园的美化。规划好学校环境布置方案,按照量力而行、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系列化的原则对各建筑、户外场地进行美化。开展班级、寝室、办公室的文化评比。

其次.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首先是规划并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做到每月一主题,月初布置,月末比赛,从班级内部比赛开始,提高参与率。其次开展好晨跑、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工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第三是启动学生社团建设。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长,组建好校级学生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增长才干、长知识、强能力。第四是规划一门校本课程,并选择部分年级加以推广。第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以集体借阅读的形式,三年级以上学生,每月至少阅读课外书一本,组织相应的读书征文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第六是组织相应的教工社团,定期开展文体活动。

7.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七

教育部在2001年4月制订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求各高校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使5%-10%的课程进行双语授课。[1]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积极开展双语授课的是由其专业特点决定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研究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学科, 是涉及光学、机械、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交叉学科。在交叉学科领域, 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外国一流大学有一定的差距。适当的借鉴和引用外国原版教材有利于我们掌握前沿动向及便于参与国际交流。其次, 本专业学生需要研究和操作较多的测量仪器, 参与大量编程工作。测量仪器的工作语言和编程环境语言大多以英语为最佳工作语言。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光学》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特点是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而且有相当的工程实用性。在工程实践领域, 为了跟上国际光学界的步伐, 了解业内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开设《工程光学》双语课程是与国际接轨的一条有效捷径。

2. 教材选择

教材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 尽量选择英文原版教材, 以保证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 利于学生把握英语思维和表达方式。近年来, 国内引进了相当大量的国外优秀教材影印版, 教材购置成本大大降低, 为双语课的开设提供了教材保障。其次, 教材要注重经典和传承度。例如Eugene Hecht所著的《Optics》 (Fourth Edition) 就是光学领域的一本流传度很广的教材, 目前被一些院校选作相关专业的双语课教材[2,3]。第三, 教材选择要符合的教学目标及本专业的学生水平。笔者比较了几本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 包括Max Born等著《Principles of Optics》 (7th Edition) 、Eugene Hecht著《Optics》 (Fourth Edition) 以及M.H.Freeman等著《Optics第11版》, 前两本以介绍光的电磁波本质作为切入点, 着重讲解了光传播的能量传递、特性及应用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对应工程光学中物理光学的部分内容, 理论性强, 难度较大, 不利于初学者学习。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时安排, 本专业以几何光学为主, 学生应重点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光学仪器的设计方法以及像差判断。选用《Optics第11版》, 因其从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入手, 重点讲解了光的折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棱镜、透镜、典型光学系统以及像差分析, 较符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同时, 选择郁道银、谈恒英主编的《工程光学基础教程》作为补充教材, 该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编排与《Optics光学第11版》契合度较高, 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英文教材内容。

3. 教学模式与方法

3.1 备课

非母语的运用是双语教学区别于普通教学方式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对教师备课要求的更加严格。教师首先应熟悉英文教材, 结合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其次, 制作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的英文讲义。多媒体讲义中的文字内容不宜过多, 适当的利用动画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理想光学系统物像关系时, 以动画的方式追迹每一条成像光线, 最终获得物像关系图, 清晰明了。第三, 合理组织教学语言, 以通俗易懂的英文让学生理解深奥的光学知识。第四, 充分掌握学生情况, 注意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问题, 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3.2 上课

根据英文使用比例不同, 课堂教学模式可分四类: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和术语引导型[4]。合理安排授课英文比例是双语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实际采用了“混合型”模式, 即授课采用外文教材, 教师用中英文交错授课。就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而言, 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英文教材同时配合英文板书和讲义, 重点概念和定律配中文释义, 课堂讲解中英文交替使用, 并视学生掌握情况在整学期的教学中逐渐增加课堂英文使用量, 以达到最终板书和讲义实现全英文, 授课80%以上使用英文的效果。

3.3 作业与考评

用英文顺利通过考试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又可为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为避免学生对用英文考试的畏惧, 平时作业适当的增加英文作业量, 或引入英文读书报告形式的作业, 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阅读英文题目并作答。考试命题中英文题目各占50%, 英文题目难度不易过大, 能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即可。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个别学生仍过分依赖于中文教材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增加课堂提问以及学生分组讨论, 启发学生英文思考, 英文回答问题,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文教材学习热情;二是写读书报告, 挑选学科相关的外文文献, 学生课后阅读整理读书笔记, 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今后,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布置问题, 学生课后自己通过课外阅读和资料查阅自行解决问题, 并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解,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英文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大湖, 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外语界, 2013 (1) :54-61.

[2]石华, 杨桂娟, 康冬梅, 朱娜.光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2 (27) :107-108.

[3]常建华, 冒晓莉, 肖韶荣.《工程光学》双语教学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 11, (6) .112-115.

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 篇八

关键词:江西 双语教学 系统 研究

中图分类号: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22-02

一、江西高校双语教学状况

1.教学过程管理。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双语教学的管理制定了详尽的管理办法,如: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则、双语教学的界定、双语教学具体的形式或称课程档次标准(初步双语教学、基本双语教学和完全双语教学三类)、分阶段实施步骤、保障措施、课程认定、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聘用、教材选购、教学规范、教学过程要求和规范、教学效果监控和评估、课时费计算与发放等的管理都比较到位。

2.双语教学涉及的学科范围。在教育部2001年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江西省高校的双语教学在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几乎是全面展开,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生物胚胎学、细胞学、经济法、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结构选型、C语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国际商务沟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跨国管理,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国际税收,国际商法,网络营销,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WTO、对外贸易等诸多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尤其是在经济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就甚多。尽管如此,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目前仍难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3.教材的选用、教学层次和方法。目前所采用的教材以英文原版教材为极大多数,少数采用国内自编英文教材。双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简单渗透层次:即以中文为主,课程上穿插英语教学。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的定理和关键词等,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二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文来思考解答问题。目前,受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江西省高校的双语教学层次大都在第二层次上,有的在第一层次,少数教学在第三层次上。大多数的教学方法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有的在教学手段上有所更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4.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凡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都进行了培训,大都是出国培训,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

5.有关双语教学的科研。江西省高校教师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也在对双语教学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涉及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对某些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申报了相关的课题并撰写了为数不少的论文。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合格的双语师资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合格的双语师资首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教学认真负责,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及时处理在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其次,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同时,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的口语发音还应是比较标准的。虽然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都将自己的教师送到国外进行了培训,在短期内要使任课老师具备一个合格双语教学教师的条件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2.学生英语水平。在江西省就学的学生,几所重点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稍高一些,其他高校学生英语的总体水平不高。一个共同的现象是,面对全英文的教材,英语基础欠扎实的学生在心理上对双语教学首先就有了畏惧感,产生了心理障碍。英语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要在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陌生的专业知识,对他们来说首先也是一个心理挑战。因此,语言障碍在学生这个层面上是个最大的障碍,由此而导致学生积极性的降低和对双语教学的不认可。

3.双语教学教材。绝大多数双语教学目前都是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许多原版教材内容非常好,全面、系统、具有前沿性、表达通俗易懂,但由于教育体制或教学计划或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一样,有些课程可以找到与课程名称一致的教材,有些课程却无法找到,只能使用相关教材的一部分;有些课程由于学时安排不一样,只能上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有些课程甚至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教材。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教学效果。任课教师自己对双语教学实践的满意度不高,多数认为目前是尝试阶段。受上述三个因素的制约,在目前这个尝试、摸索阶段,要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对江西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实施双语教学的合理定位。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完全必要的。首先,第二语言作为媒介的教学能够提高第二语言水平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第一语言水平或学科知识的掌握;其次,我们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近年来一般的金融、会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已出现就业难现象,但这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仍十分紧缺。一些专业人员不仅不懂国际通行的规则,甚至连外文文本都看不懂,更谈不上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并为企业争得最大利益。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完全必要的,但也不能一哄而上,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要考虑条件的成熟性和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即在开展的初级阶段,对双语教学要有合理的定位。

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在这三大块中,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来看,可以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尝试。

专业基础课,是重要的基础课,对于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夯实基础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一类课程主要采用中文教材,以中文授课为主。若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英文教材为参考书,供英文基础较好的同学使用。

对于涉外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量接触英语,他们必须懂得如何用英语与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因此,如若条件许可,所有的专业课都可采用双语教学,但受目前师资状况、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可获得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只能对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有些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对英语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尝试、摸索阶段,双语教学课程的定位,可以考虑专业任选课或对不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或工作的部分限选课中首先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

2.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实施双语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作出整体规划,在课程体系中统筹安排双语教学,在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应该逐步地让学生接触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有利于双语教学课程知识结构的衔接和承上启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渐习惯于用英语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二是专业化原则。由于双语教学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考虑到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获得较合适原版(英文版)教材的难易程度等问题,在设置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中应有轻重缓急,宜侧重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突出专业化。三是实用性原则。对于涉外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来自于实践活动。学生掌握这些课程后,工作起来就易于得心应手。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主要是用英语书面或口头对外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大量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实务性强的、用英语表达的专业词汇,在实务性课程中加强双语教学就成为势在必行。

3.双语教学教材体系的建设,撷选国外优秀原版(英文版)教材与整合教材。在起步阶段的双语教学,学生要用非母语的语言去掌握陌生的知识,双重困难给学生的压力很大,撷选国外优秀原版(英文版)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们普遍认为国外教材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反映了学科的前沿,内容丰富,叙述严谨规范,一般都配有多媒体课件。更重要的是,国外教材中还大量配以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时,可以从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易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当然,原版教材过于昂贵,学生人手一册显然不现实。国内有些出版社购买了某些教材的版权发行影印本,虽然降低了成本,但黑白印刷减弱了彩色图片的立体效果,有些甚至失去了教学意义。这是个急需解决的矛盾。有些课程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合适的外语教材,更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我们暂时可以选择一些国外类似教材的某些章节,或者选择一些网络资料编辑整合而成教材。为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保持知识的完整性,也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参考书供理解和掌握知识。

4.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需要有双栖型的师资。以往的教学中,外语教师一般对文学、历史等文史知识比较清楚,但对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很陌生,而专业教师一般外语水平又欠缺。目前大家认为“海归”派较为合适,他们既有外语基础又有专业知识。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正好有合适的“海归”来担任某些课程的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外语基础较好,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好教学效果并愿意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去进修外语,培养出合适的师资。此外,还可以聘请外教上课,给其配备助课教师的办法来解决。目前在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师资问题是能熟练用英语讲课的教师数量有限,而且,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能担此重任的就更紧缺。因此,培养出一批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5.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探讨。在教学中,教学双方所面临的难题都集中在由语言障碍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上。学生要在非母语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压力,由此而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有些课就采用讲授方式,有些课便于讨论的话,可考虑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先中英文交替式运用且逐渐地、尽量多地使用英语,让学生渐渐地接受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课,最后达到用母语学习的同等效果。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和案例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运用得好,其教学效果却令人刮目相看。在讨论和案例教学开展之前,学生必须课前认真预习,熟悉所讲内容,才能在课堂上参与讨论。通过自己课前的认真预习,对用英语表述的内容基本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样不仅使他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又使他们掌握了专业英语,一举两得。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要获得上述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完全有赖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笔试、口试、闭卷、开卷、半开卷等都可考虑。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发言的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

6.双语教学效果评估的探讨。双语教学的实施改变了授课语言、教材甚至教学模式和方法,那么这些改革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许多双语教学课程多为近期才刚刚开设,在短期内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还不太切合实际。还有,不同学校条件和水平不尽相同,当以何标准来评估,这些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有些评价指标在目前还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教材采用的语言必须是英语;其二,起步阶段,授课语言至少30%使用英语;其三,对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低于学生从汉语教学中获取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能获得“双丰收”,则双语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4YB398)

参考文献:

1.陈雅萍.国际货物运输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经济师.2006(2)119

2.胡小波,王志辉.高校双语教学误区与反思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上一篇:妇女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审计体制改革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