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具体内容

2024-10-01

孟子的仁政具体内容(11篇)

1.孟子的仁政具体内容 篇一

孟子仁政学说的本质

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认为君主以爱人之心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给人民以固定产业,使免于饥寒痛苦,再用礼仪教化,就可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暴虐的君主可以废黜是当时客观情况在孟子思想上的反映。孟子“仁政”思想是复杂的思想体系,反映着新旧交替期社会变革在某些人们意识上打下的双重烙印,即: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又固执地迷恋往古。孟子的思想中,后者是主导的,前者是从属的。

孟子从“仁政”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的学说,从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要求,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上看,孟子的仁政学说的主要方面是为民请命的,尽管孟子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那部分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的,尽管“民贵君轻”口号不可能真正实行,尽管仁政学说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企图缓和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是不能否认,孟子是丛剥削阶级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并引起很大重视的思想家仁政思想非孟子首创,在《书经》中可发现其萌芽。但第一次使用“仁政”,并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完整体系仁政学说的.则是孟子。“仁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民性的学说,它与反人民的法家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子的仁政纲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开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一切有志于改革的政治家总是把孟子的仁政学说作为改革的指导方针,而且许多耿直、富于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往往利用这个学说为武器,揭露、谴责历代封建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2.孟子的仁政具体内容 篇二

关键词:孟子,仁政,仁声,音乐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有说字子居或子车) , 鲁国“庆父”之后裔 (也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裔) , 战国时期的邹国 (鲁国之附属国, 今山东邹城市) 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与文学家, 公元前372年出生[约于周烈王四年, 此时距孔子卒年 (公元前479年) 约有百年左右], 卒于公元前289年 (约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作为战国时期儒家杰出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和儒家学说,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大思想家, 是一代儒家宗师, 与其门人一起著作有《孟子》 (属语录体散文集) , 是孟子的言论汇编。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极大地影响着后世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 享有“亚圣”之美誉。作为孔子的继承人, 孟子对继承与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其中礼乐的部分虽然相对简略, 但也充分表现出他的音乐思想与态度。孟子以“仁政”学说为基础, 形成了“仁声”的音乐观, 他认为音乐是表现仁义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为“仁政”服务的[1]29。

一、“仁政”学说是“仁声”音乐思想的根基

尚在幼年 (三岁) 时, 孟子就丧父, 家境较为贫寒。孟母对孟子的管束甚严, 一个人艰辛地将孟子抚养成人。譬如, 我们都知道孟母乃为后世母教之典范, 素有“孟母断织”、“孟母三迁”和“不敢去妇”等成为千古美谈的佳话。孟子一生追随孔子之学, 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二十多年间游历于鲁、齐、宋、魏等诸国。然而, 遗憾的是, 诸侯国君主们认为,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曲高和寡”、“迂远而阔于事情”。后来, 孟子退居深处从事自己的讲学传道, 与门下弟子一起研讨学问、谈论时事[2]30。大约是在齐威王在位期间, 孟子曾来到了齐国。在魏惠王及魏襄王时期内, 孟子曾去过魏国, 受到魏惠王较高的礼遇, 并被请教治国之道。在齐宣王时, 孟子又前往过齐国, 被委任为上卿, 其部分学说主张被齐国采纳。当然, 还有宋、梁等国[3]23。

在学成之后, 孟子以士之身份, 游说于宋国、鲁国、梁 (魏) 国、滕国、齐国等各个诸侯王国之间, 极力推行其政治主张。然而, 在当时的春秋战国,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几乎所有的大小王国都在“厉兵秣马”, 致力于通过使用武力的方式来达到国家统一的目的。自然而然, 孟子所主张的“仁政”学说就不被采纳, 甚至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因而未得到实际推行之机遇。乃至于在后来, 孟子决心退隐, 并专门与众弟子一起传道讲学, 述恩师仲尼之思想, 作《孟子》有七篇[4]17。据《史记》记载, 孟子著述有七篇传世, 《孟子》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该书虽非孟子之手笔, 但却是其弟子所记, 皆为其言行。从书中可知, 孟子的思想是:在人性的看法上, 认为人生来就具备四种品德 (仁、义、礼、智) , 主张“性善论”。也就是说, 在孟子看来, 人们应当重视内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内省的方式, 人们能够保持升华“善之本性”, 反之, 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 孟子突出强调王国要真正强大, 就应采用“王道”与“仁政”。对平民百姓“省刑罚、薄税敛”的做法也就是实施“仁政”。古往今来, 但凡得天下者均是由于“仁政”得以大力实施的结果, 而且恰恰是因为政“不仁”而失去天下的。除此之外, 孟子还主张:在诸侯国的三大法宝 (土地、人民、政事) 中, “民贵君轻”, 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一国之君主倘若犯下大的过错, 臣下就应当积极进谏劝诫, 倘若君王不采纳谏言, 那人们就可以轰他下台, 力挺明主执政;对于纣、桀之类的残暴君主, 天下的臣民们则应该联合起来进行抗争直至诛灭他[5]15。孟子认为“仁者无敌”, 主张应该采用“仁政”以赢得“民心”的方式, 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使得天下不战而真心归顺;与之相对, 孟子还强烈地反对通过兼并战争的形式去征服其他国家, 也就是抵制单纯武力解决问题的“霸道”行径。孟子认为, 如果统治者推行“虐政”, 不顾人民的死活, 将一定失去民心, 变成独夫民贼, 为人民所推翻;与之相反, “仁政”恰恰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政治形式, 实行仁政能够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而国泰民安。

在传统哲学思想方面, 孟子继承了孔子之“天命”思想, 认为天是最高的范畴, “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之本原, 将“天”想象成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还剔除了其中残留着的人格神之内涵。孟子将“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之本质属性, 指出:“诚”者乃天之道。在整个孟子之思想体系 (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 中, 孟子认为“天就是这个体系之基石”[6]31。一方面, 孟子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人民, 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比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人民应该像孝敬父母一样去服侍君王;另一方面, 孟子又认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严格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并效仿周制拟出从天子至庶人的一套等级制度。“仁政”学说的成熟与发展, 为其音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仁声”音乐思想为“仁政”学说服务

孟子的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仁、义、善”是孟子一贯奉行的主要思想。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 孟子多年周游列国。在音乐方面, 孟子提出了“仁声”之思想。在音乐教育思想上, 孟子充分肯定了音乐艺术感染力及其特殊育人功用。孟子认为, 音乐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张寓教于乐, 将礼乐之实施、尤其是乐之情感体验与伦理道德完善相结, 真正实现“寓理义于情感愉悦的体验”之中, 从而在乐教的轨道中实现伦理道德, 实现礼乐教化成就人格之完满与人性善之本性。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 孟子关于音乐教育的基本看法就显得十分清楚了。与单纯运用语言进行道德说教的方式相比, 孟子认为“些微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主张通过音乐和音乐教育去鼓舞人、启迪人和引导人的作用会更大, 也更加能够打动人心。与“仁言”之感化人和教育人相比, 孟子认为“仁声”的作用要更加强烈[7]8。这也即是, “教化众人”运用美的“仁声”, 比用“仁言”更能深入人心, 因为人世间的“仁义”是那么高尚和美的, 由此发出的“仁声”自然也是高尚和美的。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孟子亲身体味到了这一点深刻的道理:在那些曲调高雅且嵌有一定道德内涵的音乐声里, 沉浸在乐声中的人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较为深刻的心灵震撼与情感体验, 这个远远超过一切道德说教之功效。

乐声善教优于语言德教的音乐教育思想, 既是对先秦儒家之乐教思想的超越, 又是对孔子的乐教思想, 亦即“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些微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的一次大发展。为了深入强调自己关于乐教的“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中心思想, 孟子经常强调“今之乐, 犹古之乐也”, 足以看出他是十分推崇古乐的。孟子认为“集大成者, 金声而玉振也”, 格外强调“乐”之形式美, 因为金声者乃是条理之始、玉振者乃为条理之终[8]16。从孟子这一思想的表述看, 虽然不是那么的具体,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出, 孟子确实主张应以“条理”之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乐”的“仁声”之美。由此可知, 孟子应是继承了孔子所主张的“尽善尽美”之音乐美学思想。在对音乐的欣赏方面孟子的主张应该是“耳之于声, 有同听焉”, 因为“天下之耳相似也”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之上, 孟子还进一步主张:“ (王) 应与民同乐”, 以使天下得治。在孟子看来, “独自乐乐”莫若“与人乐乐”, “与人乐乐莫若“与众乐乐”。在音乐欣赏及其教育方面, 孟子打破了旧时的等级观念在音乐方面的拘束。在孟子看来, 人生来就有享受音乐之欲求与能力, 人生快乐之一就是享受音乐, 人对音乐的欣赏具有共同的美感, 是人们内心的欢乐之情不可抑制地自然外露的反映。闻乐则可以知德、知政;仁义之德应是音乐内容方面的核心。除此之外, 孟子还主张, 道德意志与道德情感是任何形式的音乐体验之根本基础, 否则这种音乐将毫无价值可言[9]95。

由此可见, 孟子的音乐思想, 一方面打破了旧有音乐方面的等级观念, 重视通过音乐及其教育的方式促进君臣与百姓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 还应重视音乐艺术所具有的“达世之治”、“致人之和”与“悦人之心”等独特的社会功能。所有这些也是承继于先秦时代尚“和”之音乐思想的。

参考文献

[1]贾剑蕾.孟子音乐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 212 (2) .

[2]王志成.孟子的仁政论及其音乐美学观[J].晋阳学刊, 2003 (1) .

[3]霍海波.孟子与荀子的音乐美学观之比较[J].黄河之声, 2011 (7) .

[4]刘兰.孟子的音乐思想[J].齐鲁学刊, 1986 (8) .

[5]李畅然.辨清代客观化解经方法论同“诠释学的循环”原理之疑似——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孟子正义》为焦点[J].文化与诗学, 2009 (1) .

[6]鄂培.孟子与《孟子》一书撷要[J].国学论衡, 1998 (10) .

[7]向阳.从《庄暴见孟子》看孟子的论辩艺术[J].语文教学之友, 2009 (6) .

[8]刘伟.试探《孟子》所体现的孟子人格特质[J].安徽文学, 2007 (3) .

3.孟子散文中仁政民本思想之探 篇三

【摘 要】儒家思想一直在封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儒家思想适合封建统治者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另一方面,孔孟思想的核心“仁政”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促使社会向前发展。文章就孟子散文中的仁政民本思想略作了探析。

【关键词】孟子散文 仁政民本思想 影响

悠悠中华,滚滚江河,上下五千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直到今天,他的政治理论、经济观点、哲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仍为人们所沿袭,所实践,所证明。他,就是孟子。

一、孟子思想核心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大师,早年曾游学齐、魏等诸侯国,曾为齐宣王客卿。宣王很尊礼孟子,但对他的学说始终不采用,这是因为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在讲“攻伐”,而他却一味宣传王道仁政,不符合统治者要求。孟子生性刚烈,他的处世原则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在对待国君态度上,孟子绝没有孔子那样恭顺,他认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他推崇大丈夫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而且他的胸襟抱负也是远大的,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自信。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仁政”,这与孔子“仁”的学说和“德政”是一脉相承的。孟子仁政王道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民本论”,即“民贵君轻”,他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同时大力推行学校教育,进行礼乐教化。

孟子的仁政主张有两方面理论依据,即政治理论——民本论和哲学理论——性善论。从民本论出发,统治者要想统一天下,长治久安,必须推行仁政;从性善论出发,百姓需要贤明仁爱的国君,这为统治者推行仁政提供了可能。总之,民本论是建立在行仁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之上的。

二、孟子仁政民本思想在其散文中的体现

孟子早就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他在《孟子·尽心下》中提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可见,君主治国必须首先照顾到百姓的利益,否则国家很难长治久安。当然,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从如何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来强调民本的,因而仍带有一定阶级局限性。但他能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充分体现了封建时代进步思想家的战略眼光。因此我们说孟子把古代的民本思想发展到顶峰。

从这种“民贵君轻”思想出发,孟子敢于揭露“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的悲惨现实。孟子认为:“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并对暴君发出声讨:“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敢于站在人民的立场替广大黎民百姓说话,大胆揭露社会弊端并批判统治者的昏庸,实在令人钦佩。

孟子一方面敢于揭露社会黑暗,另一方面极力推行王道,施行仁政。他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故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他主张以德治国:“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同时还强调推恩于人:“《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以德服人,让人心悦诚服。

孟子这种行王道施仁政的主张还表现在“制民恒产”方面。他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讲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在孟子看来,一个圣明的国君治理天下,必使天下贤能之士都被招揽到他的朝中,使所有耕种的百姓都聚集在他的田野上,所有经商的人都愿到他的集市中买卖交易,如此下去,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百姓殷实富足,谁能抵御过他呢?

孟子仁政民本思想还体现在“与民同樂”争取民心方面。他在《孟子·离娄上》中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梁惠王下》中写道:“‘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向齐宣王列举了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证明了“与民同乐,天下王矣”的重要性。正如他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同时,他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战争胜负取决于民心向背。

三、孟子思想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历代开明国君无不从中获取教益,采取措施,巩固统治,促使社会向前发展。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从而出现了汉初稳定发展局面以及后来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认识到君民关系如舟水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提倡大力发展生产,励精图治,兴利除弊,从而有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百姓困顿,民生凋敝,要爱惜民力,“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明太祖洪武实录》)。如此史实不胜枚举。孟子仁政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人民负担,促使社会向前发展。

孟子民本思想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起到缓解协调作用,为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民主思想提供了一定基础,锻造了中华民族御侮图强的爱国主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一定借鉴意义。

首先,孟子提出一套“制民恒产”的土地制度和薄收赋税、社会分工等经济制度,让人们能够仰可事父母,俯可蓄妻子,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实现财物平均分配就不担忧贫穷,百姓生活安定就不怕人口稀少。目前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全面脱贫向小康社会迈进,无疑是英明之举、伟大之策。

其次,孟子的天人合一、民为国本思想,与党的十八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实现绿色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再次,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在人性向善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才能殷实富足;只有人人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和谐完美。

4.行仁政:孟子读书笔记之二 篇四

读论语

一、仁盏囊谰

1. 政权的价值在于慈爱民众,而君主先天具有的善性使奉行仁政,慈爱民众成为可能。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梁惠王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

2. 孟子将天设定为至上的义理,其本相为仁,要完成慈爱民众的使命,统治者只能依照这一本相,奉行仁政。奉行仁政必将得到天下的归服,相反,背离仁政的统治者,放弃了为民父母,慈爱民众的使命,就不能保有国家,甚至被奉行仁政者诛杀而国破身亡。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上》)

“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滕文公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梁惠王上》)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梁惠王上》)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离娄上》)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3.奉行仁政便会得到民众、商旅、士人的内心拥戴,终将得到整个天下的归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逵谕酢F淙羰牵孰能御之?” (《梁惠王上》)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公孙丑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

4.孟子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对等性,所以,他在肯定统治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宰地位的同时,将家庭伦理关系推广到政治生活,主张统治者要以父母对待子女的情感、态度来治理民众,与百姓同忧同乐,施恩于民众,保证民众的利益。奉行仁政使君主得到了民心这一最大的利益,比之于这个最大利益,统治者们所热衷的,诸如从民众中获取财富,富国强兵这些利益不过是小利,而且是获得民心这一最大利益的自然结果。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心下》)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报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梁惠王下》)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尽心下》)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上》)

“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朱熹《四书集注》引程颐语)

二、仁政的措施

1.仁政的基本内容是确保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再施以教化。

孟子提出的仁政具体措施的基础是保证民众拥有固定的.土地和其他生活资产,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教化,使民众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并将这种伦理关系推广到政治生活,在政治生活中忠诚统治者,安于被治者的地位。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滕文公上》)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梁惠王上》)

“王如能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梁惠王上》)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上》)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滕文公上》)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

2.奉行仁政的必要条件是君主尊重贤人,接受贤人教诲。

孟子事实上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不平等的,所以,虽然人的本性都有善端,虽然人人都可以通过修养而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一定要得到那些已经认知了仁的先觉者的教诲,才可以,君主也是如此,只有得到道德先觉者的教诲才能够发展内在的善性,奉行仁政。轻视贤人,或者表面上尊重贤人,实际上却并不听从其教诲,是君主不能奉行仁政的原因,孟子对他们持批评态度。所以,孟子十分突出贤人在政治生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万章上》)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公孙丑下》)

“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离娄上》)

“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公孙丑下》)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尽心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天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公孙丑上》)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公孙丑下》)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梁惠王下》)

3.选拔人才、任用官吏。

在孟子看来,官吏的使命是协助君主奉行仁政,一方面,官吏要帮助君主修养仁德,一方面,要在自己管辖的领域内实现仁政。做官吏的人一定要具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操守,贤人是最理想的官吏。君主任用官吏的目的是让他们协助自己奉行仁政;贤人入朝作官的目的是行仁于天下,因此,规范君主和官吏之间关系的准绳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孟子认为,君主与官吏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对等性的,君主只有善待官吏,官吏才能忠诚君主。君主首先要崇尚人才,选拔人才,让贤者身居高位,并采纳、实行贤人的主张。不任用道德低下的人。赏罚有度。贤人如果要做官,就跟随追求仁德的君主,辅佐暴虐民众的君主,就违背了为官的目的。官吏要以仁道事君,忠于职守,不可辜负官吏的使命和地位。

君臣关系: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离娄上》)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为君之道: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滕文公上》)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j之人至矣。与谗谄而谀人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告子下》)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滕文公下》)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为臣之道: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告子下》)

“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告子下》)

“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公孙丑下》)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尽心上》)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尽心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公孙丑下》)

“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公孙丑下》)

4850字

5.商务专员的具体内容 篇五

1、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寻找、挖掘有利于公司的合作资源,主动寻找和开发需要进行广告投放的二类电商客户,负责公司业务的拓展工作;

2、熟悉电子商务、网络推广方式;

3、以网络营销、电销、面销相结合等多渠道发掘并追踪潜在客户;

4、分析客户的潜在及深度需求,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广告方案;

5、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互联网广告方案,与企业进行推广谈判并达成合作;

6、进行相关市场讯息的挖掘与整理收集;

7、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互联网行业、广告公司、电话营销等优质销售工作经验者优先;

2、有二类电商工作经验,熟悉电子商务、网络推广方式,有自己的寻找客户的途径;

3、具有较强的公关、谈判、沟通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熟练使用Office等常用办公软件;

5、为人责任心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面对压力,态度乐观,自我调节能力强;且执行力、学习力、责任感、目标感强;

6、有高度工作热情和耐心,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并能处理好团队和个人能力发挥的关系;

7、善于主动销售,有丰富的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

6.招商总监的具体内容 篇六

2、负责制定、分解年、季度、月经营指标,并监督、检查完成情况;

3、负责组织市场调查,预测市场发展趋势,针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的需要提出应对策略;

4、负责公司招商工作,对各项业务洽谈、签约工作进行管理、协调、指导、监督,并审核各项业务合同,负责指导本部门员工对招商合同的管理、建档、查询工作;

5、负责安排本部门员工进行新品牌的开发、引进及品牌的优化工作并组织安排相关招商人员参加各类商品招商会;为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方案和建议;

6、协助完成公司重大业务的谈判、协议签署及客户跟进;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 总监工程师职责具体内容

★ 法务总监的具体内容

★ 招商总监工作的主要职责

★ 招商总监工作职责精编

★ 招商总监岗位的基本职责

★ 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 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 招商邀请函格式

★ 招商工作计划

7.金融人员的素养具体内容 篇七

作为高管人员,不是要具体创造利润,而是要去发现利润增长点,发现市场拓展点,发展增收节支的关键环节。

高管人员有这个能力,就会不断地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利润来源。

目前,中国的银行主要是靠利差吃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差将走进微利时代,光靠贷款吃利差不行。

那么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就在于融资业务,在于中间业务和不断的金融产品、金融212具创新。

作为一个高管人员,要有资金交易意识,要善于预测市场变化,善于运用资金捕捉商机。

8.财务总监的具体职责内容 篇八

2、全面负责公司整体财务工作的规划、管理和不断优化;

3、负责上市公司的财务规范化运作;

4、主持对重大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的风险评估、指导、跟踪和财务风险控制;

5、参与公司重要事项的分析和决策,为公司业务发展及对外投资等事项提供财务方面的分析和决策依据;

6、协调公司同银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关系,维护公司利益;

9.法务主管的具体职责内容 篇九

2、根据投融资项目的需求,提供包括投融资结构、法律架构、合约安排、执行细节等在内的一系列侧重于法律的综合投融资方案。

3、作为项目小组成员参与公司尽职调查团队的尽职调查,进行工商、股权和业务等方面的法律核查,形成独立的法律判断,给出初步的解决法律问题和降低法律风险的方案和建议,最终形成书面的法律意见。

4、参与组建内核小组,对尽职调查团队的调查结果进行核查、出具核查意见;列席投融资决策委员会,并在会上提示相关法律风险、提出法律意见和处理建议。

5、参与和配合投融资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6、立足于风控和有效解决的角度审核公司日常合同和子公司重大合同。协助公司进行知识产权等的申请、维护,保障公司在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权益。

7、参与公司投融资项目谈判,以及招投标活动,配合各部门的要求,进行法律论证,出具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协助公司进行投融资后的法律事务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出具工商法律文件、相关法律意见、投后管理等。

8、协助外聘律师处理一般的诉讼、非诉讼、仲裁案件;协助进行调解、行政复议、听证等法律活动;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根据事实和法律,积极维护公司权益。

9、向各部门和员工提供相关法律咨询。

10、进行和外聘律师、司法、执法机构的常规沟通。

11、协助公司及各子公司法务人员执行公司法务管理制度。

12、协助开展法律培训、制度推行说明会、合同讨论会等。

13、参与法务部内部专业会议和民主讨论、对法务工作提出建言和协助。

10.采购部门的职责具体内容 篇十

2、负责采购部日常工作,根据项目营销计划和实际销售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并实施;

3、掌握市场行情,按“质优、价廉”的原则,货比三家,择优采购,负责对物资采购的询价、议价、比价以及合同的拟定和签订;

4、进行采购收据的规范指导和审核工作,对购进物品做到票证齐全、物票相符,报账及时,协助财会进行成本的控制和审核;

5、从产品运营全流程去核查、调研、沟通管控,有效保障合作产品的售卖品质;

11.市场渠道经理的具体内容 篇十一

1、根据公司经营目标,制定区域年度销售目标任务,计划,并有效分解,执行;

2、组织市场调研,收集有关市场信息,分析内、外环境,确定目标市场,制订大客户销售策略并展开实施;

3、维护并开拓关键客户的联系,解决业务拓展中的各类问题,深入了解教育培训行业;

4、分析竞争对手、深入了解目标市场以及行业发展的变化不断优化业务模式,并不断积累和妥善维护客户关系,分析、寻找国内销售的新机会并把握时机;

5、负责定期制定所负责区域销售预测,及时反馈区域市场状况和竞争信息,为整体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任职资格:

1、管理、市场营销、等大专以上学历,受过市场营销、管理技能开发等方面的培训;

3、熟悉品牌文化衍生品、互联网产品等的的市场研究、市场推广、市场策划等;

4、具有优秀的营销技巧,表达和谈判能力突出,善于与客户的高层交往、沟通,性格开朗、乐观,市场开拓能力强;

5、具有战略前瞻性思维, 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6、有毛绒玩具、伴手礼、电子产品行业的客户资源者优先考虑。

市场渠道经理的具体内容2

职责:

1、熟练掌握公司推广的项目并通过自有渠道、资源挖掘潜在高端群体的客户群,建立高端客户群合作(如金融、海外房产、高端会所、协会、教育培训等方向),并协助销售部门进行销售转化;

2、代表公司与渠道机构洽谈,与渠道合作方建立长远的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

3、为合作渠道进行业务宣传及培训,以及完成上级分配的渠道任务。

4、维护渠道及其来源客户的关系,进行客户信息跟踪及汇报工作;

5、根据公司整体营销计划,协助渠道部门策划市场活动,并推进市场活动展开。

6、配合公司各项活动的开展,为各部门做支持工作;

7、协助上级对市场渠道的发展给予合理性建议。

8、公司交代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本科或以上学历,曾从事高端人群渠道拓展工作1年或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

2、市场嗅觉敏锐,善于发掘有效渠道;执行力强,能有效实施渠道计划;

3、具备良好的谈判技巧,犀利的市场洞察力,独立开发市场的能力,良好的个人形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工作压力;

4、有高端资源渠道销售经验及教育、移民、海房、海外投资渠道开发管理经验和行业客户资源者优先。

市场渠道经理的具体内容3

职责:

1.维护已有的销售渠道客户的关系,将企业的最新销售政策传达给渠道客户

2.以结果为向导,执行并完成公司年度渠道推广销售计划及任务;根据销售目标,制定和引入新的渠道开发策略和渠道销售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提供渠道服务支持;

3.与市场部门协调进行配合,共同完成渠道拓展和推广活动;

4.负责对部门员工进行渠道开发与销售培训;

5.控制渠道开发的成本,防止出现超出预算的状况;

6.解决在渠道开发或者渠道销售过程中的突发问题,注意维系企业的声誉;

能力

1.具备专业的互联网软件销售渠道开发经验;

2.熟悉1688等各大电商平台,熟悉专业批发市场,有erp软件销售或专业市场资源优先考虑;

2.熟悉本行业相关产品以及同类产品的国内外销售情况,熟悉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

3.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能认识和分析代理商、经销商各方面能力;

上一篇:办公楼装修工程下一篇:如何撰写个人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