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

2024-09-19

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共8篇)

1.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 篇一

高中政治期末复习开始了,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常考方式】选择题

2、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的职能。

【常考方式】选择题

3、汇率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本币升值的影响: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2)本币贬值的影响: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也有材料题涉及,结合解析型主观题进行考查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常考方式】选择题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常考方式】选择题

6、恩格尔系数反映什么?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消费结构和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常考方式】选择题

7、扩大内需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⑤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⑥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均有涉及,以材料题为主,需着重背诵

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常考方式】材料题

9、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常考方式】选择题

1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作用和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

11、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

12、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企业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才能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常考方式】材料题居多,结合措施型主观题进行考查。

13、企业的兼并与破产的作用?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其作用在于:

①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

1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常考方式】选择题

1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分配政策。

【常考方式】选择题

16、税收的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常考方式】选择题

17、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②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③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结合解析型主观题来进行考查。

18、市场调节的弊端与影响?

(1)弊端:

①自发性: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自身的不正当利益(盗版)。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哄而下(上)”。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2)单纯市场调节后果(影响):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级分化。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常考方式】以材料题居多,常结合解析型设问进行考查

20、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①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

【常考方式】选择题

21、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常考方式】材料题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常考方式】选择题

2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一国的经济波动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尤其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常考方式】材料题

2.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效仿,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⑴清明节是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物质基础

(2)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影响深刻

A.(1)(2)B(3)(4)C(2)(3)D(2)(4)

2、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材料主要强调

A.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B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D传统----文化永续的源泉

3、馄沌---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香港一带称之为云吞,江西

有称之为清汤,福建人又称之为扁食燕,等等。各地对馄沌称呼的差异反应了

A我国各地文化都是同根同源

B各地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C中华民族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的是①语言②文字③艺术④自然科学⑤河流⑥价值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C.文化决定经济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7、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8、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严重影响。这说明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9.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1.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2.“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这句话所体现的道理是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1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14.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16.刘谦表演的魔术受到热捧。这表明在当今社会,若仍然依靠在刀刃上表演惊险的绝技来生活,显然不值得提倡;而魔术等传统艺术很受公众欢迎,是要及时挽救的。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17.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A.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B.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C.要坚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18.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脉相传,源远流长,是由于中华文化

①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③能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④来源于实践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诗言志”。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勉。这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20、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

这表明发展中医

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21、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2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讲,必须

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真正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④划清社会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划清文明与愚昧的界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4、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网络音乐节的举行,使中国成千上万的网迷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主要表明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C.网络文化是人们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消费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25、网络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在的大部分读者喜欢有趣、通俗、流行的文化形式。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生产要贴近生活和实际②文化生产要讲究效益就必须通俗化、趣味化③大众文化应实现内容、手段、形式创新,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④文化生产与创新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6、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7、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形式的是()

①各级党政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②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③打击非法走私、刑事犯罪、行贿受贿 ④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8、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

A.邓小平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9、近几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战略。“富脑袋”主要是指()

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30、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从《东方红》到《复兴之路》说明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不断补充

二、材料题(40分)

31、材料一:安徽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一大批涵盖各个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等非物质文化。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提炼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快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在皖重大革命历史文化题材挖掘和创作利用,创新红军文化和新四军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形式,激发全省人民积极投身美好安徽和文化强省建设。

材料二:2012年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其主体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授牌、等一系列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安徽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保护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够推动文化的繁荣?(8分)

32、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12分)

33、材料一上海某校开展了以“通过世博看祖国”为主题的谈天说地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世博园参观,游客们可以尽情领略世博风情,不仅能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还可以感受到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客们大开眼界,精神愉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12分)

2012-201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0CBBDC DCCCD 11-20BCBAC CDCBB 21-30BACBD CCBDB

二、材料题31、1、⑴立足本省的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2)弘扬老区传统革命精神,激发本省人民投身文化强省建设的积极性和强大动力。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形式,增强本省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2、(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因而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2)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

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

32、答:(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33、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通过世博看祖国”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参观世博园使人们在无形中获得精神愉悦。

3.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 篇三

1.2013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8 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全国税收总收入59 260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68 591亿元,同比增长7.5 %。这说明()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也获得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2013年济南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增收节支,有效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确保了全市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据此回答2~3题。

2.“生财”之道的根本在于()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收入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解析:选D。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分配政策。所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也有两个,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而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是重要措施,故选D项。

3.“聚财”之度在于()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解析:选C。在增加财政收入中要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即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12.7万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8万亿元,财政收支差额1.1万亿元。下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几乎不存在 ②只有财政盈余才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③财政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④财政赤字不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财政收支状况的认识。①③说法正确。②④对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说法过于绝对。

5.自2013年8月1日起,国家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全面展开新一轮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在本次债务审计结果公布前,已有权威专家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地方债务规模远远超过2010年的水平,预计规模在20万亿出头。面对持续增长的地方债务,政府应()A.降低社会保障标准,减少财政支出 B.依法制定财政预算,向公众公开 C.大幅度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D.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防范风险

解析:选D。本题考查财政收支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会使财政赤字扩大,如不加以控制,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应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减少债务和赤字,以防范风险,故选D项。

6.2013年,我国将加大财政投入,将20 种新农合重大疾病优先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范

围,并由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这表明()①我国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③国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商业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中的“初次分配”表述错误,④中的“商业保险”不符合题意,应为社会保险。

7.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达农村公路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1.2亿元,用于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5~30亿元,全面完成续建、改建农村公路里程4 800公里。这体现了国家财政的作用是()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解析:选B。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中央财政加强新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选B项。

8.财政部于2013年9月10日至9月19日发行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增加国内需求 ③扩大政府投资

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国债会形成财政收入,再用于扩大政府投资,会刺激投资需求,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刺激经济的发展。

9.2013年9月10日,国家下发通知要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这主要基于税收的()A.法制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这是国家运用政治权力打击违法行为,是税收强制性的体现,故选C项。

10.漫画《上调》告诉我们,个人所得税的上调()

上调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④能够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纳税人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故排除①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是国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故选D。

11.自 2013年 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再度扩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扩至全国。“营改增”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

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营改增”改革的推进有利于()①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释放改革红利 ②避免重复征税,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完善财税体制,增加税收收入 ④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应选②;“营改增”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应选④。“营改增”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来源,也不会增加税收收入,①③不符合题意。

12.网络发票是符合国家税务总局统一标准并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公布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网络发票推行后,纳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公布的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开具发票,开票信息会实时传至税务机关监管系统。可见,推行网络发票()①可使电子发票完全取代纸质发票,节约应用成本 ②可以有效防控各种发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③主要是为了方便向电子商务或个人网店征税,堵塞漏洞 ④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信息管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依法纳税与征税。网络发票的推行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征管,防止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完全取代”表述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2012年某市经济数据统计

材料二 2012年以来,该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达115.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数的59.5%。该市财政局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1 452万元,补贴标准达到每亩120元;积极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明财政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解析:本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概括图表信息时,既要注意该市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横向变化,又要注意三者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第(2)问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回答时应依据该市财政支出的内容来回答,切忌罗列财政的三个作用。

答案:(1)①2012年该市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③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该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该市通过惠农补贴,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14.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税制改革,相继实施了提高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同时,为保证国家税收的收缴,税务机关也加大了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惩处力度,震慑了违法行为,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上述减税政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加大对四种违反税法行为惩处力度的经济学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题目,可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分别说明其意义。第(2)问属于“依据类”题目,可从税收基本特征、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公民依法纳税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提高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同时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③对小微企业减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 篇四



莘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政治试题

命题人:杨春芳 审题人:朱迎春

2012.10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按期顺利交付海军 B.2012年9月21日,《太和清音》首届中国道教文化音乐展演在京举行 C.2012年9月25日,发改委要求严查月饼价格及公路免费落实

D.2012年9月21日,习近平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暨2012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2.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这意味着()

①纯自然的东西不能被称为文化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创作过程是一个能动性活动

④文化是为人所创造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经济、文化所决定,又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4.《喜羊羊与灰太狼》前期投入两千万元,赚回的播出费以及带动的玩具、图书等产业链,产值将超过四个亿,让沉寂已久的中国原创动漫“羊”眉吐气。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动漫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前,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竞选获胜具有重要意义,两党都围绕着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以期抢占文化的“桥头堡”。这体现了()

A.文化是政治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

D.文化教育对政治起促进作用 6、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第十九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事后陈贤妹三辞政府慰问金,并坦然地说:“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这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是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这意味着()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

8.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11.“公益广告是一盏灯”主要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12.严复说: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13.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15.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2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保护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17.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必须全盘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A.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B.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处 C.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D.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19.2011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以促进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也同期举行。本届博览会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0.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

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2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 “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012年2月14日,我校召开“唱红歌、读经典、诵古文、学英模贤达”活动筹备会。会议讨论制定了《莘县实验高中“唱、读、诵、学”活动暨第三届读书节实施方案》。回答22—23题。22.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23.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说明教育

()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迁,炎黄子孙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25.现代社会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

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的产生主要是以卫星、电视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6.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27.当各国面临人口、环境、资源等危机时,人们开始理解“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深刻含义;当人类遭遇金融风暴时,人们赫然发现“去奢去泰”“居安思危”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古已有之。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必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B.传统文化顺应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C.传统文化要在社会发展中继承

D.传统文化要不断随着时代创新

28.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29.“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C.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30.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现,使网络语言兴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A、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促进

B、科技进步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C、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31.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2.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

①社会实践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2012年清明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



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明

()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4.山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领域引导着时代新潮流。山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②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A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5.从“欢乐春节”到上海世博会,从俄罗斯“汉语年”到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从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到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

()

①加深理解,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②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④博采各国文化的长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36.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37.《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把握好:()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8.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的众多新事物、新人物,包括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给电视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激情和灵感。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产生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③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是给艺术家带来荣誉

④文化创作者应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故宫博物院与IBM合作历时3年开发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正式启动。今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轻点鼠标就能足不出户免费“游览”虚拟故宫全貌。这一事实说明()

①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

A.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二、非选择题

4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三个越来越”这一观点。(8分)

42、山东省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如下目标:2010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15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2010年完成乡镇服务站改造提升,40%的村级接收点达到规范化要求;2010年全省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活动室;2010年全省实现一村一月放一场公益电影;2010年全省一半左右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到2015年覆盖所有行政村。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农村改革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12分)

43、近年来,山东省一方面充分挖掘泉城文化、孔孟文化等传统文化精华,另一方面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派出、接待文艺团组五千多起,涉及欧美日韩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产生了《南下》、《闯关东》等一系列“文化精品”。因此,鲁剧、鲁报、鲁书、鲁画、鲁歌、鲁文……一个个“鲁”字号金字招牌,在世界文化版图强势隆起,齐鲁国际影响力不断增



强。

结合材料,谈谈山东省是如何提升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8分)

44、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文明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地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如快构建强大地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保护环境需要创新环保理念。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加强环境保护?(12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DABB

6---10 AABDA

11---15

BDCBA

16---20 BCDDB 21---25 DAACA

26---30 BCBBC

31---35

BBADB

36---40 CADDA



二、非选择题

41、(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 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 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 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 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2、(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展农村文化,能够使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不解的精神动力(2分)(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民主素养,参与政治生活,构建和谐社会。(4分)(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实现村村通和户户通,建文化站和活动室、农家书屋,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4分)(4)文化能够塑造人生。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能够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增强农民的精神力量,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2分)

43、①山东省对传统齐鲁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加强文化交流,推动齐鲁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齐鲁文化的了解。④推动文化创新,促进齐鲁文化的繁荣,使齐鲁文化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44、(1)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加强环保要结合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进行环保文化的创新。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加强环境保护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具体途径,加强环境保护要充分吸收外国先进的有益的成果。

(4)加强环境保护、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

(5)加强环境保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5.高中政治必修一月考考试试题 篇五

记者昨日获悉,日前召开的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会议透露出新消息:我省“新高考”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省教育厅计划在后年春季前出台“四川省高考实施方案”等。 据悉,我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明年进校的我省高一新生三年后将面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的“新高考”。从省教育厅现有安排看,我省将至少提前两年公布“新高考”的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认为,我省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地震灾区学校重建工作明年将全面完成,这些不仅有利于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有利于对普通高考实施改革。

明年启动高中新课改

我省将从明年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地学校严格按照部、省课程设置方案,根据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开设好必修和选修课程,不允许随意删减。此外,各普通高中学校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课程计划,在保证开齐必修课程和最低限额选修课程的同时,制定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开设计划,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因地制宜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教材难度中等偏上

省教育厅强调,所有普通高中都必须开齐全部必修课程,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应努力开齐全部选修课程,其他普通高中在两三年内逐步达到开齐所有选修课程的要求。

我省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高中课改教材的选用和管理工作。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介绍,我省普通高中新课改教材将按照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教学研究指导、有利于高考命题的原则,选用适合我省实际,难度中等偏上的教材,且一门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Ⅰ模选块全省统一使用一个版本的教材。

全省统一评价认定制

我省将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制度。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个体差异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实践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如实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据了解,我省将建立全省统一的高中学生学业评价认定制度。

高考正面导向新课改

高考是关系到高中课改成败的又一关键环节。省教育厅已经将课改年级(明年及以后进入高中的年级)的高考研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展开研究。据介绍,我省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已经开始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论证,并着手积极制订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办法,发挥高校招生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

涂文涛认为,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正深入推进,高考自主命题工作已成功地进行了4年,这些为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年春季前完成方案

6.高中政治总结必修二 篇六

1.2.3.4.5.6.7.8.9.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选举权,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和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0.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11.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12.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13.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

14.当选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求真务实,愿意为百姓办实事,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15.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16.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17.居委会,村委会都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8.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相同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9.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行政机关:是政府(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21.衡量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2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政府依法行政

24.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25.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6.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接受监督

27.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28.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29.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大会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0.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我 国 的 国 体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3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32.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3.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4.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5.精 髓:解 放 思 想,实 事 求 是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6.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35.“科学发展观”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7.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要前提和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8.多党合作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9.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40.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1.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2.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44.国家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45.时代潮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

46.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7.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8.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宗教信仰自由制度

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

行政机关: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

49.我国的国家机关 司法机关:法院(审判)&检察院(法律监督)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元首:国家主席

50.主权是构成国家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51.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和体现

52.负责处理各国贸易纠纷的是:世贸组织

53.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差额选举

54.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文化管理权,经济自治权,其

他自治权。

55.行政裁决——具体应该分为行政判决、裁定、决定三种裁判方式:

a判决一般处理的是实体问题;

b裁定一般适用于程序性问题;

c决定是对行政诉讼中某些特殊事项所作的处理。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根据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权,在当事

人的申请和参与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

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是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提供法律救济的行政监

督制度。

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

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我国的三大诉讼形式。

56.当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主观题记忆型

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

③参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①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③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3.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①参与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管理活动

②参与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③参与网上评议会

④年满十八岁的公民参与选举

4.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①才能更好的管理国际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衡量公民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是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5.民主决策的途径?

①社情民意反应制度

②社会听证制度

③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④专家咨询制度

6.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反应民意,提升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的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进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7.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②体现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③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升政治参与的责任感的实际本领

8.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9.如何行使监督权?

①要敢于和恶势力斗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用宪法和法律

②采取合法的方式,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0.政府的职能有哪些?

①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1.如何坚持对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2.坚持以上的方式?

①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推行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1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威信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设

14.政府怎样审慎行使权力?

①科学决策:提高科学性

②民主决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依法决策:符合法律要求

15.政府为什么要接受监督?

①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②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③才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才能防止权力滥用,防治腐败行为

⑤能树立政府威信

16.政府如何树立威信?

依法行政,科学决策

良好的政绩

个人品行

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大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权

④实行人民当家做主

宗旨:人民当家做主

1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障了国家机关协调的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9.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20.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我国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③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首要前提和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⑥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21.政协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2.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3.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对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5.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四个保障)?

①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干涉的权利

②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 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7.高一政治必修1期中测试题 篇七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选题)和第Ⅱ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居民将废旧物品卖给回收站,这里的“废旧的物品”是( )

A.商品 B.劳动产品 C.交换媒介 D.一般等价物

2、第17届亚运会于9月19日在韩国仁川开幕,本届吉祥物是以白翎岛斑海豹为原型的3个卡通形象,根据仁川亚运会主会场风、舞、光的主题,这3只斑海豹兄妹分别命名为“风”、“舞”和“光”。该吉祥物在构思、设计和制作完成后,就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在这里,作为有偿使用的亚运会吉祥物标志( )

A.是商品,因为具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3、下列说法不能表达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是

A、物美价廉 B、货真价实 C、经久耐用 D、优质优价

4、墨子说“为履以卖,不为履”,意思是做鞋子的人做鞋供人购买,其目的不在于鞋子本身。这里面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

B.价值是商品生产者追逐的目的

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存在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

D.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5、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1)货币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2)货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货币是随着商品的出现而出现(4)货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A ①(2)(3) B(2)(3)(4) C(1)(3)(4) D(1)(2)(4)

6、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上述材料表明

①货币是财富的代表②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③商品和货币同时产生④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王浩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他首付现金10万元,然后他在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6万元,其中6万元利息,30万元房价,10万元首付现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

A.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职能

B.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职能

8、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四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此时会引发()。

A. 0.5元货币购买力 ,通货膨胀 B. 1元货币购买力,购买力降低

C. 2元货币购买力,纸币升值 D.4元货币购买力,购买力提高

9、国庆节期间,李先生带全家人去广州旅游。对其最适合携带的信用工具认识正确的是( )

①信用卡 ②属于现金结算方式 ③支票 ④其特点是方便快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购物、旅游、劳务消费之后,总是习惯性地签发支票来偿付账目,卖方也乐意接受。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是因为( )

①支票是定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③支票是常用的信用工具之一

④支票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安全的电子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针对美国、欧盟等纷纷施压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李总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工商峰会上表示,欧洲领导人不应要求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大幅升值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并称中国将推进汇改,但希望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更多了

②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最希望人民币升值

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跌落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稳定均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6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27元,而年2月14日1美元对人民币则为6。0930元。这表明

A.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B.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C.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D.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13、根据上题中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14、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

A.商品的价值量不同 B.商品的数量不同

C.劳动者素质不同 D.劳动生产率不同

15、据测算,使用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每年节约120公斤煤。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当大力倡导发展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但是,从使用经济性讲,太阳能发电的转化率偏低,每千瓦时电的成本要高出煤电许多倍。因此,要推广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 ( )

A.增加商品生产的劳动时间

B.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C.降低该种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D.改进技术,缩短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6、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三者的关系是: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波动影响供求关系

②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和价格相互影响

③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价格波动又决定价值

④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一些稀有的文物、名画、珍贵邮票一类的东西,一旦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只有人们的购买力能控制它们的价格上涨幅度,但其价格总是高于价值。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

A.它们的价格同样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这种现象表明在某些交换领域价值规律是不起作用的

C.它们价格的上涨不会促使商品供应量增加

D.它们当中所凝结的人类劳动高于其他商品

19、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A. 是指价格与价值每次都符合的交换

B.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等

C.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此外、受油价过高影响,美国市场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材料回答第20—21题。

20、高油价推动乙醇燃料的生产与使用表明( )

①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对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

②价格决定生产,某种商品价格越高,从事该商品的生产越少

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

④某一商品价格的提高,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受油价过高影响,汽车销售量下滑,说明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

③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为什么我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电视剧《蜗居》中女主人公的这句经典台词道出了年轻“房奴”的辛酸苦楚。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

①商品房价格 ②居民收入 ③商品房质量 ④消费心理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3、2014年2月6日,据中国商务部监测,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31日至2月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610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春节增长13。3%。出现这种消费市场火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适度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

D.国家大力倡导适度超前消费

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2015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刺激居民消费必须要解决居民“有钱花”、“会花钱”和“敢花钱”。这里依次涉及到的因素是( )

①财政收入的增长

②居民收入的增加

③消费环境的改善

④消费观念的更新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 ②—④—③

25、每逢周六、周日、节假日,一些年轻人会急着赶去参加各种培训,他们说是为自己“充充电”,他们参加培训,基本是自己掏钱。这种消费属于()

①租赁消费②生存资料消费③物质生活消费④精神文化生活消费⑤发展资料消费⑥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④⑤

C、③⑥

D、②③

26、改革开放以来,反映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表明( )

①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②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③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显著的改善 ④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28、建设生态城市,就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与此相适应的消费观是( )

①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 ②不盲目攀比,要理性消费 ③抑制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④改变传统消费,鼓励借贷消费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9、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 )

A.消费水平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就高,所以“幸福”,相反则“痛苦”

B.适度消费,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因此结局是“幸福”;超前消费,因此结局是“痛苦”

C.消费类型影响人们的心理,享受资料消费使人“幸福”,物质资料消费使人“痛苦”

D.消费结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所以“幸福”,相反则“痛苦”

30、据报道,近年来北京市食品垃圾呈现上升趋势,以至于垃圾分选站在回收类别中专门增加了“馒头类”;北京市餐饮业也积极倡导“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饭打包,减少垃圾”的消费新理念。北京市餐饮业提出的消费新理论念,其实质是:( )

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②要求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③要更新消费观念 ④要求人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 (40分)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小杨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开学前,她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以后学习娱乐之需。以下是她购买电脑的全过程,请你参与其中,并思考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准备】小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笔记本电脑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距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1)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10分)

【体验】一来到商场的笔记本专柜,就有许多服务员向小杨介绍自己所经销的品牌,弄得小杨都有点招架不住了。小杨发现,所有笔记本电脑品牌都在搞暑期降价促销活动。

(2)面对这种情况,电脑企业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10分)

【出手】小杨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没有必要过高;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杨买了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

(3)对小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20分)

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CBDDDAC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BDDDBC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BDBDBDBBBB

(1)(10分)

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水平。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价格之所以存在差异,与供求状况有关。②价值决定价格。各品牌电脑成本存在差异,这也是不同品牌间存在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下降,这是价格普遍降低的根源;③降价是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生产者为了薄利多销,常采用降价促销。

(2)(10分)

①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规模。(替代: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替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替代: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20分)

8.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指导 篇八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 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消费原则”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 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变化,也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 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 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 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我们在消费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做到合理消费,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活动:我校餐厅经常使用发泡塑料盒 和塑料袋,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家对次有何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四、实例探究

[例1] 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 效性和盲目性

B. 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C. 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

D. 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答案:C

[ 例2] 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答案:B

[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

A. 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 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

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答案: D

五、课余作业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板书

树立正确的消费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首先,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高中政治的基础和前提。高中政治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常识。学习这些内容,如果不能够很透彻地理解,那么你的学习将会很吃力---看不懂、背不进、容易忘。因此,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还要积极思考。

第三,课后及时复习。哪怕是简单过一遍书和笔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你学习的效率。

对于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前提是熟悉课本。把课本吃透!即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必须和必要的。然后,就要通过做练习,即把所背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巩固所背内容。

这是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如下建议:解答主观题时审题很重要。试想,问题都没有弄明白,如何解答?审题的目的就是清晰题目的指向。即问题要求你回答的是什么和要求你怎样回答。比如这样一道问题: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出3个要点:1、运用经济常识观点、概念。题目要求用这部分知识回答,就要从这部分的内容中寻找答案。而不能用哲学观点或者政治常识观点,或者其它。2、结合以上材料。题目要求要结合材料,你就不能够脱离材料或者只答观点,而不和材料结合。3、分析。题目要求分析,你就不仅要答出所体现的经济学观点,还要分析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你必须熟悉课本。熟悉课本就是要清晰课本的块状结构,从而找出各块内容间的联系。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你必须背熟课本的内容。要高效率地背诵,就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记忆。要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认真听老师讲课和积极思考是基本方法。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

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

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二、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三、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背的成分少了,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首先,当然还是课本。必须把课本上的每一条原理都记清楚,原理后面的阐述和举例也很重要。各个不同的例子是对应哪个原理的要分清楚,这在选择题中很可能会用得上。经济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原理背熟,把分析题的基本思路记清楚就行。

总之,政治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只要我们采取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走好每一步,相信我们不仅一定能学好政治,而且还能领略到其中非常美妙而深奥的乐趣!

高考政治大题九大题型答题技巧

1“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7“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9“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上一篇:2019高二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声母和单韵母拼读教案